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Investment

Investment is the only way leading to realizing your freedom of wealth.

比起投资才能,能够取得更多回报的就是投资于人的价值观。考察清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花时间去了解,去塑造他正确的价值观。投资于人的回报,特别是在安全上的回报,远高于一般的投资或者存银行。比如我有60万块钱存在银行,如果遇到麻烦,最后会有什么结果呢?第一,兵荒马乱中到银行去取钱,银行可能说不上班;第二,真出事了,要吃粮食,银行不能变出粮食;第三,钱会贬值,还收利息税。但是如果把钱投在6个人身上,一人10万块钱,只要有一个人相对比较成功,你遇到危机时,他肯定会帮忙。所以投资在人身上是值得的。——冯仑

全世界做投资最牛的的,是巴菲特。他投资的方法非常简单,所有人都能懂,但所有人都不做——买一支自己认为是好公司的股票,然后就放在那儿,等着。多数人都很「聪明」,根据行情不断地买进卖出,但巴菲特可以保持二十年持有一支股票不动。我们往往是自以为聪明地去想一件事,但再聪明的人,时间也是有限的。比如从小开始做事,聪明人做了十件事,每件事只能用不到十年的工夫去做;而一个比较笨的人,可能一生就做了一件事,那他就在这件事情上花了比别人多一倍的时间,他的收益一定会比那个聪明人大。想要自己的投入有所回报,首先就必须连续地、正向地积累,这比什么都重要。——冯仑

智慧>时限>金额
投资活动里最重要的因素是智慧,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人有先天优势。

是不是早根本不重要,关键在于是不是对。

你的投资依据必须靠你自己的深入思考而得到。

风险投资模型:锁定一个增长最为迅猛的领域,然后在那个领域里投资很多有可能超速增长的初期企业,以期再得到最大化的收益的同时,从概率上保证总体风险降到最低。

尽可能获得最大化收益
尽可能降低系统化风险

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思考,用自己的资本负责任地进行投资。

所谓的投资,无非是用现在的资源换取未来的资源。

投资成功的核心方法论——低买高卖。
低与高,是指相对值,而不是绝对值,相对于当前的公司实际价值;
买与卖,不一定是全部买入或者全部卖出,买的时候,拿多少比例的资本去买呢?卖的时候,卖出多少比例呢?

你的收益=公司成长性*定投策略效用
定投策略:定期等额购买某一支成长型股票。

IPCreator:每个人都拥有一个零成本的可增值资产——自己,最便宜,最有可能长期保持成长率的可增值资产。

在买到可维持长期成长率的可增值资产之后,一直握着——不动最重要。

成长率决定价值增长

投资的重要秘密之一在于:你最好有除了投资以外的稳定收入来源。

长期=72/年化复合收益率值

能让你的投资翻倍的时间,相当于中期
能让你的投资翻倍再翻倍的时间,相当于长期。

对能力越强的人来说,长期越短。
对能使用正确策略的人来说,长期更短。
对有能力在投资之外赚钱的人来说,长期更短。

11.10日,一场无谓的争论

如何才能面对真相,立足现实?
智识升级,这是一个漫长而又困难的过程。

目的是什么:提升认知,预防风险
结果呢:争论、争吵,两败俱伤,浪费生命
经验教训:不要急,要有耐心,目标导向,讲究策略,让对方能接受和舒服的方式

为什么要炒短线?
赚点零花钱
——还有没有其它的途径?
有,只是暂时不知道而已
扩大途径,相信专业人士

凭什么能挣钱?
我能看得准,抛得快
既然过往战绩一般,为何这么自信?
因为我要比你在这一点上强,我相信我自己
——大人VS小孩,赢了也不能说明大人比其他的大人要强,何况所谓看得准,需要对行业,公司,股民心理等有一个正确的逻辑分析判断。

过去战绩如何?
不赢不亏
——若放在银行存定期,利息就是你至少损失掉的钱

有什么经验?
有精力,有闲钱
——没有分析力,判断力,智识,不透彻理解人性,即使有了精力和闲钱也是枉然。

为什么买股票?
——价值投资,投资未来

“ 你知道,黄金之所以具备流通价值,是因为人类根本无法轻易地得到黄金,因此黄金才显得稀有。相信我,人类完全有能力创造出更多的比特币——尽管他们会告诉你由于种种限制无法这么做。只要你停下来认真思考一下就会明白,投资比特币简直愚蠢至极。这是不安好心的坏人们鼓吹的疯狂泡沫,引诱人们追求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妄梦。在这地球上,有很多东西并不能为你所用,找出他们,然后像逃离瘟疫一样远远躲开——比特币就是其中之一,简直无可救药。”—— 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

研究表明,黄金等贵金属的诞生与宇宙现象息息相关。当两颗中子星产生碰撞时才会产生黄金、白银等贵金属。早在太阳系形成之前,黄金就已存在于宇宙空间当中,而地球上的黄金大部分来自 40 亿年前的小行星撞击事件。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黄金能够恒久远,而比特币却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郁金香。

投资人:警惕以个人爱好作为投资导向

龙宇是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BAI)的创始和管理合伙人,曾带领BAI投出了易车、乐信、蘑菇街、Keep、优信等多个明星公司。接受早期融资平台华兴Alpha采访时,龙宇提醒投资人投资时,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和倾向作为投资的评价。

尽管BAI投了移动健身平台Keep,但龙宇只是一个月活跃用户,没有贡献日活跃度。她很警惕,投资时以自己的个人感受、个人爱好、个人产品体验作为导向。比如,龙宇是一位母亲,所以她就应该去投资教育吗?她认为这是坚决不行的,“投资消费升级的方向,是要研究品牌内在的发展规律,而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和倾向,去作为投资的评价。”

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投资人的社会角色一定会影响其投资偏好,龙宇建议,投资人要特别警惕,一定要放低“小我”,因为投资是一个理性的决策,而感情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否则,投资人很容易变的主观狭隘起来,“当前的人群分化越来越鲜明,消费者也有不同的圈层跟区隔,你(投资人)永远只能代表大众消费的一小部分,很多时候由于生活阶段、年龄等原因,你可能会有点已经远离主流,这个时候要格外的警惕把自己放在世界之外。”

在龙宇看来,生活的感性与投资时的感性或直觉不一样。早期投资时的感性是一种对项目的敏感,当你看过上千个案例后,你在这个过程中总结或研发出一些共性规律,保持了相对的敏感,当合适的项目出现时就可以快速做出反应。

投资人:冒险不等于不守纪律

彭志坚是一位著名的投资人。他在担任腾讯投资董事总经理时,最先发现了滴滴的潜力,成为了腾讯投资滴滴的幕后推手。在腾讯的七年时间里,彭志坚负责领导腾讯的投资并购业务,累计投资额100多亿美元。2015年,彭志坚离开腾讯,创办了元生资本,投资了小红书、每日优鲜、货车帮(后与运满满合并为满帮)、探探等明星公司。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彭志坚谈到了自己的投资经验。

首先,彭志坚延续了在腾讯的投资策略:投资最顶级的CEO,最顶级的大赛道。但是,腾讯的要求是投错不怕,怕的是错失机会,而元生资本作为新基金,资金有限,每个项目都要做到精准。元生资本专注于互联网提升效率的成长期项目。互联网提升效率是此前团队熟悉的方向,也是彭志坚认为能产生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美元体量公司的领域。

其次,和很多新基金追求早期布局相反,元生资本大都在C轮以后才进入这些项目,很少在B轮阶段投资,A轮完全不投,比如,他们投探探是在D轮,投每日优鲜是在C+轮。彭志坚的理由是,早期的好公司很难预料从哪里长出来。而且这个阶段公司的存活率低,必须广种薄收,以量取胜。但也不能介入太晚,如果公司发展到PE甚至Pre-IPO阶段,除了资金,投资人能给予的支持也很有限。相比之下,B轮之后的公司模式基本明朗,就看能不能从大赛道的几家中选择赢面最大的优胜者。

最后,彭志坚特别强调投资的纪律性。比如,

看不清的不投,没把握的不投,跟技术提升效率无关的不投,出海的项目不投,等等。以拒绝出海公司为例,彭志坚解释说,团队对此都不擅长。如果团队补充了这样的人才,他认为可以考虑投资。

总之,彭志坚强调克制,拒绝潜在的诱惑,他始终认为,冒险不等于不守纪律。

以上就是投资人彭志坚的经验和心得,希望对你有启发。

大佬:投资是一个永远看未来的行业

投资人熊晓鸽是中国风投界教父级的人物,他最广为人知的传奇是投中了百度和腾讯。成为传奇的同时,外界也热衷于议论IDG资本的遗憾,比如错过了阿里巴巴,以及在腾讯上市之前卖掉了腾讯的股份。1月,IDG资本联合泛海资本收购IDG集团,熊晓鸽接替已故董事长麦戈文出任IDG资本全球董事长。在接受《人物》杂志采访时,熊晓鸽表示,投资是一个永远看未来的行业。在IDG资本内部,一家公司上市或者是退出以后,会留下一个纪念碑,就挂在办公室墙上。“我们开玩笑说这叫‘墓碑’,记录的是过去的辉煌,但是你应该寻找下一个(目标)。对于我们来讲‘墓碑’越多,做成的事越多。”

IDG资本的投资方式,经历了从“撒胡椒面儿”到定点投放的变化。早期熊晓鸽和合伙人用几百万美元的基金规模,到中关村一共投了大概四五百个项目,单个项目的资金一般控制在百万以内。随着这些种子成长为巨头,IDG也获得了巨大的回报,光是百度的投资,就为IDG带来了超过1亿美元的回报。但是今天,熊晓鸽手握十几只基金,投资风格却被评价为保守。熊晓鸽说,过去“撒胡椒面儿”,是因为有本事去撒。“第一,这个行业别人没看明白;第二,市场上没有几个风投,没人跟你竞价”。而现在中国有一万多家风投基金,再这么做,结果只会是低效。

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认为,“很多成功的投资并不必然都是独角兽。一只独角兽远不如一群千里马,独角兽可能个头挺大,挺显眼,但那是万里挑一,而且运气的成分很重要。如果能培养一群千里马,而且能用一套机制、一套科学逻辑去打造培育千里马的一个体系,那是非常牛的。熊晓鸽和IDG资本做的就是这样的事。”

一篇清单,带你学会用基金理财

2018-03-20 「得到」 罗辑思维
引言

在这个“全金融”时代,基金是人们理财的重要手段。对于没学过金融的人来说,市面上基金那么多,如何配置才更容易赚钱呢?

「得到」作者香帅的这篇清单,12个要点,带你真正了解基金,学会合理高效地用基金理财。

  1. 基金的种类很多。其中规模最大、我们接触最多的,是二级市场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都属于这一类。我们今天要讲的也是这一类。

  2.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投资偏好。“树獭型”投资者,希望规避风险,更追求安全、稳定;“狐狸型”投资者,善于接受变化,追求高收益,并愿意承担风险。

  3. 选择基金的原则一:看投资标的。它指基金投资在什么类型的金融产品上,也决定了基金的收益率、风险和流动性。

  4. 在人生不同阶段,要配置不同投资标的的基金。股票型(偏股型)基金追求高收益,在收入稳定、风险承受能力强时,可以多配置;债券型基金追求安全,年纪大了或没有固定收入时,建议多配置;货币型基金追求流动性,如果面临出国、结婚、买房等重大抉择,可以多配置。

  5. 选择基金的原则二:看投资风格。投资风格,指这支基金是“主动投资型”,还是“被动投资型”。两者截然不同,适合不同的投资者。

  6. 主动型基金,由基金经理主动挑选股票、选择买卖时机,以求获得比大盘指数更高的回报率。相对来说,主动型基金更考验基金经理的能力,风险更高,投资的是短期波动。“狐狸型”投资者可以多选择,风险偏好低的“树獭型”投资者,最好少选。

  7. 被动型基金,又叫“指数基金”,它一般是选取特定的指数成分股作为投资对象。比如“工银沪深300”基金,就是复制沪深300指数作为投资对象,收益率也与大盘相当。一般来说,被动型基金更稳定,看重长期趋势。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可以多配置。

  8. 看宏观大环境。牛市时,不妨多配置被动型基金,搭上好光景的快车。熊市时,多配置一些债券型基金,获得稳妥安全的收益。

  9. 看行业。如果你自己在某个行业,或者对某行业特别有信心,但你又没时间或能力研究单个股,不妨选择行业或板块的被动型基金,分享行业红利。

  10. 看时机。如果央行有降息降准的动作,债券价格会上升,债券基金收益也会随之上升。相反,央行加息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就要下调债券基金占比。

  11. 看品牌。挑选主动型股票基金时,按照“王中王”的标准,选择历史悠久、规模大的基金公司里最有口碑的基金。挑债券基金时,建议选择银行系。大部分债券都是在银行间市场交易的,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拿到。

  12. 最后提醒一句:投资理财的三大需求——收益、风险、流动性,不可兼得。“高收益,低风险,高流动性”的投资产品,是不存在的。万一遇到这类的宣传,一定要准确识别、避免上当。

美联储加息的影响

实体与货币VS面和水——蛋糕
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
资本外流,资产抛售

Investment Philosophy


personal photo
  • 越早越好
  • 从今天开始存钱
  • 躺着赚钱
  • 自由意志
  • 生活目标
  • 注重学识
  • 节省与否
  • 被动支出
  • 认识周期
  • 性格养成
  • 别做“险盲”

理财理念

原文作者:李笑来 摘自《新生————七年一辈子》

越早开始越好的事情没几个,理财排在第一位
对大多数人来说,理财的困难与矛盾来自这样一个窘境:很难很早开始,等开始的时候已经太晚。

所谓理财,这个定义比较合理、准确:
如何有效管理现金流
—— 这其实与钱多钱少关系不大。

研究者发现,贫穷与自制力差有很大的正相关。这也很容易解释:贫穷意味着诱惑显得更多、更大、更明显。也就是说,即便在自制力实际上差不多的情况下,贫穷的个体与富有的个体相比,贫穷的个体也会表现得更差。
年轻人相对是穷的,于是,相对来看需要更多的自制力才能抵制诱惑。这其中的重要因素是: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时间的感受不同。

为什么今天的人更应该重视理财呢?
人们的平均寿命变得更长了。
人们可获得收入的工作时间也随之变长了。

有更多的钱需要管理,有更长的时间去管理钱,而最为重要的是 —— 哪怕起点稍微低一点也无所谓了。

理财最难的地方有两个:
对自我的把控
对风险的把控
这两个都是可习得的,且习得之后不可逆的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这两个都是必须通过反复实践才能习得的技能。

转移注意力是抵御诱惑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手段,这其实也是后来理财成功的人常用的手段。
他们会尝试着骗自己,把那些定期存款或者股票投资当作“已经丢了”,尽量不去想它,不去看它。
这跟聪明与否其实没有什么关系。有时候,骗骗自己也挺好的,不是吗?

理财上的风险意识,跟遗传没什么关系,跟智商关系也不大,它是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通过自己的失败、通过自己的教训、通过自己的总结才能获得的东西—哪怕在书上看过、听别人说过也没用。
理财这件事肯定是越早开始越好。年轻的时候理财虽然难,但即便发生风险,损失也不会太多—因为本来就没有太多。等可管理的财富多了才开始学习,一旦损失,就肯定惨重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尤其可怕的是—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自控与自制是可以习得的,并且,一旦习得就不会失去,这才是关键。而反过来,开始学习理财,可能也是改善自制力、自控力的方法,不是吗?

理财越早开始越好,这已经说过了。那如何开始呢?从今天开始存钱。
“我得存钱,我才不想跟那些笨蛋一样呢……”因为没有引发负面情绪而更容易被大脑采纳的建议

一个人的自控能力是总量一定的,某些方面的高度自控,会导致在其他方面的失控。
该花就要花,有的时候就要活在当下
人的年纪越大,赚到的钱对生活质量的改善越小,这是事实。年轻的时候,确实应该适当地享受人生,甚至应该有意培养一些高质量的生活习惯。

爱面子其实是绝大多数人存不下钱的根本原因。年轻人更爱面子,为什么呢?说穿了,就是不成熟呗 —— 过分地、没必要地在意他人的看法。从商业模式上,校园分期是很成功的;从风险投资的角度,那几个做校园分期的创始人也是非常优秀的,优秀到令人眼红。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那些肯支付年化 30% 甚至 50% 的利息购买 iPhone 的人,也挺吓人的…… 真的合适吗?分期没还完的时候,新一代 iPhone 又出来了……

如何摆脱呢?我有经验 —— 海量阅读心理学书籍。尼采认为“一切都是主观的”,其实也有一点点道理,因为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我们都是受自己的主观意识所影响的,或轻或重,只不过有些人可以通过对心理学常识的理解去调整自己。

还有一个办法非常有效:给自己培养一个不那么费钱的兴趣爱好。大多数人出去花钱,根本上来看就是“闲的” —— 女性读者该笑出声了,因为她们自己最清楚。在我看来,读书就是一个超级省钱的兴趣爱好,可竟然有很多人认为“书太贵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连希望对一些人而言都是极其危险的”。
再如,弹琴也是一个花钱比较少的兴趣爱好,吉他比钢琴花钱更少。有个兴趣爱好的好处是,闲暇时间有所寄托 —— 没工夫乱花钱,这不挺好的吗?

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财无非就是“开源节流”。相对来看,“节流”固然重要,“开源”才是正途。对年轻人来说,努力提高自己未来的营收能力才是当务之急。微博、微信朋友圈固然得看,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花更多时间去系统地研读正式书籍,多花时间去打磨自己的劳动技能。
不要只顾着升级手机系统,也要常常升级自己的大脑,选择更好、更强的思维模式,进而有能力作出不同的选择。

最后,死活存不下钱的人,某种意义上都有共同的特征 —— 常常“一厢情愿”。他们一开始是“心里希望”,后来是“认定”一切都会自动变好,甚至进一步成功地欺骗自己:“这才是正能量”……骨子里,这是拒绝成长,拒绝承担责任,乃至心理学上还有个专门的词 —— 彼得潘综合症1。

现实是这样的:这个世界和这个社会整体上来看是会越来越好的,可每个个体的状况却不一定。很多人越来越糟,没有人会自动变好,只有行动才会带来变化,期望本身在没有行动支持的情况下只能变成自我欺骗。

成年之后,生活的一切几乎都是选择的结果。然后,给自己设置一个机制,使自己就是不能动用存起来的钱。这时,欺骗自己其实是有用的 —— 还记得那些 4 岁的孩子是怎么学会通过骗自己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吗?就当那些钱丢了。丢了的钱,不是用来“应急”的,丢了就是丢了!“丢了”的意思是,没了,那些钱彻底没了!

如何制造这种效果呢?这个灵感来自《本能:为什么我们管不住自己?》的作者。你可以这么干:到外地办一张储蓄卡,记下卡号之后把卡扔掉;以后每个月转一定金额的钱到那张卡上。其实金额大小并不重要,是收入的 20% 还是 5% 也不是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 —— 给自己一个机会,在 5 年之后体会一下突然可以动用一笔闲钱的机会。如果你今年 25 岁,等待相当于自己已有生命的 1/5 的时段是很惊人的成就,这段经历在未来很可能会“折现”成惊人的毅力(Grit) —— 另外一个提高收入的重要能力。而且,来自经验的毅力更可靠 —— 5 年后你可就赚大了。

给自己存出一个机会,这就试试吧。

作为这个时代的年轻人,要坚定地理解两个事实:

  • 普遍来看,普通人的赚钱能力在越来越快地提高;
  • 普遍来看,普通人在生活必需上的开销所占比例正在缩小。
    这两条都笃信且实践,才能做到“别把自己的青春过得太穷”。

收入其实分为两种:

  1. 主动收入
  2. 被动收入

所谓主动收入,就是你必须干点什么才能获得点什么的那种收入;而被动收入则相反,就是那种你不必干什么但竟然可以获得的收入。被动收入的最常见例子是利息。利息是需要本金才能获得的,没有本金怎么办?
更多的人,不仅没有“睡后收入”,还有很多“睡后支出” —— 分期消费的负担其实挺重的。

不管你处在什么年龄,从现在开始刻意寻找那种可以一次性付出却能够长期获得收入的事情去做。这种事情不像看上去那么难,甚至有越来越简单的趋势。
比如,过去只有靠写书被正式出版才能拿到版税,现在很多人写写微信公众号文章就可能获得读者“打赏”,收入甚至比写书高一点,这就是趋势。

拼命锻炼自己的创作技能。可以是任何领域的创作,但必须是可以获得收入的创作。慨叹一句:所谓的创作,从某个角度上来看简直就是“无中生有” —— 一种成本长期趋近于零,收入长期趋近于无限的活动。

“未来是不可知的(unknown)”和“未来是不确定的(uncertain/random)”之间有着看起来细微但实际上意义重大的差异。

未来是不可知的(The Future is unkownable),意味着我们对未来毫无办法,正如我们对过去无可奈何一样。2
未来是不确定的(The Future is uncertain/random),意味着我们对未来有一定的概率可以成功预测。

换句话讲,当我们抛出一个硬币,在它落稳之前,我们确实不知道它究竟是哪一面朝上,但我们确实知道任何一面朝上的概率都是 1/2 —— 这是巨大的差异。

科学的敌人并不一定是宗教,科学的敌人一定是那些不愿意改变自己既定人生观、价值观的人。

概率论就是风险控制的基础工具。
因为绝大多数人真的不认为科学与自己的生活有太大的关系。
学识使人坚毅。
金融专业毕业的人通常会想办法全款买房买车,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可能赚的比较多,更因为他们对利率和理财的理解使他们无法作出分期消费的决定。
在今天这个时代,求知就是求富。因为知识变现不仅越来越容易,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多。
重复的、枯燥的工作应该自动化完成。

这世界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的人靠着一点点的小发明的商业化赚到了越来越多的钱。这就是时代的不同。所谓“屌丝逆袭”的故事只有到了现代才开始批量出现,就是因为智力变现、知识变现可能了、容易了。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可能并不需要打败谁才能过得更好,起码可以过得足够好。细想想,很多人其实是被自己打败的。他们普遍的特点是一样的:在虽然很难但明明可以选择的情况下,误以为自己完全没有选择,于是只能走进死胡同。放弃了选择,就是被打败了。

在一个普遍认为人们其实没有选择的世界里:

用以学识支持的坚毅认定其实选择是存在的,并且是可追求的,是有很大相对优势的
—— 就是这样。

什么叫高品质生活?
高品质生活与金钱肯定有着一定的联系
自欺欺人不仅无补,甚至有害,尤其是对自己的大脑 —— 人要珍爱自己的大脑。
被动收入略高于支付足够高品质的生活必需支出所需要的金额。

对成年人来说,高品质生活从停止自欺欺人开始。比如, “金钱不一定带来高品质生活”,以及它的各种变体:
有钱不一定幸福。(但没钱更不容易幸福。)
那么拼有什么用?不还是得了乳腺癌?(不拼的人也有很多得了乳腺癌。)
我很穷,但我有骨气!(说得好像富人没有骨气似的。)

即便是今天,求知的成本依然相当高。全球范围内连年上涨的大学学费就是明证 —— 真的不是所有人都有钱完成高等教育的,不是吗?
正因为富有,他们的勤奋才更容易达成目标,或者反过来,当他们的勤奋没有直接、快速的回报之时,他们也更不容易着急,而是显得更有耐心 —— 时间久了,耐心就真的有了。

事实上,致富失败的人更容易放弃勤奋,而持续勤奋的人最终不可能太穷。
很努力依然很穷的人,其实是选择出了问题,而不应该怪罪勤奋本身。

是否能拥有高品质生活与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所谓审美,真的不只是在选美大赛中判断哪个姑娘最漂亮而已。审美实际上是一切生活选择的基础。
什么是美?审美教育不够普及,就算有也常常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 —— 人们误以为“美”与“不美”是一种主观判断,可事实上,美是一种客观存在。
所谓的“主观”,实际上指的是对美的感受有多准确。达·芬奇遇到帕西奥利之后,因为帕西奥利教给了他足够的数学知识,他专门为帕西奥利的书《神圣比例论》画了插图。在此之前,达·芬奇其实一直是凭直觉创造美,但被教育之后,美的创作就有了理论依据和指导,这就是黄金分割率的应用。

对美的认知是可以培养的。对美的认知,最基础的来自“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即便是小孩子,也有一些天然的审美意识:有些人的相貌是美的,有些风景是美的,有些音乐是美的,有些食物是美的,有些材料是美的
有审美意识,有审美能力,有为自己创造美的意愿和动手能力 —— 这是长期培养之后习得的结果。
审美认知、审美能力,大多数情况下真的与金钱无关,因为更多更重要的审美体系,需要的不只是某一个器官的感受,而是系统思考的能力。

比如,除了美食、美景、美人之外,还有很多事物都是美的。

有些语言文字很美
有些科学证明很美

进而还有更多抽象的美。

简洁很美
效率很美
创新很美

教育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拥有更高级、知觉更丰富的器官。科学教育可以让一个人“打开眼睛”,看到不一样的却更真实的世界;音乐训练可以使我们分辨、创造更美的曲调……
于是,长期的教育和自我教育会形成个体之间审美能力的巨大差异。最终,审美意识会触及且影响一个人价值观的方方面面。

审美意识的开化和审美能力的积累,自始至终都在影响人们的理财过程。
金钱这个东西对于审美来说是“后相关”。什么叫“后相关”呢?这是我自己杜撰的一个词。金钱本身通常对开启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没什么作用,不过,在有了良好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审美能力之后,金钱可以发挥的作用很大,这就是金钱对审美的“后相关”作用。

高品质生活不一定要等到未来,也不一定要有钱才可以拥有。但未来因为现在开始理财成功的你,一定会有更高品质的生活。
千万不要胡乱从小刻意灌输理财观念,尤其是大多数父母的观念还是错的。要从更本质的地方开始:开启孩子的审美意识,刻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理财也好、投资也罢,要抛弃勇气,注重学识。

人们对勇气、勇敢的理解常常过于肤浅,从未认真审视,甚至干脆忽视。勇气、勇敢背后的支撑究竟是什么?比如,小孩子打架,双方对峙,更多是靠先天条件 —— 身强力壮的更容易“勇敢”,体质弱小的更容易“怯懦”。细想想,这跟勇气的关联并非100% —— 甚至没有勇气什么事,只与体质的强弱有关。

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也确实是一种实际存在的情况。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竟然有一方是更有勇气的,最终勇者胜出了。可问题在于,胜出的一方为什么更有勇气呢?更可能的解释是:其中一方想明白了 —— 大家都害怕,你们害怕,我们也害怕,只不过,我不让你们看出来我在害怕,那你们就更害怕了,于是我就有相对优势了。这样的时候,所谓的勇气,已经不再是抽象的特质,而是一种相对精巧的计算(或算计)了。

苏轼在《留侯论》里就说过:“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意思是说,“蛮勇”其实并不算“勇”,只不过是个“然并卵”的东西。苏轼所说的“大勇”是什么呢?换句话讲,其实是脑壮,而不是肉粗。

所谓的勇敢、勇气,尤其是脱离先天条件支撑的勇敢、勇气,其实也是、更是学识与思考的表现。
在理财与投资的起点就要明白:成功与所谓的勇气无关,靠的是足够的衡量风险与收益的能力 —— 这才是成功的智慧。智慧的特征是,可习得,可积累。

风险永远无所不在,真正的问题在于你如何识别它们,如何衡量它们,当有收益可能的时候如何计算风险是否可以接受,以及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实力承受。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并进一步提高的思考能力。
应对风险的能力是必须花时间学习的,只因为它确实可以习得,但不容易习得。大多数人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缺乏风险意识。比如,刚学会开车的人,上路之后就常常后怕 —— 看着不怕车辆的行人才反应过来,原来过去那么多年里,自己其实很多次都是在“九死一生”的状态下过马路的。再如,我个人也是在自己开车之后才明白晚上穿着深色的衣服沿着马路走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对没有开过车的人来说,有一些风险“不存在” —— 他们未曾意识到那些很大的风险竟然存在。
同样的道理,未曾做过理财和投资的人,往往不知道很多风险的存在,原因仅仅是他们从来没见过、从来没想过。

仅仅能够感知风险的存在,清楚地知道风险有多大,大到什么程度,都是需要大量观察、大量思考才能真正习得的能力。我问过很多专家,他们其实都一样,除了反复说“注意风险”之外拿不出更好的建议。
不仅仅是理财,生活中的任何方面其实都一样:安全,要靠避险,而不是冒险;要靠小心,而不是勇气。

从本质上来看,大多数人想着去赚钱,最终却“被赚”了的本质原因在于他们根本就没学习过、没研究过他们所参与的游戏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们甚至连赌徒都算不上,因为赌徒起码知道应该怎样结合胜率计算收益、怎样决定下注的筹码数量、怎样计算多次下注后的概率变化……所以,实际观察一下就能知道,很多人进了股市,连赌都没有赌,钱就没了。
他们只不过是人肉印钞机,为股市“定向增发”。钱没了,他们都不知道是怎么没的,甚至都不知道应该怪谁、该怪什么,只能怨自己运气不好。他们有的其实不是勇气,也不是勇敢,只不过是天然的贪婪而已。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种建议天天在耳边飘荡,怎么那么多人就是听不进去呢?

  • 第一个解释就是:无知无畏。
  • 第二个解释是:安全保护会使人放松警惕。
    正如驾驶员系上安全带之后会不由自主地、下意识放心地提高车速一样,安全保护常常刺激人们放松安全意识。所以,对安全带的争议在于:安全带也许保护了驾车的司机,却可能给路上的其他人、其他车带来更大的危险。

风险与收益一直共存,并且,风险的大小是可以通过对它的了解和学习而被控制的 —— 这是人类进步的基础,也是人类进步的表现。但显然,它不会自动消失,或者自动配合人们的行动。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与它共舞。

科技的进步正在某个层面抹平贫富差异所造成的生活质量差异。
有了 Uber 之后,人们几乎可以随时轮换着坐各种品牌的豪车,还不需要支付过高的费用 —— 弄不好补贴完发现比搭乘普通的出租车还便宜。

【买书的钱不能省】:在追求学识的过程中,免费常常是陷阱。因为,我们的时间并不是免费的,同时会随着我们自己的学识变得越来越贵。
舍不得花钱买好书是最“屌丝”的行为,也是最高效地制造“屌丝”的方式。不仅不能在好书上省钱,还要为了淘到真正的好书,付出“总是得前后买过很多烂书才能提高甄别能力”的代价。
再往大里说,一切有助于帮助自己成长的开销都不能省,尤其对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 —— 你的前途取决于此。

【买工具的钱不能省】一切工具,其发明与使用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 提高效率。花一点钱提高效率,赚大了;为了省一点钱,却要忍受长期的低效率甚至无效率 —— 只有“屌丝”才会觉得没问题。

【事关安全的钱不能省】家里的电源插座之类的东西,绝对不能图便宜,因为这涉及安全。在这样的事情上,没有“万一”,因为天天都在用,所以最终结果是“一定会出事”。
买车的时候也一样,要不要加后视影像,要不要配置全景雷达 —— 这些其实完全不是应该省钱的地方,因为它涉及安全。在这样的地方省钱,将来一定会付出更高的代价。

【事关终极体验的钱不能省】终极体验的特点是,当前的享受不可能用未来的享受替代。

【知识产权的钱不能省】我总觉得程序员用盗版软件是个特别“屌丝”的行为 —— 你自己指望用技能、产品赚钱,却坚决不让别人用技能、产品赚钱,这种逻辑让人无语。
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让那些有能力创作的人获得“被动收入”、获得财务自由的基础。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有能力创作的人就只能“无产”了 —— 还有什么是比这更阴暗的未来展望呢?

节省肯定没错,但节省肯定不是创造未来的主要方式。铺张浪费肯定不对,但在一些地方对自己好一点,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也肯定没错。

被动支出

【通货膨胀是最可怕的被动支出】
2015 年 10 月,央行释放 7 万亿元,导致人民币瞬间贬值 2%,也就是说,你兜里揣着的 100 元钱,现在只相当于之前的 98 元了,有 2 元钱已经“不翼而飞”,只不过那张纸币上印着的数字不会自动改变,所以,看起来还是 100 元。
越有钱的人,“恢复能力”越强,就好像受了同样的伤,身体强壮的人相对更容易复原一样。
假设货币贬值了 2%,即购买力大约下降了 2%。一个月收入 5,000 元的人,如果他的月花销本来就是 5,000 元(也就是说,本来每月刚刚好),那么他现在收入依然是 5,000 元,可每个月的花销却需要大约 5,102 元(5,000 ÷ 0.98) —— 还得去借点钱才够用。而一个月收入 15,000 元的人,假定他的月花销也是 5,000 元,那么,虽然他现在需要用 5,102 元才能满足生活需求,但他依然有 9,898 元可以去储蓄,如果是定存的话,有可能获得 3% 甚至更高的利息,于是没多久,那损失的 2% 就补回来了。
如果一个人有几百万元的存款,那么他通常可以在银行买到利率更高的理财产品,比如信托之类,利率可能高达 12% ~ 15% —— 虽然也有一定的风险 —— 于是,他们的恢复能力更强。

【利息对借款者来说也是很可怕的被动支出】
借来的钱,之所以要支付利息,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钱本身就是一种生产资料,它也可以用来购买其他生产资料,而生产出来的商品是可以以更高的价格卖掉的 —— 能赚到钱。
所以,利息这东西,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只是古今中外,在很多文化里,很多人总是下意识地觉得赚取利息的人是不劳而获的,但到了不得已的时候又不惜去借很高利息的贷款 —— 错上加错。

【生活必需品开支其实是一种被动支出】
尽量只为生产借钱,尽量不要为消费借钱。也就是说,如果你借来钱,用它可以赚到钱,赚到的钱比利息多,你就是有利润的,这本质上就是生产。如果借钱仅仅是为了消费,钱花出去了,获得的只是享受(即便有些确实是“终极体验”),那就有点亏了,甚至亏大了 —— 别人赚了 1 分钱,你花掉 1 分钱,这加起来就差了 2 分钱呢。

用借来的钱去支付教育费用,这也是生产,因为这相当于提高了自己将来获得更高收入的可能,算是一种投资,其实是很划算的投资。用借来的钱去买房子,虽然复杂一点,也算是投资,但还要看整个经济周期的状况。可用借来的钱去买部 iPhone,然后支付 30% 以上的利息,就不太划算了,因为有更便宜的替代方案存在,比如用坚果手机之类,代价就是 —— 没那么酷呗。但是,如果买来 iPhone,不仅用了,还把它作为开发机、测试机,那就不一样了!

最后看第三项生活必需品支出。对于生活必需品的支出,对策如果是不吃不喝,显然不怎么明智。在今天这个世界里,竟然要连上网费都省下,那跟原始人有什么区别?过分约束自己,其实并不是一个优势策略,尤其是考虑到终极体验的不可替代性的时候。

一般规律倒也简单:收益越高,风险越大(反过来不一定成立) —— 虽然同时也有很多收益并不高的风险也很大。

别指望从别人那里找到答案,只能靠自己去判断。

人一辈子基本上要靠3种力量:

体力
智力
财力

即便是在远古时代,体力超群或者智力超群,直接的结果通常就是财力的增加,而财力的增加常常会进一步导致体力和智力的改善。

有两个自然规律在人类史上从来都没有变过:

只有第一被重赏
财力积累无上限

自然规律就是“老大通吃”,发展到今天,这个趋势越来越夸张。创投圈里流行一个朴素的认知,其是古老的自然规律:这个世界,只有老大,没有老二。
一个人的体力是有上限的,再强壮也有衰老的必然;一个人的智力是有上限的,再好学、再勤奋,时间总是有限的。但是,财力却有着优于体力和智力的属性。

可无限积累
可直接继承

后天获得的体力可能遗传,也可能不遗传,也就是说,有可能,但不一定。后天提高的智力,很难遗传,更多的是通过对下一代的教育引导大致达到“遗传”的效果。可财力却不一样,除了可积累、无上限之外,还可以直接让子女继承,若是他们拥有足够的体力和智力,就可以继续积累,且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继续积累。

从历史上看,只有一种靠谱的途径 —— 长期积累。“一夜暴富”其实很常见,但由于不是通过积累获得的,所谓“暴发户”在财富方面的智力(所谓“财商”)跟不上,于是无论有多少财富都可能很快败光。这种例子非常多,学者们曾经跟踪观察那些中了彩票的人,几乎有一个算一个都最终回到穷困潦倒的状态。

长期积累本来就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事情。积累就是难得的习惯,且要长期,这就难上加难。即便有人做到,历史上也有观察 —— 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为什么呢?只因为积累教育实在太难了!但这确实是唯一靠谱的途径。

所以,细想想就会发现,只有养成积累的习惯 —— 无论是在哪方面 —— 才是抵消被动支出的最有效手段。

认识周期
周期是理财投资活动中最为关键的考量因素,是开始实践之前必须学习、研究、掌握、遵循的理念和现实,可惜总是被忽略。周期也是市场上大多数理财书籍中干脆不提,或者放在最后一笔带过,实际上却是最为基础、最为关键的知识点。
不深入了解周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判断,整个理财投资活动基本上就等于是没有判断的行为,甚至比不过两个人抛硬币赌博。而在这样的时候,墨菲定律一定会显灵:如果一件事可能变坏,那么它一定会变坏。

真正的趋势常常需要在多个周期(至少2个)之后才能真实展现。
如果我们探究的是真正的趋势,就会发现,上升与下降只不过是一个真理的表象 —— 现实的经济里没有直线,只有波(动)。

在一个很长的波段中,从任何一个点前后望,看起来都像自己身处在一条直线而不是曲线上,就好像我们站在地球上却很难感知我们自己其实是站在球面上而不是平面上一样。

一个上升与一个下降构成一个周期。2 个或多个周期之后,如果我们发现曲线就好像是数学课本里的 sin 曲线的话,那么所谓的“趋势”实际上就是一条水平线而已,
而我们常常说的且在寻找的所谓“趋势”应该是个要么上升、要么下降的线条才对,因为“水平”等于“无变化”,无变化就无趋势。


personal photo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认定的所谓的趋势在另外一些人眼里根本谈不上是趋势,因为后者重视的是1个以上的周期之后所显现的真正的趋势。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跟涨杀跌”的人必然吃亏,因为他们所看到的并不是实际的趋势,他们看到的和把握的只不过是幻象而已。

关注周期,以及多个周期背后显现出来的真正趋势,会给你一个全新且更为可靠的世界和视界。

进而,几乎一切事物,无论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都有它自己的周期。而他们的周期不大可能一致。于是,几乎一切的机会和陷阱都隐藏在周期与周期之间的差异上。据说GDP和股市的周期轮换如下图所示。

还有个“库伯勒 —— 罗丝改变曲线”(Kübler-Ross change curve)特别好玩,它看起来是这样的。


personal photo

更进一步,人们发现,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过程(Transition Curve)也是差不多的。


personal photo

反思这样的现象了:每次巨大技术变革出现的时候,都有一批投资者死在路上。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看到了所谓的“趋势”,却忘记了或者不知道真正的趋势需要 1 个以上的周期才会真正显现。回顾一下历史吧,互联网、NetPC(后来所谓的“云”)等都是如此。再如,我相对比较了解的比特币,现在在这样一个阶段:比特币正在引发很多人的愤怒。

对周期的深入理解,甚至可能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在我看来,所谓的不屈不挠,所谓的坚持不懈,更多的时候,只不过是因为对自己身处某个周期的某个位置非常了解,所以才更容易作出的决定。

事实上,如果你需要理财顾问或者保险顾问1,你会发现,真正专业的理财师、保险师最终都是从你的情况出发,即从你身处的生命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具体节点出发,制定你的理财计划。

繁殖能力强是王道。拿到理财与投资里说,就是存的越多越好。

太简单了吧?简单到好像没必要教育或学习似的。其实这也是传递重要知识时所面临的困惑与困难 —— 越是重要的东西越是看起来并不相关。比如,品质生活其实与审美能力更正相关,与钱的关系并不大,但是钱却看起来是最重要的、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
再如,当年我教英语的时候也发现,背单词的方法、找外教之类的学习环境其实都没有另外一个简单的字重要 —— 用。可越是重要的东西,说出来之后越是简单到令人不由自主地轻视。还有,性高潮其实与大脑关系最大。

性格养成
一个人的性格是由他的价值观决定的。而所谓的价值观,其实就是一个人分辨好坏主次的思维体系。
审美能力让我们分辨美丑,价值观让我们分辨好坏。于是,正如审美能力能够影响生活品质一样,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于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去判别好坏,进而,好坏的判别,影响每一次的选择。于是,价值观影响选择,选择影响行动,行动构成命运。所以,“一个人的命运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这话我没办法不同意。

虽然环境对于性格养成的影响很大,但实际上一个人的性格可以脱离环境的影响,或者至少部分脱离。
不做没用的事,这也是一种价值观导致的选择

我常常自我审视。现在回头看,对我性格影响最大的一个时期,是我从 2007 年开始写《把时间当作朋友》的两年时间。从我的个人体验来说,那个长达两年的写作过程 ——
期间还有一次书稿尽失,只好凭记忆重新来过 —— 是我对自己的价值观的一次细心梳理。虽然很多价值观在那之前就定型了,但那一次的梳理却将更多的细节确定下来 —— 直接的结果就是,对自己可能做出的选择毫无疑问、毫不犹豫。

有什么值得生气的呢?都是想不开造成的。平时人们所说的“想不开”,其实无非就是“价值观混乱”。
是什么影响价值观呢?我觉得与影响审美能力的因素是一样的:还是学识。

这个时代的好处是,学识相对容易获得,而且越来越容易获得。读书其实越来越便宜,
早已不像过去,只有贵族才有资格读书;正规教育体系固然有很多问题,但毕竟义务教育真的普及了;人们讨论的问题越来越开放,而拥有健康好奇心的人刨根问底也越来越方便 ——
若是能读懂英文,再加上 Google,那简直没有边界。

一个人的性格是长期自我选择积累的结果。

“险盲”是我借用“文盲”这个词的结构杜撰出来的一个词汇,是指那些不了解风险,不知道如何回避风险,更不懂如何控制风险的人。文盲的一生其实很吃亏,险盲的一生更是如此。文盲可以通过(自我)教育得到解放,险盲也一样。

风险教育应该是理财教育,甚至应该是整个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不知道为什么它竟然一直被忽略,顶多在学校里搞个防火模拟演习。火灾其实只是风险的一种,有一个术语是“不可抗力造成的系统风险”。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必须不断自我教育的原因。仅靠别人教永远是不够的,要靠自己学才行。至于“活到老,学到老”,其实只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

首先,要平静地接受第一个事实: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
第二,一旦未知存在,就有风险存在。
有一个普遍的误解就是认为“风险的概率决定风险的大小”,可实际上,衡量风险的首要因素并不是风险的概率
第三,衡量风险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赌注的大小。

假设有两个人玩公平的抛硬币赌输赢的游戏,规则是:

赌注大小恒定
直至一方输光游戏才能结束
请问,最终决定输赢的是什么(单选)?

A.手气 B.谁先抛硬币 C.抛硬币次数 D.总游戏时长 E.以上皆是 F.以上皆不是

关于之前的那道选择题,最终决定输赢的是谁的赌本更多。

由于赌注是大小恒定的,又由于抛硬币是概率为¹⁄₂的游戏,所以,如果双方赌本一样多,那么最终双方输赢的概率就都是¹⁄₂。可是,如果一方的赌本更多,那么他最终获胜的概率就会更大。由于玩的是概率为¹⁄₂的游戏,所以,如果其中一方的赌本是另外一方的2倍以上,那么前者几乎必胜。也就是说,在这个游戏里,赌本相对越多,输的概率越趋近于零。

如果你参与这个游戏,一上来发现那个“恒定大小的赌注”比你的总赌本还多,那么你就不应该参与。如果你的赌本只够下 1 注,虽然赢的概率依然是¹⁄₂,但从长期来看,你没有任何胜算。

很多人看起来一辈子倒霉,可实际上,那所谓的“倒霉”是有来历的。他们对风险的认识是错误的。他们倒霉的原因只有一个:

动不动就把自己的全部赌进去。
赌注太大,则意味着结果无法承受。为什么赌本少的人更倾向于下大赌注呢?据说是越差的人梦想越大。高速公路上开得很快还不愿意系安全带的 —— 险盲,
因为这些人不知不觉就把自己的性命当成了赌注。经常做铤而走险之事的人 —— 险盲。股市里怕自己赚得少,拿出全部身家(甚至借钱,更甚至借钱做杠杆)的人 —— 险盲。

第四,抗风险能力的高低本质上就是总赌本的大小,尤其是在面临同样概率的风险的时候。
赌注相对大的时候,智力会急剧下降。为什么高考的时候总有一些人考砸?就是因为赌注(未来一辈子)太大,以致压力太大,进而无法正常发挥。
那些天天刻苦训练的选手,每一个在训练的时候都能经常打出“满贯”,但在整个赛季都没有几个选手能在赛场上做到。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赌注太大了。平时训练的时候没什么赌注,也就没什么压力。
这也可以反过来解释一个常见的现象:历史上所有成功的庞氏骗局都有一个普遍的重要特征,那就是“加入费用惊人地高”,因为只有这样,进来的人才能普遍不冷静。
所以,人真的不能穷,不能没有积蓄,否则真的会在某一瞬间突然变傻。另外,永远不要“All In”。这在很多时候并不是空话,真的需要放在心上。

第五,冒险没问题,但尽量不要被抽水。
“抽水”是赌场里的术语,是指赢家要支付盈利中的一定比例给庄家。不要以为赌场太阴险,实际上,开赌场、保证公平就是需要开销的,所以,玩家支付抽水是合理的。也不要以为股票交易所太贪婪,它们收手续费也是合理的,这就是无所不在、不可消灭的“成本”。
公平是有成本的。有抽水机制的赌局本质是倾斜的。因为即便是抛硬币的游戏,加上抽水机制之后,长期来看所有的玩家也都会输光,所有的赌注最终都会转化成抽水者的利润 —— 就好像一个正弦函数被改造成阻尼正弦函数一样。


personal photo

提高“财商”,要避开这些误区

今天,人们越来越看重理财,可以说,理财是一个人应有的重要能力。但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不自觉地陷入一些理财误区。最近,国际金融理财师孙明展在自己的公众号写了一篇文章,总结了一些理财的误区,咱们一起来听听看。

第一个误区,就是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的事情。实际上,理财和你现在有没有钱真没什么关系。理财的作用,其实是帮你在最需要钱的时候有钱用,让你在赚钱的同时,对自己的未来目标有一个规划。

如果你说没钱就不理财,就好比说一个人健康的时候就不用考虑健康问题一样。

第二个误区,很多人觉得买理财产品就是理财。其实买产品和理财习惯之间还差的很远。比如,很多理财产品,无非就是让你把闲钱从银行拿出来,对自己的现金资产做一个稍微合理的配置。当然,买理财产品,能让人对理财产生兴趣,这是个很好的开始。但我们不能把买产品当做理财。还是前面说的,因为这和我们的人生目标没关系。

理财最终要以人生目标为导向,而不是以产品为导向。

第三个误区,是很多人觉得年轻的时候不需要保障。这是个很大的误区。因为客观上我们永远都有保障的需求。因为理财是要以收入为前提的,而某些风险因素,会对我们的收入有影响,这就是为什么人人都需要保障的原因。举个例子,一对夫妇有了孩子,如果收入没有了,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就都成了问题,所以孩子的成长教育就是他们客观的保障需求。很多西方的家庭,都会把保险作为自己家庭保障的核心配置,其实这是一种社会进化的表现。所以,

每个人都应该想想,自己有没有客观的保障需求。如果有,就应该投保,而不是说年轻就不用保障。

第四个误区,把保险看作是理财的全部。保险不是说买得越早越好,而是需要的时候才买,如果没负担,不需要买狭义的寿险。比如,小孩子就不用买寿险。因为他没收入,对家庭财务没有责任,不会影响到财务目标。所以“越早买保险越便宜”显然不对。

此外,也不是说某个人生病可能性大,就有保险需求。很多保险代理人说,保险不能需要的时候才买,因为有需要你就买不到了,这是一个最大的误区。比如说,比尔-盖茨,就算他生病了,需要很多钱治疗,他买不买保险也无所谓,因为他的病不会造成家庭财务紧张。所以,人不是因为可能生病而需要保险,而是因为我的病会对家庭财务造成负担,这时候我才需要买保险。当然,也有可能是保险进入中国的时间比较短,很多老年人就算没生病,也买不到合适的保险,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我们要承认。但不能因为这个,我们就说“有需要在买保险的时候就买不到了”,这两者是两回事。

还有一个极端,就是很多人把保险直接等同于理财。如果一个家庭只买保险,不考虑其他理财手段,他的保障是不够的。我们人生的保障缺口,其实是我们的保障需求,和我们积累的金融资产之间的差额。刚进入社会的时候,我们的金融资产积累不多,保障需求比较高,比如,买房子欠了银行的钱,生孩子需要教育资金,银行存款不多,也没什么基金股票。这时候中间的巨大差额,就需要保险来补上。但如果只买保险,而不去关注其他理财方式,我们的金融资产增长就会很慢,这个差额就会越来越大。所以买保险的时候,哪怕一个月用1000块钱来进行相应的资产配置,也是要做的。

第五个误区,是顺序上的误区。一般人理财都是先买房买车,然后才是孩子教育和养老。其实这种观念本质上是错的。

理财和投资的区别,就在于理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从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来说,在理财上,我们要优先安排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比如养老。因为你退休了就不创造价值了,只消耗资源,随着人的寿命越来越长,退休消耗的资源,在人生所创造的财富中的比重是越来越高的,所以养老的比重本身就高于教育和当下的买房买车。

总结一下,理财不是有钱才能做的事情,你要在明确人生目标的前提下,不断地优化个人的资产配置。理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在安排次序的时候,要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优先安排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比如养老。而且我们要重视保障的作用,因为每个人都有客观的保障需求,意外或者风险随时都可能发生。

本文源自:公众号“孙明展-真理财”(避开这6个理财误区,提高你的理财能力)

【曾鸣:巴菲特和芒格的时代正在过去】

阿里巴巴学术委员会主席、湖畔大学教育长曾鸣认为,巴菲特是一个时代的传奇,这个时代就是美式资本主义,巴菲特就会像洛克菲勒和摩根一样,作为美式资本市场成功的符号记入商业史。而这个时代也在渐行渐远,所以不会有下一个巴菲特了。随着互联网和机器智能的技术创新,商业变革正在加速。企业成功的原则,投资的理念,资本市场的运营方式都在发生根本和长远的变化。

曾鸣分析,阿里、腾讯以及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等这些年最成功的公司,由于创始人的理念、公司文化、治理结构等原因都不太可能成为巴菲特公司的重要资产。他说:“这些新型的企业共同的核心是:相对于资本,更强调员工的创造性,并有各种创新的制度,例如不同权的A、B股,给了创始人更大的控制权。而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成功,除了大家熟知的价值投资理念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巴菲特对资本市场运营的透彻了解,是他引以为豪的比资本市场还高效的资本分配的核心能力,这可以帮助子公司提高资本回报率。随着智能时代对于工业时代的超越,人的创造性相对于资本会越来越稀缺,越来越重要。工业经济的基础设施,公司和资本市场,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一切刚刚开始。 ”

曾鸣想起了二十多年前对通用电气(GE)的研究,杰克·韦尔奇领导的通用电气当时是多元化成功的典范,它的核心是把强大的工业管理能力推广到不同行业。但这二十年,技术、商业创新的价值远远高于工业管理能力带来的效率优化。 相较于通用电器,巴菲特的核心是超强的资本运作的能力,但这个能力的相对价值在未来会逐渐下降。曾鸣说:“价值投资的理念常青,但投资的游戏规则很可能会变,无法简单重复巴菲特的成功。资本运作的能力的价值下降了,创造力的培育的价值反而在上升。”

只要你有这样的闪念就说明暂时还不适合做投资……

作者:李笑来

有时候,>“闪念”这个东西,只不过是大脑的神经元自己玩的一个游戏 —— 与其它本来并不相干的神经元突然连接一下,看看会发生什么……

而另外一些时候,“闪念”其实是很多早已根深蒂固却暂时休眠的连接突然启动,于是,这些闪念其实是早就存在于那里的。

以下这些闪念若是出现,总是属于上面说到的第二种:

X 靠谱吗?你怎么看?你说 Y 能涨吗?
X 已经太贵了,买不起,我去看看 Y 吧……
真倒霉,一买就跌一卖就涨!
刚才没看到你们说什么,我错过了什么吗?
都一整天了,咋也不见涨呢!
靠,赚了赚了!我这就去换辆车!
妈的,跌成屎了,媳妇要跟我离婚!
唉!等我借来钱,已经涨上天了!
他们运气真好!我运气真差!
这帮傻逼!都是骗子!

这些闪念说明什么呢?说明你暂时还不适合做投资。因为在投资的交易市场里(比如股票市场),你绝大多数短期收益来自于他人的损失,你绝大多数的损失会归结成他人的收益。中文类比里有个词,叫“韭菜”,因为韭菜总是割掉一茬再长一茬…… 以上的闪念出现,就说明你还是韭菜,或者说更可能是韭菜,所以,还是暂时不要进去为妙 —— 做韭菜影响寿命的,方方面面的寿命。

那怎么办呢?
—— 不知道,永远没有人能让韭菜变成镰刀,一代又一代的人之中,大多数人到最后还是韭菜,谁也不知道为什么。

第380期丨价值投资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有一个词,叫“价值投资”,因为巴菲特这些年名气越来越大,中国谈论“价值投资”的人也越来越多。

那到底什么是价值投资?

最简单地理解,就是长期持有一家好公司的股票。所以很多人觉得,一个是拼眼光,知道什么是好公司;一个是拼耐心,看能不能拿住这只股票很久。

但是,这么理解还是有问题,好公司的股票就不跌吗?持有时间长,赚的就多吗?不一定吧,所以这么简单地理解价值投资还是有问题。

但是,最近我看了李录先生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一场演讲,系统地讲解了什么是价值投资。我觉得,不仅是对投资,对立身处世的很多方面都有启发。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李录这个人。他是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的学生和密友,是查理·芒格家族资产的主要管理者。

可以说,他是华人中和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思想接触最深入的人。

李录在这次演讲中先问了一个很基础的问题:如果你要做投资,那从长期看,什么样的资产可以让你的财富持续、有效、安全、可靠地增长?

是现金吗?很多人也确实觉得现金最可靠。

但是只要稍一深想,就会知道现金靠不住,因为有通货膨胀。李录算了一笔账,如果1802年你有一美元,今天这一美元值多少钱?

答案是5美分。两百多年之后,一美元现金丢掉了95%的购买力!

那是黄金吗?很多人都把黄金当做很好的保值方式。

但是算算账就知道,在两百年前用一美元购买的黄金,今天能有多少购买力?是3.12美金。确实是保值了,但是如果说在两百年里升值了3、4倍,这个投资效率也太低了。

那正确答案是什么呢?其实是股票。

这跟很多人的直觉相反,股票大涨大跌,风险好像是最高的啊。但是,如果不看具体的哪一只股票,而是从长期来看市场,我们还是算一笔账。如果我们在1802年投资美国股市一美元,今天它的价格是多少呢?

即使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它今天的价值是103万,升值了一百万倍。要知道,这两百多年里,美国股市的年化回报率只有6.7%,不算高啊,但是怎么两百年就能达到100万倍呢?

我刚看到这个数字也不相信,掏出计算器算了一下,果然如此。这就是复利的力量,怪不得爱因斯坦把复利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你看,被大家认为最保险的现金,反而在两百年里面丢失了95%的价值;而被大家认为风险最大的股票,则增加了将近100万倍。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现金因为通货膨胀而贬值,而股票价值的背后是好公司,以及好公司加在一起推动的经济增长。所以结论是,要投资,就应该持有股票。

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很多人炒股不挣钱呢?原因也很简单,股票市场一直在上下波动。那好,有没有一种投资方法,不是旁门左道,可以不断被重复、学习,可以长期给我们带来可靠、安全的回报?

有,业界公认的办法就是价值投资。

那什么是价值投资呢?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格雷汉姆(又译:格雷厄姆)最先形成的一套体系。而现在,它的代表人物就是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它的含义,用李录的话来说,很简单,就是四项基本原则。只要你认可和掌握了以下四条,你就是价值投资者。

第一个原则,首先得搞清楚股票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在一般人眼里,股票就是投资工具,低买高卖就挣钱,反之就赔钱。但是在价值投资者看来,不对,买股票,买的不是那个投资工具,买的是一家好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权。

这个概念非常重要。

如果你把股票看成是投机工具,那就等于进了赌场,十赌九输,久赌无赢,这是铁律。但是如果把股票看成是好公司的一部分,那么随着GDP的增长,好公司会不断创造价值,股票价格就是这部分新价值的体现。

你看,通常理解的价值投资,就是长期持有一支股票,看来是不对的。

问题不在于你是不是长期持有,而是你心里觉得持有的是什么。打个不尽恰当的比方,持有投机品,相当于养猪,那当然是便宜了就买,觉得差不多了就卖,买卖的风险极高。

而持有好公司,相当于养儿子,该培养培养,该出门出门,结果当然是长期持有。所以,长期持有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价值投资的第二个基本原则,我们还得理解市场是什么。

一般的理解,市场是交易的场所,它发来价格信号,所有的交易者根据这些信号进行交易,所以市场是我们的老师。

但是在价值投资者看来,不是这样的。股票市场从来不能告诉你,真正的价值是什么。你不能把市场当做老师,甚至不能把市场涨跌看成博弈对象,你只能把市场看成是一个服务者。

什么意思呢?市场只是为你服务的,能够给你提供机会,让你去购买所有权;也会给你一个机会,在你很多年之后需要钱的时候,能够把它出让,变成现金。

至于市场的涨跌,吸引那么多人涌入市场,是让这个工具变得更好用而已。短期的涨跌,和价值投资者没有关系。

但是很可惜,绝大部分投资股票的人,不是这么看待市场的。

价值投资的第三个原则,叫留出安全边际。说白了,就是只买价格大大低于公司内在价值的股票。

因为投资的本质是对未来进行预测,而预测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准确,只能是一个概率。万一预测错了,至少不会亏很多钱;而如果预测是对的,你的回报就会比别人高出很多很多。所以,价值投资,不是指持有好公司股票,而是指持有价格远远低于价值的好公司的股票。

关于价值投资,各种各样深奥的解释很多,但其实原则很简单。以上三个原则,我们可以用大白话再归纳一遍。

第一,拨开股市的表象,你买的不是投机品,你是买了一家公司的一部分。你要赚的不是股价波动的差价,而是这个好公司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创造的价值。

第二,你的博弈对象,不是市场。关于这只股票的真实价值,市场什么都不能告诉你,它只是一个服务于你的工具。

第三,不是买所谓的好公司,而是买价格低于价值的好公司。

那这背后的智慧是啥?在我看来,价值投资的全套智慧都是一种叫“不丢失目标”的智慧。这里面有两种核心能力。

第一,认准自己目标的能力。

经济在增长,核心的动力是好公司。你不是在和市场对赌,而是在搭上好公司成长的那班船,这是股票投资能挣钱的核心原理。这个核心不丢,你的投资就不会出大的风险。

第二,不被其他因素干扰的能力。

市场起起落落,账面财富忽多忽少,有多少人真能无视这种波动,死死盯住自己拥有的核心价值和最终目标?这可能也是价值投资这个词,说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很少的原因。

我以前的节目里引述过吴伯凡老师举过的一个例子。不会开车的人,盯住的是方向盘,把工具本身当成了博弈的对象,结果车就开得歪七扭八。而会开车的人,盯住的是远方的路,自然就能开出一条直线。

投资如此,达成任何目标,说到底无非也就是这种不丢失目标的方法。

前面我们讲过,价值投资一共有四项原则,但是今天只讲了三条。对,这三条是格雷汉姆很早就总结出来的,而第四条原则,则是巴菲特后来加进去的。

我们明天接着聊这第四条原则,明天见。

把下图分享出去,与更多的朋友一起终身学习。

划重点
价值投资是一种“不丢失目标”的智慧,这里面有两种核心能力。
第一,认准自己目标的能力。经济在增长,核心的动力是好公司。你不是在和市场对赌,而是在搭上好公司成长的那班船,这是股票投资能挣钱的核心原理。
第二,不被其他因素干扰的能力。市场起起落落,账面财富忽多忽少,有多少人真能无视这种波动,死死盯住自己拥有的核心价值和最终目标?
这可能也是价值投资这个词,说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很少的原因。

第381期丨能力圈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今天,我们继续跟大家聊“价值投资”的理念,依据的是李录先生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一场演讲。

昨天我们说到,价值投资有四条基本原则,前三条是格雷汉姆(又译:格雷厄姆)总结的,而最后一条则是巴菲特根据自己五十年的投资实践,加进去的一个概念。

这个概念叫“能力圈”。
它的意思很简单:一个投资人可以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学习,真正建立起来的自己的能力范围。什么能力呢?是能够对某些公司、某些行业获得超出几乎所有人更深的理解,能够对公司未来长期的表现,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听起来很简单吧,但是它有几句潜台词。

第一,还记得我们昨天说的第一条原则吧?买股票,本质买的是公司。所以,不是什么股票看涨,你买什么;而是你觉得什么公司价值被低估了,你买什么。

那你怎么知道这个公司的价值被低估了呢?只能基于你长期的研究,你对这个公司、这个行业有深入骨髓的了解,你才能做出这个判断。

巴菲特号称是股神,但是有人计算过,他从1955年至今60多年,管了几千亿美金的资金,但是他买过的股票一共只有78支。在中国随便找个股民,买卖过的股票一般都会超过这个数字。

巴菲特说过,每个投资人都应该假想自己有一张投资决策卡,上面只有20个洞,每做一次投资决策,就少一个洞,一生最多做20次投资决策。

那你觉得原因是什么?是谨慎?是自律?

不是。按照能力圈这个理论来看,是你纵使非常勤奋,你一生能够真正了解、洞察的行业和公司,也就这么多个。超出这个数字,你实际上就不是在投资公司,还是在股市上投机和赌博。

第二句潜台词,用李录先生的说法,叫“没有边界的能力就不是真正的能力”。

这个说法非常深刻。比如说,你声称自己拥有某种力量,那你就要明确地知道自己力量的边界,你才算拥有这种力量。一个大力士,他明确知道自己能举动的杠铃有多重,多了就举不动了,他才算拥有这个力量,否则,很可能就是吹牛。

你持有一个观点,必须能够说出这个观点不成立的条件,它才是一个真正的观点。你持有一个立场,必须能够完整地阐述相反立场的论点和论据,你才算真正站在这个立场里。

在股市上也一样。巴菲特就多次说自己看不懂互联网公司,这是谦虚吗?是谨慎吗?不见得,他是通过划定自己不懂的东西,来进一步明确自己真正懂的东西,这就是“能力圈”。

下一个问题来了,为什么要建立能力圈?

答案很简单,这是防范投资风险的唯一办法。

如果我们把市场理解为一个人,那这个市场先生上蹿下跳地波动,他在干什么?他在找一个东西,就是发现人性的弱点。市场像水一样围绕在你的周围,你只要有弱点,无论是心理弱点还是情绪弱点,无论是贪婪还是恐惧,市场都会在某个情况下发现它,然后攻击它。

只要你在干自己能力之外的事,你就是在把自己的弱点暴露给市场,不管此前你赚了多少,市场一定会在某一个时刻把你打倒,让你前功尽弃,甚至是万劫不复。

这种故事我们听得很多,市场先让人尝点小甜头,让人觉得自己就是股神再世,越来胆子越大,最后一把,让人全赔进去。李录先生有一句话说得好,为什么在股市里,我们总能听到新人的故事,股神年年有?是因为老人都不存在了,那些曾经的神话都破灭了。

所以,能力圈不是谦虚谨慎,是对市场惊涛骇浪的严防死守,是不让自己人性和情绪上的缺点被市场找到,是只做自己真正懂得的事。

请注意,死守自己的能力圈,既不是能力弱的人要守,也不是出于谨慎要守。事实上,能力越强的人,越容易守不住自己的能力圈。举个例子,专业的财富管理人员,他们应该更注重能力圈吧?事实也许正好相反。

在李录先生的这个讲演里,就说到这个行业里的秘密。他很不客气地说,资产管理这个行业,其实有自己原生的缺陷,主要是两个原因。

第一点,这个行业里的用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知道,也无法判断理财产品的好坏。这和其他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不太一样。

你买一辆车,吃一家饭馆,普通消费者还是能判断产品的优劣的。但是面对一个资产组合,也许过去一两年业绩很好,这就能说明这个产品好吗?不能,也许只是因为身在大牛市,业绩好只是运气使然。

不仅消费者判断不了,李录先生说,就算是行业里的资深大牛,也无法判断另一个不熟悉的产品的好坏。

这个行业的第二个特点是,它的收入和给客户创造的价值是脱离的。简单理解就是——你把一笔钱交给财富管理机构打理,多赚了,他们多分;赔了,机构可不赔你钱,甚至依然要分你的钱。

所以这种定价方式,只反映这个行业的利益,几乎很少反映客户的利益。

这两个特点加在一起,就造成了这个行业一些道德风险,从业人员参差不齐、行业标准混乱不清,到处充斥着误导用户的谬论,等等。其中最恶劣的后果,就是这个行业里的人有一种内在冲动,要跨出自己的能力圈,去说自己也不真正懂的事。

李录先生说,你看见有人在媒体上说什么“5000点太低了、4000点应该抄底”等等,这些预测本质上都是超出能力圈的事。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人,你真正在研究公司的价值,那不管你的能力有多强,你的能力都不包括回答这些问题。

结果是啥?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只要你身上有一点点不明白的地方,市场就一定会把你的这个缺点放大,以至于彻底把你毁掉。

所以,能力圈是啥?

是一种彻底诚恳的态度,是一定要在知识上做百分之百诚实的人的刚性自律,是把不断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追求智慧作为自己的一个道德责任。只有坚守这些原则,你才是在投资经济增长,投资好公司,获得可以长期、可靠、安全的回报。

更深一步地说,我们经常讲,要可持续发展,那什么是可持续?

李录先生说:可持续的东西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你得到的东西在别人看来,在所有其他人看来,都是你应得的东西,这就可持续了。

赚钱也一样,为什么价值投资可持续?就是因为它在投资那些内在价值被低估的公司。

主观上,这是你知识运用的结果;客观上,对那家公司也有帮助,所以你的回报是你应得的,所有人都会这么看。所以,这是一条光明大道。

只要偏离了这一点,你靠的是运气,靠的是欺骗,靠的是不合理的收费制度。那放到长时间尺度来看,总会有人觉得你挣了不该挣的钱,不可持续这个魔鬼就开始疯长,直到把你击倒。

请注意,今天说的不是什么道德说教,而是这一百年来人类最顶尖的投资智慧,对于我们自身利益的最深刻,也最成功的洞察。

今天是我们介绍李录先生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演讲的第二天,介绍了价值投资的第四个基本原则。明天,我们来谈一个大家可能更关心的话题——中国市场,适合做价值投资吗?

咱们明天见。

把下图分享出去,与更多的朋友一起终身学习。

划重点
能力圈,是一个投资人可以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学习,真正建立起来的自己的能力范围。什么能力呢?是能够对某些公司、某些行业获得超出几乎所有人更深的理解,能够对公司未来长期的表现,做出更准确的判断。这是防范投资风险的唯一办法。
这是一种彻底诚恳的态度,一定要在知识上做百分之百诚实的人,不断追求知识、追求真理、追求智慧。只有坚守这些原则,你才是在投资经济增长,投资好公司,获得可以长期、可靠、安全的回报。

]第382期|中国适合做价值投资吗?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前面连续两天,我们都在介绍李录先生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一场演讲——关于“价值投资”的四项原则。这套投资方法,不是什么高明的技巧,而是对财富增值真正原因的一种洞察。

投资不是和市场博弈,而是对投资者自己人性缺陷的一种约束,是一个无止境的自我提升的过程。

理解了这套原则,有一个问题就出来了:中国股市,适合做价值投资吗?

这个质疑其实是分两个层面的。

第一个层面比较浅。有人说中国不合适搞价值投资,原因很简单,中国股市不太规范,什么财务作假、公司不分红、税收制度不合理等等。

这个质疑很好回答。邱国鹭先生有一个比喻,说炒股就像遛狗。股价有时候低于价值,有时候高于价值,就像遛狗的时候狗一会跑在人前,一会儿跑在人后。趋势投资者是跟着狗跑,而价值投资者,是跟着人跑,也就是跟着价值走。

规范一点的市场,就是拴狗的绳子短一点,波动小;不太成熟的市场,就是狗绳长一点,波动大。但是,这根绳子从来都是不会断的。

在中国股市,有点像在雾霾天遛狗,噪音比较大,绳子也比较长,难免有人担心狗跑丢了。但是实际上不会,只要你有耐心,狗迟早会回来。而且正是因为波动比较大,中国股市的价值投资者,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其实更大。

还有一种比较深层的质疑,就是中国经济的未来如何?会不会像过去40年那样,保持持续的增长?这个问题就比较难回答了,需要高远的视野。

首先我们来看事实。中国是1991年才有股票指数,过去这二十几年里,股市的总体表现几乎和美国是一模一样的,而且中国股市的上涨速度要快一些。中国的股指在过去25年涨了15倍,年化回报率12%。这背后的原因只有一个,经济增长。

那好,中国这几十年的经济增长是一个特例呢,还是跟美国一样,踏进了一个增长的总趋势?

如果是前者,那经济增长是不是可持续就是一个问题。如果是后者,那美国过去200年的持续增长,也可能就是中国的未来。

李录先生说,这个问题可以放到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里面去看。到现在为止,人类文明可以基本上分成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狩猎采集文明,这叫人类文明1.0版本。

第二阶段,是近一万年的农耕文明,是人类文明2.0版本。

直到200多年前,也就是工业革命之后,才踏入了人类文明的3.0版本。

进入3.0文明之后,才有了经济持续增长这个现象。此前,如果风调雨顺,经济也增长;但是一场饥荒、一场战乱、一场瘟疫,经济增长也就结束了。

但是3.0文明不同。进入3.0文明的国家,哪怕是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的空前浩劫,都没有能够阻挡经济增长的趋势。这是为啥呢?

李录先生说,他对这个问题想了30年,得出的答案是:因为自由市场经济的制度,加上现代科技。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制度。

李录先生把自由市场经济的效果描述为一个公式,叫1+1>4。什么意思?

首先是1+1>2,这个好理解。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当社会分工之后,两个个体进行自由交换创造的价值,比他们分头创造的要多,这叫1+1>2。

那1+1>4是啥呢?因为在自由交换中,不仅是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还有一个维度,就是知识的交换。知识交换和商品交换不同,你我互相讨论一件事情,你获得了我的想法,我获得了你的想法,我们各自的想法不仅没有丢失,而且还会碰撞出一些新的火花。

你看,知识交流,你有一个,我有一个,是1+1;但是在交流过程中,变成了你有两个,我有两个,是2+2;而且还有新的增量,这可不就是1+1>4嘛。

200年来,经济持续、可积累、长期复利性的增长,最重要的机理在这里。

从这个角度,我们再来看中国这4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意义就不一样了。这不是某个特定政策的结果,不仅是制度的变化,这是一次文明形态的变化。

中国从1840年开始,遭受文明3.0的冲击,中间尝试过几次不同的道路。但是最终,中国在40年前,进入了现代科技加上自由市场经济这个正确的轨道。

如果你接受了这个判断,那下一个问题就是,中国进入3.0文明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吗?文明可以撤出这个进程吗,或者说,我们的经济增长会停止吗?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3.0文明的基本逻辑里。

我们前面已经讲到,3.0文明之所以会出现持续、长期、累进式的经济增长,根本的原因在于自由交换产生的附加价值。这是一个网络现象。

熟悉互联网的人都知道,越大的网络越好用,腾讯的微信为什么厉害?阿里的电商为什么厉害?本质上就是因为他们的网络足够大,内部互动的节点足够多,网络的价值就会持续增加。因此,外面的节点也就不得不加入进来。

市场经济也是一样,它也是一个网络,参与人越多、越大的市场,就越有规模优势。所以,一个重要的推论就来了,最大的市场会成为唯一的市场。

在上个九十年代初,随着柏林墙倒塌,随着中国全面拥抱市场经济,第一次出现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很独特的现象叫全球化,全球单一市场形成了。这是我们这代人亲眼见证的历史时刻。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洞见到现代化的本质——通过市场机制,现代科技产品的种类无限增多,成本无限下降,与人的无限需求相结合,由此经济得以持续、累进增长。这就是现代化的本质。

在这个文明形态里,一个国家想要繁荣和发展,它就必须加入这个全球唯一的市场,已经不再有其他的选择。

中国这样一个成熟的、有成功历史和文化沉淀的国家,我们不会接受失败。所以我们也不会撤出这条唯一可以通向成功的路径。

我们再归纳一下李录先生的逻辑推理:为什么价值投资会挣钱?因为它盯住的不是市场波动,而是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为什么经济会长期增长?因为人类文明进入了3.0时代。3.0文明的根本机理是什么?是自由市场经济。

自由市场经济的铁律是什么?是全球形成唯一的统一市场。任何撤出这个市场的国家,都不可能获得成功和繁荣。中国作为一个不会接受失败的国家,就会持续地走在这条主航道上。

看清了这个大趋势,我们今天问题的结论也就出现了:在很大概率上,中国也会像过去200年的美国一样,是一个适合做价值投资的国家。

好了,李录先生的这篇演讲的核心思想,我们介绍完了,有兴趣大家也可以去找原文去看一下。

明天罗胖精选,再见。

欢迎你在留言区写下今天的想法。

把下图分享出去,与更多的朋友一起终身学习。

划重点
为什么价值投资会挣钱?因为它盯住的不是市场波动,而是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
为什么经济会长期增长?源于自由市场经济。
自由市场经济的铁律是什么?是全球形成唯一的统一的市场。任何撤出这个市场的国家,都不可能获得成功和繁荣。
中国会持续地走在这条主航道上。所以在很大概率上,中国也会像过去200年的美国一样,是一个适合做价值投资的国家。

GAFATA的投资策略

作者:陶维英007er
链接:http://www.jianshu.com/p/f88d8253450f
來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普遍困扰大家的问题

1.房价太贵,买不起。买一二线城市的房子,首付至少要大几十万。
2.通货膨胀太快,存款贬值。大部分年轻人的钱都不愿意直接存银行了。
3.民间借贷,风险太高,跑路的太多了。年收益一般最高25%,但是要
承担很大的风险。
4.找不到投资渠道,怎么办?特朗普上台,很多人看好美国经济的发展。
5.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存款抵御通货膨胀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值钱呢?

二、什么叫“资本”

我们到底有没有资本呢?钱顶多算作资金,如果要让它变成资本,它还需要额外的三个要素:

1.资金背后的智慧
投资第一个要突破的,并不是金额。很多人觉得“反正我也没有多少钱”,于是觉得投资这事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我们首先要有投资的想法。

其次投资的重点不在于盈亏的绝对值,而是盈亏的比例大小。股市里很多人喜欢买便宜的垃圾股,觉得反正它们那么便宜,即使亏了也不心疼,他们看中的是盈亏的绝对值。所以像谷歌,腾讯这样的盈利潜力很高,但是价格很贵的股票,他们看一眼价格,扭头就走了。

投资的智慧就是下面的这个复利公式:
本金(1+复合年化收益)的年n次方。

如果我们看到身边的朋友在股市中加了杠杆,赚了大钱,请不要羡慕。那些人和买彩票差不多,就是堵运气而已。如果我们去买彩票也是一样的效果,还能节省我的注意力和时间。

2.资金的使用时限
能不能给自己的投资款“判上个无线徒刑”。
心理学家调查结果得到:

大约2/3以上的人若是丢失了自己年收入的10%的话……
大约1/2以上的人若是丢失了自己年收入的20%的话……

其实根本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只不过我们一般不知道。如果拿出年收入的10%,作为投资款,就相当于它丢了,其实很大概率也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获取财富的诀窍之一就是不冒险。投资的刚需是“避险”

我们用于投资的资金,一定是那些“丢了也无所谓“的闲钱,如果是要救急的资金,我们是无法给它判上无期徒刑的。也不能从容的看待它的盈亏。

3.资金的金额大小
这个就是复利公式里的本金部分。本金每个人情况不同,不是我们这篇文章要介绍的内容。

我为什么不炒股
首先,其实前几年也跟着进入过A股,投入几千块钱,跟着朋友买了几只股票。几个月后亏了几百,后来就退出A股,不再进入了。因为炒股的心态就不对,大多数人炒股都是投机心理。就想跟着所谓的内幕消息或者所谓的专家推荐、听朋友的介绍进入股市捞一笔。炒股都是要不停的买卖交易,时时盯着股票的走势。这样太浪费我的注意力了,心情也跟着股价此起彼伏。

其次,股市里80%的投资者都是亏钱的。进入股市很多年,真正赚到钱的人太少。自己不想在不了解的情况,就火急火燎的随大流,最后只能成为成为韭菜,被收割。也积累不了什么投资的经验。

最后,我想学一些巴菲特投资的理念,看好几个股票以后,长期持有,不需要不停的切换。这样我要研究的事情就简单很多,看这几家公司的财报和相关的新闻就可以了。

三、GAFATA的投资策略

几个月前,自己就已经开始关注美股了,刚好李笑来老师讲到投资美股,觉得真是契合。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也瞬间增强了自己的判断力。

下面引用一段李笑来老师的调研结果:

2016年发生了一件实际上很重大的事情:
Facebook在2016年6月底,月活用户数量达到了16.5亿——这几乎是全球
的1/5以上人口总数。
腾讯的微信在2016年6月底,月活用户数量达到了8.03亿,这接近全中国
人口总数的3/5。
全球所有有消费能力的人,基本都上网了……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这些年里,有几个公司成为了巨头,它们就是GAFATA
G(Google)
A(Amazon)
F(Facebook)
A(Apple)
T(Tencent)
A(Alibaba)
下图是这6家公司在全世界互联网的占比情况,看了相当震惊


2016互联网公司占比.png

对于我们个人,知道这个消息,我们能怎么做呢,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我觉得要么加入这些大公司,要么买这些大公司的股票。加入这些大公司,对于大多数比较难实现。但是买入这些大公司的股票,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

GAFATA很可能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把握的机会,因为这些公司的股票都已经在金融市场公开交易,无论是谁都可以去买这些公司的股票;
其次这些公司的股票流动性极强,随时都可以卖掉变现。
更重要的是,它们的成长性极强。因为这些公司提供了一切互联网上商业运转的基础设施与服务,包括数据、云、计算、支付、交易、社交……,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已经彻底占领了“垄断性优势”。

赚钱能力可能会越来越强。注意只是可能哦,投资不可能有百分百的安全保障的。我们能做到就是像VC风险投资一样,保证增值最大同时风险最小。
附上腾讯股票的数据

腾讯控股从2004年6月16日上市,当天收盘价4.15元,之后最高涨到220.8元,复权价格1112.83元,涨幅268倍;昨天收盘193.3元,复权价格975.33元,涨幅235倍。也就是说2004年买入10万元的腾讯控股,昨天收盘后市值2350万元。

当然,几乎不可能有人从第一天收盘买入一直拿到现在,但在这十几年的过程中,几乎任何时候买入都会受益颇丰,而且之后仍“有可能”继续成长,不过速度不可能像之前那么快了。再次引用一下专栏的原话:“很可能”也不是“一定”!投资就会有风险,这是一个概率问题。所以,投资的钱必须是“闲钱”,甚至“把这笔投资完全丢掉都不会影响自己的生活”。

四、如何开户,如何定投

那我人在中国,怎么买美股呢?GAFATA里只有腾讯是在香港股市可以买到,
其它5个都是美股。以下我知乎到的一些内容,与大家分享下
如何开通美股的参考资料: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498523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344364
http://stock.10jqka.com.cn/20160726/c591966956.shtml?_da0.2300841458755205

综合以上的材料,我自己暂时得出的一些结论
富途,老虎、美豹这些新的互联网券商,肯定是最方便的,开户和操作流程简单,交易手续费低,全中文的,优点太多,我就不一一列举,我主要想说说它的缺点:没有通过中国《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规定。“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保障,且证券投资账户及资金均在境外,一旦发生纠纷,投资者权益将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美国本土券商:一般是佣金低的开户门槛高,门槛低的佣金高。开户手续繁琐,门槛较高,更适合交易量大、对美股市场相对已非常熟悉的操盘手,不适合刚进入美股市场的中小投资者
其实我自己之前是想选择互联网券商的,但是考虑到它的缺点,我可能会选择传统券商,资金保障更安全。繁杂的手续就相当于学习投资的成本吧。

如何定投
我想拿自己收入的20%,持续的买入这6只股票。先买5年看看收益。
最重要的要学会投资的知识。刚好自己一直想学好英语,这样买美股和用英语可以结合起来。

五、总结

开始投资的条件是什么?三大要素:智慧 > 时限 > 金额。我们大多数人都把这三要素错误排名,觉得一定要等我们有几十万或者几百万才能开始真正的投资。殊不知投资的智慧对于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

我们没有别人那么多雄厚的资金,也没有别人之前积累的智慧,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能做的就是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比较。2017年的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要从现在开始,拿一部分闲钱去投资,慢慢的积累我们的投资经验。

在我前面的文章《GAFATA的投资策略(一)》里,分析了GAFATA六家在互联网的地位和占比情况。我自己也开始逐步买入这几家的股票。腾讯我是在香港市场买的,其它几家都只能美国市场买到。我之前有办理招商银行香港一卡通(听说现在这个卡比较难申请),所以资金的转出比较方便,就是有每年5万美元购汇限制。

下面说说我是如何买股票的:

买港股:国内的招商银行卡,选择购买港币现汇。不管金额多少,基本是固定150人民币手续费。然后把港币现汇转到香港一卡通账户上,再把港币直接转到理财账户上,就可以购买自己喜欢的股票了。

腾讯:2017-1-23 196.7港币 买入 200股 市值:39340 港币 。手续费:150人民币+108港币。2017-3-13腾讯的收盘价格是215.4港币。涨幅 9.5%。
买美股:综合分析了各家券商的优劣,我最终选择了在第一证券Firstrade开户。

1.第一证券Firstrade没有年费,没有最低入金要求,除了每次交易固定4.95美元手续费,没有其它费用。现在开户有活动,它赠送我1000美元的交易抵用券,基本开户之后2个月内可以随便交易,不要手续费。

2.第一证券Firstrade还有个最大的特点是它们有中文客服,这点对于英文不好的同学非常关键。我试着打了中文的客服,他们很快帮我解决了疑问。

3.第一证券Firstrade开户流程也非常简单,需要的材料下载完签名之后直接上传到它们的官网就可以。不需要见证人。而且如果资料有不合理的地方,它们会回复一封说明详细的中文邮件。我第二次把资料完善之后就开户成功了。

第一证券Firstrade开户成功之后,我就试着转了一笔钱出去,摸索下整个操作流程。首先在国内的招行卡购买美元现汇,然后把美元现汇转到香港一卡通的账户上,这一步需要扣除150人民币+20美元的手续费。我转了7000美元到香港一卡通,到账剩余6980美元。然后我再从香港一卡通的账户直接国际汇款到第一证券账户上,第一证券账户到帐只剩6956美元了。因为现在交易免手续费,我想亚马逊、facebook、谷歌都分别买入一些。

第一证券交易参考资料:https://broker.xueqiu.com/help/us-inout-cmbhk

美股:2017.03.03 用48412人民币换 7000美元, 第一证券账户余额6954美元。手续费:150rmb+46美元。
这样算下来,买美股一次性转出5万人民币的准入成本是1%。如果一次性转出的金额越小准入成本越高。而且卖出后资金转回国内还有一笔50美元的成本。这种方式不利于小额投资。

如果小额资金要怎么增值呢?

早在1993年,巴菲特就曾表示“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竟然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吴军老师也说指数基金是适合大多数人可以实现资产稳定增值的方式。接下来我要花时间选1,2只优质的沪深300基金进行每月的定投,强迫自己每个月要有盈余。后期我会说说我选基金的一些思路,仅供参考。

一、为什么投资股票是可以赚钱的

投资成功的核心方法论就是“低买高卖”。买股票就是你认为这家公司的成长性极高,在未来几年它可以跑赢通货膨胀的增长。你就能分享到这家公司增长带来的利益。

这里的“低”与“高”,是指相对值,而不是绝对值——即,对于当前的公司实际价值(虽然很难计算……但也确实是因为很难计算才有了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价格,才有了“投资”或者“投机”的机会);

这里的“买”与“卖”,不一定是全部买入,或者全部卖出……更深入的问题在于买的时候,拿多少比例的资本去买呢?卖的时候,卖多少比例呢?

二、买股票的风险

2000年微软打输了反垄断的官司,股价被腰斩,15年后才恢复到当初的股价。2001年纳斯达克崩盘后,2016年才回到当初的水平。而日本在1991年经济衰退后,股市至今没有回到当初的水平。

因此,不能等到急用钱时,才发现要忍痛割肉。对于过两年要结婚或者买房的人,千万不要抱有在股市上捞一笔解决首付的想法。进入股市的钱有被套牢的风险。在股市低迷的时候,要有钱能够买入股票,在股市高涨的时候,要知道拿回多少利润。

三、要如何选择成长股

李笑来老师在《我们重新认识了“定投”》文章里给大家布置了作业:

1.在我们每月更新一次股价的表格里,加上定投策略。买什么,什么时候买,怎么买,达到什么指标后卖,怎么卖?别问任何人,自己想,自己琢磨,自己总结,自己调整,自己优化……

2.自己开始思考探索“成长性公司的属性与特质”,同样别问比人,别做伸手党,经过搜索、思考、判断之后, 每个月往表单里增加一个新的公司。
刚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真的没有思路,我不知道要如何判断“成长性公司”。网上搜索也找不到我想要的答案,但是我无意中阅读了《富爸爸,穷爸爸》的书,作者罗伯特・清崎提到他选择股票是参考彼得•林奇的思路。所以我就很快买了《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来阅读。渐渐的我就有了一些思路,这些思路还不清晰,需要再慢慢打磨。

以下是查理•芒格(巴菲特的合伙人)关于投资的书单,也是我接下来要阅读的书籍:

菲利普•A▪费舍《怎样选择成长股》
劳伦斯•A▪克尼厄姆《向格雷厄姆学思考,向巴菲特学投资》
罗伯特•哈格斯特朗《巴菲特的投资组合》
本杰明•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
罗杰•洛温斯坦《拯救华尔街》

“遇到问题时能够靠自己默默找到解决方案的人”——这是成为“合格投资者”的必备基本素质——仅仅有三百万是没用的,如果连这个基本素质都没有的话。养成“只字不差地阅读”习惯,逐步彻底脱离“伸手党”,除了平时多积累之外,在关键时刻也要勇于直面困难。“拿来主义”在投资领域里肯定是被捕食者。

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投资思路。我的投资思路绝大部分来自于李笑来老师在得到app《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的知识,我践行李笑来老师的知识,这半年收益很大。

年收益低于7%的都不能叫做投资。因为每年的通货膨胀平均就有7%左右。那么哪些投资方式可以年收益高于7%呢?

目前我能找到的投资方式有以下几种:

1.买房子:买房子有个好处就是有杠杆,因为可以向国家贷款,利息不高。所以买流入人口正向的城市的刚需房子是非常不错的投资方式,

2.买股票:因为公司在成长,公司的股票就会升值。买股票不是零和游戏。

3.买区块链:这个是新兴技术,有可能会颠覆全世界的交易系统,可以投入少部分资产。

4.民间借贷:高收益高风险,不建议做。

5.投资实体行业:投资朋友的实体店,我朋友中亏钱的居多,因为账务不公开,实体店倒闭的居多。

今天我们重点讲下如何买股票,因为你只要少额的资金就可以开始的投资活动,不像买房子需要一大笔资金。一谈起买股票,我们都会说炒股,今天我们要把炒股这个词从脑海中删除。我们不“炒”股票,我们是长期持有,做的是价值投资。 我们不需要每天盯着K线图看,心情跟着K线图做过山车,影响工作和生活。

股票价值投资只要做3件事:

一、选择1只或几只成长型股票

这个成长型股票如何选择,这个功课要自己做。投资是一辈子的事情,要提前练习。

1.所有的投资功课都必须在买入之前做完,
2.不要做伸手党
3.不要买入自己不懂的资产
4.必须保持场外赚钱的能力,不要使用投资的收益。

二、长期定投

我们可以按月、按季度定投我们选择的股票,每个时间点到了,就闭着眼睛买入,忽视价格短期的波动。长期我觉得至少5年以上。

三、制定退出规则

只要公司还在成长就没有必要退出,或者没有必要全部退出。

误区:

1.每天看K线图,心情跟着K线图做过山车,影响工作和生活。

2.看到涨10%以上就赶紧抛,一抛完,发现它还在继续涨,不懂什么时候再买入。

3.今天的股价比我上次看的价格,已经涨了很多了,我是不是错过了最佳入手时期?从长期来看,如果是成长型个股票,现在任何点买入都是赚的。

我从2017年1月份开始就陆陆续续的买入老师送给我们的组合GAFATA,收益情况大家可以参考下面的表格,GAFATA6只股票 2017年的没有涨幅情况。


GAFATA的每月股价统计

如何选择成长型的公司?

李笑来老师送了一个组合给我们,它就是GAFATA(Google,Amazon,Facebook,Alibaba,Tecent,Apple)。

因为这些公司提供了一切互联网上商业运转的基础设施与服务,包括数据、云、计算、支付、交易、社交……,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已经彻底占领了“垄断性优势”。

赚钱能力可能会越来越强。注意只是可能哦,投资不可能有百分百的安全保障的。

总结:如果大家认可我的观点,请一定要去订阅李笑来老师的专栏,已经订阅的,一定要反反复复看好多遍,并去践行。再好的理论,唯有践行才生效。我在投资和写作方面都会至少践行7年,期待和你们一起践行。

持续做一件事的威力真的很大,我们《不写就出局》,每周写一篇,要写7年。写作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是不参加这样一个社群,绝大部分的人是难以持续输出的。加入我们007,用输出倒逼自己的成长和思考。

什么是当下合理的投资策略

橡树资本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是当今世界最有名的投资人之一。橡树资本管理着大约1000亿美元的资产,霍华德·马克斯本人对资本市场的观点,甚至受到了股神巴菲特的推崇。

11月10日,霍华德·马克斯在上海举办了一次媒体发布会。在发布会上,马克斯分享了自己对当前市场的看法。

霍华德·马克斯把市场周期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债务累积阶段,投资环境利好,追逐高风险能带来高回报,这时债券发行量会上升,但质量下降;
第二个阶段是债务危机阶段,经济衰退或信贷紧缩带来债务危机,金融机构会受到极大压力乃至崩溃;
第三个阶段是衰退期,在这个阶段,资产价格下跌,投资者会陷入恐慌,在市场上抛售资产,资产供过于求,但在这个阶段,高回报的投资机会开始出现复苏阶段,

第四个阶段是复苏期,经济开始好转,投资者心态改善,资产价格也开始反弹,投资者实现超高回报。这个阶段的后期,高收益资产的供应量会减少,而投资金额则激增。这时候,投资者应该降低回报预期,并且在细分市场中挖掘投资机会。

霍华德·马克斯称之为“周而复始的信贷周期”,“稳健型投资者要求高质量的债券,因而债券发行总量受限,高质量的债券发行自然违约率也低,低违约率使投资者自我感觉良好,自认为能承受更多风险,而风险承受能力的提高又致使投资者希望有更高的债券发行量,伴随而来的是债券质量的降低,低质量的债券最终无法承受经济不景气的考验,从而导致违约率再度上升,投资者的避险情绪再次升高,如此循环往复。”

基于对信贷周期的认知,霍华德·马克斯说:“我们既不相信有人能预测未来,也不相信有人能基于预测来赚钱。问题不是预测未来,而是理解当下。”也就是说,要弄清楚当下属于信贷周期的哪一个阶段,然后根据这个判断来做投资决策。

霍华德·马克斯对当下的判断是,市场处在周期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债务累积阶段,“整体资产价格处于高位的同时,投资收益接近于历史最低水平,我们处于一个低回报、高风险的时期。”比如,以美国股市为例,标普500指数在过去12个月的市盈率是25倍,长期中位数则是15倍。

但霍华德·马克斯又说,橡树资本的投资近乎是满仓的。虽然投资组合更为谨慎,但是他不会增加现金持有比例,原因是,“现金的回报几乎为零。”仅仅因为市场被高估,就增加现金持有,是一种极端做法,只有当你能判断市场很快就要下行时,增加现金持有比例才是合理的,“要是三年之后才下行,其实你就是踩空了。”

总之,投资大佬霍华德·马克斯把市场周期分为四个阶段,而他认为我们正处在一个低回报高风险的阶段。但他认为合理的投资策略不是持有现金,而是谨慎投资。

富爸爸投资指南

目录

序言
第一阶段 你做好成为富有的投资者的思想准备了吗?
第1章 我该投资什么?
第2章 为财富奠基
第3章 投资第1课:选择
第4章 投资第2课: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第5章 投资第3课:为什么投资常令人困惑?
第6章 投资第4课:投资是计划,不是产品或过程
第7章 投资第5课:你计划变富还是变穷?
第8章 投资第6课:计划使你致富
第9章 投资第7课:怎样设计适合你的方案?
第10章 投资第8课:现在就决定长大后你要做什么
第11章 投资第9课:每一个计划都有价值
第12章 投资第10课:为什么投资不是冒险?
第13章 投资第11课:你想坐在桌子的哪一边?
第14章 投资第12课:投资的基本原则
第15章 投资第13课:用财务知识减小风险
第16章 投资第14课:理财知识使事情简单化
第17章 投资第15课:错误的魔力
第18章 投资第16课:致富的代价是什么?
第19章 90/10之谜
第二阶段 你想成为哪一类的投资者?
第20章 解答90/10之谜
第21章 富爸爸对投资者的分类
第22章 特许投资者
第23章 资深投资者
第24章 智谋型投资者
第25章 内部投资者
第26章 终极投资者
第27章 怎样快速发财致富
第28章 保留日常工作仍能致富
第29章 创业精神
第三阶段 怎样建立一个强大的企业
第30章 为什么要建立企业?
第31章 B-I三角形
第32章 现金流管理
第33章 沟通管理
第34章 系统管理
第35章 法律管理
第36章 产品管理
第回阶段 谁是密谋型投资者
第37章 智谋型投资者的独到见解
第38章 投资分析
第39章 终极投资者
第40章 你会是下一个亿万富翁吗?
第41章 富人为什么会破产?
第五阶段 用财富回报社会
第42章 你做好了财富回馈的准备吗?
总结 为什么不用财富来创造财富呢

当你准备好,世界打开了一扇窗

本书传递的信息:
1、是否做好思想准备?
2、想要成为哪种投资人?
3、怎样创建一个强大的企业?
4、靠自己力量致富的人是在怎样赚钱,然后怎样获得更多的财富。
5、如何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开始运作,然后是怎样赚钱,最后是怎样解决钱多的问题。
  
  
90/10金钱规律:10%的人赚了90%的钱。 他们知道如何在四个象限投资,以便在税收方面取得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而普通投资人通常只是在一个象限里投资。
  
真正的财富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在银行里的钱。
  
让我的企业为我投资,大多数人不富有是因为他们是作为个人而不是作为企业所有人进行投资的。大多数人并不是真正的投资者,而是旁观者或者投机者。真正的投资者无论市场繁荣与否,无论是赢还是输,投资期长是短,他都能发家致富。
  
投资本身不会有风险,失控的投资才是有风险的。

税法是不公平的,它是富人为富人而制定的,如果你想要致富,就要使用富人适用的税法。

有很多钱和钱不够同样有麻烦。

富有的投资人十分注意事物的两面性,而普通投资人仅仅看到硬币的一面,而没有看到硬币的另一面,而恰恰是这另一面让富有的投资人变得更加富有,让普通投资人依然普通。

投资家的控制工具之一:自我控制

大家投资都是想富,单由于有些人本身不富裕,所以就被禁止投资那些可以让他们变富有的东西。只有当你是富人时,你才能投资富人投资的东西,所以富人越来越富。
因为现实中坏交易比好交易多得多。如果一个人不够清醒,将所有交易无论好坏都一致对待,等待他们将是巨大的损失和可怕的危机,而要想把复杂的投资区分为好和坏,需要足够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你需要老练地辨别投资成败和导致投资风险的原因。但是多数人都没有这种知识和经验。

仅仅有钱,并不意味着你是一个智谋型的投资者。他们富有但是不知道如何安全投资获取高额回报。一切商业活动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差别,他们难以辨别其中的优劣。所以他们喜欢被净化了的投资或者雇用一个他们信任的专业财务经理替他们投资。

如果你清楚自己所做的事情并保持清醒的头脑,那么风险性就会降低而潜在的回报就会很丰厚。

成为智谋型投资人的五个阶段:
1、已经做好成为投资人的思想准备了?
2、想成为哪种类型的投资人?
3、如何创立强大的企业?
4、谁是智谋型的投资人?
5、财富的社会回馈

反思旧观念,寻求新的致富之法,成为生活中一次巨大转变的开始。

要成为智谋型投资人需要做的思想准备其程度类似于为攀登珠穆朗玛所作的思想准备或是为做僧侣所要做的思想准备。

创建企业的唯一原因,就是这样做能像富人那样做投资,创建企业可以让你的企业为你购置资产。

研究公司法和税法

人们通常有三种理由去投资:
1、安全
2、舒适
3、富有
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其中某一个排序并非一定比其他好。但是,[选择]哪一个作为你最重要的部分,会对你所选择的生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90/10金钱规律之所以适用的原因之一,也许就是因为90%的人把舒适和安全列在富有之前。

你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改变金钱观念,才能改变金钱现状。

你需要的安全保障越多,你在生活中的稀缺就会越多。
在一生中,越是竞争,越是匮乏。
一个人越是想要得到更丰富的物质,就越需要技能,就更需要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一个人突然拥有很多钱,而后破产,是因为他仍然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也就是说他们仍然用过去一贯的方式管理钱,这就是他们苦苦奋斗但是依然很穷的最基本的原因。他们只看到金钱匮乏的世界。

自我控制的很大部分就是改变个人的内在金钱观念。很多人被金钱匮乏而引起的恐慌所吓倒,这种恐慌占据并主宰了他们的生活,并进而影响到他们对金钱和风险的态度。阻碍人们变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往往担心太多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

如果你钱多的时候没有计划,那么你就会失去所有的钱,并回到你原来计划中去,回到没钱的世界,这是90%的人熟悉的世界。

投资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意味着不同的东西。

许多人认识的投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资,所以投资常常令人感到困惑。

投资是计划,不是产品或者过程。投资是非常个人化的。投资就象计划一次旅行。许多自认为是投资人的人完全依赖于投资工具,他们以为自己必须依赖于证券或者不动产,并用这两者作为投资工具,因此他们苦苦寻找自己喜欢的投资,而忽略了拟定投资计划。这些人是绕着圈子旅行的投资者,他们从来不会通过使用投资工具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地。

我需要一个计划,这个计划会决定我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投资工具。

不需要花钱就能挣钱,单要花费语言。富人和穷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经常使用的词汇不同。不懂得专业词语的定义,使用错误定义的单词是引起长期财务困境的真正原因。使用富人的词汇不仅能挣钱,更重要的是,还能留住钱。

年轻的问题是你不知道年老的感觉,一旦你知道了年老的感觉,你就会完全不同地计划你的财务生活。许多人身上出现的问题,是他们仅仅计划到退休。计划到退休是不够的,需要机会到退休后。如果你富有,就至少要计划到你的后三代。

不是要我们大声说出的怎样决定我们的生活,事实上我们对自己的轻声低语更有影响。

词汇形成思想,思想形成现实,现实成为生活。如果要改变一个人的外在现实,就需要首先改变他的内在思维方式,这又需要首先改变、提高、更新使用的词汇。

投资并不想大多数人想像的那个样子。投资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计划,是一个通过机械操作而达到富裕的过程。投资仅仅是一个由固定程序、策略和一系列能使人变富的措施组合而成的计划,这一切几乎保证你成为富翁。

为什么对大多数人而言,遵循一个简单的计划却难如登天?因为遵循一个简单的计划是意见单调而乏味的事情。人性是很容易对老做一件事变得厌倦无聊的。因此,他们总是寻求刺激和有趣的事情来做。他们的一生都在单调和趣味往返交错的过程中度过。所以他们没有成为富翁。他们不能忍受日复一日地遵循一个简单而枯燥的致富计划。

在大多数情况下,被动、机械化的投资系统会打败由人组成的投资系统。大多数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偏爱直觉分析方法。在多数情况下,直觉分析法的投资者常常做出错误的决定,或败给几乎是纯机械的方法。

人类的判断力远远小于我们所想像的。

纯机械化的股票选择方式,胜过百分之十的股票投资行家。即使你对选股一无所知,只要你采用机械的、非直觉型的投资分析方式,就可以让那些受过所谓良好训练和教育的投资家败下阵。

投资是机械化的呆板而简单的过程。你想得越简单,冒的风险就越小,就越是高枕无忧,赚的钱却越多。

大部分投资人注重个人经验,而不太在意基础事实或者基本利率,他们重直觉而轻事实。

多数投资者偏爱复杂程序,而轻视简单程序。他们总有这样一个观念:不复杂不困难的程序算不上是好程序。

简单化是投资的最佳原则。在缺乏内在的一致性和基本投资策略的情况下我们进行的一笔笔失败的投资。

投资高手和一般投资者都会犯相同的错误。

投资成功的必由之路是:用心关注和研究投资的远期结果,努力找到一个或者一系列有实际意义的投资方法及策略,然后在两者的指引下进行投资。必须明确在投资中策略的优越性和重要性,而不能只关注投资本身。

拥有的数据的年代越是久远,你对投资的判断就越是精确。

创建自己的公司,并通过商业公司购买不动产和股票,这个程序至少在200年内都是赚钱的好方法。

找一个可以让你致富的方法,然后照着做。当你背离你的简单计划,改变方向去追寻眼前的诱惑时,灾难就要发生了。

赚钱贵在有条不紊、坚持不懈。如果以金钱来衡量,有条不紊、坚持不懈的精神通常是价值连城的。

我们的敌人是我们自己。

在任何人的人生计划中,保险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保险最大的麻烦是,当你需要它的时候,已经永远都买不到了。因袭,要事先想好需要什么,然后买一份相应的保险。

首先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和经验的日益丰富,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计划。要记住参与马拉松比赛的开始阶段,最好采用慢跑。

不管你是为自己工作,还是为其他人工作,如果你想富有的化,就好好关注你自己的事业。

生活是一个残酷无情的教师,他通过惩罚的方式给你上课。

世界上一心想变富的年轻人很多,问题是很多类似于这样的人为什么没有成功,因为他们不懂到底什么是保障,什么是真正的财务上的宽裕。太冲动,太鲁莽。

如果你自己对你的投资计划很模糊,那么你的顾问也很难搞清楚该怎么去帮你。

探究以前没有思考过的理念。

很多人习惯了量入而出和未雨绸缪的生活,所以他们从来不会知道他们的生活可以变得更好。他们从来不想加入他们有个财务计划,他们可能的财务状况应该是什么样的,也从未想过他们这样的花费是在浪费。

保持年轻、精力旺盛的秘诀,就是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找到新的目标,然后不断地成长。最可悲的是,莫过于看到人们对生活中完全有可能实现的东西缺乏信心,自己贬低自己。很多人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们认为这样才是有经济头脑。其实,这是财务节制。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困境就会在他们脸上和对生活的态度上表现出来。

在学会制定计划的过程中,人们最重要的发现就是了解了他们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种种财务状况,这是最有价值的。

制定不同层次计划的目的是了解未来可能的财务状况。

安全、舒适、富有,三种计划都很重要。但是安全和舒适仍然要在富有之前予以考虑,即使富有是你的第一选择。如果你想变得富有,那么就需要同时有这三种计划。

对多数人来说投入的多少是用金钱来衡量的,但是如果你仔细看,却会发现实际是用时间来计算的。而且在时间和金钱这两项资产中,时间是最宝贵的。穷人用金钱来衡量价值而富人用时间衡量价值所在。

一个人越是没钱,他把钱就捏的越紧。在现实生活中,钱本生没有多大的价值,所以只要一有钱,就想用它去换点有价值的东西。把钱看的越重的人,花钱买的东西都是没有价值的。这也许就是他们为什么变穷的原因。很多这样的人通过吝啬变得富有,但是最终他们有可能会变得有很多钱,但是他们依然会很吝啬。

遵循一个计划有步骤地用钱投资,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最好的投资方式。但是如果想获得财富,就必须投资于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时间。匆匆忙忙地去挣钱,最后反而失去了金钱和时间。先投资学点东西。如果想要进入富有的投资阶层,你应该打算投资比另两个层次更多的时间,很多人不能超越安全和舒适这两个生活层次,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投入时间,然而这是我们都必须做出的个人决定。一个人至少应该有一个安全稳定或舒适宽裕的财务计划。一个人没有这两个基本计划,而致力于富有这个计划,真是很危险的,当然也会极少数人成功,但是不多述人不会。

投资安全和舒适这两个层次,应该尽量地机械或者尽量地公式化,应该是不需要时常思考的。你所作的就是把你的钱交给确信有良好声誉的经纪人,而他们所要做的就是遵循你的计划进行操作。这两种投资计划一定要简单。

在生活中没有无风险的事,只有低风险的事情,投资也是这样。但请记住投资的代价:一项投资越是安全,他需要的时间也越多,如果这项投资确实能带来金钱的化。在投资领域,代价是用金钱和时间来衡量的。

投资有风险,究其原因有三:
1、没有接受过如何成为投资者的专门训练
2、多数投资者缺乏控制力
3、多数人从外部投资,而不是从内部投资

当在安全和舒适的投资水平上进行投资时,外部投资是十分正确的。这就是你为什么会愿意把钱交给一个内行代替你投资,因为他们更接近内幕。可是如果你想获得更大的财富,你就得比那些受人之托的投资专家更加熟悉你所投资的公司的内幕实情。

我们只看到了投资表面上的轰轰烈烈,却不能洞察这个场面之后隐藏着的深层次的东西,这就是游戏背後的交易。隐藏在背後的交易才是真正的游戏。

寄希望于努力工作和储蓄的人没有真正的致富机会,因为你的工作收入和储蓄都将被征税。他们拒绝学习新东西,很难看到硬币的另一面。

穷人和富人之间有一个差异,他体现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同。

投资不是赛跑,你不需要和别人竞争,竞争者的财务生活永远是大起大落的,所以你不要一心想争第一。在赚钱方面,你只要努力做好一个投资人就可以了。

投资的基本原则:
1、弄清工作所得的钱属于哪种类型的收入?工资收入?有价证券收入?被动收入?
2、尽可能有效地把你的工资收入转变为证券收入或者被动收入
3、通过购买正确将工资收入留住,并将工资收入转为被冻收入或证券收入(证券是一种投资工具,它到底是资产还是负债要由投资者的决策决定,需要分清资产和负债)
4、投资者本身才是真正的资产或者负债
5、真正的投资者总能未雨绸缪,非投资者却总想猜测将来会发生什么,什么时间发生。(商机和买卖多得是,你能达成别人放弃的交易,并使之成为一桩好生意,要投资于时间去准备。如果你有所准备,机会和买卖就会出现在你一生中的每一天每一时刻。如果你无法对时常的每一种情况进行把握,作为投资者,而不是投资本身,你就是在冒险)
6、如果你准备好了,那么钱就会自己找上门。成功的秘诀是人,人,人。投资者最基本的任务是确保他们的钱安全稳妥。第二步才是竭尽全力把钱转变为现金流或资本收益
7、对风险和回报的评估能力

要达到富人的投资水平,投资者应该具备:
1、教育
2、经验
3、充足的金钱

keep it simple stupid
让事情变得简单化,懂得做事的基本原则。首先拟定你的安全和舒适的投资计划,然后把这些计划交给有能力的人去做,让他们照现成的程序按部就班。最后,你就得为你成为赚钱多而风险少的投资者付出代价了。

应该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去分析什么是真正的困难,什么是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自理是人的基本能力。

你可以用一生的时间学习投资的基本知识,对大多数人来说,最大的难题还是投资时间。

有风险的不是投资本身,而是投资者。

如果股市的涨跌会左右你的生活,你就不是一个投资者。首先,你必须做一个懂得自控的投资者。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故事的变化会驾驭你,总有一天你会在股海的沉浮中迷失方向。一个真正的投资者并不在乎市场的走向,真正的投资者在股市上涨下跌时都能赚钱。所以自我控制是最重要的控制原则。

要成为富有的投资者,你得首先成为一个好的企业主,或者学会以企业主的方式进行思考。创建一家公司可能是所有投资形式中最好的一种。

学会看财务报表的好处:
1、财务常识能告诉我们哪些是重要的
2、看投资时与自己的财务报表加以对照,看看是否合适。需要了解公司、股票、开放基金、债券或是不动产的财务报表会给私人财务报表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投资能不能让我得到我想要的。
3、投资是否安全,会不会赚钱

绝佳的投机机会来自于对会计、税法、商法和公司法的认识和理解,正是在这些无形的领域中,真正的投资者能猎取到最大的投资项目,所以必须看懂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

一样东西到底是资产还是负债是由当时的现金流决定的。

最冒险的投资者是那些对自己的财务报表没有控制力的人。其中最危险的,又是那些自认为拥有资产而其实却是债务的人;缺的收入时,还要支付更多的费用的人;以及其经济来源主要靠劳力的人。说他们冒险是因为通常他们是不顾后果、孤注一掷的投资者。

获得财务自由的第一步:
1、了解一份个人财务报表将如何填制和运作
2、控制自己的财务报表
3、继续实现财务自由
4、了解如何像其他富人一样,通过降低税费来管理自己的资金

一个投资者应该做的是努力获得用别人的前可以支付的资产。专业投资者所关注的不仅仅是投资对象价格的涨落,他们会研究财务数据来了解整个投资形势,他们得到的信息往往是一般投资者所发现不了的。倘若你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研究隐藏在财务报表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上,从而获得极少数人才能获得的巨额财富。你会明白为什么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在商业领域,期望自己事业成功,仅有学校的智慧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有街头的智慧。

在沮丧中会发现一个真实的自我:
1、撒谎
2、指责别人
3、开脱责任
4、半途而废
5、否认

当人们由于错误和特殊事件而沮丧的时候,上述性格特征中的一个或几个就会显露出来。若你想从这些错误中获得智慧的话,你就必须对自己负责任地控制自己的思维,并不断地问自己,我到底从这些错误中学到了什么?

避免犯错或浪费犯错机会的人,永远没有机会看到硬币的另一面。

没有多大作为的人往往会责备别人,他们总是希望别人有所改变,这是他们之所以长期沮丧的原因,他们沮丧还因为他们从来不从个人的教训中汲取经验和智慧。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是终生的过程,这样的终生过程还包括承担风险的过程、犯错误的过程和对任何人心怀感激的过程。

我之所以能拥有今天的财富,是因为我比其他人愿意犯错误,并且能够从中汲取教训。多数人要么不愿意犯错,要么一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却始终不能对其原因有所领悟。假如没有足够的犯错误的经历,或没有从错误中汲取到教训,那么你的生命中就注定不会出现奇迹。

成功,是一种从一个失败走到另一个失败,却能够始终不丧失信心的能力。 --邱吉尔

如果你想真正的富有,就应该知道何时该节约,何时该一掷千金。问题是,很多人只知道如何节约和吝啬,这就好像是在用一条腿走路。

当你能辨别以下概念的不同之处时,你就会发现,你在投资上更加理智,你的财务知识也随之增长:
1、好的债务和坏的债务
2、好的亏损和坏的亏损
3、好的支出和坏的支持
4、支付的税款和税收优惠
5、你就职的公司和你的公司
6、怎样开办企业,怎样稳步发展企业以及让公众了解企业
7、股票、证券、开放基金、商业、不动产、保险品以及各种合法机构的有缺点,以及何时该利用哪种产品

巨富应具备的另外五个条件:
1、梦想
2、奉献
3、动力
4、数据(信息)
5、金钱
在现实生活中,前三项才是最重要的,它能帮你获得最终成为超级富翁所需要的信息和金钱。

如何创造资产?

有两种投资者,一种是购买资产的投资者,一种是创造资产的投资者.如果你想解答90/10之迷,你应当同时成为这两种类型的投资者。

形成商业头脑,以及怎样把这种意识转化为能够再生资产的资产。很多人都有能使他们变富的点子,问题是大多数人没有学会怎样把商业系统融入他们的观念,他们的许多想法都没有形成,或者说是孤立的。如果你想成为10%的人中的一个的话,那么你应当在你创造性思维里构建起商业结构。

不仅仅要懂得怎样创造能再生资产的资产,最成功的投资者能变得越来越富裕的主要原因之一还在于他们懂得如何把他们的观念转变为金钱。

挣大钱与其说是个物理过程,还不如说是个心理过程。

伟大的创意不一定能变成财富,把你的观念转变为财富,你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只有在观念背後,有坚强意志的人,才能把伟大的思想转变为财富。你的伟大之处只有在你穷途末路的时候才被发现,它会把你的观念转变为财富,你的一生中或许会有很多次面临困境,在你没有主意、没钱、彷徨不前的时候,如果你能振作精神,继续前进,你就会发现是精神的力量把你的观念转变为财富。将思想转变为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的精神活动,而不单纯是人类思想的活动。当面临困境的时候,企业家就会找到他们的经省力量所在。找到你的企业经省并且使它更强大,比你形成一个观念或者创办一个企业更加重要。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拥有非凡的想法,但是只有少数人拥有巨额的财富。

投资控制原则:
1、自我控制
2、控制两个比率,收入/支出比率以及资产/负债比率
购买资产而不是负债
变私人支出为公司支出
3、投资管理控制
团队、任务、领导者、(现金流、沟通、系统、法律、产品)
4、控制税款
5、控制购买和售出的时机
耐心等待时机能带来一种“迟到的但却巨大的愉悦”
6、控制经纪业务
7、控制实体、时机和收入的特征(E-T-C)
一旦你能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了,就能在金钱王国里游刃有余,赚到一般人无法赚到的钱。你需要顶尖的会计师和法律顾问。一般的投资者就卡在这里
8、控制协议的期限和条件
9、信息渠道控制
10、控制财富回馈、慈善事业和财富的再分配

一旦你学会挣第一个一百万,下一个一百万就轻而易举了。

大部分普通投资者亏本的原因是因为投资进去很容易,但是要退出来却很困难。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智谋型的投资者,你需要知道怎样进行投资,还要知道怎样撤出投资。今天当我投资的时候,我必须考虑的最重要的战略之一就是退出战略。

进行一项投资像结婚一样,刚开始时非常兴奋,但如果相处不融洽,离婚的痛苦就比开始的兴奋和快乐多得多,所以必须真正意识到投资就象一桩婚姻,进去常比出来容易得多。

当你进行一份投资时,你应当也有什么时候抛出去的想法。在更复杂的投资类型里面,退出战略往往比进入战略更重要。当进入这类投资的时候,在心里应当有一个计划,如果投资顺利,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如果失败,又会有什么发生。

智谋型投资者既精通资深投资者的理财知识又熟悉以下法律:
1、税法
2、公司法
3、证券法

最终我们都要纳税,所以纳税的时机才是最重要的。了解法律有助于控制纳税时间。

投资者有控制力,而其余的人在赌博。一旦理解金钱游戏是控制游戏,你就会把眼光集中于一条重要的生活法则,不是挣更多的钱而是获得更多对钱的控制。

了解不同收入的特性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各种收入的特性把富人和穷人分开。收入特性控制是基本控制,特别是对想发财致富的人来说。收入特性当与实体和时机结合在一起考虑,差别就更大。

对一方来说是安全的东西,对另一方来水便是危险。如果你想致富,你就必须看到风险和安全两个方面,而一般投资者仅仅看到其中的一面。

普通投资者
1、仅有一张财务报表
2、希望每一样东西都以私人名义得到
3、不把保险作为投资,投资追求多样化
4、仅持有货币资产,包括现金和储蓄
5、关注工作保障
6、重视专业教育,避免犯错误
7、不关注财务信息,或者希望得到免费的财务信息
8、考虑问题的方式是非好即坏,非黑即白,非对即错
9、死盯着过去的指标,如市盈率和顶利率
10、首先找经纪人、征询投资建议或者不请教任何人独自投资
11、寻求外界保障,如工作、公司、政府等

智谋型投资者
1、拥有多种财务报表
2、不想以私人的名义得到任何东西,而是利用公司实体。私人住宅、汽车均不在其名下
3、把保险作为投资产品,以避免风险带来的损失
4、既有软资产又有硬资产。珍贵金属能避免因政府对货币供给管理不善而带来的损失
5、关注财务自由
6、重视财务教育、懂得犯错误是学习的一部分
7、乐意付钱获取财务信息
8、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
9、寻找未来指标,如动向、形式、管理及产品的变化
10、最后找经纪人,与财务、法律顾问组商量后再找合适的经纪人。
11、重视自信、独立等人格力量的培养

以开小公司起家,并作为智谋型投资者买进不动产。运用有限责任公司经营公司和业务来减少税收并进行资产保护。

用你的公司为你购置资产。

用纳税前的资金购买资产,只对净收入纳税。而普通人以总资产纳税,以净收入购买资产。

人最大的弱点就是为金钱所累。

利用业余时间创建一个公司,可以学到:
1、社交技巧
2、领导艺术
3、合作技巧
4、税法
5、公司法
6、证券法

谨小慎微的投资者是不可能获得巨额财富的,唯有具备极强创业精神的投资者才能使世界发生翻天覆地地、日新月异的变化。

许多人宁愿购买资产也不愿意创造资产,究其原因,就是他们无法让创业精神统治头脑,无力将创意转化为无穷的财富。

没有一贫如洗的成功企业家。

一个企业需要企业精神和企业使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成功。尤其是在起步阶段企业特别需要使命感。

商业活动是一个团队协作活动。投资也是一个团队协作活动。如果人们想成为精明或者更老练的投资者,他们必须集体投资。

现金流管理
沟通管理
系统管理
法律管理
产品管理

储蓄不是投资

富人为什么会破产?
1、在贫困环境下长大的人,不懂得如何管理大量的金钱
2、当人们有钱以后,愉快的情绪就会像毒品一样让人精神亢奋
3、有钱的时候,一些朋友和亲戚会想和你接近
4、暴富者摇身一变成了投资者,但是却没有一点投资知识和经验
5、患得患失
6、不知道好的支出和坏的支出的差别。创造资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会增加好的支出。控制好你的支出。

那些在头脑中没有转变金钱观念的人,只看到了硬币的一面。即使他们确实赚到了一些钱,仍可能永远看不到它的另一面,一个金钱充足的世界。

1,“大多数人不是投资者,而是投机者或赌徒。他们购买,持有,然后祈祷价格上涨。他们生活在牛市的希望之中,同时又因为市场崩溃的可能而感到惶惶不安。真正的投资者却不论市场是涨是跌,都能发家致富。”真正的投资者胜在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赚钱,而不是在市场顺应了自己的猜测的时候赚钱。“真正的投资者总是能为任何情况做好准备,而非投资者都是猜测将来会发生什么,什么时间发生。”

2,“成熟投资者需要具备3E,分别是教育,经验,和充足的现金。”教育的本质是一种自我学习的能力,经验的获得要靠勇于尝试和时间累积,充足的现金一靠开源,二靠管理。

3,“你可以一辈子都打高尔夫球,但橄榄球只能打几年,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选择与你相伴一生的游戏呢?”看清楚问题容易,做对选择艰难。

4,“如果某人不能在两分钟内给你解释清楚一项投资,那么不是你看不明白,就是他不明白,或者你们都不明白。无论什么情况,你最好放弃这项投资。”正是KISS原则。上半年的时候,一个朋友找我借钱投项目,告诉我说是当地检察长卫生局长医院院长参与的医疗废物处理项目,自然直接就给钱投了。真正回报率高的好项目肯定有那么一两个特殊点,一句话就能明白。

5,“你可以用一生的时间学习投资基础知识,投资一开始听起来很复杂,但之后会变得简单。投资越简单化,或者你学的基础知识越多,你就会越富有,同时风险会越小。”楼高万丈,就必须有万丈的地基,大树就必须有深根。学的越多,挣的越多。

6,“一个人犯的错误越多,他从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也就越多。在每一个错误背后,都隐藏着一股神奇的力量。”这一句,讲的就是3E里面的经验的主要获得途径。

人和人不同,但人和人又相同.不同就在于你看不到的地方,他的思维模式,他的想法,但他的做法和反应会泄露一点点,如果你用心感受的话.
了解他为什么有钱,这一点很重要.
在哪段时间,这本书的红火除了炒作,也是有一部分原因的.

喜欢的豆友,可以留言索取电子版.

附〈富爸爸投资指南〉(读书NB)
企业主和投资家的思维模式
学会创立企业,学会通过你的企业投资.
创建企业的惟一原因是:能使我像富人那样做投资;可以让你的企业为你购置资产.
创建自己的公司,并通过商业公司购买不动产和股票。
让钱为我工作
自我控制
我愿以感到不安全、不舒适为代价而变得富有。
不要担心钱的问题,如果我们把自己的事做好,我们自然会有很多钱。
我怎样才能付得起?
投资——有人投资了这些提供给你生活现代化的东西的公司或者机构。
投资——是非常个人化的计划。通过使用投资工具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地。
用钱买公司、股票和不动产。
投资的目的:得到一份资产

想看清一个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就仔细听听他所使用的语言吧。
词汇形成思维,思维形成现实,现实成为生活。
时间是最宝贵的。花钱买时间。用时间衡量价值。
钱是一种交易媒介。

想别人之所想,记住其他人正在寻找什么东西。
成功的秘诀只有:人。
你的支出,就是其他人的收入,努力获得用别人的钱可以支付的资产,控制你的支出。
如何合法地从内部投资
商业领域里,金钱追随管理
怎样提高技巧,使我能冒更多的险
怎样购买资产,怎样创造资产,如何在不购置任何资产的情况下扩充你的资产

思考的力量:变垃圾为金钱。
股份有限公司是另一个你,通过公司控制一切。
获得更多的对钱的控制力。
制定法律的人才能获得财富。

找一份工作只是为了能使你学到永久性的工作技能。
利用业余时间创办公司,为你自己经营,变私人支出为公司支出。

有价值的商品应该是,除了你之外必须还有许多人想要得到它。

E 教育
E 经验
E 充足的现金
致富的决窍 = B-I三角形
•领导者——
•团队——财务设计师+银行家+会计师+律师+股票经纪人+不动产经纪人+簿记员+保险经纪人+成功的顾问
•任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产品
•法律
•系统管理(良好运行机制
•沟通管理
•现金流管理

投资的基本原则:
1。努力将工资收入变成证券收入和被动收入
2。资产是增加你收入的东西。
3。投资者本身是真正的资产或负债。
4。提前为将来发生的任何事做好准备。
5。让事物变得简单化,懂得做事的基本原则。
6。付出你想要的。

课程:
社交技巧,领导艺术,合作技巧,创新精神,合作精神,业务技能,企业管理,投资,不动产,金融,证券,财会,经济学,法律,世界史,公司法,税法,商法,证券法,长期健康教育,自理能力,如何利用政策为自己谋利,商业,沟通(生存技能,擅于谈话、演讲、写作、着装,学会展示你自己)
——对外信息交流(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与投资者的沟通,公共关系
——内部信息交流(与团队分享成功的喜悦,定期召开的员工会议,定期与顾问沟通,人力资源政策
掌握个人财务报表,接触年度财务报告和投资计划书,对财务报表的分析能力,
基础型投资 专业型投资
重要技能:财务基础知识 股票价格及销售历史
财务必备知识 看跌期权、看涨期权技巧
经济预测 短线抛售

CHARACATOR:
乐观、明智、勇敢和果断,从错误中汲取教训。

DO:
写一份投资计划,计划到你的后三代。
二个计划,第一个计划保证自己基本的财务保障,第二个计划是一个带野心的投资计划。
知道你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制订一个计划并坚持到底。
好好关注你自己的事业。
思考在生活中我想拥有什么,发现我真正需要的东西。
为个人生活的财务富足而计划。
对自我和感情的控制,对自己负责任地控制自己的思维。
通过财务数据分析,寻找有价值的投资
先买保险,再买股票、债券或者共同基金。
继续做全职工作,同时开始关注自己的事业并在业余时间开始自己的业务。

阅读《富爸爸穷爸爸之投资之道》

1、90/10 金钱定律——10%的人赚了90%的钱

2、富人的投资——世界上最富有的投资者不是购买资产,而是创造资产。

3、成熟的投资者具备的三个E——教育,经验,资金

4、对于钱和投资,选择应该是这样——富有,安全,舒适

5、不要说自己买不起,而要想”我怎么样才能买的起“

6、人们越寻求安全,他们的生活就会越贫乏。

7、投资是一种计划,而不是一种工具。

8、一个想致富的人,他的语言中存在的都是致富的词语。

9、简单化是投资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当别人给你介绍一款新的理财产品的时候,如果他不能用十分钟时间用最显而易见的词语给你解释清楚的时候,不要买。

10、要定期认识以下人士:
财务规划师
银行经理
会计师
律师
经纪人
保险代理

11、不要满足于貌似现在工作的充实,其实你在失去时间

12、保持年轻的关键,就在于成长的时候决定你要做什么,然后不断的成长。

13、投资的几条基本原则:
第一,弄清你在为哪种收入工作
劳动收入——工资(每个月上20天班,拿到的工资)
证券收入——股票基金等
被动收入——什么都不用做都能来的钱(房地产的租金等)
第二,尽可能的把劳动收入转化为证券收入或被动收入
第三,通过购买证券将劳动收入转化为被动收入,以保障劳动收入的安全。
资产的定义——能够往你口袋里放钱的东西
负债的定义——能够让你往外掏钱的东西
第四,投资者本身才是真正的资产或者负债
第五,真正的投资者不是等什么时机,他们随时做好准备。

14、不要为钱工作,学会发现投资机会

15、投资只有一个原因——得到一项资产,并用它将劳动收入转化为被动收入或者证券收入

16、基础财务知识
第一课:一种东西到底是资产还是负债,要看他是将钱放进你的口袋,还是把钱从你口袋里掏出来。
第二课:要想了解全部情况,至少要两张财务报表。
你的财务报表和别人的财务报表,因为你的支付就是他人的资产

17、错误的智慧
一个人犯的错误越多,他从错误中获得的智慧就越大
想在商业领域获得成功,你还必须具备街头智慧
每天上班的人,每天上班、重复老错误,避免新错误,却不能从错误中获得教训
想要有更多的财富,就要比别人犯更多的错误,并且能够从中获得教训。多数人要么不愿意犯错误,要么反复犯同样的错误,没有错误和学习,生命中就不会有奇迹。

18、怎么开始?
如果人真的想改善财务情况,就应该保留工作,并在工作之余开始创办企业。
利用业余时间创办企业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什么伟大的产品,而是要让自己锻炼成一个企业家。所以不要关注于最好的产品,而要集中精力去创办一家企业。
创办企业能够学到什么?社交技巧,领导艺术,团队建设,税法,公司法,证券法。

19、一个公司所需要具备的:
第一,使命,一家企业最重要的就是精神使命和商业使命。使命要清晰,强而有力,使命是要说明你的企业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
第二,团队。
第三,领导。

20、注重沟通的管理:学会倾听
外部沟通——推销,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与投资者的沟通,公共关系。
内部沟通——与团队分享成功,定期员工会议,定期与顾问沟通,人力资源政策。

投资人:不要在别人的商圈里赚钱

软银赛富合伙人羊东是中国最早的风险投资人之一,他做了17年风险投资,曾经投过的项目包括完美时空、58同城、凡客等。微信公众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刊登了一篇对羊东的采访文章。在其中,羊东结合自己从业多年来对中国互联网的观察,谈到自己对商业的理解。

2000年第一波互联网公司,很多都通过SP,也就是和电信运营商合作提供增值服务来盈利。羊东不看好这种模式,如果公司的全部盈利模式都是SP,就更危险。羊东的理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可以的。但是做生意的时候,巨人肩膀一抖,你就掉下来了。”后来,运营商开始自己做增值业务后,依赖这种商业模式的公司就开始走下坡路或者必须转型。

今天,线上的所有人都在为流量打工。羊东的态度是“不要总想着去买流量,不要在别人的商圈里赚钱。”

公司真正应该考虑的是,专注自身,去创造需求。羊东说:“所谓垄断,就是创造只有你能满足的需求。反过来说,创造需求是为了垄断,能垄断的就是好公司。”

羊东会问来找他谈的创业者一个问题:“企业在做什么?”这个问题背后包含着一系列的问题,你的公司是在创造需求吗?是什么定位?希望达到怎样的阶段性目标?发展路径是什么?模式是什么?羊东说:

“一个企业必须有特别明确的定位、目标、使命或模式,最好能用一句话回答’企业在干什么’。”

以上就是老牌投资人羊东对商业的理念:不要在别人商圈里赚钱,而应该专注自身,创造需求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