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Rhythm

张弛有度。

慢一点
少一点
深一点

What

节奏

对于人来讲,最难受的事情之一,就是被动的跟随别人的节奏。

比如说,坐在你旁边的人如果开始抖腿,他倒是享受那个节奏了,你可就难受死了;再比如说,自驾游的时候,跟在别人后面开车跑长途是最累的,有经验的人搞自驾游,一般都约定一个地点大家会和,路上谁也别跟着谁。

我们确实总是急于摆脱他人强加给我们的节奏感,这个心理机制也经常被用于说服他人。

比如说有一位做营销的朋友告诉我,他在向别人要求帮助的时候总会加上一句话,说:“没关系啊!您完全可以拒绝我”,而效果恰恰相反,很多人反而会因为这句话,不再拒绝他。

为啥呢?就是因为拒绝是一个你已经提到的选项,他在心理上要摆脱你的控制,不跟你的节奏,所以反而只剩下了一个偏偏不拒绝的选项。

最近我看了一本杨照先生写的书,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音乐是有节奏的?

这个问题我从小到大都没有想到过,答案的即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因为人的呼吸是有节奏的;音乐不是什么客观的东西,它就是我们呼吸节奏的外化、延伸和扩展。

你看那种小型的室内乐演奏就没有指挥员,那几个乐手怎么协同呢?往往就是一个主导的乐手刻意的、夸张的显现自己的呼吸,然后其他乐手调整自己呼吸跟上他的节奏,然后整个乐队的音乐就协调起来了。

为什么音乐很迷人呢?就是因为它是我们身体和宇宙连接的纽带。

在社会博弈上其实也有类似的原理,很多时候人和人之间真的并不是力量的大小输赢而是谁在跟谁谁的节奏。

Why

How

时间管理:设计“马拉松快步跑”的节奏

陆奇是一位资深商界人士,他曾经做过微软的全球执行副总裁,是最核心的高管之一。离开微软后,他担任过百度总裁和首席运营官。现在陆奇的身份是创业孵化器YC中国的创始人。

在YC中国和36氪联合开设的一个问答栏目里,陆奇提到了自己在时间管理上的经验。在他看来,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在大公司,好的时间管理,应该能同时做到产出最大化和自我满足。他的心法是:最核心的是要设计一个“马拉松快步跑”的时间管理方法和心态。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首先,要意识到工作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其次,同时也要意识到,尽管是马拉松,但是速度也要很快,因为,“现实世界中,任何高价值的东西,创业公司、大企业的好岗位等,都会有非常激烈的竞争,你需要保持速度并持续领先”。

他用高速公路开车来作比喻。在高速公路上开车,需要保持一个均匀的高速,然后,时不时,需要加速一下,超过前面的车,然后再回到之前的均匀高速。这种状态对车的损耗是最低的。相反,如果过于频繁的加速减速,就会对车造成巨大的损耗。

对应到日常的工作节奏中,那就是,要找到一个你可以保持的高速度,这个速度应该是效率最高而且也让你最舒服的状态;同时,这个节奏也需要能够应对突发变化,比如要冲刺一下,熬夜加班应对紧急任务。

陆奇说:“必须避免经常性的透支,经常性的拼命追赶截止日期,经常性的处于疲累状态。身体和精神上偶尔透支可以补回,不可长期透支……跑一个高效率、可持续、并且可以应对临时突发状况的马拉松才是关键。”

以上就是资深商界人士陆奇对于建立自己工作节奏的建议。他的心法是:要设计出一个马拉松快跑的节奏,同时兼顾速度、灵活度和持久性。

王玥:如何把握资本运营节奏

最近,创业邦合伙人王玥在他的公号上更新了一篇文章,主要谈了两点,一个是企业生命周期,另一个是产品运营和资本运营节奏的重要性。

首先来说企业生命周期。王玥认为,过去二十年里,中国企业管理界最忽视的一个理论,就是企业生命周期。这个概念来自一本同名图书,作者艾迪斯认为企业和人一样也存在生命周期,包括发展、成长、成熟、衰退几个阶段。

王玥指出,大多数创业企业是在婴儿期或学步期,目标是尽快进入盛年期。但是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都存在着陷阱。比如在企业孕育期里的陷阱是创业空想,没有付诸实践;在婴儿期,可能心理准备不足,创业者“知难而退”;学步期有“创业者陷阱”,意思是说,企业之所以无法发展壮大,核心原因在于创业者自身的思维和专业局限,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创业者只有不断地为团队补充新鲜血液,引进不同的思维方式。而在企业的青春期,还可能出现创业者与职业经理的权利斗争。大多数企业其实进不了盛年期和稳定期。随着企业的成长,缺乏灵活性或自我控制力引起的困难会不断出现,就成为了所谓的“问题”。所以,了解企业周期的问题,在不同的时期解决相应的问题,对企业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但王玥说,企业生命周期的理论有一个不足,是忘掉了资本周期,也就是资本运营的节奏。他认为,企业运营其实有两种循环。第一种循环是产品运营节奏,也是企业成长的能力,产品的运营包括收入和成本,从而形成利润;第二种循环是资本运营节奏,也就是投资和融资的节奏。总体来说,资本运营决定了企业如何值钱,产品运营决定了公司如何赚钱。这两种节奏都是创始人需要注意的。

王玥指出,资本运营与产品运营思维有四个重要节奏,都可以反映在企业生命周期里,其中,产品、团队、文化三个节奏属于产品运营思维,融资节奏属于资本思维。我们一个一个看。

第一个节奏是产品。大多数创业者考虑的都是如何让第一代产品出来就能卖一点,第二代产品出来又能卖一点。很少有企业能够沉下心来做3-5年的研发,再去销售。王玥认为,联想在产品研发与销售方面的“贸工技”策略,非常值得学习。贸是贸易的贸,工是工具的工,技是技术的技。说白了,就是以贸易为先。早期的联想先代理了IBM的PC电脑、笔记本,在这个基础上做加工,然后再做自己的技术研发,最终把IBM收购了。在有限资源的前提下让企业活下来,这是很好的方法。作者不建议早期创业者花大量的钱去做研发,最好找到能够快速应用的技术,要清楚客户是谁,知道公司现金流进来的时点,预测的时候达到盈亏平衡,越准越好。

第二个节奏是团队。王玥指出,创业者要克制融资后就扩张团队的冲动。因为这会使公司迅速多很多自己不认识的人。而他认为,创始人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认识公司每一个人,这在创业早期非常重要。一旦团队扩张太大,下不了手去裁人时,公司就非常危险了。而且他建议,早期初创阶段的第一批人,一定要人人都是特种兵、多面手,很多工作没有边界。分工明确的状态只有企业到第二阶段才会出现。

第三个节奏是公司文化。他认为,企业文化是不断变化的,创始人总是幻想把公司文化维持在最开始阶段,是不可能的。而企业文化最难把握的,是一对永远矛盾的基因,一个是创造和改变,另一个是命令和控制。企业早期肯定是更注重销售、市场、融资。但是,流程制度、汇报关系、工作职责和考核标准这些也很重要。

第四个节奏是融资,也就是刚才提到的资本运作的节奏。这里很重要的是两个“度”:速度与额度。在融资的时候,要的就是把握好融资的节奏,比如上市前融几轮。同时找一个信任的人帮你做分析:公司账上有多少资金?产品能够带来多少收入?商业模式会吸引哪一类投资人?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要敞开式讨论。

以上观点,供你参考。

本文源自:玥堂主(《王玥:深入剖析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产品运营与资本运营》)

Experience

创业忌跟风,节奏需自控

“大姨吗”创始人柴可在最近一个演讲里,分享了他的几点创业心得,其中有一个观点很有意思,他说,创业不能因为环境浮躁或者资本推动,就丧失掉自己的节奏。跟着走最容易“打死结”,而往往慢一点,才能快一点。

怎么叫跟着走容易打死结呢?柴可的老爸是做药的,当时有种药原料是天麻粉,价格贵,后来出现了化学合成的天麻素,疗效差点,但能把成本减低40倍。这导致谁不用化学合成的天麻素,谁就赔钱,于是所有药厂都改用差原料,这就是恶性循环,“打了死结”。但就是他老爹,为了疗效,坚持不改原料,亏钱卖。你以为他最后会亏死吧?恰恰相反,他老爹的整个团队、包括销售商和顾客,就因为这事儿,对公司产品信心爆棚,结果公司更好了。从此柴可就悟到了,做企业不能跟风打死结,要坚持按自己的节奏走。

另一个例子是柴可自己的。2014年,创业环境好,钱也多,所有创业公司都在大把烧钱做推广,这时候谁不砸钱谁就没流量,而推广费用也水涨船高,这就进入了“打死结”状态。这时候,柴可顶着压力,硬性要求团队必须不花钱做推广。公司发展速度慢下来了,但他还真逼出了团队的牛创意,比如利用手机商店的规则漏洞,让“大姨妈”紧跟在热门应用的后面“傍大款”,一下把量做大了。不花钱团队都会推广,有了钱不就如虎添翼了吗?如果当初砸钱买流量,团队永远只会笨办法。

所以你看,不要以为你坚持了,就一定会被别人超越过去,所有的超越都是暂时的。当你跟着初心做自己的时候,真正的质变就开始产生了。

本文源自:“大姨吗”创始人柴可:4个小故事,告诉你“慢就是快”

Reference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