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Failure

成功是成功之父,失败是成功之母,从成功/失败走向成功。

Why

What

如果目标只是到达终点,那样的成功是非常空洞的。
最好的目标是,你和很多胜利者一起到达终点。身边的胜利者越多,成功就越让人满足。
– 霍华德·舒尔茨(星巴克创始人)的自传

领导力第六句口诀“失败了?恭喜你!”

你好,我是刘澜,这是领导力课程的第二十一讲。这是我们在失败这个主题上的最后一讲,我们讲领导力修炼的第六句口诀:“失败了?恭喜你!”

前面两讲我也是在讲失败,分别从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讲了平庸和伟大的不同。平庸的个人、平庸的组织害怕失败、隐瞒失败,伟大的个人、伟大的组织不怕失败,主动失败。伟大的组织也是由稻盛和夫、任正非这样的伟大的领导者建立起来的,你如果想要效仿他们,就要进行从失败中学习的修炼。

怎么修炼?使用这一句口诀:“失败了?恭喜你!”你自己失败了,对自己说:恭喜你!其他人失败了,对其他人说:恭喜你!

但是,我估计你现在不太敢跟其他人说。你会担心其他人跟你急。他失败了,正在着急上火,或者沮丧难过,你去说恭喜你,他觉得你这不是说风凉话吗?你自己失败了,你对自己说恭喜你,也会觉得底气不足。

“失败了?恭喜你!”这句口诀像是一辆自行车,它还需要两个轮子,你才能骑上它跑起来。这两个轮子,一个是对失败的分类,另一个是对失败的重新定义。

这一讲,主要就是讲如何用这两个轮子来配合这句口诀。

1.七种失败

我先讲第一个轮子,对失败的分类。我提到过哈佛商学院学者埃德蒙森,她是研究失败的专家。我参考了她的说法,把失败分为七种。听起来比较多,但如果找到规律了,也不难掌握。我先把七种失败都介绍一遍,然后再讲其中的规律。

  1. 第一种失败叫做无视规章。规章有明确的规定,你也知道规章有明确的规定,但你故意不按规章做,出事了,失败了,这就是无视规章的失败。比如,你心存侥幸闯红灯,出车祸,就是无视规章的例子。
  2. 第二种失败叫做粗心大意。粗心大意也是违背了规章,但是跟无视规章有点不一样,无视规章是有意的,粗心大意是无意的。还是说闯红灯,无视规章者是明知是红灯却还要闯;而粗心大意者则是疏忽了,走神了,没有看见信号灯而闯了红灯。
  3. 第三种失败叫做能力不足。你看见红灯了,也想要停车,但是因为驾驶技术的原因,你没有及时地将车停下来。这就是能力不足造成的失败。
  4. 第四种失败叫做流程缺陷。如果红绿灯的设计有问题,比如绿灯亮的时间很短,而且没有提示就直接转为红灯,就容易发生闯红灯的问题。这属于流程缺陷造成的失败。

失败一共有七种,我刚才讲了四种,无视规章、粗心大意、能力不足,还有流程缺陷。我举的都是闯红灯的例子。但是你一定能够理解,这里的闯红灯只是一个比喻,组织中有很多类似闯红灯这样的失败。下面开始讲第五种失败了。我不再用闯红灯做例子了。

  1. 第五种失败叫做已知风险。
    美国曾经有个财政部长叫罗伯特·鲁宾,他以前在金融业工作,领导过高盛公司。他最开始做的业务叫做套利。他计算过,知道自己失败的概率是1/7。尽管每次交易都是精心计划的,但仍然会有不确定因素,每做七次交易,会有一次亏损,只是不知道是哪一次会亏损。因为鲁宾知道这个失败的概率,所以发生亏损的时候鲁宾不会难过,这对他来说是已知风险。
  2. 第六种失败则是难料风险。已知风险是你知道会发生的风险,你连发生的概率都知道,你只是不知道发生在什么时候。难料风险是你连发生的概率都不知道的风险。比如,汶川大地震、美国金融危机,这些都是难料风险。
  3. 第七种失败最特别,叫做探索创新。开发新产品、进入新市场,这些都是属于探索创新的活动,必然会有失败。企业家马斯克发射火箭,前三次都失败了。这是第七种失败,探索创新。

2.好的失败、正常失败、坏的失败

我刚才讲了七种失败,

1.无视规章;2.粗心大意;3.能力不足;4.流程缺陷;5.已知风险;6.难料风险;7.探索创新。

我现在把它们重新分一下类,分为三组。探索创新最特别,单独成为一组,叫做好的失败。已知风险和难料风险,这两种失败归为一组,叫做正常的失败。最开始讲的四种失败,无视规章、粗心大意、能力不足、流程缺陷,把它们归为一组,叫做坏的失败。

好的失败,是我们要主动去追求的失败;正常的失败,是难以避免的失败,所以失败了很正常;坏的失败,则是本来可以避免的失败。

我之前说,“失败了?恭喜你!”这句口诀要配两个轮子使用,第一个是对失败分类。我们现在分完类了,可以更好地使用“失败了?恭喜你!”这句口诀了。

为什么失败值得恭喜?因为有些失败是好的失败,是探索创新。据说马斯克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失败不够多,那是你还不够创新。

3.三种对失败的重新定义

有人现在可能会问这样的问题:你一共讲了七种失败,好的失败只有一种,是不是只有这一种失败值得恭喜呢?如果是,那值得恭喜的失败是不是太少了呢?
我要明确地告诉你:所有七种失败都值得恭喜。即使是已知风险和难料风险这两种正常的失败,甚至是无视规章、粗心大意、能力不足和流程缺陷这四种坏的失败,你同样可以说“恭喜你!”这时候,我需要介绍配合“失败了?恭喜你!”这句口诀的另一个轮子:对失败的重新定义。

对失败可以有四种重新定义。这四种重新定义,就是我们可以对任何失败,包括坏的失败,也说恭喜你的四个理由。

对失败的第一个重新定义,是善意的提醒。失败了?恭喜你!为什么,因为失败不是坏事,而是善意的提醒。你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你对自己说:恭喜你!为什么值得恭喜?因为这是善意的提醒,提醒你这段路面比较滑,你走路要小心,避免了摔断一条腿。同样的道理,在组织中发生了失败,也跟摔了一跤一样。它很可能是个善意的提醒,帮助我们避免更大的灾难。

对失败的第二个重新定义,是成功的过程。失败是成功的过程。有个记者问爱迪生,说你发明电灯泡失败了一千次,有什么感想?爱迪生说:我不是失败了一千次,而是发明电灯用了一千个步骤。所以失败值得恭喜,因为每一次失败,都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对失败的第三个重新定义,是有益的发现。体操运动员李小鹏,拿过16个世界冠军。有人问他,哪一次经历最难忘?他说,失败的那一次。李小鹏说的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在自己的强项跳马上出现了失误。他把自己跌倒在地的照片贴在体操房上,看了四年。他说,这次失败带给他的收获比金牌更重要,让他第一次站在失败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对李小鹏来说,这次失败是有益的发现。

4.第四种重新定义

我已经给你讲了对失败的三种重新定义:善意的提醒,成功的过程,有益的发现。现在我给你讲第四种:失败是学习的机会。你失败了?恭喜你!因为你多了一个学习的机会!

我要提醒你注意,失败是学习的机会,这是对失败最重要的重新定义。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其实很简单,刚才讲了三个对失败的重新定义:善意的提醒、成功的过程、有益的发现。但是,你必须把失败当做学习的机会,上面三个重新定义才可能成立。

你只有把失败当做学习的机会,失败才可能是善意的提醒。如果你不从中学习,失败就不会是善意的提醒。你上次在这里摔了一跤,因为你不学习,下次就接着摔断一条腿。同样的道理,你只有把失败当做学习的机会,失败才可能是成功的过程,才可能是有益的发现。

配合“失败了?恭喜你!”这句口诀,有两个轮子,一个是对失败的分类,另一个是对失败的重新定义。这两个轮子不是分开的,是连在一起的。把它们连在一起的,也是把失败当做学习的机会这个重新定义。你如果想要从失败中学习,就需要搞清楚这个失败是哪一种失败,对不对?从这个角度看,失败是学习的机会,也是对失败最重要的重新定义。

我给你介绍一个我印象比较深的领导力研究。在2002年,也就是21世纪刚刚开始不久,领导力大师本尼斯和他的合作者发表了一个研究。他研究了两代领导者:一代很老,是爷爷辈的,都在70岁以上,另一代很年轻,是孙子辈的,都在30岁以下。这个研究本来是想找出爷爷辈和孙子辈两代领导者的不同,但是研究的成果发现:他们的相同大于不同。

而他们的一个关键相同点就是对待失败的态度。本尼斯是这么总结的:“他们不畏惧失败。实际上,他们重新定义失败,把它看作一种宝贵的教育形式。”

本尼斯说,他们把失败重新定义为宝贵的教育形式,也就是我说的重新定义为学习的机会。所以,他们在失败的时候,就可以对自己说:恭喜你!因为你又得到了学习的机会!

为什么分析“失败”更重要

你好,欢迎回到《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

这五讲我们开启了一个新模块:失败管理。这一讲,我们讨论为什么要花时间研究失败。自从卡内基开始,成功学便成了一门显学,但坦率地说,我不太相信所谓的“成功学”。我觉得,研究失败比研究成功更有意义。我认为:从成功中,我们看到的必然,其实都是偶然;而从失败中,我们看到的偶然,其实都是必然。

1.失败的必然

为什么这样讲?如果你花点时间,关注一下子小孩子学走路的过程,你会发现人们都是从失败开始起步的,从自己站不稳,到自己可以站稳;从依靠大人牵着手、才不至于摔倒,到自己可以独立行走。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脱离“失败”的过程。最近很流行一个词,叫“刻意练习”。

什么是“刻意练习”呢?我觉得本质上,就是避免犯错误,从写字写不好,到写得好;从做事做不好,到做得好。所有的刻意练习,其实都是远离失败的练习。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换句话说,失败,是人类各种出发的“起点”。只不过,人在长大开始做事之后,我们往往会过多地注意到走在自己前面的成功者,而不自觉地会忽视身边的失败者。这只是因为失败者,会成为落伍者,连同他们身上的宝贵教训,都被我们忽视。

这一讲,我只想传递一个自己的认知,就是:我们实在是应该把一部分精力,从成功者身上移开,转向那些失败者。我坚信:研究失败者身上的失败逻辑,非常重要。复制成功者的所作所为,不一定会让你更成功,而避免失败者的做事套路,将一定会增加你的成功[概率](https://hazyman.com/Wisdom/2020/Probability/)。

前几天,一位投资人所谓“不投资60后”的事情,在网上发酵了许久。我没有兴趣掺和这个争议,我也没有看朋友发给我的视频,时间太长,我怕浪费时间。我只是关心,为什么50岁之后,开始创业的人那么少,而成功者更少;为什么年纪大的人,创业多数都失败了?这背后一定有某种共通的逻辑,我就是想知道这个逻辑是什么。

毫无疑问,研究雷石东这些老年创业成功的案例,意义是非常有限的。因为雷石东的那些成功经验,事后看起来好像都符合逻辑,充满了必然性。但是,在原来的场景下,雷石东能够选择这样做,实际上完全是偶然的。而研究那些失败者,则有助于我们看到失败的必然性。每一个失败者都有他的特殊[场景](https://hazyman.com/Profession/2020/Scene/),但是,这些特殊场景的背后,却包含着大量的共通[逻辑](https://hazyman.com/Wisdom/2020/Logic/)。

比如,年纪大的人,他们吸收新知识的能力不断下降。据说,人的年龄每增长5岁,学习和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就会打一个对折。我在文稿里有一个图示,是关于年龄和人对于知识的吸收能力两者之间的关系,请你听完课,自己看一下。如果一个人在25岁的时候吸收知识的能力,我们定义为1,那么,之后每过五年,这个能力就会打一个对折。于是,到了60岁的时候,一个人吸收新知识的能力,会降到25岁的1/128。

坦率地说,如果我是25岁,你和我讲这个变化关系,我肯定不会相信。因为那个时候,我的年龄状态、身体状态都很强,不可能让我感受到会打折如此之多。但是,年过五十,我肯定会相信确实是会打许多折,因为年龄到了,有了亲身的体会。你现在告诉我,我学习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只有25岁的1/40了,我真的会信。现在,就算是我觉得自己是个超人,没有常人下降得那么厉害,我觉得至少也下降为原来的1/20了。

有了这种认知基础,我们再去看那些老年创业者的失败案例,我们就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失败者都是犯在自以为是,吸收新知识慢,思想僵化的方面。所以,如果不能够在团队中有更多可以直接消化新知识的人,不能塑造出更好的消化新知识、处理新知识的机制,老年创业者的失败就是必然的。

而作为老年创业者,认识到了这种必然性,自己能够努力解决这种必然性,并且能够让投资人看到自己是可以解决这种问题的。这就可以突破导致失败的一个瓶颈问题,使失败分析有了意义。所以,当我看到了那个所谓“不投60后”的说法之后,即使朱啸虎真的说了类似的话,我觉得其实也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50岁之后创业成功的风险确实很大,无数的失败案例,以及背后的逻辑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2.复盘“最坏时刻”

除此之外,研究失败案例的另外一层意义,还在于深入地研究失败,就好比是在经历一个人的“最坏时刻”。其实,真正决定很多事情成败的,不是风平浪静时的一些常规做法,哪一种处理更有效率,而是当一个人处理“最坏时刻”的时候,哪个招法就是败招。经历100个普通决策的借鉴价值,都不如经历过一次“艰难时刻”,搞清楚一次“为何会出败招”的逻辑。

过去,我有幸教过一些优秀的运动员。他们很多人都是世界冠军。我在和他们交流的时候,他们告诉我:真正让一个人得到能力提升的时候,不是顺境,而是逆境。赢十次,不如输一次。胜利的时候,让人更多地感受到喜悦和风光;而失败,才能让人真正学到东西,让人正视自己的不足,让人学习识别和处理关键细节。他们对我说,很多时候,真正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大彻大悟,让一个人脱胎换骨的,就是一场惨败。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亲历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但你依然有机会从研究自己亲历的小失败,以及研究别人的大失败案例中获得体会,收获成长。我在文稿中画了一个“失败因子”的发展逻辑,你课后可以参考一下,也许会有一些启发。

失败的发展逻辑

3.失败案例:凡士通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个案例。从1908年开始,凡士通就开始为福特汽车生产轮胎。对于普通的美国人,凡士通和福特这两个人、两个品牌,就应该是一个词。80年代,泡沫经济中的日本人最有钱,买下了凡士通,紧接着出现了四十几起轮胎爆胎的恶性事件。这就像我在图示中所画,开始出现了“失败因子”。这些失败因子虽然还没有力量让凡士通崩盘,但是,它们却像种子一样,长在了培养基上面。

凡士通轮胎的事故照片

后来,失败因子成长的条件逐渐具备。1999年,顾客不断因为爆胎对福特汽车进行投诉,同时死亡人数超过100人。面对公众的压力,福特公司要求凡士通进行调查,凡士通的调查报告直到6个月之后才姗姗来迟,而且,报告明确地说,自己的轮胎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福特汽车自己。

凡士通对公众发布报告说:福特汽车为了让驾驶者有更加舒适的操控感,它所生产的“探索者”完全是按照最小胎压值进行设计,正是这个设计上的低标准导致了汽车对于轮胎的过高胎压,在极端的情况下导致了问题。凡士通给外界的印象,就是它坚信责任不在自己身上。为了更明确地表达这一诉求,凡士通于2001年决定,不再和福特相互推诿,而是在北美市场上停止向福特供应轮胎。

我认为,“向福特断供”这个行为,就预示着失败的种子显性化,超过了临界线。事实上,只要是做轮胎的企业,没有哪个企业可以离开车厂独立发展,更何况是离开了福特这样的大车商。所以,凡士通的所作所为,就是在自断后路。本来,如果凡士通在危机公关和联盟合作方面做得好,会和福特实现双赢,根本就不会有固特异后来那么大力度的崛起,以及普利司通的一统天下。

我们不在凡士通这个案例上花太多时间就事论事,我们想做的,是通过一个例子对失败因子的成长逻辑做一个解剖。我个人觉得,凡士通的“失败因子”就是在自说自话的过程中加速生长。因为过去一百年间,没有一个轮胎厂商可以跳过汽车厂商直接和用户进行对话,甚至可以把汽车厂商踩在自己的脚下。当时的很多业内人士都看不懂凡士通的打法,他们认为,凡士通应该和福特汽车携手合作、共同面对危机,而不是在公众的众目睽睽之下,互相推诿。

后来,学者们复盘这个案例,认为有好几处关键环节,都存在着阻止“失败因子”漫天生长的机制。但不知为什么,这些机制统统都失灵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后来的学者提出要从失败因子很小的时候,就要开始干预和限制。据说,每一件大的失败,都有29个中型失败因子与之相对应,而这29个失败因子的后面,则会潜伏着大约300个更为微小的潜在因子。所以,必须要不断减少失败因子繁衍的温床,将它们牢牢地掌控在不至于引发危机的范围之中。

品格的进阶:如何正确地失败

导言

你好啊,我是何帆,欢迎回到我的读书俱乐部。本周我们讲的是如何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我们本周推荐的书比较多,我推荐了布鲁克斯的《品格之路》、克里斯坦森的《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柯维的《要事第一》、《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以及纽波特的《深度工作》。这么多的高手来教你,你是不是就能更顺利地成功了呢?不一定的。

  1. 如何避免错误地失败

你要是想成功,必须再补上一堂课,你要先学会失败。

我先来澄清一个概念,正确的反义词是错误,正确的反义词并不是失败。有两种失败,一种是错误的失败,另一种是正确的失败。第一种失败会让你离成功越来越远,而第二种失败会让你离成功越来越近。

我先教你怎样避免错误地失败。

我们见识过很多看起来已经成功的人士最后身败名裂。多少高官锒铛入狱,多少富豪走向破产,多少明星因为各种丑闻黯然坠落,多少学者因为学术造假葬送前程。这是因为他们本质上就是坏人吗?我想这样的结果,恐怕是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有天赋、有毅力、有抱负、有追求的,否则他们也不可能走到事业的峰顶。但是,他们都听从了魔鬼的轻言细语。魔鬼告诉他们:这当然是一般的规则,大多数人是不会违反它的。但我和大多数人是不一样的,我所处的这种情境和大多数人遇到的情境也是不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我违反一下原则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只做这一次,下不为例。

错就错在“只做一次”。当你考虑“只做一次”的时候,你考虑的是边际成本。我来解释一下这个经济学的概念。上过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课的朋友也请一起来复习一下。边际成本就是指一个企业多生产一件产品,会增加多少成本。我在本周推荐了克里斯坦森的《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本书的最初起源是克里斯坦森被诊断出淋巴癌,他觉得自己时日无多了,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做了一次演讲。克里斯坦森在演讲中告诉学生,该怎样坚持人生的原则。他讲到,如果你只考虑干一件错事的边际成本,那么,你完全能够说服自己,干坏事要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但边际成本思维是一种很危险的思维方式,它让你只看到一点,看不到全局,无法正确地评估“只做一次”的行为真正需要付出的代价。

一失足成千古恨。
——DeepCreator

请你换到总成本的思路来考虑问题。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要不要违反规则,不是边际成本能够计算出来的,这是一个生或死、去或留的全局考虑。如果你坚信自己的原则,那就要用100%的力量去坚守。100%的坚持比98%的坚持更容易做得到。如果你从未越界,那么你的道德界墙就足够强大,如果你破例一次,那么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破例。

  1. 如何学会正确地失败

所以,错误地失败,会让你彻底垮掉。但正确地失败,却会让你越来越接近成功。下面,让我再来教你怎样正确地失败。

著名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个个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家庭如此,个人亦然,企业也一样。我们也可以套用托尔斯泰的说法:“成功的企业家个个相似,不成功的企业家各有各的不成功。”成功的企业家哪里相似呢?他们都很幸运。你不得不承认,成功里面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当有人告诉你,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的时候,你要明白,他是要卖书的,可不是真的告诉你成功的秘诀的。

成功不可复制,但失败却有迹可循。我在之前跟你讲过,大自然母亲是不害怕失败的,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物种,有99%都已经灭绝了。这就是“试错法”。你一定要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补上进化论这一课。进化论告诉我们,大部分基因的突变都是失败的,只有少数适应了环境的变化,才能被“选中”,还有一些被“选中”的纯属运气。

我还要再给你讲讲失败的“指数规律”。你了解地震的分级吧。地震的分级被称为里氏震级,是美国科学家里克特提出的。如果里氏震级在2以下,你基本上感觉不到。如果里氏震级在3级、4级,你就能感受到屋子晃动。到了里氏5级以上,地震就会带来越来越大的破坏。震级越大,地震的破坏力会呈几何级数递增。每两级地震(比如8级地震和6级地震)之间释放的能量相差1000倍,里氏震级每增加一级,释放的能量约相差31.6倍。小的地震出现的频率很高,1级、2级的地震每天都在发生,只是我们感觉不到而已,大的地震,比如说9级以上的地震,可能20多年才爆发一次。

我所说的失败的指数规律就是指:小的失败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带来的损失很小;大的失败出现的频率很小,但带来的损失很大。这种指数规律在很多领域里都会出现:金融动荡随时都在发生,但影响不大,金融危机可能一百年才爆发一两次,但其影响极其深远;小的社会矛盾天天都会有,但对社会稳定没有威胁,大的革命和战争爆发的概率很小,一旦出现,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创业的人满大街都是,我早上在路边的早点铺子里喝馄饨,都能听到隔壁桌子上在谈A轮、B轮融资,但能够成为独角兽的成功企业很少;能够发表的论文很多,但能影响学科发展的革命性创新屈指可数,等等等等。

所以,正确的失败办法是不怕失败,拥抱失败,把每一次的失败都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每一次失败之后都能吸取教训,不断调整、迭代、更新。把能够尝试的失败尽可能快速都试一遍,但要时刻警惕,不要犯致命的错误在资源配置上,这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去过多地关注小的失败,甚至要鼓励失败。失败不仅不应该受到责怪,反而要得到表扬。我建议每一家企业都设立一个“最佳失败奖”。你可以失败,但你必须失败得有创意,才能得到这个奖项。

今日小结

关于失败这个话题,我以后还会讲到。今天先谈到这里。接下来我再总结一下我们这两周学到的东西。

我在开学第一周就讲到苏格拉底,我告诉大家,苏老师教我们要用理性去省察人生。在这个学习单元,我一上来就炮轰了苏格拉底老师的乐观想法,其实人的理性,往往是受到本能的驱使,是我们的情绪在作决策,而理性不过是情绪的辩护师。我们并不是彻底否定苏格拉底老师,恰恰相反,没有苏格拉底老师帮我们解放思想,我们是不会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得这么远的。

在悲观之后还能保持乐观的态度,这才是一种彻底的觉悟。既然情绪能够影响我们的人生,那么,我们就要用理性引导情绪,去寻找人生的意义,找到人生的方向。所以,我又在这一周教你如何找到人生的使命。我们本周也讲了如何制定人生规划,如何管理时间,如何深度工作,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做到从知到行,知行合一。

今天,我教你如何正确地失败,这也是希望你能够从学习和思考中得到更多的自信,不再畏惧未知的东西,不再害怕可能的失败,但又不莽撞粗野、不刚愎自用,通过快速迭代,不断提升自己。

How

Experience

Reference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