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Anxiety

nervous.jpg

仁者不忧。

而不达
占有而不得
忘记了最初的初心——HWPM模型
忽视了成功本质——合理目标+刻意练习+日积月累+运气

焦虑是非理性恐惧,是導致心理疾病的萬惡之源。

紧张什么?——皇帝不急太监急

為什麼緊張/焦慮?——在乎又懸乎。
如何減少緊張/焦慮?——捨棄或確定化。

The problem is that trying to make yourself stop feeling or thinking about something only tends to make the problem worse. What you resist, persists.

Mindfulness meditation promoted a switch of attention from their internal thoughts to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t helped them focus on what’s happening right now, in the moment, and not to get trapped in their worries.”

建议:怎样减少开工前的焦虑

在假期即将结束,工作日就快到来的时刻,我们有时会感到焦虑,觉得假期还没有被充分利用,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这种焦虑影响了我们享受假期,甚至会降低开工时的效率。产生这种焦虑的原因,不是因为事情太多,而是决策太少。

就像时间管理专家大卫·艾伦(David Allen)所说,

信息爆炸其实是一个假命题,人们觉得信息量过载,不是因为信息太多,是我们没有及时思考与决策而积累的压力。

大卫·艾伦是时间管理畅销书《尽管去做:无压工作的艺术》的作者。大卫·艾伦以大自然为例,当我们走在自然环境中,会接受许多外在的信息,比如大自然的各种声音,这时候你会觉得有压力吗?不会。因为这些信息没有要求我们去做决策。但邮件、社交媒体消息、新闻事件,和大部分琐事任务,都需要我们思考与决策。如果累积大量这类信息却没有思考与决策,就会感受到信息爆炸的压力。

假期中的焦虑,是因为积累了很多“未做决策的烦恼”,让人想要逃避。怎样减少开工前的焦虑感呢?《经理人月刊》网站的一篇文章介绍了一个方法。

在假期最后几天,把烦恼从大脑清空,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列出一个清单,给每个烦恼你的事项想好下一步决策和行动,然后把这个清单当作假期最后几天、开工后的行动指南。

接下来,你只需要依照这个清单行动就好。

文章作者说,放下焦虑,不一定是很麻烦的事情,

最麻烦的是什么都没有做,让烦恼持续在脑中变成爆炸般的焦虑。

除了假期,这个方法也适合平时练习,减少你的焦虑。

我们为什么会焦虑?

4366 2 发表于2017-01-18 13:20:02

文|代桂云 壹心理专栏作者

“我最近晚上睡眠不好,会憋气,胸口压着东西一样。”

“我觉得自己是一盘死局,好像马上就要出局了,一想起这些,就着急上火。”

“每当想起要跟别人说话时,就会时刻感到浑身不自在,脸绷得紧紧的,甚至会出现呼吸急促等身体不适的现象。”

……

这些感觉,你是不是很熟悉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可能就处于焦虑状态了。

什么是焦虑障碍?

焦虑情绪是一种自然现象,每个人在面对生活或工作上的压力时,都会产生焦虑。比如,在首次进行演讲、参加社交活动时可能紧张。孩子们在离开父母时,有正常的害怕情绪,往往在较短的时间后就能平息。

但不同于这些正常的、偶尔的焦虑感受,有些人有过度的害怕和担心,超过了与他们的年龄和环境相匹配的正常程度,时间持续6个月以上,并且影响到当事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业或社交时,就可能构成了心理疾病,这种病被称为焦虑障碍。

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即dsm-5的认为,焦虑障碍包括那些共享过度害怕和焦虑,以及有相关行为紊乱的特征的障碍。根据dsm-5,“焦虑障碍大家族”包括以下几种障碍:惊恐障碍、场所恐怖平、广泛性焦虑障碍、特定恐怖症、社交焦虑障碍、分离焦虑障碍等。

不同类型的焦虑障碍,都有相似的症状。比如容易紧张、烦躁不安、担忧等;身体方面会有手心冒汗、面红耳赤、心跳加速等;思维方面会有负面思想,灾难性想法等;行为方面会有逃避行为、保护行为等。

焦虑会影响了我们的情绪,消弱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会引发身体疾病,降低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焦虑是怎样形成的?

贝克及埃梅里(BeckandEmery1985)认为,焦虑是个体感知周围事物的情绪反应。若个体高估了某个情境的危机,同时又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就会出现焦虑症状。

在心悦会的心理学知识点中,归纳了引起焦虑的四个原因:

1、认知模式:当我们在心里告诉自己:“糟糕的事情要发生了!”就会感到紧张、害怕和担心。

2、逃避模式:我们会越怕什么越躲什么,越躲什么越怕什么,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和固化的心理阴影。

3、隐藏模式:很多人想做群体中的老好人和优秀的人,害怕发生冲突,担心得罪人,活的小心翼翼,这些也形成内心的紧张和焦虑。

4、生物因素:身体内部尤其是大脑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分泌不足或过多,出现失衡造成的情绪焦虑。

通过每日练习,学员们对自己的焦虑模式和焦虑来源有了更清晰的觉察:

小美:我总是害怕冲突,别人一发火,我就很紧张、害怕、担忧,焦虑得不知所措。

平和:最近要找人办事,一想到就头大,一直拖延着不去找,害怕别人拒绝我。

遥のりこ:以前工作中,如果接到情绪很差的客户,明明和我没有关系的,我都会害怕的不行,想逃。

悠然:我平常最担心别人嫌弃我,不接纳我,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老师引导学员们进行情绪管理和沟通练习,比如根据引起焦虑的原因进行自我对话,问问自己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引起担心?这种焦虑会让你联想到什么事或什么人?这种情况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如何应对焦虑?

研究发现,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帮助缓解焦虑障碍所带来的痛苦。《理解dsm-5精神障碍》中,对应对焦虑或治疗焦虑障碍提出如下建议:

学习基本的放松技术。在恐怖症和惊恐障碍的治疗中放松很有帮助,几种类型的技术帮助个体应对压力,例如冥想、想象和按摩。

锻炼。规律的有氧锻炼(步行、骑自行车、跳舞)是最好的减轻焦虑和压力症状的方法之一。与那些不爱锻炼的个体相比,爱锻炼的个体的焦虑和抑郁几率更低。瑜伽是一种受欢迎的身心运动,也能帮助放松和管理压力。

避免使用咖啡因。咖啡因存在于咖啡、茶、可乐类的饮料中,甚至在某些非处方的感冒药中都有,可导致焦虑症状的恶化。

加入支持团体。与其他有焦虑障碍的个体一起,会有帮助。团体成员可相互鼓励,得到如何应对的建议,并分享相似的经验。

治疗焦虑障碍,最有效方法是药物治疗及心理咨询相结合。

药物可选择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其他类型的药物也可用于治疗焦虑症状,如镇静剂,它们有着更强烈的镇静效果,可减轻恐惧、惊恐、焦虑、紧张和应激症状。

心理咨询方面,可选择认知-行为治疗(CBT)。因为负面认知模式与焦虑有很大关系,CBT可帮助人们改变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CBT可包括放松的方法、呼吸训练营,以及分散和重新聚焦焦虑和恐惧的方法。

大多数人认为焦虑会给人带来不良的影响,只要有一点点焦虑前兆就避之唯恐不及。其实,焦虑情绪不全是坏的。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居安思危、适度焦虑的人往往比满足于现状、高度快乐的人学历更高、更富有、甚至更健康。只要我们学会了更科学地驾驭焦虑,我们就能更轻松自如地应对这个不确定的世界。

焦虑到底是什么?

恐惧是人类的一种自然情感,而焦虑是非理性恐惧的结果。

有一件事你可能注意到了,那就是许多焦虑患者的症状描述通常是生理层面的(即我们的身体在焦虑)。

为什么是这样呢?

那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不喜欢自己表现出的害怕或担心的情绪,于是它习惯性的把潜在的情绪转化为身体的症状。

焦虑症最常见的症状是:

肌肉紧张
身体虚弱
记忆力和注意力变差
恐惧
很难放松下来
不停地担心
呼吸短促、心悸、胃部不适

下面我们将依次看看每一个症状,并讨论它是如何与焦虑联系起来的:

1、肌肉紧张

大部分的焦虑患者会报告说,他们感到身体的肌肉紧张。

众所周知,肌肉紧张是“躲避-攻击-惊吓”时身体的本能反应。这种反应是人类进化的结果:当我们面对使自身安全受威胁的东西的时候,我们下意识地短时间内作出的决定:战斗、逃离或待在原地。

肌肉紧张是焦虑导致意识状态提高的结果。无论任何事物,只要是引发了我们的焦虑情绪,我们的肌肉就会变得紧张,并随时准备战斗或逃跑。不幸的是,我们常常不去深入思考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自己的焦虑。因此,经常性的焦虑消耗了我们的精力,其结果就是引起了更多其他的焦虑症状。

2、身体变得虚弱

当我们焦虑的时候,经常会感到身体很虚弱。这是因为躯体的紧张和随时准备战斗或逃跑的本能反应消耗了我们的精力,使我们变得虚弱疲劳。而这一虚弱会引发我们更多的焦虑情绪。

许多人发现自己由焦虑又引发出了对自己身体可能出现了严重疾病的恐惧。这大多也是因为感受到了身体的虚弱和焦虑所引起的其他身体症状。

3、记忆力和注意力变差

当我们焦虑的时候,透支了许多身体的能量,因此大脑变得很难记住或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面。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意识状态,努力寻找着那些潜藏着地未知地危险。这使得它很难专注于日常生活。因此我们变得健忘,让我们调动大量的注意力和对细节地把控能力去专注于某个任务几乎变得不可能。

4、恐惧

当我们焦虑的时候,我们确确实实地体验到了恐惧的情绪,但又经常不能确定我们害怕的到底是什么。即使我们意识到了某种原因,却总觉得自己的这种恐惧是不合理的、不应该存在的。

当恐惧的感觉变得压倒一切,我们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对抗恐惧这种感觉上,自身的困惑、矛盾也渐渐涌现。

5、不能放松下来

当我们焦虑的时候,我们会很难放松下来。

原因很简单,当自己的生命都受到威胁的时候,怎么可能放松下来呢。不能放松必然带来睡眠质量的下降,睡眠不好也会进一步加重我们身体上的虚弱、疲劳和心灵方面的困惑、矛盾。

如果我们不能放松,就不能正常的休息,体力得不到恢复,我们就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当我们的身体被焦虑所占据,就失去了真实的生存着地感觉,只是一味地沉浸在如何逃离开那些未知的和无法言喻的恐惧中。

6、不停地担心

正如上面讨论到的,焦虑通常有一个潜在的原因,但我们往往抓不住它。因此我们的恐惧已经由最初的对象逐渐泛化,泛化到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恐惧。

走在上班的路上,交通信号灯变为了红色,就开始想象“唉,又是红灯,我要是早一分钟走就好了。这样耽误一会我会迟到的。迟到的话老板就要找我谈话,找我谈话我就会被辞掉。辞掉我就没有工作了。”

即使不上班待在家里,也担心自己会被潜在的火灾隐患、气体泄漏、电气问题或其他可能性很小的伤害事件等威胁到生命。

7、呼吸短促、心悸、胃部不适

有些焦虑的人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感觉自己快要不能呼吸了)、心悸(心跳加快)和胃部不适。这些身体症状的发生,是因为焦虑试图提醒我们远离那些让自己恐惧的事物。虽然这些让我们感到很不舒服,但是它作为一种防御机制,是为了防止我们直接暴露在自己最害怕的事物面前。这些症状是身体和大脑在告诉我们–有危险!

焦虑由什么引起的呢?

焦虑有时简单得就像大脑中一个化学反应,但更多的时候它是人们过去曾经历的某些事件引起的巨大后果。

这些经历通常是消极的。例如,很小的时候有过被恶狗追赶的经历可能会导致一个人在青春期甚至成年期对狗的恐惧。这类的恐惧还处于正常范围。但如果这个人只是在路边看到了一只狗或者听到了狗叫的声音就开始加快步伐,试图逃离,那就已经升级为焦虑情绪了。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例子中的这个人,现在的他并不是怕狗,他只是习惯性的逃避,逃避童年时期狗带给他的恐惧情绪。我们将这类事件称为“触发器”,当某个事或物让人们联想起了过去的某种消极体验,并引起了焦虑的情绪,那就是触发发生了。触发器几乎可以是任何东西:一种气味、一个声音、我们看到的东西、听到的东西,我们的感觉,甚至我们的记忆。

还有一种类型的焦虑被称为“广泛性焦虑”,广泛性焦虑通常涉及一个未指定的焦虑对象。患有广泛性焦虑的人不知道是什么引起了他的焦虑。这种焦虑并不少见,实际上上文中我们讨论的那些生理方面的症状,大多伴随着这种类型的焦虑发生。我们总是感到很害怕,却不知道自己在怕什么,大脑也陷入了困惑之中。广泛性焦虑有生理方面的原因,当然也跟其他类型的焦虑一样,与我们曾经经历过的某个触点事件有关。

如果你有焦虑,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真实地面对自己的情绪。

承认自己的焦虑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试图避免或忽略它,我们的焦虑会变得更严重。

当你发现自己有了上述症状的时候,首先还是需要去正规医院做身体方面的检查。排除了生理方面的原因之后再去考虑精神科的检查,以确定自己的症状是由焦虑引起的。

一旦我们接受了自己的问题,有许多事情,我们就可以试着自己去面对了,但有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

文/苏芳

今日心理:缓解焦虑的十种方法

文:译言网|授权转载

热身:焦虑是什么?

未来不可预测,因此你会担心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担心自己是否准备好去处理它们,这都是很正常的。你可能考虑到自己的日常活动或长期的责任,不安地想,“我需要知道什么?”“我该怎么准备?”“或者“如果我不提前计划好,会发生什么事?“

如果是这样想的话,就说明你在心理上正为你相关的处境做准备。如果你能通过排除潜在的障碍而处理好焦虑,那就太棒了。

但是当担心加剧,强烈的焦虑随之而来。焦虑的特征是过度的和不切实际的担心,产生身心上的紧张以及触发回避模式——避免人群,责任或无害的环境。

如果这份焦虑已经困扰你的人际关系,妨碍家庭、工作或是学习,那么制定一份缓解焦虑的计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干货:如何缓解焦虑

我们应该如何缓解焦虑呢?下面就是十种最有效的方法。每种方法的效果将取决于你的焦虑类型和现状问题的严重程度。

1、如果你的焦虑是“要是……,应该怎么办?”的问题,通过写下那些可行且能使问题易于处理的解决方法来回答它们。

2、与其在心里反复想,不如写下你的想法。比如,你焦虑过度难以入睡,就在床头的笔记本上记下你的问题。当你什么时候突发奇想,就可以常常去回头看看那些问题。

3、不要试着不去担心或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这样反而会使你更加焦虑。当担心过度时,或难以控制具体关心的事情时,就问问你自己一系列问题来评估你的预测和能处理好的可能性。比如:“这(糟糕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发生了,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最好的结果是什么?“最有可能的结果又是什么?““我可以做些什么才可以阻止(糟糕)的事情发生呢”

4、学会接受不确定的事是处理焦虑的一个重要方法。无论你为未来准备的多么充分,还是会有不可预测和不可控制的事情发生。你越能接受这个不可避免的事,就越容易处理好意外的焦虑问题。

5、反复接触一个令人恐惧的场合是减少回避行为的最好方法之一。回避行为是指通过回避导致焦虑的场合来减少自己焦虑情绪的行为。这样就好像饮鸩止渴,回避的越多,你就会越发焦虑。如果你在不熟悉的人面前有社交恐惧,那就给你自己更多的机会去接触新的人,接触越频繁,就变得越自然。向你不认识的人问好,在杂货店的收银台和他人聊聊天,参加聚会,参加课程或是加入兴趣小组。这种接触一开始会很不自在,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并持之以恒,焦虑就会减少。

6、记录你的进展。坚持记录能使你更易于控制你缓解焦虑的效果。如果你能掌控焦虑的触发开关,了解缓解焦虑的策略以及焦虑症状改变的原因,你会知道什么有用,什么没用。用速写纸,笔记本或是一个智能APP。

7、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可以帮助你再次获得身体的放松,当焦虑问题引起肌肉紧张时,知道怎么放松你的身体是很有帮助的。

8、腹式呼吸是另一种用来在紧张场合放松身体的策略。保持你的肩膀自然下垂并放松,试着深深吸气至你的胃部。让你的腹部,而不是你的胸,像吸气时一样吐气。

9、运动,特别是有氧运动,练习20分钟以上可以有效缓解焦虑症状。但是要有耐心——也许得花上好几个月才能见到效果。

10、找出一本像《焦虑及应对手册》一样,基于事实的绝佳自助书。或者和正在实践认知行为学的心理学家一起工作,这对于治疗焦虑紊乱特别有效。

颠覆认知:克服焦虑最好的方法,竟然是把事情搞砸!

导读:

你有焦虑的症状吗? 你是不是已经尝试了各种方法来摆脱它,但它却不停地去而复返?

也许你一度以为你的焦虑已经消失,但在某一刻又发现它以更猛烈的势头卷土重来。

不管你的情况如何,科学可以帮助你打败焦虑,向更积极阳光的生活迈进。

原作:Olivia Remes | 翻译:helenecho | 编辑:张真Derek

焦虑可能的表现有:恐惧,躁动不安,工作或学习时难以集中注意力,失眠或睡不安稳,易怒。

在社交场合,焦虑者难以和他人交流:他们也许会感到他们一直在被别人品头论足,或许还会出现口吃,冒汗,脸红,胃不舒服等症状。

焦虑可能会突然出现,好比一次恐慌症的无端发作。那无端剧增的焦虑感,会让你觉得你马上就要心脏病发,开始变疯或失去控制。

焦虑也可能以广泛性障碍的形式长期存在,让你持续为生活里的小事担忧。你的精神被这样的长期焦虑渗透蚕食,对自己的未来怀抱恐惧。

大多数人都在某个时刻经历过焦虑,但焦虑并非焦虑症。

如果焦虑已经开始负面影响你的生活、睡眠、构建人际关系的能力、或是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那你有可能患上了焦虑症。

科学研究表明:如果不治疗,焦虑症会发展成抑郁,也可能导致英年早逝和自杀等严重后果。

尽管焦虑可能引起如此严重的后果,治疗焦虑症的药物却时常不能提供长期有效的帮助,症状反复无常,而你又回到原点。

-01- 科学自助指南
How Science Can Help

你应对生活和处理事务的方式,对你经受多少焦虑有很大的影响。通过调整应对方式,就可以减轻你的焦虑。

我们在剑桥大学做了相关科学研究,研究成果在巴黎召开的第30届欧洲神经精神药理学大会上展示。

下面为大家展示我们的研究,以及一部分其他同类研究中发现的最有效应对技巧。

你是不是感到对生活失去了控制?是不是发现下一个决定、或是开始着手做一件事情很困难?其实,克服优柔寡断和开始进行新任务的一个方法是:“把事情做得糟糕点”。

这可能听起来有点奇怪,但正如作家兼诗人的G. K. 切斯特顿(G. K. Chesterton)所说,“所有事情,只要值得你去做,就也值得被做得糟糕”。

他说得很有道理。这个方法非常有效,因为它加速了你做决定的过程,并把将你直接推到了“行动”这一步。

若非如此,你可能需要花好几个小时来决定你要做什么、要怎么做,而这个过程是非常花时间、带给人压力的。

人们经常想要“完美”地做成一件事,或者等待一个“完美”的时机到来时再开始。但这会导致拖延、无限期推迟、或是索性到最后一了百了,再没有“开始”二字。而这一切,都会导致压力和焦虑。

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先从“做得糟一点”开始呢?不用去担心最后结果会怎样。

这不但能让你的开头变得容易很多,而且你会发现自己的任务执行速度也比以前快很多。

而且,很有可能你会发现:其实你做得一点也不坏——就算做得不够好,你也可以之后再作调整。

将“做得糟糕”作为座右铭可以给你尝试新事物的勇气,给每件事情增加一点趣味,并让你不再为最后结果担忧太多。

这也就是说:即便你此刻做得糟糕,只要有了开始,之后随着你前进的脚步可以逐渐改善。这是一种解放。

-02- 宽容自己,延迟担忧
Forgive Yourself and “Wait to Worry”

你是不是对自己和自己犯的错误都特别苛责?

试想:如果你身边有个一刻不停在你和你人生上挑错的朋友,你会怎样?恐怕早就想让他从你的世界消失了吧?

但事实是,焦虑的人经常对自己这么苛责。他们对这种苛责是如此习惯,到了自己都意识不到的程度,对自己非常不友善。

所以,是时候做出改变了!开始学着原谅自己犯下的错误。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某个场合让自己难堪了,别责怪自己——只要意识到:你有这种自我责备的冲动,然后放开消极的想法,把自己的注意力重新引导回你手头的事情上。

另一个有效的技巧是“延迟担忧”。如果有什么事情出了错,你觉得自己不得不担心(因为你认为自己把事情搞砸了),别立刻就进入担忧状态,而是应该适当延迟这份担忧。

每天留10分钟出来,在这10分钟里允许你自己担忧任何事情,其他时间里,担忧状态一律免进。

如果你这么做了,你会发现:当你隔一段时间回头看的时候,原先使你担心的状况其实本没有那么让人困扰和不安。

要知道:假使我们不给自身的负能量提供养分的话,它们其实衰退得很快。
担忧和焦虑亦是如此。

-03- 在帮助他人同时
也帮助自己找到生命的意义
Find Purpose in Life by Helping Others

还有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你一天中有多少时间是和他人在一起度过的?

如果答案是“没有”或者“非常少”,那你心理健康欠佳的风险就比较高了。

不管我们做了多少工作、赚了多少钱,我们都不会真的快乐,除非我们知道:

“我是被他人需要的,有人依赖我,渴望得到我的爱。”

这不是说我们需要别人的夸奖,而是如此一来,和他人一起共事时,我们会让焦点从自己身上移开。

这个焦点的移位,也注定着自身焦虑和担忧的移位,因为我们关注的新焦点已经不是自己,而是身边的人,以及我们对他人的意义。

保持和他人的联结是对抗心理不健康最有力的缓冲,这是心理学已经不断证明的真理。

神经学家弗兰克尔.维克多(Viktor Frankl)这样写道:

“对于那些生无可恋,对生活不再有期盼的人,关键是要让他们知道:生活对他们依然有所期盼。”

只要我们知道:有一个人需要我们,最艰难的时光也会变得容易忍受。

你会明白,自己为什么存在,也就能够忍受生活所有的模样。

那么,你要如何让自己在别人的生命中变得重要?

很简单,你可以照顾一个孩子或年长的父母,做志愿者,或是完成有益于后人的工作。

哪怕这些人从来都不知道你为他们做的事,那也没关系。因为你自己会知道!

这层认知足以让你意识到:你的生命非常重要,独一无二。

英文原作:Surprising Ways to Beat Anxiety and Become Mentally Strong - According to Science (The Conversation)

1分钟心理学:发神经不是病,更有可能是神经症!

壹心理导读:如果你说我“发神经”,我会呵呵一笑;如果你说我有“神经症”,我就必须很严肃地跟你说说这个事情了。—— www.xinli001.com





]为什么人会越努力越焦虑?

文|风墟 壹心理专栏作者

01

萧先生是一个年入逾百万的企业主。从他的身上你可以感受到一种非常典型的成功商人的气质。

就是那种非常珍惜时间,且做事目标明确,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先在头脑中盘算好接下来的步骤和时间节点的高度理性主义者。

他一开始就用非常迅速且准确的语句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将自己的问题描述了一遍。最终总结:“老师,我真的非常焦虑。这种焦虑已经持续了十二三年,从我创业的一开始就如影随形的跟着我。最近这段时间这种焦虑越来越强烈,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我刚要张口,他接着又问:“请问我这种情况要多少次的咨询才能治好?我知道你们的咨询安排通常是一周一次,但我想更快一些,你给我安排一周两次,最好在两个月内把我的焦虑治好,我可以给你多加钱。”

我想了想,说:“你有没有意识到,你的这种想要我快速把你的焦虑“治好”的念头,很可能恰恰是导致你焦虑的一个主要原因?”

他愣了一下,“您是什么意思?”

我说:“你告诉我你一开始创业的时候是为生活所迫,在一开始的时候你想着每个月能赚到五千块你就满足了;但你赚了五千块后你觉得你需要一年赚到最起码十万块才行,一年后你也做到了。但到了这个时候你又渴望每年能赚五十万。现在你年入一百多万,可你认为自己还是赚得不够。

听起来你好像是一直认为自己只有赚到某个目标的金钱后你才能满足,但每一次你达到了目标后,你好像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满足和平静,反而又在向着更大的目标去努力,你认为这个更大的目标能够带给你平静,是这样吗?”

“您说的没错。”他沉默片刻,“但是究竟我要怎样才能尽快摆脱这种焦虑?我、真的、受够了、这样的生活了!”他几乎有些咬牙切齿的说道。

我看了他一会儿,说:“也许您不试图“快速”摆脱焦虑的话,反而会更快一些。”

02

这个虚构案例中的萧先生其实是许多人的代表。

这些人通常都有一个较为严苛的父母或者对他有过重要影响的长辈与老师,这种挑剔的外界环境总是无时无刻不表现出对他的不满意,会经常拿他与别人对比。

但是无论他怎样努力,却永远无法得到他们的认同与关爱。

事实上还有一种和无论怎样努力都得不到认同同样悲剧的成长经验:只有自己在迎合家长或老师的期望和要求时才能得到“关爱”,一旦违反了他们的要求就会遭到辱骂,否定,嘲讽,甚至殴打。

他们很可能是在一个喜欢攀比与排名的学校或团体中成长起来,学习名次,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混”的好不好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相互对比和贴标签的条件。

他们总是非常的着急,做任何事情都极度的求快。想要快速成功,快速赚到很多钱,快速拥有光鲜亮丽的职业。哦,还有一个最普遍的渴望就是:快速的自我提升。

他们一直在不停地拼命努力着。考个重点大学,在考托福雅思国外镀金几年,选择一份光鲜亮丽的好工作,这似乎是这个群体集体向往和期待的一种未来规划。

客观来看,他们与同龄人对比的确称得上是“成功”。

但问题在于,他们几乎从来没有享受过成功的喜悦。他们始终是被一种对失败的恐惧,害怕落后,害怕被别人看不起所驱使着。

而「越努力,越焦虑」这种现象也多发于这类“追求卓越”的人身上。

所以究竟为什么会越努力,越焦虑呢?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03

我记得在我上小学那会儿,书店里还是很流行“心灵鸡汤”之类的书籍,意林之类的杂志也正风靡着。

后来人们意识到心灵鸡汤的华而不实、空洞无物后,心灵鸡汤就沦为了一个贬义词。

但是很快,一种名为“成功学”的“学问”迅速即鸡汤之后流传开来。各类的大师,各类的名言金句被所有人都挂在了嘴边。

随后就演变成了一种全民都理所当然的追求成功的集体倾向。大家都开始变得积极向上,甚至演出现了“你不努力就是LOW逼”,”最美的年华必须要拼命”之类的一种对“不努力者”的批判。

于是所有人都变得焦虑了起来。大家都害怕被别人落下,都害怕被别人批判,害怕成为别人口中的low逼与loser。

集体性的对“成功”的追求,对“不努力”的批判造就了一个每个人都难以接受自身消极一面的大环境。

04

再落到每个人身上,越努力、越焦虑,归根结底有三个根本性的直接原因。

1.“焦虑努力者”的努力一开始的动机就是被焦虑所驱使着。

他们因为自己不够好,因为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同,因为会被别人看不起等等而产生了焦虑,为了摆脱这种焦虑,他才会努力去变强,努力获取别人的认同。

但是恰恰是他的这种“摆脱焦虑”的渴望令他又产生了一种「二级焦虑」,也就是“因为无法摆脱焦虑而产生的焦虑”。

所以,他越是“努力”的想摆脱焦虑,却只会令焦虑变得更多;他会因为焦虑情绪的存在而无法专注做事,于是他达到目标的进度就会变慢,而进度变慢又会加剧他的焦虑;

于是他的焦虑就会变得越来越严重,直到他最后无时无刻都处在焦虑的状态中,而无法再去做任何事,无法再用心去体会和感受到生活的存在。

2.做事的目的只是为了最后的结果。

做事情当然是为了得到最后的结果了,但“焦虑努力者”和平常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们做事的目的“只”在于最后的结果,他们“只”是为了某个产出,某个结果,某个目的。

所以这就会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做事的过程,无法感受到生活的当下,在他们看来,生活好像只有一个接一个的目的和节点,他们只想完成任务似的尽快从这个节点赶到下一个节点。

没错。

「生活对于他们而言像是一场被别人安排的任务」。

所以,如果你的生命中只有任务在,那么,“你”在哪里呢?

3.过度求快。

因为你将生活当成了一个被别人安排给你的任务,你就不可避免的想尽快完成它。只有尽快完成了,你才能尽快从你所讨厌的生活中逃离。

比如你拼命赚钱,为的是某一天可以不用赚钱;你努力考研,为的是尽快摆脱考研的痛苦;你硬写一篇公号文,为的是写完了就可以好好的放松;

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逻辑,常见到你甚至无法意识到这个逻辑中存在的问题。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有这样一段话:「当你做一件事情求快的时候,就代表你对这件事已经失去了兴趣。你想要快点结束它去做别的。

所以,当你强迫自己去做一件你不感兴趣的事,你强迫自己去完成一件你很抗拒的任务,这无可避免的会令你产生很多的焦虑。

而且,你越是求快,则越是会更加焦虑;你越是焦虑,你做事的效率就越低;这就是“欲速则不达”的根本含义。

05

那么你要如何才能从这种越努力,越焦虑的状态中摆脱出来呢?

我的答案是:放弃努力。倾听你内心的声音,去做一些你真正兴趣所在的事情。

我知道这个回答无法令“焦虑努力者”们满意。

因为毫无疑问当他们看到放弃努力的时候已经本能地感受到了一种“恐慌”。他们会认为如果不努力的话只会更糟糕,如果放弃努力,他们的生活就会失控,他们认为他们一直在逃避的那些生活中最坏的结果都会铺天盖地的向他涌来,他的生活会一团糟糕,他会变成一个废物。

其实焦虑努力者们现在所处的状态就像一个正在学游泳的人。

他对水很陌生,他感觉自己有点儿在往下沉,他很恐慌。于是他赶紧用力挣扎想要抓住些什么好让自己不坠落下去。

但是他却抓了个空,自身却往下沉的更深了。于是他更恐慌,更用力,更拼命的挣扎,然而他越挣扎就越是往下沉的越快。

焦虑努力者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像是一个游泳新手所做的挣扎,自以为可以努力的“抓住”变得有钱、人缘好、学习好等这些幻象就能够将自己从“恐怖”的生活中拉上去,但他所做的这一切努力却正是导致他越来越陷入危险的原因。

那么不会游泳的人通常都是怎样学会有用的呢?

你去问所有的会游泳的人几乎他们都会回答你:放松

当你放松的时候,你不再挣扎,不再僵硬的时候,水本身的浮力就会自然而然的将你托上来。

就像你对生活放手,不再紧缩自我,不再试图通过努力来抓紧什么的时候,生活本身就会带给你“安全”和“平静”。

你一直害怕的是,如果不努力了就会失去一切;就像不挣扎了就会落入水底;

但就像水会将你托起来一样,当你不再被紧张和焦虑驱使的时候,你自身的兴趣,你本身的某些动力,你对这个世界的好奇等等会自发的引领着你去探索这个世界,会带领着你去进行许多有意义的创造

而在这个时候,你的生活才会是充实和有意义的。

所以,比起拼命的试图要做些什么,也许有时候不做什么会更加重要。

快问02
小安、超超、王志强:最近有个困惑,书读得越多,吸收的知识越多,越觉得自己的不足,反而引起了知识焦虑,该怎么办?

古典
读书是摄入知识的一种,我用吃饭打三个比方:

1.读书是为了摄入自己需要的营养,而不是为了跟别人比赛。

如果你盯着别人的嘴巴来吃饭,一定会觉得没吃够、没吃好、没吃完、没消化透……
所以读书的第一要务,是确定学习目标:先确定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希望获得什么信息,增长哪方面的见识——终生学习者的第一步,是终生提问者。

2.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但吃饭是为了活着,读书也是一样,我们不是为了读书活着,而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获得更好的生活才去读书。
那么,如何才能知道自己读懂了,能让它产生价值呢?六个字——输出倒逼输入
你一定要逼自己输出,不管是写作、转述,还是指导实践,总之就是要输出。

3.各有各的口味,但是要营养均衡
读书也各有各的口味,但总体要配比均衡。系统的专业书像面包、工具书像主菜、小说故事像汤水、有趣的书像甜点,都要来点。

4个方法帮你消除过度思虑

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要做一件事之前,不停地担心会不会出现问题,反复在脑子里演练需要做什么,不需要做什么,恨不得在脑海里演一出全套的电视剧,非要圆满了才放心;还有,事情做完了之后,还要不停地回想,发现不妥就懊恼,责怪自己当时不应该那么做。这种心态并不奇怪,心理学上管这种对某件事翻来覆去地思考,而无法自拔的状态叫做“过度思虑”。毫无疑问,它会浪费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我们如何才能停止过度思虑呢?最近,微信公众号壹读发了篇文章,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克服过度思虑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立即行动。过度思虑的核心原因就是对失败的恐惧,时间越紧急,想得越多,这种恐惧就越重。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赶紧行动起来,别管解决方法对不对,先做起来再说。打个比方:你打算搬到一个新的城市生活,那就一定不要先思考搬家流程,因为很容易陷进去出不来。这时候,你要开展实质性的计划,比如:列出一个你想要去的城市清单,着手调查房价、工作机会等信息;然后,制定一个开销规划,明确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并且用时间线的方式把事情都确定下来。通过制定这些计划和比较各种信息,不知不觉间你的决定就达成了。如果你要辞职,或者邀请某个心仪已久的人约会,道理也是一样的。把真正需要做的事列出来,然后直接去执行。

第二个方法是:主动转移你的注意力。有经验的朋友都知道,过度思虑一开始就很难停下来,其他的问题都没法思考了,就别说认真工作了,这时候,你就要试着让自己分心。一方面,你可以主动去做你自己特别感兴趣,特别容易投入进去的事,另一方面,也可以试试放空,干脆让大脑停下来什么都不要思考。比如村上春树,就经常用跑步的方法放空自己,只是专心跑步,什么都不想。如果被人批评、误解了,就比平时多跑一会。

第三个方法是:不要再讨论这件事。我们的大脑自带了一种假设,它会认为:既然我们消耗资源来锁定信息,那么这个信息一定是有用的,那就值得给更多的资源,思考就停不下来了。那怎么办呢?遇到这种困难,尽量不要找别人帮忙,不要跟任何人讨论这件事,因为根据刚刚说的原理,讨论只会白白消耗更多资源。那你要问了,不寻求帮助怎么解决问题啊?文章给了一个方法。决策的时候,如果你有10份信息需要权衡,但其中有1份信息明显比其他9份都重要。那么,只考虑这1份信息,就足够让你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时,如果你再花时间去考虑其他的信息,就会让事情变得复杂,浪费你的时间了。

第四个方法是:了解过度思虑的成因,并从根源上消灭它。我们之所以会过度思虑,根本原因是我们把一些大脑中运作产生的副作用当成了需要处理的事实,比如渴望、情绪化、冲动、愤怒、担忧等等,为了完成某件事,大脑会产生这些初级想法,但这些对事情的结果是没有正面影响的,最好想办法消灭它。

心理学家从根源上,给出了跨越过度思虑的四个步骤:
1.重新定义你的这些想法;
2.重新组织对自己经验的理解,找到你的认知错误
3.把注意力重新聚焦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4.重新评估你的大脑对待新信息时所产生的反应。
经历了这四步之后,你基本上就能想清楚哪些问题需要考虑,哪些不需要,然后就可以着手去做了。

以上就是克服过度思虑的4个方法,总结一下就是:最小化这些念头占据的大脑空间,并且让这些想法尽可能地转化成实际行动,之后这些念头就不再是你前进路上的阻碍了。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壹读”(如何清除杂念,停止过度思虑?)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