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Balance

过犹不及,欲速不达。

健康、正常的方式才能持续长久
做真实的自己,依赖科学,相信经验

有得必有失
有失必有得
大舍大得
小舍小得
不舍不得

Why

为什么会有选择恐惧?

当你把几个选项丢给一个朋友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回答:别问我,我有选择恐惧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自己有选择恐惧症,选择恐惧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有什么解决方案没有?最近,公众号KnowYourself发了篇文章,给我们科普了选择恐惧症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我们来说说,人为什么会产生选择恐惧。总结起来,可以有三点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选择太多,大脑的认知压力太大,每做一个选择就痛苦一次,自然会害怕做选择。举个例子,你要买一件衣服,结果刚到商场就看到一件还不错的,你肯定不买,因为想看看还有没有更好的嘛,甚至恨不得全部看完再做决定。所以,你就一直逛,一直逛,结果越逛越焦虑,到最后,可能焦虑的都不想买了。针对这个问题,有个心理学家还做过一个实验,让两组人分别从6种果酱和24种果酱里选一种买。结果发现,选项少的那组人最终买了果酱的几率明显更高。也就是说,选项太多,真的会让人焦虑到放弃。因为每一个选项都会占用你一部分的认知资源,当你的大脑意识到,这个活动可能要占用特别多的资源,耗费特别多精力的时候,就会丧失选择的动力。这个结论还可以解释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不理智的人做选择更难,因为他们的认知压力更大。理智的人是在两个最优选项里选一个,机会成本就是仅次于最优选项的那个选项,但是不理智的人觉得,所有的选项都是自己的机会成本,我做了一个选择,就要失去其它所有的选项,所以他们会更痛苦,更容易放弃。

第二个原因是选项太好了,怕做错了选择后悔。神经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给一群学生一堆东西让他们选。这些东西里面什么价值的都有,从瓶装水到T恤再到相机。实验发现,让学生从两个价值差距比较大的东西里选,没什么问题,都选贵的嘛;让学生从两个便宜的东西里选一个,也没什么问题,虽然没有很开心,但也不会焦虑;可是,如果让他们从两个贵的里选一个,焦虑就出现了,很多人都不知道该怎么选了。也就是说,选项越诱人,越怕选错,越难做出选择。

第三个原因是我们对选择的结果期望太高。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做的选择是对自己最有利,又能让自己最幸福的。但这不可能同时达到。比如说,我给你两个选项,一个是:你月收入三万,你朋友比你多三千;另一个是,你月收入两万,你朋友比你少三千。你会怎么选?大多数人都会选第一个,三万块。可如果我问你,哪个选择更能让你感到幸福?肯定是第二个,因为我比别人赚得多这件事,是可以直接转化成幸福感的。也就是说,你的选择不一定会让你幸福,所以你怕做选择。

那面对这种选择恐惧,我们能怎么办呢?教大家两个办法。

一个是降低标准,接受选择就会有所损失这个事实。因为大多数的选择恐惧都是来自于怕选错嘛,担心后面还有更好的。但是我们都知道,你不可能把所有选项都考虑到。所以,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心甘情愿地接受还不错的选项,而不是一定要最好的选项。要知道,这样节省下来的时间,无论用来做什么,都足以弥补你的遗憾了。另一个方法就是减少选项。去超市买东西,就带好清单;不知道怎么选,就采用达人的推荐;或者直接选择一种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不需要的东西就不要花费精力在上面。其实没选择不痛苦,选择多才最痛苦。

本文源自:没选择不痛苦,有选择才痛苦|选择恐惧症是怎么回事?

What

1955年,英国历史学家帕金森发现,1914年至1928年之间,英国海军舰只的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二,船员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一,但官僚的人数每年仍激增近6%。他得出一个结论,官僚组织会自我膨胀,这被称为”帕金森定律”。
BBC

世界从不美好,世界只在平衡之中


熊秉元

几十年之后,也许在一年当中的某一天里,晚间电视新闻的最后一小段“历史上的今天”时,画面上出现的是一个火灾过后的景象;旁白的字幕是简单的几个字:台中市卫尔康西餐厅发生大火,夺去64条人命。

对于死难者的家属亲友而言,不论时间多么久远,可能心情上永远有思之凄楚的感怀;不过,对于社会上其他的人而言,随着时间的消逝,也许比较容易略去情怀上的起伏而思索这个不幸事件的意义……

在大火之前,早就有各种相关的法令:营业场所和住宅区的划分、餐饮业的安全消防设施等等;政府各主管机关也有层层检查和处分的程序。不过,法令规定是一回事,人实际上的做法是另一回事。

对业者而言,要在装潢上符合各种规定所费不赀,而且增加营业成本;不妨走在法律边缘的灰色区域,然后利用一(小)部分省下来的钱去疏通环节。万一真的违规受罚,总可以找到民意代表出面。

对民意代表而言,为了照顾选民以维护选票,当然会义不容辞地出面说情。

对行政官僚而言,预算操在民意代表手里,在小地方“情理兼顾”自然是利人利己。

因此,在这个由业者、民意代表、行政部门官僚所组成的“生态体系”里,没有人愿意(也没有人能够)规规矩矩地“照规定来”。这种现象,再加上一般消费者在承平日子里不容易有警觉之心,就刚好因循渐渍而形成一种“危险的均衡”——实际的执法水平可能只及法令规章的60%!

一场大火等于是对这个生态造成一次冲击,震撼而且动摇了维持这个生态的各个支柱:对业者而言,为了能吸引消费者上门,最好主动做一些改善。对于民意代表而言,在业者再要求说情时,也可以婉转地告诉业者:人命关天,现在不好说情。对于负责执法的行政部门而言,事情也比较容易处理。一方面在执法时可以要求得严格一些,一方面也比较容易挺起腰杆、婉拒民意代表的说情。

因此,“大火”这个因素促成生态的转变;在业者、民意代表、行政官员各自改过之后,执法的水平可能严格了一些——由原来的60%变成70%或75%。

不过,执法程度的提升不一定能持久。当大火的记忆渐渐地模糊褪色之后,故态复萌的种子很可能又开始悄悄地萌芽、蔓延;违规受罚的业者可能又找上民意代表,而面对选举的民意代表可能又会“试试看”,行政官员也可能又为预算不得不折腰……结果,执法水平慢慢下降,可能回到65%,比大火之前好一点点;当然,也可能又落回60%,或更低。

“卫尔康事件”,显然是这种“生态”转折起伏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事实上,不只“餐饮安全”是如此,其他的社会现象也都有这种特性:社会发展的轨迹不一定是往前进展,而大部分是锯齿状的进进退退。而且,在每一个环节的转折上,背后都隐含着造成转折的某种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刺激;否则,社会就停留在“均衡”的状态上,不管那是一种好的均衡或不好的均衡。

更重要的启示,是任何一个“生态”都是由一些相关的人所支持,而人在取舍时绝大部分都是各为其利。只有当每个人基于各为其利的考虑、彼此配合牵制、而能支持一个“好的生态”时,令人满意的现象才可能出现。否则,在良知道德上的呼吁,将只是一厢情愿的空谷足音而已。

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

本文引自罗辑思维正在出售的经济学思维入门书《正义的成本》。点击书名,收入囊中。

罗胖日:
观察一个事件,通常有两个角度——
1.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该夸谁还是该怪谁?
这个角度的支点是:焦虑感和安全感。
2.此事发生之后,所属系统的平衡有没有被打破?新的平衡是什么?
这个角度的支点是:理性和好奇。

托克维尔究竟想告诉中国什么


作者:张千帆

旧制度与大革命》确实对中国有很重要的启示,值得深入挖掘。这本书的贡献主要有三点。

一是公众期望攀升律,有人称之为“托克维尔定律”。原来一个社会是否发生革命或暴乱,不一定是在它经济最糟糕或社会最压抑的时候。相反,恰恰在改革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反而容易发生革命,因为社会期望的上升速度超过了实际生活的改善,而人民有了一定的思考和行动自由。中国“大跃进”的时候,经济状态糟糕到极点,甚至连饭都吃不上,饿死了那么多人,却完全没有革命的迹象。现在冻死几个流浪儿都会变成轰动全国的新闻,饿死人的事一般不会发生了,大家却都在谈论革命。

二是“治权特权合一律”。托克维尔比较了英法两国,得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如果享受特权的精英同时也掌握实际统治权,这样的社会比较稳定;如果两者发生割裂,就容易发生革命。严格地讲,英国不是完全没有革命,但总的来说历史演化比较延续,而法国却发生了大革命。为什么?根据托克维尔的分析,英国由贵族统治,同时贵族享受着特权。相反,法国贵族有特权而无治权,他们在大革命之前已经很长时间不履行治理社会的职能。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法国贵族之所以非常看重自己特权,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实际统治权,所以把特权看作是丧失治权的一种补偿,但是在老百姓看来,这帮人什么都不干,却在那里养尊处优,社会不公的感觉油然而生。他描写的当年法国贵族有点像我们今天的“官二代”和“富二代”,很容易成为社会的众矢之的。

“社会期望攀升律”和“治权特权合一律”虽然富于启示,却并非《旧体制与大革命》所要论证的重点。托克维尔真正想要着力论证的是第三点,那就是法国大革命的根子在于中央集权专制。他花了很大篇幅论证法国社会的割裂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贵族、平民和新兴资产阶级变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陌路人。在他笔下,当时的法国已经变成一个各自为政的社会,每个人只想着怎么去得到更多的特权和好处。法国贵族这样的既得利益阶层变本加厉地为自己捞好处,很容易遭到社会底层的憎恨。税收体制之所以在大革命前变得越来越不平等,就是因为贵族等富裕阶层都只想着自己从这个国家得到好处,却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以前在封建体制下过着一种贫困但有保障的生活,有点像我们以前的“大锅饭”时代。到了18世纪工业化革命以后,他们不仅没有分享工业革命带来的财富,而且基本生计、教育越来越得不到保障。这样导致富人和穷人之间越来越没有共同利益、交往和相互同情,造成彼此不能相互理解、共同生活的局面。这种局面本来是集权体制造成的,现在反过来加固集权专制。

一个严重割裂的社会不能自治,只有依靠一个更加集权的政府来统治社会。

(本文有删节)

罗胖曰:
王岐山先生多次推荐《旧制度和大革命》这本书。据说书店也多次卖到脱销。

How

经验:如何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奈吉尔·马什(Nigel Marsh)是一位作家。他曾经做过一家知名广告公司的澳大利亚分部负责人。但是,尽管事业有成,他却感到压力重重,身体超重,处理不好自己的婚姻,以及跟四个孩子的关系。用他的话说就是,“吃的太多,喝得太多,工作太努力,忽视了家庭”。直到有一天,他决定做出改变,辞掉工作,专注跟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相处一年。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失业的四十岁胖子》(Fat, Forty and Fired)。

马什做过一个TED演讲,非常受欢迎,主题就是“如何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他在演讲中分享了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心得。当然,他的建议不是辞职不工作。不工作不是办法,尤其是在你没钱的情况下。

应该做的是,首先,认清自己的真实境况。他的观点是,某些职业选择,从根本上讲,就和每天跟家庭亲密相处这个生活方式水火不容。无论是弹性工作时间、周五穿休闲装上班、还是育儿假,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马什说:“现实社会中的情况是,成千上万的人在无声的绝望中煎熬。他们夜以继日从事自己痛恨的职业,目的只是为了购买无用的商品,以博得他人的羡慕。”

其次,面对现实,政府和公司不会帮你解决这个问题。马什说,

所有公司在本质上,都想尽可能多榨取员工的价值,同时尽量多逃避责任。这是公司的基因。

对于个人而言,如果你认为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很重要,那么,就应该承担起掌控和规划自己生活的重任。“如果你不规划自己的生活,别人就会为你规划。我们得自己担起责任,去设定并强化生活中的各种界限。”

第三,考虑好要以什么样的时间单位来衡量自己试图实现的平衡。如果以一天为单位,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做到生活和工作平衡,同时照顾好家庭和办公室。因此,要把时间单位拉长来做到平衡。但是,也不能拉长到一生,把家庭时间全部留到退休之后。

第四,小事并非无关紧要,重视不起眼的努力。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不意味着要大张旗鼓颠覆自己的生活,而是在适当的地方做一些小小的努力,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比如,不一定要用一整天陪孩子去迪士尼乐园,而是陪他在家附近的公园散步荡秋千。

如何解决工作和工作之间的冲突?

舒尔特:研究认为,不同工作职责叠加会带来紧张感,对一些人来说,这甚至比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冲突更压力山大。

我刚开始担任一个非盈利项目的主任时,首先做的事情之一就是阅读一份别人交给我的备忘录,以了解我的新职务和责任:这份备忘录有3页,且是单倍行距打印。

除了做着记者和作家的工作之外,我现在还有很多其他的任务要处理——管预算、管员工、筹款、研究项目的开发和实施、业务拓展等等。在大多数日子里,不管我的工作效率有多高,我总感觉有什么事情没有顾及到。我睡觉都睡不踏实。

事实证明,我现在面对的是研究人员刚刚开始研究的一个现象:工作与工作之间的冲突。

大多数人都知道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冲突,以及工作责任和家庭责任之间相互矛盾的要求是如何导致人筋疲力尽、压力增加、健康出问题和满意度下降的。研究这种紧张关系的人员将工作场所和家庭都称为“贪婪的机构”,

因为每一个都可能消耗你所有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两者之间要达到“平衡”或“契合”是一项巨大挑战。

但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克莱曼性别研究所(Clayman Institute for Gender Research)的一组研究人员在对医学界工作与生活冲突现象进行研究时发现,除了要兼顾工作和家庭,面对工作中需要完成的多项任务——做研究、照料患者、授课、在委员会任职、担任导师,更不用说还要花许多时间将这一切记录在案——医生们总有分身乏术的感觉。

“不同工作职责相叠加会给人带来紧张感,对一些人来说,这甚至比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冲突更让人压力山大,”研究报告撰稿人、博士后研究员艾莉森•韦恩(Alison Wynn)说。“为了成为一名真正的好医生,你需要全身心投入。要想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研究人员,或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老师和导师,你需要全身心投入。一个人要分头做好所有这些不同的职责真的很困难。”

她说,工作与工作之间的冲突可能带来很高的代价,一样会导致人筋疲力尽、压力增加、身体健康出问题和满意度下降。最近有一份报告将医生过度劳累称为公共健康危机。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美国医生中,近一半至少表现出一种过度劳累症状,如精神疲惫、愤世嫉俗、或感觉效率低下。

韦恩和她的同事们调查的大多数医生表示,他们在工作中花费时间最多的事情并不是对他们实现职业目标最重要的事情,也不是他们特别擅长的事情。与男性相比,女性控制自己时间的可能性更低,要满足自己担负的各项不同任务的要求,她们拥有所需资源的可能性也更低。一位医生坦承分身乏术,“我觉得自己现在总让别人失望。”

研究人员发现了导致工作与工作之间产生冲突的四个关键因素:机构内相互竞争的优先任务;在工作期望方面模糊不清和缺乏透明度;对某些工作没有给予充分认可;以及薪酬结构与工作职责不匹配。任何机构的管理人员都应该关注这些因素。

医生的职场生活有助于我们很好地洞察这些挑战。他们凭借在医院承担临床工作任务获得报酬,但他们的晋升依据的是在医学院进行的研究。同样,从事医学研究的薪酬往往比私人诊所医生低得多,却要做更多的事情。

在其他机构中,如果你与掌权的人没有关系,或没有进入“老男人俱乐部”的圈子,要想出人头地就很渺茫。此外,机构往往希望女性(通常是有色人种女性)从事活动策划工作,以及做“办公室家务”,这些工作有助增强团队凝聚力,但却得不到认可或奖励。

韦恩表示,要解决工作与工作之间的冲突,管理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确定哪些活动对机构至关重要,对完成这些活动给予奖励,明确对工作岗位的期望,说明怎样算工作出色,以及员工如何获得报酬和晋升。

“对于如何通过更好地对待员工来做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我们真的需要具备更有创造性的思维,”她说。

我仍然有工作和工作之间的冲突,但情况有所好转。现在我有了明确的使命和一个强大的团队,大家职责明确,工作岗位期望是透明的,所以我现在睡得更踏实了。

弹性工作制或带薪休假(这二者我们都提供)会缓解工作与生活的冲突,但无法缓解工作与工作之间的冲突。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调整工作方式。其他管理人员、领导和机构也应该开始这么做。

布里吉德•舒尔特是《不堪重负》(Overwhelmed)一书的作者,也是智库“新美国”(New America)美好生活实验室(Better Life Lab)主任

Experience

罗胖60秒:如何平衡人际交往的底线和交情?

  1. 话说有一位企业家,在和陌生人见面的时候,尤其是和有钱有势的人见面的时候,往往会把两句话放在前头讲。

  2. 第一句是见面就说:“我这个人没啥文化,你别跟我绕弯子说,绕弯子我也听不懂,有啥事你就直说。

过不了一会儿,他第二句话又扔出来了:“我这个人胆子小,犯法的事我不敢干。所以有的话你也别说。”有这两句话垫底,他和所有人的关系往往都能正常化发展了。

  1. 这其实是种很高明的方法。一般我们和陌生人交往,都是先攀交情,再试探对方的底线,实在合不来再分开。

这实际上对双方都很危险,因为底线这种东西,很容易因为交情而移动。

  1. 像他这样反过来,先谈底线再攀交情,双方的关系就能在一条有约束的航道上前进。

你看,国家间交往,讲究战略透明度。个人社交,其实也适用这个原则。

新报告丨中国女性职业发展障碍

这条音频给你说说,中国职业女性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前不久,女性个人和职业发展互助平台“励媖中国”,携手腾讯、领英、耶鲁北京中心等机构,发布了《2016年中国女性、职业与幸福感白皮书》。这份报告调查了2000多名中国女性,分析了中国女性在职业发展和生活中的特别关注点、需求,以及她们面临的挑战。

第一点,在到底是更看重事业,还是更看重家庭这个问题上,调查显示,大概有70%的女性觉得事业和家庭同样重要,这说明大部分女性都想兼顾事业和家庭。同时,调查也显示,年龄、婚姻和孩子,对女性追求事业的方式是有影响的。没结婚之前,女性在选工作的时候,更看重有趣,以及挑战性;但是在结婚生孩子之后,女性更看重一份工作的稳定性,以及灵活的办公时间。而且调查还显示,女性虽然追求家庭事业都成功,但她们最看重的成功要素,是健康、婚姻家庭、幸福,而那些和事业成功直接相关的要素,像金钱、权力、社会影响力等,只有很少的女性把这些当做成功的要素。这是个很矛盾现象,说明虽然女性想要事业和家庭都成功,但她们定义成功的要素,和事业成功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第二点,职业女性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挑战,都直接和家庭有关系。最大的挑战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其次是生育造成的职业中断,另一个挑战是家庭责任与支持另一半的事业。像性别歧视、缺乏晋升机会、缺乏自信这些职业上的挑战,反而排在后面。这说明女性在职业发展的时候,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来自职场,而是来自家庭。

第三点,在家庭责任方面,大部分女性希望和另一半平等分担,但现实中家庭责任仍然主要是女性来承担的。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女性花在家庭方面的时间越来越多。同时,数据显示,高收入的女性平均每天花在家庭上的时间最少,这说明女性在家庭投入的时间越少,就越能担任更高的职位,以及更有挑战性的职场角色。所以在结婚之后,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女性想要在职场中更进一步,需要另一半在做家务以及养孩子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

第四点,婚姻和年龄影响了女性晋升的信心。婚姻,尤其是有子女之后,会极大地影响女性对晋升机会的看法。调查显示,那些结了婚并有了孩子的女性,有40%左右的人认为自己很难晋升成为领导者,而未婚女性有这种想法的人只有20%左右。这或许反映了当女性做到中层管理,并到了要养孩子的时候,会遇到类似的“天花板”现象。

总之,这次的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在职场最大的挑战,是平衡工作与家庭生活的矛盾,而不仅是职场本身的挑战。所以,想激励更多的女性在职场中向前一步,承担更多的领导角色,首先要帮她们从根本上解决家庭方面的挑战。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也需要找到一些方法,帮员工平衡工作和家庭。比如,给员工提供更灵活的工作选择,尤其是刚有孩子的那几年,提供更长的男性陪产假,允许在家工作,建立企业托儿所,等等。

以上就是这份报告的主要观点,供你参考。

本文源自:公众号“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2016年中国女性、职业与幸福感白皮书》发布:中国职业女性的无形挑战来自家庭)

聊聊自律:自律就要在压抑自己的欲望吗?

自律实际上会帮助你更好享受欲望。不管是从短期还是长期角度都是如此。

自律实际上就是一种延迟满足,反而会让你充分享受欲望。

我们在面对欲望时,不需要压抑欲望,需要学会控制欲望的节奏。把欲望当成奖励、目标和未来,这反而会让你有更强的动力,达成自律,培养更多的好习惯,从而去享受更多。

Reference

  1. 方法:给职场女性的4条建议
  2. 平衡的生活对所有人都好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