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Desire

DQEIfGsXkAEw9gr.jpg

欲望>实力,就是穷人。

IPCreator:忧多伤神,欲多伤身。

什么是欲望?欲望是能量,我们必须了解它,不能简单地压抑,或强制它符合规范……如果你熄灭了欲望之火,就等于毁弃了发现真理所必需的敏感和热情。

首先,看你的欲望从哪里产生,这是因果。不去管果,想办法把因做好,这是管理欲望产生的根源,让你减少最初的原欲。之后,你就可以管理自己欲望的数量、欲望的方向、欲望的长短。
如果退一步,欲望没有管好,他会让你自我反省,把这个原因归咎于自己对欲望的管理还不够好,还要继续管,而不是说欲望错了。再复杂的宗教都是围绕克制、管理、调整、协调你的欲望展开的,认为欲望是一切后世痛苦的源泉。如果欲望管理好了,一切幸福就在眼前
英雄往往会夸大自己的能力,会把自己的目标、欲望道德化、意识形态化和神圣化,但这不能表明或换来能力瞬间的提高,所以,当能力和欲望之间产生冲突,面临的挑战、困难和压力仍然是不可解决的。
很多人都在极力追求满足欲望的手段,以为这样就会更幸福,其实反倒是放大了自己的欲望。

现实世界往往强调如何管理满足欲望的手段、条件和外部环境,但有趣的是宗教,宗教只教人去管理自己内心的欲望。——冯仑

欲望之源——从性到钱再到吃:驯服我们的原始本能

desire20180801.jpg

Mean Genes: From Sex to Money to Food: Taming Our Primal Instincts

目录

导言 最强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
瘪钱包和肥躯体 1
债务 一路笑到达尔文银行 3
破产.储蓄.大生意
肥胖 请勿喂食人类 19
减肥.懒惰.抽脂
欲壑难平 37
麻醉剂 快乐之路上的劫匪 39
咖啡因.酒精.百忧解.嗜好.希望
冒险 寻求刺激的基因欺骗了我们 59
卡西诺.墨西哥胡椒.过山车.奖励
贪婪 在快乐的脚踏车上飞转 77
金钱.欢乐.物质主义.进步.欢乐
罗曼史与繁殖 97
性别 女孩对男孩 99
火星和金星.荷尔蒙.同性恋.文化
美丽 并不肤浅 117
魅力.欲望.时尚
不忠 欺骗的心 133
婚姻.骗子.爱情.性欲.诺言
家庭、朋友和敌人 151
家庭 不解之带 153
血缘.兄弟姐妹.冲突.母性
朋友和敌人 靠近朋友,更靠近敌人 165
战争.种族.闲聊.马路暴怒.忠实
结语 不死的欲望 189
致谢

我们都是信息时代的远古人

8500万年前,灵长目动物首次出现;从那个时候到它们终于开始直立行走,用去了漫长的8000万年。250万年前,人类学会了使用石器。又过了100万年,人类学会了驾驭火种。而解剖学上的现代人类(智人)则出现于大约20万年前。这之后,又过了几万年,智人走出了非洲,灭掉了其它人种(包括一度繁荣于欧洲的尼安德特人)。与漫长的人类进化史相比,有历史记载的人类文明则只有短短数千年,而进入工业社会更是只有区区数百年,实在只仿佛一瞬。

社会迅速变化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适应于远古社会的人类心理机制还没来得及进化,被直接带入到了现代社会;于是便产生了种种不适应性。(进化的步伐总是滞后于环境的变化的;环境变化之后,新环境带来的进化选择压力就像一只筛子,将不适应的基因无情地、缓慢地筛掉。)

一个常常被用到的例子就是人在味觉上对高脂肪高热量食品的偏好。这个适应机制在远古社会能够帮助我们摄取尽量多的食物,而且,这个机制是没有上限的(尽量吃),因为在当时食物总是短缺的,因此我们的身体希望“脂肪热量越多越好”,暂时多了也可以作为脂肪存起来以便应付食物短缺的环境。这个机制一旦拿到食物充裕的现代社会,便捉襟见肘,肯德基和麦当劳的食物中的热量早就超过了人体所需,但我们的身体系统还是照样笑纳。

这本趣味盎然的书可以算是进化心理学的入门级读本(更深入理论参考巴斯同学的《进化心理学》)。然而,与理论读本不同的是,这本书是从进化心理学角度解释人类在现代社会的种种不适应性(是的,我们生活中的绝大多数烦恼皆来源于此。),并提供了建设性的解决办法;大量来自严肃的科技文献的案例极大加强了说服力,并且往往令人拍案叫绝。

佛云“放下才得解脱”,《Fight Club》中也说“losing all hope is freedom”。但文学乃至哲学的最高境界也就只能达到这个层面了——归纳,总结,描述。自然科学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能够解释。

我们长期坐着工作,然而身体机制却是适应远古狩猎的;我们希望健康苗条,然而身体对卡洛里无节制的渴望却与我们的愿望背道而驰;我们渴望和平,然而在远古社会有生存价值的冲突和暴力倾向却时有发生;我们一夫一妻,然而远古心理机制中的背叛倾向却带来了无尽烦恼;我们希望过富足的精神生活,然而对物质无节制的欲求却使我们像被头前栓了萝卜的驴子一样日复一日地向前…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矛盾?难道幸福是不可抵达的彼岸?简单的来说答案很简单:我们拥有石器时代的大脑,却生活在现代社会。用进化心理学术语来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巨大的进化时滞上。细致的答案和令人信服的解释、乃至建设性的应对办法,恩,翻开这本书吧…

最后,顺便一说,亚马逊上这本书非常红,百余条评论综合4星半,算是极高评价。中文版为何似乎不畅销,我认为出版社有责任:

* 封面设计很差。两个小巫婆形象虽然跟书的主题贴切,但对于没看过书的人根本不能形成购买动机。
* 卡通人物形象让人觉得幼稚,尽管这本书一点也不幼稚(而是所有人都应该读的书),结果这个形象极大限制了成年人尤其是成年男人的购买动机。
* 封底的那些问题应该放大加重字体放到封面醒目位置,并且尽可能乱放,造成独特醒目的效果。
* 封面的颜色居然是紫色,严重限制了男性购买者的动机。
* 封面上没有一处显示这本书是畅销书,突破传统认识的书,之类的。(加个额外的条幅,再找几个专家联袂推荐一下,还可以跟道金斯同学的经典《自私的基因》沾沾亲。虽然老套,但绝对有效。是好书就不怕炒作!)
* 封面上的介绍寥寥数字,太过抽象,根本不能引起购买动机。而封底上的一系列问题则一下能吊起胃口,却可怜地以小字体缩在那里。
* 中译本的书名起得也不好,《欲望之源》,难道这是地摊文学不成?(让我想起那个“《沉重的身体》——《沉重的肉体》”的笑话)台湾译本叫做《都是基因惹的祸》还稍微好一点(但也不算最佳,因为还是太下里巴人了)。总之这类等而下之的标题容易让一部分自视甚高的读者瞄一眼就走开。一本书的书名很容易被直接作为判断这本书的特征信息——尽管这很荒谬,就像通过人种来判断一个人一样;然而人类的确如此,在心理学上,这种认知方式是在认知复杂性和有效性之间的一个有效折衷——也许在远古时代这个简化的认知策略是很有效的,但在信息社会未必如此。因此,为了避免标题党过了头而无谓地影响销量,完全可以起一个中性一些的标题,然后在封面上加上真正吸引眼球的信息。

再最后,李存娜同学的翻译水平也相当不错;其中有不少地方相当诙谐:-)

生物进化的速度赶不上文化进化的结果

读这本书的原因:

  1. 了解自己的动物本性,特别是那些让我们闯祸、使我们陷入苦恼的欲望;
  2. 利用这些知识,驯服我们的原始本能;(欺骗自己的大脑)

储蓄:我们的祖先即使打到更多的猎物,可是由于没有办法储存,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立即消费掉。这导致了存钱对于我们而言很难。所以要想储蓄应该:
建立自动存款机制;
把钱存在取款尽可能困难的银行;
不要使用信用卡;

肥胖:强大而本能的饥饿感使我们的祖先得以在一个对能量有很高要求的艰难世界里生存下来。饥饿感曾经是我们基因程序中增强生存力的特征,但现在它却成了这一程序中的蠕虫。而且进化偏爱节俭的动物,但是对随意浪费能量的机制则会投去严厉、警惕的目光。
所以,只要是生活在像动物园一样优越的环境里,我们就得和我们不断寻找并储存卡路里的自然系统做斗争。
长期饥饿不好,因为一个忍饥挨饿的身体也会减缓许多许多系统的工作或将它们完全停止。
长期保持体重较轻的人的习惯–控制饮食习惯而不严格节食。对事物的注意和对体重的记录使那些吃安慰剂的人能够减肥。

麻醉剂:利用了进化奖励系统。我们的祖先通过良好行为这种老套的方式来获得因化学物质产生的愉快感觉。然而,麻醉剂通常会模仿我们身体在正常运转中产生的化学物质,我们可以利用麻醉剂在没有良好行为的情况下刺激我们的欢乐中心。麻醉剂耐药力的反面是放弃服用麻醉剂造成的难以避免的痛苦。
我们无法控制对麻醉剂的激情,其根源不在于人格缺陷,而是由于欲望的强大。它是具有强大的进化和生物学根源,但脑线路上的轻微不同使我们对化学物质操控力的敏感度也有大有小。

冒险:可能因为我们的算术很糟糕,似乎不能正确计算概率。在自然环境中,如果冒险是明智之举的话,人类和其他动物会甘愿冒风险。我们就是那些离开洞穴、冒险成功的人们的后代。冒险行为还会刺激着多巴胺奖励系统。天生具有这些不寻常的多巴胺受体的人为了寻求多巴胺高潮会采取极端的形式,称之为novelty-seeking基因,有证据表明,这单个的基因在一个人群中的普遍程度与这群人迁徙的远近之间有密切的联系。e.g.南美土著居民是这些在数千年中一再迁徙的人类后裔。他们中超过2/3的人拥有novelty-seeking基因,远高于现代非洲和欧洲人。
人类在许多风险上的判断失误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我们生活的世界和祖先们的世界已经大不相同了。
意志力在强大的欲望面前更是常常退避三舍。控制住自己的关键在于预先采取措施来制约体内的赌棍。

贪婪:对生活在艰难时世的祖先来说,贪婪偿还给基因的是生存和繁殖后代。从他们那里我们继承了这种贪婪,在现代的表现就是聚敛金钱和对财富的欲望。
幸福是基因的一个工具,被用来引诱我们做出能使其受益的行为。令人悲哀的是,我们的幸福车道既没有时速限制,也没有出口。
广告确实对我们欲望的膨胀期了煽风点火的作用。
深刻而长久的幸福感并非来自物质状况的变化。生活的变化带来的强大而短暂的影响与微小但长期地影响,这二者之间的对比形成了人之为人的主要矛盾之一。
我们的感情就是这样设计的,不像它们显得那么持久。不幸中的万幸是,痛苦消失得比我们想象的更快,也不会造成更深的伤害。我们过高估计了当不行发生时我们的痛苦程度。所以,在生活中出现巨大转变之后,我们应该避免迅速做出重大决定。
我们偏爱的是有积极结局的经历。
满意=表现-期望
幸福和悲哀,是源自我们所想和我们所得之间的区别。
幸福与不幸是基因用来促进目标实现的工具。不管我们的境况如何,基因总是想把我们所有的油水榨干。所以我们对表明进步的小小变化都十分注意,而对意料之中的事情几乎无动于衷。
我们基因系统有三个重要特征:1. 绝对水平如何对幸福感影响很小;2. 我们喜欢取得进步;3. 期望起着关键作用;所以,为了快乐起来,我们应该尽量把生活构建成具有一种上升之势。我们要制造一些条件和期望以使意外之事显得积极。

性别:我们的基因来自远古时代,而大脑和感情结构反映的也是那个时期的情况,不会很快改变。所以,女人仍然来自金星,而男人来自火星。在保证良性平等方面不存在什么简单的对策。

美丽:
全世界的人都喜欢光洁的肌肤,因为它在人类中意味着健康。
自然界中,有机体的对称性和整体的健康与状态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对于在很小的时候一起长大的人,我们有一种本能的、无意识的、罗曼蒂克的反感。
对女性美的感觉更取决于体型而不是尺寸,比如腰臀比0.7,因为她们生育力最强。年轻,更加女性化-下巴更窄,眼睛更大,最和下巴之间的距离更短。丰满的嘴唇,小小的鼻子。男人喜欢对他们感兴趣的女人,比如瞳孔放大。
然而,美丽也是要付出代价的。魅力女人不怎么招同性的喜爱,这些女人维持友谊也不太容易。
女人在和男人的关系中之所以重视资源,其原因和对地位的重视相同:她们可以利用食物、衣服、房子和用钱能买到的其他商品,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有趣的是,前景最为光明的女人对潜在配偶金钱的重视比其他女人更甚。

不忠
不管在生活中忠诚与否,人类的身体就是为不忠而设计的。
不忠远非社会文化的创造,而且社会规范还对这一行为进行严厉地制裁。
男人和女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类型的伴侣来追求相似的基因上的目标。在罗曼蒂克的谈判中,男人对许多事情都进行了承诺:时间、关爱和金钱、女人则许诺时间、承诺、关爱以及生育力。毫不讳言,婚姻就是笔交易。
在婚姻契约中,女人寻求的是好基因和承诺。通过出轨,她们可以使两项条件中的一项或两项得到升级。
小孩像父亲,这样可以引诱男人照料他们,自信的爸爸会换尿布。
虽然婚姻能带来种种好处,要实现忠实的诺言还是需要自制力的。每一方都要放弃一些自由,以回报基于信任之上的令人满意的关系。

家庭:伴随着高密度人群出现的是各方对有限资源的争夺,而争夺带来的就是冲突。

简而言之,人类现在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生物进化的速度赶不上文化进化的结果。为了更好地生活在这个几乎不可能退回去的现代社会,我们在了解并试图控制自己的一些原始本能也许是一条比较好的途径。

《本能》摘要与心得

注:【】部分为笔者心得,非原文摘抄。

  • 我们不是呆头呆脑,注定只会执行自我基因程序的机器人。
  • 最有效的储蓄机制之一是把钱藏起来。
  • 大脑总是根据昨天的游戏规则行动,所以我们很容易上当。
  • 我们通常对未来的行为总是过度乐观。
  • 在做每一个决定时,我们都必须压制内在的反应,并利用习得的金融手段来做出最佳选择。
  • 了解我们的弱点可以降低失败的概率,并且防止在最软弱的时候造成损失。
  • 【不可纵容本能欲望。】
  • 大脑必须通过神经系统的信号才能了解我们的行为,而任何信号系统都可以操控。
  • 咖啡因能起作用就是因为它和腺苷很相似。
  • 麻醉剂通常会模仿我们身体在正常运转中产生的化学物质。只要我们知道麻醉剂所模仿的分子是什么,其特定效果就是可以预测的。
  • 【明知会痛苦,何必要开始?】
  • 我们无法控制对麻醉剂的激情,其根源不在于人格缺失,而是由于欲望的强大。
  • 我们就是那些离开洞穴、冒险成功的人们的后代。
  • 人类在许多风险上的判断失误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我们生活的世界和祖先们的世界已经大不相同了。
  • 人们不关心概率,只在乎奖金。
  • 控制住自己的关键在于预先采取措施来制约体内的赌棍。
  • 深刻而长久的幸福感并非来自物质状况的变化。
  • 占有物质的欲望是人类的通病。
  • 当我放眼未来,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局限性。——克里斯托弗·里夫
  • 生活的变化带来的强大而短暂的影响或微小但长期的影响,这二者之间的对比形成了人之为人的主要矛盾之一。
  • 无论是通过目标的实现,还是因遭挫折而失败,在获得满足感的游戏中,我们永远不是胜者。
  • 我们偏爱的是有积极结局的经历。
  • 幸福与不幸是基因用来促进其目标实现的工具。
  • 只要基因的利益不能完美协调,冲突就不可避免。
  • 伴随着高密度人群出现的是各方对有限资源的争夺,而争夺带来的就是冲突。
  • 要保持有效的关系,关键之一在于保持利益的均衡。
  • 合作是建立在相互的实力之上的。
  • 合作需要的是关心、培育以及未来。
  • 自我了解加上自我约束能帮助我们找到制胜之法。

第324期丨欲望的背面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对当代社会,我们最常见到的批评,就是说大家欲望太多,导致道德滑坡。其实不止是对现在,更不止是对中国,每个时代、每个国家,我们都听得到类似的声音。

比如最典型的,英国历史学家吉本在解释罗马帝国衰亡的时候就说,罗马人太纵容自己的欲望了,丧失了公民的美德,所以帝国衰败。中国历史上更是如此,每一代人都觉得现在人欲望太强烈,道德太堕落,所谓“人心不古”嘛。

这种话不管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只要说出来:第一,肯定不缺证据,所以振振有辞;第二,肯定能击中大家内心的感受,所以有强大的说服力。

但是恕我直言,用这种角度来解释国家的兴衰、时代的特征,还是一种思想上的偷懒。因为它可以直接导出一个推论,就是欲望低的社会是一个好社会。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反例。如果人没有欲望了,这个国家会好吗?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当代日本。

提到日本,很多人都有一个印象,日本人热衷性爱,所以才拍了那么多小电影嘛。但其实呢?一看统计数据,你会吓一跳。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说,日本18到34岁的女性中,有39%的人还是处女;男的也一样,18到34岁的日本男性中,“童子身”的比例高达36%。

这不只是反应在性的问题上,也反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譬如,日本人没有炒房的欲望、没有炒股的欲望、没有结婚的欲望、没有购物的欲望;宅男宅女越来越多,谈恋爱觉得麻烦;上超市觉得多余,一部手机宅在家里就万事不求人了。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他就写了一本书,叫《低欲望社会》,副标题叫“胸无大志的时代”。

在这本书中他说:日本年轻人没有欲望、没有梦想、没有干劲。无论物价如何降低,消费无法得到刺激,经济没有明显增长;银行信贷利率一再调低,而30岁前购房人数依然逐年下降;年轻人对于买车几乎没有兴趣,奢侈品消费被嗤之以鼻;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能打发就行。日本已经陷入“低欲望社会”。

那为什么呢?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这代人的遭遇不同

日本经济最辉煌的时候,是哪一代人推动的?就是战后出生的那一代。1947-1949年期间,日本投降后,大批军人回到日本,催生了一波生育高峰。这一批孩子在日本70、80年代,成为推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主力军。

这代人命好啊,有钱,有希望,有干劲。他们长大了,在上个世纪70年代,又拼命生孩子,推动了第二波生育高峰。可是这第二波剩余高峰的孩子,命运就坎坷了。他们大学毕业之后,刚好遇上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就业困难、收入减少,整天疲于奔命。

大前研一说,战后一代通过奋斗吃到了“糖”,而这后一代的人,再怎么奋斗也只能吃到“盐”。吃“糖”的人如今拿到高额养老金,四处游玩安度晚年,我们在中国各大旅游景点看到的那些日本老人基本上都是这代人。

而吃“盐”的一代人,现在四五十岁了,虽然还是日本社会的中坚力量,但是各种不如意,始终担忧自己的未来,在身心疲惫中失去了欲望。

这代人最典型的一个状态,就是不生孩子。当然,这也是城市化的结果。不是有句话说嘛,城市化是最好的避孕药。低出生率带来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消费的萎缩。

虽然随着互联网与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但是,除了一部手机,其他商品再也调动不起年轻人购物的兴趣。看不到年轻人买汽车,看不到年轻人买房子,LV包包没人碰,电视机销量大跌。你如何宣传大拍卖、大出血,年轻人就是不动心。

还有第二个原因,是社会阶层固化

日本社会高度文明、高度发达,社会结构也比较稳定。说得好听,就是社会比较公平,说得不好听,就是机会少,这是一体两面的。同一个城市里,教育程度相仿,年龄相仿的人,收入也都差不多,跟个人努力程度没有很大关系。

最近有朋友从日本回来,就感慨说,日本社会的活力真是完蛋了。在日本,一个人如果炫耀他买的劳力士手表,没有人会羡慕他,为什么?因为就像我们刚才讲的,同一个年龄的人,他们的收入是差不多的,大家彼此心知肚明。

你买了劳力士,就意味着你一定在其他看不见的地方节衣缩食,这只是个偏好选择,有什么可炫耀的?我有什么可羡慕你的呢?

在日本,医生的工资比其他人高很多。但是医学院的学费也要高很多,不是富家子弟压根就读不起,那这个高工资也只是原来高投入的正常结果,所以也没什么可羡慕的。

整个社会既没有明显的不公平,也没有明显的机会,人人都没有妄念的社会,当然也就是一个丧失了活力的社会。

这个现象,还带来一个后果,就是奢侈品卖不掉了。

过去,日本可是国际上奢侈品的消费大国。我还记得有一篇文章分析过,城市里的日本人,在自己的私人环境中,居住条件狭窄,个性也不张扬。他们唯一能够显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什么衣服啊、包包啊、车啊。所以,很多日本中产阶级拼了命也要买奢侈品。

但是现在阶层固化,实现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高度公平。奢侈品也不能显露你的身份,所以欲望进一步降低。

日本人的无欲望社会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互联网把社会分割成一个个的小型文化部落。

年轻人不再追求那些到处可见的东西,什么车啊、房啊,觉得俗。往往毕业之后,开一间小面包房,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发型师,比在大公司上班要酷得多。或者,干脆就躲进虚构的动漫和游戏世界里宅起来,无欲无求。

在现代社会,想要商业发达,单个产品和服务是需要规模效应的。年轻人都追求自己的小确幸,而不消费,或者消费不集中,经济怎么能好得起来呢?

你看,整个社会的欲望水平低迷,不生孩子、不消费、不奋斗,恶性循环,最后的结果,就是国家的衰退。

再来反观我们中国。

在全球大国中,中国人的欲望水平是非常高的,人人都想挣钱、发财、上进。不管什么阶层的人,哪怕已经很有钱,很有社会地位,仍然觉得自己的现状不是自己的未来,还在拼命奋斗。

很多人觉得,这样的社会不可爱。可是对照日本的现状,你不觉的这恰恰是中国活力四射的原因吗?日本人那样的无欲无求,真是我们想要的未来吗?

从西方国家回来的人,经常会说到一副对联。上联是说西方的:“好山好水好无聊”,下联是说中国的:“真脏真乱真精彩”。

好,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明天见。

本节目参考了徐静波的文章《日本情人旅馆为何纷纷倒闭》,见于微信公众号“静说日本”。

欢迎你在留言区写下今天的想法。

把下图分享出去,与更多的朋友一起终身学习。

来源:得到

洞察:欲望不是问题,执着才是

宗萨钦哲仁波切是当今世界上最知名的藏传佛教导师之一。他同时也拍电影和写书,作品如《正见》、《人间是剧场》等都很受欢迎。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宗萨钦哲说:“佛教只对一件事感兴趣,就是洞见真理。 摆脱欲望并不是佛教的终极目标,佛教的终极目标是获得对真理的证悟。如果欲望是你洞见真理的障碍,那么,是的你需要放弃欲望;如果欲望并不构成障碍,那就没有关系。处理欲望和情绪的过程,也是引导你洞见真理的过程。

他说,“我的朋友当中有些是世俗意义上的名人,我从来没有告诉他们要放弃名利和金钱,我总是鼓励他们要有抱负,要更加有名。佛教跟世俗生活并不冲突,世俗生活从来不是问题,对它的执着才是问题。假如你有1000公斤的黄金,但你并不执着于它,那没有任何问题;假如你有一块饼干,但你的注意力都在如何守住它、不失去它,那即使只是一块饼干,也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你太执着。”

一个例子是,电影明星李连杰是虔诚的佛教徒。他曾经很多次想要退出演艺圈,但是宗萨钦哲就劝他说:“你要利用你的身份,来度化更多的人。”

利益驯化欲望,是资本主义的美德

冯克利

赚钱的动机是每个时代都常见的动机。正如中国有重农抑商的传统一样,它们在欧洲的基督教文明中,过去也仅仅是被人默默接受,而从不给予道德上的张扬。

需要一项观念上的重大转变,才能把一种原来被视为人性中恶的因素,变为值得称颂的美德。

一种发生在语言深处的变化,逐渐完成了这一使命。它既不像基督教的谦卑观那样压抑欲望,也不像骑士的荣誉意识那样放纵欲望,而是对欲望加以解剖,区别出它的不同功能。

在《利益驯化欲望》一书的作者赫希曼看来,最能代表这种思想转变的,便是维柯下面这段话:

“社会利用使全人类步入邪路的三种罪恶——残暴、贪婪和野心——创造出了国防、商业和政治,由此带来国家的强大、财富和智慧。社会利用这三种注定会把人类从地球上毁灭的大恶,引导出了公民的幸福。这个原理证明了天意的存在:通过它那智慧的律令,专心致力于追求私利的人们的欲望被转化为公共秩序,使他们能够生活在人类社会中。”

这段话的意义在于,以往被认定为“人性之恶”的欲望,只要为它注入“智慧的律令”,便可以变为有益于人类福祉的力量。

这就是培根讲的“如何让一种欲望对抗另一种欲望,使它们相互牵制,正如我们用野兽来猎取野兽、用飞鹰来捕捉飞鸟”。

然而有一个问题。这些见解不管从哲学角度听起来多么动人,仍然需要一种新的解释方式,使欲望能够与理性建立起可靠的联系。完成这一解释任务的关键,便是“利益”的概念。

爱尔维修对道德家讽劝说:

“假如有人打算劝说轻佻的女人端庄而收敛,他应该利用她的虚荣心去克服她的轻佻,让她明白端庄稳重是爱情和优雅享乐的来源……用利益的语言代替欲望有害的说教,他们便有可能成功地使人们接受其箴言。”

在传统的道德说教失效的情况下,“利益”这个概念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它不是一个独立于欲望和理性之外的概念,而是可以成为沟通和平衡两者的桥梁:使欲望变成融入“理性”的欲望,使理性成为替“欲望”服务的理性。

这种从利益的角度处理欲望的方式,促成了古老的人性论的一次制度主义转折。它具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可以形成一种社会风尚,使贪婪在商业社会中变得有益无害。

正如斯密在《国民财富论》中所说,长期经商会使商人养成“长时间的勤勉、节约和小心经营”的习惯。

曼德维尔在对比商业社会与古代的人格时,这一点说得更加清楚:“未开化者的种种欲望更游移、更善变……而有教养者,已经学会了如何为了自身利益而遵守规矩和法令,常能屈从较小的不便,以避免更大的不便。”

孟德斯鸠有句名言:“哪里有商业,哪里就有良好的风俗。

早期思想家对商业社会寄予希望,恰恰是因为“人性的充分发展”并不可取,而商业能够“抑制人类的某些欲望和恶习,塑造一种不那么复杂和不可预测、更加‘单向度的’人格”。

他们对欲望可能释放出的能量有着强烈的道德忧虑,所以才将利益驯化欲望作为商业社会的伟大成就之一。而一个多世纪之后,这项成就却被谴责为资本主义最恶劣的特征。

本文由罗友 humeless 推荐整理。由作者 冯克利 授权罗辑思维发布,选自赫希曼《欲望与利益》中译者序。作者译著有《邓小平时代》、《乌合之众》等。

罗胖曰:
在富兰克林之前,很少有人敢为商人辩护。
在乔布斯之前,很少有人敢宣称不做公益。
在谷歌之前,很少有人敢挑战知识产权的正当性。
商业不是道德的破坏者。
商业也未必是旧道德的对手。
但是商业永远指出道德演进的方向。

梦露:成为欲望女神,必有残酷青春


威廉·曼彻斯特

她是严重精神分裂症患者格拉迪丝·珀尔·贝克的私生女。1926年,格拉迪丝以当时无声电影明星诺玛·塔尔梅奇的名字给那个不该出生的孩子取名。若干年后,那个小婴儿长大成人。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的导演为她改名为玛丽莲·梦露。在她成名前,梦露曾试着打电话给亲生父亲。父亲的秘书说:“他不想见你。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到洛杉矶见他的律师。”

她一声不响地挂断电话。如果一个小女孩有理由控诉她的童年生活,她会那样做的。她曾被12个家庭领养过,他们各有各的粗俗行为。在其中一个家中,她的玩具是空的威士忌酒瓶。另有两个家庭是狂热的宗教徒,其中一个家庭教她唱《耶稣爱我》作为惩罚。若她有不纯洁的思想,便会用磨刀用的皮带抽她;当她脱掉衣服与小男孩对比身体的不同之处时,她被叫作荡妇。她喜欢一条小狗,但邻居杀了它。她的外婆看望她时,想要用枕头闷死她。她在孤儿院待了21个月,16岁时嫁给了一个老男人。她不爱他,于是逃离了那种监禁般的悲惨生活。她像变了个人似的,说话开始结结巴巴,患上慢性失眠症。她成为一个绝望的女子,贪婪地想要被人恋慕。

她的第一任丈夫教会她销魂的性爱。她热爱这种感觉,终其一生都在追求性爱。但这无法满足她,她渴望受到万人的崇拜。

梦露充满红尘的欲望。她受崇拜的欲望如此强烈,甚至在摄像机前做爱。因为这一点,她的性欲激发了观众的性欲,甚至女性观众也如此。这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她没有挑逗他人。她已准备好,甚至渴望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她14岁时,朋友们的父亲就已对她动手动脚。一年夏天,一个下班的警察弄坏了屏门想要接近她。她从不假装受到惊吓,甚至也不感到厌恶。

她成了一名剧院经理人的情妇。这位经理人日渐消瘦,医生告诉他,他的心脏虚弱,必须避免剧烈运动。但梦露的欲望与日俱增,直到他身体垮掉。梦露与他在棕榈泉度假时,他就去世了。她与狄马乔结婚后,有一次丈夫外出,她便穿上软皮平底鞋徘徊在旧金山的街头,寻找性伴侣。

她为自己的淫荡欢喜雀跃。作为一名冉冉升起的明星,她为一份日历拍摄裸照。她并不需要那50美元的酬劳,她只是喜欢这件事。(一个八卦周刊的女记者问她:“你是说你什么都没穿吗?”梦露说:“我穿了,我有摄影镜头。”)她从摄影师那里得到了透明的底片,上面拍的是她的阴毛。她将底片作为结婚礼物送给狄马乔。拍摄《七年之痒》时,她在纽约人行道上将腿叉开放在栅栏上,一群影迷看见一阵风吹过她的裙摆,露出臀部,欢呼雀跃起来。对她而言,这是一生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之一。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她一直致力于为《花花公子》拍摄裸体照片。她希望这组照片能同时出现在全世界的女性杂志封面上,这是她的夙愿。她期待青少年禁看的X级影片尽快上映。约翰·赫斯顿将《不合体的衣着》中她裸露胸部的几个镜头删掉后,她极度愤怒,大叫道:“让观众们远离电视。我爱做审查员不会通过的事。”

1959年1月上映的《热情似火》是她个人的极大成功,但是在耀眼的光环下,是人们未曾看见的阴暗面。她酗酒,依赖镇静剂。她从不守时,同事们渐渐疏远她。要想在早上6点半叫醒她,助手得用大量黑咖啡和按摩师。助手将她扶起来时,她鼾声如雷的身体会来回滚动。有时下午4点才能开始拍摄,有时甚至会延迟到第二天早上,然后又会重复叫她起床的程序。

她记不住自己的台词。在一个场景中,她的一句台词是:“是我,舒格。”但就是这样简单的台词,她都试了47次。她对于给剧组造成的不便之处和花销毫不在乎,这甚至会为一部影片增加100万美元的成本费。有一次,副导演敲她更衣室的门,告诉她其他演员已经准备就绪,梦露回答:“滚蛋。”

最后,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解雇了她。因为在拍摄《濒于崩溃》一片时,7个星期里,她只到场了5天。那是1962年的夏天,36岁的她似乎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她对《生活》杂志的记者说:“结束也许是一种解脱。”

她的最后一桩风流韵事是与一位既是律师也是政界人士的华盛顿人发生的。后来,他希望她出席一个晚宴,席间还有一些朋友和两个妓女,梦露因此大发雷霆。回家后,她在唱机上放上辛纳屈的唱片,吞下药柜中所有的戊巴比妥钠片(镇静催眠药),从此香消玉殒。

她的尸体(档案号:81128号)一直放在洛杉矶停尸处,无人认领。后来狄马乔前来认领,为她举行了葬礼。梦露从未想过自己灵柩的样子,但她一定想过自己死后的事情。她曾做出了具体安排。按她的要求,艾伦·斯奈德为她化妆,玛吉·普利彻做衣服,阿格尼丝·弗拉纳根做发型。

本文节选自 威廉·曼彻斯特 著作《光荣与梦想》,中信出版社2015年第一版,有所删节。

罗胖曰:
古今中外的好“笔法”都是一样的——
1.细节有趣味;
2.寥寥几个细节就可以呈现整体。
举个中国的例子吧,张岱写西湖雪景——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仅此一段,明式小品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已确立。
读《光荣与梦想》这样的书的好处就是——
它既是长河巨浪,
又涓滴可饮。

女性在网络世界中的欲望

作者:OgiOgas

Annuska翻译来自译言网

如果一个女人被一位男演员吸引住后,她挑选的故事,可能会有他塑造过的角色之一,就象奥兰多·布鲁姆饰演过的莱格拉斯(电影《魔戒》中的角色。——译者注)。

全世界,现在有数以亿计的人固定上网,以满足自己对性的好奇——这根本不是秘密。今时今日,在网络上,你一分钟看到的裸体——比维多利亚时代最淫滥的人一生看过的——还要多。因为这种网络活动会留下数字痕迹,所以,我们第一次能够搜集可靠的数据,说明人类广泛存在的色情兴趣。

我和同事SaiGaddam分析了10亿个这类搜索数据,来源有以下几个:由类似AOL和Excite等机构公布的数据;从成人网站得到的数据;利用网络分析技术,得到进一步数据。

我们发现其中一个有趣现象,就是使用这些在线服务时,女人男人大不同。全世界都一样,很多女人,人数是越来越多,她们并不寻求实际的性活动,而是追捧角色驱动的浪漫故事。

女性大脑皮层有一个高度发达的系统,能够发现和审视可能的搭档——这个功能可以被称为“马普尔小姐侦探社”(马普尔小姐:即下文中提到的英国著名侦探小说作家阿加莎·克里斯汀笔下的人物——译者注)。阿加莎·克里斯汀塑造的这位侦探经常因为心不在焉被踢出局,但她实际上看人极准,并且深谙人性的阴暗面。她精于分析,令人惊讶,能够解决让警方挠头的各种奇案。

女性的大脑利用类似调研技巧,分析一个潜在男性伴侣表现出的一切:社会地位、感情因素和身体素质等等;并以此做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他适不适合当老公?只有马普尔小姐(意指大脑分析结果——译者按)给出同意信号后,女性大脑才会唤醒身心和谐。

这种潜意识的评估就是“女性直觉”的源头。尽管女性大脑同时处理很多外来信息,但对一个潜在伴侣的评估只表现出大致感觉:喜欢或疑虑。女性直觉如此设计,就是要解决女人面临的特定问题:一个男人是否忠诚、是否善良,有没有能力保护家庭。

女性的情色作品特点体现了这种侦探社般的功能——以及女性大脑和相对简单多的男性大脑的差别。对男人来说,现在最流行的色情作品就是两分钟的视频片段;而对女人来说,最普遍的方式还是读浪漫小说,一种需要花很多时间来体会的方式。浪漫小说和色情小说一样,在数字(书)天地里有着牢固的地位。数字图书的兴起,浪漫小说功不可没。现在,Kindle上排行前十的书中,有三本就是电子浪漫小说。

付费色情网站,女性仅占1/50,但她们购买了90%的浪漫小说。 2008年,共有7480万人读过一本英语浪漫小说——将近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男性访问色情网站的总和。

所有浪漫小说,不管风格是象简·奥斯丁,还是诺拉·罗伯茨或斯蒂芬妮·梅尔(《暮光之城》小说作者——译者注),叙述模式都一样:男主角内在个性都是逐渐明朗的,然后在男女主角的感情如天雷勾地火。在此过程中,女主角——和读者——了解了男主角的性格。浪漫小说中的女主角从来不拿性当做目标,更别说和陌生人干巴巴的性了。所有浪漫小说的结尾都是“从此乐无边”:婚姻或是忠贞的长期厮守。

网络除了给传统浪漫小说提供了新的平台,还在互动活跃的(网络)社区,涌现了大量女性业余人士写的故事:这种类型被称作“粉丝小说”。通俗文化的“粉丝地盘”里的这些积极分子,她们中有人熟悉《哈利·波特》、《魔法奇兵巴菲》和《暮光之城》等大作的,也有人熟知其他书、其他电视节目和电影。最流行的粉丝小说网站——对女人来说世界上最流行的“情色”网站——就是FanFiction.net。该网站得意地声称共有200多万个故事,每个月的访问量超过150万。粉丝小说并不局限英语国家;在俄国、日本、巴西和中国,也有非常活跃的粉丝小说网站。

男人如果被一位特定女演员吸引,他可能上网去找她的走光照。女人如果迷上了一位男演员,更可能关注他生活的细节,或者会找一些他——塑造过的某一角色——的情色故事。

看下面这些由AOL提供的一份女性搜索记录,是关于男演员奥兰多·布鲁姆的:“吸血鬼粉丝小说中的奥兰多·布鲁姆”;“奥兰多·布鲁姆的八卦”;“莱格拉斯情色故事”(莱格拉斯是布鲁姆在《魔戒》中的精灵角色。)

在性方面,粉丝小说也揭示男人女人另一个重要区别。男人几乎都是独自消受色情作品;但在粉丝小说网站,对一个故事的在线讨论和故事本身一样重要。这反映了马普尔小姐的一个重要侦破技巧:从别的侦探那里收集信息。

男人在网站视频下的评论几乎都很简短(“辣”);而通过深入了解故事中的感情、各个人物的真实性和各种瓜葛的微妙处,女人们都要进行研讨。在一个“《哈利·波特》粉丝网”中,一个粉丝发表评论:“哦,而且,八卦一下,Ron真会说出‘把妹’这样的话?听起来很麻瓜(《哈利·波特》中的术语,指不懂魔法的凡人——译者注),很美国,而且对我来说,太90后了。”另一个粉丝评论:“我喜欢他时不时地大发雷霆,这让哈利看起来更吸引人、更真实。我还觉得他和Ginny的小打小闹,作者处理得很得体。”

有些女性读者可能会觉得:“这和我的情况完全不一样。”而且,实际上,几家主要色情网站的访问量中,有些地方的女性人数占到了1/4到1/3。我们的数据表明这些女人可能比其他女人性欲更强,而且在社会上更主动,以及更适应冒险。

但是,对很多女人来说,马普尔小姐掌管探究。要想达到身心愉悦的性,她必须完成对实际问题的考察。

——作者;Ogas先生,他是一位神经学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模型研究。他和SaiGaddam共同撰写了新书《无数肮脏念头:世界最庞大实验发现的人类欲望》

罗胖曰:
在两性关系中,男女双方谁获得的快感最大?
有位爷是这么说的——
“好比挖鼻孔。请问是手指更舒服?还是鼻孔更舒服?”

志气和欲望

梁漱溟
本文来自友@于震推荐

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能够把自己安排对了的很少。在这个时代,有一个大的欺骗他,或耽误他,容易让他误会,或让他不留心的一件事,就是把欲望当志气。

这样的用功,自然不得其方。也许他很卖力气,因为背后存个贪的心,不能不如此。可是他这样卖力气,却很不自然,很苦,且难以长进。虽有时也会起一个大的反动,觉得我这样是干什么?甚或会完全不干,也许勉强干。但当自己勉强自己时,读书做事均难入,无法全副精神放在事情上。甚且会自己搪塞自己。

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应在哪个地方搁下那个心。心实在应该搁在当下的。可是聪明的人,老是搁不在当下,老往远处跑,烦躁而不宁。

所以没有志气的固不用说,就是自以为有志气的,往往不是志气而是欲望。仿佛他期望自己能有成就,要成功怎么个样子,这样不很好吗?无奈在这里常藏着不合适的地方,自己不知道。自己越不宽松,越不能耐,病就越大。所以前人讲学,志气欲望之辩很严,必须不是从自己躯壳动念,而念头真切,才是真志气。

张横渠先生颇反对欲望,谓民胞物与之心,时刻不能离的。自西洋风气进来,反对欲望的话没人讲,不似从前的严格,殊不知正在这些地方,是自己骗自己害自己。

罗胖曰:
志气和欲望,都是两个硬梆梆的东西。
前者立足于躯壳之内,后者超越于躯壳之外。
欲望也没什么不好。唯一的麻烦在于——
一旦满足之后,世界就立即枯萎了。
用肉身承当的东西,极限也在于肉身。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