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Habit

habit20180718.jpg

万事开头难,习惯成自然。

关于工作习惯

——罗辑思维CEO脱不花

79 自己最受益的工作习惯是做笔记。最佩服的是会面后最先共享笔记的人。

80 当日事当日毕能提升工作中的幸福感。

81 有关人的问题,都不可拖延,不要心存侥幸,认为可以避免直面冲突或对方可以心领神会。越晚着手,问题会恶化的越严重。难听话必须当面说、尽早说、直接说。

82 个人行动养成彩排的习惯。打腹稿、做预案。认真准备,就能发现达到一个目标的N种途径,行动中灵活不纠结。

83 团队作业养成复盘的习惯。不追究具体人责任,着眼于我们学到了什么。

84 如果工作性质与人打交道比较多,尽量把会议、会面集中安排在一周中的某几天,这样总时间会缩短。可以留下自己书面作业和从事内部事务的时间。

85 如果是管理者,每天固定拨出一些时间与团队成员做非事务性交谈。少则扯淡十几分钟亦可。养成尊重和关注人的习惯。

86 每天琢磨核心数据。问出好问题。

87 与人面对面交流时不刷手机。

88 开会时敢于并善于终结无实质意义的对话,直切主题。致力于达成行动共识。

89 准确记录与别人的约会,不迟到。

90 做粗略的工作计划比做详细的计划更接近实际情况,更容易被执行。

91 出席别人的活动,认真做事前准备,不可一套说辞走世界。准备全套的个人公开资料及时提供给主办方。尽早提交讲稿。

92 每天早中晚三次集中时间段处理社交媒体、邮件等方面的信息。不要随刷随到。这是最节省时间的办法。

93 如果是管理者,学会问和听一个好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94 购置最好的工作装备。

95 睁大双眼找个好搭档。和聪明人一起工作。

破除习惯回路的方法

习惯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Trigger->Behavior->Reward。比如爱吃甜食,Trigger就是看到美味的蛋糕,Behavior就是吃掉它,Reward就是很美味,大脑就记住这个循环了,下次只要一看到美味的蛋糕就会触发这个循环。破解的方法就是在Trigger发动之后,用好奇心观察接下来身体或者心里是什么感受,做某个Behavior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然后就会发现好奇心会带来两个好处:
暂停:可以把这个循环暂时的停住,不往下发展;
感受:可以把原本被循环掩盖住的感觉通过好奇仔细的发觉出来,用这个方法尝试戒烟,让吸烟者在想抽烟的时候仔细用自己的好奇心观察下吸烟的感觉,有的人就会发现烟味其实很难闻,跟大便一样,很恶心。这样就可能就不会再继续执行这个行为。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什么魔法,只要一次就能彻底戒烟,而是通过不断的用好奇心来观察,导致新的行为(不吸烟),然后感受到没有陷入旧循环带来的愉悦(不吸烟带来的成就感)。这样就能让旧循环逐步迁移到新的循环中。

如何有效自我管理,摆脱坏习惯的困扰?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曾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

好习惯让人身心健康、事半功倍,而坏习惯则会影响工作生活。都知道习惯的重要性,可怎么才能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呢?

今天这张书单,咱们就用四本书,与你分享习惯养成的秘密。

一、为什么我们会沉迷一些坏习惯?


《 欲罢不能 》

  1. 有些事情我们明知不好,比如沉迷游戏,为啥还是忍不住呢?这和我们的大脑构造有关。大脑中有一块叫“快感中枢”的区域,能从生理上导致我们行为上瘾。上瘾的过程,分为快乐、学习、期待、渴望四个阶段。

  2. 第一阶段:快乐。如果我们在做某件事时,刺激到了快感中枢,就会使人体分泌大量多巴胺,让我们感到愉悦。

  3. 第二阶段:学习。我们做这件事的同时,快感中枢会驱动大脑中负责学习、记忆的回路,让它记住这种愉悦感。

  4. 第三阶段:期待。当我们产生寂寞、无聊等负面情绪时,大脑就会记起这种能让我们产生愉悦感的事情,引导我们去做,从而替代心理的痛苦。

  5. 第四阶段:渴望。这件事做多了以后,就会导致“行为上瘾”。不论你是否喜欢它,都会不由自主地去做,因为它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你的大脑中。

更多行为上瘾的原理,欢迎观看《欲罢不能》。

二、如何制定目标,改掉坏习惯?

《意志力》

  1. 改正坏习惯的第一步,是找到改变方向,为自己设定目标。一个好的目标,要遵循两个原则:

① 有愿景,必须是你真正想要的;
② 可执行,必须是你付出努力能做到的。

  1. 目标尽量单一和具体,避免“新年任务”式的目标——今年多运动、少花钱、多做家务……看似目标很多,但其实每个都很笼统,它们会分散你的意志力,到最后可能一个都无法达成。不如只设定一个清晰的目标,比如每周做一次大扫除,坚持两个月。

  2. 设定目标时,可以把最难做到、最需要调动意志力的行动,放在早上完成。研究发现,早晨是一天里意志力最强的时候。所以,上午10:30以前做完最重要的事,是最简单、高效的自我管理技巧

  3. 重视监督的力量。不仅是把目标记录下来、告诉别人,达到外部督促的效果,也可以让自己监督自己。研究发现,仅仅在房间里放一面镜子,就能让人的自控能力增加。

更多制定目标的方法,欢迎观看《意志力》。

三、怎样才能将好习惯坚持下去?


《 微习惯 》

  1. 计划制定得很好,但往往半途而废、坚持不下去,是很多人的困扰。给你介绍一种简单到几乎不可能失败的习惯养成法——微习惯。把一件事拆成无限小,要求自己每天执行。比如,把每天100个俯卧撑缩减成每天1个,把每天写3000字缩减成每天30个。久而久之,“负担”就会变成自发的习惯。

  2. 微习惯最大的好处是,完成任务非常简单,能减少内心的抵触情绪。而且因为没有心理负担,我们反而可能做得更多。比如做了1个俯卧撑完成了任务后,你很可能意犹未尽,会去再做做其他运动。

  3. 可以给自己设置“奖励机制”。因为微习惯很小,往往不能在短时间内给你带来巨变。而有了奖励机制后,你会更愿意坚持。比如以一月为单位,只要坚持够一个月,就请自己看一场电影。

  4. 怎么判断微习惯是否变成了自发的习惯呢?有三个信号:

① 身份认同发生改变,比如坚持每天写作一段时间后,开始觉得自己是个“写手”“作家”。
② 行动前不再深思熟虑,而是主动去做。
③ 不再有坚持不了的想法,默认会一直这样做。

更多微习惯养成的技巧,欢迎观看《微习惯》。

四、高效能人士该具备哪些好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1. 如何让自己变得更高效,是每个职场人都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这七个让自己变得更高效的好习惯,可以着重培养:

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

  1. 要事第一,即按照事务的重要性,来决定处理的先后顺序。可以按照四象限法则,将事情分为“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且不重要”。花大部分的精力,优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事情,砍掉大部分不紧急且不重要的事。

  2. 双赢思维,就是在交往中本着双方获利、互相尊重的态度,基于“我们”而不是“我”来思考。不仅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连损己利人的事也要拒绝。实现双赢思维的前提是,主动去了解对方,然后再去寻求对方的了解,这也是人际关系的关键所在。

  3. 统合综效,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合作方式。每个人都有做事的方式,在协作中如何高效合作呢?不是完全按自己的来,也不是各自妥协去迁就对方,而是将彼此的利益统合,让双方都发挥实力。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相互尊重,甚至要能够理解和接受各种看似奇怪的想法。

如何成为一个高效的人,欢迎查看《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电子书。

人们为什么总是粗心大意?

谁都知道好习惯的重要性。可是好像没有多少人真正在意好习惯的培养。比如,无论是谁都知道并且认同“认真仔细”是个非常重要的习惯吧?可是,认真仔细的人究竟有多少?不夸张地说,99%以上的人几乎从不认真。

我自己就不是个很认真的人。我的博客帖子上总是出现错字就是明证(我用的是拼音输入法,而几乎每天都有读者上来善意提醒)。每当我发现自己出错了的时候,我总是发现究其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当时不足够认真仔细。而更令人懊恼的是我总是会同时发现其实我在那之前总是感觉已经相当“尽力”了,只不过是结果出来之后才明白做得还不够。

很小的时候,我的母亲给我种下一棵种子。她叫我读书要一字不漏,并且还要在一字不漏的情况下读若干遍。至于我问她“有些书大概看看不就行了么”的时候,她只是轻轻地说,“大概看看就行的书,你看它干什么?”说来也怪,一向不怎么听话的我,这话却记住了,连母亲当时的神情到现在也记得清清楚楚。

26岁之前,我认真仔细的时候只有一种,就是读书看字的时候。许多年后想起这事儿,心中不知道怎么感激母亲才好。当然,她好像总是并不记得这些“重要”的瞬间。

26岁那年我痛定思痛,决心养成一贯认真仔细的习惯。十多年来的经验只有一个字再加上一个叹词——难啊!要是允许我用三个字,那就是——真难啊!要是允许我随便说话,我会说——真他妈的难!

一旦开始要求自己尽量认真仔细就会发现所谓的“认真仔细”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能力,或者反过来说,一个人能认真仔细到什么程度是受其自身能力限制的。比如前两天我的一位同事在翻译一个句子的时候,把“striking home”翻译成“打击家庭”(原本应该是“击中要害,取得显著效果”)。而这位同事做事认真的程度是大家公认的,甚至某种意义上都到了神经质的程度。

所以,对于我自己的“粗心大意”,如果允许我准确描述的话,我觉得这么说可能更恰当一些:“我尚未获得足够能力以做到100%认真仔细。”

认真仔细是一种能力。而所谓认真仔细的习惯,并不一定能够保证不出错,因为这个习惯总是受到能力的限制。但还好,这个习惯会促进这个能力的培养。而反过来,粗心大意是个坏习惯,并且还可能是早晚毁掉一生的坏习惯。

可是,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好像明明知道却又毫不在意呢?坏习惯就好像慢性病——早晚会致命的,只不过不是马上,甚至可能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之后。所以,慢性病的患者尽管明知自己的疾病是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比如缺乏运动,生活不规律,吸烟等等,却宁愿保持原本的生活状态——而完全不顾身体状态实际上在以加速度变差。

“并不马上致命”恰恰就是坏习惯的最可怕之处了。坏习惯明明已经开始起作用了,情况明明已经开始恶化了,当事人却觉得“没事儿”、或者“没什么事儿”,甚至干脆是“一点事儿都没有”。

我小时候曾经在乡下见过东北人冬天煮蛤蟆吃。冬眠的蛤蟆从软泥里被挖出来之后装进麻袋被人们带回家,扑通扑通就给倒进大锅里。比起外面,锅里的水尽管还没开始烧却也非常“暖和”,于是那些蛤蟆就陆续“悠悠醒来”。煮蛤蟆的时候不能用大火,而是用几根细柴火“细火慢炖”。那些蛤蟆就会一直觉得“没事儿”、“挺好”、甚至“舒服”……等它们反应过来受不了了,想要跳出来的时候,身上的肉早就熟了,然后……

我想,坏习惯就是这样的罢。

罗胖60秒:一个能帮你大忙的好习惯

  1. 话说有一个高人,他只要比较正式地和陌生人见面,无论什么原因、什么话题,他都要加一句话:“关于我正在做的事,你有什么建议?

  2. 我就问他,你不管谁都问这句,你真的在乎这些意见吗?他说,是啊,多听建议有啥不好。当然了,这么做还有两个附带的效用。

  3. 第一,很多人对我是真有建议的,只不过因为场合不合适,我就得给他们一个说出来的机会。他们对我说了,就不会到处在外面说。

这些话对我说出来,就是善意的建议;在外面对其他人说,那可能就是负面的意见了。

  1. 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让我见过的人都觉得对我做的事有贡献,这就是日积月累经营自己环境的方法。

总之,所有和人打交道的场合,你可以有三种设定:斗争,交易和请教。永远设定成最后一种,然后长期坚持,你会受益无穷。

习惯力——我们因何失败,如何成功?

What got you here won’t get you there

内容简介

无论你是只管理自己,还是领导一家《财富》500强企业

都应该杜绝这20+1个魔鬼习惯

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小习惯”,它们也许曾是你成功路上的助推剂,但当你想 “更上一层楼”的时候,这些习惯却摇身一变成了阻碍你前进的“致命陷阱”:

求胜欲太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打败对方,无论这样做是否值得;

太喜欢加分:不管有没有必要,每次讨论的时候总是要发表一番自己的见解,对别人进行提示或引导;

喜欢用“不”、“但是”、“可是”来开头:对别人提出的任何建议都要唱唱反调, “你说得有一定的道理,但是……”

古德史密斯独创“反馈→道歉→广而告之→聆听→跟进反馈”的360°反馈环,用一些看似简单的方法,就能彻底消除潜藏失败危机的“魔鬼习惯”。

目录

第1部分 习惯的陷阱

第1章 小问题引发的大危机
第2章 像成功者一样学习,但别像他们一样“自信”
第3章 阻碍习惯改变的四种惯性思维

第2部分 20个让你犯错而不自知的魔鬼习惯

第4章 避免犯错其实是一种看不见的成就
第5章 有时你需要做的只是停下来
第6章 20个让你犯错而不自知的魔鬼习惯
求胜欲太强/ 太喜欢加分/ 太喜欢点评/ 总是发表破坏性评论
喜欢用“不”“但是”或“可是”开头/ 告诉世界你有多聪明
乱发脾气/ 否定别人或故作高深/隐瞒信息/ 不懂得赞赏/ 喜欢抢功
喜欢找借口/ 把一切都归咎于过去/ 偏袒拍马屁的下属
拒绝道歉/ 不懂得聆听/ 不懂得感激/ 惩罚报信人/ 乱找替罪羊
过于强调自我
第7章 目标综合征:魔鬼习惯中的撒旦

第3部分 开启习惯改变之旅

第8章 发现你的缺陷:360度反馈
第9章 魔力之举:道歉,然后闭嘴(除了道歉,别做任何辩解)
第10章 自带扩音器:像政客一样宣传自己即将改变
第11章 把每一次都当成第一次去聆听
第12章 感谢也是一种能力
第13章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跟进、跟进、跟进
第14章 前馈,在你动手改变自己之前
第4部分 向前一步,尽善尽美
第15章 选出最有利于你获胜的“牌”
第16章 不妨主动告诉别人,如何与你相处
第17章 管理者最不应该抱持的4种偏见
第18章 当你自己犯错,不要试图改变所有人
结 语 想象自己是一个95岁的老人

知耻而后勇,坏习惯才有可能改

某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习惯,会蚕食掉你在工作和生活中付出的所有努力,并最终演变成一场大危机。

开门见山一句话,深信矣。

马歇尔•古德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和马克•莱特尔(Mark Reiter)写的《习惯力》(What got you here won’t get you there)指出,很多企业高管尽管聪明、富有,也很成功,但他们都至少有一个足以让他们的职业生涯毁于一旦的人际交往缺陷。那些让他们取得当前成就的做法未必能帮他们走得更远。

古德史密斯博士为这些成功人士总结出了20个“阻碍你成功的致命习惯”,分别是:

  1. 求胜欲太强
  2. 太喜欢加分
  3. 太喜欢点评
  4. 总是发表破坏性评论
  5. 说话喜欢以“不”“但是”或“可是”开头
  6. 自诩聪明
  7. 乱发脾气
  8. 否定别人,或故作高深
  9. 隐瞒信息
  10. 不懂得赞赏
  11. 喜欢抢功
  12. 喜欢找借口
  13. 归咎于过去
  14. 偏袒拍马屁的下属
  15. 拒绝道歉
  16. 不懂得聆听
  17. 不懂得感激
  18. 惩罚报信人
  19. 乱找替罪羊
  20. 过于强调自我

可以说,就这20条,我想任何人都会占到至少一条,而改变的做法说起来也不复杂和艰难。可是它们仍然十分难以改变。

本书不仅是为那些超级成功人士写的,不太成功或者想成功还没有成功的人也可以学习参考。但是,作者认为有三种人无法改变:

根本不觉得自己有问题的人
为自己的组织选择了错误战略的人
认为问题出在其他人身上的人

憾山易,憾这三种人难!从脑神经科学上讲,改变一个人的习惯,必须改变其大脑中负责“习惯成自然的”那部分的神经突触连结。

作者说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人们改变自己的职场行为习惯,并且认为改变就像是一道简单的方程,只要停止那些让人生厌的行为,人们对你的看法就会发生改变。

但是,作者发现:

  1. 当局者迷,发现别人身上的问题总是更容易一些,可当同样的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时,我们却很难发现;
  2. 旁观者清,即便我们不承认问题的存在,可那些观察我们的人还是会很容易地发现它们。

真正的问题在于,有毛病的人并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将会对那些重要人物产生怎样的影响,比如他们的上司、同事、下属和客户,也就是意识不到它的危害性,确切地说,认识不到对自己的危害性。

也就是说,即便自己认识不到,或者不承认,毛病都存在。

因此,重要的不是指出他们有什么毛病,而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有什么毛病,并且是找不到任何借口辩解地认识到。唐太宗说过: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以人为鉴的最好方式就是收集反馈。

作者先是提出了三种收集反馈的模式:

邀请式反馈
自发式反馈
观察式反馈

接着又说了五种获取反馈的方法:

  1. 记录+总结
  2. 看场无声电影
  3. 填空练习
  4. 自贬性言论
  5. 征询家人的意见

不管怎么做,只有当个人的利益受到威胁时,一个人都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而要让一个人认识到危害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戳穿他。当一个人受到震动时,原先那些习惯性连结神经突触才会跟其他突触握手。

书中有个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某企业高管在“尊重他人”方面几乎零分,因此,作者受托与之谈话,告诉他:不能帮他赚钱,但可以帮他看清一个问题,并且问他在家时是如何对待家人的。

这位高管声称他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在华尔街是个斗士,但在家是只小猫。于是,当着他的面,作者拨通了他妻子的电话,得到的答复是:“他在家的时候也是个混蛋。”而他两个孩子的看法跟妈妈一样。

作者接着问道:“你难道真的想四面树敌,以至于那些参加你葬礼的人只是想看看你是否真的死了吗?”

这位高管受到了震撼,进而想到了公司是不是想炒他的鱿鱼。此时,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决心改变自己,不是为了钱,不是为了公司,而是为了两个孩子。真正触动他的是父亲的形象。
与坏习惯的斗争一般经历三个阶段:

首先,意识到自己有坏习惯。仅仅意识到还不足以让人改变,比如上述案例中的企业高管,其实他是意识到自己有坏习惯的。

其次,意识到不改不行了。比如作者让企业高管意识到,他的坏习惯已经让他快要里外失守了。

事业和家庭是他两个珍视的战场,再加上在两个孩子心中,父亲形象的幻灭,让他意识到严重性。

第三,才会想办法改。

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总之要触及灵魂。

中国古代周处悔过自新的故事便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西晋时期,宜兴县有个叫周处的人,由于父亲很早就死了,自小缺乏管教,他成天在外惹是生非,和人打架斗殴,危害乡里。于是人们把周处、猛虎、恶龙放在一起,统称为“三害”,其中周处最令人头疼。有人出主意,让周处上山杀虎,下海屠龙,如果被猛虎或恶龙吃掉,岂不更好。
杀虎屠龙回来的周处看到大家正在为他的“死”而高兴,终于明白自己就是那第三害,看来平时的行为是多么的遭人痛恨。于是,他痛下决心,要悔过自新。自此,他一方面跟着当时两个很有名望的人陆机、陆云学习,刻苦读书;一面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后来他终于成为晋朝有名的大臣。

好吧,不管你成功不成功,如果感觉自己有些毛病需要改变,不妨捧起这本书,各取所需。借用作者的结尾,释迦牟尼说过:

只带走那些对你有用的,把其他的都抛诸脑后吧。

习惯的力量——我们为什么会这样生活,那样工作? The Power of Habit

内容简介

如果你能发现自己的“习惯模式”,你就能彻底改变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人生不过是无数习惯的总和。

你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你是先洗脸还是先刷牙?你走哪条路上班?你到办公室时,是先看邮件,还是和同事聊天,又或者直接写备忘录?去餐厅第一个会点什么菜?多久运动一次?你经常和家人和孩子聊什么?晚上你如何入睡?

我们每天做的大部分选择可能会让人觉得是深思熟虑决策的结果,其实并非如此。人每天的活动中,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决定。虽然每个习惯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惯综合起来却对我们的健康、效率、个人经济安全以及幸福有着巨大的影响。

★ 习惯是怎么回事?习惯究竟能不能改?

习惯是我们刻意或深思后而做出的选择,即使过了一段时间不再思考却仍继续、往往每天都在做的行为。这是我们神经系统的自然反应。习惯成形后,我们的大脑进入省力模式,不再全心全意地参与决策过程,所以除非你刻意对抗某个习惯,或是意识到其它新习惯的存在,否则该行为模式会自然而然地启动。你想改变习惯,先要了解你属于你自己的“习惯回路”

习惯回路由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三部分组成。

★ 怎样利用“习惯的力量”改变事业和生活?

《习惯的力量》融汇各行业数十个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只要掌握“习惯回路”,学习观察生活中的暗示与奖赏,找到能获得成就感的正确的惯常行为,无论个人、企业和社会群体都能改变根深蒂固的习惯。学会利用“习惯的力量”,就能让人生与事业脱胎换骨。

怎样戒掉一个坏习惯?
怎样建立一个好习惯?
怎样识别自己的习惯?
怎样利用习惯的力量改变自己和他人?
……

★《习惯的力量》是一本具有开创性的著作!它将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习惯。2012年在美国出版,随即成为一本疯行全球的“习惯改造指南”。它融合了目前最顶级的神经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顶尖企业家和优秀市场营销人员关于习惯的最新认知,同时综合了国际一流企业:宝洁、谷歌、微软,世界顶尖大学:哈佛、耶鲁、剑桥和MIT关于“习惯的力量”的最新研究结果!你想知道的所有关于“改变习惯的秘密”,都将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本书也成为了最受500强企业员工欢迎、提振人心、认知自我的最实用读本!

★《习惯的力量》作者查尔斯•都希格获得了美国2013年普利策新闻奖。本书入选FT/高盛2012年度商业图书!荣获2012年亚马逊网站编辑推选的十大畅销书之一!曾高居2012年《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二名!国内知名企业家新东方执行总裁陈向东、身心灵作家张德芬、著名主持人蔡康永都强烈推荐阅读本书!

《纽约时报》赞本书“精彩绝伦”,《华尔街日报》称“连陷入危机的人都可以用这本书的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经济学人》说 “本书将告诉你洞悉顾客的习惯对于市场营销至关重要。”《三联生活周刊》评论 “习惯养成容易消除难,不过一旦你明白了习惯可以改变的原理,你就有了改变它们的自由以及责任。”

★找到自己的习惯模式,学会利用习惯的力量,

一个人可以:强化意志力、成功减肥、聪明理财、高效工作……
一个企业可以:制造流行新产品、激励工作团队、在市场巨变中成功转型……
一个社会可以:改良观念和风气、提升公民幸福感……

目录

前言 习惯疗法

第一部分 个体的习惯
习惯回路 习惯是如何运作的
某段记忆比另一段记忆更重要?/暗示、惯常行为与奖赏/习惯是脆弱的/寻找幸福的能力
第二章 大脑的渴求 如何建立新习惯
“白速得”与全民刷牙的习惯/“纺必适”的除异味策略/满足潜意识的成就感/渴求驱动习惯
第三章 改变习惯的黄金法则 为什么习惯会发生变化
海盗队:不是要创造新习惯,而是改变球员的旧习惯/匿名戒酒社:是习惯还是成瘾?/你眼睛看着哪里?/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

第二部分 成功组织的习惯
第四章 核心习惯 最重要的习惯
什么是核心习惯?/首先找到小成功/建立能融入新价值观的文化
第五章 星巴克和让人成功的习惯 让意志力变成自发意识
意志力甚于好奇心/当自律成为企业习惯/关键时刻与惯例/自主支配的机会
第六章 危机就是转机 领导者怎样通过事故创造新习惯
医疗事故与误诊:危险的习惯模式/合理的平衡点/重新分配责任/抓住危机,重塑组织习惯
第七章 连锁零售商预知消费者的行为 企业如何预测或操纵你的习惯
如何预测哪些是怀孕的顾客?/音乐行业:化生为熟/用旧的习惯装扮新的内容

第三部分 社会的习惯
第八章 蒙哥马利公交车抵制运动 社会运动如何发生?
熟人、社区与群体/弱联系的力量/灵性成长:习惯让精神丰满
第九章 自由意志的神经学 我们是否要为我们的习惯负责?
赌徒巴赫曼/习惯的道德和选择/诱惑、梦游症和瘾/重塑习惯的社会责任
附录 读者实践指南
译者后记

明白习惯养成的道理,然后行动吧

什么是习惯?

  1. 每个习惯有三个组成部分:一个触机(cue),让你的行动开展;一个跟该触机直接相关联的“奖励”(reward);一个惯性行为(routine),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习惯性行为——触机下我们想起了那个难以抵抗的诱惑,于是习惯性的行为就出现了。

  2. 习惯是自动展开的。你以为你是在为自己做决定(“嗯我现在想吃冰淇淋了”),其实只是你的习惯在某个触机下自动展开了(下午三点,一个工作刚好阶段性的结束,你处在了每天都有的忙碌和无聊间歇状态,这一切触发了你每天下午去买个甜筒获取满足感的习惯。)

  3. 所以,好的习惯是这样展开的,别人觉得你特牛逼,你想想又觉得自己没做什么。但悲剧的是,坏习惯同样会catch you off guard。也许你根本就没机会没力量fight back!

————————————————————————————————

怎样培养一个我们想要的好习惯?

  1. 第一步,确定自己想培养的习惯后,为完成这个行为找到自己的“奖励”。这个奖励要大到使自己产生某种“渴望”(craving),否则没效。
  2. 第二步,给自己设立一个触机,要简单易行。触机产生,就要开始行动。
  3. 第三步,坚持在触机和奖励之间,建立某种行为习惯。重复、重复、重复。不仅仅要重复行为本身,还要一次一次强化自己的“渴望”感,最终让触机不仅触发行动,更触发对奖励的渴望感。
  4. 第三步,获取坚持的力量。这种力量的获取有很多办法,一是形成某个小团体,互相加油打气,知道在这条路上自己不是一个人。当看到别人能坚持时,也能增强自己做到的信心;二是从信仰获取力量。如果能将自己的信仰和行为结合起来,那力量是非常大的。

————————————————————————————————

怎样改变一个坏习惯?

  1. 第一条规则,推倒旧习惯再建立新习惯的难度,大于在原有习惯上进行调整。
  2. 第二条规则,保留原来的“触机”和“奖励”,但调整你的“惯性行为”。
  3. 第三条规则:真正的习惯改变,不能缺少信念。在遇到比一般情况更大的困难和挑战时,坏习惯可能一夜之间卷土重来。但别认为自己已经输掉这场仗而自怨自艾。我们还是有办法的,那就是获取信念。可能需要一个团体的支持、可能需要宗教的帮助、可能自己闭门沉思也足够。总之,我们可以预见这种考验的产生,并提前为此做准备,让信念之力注入你的习惯建立中。(这一点都不需,书中给了一个戒酒俱乐部的例子,该俱乐部最大的特点是用上帝的信仰帮助人们戒酒,效果极为显著)

————————————————————————————————

怎样识别自己的习惯?

很多时候的问题在于,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习惯是什么,就那么”习惯性“地做了。或者,知道了自己有某个习惯,但不知道为什么。作者给出了一个四步建议,帮助我们识别习惯。

第一步:了解自己的习惯性行为(Identify the routine)。这是比较显而易见的。比如,我每天下午都想喝杯咖啡。

第二步:通过不同尝试了解自己这个习惯后面的”奖励“是什么。没有奖励,我们是不可能坚持去做的,但因为这个奖励可能很隐晦,所以难以发现。于是,我们就需要通过尝试来发现。比如我可以试试下午不喝咖啡而是买块蛋糕,或者上10分钟网,或者看一会儿自己喜欢的书,又或者跟朋友聊聊。之后快速写下自己最直接的三个感受,如”感到放松“”不饿了“等等。15分钟后,再看看自己是否有想买咖啡的欲望。如果有的话,表明刚才做的一切都不是真正的奖励。如果没有,那恭喜你,你已经锁定奖励的范围了,只需要进一步明确。

第三步:找到触机(Isolate the cue)。到底是什么触发了我下午对一杯咖啡的渴望呢?一般来说,触机会有时间(time)、地点(location)、情绪状态(emotional state)、人物(other people)、前一步行为(immediately preceding action)。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在每次行为产生时记录当时的情况,来辨别触机。比如连续记录三天后,我发现我每次喝咖啡前都是下午的工作要开始前。

第四步:制定详实的计划。就像前面说的,保留触及和奖励、改变习惯性行为比较容易。所以计划可以是针对行为的。比如,我计划在每天下午工作开始前都。。。

然后就按照培养好习惯的办法做下去吧——以信念为支持、建立新的渴望!

————————————————————————————————

我有太多好习惯想建立,太多坏习惯要改掉,应该从哪里开始?

从“关键习惯”(keynote habit)开始。”关键习惯“并不需要跟你的直接目标相关,但却能触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导致自己整体的改变。找出一件事,好好坚持,不停地通过”小胜“获得信心,比列出一大堆要改变的而无从着手难以坚持,效果要好太多。我们总是容易高估短期行为的效果,而低估产期行为的作用。

————————————————————————————————

很多研究表明,一个人能够在各种打击下依然坚持不懈的能力,比打鸡血的战斗力,更能让这个人成长进步。我们说,这就是“意志力”。 但问题是,我意志力太薄弱了,怎么办?!!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认识意志力的两个特点,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为什么难以坚持,以及,应该怎么做。

第一,意志力不是什么“技能”。所谓技能是指,今天我会做这道菜,明天我也肯定能做。但上周我可能每天下班后都能坚持去健身房,但今天我就无论如何都鼓不起这个劲儿了。意志力更像“肌肉”。如果用力过猛,第二天就会酸疼。但同时,长期坚持锻炼,肌肉会变得更结实(反过来,长期不锻炼,肌肉也会变肥肉)。总结:意志力不是什么一气呵成就学得会的,你怎么练肌肉,怎么练意志力。

第二,意志力跟自我感觉有太密切的关系。如果今天我状态很好,心情倍儿棒,下班了也很high,那么我去锻炼的可能性,就比我今天一天愁云惨淡下班累得半死时要大。此外,当感觉到自己有主动权时,更容易坚持。而当感觉是被外在压力要求坚持,不得不做时,人更容易放弃。

所以,培养意志力的办法可能有这么一些:

  1. 保持愉悦的心灵。真正的愉悦,其实是内生的。有这种品质,不管今天被老板臭骂了,还是被捧到天上了,内心都是喜悦的。

  2. 自己为自己定目标,打心眼儿里想这么做。这就是主动性,控制权,内生激励。如果需要持续做一件自己不那么情愿的事儿怎么办?create meaning。总是能找到意义的。

  3. 前面两点是重要准备工作,最具实操性的建议在这里:从keynote habit开始,先坚持做一件事。因为我们的意志力将在坚持这一件事上被考验,我们需要对此提前做好防御工作。先尽可能地把这件事想清楚,越细节越好(参考目标制定SMART法则:specific, measurable, attainable, realistic, time-based),并对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自己会怎么解决进行详细地设想,在脑海里想象自己运用所设定方法解决了困难的过程和场景。在一次又一次视觉化的过程中,我们会增强自己坚持的信心(这事儿也一点不悬,菲尔普斯从练习游泳开始就建立了这个习惯)

一句话,意志力是可培养的,只是需要我们精心计划!

————————————————————————————————

企业如何利用习惯的知识?

  1. 利用消费者的“渴望”感创造使用习惯:每个好产品都一定是解决某个用户问题的。但热门产品和冷门产品的区别在于,用户是否有这个渴望去解决企业所界定的问题,是否形成了使用习惯。哪怕是需要通过激发用户的消极情绪来获得售卖的产品,也应该找得到这个“渴望点”,甚至说当用户规避风险的情绪占主导时,这种习惯性的依赖会更强。

  2. 利用”关键习惯“(keynote habit)撬动企业文化:美铝CEO Paul O’ Neil的故事太震撼太回味无穷了。在面临公司业绩明显下滑的情况下,走马上任的新CEO Paul O’Neil在第一次与投资者见面时,没有宣布什么提升利润的计划,而是宣布”我们要提供美铝的企业安全,坐到0事故。“ 所有人都震惊了,然后赶紧告诉股票客户抛出美铝股票,因为这个新CEO脑子坏掉了。然后这些人很快就会意识到自己犯了多么愚蠢的错误。Paul O’Neil所做的,就是用一个关键习惯撬动企业的文化。对于美铝这样的庞然大物来说,宣布一系列革新措施并得到成功贯彻的难度太大了。这时候的企业行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指令+行动“了,而是在这个”生态圈“中每个员工行为的碰撞和汇总。当Paul O’Neil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先集中在一个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时,人们更容易明白重点并贯彻落实,而为了培养这一个习惯,企业需要在沟通、制度等方方面面进行调整,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个keynote habit引发了连锁效应,”大象“也开始跳舞了。

  3. 利用”愉悦感“和”主动权“为员工意志力提升做准备,用详细的行动手册帮助员工建立良好的习惯。如果企业期望一个本来意志力就不是很强的员工坚持参加一个增强意志力的培训,那是不是有点好笑?哪怕这个员工真心想要提升自己的意志力,很多时候还是容易被自己的坏习惯不知不觉打败。星巴克在尝试了各种失败的意志力提升计划后,明白了让一个员工在面对顾客发飙时能有意志力控制自己的情绪,需要首先让员工感到愉悦、有对咖啡店的”主人翁意识“,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实操手册而不是抽象的课程,让员工在面临顾客情绪时能有好的习惯反应——帮助员工详细地列出自己准备怎么做,并预想可能的困难以及自己准备怎么应对,然后进行多次角色扮演,直到员工形成了坚持这个行为的习惯。

————————————————————————————————

个人感悟:写下上面的内容,主要是想把书中的精华以自己的语言再整理一次,强化印象。在培养好习惯方面,我还没有好的track record,但现在感觉比较有法可依了。准备用上面的方法论实践实践,我的keynote habit将是:每天早上起床后进行祈祷和沉思,写下当天一定要做好的三件事,然后当天一定要把这三件事做好(整个过程有很详细的步骤,具体很多,此处不赘述)。我的cue是”起床“,我的reward是”获得灵性的进步“,因为“strive that your actions day by day may be beautiful prayers. Turn towards God and seek always to do that which is right and noble”。希望一年后再看这篇笔记,我真的做到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精华版)

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目录

前言 如何善用本书
第一部分 重新探索自我
第一章 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
第二章 七个习惯——概论
第二部分 个人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第三章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第四章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第五章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
第三部分 公众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
第六章 你不是一座孤岛
第七章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
第八章 习惯五:知彼知己——同理心交流的原则
第九章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第四部分 全面观照生命
第十章 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
第十一章 再次由内而外造就自己
附录
一、你是哪种类型的人?——生活重心面面观
二、第四代时间管理——高效能人士的一天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书摘

高效人士的7个习惯
史蒂芬•科维

必须发掘并运用一些原则或自然法则。
最根本的是,任何努力的成功,都离不开恰达好处并游刃有余的应用某些原则。
“我就是我生命的创造力”
生活方式、阅读、聆听、生命的美好

C1
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每个人脑中都有很多地图:有些反映现实情况;有些反映个人价值观。
不论思维定势是否正确都会决定我们的行为和态度,并最终影响到我们的人际关系。
行为和态度就是枝叶,思维定势就是根基,专注根本才能让生活出现实质性的进展。
看清事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极其关键的一环。
难道只靠高昂的意志就能帮助你击败职业高手?
强烈的自尊心阻碍了他迈出开遍的第一步。
事实上,我自己在未曾拥有的时候,又何曾付出?
或许只有真正经历拥有,才会真正懂得分享。

C2
依赖、独立、互赖
效能包含两个因素:1.产出;2.产能

C3
让人充分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创造条件。
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
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
只有真正接受了“昨日的选择决定了今日的我”的观念,才能说“我有权另作选择”。
伤害我们的濒危非悲惨遭遇本身,而是我们对于悲惨参与的回应。
我选择……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与回应,但后果仍由自然法则决定,非人力能左右。

关注圈、影响圈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使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和成长。
可直接控制的问题、可间接控制的问题、无法控制的问题。
我可以……
两种能够直接掌握人生的途径:1.做出承诺,并信守诺言;2.确立目标,并付诸实践。
1.学会做照亮他人的蜡烛,而不是评判对错的法官;2.以身作则,而不是一心挑错;3.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事端。

C4
大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之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事物。因此,我们务必掌握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坚持到底,使生活充满意义。
以你的人生目标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发生在何时,都要遵循这一原则。
我们做任何事都是现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第一次的创造,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创造。
把制定目标看得与实践本身同等重要。
生活中心
什么是你生活的中心?
以原则为中心,可以获得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和力量。
可能后果,深思熟虑后才做出正确的选择。
人必须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人生的原则应该是1.个人、2.积极、3.果断、4.可视、5.情感。
领导不同于管理。
管理是正确的做事,领导是做正确的事。
领导重于管理。
再成功的管理也无法弥补领导的失误。
“我会解决这个问题的。”
唯有参与,才有认同,这个原则值得强调再强调。
一个真正反映每个成员的共同愿景和价值观的使命宣言,能掉头他们的创造力和风险精神,使他们不再需要旁人的指导、监督和批评。

C5
高效能人士的脑子里装的不是问题,是机会。
重要才会使生活大为改观,却因为不够紧迫,所以受到忽略。但是我们立即着手进行,效能便会大为增进。
“你要我做什么都可以,不多请先了解目前的状况。”
以星期为单位计划生活。
责任型授权的关注重点是最终的结果:1.预期成果;2.指导方针;3.可用资源;4.责任归属;5.明确惩罚。
信任是促使人进步的最大动力,但这需要1.时间和耐心;2.而且还有可能需要对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让他们拥有符合这种信任的水平的能力。

C6
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是自制与自知之明。
爱人之前,必须先爱自己。
情感帐号的七种主要投资方式:1.理解他人;2.注意小节;3.信守承诺;4.明确期待;5.正直诚信;6.勇于致歉;7.无条件的爱。
为一个完全奉献自己,胜过为拯救全世界而拼命。
因为为群体服务,远不及建立私人关系需要更多人格修养。
问题的反面是契机。

C7
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
总裁口头上高唱互助合作,实际上鼓励彼此竞争,因为胜利者只有一名。
利己利人(双赢)
如果赢要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代价,以至于得不偿失,那么还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好。
如果是在无法达成共识,实现双赢,就不如好聚好散(放弃交易)。
在互相依赖的环境里,任何非双赢的解决方案都不是最好的,因为他们终将对长远的关系产生这样那样的不利影响,你必须慎重对待这些影响的代价。
双赢的品德有三个基本特征:1.诚信;2.成熟;3.知足。
“成熟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能力。”
温和与坚强并重
如果我足够成熟,我就会了乐于聆听,善于沟通并用于面对。
同赢/输的人打交道,关系很重要。你要以影响圈为核心,通过以礼相待,尊重和欣赏对方及其不同观点进行情感投资。
你对双赢的态度越坚持,越真诚,越积极,越投入,你对他人的影响力就越大。这是对人际领导能力的真正考验,它超越了交易式领导的范畴,升华至转换式领导的层面,后者能让个人和关系发生转变。
双赢协议中,包含:1.预期结果;2.指导方针;3.可用资源;4.任务考核;5.奖惩制度。
奖惩方法:1.金钱;2.精神;3.机会;4.责任。
一般来说,你奖励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通常情况下,问题都根源于体系,而不是人。
原则性谈判的关键是将人同问题区分开来,要注重利益而不是立场,要创造出能够让双方都获利的方法,但不违背双方认同的一些原则和标准。
达成双赢的过程:1.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2.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3.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4。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途径。
双赢结果和双赢过程密不可分,这里目的与手段是一致的。

C8
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在争取对方了解自己。
移情聆听
要做到先理解别人,先诊断,后开方并不容易。
只有你做好了被对方影响的准备,才能深入到移情聆听的阶段,而这时需要足够的安全感的,因为这时候你会变得很脆弱。
平庸的业务员推销产品,接触的业务员销售解决问题满足需求之道。
有效沟通的四个阶段:1.复述语句;2.加入解释,纯用自己的词句表达;3.渗入个人的感觉;4.既加以解释,有带有情感。
抛开自己的经验,尽力真正了解对方。

C9
与任何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
假如两人意见相同,其中一人必属多余。
勇于冒险,肯于包容。
1.低层次的沟通源于低信任度,经常借助法律说话;2.中层信任尊重彼此,保持礼貌,但并不一定为对方设想,双方都有得失;3.统合综效的沟通,双赢互惠。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
自以为是的人总以为自己最客观,别人都有所偏颇,其实这才是真正的画地为牢。
你不一定要对他们表示赞同,但是可以表示肯定,并尽量给予理解。

C10
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练自己。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四个层面:1.身体;2.精神;3.智力;4.社会、情感。
身体:1.耐力(每天心律100维持30分钟);2.韧性;3.力量。
精神:价值体系。
智力:阅读、写作
社会/情感:安全感
音乐剧:梦幻骑士>无法实现的梦。

高效能人士的第八个习惯——从效能迈向卓越

目录

引子 为什么提出第八个习惯
第一部分 找到你自己的心声
第二部分 激励他人去寻找他们的心声
第三部分 掌握关键-以身作则和探索航向
第四部分 实施-整合体系和充分授权
第五部分 智慧时代
20个常见问题的对话
第八个习惯附录

Notes:最终,我们开始朝圣

我很喜欢七个习惯,但是对这第八个习惯不仅仅是喜欢了,我相信,这是我们走向成熟人生的“少有人走的路”。

  1. 第八个习惯是找到你自己的心声并激励他人去寻找他们的心声。

  2. 心声是个人的独特重要本质——当我们面对巨大挑战时会表现这种重要本质,也正是这种本质使我们得以战胜挑战。

  3. 完人思维,一个员工的需求来自四个方面:身体(报酬要公正)、心灵(和蔼的对待我)、头脑(创造性的利用我)和灵魂(以符合原则的方式服务于人类需求)。

  4. 四项人类才能:智力才能IQ,身体才能、情感才能(EQ,心灵),精神才能(SQ)。精神才能是所有才能中最中心、也最基本的一个,它为其他三个提供了指导。

  5. 如何表达我们的心声:智力上的表现是愿景,身体上的表达是自律,情感上的表达是热情,精神上的表达是良知。

《高效能人士的第八个习惯》全书精华提炼

推荐阅读人群:
1.职场中、高层人士。具有管理经验,寻求更多的自我认知和卓越追求。
2.公司老板、企业家。当盈利不再是公司一把手终日奔波思考的事情,开始思考以人为本的企业内部建设
3.对于初入职场者,更推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推荐星级:
作者写作背景:
科学的进步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已经让人们进入全新的知识时代,个人的才智、天赋和主动性都将得到突显并会产生不可预估的潜能价值。而现代的管理实践几乎都还延续工业时代的思维和管理模式,最明显的特征是把人当做机器或可随时更替的操作手,用机械的方式控制、支配、管理人员。
在全新时代里,作为独立的个体也必须学习思维模式转换,从依赖组织和他人逐渐形成对自我价值的正确认知。基本事实是,人不是需要被外界激发或控制的物,每个人都有完人思维(完整人格构成),他们具有四个方面或元素——身体、头脑、心灵和灵魂。这四项元素恰恰也包含了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五个层次。

重点介绍:
《高效能人士的第八个习惯》是美国领导学专家史蒂夫●柯维博士继《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的升华之作。在介绍本书内容之前,先和大家共同回顾下作者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七个习惯的内容:
个人的成功:1.积极主动,指的是不仅仅要采取主动行为,我们应该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2.以终为始,对于承诺的内容要以认同的结果为开始的起点并持之不懈。
3.要事第一,要整理自己手头事务,始终坚持最重要的事情最先去做。
公众的成功:4.双赢思维,思维思考的中心是“我们”而不再单单是“我”,寻求的是互动关系中的相互尊重和互惠。
5.知彼解己,倾听并且试图理解他人,而不是在想要回答问题的时候。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更加容易得到被别人理解的机会。
6.统合综效:独具特色的第三者方案,比你的、我的方案都好。它的重点是要解决问题、抓住机会、平衡差异。
习惯的保持:7.不断更新:要一直在身体、社会/情感、心灵、灵魂四个方面不断提高自己。
第八个习惯是什么?
七个习惯的中心原则是能够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和谐、统一而且有影响力的人,如何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创建一个互补性的团队。第八个习惯是一个全新的习惯,它代表了一个从本我到达灵魂当中心声与良知的途径,它就是找到你自己的心声并激励他人去寻找他们的心声。

第一部分:找到你自己的心声
本书开篇抛出大多数人在工作、生活中常常感到痛苦、无奈的状态,而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你没有找到自己的心声,所以你活的累而且没有目标感。
读到此处读者都迫切想知道该如何找到自己的心声呢?首先你得先认识到每个人蕴藏的三项待开发的天赋。
书中第四章详细介绍了这三项天赋:
第一项天赋:选择的自由。除了生命本身,选择的权利是个人最重要的权利。人类的本质就是能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向。作者引用了一段对他启发很大的一段话来阐明关于选择的自由。
“在刺激和回应之间有一段空间,
在这段空间里我们有自由和能力去选择自己的回应。
我们的成长和幸福取决于我们的回应。”
反思刺激和回应之间的空间,明智的利用它来扩大自己的自由吗,让自己不断成长、学习并作出贡献。最终,你运用这个天赋的练习会增强你的回应,直到你的回应的性质会反过来影响刺激。在回应之前多思考多实践,不要轻易逃避或放弃。
“A君作为某司的HR经理,入职第一天就听到关于老板多么暴躁可怕的故事,而后亲眼目睹老板训斥另一名同事,A君顿生怯意。A君立誓在公司一定要对老板毕恭毕敬不出差错。工作中终日谨小慎微,战战兢兢把经历和心思花在细小琐事和如何避免出错上。在神经高度紧绷一阵后,A君发现自己对公司根本谈不上贡献,也没有很好发挥自己的才能。是选择跳槽离开这个压抑和环境,还是直接面对改善与上级的关系呢?最终A君选择了后者挑战自己。A君改变了对老板的态度,从之前的逃避到鼓起勇气主动交涉。主动询问老板,我能做什么来帮您一起提高效率呢?我的任务本来就是为了让您的工作更轻松一点。通过几次简单的帮助,老板对A君的认识也有所加深。A君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人品的可信度。最终两人变成相互信任的上、下级关系。
第二项天赋:自然法则或原则。自然法则(如吸引力)和原则(如尊重、正直、和蔼、诚信、公平、服务他人等)控制着我们所做的选择的后果。通过以符合原则的方式谦逊地运用选择的自由和力量,卑微的人就对周围的人、文化、组织甚至整个社会获得了道德权威。
第三项天赋:开发我们天性中的四项才能,PQ(身体)、IQ(头脑)、EQ(心灵)、SQ(灵魂)。

“最有力量的人是能掌控自己的人。——卢修斯●阿玛尤斯●希纳卡”
“那些想统治他人的人首先应当掌控好自己。——英国剧作家 菲利浦.马辛格”

表达心声:
当我们认识到每个人蕴藏的三项天赋之后,该如何去开发呢?第五章从四个方面来引导如何表达个人的心声。
完人 四项需求 四项才能/能力 四项品质 心声
身体 生活 身体才能(PQ) 自律 2 需求(“看到”要满足需求)
头脑 学习 智力才能(IQ) 愿景 1 天赋才能(自律的关注焦点)
心灵 关爱 情感才能(EQ) 热情 3 热情(热衷于干事)
灵魂 留下遗产 精神才能(SQ) 良知 4 良知(做正确的事)
1.愿景:测试自己个人愿景时,首先问自己:这个愿景是否唤起了我的心声、我的能力?它是否给予我一种“召唤”的感觉,给予我一个值得我献身的事业?
重要的愿景还包括怎样看待他人以及他们的潜在可能。请培养肯定他人的习惯,经常、衷心讲述你对对方的信心的习惯是及其重要的;对于那些正经历第二个自我认知时期的十多岁的孩子,更有重要意义。当人们对自己缺乏信心的时候,别人却传达了对他们的信任,请记住这种行为的巨大影响。
2.自律:只有自律才能有真正的自由,不自律的人会沦为情绪、口味和热情的奴隶。一般来说,找借口的人都是注意力不集中和缺乏自律的人。原因总是有的,但没有一个可以用作借口。
3.热情:热情的根基是选择的力量,而不是环境。如果你能让自己投入某项工作,它能把需求、你的天赋才能和你的热情连接在一起,那将会释放无穷的力量。
4.良知:康德说过:“有两件事情总是让我惊讶不已,头顶上的苍穹以及内心深处的道德法则。良知是牺牲,是让自我或利己主义服从于更高的目标、事业或原则。牺牲的意义是放弃好以换取更好。

第二部分:激励他人去寻找他们的心声
能欣赏肯定他人,并传递出信任来激励他人的人,首先肯定是个具有领导艺术的人。第二部分先从领导艺术的思维模式及与工业时代领导管理方法的区别做为开篇。通过四项品质的挖掘和锻炼,成增强自我在他人心中的可信度最终成为能激励他人去寻找心声的具有领导艺术的人。
什么是领导艺术?
领导艺术就是明确地告诉人们他们的价值和潜能,并让他们自己也能够认识到这一点。领导并非是指具体职位,指的是对周围人的价值和潜能进行肯定的意愿,从而将这些人团结成为一个优势互补的团队,以提高我们所处组织机构的影响力。
领导与管理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作者通过对20世纪所有关于领导艺术理论的回顾,得出以下有意思的表格:
领导 管理 理论提出者
“领导者是做正确事情的人“ “管理者总是用正确的方式做事 沃伦●本尼斯
“领导有一种运动的感觉” “管理是关于处理事情、维持秩序的,是关于制止和控制的 库则斯、波斯纳
“领导关心的是事情对人的影响“ “管理者关心的是怎样完成一些事情“ 约翰●泽勒兹尼克
作者得出总结,领导和管理两者同等重要,强调其中一个都得不到想要的效率。而通常组织机构都处于过度管理以及领导不力的状况。实际上,你没有办法对具体的物进行“领导“,你只能领导(充分授权于)人,而对物品则只能进行管理和控制。
知识时代与工业时代相比,领导艺术在组织机构中的变化又是如何?作者还是从人天性中的四项才能衍生出的四项职责来做对比。如下图:
完人 四项需求 四项才能
/能力 领导的四项职责
(工业时代) 领导的四项职责
(知识时代)
身体 生活 身体才能(PQ) 错位(部门间敌对,互相观望、虚伪、明显的错位) 整合体系
头脑 学习 智力才能(IQ) 缺乏共同愿景/价值观(模棱两可、政治游戏、混乱) 探索航向
心灵 关爱 情感才能(EQ) 缺乏授权(漠不关心,从事第二职业,工作时精神不振,厌倦情绪、愤怒、恐惧) 充分授权
灵魂 留下遗产 精神才能(SQ) 低度信任(背后中伤、暗中争斗、受害者心里、自卫防御,不分享信息 以身作则

第三部分:掌握关键——以身作则和探索航向
在卓越的领导品质中,以身作则是灵魂层面的进步。以身作则的前提是找到自己的心声,发展自身的四大才能,在愿景、自律、热情和良知四个方面充分表达自己的心声。以身作则铸造个人领导的特性,从而根本性地改变了其他三项领导内容。以身作则并不是个人行为,这是一个团队的集体行为。以身作则的具体内容就是重视个人和建立一个优势互补的团队。
影响别人的姿态:
“受害者就是那些放弃了自己前途的人。”不论什么时候,如果你认为问题在别人身上,那么这个想法本身就有问题。通过发挥主动能动性和运用移情交流的技巧,通过建立特质,通过聚焦在影响力范围内的事情上,你就能够成为任何场合的变化催化剂。
作者有次给“20人小组“授课,20人都是保险总代理每季度进行交流学习。一次,大家在一起抱怨公司的培训和发展计划,觉得在培训过程中没有交流也没有相互学习。他们认为这种培训现象十分典型,实际效果却是昙花一现。作者问他们为什么不去进行变革,大家都觉得不是自己的任务,也不是自己负责的板块。作者鼓励他们针对公司决策人做一次游说演讲,并提醒他们演讲开始部分要描述一下决策人的观点(移情交流,表示理解),要表现出他们对观点的理解,甚至要超过他们自己对这些观点的理解;此外还要考虑到一旦培训计划有变可能存在哪些忧虑。这样做的目的是,你越是能够详细描述这些上层行政人员的担心,他们就越会感觉到自己得到了别人的理解,从而越容易敞开心怀接受这些代理人的建议理念。”20人小组“按照这些意见派了两名代表跟公司董事沟通。他们讲述了公司目前培训计划、分析了原因、并预测变化将对公司经济、政治和文化造成的影响。并且提交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书。公司的高层非常满意,并接受了全部提议。
发挥尾舵精神:
采取主动是自我授权的一种形式。并没有正式的领导者授权给你,你的工作职责也没有授权给你;你是在面临问题、困难或者挑战的时候自己为自己授的权。最主要的原因只有一个: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做什么才能够取得最好的效果。
采取主动或自我授权的七个等级:1.坐等吩咐 2.询问 3.提建议 4.“我想做“ 5.做后立即汇报 6.做后定期汇报 7.只管去做
采取主动需要行动者有愿景,最重要的是要有所作为。在采取主动的过程中还需要有纪律的约束。尤其特别注意不要推卸自己的责任,不要抱怨、批评或者消极对待遇到的问题。做你老板的助手,不要做他的敌人。

提高可信度的心声:
做为领导者最重要的一个特质当然是要正直诚实,如果缺乏这一点,不论是在工作班组、足球场、军队还是办公室里,你都不可能取得成功。90%的领导失败都源于人品上的缺陷。作者对54000人做了个调查,得出对于高效能领导前6项重要品质的排名依次是:
1.正直诚实 2.善于交流 3.以人为本
4.远见卓识 5.关心体贴 6.决策果断
作者担任某家银行的咨询顾问期间,这家银行职员士气有问题。银行总裁个人魅力十足,年轻有为,从底层一级级升上来的。面对士气不足,机构衰退,利润下降的问题也采取过多种激励措施还是无果。整个公司大环境充满怀疑、猜忌、缺乏信任,作者也被难住。员工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有谁会相信这里发生的事情呢?后来作者经过私下与员工随意交谈发现根源出在总裁身上。大老板虽然已婚,但正同以为下属有亲密交往。银行里每个人都知道这个事情,因此都惶惶不安充满猜测人际关系变得复杂。后来作者跟总裁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他自己的行为作风,对下属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最终这位总裁认清问题,向妻子道歉,与亲密下属分开,并公开向大家道歉。经过一段时间,公司的士气逐渐得到好转。

获取信任的心声:
首先努力理解别人。当你想要对另外一个人有所付出的时候,要将自己放在他人的坐标中去理解和思考,这样才会产生有效的接收。
其次做出并信守承诺。没有什么比信守承诺更能够建立并且加强信任的了。
诚实、开诚布公。说谎是将问题推给将来,而诚实则是将问题留给过去。主动承认错误,并承担责任,这样会更加赢得他人的信任。
善良、有礼貌、道歉。成年人其实只是一些大孩子而已,真诚持续的礼貌对大人来说还是很重要的事情。“请”、“谢谢”、“对不起”、“要帮忙吗?”
双赢或者无交易的思维模式。要想打破输赢思维模式的关键,是要从理智上和情感上接受对方的胜利,把别人的胜利当做自己的胜利来看待。这样需要勇气、富足思维模式以及极大的创造力。
对方不在场时也保持忠诚。不论一个人是否在场,你对那个人的看法和关于那个人的谈话都将影响到很多人,让很多人了解到你在他们在场或者不在场的时候会怎样对待他们。
诗人歌德说:如果一个人是什么样你就把他当做什么样来对待的话,他就只能是原来的那个样子;而如果你把这个人当做他能够和应该成为的那个样子来对待的话,他就能够成为那个能够并应该成为的样子。只有当你明确地告诉别人他们的价值和潜力,从而激发他们也看到自己的价值和潜力的时候,信任就上升成为了一个动词。

融合心声—寻求第三种解决方法:
只需一个人这么想。寻求第三种解决途径的思维模式根本的原则就是相互尊重和互惠。只需要一方带着理解对方站在双赢立场,就可以通过引导共同达到双赢的目的。理解别人并不意味着要赞同他的观点。它只是意味着你能够用另一个人的视角、心灵、头脑和灵魂看这个世界。被别人理解是人性中一个深层次的需求;一旦这个需求得到满足,人们就可以集中精力去解决那些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了。
寻求第三种解决途径的两个步骤:1.你是否愿意寻求一种比你们两方案都好的解决方案? 2.你是否同意遵守这样一个基本的行为准则:你首先要复述对方的意见,并且得到对方认可,认为你真正理解了他的意思,否则你就没有发言权?
解决途径的技巧模式:印第安发言棒。这是印第安部落的一个习俗,只有握住发言棒的那个人才有权利说话。在有些重要会议或者讨论中推荐使用这个方法,随便取一物当做发言棒,拿到发言棒的人开始表达自己的观点一直说到你认为大家都理解了你的观点的,其他人都不得打断或补充,。下一个发言人必须先复数前一个人的观点,并且得到前一个人的肯定时才把发言棒交出去。在别人说的时候,你就要同他进行移情交流,认真听并能无误重复他的观点。

同一心声—探求共同愿景、价值观和战略:
在过去二十多年,管理者通常在职业道德(以身作则)方面得分很高,但在提供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探索航向)的能力方面得分偏低。结果是人们既不明确工作重点,也不会去为工作重点负责。在探索航向前,卓越的管理者必须面对四个现实问题:市场的现实问题、提高核心竞争力、利益关系人的希望与所需、价值观。
作者采访利兹卡尔顿酒店的前饭店总裁霍斯特●舒尔如何定义领导呢?他这样回答:领导就是创造一种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组织里的人都想成为组织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为这个组织效力。人们有成就感,而且有目标感。我必须确定目标,而不只是工作。如果你看到员工只是在履行职责,你就会把他们当成是一个东西来看待。我们发现员工最感到满足的事是感觉是组织的一部分,感觉到上司的信任,从而参与决策并贡献才智。每个人在他们特定的领域都是知识工人。事实上我们这个想法变成了酒店的额座右铭:“我们是为先生女士们服务的先生和女士们。”

第四部分:执行—整合体系和充分授权
以身作则展示以原则为中心的可信赖行为会激发“无言的”信任。探索航向创造无需要求的秩序。整合体系培养不宣自明的愿景和授权。而充分授权是以上三者的果实。
组织的信任度:
邪恶在于具体的个人,而成功在于整个系统。组织是信任感的第二大来源。几乎所有的组织都认为团队和合作精神很重要,但是他们又有根深蒂固的鼓励内部竞争的体系。简单的说,整合体系是制度化的信任感。这意味着人们树立在他们的价值体系里的原则是设计结构、制度和程序的基础。
作者在参加一个公司800人参加的年会上,作者发现公司有个错位的系统。800人中只有30人受到奖励。作者问总裁,当初聘用这些人是想让他们成为赢家吗?
总裁回答:“是啊”
“可是今晚这里有770名失败者。”
“为什么?”
“因为你的思维方式就是输赢的思维方式。”
“那你有什么高见呢?”
“让他们都成为赢家。同每个组的每个人达成个人化的双赢薪酬协议。如果他们完成了预期结果,那他们就赢了。”
制度化道德权威:
制度化的道德权威就是公司一贯与各种利益关系人建立良好的可靠的关系的能力,专注于提高公司效率、速度、灵活性和市场适应力。某些个人可能间或许忘了这一点,但是整个公司会适当纠正他们,然后继续前行。
充分授权给知识工人:
大老板应当变成谦卑的仆人型并肩前进的领导,提出如下问题:
1.工作进展的如何?
2.你正在学习些什么?
3.你的目标是什么?
4.我能帮你做些什么?
5.我做为一个帮助者做的怎么样?
执行的4要素:
1.集中精力关注最重要的工作。
如何判定是最重要的工作,可从3个维度来筛选:一、投资人利益筛选 二、组织战略筛选 三、经济效益筛选
2.树立一块有督促作用的记分牌
通过员工参与和协作,找到衡量组织和团队目标的方法,并让所有人看到。这块记分牌应该清楚说明:一、列出你的首要任务,也就是团队必须达到的目标 二、为每个重要目标树立一块计分牌,必须包含目前的结果、目标结果、最后期限。 三、将记分牌张贴出来,让每个人员工知道并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解决出现的问题。
3.将抽象的目标转化成具体的行动
4.让员工互相负责,始终如此
5.将执行制度化

方法论

俞敏洪:怎样克服自己的惰性?

新东方董事长兼CEO俞敏洪在个人公众号“老俞闲话”上,就怎样克服惰性分享了他的方法。

俞敏洪认为,

克服惰性的第一要素是理想和目标牵引。如果一个人对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有强烈期待,这一期待就会时时刻刻让人奋发努力,朝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前进。

第二个要素是有同伴同行,共同奋斗。俞敏洪说:“一个人也许可以走得快,但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远。”人是社会动物,只有在一群人中才会被激发活力和创造力。所以同个班级内进行成绩比较,会激发一些人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如果在一个团队中做同一件事情,别人努力做你就不能不努力,否则你就会被边缘化或者被驱逐出这个团队,失去你的荣誉和成就。事实证明,一个人在一群人中做事,会变得更加勤奋。

第三个要素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新东方内部有一个活动,叫做“百日行动派”,就是鼓励大家坚持做一件事情做一百天,养成良好习惯。俞敏洪说:“重复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个性,个性成命运”。俞敏洪认为,习惯的养成刚开始会有痛苦,但一旦形成便成为依赖。同时,惰性也可以指思考上的惰性。俞敏洪常发现,有些人在表面上做事十分勤奋,但却一直碌碌无为。原因就是他们像蚂蚁一样,只是勤奋做事,从来不思考应该做什么事、如何做事。思考的惰性才是最可怕的惰性。他说:

“所谓静思出高人,忙碌做奴才,我们一定要做自己的高人,不能成为习惯性行为的奴才。”

最后,良好的休息也是克服惰性的最佳途径。俞敏洪说,我们需要先学会休息,再学会努力。比如每天抽出半小时,在咖啡店待着、散散步,或是和好友轻松交流一下。他建议,每天最好都要抽出时间健身,或者参加一两项体育活动,每年找时间旅游两次,这都是对身心极大的放松。同时,人们要学会阅读那些与自己的工作专业无关的书籍,这种思维转换,也会给大脑带来休息和放松。

罗辑思维:纳粹的毒瘾 88

感谢各位来到逻辑思维捧场,如果你手里有一票名额,你倒是选选看,20世纪人类最有名的名人是谁啊,你可能会说什么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但是你我心知肚明,他们都不是,真正首屈一指的大名人,当然是希特勒嘛,只不过有的时候我们不好意思承认,很多现在中国的网站,尤其是那些年轻男孩子聚集的网站,他们往往提起希特勒,还是一派滔滔江水般的崇拜之情,有的人甚至都不舍得管他叫希特勒,还要尊称元首二字,当然这是年轻人不懂事,没有是非观了,但是也侧面说明,像希特勒这种强大且邪恶的人格形象,对于青春反抗期的男孩子,他是有一种超凡的魅力的,但是不管怎么讲,希特勒这个案是永远翻不了的,他永远是作为20世纪最邪恶的一个人格形象,被定格在历史上,提起这个名字,你能想到的就是杀人狂魔,战争罪犯,带领德军的铁蹄蹂躏了整个欧洲,践踏了整个人类文化,这个形象是改不了的,但是希特勒为什么这么有名,我想跟他死去半个多实际以后,他的影响力还没有衰减有关,你去看,龙应台先生有一本书叫《亲爱的安德烈》,这是他跟一个德国人生的一个混血小孩,在德国长大,这本书就是这个孩子和他母亲之间的一本通信集,安德烈就跟他母亲讲,说我们德国这一带年轻人,我们的足球队在世界上打赢了比赛,我们都不敢尽情欢呼的呀,当然这个烦恼对于英国年轻人来说完全没有,英国队要打赢了,什么英格兰第一,英格兰万岁,你随便喊,德国年轻人敢吗,如果年轻人胆敢在公开场合呼喊一句,什么德意志万岁了,德意志第一了,不仅是全世界,甚至德国人自己都会侧目,你们要干什么,你们是光头党吗,你们要复兴纳粹吗,所以你看,这样的一个一代年轻人都不敢对自己的国家充分地热情的认同的现象背后,那不就是希特勒和他的第三帝国阴魂不散吗,所以从1945年开始,全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安排,其实都有一个潜在的任务,拉紧了一根弦 ,至今也没有松,就是怎样确保像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的人间悲剧不再重演,像希特勒和他的第三帝国这样的邪恶力量,不会卷土重来,当然在严防死守的过程当中,我们盯住的就是那些暴力的力量,那些面目凶恶的力量,可是今天这一期《逻辑思维》节目,我们恰恰要提醒的是那些慈眉善目的力量,那些貌美如花的力量,那些甘甜如糖豆般的力量,他们真的就无害吗,这就要说到希特勒和他的第三帝国的真正由来,不知道你读历史的时候,你是不是注意到,其实希特勒和第三帝国身上有几个很令人费解的地方,比如说第一点,希特勒和同时代的其他两个法西斯国家来历可不同,你看,意大利的墨索里尼那可是政变上台的,意大利国王一看,国内也一塌糊涂了,也没人能控制得住局面了,只好认命了这么一个法西斯头子当总理,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日本是通过二二六政变,一帮少壮派的军官夺去了这个国家的控制权,可是希特勒,人家可是根正苗红的民主制度,用老百姓的一票一票给选上去的,他当总理是如此,后来当总统也是如此,兼任元首也是如此,1932年的时候,他的纳粹党可是席卷了国内37%的选票,成为国内的第一大党,所以他的合法性在三个法西斯国家是最强的,第二点,你说希特勒混蛋,那整个德意志民族都很混蛋吗,要知道,那个时代的德国人很多精英都挺希特勒的,好不好,你比如说著名的文科生海德格尔,大哲学家,著名的理科生海森堡,大物理学家,他们都挺希特勒,而且奇怪的是,德意志人那可是以理性著称的,非常严谨的,据说两个德国人见面打招呼,就像我们中国人说你吃了吗,中国人是吃货,人家德国人都是说,最近秩序还好吗,这是它的原意,你看,德国人非常严谨,但是为什么却跟随着希特勒做出如此癫狂的事情来呢,第三点让人费解的,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是德意志民族的浩劫,但是为什么那么多底层民众那么支持希特勒呢,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下场,你看一战结束的时候,其实德国败象未露,虽然从趋势上讲,德国可能支撑不下去了,但是你要具体到当时的情境里,首先德国人在东线就是完胜,跟俄国人打,布列斯特合约,德国人是占了大量的便宜,可以说是战胜国,西线,在马恩河和索姆河一线对峙了那么久,当时在1918年的时候,甚至已经出现了一些突破,所以德国根本就没有在战场上败过,但是他们突然之间就垮台,威廉二世只好只身逃亡到荷兰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这么结束了,所以说整个国家只要稍露败象,统治者就持续不下去,可是你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基本上是战至了最后一兵一卒吧,甚至到最后,他的军官,他的士兵,甚至他的老百姓,都还在支持希特勒,请问,为啥呢,如果这三个问题不理解,可能我们人类在吸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在不让希特勒这样的魔鬼再次被放出瓶子的这个事业当中我们就有可能再次被挫败,所以我们要重新回到当时的历史现场,先来看看希特勒是一个什么人,在我们普通人的概念当中,希特勒是一个强人,一个狂人,一个疯子,一个歇斯底里的精神病患,就像我们在电影片段《元首的愤怒》里面看到的那个样子,张牙舞爪。令人作呕,但是,你真的翻开历史的底牌来看,希特勒哪是那样的重口味呢,他分明是一个小清新好不好,至少他在私人德道上,完美得近乎无可挑剔,至少比同时代其他几个国家的巨头,那样好得多嘛,就拿近女色来讲,他虽然有个情妇叫爱娃布劳恩,但毕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希特勒把她给娶了,做了一个负责人的汉子,这一点比罗斯福要强,罗斯福家里有个太太,外面还有个小三嘛,对吧,在控制个人的各种欲望方面,他比丘吉尔要强吧,丘吉尔终身是一个大烟鬼加大酒鬼,人家希特勒终身烟酒不沾,而且从24岁开始,就已经是一个素食主义者,从个人爱好上讲,他除了爱画两笔画,主要的爱好就是养狗,按照现在很多中国人的说法,养狗就是一个人有爱心的表现,希特勒有爱心吗,但至少我们知道,人类第一个保护小动物的法案,真的就是人家纳粹德国先通过的,从个人品位上来讲,希特勒也不差,人家爱好艺术,终生爱好音乐,推崇瓦格纳,而且自己就是个画家,他17岁就流落到当时奥匈帝国的首都维也纳,当时就是为了报考帝国美术学院,但是没考取,而且考两次都没考取,但他从此过上了一种靠自己的手艺吃饭的,一种有尊严的生活,一种匠人精神,卖的是一种情怀嘛,人家希特勒经常就给什么小店主画个招贴画,或者自己画一幅建筑的图案,然后卖掉,然后换来自己的衣食,这种生活很有尊严的好不好,有点像北京的那个西单女孩,靠自己的歌喉和音乐,换来自己的衣食,这是非常正当的生活,后来战场又再一次考验了希特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他是个下士,是个大头兵,但是作战非常勇敢,荣获了当时能给士兵的最高荣誉,一级铁十字勋章,所以希特勒终身都佩戴者这一枚勋章,这是莫大的荣誉,至少战场上,希特勒证明了自己是一个爱国的公民,而且是一个勇敢的士兵,总而言之,各个方面你去考察这个人,如果没有后半段的话,希特勒就是一个有品位,而且很正直的,当时的一个底层人民,说到这儿,你可能觉得好奇怪吧,这么一个文青,怎么后来变成了那么一个人,就拿中国人来说,就是唐伯虎后来变成了忽必烈,这太难理解了,对,一般人对于希特勒这个人物,总是喜欢从他当了总理之后说起,觉得他有权谋,很狡诈等等,咱们先不说后半段,关键他这怎么过去的,一个一无所有的,几乎是流浪汉般的人物怎么登到了权力的顶峰呢,刚开始有什么权谋可言,也没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他靠的是什么呢,大家可想而知,一个底层的屌丝想要往上爬,只有一个办法嘛,就是忽悠,从忽悠这一点,从营销这一点,你才能理解整个希特勒和他的团队纳粹党,以及后来的第三帝国,我们打一个比方来讲,希特勒的纳粹党其实就是一个营销策划公司,360度品牌塑造,希特勒自己是谁呢,既是其中扮演那个明星,被包装的明星,又是一个平面设计师,你不要小看他会画画这一点,希特勒那个,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纳粹的那个标志,万字符,把佛家的那个万字符倒转过来,转一个方向,变成了纳粹的那个符号,这是多大的创意啊,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20世纪历史上可能最成功的一个LOGO,这就是希特勒自己设计的,而且希特勒亲手设计了纳粹的军服,如果没有后来一大堆影视作品对于纳粹军服我们那个恶劣形象,咱们平心而论,那一套军服确实非常的美,非常有军人的魅力,如果他一生的故事没有后半段,你真的会感慨,哎呀,好可惜这块材料,比如说1933年的时候,有一次他就约见了当时刚刚创立保时捷公司三年的著名的汽车大亨保时捷先生,这两个人在一个饭店的大堂见面了,俩人商量啥呢,商量为普通的德国人,设计一辆人人都没得起的国民车,人家希特勒掏出一张纸来,15分钟之内在上面画了十一张草图,把这个保时捷看的是目瞪口呆,说我们的专业设计师也不过就是这个水平,可见,希特勒在平面设计上的才华,确实,这种设计能力,也从此成为纳粹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它就是个广告营销公司嘛,而且希特勒还特别重视当时的新媒体营销,就像现在有的公司,如果你有一支强悍的运营官微的团队,运营微信公众号的团队,你的公司不可能不声名鹊起,希特勒当时就非常有这个先见之明,把当时的新媒体,比如说电影,广播,充分的利用起来,比如说希特勒有一个御用的电影导演,叫里芬斯塔尔,一个女导演,她拍了两部著名的片子,一部叫《意志的胜利》,一部叫《奥林匹亚》,这《意志的胜利》就是当时帝国代表大会在纽伦堡召开的时候,希特勒就跟她讲,你这个剧组,你这个片子没有预算,上不封顶,随便花,上百人的摄制团队,大量的聚光灯,22辆汽车,16名摄影师,30台摄影机,全部给她调来,你想怎么拍就怎么拍,你的摄影机想上天,想入地,随你的便,纽伦堡市政当局甚至专门为这部片子,新造了桥梁,新造了高台,新造了缓坡,供他们拍摄之用,那个片子真的很震撼,如果你没有后来的那些概念,说这个国家,这个纳粹德国非常的残忍,非常的狂暴,你看那个片子,你反而能够感受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那种振奋的精神,那种昂扬的斗志,你真的能体会到,当然后面1936年柏林奥运会,那个拍的片子叫《奥林匹亚》,那也是一部那样的片子,那么健美的体魄,那么昂扬的国民精神,都通过电影给表现出来,纳粹德国对于电影的重视,真的是空前绝后,他即使是在二战已经到了后期,快打的不行的时候,他居然还有几百辆电影放映车在德国的各个乡村去巡回,一年要给整个德国人民放映几万场次的电影,比如说他糟蹋犹太人,刚开始就是靠宣传先打前锋,他们拍了一部电影叫《犹太人徐斯》,就是糟蹋犹太人的一部电影,到处放映,据说几千万德国人都看过这部电影,那对犹太人的印象自然跌入低谷,就为他迫害犹太人做了开路先锋,等等等等,广播也是,在1939年,就是二战刚刚开始打的时候,德国的广播,就是收音机的普及率,已经几乎达到了每个家都有,所以希特勒各种讲演,他能够无缝的插入民间的各个角落,这也是他宣传工具运用得好的一个标志,然后希特勒还有一名著名的,叫现场活动执行家,就是纳粹的宣传部部长戈培尔博士,你不要小看戈培尔,你以为他是个街头流氓,不是,人家是一个正根的博士,是个作家,一生写过很多小说和剧本好不好,人家戈培尔最擅长的就是举办各种各样的群众运动,群众集会,在30年代,希特勒竞选总统的有一次,他居然有本事在一天,可以在德国各地,举办3000场群众集会,你想想,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工作量,这是一个多么神奇的执行力啊,但是戈培尔博士能够做到,所以你看,希特勒的纳粹党这个小班底真的是一个从策划到设计,到落地执行,都非常非常棒的一个公关策划公司,但是这样的路径确实也会给希特勒造成一种路径依赖,因为你就是这么长大的嘛,你刚开始是那么不起眼的一个小党,几年之内蹿升为执政党,那请给我们更多的糖豆,请给我们人民制造更多的幻想,请给我们制造更多胜利的假象,你的执行,策划,设计,根本药就不能停,这就相当于现在有人说资本运作的高手,什么呀,不就是拿股市当提款机吗,虽然你赚得盆满钵满,但背后的那个底牌,就是不断地用各种各样的题材,把自己的股价炒高嘛,对吧,希特勒也进入了这样的路径依赖,被锁定了他的执政轨道,你就不断地得给人民制造各种各样的视觉奇观,所以你看希特勒上台之后,他干的几件政绩工程,就是奔着这个方向去的,比如说制造高速公路,全世界人民都没见过这玩意儿,原来的欧洲人看惯了的都是羊肠小道和普通公路,而希特勒制造那种上百米宽的大的高速公路,开着车在上面那真是爽啊,每一个见过4000公里德国高速公路的普通德国人,那昂扬起了对国家力量的那种崇拜,那还用说吗,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说到希特勒的一个好基友,真的有这样的传闻,说他俩是同性恋,但是这个没有考证,就是当时德国最棒最棒的顶级建筑师施佩尔博士,这个人跟希特勒私交非常好,他就帮希特勒设计新柏林,新柏林的那个草图,我作为一个中国人,面对希特勒那样的一个第三帝国,我看见那个草图都觉得心潮澎湃,真的是伟大,你看,新柏林那个主街8公里长,120米宽,120米宽什么概念,法国那个号称最宽的路,香榭丽舍大道100米,新柏林的大道比它还要宽上20米,8公里的主街,两头各一个火车站,里面光是所谓的希特勒圆顶会议场,可以装15万人。他们设计的体育场可以装40万人,什么概念,我们那鸟巢牛吗,最多也就10万人,人家希特勒半个多世纪前,人家设计的体育场,装40万人,当然后来这些都是草图,都没有实际建造成功,但是毕竟那是一个国家的幻景,他的这个帝国就奔着这儿去,你不给人民制造更多的幻象,你的权力来源,你的合法性就存疑,所以这个国家在希特勒手上,你看着好像活蹦乱跳,但实际上已经是吃一口想两口的,这么一个毒品的中毒者,已经是一个瘾君子了。所以后来的希特勒的所有行为,当你放入这个框架当中再去考察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完全就停不下来了。

接着跟大伙聊聊希特勒,在1939年二战爆发之前,希特勒曾经有个面对国内公众的演讲,你听听他那个口气,那份志得意满,他说1933年我刚上台的时候,这个国家是一副什么样子啊,那是一个被国外的政客和国内烂到底的民主制度,搞得濒临崩溃的国家,但是哥们儿来了,我执政的这短短六年时间,这个国家发生了什么样的沧桑巨变,我让这个国家的公路,运河得以修建,并且修建了大量的工厂,我让700万失业的德国人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我让这个民族的教育和文化水平大幅度的提升,我让德国在政治上重新团结起来,我让它在军事上被重新武装起来,我把1919年强加在这个民族头上的448条条约,我是一页一页,一条一条的给它撕毁掉,我把1919年被分割出去的那些土地,把他们重回祖国的怀抱,我把几百万流散在欧洲各地,被外国政府欺凌的德意志民主的人领回到了祖国,我这个演讲水平不如希特勒,但是如果1939年你是一个德国人,你不知道后来发生的事情,你面对这样的演讲,你做何感想呢,因为他讲的全是实话,那希特勒不就是男神吗,他太神奇了,在那么烂的底子上,用这么快的速度,就六年,他确实完成了这些丰功伟绩,当然希特勒这个人极其复杂,我们今天一期的节目肯定讲不完,比如说他在政治上,跟欧美国家的博弈上,他确实做到了那种流氓式的狡诈,给大家就举一个例子,比如说1935年,他进军了莱茵区,什么叫莱茵区呢,莱茵区其实是德国的,就是莱茵河西岸的那一块地方,当时法国人在《凡尔赛条约》里告诉他,说莱茵区不准武装,这个地方不准有你的常备军,然后我边境陈着一百个师,你只要这个地方见一个军人,我就揍你,刚开始德国人没办法,但是希特勒说,要不试试,所以就派了三个营过去,这个法国人一看,三个营来了,哦 来了 坐,我们撤,法国人就撤了,所以你去看,希特勒是通过一次一次的试探性的冒险,逐渐 在摸清楚英法,也就是当年的协约国,他们的底线在哪,我打一个不好听的比方,就相当于是一个流氓去泡姑娘,先用手搭在肩膀上,你看我这个很正常嘛,扶你过个马路,一看没有反抗,那手再接着往下摸,这摸来摸去,摸到那去就不知道了,这就是希特勒和西方国家打交道的一个基本模式,永远在说这是我最后的领土要求,从此我们就和平了,和平终于来到了,但是每次说了都不算,所以这个线条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聊,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希特勒他的政权的另外一个侧面,就是他怎么把德国拖出了经济危机的泥潭,我们知道,德国的经济危机,比美国什么1929到1933年那个经济危机,来的可早,它1923年到1924年的时候,通货膨胀已经变得一塌糊涂,国内经济已经是一塌糊涂,所以说德国经济已经是缠绵病榻十几年之久了,到希特勒上台的时候,那请问他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个国家拖出了经济泥潭的呢,1933年,希特勒和罗斯福几乎是同时上台的,我也告诉你,他和罗斯福用的方法,也几乎是差不多的,尤其是前半段,只不过罗斯福那个叫New Deal,叫新政,希特勒这边叫New Plan,新计划,但实际上它内容差不多,比如说第一条,恢复秩序,让所有的乱局先用那种国家的暴力,先把它按住,哪儿不准动,物价给你管制,经济给你管制,这是第一条,第二条就是把工人,大规模的塞回工作岗位,请注意这个词,是塞回去,这不是用 市场精尽让它慢慢调整,这一点希特勒做的可比罗斯福厉害,他甚至能够做到什么,就是只要你德国失业工人加入纳粹党嘛,加入我们的活动,只要听我们的,很好办,钱是没有的发的,但是饭是有的吃的,只要你干活,把这些人塞回到工厂,甚至原来的一个工作岗位,要把它掰成两个,甚至可以跟企业主谈判说你不发工资是OK的,但是得给饭吃,只要给一口饭吃,你就让工人先回工作岗位,他也采取了大量的方法,比如说让女性回到家庭,把工作岗位给男性公民给腾出来,再比如说,把大量原来需要机器做的事情,现在变成手工等等,总而言之,把人塞回到工作岗位,先吃上饭再说,咱先不谈什么经济发展,那第三条呢,就跟罗斯福是一样了,通过大量新修各种设施,前面我们讲的希特勒执政期间,修了4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用的是什么,就是这种失业工人的劳动力,所以纳粹德国因为他是一个极权国家,所以在这些方面走的远比罗斯福新政要远得多,那成效自然也好看的多,比如说希特勒在1933年上台,到年底的时候,三分之一的失业都没有了,全部被 塞回去了,到了1935年的时候,罗斯福新政还在那蹒跚学步呢,刚刚解决近一半人的失业问题,希特勒这儿已经没问题了,满街没有失业人了,到1939年,二战爆发之前,德国甚至已经出现了叫过分就业,就是满大街找不着劳动力,而这个时候西方国家,什么法国,英国,还有大量的失业人口举着牌子找工作,所以大家觉得好羡慕啊,希特勒真牛,是真有办法,到这儿为止,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经济动乱之后,跌入谷底之后,一个基本的回升态势,请注意,我们以前也讲过罗斯福新政,其实站在自由派经济学家的立场上,其实并不认为罗斯福的新政是有助于经济增长的,但是确实他这套方法是有助于经济恢复的,到这儿为止,希特勒和罗斯福做的其实都差不多,但是后面的就不一样了,这个时候就得说到,希特勒的人才储备当中有这么一号人物,叫沙赫特,他是德意志民族的金融天才,希特勒一上任,马上任命他为国家中央银行的行长和经济部的部长,请注意我刚才给沙赫特的封号,叫金融天才,对,他有两样绝活,手艺,第一样叫赖账,赖的主要是协约国的账,第二样呢就是借钱,那是伸过大西洋的手,找美国人借钱,当然你会说,这美国人这时候也是经济危机,哪有钱借给德国人呢,这你就不知道啥叫经济危机了,经济危机恰恰是资本它没有办法扩张,没有投资机会的一个现象,这个时候德国人来借钱,又是造实业,又能确定回报,那资本会蜂拥而出,这两个正好是干柴烈火,一点就着,所以1933年的时候,沙赫特跑到美国去借钱,其实这两个国家在意识形态上是冲突的,美国一向标榜我是自由主义,你德国人在干什么,在迫害犹太人,所以1933年5月,沙赫特的轮船一到纽约港的时候,很多记者在船上就把他给围住了,说说,说说,先别提借钱的事,你们怎么迫害犹太人的呢,沙赫特非常恼羞成怒,据说当时还做了一个动作,把报纸团成一团仍在甲板上,但是也不得不解释,沙赫特的解释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我们穷成这个样子,所以才会出现有一些情绪很激烈的人去迫害犹太人,如果我们富有了,你们借给我钱,仓廪实而知礼节,你看我们对犹太人就会好,反正沙赫特是用他这种游说之术,摇唇鼓舌,在 美国就真的借到了钱,当然美国和纳粹德国在意识形态上从来也没有和谐过,罗斯福后来甚至为了恶心希特勒,还专门派了一个犹太人去当美国驻德国大使,但是华尔街可不吃这一套,华尔街算的就是经济账,我们的资本往哪流会有收益,所以沙赫特在美国和德国之间就打通了这样一次资本的 通道,他的玩法也很简单,就是从美国华尔街借到钱,这个钱可不是全运回德国,是在美国买很多比如说军事装备,军火,甚至是技术,然后回到德国,解决美国人的就业问题,然后 在德国大量兴办军火工厂,办这样的实业,解决德国的就业问题,所以打通了这个循环,所以当时美国很多大资本家和纳粹德国那真是一个枕头睡觉,亲的不能再亲,据说希特勒还给当时美国著名的大企业家亨利福特发过勋章,所以这两个国家曾经在资本层面打得火热,当然,你说希特勒凭什么在这个国家,那么烂的基础上,用六年时间的准备,就能够发动二战,如果从国际金融的角度,你似乎能得出一个特别让人泄气的结论,就是1939年德国发动大战的时候,实际上用的是美国人的钱,英法的装备和技术,甚至是在苏联培训的他的军官和坦克部队,用这样的,那真是海纳百川,发动了二战,说到这儿,你可能心里会觉得疑惑,就是如果你说在政治上玩技巧,我承认希特勒很狡猾,这个他能做到,可是经济这个事情哪有这么简单啊,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一个经济烂到那个程度的国家,怎么能六年期间就能做到这样神奇的恢复,而且有实力发动二战呢,你先把这个念头搁下,我们还要说一件可能让你大吃一惊的事情,我们本期节目的策划李源同学找到了一本书,叫《希特勒的民族帝国》,这书我们也只能看到电子版,已经绝版了,这本书里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原来在研究希特勒这个人的时候没有提到的事实,就是希特勒不仅有能力发动二战,而且把当时的纳粹德国还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福利国家,要知道,办福利国家,这可是财政的无底洞,这得花多少钱啊,希特勒舍得啊,他曾经搞了一个运动,叫力量源于欢乐,意思就是工人阶级可不能光生产,他们也要娱乐,所以当时国家出钱,造了大量的游轮,度假村,国家掏钱,供人免费去玩,1937年有1000万德国人参与了这个力量源于欢乐的活动,希特勒还组织很多年轻人,什么希特勒少年团,希特勒青年团,免费的野营,国家出钱,希特勒还制造了当时的国民车,就是大众牌的那个甲壳虫汽车,要知道德国人实现几乎每个家庭拥有一辆车的梦想,可比美国人早,就在希特勒这个时候,而且纳粹德国对于普通人的税负水平是非常低的,比如说它的所得税的起征点是6000马克,什么意思,就是普通的工人阶级几乎不用交所得税,而且更奇怪的一点是,随着战争的深入,要知道按照一般国家的行为逻辑,那肯定是号召老百姓勒紧裤腰带,为国家做贡献,希特勒的纳粹德国没有这一套,随着战争的进行,老百姓的福利是越来越好,比如说1939年,因为备战,大量工人加班,希特勒说,这要发加班工资的,到1940年的时候,把加班工资收的税还给免了,到了1942年的时候,大家知道,这个时候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等等,纳粹德国实际上已经败象已露,但是在国内呢,不仅没有加税,反而福利会变得更好,把拖欠的什么抚恤金反而都发放了,而且抚恤金的水平还提高了,到了1943年的时候,有历史学家算过一笔账,就是德国军属的那个福利,居然是英美两国的两倍,越来越有钱,1943年的时候,有几个数字真的是让人惊诧,德国人的储蓄水平 居然是战前的两倍,整个社会保险福利增加了还不止两倍,我们看到,在刚才李源同学提供的那本书,叫《希特勒的民族帝国》里面,其中还征引了两段史料,都是日记,这可不是宣传材料,私家日记,比如说1945年的一月,这是啥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了,德国都快完蛋的时候,有一个财务国务秘书叫莱因哈特,他在自己的日记里还在写,说等这个战争结束了,你看现在老百姓的福利还不是特别好,我们应该把孩子们的学费,书本费再给免掉,我们应该给德国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福利国家,到了1945年的三月,这个时候,距离纳粹德国投降已经只剩下最后一个月了,那个前面我们提到的纳粹的宣传部部长戈培尔,居然在私家日记里还在写,说最近有一个家伙居然要给老百姓加税,我觉得这个事通过不了,我们这个国家不能给老百姓加税,所以其实一直到纳粹德国覆灭的前夕,德国老百姓的经济生活其实并不差,消费水准并不低,希特勒多次在战争期间讲,人民的购买力高于一切,所以在二战结束前期,你在意大利的街头看到的已经是饿殍遍地了,但是在德国的街头,那些姑娘们还能穿着漂亮的白裙子,在街上行走,说到这儿,我不知道你心里这个疑团是不是越结越大,希特勒仅仅有六年时间,他哪儿来这么多钱,一手能够发动世界大战,一手去办一个财政的无底洞的福利国家,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啊。

接着说希特勒,先给大家讲个段子,说有一个八十老翁,娶了一个妙龄少女,很快怀孕了,这老头高兴坏了,到处显摆,我这么大的高龄还能生娃,等他把这个故事告诉他的医生的时候,他医生说,你先别给我讲故事,我先给你讲个故事吧,说有一个人跑到森林里去,突然蹦出一个狗熊冲他扑过来,他手里没有抢,紧张坏了,手里只有一把雨伞,他冲这个狗熊就把雨伞给打开了,结果这个狗熊呢,应声倒地,死了,你猜,这是咋回事呢,这个老翁一想,这一定是有人在旁边开枪,对不对,医生说,对,一定是有人在旁边开枪,这是个段子,你也许已经听懂了,我们再回到希特勒,希特勒面对的也是这么一个蹊跷的事情,一方面他要打仗,巨额的军费支出,一方面要办福利国家,这又是个巨额的财政黑洞,那请问,他这个钱从哪儿来的呢,一定有人在旁边开枪,俗话说,酒无好酒,筵无好筵,天下就算有免费的午餐,也一定是有人买单的 嘛,我们就拿 1939年来说,这一年希特勒的民间的财政开支是160多亿马克,而军费开支是200多亿马克,可是这一年他的财政收入只有170亿马克,说白了50%以上的大亏空,这个大洞由谁来填呢,这就牵扯到第三帝国一个最深最深的秘密了,其实希特勒上台之后,大概在1936年的时候,就已经不公布国家的财政预算了,那刚开始钱从哪来呢,那就想各种招呗,大家都想得出来,如果你是希特勒对吧,增加税收,虽然不增加老百姓的,增加企业的啊,当时是把企业的税收从20%提高到40%的税率,发行国债,从未来的预期收益当中 先拿到一部分,然后劝富人劝捐,然后给奢侈品,比如说什么烟,酒,收重税等等,这些方法都想干净了,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尤其 到了1937年底,我们刚才讲的那个金融天才沙赫特博士,因为和戈林之间产生剧烈的矛盾,他辞职了,不干了,你说矛盾在哪儿呢,就是这个戈林老想来点快的,说你那个用市场经济的方法,什么税收杠杆的方法太慢,不过瘾,所以你看,纳粹迫害犹太人是从什么时候达到高峰,原来也迫害,但那种迫害就是叫羞辱,还不是从钱上动手,但是从1938年开始,整个的状态就出现了急转弯,纳粹抢犹太人大概是这么几步,首先是1938年的四月,说你们所有犹太人,只要家产在6000马克以上的,全部给我登记申报,如果申报不实,对不起,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所有的财产充公,如果你看过《罗辑思维》以前的节目,你还记得,我讲过汉武帝的算緡和告緡,用的招就是这个招,这实际上是一个钓鱼工程,因为一般人都心存侥幸,我 家里的财产我不全部申报,好,有人一旦告发,那就名正言顺的用法律来没收你的财产,然后把你的人关到牢里,用的就是这么一招,那么第二个办法呢,就是你不是申报了财产嘛,OK,国家给你发行债券,把你的财产先借给国家用,说白了就是抢,但是前面有一层遮羞布,这是借哦,我们还付你利息,所以当时有个德国的驻外大使还恬不知耻的在那儿讲,说我们总比你们法国人好吧,你们法国大革命把富人的钱直接就抢了,我们好歹是付利息的,你看,这是第二步,第三步呢,那就干脆抢了,还是抢痛快,尤其是戈林他老人家,那个大胖子,他指挥的这一场战斗,就是你犹太人有天然的这个罪孽,所以你干脆交点赎罪金吧,从财产,刚开始是20%,后来就到25%,全部交给国家,这样你们就赎罪了,干脆就抢,那抢到最后这个逻辑你也就推得下去了,为什么纳粹最后要对600万犹太人痛下杀手,就抢到最后也不过瘾,干脆把你脱得赤条条的,从最后一根金牙都给你拔下来之后,直接给您请入毒气室,这不就一了百了了吗,你们的所有财产就归了这个国家,所以说到这儿,你可能就明白了,谁再背后开枪啊,谁在填那个希特勒造就的那个大的财政黑洞啊,就是犹太人啊,犹太人本来就有钱,很多人都在谈希特勒迫害犹太人,是他的种族思想啊,等等,从这儿说,对,可是你看,为什么从1938年到1939年这个时段,他开始对犹太人进行肉体上和财产上的迫害呢,追源论始,是纳粹德国留下的这个财政危机,这也是纳粹德国所有的执政逻辑的必然结果,因为他要讨好老百姓嘛 ,他要夯实自己执政的合法性嘛,他要不断地给老百姓制造各种各样富丽堂皇的幻象嘛,那怎么办,就一定要有人出钱,谁出钱,那好,在整个人民当中画一个小圈,说这帮人是坏人,咱们抢他们的好不好,所有老百姓拍手,所以犹太人就为此付出了惨重的 代价,在这儿我们要说一下,很多人都以为纳粹德国迫害犹太人是基于种族思想,但是就在我们刚才提到的那本书,叫《希特勒的民族帝国》这本书里面,它明确的讲了一些史料,我也是觉得始料未及,希特勒不是容不下犹太人,他的班底里其实有很多犹太人,关键是有用没用,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实用主义者,不是那种种族主义的狂想家,比如说大家都知道,那个党卫军的头子,秘密警察的头子希姆莱,希姆莱就是有犹太血统,再比如说德国著名的音乐家门德尔松,他有一个直系的亲属,也叫门德尔松,当时是德国研制潜艇和鱼雷的一个重要专家,他身上就是犹太血统,再比如说当时德国军队当中将军级的人,有几十个人都有犹太血统,他为啥不迫害呢,原因很简单,有用的人干嘛要迫害呢,对吧,戈林就讲过一句著名的话,说谁是犹太人,谁不是犹太人,老子说了算,就是说白了,如果你是一个功勋飞行员,你还能上天打仗,我干嘛要把你迫害,我还不如把你送到战场上当炮灰呢,所以戈林甚至私下讲过一句话,说什么犹太人,其实哪个民族都有好人,哪个民族都有坏蛋,说明他并不认同这一套种族主义的想法,但是犹太人就是作为整个希特勒政权的一个财政的替罪羊,被送进了焚尸炉,600万人啊,在那几年间被屠杀,当然了 ,希特勒对其他国家,尤其是他的军队的占领区的那些国家也不会手软,有历史学家统计,大概 从1939年到1945年,希特勒从周边国家,就是他的占领区输送回德国的大概有1000多亿马克,这样一笔财富,都是从周边掠夺过来的,其中最可笑的,纳粹德国还发动了一个叫家具行动,什么意思,就是这个新占领区的犹太人,把他迫害,送进奥斯维辛集中营弄死,然后把他家里的什么家具,包括一些吃不掉的食品,全部打包运走,据说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往德国国内发送了24000多个车皮的货物,你想想看,普通的德国老百姓很欢乐,但是这样的欢乐持续的下去吗,等待在当时德国人民面前的,就已经是万丈深渊了,说到这儿,我们可以重新归纳一下希特勒的第三帝国的基本逻辑,他的整个帝国的大厦都建立在虚荣的基础上,要知道虚荣这个东西,没有办法用任何确定性的供给来满足,他这回满足了,下回要的就更多,所以希特勒实际上是在用毒品来喂食他的人民,去不断的制造幻象,不断的加大毒品的剂量,才能够维持他的统治,直到去掠夺那些无辜的人,掠夺那些其他国家的人,所以有人说,希特勒是一个处心积虑有计划的把整个世界拖入一场大战的人,哪里是这么回事,希特勒自己亲手打造了这辆战车,亲手把它推得隆隆作响,但他自己也变成了一个上气不接下气的,跟着这辆战车在后面气喘吁吁跑着的小丑,他必须不断地去喂食这一头怪兽,所以这个民族最后玉石俱焚,当然希特勒本身不值得可惜了,他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是我们 可以替当时的德国人民想一想,他们因为轻信,而信了希特勒的忽悠,因为相信一些幻象,而对希特勒产生了崇拜,因为贪图一些不义之财,而和希特勒玉石俱焚,划算吗,今天之所以说这个,是因为太多的人,到今天为止还在相信世界上最好的政府就是能给人民发最多福利的政府,果真如此吗,一个基本的常识就是,所有这个世界上的财富就是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创造的,在一个时间点上,财富的总量是恒定的,怎么会有以中国慈眉善目的政府,它像上帝一样,能从天堂里偷来财富,然后挥洒到人间,让每一个人都享受那个超量的不义之财呢,不可能啊,所以如果你一定相信人是可以不自食其力的,政府是可以发福利的,你可以躺在福利政府的温暖怀抱里享受财富的,那对不起,告诉你,你就选择了两样东西,第一样东西叫现在的不义之财,第二样东西,就是等在前面的大劫难。

罗胖60秒:适应变革的两个难处

  1. 我们这代人啊,有一个小小的难处。上学的时候老师好不容易教会我们的一些读音,现在又改回去了。

  2. 比如,确凿(záo),我们那个时候老师说念确凿(zuò)。呆(dāi)板,我们那个时候老师说念呆(ái)板。说(shuō)服,我们那个时候老师说念说(shuì)服。

  3. 哎,我们这批人之所以当年语文成绩好,就是因为读对了这些音,今天怎么又错了呢?所以,内心是有挫折感的。

还有,我今天要是公开说确凿(záo),读音对公众是对了,可是我们这代人当中学习成绩好的,又会说我读错了。你看,两头为难。

  1. 有一位学语言学的朋友跟我说,别想不开了,语言其实就是一个投票的过程。你觉得难受,是因为你是一小撮。

对啊,你看,

大多数变革都是这样,需求早就摆在那里,谁能克服自己原先的优越感和小圈子里的看不惯,谁就能变革,要不然只能继续难受。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