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Quality

好产品会说话。


沉浸其中,乐在其中…
洗耳朵
洗涤心灵

手工细细打磨,人性的温度。
木质、皮质、陶瓷>>塑料、金属

Airpod Pro + MacBook Pro + QQ音乐,一流的音质
——DeepCreator 0710Sisyphe

Why

杨绛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一家三口终于团聚了,这是网络上很多新闻的标题,杨绛百岁高龄,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沧桑,女儿离开,爱人离开,她都做到了淡定从容,她写了太多我们记忆深刻的文章。我最爱的就是上面那句话。

我之前也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其实真没什么大事》大概意思是说人生除了生死真的没什么大事。但是看了杨绛的这句话发现,其实生死也不是什么大事。

《老人与海》:终其一生,我们需要战胜和取悦的人,是自己

原创 杜荷语 2020-01-18 03:46:12

人生来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海明威


打败自己的,是旁人吗?不,是自己。

聚焦故事主题:与命运的搏斗,其本质上是同自我的抗争。战胜自己,就是最大的胜利。

相信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本书对于大家而言再熟悉不过了。

《老人与海》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最富盛名的作品。该书一九五二年首次面世,一九五三年荣获普利策奖,一九五四年荣获第五十四届诺贝尔文学奖。它以简洁有力的文字,讲述了一个老人出海捕鱼的简单故事,诠释了意蕴深刻的主题: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我们首先要战胜自己,才能在与命运斗争的鏖战中扳回一局。

《老人与海》以它朴素自然的文笔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最为经典的硬汉形象之一。圣地亚哥老人不服输、大无畏的抗争精神,也被一代代美国人奉为圭臬,视为“美国精神”的代名词。

本书所讲的故事并不复杂。老渔夫圣地亚哥,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生活贫困潦倒,难以维持生计,但他从不曾放弃。第八十五天,他独自一人划着自己的小船驶向更远的海域,渴望捕到一条大鱼。正午时分,他果真钓到了一条“真正的”大鱼,可那条鱼太大了,小船被大鱼拖着,向远方飘去。他死死的抓着系着大鱼的细绳,同大鱼展开了三天两夜的搏斗。


圣地亚哥老了,是个实实在在的老人。他靠着顽强的意志力,用尽办法维持着自己远不似年轻时那般孔武有力的身体,运用在风浪里锤炼了几十年的、高明熟练的捕鱼技巧,赌上自己的生命同大鱼搏斗。当一个人赌上生命时,便再没有什么能让他畏惧了。尽管现状依旧令人感到绝望。

他嘴唇干裂,手臂抽筋,手掌被细线割裂,浑身酸痛乏力。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头脑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他不能休息,没有充足的食物,没有淡水。所能凭借的,只有内心熊熊燃烧的勇气,以及如钢铁般不屈的意志。最后,他终于战胜了那条大鱼。他缓缓的将大鱼放到小船旁,用鱼叉刺进了它鲜活跳动着的心脏,结束了这场战斗。

可是战争并没能这样顺利的结束。回程途中,老人将大鱼同自己的小船绑在一起。大鱼身上不断淌出的鲜血将鲨鱼群吸引到小船身边,那些鲨鱼虎视眈眈的窥视着老人的大鱼。

精疲力尽的老人又站了起来,他知道,新的战斗刚刚开始。他拿着鱼叉跳起来同鲨鱼搏斗,鱼叉没了,就用小刀捆在木棍上继续,木棍丢了,就用船桨接上。只要有武器在手,老人就相信自己不会输。

他站立着、咆哮着、搏击着,他是那样的孤独,又是那样的伟岸。他用顽强的意志和力量,将一条条鲨鱼沉入海底,但不可避免的是,大鱼的鱼肉也被撕咬的越来越少。最终,老人终于拖着疲累的身躯回到了海滩,可是大鱼被鲨鱼吃的只剩下了光秃秃的鱼骨。

在《老人与海》这个故事中,“鱼”象征着一切生命体必须面对的敌人,象征着每个人都将遇到的磨难,象征着我们必将进行的自我超越。

智慧的海明威告诉我们,在我们的生命之旅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一条或是几条“鱼”,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和它搏斗,谁也逃不掉。而他又用圣地亚哥这个老人的形象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让我们相信,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无论是否有人陪伴,无论那条“鱼”多么凶猛,都没有什么能把我们打败,除非我们自己认输。

生命的谜底如同繁星和海水一样难以穷尽,每个人的际遇都是自己生命成长里不可替代的一部分,都是自我最独特的象征。无论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又将往何处去,我们都终将或是曾经与那样一条“鱼”不期而遇。

它是那么的庞大,甚至大过我们赖以生存的小船。它是那么的神秘,它藏在几百丈的海底,我们甚至不能看清它的模样,只能通过海水的波动,确定它的存在。可是“鱼”终会浮出海面,咆哮着向我们游来,它甩动着尾巴,将海水激起,无情地同我们战斗。那更像是“莎士比亚式的命运”——注定无法逃脱,我们不仅要同“鱼”战斗,站在自己的小船上,找准时机,用力挥舞起我们的武器,争取一击制胜。更关键的是,我们应该像老人圣地亚哥那样,锲而不舍,不轻言放弃。

聚焦故事矛盾点:老人的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最终取悦了自己。
“圣地亚哥老人真的赢了吗?”这个问题一向在文学评论界饱受争议。

一方面,看上去老人是“赢了”。他真真确确的战胜了大鱼,打败了鲨鱼,以胜利者的姿态结束了战斗。可从另外一方面来讲,老人无疑是“输了”。最终他一无所获,没有任何犒赏,没有任何欢庆,巨大的生存压力依旧折磨着他的精神。他只能无奈地蜷缩着自己疲惫且伤痕累累的身体,在窝棚里沉沉睡去。

这种悲剧性的结局,让人唏嘘不已。它仿佛在说,生活中从来没有赢家。无论你多么英勇无畏,无论你有多么熟练精通的技巧,终将在一个又一个敌人面前折损自己,变成泥土,变成海水,随风消逝。失败,仿佛是每个人不可逃脱的命运。由此带来的深深的无力感,令人难以接受。


可是,老人真的失败了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王小波曾在自己的书里这样点评圣地亚哥老人:“老人到海上去,不能期望天天有鱼来咬他的钩子,于是他常常失败。一个常常在进行着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总是会常失败的,一个想探索自然奥秘的人也常常会失败,一个想改革社会的人更是会常常失败。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的生活的人才总是胜利,这种胜利者之所以常胜不败,只是因为他的对手是早已降伏的,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投入斗争。

无疑,王小波是深受海明威影响的作家之一。

我相信,没有哪个作家可以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没有受到过海明威的影响。而更令人信服的是王小波所传达的、《老人与海》中所蕴含的深层精神: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并不一定代表着失败。

有时候,我们很难像对数学中的某个概念下定义那样精确的去定义成功的标准。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获得奖赏是一种成功;同自身拼搏战斗,努力战胜和取悦自我也是一种成功。

老人捉到了大鱼,虽然最后没能得到鱼肉,但并不能把这叫做失败。老人为之争斗和想要保全的并不只是用来果腹的鱼肉,而是自己本身的极限,是身为一名渔夫在捕鱼这一事业范畴内的极限,是老人年轻时被称为“冠军先生”的尊严,更是老人不甘随着躯体衰老而变得颓丧的精神。

老人犹如斯巴达勇士一样搏击在大海上,单是看其战斗的姿态,我们都不能说他是失败的。在我看来,这反而是一种难得的成功:他赢了,赢的漂亮。他挑战了自我,保全了自己曾作为“冠军先生”的尊严,有力地证明了他没有向躯体的衰老和生活的压力屈服。他最终,以自己的方式取悦了自己,精神上是丰盈而满足的。

圣地亚哥老人拥有极其丰富多彩的一生。他曾在世界各个地方游历过,在海上目睹过海龟吞食水母,在非洲海岸看过慵懒却威武的狮子。他曾在掰手腕大赛中历时一天一夜打败对手,被称为“冠军”先生,甚至在年轻时捕获过比这次更大的鱼。但是这个老人却住在小小的窝棚里,在他的精神像钢铁一样坚韧时,物质却极度匮乏。苦难与欢乐是并存的——想来,这就是生活的本真。

聚焦故事表达:极简主义笔法所带来的精神风暴,是不容小觑的。

除了激情澎湃的故事本身,海明威对故事的叙写更是自成体系,诺贝尔文学奖便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海明威几乎全部采取平铺直叙的表达手法,从而令故事拥有自身独特的真实性和震撼力。在书中,我们很难看到辞藻华丽的修饰和形象有趣的比喻修辞,只有波澜不惊的直接描写、平淡朴素的心理活动、身体机能的本能反应和人鱼搏斗的细节冲击着你的脑海。

读《老人与海》,我们无须再从故事中去探寻真实。因为,真实就在你的面前。

这种极简主义笔法没有刻意制造大量的铺陈,带给读者的信息很少,却将更多的想象空间交给读者自行思索。从文本的叙事结构上来看,几乎不存在明显的高潮。一切动作、事件、心理活动都是娓娓道来的,各种情绪都只能读者自行感受。

无疑,这种新型的描写手法是开创性的,是成功的,艺术不一定高于生活,生活本身就可以是艺术。当老人疲惫不堪,精疲力尽时,我们读不到老人情绪的明显表露,只能听到老人低声地对自己说,“一定要记得吃沙丁鱼。”

一九五二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战争在人们心中留下的伤痕还远没有褪去。当时的美国社会,乃至全世界都正经历着战后的凋敝与创伤。大家都人心惶惶,害怕下一次战争的来临,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在美国,这种现象尤为明显,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那一代人被称为“迷茫的一代”。文明与文化像房屋一样在战争中被摧毁殆尽,只剩下瘦骨嶙峋的身体暴露在冷冽的空气中。那一代人迷茫着、彷徨着、又渴望着,想要冲破阻隔心灵的“薄膜”,重拾希望与勇敢。

海明威就是在那样的时代大背景下进行创作,写下《老人与海》的。他将圣地亚哥老人的硬汉形象带到了人群中,将老人英勇无畏的拼搏精神留在了人们的心里。这种精神像火炬一样,一经点燃,就薪火相传、经久不息。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海明威在书中这样写道。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一个需要时间重新站立起来的民族,一个饱经战乱的国家。正是这种直面伤痛的文字,激励着当时的人们敢于直面挑战,敢于在迷雾中披荆斩棘而无惧黑暗。

聚焦故事启迪:面对挫折和逆境,我们应该怎么办?

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犹如利剑一样划破黎明前的黑暗,将阳光撒进人们的心中,同时带给了我们诸多启迪。《老人与海》就告诉了我们,在面对挫折和逆境时,需要去做的事情:

  1. 端正心态,不要被困难吓倒。圣地亚哥老人面对那样凶险的绝境都没有选择放弃,要知道,能够打败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2. 树立自信,寻找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善于利用工具。圣地亚哥老人同大鱼搏斗了三天两夜,并非是徒手取得的胜利,而是借助了鱼叉、船桨等工具。因而,我们应该冷静的对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并制定解决步骤和方案,另外还要善于借力(工具、他人等)。
  3. 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如果圣地亚哥老人没有坚持三天两夜,那么很可能他会被大鱼吃掉,而不能保住性命。有时候,逆境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所要解决的问题很可能也是复杂的。在这种时候,我们要说服自己坚持下来。坚持,就是胜利。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而终其一生,我们需要战胜和取悦的人,唯有自己。只有你弄清自己想要什么,才能逐步向那个目标迈进。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懂得取悦自己,是行走世间的大前提。

What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请不要被物质绑架你的灵魂。

生活质量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高欲望与低成本难以协调,但高品质与低成本并不矛盾。

为什么断舍离?

省钱,省空间,省精力

断舍离和物品数量与物品质量的关系?减少数量,提升质量

每次收拾房间,我都会把闲置的东西扔掉或者挂到网上转让,每一次处理闲置,我更加觉得“金钱在物化”这个过程应该谨慎又谨慎,不是单纯的为了省钱,而是减少对物品的过度关注,从而让精力更有发挥其价值的地方。

新春漫话|何为良好生活

□ 陈嘉映 | 文

“良好生活”不是个僻奥的术语,是个普通词组,字面上就挺清楚的。不过,在伦理学传统中,它有点儿来历,来自希腊词eudaimonia。英语常把它译作happiness,中文再转译为快乐或幸福。Eudaimonia译作happiness,大致不错,不过,比较讲究的思想家更愿把它译作well-being。与此相应,中文译作良好生活

快乐天然是好事,过节的时候,我们祝亲友节日快乐,没有祝他不快乐的。不过,过得快乐不一定就过上了良好生活。让我们想想,《西游记》里谁最快乐?好像是猪八戒最快乐。猪八戒好吃好色,好耍不怎么聪明的小聪明,偶或也英勇一下子。除了有时嘟嘟囔囔抱怨,他过得高高兴兴。这个形象真是塑造得出色;我们,我们男人,都有点儿猪八戒。但我们一般不挑选猪八戒作为良好生活的典范。 《石头记》里谁最快乐?想来想去,也许是薛蟠。《安娜·卡列尼娜》里谁最快乐?也许是奥勃朗斯基。回到现实生活,一个小官僚,性格挺开朗,人缘挺好,能哄住上司,也能应付同事下属,做点儿公务,然后吃点儿喝点儿玩点儿拿点儿贪点儿。他过得挺快乐,却不算良好。听说,雷政富就蛮快乐,当然,他被抓起来了,不快乐了。但还有千千万万个雷政富没有被抓起来,他们仍然快乐着,偷着乐。

反过来,顾准、遇罗克,为真理为正义事业奋斗,却很难说他过得快乐。你看,好莱坞电影里那些英雄人物,为家人为国家利益跟坏蛋缠斗,成天板着眉眼。耶稣快乐吗?《复活》里的聂赫留道夫,忏悔之前过得挺快活的,后来跟着马斯洛娃去流放,不那么快活了。但也许那时他才过上良好生活。

Happiness有时译作快乐有时译作幸福,但这两个词的含义不尽相同。快乐多用在情绪层面上,情绪飘忽不定,此一刻你快乐,下一刻不快乐,再下一刻又快乐了跟快乐相比,幸福得有那么一份稳定长久。有人只图一时快乐,但好像没有只图一时幸福的说法。白雪公主嫁给了白马王子,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幸福的最高境界好像是白头偕老,那是一年复一年的绵长生活。

除了长久,或者说,跟长久连在一起,幸福似乎还有某种伦理评价。居有所安,衣食不愁,身体健康,父母慈爱,夫妻和睦,子女出息,这可说是幸福的指标,或“外在幸福”。但幸福还有内在的一面:老夫老妻过着幸福的生活,这不只在衣食不愁子女孝顺,也在他们禀性良善。幸福不只是“主观体验”,也不仅是各种幸福指数的集合,幸福靠人性中的美好来滋养。幸福的童年透着天真无邪,幸福的老年连着善良宽厚。我们有理由怀疑,卑劣的人能否感到幸福,或反过来说,无论卑劣之人感到什么,我们都不把它称作幸福感。没被抓起来的雷政富们快乐去吧,但我们不大愿意说他们幸福。

新年三愿:有事做,有人爱,有所期待

1
人生百态,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都不一样。但有一种幸福的状态,应该是大家都渴望的,那就是:有事做,有人爱,有期待

前几年,我老家拆迁,有不少住户都拿到了补偿款。李哥李嫂一家也在其中。原本靠手机贴膜为生的李哥,不再一大早就出去摆摊了,闲着无聊的时候就约上几个朋友上街吃喝玩乐。在家务农的李嫂也不搞农业了。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不过几年功夫,那笔补偿款就已经所剩无几。毕竟上有老下有小,夫妻俩开始焦虑起来。

李哥想要重新出去摆摊,给人贴手机膜。然而好几年不工作,他的手艺早已生疏。李哥懊悔不已,后悔自己这几年不应该过得那么颓废,弄得现在养活一家老小都快成了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不用工作、不用学习,真是无比轻松自在。但是,当你连生活都支撑不起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事可做原来是一件那么幸福的事。

有事可做也许会累,也许会疲惫,但我们也能感受到收获劳动成果的兴奋和自食其力的开心。这不正是我们人生价值的体现吗?

2
在我们小区里,常常会看到一位老爷爷推着行动不便的老奶奶在散步。我后来了解才知道,老奶奶前几年中风,丧失了行动和讲话的能力。

夏天天气热,老爷爷会一边摇着扇子帮老奶奶扇风,一边推着老奶奶到树荫下乘凉。我常常看见老爷爷贴在老奶奶耳朵旁唠嗑,老奶奶被老爷爷逗得哈哈大笑。冬天冷了,天气好的时候,老爷爷便推着老奶奶出来晒太阳,直到太阳落山了才回家。

有一次,老奶奶看到有小朋友在放风筝,便回过头一个劲地冲爷爷笑。爷爷说:“你也想放风筝啊?可惜我们老了放不动咯,我带你过去看他们玩吧!”

老奶奶笑着点了点头。只要她一个动作或眼神,老爷爷便知道她想要什么。

人这一辈子,不就是想要这样吗?有个人陪你一起出门、一起回家、一起漫步在洒满阳光的小道上,有人爱,有人懂,这大概就是这世间最幸福的事情吧。

3
有一个朋友的哥哥,从三岁起就被医生诊断为地中海贫血症。刚开始那几年,他还靠着药物控制着,能够自由行走。后来又相继患上了其他病症,导致他无法行走,只能躺在床上,靠家人照顾。

虽然终日与病床为伴、与病魔斗争,但他却很乐观开朗,还经常在朋友圈分享他的读书日记。很多人都非常佩服他。

后来朋友告诉我,虽然哥哥躺在病床上,但他每天都会用手机看书学习,还经常在手机上写文章发表,而文章里面描绘的是他向往的外面的世界——有他看过的蓝天,有他闻过的花香……他希望有一天能够自己走出家门,重新感受世界的美好。正是这一天天的期待,给了他乐观面对生活的勇气。

人有了期待,便拥有了对抗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也正是因为有了期待,人生才会充满希望和色彩。

年少时,我曾以为:人就是要挣很多钱,住很大的房子,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那才算得上幸福人生。后来我才明白,幸福原来如此简单。有事做,让有限的时光变得充实;有人爱,让平淡的人生变得温暖;有期待,让未知的未来充满希望。这,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吧!

How

Mowned

一个手机数据库,可以生成免费的个人页面,让你展示自己用过的手机。

在 Mac 或 iCloud 中备份和恢复 iPhone 或 iPad

将设备恢复到出厂设置
您可以在设备上重新安装初始软件,然后将其恢复到出厂设置。当设备有问题(例如经常停止响应或崩溃)或您准备出售或转让设备时,可能需要执行此操作。

【重要事项】将设备恢复到出厂设置会删除您的所有信息和设置。但是,在此之前,Mac 会备份设备。您可以使用此备份恢复设备上的信息和设置。

【注】您必须在设备上的 iCloud 设置中关闭“查找” App 才能恢复设备。

使用 USB 或 USB-C 线缆将设备连接到 Mac。

您无法使用 Wi-Fi 连接恢复设备。

在 Mac 上的“访达” 中,在“访达”边栏中选择设备。


选择按钮栏中的“通用”。


点按“恢复 [设备]”,然后按照屏幕指示进行操作。

“恢复 [设备]”按钮显示在“检查更新”按钮的旁边。

iphone11 pro一直卡死,或黑屏不开机,首先尝试强制重启,正确方法是:快速按一下音量+后松手,再快速按一下音量减后松手,然后长按电源键直到出现苹果图标后松手即可。此时正常情况下应该可以进入系统。

若强制重启无法解决,只能手机连接电脑iturns保存资料后刷机了,刷机就是重装系统,刷机过程选择更新系统数据不会丢失。若无法刷机,一般是硬件故障,走售后,若有过磕碰摔或进水,一般是主板某个芯片或板层线路短路导致,可以通过芯片移植、补焊和飞线方式修复。

Phone 11 边框右侧为电源键,边框左侧为音量大小按键。
据外媒 MacRumors 的报道,今年最新款的 iPhone 11、iPhone 11 Pro、iPhone 11 Pro Max,针对「重新启动装置」的操作方式,作了新的调整方式。操作步骤说明如下:
第一步:先快速地按一下机身侧边的「音量调高」按键后迅速放开;
第二步:再快速地按一下机身侧边的「音量调低」按键后迅速放开;
第三步:接着,持续地按住机身另一侧边的「电源」按键,直到萤幕画面出现苹果Logo后,再把手放开。在执行第三步骤时,萤幕画面会先出现关机滑杆,记得忽略它,并持续按住电源按键,直到萤幕整个变黑,出现苹果 LOGO 标志,即可完成强制开机。

如何追求品质生活?

文/鸣沙石

品质生活包括方方面面,简单区分就是工作+生活,复杂一点可以用通识七艺和七观来细分(这是何帆老师的区分方法):

所谓的通识七艺,是指:

  • 认识自我、
  • 认识他人、
  • 家庭关系、
  • 思维锻炼、
  • 表达能力、
  • 行动指南、
  • 信仰加持

这些内容是帮助你自我修行的。

所谓的通识七观,则是指如何从历史、政治、经济、技术、国际、社会和文化七个维度去认识外部世界的,这是为了帮助你更好地预判未来的趋势

从上面的简单介绍可以得知品质生活的范畴太大了,为了简化我把它区分为:物质品质+精神品质,每一项又细分为:品牌(品味)+质量,重点论述精神层面的修养,物质层面作为基础进行表述。

先抛出结论:我所认为的品质生活是“知行合一”的,它表现为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冲锋状态。虽然品质生活没有止尽,但是我们可以把控它的大致方向,这也就是我们研究“提高品质生活”的意义。

那么让大家看看我心目中的品质生活的大体样子吧。

1.在物质层面要有一定的基础,这个基础大体决定了我们即将展开的精神生活是什么高度。如何高效的用好每一分钱,这是消费观念,同时也是品质生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认为好的花钱观念是购买能够使自己效率提升、时间节约和协作增加的物品。比如一个小小的耳机,就可以使我们充分利用通勤路上的时间,为我们聚合碎片时间,让我们尽情的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一台电脑可以使我们与全世界互联在一起,增加了协作沟通的可能,降低了互联成本。一台汽车,节约了我们大量的时间,扩大了我们的活动范围,使我们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好的物品还能提供良好的体验,减少返厂维修的概率,在时间的长河中充分体现出它的品质。所以,一直好用从不添乱也是产品很重要的一个特质。当然,最重要的金钱观还是用钱来生钱的金钱观,这是一切正向循环的开始,它打造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所以大家学习理财、投资和风险分摊是很有必要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身体的健康,身体健康是一切革命的本钱,没有这个后面的一切都无从谈起。

2.在精神方面,对我来讲最主要的是展示自己真实的内心和独立的人格。我认为真正有品质的精神生活是活的明白、活的开心和活的有意义的,这种精神生活被社会高度认同。其中很重要的两个部分是:家庭生活的幸福和工作的顺利!达到这两个基本的标准之后,我们应该追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本统一,追求三观统一的过程也是内心力量不断向外界投射的过程。在追求内外和谐统一的过程中,我们就自然会接触“信仰”这一块儿最高级的精神生活,真正强大的人,你可以消灭他的肉体,但绝对不可能消灭他的信仰!信仰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促使我们不断奔跑的那个人生灯塔,信仰让我们脱离了低级趣味和碌碌无为。在我眼中,真正精神强大的人是既不随大流又不特立独行的人,他们不仅能照顾好自己的内心,也能点亮其他人的内心。

在追求品质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容易犯哪些错误呢?

所谓的品质生活,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就是买贵的东西,用丰富的物质来填满自己空虚的心灵。其实,一件自己喜欢的普通东西也可以带给我们满满的品质生活,他只要满足我之前列出的那3个作用就是好的。一味追求购买贵的东西,只会导致我们陷入越来越血陷入空虚的状态,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可以满足无底洞似的欲望的。品质生活就是要教给我们如何合理驯服自己的欲望。

还有的人在追求品质生活的过程中,活出了“假自我”,丢掉了那个内心中的小孩儿。很多人觉得品质生活要从模仿明星、名人的装束、语言举止和生活开始,但是太多的人陷入了模仿而不自知,最后他们变成了其他人,但这种变化偏偏是他们自我贬值的一种证明。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模仿明星的人,他们的身价怎么可能跟明星相比,有的连路人都不如。齐白石大师有一句话讲的特别好: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当我们把面具戴在脸上太久之后,面具也就变成了我们的脸,这是多么可悲啊!

那该如何追求品质生活呢?我认为最最重要的一点是打造自己的“倍增器”。

倍增器可以是自己的认知,也可以是一个系统或者平台,但大多数时候是自己的认知,不过最有力量的还是系统和平台。倍增器是一整套正向的循环,具有一种越循环越强的特性。

我先举一个例子,就是扩音器的工作原理,扩音器,可以把人很低的声音放大到特别大,在这期间它依托于两个重要的构造:

一是扩音器把声音从模拟信号改成了数字信号,这才是使声音的放大成为了可能。就如同莱特兄弟设计的飞机翅膀不会像鸟一样煽动,就是因为他们洞悉了背后的空气动力学原理,还没有看到这个道理的同行一个个的以失败而告终。而这样的认知是心智模式的提升。

二是扩音器使声音强度能够达到指数级的增长。它的增强效应是放在了机器内部而不是依托于输入,在机器内部只要我们的技术提高我们就可以把声音增强到无穷大。而如果我们依托于输入,那显然是一条“死胡同”,但现实中我们太多人都是妄想依托于输入来提高自己能力的。缘木求鱼,岂不痛哉!

所以,我的品质生活倍增器是由三部分组成的:输入、自身系统消化和输出。虽然模仿别人是追求品质生活的开始,但是我的理念是摸着影子找样子,所谓的样子就是自己美的感知和独特的人格。所谓的输出一定要是自己理解掌握的套路,而不是看着高大上的套路。

倍增器还有一个非常软性的组成:就是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这是一位秦姓好友提供的内容,大体原文摘录)。

1.首先要了解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品味就显得格外重要,它要靠很多渠道来提高,艺术(美术,音乐和时尚等)是其中之一,但也是提高品味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2.那从艺术的角度来看生活品质,那这个人首先是要具备一定是艺术修养才能够知道如何更有品质的生活。现当今社会中一种摆阔、奢靡和浪费的生活方式要排除在外,因为这些人失去对生活的实相和判断力,只会追逐名牌服装和豪车。反之拥有一定鉴赏能力的艺术修为,可以让你更加敏锐找到生活中最好的东西,因而有自信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还有一点不是与别人的比较中来获取愉悦,而是自己人格和风格求好的表现,进而提高你的品位来满足你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3.从小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很重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期累积的结果,多看多听多感受,积极乐观正视自己的存在价值,创造多元的心灵空间,那你的生活品质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4.接受非我艺术观点的冲击,能够守住自己的本心,开放而宽松的看待不同的观点,这是一种独立的美。

5.艺术就是美丽内心的外化。

那我们如何做才能提升自己的品质生活呢?下面按照倍增器的三个组成结构来谈一谈,从做好加法、减法和网络效应三个角度来详细进行论述。

1.做好减法。

一是要减少外部事务的干扰,避免错误摄入坏的知识或者观念。
二是要设置一定的筛选机制,这个社会到处充满了信息,我们要学会从这些大量的信息中挑选出适合我们的信息,这样的机制能节约大量呢时间。
三是要做好两个防护:一个是防护看得见的,另外一个是防护看不见的。所谓看得见的就是诸如病菌之类的传染源,所谓看不见的就是那些前沿科学的发展,它们未来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冲击,而我们现在又没有看到他们的具体实体,就比如19世纪的人看待“计算机”的发明,他们哪里会预料到这又掀起了一次科技革命。

2.做好加法。

一是要增加摄入,知识的摄入要达到一定的量,才有可能由量变引起质变,所以首先要保证吃得饱。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学习,包括与牛人相处、游历和向书本等方法。

二是要利用我们构建好的知识体系来对外界知识进行良好的消化吸收,掰开了、揉碎了,吸收了,才能最后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其中也有几个要注意的点:要学会抓“知识晶体”,它是知识的结构和知识提取的“钥匙”。要求质而不求量,比如通信手段,不是越新的手段越好,更不是所有手段一起上才更好,最好的办法是某一个时段由某一种单一手段来进行保障,其根本原因是这样避免了有限带宽被拥堵的风险。要注意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当我们要消化吸收的内容对我们即将产生巨大的伤害时,我们内心是会给出预警的,而这样的预警往往是很小声的。

三是要增加输出。我们要有产品的理念,一个知识形成模块,并不是他最终的归宿,而是应该形成一件可以交付的产品,比如一篇文章、一次演讲或者一部短片。增加输出的意义在于这也是一种高质量的输入,我们输出的产品可以拿来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做为新一轮循环的起点。你所认为的结束并不是结束,它只是新的开始

四是要增强复盘和反省的力度。我们的成长和进步就是不断的打破一个又一个局,所谓的局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点、线、面,比如我们学生生涯时的三点一线生活,比如我们在一个岗位上待的时间太长而得不到提升……等等。通过复盘和反省能够有助于我们识别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局中,并及时破局而出,比如利用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能够帮我们看到时间使用的“局”,比如我们用复盘的方法能够打破知识不断遗忘的“局”。它们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能够增加我们对知识的消化力度和把新的知识融入旧有的知识体系中,打造出新的知识体系。

五是要主动增加震荡。这个想法也是基于破局而设计的,是为了破那些如何都看不到的局,是为了降低机会成本而生的。它最朴素的一个想法是:如果没有尝试,我们怎么知道我们不适合呢?我们总归是要去尝试一下唱歌或者跳舞,才知道我们合适不合适吧!在主动增加震荡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把握以下三个原则:要保持震荡的强度,要确保好玩,要主动走出心理舒适区。就比如说学习开车不是一天两天能学会的,不能因为尝试了一两次没有学会就放弃,这就是保持震荡强度的道理所在。

3.利用好网络效应。要提高品质生活,最好是我们在某个细分的领域是品质生活的代表人,这样会产生一种很强大的头部效应。要达成这个想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避开竞争激烈的领域,寻找未被开发出的细分领域进行“拓荒”;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打造爆款,最好自己成为那个引爆爆款的人;确保品质生活的附着力,比如马拉松从之前的专业比赛变为全民的运动,就是附着力逐渐增强的过程,而这种增强的过程是指数级增长的。

品质生活这个话题确实太宽泛了,上面只是阐述了一些我个人的看法,肯定有很多疏漏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这个话题随着每个人所处的阶段不同,它是会不断变化的,所以我们要捕捉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愿大家都能过上自己心目中的品质生活。

Experience

《macOS 使用手册》

菜单栏贯穿 Mac 的屏幕顶部。使用菜单栏中的菜单和图标可选取命令、执行任务和检查状态。

在 Mac 上的 App 中,选取“编辑”>“表情与符号”,或按下 Control-Command-空格键以打开“字符检视器”。如果您之前使用的是“字符检视器”,或者在“键盘”偏好设置中设置了在输入法菜单中显示的选项,那么也可以从该菜单中打开它。

若要重新排列状态菜单图标,请在拖移项目时按住 Command 键。若要移除某个图标,请按住 Command 键并将该图标拖出菜单栏。

菜单栏位于屏幕顶部,程序坞位于屏幕底部。位于二者之间的称为桌面。在桌面上您可以完成大部分操作。

在 Mac 上的分屏浏览视图中使用 App

Mac 上的许多 App 支持分屏浏览模式,您可以在该模式下同时并排在两个 App 中工作。

分屏浏览视图中并排显示的两个 App。

在 Mac 上,将指针移到窗口左上角的绿色按钮,然后从出现的菜单中选取“将窗口拼贴到屏幕左侧”或“将窗口拼贴到屏幕右侧”。

当您将指针移到窗口左上角的绿色按钮上方时出现的菜单。菜单命令从上到下包括:进入全屏幕、将窗口拼贴到屏幕左侧、将窗口拼贴到屏幕右侧。

什么是 iCloud?

iCloud 安全地储存您的照片、视频、文稿、音乐、App 等,并让它们在所有设备上保持最新。通过 iCloud,您可以轻松与亲朋好友共享照片、日历、位置等。您甚至可以在设备丢失时使用 iCloud 帮您找回。

相同的文件和文件夹出现在以下位置:Mac 上“访达”窗口内的 iCloud 云盘中以及 iPhone 和 iPad 上的 iCloud 云盘 App 中。

那些年有哪些用了就再也回不去的产品?

沉浸并乐在其中,心流体验
聚焦精力,掌控节奏与回归轨道

一段回忆
一段旅程
一个过客
基因传承
经历体验
价值意义

厚积薄发
天道酬勤
量变质变

保留必要
若无必要
勿增实体

十年
不负时代,绽放芳华,珍惜感恩。


手机号
QQ
126
豆瓣
163博客
Apple
Android

IPR

运动:篮球/步行/爬山
手机:iPhone
电脑:MacBook
耳机:AirPods
上网:Google/Chrome
翻墙:蓝灯
购物:香港
精力:冥想

One Step.

Safari的阅读模式
Chrome的密码记忆功能及插件同步

解决App ID的问题分析:
——方法总比问题多,更改之前先了解清楚相应规则,譬如国家和地区限制,再如软件订阅限制,还如支付方式限制。

1、为了下载VPN,更改国家和地区,后面有了软件订阅,导致更改不回来;——已OK
2、用香港手机号注册Apple ID;——已OK
3、购买收费软件,导致超过香港手机费用上限;——替代方案,网络上破解软件
4、需要增加额外的支付手段(如支付宝、信用卡等)或者话费充值;——网络话费充值
5、用香港手机号注册香港支付宝账号,注册成功,但登录不成功,提示安全原因;——有可能是同时注册了一个内地支付宝和香港支付宝账号导致
6、话费充值了,但Apple ID仍提示同样的错误。——有可能是数据同步不及时导致

苹果针对 AirPods Pro 改进了手势控制方式,现在不再使用旧的敲击手势进行控制,因为将硅胶耳机插入耳道并敲击会带来明显的不适感。现在用户可以通过按压力传感器来控制耳机。

  • 单次快速挤压以暂停或播放,
  • 两次挤压以跳过曲目
  • 或三次挤压以返回
  • 长按可以在噪声消除和透明模式之间切换

可惜目前為止美中不足的是,不論是AirPods或是AirPods Pro,都無法透過手勢直接進行音量調整。

AirPods Pro具有三種不同的聲音模式選項。「降噪模式」可阻擋周圍的噪音;「通透模式」可以讓外界的聲音進入,用戶可以聽到來自周圍的聲音;或者也可以同時禁用這兩個模式。

查找我的AirPods(Pro)

新的AirPods Pro因為耳柄縮短的關係,比前一代更小了,有些人會擔心是不是更容易不見了。Apple具有「查找我的AirPods Pro」的功能,即便用戶丟失了,還是能透過這個功能將其找回來。

「查找我的AirPods」這個功能,在iPhone、iPad或Mac中的「查找我的」應用程式裡,會在設備列表中看到iPhone、iPad和Mac,以及AirPods或AirPods Pro。用戶可透過地圖看到它們的位置,且可以直接選擇播放聲音,就可以直接找出它們放在哪。

若AirPods(Pro)完全在藍牙的範圍之外,同樣可以在地圖上看到它們最後連接藍牙的位置。

但這個查找功能並沒有「查找我的iPhone」那麼強大,因為AirPods Pro還是必須透過藍牙使用這個功能,換句話說,只有當你的AirPods Pro掉在附近時,這功能才會有明顯的作用。因此若用戶是真的丟失在某一個地方,可能就還是得透過Apple客服協尋了。

在输入法之间切换

使用输入法菜单:点按菜单栏中的输入法菜单,然后选取一种输入法。 …
使用大写锁定键:按下大写锁定键以在非拉丁文输入法(如中文或韩文)和拉丁文输入法(如法文或英文)之间切换。 …
使用键盘快捷键:按下Option-Control-空格键在输入法菜单中选择下一个输入法,或按下Control-空格键选择上一个输入法

手机空间告急!苹果为什么还没有对 iPhone 静音键动刀?

手机按键的减少,背后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

最近一段时间,iPhone 的「刘海」变得越来越碍眼了,人脸解锁的缺点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显得尤为突出。人们带着口罩无法顺利解锁 iPhone,于是更加怀念曾经的 home 键、指纹解锁。在安卓手机拥有多种全面屏解决方案的现在,刘海屏已经成为 iPhone 身上独有的特点,或者说槽点之一。

当然 iPhone 独特的地方不止这一个,它还有一个标志性的设计就是「静音键」。哪怕经历了外观 ID 的更迭、软件升级,苹果依然将这个独立的开关按键保留,成为 iPhone 独有的家族式设计。其实不管是出于节省内部空间的考虑,还是对比软件代替的成本,苹果都有足够的理由去取消静音键。那么,苹果为什么至今都没有取消 iPhone 的静音键呢?

功能容易替代,体验难以复制

在智能手机形态刚刚成熟的时候,静音键是 iPhone 身上一个很亮眼的设计。人们可以在开会、上课时将手机快速设置为静音状态,拨动开关的操作十分方便。「一键静音」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防止电话、短信,以及其它 App 的意外打扰,在手机上算是一个刚需。


图片来源:Unsplash

与之对比,苹果并没有在 iPod touch 上加入静音键。在 iPad 上,「侧边开关」最早的作用是屏幕旋转锁定,之后通过软件更新才开始支持静音操作。从 iPad Air 2 开始,苹果将 iPad 上的静音键(旋转锁定)逐步取消,转而用控制中心的静音按钮(或勿扰模式)实现。


图片来源:Gigazine

在 iPhone 上进行静音操作,有多种实现方式。比如在控制中心滑动音量滑块、在小白点(辅助触控)中添加静音按钮、长按音量减键(只针对媒体音量),在最新的 iOS 13 中,点击音量键也能直接呼出音量滑块,进行快速调节。


真正难以替代的是「操作体验」。物理开关可以支持盲操作,给人确定的反馈,适应更多使用场景,这对于静音操作来说十分重要。在支持 Taptic Engine 的设备上,手机还有震动反馈,交互体验更顺畅。


屏幕形态变化,手机厂商开始在按键上动刀

除了苹果之外,一加也一直坚持物理式的三段式开关,这在手机寸土寸金的年代实属难得。罗永浩也曾经在发布会上说,「在手机上去掉一个功能的时候,一定要使获得的功能更多,否则就没有理由去掉。」在坚果手机(锤子手机)上,用来替代静音键的是「定时静音」功能,它能够实现一键静音,并且解决了很多人「忘记关掉静音开关」的问题,如今这个功能也被不少安卓厂商借鉴。


在全面屏趋势下,取消静音键甚至是音量键都有了更充足的理由。华为 Mate30 Pro 采用瀑布屏设计,调节音量的方式是双击侧边呼出音量调节。小米 MIX Alpha 侧面采用压感屏,配合线性马达模拟真实按键的触感。vivo APEX 2019 采用双传感器方案,压力传感器用于感应按压行为,电容传感器用于精确定位,通过按压对应区域可以实现相应功能,vivo NEX3 也采用类似的解决方案。


当独立按键变成营销手段
未来的手机按键,肯定还会越来越少。现在为了某个功能去增加独立按键,更多成为手机厂商的一种营销手段。索尼手机有单独的相机键,可以快速启动相机,并实现类似相机快门的体验;小米、三星给手机增加了语音助手按键,快速启动小爱同学、Bixby;坚果手机专门为闪念胶囊设置了一个按键,快速记录想法;黑鲨专门给游戏手机设置一个按键,一键进入游戏模式。


其实单论功能实现,这些实体按键都不是必需的,用手势、悬浮球、快捷开关都能替代,重点在于物理按键带来的体验变化。苹果当年取消物理 home 键时也掀起了争议,很多人在实际体验后却给了很高的评价,因为苹果把震动反馈做得十分真实,体验没有打折扣,按键寿命也得到了提升。


Face ID 被人吐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在一些场景下还无法替代指纹解锁,比如开车时的盲操作(不建议开车时玩手机)、关灯后侧躺玩手机、手机平放在桌子上时去看通知,还有最近戴口罩的场景。


iPhone 会取消静音键吗?

iPhone 未来会取消静音键吗?有两种可能的方向,第一是 iPhone 的屏幕形态发生变化,比如曲面屏、环绕屏,不得不取消静音键,不过以苹果在设计上的更迭速度看,这种变化离现在还很远,大家还是先祈祷去掉刘海屏吧。


图片来源:Hasan Kaymak & Ran Avni

第二个方向是软件设计的变化,现在 iPhone 的音量管理功能十分简陋,缺少统一的交互管理,未来在这方面的整合,一定是 iOS 更新的重点。到时候提供更方便的一键静音功能,然后顺势取消物理静音开关,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至于节省内部空间、防水设计等理由,其实在近几代 iPhone 中都成立。如果苹果认为有必要为此取消静音键的话,应该早就「动刀」了。


手机按键的减少,背后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即使是现在智能手机形态已经趋于成熟,我们还是会看到其中不合理的交互变化,比如截屏组合键的不统一、关机键和语音助手呼出方式的冲突。想让按键的消失变得容易接受,必须在交互和体验上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AirPods Pro 主观测评:真无线耳机的新标杆


没有发布会,AirPods Pro 在 10 月 29 日凌晨突然出现在官网进行预售。10 月 30 日发售当天更是引发了线上线下排队购买的情形,如此发布新产品,苹果的底气源于 AirPods 过去几年的极好销量和口碑。

AirPods 被很多用户认为是苹果近几年最好的硬件产品,市场销量数千万台也证明了这款产品的成功。在体验 AirPods 时,我曾提出几点改进意见,包括产品线过于单一、降噪功能、手势操作优化以及音质等。随着 AirPods Pro 的发布,这几点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


AirPods Pro 和 AirPods 系出同门
基于此,在看到上线消息的第一时间,我便下单 AirPods Pro,并在随后几天进行重度使用,在此将使用体验和您分享。

如此小的耳机,能做好降噪吗?

答案是肯定的,降噪非常出色。

耳机降噪指的是通过佩戴耳机降低外界噪音,有被动降噪和主动降噪两种模式。被动降噪是指将耳朵堵住或者罩住,自然会隔绝一部分声音;主动降噪是指通过耳机配备的降噪系统降低外界噪音。其原理主要是通过外部麦克风拾取外部声波,随后耳机生成反向声波与之抵消,形成降噪。

AirPods Pro 还多做了一点,在第一步抵消之后,通过内向式麦克风检测耳内是否有多余的声波,并用抗噪声波予以抵消,并以 200 次/秒的频率持续进行调节。AirPods Pro 以很小的身材做到了顶尖的降噪水平,这主要得益于苹果自研的 H1 芯片与定制的 System in Package (SiP) 封装设计。


实现降噪功能的关键——外部麦克风

主动降噪的原理使耳机能有效降低有规律的噪音,比如飞机发动机的噪音、地铁通道的风噪、公共场合的环境噪音等。但是,对于一些突如其来的噪音,耳机是无能为力的,比如突然发出的哭声、汽车急促的鸣笛声等。

我日常通勤乘坐地铁,车厢里的风噪、轨道噪声和人群噪声几乎不会停息。在这种环境下,经过我几天的实测。在 AirPods Pro 的降噪模式下,可以听到一些报站声和轻微的轨道声,几乎听不到风噪和车厢人群的规律噪声。我可以从容地以一个正常音量收听音乐或者播客,不再受环境所限。


在这一段时间里,我走过办公室、楼上装修的家里、洗衣机高速运行的房间、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人来人往的咖啡馆、高铁和飞机,我尤其享受在嘈杂的环境中,戴上耳机,开启降噪模式。那一瞬间,万籁俱静。

降噪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一个是耳压,AirPods Pro 设计有通气系统以平衡耳内外的压力。就我的体验来说,会有一定缓解。但在不播放声音仅开启降噪的情况下,仍然会感受到明显的「真空感」。另一个问题是音质损耗。一些耳机用户提到,降噪过程会对音质带来一种「失真感」,甚至会削去一些低频。经过我的仔细对比,AirPods Pro 开启降噪后会有一点这种损耗,但是十分微小,苹果特地在降噪模式下对音质进行补偿调整,不会对听感造成明显影响。在我使用过的多款降噪耳机中,这种音质损耗都或多或少地存在。


通气、内部麦克风、光线感应都集中在这些黑色部位

AirPods Pro 共有 3 种模式:降噪、关闭、透明(又称通透)模式。「降噪模式」已在上文详细介绍。「关闭」就是关闭一切特殊模式,我感觉到的就是一个入耳式耳机塞在耳朵里的感觉。「透明模式」最为有趣,这个模式可以让外界声音进入,实现原理主要是利用耳机外部的麦克风对环境音进行拾取,再通过耳机将环境音放出,造成一种没有佩戴耳机的感觉。

我非常喜欢透明模式,它给我一种「Voice AR」的感觉。我可以戴着耳机听到环境声音,这是一种「虚拟现实」。这个模式最大的好处在于消除入耳式耳机的堵塞感和降噪耳机的真空感,入耳式降噪耳机第一次成为一款可以全天候佩戴的产品。很多降噪耳机都会采用类似的「环境模式」,AirPods Pro 做到了同一类中的最佳体验。

佩戴和携带

佩戴舒适度还算出色

为了配合耳机的降噪功能,AirPods Pro 采取了入耳式造型。这不是苹果第一次推出入耳式耳机。之前,苹果曾经推出过一款名为 In-Ear 的入耳式耳机,市场反应平平,苹果也未曾力推。

一般来说,入耳式耳机所带来的不适感和异物感要超过以 AirPods 为代表的非入耳式耳机。我的感受是:AirPods Pro 的舒适度不如 AirPods,但好于大多数入耳式耳机。连续佩戴三、四小时以上会给耳朵带来一些异物感,但并无不适感。


AirPods Pro 改为入耳式形态,舒适度不如 AirPods

苹果声称其将能够提升舒适度的每处细节重新打磨,并通过可选尺寸、柔软、富有弹性的硅胶耳塞来实现主动降噪所需的高密合度。


AirPods Pro 配备了大、中、小三款耳塞(图中仅展示了两款耳塞),另配有支持 iPhone 进行快充的 USB-C 转 Lightning 连接线
据我观察,AirPods Pro 通过「扭曲」的造型将耳机重心放在耳机腔体。在正常佩戴的情况下,这个位置由耳廓承压,耳道的堵塞感和垂坠感都得到了缓解。这个结构区别于其他入耳式的真无线蓝牙耳机。因此,AirPods Pro 在去掉耳塞的情况下也可以佩戴,但会有一些松动,且损失一些音质和降噪效果。



摘掉入耳式耳塞的形态

佩戴体验是相对主观的。因为每个人的耳朵构造都会有些差异,甚至左右耳都会不同,建议想要购买的用户可以去实体店或者找周围已经入手的朋友先试戴一下。比如很多用户无法舒适佩戴任何入耳耳机,比如有人反映 AirPods 戴上后十分不牢固,比如广受赞誉的「Bose 鲨鱼鳍」就不是很适合我。


佩戴起来依然有鲜明的苹果耳机特色

携带依然方便

真无线蓝牙耳机一般都由耳机充电盒、左右两只耳机组成,这「一套三体」是很多用户考虑携带便捷性时的主要顾虑。AirPods 算是携带便捷性非常出色的,其充电盒体积控制极好,直到现在都很少有竞品将充电盒缩小至这个程度。


堪称小巧的充电盒,方便携带

AirPods Pro 的充电盒从体积来说比 AirPods 略大一点,开盖面从过去的竖向变为了横向。耳机盒的重量由 40 克增加至 45.6 克,每只耳机的重量由 4 克增加至 5.4 克,携带性变化很小。



充电盒较 AirPods 略大,耳机变短了很多,造型更加「扭曲」

全新的操控手势

AirPods Pro 采用了新的操控手势,并在耳机柄配备了力度感应器。

具体操作如下(不分左右耳):

按一下可播放、暂停或接听电话;
按两下可跳至下一曲目;
按三下可跳回上一曲目;
长按可在主动降噪与透明模式之间切换;
说声「嘿 Siri」即可通过语音播放歌曲、拨打电话或获取路线信息等。

手势操作在实际使用时更接近于「捏一下」,较 AirPods 的「轻拍两下」复杂,增加了一定的学习成本。


耳机柄特地设置了凹槽以供盲操

苹果非常擅长用虚拟模拟现实,比如 iPhone 7&8 系列的按不下去的 Home 键,比如 MacBook 全系按不下去的触控板。可能很多用户在使用多年后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得到的那些震动反馈和声效都是虚拟的。这一次,这种感觉来到了小小的 AirPods Pro 上。为了方便用户盲操,苹果为耳机柄上的力度感应器开了一个凹槽。用户按下后会在对应耳机听到一声「咔嗒」的反馈。没有延迟,没有停滞,就像是按键发出的声音。

遗憾的是,这次新的操控手势中依然没有音量控制,调节音量还得依靠音源设备、Apple Watch 或者 Siri 语音控制。

操控手势中最特别的是「长按可在主动降噪与透明模式之间切换」,模式切换的提示音是不同的。降噪模式是「咚」的一声,比较收;透明模式是「叮叮」两声,比较亮。


除耳机柄控制以外,已升级 iOS 13.2 的 iPhone 和已升级 watchOS 6.1 的 Apple Watch 都支持控制中心切换耳机模式

除了长按切换,摘下单只耳机时,播放暂停,另一只耳朵中的耳机也会在模式间进行切换,即切换成上次单只耳机运行时用户所选择的模式。我建议每一位用户在单只耳机时使用透明模式,这是最舒适最无感的一种模式。

音质有所提升,但没有达到预期

苹果的耳机产品经常被人诟病的是音质,「白开水」是最多的形容。这指的是以 EarPods、AirPods 等产品为代表的苹果耳机音质毫无特色,更称不上出色。但苹果的桌面音响 HomePod,因为出色的音质而赢得了一些赞誉。因此,我对 AirPods Pro 的音质有更多期待。

AirPods Pro 的宣传材料中特别强调了音质的改善。硬件方面,定制的高振幅、低失真度扬声器驱动单元,可带来浑厚有力的低音内向式麦克风随时调节中频和低频部分,优化音频输出;设置高动态范围放大器,可呈现纯净清澈的声音。软件方面,自适应均衡功能可根据耳形自动调整音乐播放效果,带来细腻一致的聆听体验。


增加了音质配置的 AirPods Pro

AirPods Pro 特有的一个新功能是「耳塞贴合度测试」。在装有 iOS 13.2 的设备上可以进入这个测试,旨在「检查您 AirPods 耳塞的贴合度来确定哪个尺寸可提供最佳的贴合度和声学效果」。这项功能有点类似 HomePod 的环境检测功能,即通过传感器判断声音所播放的场所(耳道)结构,判断出最合适的声波扩散形式,耳塞大小是否合适也可以在此检测。


非常有趣的耳塞贴合度测试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些介绍的时候,对于软硬件结合的音质改善还是充满期待。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听音比较,AirPods Pro 的音质较之前的产品确实有所改善,但没有达到我的预期。低频有所加强,听贝斯和鼓点的感觉不错;中高频没有太多改善。音质的讨论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每个人的听感是不同的,AirPods Pro 在音质的提升是听得到的,但是距离「出色」还有一段距离。


音质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从 iTunes、iPod 到 Apple Music、HomePod、AirPods,音乐一直是苹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业务。按影音设备销量来说,苹果及子品牌 Beats 可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我们有理由对苹果有更高的期待。

其它

除了以上介绍,AirPods Pro 在其它方面的体验基本与 AirPods 一致。

快速稳定的连接是我最喜欢的特性。AirPods Pro 依然是开盖即与 iPhone 连接,一次连接,一切 iCloud 设备都连接,便捷切换。



极为出色的连接体验

电量方面,AirPods Pro 在开启降噪或透明模式下,单次续航大约 4.5 小时,关闭模式下,单次续航大致 5 小时,配合充电盒可使用 24 小时。实测的续航表现与官方数字几乎没有出入。充电盒还支持「充电 5 分钟,聆听 1 小时」的快充和无线充电。


耳机底部是充电金属触点

AirPods Pro 支持 IPX4 级别防水,即一般的汗水、小雨水和水溅都不用担心。我也尝试过戴着它去健身房,防水性能的提升让我更加放心。


很好的密封性支持防汗水和水溅

AirPods Pro 的通话质量非常不错,即使在很吵的地铁站口打电话,对方也能很清晰地听到我的声音,而我在打电话时也可以通过长按切换至降噪模式。

经过我的实测,AirPods Pro 也可以稳定连接 Android 手机,且支持长按切换降噪模式和透明模式,但是缺失了 iOS 13.2 带有的软件控制界面。


iOS 13.2 以下和 Android 系统的手机都可以连接 AirPods Pro,但软件控制功能是缺失的

AirPods Pro 是苹果发售过的最贵的耳机,中国区售价 1,999 元人民币,官网支持分期免息支付。鉴于极高的封装集合度,经过拆解网站 iFixit 测评,AirPods Pro 的可维修程度几乎为 0,苹果官方给出的单只维修费用为 705 元,电池服务为 375 元。苹果推出了针对耳机产品的Apple Care+,售价 299 元,可在 2 年内以 199 元的价格享受 2 次维修服务。

小结


在我曾经使用过的很多耳机中, AirPods 是这里面最特别的,它无感、稳定、舒适,没有束缚,不会出错。AirPods Pro 在继承了 AirPods 几乎所有优点的同时,还增加了降噪功能,部分提升了音质。据苹果 CEO 蒂姆·库克所说,这款产品不是 AirPods 的替代品,它是给予用户的另一种选择。在这款产品的推动下,我已经开始期待整个耳机市场能给予用户怎样的选择机会。

这是一款当下耳机市场的标杆性产品。

彩蛋

iOS 13 给 iPhone 8&X 及后续机型和部分 iPad 带来了「共享音频」功能,即我可以使用我的 iPhone XS 作为音频输出端,将正在播放的声音共享给另一个配备 W1&H1 芯片的耳机(比如 Beats X、Powerbeats Pro、AirPods等)。

这一点对我非常有吸引力,我经常与家人一起出行,在高铁或者飞机上用一个 iPad 或者 iPhone 看视频听音乐。过去,我的解决方案是通过一根 3.5 毫米音频分线器将输出一分为二,但是我和家人使用的耳机必须都是有线耳机。现在,新的解决方案,体验满分。


以前需要依靠音频分线器才可以实现二人同听一首歌

现在,可以通过软件设置进行分离,入口在「控制中心」,长按「正在播放」部件,可看到「共享音频」,再邀请朋友持耳机靠近加入,成功后可以分别控制各自的音量


找身边的朋友试试这个新功能吧

AirPods 官网能刻生肖,为什么 iPhone 却没有这待遇?

精打细算的厂商,其实早就算到了一切。

快过年了,如果你打算送朋友一件礼物,想要有面子还要有逼格,应该送什么?

对一些科技发烧友来说,买一件刻字的苹果产品作为礼物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在苹果官网你可以选择给 AirPods、Apple Pencil、iPad、iPod touch 等产品刻上想要表达的心意,尤其是最近苹果官方开放了 AirPods Pro 生肖、表情镌刻,更是拉动了一波强劲的销量增长。

不过,对于 iPhone、MacBook 这样的产品,官网却不支持镌刻内容。为什么在同样是苹果出品,有些可以进行镌刻有的却不能?作为苹果支柱产品的 iPhone 为什么享受不了和 AirPods 一样的待遇?如果你也对这件事好奇,那么今天不妨和极客之选(公众号 GeekChoice)一起来看看它背后的秘密。

精打细算的工艺成本帐

材质和工艺是产品镌刻首先要考虑的两个重要问题。如果你试着打开官网,看一看苹果官方那些能镌刻的数码产品,你或许会发现一些特别点,比如 AirPods 以及 AirPods Pro 这些外壳材质是塑料,iPad、iPod touch 外壳则为金属。

对于这两种材料,现在的激光雕刻技术都能够非常容易地进行雕刻,技术成熟、速度快并且几乎不会失败,同时只要需求量大几乎不会提高多少成本。


手机材质变化太快,图自 express.co.uk

把视线放到 iPhone 上,从 iPhone 一代到如今的 iPhone 11 Pro 系列,后盖材质使用过塑料、金属、玻璃等多种材料,每隔几年就会变化,并且每次变化跨度都不小,这就对后盖雕刻带来不小问题,那就是即便可以雕刻,苹果也需要每隔几年来思考雕刻的新技术,不管时间还是金钱成本来说都不是很划算。

从时间上来说,苹果每天要生产大量 iPhone,可能你购买一台镌刻内容的 iPhone 花掉的时间苹果可以连续生产十台 iPhone,这样对苹果来说并不划算,从金钱成本上来说一台售价上万元的 iPhone,不管刻字还是不刻,对于你做购买决定的影响都没有那么大,因此苹果在算过这笔账之后会做出这样的考量。


MOTO X 的个性化后盖

一个关于 MOTO X 手机的例子也许能对这一观点进行作证。在 2013 年 MOTO X 发布之后,人们对于这款手机的个性化后盖赞不绝口,除了当时常见的塑料材质,MOTO 官方还提供了皮革、竹子、木材等各种可定制后盖,并且在此基础上,摩托罗拉官方还计划在其官网上线自定义雕刻服务,但是在经过各种测试之后,官方最终取消了这一服务,原因在于要在不同后盖材料上面刻字采用的工艺有很大不同,并且也很难保证手机后盖的强度等指标,因此,对于每隔几年就要改变材料的苹果来说,要在 iPhone 上刻字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但是说到这你也许会问,MacBook 是金属材料,外观设计也没太大变化,为什么也没有加入镌刻选项呢?这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吗?在工艺和成本之外还有什么对于产品定制的阻碍呢?这时候我们就要从具体产品区别具体情况了。

产品类别决定销售方式

我们首先要思考一个问题,苹果为什么会在 AirPods、Apple Pencil、iPad、iPod touch 这些产品上提供镌刻服务?

一个显而易见的回答是,为了卖的更好。更确切的说,以上这些产品,都是利润率高,但并不是人人都需要的数码产品,假如你听歌追求音质,那么你可能更喜欢头戴式耳机而不是 AirPods,假如你已经有了 iPhone,那么 iPod touch 这种产品就不是必需品。因此,如果能够通过镌刻进一步提升销量,那么苹果自然会提供这样的服务。

另一方面,这类产品还有一个很不错的特质,由于它们没有 iPhone、MacBook 那么贵,尺寸也不大,所以除了自己用之外还能送给亲戚朋友,从礼物角度来说,提供镌刻服务自然是另一种吸引顾客购买的方式。

但是 iPhone、MacBook 这样的产品本身就属于每天我们都会用到的生产力工具,将这类产品称为「刚需」并不过分,更何况人们天天在使用中要经历各种各样的情况,它们的工具属性更强,作为苹果的重要产品线,选择购买它们的人是固定且忠实的一批用户,在做出决策时,大家对这类产品更关心的其实是性能升级和新的功能点,不会因为不能镌刻就放弃购买,苹果对这类产品的购买人群就不再是以礼品的形式进行宣传推销。

彰显个性的新机会

送给别人的礼物总是想要表明心意,所以刻上一段想说的话来表达感情再好不过,但随后的问题也许会比想象中要多。无论你在什么产品上刻字,这都意味着在你想要出二手产品时更加麻烦,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给很多厂商带来了新的机会。


比如为了表达个性,iPhone 用户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给手机买各种各样有趣新奇的手机壳,iPhone 用户也是所有手机品牌中最幸福的一群人,他们可以在较长的手机生命周期里,看到各种各样有趣的脑洞出现在手机后盖上,作为消费电子产品中最受人关注的品牌,无数第三方厂商为想要个性的用户带来了不用雕刻就能满足的个性需要。


图片来自网络

MacBook 其实也有相似的情况,不过除了保护壳,MacBook 用户更喜欢用各种贴纸贴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有很多富有创意的设计还凸现了苹果的品牌,所以说苹果没有在这些设备上做镌刻服务未必是件坏事,因为这不但让不少第三方机构多了一条生财之道,也为很多用户带来了「后悔药」的选择。

回过头来再想想,其实苹果没有给 iPhone 推出镌刻服务也没那么糟糕,毕竟就算刻了字你还是要带手机壳,如今追求个性化还有很多方法,不管给自己还是送人,带壳带贴纸也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华为 watch GT2 评测:一次充电能用两周,它让我更懂自己的身体

华为在算是在智能/运动手表上跟进的比较早的国内厂商,华为watch1代和2代分别搭载了Android Wear以及更名后的Wear OS,对标的是apple watch,是名副其实的智能手表。而watch GT搭载的lite OS并不是智能系统,对标的是松拓和佳明。所以watch GT没有叫华为watch 3而是单独的一个系列,至于为什么叫GT我猜是因为续航吧。

为什么说不是智能手表,我认为本质的差别是watch GT不支持安装第三方应用,基本上是个大屏运动手环。

华为 Watch GT2 最打眼的地方,就是它长达两个星期的超长续航,可以说是市面上单次充电续航寿命最长的可穿戴设备之一。

新款有两种尺寸可选,42 毫米和 46 毫米,我们拿到的是后者。它不仅表身变薄了,厚度减到了 10.6mm,屏幕也升级为 1.39 英寸 AMOLED 显示屏,屏幕像素密度为 326ppi,分辨率达到了 454 x 454。

手表主要通过触摸屏幕来操作,手表旁设有两个按钮,上键进入菜单栏,长按可开关机和重启,下键一按就进入锻炼界面。

另外,屏幕还可以选择长亮,亮度可以达到 1000 尼特,但长亮时间目前只可选择 5 分钟,当然需要激发最高亮度的场景也是少之又少。

表盘里还自带了 14 种背景,但如果你想换自定义的表盘,可以用华为的「一碰传」的技术,将手表和连接的手机触碰一下,就能快速把手机的照片设为表盘背景。

值得一提的还有,华为的新款智能手表首次配备了麦克风和扬声器。

这就表示,运动时,可以直接通过手表接听和拨打蓝牙电话,手表在离手机近 100 米以内,都可以从手腕上接听电话。这段距离范围足够你把手机扔在更衣室,然后在健身房或者游泳池进行通话了。

同时,该表具有大存储容量,可以存储约 200-500 首 MP3 歌曲,扬声器则可以播放音乐。虽然音效感觉一般,但声音还是比较响亮,最重要的是,能让人一边运动一边听歌。

华为 Watch GT 2 还支持移动扫码支付和 NFC 公交刷卡功能。所以出门购物,或者在上地铁和公交前,直接用手表过闸或支付宝支付,不带手机也能出门了,这也增加了它的实用性。

华为 Watch GT 2 这次首推了一个新的功能:血氧饱和度监测。

如果你对血氧饱和度 (SpO2) 陌生的话,简单来说,它就是指血液中血氧的浓度,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老年人和长时间脑力劳动的人,都会因为血氧饱和度降低而疲累困倦、反应迟缓、记忆力下降等,严重的话将造成大脑心肌造成严重伤害。在高山高原等运动中,也会有缺氧的表现。

另外,华为 WATCH GT 2 加入了 301 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心脏健康研究计划,能提供心脏早搏筛查的新功能。

早搏也是作为检测心脏病的重要指标,是心律失常中异性心率的一种,发生时没有明显症状,华为 WATCH GT 2 试图帮人们提前预防这种风险。

官方称,基于 301 医院专家经验和华为的人工智能算法,不仅能对逐跳早搏波形做出准确判断,还能全天捕捉异常早搏心跳。该功能需要配合「心脏健康研究」app 监测,测试后,结果显示我「未见异常」,页面还给出了一些饮食建议。

在缺乏专业医疗监控时,华为 WATCH GT 2 或可作为一个有益的补充。

比较贴心的是,301 医院的 MAFA 系统,可以为疑似早搏高风险用户提供闭环管理服务,有需要的话,可以让 70 余家医院内的医生进行确诊、治疗、跟踪随访等。

另外,还有压力监测、睡眠监测等功能。压力监测能让你看到每天自己处于什么状态,压力偏高、中等、正常还是放松。

这里主要是用到了华为自主开发的 HUAWEI TruRelax™ 技术,该技术可通过记录 HRV(心率变异性)值并提供有关用户压力指数的反馈,来帮助用户缓解压力。

而睡眠监测会在你戴手表睡着后自动进行,这里也采用了华为的 HUAWEI TruSleep™ 2.0 睡眠检测技术,当你醒来,就可以在 app 里看到自己整晚睡得好不好。

App 内,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睡眠得分,它还会通过大数据分析来给到你睡眠建议,譬如「早点处理完工作或学习任务,听些轻音乐或做些拉伸运动,然后上床睡觉吧」。

目前 301 医院心脏健康研究还拓展了新的研究方向,比如即将启动的睡眠呼吸暂停研究,华为也加入了该研究项目,后续将基于华为的心率和血氧检测技术,记录你整晚睡眠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然后帮助你分析睡眠呼吸暂停风险。

在 app 里,我还可以记录每天要执行的步骤,消耗的卡路里以及站立的次数,等于是全天候地掌握自己身体的状况信息,不得不说,这对于健康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养成,还是挺有监督作用的。

不再去想,它该不该充电了
可以说,当代人无时无刻都笼罩在电量低于 10% 的恐慌之下。

无论是手机、手表,还是蓝牙耳机,续航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华为 Watch GT 2 新功能变多,人们最担心的,也就是这些功能会给电池带来更大的负担。

华为官方称,这款手表可以提供长达两周的续航时间,其中蓝牙通话可提供 10 小时,音乐播放则为 24 小时,GPS 模式可提供 30 小时,还有长达 30 小时的续航时间。

本质上,主要还是因为华为那块自主研发的首款低功耗芯片麒麟 A1。

这块芯片是第一款通过蓝牙双模 5.1 认证的处理器,能让手表的蓝牙连接更加快速稳定,在运动、音乐、智能心率、睡眠监测等多传感器下工作时,依然能够超低功耗运行,而且表内还配备了新的节电算法 2.0 模式,能够识别出用户使用的模式,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以达到性能和功耗的平衡。

这些都让华为能够在日常生活使用中也维持着充足的电量。

在我将它充满电的前两天,一直将手表戴在手上使用,使用场景包括日常往返公司、下班跑步运动、晚上睡眠,播放了大概一小时歌曲。两天后,电量还剩 79%;单晚的睡眠监测下,一觉醒来,手表只掉了 2% 的电;中间放了个假没有过多使用手表,到了第九天,电量还剩 42%。

所以,尽管它的功能很多,但长时间佩戴,并使用多种功能的话,预计电量至少能维持佩戴一周以上,比起其它手表,续航依然十分出色,短期的出差旅行都能胜任。

到今天是使用的第 12 天,它的电量还剩 20%。

最后我们将手表进行了一次充电,不到一小时就充满了,所以不用一到晚上就把它取下来充电,电量恐慌在这块手表上几乎是不存在的。

我分别用 iPhone 和华为 Mate 30 Pro 连接了手表,虽然用的是同一个华为运动健康 app,但 iOS 版无法使用完整的心脏健康研究功能,还有课程计划、本地音乐、自定义表盘、运动年报等一些细节功能都无法体验。

比起上一代,华为 Watch GT 2 在外观、配置、功能上都有较大升级,包括采用麒麟 A1 芯片、搭配麦克风和扬声器、支持早搏筛查、打鼾风险筛查、血氧监测等等,价格也变为了 1488 元起。

但华为 Watch GT 2 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譬如运动数据不能同步到其它运动 app 中,如果换这块新表,就要放弃之前的运动数据,在智能部分,其实它支持的应用也不算多,对于想要让手表可玩性更高的用户来说,它就变得有点「硬核」了。

因而,对于目前智能手表的趋势而言,其实已经从此前的「试图取代部分手机功能」走向「健康生活好伴侣」,Apple Watch 是这样,华为 Watch GT 2 也是如此。

在这近半个月时间里,我几乎每天戴着它,到现在还只充过一次电,甚至不会去想它是不是快没电了。除了对续航的满足外,多样的健身健康监测,也让我慢慢开始在乎起自己是否健康、运动是否足够,它也无形成为我运动健身的一种动力。

这也是一款智能手表存在的潜在意义:协助用户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获得安心的运动体验。

这种对身体的安心,或许就是它给我生活带来的最大改变。

HandShaker Mac 版

HandShaker Mac 版,新增闪念胶囊应用和相册同步功能

我们为你开发了 HandShaker Mac 版(原名 SmartFinder ),使你在 Mac 电脑上也可以方便自如地管理你在 Android 手机中的内容
新增的闪念胶囊应用使你可以在 Mac 电脑通过闪念胶囊来记录、查看一闪而过的想法,并支持通过欢喜云服务与 Smartisan 手机中的闪念胶囊保持同步
此外,HandShaker 相册新增的同步功能能方便地将手机中的相册与电脑本地的相册自动保持同步

HandShaker Mac 版适用于 OS X 10.10 及更高版本

HandShaker for Mac v2.5.6 新版特性
更新时间 2018 - 03 - 30
新增:扫描二维码连接功能。在手机端 HandShaker 可以通过扫码连接至电脑
修复:某些情况下,添加多个附件至胶囊时卡顿的问题
修复:同步过程中,无线连接切换至有线连接时偶现的崩溃问题
优化:修复 Bug 若干

一条sudo命令让标志性苹果Mac启动提示音回归

2020/2/23 7:44:12来源:IT之家作者:远洋责编:远洋评论:101

IT之家2月23日消息 启动提示音是苹果Mac的标志性声音,但2016年的产品更新取消了启动提示音。IT之家获悉,macOS Catalina的更新似乎可以将该声音还原到操作系统,有用户发现只需要一条简单的终端命令就能让这个标志性的提示音重新回归。

外媒AppleInsider已在几台机器上对此进行了测试,并且在大多数机器上测试成功。该命令无法在具有10千兆位以太网的2018 Mac mini上运行,但在具有千兆位以太网的i7 2018 Mac mini上却可以运行。同样,该命令可以在2018年的15英寸i9 MacBook Pro上运行,但不能在2016年的i7 15英寸MacBook Pro上运行,此外,该命令适用于AppleInsider尝试过的所有最新型号的iMac。

IT之家附开启Mac启动提示音步骤:

  1. 打开应用程序文件夹
  2. 打开实用程序文件夹
  3. 启动终端应用程序
  4. 在终端中输入sudo nvram StartupMute=%00,然后按回车键
    如果想要重新保持默认静音状态,可以在终端中输入sudo nvram StartupMute=%01进行恢复。

Mac 笔记本的低功耗模式(英文)

作者发现关闭 Mac 笔记本的 Turbo Boost 功能,可以有效降低功耗,大大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而且性能没有明显下降。

阿迪达斯

adidas(阿迪达斯)创办于1949年,是德国运动用品制造商阿迪达斯AG成员公司。以其创办人阿道夫·阿迪·达斯勒(Adolf Adi Dassler)命名,1920年在黑措根奥拉赫开始生产鞋类产品。

1949年8月18日以adidas AG名字登记。阿迪达斯原本由两兄弟共同开设,在分道扬镳后,阿道夫的哥哥鲁道夫·达斯勒 (Rudolf Dassler)开设了运动品牌puma。其经典广告语:“没有不可能”(Nothing is impossible)。2011年3月,斥资1.6亿欧元启用全新口号——adidas is all in(全倾全力)

Nothing is impossible.
Impossible is Nothing.

阿迪达斯旗下拥有三大系列:运动表现系列 performance(三条纹)、运动传统系列 originals(三叶草)
和运动时尚系列 neo(圆球型LOGO)(分三个子品牌:Y-3,SLVR,NEO LABEL)。

阿迪达斯logo有三个。与阿迪达斯经典系列相对应的logo为三叶草标志,与阿迪达斯运动时尚系列相对应的logo则是圆形半包三条纹标志,而与阿迪达斯运动表现系列相对应的logo就是我们在阿迪达斯专卖店中最常见的三条纹标志(也有人将其称为三砖logo)。

阿迪达斯的三种标志分别具有其不同的含义,其意义如下:

1.阿迪达斯三叶草logo
很多人因为外形的原因都认为阿迪达斯三叶草的标志代表的是一朵盛开的花,分别代表着奥运精神(同时也是全世界运动员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中的“更高,更快,更强”。但是实际上,阿迪达斯三叶草标志原本代表的是将三个大陆板块连接在一起——其形状如同地球立体三维的平面展开,与世界地图非常相似,象征着延展到全世界的运动力量。同时,这个标志也象征着阿迪达斯品牌的创始人阿迪·达斯勒在运动鞋上所缝的三条纹路。


adidas Original

2.阿迪达斯三条纹标志
阿迪达斯三条纹标志是由阿迪达斯的创办人阿道夫·达斯勒设计的,三条纹的阿迪达斯标志代表山区,指出实现挑战、成就未来和不断达成目标的愿望。


adidas performance

3.adidas style 标志
adidas style作为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与阿迪达斯品牌合作的高端时尚品牌,旗下产品可以说是阿迪品牌中最贴近时尚前沿的,在一定程度上算是奢侈品系列。而其logo标志代表的含义则是代表始终站在时尚前沿、追求高端享受的潮人潮品精神。标志为圆形中间分割为三条纹。

Y-3的Y代表Yohji Yamamoto,而3则代表adidas三条线的标志,是由世界顶级设计师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担任创意总监与adidas合作的全新品牌。

愿景:我们的运动激情让世界变得更和平;
态度:Nothing is impossible.没有不可能;adidas is all in.全倾全力;
使命:成为领导世界的运动品牌;
品牌核心价值:诚实可信、负责守信、鼓舞人心;发展创新、诚挚坦率、富有经验。
大中华区原则:Lead(积极主动)、Tell the Truth(真实坦诚)、Be Accountable(承担责任)、 Simplify(简洁明了)、Work Together(齐心协力)、Have Fun(享受快乐)。

阿迪达斯的主要对手是彪马及耐克。在2005年8月,阿迪达斯宣布以38亿美元收购对手之一的Reebok,收购有助于增长其在北美洲的市场占有率,并促进其在与Nike在该领域内竞争中所扮演的地位。

阿迪达斯在运动用品的市场占有率上紧随耐克其后排名第二。阿迪达斯的商标上一句广告语便是:“没有不可能”(Impossible is nothing)。

OPPO 手环

OPPO于6月5日发布了全新OPPO手环,具备24小时心率监测和连续血氧监测等功能,拥有多种运动模式,可控制手机音乐播放和通过手环查找手机,支持50米防水。

OPPO这款智能手环的slogan是“睡眠8小时,守护2万次”
血氧饱和度的概念似乎对我们大众来说相对陌生,其实,血氧状态反映了血液里的氧气情况,一般正常人的范围95%-100%,低于90%将会容易出现疲劳心慌,精力不足等症状。

尼康

召回了一款16年前生产的胶片相机,而且只召回其中的152台,官网上给出了具体的产品序号。这种事情似乎只可能发生在日本。

索尼新款头戴降噪耳机 WH-1000XM4 发布

8 月 7 日消息,昨晚索尼发布了他们的新一代头戴式无线降噪耳机 WH-1000XM4。

WH-1000XM4 在外观设计上仍旧与前代 WH-1000XM3 保持一致,有黑色和铂金银两种配色。主要升级点是搭载了 HD 降噪处理器 QN1(相比上一代多了个 HD 前缀),能对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进行每秒 700 次的处理,降噪性能进一步提升;配备的多麦克风系统能够更好地识别语音及过滤背景噪音。

WH-1000XM4 内置 40mm 动圈单元,配备有 LCP 振膜,支持 LDAC 音频传输编码,升级 DSEE Extreme(数字声音增强引擎进阶版)能够更有效地压缩时所损失的高频信号,呈现更好的音域表现。

功能方面,WH-1000XM4 新增免摘对话功能(一种增强语音拾取的环境音模式),并且支持多点连接功能——可同时与两台设备保持连接并快速切换;右耳罩仍然配备触控面板,可通过轻点或滑动实现切歌、调整音量等操作。

续航方面,WH-1000XM4 在开启降噪的状态下支持 30 小时的连续播放,耳机支持快充,充电 10 分钟可支撑 5 小时的连续播放。

WH-1000XM4 国行定价 2899 元,目前正开启预售,8 月 18 日发货,官方还开启以旧换新活动——10 月 8 日以前可用旧的 1000X 系列耳机换购 WH-1000XM4。

整体来看,由于上一代 WH-1000XM3 在头戴式降噪耳机领域已经做得相当完善和出色,WH-1000XM4 从硬件和功能上看给人感觉升级相对有限,当然耳机能发力的功能点就那么几个,有时厂商挤挤牙膏也在所难免。

Nessie

一个极简的浏览器,快速、占用资源低、不需要安装,绿色使用。

眼神校正功能

苹果的视频通话服务 Facetime,将正式启用眼神校正功能。视频通话时,对话者的眼神往往不是看着摄像头,而是看着屏幕或其他地方。这项功能可以自动修改眼神,让它看上去直接注视着前置摄像头,好像正在与另一方发生眼神交流。

这项功能在 iOS 13 的 Beta 版本开始测试,当时称为”注意力校正”,但没有包括在 正式版本中。iOS 14 重新将其引入,并在页面上列为正式功能。

为什么 iPhone 12 一定会卖爆?

1.这是一款迟到的 5G 苹果手机,也是第一款 5G iPhone。
2.iPhone 12 恰好赶上了苹果 3 年一度的大换代。
3.问题来了,苹果用户换机需求,就一定会释放回 iPhone12 吗?他就不能买点别的?
4.iPhone12 的竞争力还够吗?——如果有 120Hz 高刷屏的 iPhone,那肯定会影响 60Hz 屏幕 iPhone 的销量;如果没有 120Hz 的高刷屏,那这个规格的缺失对 iPhone 的销量影响,微乎其微。


iPhone 12 系列:全球最小、最薄、最轻的 5G 手机来了

除此之外,这块 OLED 屏幕有着更高的对比度,像素密度达到了 460 PPI,比 iPhone 11 翻了一番,峰值亮度为 1200 nits,支持杜比视效、HLG、HDR10 等显示特性。是的,那些喊着「LCD 永不为奴」的 LCD 党们失去了最引以为傲的支持,本次 4 款 iPhone 12 全部换代到了 OLED 屏幕,时代车轮滚滚向前,LCD 屏幕难续辉煌。

作为一款 5G 手机,iPhone 12 的 iOS 系统也专门针对 5G 应用进行了优化,并支持「智能数据模式」(Smart Data Mode),即在在线观看视频等需要高宽带的场景自动切换到 5G,在非必要情况下则切换回 4G 网络,这将让 iPhone 12 在使用移动网络时更加省电。


考虑到这次 iPhone 在加了 5G 的情况下价格与往年基本持平,砍掉配件保价格的操作,只能说库克刀工了得。


从左到右依次为:iPhone 12 Pro、iPhone 12、iPhone 12 mini

它们的主要共同点:

都支持 5G,都有 4G 和 5G 智能调度省电功能
屏幕都是 XDR Display,屏幕最大 HDR 亮度都是 1200 尼特
都使用了超瓷晶面板,抗摔提升 4 倍
都缩减了边框宽度
都搭载 5nm A14 仿生芯片
都可以拍摄杜比视界 HDR 视频
都支持智能 HDR 3、Deep Fusion(深度融合)和夜景模式
超广角摄像头都支持夜景模式
都达到了 IP68 级防水标准
都支持中国北斗
都支持 20w 有线快充,15w 无线快充
都兼容 MagSafe 磁吸配件和无线充电器
都不再附送耳机和充电头


明确自身需求 → 选择能满足需求的 iPhone 机型 → 确认该机型价格可以承担 → 选择合适的颜色→购买


选择喜欢的颜色 → 确认该机型价格可以承担 → 明确自身需求 → 选择能满足需求的 iPhone 机型 → 购买

红色标签代表独一无二的产品特征,蓝色标签代表较为重要的稀缺产品特征。

和往年一样,四款 iPhone 12 都可以在苹果官网、线下 Apple Store、苹果授权店、第三方网购平台等途径预购或预订。

如果是线下,我们更推荐大家通过苹果官方线下 Apple Store 店购买,购买之前最好打电话询问是否有现货。如果是线上,我们更推荐大家通过苹果官网购买,备货量和派送效率方面相对更有保障。

从「一部手机打天下」,到如今「四大天王齐登场」,反映的是苹果的产品策略调整。

从价格区间来看,iPhone 一次性铺满从 3299(SE)– 11899(12 Pro Max)元的价格区间,覆盖了很多用户的购机预算范围。

从 iPhone 12 机型来看,既有可以方便单手握持的 iPhone 12 mini,也有兼顾屏幕尺寸和性价比的 iPhone 12,还有为 Pro 级用户提供的旗舰入门级 iPhone 12 Pro,更有为追求极致用户打造的 iPhone 12 Pro Max。

配合以前代 iPhone 守住更低价位区间,iPhone 可以说在这一代正式完成了「果式机海」战略布局,意味着其它手机厂商面临的竞争压力将更大,再加上用户的换机频率越来越低,用户对单一系统的生态依赖性也很难被改变,可以预测,未来的手机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

美版 iPhone 的侧边,会看到一个椭圆的天线区。这是为毫米波专门设计的,其它地区版本的 iPhone 则不会有。


iPhone 12 的蓝色,真的那么丑吗?

iPhone 12 Pro 最高溢价 3000 元

《科创板日报》消息,今年 iPhone 12 系列渠道价格微涨。其中 iPhone 12 整体溢价 200 元左右,白色、蓝色最受欢迎,iPhone 12 Pro 涨幅在 1000-3000 元区间,同样蓝色最为畅销,512G 版本报价 14000 元,高出官方价近 3000 元。

不过,相关人士表示,现在价格波动频繁,「一小时一个价」。

至于溢价原因,除了因为是 iPhone 首批货,有更大需求外,报道指还在于更严格的渠道管理。

报道从渠道经销商获取的一份文件显示,经销商采购的机器,严禁流向拼多多、天猫、淘宝等线上渠道以及海外市场。向非苹果授权实体店供货时,要求机器必须当场激活,以防间接流到了线上渠道。

Reference

  1. 杨绛: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大家怎么看?
  2. 如何才算高品质生活?
  3. IINA The modern media player for macOS.
  4. 你的 Mac 用对了吗?推荐一些 Mac 上比较好用的软件
  5. 腾讯柠檬
  6. Downie v3.9.7 for Mac 中文破解版 专业视频下载工具
  7. Scherlokk 4.1.7.41701 for Mac 优秀文件快速搜索对比工具
  8. Optimage 3.3.1 for Mac 图像高质量无损压缩软件
  9. VideoProc
  10. Easy New File 4.8 for Mac 中文破解版 强大右键扩展办公必备神器
  11. Timemator 2.2 for Mac 破解版 自动化时间跟踪软件
  12. 使用“访达”在 Mac 与 iPhone、iPad 或 iPod touch 之间共享文件
  13. 在 iPhone、iPad 或 iPod touch 上使用“文件”App
  14. BT影视
  15. 更改 Apple ID 国家或地区
  16. 如何在iTunes或App Store中切换国家
  17. 设置AirPods 搭配Mac 和其他蓝牙设备使用- Apple 支持
  18. AirPods Pro新手入門技巧大公開! 一次看懂如何操控
  19. 《macOS 使用手册》
  20. 「在家办公」无聊又寂寞?你该试试这 16 个远程协作神器
  21. 爱范儿技术部门如何远程工作:一份给其他小微企业 CTO 和 CIO 的「作弊手册」
  22. notebookcheck
  23. 全球浏览器市场份额公布:谷歌 Chrome双双屠榜
  24. 在 Mac 上使用“隔空投送”
  25. 在 iPhone、iPad 或 iPod touch 上“隔空投送”的使用方法
  26. 这么多年 iPhone 都用错了?苹果说滑动关闭 App 反而会缩短电池寿命
  27. 苹果 iOS 13 照片 App,比强大更强大
  28. Gallery: Apple ECG 功能解封
  29. 400 个精选技能、36 辑常用资源、14 篇深度文章——你想要的都在这里了。
  30. 蒋勋:你穿的不是服装,而是阶级
  31. 从60岁开始,我才彻底脱离了为生存不得不去做的事情
  32. 什么耳机彰显品味?
  33. 古典音乐在中国迎来绝佳时代
  34. 华为Watch GT2系统更新,新增遥控拍照及自定义运动功能
  35. 微软Edge浏览器已支持预加载网页:可提升浏览速度
  36. 从入门到精通:四个实例参透 iOS “快捷指令”
  37. 更新iOS 14之后,你的AirPods系列耳机将会获得怎样的新功能?
  38. 在线工具秘籍
  39. 一键保存网页中所有图片!macOS 上自带的神器,比 iOS 的《快捷指令》还好用
  40. macOS 系统自带的截图快捷键有哪些?
  41. 让 iPhone 12 充电翻倍的 MagSafe,只是一块磁铁吗?| 硬哲学
  42. iPhone 的「第四颗摄像头」位置,为什么给了激光雷达?
  43. iPhone 12、12 Pro 首发评测:5G 速度快,信号好多了!
  44. Apple 给 iPhone 12 系列的影像系统带来了什么创新?
  45. 为什么美版 iPhone 12 mini 是双卡,而国行是单卡?都是因为它
  46. 双十一网购指南
  47. iPhone 12 Pro Max首批被抢光:黄牛加价2000元起
  48. pap.er
  49. 捷径社区
  50. 快捷指令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