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Connection

连接——打通创新协作的本质。

思维的实质是什么?
不是信息,是神经之间的关系。
人的实质是什么?
不是肉身,是社会关系。
企业的实质是什么?
不是资产和组织,是和周边资源的关系。
从“关系”,而非“存在”的角度看世界,别有一番风景。

跟大家分享一个我的学习小窍门(其实也很简单了):就是看到好文章存到笔记里的时候,一定随手写上几句评论,哪怕是一个词儿也行,不求水平多高,只是为了通过这几句评论,把这个信息放到我的知识大背景当中,产生关联。否则了一个单摆浮哥的信息,过不了多久也就忘了。给当个信息负于大的背景,这是一个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

比如说,我们店里的双肩背的包卖得特别好。这只是个信息,没有啥意义,但是只要我出去问一下:为啥卖的好呢?同事就会给我一个答案说:没准是因为大家现在玩手机吧!为了腾出两只手所以就买双肩背了。

你看,这就是给信息一个背景,就成了市场的洞察,以后要么可以在这个洞察上举一反三,要么就可以纠正这个错误,总之我的进步就有了基础。

whoweare.jpg

所谓的融会贯通,无非就是两个貌似原本不可能产生联系的节点之间产生了意外的联系,然后竟然发现那个联系足够重要,足够有用,甚至达到令人震惊的地步。

本质山就是在那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之间建立“清晰、准确、必要的关联”的过程

博客——概念的连接(书籍、电影、英语、科学、经历、感悟、创新)
阅读——思想的连接
物联网——物的连接
社会——人的连接

IPCreator:你想和什么人在一起交流、相处、合作?

  1. 帮助自己成长的人——有用
  2. 带来快乐的有趣人——有趣
  3. 拥有真诚/善良/美丽品质的人——值得尊重

今日得到

今天的内容是让我们初步有一个认识人际关系的方法论,它可以概括为:
当下的关系模式,是内在关系模式的再现,也是一个人童年关系模式的再现,它也会展现在这个人的各种关系中,是一种基本模式;

这种再现,会有精准的对应。当下的女权威,对应着原生家庭的女性养育者,当下的男权威,对应着原生家庭的男性养育者;当下的兄弟姐妹关系,对应着原生家庭的兄弟姐妹关系。

原生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命运原型。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开始有了一定的自由。

今日得到

在关系中,我们会玩各种自恋的游戏,去追逐“我是对的”、“我比你强”这种自恋感。但一旦有人,在不破坏我们自恋的情形下,和我们构建了基本平等的关系,我们会发现,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而这种关系,也是最舒服的。

人和人谈话时,必然在传递两个层面的信息:事实和情绪。所以,我们要去辨析,对方传递的客观事实信息是什么,传递的主观情绪信息又是什么。客观事实要尊重,而谬误要驳回;主观情绪要共情,而垃圾情绪则要驳回或化解。

今日得到

我将一个人的世界分成两部分:以工作关系为核心的社会领域,以亲密关系为核心的私人领域。两个领域都有各自的核心规则,社会领域的规则是权力,目的是争夺谁说了算,当然最好是我说了算私人领域的规则是珍惜,也就是我尊重你的本真。

如果在社会领域主要使用珍惜规则,而摒弃权力规则,或在私人领域太多使用权力规则,都容易将我们的生活弄得一团糟。人际关系的迷雾,主要是因为权力规则太多地侵入到关系中所致。认识清楚权力规则,并合理去运用,这会避免我们在关系中沦为“它”的境地。

生育和养育都是权力。新生命的出生,可能将改变整个家庭的权力格局,孩子亲谁、认可谁,就意味着谁的权力会增强。如果有人嫉妒母亲的这个权力,要去争夺它,就会导致严重的家庭权力战争。

我们需要完整地看到权力规则和珍惜规则,可以使用权力规则保护自己和所爱的人,也可以去构建一个事业。但也要知道,只有珍惜规则,才能构建爱,才能让你碰触到你的本真,和人性的本真,乃至世界的本真。

今日得到

性格,在关系中形成。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一个人和他最初的重要客体构建的关系,会内化到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内在的关系模式,这就是性格、人格或自我。

性格,在关系中展现。 一个人在新的关系中,总是去寻求将他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这个新的关系中,想把它变成符合他内在关系模式的关系,也就是他6岁前和父母等人建立的关系模式。

性格,在关系中改变。 在新的关系中,你想重复你的内在关系模式,而对方也想重复他的内在关系模式,两个人会持续地进行较量。这就意味着,新的关系,会提供改变的可能性。

如果一位精神分析师,对人际关系中的复杂动力特别清楚,并且也通过长期的被分析,而充分疗愈了自己的内心,也就是他的内在关系模式,那么,他就可以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从而走向疗愈。于是,这句话还可以这样表达: 性格,在关系中疗愈

人脑不是计算机

同人于野

此时此刻,科学家对人脑的认识正在突飞猛进,获得很多可以直接指导我们日常生活的结果,但媒体对人脑知识的科普却远远比不上性知识。一般人可能对人脑存在观念上的错误认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把人脑跟计算机做类比。

这种错误认识主要来自科幻作品。很多科幻作品认为人的记忆和技能,不但可以消除,而且可以输入。比如Matrix里面的人物可以通过直接收一段代码来学会一套武术,或者学会开直升机。最近的例子是电视剧《玩偶特工》,其中的人物简直就是一台计算机,你可以像安装操作系统和软件一样随时把他们变成别人。

有的有心人可能会质问,人的技能除了要记住动作要领这个“软件”之外,还包括肌肉发达程度这个“硬件”,你怎么可能仅仅改变软件就让人会武术呢?这个质问有道理,但是问错了。正确认识是人脑根本就没有“软件”。人脑的全部动作都是“硬件”意义上的。

人的记忆不是“录制”在大脑里,而是“长”在大脑里。大脑通过神经元(neutons)来记住事情。Brain Rules这本书介绍了一次特别有意思的开颅手术。接受手术的病人没有疼痛神经,也就是说他可以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保持清醒。在医生们盯着他裸露的脑神经们看的时候,他也在盯着医生们看。这时候一个医生拿了一张Jennifer Aniston(就是Friends里面那个女演员)的照片给他看,发现他的一根脑神经跳了起来。然后医生拿7张不同的Jennifer Aniston照片给他看,他那个神经跳了七次!

这根神经一看到Jennifer Aniston就跳,而且看别人的照片从来不跳。如果你觉得这根神经有点色情,一个补充事实是医生们也发现了这个病人的一根专门的比尔·克林顿神经。也就是说,人脑可能为他认识的每一个人安排一根专门神经。

更进一步,人的记忆和技能,是各种神经生长,组织,连接的结果。同样的记忆,在不同的人身上,被“长”在不同的地方。比如对伦敦街头出租车司机的研究表明,他们脑子中辨认方向的神经结构特别发达。

往硬盘上存个文件,只要像录音一样改变其磁道扇区上的0和1,要想改变人的记忆却要大动干戈到几乎不可能的程度。你必须先让大脑长出这些特殊神经元来,还要把他们在一个区域内组合好。注意神经元的尺度可以很大,比如直径0.1厘米,长度可以达到英尺量级。要想像《玩偶特工》里面那样把一个人完全变成另一个人,要做的工作就好比把一件毛衣拆了,然后给每一根线分别重新染色,然后再织成另一件完全不同的毛衣。整个过程还不能开颅,还必须几乎瞬间完成,这可能么?

人脑的这种结构同时解释了为什么乔丹不能打好棒球。他的身体素质和反应速度完全达到打好棒球的要求,但他就是打不好。为什么?因为通过多年练习,他大脑的硬件结构就是一个篮球大脑。你怎么可能在一两年时间内把一个篮球大脑变成棒球大脑呢?

这个知识对我们的启示当然就是任何技能都是勤学苦练积累的结果,而不可能指望快速输入。另外我们可以有两个轻易的推论:

第一,所谓“顿悟”可能根本不存在。一个科学家可能对一件事冥思苦想好多天,然后一天突然想通了,这个不叫顿悟。我说的顿悟是中国文化传说中那种头天晚上还什么都不知道,今天早上突然什么都明白了的极端情况。这相当于人脑结构在一夜之间突然大变,这是不太可能的。

第二,人的记忆不可完整下载。我猜神经元包含的信息和结构很可能是模拟信号,也就无法在不失真的情况下完全数字化。

最后的一个问题是关于灵魂。假设真有灵魂,那么灵魂离开人脑之后还能“思考”么?伦敦出租司机死后,离开他的神经网络,还能辨认方向么?人死后还能认识Jennifer Aniston么?既然人脑什么都是硬件实现的,根本就没有软件,灵魂还可能存在么?

本文作者 同人于野,选自 学而时嬉之 。

非常感谢大家创作或推荐好文供大家分享学习,有关稿费支付及知识产权事宜请发邮件至dushuren#luojilab.com(#换成@)。

罗胖曰:
思维的实质是什么?
不是信息,是神经之间的关系。
人的实质是什么?
不是肉身,是社会关系。
企业的实质是什么?
不是资产和组织,是和周边资源的关系。
从“关系”,而非“存在”的角度看世界,别有一番风景。

亲密关系(第6版)

对人际吸引、爱情、婚姻、承诺、友谊、激情、沟通、性爱、依恋、择偶、嫉妒、出轨、家暴等亲密关系的方方面面有全新的认识。

目录

简要目录
第1 章  人际关系的构成 1
第2 章  研究方法 ……… 40
第3 章  吸引力 …………. 69
第4 章  社会认知 ……. 106
第5 章  沟 通 ……….. 142
第6 章  相互依赖 ……. 178
第7 章  友 谊 ……….. 217
第8 章  爱 情 ……….. 250
第9 章  性 爱 ……….. 280
第10 章 压力与紧张 …. 313
第11 章 冲 突 ……….. 346
第12 章 权力和暴力 …. 372
第13 章 亲密关系的解体与消亡 402
第14 章 亲密关系的维持和修复 435
参考文献 …………………… 457
译者后记………. 545

我们会与那些离我们近的人成为朋友,并且你见到某人的次数越多,你喜欢他的程度就越深。比如提前给你看两张照片,他们都是陌生人。看完之后的第二天,照片里的人和其他一群人同时出现在你面前,你会更喜欢这群人的谁呢?当然,你会喜欢那个看过照片的人。道理很简单,因为你对他熟悉一些。这就不难解释在一些教销售人员如何将东西卖出去的书里,使劲强调要多点出现在客户面前,尽量地保持与客户的频繁联系——原来同样有“熟悉的就是喜欢的”潜在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那些在个性和爱好上比较接近的夫妇,最后白头到老的可能性更大。而那些一开始是互补的夫妇,如果在后来的生活中没有磨合出相似的地方,他们最后十有八九是以分手告终的。原因很简单,人们总是喜欢那些跟自己像的人——这也就不难解释我们在生活中发现主人养的狗通常也跟自己长得像的现象。

重新认识你身边亲密的人

1.亲密关系的伴侣有着对关系的认真承诺,他们期望自己的伙伴关系永远持续下去,花费很多时间、精力、物力去实现。

2.性别比高的文化(男>女)倾向于支持传统的、老式的男性和女性的角色,性别比较低的文化(男<女)倾向于不太传统和更加宽容的性别角色。

3.依恋类型:
安全型:喜欢与人交往,很容易与人发展出信任关系。
焦虑矛盾型:紧张,过分依赖,对他人过分需求
回避型:猜忌生疑,不太容易形成信任和亲密的关系

4.儿童的性格只与他们所受到的教养方式有关,人们发展出何种依恋方式并不受到基因的制约。

5.性角色:一种文化上形成的“正常”男性和女性所应该做的。同时拥有传统上认为应该男性和女性的特质,被称为“双性认同”。最幸福的、适应性最强的而且最有效地的人通常都是具有“双性认同”的。

6.通常外表具有吸引力的人被认为是最有趣的,善于交际的,在生活和爱情方面可能会取得成功。

7.在经建立起来的关系中,伴侣之间的吸引力水平是相似的,他们的长相是相匹配的。在双方达到相当的相似程度后,相互吸引并不会减少,风格和特质相似的人们会更加喜欢彼此,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更加喜欢。

8.尽管我们对朋友或恋人形成的印象比我们对熟人或陌生人引向更要有影响力,但是在维持良好形象方面,我们对亲密伙伴比其他人更少费心。

9.两个人认识的时间长度并不能说明认知的准确程度,但两个人共同生活的时间长度则可以说明。如果他们意识到伴侣不是他们所希望的,他们会试着通过鼓励一些行为、组织另外一些行为来改变对方。

10.地位高的人通常采取开放的、不对称的姿态,身体的左右两侧做出不同的姿态。地位较低的人采取封闭的、对称的姿势,相对紧凑。不请自来的身体接触则暗示着身份等级中的主导地位。

11.没有任何亲密关系能在长时间内接受完全的开放与亲密,甚至连尝试这样做也是一种错误。亲密的自我表露和有选择的秘密都有助于婚姻的美满。

12.在女性的谈话中,感情和任务占有主导地位,男性则会讨论非个人化的事情,讨论一些话题,彼此之间寻求的是快乐,而不是支持和忠告。男性之间的谈话较不亲密也较不个人化。

13.友伴的爱:对一个值得喜爱的伴侣的适意的、充满感情的爱,它以深度有意为基础,涉及到相伴的关系,享受共同的活动,相互的兴趣及分享的快乐。

14.为什么浪漫的爱情不能持久?
幻想增进了浪漫;对新发生的爱情,仅仅是新奇本身也会增加激动和精力;唤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激情比亲密和承诺会更快的发生变化,也就意味着浪漫的爱情也会发生变化。策略:享受激情,但不要将其作为你希望持续下去的关系的基础。与爱人之间培养出一种友情,努力保持新鲜感,抓住机会与你的伴侣享受新奇的探索。

15.嫉妒的敏感性是有个体差异的,有些人更容易产生较强的嫉妒心,重要因素是对关系的过分依赖。关系中的不确定感也会导致嫉妒的增强,担心达不到伴侣期望的人,或者担心自己不是伴侣想要的人,比确信能使伴侣满意的人更容易嫉妒。

16.传统的性别角色也更会导致嫉妒,阳刚的男子和阴柔的女子比兼两性的人会体验到更强烈的嫉妒。对女性来说最具威胁性的是外貌的吸引力,对男性来说则是权势。

17.经常背叛他人的人较为不快乐、适应性差。背叛者倾向于怀恨,有报复心,多疑。这些人更多的来自破碎的家庭。男性更容易被判婚恋伴侣和生意伙伴,女性更多的背叛朋友和家庭。

18.对男性而言,受教育权利的增加与权力需求的减少相关,而对女性而言,受教育程度的增加是与权力需求的增加相关的。对权力需求高的男性比其他男性更可能对伴侣以外的其他人产生兴趣。而且他们以前也拥有较为复杂的关系。对那些已婚和热恋中的伴侣来说,权力需求高的男性比权力需求低的男性更可能对妻子进行身体虐待。

19.积极地看待孤独:自在的独处能力可能加强我们爱他人的能力,如果我们总是希望与他人之间有互动才能愉快,就会给他人造成负担。这个负担可能是他们不愿意或不能承担的,独处可能用来发展对我们的自身需要,情感以及生活态度的理解。

建立有价值的人际关系的6个准则

克里斯·法利克(Chris Fralic)是美国风险投资机构First Round Capital的合伙人,他也是业界公认的全球顶级超级联系人。如果有人问他,在取得现在这些成就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他会直接回答说是这么多年建立起来的人脉关系。他向大家分享了建立有价值的人际关系要遵循的6个准则。

第一,向对方表示最真诚的欣赏和感谢。在沟通中要全身心投入,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热情、善意和欣赏,不要指望通过简单的打招呼就能让对方对你产生好感。你要确保自己对地方的想法感兴趣,发自内心地希望从与对方的交流中学到新知识。

第二,在倾听过程中表示鼓励,并适当提出疑问。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倾听者,最关键的两点是:第一,清楚地表现出自己已经听清楚了对方所有的话;第二,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并且根据你听到的信息来向对方提一些后续问题。

第三,表现得谦虚。在交流中坦率地承认自己的缺点和犯过的错误,能够让一段人际关系走得更远,也能够让对方更愿意继续与你保持联系。尤其是当对方想向你征求建议或向你寻求帮助时,你最好要表现得谦虚一点,这样有助于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

第四,坦诚诚实。人们有时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有很多原因。他们不希望因为自己说了实话而降低一段关系的质量,更不希望因为自己说了实话而让对方不喜欢甚至反感自己。如果你想要让自己与众不同,给对方留下印象,那可以尽最大努力去保证诚实。但是要记住,一定要保证你的诚实能够给对方带来益处,这能够为日后相互间的往来奠定基础。

第五,与对方一起开展开放式头脑风暴。有时你无法提供给对方他想要的东西。但是,你可以与他们进行开放式的头脑风暴,来改变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让他们觉得能够从交流中获得收获。这里的关键在于讨论时,双方要处于一种平等的状态,而不是你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对方。在过程中,你要尽可能去付出和给予,不要老想着能从中获得什么回报。

第六,在每次交流结束时,表现出期待与对方的下一次会面。假设所有曾经见过面的人,都会再次相见。这个世界其实并不大。想象一下,下次对方再遇见你时,你是希望他对你们的见面持积极还是持消极态度。与没有预想相比,预想之后的会话质量会更高。法利克自己非常欣赏的做法是,明明被拒绝了,还会礼貌性地说:“虽然没能达成合作,但还是很感谢您百忙之中抽时间听我们的介绍。如果您有什么其他想法,或者改变了注意,欢迎您随时联系我们。”能够说出这种的话的人,一般都是智慧的人。

关系

学会平衡亲密和自主,请求帮助而不感到无能,与其他人建立联系,而不在这个过程中丧失自我。

目录

第一章 适度依赖:改变你的人际关系类型
怎样是适度依赖?
掌握四个关键的适度依赖技巧,让你更自信更幸福
自我挫败的关系模式让我们“隔绝”了彼此
适度依赖能够通过学习获得吗?
测测你的关系类型
约翰的故事:工作中敢于担当决策果断的大男人,却是恋爱关系中的“小男孩”
适度依赖模式养成四步走

第二章 不满的根源:我们是如何隔绝了彼此
生命早期的“依恋风格”和“关系剧本”决定我们养成何种依赖模式
消极的过度依赖:形成根源和表现
障碍性疏离:形成、根源和表现
障碍性疏离的模式
安妮:自信外表下的隐痛
下一章预告:遇到过度依赖或疏离的人,你该如何跟他们相处?

第三章 识别和应对关系游戏和关系陷阱
高质量人际关系的特征:开放和真诚、关心和体贴、安全感和信任
最伤感情的关系游戏和关系陷阱
识别过度依赖信号,避免本能反应
布莱恩:一个抵制患者依赖的心理治疗师
识别疏离信号,避免本能反应
下一章预告:将适度依赖运用到各种关系中

第四章 爱情中的适度依赖
爱情的独特挑战:找到亲密、激情、忠诚三者之间的平衡点
过度依赖的爱情令人窒息
疏离的爱情令人不安
朱迪和班尼特的婚姻被强烈的不安全感笼罩
下一章预告:将适度依赖技巧应用在友情中

第五章 朋友间的适度依赖
不同的友谊,不同的交往方式
南希和崔娜:一种不寻常的断续的友谊
跟过度依赖的朋友重建关系
跟疏离的朋友重建关系
下一章预告:家庭中的适度依赖

第六章 家庭中的适度依赖
理清家庭系统中的角色、联盟和权力中心
直面亲子关系中的依赖和疏离
摒弃手足间矛盾冲突的感情,平等相待
手足间对抗造成莎朗自我认同扭曲
下一章预告:成为适度依赖的父母

第七章 成为适度依赖的父母
教养方式测验:要想了解孩子,先要了解自己的教养方式
帮孩子摆脱过度依赖
与疏离的儿童和谐相处
卡拉:青春期的疏离与负面的自我认同感
下一章预告:工作中的适度依赖

第八章 工作中的适度依赖
企业与家庭很像
工作关系中适度依赖的四种模式
领导是通过鼓励(而非命令)来领导
下属要做心中有谋的“有心人”
同事要在合作和竞争之间找到平衡点
指导关系界限很重要
阿瑟:模范员工,可怕的退休者
下一章预告:困境中适度依赖让我们更强大

第九章 困境中适度依赖让我们更强大
每个考验的背后都会蕴藏着机会
应对失去的三个阶段
本杰明和萨拉:一对夫妻的两种危机应对方式
过度依赖者面临的困境
疏离者面临的困境
适度依赖在应对危机时的优势
下一章预告:适度依赖我们幸福地变老

第十章 适度依赖让我们幸福地变老
失败的老龄化:旧问题重现
威尔玛和艾尔:破坏性的祖孙羁绊——从顺从到愤怒再到虐待
成功的老龄化:优势和适应
老年期适度依赖:将可能性变为现实
结语 将适度依赖融入生活每一天
致谢

没有谁能像一座孤岛
在大海里独踞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
连接成整个陆地

过度依赖的信号通常很直接:如果你做每个决定都要得到父母的赞同,在询问父母之前无法做出任何行动,或者甚至在最小的事情上(例如购买日常生活用品)都要征求意见,这表明你形成了过度依赖的角色。有时这些信号不那么明显,你要注意:夸大自己或者孩子的一些小病,或者暗示父母帮助自己摆脱财务困难,这就是过度依赖父母的一些间接信号。 策略:为了改变过度依赖的角色,你需要把用来维持现状的能量用于成长动机。从监控你的动机开始:当你有寻求父母赞同或帮助的冲动时,停下来思考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如果你确实需要父母的支持,那很好——你可以继续。但是如果寻求帮助是因为害怕承担责任,那么就不要重复同样的老把戏了。寻找更好的方法来处理手边的问题,从而增强你的自主能力,建立自信,逐渐摆脱过度依赖的角色。 一个有效的策略是使用关系弹性技巧,从父母之外的其他人那里获得支持。

克服过度依赖的亲子关系中的抵制 当你开始从与父母的过度依赖关系中脱离时,做好准备可能会出现抵制。抵制通常来自从你的依赖中受益最大的双亲之一。他或她可能会采取这样一些行动,目的是让你重拾过去的角色。(“为什么你没告诉我你要买那个?你父亲能给你弄到更好的价钱。”)如你所见,抵制的目标总是强化当前的互动模式和维持现状。 策略:反抗这种抵制行为,你要把它公开来处理。告诉抵制的父母他们的行为带给你的感受(冷静的交流,不要发怒)。把行为和人本身分开,这样你就能看到抵制行为的真相:父亲或母亲感到害怕,本能地试图维持安全和熟悉的关系模式。提醒自己打破旧的关系模式是非常困难的,它们有的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如果你理性地处理问题,事情会更容易解决。对于你的行为,父母的反应可能是形成一个新的联盟来压制你的自主,不要对此感到惊奇。我们说过家庭系统中的一个部分的改变会影响到其他部分,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幸福婚姻的最佳预测指标就是坦诚的交流。夫妻双方敞开心扉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从不隐瞒。他们会以客观的、非批判的方式来表达不满和消极的情绪,所以意见相左并不会升级为争吵。但是离婚的夫妻正好相反:他们逐渐积蓄的愤怒和不满都一直压抑着,直到最后,这些怨恨、责备和讥讽以很伤人的方式集中爆发出来。

关系的真谛

目录

第一部分 人与人

第一章 什么是交往关系
1.世间万物皆交往关系
2.交往是发现自我的途径
3.摆脱印象羁绊,方能真正交往
4.只有在交往中,才能逐渐发现我是谁
5.认识自己带你走出交往误区
6.交往与安全感、依赖感
7.交往方式创造了社会
8.交往不只为求得安全感、愉悦感和感激
9.只想不做,会让你陷入交往困境
10.爱不是感激
11.交往和依赖
12.只要有依附,爱便无存留

第二章 爱、性和交往
1.困扰我们的两个问题
2.什么是爱?
3.什么不是爱?
4.为什么性被搞得一团糟?
5.什么是欲望?
6.欲望不是爱
7.欲望本身没有错
8.“我必须拥有”的想法惹祸端
9.能否彼此相爱却不想着占有对方?
10.欲望是爱的开始
11.激情从何而来?
12.欲念丛生,烦恼将至
13.邪念使性沦为淫欲
14.爱的缺失让性偏离正轨
15.性为何让我们放不下?

第三章 恋人的交往
1.恋人之间为何相互依赖?
2.为何渴望与人相恋?
3.我们把它叫做爱
4.激情还是淫欲?何为性之美?
5.为何性如此重要?
6.爱不仅仅是性
7.同性恋、异性恋都客观存在
8.何必对性取向耿耿于怀?
9.分享和交流思想的意义
10.不应理所当然地利用朋友和情人
11.被爱与去爱

第四章 禁欲和纯洁
1.禁欲仅仅是控制而已
2.发誓禁欲是在徒劳浪费精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纵情声色
3.禁欲是控制,贞洁才是爱
4.有爱在,性便自得其所

第五章 婚姻和友谊
1.囿于个人成见,我们从未向人敞开心扉
2.关系意味着接触
3.恋人关系就如绽放的花儿般美妙
4.习惯只能戕害爱
5.是爱促使你与恋人性接触,因此不会噩梦相随

第六章 你和教师、学校及教育的关系
1.你为什么接受教育?
2.真正的教育不只助你建功立业,还能帮你理解人生
3.正确的教育方式
4.发现自己的兴趣
5.自由源自脱离旧有环境,不再遵从条条框框

第七章 你与父母、社会的关系
1.父母究竟需要什么?
2.教育的社会意图
3.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什么关系?
4.父母因爱子女而改变,孩子亦然
5.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亦应接受教育
6.不应指责受教育的年青一代
7.有人教我们如何思考或思考些什么吗?
8.我们真的爱孩子吗?
9.唤醒父母和孩子的智慧

第八章 与自己的关系
1.你在寻找什么?
2.了解心中所思、认识自己、追寻目标
3.认识自己是通向自由的关键
4.交往与隔绝
5.若没有交往,还有自我吗?
6.冲突和痛苦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7.是否有不受约束的心理状态?
8.认识自己是解决心理、社会和经济问题的通途
9.人性皆相通,了解你的本性,你就会了解整个世界的问题所在
10.我们寻找恒久的安全感
11.世上有无安全感?
12.透彻理解安全感的问题

第二部分 你和社会的关系

第九章 你和社会
第十章 什么是真正的宗教?
第十一章 政府、军队和法律
第十二章 种族,文化、国家
第十三章 你和世界
第三部分 生活的目的是什么?
第十四章 什么是生活?
第十五章 我与自然界、动物和整个地球的关系
第十六章 上帝、宇宙和未知

你为什么得不到想要的爱

你为什么得不到你想要的爱?因为你“凡事以自我为中心”。

你想爱,你认为生活缺少爱,你希望爱给你的生活带来完美,你寄希望于爱情的幸福感成为人生目标。

但你所谓的爱,其实只是“被爱”,不是“去爱”。你甚至根本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因为你以自我为中心,你的世界只有你自己。对你来说,爱就等于被爱,你认为一个接纳你、理解你、疼爱你甚至纵容你的人就是你的爱人。你生存的意义只有接受,没有付出。

所以你得不到真爱。

因为你的世界止于你自身的边界,你却把爱情寄托于边界之外的某个人。你以为生活是条河流,你在不幸福的此岸,你一厢情愿的认为游到彼岸就达到了幸福。可事实上,如果幸福不在此岸,则必不在彼岸。

真爱只在你心中。

你自以为是,你高傲自信。你坚强地相信自己是正确的。所以,你必须得到别人的承认。如果没有外界对你的认可,你内心的自我认同必然缺乏安全感,你必然陷入空虚、孤独、不自信。所以你需要一个朋友,需要一个信念,需要一种情绪,需要寻找安全感。

所以,自大、自恋的你得不到真爱。因为你需要的不是爱,只是认同,只是证明自己与众不同的证据。你也不会去爱,你没有多余的爱给别人,你只爱自己。

然而如果仔细求证,你那份给自己的爱难道是真爱吗?答案也是否定的。事实上,你无法做到爱你自己,因为驱动你爱自己的力量来自于你对自己的恨。就好像没有黑也就没有白,没有恨也就没有爱。你自卑、你厌恶自己、你整天看到的都是自己不敢显露在人前的缺点,所以你要爱自己,你要依靠盲目的自信帮助自己树立坚固的心防,不让人看穿你。

可惜,正因如此,你的心防都只能是暂时的。过不了多久,你的防线就会自我崩塌,你再度寻求外界的认可。因为你内心的自我认同必然缺乏安全感,也就是说,你盖了城堡保护你的心,但却找不到东西保护这城堡。

你为什么得不到你想要的爱?因为你“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你走不出自己狭隘的世界。你的世界只有你,你对爱情的美好期待都是幻觉。你用自己对自己的爱欺骗自己,用别人对你的爱证明自己。是的,一切都只有两个字:”自己“。

如何得到你想要的爱?

回答这个问题,取决于你如何定义爱,取决于你怎样对待爱。爱,不是男女之爱,爱是付出,爱是恒久忍耐。

关系的真谛:做人 交友 处世 [纯粹读书笔记]

感情充沛不是爱,多愁善感之人一旦感情得不到回应或找不到宣泄的出口往往就变得残暴。

只要有原谅的态度,那就说明,重要的是我自己,而并非那个被认为是侮辱了我的人。因此,如果我内心积聚起仇恨,之后放下那份仇恨,这叫原谅,不是爱。一个懂得爱的人内心没有憎恨,也感知不到所有与之相关的情感。同情、原谅,交往中的占有、妒忌和恐惧——所有这些情感都不是爱。

如果你整天只痴迷于一件事,不管是吃饭还是什么,你心无旁骛地只一心想着它,这件事对你来说就会变成问题。

声称要无欲无求的生活是极其愚蠢的,因为那根本不可能。

如果你想心沉静不下来,总是考虑你自己,你又如何去爱呢?
全身心地爱一个人,用脑、用心、用身体,需要极大的热忱,当爱得深切时,欲望旋即消失。但我们大多数人在意识和潜意识当中,从没对任何事物有过这份热情,除非事情关乎自己的厉害,若不能从中获益,我们绝少为之动情。

当有爱在,不管有无爱的对象,爱都既可属于各人,也可以与个人无关。正如花香一般,个人和众人都可嗅其香味。真正要紧的是香味,而不是它为谁所有。

有爱在,性从来不是问题——出现问题都是因为缺少爱。

爱,只有当与人分享时才能出现,而且前提是双方投入的热情程度和非语言沟通同时达到相同的水平。否则,产生的不是爱,而只是情愫和情绪这两种毫无价值的情感。

不是你不应该被爱,而是你应该去爱。

如果你心中有爱,如果你是慷慨、友善、温柔之人,或许你也能唤醒人心中同样的感受。

在男女相处的关系中,如果没有爱,就是相互利用,相互剥削。

人无所畏惧的时候才能聪明睿智。

认清自己,思维就会彻底超越因渴望安全而产生的种种心理障碍。

人类的真实状态就是没有稳定感。那些意识到这个真相的人,要么随遇而安接受这个现实,要么因无法面对而选择逃避。

事实就是所有人都没有安全感;没有任何事能给人以安全感。

思维混乱主要是因为追求他人承诺的一种真实。

要我说,在心理的任何层面,任何深度,都没有以任何形式存在的安全感。

因为不再观望,就不会有什么恐惧。

一个胆小、犹疑、不清楚自己行为的人,终其一生总是想跟从权威——如权威的分析师、书或者最新潮流。

最终发现生活真谛和全新生活方式的恰恰不是这些自我满足、不思进取的人,而是那些勇于冒险、敢用自己的生命和人生做实验的人。

对你来说不存在权威——你要完全依靠自己,从里到外,完全不借助外力,无所畏惧。

平静地生活,不要彼此憎恨,不要心存嫉恨,不要追逐名利,不要争相攀比。这种处世态度折射出的,就是爱。只有能给予爱的人才懂得如何平静地生活。

平和是一种心态;是不再祈求安全感的自由心境。人若追求安全感,内心必定总被恐惧的阴影笼罩,因为除了物质上的富足,我们更想要的是心理上的安全感,但制约集体和思想并造成集体内部纷乱和观念冲突的,正是这种希求通过修身养性、有所信仰和归属某个民族赖求得心理安全感的愿望。

人要摆脱外在财富的负累,一定要认识到内在的贫穷,这样无尽财富才能滚滚而来。

如果你心中有爱,就会想着去为对方服务。叫嚷着要帮助别人是虚荣心的表现。

人不会因为不吃肉就善良,也不会因为吃肉就不善良。卑微小人的上帝也是卑微的;其卑微之处通过践踏花草于脚下的事就能体现。

宗教思维是真正的科学思维。

一个全身心拥抱生活的人,每时每刻都会自觉而客观地看待事物真貌。他们能够深刻洞察自己,做事不求答案,不问目的,也不设法解脱。

人总是试图达到……一种极乐状态,试图发现真理……人还通过种种方式——约束、控制、自我否定、禁欲、节俭……折磨自己。

克里希拉穆提一生演讲无数,著述甚多,所有语言归结为一点,“我只教一件事,那就是观察你自己,深入探索你自己,然后加以超越。你不是去了解克的教诲,你只是在了解自己罢了。”他的心要,为世人指明了东西方一切伟大智慧的精髓——认识你自己。

在爱一个人之前,我们必须做好三个准备——身体健康、心智成熟、经济独立。能够达到“静定安足”境界的人,必然会是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停止向外索取的人。如此,我不需要爱侣为我分担任何困扰,相反,我们只是和他(她)分享自己的喜悦。分享,而非索取。这才是关系的真谛。

在心理的任何层面,任何深度,都没有任何形式的安全感,这便是人生的真实状态。因为所有事物都在变化,有形的,无形的,身体的,心理的,物质的,精神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尽管从理智上,我们可能意识到生命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我们有必要随之自我调整。但在感情上,我们却固守一些业已确立并令自己感觉满足和欣慰的事物,因此,内心总是在变化和希望永恒之间徘徊不定。这样的冲突只有通过真正认识自我来缓解,而认识自我只能在与外界交往中才能实现。只有通过交往,才能发现自己的种种反应,快乐、忧伤、怜悯、嫉妒、焦虑、孤独。关系是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到自己真实的、未加评判的自己。一方面接纳真实的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把握好自己现在能把握的;另一反面认识到现实的常态就是不确定,少些天真的希冀,坦然面对不能把握的事物,宠辱不惊,毋忧拂逆,这样才能缓解内心的冲突。以一颗敏感的心去关注和思考事情并全情投入,这可以看作是与外界的事的交往。同样,全情投入到与外界的人的交往就是需要没有偏见的交往,全情付出而不求回报的交往,在与人冲突时首先反省自己。总之,只有自己的身心和谐了,才有可能与他人、社会实现和谐。

罗胖60秒:人为什么想要合群

2017-09-06 罗振宇 罗辑思维

  1. 我小时候有一个阶段,特别喜欢一个恶作剧。

就是当别人在走路的时候,我会在旁边喊:“一、二、一,一、二、一。”

很快,他就会按照我喊的节奏走路,然后我就夸他真听话。

  1. 哈哈,其实每个人都一样。

比如,你戴着耳机跑步,跑的频率会无意识地和音乐同步,要不然你就会感到不舒服。

室内乐演奏没有指挥,协调节奏的方法就是其中一个乐手,夸张地显示自己的呼吸,其他人就会自动和他同步。

  1. 你看,和他人同步,或者叫“群体压力”,这可能是我们人类基因中设定好的一种程序。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合群”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能力,而做“异端”,你得有勇气

  1. 有句话说的好:

群体压力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
人类的道德动力来源于此,因为你希望当众表现良好。
人类的道德堕落也来源于此,因为你希望当众遮掩真相

行动清单|如何构建良性人际关系

2017-10-15 「得到」 罗辑思维

引言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是大多数人在意和苦恼的话题。那么,在现代社会中,应该如何建立、改善和推进你的关系网络呢?

脱不花从多次良好的合作关系中总结了这份清单,供你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参考。

  1. 良性的人际关系只有一种,叫做独立自主、强强联合。从来就没有抱团取暖这回事。

  2. 做到对别人有价值,是建立良性人际关系的前提,哪怕是暂时只创造了微小的价值,也有价值。

  3. 所有关系中最多正向循环最少事后负担的,是交易关系。市场最残酷但也最善意。

  4. 所有关系中最危险最有破坏力的,是纯感情关系。所以,一段关系要想良性发展,要有能力从纯感情喂养,发展成“复合材料”。比如,就婚姻而言,激情是不能长久的,但是双方可以成为共同成长的伙伴,或者某个具体目标的合作者。甚至就亲子关系而言,也可以发展出协同学习的伙伴关系。

  5. 不成为别人的负担。这包括了不成为别人的心理和时间负担,接受别人对自己的不接受。

  6. 对自己负责。这包括了对自己的选择和决定负责,承受由之而来的任何结果。

  7. 定期梳理和剖析自己的原生家庭和亲密关系。适度学习一点帮助自我认知的方法,清楚认识并且正面接受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短板和问题。大量的人际关系能力缺陷是在原生家庭中已经形成,无需自卑或者自责,因为正面接受自己是战胜这一问题的开始。而且大部分人的大部分心理障碍是可以被消除的。

  8. 第一反应是选择信任别人,但是同时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9. 人际关系不仅有交互频率这一个维度,还有交互深度。熟人未必是知己。

  10. 远离巨婴、远离不具有建设性能力的人。

  11. 人际关系是一个人真实自我的外在镜像

最深刻的关系是懂得彼此的痛苦


2016-04-13 梁宁 罗辑思维

大美女J给我发短信:“能不能陪我聊一会儿天?我为情所困……”

哦?什么状况……赶紧拨电话过去,那边,已经在微醉状态的她直接哭了出来。

1
——————

每个人都受生物性的限制,人生故事总有 50% 相同。美女的故事也并没例外。

她遇到一个人,一见钟情,2-3 个月进入热恋,每个周末的约会,都欢悦隆重如同节日的盛宴。

3 个月后,对方说,他希望放慢一点。

这边的她,全身漫溢着爱的荷尔蒙,每个细胞都渴望着与他的碰触。

那边的他,停步了。

被悬在空中的感觉,近又近不得,但只要想一下就此分开的念头,全身的每个细胞都会痛。真实的痛感。

难受死了。窗外新月曲如眉,我并不知道怎么安慰她。

问她:“你们相处的这 2-3 个月,他有没有和你说过工作或者生活上的烦恼与不愉快?”

她说没有。

我问她:“你有没有把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与烦恼和他讲呢?”

她说:“我们只有在周末见面。每次见面的时间比黄金还要珍贵,拿来谈这些,是不是破坏气氛?”

我又问她:“这两个月除了约会,你为他做过什么呢?”

她想了想说:“一次他感冒,我买了药给他快递过去。”

我说:“你为他做的,并不比他的秘书为他做得多啊……”

能怎么安慰她呢。事实明明如月,他们之间的关系太浅了。浅到,如果他把她,从自己的生命中剥离出去,他外在的生活、社交、工作,内在的精神与灵魂,一切一切全然无损,没有伤痕——离开她,太容易。

我说:“你们关系太浅了,浅到你没有任何影响他决定的能力啊。”

她说:“我为什么要影响他的决定呢?”

我说:“比如,他决定不来见你——这么小的决定,你都无法扭转。遑论其他。”

感情的伤,很大一部分是,对事实与自己关系非常浅的人,却抱了太高的期望与期待。情伤难释,满怀期待却落空,被轻视的愤怒,掌控无力的感觉……确实非常难受。

2
——————

类似的痛苦,我最近在另外一个女强人S身上也曾看到。

和J不同的是,她不知怎么留住的,不是自己好喜欢好喜欢的男人,而是自己创业的团队。

S是一枚绝对“白骨精”。

创业前,在某大型外企做到副总裁,优雅干练人脉广阔。一般是传说中存在的某某CEO、某某大明星、某某资本家都在她的微信朋友圈里出没。

在大外企时,手下团队数十人,各个是履历非凡的业界精英。

然后,她辞职创业,找了一屋子 90 后做她的团队——突然间发现,完全搞不定他们。

S与我一边吃寿司,一边委屈又愤怒地说:“我在原来的单位工作十年,从来没有请过同事到我家里来。我创业,我请这些人到我家来,让我爸包饺子给他们吃。——可是,他们一扭脸就辞职了。”

我默默地嚼了一会儿红薯馅的寿司,然后问S:“你是不是不擅长非常近距离的重度关系?”

我以为我的话很拗口,S不一定马上懂。

没想到,她瞬间沉默。30 秒后,她看着前方说:“是的。我确实对近距离的重度关系,很无能。我想,这也是我没有结婚的原因。”

那一刻,她面沉如水。

我们默默无语地吃完了剩下的东西然后道别。

3
——————

春风沉醉,柳絮纷纷。走在草坪的小径里,想起《纸牌屋》第二季开篇的第一幕,伍德与克莱尔一起跑步登场。

《纸牌屋》的镜头里,这对夫妻独处的时候,总是在窗前一起吸烟,或者一起跑步。从来没有一个镜头,是伍德与克莱尔一起躺在床上,松弛随意地聊天。

克莱尔的情人亚当,是个有一张敏感的脸的摄影师。克莱尔拜会丈夫的出轨对象后,离家出走,到了亚当身边。两个人拥抱着入睡,醒来并不马上起身,而是依偎在床上继续聊天——这是在伍德身边从未见过的轻松惬意。

一般的女人,有了这个样子,也就是找到所谓的爱情了,该留在这里。

但是,克莱尔告诉亚当:“我爱你只能偶尔一周。”

然后,回到伍德身边。

为什么?因为克莱尔与伍德,拥有比和亚当更为深刻的关系。

4
——————

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人生重要的天分是快乐。每个人都没办法拒绝自己真实的快乐。会情不自禁地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花时间,不知不觉地放一万个小时在那里。

然而,成就最高的那批人,他们还有一个比快乐更重要的天分——痛苦。

有人受不了不被人围绕着需要的痛苦;
有人受不了不是注意力焦点的痛苦;
有人受不了有人在他前面在他上面的痛苦;
有人受不了我想要的那张椅子上坐的不是我的痛苦。

向上爬、严格自律、昼度夜思、殚精竭虑。这样日复一日的日子,委实并不快乐。驱动他们的,是痛苦。巨大的痛苦,让他们无法停下来。

什么叫普通人?

就是快乐没有那么强烈,痛苦也没有那么巨大。所以,他们的人生会在既定的轨道上相对平稳的运行,而不会被快乐和痛苦牵引撕扯,没完没了地折腾。

什么叫有一技之长的人?

就是当他在沉下来做某件事的时候,他不厌其烦,乐在其中。完全不理会别人的诧异或者不理解。

什么是杰出的人?

就是,如果他想要的那个,他得不到,他就像万蚁噬心那样痛苦。牺牲什么都可以,他必须得到他要的那个东西。

当他不再痛苦的时候,也许他超越了,也许他就此平庸了。

所以,要想和一个优秀的人在一起,懂他真实的快乐,懂他真实的痛苦。并且,给予他能量。

5
——————

纸牌屋里,很多男人喜欢克莱尔。喜欢她的优雅、聪慧、得体。

而在克莱尔的内核,一直点燃她,推动她,折磨她的,是她自己勃勃的野心。

亚当对克莱尔说:你一直想要万众瞩目。克莱尔摇摇头说:不止,我要举足轻重

一个女人,拥有这样野心的内核,99.9% 的男人都不会喜欢。他们只想要这个女人令人愉悦的那一面。

只有伍德,那个穷小子,看懂了这个被野心折磨的富家女。因为他有一样的痛。

对于拥有这样巨大痛苦的人,欢愉是多么的短暂与廉价。

才华与美好的肉体,确实令人怦然心动;在美好的清晨有放松的心情,一起早餐,一起散步,一起创作,确实是好生活。

可是,对于伍德和克莱尔这样的人,“我想要的那张椅子上,坐的不是我”的那种痛苦,令他令她寤寐思服,辗转反侧,销魂蚀骨。轻松惬意的好生活,并无法安抚她如影随行的真痛苦。

唯有回到战场,回到伙伴身边,拿起武器,继续准备作战,才能让她缓解焦虑。能赢与否,天才知道。但是,他们在做准备,他们在做事情,他们在一寸一寸前进,他和她在一起,这一切的动作里,她的痛苦才能得到慰藉。

这就是人与人关系的深浅远近

6
——————

伍德一次一次去找佐伊,毫无疑问,佐伊给了他欢愉。但是,她不能懂他的痛苦。

亚当一个电话、一个吻都可以令克莱尔微笑,但是亚当不能懂克莱尔的痛苦。

伍德和克莱尔,可以与无数人共享欢愉。但是只有他们二人,才能真实地分享痛苦。他们彼此交换了太多的能量,交换了太多的灵魂。每个人都很难把另外一个人从自己的生命中剥离出去——这就是深刻的关系。

所以,傻白甜是不可能真正搞定霸道总裁的。因为,她可能真实地给了霸道总裁欢愉。但是欢愉如此脆弱。

两个人能否建立深刻的关系,还是取决于,她是否能懂他的痛苦,两个人交换了多少能量,交换了多少灵魂。

本文由作者 梁宁 授权罗辑思维发布,选自微信公众号 “ 梁宁-闲花照水录”。

罗胖曰:

大学生求职,往往在一纸简历上用功。
但是简历包含的意思是——

  1. 我很好。
  2. 跟我一起工作,你会很愉快。
    显然,这不是建立“强关系”的好方法。
    更好的做法是——
  3. 假设你已经入职这家公司。
  4. 选定一个你喜欢的职位。
  5. 开一个公众号,把这个职位上该干的活虚拟地干起来。建立一个这个职位的“影子内阁”。
  6. 想办法让这个职位的管理者注意到你的努力。
    总之,与其愉快地聊天,不如痛苦地共事。

李善友:搞“关系”才最赚钱

前几天,李善友教授在研习社的演讲中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未来企业要把经营的重点,从产品上放到关系上,经营关系的企业有更大的未来。

美国有一个超市叫好市多,这个超市卖的货物毛利率极低,几乎不赚钱,比如一个新秀丽的箱子,国内卖9000块,它只要不到1000块。但是想要在它那儿买东西必须成为会员,用会员费做投资才是好市多的利润来源。所以对商家来讲过去是经营实物,现在是经营用户,实物只是手段,用户才是资产。

再看一家叫盛景网联的培训机构,原来它赚的是中小企业主的培训费,盈利空间很有限。后来它发现那些听课的中小企业主都想往互联网转型,但不知道怎么转,它就劝这些人,与其你瞎转,不如把钱给我,我成立基金帮你投互联网企业,那不就赚到互联网时代的红利了吗?结果一下它就做了个规模20亿的基金。基金要投十年啊,那它和这些客户就是至少十年的关系。今年这家公司挂牌新三板,估值100亿,谁来买呢?还是他的客户买,客户变成了事业合伙人,关系更长远了。

所以你看,基于关系的商业模式,是真正在和时间做朋友,作关系就是在做未来。

本文源自:李善友:基于事物本身赚钱的商业模式即将消亡

不想被剥削,还混什么职场

2017-04-18 熊太行 罗辑思维

今天这篇文章不仅对在读研究生适用,对处理职场中与上级、师傅的关系也有帮助。

1 “老师剥削我,我该怎么办”

“为了纠正主观偏差,你应该更好地对待他人,比你预期他人对待你的还要好上20%。”
——莱纳斯·鲍林

注意看鲍林的这句话。

他不是一位心理学家,是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领域是化学。这意味着他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在导师的实验室里当助手。

他要为实验、各种课程而忙碌,也许还要谈恋爱,随着年纪渐长,可能也有长辈的健康压力,就像今天的许多读硕士和博士的年轻人一样。

我不止一次接到了用户的留言,提到了在读研究生受到了导师“剥削”的情况。

刚好最近又收到一个同学的留言,我们一起来帮她分析一下:

熊老师,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

我的研究生导师是院长,总是强迫我们帮她做很繁琐的校对文档工作,而且无法拒绝。每个礼拜的固定时间召集她的三个学生,上交作业。

她会用逼迫式“为我们好”的话为诱点。我们都不是小孩子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骗的,我们怎么可能不知道呢?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

我们还是用我们惯常的关系分析法,分析一下敌、我、友。

【我方】

你是个研究生,你的目标是,拿到学位、奖学金、评优、交换去国外的机会、保送博士、找好工作……

【友军】

两个同门同学的目标,也是拿到学位、奖学金、评优、交换去国外的机会、保送博士、找好工作……

你们有竞争关系,但尽量不要把他们当敌人,因为未来大家是要互相扶持的,但是也不要觉得他们是真正的友军。

【敌军】

注意了,导师是你的敌军吗?

根本不是。

导师是决定要不要给你论文通过、攥着你学位的那个人。导师是决定在你和同学之间如何分配机会和利益的人。

你和导师虽然有矛盾,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你们是合作关系。

你的敌人,是那些复杂的文档整理工作。从这个任务的角度来说,院长和你们三个,是一个团队。觉得谁给你压工作量,谁就是欺负人,这种想法孩子气

2 用谁的时间更划算

这些文档的整理工作应该是你的导师自己完成的,但是根据你的描述,三个同学都觉得繁重的工作,如果是让导师一个人去做,他死定了。

诸葛亮就是累死的,凡是打二十板子以上,他都要亲自做决断,结果只活了五十多。

诸葛亮可怜啊,他只有两个徒弟,马谡和姜维。马谡还被他砍了。

你的老师应该也是五十多岁吧?他有三个学生,他知道把工作分给三个学生,所以他还能愉快地科研、教学、当院长。

无论是从他的角度来说,还是从你们三个的角度来说,他把这些繁重的简单劳动分给你们,腾出时间出去争取国家课题、发论文、把学院折腾出动静来,让自己更红,都是对的。

你觉得不公平,是因为你想要的公平得这么算:

对方的所得/自己的投入=自己的所得/自己的投入

你觉得自己的所得为0(账面上),就认为老师沾了光,其实你的所得不是0。

现在的学者、教授,可能手上没什么现钱,但是过得不错。做一个院长,更是会有不少的资源。

如果老师要给你们发一点劳务费,公事公办的,那就说明当临时工用,这样的老师一般不会谈交情。

反而这种要你帮忙的,以后遇见你的事,他也可能帮忙。

一个院长一般是五年左右的任期,这也是你导师的黄金时代,挣钱出名,都靠这几年。

你们看上去好像没有得到什么,但他越红、越牛、越有能量,你们出去交换、交流、申请外校或者国外博士,或者找工作,好处就越多。

你选他的时候,也是因为他是教授、是院长、是学科带头人对吧。那些年轻、没有知名度、没有项目、没有魅力的、混日子的导师,你没有选。

你打败了很多想做他学生的同学。

你选了一辆轰鸣着往前狂奔的过山车,然后抱怨说,“他怎么开得这么快!”

3 骗你?骗你那是对你客气

你的第二个抱怨,是导师开会给你们忽悠洗脑,说干活是“为你们好”。

老师是个读书人啊,所以对白用你们的劳动力这事还会不好意思,才会说这样的话。

如果在职场上你说这样的抱怨,当时你就会被打入另册,有的是人愿意跟单位一把手干活儿。

老师用话来抚慰、忽悠你,说到底是希望能够维护一个师生关系。

这就是我们《关系攻略》里经常说的,对方在用套路。就像一个男生说“我喜欢你”,他的目的是约你出去。

你非要问,你到底喜欢哪一点,写8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那就是不讲理了。

老师比你强大,你的命运可谓在他手里,他说一些套路上的话,就算是屈尊来维护和你们的关系了。

即使不高明,你也应该收下。那俩同学心里应该也明白,但不会叫破。说一句:“是!我们会更努力的!”

研究生没有做一辈子的,有的两年,有的三年,无论如何都可以咬咬牙熬过去。还要嫌他骗你骗得太假,那就有点太挑剔了。

高明的骗子是有的呀,比如在病床前哭诉自己工作太累,然后你们表忠心、帮他分担吗?

那是高明的骗术,然而老师混到那个份上,未免就太纠结了,成不了事的。

4 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我最近经常提到一个概念,就是利益接合部。

利益接合部,就是一个人和他所属的机构、组织,利益不同的地方。

比如导师和国家之间的利益接合部就很大。我们试着看看几个机构和个人的KPI吧,你会发现他们追求的是不同的目标:

公立大学的老师,按说应该为国家培养人才。

国家的需求就是“培养人才”,但什么样的人是人才,如何培养,是学院说了算。学生是不是符合标准,是导师说了算。

注意,我没有写导师招“优秀、又愿意干活的人”,

因为不是每个老师都招爱干活的人。

有的老师自己工作不积极,他喜欢的就是没有麻烦的学生;

有的老师做生意,就喜欢招给自己能带来点什么资源的;

有的老师喜欢给自己送礼物的,小财迷,地方一些不太好的学校尤其明显;

还有的老师比较邪恶,“听我话的人”就是“要忍受性骚扰的人”。

是不是听起来有点毛骨悚然?

如果导师招来学生,只是为他分担一些文档整理的工作,要我说,这在现代研究生培养的“合理使用”范围之内,这个老师70分是有的。

你对导师到底有多少价值,我来列一个算式吧:

你对导师的意义=**实力 听话程度 家庭背景关系**

我没有加符号,是不是想这么做?

你对导师的意义=实力+听话程度+家庭背景关系

不对,是这样的:

你对导师的意义=**实力*听话程度+家庭背景关系**

懂了么?

听话程度为0的同学,对老师意义可能为0。当然如果你家背景是90分,出来的成绩也是90分。

别怪老师嫌贫爱富,有雄心的人都会跟有实力的人一起玩。学生不是也愿意挑院长和一级教授做导师么?

如果你不是那种有权有势的家庭的话,那就认真和老师合作,再委屈也应该熬过这几年。

孙悟空学长生不老和七十二变之前,在须菩提那里扫地砍柴,做了整整七年,正好是一个本科和一个研究生的岁月。

猴哥的脾气,比我们暴躁,耐性也差,居然呆了这么久,就是因为他明白老师那里有他要的东西。

当然你可以跟导师说,你不愿意干杂活儿,导师不会因为这个开除你。但是之后你很可能就会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就算老师有胸怀气量让你毕业,以后你也将用不上师门的任何资源。

5 主动找人分担压力

我告诉了你应该怎样认识老师布置的任务了,接下来我要告诉你如何解决它。

有一种同学有大把的时间,那就是已经保研和被录取的大四同学,研究生的录取人选定了,老师选的下一届的师弟师妹已经真实存在。

跟老师打个招呼,让老师允许你来组织协调这几个人加入帮忙。以老带新,如果六个人一起动手,这件事就好办了。

之前你也提到过,老师不善于给同学们洗脑,你觉得他说的话连小孩子都骗不了。

对,那你就帮他“骗”。

既然所有的同学都要为老师效力,那大家都开开心心的,早点认清形势,比有人跟老师决裂要强。

要像我跟你解释这件事一样跟下面的师弟师妹解释:老师的时间很宝贵,我们要帮他分担,对大家都有好处。不要把老师累坏了,大家损失就大了。

这比老师自己说“对你们好”,有说服力得多。

当然,做这个工头、大姐头的角色,必须要发自内心地信服、敬爱老师,不然的话,会被师弟师妹看成是谄媚之人。如果做不到,也不必勉强。

6 你的认知,决定你面临的局面

在职场的你,也要多想想类似的情况。

给你加任务的人,是不是你的敌人?
他手里有没有你想要的东西?
他有没有强大的实力?
他给你的任务有没有可能进行下一步的分包解决?
靠拢一个有强大实力而且乐意回报的人,是初入职场者进步的方便法门。

明智的人把额外的任务看做机会

没有想明白的人,看见了机会,也会觉得是一种盘剥。

同样的事情,人的认知不同,看待的角度不同,就会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局面。

练习题
和导师的关系与和职场上的领导关系有何不同?(多选)

A. 你的江湖地位受到老师的名气影响
B. 跟领导庆祝劳动节,跟导师庆祝教师节
C. 有一个师门,有纵向的联系
D. 跟老师可以谈论师生情,没人敢说你谄媚
E. 不能随时辞职,也没有那么容易被开除

答案
ABCDE

A. 是自古以来的规则,比如“进士”是天子门生,导师就是皇帝。三甲的“同进士出身”就跟扩招的差不多。
B. 如果你的领导同时是你的老师或者师傅,记得教师节发一个问候,凸显你和他交情的不同。
C. 黄埔系可以管蒋中正叫“校长”,其他的只能叫“委座”,这就是区别。
D. 这句千万记在心里。
E. 重点是前半句,大多数人如果得罪了导师,都很难忍受那种煎熬,以及不要太任性用到后半句!

本文版权归罗辑思维团队出品的「得到」App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罗胖曰:

人和人之间的区别,说白了,就是资源的看法不同。
不是自己拥有的东西,是不是资源?
获取资源,要不要付出代价
逼我付出代价的东西,是不是资源?
我不愿意付那么大代价,有没有可能转移代价、获取资源?
你愿不愿意为不确定的目标存储暂时用不上的资源?
你有没有认识到资源的三个形态:占有、认知、连接

心理:提升人缘的4个方法

《公司》(Inc. )杂志的一篇文章,分享了4种经过心理学验证的方法,能够促进他人对你的好感度。

第一,制造你在对方面前“曝光”的机会。如果你想与某人建立联系,就得主动接近对方。重复曝光效应(More Exposure Effect)是一种心理学现象,研究结果显示,人们会因为自己对某个事物比较熟悉而产生好感,不管是文字、画还是人像照片,都有类似的效果。假如你有想要建立联系的人,或许你可以为自己制造机会出现在他们面前,但不要做得太刻意,有可能会造成相反的效果。

第二,通过交流找到共同点。与新朋友聊天时,当你们发现彼此兴趣相近,就觉得很不可思议。社会心理学家罗恩‧弗里德曼(Ron Friedman)说,当人们的共同点越多时,会越喜欢彼此。多向新朋友或同事分享自己感兴趣的事,有助于建立信任的关系,当他增加了对你的信任,就有更多的发展或合作空间。

第三,成为一个“给予者”,贡献自己心力。沃顿商学院教授亚当‧格兰特认为,从长远角度看,那些愿意付出的人,往往是最后的赢家。如果想和某人建立联系,想想自己能为对方做些什么,就算是一件非常微小的事情也会有所帮助。

第四,不经意地模彷他人,增加认同感。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教授塔尼尔‧查特兰(TanyaChartrand)提出了“变色龙效应”,即人是群体动物,会自然地模彷别人的姿势、语句或表情,以增加被别人喜欢的机会。与人沟通时,你可以观察他的动作,假如他身体前倾听你说话,你也可以试着同样做,以示尊重。不过,这样的模彷不要过头,否则会让人觉得不礼貌。

中国式关系

1.亲属
传统亲戚之间,大多从小时候就经常来往,相互熟悉,因而有感情。即使不在一起长大的,也有家族基础作依托,经长辈亲戚引荐后交往。一个家族中的孩子都是资源,家族中优秀的年轻人,尤其值得结交一下,早点发掘和培养这个孩子,以后可能会成为你的强援。

2.老乡
老乡关系,依赖双方对原籍的地理范围和方言文化的认同。真正要让老乡转变成可以帮忙的关系,还需增添一道启动程序,即「人情债」,也就是求人办事和帮人办事。不要担心求人会耗尽你的资源,有来有往,关系才能更稳固。

3.世交
家族中,直系长辈的朋友称为世交,他们的后代是真正的「关系户」。世交是家族留给自己的资源,生而拥有。要把世交转变为可以利用的关系,还必须用亲身的交往激活它。这里也可以用上「人情债」这个人际交往利器。

4.朋友
中国自古有丰富的朋友文化。进入近代,朋友变成对「熟人关系」的修饰。友谊和功利,在没有利害冲突时,并不矛盾。反而因互相帮忙,能够加深友谊。以关系而论,从利益出发,真假朋友并没有差别。

5.同学
相互帮忙是内容,找个理由是形式。凡是曾经在同一个学校一个班上过学,曾经朝夕相处过,都可能成为日后的关系。私交好,可以直接进入关系,互相帮助。一般都会以「老同学」相称,加深感情,巩固关系。当你辞职或新入职时,可以把朋友约出来聚聚,互通有无,盘点一下自己的人际资源。

6.校友
校友大多不认识,或者不熟悉,比同学关系浅。校友身份,被关系网充作一个可供拓展的关系资源,这是它的潜在价值。

7.邻居
在城里人尚未搬进公寓之前,串门是关系交往的一部分,尤其在无事时候的交往,特别被人看重,因为你一直想着他们,而不是有事的时候才想起他们。因为串门是无事时候的「情分」,它的心理效果十分显著。无事串门,待到有事的时候求助,便十分自然。

8.同事
曾经或者现在的同事,只要私交良好就可以当作「关系」。在关系网里,同事已经是私交不错的对象,同事之间哪怕私交一般,只要没有过节的,凡有事相托,抹不开面子,相互帮忙难以回绝。当然,你也不必被「同事要团结」这种规范束缚住,职场上,还是要靠成绩说话。

9.战友
战友可以看作是曾经在军队里的同事。战友通常在复员、转业以后,在地方不同行业工作,拥有各自不同资源和便利,相互之间具有互助的诉求,也具备资源的便利。战友还有一种是,没有共事过,回地方后通过战友会组织联系上。往往对方比你资深,资源极多。

10.师生
师生之间是升级版的「同学关系」。教学过程是一种面对面交往,容易积累私人感情,为日后关系互惠打下基础。老师托学生办事,对学生有一种压力,很难推托;学生托老师办事,虽也顺理成章,但是回报的代价也要相对大一些,因为要考虑师恩的背景。在你人生重要的时刻以及过年过节都应该对自己的恩师有所表示。

11.师徒
师徒的情形与师生相仿。但是在传统社会行帮中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帮训,所以师徒之间通常比师生还要亲密,介于师生和父子之间。徒弟为师父效力,更有天经地义的属性。就好比《西游记》中唐僧与孙悟空的关系,即便取经路途中历经各种艰难险阻,师徒之间仍旧情比金坚,共同排除万难。

12.上下级
上司和属下之间的关系运作起来,必须注意上下尊卑,维护各自的面子。上下级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关系,结构牢固,是关系网形态的典型代表。做为上级你要学会分辨忠奸,会用人。做为下级,除了要忠诚,更重要的是做对领导有用的事。

13.贵人
贵人是对你人生、仕途有重大帮助和提拔的人。贵人带来的裨益,是凭自己力量很难完成的。贵人可以是师父、上级,或是干脆不认识的人。人生能遇到一两个贵人,是非常幸运的事。

14.结拜
结拜的两个要点,一是坚持家族伦理,二是有移民背景。离乡的人们结拜后成为异姓兄弟,兄弟之间除了信仰和感情,就是生存互助。一旦关系成立,凡事找结拜兄弟帮忙,就有合法性理由,对方关照一下亦在情理中。《三国演义》开篇就讲述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事实沉浮,兄弟之间齐心协力共同成就丰功伟业,结拜兄弟间肝胆相照感情深厚。

15.干亲
在改革开放前,认干亲是南方城乡泛化的习俗。确立干亲关系后,这种关系可以叫做「契约家人」,不是家人,形同家人。孩子与干爹妈的关系,被塑造成类似亲属。有这层关系作基础,孩子进入社会以后,就可与干亲家庭在生存上、利益上相互帮助,干亲家庭之间也可以利用这层关系。

16.关系的本质是「人的资源」
所有关系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天生的,一类是后天的。
天生的关系有三种:亲属、老乡和世交。除此之外,都是后天关系,需要自己建立。社会中,拥有过硬的关系,就可以拥有你想不到的资源。与人为善,广交朋友,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没有任何道路通往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我有难处,你凭什么不帮?

2017-10-19 雾满拦江 老雾说

文 | 雾满拦江

(01)

刘心武,著名作家。

写过好多好多书。

成名成家的人,脑子都够用。

——但刘心武,在他们家族谱系中,智商并不靠前。

至少还有一个人,脑瓜远比刘心武更聪明。

他爸!

(02)

刘心武爸爸,就叫他刘爸好辣——乃民国年间著名考神。

什么清华北大,知名院校,分分钟考取。

每年都轻松考上。

每年……?

考上就去念呗,怎么会每年都考涅?

刘爸是替别人考。

——天才枪手,逢考必中。

……为什么要当枪手,替人家考?

为什么自己不去念?

穷!

没钱。

(03)

现在说起读名校,是个挺简单的事儿。

可刘爸那年月不行,各种学费杂费寄宿伙食费,根本读不起。

所以考神刘爸,只能靠了做枪手,给富家子弟做嫁衣裳。可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刘爸心生焦虑,就替自己考了一场。

考的是协和医院,拿下第一名。

当时刘爸就哭了,他渴望做个医生,太渴望,有智力有才华,但就是没有读书的钱。

只能低下头,找人去借。

(04)

刘爸心中的理想借钱目标,是他父亲——也就是刘心武爷爷,当年最要好的朋友。

情交莫逆,两小无猜。

一起穿开裆裤长大。

长大后,双方在事业上相互提携。但刘心武爷爷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穷。对方却是越来越蠢,赚钱也越来越多。智穷财蠢,此消彼长,两家来往就少了。

但交情还在。

不到万不得已,不敢开口相求。

以免把交情弄薄。

但当考取之后,刘爸就想,这位世交,可能是唯一肯帮助自己的人。

(05)

去的时候,刘爸还担心,人家现在那么有钱,恐怕都忘了当年的交情。

可万万没想到,听说他来了,对方流着眼泪,哭着冲出来,一见面就抱住他,亲切的叫他名字,然后开始述说当年的旧情。

一桩桩一件件,对方全记得。

而且,连刘爸落魄不堪的情境,对方也知道。

哭谈中,对方拉着刘爸的手,老泪纵横:孩子,一个人在这世上打拼,这冷酷的人世啊,让你受了多少苦,孩子啊孩子,你应该早点来找我,应该早点来呀。

无限真情,眼眶湿润。

感觉有戏。

正要找机会开口,对方忽然收住泪水,拍了拍肥手掌:

孩子你来的正好,我这儿恰好有个饭局。

到场的都是大人物。

带你长长见识。

(06)

对方带着刘爸,去了家超豪华大饭店。

那顿饭,那一道道菜,那烛光,那雪白的餐巾,服装笔挺的侍者……所有的一切,都让刘爸回味终生。

是他一辈子,去到的最豪华场所,吃到的最美味饭菜。

最让刘爸震骇的,是到场的客人。

——一都是赫赫有名,在历史上起决定影响的风云人物。

烽烟聚九州,龙虎闹京华。

谈笑皆鸿儒,白丁唯刘爸。

(07)

刘心武小时,刘爸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给他讲这段往事。

起初,刘心武认真听着。

听多了,就感觉不对劲了。

终于他把话问出来了——别说那么多有没的,你找的那个人,到底有没有借钱给你?

刘爸沉默半晌:

木有。

一分钱也没借。

刘心武炸了:这算什么世交好友?那么有钱,那么有势力,交际广泛朋友众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落难的子弟求助上门,就让人家蹭顿饭,却一毛不拨。

口惠而实不至!

这种人,能算朋友吗?我有难处,你凭什么不帮?

(08)

——两代世交,那么有钱的朋友,为什么虚情假义,不肯借点钱给他们呢?

还有,刘心武爷爷爸爸,都是聪明绝顶,为何却贫困潦倒?而那位口惠实不至的蠢货朋友,却赚到肥满肠肥,大耳肥头?

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呢?

——在这里,有一条贫富认知分界线。

不是你脑子聪明,就能赚到钱。这世上聪明的穷人如过江之鲫,比比皆是。

不是你愚蠢,就赚不到钱。世上有钱的蠢货太多辣,可是他越笨越蠢,赚到的钱越是多,你不服也没用。

这条认知线是什么?

(09)

上山打虎易,开口求人难。

相信刘爸的遭遇,有些朋友感同身受。

为什么别人不肯帮助你?

因为,人类的付出,奉行价值观念而行事。

价值序列,分四个层级:

最核心的,叫本能价值。

什么叫本能价值?

比如说,隔壁熊孩子,掀了路边麻辣摊,你会隔岸观火幸灾乐祸,活该,谁让你不好好教育孩子,现在付出代价了吧……忽然间有人跑来告诉你:好消息,你家宝宝放火烧了幢摩天大厦!你就会勃然大怒:我家孩子在成长,在试错,烧你幢大厦咋地了?孩子,爸爸有钱,拿去再烧两幢,小心别烫到自己。

替隔壁孩子,赔付麻辣摊你都不肯。

但为自己孩子,支付再多代价,也无怨无悔。

骨肉相连,血脉相系,这个是亲情,是本能。掏钱时不会有丝毫犹豫,掏多少钱都不会眨一下眉毛。

这个是付出的第一层级。

本能价值外围,是情感价值。

如果你身上有一块钱,会掏出九毛,给心仪的妹子买早点。却舍不得把一毛钱,花在路边走过的大叔身上。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喜欢,所以付出。

大叔油腻,一文不值。

情感价值之外,是利益价值。

就是感情投资。

看你这个人,有点用。所以花费时间,花点钱,联洛一下感情。说不定日后,还需要相互照应。

利益价值之外,是道德价值。

就是为那些本能与情感之外,又不会带来利益的、纯粹性公益付出。

比如说给非洲孩子捐点钱,给捐点钱。

捐多捐少,是个心意,但不会因此影响自己的生活。

——人性的所有表现,都可以从这个价值序列中,找出答案。

(10)

人性付出,按价值序列十倍递减。

0.jpeg

如果本能价值以万元计,情感价值的付出,就以千元计。

利益方面,涉及风险恐惧,以百元计。

——临到做善事,社会捐款时,十块八块常见,一块两块更多。

再来看刘心武的父亲,他在人家的价值序列中的哪一环?

——在最后的道德情义层!

不是亲生,没有感情,无关利益,只是残存的一点道义。

所以让他蹭顿饭,算是给自己一个交待。

成年后的刘心武说:他自己也是如此,出书成名后,经常有人求助上门,他请陌生人吃顿饭,听听对方不幸的遭遇——但没办法把对方拉入到本能层,因为对方根本不在这个位置!

(11)

知道人性,即可逆流而上,攻破对方心防,攻入到对方的本能层。

我认识位商道大哥,没有借不到的钱,没有泡不到的妹子……不是,没有他拿不下的合作者。

他的方法叫:三五一十五,猫咪爱老鼠。

啥意思涅?

就是他把寻求合作,分成五步。

五次会面,每次隔三天。

第一天见面,对方警惕性极高,他不说钱的儿,闲聊,正事只占3%。

二次会面,闲聊,正事占到6%。

三次会面,对方开始主动晤谈,但只谈到12%,走人。

四次会面,对方开始透露合作意向,自己明确警示其风险。

到了第五次,对方已经深思熟虑,意志如钢,你敢不拿他的钱,就打死你。

——整个过程恰好十五天,就把对方警觉性的对恃,转为友善的合作。

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冲上门去找人说事,犹如老鼠找猫谈生意,铁定有去无回。但走了这个流程,猫咪就会主动为老鼠披上婚纱。

社会合作,最怕最怕的就是十年八年不露面,自己憋屈在心里,突然间冒出来,明明自己只在人家的道德价值层,却开口提出情感价值层、甚至本能价值层的要求。

不在其位,难拿其钱。

要有技巧,有耐心的,从对方道德外层,逐步攻入心中。

成大事者,会做儿子,会装孙子。

——上面这句话,说的不是求人时低三下四,而是把一次性的事情拆分开,逐级攻破对方心防,入主本能价值层,从而获得对方无可竭止的帮助冲动。

(12)

子曰:君子固穷。

正直的人,行事光明,原则性强,更容易陷入困境。

而贫穷,需要智力。

——需要洞悉人性的隐秘,才能获得自由

所有人,都从年轻起步,从低处起步。有人在低处一阵子,有人在低处一阵子。差别不在于是否突破原则,而是你是否愿意认知人性。

要学会逐步提升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价值。

从道德价值层、利益价值层的外围攻入,让自己处于对方的情感价值层,甚至本能价值层。

借钱是这样,求爱亦如是。每个人心中,都涌动着巨大的不安,如铜墙铁壁,把别人摒闭于外。所以有句话叫打动人心,要想叫人心动起来,为你欢呼为你鼓舞,就不能指望一锤子买卖,不疾不徐,得悠着来。

做正直的人,但不要赌气。做聪明人,洞穿人性。财富是什么?是我们配置资源,改变这个世界的影响力。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正直而聪明的人,需要更多的发挥自我价值与作用,这就需要一点小小的方法论,获得更强大的行动能力。就能够改变自己,与周边环境,就能够获得飞翔的羽翼,再无屈辱,再无怨愤,只有一颗充满了关爱与温暖的心,如熊熊烈焰,温暖你的世界。

雾 曰

我可能是错的,在许多事情上会犯错。
遇到不同的观点,先别着急否定。

哪怕听到再让你愤怒的观点,也不要指责,因为我无法证明是谁错了。

都市人:为什么你越来越不愿意接受别人帮助?

文|若杉

朋友打电话来,有些不悦。

她说相处要好的朋友蓝,因为阑尾手术,住院了,今天出院才被告知,心里除了酸酸的,竟有一些愤怒:“为什么就不能说一句呢?我完全可以请几天假去照顾她啊,都不知道小姑娘一个人,是怎么搞定了住院的这些日子。”

恰巧是共同认识的朋友,我打电话过去问候,也顺便“责问”:“生病怎么都不打个招呼呢,我们这些朋友,陪陪你也好啊,同为北漂,最亲的不就是这些朋友吗?”

蓝笑着说:“小病小病,哪用的着这么兴师动众,这些年一个人,什么搞不定啊?有医生,实在不行还有护工,花点钱就搞定了。你们一年,好不容易有几天年假,又得出去旅行,又得回老家看父母,哪舍得让你们为了我浪费?”

听她这么说,我竟鼻子一酸,有些想哭,内心也隐隐地有些受伤:不都是朋友吗,何至于此?

但同时,我也太明白,这样坚强、仿佛不需要别人帮助的蓝,不是这个城市里的唯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麻烦别人”成了我们在这个城市里奉行的处世之道,“能用钱解决的事儿,就别用交情”成了我们埋在心底的圣经。

见惯了别人怒斥不识相、不懂分寸的朋友:“我凭什么要帮你?!”此刻,我在想,轻易麻烦别人,把占用别人的时间、资源当作理所应当,固然是不好的。可是,像蓝这样,一个人扛下了所有事,就真的好吗?

01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

挂了电话,明明感觉那些“我找你家借个葱,你找我家借个醋,煮饺子我帮你多煮一份”的童年生活还在眼前,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连接受别人帮助,都这么谨慎了……

想来,最主要的原因,是出于体谅

都市里,尤其是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里,大概每个人都太清楚自己的忙碌,和别人的辛苦。

每日快节奏的生活下,那不多的假期,希望留给家人,亦或是周六早上一个不被打扰的懒觉。还有那仅有的、为数不多的长假,也留给了老家的父母和一年一次的旅行。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太懂得,随口说出的“能不能帮我一下”,于他人而言,分量可能并不轻。于是,出于这种彼此的体谅,大家都心照不宣的选择了,自己的事儿自己扛。

不仅如此,大家也太害怕“欠”的感觉。

大概是城市里拥有了太多可以用钱换来的服务和帮助,打扫有保洁阿姨,收快递有站点,下水道堵了、水管坏了,有物业……于是,我们选择用不多的钱来换取服务,而不是去麻烦身边的朋友,因为太害怕,那种似乎欠了别人点什么的感觉。

商业社会越完善,大家内心的那杆公平秤,也会越来越敏感。我们宁愿用钱换服务,这种简单的方式,求得内心的平衡,也不愿背负那种“欠”的感觉,谁知道,今后要怎么还呢?

此外,“不求助”是一种群体意识。

不管是谁,当说出“麻烦你帮我一下”的时候,都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这或多或少都证明了,“我比你弱”。而我们的内心,又有谁愿意承认这一点呢?尤其是城市里打拼的人们,看惯了“胜者为王”,承认“弱小”便是更艰难的一件事。

当所有人,都喜欢梗着脖子、硬撑着告诉别人“我可以”的时候,“不求助”变成了一种群体意识。

我们不喜欢求助,也便有更少的机会接受别人帮助,甚至有时候,哪怕遇到困难,都忘了还有“求助”这一个选项。

02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想帮助别人的心

可事实上,当我们越来越强大,当社会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善,我们在无意识中,被剥夺了另外一项权利——帮助别人。就像我的朋友,蓝,在原本在可以求助的时候,选择了独自面对,作为朋友,我的心里有些受伤一样。

其实,帮助别人可以给我们带来回报。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所说:“人们不会看重善行的,除非善行能给自己带来好处。”

社会交换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对他与另一个人的交往或友谊所得到的报酬和所付出的代价是心中有数的。

事实上,某些看起来无私的行为,比如献血,也很难说我们在内心没有盘算过什么。但我们所要求的回报,并不一定是物质的。

比如,我们会因为帮助而获得称赞,获得感谢,也因此,我们会不自觉的去帮助那些对我们有吸引力的人,帮助那些我们渴望得到其赞许的人。

帮助别人有助于自我价值感的提升。你有没有体验过,那种在帮助完别人以后,内心升腾起来的温暖的感觉。比如:

地铁里,帮柔弱的姑娘提了行李箱;
工作上,帮新来的同事装了新的工作软件,说一句“有事找我”;
遇到迷路的人,又说不清楚,亲自把他带到了目的地……

这些时刻,心底会不自觉的涌出一种“我还不错”的感觉,这便是自我价值感的体现。

帮助别人会让你获得好心情。

我的来访者曾经讲过这样一个例子,某天,他刚被领导批评,心情很差,下班在地铁上,听一个流浪歌手唱歌,觉得很感动,掏出100元给了这位歌手,说了一句:“哥们儿,唱得不错,加油!”他告诉我,那一天,他异常开心,像得到了棒棒糖的孩子。

03 你来我往中,才有人和人的温度

我曾和很多人一样,以为都市是“快节奏”、“冷漠”的代名词,也习惯了和对门的邻居在偶尔碰面的时候,微微一笑,礼貌而疏远。

直到有一天,我因为有急事,要寄一个快递,又赶着出门上班,来不及等快递员来取。无奈之下,鼓起勇气,敲响了邻居的门,有点怯怯地问她:“能不能把快递放在你这里,一会儿快递员来取。”

没想到,邻居姑娘,连说了三个“当然可以”,看着她眼里闪着的光,我突然明白,其实,她也在等这样一个时刻,能让我们彼此产生连接,换句话说,她在等着作为邻居的我,去麻烦她。

再后来,我下班带了新鲜的水果给她,电梯里碰到,也会闲聊几句,看到对方门口有快递,直接帮忙收好,留个条给对方,这样一来一回,便熟络起来,慢慢地,也成了朋友。

也是这一次的经验,让我明白,城市的冷漠,并不是我们已经坚强到不需要人帮助,也不是我们心之戚戚,害怕受伤,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只是缺乏一个,认识彼此的机会。

所以,尝试去做那个破冰的人,哪怕是麻烦别人,也好过彼此的默然。记得不吝惜提供自己的帮助,也坦然的去接受他人的帮助。

搬家,你自可以找搬家公司,简单快捷,也可以试着麻烦一下朋友,请他们帮你。然后,在搬家之后,一起在暮色下,来一顿火锅,岂不惬意?重要的是,彼此的一来一往,情谊才更深厚。

生病,大胆给朋友打个电话:“能不能陪陪我?”当然,在她午夜脆弱,需要倾诉时,也请你不要丢下她。

迷路,大胆去问身边的人,下一次,当你遇到一个迷路的人,热情的为他解答就好。

我们在帮助别人与接受帮助时,或一份情谊,或美好的心态,都必然有所得。

城市的发展,种种服务的完善,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舒适、便捷,而不是更孤立。每个人都不能独立存在,所以,于你,于我,都需要在你来我往中,建立情谊,熟悉彼此,让这个城市更有温度。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