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Wealth

金字塔模型,二八原则/幂律分布。

立场观点
屁股脑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弱国无外交
人脉的本质——能够为他人提供帮助

Why

9月5日,发生了一笔10亿美元的比特币交易。这就是比特币的一个特点,所有人都可以看见这笔交易,但是不知道是谁交易。整笔交易的手续费是600美元,这个费用是传统银行不可想象的。

人在生活里面,财富是非常最重的事,它能保证你有一个稳定的温饱状态,至少不恐慌,不会有物质欠缺上的痛苦。 我想,富裕才能孕育盛世,绽放生命的昂扬。但拥有了财富后,你也要有财富的责任:分享喜悦,分担苦难,这是最重要的功课。最好的商业阶级,新富阶级……我相信它最后会变成为一个文化的主导力量。
——蒋勋

What

每个人的财富,基本来自三个渠道:

  1. 自己挣的;
  2. 继承了别人挣的;
  3. 找到了钱生钱的良性循环。

你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究竟是什么?

本文节选自其新书《财富自由之路》。

你可能从来都没有把“注意力”这个概念当成自己的“财富”品类之一。

一提到财富,绝大多数人能直接想到的概念肯定是“金钱”,甚至不是“时间”,当然更不会是一个原本不在自己的操作系统里的概念 —— 注意力。

信息无限爆炸的社交媒体时代,我们的注意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效率,被集中、大量、廉价地收割,然后被打包出售。那些被互联网和电视节目收割的注意力,就是由很多个体主动放弃的注意力构成的。

经过多年的观察,我总结了一个概念,叫做“人生三大坑”。

你一定经历过一些“坑”。有些坑很深,一旦掉进去就可能爬不出来;有些坑很浅,掉进去再爬出来可能反倒是件好事(可以借此增长经验)。但这些坑很可怕 —— 它们是隐形的,没准儿已经掉进去了却全然无恙。

我就知道这世上有 3 个这样的大坑,坑内人头攒动,99.99% 的人身在其中而不自知,因为放眼望去 —— “大家不都这样吗?”

第一个大坑叫作“莫名其妙地凑热闹”

凑热闹,你一定见过。很多人走在大街上,看到有一大群人围在一起,就会不由自主地走过去,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可关键在于,那一定是跟自己没有关系的事情,为什么要去凑这个热闹呢?尤其是那些在大街上造成围观的,通常不会是好事。

现在,人们上街的欲望比以前低多了,因为人们现在上的不是大街,而是网。网上可看的热闹更多,甚至可以给自己泡杯茶,摆好姿势再围观。呀,万科出事儿了!呀,吴亦凡出事儿了!呀,袁立出事儿了!…… 这种人现在在网上被称为“吃瓜群众”。比起在路边围观的人,网上的吃瓜群众们还会将凑热闹变成一出闹剧 —— 一群人本来就莫名其妙地围观,结果看着看着,围观的人居然吵了起来,引来更多的人围观……

这也很正常 —— 有那么多的人没什么正事可做,连书都不读,闲的要命。他们有大量闲置的时间需要“杀”掉,有大量闲置的精力需要发些,有大量闲置的好奇心需要满足……

第二个大坑叫做“心急火燎地随大流”

突然之间,某个“趋势”就出现了(例如,前几年的 O2O,以及最近的人工智能、内容创业和区块链)。只要有什么东西“火”了,瞬间就会有一大批人(事实上,总是绝大多数人)心急火燎地去随大流。

问题是,他们为什么会心急火燎呢?是因为大趋势来的太突然了吗?不是。正确的答案是,那趋势,那机会,并不属于那些心急火燎的人。那趋势、那机会,明明属于那些有意无意已经准备好了的人。很多人平日里挂在嘴边的“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在这个时候完全成了一句空话 ——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只因为平日里无从积累。

说实话,这个坑里的人比第一个坑里的人“有正事儿”多了,只可惜平日里空有一颗上进的心,却从未有过积累和行动。于是,他们把两个坑都占上了:平日总是凑热闹;看到别人得到机会的时候,花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随大流。最终,只要入了坑,不管是不是正经事,都一事无成。

第三个大坑叫做“为别人操碎了心”

最近很多人担心“万众创业”会让很多人丢了原本稳定的饭碗,各种操心。“万众创业”这个说法也许有一些经不起推敲的地方,但别人创业,别人单干,那是别人的事情啊!现在的社会环境跟一二十年前真的很不一样,个体生存比以前容易多了 —— 这是事实。

但凡有点能力和想法的人,在这个时代确实应该去创业。虽然不一定是各路风险投资人眼中的那种“能改变世界”的创业,但最起码 —— 单干更有前途。

“失败乃成功之母“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正确道理吗?即便别人失败了,你怎么知道他们不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呢?你怎么那么笃定别人在失败之后就会一蹶不振呢?

两个字:闲的。

想想看,你是不是还在坑里?若你竟然爬出来了,那就回头看看,还有多少人依然在坑里“幸福地活着”?

为什么说这三个坑很可怕?因为这3个坑都会在消耗你宝贵注意力的同时,让你没有任何产出。

什么是注意力?

请认真研究一下注意力的定义:

注意力是你唯一可以随意调用且能有所产出的资源。

最终,你只能同意这个结论:“注意力“是在任何地方”挖掘“价值的最基本工具。所以,要选好投资注意力的”地方“。

你可能拥有 3 种财富:

  • 注意力
  • 时间
  • 金钱

当身在起点时,虽然你可以自由支配你所拥有的金钱,但若没有继承(这是绝大多数人面临的实际情况),你的金钱数量可能不会很多,也可能无法容易地赚到更多的钱。

你所拥有的时间和别人一样,每天 24 小时,不多不少,这和遗传、继承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时间绝对不受你的支配,而且不管你做什么(或者做不做),它都自顾自地流逝。

你的注意力却不一样 —— 要多少就有多少,爱怎么用就怎么用,理论上可以不受他人控制。从总体上看,它也不受遗传或者继承的影响。在必要的时候,少睡一会儿,或者多“坚持”一会儿,就可以“相对赚到”更多的注意力,并把它放到更有价值的地方了。

于是,越是在早期,下面这个公式就越“普适”:

注意力 > 时间 > 金钱

你的注意力比你的时间重要,你的时间比你的金钱更重要。

确实如此的,你的注意力在哪里,哪里就是价值产生的地方。你要是把注意力放到价值极低甚至价值为零的领域,你当然会颗粒无收;你若是能把注意力放到价值极高的领域,你的收获自然而然会很大,这甚至跟所谓的努力都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人都挺努力的,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努力,别人都在睡觉……

所以,一定要想办法提高输入质量。比如:

别人看朋友圈的时候,你看好文章;
别人看免费内容自嗨的时候,你更多地读付费内容;
别人看好文章的时候,你看好书(好书就是精选的付费内容);
别人看通俗杂志的时候,你看精英杂志;
别人看好中文书的时候,你看好英文书;
别人看好书的时候,你看高质量学术文献;

大多数人连搜索都不愿意做的时候,你整天 Research……
别人顶多搜搜互联网的时候,你却付费检索各大图书馆……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读好书。

这样才可以降低处理信息的难度,因为与垃圾作斗争是非常耗时费力负能量严重的过程;同时可以剩下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甚至有的时候能直接产生优质的输出。

读书本来就不是以量取胜的事,读得多本身只是书呆子,不仅要做到真正的理解,还要做到有品,就是能分清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差的。

所以选书比读书更重要。

有一个很好的方法是:看看牛人在读什么。

想要升职需要趁早掌握的一项能力

我常在两岸三地的上市企业进行内部培训,在和这些高管讨论新产品和新事业的过程中,我发现,不少人对于财务的观念不是那么熟悉。

在我看来,即使是非财务背景出身,也要有基本的了解与概念,这样才能在事业与工作上趋吉避凶。

然而,许多人有个误区是,要学财务管理,就要背好会计科目。其实对于高管更重要的是,阅读财报,了解公司运营状况,并做出相对应的决策。

下面就来说说,成为一位高管,所需具备的财务数字力。

在财务管理当中,最关键的三张报表依序是: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

无形资产表
重大风险表
重大案件表
——IPCreator

利润表

代表公司是赚钱还是亏钱?

利润表是一张告诉我们,一家公司是赚钱还是亏钱的报表,除了能在这张表上看到公司的营业利益(毛利减去费用),也能得知公司赚钱的方式为何。

同时,透过利润表的毛利率还能得知,你所在的行业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举例来说,很多人投资股票时,受到概念股的吸引而投资某家公司,忽略了该公司的毛利率。假设这家公司的毛利率仅仅 1.6%,扣掉各种费用,公司很难不亏钱,这就不会是一门好生意。

资产负债表

告诉我们公司的运营能力如何?

从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在赚钱的过程中(利润表),公司或部门用了多少资产在运营,借了多少钱来发展(外部的负债资金+内部的股东自有资金)。

此外,透过存货在仓库的天数,以及应收帐款收现天数,还能知道一家公司的运营能力如何。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企业有三呆,呆账、呆料、呆人

其中呆账与呆料是透过从资产负债表中看出来的;而呆人则可以从利润表的费用中观察到,企业是否雇用了过多的研发或后勤人员。

现金流量表

看的是公司的 “气” 长不长?

在现金流量表中,我们可以观察以下三个重点:

  1. 公司赚的利润,有没有变回现金回到公司?

净利不是现金,一般的企业通常都不是现金交易(可能月结 30 天或 60 天等等),利润表中的净利最后可能变成收不回来的呆账。另外,营收数字很大,也不代表公司内有足够的现金。

有些企业因为没有足够现金,在碰到紧急状况时无法因应,即使利润表上有净利,还是因此倒闭。

要了解公司的现金状况,我们应该观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Operating Cash Flow),数字若是正的,代表公司赚的利润有变回现金回到公司。

这几天令大家印象深刻的乐视网贾老板,他曾声称公司盈利状况很好,现金流位于历史高位,但该公司当时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却是历史最差水平(负 10.68 亿)。


所以真正的财报高手才会说:凡是没有营运现金流的故事都是假的!就是这么简单!

  1. 公司有没有投资未来?

想了解公司是否对未来做出足够投资,以及公司投资的金额是否超过自己的能力范围,我们可以观察投资活动现金流量(Investing Cash Flow),数字若是负的,代表公司有将钱投资出去。

  1. 公司有没有未雨绸缪,事先找足未来成长所需的资金?

这个时候观察的是筹资活动现金流量(Financial Cash Flow)。一般来说,这部分数字呈现正的比较好,代表公司有找好可能所需的资金。

这三张财务报表就像是一份立体的地图,让公司高层了解,在企业运作的过程中,若出现了哪些状况,会产生哪些连动的影响,自己又该改变什么路线、采取哪些行动,才能减轻或者避免这些影响。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状况来思考并应用:

状况题

状况1. 当景气不好时


从利润表的概念当中可以了解,景气不好的时候,公司营收会下降;在什么事情都不做的情况之下,净利也会下修。

身为管理层,为了让净利不要掉那么快,你就必须在中间采取一些做法,可以试着去思考是否砍掉一些营业费用,例如营销、管理,或是研发等费用。

这也是为什么景气不好,公司最后会做出裁员的决策。假设市场景气下滑,业绩掉了 50%,所有情况都不变的话,净利也会掉 50%,这就是一种连动。

若平时没有这样的了解,等到公司得裁员或减薪求生存时,身为主管可能也会感到措手不及。

状况2. 当外部资金减少时


假设公司跟银行借了 900 亿,自己投入的资金是 100 亿,但之后银行发现产业环境状况不太好,决定收回 500 亿借款。

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右边的外部资金少了 500 亿,左边的资产也会跟着少 500 亿,尽管公司有满手的厂房和设备,若是无法换回现金,依然可能面临倒闭的危机。

这时公司恐怕必须得尽快变卖存货或是设备,以换取现金。

状况3 . 公司应该投入新事业吗?


一家公司现金流量表中的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是负的,代表这家公司有投资未来。

若你发现同产业的竞争对手全部都是负的,而且都在加大力度投资,从一年投资 10 亿,变成一年投资 100 亿,这可能显示了某个警讯:同行们一次投了这么多钱,代表日后供给量会大增,几年后这个市场很可能会杀得血流成河。

当感觉市场上可能有这样的趋势,又看到这个情况时,可以采取的一个做法是:

将原本预计投资的 10 亿,留 50% 现金在公司,以防景气突然反转,公司可弹性应变运用;将另外的50%拿去投入新的产品研发或项目,适度降低未来投资额。

人多的地方盲目跟风,容易让自己身陷危机。

补充:如何观察一个产业变成红海战场?

在前期,同产业的投资活动现金流都是负的,而且越负越多,这是一个先行指标;
同业的业绩变大,这是中行指标;
削价竞争,毛利率一路往下修则是落后指标。

结论

公司的财务与运营状况,是每一位同仁都应该认识与关心的事情,它有助于我们以更高的角度,思考自己的工作内容和产业环境。

无论你是老板,还是在岗试着拉高自己的角度、寻求升职,想要成为一位合格的高管,都要不断地去思考财务报表背后的意义,才能面对市场上的竞争与工作上的挑战。

以更长远地眼光、更迅速地做出正确的决策

罗胖精选 | 央行如何设计中国的数字货币?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这周我们上线了一门重磅新课,讲的是科技金融前沿:数字货币

这门课程可不得了,我们请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的副司长,也是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所长穆长春老师,亲自来解读。可以说,关于数字货币最系统、最权威的见解都在这里了。

今天的罗胖精选,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门课程中的一讲:央行是怎么设计我们国家自己的数字货币的?未来,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哪些影响?

有请穆长春老师。

你好,我是穆长春。欢迎来到我的得到课程。

前面我们讨论了Libra的革命性和局限性,接下来我想跟你聊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人民银行正在研究的、我们中国自己的数字货币。

我做这个课程的时候是2019年的8月,离中国人民银行推出我们自己的数字货币也不是很远了。我们这个数字货币的项目叫作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也就是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

它的设计逻辑,很多地方跟Libra很相似。但我要先澄清一下,不是我们模仿Libra,事实上,做中国自己的央行数字货币,早在2014年,当时的行长周小川就提出过这个想法了。

央行数字货币是纸钞替代

央行的数字货币是个什么样子呢?

它的功能和属性跟纸钞完全一样,只不过它的形态是数字化的。我们对它的定义翻译过来就是“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

什么叫具有“价值特征”呢?简单来说,就是“不需要账户就能够实现价值转移”。你想想纸钞就能理解了。你用纸钞进行支付的时候,是不需要账户的,DCEP也是这样。

你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只要你我手机上都有DCEP的数字钱包,那连网络都不需要,只要手机有电,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把一个人数字钱包里的数字货币,转给另一个人。

也就是说,你在支付的时候,是不需要绑定任何银行账户的。不像我们现在用微信也好、支付宝也好,都要绑定一张银行卡,但DCEP不需要。

当然了,除非你要往数字钱包充钱,或者你想从数字钱包里取钱出来去理财,除此之外,用户与用户之间的相互转账是不需要进行账户的绑定的。

这就意味着,DCEP能像纸钞一样流通。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你可以把它简单地理解成纸钞的数字化替代。

事实上,像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资产,它最根本的一个优势,就是摆脱了传统的银行账户体系的控制,因为它只是一个加密字符串。从这一点上来说,DCEP也具有同样的优势。

那不一样的是什么呢?

不一样的是, 央行的数字货币属于法币,跟现金一样,央行的数字货币也具有无限法偿性,就是说你不能拒绝接受DCEP。

我们看到现在私营的支付机构或平台,会设置各种支付壁垒,用微信的地方不能用支付宝,用支付宝的地方不能用微信,但对央行数字货币来说,只要你能使用电子支付的地方,就必须接受央行的数字货币。

那DCEP,跟我们常用的支付宝、微信支付,具体还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从法权上,DCEP的效力和安全性是最好的。

你用的纸钞是央行货币,DCEP也是央行发行的,但是你用支付宝或微信做电子支付的时候,用的是支付宝的电子钱包、微信的电子钱包,它们的货币是从哪儿来的呢?它们不是用央行货币进行结算的,而是用商业银行存款货币进行结算的。当然,在备付金集中存管以后,情况有所变化。

也就是说,微信和支付宝在法律地位、安全性上,没有达到和纸钞同样的水平。

理论上讲,商业银行都可能会破产,所以这些年人民银行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但假设微信破产了,微信钱包里的钱,它没有存款保险,你就只能参加它的破产清算,比如你之前有100块钱,现在只能还你1毛钱,你也只能接受,它是不受央行最后贷款人的保护的。当然,这种可能性很小,但你不能完全排除。

其次,我们还要考虑到一些极端情况,比如大的地震,通信都断了,电子支付当然也就不行了。

那个时候,只剩下两种可能性,一个是纸钞,一个就是央行的数字货币。它不需要网络就能支付,我们叫做“双离线支付”,是指收支双方都离线,也能进行支付。只要你手机有电,哪怕整个网络都断了也可以实现支付。

我们也可以说一些不那么极端的、你能感知到的情况,比如说你到地下的超市去买东西,没有手机信号,微信、支付宝都用不了。

又或者,在飞机上,也没有信号,如果你坐的是廉价航空公司的航班,吃饭就需要花钱,这种场景下,原来你只能用信用卡支付,以后也可以用央行的数字货币支付。但这一点,像Libra这样的数字货币是做不到的。

当然,可能也有人会问,DCEP会对支付宝、微信的地位产生影响吗?我们的回答是:并不会。

因为目前支付宝、微信也是使用人民币支付,其实也就是用商业银行存款货币进行支付。央行数字货币推出后,只是换成了数字人民币,也就是用央行的存款货币,虽然支付工具变了,功能也增加了,但渠道和场景都没有变化。

但为什么在电子支付手段如此发达的今天,央行还要做这样一个数字货币呢?

首先,为了保护自己的货币主权和法币地位,我们需要未雨绸缪。

其次,现在的纸钞、硬币的发行,印制、回笼、贮藏各个环节成本都非常高,还要投入一些成本做防伪技术,流通体系的层级也比较多,携带又不方便,现在谁也不愿意带现金了。

除了犯罪分子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者你也可能有些消费不想让其他人知道,特意用现金之外,现在大部分人需要用现金的情况是越来越少了。

当然只要你不犯罪,你想进行一些不想让别人知道的消费,这种隐私我们还是要保护的。

这也就是说,公众其实是有匿名支付的需求的,但现在的支付工具,比如说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支付都是跟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紧紧绑定的,它满足不了匿名的需求,也就不可能完全取代现钞的支付,也就是纸钞支付。

所以,央行数字货币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它既能保持现钞的属性和主要的价值特征,又能满足便携和匿名的要求。

央行数字货币如何反洗钱

但便利老百姓的支付是一个方面,同时还得要保持一个平衡,就是不能便利犯罪。

推行DCEP,我们同样会遇到反洗钱的问题。用纸钞进行洗钱,虽然匿名的程度比较高,但还是有一定成本,比如要洗的钱比较多的话,还要用卡车拉,但数字货币这个成本就比较低。

那如果在推出DCEP后,我们怎么反洗钱呢?

我们进行反洗钱、反逃税、反恐怖融资这些工作,都可以用前面提到过的大数据的方式。也就是说,虽然普通的交易是匿名的,但是如果我们用大数据识别出一些行为特征的时候,还是可以锁定这个人真实身份的。

举个例子来讲,涉及到很多洗钱的交易,都是有行为特征的,比如说大量的赌博行为都发生在夜间12点以后,而且所有的赌博交易都没有零头,都是十的整数倍。一般来说,开头是用小额,越来越大,突然断崖没了,也就是没有交易了,那说明是输光了,这就符合一般赌博的特征。

电信诈骗也是如此,如果出现大量分散的钱集中到一个账户里面,突然又迅速地分散开,消失在很多个账户里面,这就符合明显的电诈的特征。

那我们把这些交易特征分析出来之后,再利用大数据和数据挖掘技术,进行身份比对,就能把后面那个人找出来。

所以说,出于反洗钱的考虑,我们对数字钱包也是有分级和限额安排的。比如说你就用一个手机号码注册一个钱包,那你这个钱包当然可以用,但是级别一定是最低的,只能满足日常小额支付需求;但如果你要能上传一下身份证,或者再上传一个银行卡,就可以获得更高级别的数字钱包,如果你还能到柜台去面签一下,那可能就没有限额了。

——◆ 本讲小结 ◆——

这一讲我向你介绍了央行的数字货币。

它的本质是现钞的替代,虽然在央行这一层,我们并没有采用区块链技术,但我们把区块链的内核拿了出来,也就是说,它是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脱离账户也可以进行价值转移,能够满足可控匿名的支付需求。

同时,我们也讲了央行数字货币反洗钱的手段,任何一种支付工具,都需要在便利性和合法上进行平衡。

How

我如何一个人实现亚马逊上的100万美元销售额?(英文)

一个美国大学生讲述,他如何通过代理中国产品,没有雇佣任何人,一个人在亚马逊上年销售额达到100万美元。

新认知丨钱如何越花越多?

说到会花钱,很多人立刻就会想到要省钱,要勤俭持家。真的是这样吗?最近有本新书《学会花钱》就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本书作者野口真人是日本有名的MBA导师,长期活跃在金融界,先后在瑞德银行、摩根大通、高盛等公司工作,是一个金融界的大咖。作者说我们多数人在花钱上都存在误区,真正的会花钱不是省钱,而是把钱越花越多。

钱怎么能越花越多呢?作者说,要想把钱越花越多,首先要学会区分三个钱包。这三个钱包分别是投机钱包,投资钱包和消费钱包。

第一种投机钱包,是指花钱做撞大运的事情。比如买彩票,赌博,或者买艺术品、收藏品,想着没准它日后就会升值。作者建议这类钱包不要用,因为投机这件事是完全没法掌控的,如果想要挣钱而沉溺于投机行为里,很可能会败光家里辛苦积累的资产。

第二种是投资钱包,说的是花钱买未来可能会赚到更多钱的机会。花这个钱包里的钱一定要多多益善,因为钱花了之后还能赚到更多。像买理财产品、投资创业都算。另外,给自己买培训课学习充电,对子女教育的投入资金,都是非常重要的投资行为,未来可能会产生巨大收益。

第三种:消费钱包。消费钱包就是指为了满足个人欲望而进行花钱的行为,比如买个鲜花,逛街买个衣服等。作者说这类钱包要适度花,怎么才算适度呢?作者给了两个小技巧。一个是要看钱花的值不值,既要看价格,还要追求消费本身带来的满足感。比如,买一件贵但有品质的衣服就比买10件便宜货更会花钱,因为前者无论是心理满足感还是实用价值都更高。另一个技巧是:尽可能用投资钱包赚来的一部分钱消费,这样你的总资产还是在增加,不会因为消费而吃老本,影响赚钱能力。

多用投资钱包,适度用消费钱包,避免用投机钱包,这就是学会花钱的基本原则。在这基础上,你还要知道一个重要的原则,才能把钱越花越多,那就是“只买以后会更值钱的东西”。当然,这个道理谁都知道,问题是怎么做才能确定我买的东西以后会值钱?况且,有些东西本身就很难估算价值,就更别说以后的价值了。

但是,在经济学家看来,几乎所有的价值都可以折算成金钱来比较。举个例子,你要学英语,现在有两个英语培训班。一个日常的英语培训,3万块。另一个是一对一的商务英语培训,10万块。该怎么选呢?

首先,对不同的人,同一件事情或物品在未来的价值是完全不一样的。假如你准备进入外企,那对流利的商务英语要求很高,而且未来年收入能达到100万,毫无疑问该选择10万培训班。如果你已经是在职员工了,只是想出国玩儿,避免语言沟通障碍,这个时候你只要你计算一下,以后出国如果因为不会英语产生翻译之类的费用,超过3万元,那么你现在花这3万元,就是值得的。

其次,你还要算一下折现率。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未来的钱可能没有现在的钱值钱,三年后的十万块钱可能只相当于现在的八万块钱,所以,在计算未来收益的时候,就要给未来的钱打一个折扣,这个折扣就叫折现率。道理听起来很简单,可是大多数人常常意识不到这个问题。想象一下,假如你在4年内工作收入是固定的100万元,有两种发工资的方式:第一种是工资逐年增加,第一年10万,第二年20万,第三年30万,第四年40万;第二种工资逐年减少,第一年40万,第二年30万,第三年20万,第四年10万。你愿意选择哪种发工资的方式呢?很多人会愿意选择前者,也就是是工资收入不断增加。但其实,懂得折现率的概念你就知道,既然总数是一样的,越早拿到越多的钱,你的折现损失就越少。

当然,随着时间变化的不只有钱的价值,你自己的价值观,喜好,状态也都在变化,这些都是要考虑进去的因素。

最后总结一下:学会区分三个钱包,只买以后会更值钱的东西,才能把钱越花越多,成为一个会花钱的人。以上观点,供你参考。

Experience

如果你已经富裕,2%的收入增长速度就很不错了,可以让你保持并变得更加富裕。
但是,对于几乎没有收入的人来说,2%的收入增长速度,基本上就代表他们将永远贫穷。
如果 GDP 增长2%,人口增长1.2%,通货膨胀率为1%,那么人均 GDP 将下降。
HN 读者评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降到6%

星巴克的储值卡

下面这篇文章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公司让用户预付款购买服务,而且预付款很难拿回来。

星巴克发行储值卡,用户可以把钱存在里面,然后用储值卡购买咖啡。目前,星巴克公司所有储值卡的余额为16亿美元,这相当于用户给星巴克免费贷款16亿美元。

星巴克不是唯一一家从客户那里获得免费贷款的公司,PayPal 也是如此。持有 PayPal 余额的客户实际上是 PayPal 的债权人,PayPal 的客户贷款目前超过200亿美元。与星巴克一样,PayPal 也不会向客户支付任何利息。

但是 PayPal 必须把这些钱放在银行,防止用户随时提款。星巴克的储值卡只能用来买咖啡,所以星巴克可以随时动用这些钱,用于自己的用途。

更有利的是,向银行借钱,银行不会忘记债务,但是让客户使用储值卡,客户可能会忘记这些钱。这意味着许多储值卡和礼品卡,其实没有动用。

每年,星巴克都承认部分储值卡负债将永久消失,这称为”破损”,星巴克将此金额视为利润。2018年,该公司确认了1.55亿美元的破损,约占所有储值余额的10%。这相当于星巴克从储值卡得到的贷款利率是-10%!

为了鼓励用户使用储值卡,将更多的钱存在里面,星巴克规定使用储值卡购买咖啡,用户可以得到等值的星星。一定数量的星星就可以换取免费的咖啡。

这就是为什么商家都希望有储值卡。前提是这些商家必须拥有像星巴克这么大的实体店网络。例如,沃尔玛比星巴克大得多,它的礼品卡余额也很多。

Reference

  1. 一个合格投资者该懂的,都在这本书里
  2. 幸福指数 = 你一生的现值总合-期望值
  3. 《寄生虫》:韩国电影背后的真实地下室居民
  4. 为什么富人会越富,穷人还是穷人?
  5. 亿万富翁是怎么成为亿万富翁的?
  6. 如何不靠运气变得富有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