0%

Steep

沉浸并乐在其中。


目标导向、分而治之、无感坚持、沉浸当下、自律执行、资源整合、量变质变、天道酬勤、复利效应、复盘总结。
习惯化、场景化(时间/地点)、自动自发
——DeepCreator

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目标明确、正确价值、化整为零(专项概念、专项技术)、各个击破、及时反馈复盘调整、坚持不懈、结果导向。
代入感、真正的换位思考。
找到分散精力的黑洞,用另一个大恒星吸引逃逸。
强化自己的输出,倒逼增加输入及增强消化。
耐心智慧的核心,慢就是快,少就是多。
基本概念+关联,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从点到面,从面到体。
真正造就差异的:天道酬勤,知行合一,日复一日地坚持,复盘进化复利效应
——DeepCreator

官方、官方、官方;(如:ARIPO、WIPO、国知局、Android、Kotlin、Python等)
实践、实战、复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及成长。不为了学而学,学而忘,而是用而学,学而用。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IPCreator

大灾大难面前,除政府、社会、企业、小区等外在努力外,最终还是要靠每个人自己的免疫力才能最终战胜病毒。
早发现,早隔离,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无患。
——DeepCreator

读书之于我,如空气、阳光、水和睡眠,不用刻意但时时离不开。
——DeepCreator

Why

任意给定时刻,每个人能注意的信息是有限的。米哈里·契克森在2004年的TED大会上分享的讯息大约是110比特/秒。人们用英语谈话时的交流讯息大约是60比特/秒。这也是人们在谈话时难以注意其他事物的原因。

人能够决定是否关注大部分知觉(除了天生的体内感觉如饥饿、痛觉等)。但在心流状态,人完全沉浸在手头的任务上,不会有意识决定如此;因而失去了对其他事物的感知:时间、人、分心的事、甚至基本身体需要。这是因为在心流状态人的全部注意力在手头任务,没有可分配的注意力。

米哈里·契克森称心流状态为“最佳体验”,因为人从中感到极高的满足。

What


虽然心流的概念已广为东西科学家、精神大师及运动员所共同认识,只有米哈里·契克森将心流的概念应用到改善西方文化构成(如游戏场设计)的领域中。米哈里·契克森(1975)是第一个将心流的概念提出并以科学方法加以探讨的西方科学家,不过他并非第一个注意到心流现象或发展出心流技法的人。

心流

心流(英语:Flow),也有别名以化境(Zone)表示,亦有人翻译为神驰状态,是由匈牙利裔美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首度提出,定义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感及充实感等正向情绪。

米哈里·契克森认为,使心流发生的活动有以下特点:

我们倾向去从事的活动
我们会专注一致的活动
注意力投入在当前活动
动作与意识的合并
反省自我意识的丧失
有清楚目标的活动
有立即回馈的活动
我们对环境与动作有主控感–挑战与技能之间达成平衡
在从事活动时我们的忧虑感消失
主观的时间感改变–例如可以从事很长的时间而不感觉时间的消逝

以上项目不必同时全部存在才能使心流产生。但米哈里·契克森也提出一些方式使得一群人可以在一起工作使得每个个体都能达到心流的状态。这种工作群体的特点包括了:

创意的空间排列
游戏场的设计
平行而有组织的聚焦
目标群组聚焦
现存某项工作的改善(原型化)
以视觉化增进效能
参与者的差别是随机的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的时候。

什么是幸福?作者的答案符合我的世界观:得到更多,想要更多,欲壑难填,而内心和谐和控制宇宙的能力本来就并不等同。幸福不是获得,也不是暂时的愉悦,社会塑造(商家让你消费)和基因设置的奖励机制(美食、性爱等快感)只会让你成为各种欲望和信息干扰的无头苍蝇,注意力被琐碎分散,内心随时心猿意马,想着结果或者计算得失,总之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再其实高能力做低挑战就会无聊,低能力做高挑战就会焦虑,幸福感的本质在于掌控自己的意识、驾驭注意力,抓住最重要的目标(刺猬理论、以始为终),放弃关注消耗精神能量的干扰,有意识做稍高于能力的挑战,只有这样目标清晰、反馈及时、能力挑战匹配,我们才会进入积极的心理体验(心流):心无旁骛投入到某项活动,将自身智力能力精力发挥极致去完成挑战,心神合一,这才是我们的终极幸福。

“幸福”的体验

马丁•塞利格曼(《活出更乐观的自己》,《真实的幸福》的作者)的在TED论坛的演讲

在这个视频中,他提到应该把“幸福”的体验分为三种,第一种叫“快乐的人生”,第二种叫“积极参与的人生”,第三种叫“有意义的人生”。

(i) 这种应该就是传统意义的快乐情绪。这种体验通常是一种很积极的情感(positive emotion),比如和朋友聊了个什么开心话题啦,吃了顿好吃的饭啦,考试考了个高分啦,升职啦,你当下都会有一种很开心的感觉,而关于如何提升这种情绪的书和研究就太多了,类似于《心灵鸡汤》那些书都会好多如何获得这些快乐情绪的办法。但这种情绪在积极心理学家的眼里,他们认为是属于一种最低层次的幸福感,而且经过多年的科学统计,他们发现无论你用何种方法提升这种积极情绪,你的幸福感也只能提高15%到20%。

(ii) 第二种幸福体验就是契克森米哈赖的心流理论(flow),对于这种体验马丁.塞利格曼举了一个名叫Len的人的例子,这个人没到30岁就在爱情,工作,生活这三方面里,取得了其中两样很大的成功,在工作上,他不到20岁就成为了一个期权交易家,不到25岁他就已经一家期权交易公司的经理并且是个百万富翁。在休闲方面,他是全国桥牌比赛的冠军。但在爱情方面,Len是一个失败者,因为他人很内向,和他约会过的女人都说你的人好闷,你没有positive emotion(也就是第一种幸福体验)。这件事情让Len很郁闷,所以他邀请了心理分析家去专门分析他,帮他解决这个烦恼。结果,经过心理分析学家5年的研究,发现他一点心里创伤都没有,他从小就在美国长岛长大,喜欢橄榄球,喜欢桥牌,但positive emotion是属于最差的5%那一类人群。但问题的重重重重重点是:难道Len没有幸福感吗?马丁.塞利格曼认为,与大家传统意义上的观点(体验不到积极情绪就不幸福)相反,Len是他认识的人中最幸福的之一,因为Len的生活中一直体验着心流(flow)的状态。因为,他在期权交易公司从早上9:30上班,到交易所关闭,他能全心投入到flow的状态中。到他下班以后,他又继续玩桥牌,而玩桥牌的过程又接着让他继续体验flow的状态。Flow的状态和第一种状态是不一样的,第一种状态是你能感觉到自己很快乐,而flow的状态是你全心投入到了一件事情中,你的精力高度集中,时间静止了,而这种状态在心理学家眼中也是一种幸福的生活,而且这种幸福感是更深一个层次的。

(iii)前两种幸福体验是更集中于”自我“的体验,而现在说的第三种(有意义的人生)是要在比自我更大的事业中找到归属感,这种应该说在做义工,参加公益活动,帮助他人的时候比较容易体验到。实验发现,如果你长时间的做公益活动(当然是选取你自己喜欢的公益活动啦,比如有些人喜欢长跑募捐,有些人喜欢去孤儿院陪陪小孩等等啦),你的快乐能保持长久不退,似乎比心流又更高了一个层次。

最后作者说他对几千人做了一个调查,数据显示在以上三种幸福体验,第一种基本不影响我们对人生的满意度,第三种能最大化的提升我们对于人生的满意度,而第二种也就是心流体验也能很大程度提升我们对于人生的满意度。如果你的人生中同时拥有以上三种体验,那么你的幸福感会高于三者的总和。

再一次总结,心流是第二种幸福体验,而传统意义的快乐是第一种幸福体验,第二种比第一种层次更高。

How

如何進入心流狀態

(1)明確目標
要達到心流體驗,首先需要做一件有明確目標的事情 ,因為目標才會引領專註,才能讓我們投入心力。好的工作;有計劃、有目標的閑暇生活及愛好都符合這一點。

(2)即時回饋
即時回饋是達到心流的一個重點,為什麼很多人會沉迷於游戲或賭博,就是游戲和賭博有即時回饋,做得如何,馬上可以看到效果。很多企業員工沒有活力,往往也跟沒有即時回饋有關。

(3)匹配難度
匹配難度就是,要不斷提升事情的挑戰,突破舒適區,沒有難度很快就會厭倦,但如果難度太高,又很容易放棄。所以,適當的難度才是持續投入的基礎,這在體育比賽中特別明顯。工作中也一樣,如果一個人的工作長期沒有挑戰,那麼他很快就會失去興趣,最終導致效率降低。聰明的領導應該懂得合理利用這一點。

(4)全神貫註
把潛在的外界干擾都摒除掉可以讓你更快的進入心流狀態,並且不易被打斷。

(5)持續挑戰
不但要匹配難度,而且要持續提供,讓該項活動一直具有挑戰,這也是刻意練習的核心。只有這樣不斷挑戰,才能長期處於一種全情投入的心流狀態。

Experience

Blog
印象笔记

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
坐忘天地
言几又
西西弗

App
AI

专利
案例

读书
得到
今日头条
多媒体学习

运动
冥想
音乐
电影

Reference

  1. 学习之道(第2版)
  2. 今天,一起致敬“兵王”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