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Grit

增强回路。

因为责任和热爱,所以坚持和改变。

学之者–>好之者–>乐之者

如果发现自己很难坚持一件事,最重要的其实不是增强毅力,而是自己赶紧去获取一场胜利

运动中他们学会了起码两点:

第一点是如何应对胜负,尤其是如何从失败中站起来。
第二点,认识到长期坚持对于成功的意义。


量级是基础,坚持是关键
类似于人体这一精妙的生态系统,输入输出,要保持一个平衡
——人要成长收获,就要痛苦付出

基本概念
思想认知
动作行为
大脑回路
精力体力
兴趣激情
专业知识
能力成就
价值意义

知行合一
刻意练习
沉浸心流
持之以恒

80/20原则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经验定势思维

弹性灵活
丰富强大
发脆弱

人性——多面性

梦想激情
——要有明确的目标
——计划,执行,坚持
——说走就走的旅行
——说干就干的激情
——坚持到底的豪情


这个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其实就是坚持了,一个品质也许并不太优秀的东西,但是如果在时间上坚持下来,积累起来的高度是很难追赶的。比方说有个律师本是水平一般,但是盯住一个很窄的领域写文章发微博做咨询,坚持十年,居然就成为这个领域当之无愧的首席专家。再比如罗辑思维,每天坚持六十秒,坚持一年不算什么,如果坚持十年呢?没准就是一个神奇的传说。



What

不光是投资,任何一件事情想要做好一次并不难。真正难的是如何持续做好。
仅仅做好一次的方法有很多。你可以临时突击,你可以找人帮忙,你甚至只要运气不错都可以达成这个目标。
但是如果把时间拉到足够长,真正有实力的人就会显现出来。
这就好比那些顶级的运动员,为了保持高水平的竞技状态,会持续不断地打磨自己的技能。不会让自己的状态起伏不定,一场比赛打得特别好,另一场比赛则特别糟。
我们在生活中的投资也是一样。
只有你真正抛弃了一夜暴富的幻想,踏踏实实每天积累自己的专业技能,让自己的投资回报能够长期稳定在一个状态,你才有机会真正实现财富自由。

什么是伟大?“伟大是坚持,伟大是坚忍不拔;伟大是管理自己不是管理别人。”什么是熬?“熬是一种直面问题,不逃避的精神。”
年轻时我们所经历的他都经历过,年轻时我们所承受的他也承受过。迷茫你所迷茫,困惑你所困惑。人生就像在爬树,往上看永远是无数人的白屁股,但是往下看你也会看到无数人期盼成功的脸。我们其实一直都在尴尬中不断地被打击,又在尴尬中找寻自我不断的努力。

他告诉你迷茫时候的解决之道,他说:“痛苦最终会转化为营养。”
他告诉你如何换种角度理解人生,他说:“人走应该茶凉。”
他告诉你坚持自己的理想最后会看到希望,他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他告诉你要做个有道义的人,他说:“做良家妇女也是一种投资。”
他告诉你有时候不要过多的计较,他说:“不争是最大的争。”
他告诉了你很多,他说:“历史不会隔过任何一代人。”

伊朗人无法访问 GitLab、GitHub、Docker、NPM、Google Developer、Android、AWS、Go、Kubernetes。根据美国政府的要求,那些网站全部屏蔽了伊朗的 IP 地址。
– 《GitLab 阻止了伊朗人的访问

“我控制不住我自己”,怎么办?


原创: 「罗辑思维」 罗辑思维 今天

明知道第二天要上班,还是追剧到深夜;
下定决心戒烟,还是忍不住抽两根;
说好的减肥,面对美食还是无法拒绝……

怎样才能提升自控力,有效抵制诱惑呢?

今天为你介绍一本自2012年发行就畅销全球的书。

以书中内容为基础开设的课,被誉为“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


自控力

作者:【美】凯利·麦格尼格尔
译者:王岑卉
出版:磨铁图书 印刷工业出版社

  1. 通常我们认为,自控力是一种美德。但事实上,自控力和我们的大脑、身体紧密相关。大脑中的前额叶,主管着不同的自控意识。我们调动自控力去做或者不做一件事时,都要受到前额叶的影响。

  2. 如何判断一个人自控力的高低呢?教你个简单的方法——看他的“心率变异度”,简单说就是单位时间心跳波动的范围。面对压力,每个人都会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但心率变异度高的人,心跳会迅速恢复正常,从而快速恢复平静,这样的人自控力就比较高;而心率变异度低的人,会长时间处于心跳加速的状态,很容易被冲动“绑架”,自控力就比较弱。

  3. 为什么我们经常控制不住自己?作者总结了四个原因。

原因一:生理基础。自控力有它的生理极限,而且在一天中会被逐渐消耗。这可以解释很多生活现象。比如,人们往往在睡前更愿意“剁手买买买”;在某方面高度自律的人,会在其他方面容易失控。

  1. 原因二:自我感觉糟糕。情绪失落时,人们会倾向于从让人感到安全、有力量的物品上寻找安全感。研究表明,新闻中的死亡报道会让观众更愿意买名牌手表,就是因为手表能让人感觉更有掌控感。

  2. 原因三:自我感觉良好。它会给人一种暗示,“我表现这么好,可以放松一下”,从而做出放纵行为。有的人乐于资助植树项目,现实中却随意踩踏草坪;动不动就劝别人戒烟,自己却忍不住抽,就是这个道理。

  3. 更可怕的是,假设自己做了好事,或想象未来会做好事,也会让我们得意忘形,掉入失控的坑。很多减肥的人,看到美食控制不住,就是因为“从明天开始再减肥”这种心理的暗示与诱导。

  4. 原因四:群体效应。大脑中有一类“镜像神经元”,会像照镜子一样反映别人的动作和情绪,让我们不自觉地模仿。统计发现,如果一个人身边的朋友都超重,他变胖的概率也会大幅增加。这就是镜像神经元在起作用。

  5. 怎样才能提高自控力,有效抵制诱惑呢?给你五个方法。

方法一:在精力不足时,注意休息。睡眠和冥想,都能帮前额叶恢复活力,从而提高人的自控力。研究发现,仅仅3小时的冥想训练,就能大幅提高自控力。

  1. 方法二:通过运动、呼吸训练,提高心率变异度。面对诱惑时,让心跳能迅速恢复正常。作者介绍了一种实用的呼吸训练——降低呼吸频率,每次呼吸控制在10-15秒。经过刻意练习,能有效减少冲动行为。

  2. 方法三:去道德化,不给事情贴好与坏的标签。像“辛苦工作了一天,补偿自己大餐一顿”,就是潜意识里觉得“工作是一件辛苦、负面的事情”。只有去道德化,才能避免奖励或者补偿自己去放纵的想法。

  3. 方法四:驾驭冲动。面对冲动,先花至少1分钟时间去感觉、观察它,看自己的身体和情绪有哪些变化,然后再做决策。

科学家曾做过实验,要求一组老烟民在抽烟前,严格按照这样的指令做事:①拿起烟盒,停,看着它2分钟;②拿出香烟,停,看着它2分钟;③把烟放到嘴里,停,2分钟。一周后,这组人的抽烟冲动减少了37%。

  1. 方法五:树立榜样。充分利用镜像神经元的作用,多和自控力高的人做朋友,他们健康的生活习惯,会不自觉地改变你。

让我们对《自控力》这本书的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 、译者王岑卉 、出版方磨铁图书、印刷工业出版社,说一声感谢!

最后,与你分享书中的金句:

自控力并不单纯是一种主观态度,它还与我们的大脑和身体状况紧密相关。

最好的自控方式是不自控

前段时间,有本填色书特别火,叫《秘密花园》,大家都把它当成了缓解压力的秘密武器。可问题是,你有没有想过,不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填色游戏,为什么会有缓解压力的神奇效果呢?其实啊,这背后蕴藏着心理治疗常用的一种手段,叫做“认知解离”。

什么是认知解离呢?解放的解,离开的离。就是说,把自我从思维和情绪中抽离出来,以第三者的视角,客观地观察自己的思维或情绪活动。换句话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和内心的情绪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减少情绪对于我们的影响。

这个概念听起来挺玄的,那咱们看看《秘密花园》这本填色书,是怎么帮助我们做到“认知解离”的。

平时我们有压力、愤怒这些情绪的时候,很容易就会把理性思维跟这些主观情绪混杂在一起,最终搞得一团糟,没法从根源上消除压力和愤怒等情绪。但在涂色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我们不知不觉就把自己的情绪流露在我们所涂的颜色里了。甚至很多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能够通过观察你所涂的颜色,认识到你的情绪状态。当我们去观察我们所涂的这幅画时,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观察自己的情绪。也就是说,你就可以以绘画的方式,客观看待压力、愤怒这些情绪。通过把情绪剥离开,我们就能更加客观冷静地观察自己的喜怒哀乐,以及分析这些情绪背后的原因了。

认知解离技术在心理治疗领域有很多应用。比如说,很多人总是被“我很笨”这个想法困扰,从而非常自卑。一些心理咨询师在帮他们做咨询时,就采用一种方法叫做快速词语重复训练。具体方式就是让这个人大声地多次重复“笨”这个字:“笨笨笨笨笨……”慢慢地,患者就会感觉到“笨”就仅仅变成了一种声音,而逐渐忘记了这个词所带给他的自卑感。

除了缓解压力,认知解离的技术还能够帮助人们增强自控力。美国有一位叫做乔纳森的行为科学家,在帮助人戒烟等方面非常成功。他成功的一个核心方法是,千万别自控,比如有烟瘾的人想抽烟时,不要刻意压制这个想法,而是要客观地去观察自己对烟的渴望,去记录和追踪这个念头。你可能会问,观察自己的欲望念头,难道不会让自己更想抽烟吗?其实恰恰相反。对于很多吸烟的人,点烟已经成为了习惯,强大的惯性推动我们一根又一根去点烟,自己根本就没有察觉到。而观察他们抽烟的欲望,其实恰恰就打破了这种固定的思维习惯,让大脑意识到自己是在吸烟,这样就迈出了戒烟的第一步。

实验证明,利用这种自我观察的方法来进行戒烟的群体,最终成功戒烟的人数是强制远离烟卷等方法的两倍。甚至很多人在观察自己抽烟的念头时,会发现自己这个想法原来这么可笑,自己竟然是这么幼稚。

很多成功的长跑运动员,也懂得使用这种“认知解离”技术。在长跑的过程中,有一个概念叫“虚假疲惫”,在赛程的中间阶段,很多人都会突然感觉到精疲力竭,似乎再也跑不动了。研究者发现,处于虚假疲惫期的运动员,肌肉本身的运动负荷并不高,而是因为大脑提前感受到了疲惫感,对身体的肌肉发出了疲惫的信号。所以,其实这种疲惫感并不是身体原因,而是来源于心理和情绪上的压力。没有经验的运动员往往很容易在虚假疲惫阶段放弃,而有经验的长跑运动员,往往能够摆脱心理情绪的影响,做到认知解离,客观地观察自己的身体状态,从而做出适当调整。一旦他们能够克服心理障碍,熬过这段虚假疲劳阶段,接下来就会轻松多了。

所以你看,如果我们能够在面临各种压力和诱惑时,很好地利用认知解离技术,静下心来观察我们的消极情绪和冲动念头,把混乱的情绪从理性的思维中剥离开,往往就能够做出更加明智的判断。

本文源自:读读日报(教你一个另类的自控方式)

2019年即将过去四分之一,你的年初计划实现了多少?

原创: 「罗辑思维」 罗辑思维 今天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

2019年即将过去四分之一,你的年初计划实现了多少?

人生一切难题,知识给你答案。

关于自律这件事,你能在搜索引擎上看到4000多万个结果;在各大电商图书平台,能找到近2000本书。但正是因为过多的信息,反而让我们无从下手。

别担心,今天这篇书单,我们特意为你精选了四本关于自律的书,不仅帮你深入剖析自律很难的原因,还给了切实可行的方法。看完之后,相信你也能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一、为什么我们很难做到自律?

自律力

  1. 对执行力过度自信。很多时候我们不去做一件事,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怎么做,而是很难按照想法执行下去。比如想要晚上不再熬夜玩手机,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上床睡觉前把手机留在卫生间,但很多人依旧做不到。所以如果只是知道怎么做,但不去努力实行,也没有效果。

  2. 对体力和脑力过于自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早起时精神饱满,制定了满满的一日工作计划。但还不到中午,就会发现按照计划做事几乎不可能。这是因为你的体力、兴趣,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点消耗,而一旦感到疲劳,想要按照计划实施就会变得有心无心。

  3. 习惯性为自己找借口。其中,“今天很特别”,可能是最常见的借口。比如,今天是节假日,就不去跑步了;今天加班太晚了,吃点夜宵放松一下吧……看似这些都是小事,但会让你的计划前功尽弃、无法坚持,你会把失败都归因于外部的打扰,自律能力就降低了。

  4. 见好就收。很多人无法将好习惯坚持下来,就是因为败给了“见好就收”。比如一个人想要健身,当他的体重从超标变成正常时,就觉得自己已经达到目标。但其实与减肥相比,保持健康身材,需要一个更持久的过程。如果减肥成功就不再锻炼,那这个好习惯也会渐渐消失。

想了解更多阻挠我们自律的原因,推荐阅读《自律力》。

二、如何建立好习惯,做到自律?

习惯的力量

  1. 想要获得自律,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一件事变成习惯,让大脑不用思考自动去做。具体来说,“习惯”包含三要素:

①线索:在什么环境、什么情况下,你会用到这个习惯;
②行为:这个习惯,包含哪些步骤、具体怎么做;
③奖赏:做完之后,你会得到什么反馈

  1.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早上有喝咖啡的习惯,那么触发你想喝咖啡的“线索”就是“早上起床后不太精神”,“行为”是“喝咖啡”,“奖赏”是“喝完感觉精神饱满”,你可以想想,你所有的习惯是不是都含有这三要素。

  2. 想要养成好习惯,你可以主动寻找触发它的线索,一般有五种:

①固定的时间;
②固定的地点;
③情绪状态,比如无聊、压力大;
④周围其他人的表现;
⑤之前发生的事情。

不同类型的线索组合在一起,效果更好。比如,你想养成在通勤的车上读书的习惯,那么你就有了“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感到无聊是“情绪状态”,周围的人也不会来打扰你……只要坚持几天,之后一看到这些线索,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拿出电子书出来读。

  1. 奖赏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行为本身给你带来的奖赏,比如吃甜食会让人愉悦;还有一种,是自己给自己设定奖赏,比如做完一项工作,就给自己小奖励。不管是哪一种,最终目的是要在你心中形成渴望,让你为了这个奖赏,等不及要把这个行为给完成,这样习惯也就养成了。

想了解更多养成好习惯的方法,推荐阅读《习惯的力量》。

三、如何战胜自律最大的敌人?

终结拖延症

  1. 要说自律最大的敌人,很多人都会说是拖延症。“拖延症”患者通常是因为对自己期望过高,因此才会制定超出常理的目标、接下不可能的任务。所以,战胜拖延症的第一步,是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

  2. 不要制定过于严格的时间表。当时间表被精确到以半个小时为单位时,任何一次发呆、闲聊或者堵车,都有可能导致某个任务的执行被彻底打乱,这就给了自己自暴自弃的借口。

  3. 还有一种“五分钟战拖法”,对于一般拖延症患者非常有效——把一个大任务,划分成若干个五分钟,然后先安排好第一个五分钟做最简单的事情。用这样的方式,来管理自己对任务的执行力。

  4. 最后提醒一下,确实有极少数人的“拖延症”,是因为生理上的原因,比如多动症(ADHD),而无法管理自己的行为。所以,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的拖延症非常严重,已经到了超出常理的地步,最该做的就是去医院,寻求医生的专业治疗。

四、什么是自律的最高境界?

巨人的工具

  1. 这本书中讲的是,真正的牛人都是如何思考、生活的。其中曾担任过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指挥官的杰克·威林克,他分享的心得就是:真正的自律就是获得自由。自律的人对自己的生活更有掌控力,他们清楚自己每时每刻都在干什么,这样的人会感到自己更自由。

  2. 我们平时说的自由,往往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其实这不是真正的自由。它有两个弊端,一个弊端是“选择悖论”,也就是选项太多,会导致我们根本不知道选什么好,反而降低幸福度。

3 另一个弊端是“决策疲劳”。也就是我们每做一次决定,都会消耗一点意志力,在没具体做事前,就已经身心俱疲。“真正的自由”是财务自由、时间自由、免于疾病和贫困的自由。想要做到这些,你必须要自律。

  1. 早起就是自律的一种体现。威林克的正常习惯是每天早上4:45起床做事。即便是退役后,也一直保留了这个习惯。在威林克看来,世界上的某个地方总有个敌人,等待和他交锋。而每天早起,能让他获得一种在心理上战胜了敌人的感觉。威林克这个精神,感染了很多美国人。现在Twitter上就有人组成了一个“4:45起床俱乐部”。

罗胖60秒:到底什么是“吃苦”?

  1. 最近我看到一段话,很受启发。它问,到底什么叫“吃苦”?

我们一般理解,吃苦就是受穷或者受累。但是请注意,那是匮乏时代的概念。在我们今天的丰裕社会,吃苦的本质变了,变成了长时间为了一件事情聚焦的能力。

  1. 这背后意味着很多事,意味着我们也许要放弃娱乐生活,放弃无效社交,放弃一部分消费,甚至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忍受不被理解和孤独。

所以,我们这个时代的吃苦,它本质上是一种自控能力。

  1. 所以你看,吃苦,它不再是一个阶层分割的概念,不再是因为贫富差距而不得不被动承受的一种状况。吃苦,它真的成了突破阶层、维持阶层的一个主动的方法。

  2. 这个吃苦的新定义很有意思。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吃苦,那再也不意味着你要在物质生活上克扣他。而是意味着,你希望与要求,他能在一件事情上长期坚持,直到有成就。

《毅力:如何培养自律的习惯(漫画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把挑战分解成小而易于管理的小目标,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所能控制的每一小步上。
一 确信你全身心的投入

那些真正“下定了决心”的人们必然会尽其所能,为他们的成功积蓄力量。在需要时,你所拥有的毅力的强弱,取决于你对自己的目标所做出的承诺,以及你给自己的目标所赋予的价值。如果我们拥有强大的内在动力(我们被自己所抱持的价值观所驱使),我们就很有可能获得所需要的毅力。

二 准备好为目标进行艰难的跋涉

那些期望快速和轻而易举地获得积极结果的人通常会栽跟头。反过来说,如果你预料到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你就不容易被困难击退。

三 通过减少需要使用毅力的情形,为将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毅力与能量息息相关。如果你限定了实际需要消耗毅力的次数——你也就保存了你的力量,以备确实需要时使用。假如让我找一个办法,以便在需要时帮助我坚定决心的话,那就是对于消极刺激(比如懒惰)第一感觉的反应预设机制。在我觉察到它的一瞬间,就立即将它挡回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反射就可以帮助我们时刻对有害的压力或渴望保持警觉,并使我们始终没着正确的轨道前行。

四 尽可能具体细致地确定你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过程

当人的心智知道它具体需要做什么的时候,它运作得最好。无数的研究已经证实:那些目标具体、明确的人们更有可能把他们的目标变为现实。

五 把挑战分解成小而易于管理的小目标

完成一个目标的方法,是把它分解成许多子目标——把每一个子目标作为一个挑战,以使其不会远远超出你目前的能力。

六 对你的思想保持警觉

我们的头脑中有很多噪音,其中一些会削弱我们的决心。当我们感到自己踌躇不前时,通过搞清楚自己的头脑中到底在想什么,就可以把半途而废的风险降到最低。

七 控制你的主导思想

我们必须把思想看作实物。因为一旦这么做了,我们就会比较形成一种概念,即将消极思想从头脑中驱除出去,代之以积极的思想。

八 用一种愉快的而不是痛苦的态度勾画你的挑战

如果你认为你面前的通往目标的道路枯燥乏味、令人痛苦,那么,你就很可能会失败。相反,如果你能把挑战勾画成一种令人愉快的经历,那么,你就更有可能会坚持到底。

九 辨别自己的薄弱时刻

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的毅力存量会处于低水平。因此在短期内,我们必须有选择地运用我们的毅力,给自己一点时间去恢复和增强我们的力量。

十 强迫自己想像一连串“非此即彼”的选择结果

在我们遇到挑战的时候,可以通过强迫自己去想象我们所面临的每一种选择的结局,来增强我们的毅力。一旦我们感觉到慵懒或受到消极选择的诱惑时,我们便于强行让脑海里出现两幅画面——一幅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另一幅则相反。

毅力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十一 强大的自律可以将你的生活推向新的高度

强大的自律可以把我们带入一种境界,而我们从来不知道我们有能力到达这种境界。那些培养起毅力和自律能力的人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他们所能够取得的业绩的范围扩大了,从而为实现伟大的物质和精神成就打开了大门。

基因也是可以通过后天改变的,而且你可以把新的基因传给后代。为了你自己和你的小孩,努力锻炼吧。

戴建业讲老子:慎终如始

刚刚买来一辆自行车的时候,车主骑不到半月就要擦几次;等到骑上几个月以后,就几个月才擦一次;再等到骑了几年以后,就几年也懒得擦一次了。

同样的情形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常常遇到。我认识一位汽车司机,他眼下正呆在大牢的铁窗里。这位老兄刚开车时,工作既十分卖力又非常谨慎,从来不开鲁莽车。尽管平日见酒忘命,但开车时总是酒不沾唇;虽然他喜欢和人摆龙门阵,但开车时从不与任何人聊天,连续几年一直是单位里的红旗手。想不到慢慢他对工作马虎大意起来,出车前后都少不了要饮几盅,经常超速行驶。车一启动他便与人天南地北地神侃起来。老实说,这时他的驾驶技术本来比前几年娴熟多了。然而,大概是娴熟得有些过头了——他酒后行车时竟然在车上东倒西歪地打起盹来,把车开到了路旁一位老人身上,由单位里的红旗手变成了监狱里的囚犯。

但愿大家能记住我们的告诫——

“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往往是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的。假如在工作结束时还能像开始时那么慎重,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发生。”

现代心理学已清楚地证实了这一点。世界上多数伟大的科学家,其智力与我们凡人并没有什么两样,他们成功的秘诀是具有超越凡人的非智力因素:强烈的事业心,吃苦耐劳的干劲,尤其是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善始善终的精神。

追求的目标越远大,所付出的劳动就越多,所要进行的时间也越长,而且,有些工作越到后来难度越大。开始完成的多是些外围或简单的工作,接近尾声时剩下的都是些硬骨头,这时就更需要热情、耐心和毅力。但事业上的可悲和不幸往往就出在这儿:许多人在事业开始时劲头既足热情也高,精力更是高度集中,随着困难的增大和时间的拖长,越到后来就越气馁,越到最后就越粗心,事情快要办成时却甩手不干了。就像爬山的人快要到达无限风光的顶峰,却因腰酸腿疼而突然止步,转脸向山下逃去。

多可惜!

心理学家:根本不存在意志力

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力克森说,普遍存在一种“新年决心效应”。也就是说,在每年的年初,人们都会雄心勃勃地给自己制定一系列计划。比如健身、学习弹吉他、学习外语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能把计划坚持下来的人越来越少。健身房开始变得空空荡荡,电商网站上也开始卖二手吉他。

通常人们都会说,这些人之所以半途而废,是因为他们缺乏意志力。但是,艾力克森说,意志力这种东西,其实根本不存在,因为并没有发现有什么意志力基因。所谓的意志力,更像是人们事后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更能坚持。

他的观点是,对于克服“新年决心效应”,更有意义的是讨论动机问题。也就是,坚持下去的动机是什么。动机可以划分成两种:停下来的动机和继续坚持的动机。因此,要做的事情,就是弱化半途而废的动机,强化坚持到底的动机。

弱化半途而废的动机可以从这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是,一定要保持身体的健康,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否则,如果你疲惫了或者生病了,就很容易放弃;
第二方面是,把锻炼或练习的时间限制在一个小时左右,如果时间太长,你其实无法保持专注,而且也会让人感到很疲惫。

强化坚持到底的动机的方法包括:回忆你曾经对想要拥有的某项技能的渴望,并且,不断让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坚持到底达到目标。此外,也可以通过借助外部力量来让自己坚持。比如,加入一个小团体互相鼓励。

艾力克森说,当你想要放弃时,不妨和自己达成一个协议:如果你不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某件事,往往是因为你的水平倒退了,或者进入到了停滞阶段;这时候,你要说服自己,再坚持一下,回到退步前的水平或者跨越停滞阶段之后,再考虑要不要放弃。往往等到那时候,你已经不想放弃了。

Why

为什么你最终竟然无法改变自己?

有位朋友好意送了我一本书,书名很霸气,叫《这书能让你戒烟》。过了些日子,他在微信上问我,“书看了没有?” 屏幕另外一端的我点了颗烟,想了想,回答他:“没有。” 他又接着问,“为啥啊?” 我深深吸了一口,不是气,是烟,斟词酌句,一方面想说实话,另一方面又不想委屈了对方的好意:
“万一看了之后真的戒了呢?”
其实,我知道就算看了我还是戒不掉。这真的不是开玩笑。我确实清楚地知道 “我应该戒烟”,但我也无数次清楚地意识到 “我就是不想戒烟” —— 这是我若干次戒烟以失败告终的真正原因,本质上来看,其实反过来说才是真相:
我终于坚持吸烟成功了!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种懦弱吧? 但,仅仅 “害怕改变” 可能也是过分简单化的解释吧?
别笑话我。说实话,我也不怕被笑话 —— 据我的观察,每个人都有自己死活改不了的东西,不是这方面就是那方面。这辈子我就没见过任何一个有能力任意改变(改善)自己所有方面的人,也许是我见识太少?
然而,我又是一个确实在很多方面改变、改善了自己的人 —— 也确实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真做出来的。方方面面罢:小时候的我超级浮躁,现在的我极度耐心;过去的我脾气暴躁,现在的我脾气好到朋友们知道我基本不发火所以常常故意气我玩儿;三十岁之前的我不说骨瘦如柴吧也确实相当瘦弱,三十岁之后的我生生在健身房里把自己练成了一个壮汉…… 虽然烟抽得越来越重,但好像也确实没妨碍我在其他方面真正改善自己。
改变,几乎是每个人的愿望。谁不想变得更好一点呢?谁不知道想变得更好一点需要努力呢?谁没有下过无数次决心呢?然并卵 —— 这个来自于“句子缩写”的词汇里包含着多少无奈?又包含着多少被别人用它耻笑时的痛苦?
不能改变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不愿意改变。
想知道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取向,有个特别好玩的方法。拿出纸笔,罗列出如若真的改变之后可能带来的坏处 —— 注意,不是好处,而是坏处。罗列得越多越好,甚至可以花很长一段时间陆续罗列,直到实在再也想不出来其它的坏处为止…… 这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更了解自己。
然后就更好笑了:拿出一枚硬币,心里默念,正面就改,反面就不改…… 然后抛出去,等 “上天安排” 的结果…… 等结果出来的那一瞬间,你就会知道自己内心最深处实际的想法,因为当“上天安排”的结果和你自己实际想的不一样的时候,你瞬间就会有再抛一次硬币的冲动!
实在不想改的就别改了罢。
不要硬逼自己,尤其是连硬币都能告诉你真相的时候。人么,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不是什么过分大不了的事情 —— 人,就是一个容错性极强的动物(或者可以类比为机器),而这世界也常常是个容错性很强的系统,不仅人可以在有问题的情况下好好生存下去,这世界也总是可以在有问题的情况下持续运转下去,就是这样。
知道自己的缺点,也知道自己改不掉,其实并不是最坏的情况,最坏的情况是,自己确实有缺点,自己却完全不知道,甚至以为自己其实是完美的 —— 这才是真正不可容忍的缺陷。
想改,却最终失败,大抵上都是“误以为改变是瞬间的事情”造成的。
改变常常是个过程,且是个很长的过程,不是瞬间能够完成的。能够瞬间完成的改变大多没有什么意义。比如,改变一下瞬间的站姿(其实也是个过程,虽然很短)很容易,但意义也不是很大,彻底改变日常的错误站姿,却需要矫正很长时间,肯定很有意义;但,就因为这是个长期的过程,这个改变的难度就无限提高了。
这世界是动态的,人们却总是不由自主地用静态的方式去思考、理解这个世界。有一个你可能瞬间想不到联系的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这个故事其实并不是杜撰的,而是那个年代里确实发生的事情 —— 分不清静态和动态,不是现代人才有的误区,也不是许多年前早已经解决了的误区,这个误区长期存在于此,有很多种变体,防不胜防。
下个决心,是瞬间的事情,瞬间的决定,行动才是填补后面非瞬间的整个过程的实际内容。若是真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直接把 “下决心的这个瞬间决定” 直接跳过 —— 它没必要存在;直接开始行动就好,这才是关键。
解锁这个关键之后,一切都显得明显了:
改变是个过程。
改变最初的时候很难显现。
改变需要足够的时间,所以也需要足够的耐心。
改变结果出现的时候,已经耗费了很长时间、很多精力、很多耐心。
看到自己的改变,会给自己更多的自信;改变是过程,获得、积累自信也是过程。
看到别人已经改变的时候,不会盲目地羡慕,因为真正改变过自己的你,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最为关键的是,因为自己清楚变化是个过程,知道这个过程在最初的时候不明显,甚至完全看不到,所以,你就不会误以为身边的人都没什么变化…… 也不会因为(许多年后)突然有一天看到朋友的明显变化而感到惊诧甚至懊恼……
刚开始用力过猛,就基本上注定会失败。
用跑短跑的方式去跑长跑是什么结果,大家其实都熟悉。可这并不意味着说大家就明白 “在任何领域都不应该用跑短跑的方式去跑长跑……” 大抵上是因为不擅长类比的人,不擅长融会贯通罢。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
绝大多数人成为父母之后,在孩子 0 ~ 3 岁的时候投入过多,耗费了过多的资源,到了孩子 15 ~ 18 岁的时候早已经耗尽资源,甚至,孩子早就成了 “事实上的负担”……
用力过猛还有另外一个害处:动作变形……
所以,很多父母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骄傲;用力再猛一点,就会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炫耀 —— 这已经开始令人讨厌了;用力再猛一点,就会把孩子当作自己当初不曾实现的愿望 —— 这已经开始变得可怜了……
依照我的经历,我觉得健身是最容易的改变之一,因为它的外部限制因素很少,也几乎完全不依赖运气。但很多人在这种最简单的改变上,还是失败了。怎么失败的呢?就是最初的时候 “用力过猛” 造成的……
四处告诉他人 “自己就要变了!”
买很多配套服装、器材工具……
早期过份勤奋,甚至不给自己喘息机会……
这样的用力过猛,其实还有很多其它的副作用。因为四处告诉他人 “自己就要变了”,直接导致了未来会遭受更多 “然并卵” 的嘲讽 —— 所有人都讨厌自己不变的情况下别人居然变了…… 不要以为这是别人心理阴暗,其实你细想想就知道了,你自己也这个德行! 因为早期经济投入太多,后期会出现经济危机;因为早期精力投入太多,后期会出现精力不足…… 因为早期过份勤奋,所以很多该做的事儿都被挤掉了,所以这些该做没做的事情最终会集中起来一起报复你,不信走着瞧!
千万别用力过猛。避免这个误区的核心在于,心平气和地接受自己最初的弱小。既然改变是个过程,那么就可以把“改变”理解成一股势力,最初相当弱小的势力,它需要时间,需要投入,需要持续投入才能逐步壮大起来。它就跟花儿一样,上来就浇了太多的水,会被涝死的!
对大多数人来说,很多“根深蒂固”的观念其实只不过是变化失败之后的“合理化解释”而已……
所有人都一样,在失败之后最需要有个合理的解释。最简单、直接、粗暴,最有效的解释莫过于:
我没那个基因!
我没那个天份!
我没那个命罢?
一旦想到这里,这里就成了已经被证明为正确的终点…… 温暖的死胡同。

How

下半年开局:如何用半年时间完成全年目标?

  1.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时间总不够用?其实,多数人事情做不完,不是因为没时间,而是做了太多根本不需要做的事。

  2. 要事第一。很多时候我们容易被紧急的事牵着走,忽略了重要的事情。要知道啥事最重要,建议你问问自己:这件事我不做会后悔吗?这件事我现在不做以后还有机会做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赶紧去干。

  3. 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对大多数人来说,最占用时间的东西有两个:第一个看得见,是手机;第二个看不见,是情绪

  4. 想知道时间都去哪了?你可以这么做:打开手机,查看屏幕使用时间统计,或者App占用电量统计。然后问自己三个问题:我的这些操作具体是为了什么?我必须在这个时间做这个事情吗?我必须花这么长时间做这件事吗?根据答案,删掉那些没必要的App。定期重复这个操作,能让你获得更多时间。

  5. 如何使用手机更高效?第一步,每天规定一个“断网时间”,彻底不看手机,专注做那些重要、不宜被打扰的事。第二步,“断网时间”后,集中回复手机上没有及时查阅的信息。可以很友好地加一句,“刚才在开会,抱歉刚看到”。“驯化”你身边的人,让他们知道你不是会“秒回信息”的类型。

  6. 不处理好情绪,“时间规划”就没有意义。比如一个人失恋了,难过的情绪能让他一星期甚至好几个月什么事都干不成、干不好。

  7. 我们常把情绪不好归因于具体某件事,比如堵车让人烦躁。但真正原因往往不在这儿。你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我吃好了吗?我睡好了吗?我结交到很多不同类型的朋友了吗?管理好身体和社交,你的情绪就不会太差。

  8. 如果你遇到了突发事件,控制不住情绪怎么办?试一试深呼吸,有意识地放慢语速,你会发现自己平静了许多。

  9. 时间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对自己更有掌控感,能更享受生活,而不是单纯为了效率,让自己陷入焦虑之中。

如何避免中年停滞,保持精进人生?

2018-04-15 「得到」 罗辑思维

人到中年,各种局面趋于稳定,就容易懈怠、停滞不前。套用流行的说法——容易变得“油腻”。如何摆脱中年停滞的状态?避免陷入“油腻”而不自知?

「得到」作者熊太行的这篇清单,12条建议,供你参考。

  1. 事实上,“中年油腻”是个伪概念,它不过是“人生停滞”的另一种表达。不是人到中年变得油腻,而是因为其他人有了更新潮的选择,而这些人却陷入停滞,没有跟上时代。

  2. 给自己一个固定的人设。没有固定人设,别人干啥都跟风,就很容易招人反感。相反,给自己塑造个固定人设,比如中老年绅士、不显老的万年大哥哥、心态年轻的段子达人,又或是沉默寡言但值得信赖的某领域专家。在工作生活中,不断强化。

  3. 规划从头到脚的细节。外观的调整能影响人的生活习惯,还会让你焕然一新。对着镜子,调整自己的造型。如果自己拿不准,可以多问问有品位的朋友。条件可以的,还可以请专门的造型师。

  4. 中年人的核心需要是“被需要”,而不是养孩子。不要被家庭“束缚”。不懈怠,保持在专业上的精进,永远都是你的基本面。

  5. 腾挪一些时间跟上时代。比如少喝低层次的大酒、发展一项兴趣爱好、更新一下音乐库、了解一些最新的资讯。这些都能让你不停滞、不落伍。

  6. 注意自己的调性。“调性”这个词,听着有点儿虚。但其实,谈论的话题高级与否、是否粗俗,就是一个人调性的体现。很多科普类的内容,都能提供稳定的谈资,比谈论八卦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7. 自律。注意饮食、尽量远离烟草和酒精,外加必要的运动,这就是自律的起点。

  8. 克制好为人师的冲动。不要随便给人提建议。

DeepCreator: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1. 开拓自己的朋友圈,找到和你一样希望上进的同行者。如果一年交不上5个新朋友,可能就代表你的人生停滞了。和停滞的朋友一起,就很容易被拖累。

  2. 学会控制情绪。隐忍且克制,是男性最大的温柔。越是受过良好教育、内心自洽的人,在表达上越倾向于温柔和气。那些炫耀肌肉、咋咋呼呼的人,反而往往很脆弱。

DeepCreator:越柔软,越丰富,越强大

  1. 培养自己的同理心。面对他人的困难、痛楚与困惑,未必要全部接受,但一定要给予理解。

  2. 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闲暇时多听听「得到」、看看书,都能使自己跟这个世界保持同步,不至于落后太多。

关于如何把失败变得有价值的清单

引言

失败这件事是好是坏,取决于你能否从中收获价值。那怎么做才能从失败中获得好的经验呢?
「得到」App的几位专栏作者来为你支招,助你提升“失败回报率”。

DeepCreator:从一个失败到另一个失败,从一个成功到另一个成功,要打破这种默认循环,必须要跳出来思考,走出去行动,吃到苦头尝到甜头

  1. 把“失败”的概念替换成“暂时不成功”,面对挫折的时候,就会更加淡定。短时间内,没人能轻易摆脱失败,不过这个纠正观念的小技巧,已经足够帮助你缓解焦虑了。

DeepCreator:观念的落后就是最大的落后

  1. 培养“失败是用来给我们提供反馈”的意识,反馈越有效,这个失败越值得。反馈要想有效,就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及时,一旦不对立刻指出;对事不对人,错了就改;错误的代价很小。

  2. 最好的失败,是在“没有人看见的时候偷偷跌倒”。所以,产品在推向市场前,可以先搞个小范围的内部测试;个人公开表演或者演讲前,可以先在朋友面前多演练几次。

  3. 试着用旁观者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失败,没办法做到时,就去寻求别人的意见。因为对于自身的失败,我们很容易解释为不利的外部条件,但是对于别人的失败,我们反而能客观地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DeepCreator: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灯下黑

  1. 学会提前思考失败。遇到很难但可能实现的想法时,首先思考,可能导致这个项目失败最大原因是什么。如果这个原因推翻了想法,谢天谢地;如果不能推翻,代表项目没有致命缺陷,那就继续讨论其他暴露出来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2. 运用“抛物线”思考,在失败前转弯。管理哲学家查尔斯·汉迪说,每个公司的领导者都应该在办公室画一道抛物线,天天想一想你的公司目前处于抛物线的哪个地方,在左边还是在右边。个人的成功往往也是这样,当你特别顺的时候,你应该提醒自己,我已经离右边那半条线非常近了,这个时候你需要干一件事——培育一条新的抛物线。

  1. ·凡事做记录,包括失败·。任何人都会遇到难题,解决难题就进步了。记录的过程中还可以再一次思考,进步会更快。

  2. 如果一次失败让你一直陷在挫败感中,那就可以试着把这段时间所有的经历和感想改编成一个故事。当你跳出感性情绪的支配,开始动用理性思考,会逐渐变得从容。

  3. 面对陷入失败的朋友,要说正确的话。比如你可以这么说:“我听说了你的事,我知道了。如果有什么我能帮忙的,我随时都在。”这是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面对别人的不幸,正确的说话方式一共两句,第一句向他确认,你已经知道了他的不幸;第二句,提出帮助。

  4. 从失败的创伤中走出来,你可能会在五个方面收获成长:

发现自己的力量、知道感激、获得更深入的关系、发现生命的意义、找到新机会。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创伤后成长”。

  1. 面对失败,请记得尼采说过的:“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更强大。

学习新技能时需要注意什么

在快速变化、竞争激烈的世界里,人们需要不断提高自我、获取新的技能。《哈佛商业评论》特约撰稿人艾米·加洛(Amy Gallo)在一篇文章中,分享了学习、掌握新技能时的一些普适性原则。

艾米·加洛说,当你决定要学习新技能时,首先要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你的目标是不是可以实现的?有些技能会存在客观限制,比如糟糕的手脑协调能力会阻碍你成为一个脑外科医生;
第二,你能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自我提高是个辛苦的工作,学习新技能也需要更多自觉性。

接着,你要确定这项新技能是必须的。艾米·加洛引用了美国著名商学院巴布森学院管理与组织行为教授约瑟夫·温特劳布(Joseph Weintraub)的建议:你所学的技能必须和目前的职位或组织相关,两者兼顾更佳。“获得新技能是项投资,你要提前知道它会给你带来哪些回报。”

学习新技能时,你可以回顾下自己过去的经历,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时“千万不要尝试面面俱到,否则将适得其反”,可以将新技能分解成更小的、易于管理的任务和目标;学习过程中,你要及时反思所学到的技能,以及想达到的目标,“讨论学习进程,有助于你得到有效反馈,帮助你巩固学习中取得的成果”;另外,学习新技能最快的方式之一,就是不断使用该技能并将其传授给他人,你可以设定一个“分享日”,与团队、管理者、同事分享你的新知识。

艾米·加洛说,还有三个“不要”原则:

不要闭门造车——你需要寻求别人的指导和反馈;
不要偏听偏信——不负责评估你的人,他们提供的意见也很重要,不能只依赖主管的意见;
不要操之过急——掌握新技能不可能一蹴而就,至少需要花费六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如何避免中年停滞,保持精进人生?

  1. 事实上,“中年油腻”是个伪概念,它不过是“人生停滞”的另一种表达。不是人到中年变得油腻,而是因为其他人有了更新潮的选择,而这些人却陷入停滞,没有跟上时代。

  2. 给自己一个固定的人设。没有固定人设,别人干啥都跟风,就很容易招人反感。相反,给自己塑造个固定人设,比如中老年绅士、不显老的万年大哥哥、心态年轻的段子达人,又或是沉默寡言但值得信赖的某领域专家。在工作生活中,不断强化。

  3. 规划从头到脚的细节。外观的调整能影响人的生活习惯,还会让你焕然一新。对着镜子,调整自己的造型。如果自己拿不准,可以多问问有品位的朋友。条件可以的,还可以请专门的造型师。

  4. 中年人的核心需要是“被需要”,而不是养孩子。不要被家庭“束缚”。不懈怠,保持在专业上的精进,永远都是你的基本面。

  5. 腾挪一些时间跟上时代。比如少喝低层次的大酒、发展一项兴趣爱好、更新一下音乐库、了解一些最新的资讯。这些都能让你不停滞、不落伍。

  6. 注意自己的调性。“调性”这个词,听着有点儿虚。但其实,谈论的话题高级与否、是否粗俗,就是一个人调性的体现。很多科普类的内容,都能提供稳定的谈资,比谈论八卦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7. 自律。注意饮食、尽量远离烟草和酒精,外加必要的运动,这就是自律的起点。

  8. 克制好为人师的冲动。不要随便给人提建议。

  9. 开拓自己的朋友圈,找到和你一样希望上进的同行者。如果一年交不上5个新朋友,可能就代表你的人生停滞了。和停滞的朋友一起,就很容易被拖累。

  10. 学会控制情绪。隐忍且克制,是男性最大的温柔。越是受过良好教育、内心自洽的人,在表达上越倾向于温柔和气。那些炫耀肌肉、咋咋呼呼的人,反而往往很脆弱。

  11. 培养自己的同理心。面对他人的困难、痛楚与困惑,未必要全部接受,但一定要给予理解。

  12. 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闲暇时多听听「得到」、看看书,都能使自己跟这个世界保持同步,不至于落后太多。

Experience

上甘岭

我们为电影起名《阿丽塔:战斗天使》(Alita: Battle Angel),因为开拍之前,就想好了第二集和第三集的名字,分别是《阿丽塔:堕落天使》(Alita: Fallen Angel)和《阿丽塔:复仇天使》(Alita: Avenging Angel)。
导演卡麦隆谈电影《阿丽塔:战斗天使》

品位

十年之约

QQ
126邮箱
网易博客
豆瓣
微博
微信
记笔记
复盘

刘润:你不是征服戈壁,你是请戈壁来帮你征服自己

1

越艰难,越敬畏工具的价值

在城市里骑山地车、在高速上开越野车、在地铁里背登山包的同学,未必懂山地车、越野车、登山包。

2009年,我第一次走戈壁,没有带手杖。

为什么?因为那是老人们用的。大叔大妈们居然要拄着手杖哭着走完,太为难他们了。我身轻如燕,不就是120公里吗?我赤手空拳,毫无压力。

但是,远途无轻担。距离,很快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第二天,因为强度太大,我受了伤。在地上坐了4个小时,站不起来。我和同伴交流时,才知道正确使用手杖,膝盖的压力可以减少25%。

我双肩刺痛,才知道正确使用背包的腰带和胸带,肩部可以几乎不负重。

我满脚都是水泡,才知道一双单向透气的徒步鞋,能保持双脚干燥,不用受伤后用纱布裹脚。

狂妄,让我不知深浅。而伤痛,给我上了深刻一课。

其实商业世界也一样。

平衡计分卡,波士顿矩阵,决策树,PDCA循环,5W1H法,作战指挥室,等等等等,这些就是你行走于商业世界中的手杖、护膝、登山包,和徒步鞋。

没有工具,只靠信念,那不是一路狂奔,那是裸奔。

2

我想要胜利,但我更想要不受伤

但是这次,有两位企业家在第一天,就膝盖隐隐作痛。他们没有带护膝。

我想了想,把自己的护膝给了他们。

他们带上护膝,立刻生龙活虎。他们问:那你呢?那你没事吗?我说:我没事,我真的没事。你们用吧。

我真的没事。虽然没有了护膝的保护,我已经学会了自己保护自己。

就在这次戈壁徒步后的一个星期,国庆节期间,我还要紧接着飞去青海,和另外一个小分队,攀登海拔5200米的岗什卡雪山。所以,这次徒步,我绝对不能受伤。

那怎样才能保护自己,才能不受伤?绝不奔跑。

在之后1天半的50公里行程中,我开始用非常均匀地速度快速行走。有人超过我时,我对他说“你先走”,我对自己说“我不能受伤”;当临近终点,大家都在冲线时,我对他们说“加油”,我对自己说“我不能受伤”。

没有护膝的保护,不受伤就是我的目标,不奔跑就是我的原则。

其实商业世界也一样。

当你心中装着整个战役,眼光看到十年之后,就不会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

徒步完后,一位企业家对我说,他被我一直喃喃自语的“我不能受伤”触动,打算回去调低过于激进的短期目标。团队不能在一场小战役中,元气大伤。

为他的顿悟高兴。

3

大目标让人绝望,小目标给人希望

第二天,要半天完成18公里。一口气走完18公里,强度太大,所以我计划了2次休息。每6公里一次。

第一次休息时,前队后队差距不大。但是快到第二次休息时,因为体能差异明显,后队已经完全看不到前队了。

怎么办?

就这么一直跟着走?后队的人会越来越绝望。他们打算什么时候休息啊?不会就这么一直走到终点吧?那我应该怎么分配体力啊?我要不要自己停一下?那会不会就更跟不上队伍啊?

我请保障车拦住了越走越有感觉的前队,强制休息。在休息点扬起旗帜,作为后队的灯塔。

为什么?

因为:大目标让人绝望,小目标给人希望。

完赛是大目标。但是奔着18公里外的目标一路前行,不知道会不会休息、什么时候休息,这种不确定性,让人焦虑,甚至让人绝望。

休息是小目标。旗帜就在6公里外飘扬。别想那么远,先到这里再说。到这里就能休息了,加油。小目标,给人希望。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开车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觉得很远。但是原路开回来的时候,觉得其实很近。因为回来每看到一个熟悉的地点,都是完成了一个小目标。而去的时候,只有一个大目标。

其实商业世界也一样。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没错。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远方的星辰大海,大家需要短期的激励,逐步的胜利。

拿下一个客户,庆祝一下;发布一个产品,庆祝一下;项目盈利了,庆祝一下;用户数翻倍了,庆祝一下。

胜利,是对胜利最好的激励。

4

毅力能让你完成,但不能让你获胜

2015年,我登顶了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登顶的那一刻,我抱头痛哭。我被我的坚持,被我的毅力感动了。终于,终于我爬到了山顶。

但是,你知道吗?为了这次爬山,我们从当地雇了62个黑人。我们穿着最专业的装备,在山顶抱头痛哭时,他们云淡风轻。为什么?因为这座山,他们一年爬20多次。

那一次我认识到,毅力能帮助你完成,但不能帮助你获胜。

这一次,也一样。

这次戈壁徒步,分成了红蓝两队。我是蓝队。蓝队有几位队员非常有毅力。保障车几次想劝他们上车,但是他们坚持独自走完全程。

最后,整个蓝队全员挽着手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我们非常激动:我们全队都独自完成了全程。


但是,但是,最后获胜的,不是毅力最强的,而是体力最棒的。

毅力最强的人,常常用坚持感动自己;体力最棒的人,只需用胜利证明自己。


其实商业世界也一样。

那些创业失败后,痛哭流涕,悲情叙事的创始人,其实常常是因为基础体能不够。巨人过河,不需要策略,踏水而过。

与其恨天恨地,安慰自己走过一遭,不如回家认真训练自己的商业认知、管理水平,再来一战。

5

你不是征服戈壁

你是请戈壁来帮助你征服自己

领教工坊1622组戈壁挑战赛结束了。每位企业家都带着自己的感悟回到自己的商业世界中。

但是,我们真的是来挑战戈壁的吗?我们真的是来征服戈壁的吗?

不是,你从来都不可能真的征服戈壁。无数人来过又走,以为征服了戈壁,但是戈壁还是几千年前的样子。其实,你是请戈壁来帮助你征服自己,征服自己的无所敬畏,征服自己的知难而退。


我很喜欢王石的一本书《让灵魂跟上脚步》。这本书写了他2003年登顶珠峰的感悟。

有人很不屑地说,王石在珠峰上获得的那些感悟,我坐在自家马桶上都能想到。

是吗?那我要祝贺你。你很厉害,你有天赋。

我真的做不到。只有到了极端困难的时刻,我才发现,那些我以为自己早就懂得的道理,其实自己根本一无所知。只有到了极端困难的时候,我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谦卑。

所以,我需要山峰的帮助,我需要戈壁的帮助。感谢戈壁。我不是来征服你的,我是请求你的帮助,来征服我自己。

祝贺我的1622私董会小组的企业家。商业世界的徒步,才过半程。我愿意陪伴你们,继续加油。

万科董事长王石,他的双脚丈量过高山,丈量过极地,丈量过戈壁,他从未停下脚步。当他的脚步迈向唐代玄奘和尚的足迹,他和自己的灵魂有着无数的对话。

玄奘之路,几千年来一条通往佛教圣殿的路,一条连接两大文明古国中国和印度的路。几千年来,佛教在两端,而路的中间,充满了古兰经的声音。步向佛教的历程,内心,要经历伊斯兰教的洗礼。这条路,变迁了多少历史,有着多少宗教的挣扎?

王石,一个热爱广阔天地的人,一个爱追问历史、追问当下的人,他是中国当下最有力的发言者之一。他热爱高山大海,爱的不仅仅是土壤和水而已,更多的是,这些土壤,这些路,这些水背后的人与故事,以及,他自己的思索。当他两次踏上玄奘之路,他寻求的,不仅是野外的刺激,徒步的痛快,更多的,是灵魂的追问,是灵魂对这条历史之路的种种叩问。

这是一个21世纪的人把他的视线跨越几个世纪,往回看,用了现在的眼光。

是往回看,其实,也是往前看。

观点:聪明地思考,愚笨地做事

辻野晃一郎是前谷歌日本公司总裁,最近他出版了《谷歌的断舍离》一书。在书中,辻野晃一郎认为,成功就是要坚持“Why”,而适时舍弃“How”。

在加入谷歌之前,辻野晃一郎曾经在索尼工作,每当遇到困难时,他都会告诉自己“聪明地思考,愚笨地做事。”他认为,这个世界上聪明人非常多,但能够把想到的事情坚持做到最后的人很少。越聪明的人,在碰壁时越擅长用很有说服力的说法解释做不到的理由,然后立刻放弃,或者把包袱甩出去。还有一种是“发散型”的人,他们经常有各种独特的点子,但下一秒他们的兴趣立刻转向别处,结果那些灵感一闪而过,并没有得到实践。而当看到别人成功时,他们会说“其实我也这样想过”。辻野晃一郎认为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聪明思考固然重要,但愚笨地践行并最终获得成果需要执行力和耐力,这两种能力正是成功人士与普通大众最明显的区别。

辻野晃一郎认为,凡事都分两种场合,一种是“要愚笨地坚持做到最后”,另一种是“要有勇气中途放弃”。那这二者是否矛盾呢?他说:“愚笨地坚持做到最后非常重要,放弃也同样重要,而能够有所区分才是最重要的。”

区分可以通过“Why”和“How”来进行考虑。“Why”指的是目的,就是“为什么要做这件事”。“How”指的是方法,就是“如何能达到这个目的”。一般来说,属于“Why”的部分应该毫不动摇地、愚笨地坚持做到最后。“How”是实现“Why”的方法,一旦发现用某种方法不能实现目的,完全可以中途放弃这种方法。

辻野晃一郎认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说人生的目的是“Why”,那么工作的公司就属于“How”。从一家公司辞职只不过是改变了实现人生目的的方法。辻野晃一郎说,无论是在哪里工作,都要拼尽全力做到极致。这样才能敏锐地觉察到应该舍弃的东西,并且不错过时机。

《少有人走的路》带来的心智成长感悟

2019年8月21日


心理能量层级

最近重读《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是一个心理医生多年的从业日志。 反复阅读,有了更多领悟。

这本书也让我从另一个层面理解了心智成长, 即人有不同的心理能量水平层级, 只有使自己的心理能级不停提升,才能通往幸福之路。

心理能级是什么,它就是人们常说的正能量,负能量。 它和物理里的能量类似, 具有动能(现有的状态)和势能(对未来状态的预估),取决于自身和外界。

心理能级首先取决于外界。举几个例子,当一个人在人群中处于领袖的位置,被别人赞扬, 被很多人左拥右抱,他就会觉得舒坦, 自己很牛的样子, 这就是由外界条件所寄予人的心理位势。 从根本上说, 他的需要能够被满足, 并且具有行动上的选择权。

比如,你是boss,你可以炒别人而不是被炒。许多人围着你转,你不在意某个人怎么想你。 总之, 你的自由意志可以实现的可能越大,选择越多, 就越处在心理能级高的位置。

当然心理能级也和自身有关,自己的预期和真实的状况差的越小,越有条件实现,内部的心理能级越高。 压抑和无法实现的愿望则降低心理能量。那心理能级低呢?心理能级低的人内心装填往往是比较负面的,把上述那些都反过来, 变成没有可选择性,就是低了。

心理能量的水平, 很大程度决定人的行为模式。

人的本性是追求快乐。无论是处在高位点或者低位点的人,都会以追求快乐为己任,只是形式殊异。

同样一件事情,高能级的人往往会挑战新鲜的,是探险挑战者的姿态。
低能势的人则是对现有的东西产生依赖,是瘾君子的姿态。

DeepCreator:习得性无助

比如高能级的人认为只有发自内深处的相互爱慕才可以结婚, 如果现有的人不再满足他,他会继续其爱情探险。 而低能级的人则可能为了寻找陪伴或泄欲找个对象。

低能级的人最典型的状态是沉溺于自己的嗜好,比如酒鬼, 赌徒, 或者每天沉迷于收藏一些玩具的人。 也许他们也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但他们几乎一定是对现有的生活并不满意却又害怕失去现有的东西而不想改变。

或者说低能级的人是宠物狗心理,没有选项, 处处被动挨打,通过对某些东西的成瘾,来逃避问题,过着每天都一样的生活。 而高能级的人, 是草原苍鹰的心理,他们的选项多,是生活中的主动者, 越级挑战者, 希望每日都有新鲜的挑战,实现不同的自己。

理解“少有人走的路”的核心,在于理解这种能级跃迁。

人的性格,过往的经历或者暂时的境遇受挫, 都可以导致心里能量偏低。 而持续处在心理能量低的人,更加容易受挫,因而在低能级陷的更深,这就是一个互为因果的过程。但是有没有一条路帮助人实现这种心理能级的跃迁?

有的, 这就是《少有人走的路》一书所说的路。

书的核心: 自律和自由

何为自由? 这是我之前多次讨论的一个问题。 自由意味着选择权,你手里达到快乐可以执行的选项越多,选择权就越多。

自由实现的条件是摆脱依赖,依赖越多,人的选择权就越少。

为什么?你依赖父母供给你生活,那你必然反过来要让父母决定你的事情,毕竟钱是他们出的。你实现财务独立,你才有不依靠父母意志的选择。

最典型的依赖而不自由的例子是宠物了 , 虽然它锦衣玉食, 它却生活在牢笼里,甚至身体都被做了绝育手术。 反观身边很多30岁还被父母供着的小孩子也就是如此。还有那些被供养起来的全职太太,看似没有压力,实则精神生活十分悲惨。

自由这么好,有些人却逃避自由,这就是低心理能级的人的状态,他们先是缺乏自由,继而爱上枷锁。这也是中国统治者常用的伎俩,把人困在低能级。

对更高自由度的追求,是实现能级跃迁的基础。

因为被束缚的东西,将永远处于低能级。 屌丝这个词非常生动,给人以挂在天线上的一根丝的感觉, 没有自由,只有那一亩三分地, 屌丝热爱枷锁,用一些无聊的消遣方式把自己维系在现有水平而不是甩掉枷锁。

这种心理就是不去通过对自我的约束提高自己的心理能级, 而是通过对某种东西的成瘾,而让自己在单曲循环里卡死往复。对于一个人, 最重要的是摆脱“历史” 在其身上造成的心理势井。 这是一个人的独立战争, 因为越独立,越自由

第一: 正视不确定性

摆脱依赖的第一个要素就是正视不确定性。因为对不确定性的厌恶是所有心理低能者的共同特征。 因为枷锁和笼子反过来也是一种生活保证,提供食物和隔离更强大的猎食者。

和宠物狗对立的那些野猫野狗, 那是相当自由的,但是他们有一个问题, 就是有上顿不接下顿以及更强大动物的威胁。也正是因为这种可能性,让他们不停的狂野奔跑,唤醒了他们的生命力。

因此, 直面和接受这种不确定性,走出精神避风港,就是提升心里能级的第一要素。 你要在心里默念,接受不确定性欣赏生活的狂风巨浪正是生命意义所在,也许你明天会被吃掉,却比在笼子里终老强的多。

第二, 直视死亡

两千多年前 , 古罗马哲塞内加第十点,内观冥想说过:“ 人生不断学习生存 , 人生也不断学习死亡。” 要摆脱依赖,得到独立,必须有能够容忍某些自己之前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十分心爱的一部分在自己生活中消失。

因为某部分生命的死亡, 是引领人如蛇蜕皮一般走向更新更成熟阶段的必经之路。 那些更新阶段代表着更强大的心理能势。 那些害怕失去而躲在过去里的人,即使到了老年也难以脱离心理的幼年阶段。

第三点, 认知地图

被困在枷锁里的人一般都有一张模糊的世界地图, 他看不太清自己的圈子外面的东西是什么,因为不清而恐惧,因恐惧而诋毁, 沿用自己老掉牙的地图,还要教导别人。

正确的决策需要正确的认知, 而没有人在开始有正确的认知。人都是一开始用一些假设来描述真实的世界,然后出去行动犯了错把那些假设改掉。

圣经里几个核心人物,如约拿, 都是因为悔改而重新赢得了上帝的重用。都说明内省和修改认知的重要性。 那些每次错误后抱怨客观的人,终究是被上帝遗弃的人。 而把每个错误看出修正认知地图机会的人,终将拿到越来越正确的地图。

第四点,自律和边界

没有边界的自由是消极的,具有破坏性的。我们在自然的状态下有一种天然的向下滑落的趋势, 做那些容易上瘾的事情,去任由自己堕落。这就是确立边界和自律的作用。 通过确立边界而不任由自己向下掉,而有自发向上的趋势。

确立边界,删除一些垃圾的咨询文章,一些无聊的朋友, 一些耗时间的无聊癖好, 即使不去做任何更好的规划, 你都会向好。

然后说自律,这恐怕是西方文明自我修养的核心。人在一定程度是不变的,一定程度又是可以改变的。 不变是因为人的行为惯性巨大, 如果没有巨大的外力, 你几乎会保持一样的状态。 因此所有的鸡汤立志都必然失败。 没有人能够单凭看了几本书许了几个愿就改变。 但是有一点, 却可以逐步改变一个人, 就是用微小的行动改变他的习惯。

所谓日积月累,日拱一卒,敌营可破。 那么这一点一滴的坚持就是靠自律。

很多人常说的一句话是, 及时行乐因为未来不确定。但是及时行乐的含义其实就是干他每天干的那些事,及通过自己的各种瘾或者嗜好找乐子。这样看似能够乐一阵子,却最终失去了太多一生可能有的机会。自律的作用就是减掉这些消极的解决方式。

第五点, 行动,通过干掉小的任务增长能量

有一句叫以行动对抗虚无。 当你任何事情都想不到,不知该做什么, 就应该做一件离你最近的积极的事情,当你行动起来哪怕看到最些微小的收获, 你的心理能级都将提升,可以进一步做更复杂的事情。 一个人要完成一个非常长期的任务, 在中期遇到困难的时候必然气馁,进入心理能量的低谷。

相比唯一的办法是把长期的核心利益切分成一连串小的任务,从最简单的逐步复杂。 每完成一个就得到足够的反馈增大心理能量。 每干掉一个小的任务, 就是增大一点选择权,就更接近高能级。 而如果一开始就跟比较复杂的任务对抗,则可能很快把心理能量用完。

第六点、善用地点和外界力量

地点是世界最重要的构成力量。 因为地点即选择权。 当你很难改变自己, 就用腿来改变一切。 一个有一大群高素质朋友的地方,一个充满了变化和可能的地方,让你不胜而胜。

第七点、积极的释放方式

人每天的行为是有一个能量金子塔的。处于塔顶的是最困难的核心任务, 然后是周边的次级任务, 用于维持生命的任务等,最后则是释放和消遣。 因此为了那些高级任务而被压抑的欲望必须得到发泄。

而最危险的也是消遣和发泄, 很多消遣都是一些容易上瘾的消极游戏。 沉迷其中的时候, 它们会反客为主吞噬生活的主业。

我的想法是用一些积极的手段释放, 例如进行体育锻炼而不是去游戏里去虐菜鸟,又比如和朋友诉说失败的前因后果而不是自己独自喝闷酒。生活是围绕欲望展开的, 把自己的需求分解,让每一种需求都对应一个能量向上的通道而不是向下, 就是最好的提升心理能量的方式。

第八点, 扩大自我的边界

扩大自我, 就是抬升自己的眼界,站在上帝的位置看世界的格局,再回去看我。 这样看, 我们不仅能看到自己, 还能看到很多相关的人,平时认为无关的人,并且主动开始增大关心的对象。 因为, 你会看到,你们本是命运相连,同时连接在一个风雨飘摇的船上,在无常世界里搏击。 这个时候,你的心理能级会因为和世界的紧密相连而得到提升。

第九点,

我们都因追寻爱而活,都渴望被接纳,被关注,最终被爱。 在自我边界扩大后, 我们会深刻的体会到其他人的需求, 而不是被局限在自己的荣辱得失里。 在这种对别人需求的深刻体会下的行动, 才是爱的基础。 而爱,是提升心理能级最有力的武器。

第十点,冥想内观

我们的理性在帮助我们做出正确决策的同时,也占据了本不属于其的情感与审美的“频道”,从而影响了我们感受幸福的能力,而我们若是不幸福,那么我们的心理能级也不会高。冥想可以帮助我们破除“知识障“,让我们不会时时刻刻都不自觉的动员理性与逻辑,增加我们的同情心同理心。从而能扩展自己认知的边界,扩展爱的边界,扩展”科学的真,道德的善,艺术的美这三者统一之处“的边界。

第十一点,接受不完美

对完美的追求会成为一种偏执,而偏执都是类似的,都是自怨自怜,从而降低你的心理能级。接受残缺是现实的一种,明白大成若缺的道理,是活的真实的前提。

我们要改变世间的不如人意,可目标不应是十全十美,而应是在自律的牵引下,一步步走向认知地图告诉我们的成功的边界。

提升自己的”心理能级“,是可以在外界环境不利时进行,最典型的比如东坡,只有去了黄州,才能写出”也无风雨也无晴“以及“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神经可塑性决定了我们在任何时刻都能够战胜自己过去的阴影以及环境的束缚,我们一直都拥有提升自己心理能级的条件,你其实没有那么多借口。

Reference

  1. 伟大是熬出来的
  2. 我就做事,梦想会来找我
  3. 光阴的故事:关于投资与时间
  4. 有哪些越早知道越好的人生经验?
  5. 每周分享第 1 期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