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Truth

seek-truth.jpg

寻根究底,正本清源

2016年,郭德刚和他的徒弟曹云金、冯小刚和王思聪、杨振宁和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和菲尔兹奖的得主丘成桐各自撕了一场,你会发现你也是挑了一个立场站了而已,你无非就是在店大不能欺客和名人不能碰瓷之间挑了一个立场,哪有真相。

真相往往是残酷的
真实面对残酷的真相,是解决问题和自我成长的第一步。
不掩盖
不漂白


所谓后真相,英文是Post truth。意思是客观事实变得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感觉、信念、甚至是偏见。

生理疾病–>病毒/细菌/病灶
心理疾病–>大脑/思维/观念
性格缺陷–>家庭/教育/社会

最近牛津词典把“后真相”这个词儿评选为年度关键词。所谓后真相,英文是Post truth。意思是客观事实变得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感觉、信念、甚至是偏见。这些东西对民意和政治的影响反而更大。

那我们怎么理解这个事儿,举个例子:管理学家陈春花经常说一句话,员工离职的原因,从来不是真实原因。这当然并不是说离职员工要骗你,他人都要走了,有些难听话没必要说,或者他不知道怎么表达,你就别费劲搞清楚什么真相了,本质上没什么真相,你就是搞清楚了也没啥用。

那在后真相时代我们怎么生存呢?一个核心的能力是超越那些表面上的真相,去看到更大尺度上的逻辑。


真理都有相对性,观念的争论很容易上升到意识形态。在没有法制的情况下,观念争论必然演化为街头暴力;而在法制比较健全的地方,无论怎么吵都不会打起来。在中国转型的过程中,企业家要有耐心,更要理性,期待法制更健康的同时,也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冯仑

打飞机

大家都知道微信上有个游戏叫“打飞机”。前不久,我突然打出了一个1400万的高分,这个牛啊,在我微信朋友圈里那叫傲视群雄。

有人质疑我,罗胖子你是不是作弊了啊,还让我狠狠的感概了一把,现在的人啊心态真阴暗。可是最近我换了个手机,再去打飞机,老天爷,打个一百万分都觉得很吃力,这才是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是手机老了的缘故,性能越来越慢么,游戏的速度严重降低,分数才上去了。现在用全新的手机就打回原型了喽。好吧,这件事情教育我,

永远也不要犯攻击式的错误,也就是虽然我一觉天就亮,但是天真的不是我叫亮的,所有的成功失败也许都不是你以为的那个原因。

眼见不为实 Horizon: Is Seeing Believing?

人脑擅长加工信息,而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来自感官的信息。

1、科学家在厨师面前放了4杯饮料,每种饮料的颜色都被修改过。例如,有一杯饮料是淡黄色的,看起来像苹果汁,但其实是草莓味的。结果,厨师很难鉴别这几杯饮料。科学家发现,最后的感觉总是源于所有感官的综合结果。同时在感官中,人们总是以视觉为先。在这个实验中,视觉严重干扰了味觉。

2、一个单层立体的塑料面具,立起来,沿着垂直方向旋转。有趣的是,无论我们看到面具的正面还是背面,都能感觉到面部凸起的立体感。原来,人脸是凸起的,这个感觉在我们的大脑中已经变得根深蒂固了。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我们的感觉往往结合了过去的经验。

3、科学家让受试者将左手放在一个垂直的木板后面,这样受试者就看不到自己的左手了。与此同时,在受试者面前放了一个橡胶假手。之后,科学家和一位助手同时用圆头小刷子刷受试者的左手和橡胶假手,并且要保证是两只“手”的同一部位。多次重复之后,科学家突然放下刷子,拿起一个锤子砸向假手。这时,受试者就像自己的手被砸了一样,感到很害怕。原来,在重复刷手的过程中,视觉信息已经让受试者逐渐把假手当成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罗胖60秒:苹果公司的取名真相

  1. 都说做一个产品、开一家公司,起个好名字非常重要。经常被拿出来说的,就是苹果公司。

  2. 关于苹果公司这个名字怎么来的,有各种江湖传闻:

有人说,是因为纪念计算机先驱图灵,他当年自杀用的就是一只毒苹果;

还有的说,是因为《圣经》里夏娃偷吃智慧树上的苹果的那个传说,起名“苹果”是为了纪念这次对人性的启蒙;

当然还有的就说,是砸到牛顿头上的那只苹果等等。

  1. 最近,我在「得到」App专栏《商业史精读》里面看到,原来乔布斯自己对此早有说法。

因为他自己那一阵子在吃水果餐,除了苹果啥也不吃。另外如果还有原因的话,就是因为Apple是A打头的单词,在电话簿里排得比较前,仅此而已。

  1. 你看,名字只要好记就行。

你负责把事做好,自然会有人把你随便起的名字,解释出你也没想到的伟大意义。

敢不敢来做个大局观测试?

2016-11-28 雾满拦江 罗辑思维

1 测一测你的大局观

这里有份由《金融时报》主笔、《经济学人》亚洲版主编吉迪恩·拉赫曼设计的2066年历史题,大家可以测一下自己的大局观。

拉赫曼原题太过学术,因此,把他的题目稍做处理,端给大家:

1.“对衰落的有序管理”是哪个国家领导人的政策?他说的衰落是指哪些地区?

2.你身边有持唐纳德·特朗普同观点的人吗?这类观点是什么?心理动因是什么?其影响会持续多久?覆盖面又有多广?对市场环境的作用如何?

3.英国为什么退欧?对你的职业生涯有何影响?

4.法国文化在世界的位置如何?法国人如何看?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机会?

5.欧元是如何影响南欧的?又是怎么影响你的?

6.普京是如何影响俄罗斯的?其后果又会以何种方式波及到你?

7.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是谁?他影响了谁?对你来说意味什么?

8.纳伦德拉·莫迪对你身边的哪些人来说有意义?对你有无意义?

9.简述安倍经济学,它让哪些人不开心?又给哪些人提供了可能或机会?

10.乌戈·查韦斯为全球带了什么?给你的未来人生,又带来了什么影响?

11.巴西被描述为未来之国,是谁这样描述的?为什么?你心目中的未来之国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你会这样认为?

12.全球化意味着什么?对你来说有哪些机会?

测试结束,你感觉如何?

如果对这些题,每个名字都熟,回答虽然稍嫌费劲,但琢磨一下,两天之内就能答个七七八八,那你就是这个时代的引领者;

如果这些题,有些名字是那么的陌生,但熟悉了解一下,也能拓展开来,那你仍有可能成为时代人物;

如果这些题目,不仅名字陌生,而且解答困难,但你仍然愿意思考,在这个时代你仍会吃穿不愁,衣食无忧;

要是对这些题目,打心眼里反感,那你就要警惕了。

2 对身处的时代环境,你了解多少?

昨天,有个学生从澳洲回来,他说:“好烦恼呀,毕业后想回来,父母却希望自己在国外再闯几年,多积累点经验。可是华人在海外,很难融入到当地主流圈子,所谓闯荡,其实多是无用功。”

我对他说:父母送你出国,是希望你获得一个大的视野格局。可你现在的人生定位,就是找个写字楼刨食,有点低开低走了。定位低决定了起点低,起点低决定了格局放不开、视野打不开,这是你自己也不希望的。我们常说大学之道,不说大学之术,那是因为大学是传道之所,学生必须要有超过教授的格局和视野。

孩子听了很茫然,问道:“你说的大学之道,怎么理解?”

我给他讲了索罗斯的故事。

索罗斯年轻时去英国赚钱,但他混得很惨,饭没得吃,腿还在打工时弄断了。于是下定决心,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靠救济款入读伦敦经济学院后,他经常去找导师请教问题。

导师们讨厌死他了,因为他的问题都非常奇怪,不仅课本上没有,连参考书都无从推荐。导师们痛不欲生,索罗斯却乐在其中。

事隔多年,索罗斯说:“我读书,就是想培养一种能力: 能够分析出一个地方发生的事件,对遥远地方的影响。”

换言之,索罗斯是一个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的人,所以他成功了。你呢?你了解自己身处的环境吗?

3 增强临场感,不做吃瓜群众

什么叫环境?

拿我朋友的例子来说。微信群里,有人激动的叫嚷,抵制这个、抵制那个,不然就是不爱国。这个朋友突然问了一句:各位,你们都在哪个城市?说说你们的市长都是谁?别偷着去百度,知道的赶紧说。群里死寂无声。

然后朋友说:

你们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在哪儿更不清楚。你们以为自己知道,其实你们知道的,不过是人家想让你知道的。如果把现在这个时代拍成电影,你们就是电影里的吃瓜群众。主角出场你们围观;遇到乱事,你们负责被人踩在脚下,发出叫声。你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却全然没有临场感。不爱动脑子,对自己都不负责任,还好意思……

毫无疑问,这个朋友的话是对的。他说的“现实临场感”,就是对周围环境的认知。

4 做个混乱时代的明白人

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场景,训练大家的现实临场感:

假设你出生在明朝末年,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目不识丁、食不裹腹。突然无数持刀携棍的人涌来,你被裹胁进了闯王李自成的队伍。流寇们用残酷的手法统御你,敢逃跑就打断你的腿。你只能盲目的拿着棍子,跟着队伍疯狂的跑。

这种情况下,没书本、没电视、没网络、没手机,你应以何种方式获取资讯,让自己不至于那么惊惶?

可以试试找识字的人,让他找几本带有地图的书,把看地图的方法教给你。这样,你才会知道周边的山河关隘,知道哪里有些什么人,与这些不同类型人又要如何打交道。

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于混乱中站立起来,带一伙盲目的人,找个适合你的地方营建事业。弄得好,你就是历史主要人物;弄不好,你就是历史次要人生。甭管主要次要,总之你曾经活过,不枉来这世界一遭。

否则,你就如风中浮萍,任意东西。累得半死,辗死沟壕,还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这么倒霉。

不要以为现在的我们,比之于李自成帐下无数小兵好多少。李自成时代你被乱军裹胁着跑,现在则是被形形色色的怪异观念及垃圾资讯裹胁着跑。

我们到底是谁?究竟在哪里?如何才能主宰自我的命运?这事,如果你不想,真的没人替你。

5 资本思维和产业思维的智慧

当王健林说“先定个小目标,赚1个亿”时,有人发出嘲笑。 一个固执的盲人,听到别人说颜色时,他的嘲笑只是嘲笑自己。王健林在为我们展示资本思维,嘲笑他的人,在此关闭了自己的财富之门。

日本作家石川达三,有部小说《破碎的河山》。在写这本书时,石川达三接触到了“资本思维”,当时就吓傻了。

财阀承揽修地铁的工程。没有资本思维的人的想法是“修地铁,太花钱了”;但资本思维告诉你,一分钱都不用花,而且还会赚到疯。

很简单,财阀接下项目后,不公布地铁线路走向,而是疯狂买地,再以国家建设为名强拆,驱走原居民。 等把地皮捞到无数,再公布地铁线路。你会发现,财阀的地皮,全分布在地铁沿线。 然后,他们开始卖地。地铁沿线地价狂涨,卖出不足十分之一的地,已经够修地铁的了。就这样,地铁修好,财阀的资产又翻了几番。

所以,>成功人士超喜欢说“奉献”、“事业”。因为奉献和事业背后,有大量的商业机会与爆点。

只有研习资本思维,才有可能获得产业思维。

啥叫产业思维呢?再举个例子。

银行招了几个快毕业的大学实习生。大家拼命表现,想毕业后留下来。但有位父亲却反对儿子留在银行。孩子不解,父亲说: “在银行实习,找到那个负责采购的家伙,请他吃饭,交个朋友,看银行每年需要什么,你做他们的供货商。这就够了,何必朝九晚五,听人吆喝。”

就这样,留在银行的同学,正为有饭吃而自豪时;这个同学,已经是年入上千万的小老板了。

这位父亲,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娴熟的产业思维:他知道这个世界的模样,知道世界是如何运行的,知道钱在哪里流动,如何流动。

这种智慧,是需要学习掌握的。

6 对世界的认知,决定人生高度

人生立足,始于能力思维;拓展事业,需要人脉思维;成就事业,借助平台思维;但只有跨越产业思维,跃至资本或资源思维,才能成就人生。

居于哪个层级,取决于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听到别人听不到的,追求别人不敢渴望的,获得别人不敢想象的。

唯其这样的人生,才不负月白风清,人间美色。

本文作者 雾满拦江,选自微信公众号“雾满拦江”。

罗胖曰:

我再顺着老雾的这个逻辑出几道题——
1.如果你穿越成当年的秦始皇,六国已经统一。你知道自己的生命还剩十年,你怎么布置自己的身后事?
2.如果你是一个1992年毕业的大学生,你会用什么方式创业?你的想法和当时普遍流行的观念有什么不同?你因此会承担什么样的压力?
3.如果你是2000年的一名硅谷投资人,你会投资什么样的公司?你是怎么找到这些投资线索的?

成熟就是愿意认清真相,即便它让你不愉快

2016-10-01 Julia Galef 罗辑思维

01 士兵与侦察兵

我希望你们能够想象一下,你是一位正在激烈战斗的士兵,或许你是一个罗马步兵,或是中世纪弓箭手,又或者是一位祖鲁武士。

但是不管你身处的时间和地点,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你的肾上腺素在上升,你的行为是来自于一些根深蒂固的反射,这些反射又来自你保护自己和打败敌人的欲望。

现在我想让你想象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角色,比如侦察兵。侦察兵的工作是在外侦查、描绘地形、寻找潜在的危险。一个侦察兵可能希望知道有一座桥在河流很关键的位置,但是,首先他会想知道这个消息是否真实和是否准确。

在一支军队里,士兵和侦察兵是十分重要的,你也可以将这两个角色看做是我们的不同心态,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处理信息和思想的方法。

今天我要讲的就是如何拥有良好的判断力,做出准确的预测、好的决策。

02 他是间谍吗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些,我要将你们带回 19 世纪的法国。一张看起来没啥用的纸片,引出了一个法国历史上重大的政治丑闻。

1884 年,法国总参谋部的军官在废纸篓里发现了这张纸,他们把它拼接起来,发现军队中有人偷取军事机密卖给德国,因此发动了一个大搜查。

所有的怀疑很快聚集在这个人身上——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他有一个完美的记录,没有不当行为的历史,也没有任何可能的动机,但他是该部队唯一的犹太人,而不幸的是当时法国军队十分反感犹太人。

他们在比对了他备忘录的笔迹后得出结论,二者是一样的,尽管外面专业的笔迹鉴别专家更倾向于认为只是相似,但他们并没有听进去。

他们进入了德雷福斯的房间进行搜查,寻找任何与间谍活动有关的证据,他们翻遍了他的文件,什么也没有找到,这却更让他们认为德雷福斯不光是有罪的,还是狡猾的。因为他在他们搜查前,将所有的证据藏了起来。

在这之后,他们去查看了他的个人历史档案,寻找一切可归罪的细节。他们找到了他的老师,他的老师提到他有很好的记忆力。这很值得怀疑,对吧?一个间谍需要记住很多东西。

因此,德雷福斯最终被判有罪,他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带进法庭,人们将徽章从他的制服上扯下,将他的剑劈成两段,这些行为宣告德雷福斯被罢免,然后他被判无期徒刑,并押送到恶魔岛,一个位于南美洲的贫瘠孤岛。

在他出发前,他花了几天时间,写了一封信给法国政府,请求他们重新调查他的案子,这样他们就有可能发现他是无辜的,然而在“足够”的证据下,法国政府早已宣布结案。

在这个案子中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为什么警察一口咬定德雷福斯有罪?

纵观整个事件,你甚至可以认为他们在诬陷他,但警察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而据我们所知,当时的军官们真的确信德雷福斯有罪。

这让我们不禁思考,是我们思维中的什么缺陷,让我们能够以如此荒谬的证据确认一个人的罪行?

03 无意识的偏见

这就是科学家所说的“动机性推理”,这一现象源于我们的潜意识动机,欲望和恐惧影响着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

一些信息、一些想法,就像我们的盟友,我们希望它们获胜,并不自觉地维护它们,而其他的信息和想法都是敌人,我们要打倒它们,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叫它“动机性推理”,它就像士兵的心态。

虽然在座的你们没有参与当时对法国犹太人军官的迫害,但假设你也参与过体育运动,那你可能就会注意到,当裁判对你的团队作出一个犯规警告,你会积极调查警告是否有问题。但如果是对对方团队的犯规警告——太棒了!这是一个十分好的消息,我们不要过于严格地检查它。

我们的判断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想获胜的欲望强烈地影响,而且这种现象是无处不在的,它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我们的健康和人际关系、我们投票的对象甚至我们所认为的公平与道德。

而最可怕的是这种“动机性推理”或者叫“士兵的心态”是无意识的,我们可以在我们认为无比客观公正时毁掉一个无辜人的性命。

04 少数人的真相

幸运的是,德雷福斯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皮卡尔上校,法国军队的高级军官,和大多数人一样,他一开始也认为德雷福斯是有罪的,和大多数人一样,他也是反犹太人的。但在某个时候,他开始怀疑“如果我们都错判德雷福斯了呢?”

他发现有证据表明,即使在德雷福斯入狱后仍有德国的间谍在活动,同时他发现了有另一个军官的笔记比德雷福斯的更加匹配,所以他把这些发现上交给他的上司。

但令他失望的是,他们并不关心,甚至给出了精心设计的合理化解释,“好吧,皮卡尔,你成功地证明了有另一个间谍”,他学会了如何模仿德雷福斯的笔迹,也接下了德雷福斯之后的间谍工作,但德雷福斯仍是有罪的。

最终,皮卡尔设法让德雷福斯洗清了冤屈,但这花费了他十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自己甚至因不忠罪进了监狱。

皮卡尔是反犹分子的事实,使他的行为更令人钦佩,因为他有着和其他人同样的偏见,但是寻找真相的欲望和维护真理的想法让他战胜了一切。

皮卡尔恰恰就是我称之为“侦察兵心态”的典型,他不执着于单纯的输或赢,没有因此失去挖掘事件真相的机会,即使它不是让人愉快的。

05 希望你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

为什么有些人,至少有时候能够穿过自己的偏见和动机,只想尽可能客观地看到事实的真相?

这个答案就是情绪,就像士兵心态植根于防御主义或部落主义的情感,侦察兵也一样,他们只是植根于不同的情绪。

例如他们是好奇的,侦察兵更有可能从学习新信息或解决一个谜题中获得快乐。当事物与他们期望相反时,他们更容易感到好奇。

侦察兵也拥有不同的价值观,他们更可能认可考验自己的信念是一件很好的事,他们也不会轻易地说改变自己的立场就是愚蠢的。

更重要的是侦察兵是脚踏实地的,他们并不认为自我价值会与对错挂钩。所以假设他们认为死刑是有效的,但如果研究与此相反,他们会说“看来我可能是错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笨或者愚蠢”。

这个群体特征决定了一个良好的判断力,这些特质并不意味着他们聪明或有广阔的知识面,事实上,它也并不与智商挂钩,它决定于看待事物的态度。

这里有一句我反复提及的话,来自艾修伯里(《小王子》的作者),他曾说“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招徕你的手下收集木材、发号施令或分配工作,相反,去教他们渴望无尽的大海”。

所以我想留给你们的问题是:

你究竟是在渴望什么?
你是渴望死守你的信念?

还是渴望尽可能地看清这个世界?

本文编辑整理自 Julia Galef 2016 年 2 月在 TED 的演讲。

罗胖曰:

转引一下傅盛对这篇文章的读后感——
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一些信息、一些想法,就像我们的盟友。
我们希望它们获胜,并不自觉维护。
其他的信息和想法就像敌人,我们只想打倒它们。
我们只会如此这般觉得自己“对”。
然后,渐渐远离世界本来的样子。

拿破仑失败,是因为不懂经济学

说起拿破仑的失败,我们都会想到滑铁卢战役这样的军事行动。但最近公众号经济学原理发了篇文章说,从经济角度来看,拿破仑其实是输给了自由贸易。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知道,拿破仑称霸欧洲大陆的时候,海峡对面还有个英国一直没拿下。因为英国海军太强大了,根本打不过。所以拿破仑就搞了个“大陆封锁”体系,强迫欧洲其他国家不准和英国做买卖,想从经济上搞垮英国。但英国海上贸易发达,不在欧洲做生意,它可以去非洲和亚洲做生意,对经济影响不大。相反,封锁英国之后,法国自己倒是出了问题,关税减少了,东西也越来越贵。而且因为有利可图,很多走私商人也出现了,就连拿破仑的弟弟当了荷兰国王之后,也默许荷兰商人向英国走私。所以,拿破仑的封锁基本没什么用,大家还是能偷偷摸摸地和英国做生意。

时间一长,那些特别依赖英国市场的国家不干了。比如,英国一直是俄罗斯木材和农产品的大客户,不和英国做生意,俄罗斯损失惨重。所以俄罗斯最先打破了大陆封锁体系,公开和英国做买卖。拿破仑一看俄罗斯敢违抗命令,率领60万大军进攻俄罗斯,结果只回来10万人,从此一蹶不振。

所以说,一个开放的系统是安全的,越是封闭,反而越危险。拿破仑就是因为没意识到自由贸易的重要性,最终导致了失败的结局。

本文源自:拿破仑败在了谁手里?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