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Humor

笑一笑,十年少。

女:你觉得怎样才是”完美的约会”(the perfect date)?
男: DD/MM/YYYY,别的日期格式(date format)都容易产生误会。
推特。英语里面,约会和日期是同一个词date。

What

物理学家狄拉克(Dirac)沉默寡言,回答别人时经常只用一个单词。他顽皮的同事们引入了一种新的度量单位,测量人类的语速,就叫做Dirac,每小时只说一个词即为一个 Dirac。
– 《[狄拉克的恋爱](https://theconversation.com/the-life-changing-love-of-one-of-the-20th-centurys-greatest-physicists-51229》

罗胖60秒:什么是有趣?

  1. 据说,有一位外国朋友,上厕所的时候无聊,拿起一瓶洁厕剂,阅读背面的说明书,居然在里面看到这么一句话:“如果你在阅读本产品的说明书,说明你没带手机,被我猜对了吧?

后来这位朋友把这个图片就发到了网上,据说很多人都成了这个洁厕剂品牌的粉丝,因为它有趣。

  1.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了,什么叫做有趣?你看,在我们刚才说到的这个例子里,其实它也没有说什么特别逗乐的话,它只是指出了一个事实:你没带手机。那怎么就有趣了呢?

  2. 因为它穿透了场景。一瓶洁厕剂,既可以清扫厕所,也可以让上厕所没带手机的人打发无聊。两个场景,一旦穿透,这就是有趣。

  3. 比如这么个段子:听见楼下有人喊:“打死!打死!反了!反了!”好血腥,赶紧爬到窗口看,原来是一个男人在指挥他老婆倒车。你看,场景穿透总是会有趣的。

喜剧的精髓


2016-05-14 和菜头 罗辑思维

“一个好的故事未必需要复杂。喜剧的精髓在于重复,同时在每一次重复里带来一点点新的惊喜。”
1
——————

今年 2 月 10 日,是汤姆猫和杰瑞鼠的 76 岁生日。在卡通片的世界里,它们永葆青春。

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汤姆总是在无尽地追逐着杰瑞,就像是在暗中嘲讽我们永无止息的欲望。

去年,俄罗斯画家 Andrew Tarusov 以卡通人物老了为主题,构思了一组老去的卡通角色形象。其中,汤姆猫和杰瑞鼠的那一张让人感慨唏嘘不已。

这对相爱相杀的好基友在屏幕上活跃了 76 年之久,相信它们也陪伴了许多人的童年时光。

2
——————

对于我这种写字的人来说,汤姆和杰瑞是教科书式的人物塑造。

它们囿于永恒的民宅,一道墙把它们分在两边。猫的宿命就是抓住老鼠,而老鼠的鼠生唯一要务就是躲避猫的利爪,在厨房里满足自己的肚肠。

而在这个彼此追逐的游戏里,复仇是最大的主题。它们并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仇恨和伤害而永远呆在一起,彼此就像本体和影子,注定无法分开。

就是这样一个异常简单的故事,却长盛不衰,观看的人也从不厌倦。

仔细想一想,《猫和老鼠》是一部非常怪异的动画片。

按照今天美国的律法,早期的剧集里大概有相当一部分会被绝对禁止向幼儿播出。因为那些让人们哈哈大笑的桥段,充斥着暴力镜头和相互伤害的情节。

同时,汤姆和杰瑞都应该算是“男性角色”,虽然偶有客串的女友,但是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这对基友在绞尽脑汁陷害或者报复对方。而且,它们对这个游戏永无厌倦,如同佛教说的那样,它们的行为向世人展示了标准的“痴愚”。

3
——————

在那些无尽的追杀中,我们可以看到悲剧的力量。

猫要抓住老鼠,这是猫无从逃脱的命运,也是猫最本质的天性。看起来这就像是我们的欲望,我们天生要去吃,要去爱,要去索取。

然而,汤姆永远也抓不住杰瑞,正如我们永远也无法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却又不得不像汤姆猫一样不断追寻。

这同样是注定之事,正因为希望渺茫,所有努力注定徒劳,却又无法停止,所以这种让人捧腹大笑的喜剧背后一定是悲剧的底子。

追杀本身并不好笑,永远求不得才让人哈哈大笑。我们看似是在笑屏幕上的那一对儿,其实我们是在自嘲。

伟大的戏剧之所以成其为伟大,就是因为它甚至不会让你意识到自己是在自嘲,而内心的压力却早已悄然释放。

4
——————

可能汤姆和杰瑞的作者也没有想过,他们塑造出这两个生龙活虎、永远精力充沛的混蛋,其实也是一种对于男性的讽刺。

汤姆和杰瑞都是标准的直男,也正因为这样,它们会为单一目标全情投入,哪怕一次次毁掉自己栖息的民宅也在所不惜。

当它们陷入对胜利的渴望时,眼睛里看不见奖杯之外的任何东西,总是想沿着一条直线直奔目标。对于它们而言,彼此都是这条直线上的障碍。为了清除障碍,它们可以在那么多集里不间断地彼此攻击,彼此绝不退让妥协,也根本看不到反思改进的迹象。

每一次都和第一次一样,汤姆总是会掉进相同的陷阱,过往的经验对它来说毫无任何意义。

而杰瑞这个被追杀的角色,才是真正控制剧情的关键。因为在所有的剧集里,主要由它来负责每一集的不同之处——它必须在每一集里想出一个新招来摆脱汤姆。力量弱小而智慧强大,这一点牢牢抓住了人们的好奇心。

与其说我们是来看汤姆如何追杀,倒不如说是为了看杰瑞如何逃脱。

大的命运已定的情况下,小人物在具体事物上的挣扎就显得尤为珍贵。同样的,这依然折射了大部分人的人生现实。

5
——————

我想说的是,一个好的故事未必需要复杂,喜剧的精髓在于重复,同时在每一次重复里带来一点点新的惊喜。

相对而言,故事的内核更为重要。因为无论我们看多么新鲜的故事,我们在故事的最深处看到的是自己,看到的是自己的欲望,自己的人生。如此,我们才会不断把自己投射其中,乐此不疲地看下去。

汤姆和杰瑞这一对彼此相爱吗?在 76 年之后,我们应该有肯定的回答。这大概是《猫和老鼠》的最后一个暗喻:

恨可能是爱的另外一张面孔。

生日快乐!汤姆大爷!生日快乐!杰瑞蜀黍!

本文由作者 和菜头 授权罗辑思维发布。

罗胖曰:

和菜头很懒。
他的公众号“槽边往事”,经常只发一幅拍北京天空的照片。
有趣的人,不见得要说有趣的话。
面带微笑,指着一个地方让我们看,就已经很有趣。
正如金圣叹。
有的时候长篇大论。
有的时候顾左右而言他。
有的时候,只是反复地说——
“妙!”、“此处甚妙!”
吐槽者,有流量。
赞叹者,有功德。

有效训练你的幽默感

发刊词 | 为什么你需要幽默感

你好!欢迎收听《有效训练你的幽默感》,我是李新。
我是鲜榨喜剧的创始人,也是一名喜剧编剧和导演。我的工作涉及到写段子、编段子,以及教别人怎么演喜剧。

大家都喜欢幽默的人,总以为他们聪明、机智、情商高,但其实,他们就是聪明、机智、情商高。

你可以回想一下,小到家人、朋友、同事的聚会,大到公众演讲、商务谈判,那些被大多数人喜欢、认可的,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是有幽默感的人。哪怕是那些招黑体质的名人,只要他幽默,也能让别人路转粉。

幽默机智的反应会让人产生一种“好聪明”的感叹,哪里都会欢迎你。你成为危机的解决者,也成为聚会或者闲聊的焦点。你可以让人发笑,也可以帮助别人解围。都说女生很容易被有幽默感的男生吸引,你想想啊,你都让她开怀大笑了,投怀送抱还会远吗?
你打开了这个音频,说明你已经意识到,你也许需要幽默,把它作为一项贴身技能。

在生活中,我们多多少少都会遭遇尴尬。你有没有那种时候,突然被人呛了一句,一下没有反应过来,等你想到怎么怼回去,已经两三个小时过去了,你总不能再打个电话怼过去吧。

我简单举个例子:男同胞有时候会遇到女同事说:“请个客都不愿意,你还是男的嘛?”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是请呢,不情愿,不请呢,又显得小气。
怎么破呢?我的一个同事是这么回答的,我来重现一下这个场景:“请个客都不愿意,你还是男的吗?”
我只请暗恋我的人吃饭。”
听到这句话,女同事脸都红了,这其实就是个套路,也就是“把你有问题变成对方有问题”。
还有一个同事,面对这种情况,他是这么回答的:
等一下,我来看看我的身份证!
这也是个套路,我们把它叫做“顺接”。

其实,每个尴尬情境都有不止一种解决思路。幽默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所以说,幽默可以学习,搞笑是有套路的,甚至段子还有公式!
我经常开玩笑说未来最有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业就是段子手。如果你了解了幽默是怎么产生的,你也能秒变反应高手,遇到尴尬的时候就能够快速反应,火力全开。
我们在这堂课里会分析十多种核心的幽默技巧,让你从此告别尬聊。

如果你会了这些方法。很快你会发现,久了,你的幽默感就像腹肌一样,从一块变成六块。不管怼、Diss、自黑、吐槽你都轻松驾驭。时间长了,机智聪明就真的进入你的DNA。
在接下来这一个小时,我会分六讲,一步步帮你训练幽默感和幽默能力:

第一讲,我会从发笑的机理入手,让你抓住幽默的本质;
第二讲,我会告诉你段子的基本公式是什么;
第三讲,我会来给你讲,怎么幽默地表达观点,把自己变成一个既机智又犀利的人;
第四讲,我会告诉你,怎样吐槽和自嘲,可以让你更受欢迎;
第五讲,我会告诉你怎么用幽默来化解尴尬;
第六讲也就是最后一讲,我会专门给女性朋友一些建议。
非常期待,一个小时后,看到一个妙趣横生的你。

1. 幽默的本质

这堂课的最开始,我想先给你讲讲,人为什么会发笑。
发笑的三种机理

总的来说,发笑的机理有三个。它们分别是:意外感、优越感、宣泄感`**。

首先,意外感让人发笑。
你可能听说过一个叫康德的大哲学家,他就说过这么一句话:在一切大笑里,肯定有荒谬、背理的东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因为笑话中的逻辑,跟我们平时认知的逻辑不一致、存在矛盾,所以幽默才产生的。

举个例子,脱口秀演员黄西在表演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
上帝让我成为了无神论者。

在这句话中,“上帝”和“无神论者”就是一对经典的矛盾。再举个例子:

我最讨厌两种人,一种是地域歧视的人,一种是北京人。

相信你一定反应过来了:讨厌北京人本身就是地域歧视,所以这个表达存在着明显的逻辑矛盾,这是我们产生笑声的根源。

说完了意外感,我们再来说说发笑的第二个机理,也就是优越感。

托马斯·霍布斯说过:“笑,是发现事物的弱点,突然想到自己的某种优越感时,那种突然的荣耀感。”听起来很绕,其实意思是每次当你看到有人尴尬或者被羞辱的时候,你会在对比下会产生一种优胜心理。

比如说,你在路上看到有人踩到了香蕉皮,摔了个四脚朝天,你可能会忍不住发笑。这种情况就属于优越感,你走的好好的,而他就踩到了香蕉皮,而且摔得很难看,你的优越感一产生,笑也就产生了。
再比如雷军的Are you ok的鬼畜视频,为什么大家会觉得这个好笑,因为他被全世界发现英文发音很不标准,但你没有,你就产生了优越感。

最后,宣泄感也能让人发笑。哲学家斯宾塞说过:笑是对压抑神经的释放。这个意思,是宣泄也能产生笑,产生幽默。

给人宣泄感的典型例子,就是那些禁忌或者敏感话题的段子,比如说,荤段子、政治段子。政治段子为什么能让人产生宣泄感呢?因为他向上攻击了,向上攻击, Target Up,指的就是要吐槽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你看全世界的段子手都喜欢吐槽川普,为什么?因为他又有钱又是美国总统。

我再用一个例子来解释为什么宣泄感能产生笑:

我家楼下新开了一家拉面馆,拉面一上,肉片特别薄,我就叫:“老板,关门!”老板问:“为什么?”我说:“再不关门这些肉片就被风刮跑啦。”
“老板,关门!” 是一个异常信号,一句很不客气的话。这个信号会令人一惊,感到紧张。你听到会想,哎呀,可能顾客和店家要发生冲突了。可是后面一解释,原来是虚惊一场。
你想达到最后的宣泄和释放,你就要先营造一种紧张感,后面再解除。也就是说,你前面冒犯得越过分,后面解除的就越爽。

幽默不是讲笑话
好了,了解到笑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再来讲幽默是什么。可能这时候你会想,幽默,不就是让人发笑嘛?这么说没错。
但是你想想,能让人发笑的东西很多,如果你仅仅是为了让人发笑而让人发笑,那其实不能叫做真正的幽默。
打个比方,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会遇到这种人,他会给你讲很多网上的段子和笑话,可是你并不会觉得这个人幽默,可能还有点烦,对不对?
所以就算你变成一个笑话集锦,别人也不会觉得你幽默。

那么幽默是什么呢?如果让我对幽默下一个定义的话,我会说:幽默是从一个有趣的视角来讲述真相和痛苦。这个定义里面有三个元素:

第一,有趣的视角。幽默是一种POV, Point of view,也就是世界观的意思,就是你要站在一个独特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这个视角跟正常的视角是有偏差的,这个偏差的角度造成了新奇感、意外感和幽默感。

你可能知道《乡村爱情故事》这部电视剧,里面有这么一个桥段,护士问赵四:“你在找什么呢?”赵四说:“请问厕所在哪个科?”这是赵四这个人物的POV,他所站的位置决定了他会理解不了一些东西,这跟我们是不一样的,所以他的视角,是独特的、有趣的。

说完了有趣的视角,我们来说幽默的第二个元素,就是真相和痛苦。幽默是关于真相和痛苦的表达。正常说话大家会说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但是幽默是,你要告诉别人你痛恨什么、你不擅长什么,你搞砸了什么。

所以,失败是幽默的好朋友。你记不记得有那样的时候:你给好朋友讲自己的囧事,好朋友被逗得哈哈大笑?越囧越好笑?比如一次失败的表白,比如越想讨好一个人越是说错话,比如当众出糗,或者考不上大学的经历,找不着女朋友的经历,等等。

当时这些你觉得很囧的东西,在喜剧里面叫做真相。所以你要幽默,你就要从真相中寻找素材。

而痛苦是你从真相中提炼的主题。痛苦让你的段子产生了深度,让你的段子在深层与观众产生了强烈共鸣。

这也就是说,幽默有个特质:你要观察自己的失败经历,你要关注一个事物矛盾的、消极的、负面的点,喜剧很多时候是从负面出的,往往痛苦在哪里,笑点就在哪里。

我的同事小乙有这样一个段子:
小时候我家特别穷。有多穷呢?不管每次我生什么病,我妈都从抽屉里拿出风油精。
怎么样,听起来是不是又心酸又好笑。这就是我们说的:痛苦在哪里,笑点就在哪里。

还有一个笑话是这样的:

一群男人上了天堂,在天堂的门口,上帝说:“活着时候怕老婆的,站到左边来,不怕的,站到右边。”几乎所有人都站到了左边,只有一个小老头站到了右边。上帝非常惊讶地说:“其他的男人都站左边,你怎么站右边呢?“老头说:“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我老婆交代过我。

在这个例子中,真相是男人有时会怕老婆,痛苦是,这种恐惧对于一些人来说终生挥之不去——你看看,上了天堂还要听老婆的。
当然并不是只有生、老、病、死这种大真相和大痛苦,有些生活中的小真相和小痛苦也是可以表达的,只要大家能够产生普遍共鸣就可以。真相和痛苦无时不在,只要你意识到这一点,就能随时调动你的幽默感。

比如说,老板在新年大餐前跟全体员工开了一个冗长的会,副总上来做总结陈词,他意识到大家都坐了很久,都很期待接下来的大餐。他是这样开头的:

我知道大家都坐了很久,也很着急去吃新年大餐,所以我尽量简短。谢谢大家!我们出发吧!

大家哄堂大笑。所以,有时你不用非得讲个笑话才能赢得笑声,审时度势,你简单地点出这个情镜中的真相就可以。

最后,我们来说说幽默的第三个元素,也就是幽默往往是原创的,它是你即兴应对世界的一种表达方式,你可以通过幽默,告诉这个世界,你对于很多东西的独特观点。好的段子不光是让人觉得好玩,同时也让人了解你,建立起一种对话感。所以不要讲别人的段子,幽默最好是真实的,而且能反应你的个性。

说到这里,你就明白了,为什么幽默不是讲笑话,不是讲别人的笑话,它比讲笑话,要有智慧和有力量得多。

本讲小结
这一讲我们说了发笑的三个来源:意外感、优越感和宣泄感。所有让你感觉到好笑的事物,都是因为给你带来了这三类感受中的一个或多个。

而幽默,是从一个有趣的视角来讲述真相和痛苦,是一种有智慧且有力量的自我表达。

留作业
分享一个自己的囧事,或者一次失败经历,看看是不是好笑。欢迎你在留言区跟我和其他用户互动。

1. 段子的基本公式

上一讲,我们讲了什么是幽默以及三种发笑的机理。只要你掌握了这三种机理,你放心,无论任何时候,只要你想写段子…还是写不出来。因为你还没掌握段子的基本公式。在这一讲,我会给你讲一个段子的基本公式。掌握了这个基本公式之后,你就可以开始创作自己的原创段子了。

段子的基本公式

这个基本公式非常基本:段子=铺垫+包袱。

我们来解释一下。段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前面的一句话,我们把它叫做铺垫,第二部分是后面的一句话,我们把它叫做包袱。其中,铺垫是建立第一个思路,把你引向方向A;而包袱是揭示第二个思路,把你引向方向B,这就是我们上一讲讲到的意外感。前面的铺垫不需要好笑,你只需要陈述一个事实,越正经越严肃越好,好笑的部分在后面的包袱。

比如这讲一开始的时候,我说“只要你掌握了这三种发笑的机理,你放心,无论任何时候,只要你想写段子”,这就是个铺垫,目的是让你自然而然地认为,后面会是“就能写出来”,但我实际的包袱是,“还是写不出来”。

再举个例子,歌手大张伟在一个电视节目上说过这么一句话:
大家都应该热爱小动物,因为他们非常好吃。

我们来看,前半句话,“大家都应该热爱小动物”就是铺垫,他的这句话采用的是我们在社会语境下比较常用的一种逻辑,因为环保,大家都应该保护小动物。作为一个明星,提倡保护小动物很恰当,大家都是往这个方向去想,这是方向A。
后半句话,“因为它们非常好吃”是包袱,它产生了一个转向,把这些小动物转向成为了食物,把观众引向了方向B,这个时候幽默感就产生了。
这个例子严格遵守了段子的基本公式,“大家都应该热爱小动物”作为铺垫,并不好笑,好笑的部分在后面的包袱,“因为它们非常好吃”。

连接词
明白了铺垫和包袱之间的转向,转向就产生意外感,但是怎么才能转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二个知识点:连接词(connector)。

我们继续来看前面这个段子的基本公式:段子=铺垫+包袱。这个公式里,有一个隐含的知识点没有显示出来,我要告诉你,在铺垫和包袱之间,隐藏了一个连接词。

什么是连接词呢?不是铺垫和包袱中间的那个加号,而是你需要在铺垫的部分去找一个概念词,这一个词可以做两种解释。比如“大家都应该热爱小动物,因为它们非常好吃”这个段子里,连接词是什么?是“热爱小动物”。

“热爱小动物”有两种解释。第一种,人们默认的常用解释,“热爱小动物”是出于保护自然,这是方向A。而第二种解释,“热爱小动物”是因为它们是好的食材,这是不太常用的解释,但也成立,这是方向B。

然后你要做的,就是在铺垫中使用第一种解释,包袱中使用不太常用的第二种解释,也就是说大家在语境下都会默认方向A,但是你的包袱要选择方向B,这样转向就产生了。

举个例子,你可能听过这个段子:

我问我的朋友说:“你有《时间简史》吗?”朋友说:“有,我也不捡那玩意儿。”

这里面“有时间捡屎”,当你听到这个词的时候,大家会默认是指“有《时间简史》这本书”,但是这个词,可以有第二种解释,也就是有没有时间去捡大便,在这里面的连接词就是“有时间简史”。

再来一个例子,让你多多熟悉一下连接词。有个段子是这样的:

上课玩手机的确会导致成绩下滑啊,这点我深有体会。最近一个学期由于总是玩手机,都没怎么给他们教课。

好,刚刚的这个段子,“上课玩手机”就是连接词,你肯定立马想到的是学生上课玩手机,这是我们整个社会大语境会给你的思维定势,但在这里把玩手机的主语换成了老师,就发生了转向,就是老师上课玩手机导致了全体同学成绩下滑,所以这个段子就这么形成了。

误导强化

你明白了段子的基本结构就是铺垫加包袱,连接词要从铺垫中去找。现在我们来讲公式里的第三个知识点,误导强化。

什么叫误导强化呢?就是在铺垫和包袱之间,你可以加一个短句子,这个短句子的功能是让听众更死心塌地地相信铺垫里的误导,目的就是为了蒙蔽听众,让他彻底不设防。

回到咱们刚刚讲过的上课玩手机那个段子,“这点我深有体会”这句话就是误导强化。你发现没有,用作误导强化的这个短句子通常还有一种强烈的情绪,比如说,“这点我深有体会”,你就被这种情绪套牢,完全被牵着走了。

我再给你几个常见的误导强化的句子,你感受一下:比如说“我当时就震惊了”,“我妈也觉得十分愤怒”,“连警察都看不下去了”,以上都可以成为误导强化的套路,我相信你已经明白了。

最后补充一下,在一个段子里,误导强化是一个加分项,不是一个必须项。我的意思是,不是所有段子都有误导强化,但如果一个段子里有它,后面抖包袱的效果就会更好。

本讲小结

我们讲了写段子的一个基本公式:段子=铺垫+包袱,其中铺垫里应该暗含连接词。如果你想要制造更强烈的笑果,你可以在铺垫和包袱之间加一句误导强化的小句子。

留作业
用今天学到的公式,创作一个段子。我给你把铺垫写好了,是这么一句话:望着父亲的背影,我发誓一定要常回家看看,____。请你想想可以怎么抖出一个有意思的包袱来。欢迎你在留言区跟我和其他用户互动。

3. 幽默地表达观点

上一讲我们了解了段子的基本公式,这一讲我们来说说幽默在主动场景中的运用,也就是如何幽默地表达观点。

我们每个人,都时时刻刻在产生观点,人人都有观点,有观点不稀奇,但如果你能把自己的观点幽默地表达出来,就会给人留下深刻和犀利的印象。

我举个例子,作家林语堂说过这么一句话,“好的演讲,应该像女士的裙子,越短越好”,这样的观点和表达方式就让人印象深刻。

把观察变成洞察

那么怎样才能幽默地表达观点呢?首先你需要有一个观点,我们在幽默里把观点叫做洞察。

所谓洞察,就是你需要有一个独特的想法,这些想法不是在报纸上看到的,也不是在网上看到的,更不是你在微信朋友圈当中刷到的。它不需要好笑,只需要独到。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它真的是从你的脑海当中长出来的,它产生自你的真实经历,或者是你对生活的观察,但是光有观察还不够,你还要继续思考、追问、解读、联想,才能把这种想法变成独特的洞察。

我再强调一下,形成洞察的关键是:你要对那些别人习以为常的情境和做法进行拷问,一再追问为什么,这样你就能从中找出荒诞或者有趣的点来进行重新解读,形成你的洞察。

这个追问的方式,是问自己:这个情境或者做法,哪里不对。具体比如说,哪里很奇怪?或者哪里让人生气?或者哪里令人害怕?你可能会问我:为什么不能问哪里我喜欢?为什么都要问负面的问题?因为在第一讲我已经告诉大家,喜剧是反着出的,痛点就是笑点。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讨论单身。那么你首先想,单身有什么不好?具体说单身有什么怪的地方?然后你可能会发现一个怪圈,也就是“一个人单身得越久,就越容易继续单身下去”——这是你产生的第一个洞察。

接下来,你可以想,为什么单身越久,就越容易继续单下去呢?你可能会想到,单身越久,就会越习惯甚至喜欢上单身生活。所以你得出一个结论:单身会上瘾。这也是一个洞察。

你还可以接着追问,单身还有什么不好?它造成了什么困难吗?你想到一个人社交活动越少,就越失去出去社交的动力。所以你也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单身就像失业,时间越久,找下一份工作越难。所以就单身这个话题,我们产生了很多洞察。

为什么需要洞察呢?
——因为幽默只是一种手段,它背后要表达的思想才是关键,洞察能让你表达独特的思想,所以一个洞察多的人,一定是一个有趣的人。

洞察不分大小,只要它启迪了我们就算,而且那些观察生活产生的小洞察更好,因为它们容易引起别人的共鸣。

比方说,单身会上瘾,这听起来像个悬念,你的听众会好奇,会想为什么呀,就会听你讲下去。如果你说“单身就像失业,时间越久,找下一份工作就越难”,讲到这句的时候,没准你会发现对面的听众可能都在点头认同你。所以说,洞察很容易帮你抓住人心。

把洞察带入场景
假设现在你已经有一大把洞察了,但是只有洞察是不够的,如果你想把洞察变得幽默,必须把洞察加入场景。为什么呢?因为洞察只有观点,而场景有强烈的画面感。
怎么给一个洞察设计有趣的场景?常见思路是:用一个场景验证你的洞察。

我举个例子,脱口秀演员思文讲过一个观点:
女人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颜值的竞争。

OK,这一句话,它是一个洞察,它是基于对生活的观察,得出的一个结论。你可能觉得它有点意思,但也只是有那么一点意思。
加入场景后,就不一样了。它变成了这样的:

女人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颜值的竞争。你听说你的前男友找了一个新的女朋友,你绝对不会去问他,她善良吗?她有钱吗?你第一句话就会问,她好看吗?

效果是不是就不一样了?这个段子的玩法,就是用场景验证自己的洞察。
再举一个例子,我同事小乙的段子:

现在你没点反刑侦的技巧都不敢去相亲。
这是一个洞察。它加上场景之后是这样的:

现在你没点反刑侦的技巧都不敢去相亲。我去约会,姑娘问我“你有房吗?”我说:“没有。”“你有车吗”“没有”“你有病吗”“没有”“没有病,你约我出来干嘛?”

相信你也感觉到了,洞察+场景这种方法,能兼顾观点的新颖独到,又有幽默效果。

这个技巧在平时我们使用得少,但是在演讲或者表演的时候,如果把你的洞察加入场景来演绎,你会有很强的舞台感染力。不过,这个方法需要你平时注意多观察,多积累。

三招让你假装有观点

可能有人会说了,万一是即兴发言,我并没有独到观点怎么办呢?

也有办法!我要教你三招,让你在没有观点的时候,也能表现出很有想法的样子。

第一个方法是:押韵。你先找出一个哪怕是常识的道理,然后押韵。什么东西一押韵,就显得特别有道理。我说一个,你听听看:“怀才和怀孕一样,时间久了才能被发现。”是不是听起来好有道理。

押韵有两种压法,一种我们叫头韵,一种我们叫尾韵。刚才这个是头韵,怀才和怀孕,押在了前面。

尾韵我们比较熟悉,比如《乡村爱情故事》里面有一句台词: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这个“果”字是这里的一个尾韵。再比如,人生就像打电话,不是你挂就是我挂。所有的这些头韵和尾韵都能够增强你表达的效果。

第二个显得有观点的幽默方法是:套用典故。俗语、诗词、名人名言都叫典故,但套用典故的意思是,你只使用典故的前半部分,然后改典故的后半部分。比如:既生瑜何生亮,既生我何不生我对象?再比如:以梦为马,越骑越傻

近年来流行的“丧”段子,使用最多的技巧就是借用了典故,因为典故只出半句时的误导特别强烈,所以包袱甩的时候,意外感也特别强烈。比如你可能听说过:上帝是公平的,给了你丑的外表,还会给你低的智商,以免让你显得不协调。

第三个产生观点的方法比较简单粗暴:这个方法叫比兴,而且加入屎尿屁或者猪狗驴。举个例子,歌手大张伟说过一句话:人不能倚老卖老,清朝的夜壶也是尿尿用的。简单来说,就是前面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只不过后面的这个比喻让这个段子变得很有趣。

你可能还听说过这个:水浅王八多,到处是大哥。听起来是不是好好笑?为什么加入屎尿屁或者猪狗驴、王八等各种动物呢?这就回到了我之前讲的发笑的机理,一个是触犯禁忌的宣泄感,一个是优越感。当然,屎尿屁要慎用,要看场合,用的不得当,可能会冒犯别人。

本讲小结
这一讲我们说了,要做到幽默地表达观点,首先要有洞察,想要提升幽默的效果,就要在洞察后加入一个场景。此外,运用押韵、典故和比兴的方法能让你在没有观点的时候显得有观点。

留作业
关于上班,你有什么洞察?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场景印证这个洞察?欢迎你在留言区跟我和其他用户互动。

4. 吐槽和自嘲

上一讲你学会了如何幽默地表达观点,这一讲我会教给你一些吐槽、自嘲的技巧,这两种方式很能体现幽默感。

吐槽的技巧

什么是吐槽?就是戏谑地表达对某件事的看法。你可以吐槽一个人、吐槽一件事、一个新闻。怎么吐槽,能让你显得很会说话、很会接梗?其实一些基本的技巧,前两讲我们都讲过了,你是可以直接用的。这一讲,我会教你一些很适合用来吐槽的方法,以及吐槽需要注意的点。

生活中吐槽的对象在很多的时候是一件事情或一个新闻。

那么怎么吐槽一件事呢?在这里我教你一个实用小技巧,叫二度联想。什么叫二度联想呢?二度联想就是你从事件本体当中找一个词A,做一次联想,联想到词B,然后再联想一下B的槽点是什么,最后,你把这个槽点和事件本体再连回来。举个例子:

你去火车站接人,火车晚点了两个小时,你等到花儿都谢了,最后终于把人接到的时候,你吐槽说:
“最近铁路局是不是刚去民航培训过。”

这个例子的关键词就是“晚点”,第一次联想,是飞机晚点,因为大家都知道,飞机经常晚点;第二次联想就是铁路局跟着民航把晚点这个习惯给学会了。
好,我们学会了用二度联想去吐槽一件事情。接着,我们来看一下,怎么去吐槽一个新闻。很多新闻都是人们聚在一起的谈资,如果你能做到恰当地吐槽,不但显得你很有见识,还能增添很多欢乐气氛。

我在这里教你一个吐槽新闻的技巧,也就是我们经常说到“5W1H”分析法,5W就是Why为什么、What发生了什么、 Where在哪里、 When什么时候、 Who谁,1H就是how,他们是怎么干的。

比如有条新闻是这样的,咱们用5W1H提问法来吐槽下:
“女子为网恋男友自拍着迷,汇款85次,约会被放鸽子”
Why——为什么?她为什么会被骗呢?你可以这么吐槽:
色欲不仅熏心,还烧钱。
不是他不想见你,是你汇的款不够他整容。
What ——发生了什么?你需要补充未讲出来的新闻细节,当然这个细节是你顺着故事逻辑和人物逻辑夸大编造的。你可以这么吐槽:
第八十六次的时候连骗子都过意不去了,把她拉黑了。
Who——谁?根据新闻的细节推断主角是什么样的人。你可以这么吐槽:
被骗85次都不长记性,姑娘你是金鱼变的吧。
当然你也可以吐槽其他新闻当事人,比如:
这骗子是美颜相机的代言人吧。
好,我不展开了,你可以参考上面的示范,完成接下来的三个Where, When,How。

Where:在哪里?补充新闻中没有的地点细节。When:什么时候?补充新闻中没有的时间细节。How:怎么样?骗子是怎么样欺骗了姑娘,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有句话叫做:学会5W1H,吐槽天下都不怕。以后,遇到你想吐槽的新闻,可以试试这种方法。

说完吐槽事情,现在我们再来说吐槽人。

吐槽人呢,二度联想和5W1H中的Who,你都是可以用的,吐槽别人,你要注意度的问题,要知道对方的底线在哪里,要看你打的痛点是不是对方真正在意的点,如果是的话,就要避免,你还要看你和他的关系、他当时的情绪状态、场合适不适合等等,再亲密的朋友,你跟他说多了,他也会跟你急。

自嘲的技巧

说完了吐槽,我们来看一个吐槽的高级版本:自我吐槽,也就是自嘲。

如果说吐槽是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那么自嘲就是把别人的欢乐建立在自己的痛苦之上。

自嘲跟吐槽别人不同。因为你要吐槽别人,肯定会涉及到不同程度的攻击、冒犯,你吐槽别人,分寸过了,轻则友谊的小船翻了,重则招打,实在是风险多多。

但是自嘲是一种针对自己的贬低,所以很安全,不会造成人际纠纷。自嘲是你把自己放低了,你把自己放得这么低,别人也就不好意思也没有空间吐槽你了。

但反过来,自嘲是一种需要强烈自信的幽默方式。自嘲其实是一种自我接纳的表现,你对自己的弱点有很清晰地认识,又有勇气说出来。

这是我要给你的,关于自嘲的第一个建议: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敢于把自己的弱点展示出来。

第二个建议,你给自己创造一个有固定吐槽点的“人设”,把这个“人设”,当作你经常吐槽的对象。你可以怎么做呢?你可以给自己设计三个大家都容易感同身受的标签,这些标签得是负面的,比如说,矮、胖、穷、丑就是自嘲的几个通用标签。

我们拿穷来举例子,吐槽自己穷特别受欢迎,为什么?因为现在大家的社会压力都特别大,如果他听到有一个人讲自己穷,听者就产生了优越感,这种压抑就得到了释放。比如说,一个人自嘲自己穷可以这么说:

去年我给自己定了存款3万的目标,掐指一算,还差5万。

相信你可以感觉到了,自嘲的方向一定是“我很差”、 “我很糟糕”。
你还可以找一个生活的具体细节,然后把槽点夸张到荒诞的程度。
比如你要形容自己矮,可以这么说:
我家住20楼,我每次都按15楼,然后走上去。因为我够不着20层的按钮。

你要形容自己笨,你可以这么说:
如果说吃鱼会让人变聪明,那我至少得吃一对鲸鱼。

你要形容自己丑,我有个段子是这样的:
我有个同事一撒谎就揉纸团。有一次我问他:“你觉得我好看吗?”他说:“等一下。”我就看见他转身拿了一摞A4纸。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笑,但是我相信你记住了自嘲的要点:第一,负面标签;第二,我很差;第三,细节夸张。

说完了自嘲的惯用技巧,我再补充一点,那就是,你可以通过自嘲来自吹。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你必须得让人了解你有多厉害,比如当你面试的时候,你需要告诉对方你有多优秀;当你推销产品的时候,需要告诉客户你们的产品有多好;或者在同学聚会的时候,你需要让你的同学了解你很厉害……你怎么能做到自吹的同时还不让别人反感呢?答案就是通过自嘲来自吹。

还是套用咱们之前讲的段子的基本公式,段子=铺垫+包袱。前面你要正经地陈述一个值得你吹嘘的事实,后面你需要调侃自己一把,这个事情你就可以冠冕堂皇地说出来了,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们得到成为苹果商店年度推荐APP,你就可以说:

最近我们得到成为苹果商店年度推荐APP,哎呀呀,又膨胀了,又膨胀了。

你看,说自己膨胀,算自嘲。这样一说,就不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这个要注意前后的情绪一定要有一些反差。

本讲小结
这一讲,我们讲了怎么吐槽和自嘲。
吐槽,讲了两个方法:一个是二度联想,一个是5W1H。
自嘲,有三个要点:第一,给自己找负面标签;第二,包袱要落在““我很差”;第三,把生活的细节夸张到荒诞的程度。

留作业
练习吐槽技:
我们可以用刚才的那条新闻“女子为网恋男友自拍着迷,汇款85次约会被放鸽子”这条新闻中的Where、 When、 How进行吐槽,欢迎你在留言区跟我和其他用户互动。

5. 幽默地化解尴尬

上一讲我们讲了吐槽和自嘲的技巧,这一讲我们讲讲幽默在一些被动局面中的运用。比如说,有的时候你突如其来就被吹捧了,或者被攻击了,或者陷入了冷场和尴尬,你该如何去化解?

应对这些局面,有两个通用方法:一种是直接承认,一种是逻辑置换。

直接承认
西方有一个谚语,叫Elephant in the room。房间里的大象。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屋子里有一头大象,但是所有这屋子里的人都假装没有看见,也就是说,一个明显的问题,大家都避而不谈,这就是一个超级尴尬的事情。
面对这种局面,你得先承认屋子里有大象。你把屋子里的大象一指出来,大家都如释重负了。

比如说,现在我严肃认真地给你讲幽默是什么,你正襟危坐地学习幽默,这个事情就很搞笑。你看,我刚刚给你指出了屋子里的大象。

举个例子,有一个日本的脱口秀团体来中国演出,可能是因为一些文化的原因,现场的效果并不是十分地理想,非常地冷,几乎没有人笑。主持人上去了之后,就说:这是日本最冷的一个脱口秀团体吧,怪不得来中国演出。他这么一说了之后,所有的观众都哈哈大笑起来,然后气氛就缓和了。

你看,如果你碰到尴尬局面,很多时候,你直接指出来就可以化解。但是,有时候这样还不够,你还需要一些把话接下去的技巧。
把话接下去的第一种技巧是what if。意思是“是,又该怎样”。讲一个我身边的例子吧。

我有个朋友叫宋启瑜,有一次黄西老师邀请他做热场演出。黄西老师演完后先走了,一位观众站起来,特别热情地对启瑜说:“我今天是冲着黄西老师来的,但是我更喜欢你,你的表演简直是太赞了。”
这个情况就很尴尬了,对不对?因为虽然你被吹捧了,但黄西老师被打击了。我的朋友是个接梗高手,他当时就说:
你别现在说嘛,你等黄西老师在的时候再说嘛。

这个例子里用到的手法就是what if ,我们汉语中有个词叫“顺杆爬”,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也就是你要先接受一个设定,在上面这个例子里,我的朋友就是接受了他比黄西老师更受欢迎这个设定,然后再无耻地往前走一步:如果等他在的时候夸我就更好了。

再举个例子:
有一次,郭德纲采访协和著名的急诊室女大夫于莺,他了解到这个女大夫有192万的微博粉丝。郭德纲就问她说:“那么多的医生写微博,为什么你就红了呢?”这个女大夫说:“大家都说我长得像您。”她的这句话其实是巧妙地吹捧了郭德纲,郭德纲就回答说:“那应该大红才对。”

他的逻辑就是,如果你是因为长得像我才红的,那你应该比现在更红才对。
把话接下去的第二种技巧是yes,because。意思就是“正是如此,因为……”,跟what if一样,需要先接受一个假定的设定,进入到这种设定之后然后给出一个理由,说为什么这样。

举个例子:
2013年,奥巴马访问以色列,对大学生发表演讲,突然有名学生大声抗议闹场,安全人员随即将其架离会场。奥巴马说:“事实上,这是我们事先安排的,这样才让我感觉像在美国一样。”哄堂大笑当中,他又补充了一句:“如果没有人闹场,我会觉得怪怪的。”

奥巴马在公众场合被抗议,是很尴尬的,但是他很机智地说这是事先安排的,这样让他感觉像在自己的国家一样,因为他在美国经常被抗议,奥巴马在这儿还自黑了一把。
刚才这个例子是一个非常好的yes, because的例子,奥巴马先是产生了一个假定,说是事先安排好的,然后他给出了一个理由,为什么要安排这件事情。

逻辑置换
好,上面的例子都属于直接承认法。接下来,我们来看应对尴尬局面的第二种方法,叫做逻辑置换。这个方法下面有很多技巧,这里我说最好用的三种。

逻辑置换法的第一个技巧是文字梗,文字梗也叫谐音梗。

举个例子:
一个顾客肚子非常饿,去了一个日餐馆,发现只有鳗鱼饭。他就很愤怒地质问厨师长:“为什么只有鳗鱼饭?”厨师长微微一笑说:“因为快鱼都游走了呀。”

所以,他在这里并没有真正地回答说饭店不提供其他饭的这件事情,而是用“慢”的谐音把这个问题滑过去了。文字梗为什么能化解尴尬呢?因为它答非所问,转换了话题,阻断了原来的逻辑。

逻辑置换法的第二个技巧叫,把你有问题变成对方有问题。
比如说,在公众演说中,有人向你提出挑衅的问题,故意刁难你,如果你不想正面回答或者不想认真回答,你就指出对方的一个问题,对方的问题可能是你伪造出来的,但你的目的是把问题抛回给提问者或者质问者,你就巧妙地把这种尴尬局面给破了。

比如:
有一次,郭德纲一上台,还没开始录节目呢,底下观众就大喊“老郭你胖了”,他轻松地说“你家电视该换了”。
其实人们在生活当中也大量在使用这个技巧,比如一个男生被女朋友埋怨:“你怎么天天加班忽略我?”男生会说:“不然你看好的包,怎么给你买呢?”

说完了逻辑置换的第二种技巧,来看第三种技巧,也就是引入同一场景里的第二种逻辑。
举个例子:
一家人去看演出,在二楼,小朋友非常淘气地趴在栏杆上面,工作人员善意地过去劝阻说:“家长请好好看着孩子,小朋友掉下去就不好了,下面是贵宾席,还得补票。”

这就等于是你在原来的逻辑之外,引入了第二种逻辑。原来的逻辑是孩子掉下去有生命危险,第二种逻辑是孩子掉下去会很花钱。

这个技巧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同一场景中一定包含两组或者两组以上的概念,比如说剧院有楼上、楼下,还有普通席、贵宾席;其次,找到两组不同的概念之后,把两者加以联系就可以。这个联系的思路一般是两者有什么相同,或者两者有什么不同。

本讲小结
这一讲我们讲了面对尴尬处境时,你可以常用的一些技巧,有两大类:
第一类是直接承认法,也就是承认事实、再顺着把话接下去;
第二类是逻辑置换法,也就是转换事实,引入新逻辑。
我建议你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尴尬场面,比如说被人吹捧了、被人揭短了、做什么事情失败了、或者被问到棘手问题的时候,用这两种方式尝试化解。

留作业
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什么样的尴尬情境?你或者别人是怎么化解的?
欢迎你到留言区跟我和其他用户互动。

6. 给女性的特别建议

这一讲,我们专门来说说,女性如何提升幽默感。

大家通常会有一个成见,认为男性普遍比女性幽默。其实在喜剧行业,顶尖的脱口秀女演员和顶尖的男演员是一样出色的。但是如果在普通人当中,尤其在中国,确实男性幽默的可能会多一些。

为什么会这样?

学会“冒犯”
首先这跟东方文化对女性的教养有关系。符合社会规范的女性特质是善良、美丽、温柔、善解人意。在大多数时候,女性充当人际矛盾的调停者,表达有分寸也被视作女性的优点之一。但往往人太Nice,话说得太温和了,就没有喜感了。

为什么?
幽默很多时候是一种假性攻击。就像挠痒痒。挠痒痒是个有攻击性的行为,对他人产生了一种紧张感,但是它又不真正伤害人,所以当对方知道自己是安全的时候就放松下来,开始大笑。

但这个假性攻击,它也是个攻击,也得有挠的那么一下,否则产生不了威胁感。我们在第一讲中,讲到发笑的机理时,就讲过如果你想到达到最后的宣泄和释放,前面你就得营造这种紧张感。

这意味着如果想要幽默的话,你得制造这种紧张感。这种紧张感通过什么来制造?通过“冒犯”对方,通过指出对方或者一个事物它不太对的地方来制造。

比如说,美国有档知名的脱口秀节目叫艾伦秀,有一次,一个女嘉宾来上节目,主持人艾伦刚刚跟她握了手,女嘉宾一落座就说自己得了重感冒,艾伦马上假装嫌弃地抽出一张纸巾来擦手。女嘉宾先是一愣,反应过来后开心大笑。这个一愣,就是一个紧张感的制造,最后的大笑消除了这个紧张感。

这种“逗”对方一下,就是幽默中的“冒犯”,它帮助你制造了你与听者之间短暂的假性的紧张感。这个冒犯和这个紧张感的对峙,恰好是女性不熟悉、不擅长、不舒服的。

所以女性要提升幽默感,首先得克服这个,要在心理上变得强大起来:你不要惧怕这种假性的人际紧张感。就像艾伦攻击的点:感冒病毒,只是暂时性的,只要你的幽默不是攻击对方真正在意的痛点,或者是对方不能改变的东西——比如身体的残疾、外貌等,你都可以尝试。

心理上的强大还有一点,也就是不要担心说出负面的东西会影响自己的形象。吐槽自己时,你得说我哪里哪里很差;吐槽别人时,你得说别人哪里哪里很差,吐槽一个事件时,你得说这个事情哪里哪里不对,哪里让人生气,哪里愚蠢,哪里困难。

幽默是从一个负面的视角出发,甚至要表达一种负面的情绪,这就是喜剧的思维,幽默的思维,你难以回避。

有的朋友会担心开玩笑开多了,会失去了女生的神秘感或者魅力。首先,我想说,真相不是这样的,真相是:幽默其实很性感,自信的女孩很有魅力。

但如果你实在觉得幽默会破坏你的形象,我建议你这么去想象——你每天带着一个存折,叫印象分存折,你的教养、气质越好,看起来越文静、和善,你的存款金额就越高。

比方说,普通这样一个姑娘,给人感觉挺好,那就是一个 1万块的存折。你每犀利吐槽一次或者搞笑一次,扣掉500块,到晚上可能存折里只剩几千块,但是每天早上起来后你的存折又会恢复到1万块,所以你看,你其实每天是可以吐槽很多次的。

给自己设计有趣的标签

我想给女性提供的第二招是,你可以有意识地给自己设计一些有趣的标签,这能提升和丰富你想表达的内容。

我注意到很多女性喜欢使用以下三种梗:减肥、好吃、星座。她们会吐槽自己最近减肥失败了,或者又抵制不住美食的诱惑了,要么就跟你聊星座。不要说男生,很多时候听得我也很想逃跑。如果你希望提升幽默感,我建议你改变话题。

怎么样跳出来?你首先给自己打几个新的标签,不用太多,通常三个刚刚好。

标签,就是人设,三个标签,就可以构成人们对你的基本了解。标签太少不够立体,太多别人又记不住。所以三个刚刚好。这三个标签也是你吐槽自己的基本槽点。

比如我自己的标签是:愤怒的娃他妈,跟不上时代的70后,苦逼的创业者。当然你也可以根据个人经历找这几个标签,比如你的家乡、你的职业、你的生活状态、你特殊的经历。你的这三个标签越独特,你的吐槽就越有个性,你的幽默感就越突出。

有了标签之后,你就可以用我们前面几讲的段子技巧,根据自己的槽点出内容了。这样你的吐槽就很有意思了。比如,我刚刚讲到,我的标签有一个是“苦逼的创业者”,我就可以这么吐槽:

作为一个创业公司,什么都得精打细算。你看我们,就这一间屋子,干嘛还放了两台空调呢?投资人来了,两台都开,够面子;客户来了,开一台,够舒适;只有我们自己在办公,都关上,够环保。

再比如,我的另一个标签是“愤怒的娃他妈”,我又会这么吐槽:

带娃2小时,我觉得,孩子就是我的生命;带娃5小时,我会觉得儿孙自有儿孙命;带娃10个小时,我就觉得以后孩子还是送寄宿学校好;带娃48小时,我就会想,人贩子怎么还不来。

在所有的母婴产品里最没用的是什么?男人。要完全替代一个婴儿的爸爸,你只需要在手机里录上三句话,随机播放就好了:“孩子哭了,你快看看”,“孩子饿了,你快看看”,“孩子拉了,你快看看”。

本讲小结

对可爱的女性来说,有两个关于幽默感的提示是我想特别给你的。第一是你可以训练自己适度的冒犯能力,心理上要不畏惧制造一种假性的紧张感;第二是给自己选三个有特质的标签,针对这些标签,吐槽自己出段子。
事实上,作为女性,你如果能够突破文化背景下的人设,克服一些自己的不安全感,适度地冒犯一下外部和自己,有时反而会让自己更强大。
最后,我推荐各位女性朋友们可以在网上找些国外女脱口秀演员的视频看看。从温和到辛辣,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人设来选择你想借鉴的目标。通常来说,你主要看三个点:一是她们都关注什么话题,二是她们怎么把日常琐事变成幽默的内容,三是她们怎么甩包袱的。节奏、停顿、声音、角色扮演啊,这些你都可以学习。

女性需要性感,需要骨感,也需要幽默感。我相信所有的女性都有自己独特的幽默感。

留作业
你有没有一个最能表现自己个性的标签呢?你想怎样根据这个标签吐槽一下自己?欢迎你在留言区跟我和其他用户互动。
总结
到这里,这堂课就讲完了。我带你回顾一下这堂课的要点:
第一讲,我们讲了发笑的三个机理,它们是意外感、优越感和宣泄感,并且说了幽默不是讲笑话,它是从有趣的视角去讲述真相和痛苦,是一种有智慧、有力量的自我表达;
第二讲,我们了解了段子的基本公式是由铺垫和包袱组成,其中铺垫里会暗含连接词,在铺垫和包袱之间还可以用一个小句子误导强化一下;
第三讲,我们说了怎样幽默地表达观点,你需要记住这几个点:要有独特洞察,场景能给洞察加分,没有观点的时候借用押韵、借用典故、比兴这些手法,能让你显得有观点。
第四讲,我们说了如何吐槽和自嘲。你可以记住几个关键的点:吐槽人要把握度,吐槽事情要多联想,吐槽新闻可以用5W1H。自嘲的核心是“我很差”,自嘲的技巧是细节夸张。
第五讲是如何幽默地化解尴尬。有两大基本方法,一是承认事实,把话接下去;二是逻辑置换。
第六讲,我给女性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要学会“冒犯”,突破文化背景下的人设;第二,要提升和丰富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有趣并非天生,幽默也能养成。相信听了这堂课的你,已经拥有了别人没有的秘密武器。

鲁迅是个“好玩”的人


陈丹青

我喜欢鲁迅的第二个理由,是老先生好玩。

就文学论,就人物论,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好玩”这个词,说来有点轻佻,是现在小青年的口头禅,形容鲁迅先生,对不对呢?我想来想去,还是选了这个词。这个词用来指鲁迅,什么意思呢?我只好试着说下去,看看能不能说出意思来。

老先生去世,到明年整70年了。70年来,崇拜鲁迅的人说他是位斗士、勇士、先驱、导师、革命家,说他愤怒激烈、嫉恶如仇、是“没有半点媚骨的人”;厌恶鲁迅的人,则说他心胸狭窄、不知宽容、睚眦必报、有失温柔敦厚的人。总之,综合正反两面的印象与评价,都仿佛鲁迅是个很凶、很严厉、不通人情的人。

什么叫做“好玩”?“好玩”有什么好?“好玩”跟道德文章什么关系?为什么我要来强调鲁迅先生的“好玩”?

以我个人的心得,所谓“好玩”一词能够超越意义、是非,超越各种大字眼,超越层层叠叠油垢一般的价值判断与意识形态,直接感知那个人。从少年时代阅读鲁迅,我就不断发笑,成年后,我知道这发笑有无数秘密的理由,但说不出来,而且幸亏说不出来——这样一种阅读的快乐。在现代中国的作家中,读来读去,读来读去,只有鲁迅能够给予我,我确信,他这样一句一句写下去,明知道有人会发笑。

我们先从鲁迅的性格说起。最近我弄到一份四十多年前的内部文件,是当年为拍摄电影《鲁迅传》邀请好些文化人搞的谈话录,其中一部分是文艺高官,都和老先生打过交道。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提到鲁迅先生并不是一天到晚板面孔,而是非常诙谐、幽默、随便、喜欢开玩笑,千万不能给他描绘得硬梆梆。夏衍,是老先生讨厌责骂的四条汉子之一,他也说老先生“幽默得要命”。

我有一位上海老朋友,他的亲舅舅即是当年和鲁迅先生玩的小青年,名字叫唐。唐五六十年代看见世面上把鲁迅弄成那副凶相、苦相,私下里对他外甥说,哎呀,鲁迅不是那个样子的。他说,譬如鲁迅跑来看唐,兴致好时,一进门就轻快地在地板上打旋子,一路转到桌子前,一屁股坐在桌面上,手里拿支烟,嘻笑言谈。唐还说,那时打笔仗,不是像我们想像的那样一本正经火气大,不过是一群文人你也讲讲,我也讲讲,夜里写了骂某人的文章,老先生隔天和那被骂的朋友酒席上互相说起,照样谈笑。前面说到夏衍,我本以为鲁迅根本不与他玩,结果据夏衍的说法,他们时常一起吃饭谈天,熟得很。

这样看来,鲁迅与所谓“论敌”的关系,半数是“熟人”与朋友之间的关系。不熟不识的人,鲁迅怎样看待,人家又怎样看待鲁迅呢?我的一位师尊认识一位当年与鲁迅打过笔仗的老先生,50年代谈起他年轻时为文撩拨鲁迅,鲁迅回应几句,那老先生到晚年还得意洋洋地说:“好哉,我就给鲁迅先生一枪刺下马来!”说罢,哈哈大笑。

这样子听下来,不但鲁迅好玩,而且民国时期的文人、社会、气氛,都有好玩,开心的一面,并不全是凶险,全是暗杀,并不成天你死我活、我活你死。我们的历史教育、历史记忆,是缺乏质感的。历史的某一面被夸张变形,另一面却给藏起来,总是不在场的。我们要还原鲁迅,先得尽可能还原历史的情境。

在回忆老先生的文字中,似乎女性比较能够把握老先生“好玩”的一面。譬如章衣萍太太回忆有一天和朋友去找鲁迅玩,瞧见老先生正在四川北路往家走,于是隔着马路喊,鲁迅没听见,待众人撵到他家门口,对他说喊了你好几声呢!于是老先生“噢、噢、噢……”的噢了好几声。问他为什么连声回应,鲁迅笑说,你不是叫我好几声吗,我就还给你呀……接着进屋吃栗子,周建人关照要捡小的吃,味道好,鲁迅应声道:“是的,人也是小的好!”章太太这才明白又在开玩笑,因她丈夫是个小个子。

这样子看下来,鲁迅简直是随时随地对身边人、身边事在那里开玩笑。照江南话说,他是个极喜欢讲“戏话”的人,连送本书给年轻朋友也要顺便开玩笑——那年他送书给刚结婚的川岛,就在封面上题词道:

“我亲爱的一撮毛哥哥呀,请你从爱人的怀抱中汇出一只手来,接受这枯燥乏味的《中国文学史略》。”

那种亲昵、仁厚、淘气与得意!一个智力与感受力过剩的人,大概才会这样随时随地讲“戏话”。我猜,除了老先生遇见什么真的愤怒的事,他醒着的每一刻,都在寻求这种自己制造的快感。

“好玩”是一种活泼而罕见的人格。

但我们并非没有机会遇见类似的滑稽人,平民百姓中就多有这样可爱的无名的智者。我相信,在严重变形的民国时期人物中,一定也有不少诙谐幽默之徒。然而我所谓的“好玩”是一种活泼而罕见的人格,我不知道用什么词语定义它,它决不只是滑稽、好笑、可喜,它的内在的力量远远大于我们的想像。好玩,不好玩,甚至有致命的力量——希特勒终于败给丘吉尔,因为希特勒一点不懂得“好玩”;蒋介石败给毛泽东,因为蒋介石不懂得“好玩”。好玩的人懂得自嘲,懂得进退;他总是放松的,游戏的,豁达的;“好玩”,是人格乃至命运的庞大的余地、丰富的侧面、宽厚的背景;好玩的人一旦端正严肃,一旦愤怒激烈,一旦发起威来,不懂得好玩的对手,可就遭殃了。

本文作者陈丹青,转引自《笑谈大先生》。

非常感谢大家创作或推荐好文供大家分享学习,有关稿费支付及知识产权事宜请发邮件至dushuren#luojilab.com(#换成@)。

罗胖曰:
好玩,是一种专注于当下的状态。
它可以涉及是非、美丑、善恶、好歹。
但是本质上,它和这些东东都无关。
好玩,本身即可独立存在。
“好玩”的状态,如同佛法——
“不可说,一说便错。”

罗胖60秒:幽默,不是天赋,而是技术

  1. 这是2017年的最后一个周五上新日了,给大家推荐一门欢乐的精品课——《有效训练你的幽默感》。

作者是李新老师,“鲜榨喜剧”的创始人。

  1. 一般我们都觉得幽默的人聪明、机智、情商高,这是一种天赋。但如果你是做文化产业的人,你就不会这么想。

在喜剧行业里,幽默是一套可学习、可训练的思维方式,甚至写段子都是有公式的。

这个行业就是要解决一个问题:研究幽默的产生原理和技巧,让人人都能变得有趣。

  1. 这次,我们请到的李新老师,她的日常工作就是写段子、制造笑声。

我们熟知的喜剧节目《谢天谢地,你来啦》,她就是幕后的创作“黑手”。

我们请她把这套训练幽默感的核心方法论,做成精品课。

  1. 9.99元,一个小时就让你掌握自我训练幽默感的方法。

祝愿2017年末,你因此成为聚会和朋友圈里最有趣的那个人。

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2017-04-03 雾满拦江 罗辑思维

情绪是针对自我的降维攻击
人性如驴,情绪如火
克制情绪是解决一切困扰的前提

非常喜欢网络时代那些不靠谱的文字结构,总感觉在这种百分百恶搞的游戏之后,隐藏着有可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的东西。

比如说这一句:

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1 心大了,事情自然就小了

我有个朋友,事业有成、家庭幸福。他家里有个很小的贮物箱,不知是谁的,从未打开过。

上个月的一天,处于好奇,他打开了这只箱子,发现里边有许多奇怪的东西,最奇怪的是一个茧壳。茧壳裹着一层又一层的胶带纸,也不知裹的是什么。

花了大半个小时,才拆开胶带纸,发现里边是两个日记本。

这时候老兄猛醒,这两本日记,记载了他中学时的心路历程。是在高考之后,用胶带纸封存的。

想来自己当时一定是非常重视这件事,否则不会费这么大的心思保存收藏。

少年情怀无非梦,少女心事总是诗。老兄手拿当年的日记,无论怎么想,也想不起来当时都记了什么。

那就打开看看吧。

打开后,仍是满脸陌生。日记里说的事儿,全无半点印象。

看着看着,突然看到一则:张XX,此恨难消,血仇永铭。二十年后,若不手刃此獠,誓不为人也。下面还有疑似老兄自己的几个血指印。

当时老兄大吃一惊:这个张XX,到底是谁呀?他到底干了什么?为什么我恨他恨到这个地步?还咬破手指,发誓二十年后手刃此獠……这个……这真是自己的日记吗?

朋友说,就因为日记上的事儿,他困惑了好多天,还打了早年高中同学的电话,问那个张XX到底是谁。可是大家的记忆,都有点模糊。

他失笑,人生啊,就是这么向前走的。那不共戴天、矢誓手刃的仇怨,走着走着就忘了。

——因为心大了,当年的大事,就小了。

2 困扰你的,都是小事

人是情绪性的动物,所有人都是。一时兴起,可能事情并不大,但心里的情绪感受,却是极强烈。

曾有朋友说了件事:

坐公交车,车到一站,乘客纷纷下车,司机迅速关门。可是有个中年男子,刚刚走到车门口,正要下车,车门已经关上了。男子顿时愤怒起来,怒声吼叫:“开门,我要下车!没看见我要下车吗?”

司机急忙再打开车门。

中年男子怒气冲冲跳下车,但仍是怒不可遏,转过身来,挥起拳头,在车身上重重地捶了几下。

车上的乘客,见此情形,顿时大笑起来。

这个中年男子的心,太过于敏感,将生活中常见之事,视为对自己的伤害或是不尊重。

有些人就是这样,内心脆弱无比,风吹草动,都感觉自己受到了羞辱,感觉人人都在嘲笑自己,因而陷入到激烈的情绪化中。

弱者易怒,激烈的情绪,会把小事夸张到无以复加。

如发现自己中学日记的老兄,记述日记时,他应该是陷入到悲烈状态之中。可过了多年,却连当时的人和事儿,全都想不起来了。

想不起来,只是因为当时的事情,真的很小。小到就如同要下公交车的中年男子所遇到的一样,下车时怒到拳击车体,可再过段时间,他很难有理由还会记得这件事。

3 别让情绪伤害你

佛经上说:人生在世,如自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

这里的心动,说的就是情绪。心如果小了,再小的事儿也是大事,也会让人陷入到难以自抑的悲情之中。

人是理性的载体,但却无时无刻被情绪左右。不遇到事儿时,谁都是明白人,遇到事情,自己就不再是自己了。

先哲说,每个人都是智者——如果能够克制情绪的话。情绪,是种针对于自我的降维攻击情绪伤害不到别人,只伤害自己。

情绪越是强烈,智力就越低。情绪到了极点,大脑呈现一片空白,甚至连记忆都丧失,就是因为智力全被情绪所覆盖。

反之,当一个人能够有效克制自我情绪,才能够把事儿干明白。

4 克制情绪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1990年时,越南官方热情的邀请慈善组织“求助儿童会”前往,替他们解决贫困儿童问题。

求助会的一名学者杰里·斯特宁就当了真,兴冲冲出发去改变世界。等抵达越南,斯特宁一家就傻了眼。机场上,冷冷清清,连个接机的人都没有。

原来,越南官方就是随口那么一说,并不希望真的有人来。只是客套一句,就如同国人见面,热情招呼一句:哪天你有空,我请客……你要真来一句:我现在就有空……那就让大家尴尬了。

斯特宁一家,却把越南人的的客套,当了真。

对于不懂东方人情世故的斯特宁一家,越南当局决定不接待、不搭理、不提供任何资源,只扔给斯特宁一句话:

你必须要两手空空,在6个月内解决越南贫困儿童问题。解决不了,立马滚蛋!

这是个明摆着刁难,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时的斯特宁,也是很情绪化的。明明是你们请我来的,我来了你却玩这一手,真是岂有此理……

可情绪化没用,他只能克制心里的激愤情绪,尽量用智力解决问题。

于是斯特宁走出办公室,去当地百姓家里看。他发现,当地居民普遍都穷,但结果不一样:有的穷人家里,孩子照样很健康;有的人家,孩子则孱弱无力,风一吹就倒。

然后,斯特宁又发现:健康孩子的父母,会每天去田里捕捞小虾,并掺入甘薯叶子给孩子吃;而孱弱孩子的父母,却带着瘦骨嶙峋的孩子,坐在家门口等救助。

看明白后,斯特宁立即动员家人,组织当地所有家庭,每天自行捕捞鱼虾,改善生活。

6个月后,越南官员来撵斯特宁滚蛋。抵达之后,官员却沉默了——短短6个月,一分投入也没有,当地65%的儿童,健康情况彻底改善。

斯特宁,让越南265个村庄、220万人受益。他克制了情绪,解决了不能解决的问题。至今,斯特宁方案,成为所有慈善组织的效法榜样。

无论你想做什么事儿,总面临着资源短缺、他人挤兑的常态,你要做的就是克制情绪,恢复明净的思维,把不可能的事情做成,才能成就他人、成就自己。

5 如何克制自己的情绪呢?

答:向驴学习。

驴? 对,没错。人类其实并不是最情绪化的生物。如果按情绪排行,犟驴能进入前三甲。驴的特点就是个情绪化,就是犟,就是拉着不走、打着倒退,就是习惯于赌气。

驴走在路上,如果突然赌起气来,就会站住不走了。无论你怎么拉、怎么拽、怎么威胁利诱,都不管用。

这时候,有经验的驴夫,就会顺手在地上抓把土,突然塞进驴嘴里。嘴里进了土,驴就会急忙把土吐出来。吐土这事吸引了驴的全部注意力,等吐完了土,驴就忘了刚才闹情绪的事儿,又驮着货物,愉快的上路了。

所以,再激愤的情绪,也是不稳定的、暂时的,会在一段时间后全部忘记的。

困扰你的,恰恰是最没意义的。不要在激愤时做出决定,不要亢奋时许诺言,天大的事儿,静下来再说。

6 不被情绪所困,方为快意人生

克制情绪,并不意味着懦弱畏缩。

情绪是一种力量,必须要用在刀刃上,用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同时,情绪是个固定值,把情绪用在事业上,就没闲心跟别人扯皮了;总因小事动怒,就有可能荒废了自己的事业。

人性如驴,情绪如火。我们终究是比驴更具有理性的人,总应该让自己活得明白。

真正的智者,敢爱敢恨,情绪表达直率而明快。但智者不会为情绪所困,更不会纠结于心。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情绪来了如山倒,该爆就爆,爆是只抒展自己的心,不伤害别人;
情绪去了如抽丝,该吃吃该睡睡,不伤害到自己。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

改变能够改变的,面对暂时不能改变的。时常拂拭自己的心,让自己的情绪表达尽得其所,才有可能于激荡人生中,获得落花独立、微雨燕飞的宁静动感。

本文作者 雾满拦江,选自作者微信公众号“雾满拦江”。

罗胖曰:

如果你特别悲伤,哭得不能自持,怎么办?
去对着镜子哭。
你在看见自己的那一刻,理性思维就启动了。
你的观察、判断、分析、推理等一系列大脑活动就活跃起来。
你的情绪于是退居幕后。
行动者,不抱怨、不悲伤。
道理在此。

Why

罗胖60秒:为什么幽默让人愉悦?

  1. 前两天我们说过,吴伯凡老师在《认知方法论》的课里,提出一个概念,叫“盲维”,盲人的盲,维度的维。

这个词我越想越重要。还不止是对“认知升级”这种“高大上”的事很重要,我从这个词里突然理解了什么叫幽默。

  1. 所以,很多人想学幽默,但是它很难定义,又不得其门而入。

但是从盲维这个角度来看,所谓幽默,就是能从当前对话的维度,突然跳出去,跳到你原来没有意识到的那个维度,给人的感觉就是幽默了。

  1. 想到这儿,我自己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为什么幽默让人愉悦?为什么幽默的人有魅力?

其实,这和我从很多课程里得到的愉悦是一样的,它不是让你从不知道到知道,而是从已知突然扩展了维度,重新发现了世界的过程。

  1. 吴伯凡的《认知方法论》今天进入最后一周的预备课程,还是那句话:来不及多解释了,赶紧上车。

我为什么这么喜欢金圣叹


2016-05-13 罗振宇 罗辑思维

今天跟大家推荐的《金圣叹选批才子必读书》。

这是我们金圣叹这个套系的最后一本。这本出齐,以金圣叹生活的明末清初为止,中国古代的锦绣文章,就算是大致齐备了。

我为什么这么不遗余力地要把金圣叹才子书全部搜罗进我们这个小书店?

一、自由者金圣叹
————————

大学者陈寅恪有句话:最是文人不自由。

中国文人为什么不自由?

因为不管是功利主义的“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还是心怀大志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文人总是要把自己放在一个系统中,实现个人价值。

金圣叹却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当中,少有的一个自由人。

他什么都不是。他既不是道学先生,也不是社稷重臣,他不被任何传统和系统绑架。

因为自由,所以他选出的“才子书”——

有流传于市井的造反小说《水浒》,有才子佳人的剧本《西厢记》。

有满心忧愤的《史记》,张扬恣肆的《离骚》,奇趣横生的《庄子》。

即便是把杜甫看做唐诗的高峰,也不是因为杜甫那些批判现实的作品,而是因为对于律诗的贡献。

要知道金圣叹生活的时代,绝大部分读书人是要靠着八股文去考功名当官的。他却能抽身出来,反观自己的文化。

最有意思的是,抽身出来以后,金圣叹并没有穷愁潦倒。靠着评点才子书,他受到江南书商追捧,成了畅销书作家,日子过得颇为丰裕。

他不仅有精神自由,还有财务自由。

这样人,自己具备了人格的独立性,他选出来的东西,有底气。


二、菩萨心金圣叹
————————

除了作为选家眼光独到,金圣叹对文章的批注尤其高明。

他最喜欢琢磨一个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么写的好处在哪里,他以此为乐并乐此不疲。甚至,有时候他琢磨出来的那一层层意思,可能是原作者自己都未必想到的。

什么样的人才能叫“才子”?

金圣叹给过一个有趣的定义:“才子者,菩萨也,真能致知格物者也”。

在他看来,真正的好文章,能穷究事理,获得见识,而不是耍弄文笔。

天下的文章都在“说自己”,而金圣叹是最好的倾听者,他有一等一的菩萨心。

他真是“锦心绣口”,既能体会到别人的心意,又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

三、赞叹者金圣叹
————————

我们过去在知识传承中总是过多地倚重一个叫老师的角色。

老师跟学生之间,不但信息不对称,权力也不对等。

老师把知识揉开掰碎甚至嚼烂喂给你,还要说,快吃,有营养。你多半倒了胃口。

但是一个人被一本书吸引打动,往往是因为有一个人站在门口赞叹——

妙,此处真妙!

这句面容生动的赞叹,是把我们引向一处胜境最好的方式。

至于是何等的妙,只有你有了切肤体验,才算是把别人的养分转化成了自己的能量。


《金圣叹选批才子必读书》

《才子必读书》是金圣叹从先秦到宋代,拣选出最出色的好文章,并加上精要的批注,让人知道这些文章好在哪里。

今天的人为什么还要读古文?读白话文翻译不行吗?

网络阅读流行的时代,好像满大街都是絮絮叨叨的口水文章。但你有没有发现——

越是正式场合,越需要简洁有力的文字。

这还真得去古文里找语感。中国几千年文脉不断,这些文字过眼入心,你下笔写文章,就会有高出别人的凝练简洁。

金圣叹爱玩,爱喝酒,在他的学生使尽各种方法威逼利诱之下,这些篇章才得以完成。批完之后一年,金圣叹就被害了,这是他的绝笔之作。

金圣叹原计划批的六才子书中的《史记》,因为被害而没有开始,而这本书里头选了大量《史记》中的文章,又是不幸中挽救出来的大幸。

这一次,出版人方希还特地找了三位国画大师黄宾虹、傅抱石和溥心畬的画作,作为本书的重要部分。

它们并不是插图,并不阐释文意,但风格高古,画作精雅,既与文意相合,又具备独立的审美价值。

How

怎样在亲密关系中正确表达幽默感

如果一个人有幽默感,不仅能给性格加分,甚至对谈恋爱也有帮助。比如,有一项来自堪萨斯大学的研究发现,约会的时候,两个人试着讲笑话的次数越多,双方就越有可能把对方当成潜在亲密关系对象。这项研究还显示,女性尤其看重和她在一起的男性的幽默感。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的另一个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幽默感和吸引力正相关。为什么幽默感对亲密关系很重要呢?《好奇心日报》的一篇文章综合了几个相关的研究结论。

首先,人们喜欢有趣的伴侣,有一个明显的答案,就是幽默能缓解压力,能让人开心。在上面提到的堪萨斯大学的研究中,幽默被形容为一种带有社会性的“特征指标”,一般跟外向、容易相处等特点挂钩,而这些特点都是很受欢迎的,“如果你遇到一个能逗你笑的人,可能意味着你的亲密关系会充满快乐”,而快乐对亲密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心理学家马克·阿尔法诺(Mark Alfano)在The conversation上发表文章指出,人们很喜欢幽默感,是因为只有幽默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判断双方的契合度。阿尔法诺说,从本质上说,一次成功的幽默,包含三个要素,分别是生产者(说笑话的人)、消费者(能听懂的人)和幽默对象(调侃的素材),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也就是说,表面上看,对方只是说了个笑话,然后你觉得很好笑,实际上这个过程同时满足了三个对亲密关系特别有利的前提:1.对方很有意思;2.你觉得对方有意思;3.对方对你也有意思。从这个角度来说,观察一个人的幽默边界,其实是全面测试对方是否和你拥有相同价值观的方法,你眼里“开不了玩笑”或者“笑点很奇怪”的人,通常也是和你价值观不合、吸引不了你的人。

那怎么在亲密关系中正确表达幽默感,让自己开玩笑的时候恰如其分呢?好奇心日报总结了几个基本原则,这几个原则对男女都适用。

首先,别用力过猛,该严肃的时候就要严肃。“幽默像菜里的葱花,调节气氛还可以,一盘子都是葱花就没人想吃了”。

其次,不要随便开荤腔,“上来就说带有性暗示的笑话是有风险的”。

第三,如果对方理解不了你的笑点,没关系,幽默感是可以磨合的,多沟通尝试,或许两个人就会逐渐笑到一起。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幽默是方法,不是目的,“你真正要表现的是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以及理解、善意和真诚”。

Experience

鲸鱼没有牙齿

鲸鱼没有牙齿,口腔里面就是空的。它们进食的时候,就是直接吞下食物,从不咀嚼。

一图胜千言



耗尽 CPU 的正则表达式(英文)

七月初,cloudflare 曾经全球中断服务,原因是一个正则表达式耗尽了 CPU 资源。现在,他们公布了这个正则表达式(上图),看着很复杂,简化以后,出问题是这个模式 .*.*=.*。七个字符里面包含三个贪婪匹配,从而导致急剧放大的计算量。上面链接详细解释,为什么这个模式有问题。

四个“不正经”的科学大奖

一说起科学家,你大概会下意识觉得,那是一群古板木讷、成天跟公式与实验打交道的极客。不过,这种刻板印象该改改了,这些脑洞大过天的科学家们,不正经起来可比你想象的更嗨。不信的话,咱们一起来看看果壳网最近介绍的几个以不正经著称的科学大奖,你就能体会了。

首先第一个,诺贝尔奖咱们都听说过,但你听过搞笑诺贝尔奖吗?搞笑诺贝尔奖,这个奖项只颁给那些看起来很搞笑的科学研究。不过它可不是恶搞大赛,它颁发的对象可是真正的科学,看一看历年来获奖的研究你就明白了。

比如说,2012年的一个获奖研究是:黑猩猩可以通过看其它黑猩猩的屁股来识别身份;又比如,2013年的一个获奖研究是:雄性屎壳郎可以通过银河定位,然后推着屎球沿直线前进。这些结论看起来搞笑无厘头甚至还有点重口味,但都是实实在在地用严格的科学方法做出来的,以严格的科学精神研究那些看起来不那么严肃的课题,正是搞笑诺贝尔奖的宗旨。

你大概会觉得,这个奖大概是一个土台班子搞出来的吧?你错了,搞笑诺贝尔奖台前幕后的阵容那可是相当的豪华,它的各个环节都是由名校的教授大师们组成的,其中还不乏正牌的诺贝尔奖得主。就连拉大幕打灯光的这些“打杂”人员,也都是藏龙卧虎,比如说有一届颁奖典礼,那位常年负责扫纸飞机的老伯就缺席了,因为他得了正牌诺贝尔奖。

第二,这帮科学家除了自己玩,还经常调侃其他群体,比如说科学界还有个“达尔文奖”,听起来还以为是跟诺贝尔奖一样,是科学界某个很牛的大奖是吧?才不是,这个达尔文奖,就是专门用来调侃那些做出作死行为的人的。

比如说,有一年的达尔文奖获奖者是三个巴西青年,他们坐飞机的时候,看到旁边经过了另一架飞机,为了抓住这一难忘时刻,他们竟然脱了裤子把屁股对着窗外戏弄他们,结果飞机失去平衡出事了,这三人露着小丁丁的样子也就成了他们生命中最后的动作。

你看,以达尔文的名义把奖颁给这些人,正是为了突出他们为了作死连命都不要了的“壮举”,这真是充满了浓浓的嘲讽味啊。

第三,科学家们不光喜欢自己玩儿,调侃别人,就连经常嚷着要跟科学叫板的伪科学,他们也不忘开涮。比如说,科学界里有一个“伪科学假说大赛”,主要形式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去论证一个荒唐的题目,也就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比如说,论证“婴儿之所以圆滚滚的,是为了方便原始人能将他们踢得更远,从而更好地传播基因”、“人们进化出现在的体型,是为了更有效地挤在一起”。拿到这些题目的科学家们,不仅自己不能笑,还得十分严肃地向大众用科学方法进行论证和辩护。之所以举办这样的比赛,其宗旨也是好玩儿:科学家们想,反正那些伪科学藏着掖着也是捣鼓,还不如咱们光明正大地拿出来辩论一下,还可以让大众体会一下,为伪科学辩护有多么荒唐。

最后,科学界还有一个金鹅奖,它的寓意是科学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鹅。金鹅奖专门授予那些看起来没什么人关心,但最终却产生了重大突破,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科学研究。比如说,有科学家研究水母时发现,水母能产生一种荧光蛋白,他们当时也不知道这玩意儿有什么用,结果这一发现后来成为了生物学和医学里头最重要的探测手段,而这些科学家们还因此获得了正牌诺贝尔奖;又比如,搞地质的科学家发现珊瑚内部的多孔构造,他当时也不知道发现这玩意儿有什么用,结果却意外地优化了人造骨骼的移植材料。在科学领域,无心插柳的几率那可是相当的高,而这正是金鹅奖的颁奖对象。

所以你看,这些科学家们嗨起来呀,跟孩子一样,什么点子都有,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好奇心,才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世界。其实,这正是这些搞笑科学奖项传递出来的价值观:好奇心是值得尊重的,它不以你研究的课题大小或者有用程度来衡量,只要你充满了好奇心,那么就会有和你一样爱玩的科学家们来支持你。

本文源自:果壳网(科学家都很正经?才怪!5个以“不正经”著称的科学大奖)

游戏人生

生存是一种即时策略游戏,所有的人都是这场游戏的玩家。财务自由了,就是游戏赢家。

具体来说,又分成两种游戏:财富游戏和地位游戏。财富游戏的玩家追求更多的财富,地位游戏的玩家追求更高的地位。

古时候,地位越高,财富越多,当大官就是发大财,所以大家都玩地位游戏。现代社会,财富游戏和地位游戏慢慢脱离了关系,不当大官也可以发大财,财富游戏的玩家多了起来。

这两种游戏有本质的区别。地位游戏一定是零和的,有赢家就肯定有输家。 比如,我当了部门主管,你就不能当了。所以,地位游戏很凶险,必须时刻提防其他玩家的冷枪。财富游戏不是零和的,我盖了一幢漂亮的房子,不影响你也盖一幢。我赚钱了,不影响其他人的利益,很可能还让其他人过得更好。比如,乔布斯创办了苹果公司,其他人就有了更好的电子产品可用。

创业是财富游戏,政治是地位游戏。 因为上面的原因,我认为,创业值得参与,政治不值得参与。有些创业项目也是零和的,比如抢票技术、秒杀技术、游戏外挂等等,那也不值得参与。

经典段子

茶几一般的人生——上面摆满了杯具。

听起来幼稚可笑,却又让人无比羡慕。

所谓“天真”,不过是越过成熟,选择真心。
所谓“少年”,不过是出走半生,初心尚未失守。

高晓松说,《晓说》这个名字,是韩寒起的;
韩寒说,《后会无期》主题曲,是朴树唱的;
朴树说,20多年前怀才不遇时,遇到了高晓松;
韩寒电影上映时,高晓松为他作曲了《飞驰的人生》。
看似没有过多交集的几个人,各自忙碌,却又彼此欣赏。
这是什么神仙友谊?
或许,因为稀缺,我们更觉得,这样的友情太可贵;或许,因为失去,我们方醒悟,坚守的初心最难得。
今日归来不晚,与故人重来,天真作少年。
明哲保身的年代里,愿我们都能,世事洞明,却不以世故待人,世态炎凉,却依然有情相温。

道德有现实的优越感,但最终会被证明没啥意义。
低俗最终会被接受,但是在现实中永远抬不起头。
所以,比较聪明的姿态就是——
1.私生活不妨低俗。
2.尽可能不为人知。
3.决不高喊自己也做不到的道德。
所以,看A片,不公开承认看A片,不大声指责别人看A片。
上述三者可以并行不悖。

新说丨同为外来菜,为何比我贵

在任何一个地方,我们都会看到外来菜,那为什么同样是外来菜,有的菜更贵,有的就卖不上价呢?美国有一份很著名的杂志,叫《大西洋月刊》,在它的网站上有篇文章就专门讨论了这个话题。比如,美国的外国餐厅,菜价差距就特别大。统计数字就显示,日本料理在纽约的均价,甚至超过了法餐和意大利餐,位居第一,人均将近69美元,而中餐的人均价格大概在36美元左右。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这篇文章引用了纽约大学一位研究食品的副教授的观点,这个教授在自己的新书里说,一个外来国家的饮食是不是高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看这个国家的“文化声望”。而决定“文化声望”高低的主要因素,和这个国家的海外移民有关。如果一个国家能展示出更强的资本,有更富裕的海外移民,这个国家的菜价就会更高。

比如,日本人在美国的文化声望就很好。因为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日本移民在美国的形象和地位提高了很多。文章说,美国人印象中的日本人,大部分都是商人群体或者管理人员。反观中国,最早移民美国的中国人,是去旧金山修铁路的,之后的移民也都是以劳动力输出为主。美国人渐渐对中国形成了一种廉价的印象,也影响了中餐的价格。还有一个原因是,当一个国家的菜刚进入国际的时候,肯定都是自己国家的人去吃。所以,美国的中餐最开始都是供应中国人的。由于长时间缺乏强有力的消费人群,中餐就慢慢成为了低价餐饮。

再举个意大利菜的例子。19世纪,意大利菜刚进入美国的时候,很受欢迎。不仅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给意大利通心粉点赞,意大利菜甚至还和法国菜平起平坐。但是到了1880年之后,很多意大利南部的穷人移民到美国,导致美国精英把意大利菜贬得一文不值。后来,直到意大利人从贫民窟走出来了,开始在公司上班,把自己贫穷的烙印消除了之后,意大利菜才重新回到了高档饭店里。

外来食物是不是高档,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这些食物多久才能被美国人接受。举个例子,18世纪德国移民刚到美国的时候,相对比较贫困,美国人就不愿意把德国的腌菜和香肠加入到自己的饮食标准里面。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不管是在报纸上,还是普通美国老百姓嘴里,只要说到“外国菜”,指的就是德国菜。直到后来一代又一代的德国人在美国有钱了,有了财富和很高的社会地位,美国人才觉得,原来在热狗里面夹德国香肠是挺正常的一件事。所以,如果你想知道某个移民文化是不是被美国主流文化接受了,从食物的变化就能看出来。

文章最后说,海外移民的经济地位,不光能影响餐馆的价格,也会对这个国家的文化地位产生影响。相比那些落后的国家,我们更愿意去了解那些富裕国家的文化,也是这个原因。文章还做了一个预测,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我们的移民形象最近十几年有很大的改观。在未来20年里,中国菜的地位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本文源自:《大西洋月刊》(The Future Is Expensive Chinese Food)

大象和老鼠一起尿尿,谁更快?

考你一下,如果大象和老鼠一起尿尿,谁先尿完?通常我们会觉得是老鼠先尿完,大象的膀胱大,尿多,时间当然长。但最近,美国一位教授认真研究 了这个问题,并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文章说:不管动物多大,排尿时间都一样,平均都是21秒。

这位教授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呢?因为他偶然发现,他3岁儿子尿尿的时长竟然和自己差不多。于是他想,那大象的膀胱比人大100倍,尿尿的时间也一样吗?他就跑到动物园测,不测不知道,一测真奇妙,不仅大象和人一样,各种动物的排尿时间都差不多,全是21秒。

为了彻底搞清这个问题,他建了个数学模型,最后发现,尿道实际上像一根虹吸管,尿道越长,排水不是越慢、而是越快。这是第一次知道尿道的长度可以调节排尿的速度。在动物进化的过程中,大型动物的尿道变长,尿得快,可能是为了避免在嘘嘘的时候遭到攻击。

这个研究对饮水背包和消防车的设计是有价值的,也在医疗上有它的意义。好了,一会儿你就可以去考考小伙伴们,大象和老鼠一起尿尿,谁更快?

本文源自:不同体型大小的动物,尿尿时间一样

苏联政治笑话选

勃列日涅夫和美国总统卡特在瑞士开会,休息时间两个人很无聊,就开始比谁的保镖更忠诚。

卡特先来,他把自己的保镖叫进来,推开窗(外面是20层楼)说:“约翰,从这里跳下去!”约翰哭着说:“你怎么能这样呢,总统先生,我还有老婆孩子呐。

卡特被感动了,流着泪说是自己不对,叫约翰走了,然后抡到勃列日涅夫,他也大声叫自己的保镖伊万。

“伊万,从这里跳下去!”伊万二话不说就要往下跳,卡特一把抱住他说:“你疯了?跳下去会死的!”伊万一边挣扎着要跳下去一边说:“放开我,混蛋,我还有老婆孩子呐。

(二)

谁能把大象装进冰箱里呢?超级政治家能够办到。

第一步:抓一只猫,让猫在强烈的政治攻击下承认自己是大象。
第二步:公布计划:生产一种能装进大象的冰箱,动员国民捐款。实际上并不生产。
第三步:收买证人,证明大象已经被装进冰箱里。
第四步:利用媒体优势反复强调“猫是大象的祖先”这一理论,以防后患。

罗胖曰:
研究“冷战”的历史学家认为,针对前苏联的政治笑话是摧毁它的一种重要力量。
为什么呢?
因为面对否定和谩骂,它还可以辩解和还击。
而面对嘲笑,那个一本正经的政权则完全丧失了应对的能力。

原来这些“小问题”背后,竟然藏着“大知识”


原创: 李南南 罗辑思维 今天

你好,我是李南南,得到App“每天听本书”的专职作者。

如何才能让知识变得更有趣呢?今天,我想以“怎么用大知识解决小问题”为出发点,向你推荐4本非常有趣的书。

这些书都是用一套够严谨、够硬、够正统的知识,来回答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小问题。从问题入手,你会发现知识原来这么有用。

同事结婚,应该送多少钱的红包?
《 弱 传 播 》

一年前,同事参加你的婚礼,给了你500块钱的红包。一年后,他结婚。请问,你应该还多少钱的红包?

如果你也随500,大家觉得顺理成章;随1000,大家觉得你很大方;随400,大家觉得你可能有点小气。但这不是最忌讳的数字。最忌讳的数字是508.75元;500+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息8.75。假如红包是这个数,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的概率是最高的。

从道理上看,508.75是一个最合理的数字。但是从情感上看,这是一个最忌讳的数字。所有的同事都会觉得,你在用金钱计算你们之间的关系,根本没把他们当朋友。在舆论世界,讲什么样的道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根本就不该讲道理。

上面的观点来自《弱传播》。如果你想快速搞懂舆论世界的规则,这本书的电子版推荐给你。

为什么会出现“杠精”?
《 幸 福 脑 》

从脑科学的角度看,这其实是一个生理问题。大脑里有个区域叫前额叶,如果它发生异常,人就会喜欢挑事。

因为这个区域是大脑的“刹车系统”,负责控制冲动。而“刹车”的前提,是要明确感知到外部的刺激信号。在很大程度上,“刹车失灵”是因为我们对刺激信号变得不敏感。

但问题是,前额叶本身对刺激还有一定的需求。所以,这方面有缺陷的人,就会主动去外界寻求刺激。轻度的症状就是说话挑衅、抬杠,激发别人的情绪,然后利用这些情绪回过头来刺激自己,满足前额叶的需求。严重的就会没事找事,甚至主动跟人打架。

换句话说,很多挑衅行为并不是有意的,而是一些前额叶不健康的人,在给自己的身体打补丁,通过外界刺激,满足前额叶的生理需求。

这个观点来自《幸福脑》,一本连续十年亚马逊心理自助类冠军书。它可以帮你针对各个脑区完善大脑功能,助你摆脱那些烦人的情绪。

为什么说“作死”是一种本能?
《 选 择 》

有人已经娶了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女明星,但还是忍不住出轨,而且出轨对象还处处不如原配;你明明有份很好的工作,但还是会把简历常年挂在猎头网上,去寻找新机会。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红色按钮综合症”。它指的是,在一项心理测试里,假定你生活在一个衣食无忧的人间天堂,想要什么有什么,一切要求都可以被满足,只有一件事不能做——你面前有一个红色的按钮,不要按它。但结果是,很多人最后都没能忍住。

你可能会把出轨归结为花心,把跳槽归结为上进心太强,把按下按钮归结为好奇心。其实,在这些心理背后,都有一个共通点:你在释放自己的选择欲。即使你已经拿到了最佳选项,还是会产生选择的冲动。换句话说,你想要的,并不是那个最佳选项,而是选择本身。

上面观点来自《选择》。如果你有“选择困难症”,推荐你拿下这本书,把“选择”这件事彻底搞明白。

怎么看待一场裸奔?
《 大 潜 能 》

每年冬天,在期末考试前一天,哈佛大学的学生们都会聚集在一个叫莫尔大厅的地方,脱光衣服,在校园里一边狂奔,一边尖叫。

这一年,有一个人来晚了。当他走到宿舍楼门口时,裸奔的大部队已经跑远了。要是独自去追,他就变成了唯一一个落单的裸奔者。他无论如何也迈不出这艰难的一步。

事后,他开始思考,为什么裸奔这种极端事件,一定要很多人一起参与呢?为什么成群的裸奔者能跑得那么远,而落单的他却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换句话说,群体和成功之间,是不是有什么必然联系?

这个人叫肖恩·埃科尔,毕业之后,他成为哈佛幸福课的主要设计者之一。由裸奔引发的思考,也变成了一本书。关于上面这些问题的答案,你都可以在他的《大潜能》中找到。

罗胖60秒:世界末日只剩10分钟,你会干什么

  1. 我认识一位段子手,可在生活中,他并不是一个特别有幽默感的人。

我就问他,是怎么写出那么多有趣段子的。

他说,靠笨功夫和套路。我遇到段子就搜集,然后分类。时间一长,你就知道,世界上的段子就那么多种,每一种里面,替换几个元素,就是一个新段子。

  1. 比如,当年美国总统胡佛在任期间,正好是“大萧条”,很多人都恨他。

有一次,胡佛跟秘书说:“借我5分钱,我要给我的一个朋友打个电话。”那秘书说:“这是一毛钱,你给你所有朋友都把电话打了吧。”

哈,胡佛在世界上只剩两个朋友了。

这个段子的类型后来就被各种套用。

  1. 比如还有一个段子。老婆问老公:“如果世界末日还剩十分钟,你会干什么?”老公说:“我要和你啪啪啪。”

老婆说:“那还剩下九分钟呢?”哈哈。

你看,凡事都有套路,只要肯下笨功夫。

您肯定不是教授吧?

作者:启君

费曼不仅仅是一个大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总能将深刻的科学思想、对大自然独特的洞察力与他特有的幽默感完美地结合起来,带进课堂。他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有一个著名的故事。

一次学术会议的间隙,速记员问费曼:“您肯定不是教授吧?

为什么这么问?

您知道,我是个速记员。在这里,大家说的每句话我都得记下来。但其他人的话,我一句也不懂。可你提问和发言时,我全懂。我想您不可能是位大教授。

在学生的回忆里,听费曼讲课有一种“触电”的经历。在讲台上,他总是处于亢奋状态,像舞蹈演员一样走来走去,胳膊和双手配合着语调划出复杂而优美的弧线。无疑,对学生而言,听他的课不仅是一种“智力体操”,还是一种感官享受。加州理工学院将他讲课内容编辑整理成《费曼讲物理》一书,很快成为经典科普著作,至今仍热销全世界。

费曼的天才之处在于,他能在别人都不注意的地方,在最普通的自然现象里,发现出人意料的东西。他说过:“如果一个人学会了解释简单的东西,他也就理解了科学本身。”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费曼作为科学权威加入了罗杰斯委员会,参与调查这起灾难性的爆炸事故原因。他与委员会的工作方式非常不同,他不是根据提交来的报告和会议信息做判断,而是直接去到设计、制造、操作航天飞机的技术人员和发射人员那里了解情况。

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在最后的调查会议上出现了:

其他调查人员出示了各种各样杂乱而繁多的数据资料,显示失事原因极其复杂。

轮到费曼,他只告诉会场的负责人:“请给我一杯冰水。”

只见这位物理学家从左边口袋里掏出一把刚从五金店买来的尖嘴钳,从右边口袋里拿出一个航天飞机推进器上使用的橡皮环,然后用尖嘴钳夹住橡皮环,塞进冰水里。

5分钟后,他提出冻硬的橡皮环,松开钳子说:“发射当天的低气温使橡皮环失去膨胀性,导致推进器燃料泄漏,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第二天,《华盛顿邮报》这样报道:“费曼用一个简单而优雅的实验,让所有人明白了失事的原因。”

一个简单而优雅的实验,不仅告诉世界这场巨大灾难的背后原因,也解释了一个伟大物理学家诞生的真正秘密。

1988年2月15日,费曼因患癌症辞世,终年69岁。那天,他从昏迷中醒来,嘟囔了一句:“死亡太烦人了,我可不愿死两次。”接着又陷入昏迷,这便是他的临终遗言。

第二天,他的学生们在加州理工学院10层高的图书馆顶楼挂起一条横幅,上面写着:“我们爱你,迪克。”这位科学奇才如果地下有知,又会露出他那孩子般的顽皮笑容吧?

这篇文章是罗辑思维用户高强找到滴!

罗胖曰: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和父母交流的时候,缺乏本文所展示的“费曼能力”——不仅坚持真理,而且坚持用开玩笑的方式揭示真理。
在父母的干涉压力下,很多人选择委屈顺从,或者是激烈反抗。
其实我们都知道,永远存在第三条道路——
在保持底线的前提下,笑面以对。

搞笑诺贝尔奖


第29届搞笑诺贝尔奖近日在哈佛大学颁发。该奖每年选出一些似乎毫无意义的科研项目。今年的获奖者如下。

化学奖 : 评估一个典型5岁孩童每天的唾液分泌总量。方法是先对食物称重,然后让孩子咀嚼这些食物,吐出来再次称重,以测量里面多了多少唾液。

物理学奖 :研究树袋熊排出方形粪便的方式和原因。树袋熊是已知的唯一一种会排出方形粪便的动物。

工程学奖:人类婴儿的自动换尿布机。

解剖学奖:测量了未穿衣服和穿衣服的法国邮递员两侧阴囊温度的不对称性。科学界此前曾争论过,男性的左侧阴囊温度是否比右侧稍高一些,这个研究发现两侧温度的确不一致。

经济学奖:测定了哪个国家的纸币最容易传播危险的病菌,结果发现是罗马尼亚。

和平奖::试图测量挠痒痒带来的愉悦程度。结果显示,背部和脚踝处的瘙痒感要强于前臂,因此挠痒痒的愉悦感也要强烈一些。

医学奖:证据表明食用披萨或有助于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前提是要在意大利境内食用在意大利制作的披萨。

心理学奖 :1988年,一个研究组发现,嘴里叼一支笔会让你微笑,也因此会更加快乐。开展这项研究的科学家 Strack 自己在2016年重新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实验,但却发现无法复现当年自己得出的结论。

疫情的消息很沉重,但这些谣言让我笑出了声

先来看三则信(段)息(子)

高温能杀病毒,让病人发烧到 39.6 度以上就能痊愈。
蝙蝠最怕高温,请把开水滚开的汽吸下去,能解毒。
谈恋爱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或许你只会一笑了之,甚至翻了个白眼,觉得这样的信息怎么可能有人信,光是看到这则信息都是对智商的侮辱,但这却是我在腾讯的疫情辟谣平台「较真查证」看到的信息,当然,这三则信息都被标记为谣言,说明真的有人信,而且信的人还不少。


▲ 谣言紧跟热点,永不放松

老实说,这个较真查证平台最近成了我的欢乐源泉,虽然不断传来的疫情信息让人心情沉重,但上面宛如段子的谣言实在让人佩服造谣者的想象力,比如「直升飞机冲破封锁线,电影一样,直达武汉」,不好意思,电影还真不敢这么拍。

在这些谣言中,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药方都很重口:童子尿、鱼腥草、大蒜加冰糖……

住宅爆炸、汽车爆炸,别问,问就是用一边用酒精消毒一边做饭或抽烟引起的。

也有一些谣言可谓用心良苦,比如「下雪天不要玩雪,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散步会得肺炎」,只能说为了劝大家不要出门,造谣者也很努力了。

钟南山院士也是疫情谣言里的流量担当,一会儿要和白岩松连线,一会儿建议全国人民在家隔离两周,一会儿又到机场迎接某药物公司老总。


▲ 钟院士很忙

虽说谣言天天有,但这次疫情可以说是造谣者的盛宴,谣言数量呈指数级增长,「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已不足以形容辟谣的难度,准确来说应该是「谣言传万里,辟谣无人知」。


▲ 不实的消息转发近 10 万,澄清的微博转发只有 20 图片出处详见水印

当然,在假新闻全球泛滥的时代,再聪明的人也难免中招,为什么谣言屡屡得逞?原因大致有几种:

真相很枯燥,谣言很有趣
就像我前面说的,花样百出的谣言可读性非常强,造谣者可能比任何大 V 和媒体更深谙传播学原理,耸人听闻、突破常理、正中要害、戏剧性强是所有谣言共同的特点,例如「别吃淡水鱼!确认粪口传播,很多地方在鱼塘洗便桶」、「新冠肺炎病毒是人工病毒」等,名人去世也是谣言喜爱的素材,在这次疫情中则体现为名人感染,如「钟南山感染武汉肺炎」。

何况在碎片化阅读大行其道的今天,通常只有寥寥数语的谣言也很对当代人的胃口。


▲ 图片来自:网络

相比之下,一本正经地阐述客观事实未免枯燥得多,「双黄连能抑制新型肺炎」一句话就讲完了,后来各大媒体、机构辟谣的时候,却不得不用长文详细解释其原理,辟谣不仅跑断腿,还得说破嘴。有用吗?反正双黄连至今断货,双黄连口服液老板在 2 月 3 日 A 股开市后 2 分钟内身家超百亿。

不管是以前线下口耳相传,还是如今社交网络流行,人们总是倾向于分享有趣的信息,辟谣往往费力不讨好,相信有过在家族群里被踢或被无视经历的朋友都懂。

至于为什么谣言总能花样翻新,道理也很简单,当你不受现实束缚时,自然能放飞想象力。

为什么谣言跑得快?

谣言能得到快速传播,除了创意外,还抓住了人们的心理。

不确定性助长谣言传播——当我们不完全了解情况或不知道原因时,往往谣言四起。在这次疫情中,病毒的性质和传播途径、武汉封城后的情况、医疗资源和生活物资的分配等,存在太多不确定性,给了谣言滋生的土壤。

越焦虑越容易传播谣言——不确定性通常滋生焦虑,疫情期间,人们急切希望获取相关信息,总是忍不住刷微博、朋友圈,连微信聊天记录也能成为信息来源,饥不择食的时候,谣言更容易趁虚而入。

内容越重要的谣言越容易得到传播——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戈登 · 奥尔波特和利奥 · 波斯特曼在其著作《谣言心理学》中提到「内容的重要性和细节的模糊性」是谣言得以广泛传播的关键。

细究各类谣言,你会发现它们总是细节模糊,但因为涉及人们关心的重要内容从而得到迅速传播,不管是哪里封城、哪里有感染者乱跑还是怎么预防感染、研究出了新药,虽然谣言对预防的原理或药物的作用机制只字未提,却不妨碍人们争相将其扩散,因为这些信息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信谣才传谣——「不信谣,不传谣」这句话不太准确,明知是谣言,自然不会对外传播,即使写上「转发求证」,至少态度也是半信半疑的。不过,如果一味地指责传播者无知愚昧是不公平的,当权威的媒体不加查证地发布双黄连抗新型肺炎的消息时,普通民众当然是选择相信它了。

另一方面,尽管很多研究表明负面消息的谣言比正面的传播更广,但具体到这次疫情,或许是坏消息太多了,当神药出现时,人们更倾向于相信,除了发布者的公信力外,也和谣言迎合了人们的心理有关。《乌合之众》对这种心理有过经典阐述:

群众从来就没有渴望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拂袖而去,假如谬论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论。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也可以很轻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


▲随手在较真查证平台搜索「口罩」,就能看到各地投放口罩的谣言,谁让口罩这么难买呢?

人们散布谣言以提高个人形象——传播别人不知道的消息,给人带来一种掌握世界动态的良好感觉,尤其是在全社会都关注疫情的当下,人们希望自己是最了解情况的人,内容刺激的谣言无疑是吸睛利器,促进分享的同时,增强了分享者「消息灵通」的形象。

三人成虎的故事告诉我们,传谣是人类自古以来的习性,现代社会信息传播和手段愈发丰富,更助长谣言肆意传播,尽管如今各大平台能够借助技术实现对信息的核查,但真相始终比谣言来得晚一些,目前来看效果有限,遑论消灭谣言。可以说,生命不息,传谣不止,我们只能时刻提醒自己保持理性,学会独立思考,并寄希望于有影响力的传播者少作恶。

Reference

  1. ChineseBQB
  2. 荐读 | 知乎上40个有趣回复,很精辟
  3. 十个八卦,告诉你《百年孤独》到底有多牛?
  4. 对王之王雷伯虎
  5. 专业”递刀”三十年,黑自家“元首”我真服《时代周刊》
  6. Drive & Listen
  7. 德国人没幽默感 刻板印象从何而来?
  8. 说教男、忧虑男、性学大师:你应该避开的五种男人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