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Fact

fun-facts.jpg

事实胜于雄辩,关键在于能否区分感受和事实?

IPCreator:不因人而变的客观存在

批判性思维的前置条件。

IPCreator:事实真相往往很残酷,但迟早都要面对,并且早面对要好过晚面对。比起结论,我更喜欢推导过程。

“Social media is a virtual world that is filled with half bots, half real people. You can’t take any tweet at face value. And not everything is what it seems.”“社交媒体是一个虚拟世界,一半是假号,一半是真人。任何一条推特你都不能照单全收。所有事情也并非看上去的那样。”(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沈丹琳编译)

fd15ca077e977a27b29b7939b4034563.jpeg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
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 马尔克斯

王烁:怎样识别不靠谱的信息

这条音频和你说一说,怎样识别不靠谱的信息。

如今媒体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平时我们难免会读到一些不靠谱的消息,或者是假新闻。那面对信息质量全面滑坡,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最近,“得到”订阅专栏《王烁·大学·问》的主理人王烁,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教我们怎样识别那些不靠谱的信息。

首先,你要看是谁发布的信息。先要看是不是官方发布的,是不是一手信源。如果是二手信源,在新闻机构里面,王烁给出了几个国内外靠谱的来源,中国是新华社、财新;国际是《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 。所以当你有疑问的时候,一定要去官网核实查证。比如说,这些年来,经常有人假冒新华社捏造金融政策的消息,试图影响市场,造假水平越来越高。过去很容易一眼看穿,但现在这些假消息从导语到写作风格,都是新华体的套路,光看文本是很难判断的,想要知道靠不靠谱,只有去官网查一查。就连假冒政府部门公告的事情,有时候也会发生。

其次,你要看是谁写的。作者很重要,因为作者要为自己的长期声誉负责。不过这里你要注意,跟发布新闻的机构相比,具体的作者是谁相对要次要一些,因为有些作者,脱离了机构和流程约束,靠谱程度并不是那么稳定。

然后你还要看发表时间,这一点也很重要。有些社交媒体,经常会出现故事回炉再炒一遍这样的事情,最简单的免疫办法就是看时间,一是看信息发出的时间,二是看其中提到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如果这些时间信息都没有,十有八九是不靠谱的。

除了上面这几点,你还要做到分清楚哪些是新闻报道,哪些是观点评论。大多数人对这些是完全分不清的。在报纸时代,分清报道和评论相对容易一些,毕竟新闻版和评论版是分开的。今天就难多了,因为社交媒体上传播的文章,每一篇都是独立存在的,一般人在手机上看文章,很少会先看看它是报道还是言论。王烁举例说,比如《经济学人》这本刊物,风格、立场、水平一直都很稳定,但它基本不做新闻采访,缺少一手信息,里面的文章不是报道,而是述评,夹叙夹议,不区分报道和评论。

此外,在辨别真伪的时候,你还要看报道所引用信息和观点的来源。信息源的质量,决定了信息的质量。你要注意这么几点:首先可能会有造假的信源;其次就是信源的质量,他知情吗?他为什么愿意说内情?有没有旁证?今天美国有很多的匿名信源,使用匿名信源意味着信源没有独立的可信度,因为没有办法核查。实际上就是引用这些匿名信源的媒体用自己的声誉来背书。信源所说信息的靠谱程度,不超过媒体的靠谱程度。

王烁还提醒说,你要了解自己的偏好,对特别投你所好的文章保有一份警惕。比如说,如果你特别喜欢《纽约时报》,那么也许你需要同时读一读《华尔街日报》。

最后,王烁把上面这几条进行了一个凝练的总结,一共有两句话:对于官方发布的报道和一流媒体的报道,默认为靠谱,直到被证据证伪;其他来源的内容,默认为不靠谱,直到被证据证明。 这两句话的前半句,都是给出简明到底的先验假设,如果你只想到此为止,那么节省了能量,并初步过滤了信息;如果你是一个立意求真的人,则关键词在后半句,不管是什么来源,最终都要靠证据说话。

以上观点,供你参考。

本文源自:“得到”订阅专栏《王烁·大学·问》

区分事实与观点,要从小抓起

有时候啊,我们的朋友圈和微信群经常被一些社会事件刷屏。大家激烈地争辩一些问题,但总是觉得鸡同鸭讲,怎么都说不到一块去。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好多人在讨论的时候,分不清楚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要说这种区分能力,可是个童子功。国外的幼儿园就有一套完备的训练方法,来给孩子从小培养这种能力。最近幼教公众号“小花生网”就刊登了一篇文章,给我们详细介绍了这种方法。

首先,让我们搞清楚,事实和观点的区别在哪里?事实就是能被证明真假的陈述。观点呢,是在说一种信念、感觉、看法,无法证明真假。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拿出一支冰淇淋,一个人说:冰淇淋好吃。另一个说:冰淇淋是奶制品。“冰淇淋好吃”就是一种主观上的感受,有人觉得好吃,也许有人就觉得很难吃。很明显,第一个人说的是一个观点,第二个人说的是一个事实。

为啥要区分事实和观点呢?因为这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批判性思维就是,你对外来的信息不能照单全收,而是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要敢于提出质疑。

那么如何对儿童从小培养这种思考分析能力呢?美国的幼教和中小学,一般把它分解成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上幼儿园到小学一二年级,老师会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小朋友们做简单的区分练习。比如:一句话说:我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另一句说:苏斯博士是我最喜欢的作家。哪句是事实?哪句是观点?显然第一句是事实,第二句是观点。

老师也会用小朋友非常熟悉的故事来举例,让他们分辨故事里,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比如《三只小猪》的故事里,“大灰狼是坏蛋!”,从小我们就觉得这就是个事实啊,没什么可质疑的嘛。但其实呢,好好想想,这只是一个被重复了好多好多遍的观点呀,它不是个事实。

除此之外啊,老师还会通过一些特定的用词引导小朋友去判断一段陈述到底是事实,还是观点。比如说,有很多形容词的句子,多半是一个观点性的陈述。而数字、统计、科学、历史、非虚构……这些词和概念往往会和事实关系比较大。

第二个阶段,是小学的中高年级时期,老师会引导孩子们进一步分辨事实和观点,而且要学会用事实去支撑自己的观点。

在这个阶段,要教孩子特别留意那些个带有意见倾向性和概括总结性的词儿,比如说:我想、我相信、我总是、我感觉、我从不之类的,有这些词儿的句子,很可能是一个观点。

在这个阶段,也要引导孩子们学习“劝说性写作”,什么叫劝说性写作?有点像咱们的“议论文”,目的是引导孩子们学会用事实去支撑他们的观点。格式一般是先说:“我的观点是什么什么什么”,然后说明原因和论据。

第三个阶段是初中时期,老师会告诉孩子们即使是事实陈述,也会夹杂观点和偏见。报道同一个事件,如果讲述方式不一样,或者内容侧重点不一样,对读者的影响也就不一样。

有一个学校的老师,让学生做了个练习,随便找了某天的《纽约时报》,问学生:“你怎么确定这篇文章是事实,还是观点?”“新闻和新闻分析到底有什么区别?”“有哪些文章把事实和观点混一块儿了?”“你觉得区分事实和观点容易么?”

学生们后来就发现,把什么文章放在什么位置,是很有讲究的。而一篇文章里,事实的成分和观点的成分好多时候非常难区分。

第四个阶段是高中时期,这个阶段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要求会更高。学生得学会从新闻报道、博客文章等媒体的信息中去辨别那些伪装成事实的观点,分析作者可能的动机。这也能让学生们明白真实的世界是真假难辨的,每个人的认知都有局限性。

比如,美国大选的时候,美国的中学老师会让学生做这样一个练习:请仔细分析那几位总统候选人说的话,看看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结合一些研究,判断这些人的可信度。到了这个阶段,有些悟性高的学生已经能够结合政客们嘴里出现的事实,观点比例,彼此之间的支持关系,来判断他们是不是靠谱了。

你看,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辨别客观的事实和主观的看法,那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一定会更加清晰。

本文源自:“小花生网”(为什么国外孩子从小学习怎么区分 Facts & Opinions?)

罗胖60秒:医学的真正作用是什么?

2018-03-26 罗振宇 罗辑思维

  1. 有一位名医跟我说,他对医学的理解,有一天发生了突变。过去当医生,总是想着治病救人,攻克疑难杂症。

但是,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

  1. 你想,任何物种都在进化,进化过程必然会有基因变异。变异的结果如果不适应环境,就被淘汰。

如果从这个视角来看,有些罕见病本质是啥?其实就是人的基因变异啊。

  1. 如果不是在现代文明社会,说一句难听话,这种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异,其实就是老天爷让他被淘汰了,医学是无能为力的。

一个有志气的医生,突然意识到这一点,是有点五雷轰顶的感觉的。

  1. 那医学的作用是啥呢?

那位名医说,我做医生的时间越长,就越知道医生最大的使命,是当好每个人后半截路上最好的旅伴。有一句话说得好,所谓“偶尔治愈,常常缓解,总能安慰”。

随手拍解救不了被拐残疾儿童

2017-04-17 和菜头 罗辑思维

“据我所知,目前为止没有一例查证属实的将儿童人为致残后逼迫乞讨的案件。”
——公安部原打拐办主任 陈士渠

1

如果有人告诉你说,某人被陌生美女灌醉,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满是冰块的浴缸里,发现自己的一个肾已经不翼而飞,腰上只留下一道长长的刀口。

我想你多半不会相信,因为这听起来就是个都市传说。

认为街上的乞讨儿童是被拐卖而来,甚至认为其中的那些残疾儿童是被灭绝人性的人贩致残,以此作为乞讨集团的牟利工具,这同样是一个都市传说。

但是,这个都市传说的生命力就要比“活体取肾”强大得多。

那么多年过去了,网友一次次在街头拍照,一次次呼叫警方介入,然而,传说中被人贩拐卖致残、流落街头、为丐帮赚钱的孩子,却从未出现过。

每一次警方兴师动众地派人排查,劳民伤财地进行DNA比对,结果都不能证明存在拐卖。

事实让“爱心人士们”难于接受:

许多孩子是由生身父母带出来乞讨的,因为这样赚钱效率要更高一些,人们总是对儿童抱有更多的同情心。

同样的,那些乞讨的残疾人,也并非地下恶势力所为,他们各有各的伤残原因,人们也总是对残疾人抱有更多的同情心。

2

在很久之前,随手拍行动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写过一篇长文,从利益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拐卖儿童,然后人为致残,最后用于乞讨,是一件很难想象的事情。

对于人贩来说,因为他们要逐利,所以会追求以最快的速度达成交易,而不是一一挑选买家,最后选择职业乞丐。

而对于乞丐而言,一个刚刚人为致残的孩子,意味着一系列风险和麻烦。在用孩子盈利之前,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治疗、培育,这都是投入。远不如去找一个生活无着,或者丧失希望的残疾人合作更为简单,他们起码能够照顾好自己。

许多网友和我激辩,无非是因为他们和真正的社会生活太过隔膜。

想不明白为什么亲生父母会带着孩子乞讨,那是因为不知道贫穷是什么,也不理解一旦有办法轻松地创收,人会多么难以离开这种生活方式。

想不明白为什么职业乞丐不需要人为致残被拐儿童,那是因为没有做一点分析工作。中国有多少残障人士、他们以何为生、生活水平如何,这些都是公开资料里可以查询得到的东西。

3

即便如此,在最新一轮随手拍解救被拐儿童的热潮里,人们又故态复萌。

甚至还有人信誓旦旦地翻阅明史,找出了所谓“生采割折”的记录作为佐证,证明人贩和职业乞丐拐卖小孩然后人为加以摧残,是一直都存在的社会现状。

看起来哪怕迄今为止没有一例实证,也并不会影响这种网上抽风一轮又一轮持续下去。

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分析一下这种歇斯底里背后的心理模式。

对拐卖儿童的关注,源于深植内心的恐惧。

任何为人父母的人,都对人贩的威胁表示深恶痛绝的同时,放大了拐卖人口潜在的威胁程度。所以,他们对一切可能涉及儿童贩卖的消息,无论真假都非常在意。这种在意背后,就是对于失去自己孩子的深深恐惧。

于是,强烈的情绪构成了随手拍心理模式的第一个环节。

在另外一头,是网络世界里的赞美、鼓励和关注。

无论什么时候,任何网友只要随手拍一张照片,然后加一段描述性的话,陈述自己对于某个乞讨儿童身份的怀疑,他就天然地获得了道德高位,可以用这条消息催逼名人、明星和网红转发,否则就是冷血和无情。

然后,在名人、明星的扩散下,更多网友卷入进来,最后警方不得不出动,真的去做调查。

一个普通人是很难拒绝这种诱惑的:

只是手机拍一张照片,就可以获得如此之多的赞扬,进而感到自己获得了巨大的力量,以至于可以指挥从网友、名人、明星乃至警方的行为。

这样,随手拍心理模式的奖励机制形成了——

一头是因恐惧感而产生过度关切,造成不假思索地接受“生采割折”的新版都市传说;另一头是来自网络和公众的明确奖励机制。

中间只有一个扳机,只要抠下就可以击发,那就是一次触发事件:比如一次公车上的偶遇、一次街头的驻足,甚至只是一时的心血来潮。

于是,某个乞丐和那个乞丐的家人就会倒霉了——

警察会前来盘问,做DNA检测对比,他们的照片会贴满整个网络,直到所有亲友知道他们在乞讨为止。

4

即便每一次都证明不是拐卖,随手拍的参与者却没有任何惩罚。相反的,他们的行为被赞美为义举,被肯定是出自良善的目的。

那么,乞丐的尊严和权利呢?

我觉得参加随手拍的网友应该保持起码的诚实,比如说可以大声告诉世人:乞丐没有尊严和权利,怎么弄他们都不会有错。

甚至可以再直接一点:乞丐一没钱、二没势,弄了又怎么样呢?

这样的话,当参与随手拍的人,被这个社会上更有钱、更有势的人随便弄的时候,我觉得会更有观赏性一些。

禅定时刻:

疯了的一群狼,要比疯了的一头狼可怕得多。

此内容归罗辑思维团队出品的「得到」App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罗胖曰:

在现代社会,实现正义的途径变得弯弯曲曲。
直接行善,往往适得其反。
各行其是,反而能得到市场“无形之手”的祝福。
比如“熄灯一小时”活动——
不仅没有节能,而且对发电厂的设备有极大危害。
所以,区分以下两者——
1.有价值的事。
2.实际上并无价值,但可以聊以自慰的事。
需要智慧坦诚

流言终结者 Myth Busters

一个由澳大利亚电视制作人Peter Rees开创的Discovery Channel电视系列。他发掘了主创的Jamie和Adam二人组。这是一个记录片形式的电视系列剧,大概可以划到”揭密/科学试验/特技”一类。由主持人Jamie和Adam两人为观众揭露/戳穿当代街头巷尾流传的各种“神话”的秘密。

  每一集的内容包含3个“神话”,内容包括各种互联网上的谣传,一些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伪“常识”,历史事件等等,但更多的还是与好莱坞电影上常见的一些镜头有关。比如:

在加油站打手机到底会不会引发爆炸;
电影里面的人被一群匪徒追杀,跳到水里就不会被子弹打伤,这是否可信;
传说中杀人不留痕迹的“冰子弹”到底是否可行;
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是否真实;
人的叫声能否击碎玻璃;
(像电影上那样)开枪能否把门锁打烂……等等。

每期节目的最后会对每个“神话”题目给出“Busted(被揭穿)”、“Plausible(半真半假)”、“Confirmed(被证实)”三种评价。

罗胖60秒: 文明的使命

2017-11-13 罗振宇 罗辑思维

  1. 话说抗日战争的时候,有一句很有名的诗,叫“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无处不青山”。

意思是,作为一个有志青年,不一定非要死在老家,也就是“桑梓”,人间到处是可以安身的地方。

  1. 那个时代很多热血青年,就是在这句诗的激励下走向抗日战场,用王鼎钧先生的话说,当时这句诗的知名度和“床前明月光”也差不多。

  2. 可是你知道吗?这首诗的原作者是日本人西乡隆盛,所谓“明治维新三杰”之一,激烈地主张对外扩张。

所以这句诗的本意是,你们日本青年,何必在这孤岛上固守呢?征伐四方多精彩。“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无处不青山”嘛。

  1. 他可能万没想到,这句诗,在几十年后,反而在激励中国青年抵抗日本侵略。

你看,文明这个事就这么奇怪,你创造出来了,它就不再属于你,它会去实现自己的使命。

日本人吃鲸鱼也是迫不得已

我们国家有些地方吃狗肉,外国人觉得匪夷所思,最近豆瓣专栏作家张佳玮写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他说,一些国家的美食传统,其实是被逼出来的。

举个例子,日本人有捕杀鲸鱼的传统,是因为他们当时必须这么干。历史上,日本天皇曾经多次发布“肉食禁令”,德川幕府的将军,也发布“生物怜爱令”,规定牛马不能吃,狗肉也违法,当时日本也不养绵羊。最后,硬生生把日本人逼成了鱼肉加野菜的民族,吃鲸鱼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同样,中国人吃狗肉也是因为古代肉食匮乏。但其实19世纪之前,法国人也吃狗肉;德国人把狗肉当羊肉的替代品;瑞士人吃切片狗肉,甚至墨西哥人和罗马人传统里,还有熏狗肉这道菜。说到底,在全世界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前,大家来不及养宠物,先得满足自己;

所以,时势不仅造英雄,时势也造就了饮食传统。

丝绸之路不是中西方贸易通道?

大家肯定都知道丝绸之路吧,传统的书本里认为,汉朝就是通过这条丝绸之路,和罗马帝国展开了密切的贸易交流。但最近有本新书,叫《丝绸之路新史》,书里说,从考古证据上看,汉朝、罗马之间可能没什么联系。

那有什么证据呢?两国之间做生意,肯定要用钱吧?但中国就没出土过罗马钱币。中国出土年代最早的欧洲钱币,是拜占庭的,而且数量少得可怜,只有几十枚。再看在罗马商人活跃的南印度海岸,出土了成千上万枚罗马钱币。

好,那会不会全是以物易物呢?既然叫丝绸之路,那中国的丝绸肯定卖到过欧洲吧。有人考察了欧洲七世纪到十三世纪的一千件丝绸样品,只有一件是中国制造的。而且,当时根本不只是中国生产丝绸,拜占庭也产丝绸,欧洲的很多丝绸都是拜占庭产的。

但有人说了,史书上记载过罗马使者到汉朝访问的事儿啊,《后汉书》就说,有个从大秦来的使者,到汉朝来进贡,带的礼物是象牙和犀牛角。这个大秦,说的就是罗马。不过象牙和犀牛角是东南亚的特产,不是罗马的。所以专家就怀疑,这个使者可能是个冒牌货,或者是史官搞错了。

你看,从现存的考古证据来看,汉朝、罗马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频繁,甚至很可能没太多的联系。

明清时期妇女地位并没那么低

很多人都认为,在明清时期,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很低,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受到了严重的压迫,是不是这样呢?最近,历史学者李伯重在文章中说,明清时期妇女的社会地位没我们想的那么低。

首先就说缠足吧。其实缠足这事儿,主要是在汉人的中上层社会中比较流行,劳动妇女很少有人缠足,而且少数民族的女性也都不缠足,所以对大多数妇女来说,这个迫害并不存在。

再说妇女家庭地位低下,其实决定家庭地位的因素很多,除了性别,还有辈分啊血缘啊各种因素,很多时候性别反而没那么重要。最典型的就是《红楼梦》,在贾府里,地位最高的不是哪个男人,而是贾母啊。

更有趣的是,从国际上看,中国妇女的地位也不见得比别的国家低下,就说打老婆这事吧,在西方,打老婆一直是合法的,直到1871年,美国才立法禁止打老婆,英国要到1880年才出了类似法律,这时候鸦片战争都打完40年了。而中国呢,早在秦代,就已经从法律上禁止打老婆了。

当然,这位作者声明哈,他绝对不认为中国古代妇女享有和男人平等的地位,他只想说,认识事物的时候还是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不能简单轻信、人云亦云。

包公是个白面书生

说起铁面无私的包公,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标志性的大黑脸,但如果我告诉你,包公原本是一个白面书生,你相信吗?最近腾讯网有篇文章说,包公本来就不是黑脸。

比如,故宫收藏的《历代贤人》画册里,包公就是白脸长须,安徽合肥包公祠里的包公塑像、甚至包氏族谱里的包公画象,都是和蔼可亲的白脸文人。那他怎么就变成黑脸了呢?

文史大家胡适曾考证过这事儿,他说,第一次把包公写成黑脸是在明朝,后来在各种记载里,他就被“越描越黑”了,之所以“黑”,是因为儒家观念里,五德中的“水德”和司法刑罚相关,水德对应的颜色就是“黑”。到了清代戏剧里,又给包公额头上加了个月牙,意思是他有穿越阴阳两界的特殊能力。

你看,越是不公平,人们就越希望有铁面无私的救世主,黑脸包公是人们对清正廉明的期望和表达。

本文来源:包公是怎样变黑的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水浒传

《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都有着响当当的名号,像什么及时雨宋江啊、豹子头林冲啊、黑旋风李逵啊,听起来就很厉害。但最近,公众号“语言研究”发了篇文章说,其实水浒里的很多绰号我们一直都理解错了。

就拿黑旋风李逵来说吧,过去我们觉得“旋风”说的是像龙卷风一样速度快力道大,但实际上呢,“旋风”是宋朝一种火炮,当时有句话说这种炮的威力,叫“神仙难躲一溜烟儿”。李逵被叫做“黑旋风”, 一是他长得黑,二是他脾气暴,就像火炮一样“沾火就着”。

再说说“混江龙”李俊。“混江龙”是“水下功夫了得,像龙一样翻江倒海”的意思吗?错了,“混江龙”是当时一种清除河底泥沙的工具,治理河道用的,所以“混江龙”李俊其实是“挖沙机”李俊的意思。

另外,水浒里好多人的绰号里都带个“病”字,比如“病关索”杨雄、“病尉迟”孙立、“病大虫”薛永。那“病”是“不健康”的意思吗?也不是。在宋代,“病”是“超过”的意思。“病关索”就是“超过关索”,“病尉迟”就是“赛过尉迟恭”。而“病大虫”可不是说比虫子厉害,而是说这个人比老虎还厉害。

所以说,下次看水浒的时候,可别理解错了。

本文源自:《水浒传》的人物绰号被误传千年

儒学推倒了中国的“家天下”?

过去我们总认为,儒学就是封建帝国统治老百姓的工具。最近,清华教授秦晖提了个相反的观点:“西学和儒学合力推倒了中国两千年的家天下”。为啥这么说?

首先,真正的儒家对周以后的王朝历来都是不满的。周朝是“公天下”,统治者是老百姓选出来的,谁品德好,老百姓就选谁。而秦朝却变成了“家天下”,统治者靠的是暴力和强权。这种变化虽然让儒家不满,但他们最多就是发表一下意见,或者编个子虚乌有的桃花源,但没法改变现实。

但到了晚清,西方打破中国国门之后,儒家发现,西方国家对自己的老百姓比大清要仁慈得多,西方的社会关系比大清道德,法律也比大清讲理,吏制也比大清清明。比如说,晚清外交家郭嵩焘就认为,西方社会体制就是儒家理想的再现,西方社会和儒家的“公天下”其实是一样的,这种制度正是儒家想要的。

所以,晚清并没有什么“西学”与儒家的冲突,儒家反倒与西学一拍即合,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和改变帝制做了理论准备,最终推翻了中国两千年的“家天下”。

本文源自:秦晖:西学与儒学合力推倒中国两千年的“家天下”

鸦片战争是乾隆埋下的祸端

很多人觉得,清末发生鸦片战争,主要是慈禧光绪太无能,如果是乾隆帝那样的明君,谁敢来欺负咱?但这事儿还真不好说,最近,历史学者张宏杰就发表文章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乾隆帝那儿就埋下了祸根。

为啥这么说呢?

鸦片战争爆发就是英国人想打开中国国门,这和乾隆朝的外贸体制有关,当时乾隆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英国人货卖不进来。海关又腐败,英国人贿赂中国官员的银子,比交的关税还多。而且乾隆防英国人跟防贼似的,把人家限制在一条街上,不许人家带老婆孩子,还法律规定,哪个中国人敢教外国人汉语,就是死罪。英国商人迫切想改变这种外贸体制。

而且,战争的导火索,鸦片,也是在乾隆时期大量流入中国的。由于英国的工业品进不了中国,他们只能用白银来买中国货,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英国面临严重的贸易逆差,时间长了白银不够,英国商人就动了卖鸦片的歪主意。乾隆晚年,英国卖到中国的商品有一半都是鸦片,当时上流社会吸鸦片已经很流行了。

另外,乾隆对英国暴露了军事实力。英国大使马尔嘎尼来中国时,乾隆为了显示军威,命令各省督抚见英国人一定要搞阅兵仪式,结果清兵有拿扇子的、有别烟袋的,主要武器是大刀弓箭,少量热兵器也是欧洲100多年前的东西。马尔嘎尼回去就说,我只要几艘战舰就可以摧毁整个中华帝国。

所以你看,乾隆埋下了鸦片战争的祸端,盛世之下,已经危机四伏了。

本文源自:乾隆盛世,一个饥饿的盛世

很多“传统”都是近代的发明

最近,罗辑思维的策划人王邓会说,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很多我们以为的传统,其实都是近代的发明,我们只是在通过想象建立连接,完成彼此的价值认同

比如苏格兰裙,是苏格兰大名鼎鼎的民族传统服装吧?其实根本不是,那是1707年苏格兰和英格兰合并之后,由一个英格兰人发明的,但没关系,这反而推进了苏格兰人对民族传统的认同啊。

再比如我们老说自己是龙的传人,感觉这种说法应该挺有历史渊源的吧,但其实这个称呼是1978年台湾歌手侯德建发明的,他写的歌叫《龙的传人》,歌火了,龙的传人也被广泛接受,成为两岸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认同。

还有唐装,其实和唐朝没半毛钱关系,它是由清代的满族马褂,再加上西式剪裁发明的一种时装,但这也不妨碍在中国APEC峰会上,各国领导把它当成中国文化的象征啊。

所以你看,很多我们以为的传统,其实都是近代的发明,我们只是在通过想象建立连接,完成彼此的价值认同罢了。

美国独立战争的谎言

提起美国独立战争,历史教科书一般都是这么写的:北美殖民地的老百姓想要独立做主,但英国不同意,不仅收重税,还加强压迫。最后,迫于无奈,百姓起义了,战胜了英国,宣布独立。历史真这样吗 ?最近,北大教授章永乐在文章中表示,美国独立,不是穷人的反抗,而是翅膀硬了的“高富帅”发动的革命。

为啥这么说?

我们先看压迫。北美殖民地的压迫真的那么重吗?章教授说,根本不是,1763年,英国人均缴税26先令,而马萨诸塞州的美国人人均只交1先令。不仅纳税少,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前,美国人的生活水平高于任何欧洲国家,人口增长率也高于欧洲任何一个国家。守着这么富饶的北美大陆,手里有了独立的资本,让北美殖民地越来越看不起他们的宗主国英国,闹独立只是早晚的事。

那我们熟知的“波士顿倾茶事件”——也就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是不是因为英国税负太重引起的呢?不仅不是税负太重,而且反过来,是因为税负太轻引起的。倾茶事件的发动者,是波士顿富裕的茶叶走私商,他们之所以倒茶叶,是因为英国把茶税从每磅1先令降到了3便士,这样他们就没法从倒卖茶叶中赚钱了。

所以说,美国独立革命其实是北美的富人们翅膀长硬了,他们希望获得和英国平起平坐的地位,而根本不是什么穷人的造反。

你知道其实是小麦驯化了人吗?

去年出版了一本特别牛的书,叫《人类简史》,作者是以色列历史学奇才,他的很多观点非常开脑洞,比如说吧,我们总觉得人是万物的主宰,各种动植物,比如小麦,都是人类驯化的,最后为我所用。但这本书却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他说,如果从小麦的视角来看,其实是小麦驯化了人才对啊。

你看,一万多年前,小麦只是一种野草。但就在最近这1000年,它从无数种野草中脱颖而出,传遍了全世界。比如北美之前根本没有小麦,现在却到处麦浪起伏。小麦在地球上占据的地表面积,相当于10个英国。所有生物,最本质的追求,就是在基因上更多地复制自己,从这个角度看,小麦是地球上最成功的植物了。

从人的视角来说,好像是我们为了吃小麦,才种它。但从小麦的视角看,难道不是它用果实诱惑了人,好让我们为它服务吗?它煽动我们,砍倒大片森林,为它们腾出空地;它逼迫我们,冒着烈日,为它松土施肥、除草捉虫。很多疾病,比如腰间盘突出啊、关节炎啊,不是人本来就有的,而是到了农业社会以后才出现的。

小麦彻底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因为耕作费时间嘛,所以人不得不定居在麦田边上。小麦甚至改变了人的战争方式,比如采集时代要是有冲突,打不过就跑呗,但农业社会不一样啊,跑就意味着放弃田产、房子和余粮,很可能会饿死,所以人们会死守农田,经常是你死我活。

怎么样,开脑洞吧?最后再看看“驯化”这个词,“驯化”来自拉丁文,本来是“房子”的意思,现在关在房子里的可不是小麦,而是我们——人。

不是每个太监都叫公公

大家都爱看历史剧,最近,微信公众号“历史重读”发了篇文章吐槽说,现在的历史剧里有太多的常识性错误,让真懂历史的人看得哭笑不得。

比如说吧,很多历史剧里,甭管你是唐朝的还是宋朝的,太监传圣旨,都会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其实这八个字是明朝朱元璋提出来的,只有明清才这么说。而且,“奉天承运皇帝”这六个字是连一块儿的,意思是皇权是老天给的,那“诏曰”是“诏告天下”的意思,所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再比如,历史剧里,甭管多年轻的太监,都被叫做“公公”,其实公公是个尊称,只有那些年纪大地位高的太监,才能被叫“公公”,就好像只有年纪大的男人能被叫“老爷爷”一样。那年轻的小太监该怎么叫?明清的时候,民间管他们叫“老公”,你没听错,真叫“老公”。

最后说说击鼓鸣冤吧。历史剧里好像什么朝代都可以击鼓鸣冤。其实,明清以后,击鼓才是鸣冤告状的意思。但在明朝以前,衙门口的鼓,是用来宣布县太爷下班的,你要是没事儿就击个鼓,那县太爷还上班不上班啦?

好,今天先说这么多,下次再看历史剧,你可以留意一下,看看哪些演错了。

可别被极端数据忽悠了

现在大家都讲大数据,觉得大数据神乎其神。但有时候,如果你用错了数据,很有可能就被忽悠了。最近,科普作家蒋迅在科学网上写了篇文章说,我们就常被数据里的极端值给忽悠了。

讲个统计学小笑话啊。话说有一年,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地理系做了一次统计,看看毕业生的收入情况,结果发现,地理系毕业生的平均起步薪水,不光比其它专业高,还比其它学校的地理系都高。于是得出结论:要想起薪高,就得上北卡大学、上地理系。奇怪吧,怎么学地理的能挣着那么多钱呢?说来也简单,那一年北卡州立大学地理系毕业了一个学生,叫迈克尔·乔丹,就是当年NBA那位篮球之神,因为他一个人,拉高了整个地理系的平均薪水。

乔丹的工资在这儿就叫做极端数据,因为统计的时候把这个极端数据加了进去,所以造成了这种错觉。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人说:演员的收入那么高,而我们的科学家收入远不如这些演员,真是世风日下啊。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起码美国就不是,美国劳动部做过统计,如果排除极端情况,科学家的收入要远远高于演员,因为除了那些个别收入极端的名演员,绝大多数演员的收入状况其实并不理想。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评选的时候,要去掉最高值和最低值,就是怕极端数据影响了判断。

所以你看,数据虽然有用,但可别被极端数据忽悠了。

本文源自:从一个与统计有关的笑话说起:地理系毕业生的起薪最高
为什么电影演员收入比科学家高那么多?

相关性和因果性

现在微信朋友圈里各种科普文章越来越多,到底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呢。最近,科普书《癌症.真相》的作者菠萝说,要想分辨清楚科普文章的真假,先要学会分清相关性和因果性。

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有个科普文章说,北京王府井冰淇淋卖得越多,唐山淹死的人越多,所以为了拯救生命,我们要少吃冰激凌。听上去很不靠谱吗?但人家在文章里给了非常具体的数据,证明北京王府井冰激凌销量增加的时候,唐山淹死的人也真的增加了。这个时候你信不信呢?你要是信了,这就叫做混淆了相关性因果性

那为什么冰淇淋卖得好淹死的人就多呢?很简单,因为天气热嘛!天气热,冰淇淋就卖得多,唐山下水游泳的人也多,淹死的当然就多了。表面上这俩是具有相关性的,但其实根本就没有因果关系嘛。

很多伪科学常见的套路就是:找两件趋势相同的事,用相关性来掩盖因果性。比如:苹果手机卖的越多,自杀人数越多;牛奶喝的越少,华盛顿离婚率越低等等;有些甚至连关系都没有,仅仅是数据上的巧合而已。

所以,以后看到这类所谓的“科学发现”的时候,别着急接受,先想想,这里面到底是相关还是因果。

本文源自:为啥苹果手机卖得越多,自杀人数越多?

为何唐朝男MAN,宋朝男娘

最近,历史学者张宏杰在文章里提到一个有趣的观点,他说中国人的气质,从唐到宋来了个大转弯,按现在的说法,唐朝男人都很MAN,而宋朝男人很娘,为什么中国男人的气质在宋朝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呢?张宏杰分析说,这是制度设计带来的人性变化。

你看,宋代以前是一段乱世,五代十国14个皇帝里,有12个皇帝的子孙都被人整个灭门了。宋太祖也是造反上位,为了保天下,他设计了一整套严密的防范制度。

第一步,给武将戴上枷锁。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我们都知道,他不仅把军事指挥权和调动权分开,还采取了歧视政策。宋代文官升官容易,武官升官很费劲,武官总觉得低人一等。比如当时的国防部长,他的马车每次碰到文官的马车,都会避到旁边的小巷子里去。你说,这个风气下谁还愿当兵啊?

第二步,给武器加上锁链。宋朝的武器禁令严到什么程度?连大家祭祀用的仪仗刀枪也被禁止,说你实在需要也可以,那就用木头做个形状,再贴上锡纸吧。

第三步,给文臣套上笼头。宋太祖是制度设计的天才,用各种“分权”和“制衡“手段,把文官管得死死的。宰相的权力就被分割成三块。地方官由中央派,每个地方最多让你呆三年,财权也收归中央,彻底杜绝造反的可能性。

你看,就是这样一步步的政治设计,中国人在历史上第一次不以立功疆场为荣,宋代男人失去了尚武精神,从硬汉变成了暖男。

历史上的诸葛亮真有那么神吗?

过去,我们总认为诸葛亮用兵如神,像草船借箭啊,空城计啊,一切尽在掌控。最近,《大科技》的一篇文章指出,其实很多事都是张冠李戴,诸葛亮在军事方面没那么厉害。

我们知道,诸葛亮在《三国演义》刚登场就干了件大事儿,火烧博望坡,把曹操的人打得狼狈不堪,让关羽张飞刮目相看。然而,历史上火烧博望坡发生在202年,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是207年,所以这把火其实是刘备放的。而且,刘备放火不是要烧曹军,而是烧自己的大本营,目的是为了把曹军引入自己的埋伏圈。

另外,草船借箭的主角是孙权。当时孙权借着大雾,划船去打探曹操的实力。曹操以为孙权带兵攻过来了,就让手下放箭。这事儿和诸葛亮也没啥关系。

最颠覆的是空城计,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在城头弹琴,吓退司马懿15万大军。其实,真正唱空城计的不是诸葛亮,而是曹操。当时吕布来打曹操,曹操的主力不在城内,于是他派老百姓到城上站岗虚张声势。还好吕布怀疑曹操在城外有埋伏,自己主动退兵了。

其实,从史书上看,刘备在活着的时候,诸葛亮从没直接指挥过一次重要战役。后来诸葛亮直接指挥的北伐不仅没成功,还让蜀国国力更空虚了。

所以说,诸葛亮被后人神话了,他并不是一个用兵如神的军事家。

本文源自:诸葛亮-也只是个普通人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