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给人自由。
If we just open the door a crack, the light comes pouring in.
只要把门开个小口,光就会倾泻而入。
学习、经历及反省提升认知
认知养成习惯
习惯决定选择
选择给人自由
Why
为什么看电影之前要先查下评分?
为什么渐渐地不去电影院看电影了?
为什么专注并沉浸于自我成长了?
——什么有价值?值不值得?
因为有了对比,吃过苦头,现在开始尝到甜头。
跃迁攀登,领略和欣赏更高层次的风景。
知识使人自由,或者起码渴望自由。
– [南非] 特雷弗·诺亚《天生有罪》
罗胖60秒:为什么地位越高越要从容镇定?
- 昨天我给你介绍了加迪斯的新书《论大战略》。其中讲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就是随着一个人的地位越来越高,他就越得从容镇定。
为啥?不是因为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恰恰相反,是因为这个时候一切都必然完全超出他的掌握。
比如,拿破仑进攻俄国的时候,俄国统帅库图佐夫就是不动如山,沉着镇定。这不是因为什么大将风度,而是因为他知道,
炮声一响之后,这是统帅唯一能做的事情。
王烁老师有一段评论很有意思。他说:“看了加迪斯的书,突然醒悟,
《皇帝的新衣》那个故事,其实皇帝必须经常假装穿了新衣,从容镇定地假装穿着,大家也假装以为他穿着,那格局就在。
这种事之所以被小孩子揭穿,小孩子不懂事嘛。”
其实在买的的那一刻,就决定了你的投资获利⋯⋯
在股市投资理论中,有一个术语叫做 Beta 值,这是华尔街用来衡量风险的方式之一。
一家公司的股价波动越大,Beta 值越高,代表投资该公司的风险越大。同理,当一家公司的股价波动越小,Beta 值越小,代表投资这家公司的风险越低。
但是,如果有一家公司,它的财务报表表现相当亮眼,却因为其他外在因素,大盘恐慌性下跌,该公司的股价也从 100 元狂跌到 50 元。
那这家公司到底该不该投资呢?
应该会有上过课的同学马上反应说:“要看财报!”
非常好。
现在假设这个公司的财报并没有重大变化,公司前景与经营状况一如往常,而且该公司的客户群平均分散在不同的行业别(这代表这个公司将风险均摊,没有仰赖单一客户。大部份的科技业公司,常常面临重要客户突然转单的大风险,例如 Apple 突然转单,某些上市公司的营收与获利能力便会严重受损)。该公司每年的获利状况稳定,近五年的 EPS 平均为 5 元,且每年稳定配息 3 块钱。
如果依照华尔街对 Beta 值的认知,该公司股价波动过大,所以投资风险非常高!但以上述的例子来看,其实这家公司是非常值得投资的对象,因为你每年的投资报酬率将高达6%(3/50 = 6%)。
所以,在我看来,真正的风险应该重新定义如下:
“风险”是你受伤的机率。
投资之后,你会受伤的机率很高,那就是“高风险”;你受伤的机率很低,就叫“低风险”。
为什么散户总是输?
在股市获利通常有两种情况:“资本利得”,与 “股息股利”。
如果你是为了赚价差(以资本利得为目的)而去投资某只股票,为了方便计算,我将例子简化如下:
以机率的观点来看,股价上涨、持平与下跌的机率,各为 1/3。
假设你的运气非常好,加上眼光独到,该公司的股价果真涨了,你还得面对两个选择:持续加码再买,还是现在就卖?
而一般散户赚取价差(资本利得)的成功机率将会是:
第一个 1/2 是:买或者不买,一半的机率;
第二个 1/3 是:这支股票可能是涨、跌、或者平,三种可能,所以是 1/3 的机率;
第三个 1/2 是:涨了之后,持续加码买进,抑或是现在出场,也是 1/2。
所以我们常常听到 “10 个散户 9 个输”,你要多大的好运才能达到这个 1/12 呢?
华尔街甚至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Bulls make money, Bears make money and Pigs get slaughtered.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牛市有人挣钱、熊市有人挣钱,而猪(散户们)等着被宰。
这也就是为什么巴菲特会说:“在股市预测输家,比预测赢家容易多了。” 因为大部分的人都输。
买企业
如果将投资的观念升级为 “买企业,而不是买股票”,你的思考模式应该会是这样:
我该买什么企业,才能帮我稳稳地赚钱,供我退休后可以享受生活?
如何买下更多的好公司,像是阿里巴巴、脸书、谷歌,以及贵州茅台等等,让他们替我挣钱?
如此一来,你的理财方式将会变成:
从财务报表中找出还没有被其他投资人发现的原矿(被低估且价格很低),而不是被动、一窝蜂地的去追求在市场上已经被炒作追捧的钻石(价格昂贵)。
所以这就是我一直告诉超级数字力学员们,应该要花更多心力去思考与学习,找出那些不论景气好坏、都能持续赚钱的好公司们,他们在财务报表上的共通点。
当你找出其中的共通点,也就找到属于自己的投资致富密码了。
我的心得
我在商场上纵横数十年,加上自身的财会背景,总结出好公司在财务报表上的共通性如下:
公司经营保守稳健,手中留有很多现金。(现金流量:比气长、越长越好)
应收帐款与存货的管理非常优异,做生意的完整周期又比业界其他竞争者要短。(经营能力:翻桌率,越多趟越好)
这是不是一门好生意?有没有赚钱的真本事?经营安全边际高不高?是不是有持续增加研发能力以维持高毛利?股东报酬率好不好?(获利能力:这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这家公司会不会过度使用财务杠杆?资金来源有没有发生“以短支长”的致命错误?(财务结构:那根棒子,棒子的位置越高越好)
这家公司短期的营运资金充足吗?对外欠的短期负债有能力偿还吗?(偿债能力:你欠我的,能还吗?还越多越好)
为了方便记忆,我还加上了口诀,上过超级数字力的读者对上面几点应该很熟悉,别忘了还可以申请免费回训再听一次喔!
双重利润
回到一开始的那个例子,那家股价由 100 元跌至 50 元的公司,依照传统华尔街的 Beta 值计算,这是一档高风险的股票。
但根据之前的假设,你知道这家公司的内部营运状况并没有重大变化,股价下跌纯粹是因为市场不理性的恐慌性下杀,这个时候你进场投资受伤的机率很小,所以应该视为 “低风险”。
请记得,在投资理财过程中,你是你自己人生中的 “风险控制官”。
运用 “买企业,而不是买股票” 的投资理念,除了降低了风险,还将会为你带来下图的双重利润:
A 资本利得:透过阅读财务报表分析,选出好公司,然后在它股价被错杀、跌深之后才买入。你的持股成本会比别人低,加上这家公司的体质本来就非常不错,一旦市场回归理性状态,它的股价上涨的机会,将会比其他烂公司来得高。
此时你获取资本利得(赚到价差)的机率也会比较大。
B 被动收入:即使在你投资之后,未来三年股市持续低迷,因为这家公司的体质优良,你一样每年都能拿到被动收入(固定领取的股息或子股),每年平均报酬率高达 6%( 3/50 = 6% )。
不输
换句话说,“买企业,而不是买股票”的投资理念,可以让你同时拥有资本利得与被动收入的好处,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
此时你投资这一家公司的整体报酬率是:
A+ B=可能的价差利润+6%
这将远远赢过其他赌性坚强的投机客,因为绝大多数的投机客只看到A所代表的可能价差(资本利得)。
学会怎么在 “正确的时机” 做出 “正确的选择”,比汲汲营营的努力更加重要。
懂得这小小的差异,不只能让你财富自由之路更稳建踏实,也能让你活得更加从容优雅……
最后,我将巴菲特的这句话送给大家:
Your profit is made when you buy, not when you sell.
能否投资赚钱,在买的那一刻就决定了,而不是在卖的时候。大家一起加油!
What
有些书只需尝一口,有些书可以吞下去,有些书要咀嚼和消化。
– 弗朗西斯·培根。这段话镶刻在纽约公共图书馆门前的地面。
《财富自由之路》:李笑来专栏珍藏版
在得到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第一季即将结束的时候,由这个专栏衍生出的书《财富自由之路》也开机印刷了。
在新书的扉页里,关于自己的介绍,我只写下了一句话:
李笑来 终身成长者。
忘记新东方,忘记比特币,忘记天使投资人。
一切清零,只留一个关键词:成长。
你一定要问自己的 50 个问题
开这个专栏,写成这本书,意在帮助更多的人 “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即,拥有更具能量的 “心智”,走在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上。
在每一个夜不能寐、前路迷茫的时刻,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以下 50 个问题中的任何五个?
你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吗?
你知道那条曲线究竟是什么吗?
究竟什么是 “财富自由”?
起步时最重要的是什么?
你认真考虑过自己的商业模式吗?
如何从零开始启动初级个人商业模式?
如何继续进阶和优化个人商业模式?
如何像牛人一样实现高级商业模式?
你升级过自己的操作系统吗?
你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究竟是什么?
有没有提高注意力使用效率的科学方法?
为了不断升级操作系统,你最需要具备什么能力?
你的人生中最沉重的枷锁是什么?
你活在哪里?过去、当下、还是未来?
活在未来的最朴素的方法是什么?
做得正确就会有好结果吗?
你的世界究竟是活的还是死的?
你为什么看不到别人的好?
你知道自己有个所有人都有的恶习必须戒掉吗?
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你的命运?
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你的自驱动力?
你有没有想过究竟什么是落后?
从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是什么?
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你的价格(估值)?
我是如何生生错过一次升级机会的?
有没有一定能让自己不错过升级机会的办法?
你天天刷牙吗?又,我为什么要问这个奇怪的问题?
你想不想要一个人生的 “作弊器”?
再送你一把万能钥匙你要不要?
把 “坚持” 这个概念从你的操作系统中删掉行不行?
你生命中最值得拼死守护的究竟是什么?
你知道投资领域实际上是另外一个镜像的世界吗?
为什么就算有钱也不一定有资本?
你真的没有投资机会吗?
别闹—没有钱能不能开始投资?
傻了吧—你以为投资是靠冒险赚钱的吗?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会 “脑子一热就押上全部”?
“早知道” 就能赚到更多的钱吗?
为什么没有人能准确预测市场价格的短期走向?
10 分钟教会你判断趋势,你信不信?
最安全的投资策略是什么?
如何提高你的选择质量?
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你必须了解的概念是哪一个?
你的 “长期” 究竟有多长?
年轻人是否应该 “不那么看重金钱”?
如何才能练就融会贯通的能力?
人生的终极问题到底是什么?
执行力差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如果真正让你赚到钱的不是知识,那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 “共同成长” 才是最好的出路?
我花了一整年的时间,在得到 App 里,跟 16 万人一起,分析这 50 个问题,共同成长。现在把思考的成果再次认真梳理了一遍,合盘托出。
成功只是一个里程碑
这本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 “‘草根’逆袭方法论” —— 谁在起初不是所谓的“草根” 呢?
当然,我不太愿意使用 “逆袭” 这个词,我宁愿使用 “所有普通人的成长方法论”这样朴素的陈述。
这里的一个关键词是 “成长”。对,是 “成长”,而不是 “成功”。成功只是一个里程碑,难道成功之后就不再成长了吗?后面可还有很长的路呢! 你一定要保持耐心。
而且你要笃信你能变成更好的你。
注意——不是 “觉得”,不是 “希望”,甚至不是 “相信”,而是 “笃信”(即,120% 地相信)。
若你不笃信 “你能变成更好的你”, 那你也没必要读下去了,你甚至不该买这本书 —— 还不如去星巴克买杯饮料喝掉然后上趟厕所呢。
为什么是 120% 地相信?是为了说得形象一点 —— 我是说,你要相信到这样的地步:即便有人打击你,打击掉 20%,你依然 100% 地相信!你必须对两件事深信不疑:
1.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你一定会变得更好!
2.若长期持续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你的未来一定会很伟大!
从懂道理到做得到
为了这本书,我还专门设计了一个笔记本,我把它叫做 “事件日志”。请你记下某一天自己做了什么事,花了多少时间。
这是我 20 岁的时候,养成的一个习惯,把自己经历的事件记下来,真正弄清楚自己把时间花在了哪里。
我们每个人要的自由,本质上是要时间的自主权。如果说,“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第一季,我们是为了理清概念,那么第二季我会带着你一起,把实现理论和概念,转化为行动。
第一步,我希望你能跟我一样,从记录自己时间的开销开始。第二季的专栏里,我还会每周提醒你记录,一起复盘自己的时间账本。
终有一天,希望你能意识到时间真的是你的朋友,你真的不仅发生了变化,还完成了升级—希望你看得到,那个未来的你,已经成为最好的你!祝你好运!
新一代:失去了“冒失的自由”
英国媒体人米兰达·格林在《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说,今天的青少年已经被剥夺了“冒失的自由”,这是抑郁症在青少年中流行的重要原因。
所谓“冒失的自由”,指的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叛逆行为
。这种叛逆行为是每代人中的大多数都会经历的。有些叛逆行为会成为聚会时的谈资,还有些永远变成了秘密,只有极个别人知道。但是在当下的语境中,却产生了一个新的变量:社交网络。格林引用一位专业人士的话说:“青少年的生活更公开了,他们距离被别人贬损,永远只差Snapchat的一张照片,或者Facebook的一个帖子。”格林曾经在一场中学辩论赛中当评委,这场辩论本来是关于假新闻的,但却变成了青少年对如何管理自身在线角色的焦虑的讨论——他们纠结于一个观念而不可自拔,“认为在自己16岁时,可能会在网上遭遇一些可怕的事情,由此毁了自己的余生。”
因此,格林认为,同之前的几代人相比,现在的青少年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冒失的自由”被剥夺了。他们担心自己的冒失行为在社交网络上放大,搞得自己身败名裂。因此,也就不奇怪为什么现在的青少年更愿意宅在家里玩手机,也不愿意出去社交,“他们在生理上更安全了,但心理上却更脆弱了
”。
格林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与其逼着青少年戒掉手机和社交网络成瘾,不如培养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现在欧美一些学校甚至有了冥想课和心理辅导师
。格林的观点也能给社交网络同样发达的中国家长一些启发。
How
只会记帐存不了钱,这样做才有机会存到钱
每个人都想变成有钱人,过着财富自由的生活,但成为有钱人的路径你知道吗?今天我用财务报表画给你看。
致富的途径
其实想要变成有钱人,通常透过几个路径,供大家参考:
①开源:好好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https://hazyman.com/Profession/2020/Profession/,变成一个市场需求度高又非你莫属的[高手](https://hazyman.com/Concept/IPCreator/Concept/E/Experts/)。
②节流:严控各项生活开支(食衣住行育乐等费用)。
③投资:请注意,一定要先学会如何判断好的公司(学好财务报表阅读的技巧),在对的时间投资,利用时间复利创造被动收入或巨额价差。
④不动产(土地、房屋或厂房等):这个方法所需资金很大,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通常是买了之后放很久(时间的复利力量)然后以数十倍的价格卖出;或是买了之后,分租出去,只要收入 > 每月贷款支出,就能创造自己的包租公包租婆事业。
备注:一旦有能力买房之后,去银行搬 20 年期的虚拟现金(A) = 以长支长,永保你的气比别人长!这种贷款在台湾和美国很常见,称为理财型房贷,做法如下:
买房时如果可以用主约贷款 20 年期 100 万,假设还了 50 万,副约会有一个循环额度(也是 50 万,主约还了多少、附约就有多少额度)可以使用,借附约的时候不需要任何文件审批,因此一旦发生突发状况需要资金,就可以从这边借,并且只要主约还在(20 年期),附约也会在。
这是一种为自己创造随时可提领现金的虚拟现金。目前大陆的产品应该有类似的,如果有读者找到也请不吝告知。
⑤其他被动收入:如写书的版税…… 等。
⑥创业:自己创业(为自己创造全新的损益表),但创业成功率不到 1%!
⑦生在对的家庭:成为富二代,继承家产。(如果现在虽然当不了富二代,你还有机会可以当富一代。)
⑧博奕:赌一把或是中大奖,但是是 6 sigma 6 个标准差的事情(也就是机率只有百万分之 3.4),建议不要想太多。另外,人家说的 “十赌九输” 也是 6 sigma 的机率概念。
记帐?
今天咱们先回到②节流这件事上。
一般人一想到 “节流”,通常第一个反应是开始 “记帐”。希望透过记帐,了解自己的钱到底花到那去了。
于是天天记帐,不论大小开支、每一笔都随时打开手机或是小本子纪录。三个月后,终于知道自己的钱到底花到那里去了。
也因为愈记愈清楚,知道自己的钱花去那儿了,心中的罪恶感也愈来愈大。
突然有一天痛下决心,想要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改革:严控所有开销。
于是呢,周三周五原本定期与同事好友间的聚餐全推了。买书的钱全省了,到书店翻翻就好、网上文章读读就好。早餐中餐用一餐搞定就好。周末睡晚点,不要出门就好……
再过三个月,几个好友对你酸言酸语,突然间,自己也觉得 “我这是干什么!” 人生苦短啊,我为什么这样贱踏自己,让自己过了一个毫无品质的劣等生活,为了找到回原来的生活品质,一切又回复原状了,该花则花,心情不好该花,老板骂我情人不理解我,更该花一花……晃一晃,10 年就过去了。
你并不孤独
为什么当初痛定思痛决心改革好好存钱,多数人最后却是草草收场?
不是你自己不够好,而是这是一般人的标准表现。
心理学家研究过:
A 如果花费减少 30%,99% 受访者觉得生活变得痛苦,幸福感消失了。
B 如果花费减少 20%,50% 受访者认为生活品质变差了。
C 如果花费减少 10%,90% 受访者觉得生活品质没有很大差异。
当时急着想存钱的我们,采用的就是全面删减费用的情境 A ,这个过程充满了痛苦,只要是痛苦的事情,本来就无法持久,存钱过程中充满痛苦,我们自然存不了钱:
只会记帐存不了钱,请你这样跟我做才有机会存到钱。
不论是学习或达成目标(存钱)的过程,一定要想办法采取快乐的方法。
例如我的超级数字力,是透过认知心理学和种种细节,创造出快乐的学习过程,所以目前已经有超过两万人体验过,90% 的人在一到两天的学习,原本一辈子都不搞不懂的财报,课后就能学会。
人生只有一回,成长有很多选择,不要每次都选痛苦的路线。
透过选择困难度低的做法,也就是情境 C,过程中快乐、不太难,这样才有机会快速达成原先设定的目标。
抓大放小
做法很简单,口诀就是 “抓大放小”。
不要什么都控管,连一罐汽水的费用都想省,这样很容易活得不快乐。而痛苦导致更容易放弃,自然存不了钱。请将注意力集中在减少大笔开销,放过小笔费用。
那大笔开销要如何控管呢?
原理一样:严控固定费用、放水变动费用。
固定费用指的是,不管你有没有收入,每个月都要固定支出。
变动费用指的是,不经常发生,只有特定情况才会发生,例如心情不好、好友来访或是人生大事需要庆祝…… 等等。
透过记帐过程中的数据,请将所有费用分成【固定】与【变动】两项,重新检讨看看,能不能从过程中存下一些钱。
大原则之一就是:严控固定费用、放水变动费用!
对变动费用暂时睁一眼闭只眼,才能让自己在过程中心情好一点,心情好一点,才有机会快乐的存钱。
固定费用
首先来看看固定费用:
【食】三餐都得进食,所以这个费用基本上省不下来。
或者可以考虑使用替代方案,像是改变饮食习惯等等。不过请记得,采用替代方案后,自己的生活爽度不能下降太多。例如改成早餐只吃吐司二片,中餐只吃一颗苹果,晚餐只吃吐司二片,这样痛苦感爆表,根本走不下去。
【住】我在另一篇文章有提过,住的费用能省即省。不一定要住市区,可以找通勤时间在 30 到 60 分钟的地方,每个月可以省下不少费用。也可以找人合租或搬回家中与家人合住。
【乐】通常最大笔的固定开销就是手机月租费,看能不能用更低的月租费?因为公司都有无线网路可以使用,到餐厅和其他场所通常也能蹭网,或者各种流量包。能省则省,不要用如 399 的高月租费方案。
这就是严控固定费用、放水变动费用,生活品质不会一下降低太多,自然容易存到钱。
透过这几个严控固定费用手法,同时维持生活爽度,一个月可能就能省下 500-1000 元,一年下来也是一笔数目。
请注意,生活品质不能下降太多,只有这种低痛苦的省钱方式,才能走得长久为你成功存下大笔的资金。
变动费用
那刚才放过一马的变动费用就不用管吗?当然要!
我们接下来分享如何处理变动费用:减少高频消费,控管低频大额支出。
单项费用支出 = 每次消费金额 x 消费次数,这两个都应该控管。
但,因为我们的大原则是:省钱过程中尽量不要降低太多的生活水平,在过程中要让自己快乐的走下去(省下去)。
如果一开始就想控制消费金额,就会痛苦难耐。
例如,你习惯在每个周六和发薪日都去吃高级日料,为了控管金额,改吃便宜的回转寿司,但因为等级差距太大,会觉得生活品质被剥夺了。所以,这时候注意力应该放在消费的次数,也就是频率问题。
每个周六+发薪日 = 一个月吃 4-5 次
看看能不能把吃日料的频次降低,改成发薪日不吃、周六才吃?
(原则: 省钱过程中尽量不要降低太多的生活水平,在过程中要让自己快乐的走下去、省下去)
其他的费用,以此类推。
想要 v.s. 需要
低频的大额支出,可以透过思考想要与需要来操作。
如果是【需要】,那可省不了,就花吧!花之前,再想想是否有更好的替代方案即可。
如果是【想要】,那就给自己设三个关卡(例如1. 本月全勤;2. 不跟老婆吵架 88 天;3. 拿下一个大客户),就像打游戏一样,要连过三关打怪成功后,才能下手花钱。利用关卡方式,推迟消费时间点,也许经过推迟之后,原本非常【想要】的东西,变成普通【想要】了,结果钱就省下来了。
即使最后钱还是花了,至少你达成前面设定的三个关卡,生活品质也获得提升了。
总结
只要养成习惯,钱就存下来了。
所以记得不要一次就全部省,满脑子只想毕其功于一役,很容易就半途而废,最后可能存不了什么钱。
一、不要让自己的生活水平一下子下降太多,过程中要让自己快乐
二、抓大放小
三、严控固定费用、放水变动费用
四、减少高频消费,控管低频大额支出
希望大家都能存到自己梦想中的第一桶金,一起加油!
罗胖60秒:人类进入“动机落差”时代
2017-06-22 罗振宇 罗辑思维
关于社会阶层是不是固化的问题,有人说,寒门再难出贵子,也有人说,创业改变命运。那阶层是不是固化了呢?
《世界是平的》的作者弗里德曼提出过一个新视角:
现代社会讲自由平等,阶层不应该固化,但是有一个落差——工具落差
。比如,你会用电脑,其他人不会;你会使用金融工具,其他人不会。
使用什么工具,决定你的社会阶层,新的阶层固化又形成了。
- 但是现在,工具越来越普及,连非洲的穷人也可以用上手机了,工具落差快要消失了。
所以,人类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落差时代,叫“动机落差”。
- 拥有自我驱动力的人,可以利用非常便宜的工具,进行学习、合作和创新。没有这种强烈动机的人,你拥有什么资源都没用,新的阶层固化又来了。
自我驱动,决定命运;动机落差,决定阶层。
增田宗昭:提升自己、获得自由的两种方法
日本茑屋书店被称为全世界最美的书店,总共运营了1400多家店铺。它的创办人增田宗昭在文化产业、零售业和商业地产业都很有影响力。从2007年2月开始,增田宗昭会给公司员工写文章,传达自己的愿景和工作方法。今年他精选了1500篇文章,出版了《风格是一种商机
》一书。
增田宗昭在工作中发现,很多年轻人常常在无意识中交出自己的自由,因为被人管理要比自我管理更轻松,他提醒说,想成功的人,绝不能把自由交给别人
。书中,他分享了提升自己、获得自由的两种方法。经理人月刊的网站摘录了书中的部分内容。
第一种是通过个人能力的快速成长,达成自由
。增田宗昭认为,职场中人们要勇敢面对工作上的未知数,累积经验值。既然工作中会有未知数,那么肯定无法做出100%正确的选择。他建议,做某些决策时,不一定非要等到完全确定了才去做,抱着“这样就行了”的心态去决定就好。这样做的理由有两个:如果你没有把握,即便做了决定也还是会犹豫。既然无论如何都会迟疑,不如早点做决策,犯了错再去修正就好。不然总停留在思考,无法动手,事情反而会没完没了。另一个原因是,增田宗昭认为“经营就是容许失败
”。只有失败,才能增加一个人的经验值,如果遇到失败挫折就沮丧失意,反而浪费了失败的经历。
第二种是组织能力的增长,成就了别人的自由,自己才能获得自由
。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让客户做自己想做的事,让他们感到自由。增田宗昭以东京代官山茑屋书店为例,设计这家书店时,建筑师阿斯特丽德·克莱恩对他说,“如果人处在过于宽广的空间里,就会变得不安”。于是,代官山茑屋书店的设计只让顾客看到部分空间,无法看到全貌。增田宗昭说,一旦你有了成就别人自由的能力,别人就会想主动跟你合作
,这时,你也就获得了自由:能自主选择合作对象,做想做的工作。
吴军:年轻人如何实现财富自由
很多年轻人都想效仿传奇人物的创业故事 ,来实现财富自由。得到订阅专栏《吴军的谷歌方法论》的主理人吴军,最近在接受《叶檀财经》节目采访时,谈到了他对“财富自由”的看法,并建议那些想退学创业、追求财富自由的年轻人,要考虑清楚以下5件事。
第一,不要过度迷信传奇的创业故事
。很多年轻人希望追随偶像人物的成功路径,尤其是传奇的创业人物。比如扎克伯格从哈佛退学成就了Facebook,比尔·盖茨退学去开创微软,布林和拉里·佩奇退学创办了谷歌,乔布斯退学在车库里创办了苹果。这些故事刺激着年轻人,也想复制他们的成功之路。吴军说,不能迷信一个过度传奇的创业故事,故事背后的真相也许你并不知道。就像格拉德威尔所说的“异类”,异类背后总有一定的规律,也许是一万小时的付出。而且,人和人的成长背景不一样,运气和机会不一样。传奇人物的经历,不具备可复制性。
第二,解决财富焦虑最合理的方式,是做好本职工作
。现实生活的压力,让年轻人容易产生财富焦虑,买房也成为困扰他们的难题。吴军建议,解决焦虑不能靠博取小概率事件,比如创业、炒股赚钱。最合理的方式,是做好本职工作。以买房为例,如果你的公司还不错,努力做到公司的前25%,你的收入应该不低。当你的收入和你的贡献,超过所在城市的工作人员的一半,或进入前25%时,你一定买得起当地的房子。这个逻辑,无论在硅谷,还是在上海、北京等国内城市,都是成立的。
第三,现金重要,期权更重要
。年轻人在加入创业公司时,会面临一个选择,就是在收入方面,是要更多现金、还是要一些期权。有人希望薪水多一些,可以用现金炒股理财;有人情愿工资少一点,但能换成期权。在吴军看来,后者是更明智的做法,尤其是还没上市的公司,期权很有价值。这意味着,公司在给你一个未来。这个未来,比你冒风险创业,成功的概率要大。
第四,排名前三的公司,期权最值得拿
。吴军认为,不一定只有谷歌、腾讯这样的大公司才值得争取期权。任何一个有希望的中小型公司,只要能做到自己垂直领域、细分市场的前三名,都值得拿期权。但他强调,必须是前三名,最好是第一名。
第五,真正的财富自由,体现在支付、纳税和捐赠上
。吴军认为,财富自由,首先要有不断赚钱的能力,这个能力可以是技术,可以是创业能力,它是你安身立命的本事,能让你有持续不断的现金流。其次,财富自由,不在于你账面上有多少钱,而是看你有多少支付能力。此外,真正的富有,还要看一个人是否能交足够的税,是否有能力捐赠。吴军认为,交税是协助国家建设公共事业的基本义务。“一个人如果连税都交不起,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有钱人?”而捐赠意味着给予的能力,这是财富自由者的一种价值体现,比如做慈善基金。
陈春花:学会放下,学会舍得
原创 春暖花开号 2019-07-19 06:33:00
在亚洲,有一种捉猴子的陷阱,他们把椰子挖空,然后用绳子绑起来,接在树上或固定在地上,椰子上留了一个小洞,洞里放了一些食物,洞口大小恰好只能让猴子空着手伸进去,而无法握着拳头伸出来
,于是猴子闻香而来,将它的手伸进去抓食物,理所当然地,紧握的拳头便缩不出洞口,当猎人来时,猴子惊慌失措,更是逃不掉。
没有任何人捉住猴子不放,它是被自己的执着所俘虏,它只需将手放开就能缩回来。
很多人都把自己的过错归结为现代社会的责任,归结为金钱、权力、名誉、地位的诱惑,还有人把竞争也算在其中,并美其名曰:适应时代的要求。只是当这一切成为既是手段也是目的的时候,结果却造成了对社会的伤害,并让自己受到伤害。
中国的佛学讲求「舍得」,没有舍,就不会有得
。这个见地建立了某种价值的标尺。无论在对于世事的认识,还是对于知识的把握,以及对于人生的了解,人们都以此为人生的价值的一个标准,它说明我们好恶、取舍和喜悦之心。
这个人生的价值标准本能地引导我们确定行为的选择标准。
这个人生的价值标准本能地引导我们把精神的价值与物质的价值分离,却又能够更热情享受各自本分中的生活,可能这也是我们天生愉快而幽默的原因。
这个人生的价值标准本能地引导我们常常怀疑金钱的功能而倡导「大丈夫」的精神,贫贱、富贵、威武不屈、不移之风,并将此种理想输入人们的生活准则之中。
这个人生的价值标准本能地引导我们怀疑对于物质世界的追求,而提倡精神世界的追求,并将此融入生活的艺术与文化的艺术,它教导我们基本的道德标准,像忍耐、勤俭、谦恭、和平。
这个人生的价值标准本能地给我们价值的意识而教导我们接受人生的物质与精神的优缺点,它告诉我们,无论人生的目标如何设定,人的最终目标是为人类的幸福,是「小我」与「大我」的关系。
中国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也发展了很多年,可是我们常常看到企业对于已经取得成功的东西恋恋不舍,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员工,甚至常常听到企业老板对于过去沾沾自喜,并以过去的成功标准来看待今天的市场,假设不能够超越过去,又怎么能够迎接未来?
正如我们津津乐道中国古代的文明一样,我们紧紧抓住的只是一根联结过去的线索,这根线索无法牵引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当我们在祖宗的光环下自以为很炫耀的时候,别人已经不再流连于历史,而是叩响了时代的脉搏。
当我们在一部一部电视连续剧中挖掘一个又一个历史题材的时候,别人已经告诉你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当我们还抱着大同世界的幻想色彩的时候,别人却携着技术与创新的翅膀挥动着进步的彩虹。
是我们不知道寻找未来的路向吗?不是!是我们习惯于过去的种种,历史的情节使得我们可以优越和自豪,即便是我们现在有些滞后,可是回望整个人类的长河,我们仍然可以怡然地徘徊在东篱之下,朗月之高,咏唐诗宋词,而忘却这种人类共同追求的东西是需要在综合国力之中才显得真实、可靠。
心中的欲念使我们放不下,内心的欲望与执着,使我们一直受缚,我们唯一要做的,只是将我们的双手张开,放下无谓的执着,不要再执着于过去,不要再执着于既得的东西,学会放下,学会舍得,就能够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人。
Experience
为什么富人会越富,穷人还是穷人? - 知乎
在我的财富越来越多的时候,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目标无二,我想更有钱。这没什么可羞耻的。有十万想百万,有百万想千万,有千万我还想过亿。
我写的,你看懂了,起码能脱离穷人成为中产。十几年前我从搬啤酒的小工开始进入社会,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一年的收入一定要是去年的二倍。始终坚持践行这个目标,找方法去达成。
穷和富之间的鸿沟,远比经济学著作上轻飘飘的一句原始资本和起点不同、对商业认知差异过大、更好的教育等等说辞更复杂。
它是物质基础、生活态度、财务意识、胆识、选择和运气的综合产物。
穷人没有远方,只有眼前的苟且
因为穷,所以要打最底层的工,一线城市繁华商圈兼职工时薪14块一天干10个小时有140块,一个月全勤30天干下来有4200元工资,加一点绩效奖300元,有最多4500元工资。这已经是非常好的工作,要精挑细选长得过关相对年轻服务态度好性格稳定的人。出于领导对备用员工的考虑,一天20个小时的营业时间要用两到三个兼职工,平均每个工人排班时间都不足10个小时,这样如果有一个员工突然离职,剩下两个人也能完成当天的工作。所以每个员工实际月到手工资不足3000元。
普通大学生一毕业,精细做了简历,写上毕业专业,请教父母之后又写上吃苦耐劳,投了几十份,最后回应的除了理货员,就是销售顾问,起薪仅有2500,还不如工厂操作工,但为了留在城市里,只能接受这个工资。
住的地方,住的近了,房租付不起,阴冷潮湿地下室都要800块,稍微有个样子的隔板间1200起,若要有家电的房间基本要1800起,想住的像个人屋里贴上瓷砖有燃气灶或者干净的卫浴得2100起,住公寓4000起。
再加上吃饭的开销,最差一个月也得900块才能活下去。
美国一个已经成名的专栏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为了完成自己的一本书《我在底层的生活》,断绝了自己之前所有的资源和关系,只带了1000美金净身出户进入底层,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打好几份工,住较远的房子,大把时间花在路上,吃最便宜的餐厅,花很少的时间来提升自己,应付每年上涨的房租和生活成本,继续去做更多的工作。不管芭芭拉多努力,始终不能换来一个未来。
一个已经成名的作家拥有写作致富能力的人尚且无法通过努力劳动还得一个未来,何况其他远不如他的穷人。
富人随意远方,只要花同样的努力
若芭芭拉在净身出户前没有带1000美金,而是带了10000美金出来,10倍的初始资源,那么她不必在为下个月住哪里吃什么而发愁,这样就可以静下心来利用自己的写作技巧哪怕一个全新的笔名去向各编辑投稿,几个月后能靠稿费解决生计问题,那么几年后,她还会成为一个出色的专栏作家上升到中产。
富人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花钱送去国外留学念到博士,热爱好看的衣服就学设计,家里做能源的就学能源,看好智能AI的就学AI,无论学了什么,即便他不学无术,这些专业和学位的毕业起薪就超过一万,在成长几年之后薪资会很快翻几倍。六七年后他们做的差也还是中产,碰到好的机遇成为新晋富豪不是没有可能。
一个工作岗位的价钱,并不与他的工作价值有直接挂钩的联系,只与他的人才培养成本有直接联系,与工作价值有间接关系。
举个例子目前市面上普通人能接触到的高薪岗位-程序员,培养一个程序员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项目经验是培养一个客服的无数倍,程序员需要几百天熬夜奋战且不断更新最新的能力,客服只要三天就能熟练合格。所以刚毕业的程序员起薪就在5000元,一年后够努力跳个槽12000是没问题的。而刚毕业的客服2500元,一年后到3000已经算是高薪。
客服每天可能会帮公司成交上万的订单,但程序员的代码也许写出来就是一个垃圾产品没客户买单一文不值。客服每天努力加班到凌晨去回复客户的提问,几年后离开公司了跳槽还是3500,程序员每天努力加班到凌晨写公司的代码学习新的代码,几年后离开公司了跳槽可能就是24000。
想靠努力工作致富,不可能,九年义务教育你上的都是低配版,个人价值无非比不上学的稍微一个月高几百块。穷人要成为富人,你首先要先砸钱,让自己变得值钱,富人拥有更多的初始资源和眼界砸钱让自己变得值钱
。看看高端招聘网站比如猎聘的薪资跟岗位要求,选个目标去砸,穷人砸3万能入个出色的平面设计师或者程序员等,富人砸30万能入个普通画家或者时装设计师等,量力而行去选行业,像AI算法工程师、保险精算师、基金经理等不是普通人砸得起入的进的,非要当做目标也不是不行,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时间再说吧。
在砸钱的态度上:
穷人倾向于攒钱,能不花的就不花
因为穷,结婚彩礼和谈女朋友貌似都成为奢望,孝敬父母和买一件好的衣服也会花光自己的工资,大部分父母教育孩子要攒钱,每个月发3000攒1500,这样攒一年你就有一万了,当然这一年中你会因为偶尔的放纵而花掉一些积蓄,但几年后你依旧有了几万的现金,攒钱十年后,你拿着十几万的现金就可以买一个老家的房子付首付,或者娶一个老婆,省着点花说不定还能添置一台二手小轿车,回家过上有房有车的生活。所以必须再压缩自己的欲望,舒适的房子不租,因为贵,好看的衣服不买,因为贵,漂亮的小狗不养,因为贵,各种社群不加,因为贵,有意思的课程不学,因为贵…………那些精神极度贫困的人,甚至觉得只要是要花钱的,都是不好的。别人要你交钱的,都是给你洗脑的骗子。只有父母免费的给自己吃穿用度,才是好的。衣服打扮嘛,干净就好,走哪都是几十块钱的裤子和半袖,粗糙的针脚和布料下那张透露着防备和胆怯的脸,泯然众人。
听父母说,赚钱要把握机会,等机会来临。心里想着,肯定会有赚钱的机会掉在我头上,而我只要付出劳动就能赚钱,于是继续穷的叮当响抱着自己的存钱罐称赞自己真是英明。
富人倾向于得到结果,付钱买想要的
你生命中将得到的一切,命运都已暗中标好了价格。
砸眼界:有一个长得很丑的人在圈子里不受人喜欢,她在一次看杂志的时候看到西藏的文化很喜欢,买了去西藏的火车票,去学习西藏的文化,在旅途中认识了来西藏直播的几个网红,在几次大餐后聊得很嗨,她们拉着她一块直播,教她开直播,半年后她80W粉丝直播间天天5000多人,靠卖西藏文化的配饰每天发好几百单赚几千块。
砸圈子:有个很穷的人花几千块加入一个学习社群,认识了几百个各行各业的同学,多次聚会互通资源和机会,凭借自己在电商运营中出色的成绩和格局,在一个同学的关系下进入一家上市前的企业担任子公司新项目高管,公司上市后发了一些期权,分到第一桶金。
砸自身素养和自信:穿定制的衬衫和西装,买钢琴,练瑜伽,住高端小区,参加饭局和酒会,开车,带表,给你买你能负担得起的最好的。80元的地摊货第二年基本都缩水走形,越穿越猥琐,800元定制款穿六七年还是老样子。周立波有次在台上讲脱口秀,说自己一件西装从上台不久就开始穿,现在还穿,贵是很贵两万多,但你平分到我这些年每次上台,其实也就几块钱一场,和便宜西装比这个气质差的不是一点点。花钱不仅是因为有钱,更是因为这些配饰所加强的内在气质,那种实力带来的自信,和对热爱的东西持有之后的开心。
砸可能升值的东西:全国飞,投资店铺,加盟品牌,掏钱买有潜力公司的股份,拿钱向有能力的人学习,用钱去买下未来可能增值的任何东西。包括好的老师,他可能在业内给你介绍订单或是教你避免一些坑;房子,可能在未来几年遇到一次牛市涨一两倍;社保,尤其是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的发放是跟通货膨胀和市场经济增速挂钩,几乎每年上涨8%,国家只要还在发展,等你退休之后就能多领出来几倍存进去的钱;公司,那些懂得怎么赚钱的大小项目,花点钱去试错;收藏,一些古董小玩意,书画孤品等等。
正因为越来越懂得如何花钱,也就知道钱是如何流进别人的口袋,选择暴利又热爱的那一行去深钻,也就赚钱了。
随着圈子的扩大,能力的磨练,资金的沉淀,眼界的开阔,消费体验的增加,赚钱机会不需要等待,反而是挑选。
富人攒钱是在劳动价格高的基础上,月薪5万花2万攒3万,穷人攒钱是在劳动价格低的基础上,月薪4000花2000攒2000。富人下个月就能拿出3万去旅游或者买教育,或者送礼,穷人想拿出3万则需要一年半。需要用的钱翻一倍比如6万,那穷人实现理想的时间就比富人大大拉开了。
在对钱的态度上:
穷人倾向于持有权,把钱更多留在口袋里
因为穷,只有当兜里有现金的时候,才觉得是安全的。兜里有2000块钱的时候,担心下个月吃什么房租怎么交,兜里有20000块钱的时候,担心失业怎么办生病怎么办,兜里有200000块钱的时候,担心结婚不够用孩子上学不够用。40万往往是穷人储蓄的一个顶点,这需要一个家庭10年20年的时间省吃俭用去积累,他知道通货膨胀,但他就是认为储蓄多少才是一个家庭能不能稳定生活的指标。哪怕40万的购买力在20年间下降了一半不止。
我很小的时候,鲁花的午餐肉只卖7块钱,现在就连村里的小卖店都卖14了,超市里卖16和18的都有,你再也找不到7块钱的午餐肉。
降低欲望去攒钱,攒钱又通货膨胀,多年之后这些穷人手持几十万还是那么穷,他们花十几二十年为通货膨胀买了单。
也因为攒钱,他们必须靠自己的劳动力去换取金钱,赚钱的速度取决于劳动强度,而他们的劳动力培养成本又极低劳动价格上不去,穷的很稳定。
富人倾向于使用权,让更多的钱为我所用
1 | 关于首富王健林有个段子,说有天王思聪问老爸“咱家有多少钱?” |
段子是段子,老百姓用调侃的眼光看待实际情况,大多房企的负债率都在70%,企业负资产严重。
不仅房企如此,相当多的企业也如此,也许企业财务账上看起来是有进账的可能还盈利。但为了达到盈利的水准,老板早就负债累累。
对钱的使用权进行更简单的理解,可以称之为现金流。假设三月份进来1万元,五月份赔掉5000元,七月份进来3万元,八月份赔掉5000元,直到年底,发现今年进来一共10万元,赔掉11万元,账上还趴着5万元。今年的生意,看起来是赔了钱了,没什么希望。实际大有希望,每年进账10万,赔1万出去,需要十年才能把现金流完全赔光,只要有一年增长的快,赔的少,规模大了,几笔就赚够。这些多出来的钱,有可能是银行贷款、第三方投资、上游货款、客户储值等等,富人只有1万元,但通过撬动起来一件有价值的事就融进来几十万在做生意,赚钱的速度是在做乘法。
有钱不是攒出来的:有钱人大多有资产负债配置,穷人却认为欠钱是非常可耻的事情,因为他们的借钱渠道非常单一。资本市场里大把的钱在寻找出口把钱放贷出去收利息,但穷人因为工作稳定性和工资限制,他们能拿到的钱很有限,多数根本就不敢拿。合理运作下一个穷人,通过进入高净值企业(比如互联网和金融业,各行500强等),开通个人的淘宝店刷几单,再美化一下公司岗位职称和年收入,都能从贷款机构通过信用卡、消费贷、教育贷、车贷、小微企业经营贷等方式取得10-20万的流动资金。哪怕拿两万用来学习和试错,方向正确的情况下也能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准和劳动报酬。这是目前穷人能获得时间自由和工作价格提升的唯一途径。
这笔钱努力的人精打细算花的有价值,真正能提升自己的工作价格和个人气质,买较贵的西装但能穿好几年,买色号合适的口红坚持用到光,买礼物请吃饭结交事业上的前辈做引路人给自己介绍新机会。
乱花的人无度透支花光后除了虚假的繁荣一无所获,口红出新款、买,时装出新款、买,这个老师有课、买,那个老师有课、买,今天不想在家吃、买,已经有一块表了还缺一个搭休闲装的、买……大量时间和钱花在买更好的东西上,而不是保持自己的劳动价格增长、形象得体、内心自信。
又穷又酸的人这时候往往会说,你资金流一断,生意出一点差错,就赔死你翻不过身来,好多人跟我说要投资,但都不细说怎么投。
在对风险的态度上:
穷人躲避风险,祈祷好运
因为穷,一场疾病可能就会挥霍掉一家人十几年的积蓄,一场生意挫败可能会负债累累翻不过身,一次意外被骗就损失掉自己好几年积累下的钱。对于风险,穷人只能躲避,尽可能不创业,尽可能不消费,尽可能不去接触自己不懂的事。顾好眼下的柴米油盐,祈祷厄运不要降临在自己头上。他们拒绝保险,认为卖保险的都是骗子,拒绝接触新的机会,认为需要花钱的都是骗子,拒绝任何可能的风险,认为自己错不起。所以他们穷的很稳定。
富人分散风险,应对风险
分散自身风险:社会保险是最基础的疾病和养老保障,新出的支付宝和微信的保险,可以无条件保费不涨很多的续费到70岁。一年一人花上1.5万元左右,15年后基本上不需要再顾虑大病小病。简单的去执行:支付宝的好医保必买,还有相互保也必买,社保五险必买,医疗险必买。这几个不贵,且养老保险的兑付制度会跟通胀挂钩,保证你领到符合当下消费水平的钱。平安等行的线下保险基本上不买,平安福或者其他返钱类保险,太贵了,钱过半都返给业务员了,性价比低。尤其重疾险这个品种,重疾险就是大坑,每年一万多保费只保到50岁或者65岁,你花了几十万买保障却在最容易得重病的年纪不允许续保,且重疾险能理赔的基本都是必死的病,得到赔付对你来说意义也不大了,反正人都活不过三个月了,肯定要住院,医疗险便宜的多也能报销。重疾险保额大多才50万,真等你生病可能要20年后了,毕竟英年早逝不是大概率事件,50万估计就能当现在的25万花。不值得,不如有那个钱直接花在自己身上。
分散投资风险:这世界上很少有没风险的事情,即便你存钱到银行,战争一起国家货币系统陷入半崩溃状态时,钱与纸没什么区别,唯一的硬通货是黄金,你没有提前购买黄金,那一辈子的积蓄就等同于归零。
做生意就更是风险重重了,忘了是哪位首富榜上的人说过一句话总结的很到位:你起码要有一个行业一个生意,是天塌下来都能赚钱的。
我理解这句话,是你必须有一件事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赚钱,这样你才能有底气应对风险。
下面还有两层意思:一是钱不能都在一个生意或一单业务里滚动,这会真的让你命悬一线。一个项目或一单业务只能下自己实力30%左右的赌注,亏了也不至于无力再战。
二是没有一个稳定的资金流入口前猥琐发育,别浪。不管是打工得到的钱,还是其他生意得到的钱,总要有一个稳定的进项,才能去尝试探索新的事,赔了也还能有一个产业给你回血,一段时间后还能继续浪。
这个世界上凡事皆有风险,那些风险往往潜藏在你无法预知的角落里,只有一一攻克,才有可能赚到钱。下面这篇文章,详细写了我前些年创业遇到的坑。你能理解和吸收三分之一,也够避免90%的创业失败率了。
为什么人们常说「十个创业九个死」?www.zhihu.com图标
分散自身和投资风险之后,出点大事也不至于一次性致贫了,甚至很多年全家都翻不过身来。
在对人的态度上:
穷人等待恩惠,伸手索取
因为穷,在谈对象时希望对方能不看自己的出身和生活状态,体谅自己跟自己一起奋斗;在遇到优秀的人时相信贡献自己的脸皮多去攀关系就能蹭到好的资源;在看到别人的分享有利于自己时马上去提一个宽泛到极点的问题期望得到长篇指导,偶然一次得到之后谢谢都没一句就消失;遇到上升的机会不主动拿出诚意,请客吃饭、安排公关、日常款待等等,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急也没用,然后什么好的东西都轮不到他。
富人达成交易,广结善缘
送人家喜欢的,收下了就都好说:女孩子喜欢花,偶尔送,喜欢美食,带着吃,对美丽的景色没有抵抗力,带着玩;
告诉人家自己的价值,提出邀请:遇到优秀的人时主动介绍自己的资源和能力,提出邀请他下次参与某项聚会的引子;看到好的分享时私下联系介绍自己,获知地址后登门拜访或快递送上一些不难接受的土特产礼品,不方便拜访的话有付费咨询入口优先学习付费咨询;
重点建立关系,需要持续:遇到提升自己的机会和人,主动创造机会一块娱乐或吃饭,日常大方给予,比如替他定一个月的高品质外卖、拉着他出去打球游泳等等,待需要帮忙的时候,提出来的需求只要不是太出格往往都不会被拒绝。
在对商业的理解上:
穷人以量取胜,薄利多销
因为穷,所以便宜、量多,接近成本价,就能用更久,买更值。我第一次卖东西是卖一个电脑摄像头,老板娘告诉我卖30块钱,如果有人砍价,最少底价25,低于25就不卖了。我好奇问成本多少,问了好几次她不情愿的跟我说15块钱。当时我就震惊了,居然翻一倍价格去卖,真是太狠了。为什么不是18块钱卖掉!少赚点呢!过了很久我去批发市场拿货的地方看,这玩意进货价才9.9,拿十个还能再便宜。
我做过几年生意才理解为什么要翻倍卖,因为一个家庭两三年才会买一个这东西,客户数量不多也很难有几个复购,店铺租金又贵,只能在每个客户身上多收钱来平衡成本进而赚钱,只赚3块怕是整个市场都要一块跟着赔死。
富人以局取胜,利大量少
为了哄你高价买钻石,告诉你它代表爱情;
为了哄你高价拍婚纱照,告诉你它代表纪念;
为了哄你高价买200块一大桶的化工原料,告诉你用它能青春永驻;
为了哄你高价买能量石床垫,告诉你用它能健康百年;
为了哄你高价买配方和设备,告诉你用上这个配方和设备的东西必能大卖大赚;
一件产品如果卖的是价格,那一定卖不出价格,因为在工业化的今天商品生产成本已经不算高了,即便是钻石,从矿民手里流出来的那些也非常便宜。那么在加上公关宣传,强大背书,看起来良好的品质,赋予其实现梦想的价值,再把价值卖给你,大多商品是卖得出价格的。
而这一套给人造梦的流程和资金,把持在富人群体的少数人中,每一个时代,都有那么一些冒出头的优秀的人,比如背背佳、一人一本、8848、小罐茶这一路产品背后的那个老板,比如小霸王、VIVO、OPPO的那个老板,比如很多不出大名但有一群忠诚用户的老板。
最后也是最大的元素是运气,成败与否,努力只是基本。
在时间的利用上,富人就已经注定会越来越富,穷人能逆袭的机会只有砸钱提升自己的价值,改变对钱持有权的痴迷转成把握更大的使用权,真正了解风险应对风险不再逃避,用自己的价值或钱达成交易广结善缘,通过给富人打工锤炼自己对商业做局思维的理解,抓住那99%的运气给你送来的机会,才有可能实现阶级跨越,跳出越干越穷的怪圈。
最后链接,这篇文章里我写了,什么才叫努力,跳出每次努力都是没结果的怪圈。
什么能力很重要,但大多数人却没有?
这篇文章里我写了,什么叫智慧,一眼看透和一辈子看透,是两种人生。
厉害的人是怎么分析问题的?
细读几次,这篇文章真实接地气,赞,是一种对分享的尊重。
这是我走过的那些路留下的一些思考,一篇文章不可能说清楚所有的事,
关注作者,看更多影响你一生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