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不藏不急。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
诚实为上策。
Why
《道德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何明?先从真实开始。一个人不能接受真相,真话,就会有不实际的期待,有幻想,就会喜欢别人说奉承话,就容易被骗。要想当头,当领导,“明”是最重要的。
任何的谈判,都要保持真诚,坦诚相对。
因为真诚本身,才是最重要的谈判筹码。
为什么顶级的管理者,都能平衡好企业里这三种人?
每个企业,都存在着“三个石匠”。
第一个石匠说:我只是混口饭吃。
第二个石匠说:我要做最好的石匠。
第三个石匠说:我在建一座教堂,我要为上帝造个家。
真正优秀的管理者,明白三个石匠永远共存,知道用不同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和平衡。
没有不行的团队,只有领导力不够的管理者。
那么,要怎么管?
— 1 —
第一个石匠
给钱,给尊重
第一个石匠,只想混口饭吃。要谋生。
但是,谁不谋生呢?
朝“钱”看齐,很正当,也很正常。对于他们来说,每个月别说多赚2000块,哪怕只有200块,也很重要。
所以,要满足第一个石匠,就不能等到过节才能吃顿火锅,不能大清早起床去超市买打折鸡蛋,不能担心自己生病丢掉了工作。
有一次,我去参访一家著名的餐饮企业,那位企业家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08年,民工荒,根本招不到人。他和我说,只要不是腿瘸的,稍微能干点活的,都招了。
但是招来之后,很不好用。
怎么办?
他跑去海底捞吃了顿火锅,想看看行业的标杆企业是怎么管理员工的。
他和我说:我一边吃,一边和服务员小伙子聊天,最后我就得出一个结论,一分价钱一分货。
我们才给1200块钱的工资,海底捞给的工资呢?3000块!
“我直接愣住了。为什么海底捞你学不会?只给那么点钱,你当然学不会。我要是能招到人,那才是见鬼了。”
只有给员工最高的待遇,你才有资格向他提出最高的工作标准和要求。
但是我们经常想的是,能不能给出行业最低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还要求他能有最好的态度,做出最佳的业绩。觉得这才是管理。
这是不可能的。也是很荒谬的。
回去之后,他马上和财务说,把所有员工的工资,调高50%。
然后,果然不一样了。
再然后,隔壁邻居都来找麻烦:你们开那么高工资干什么,把我们家的人都抢走了。
把工资提高50%,就解决了招人问题。
这是给钱。
那给尊重呢?
还是举海底捞的例子。
为了帮助员工能更好的工作,海底捞不仅有工作上的培训,还有生活上的培训。公司会教他们如何用马桶,如何用ATM机,如何坐地铁。
发工资的时候,公司还会把一部分钱打给他们的父母。让父母也感受这份自豪。
而海底捞的店长离职了,就算是去了小肥羊,公司都会给这个员工8万元的嫁妆。如果是小区经理,给20万。大区经理,送一家火锅店。
这,是对员工的尊重。
德鲁克说,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善意。
对于想谋生的石匠,就是给予他们一份体面的收入,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尊重,他们就会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
管理,是没有魔法的。以心换心。
首要并且重要的,是让员工过好自己的生活。
— 2 —
第二个石匠
给自主权,给机会
第二个石匠说,我要做最好的石匠。
不仅是要谋生,更要谋求更高的职业发展。
他们的特点是什么?
希望更多的机会,更自由的氛围,自己能决定未来的方向。
怎么办?
自己决定晋升。自己决定项目成败。自己决定创新方向。
第一,自己决定晋升。
在阿里,有个晋升制度叫“我的级别我做主”。
每年问员工一遍,今年你想不想晋升?如果想,自己提交申请报告。
如果升一级不够,还可以提出升两级,甚至升三级。你做主。你只要敢想,我就敢接。
然后,阿里会安排晋升需要的培训、轮岗和考核。
这些培训、轮岗和考核的强度可能很大,但是别嚷嚷,别抱怨。因为这是你想要的。
在阿里的西溪园区,滨江园区,很多晚上拼命干活的人,都是自己打报告的人。他们想要晋升,愿意吃更多苦。
第二,自己决定项目成败。
女装淘品牌“韩都衣舍”,曾经因为设计部、生产部、电商部的互相推诿很头疼。
设计怪生产,你这种品质根本没人买;生产怪电商,你这种能力根本卖不出去;电商怪设计,你这种设计根本没人喜欢……
为了解决问题,公司设计一套新的制度,让员工自己决定结果。
从原来的设计部、生产部和电商部各抽一人,组成三人小组,形成新的作战单位。
他们被充分授权,可以自行决定款式、定价、促销方案。以及独立的财权,能自行决定下单生产。而每个小组,也对自己的业绩结果最终负责。
这种制度,把权力重新交还给员工,是激励,也是压力。每个小组也都只为自己的业绩努力。公司也因此得到快速发展。
很多时候,不是员工没有能力,只是没有一个合适的制度和机会。
第三,自己决定创新方向。
公司的创新从何而来?
从行政命令来?还是从领导的喜好来?
从涌现中来。从市场的需求中来。从员工们的兴趣和智慧中来。
所以,很多公司都让员工自己决定创新的方向。
选马,不如赛马。
可以在每年工作压力不是特别大的两个月,举行赛马会。鼓励大家提出创新的建议和想法。赛马成功的项目,可以争取更多的资源。
当然,参加赛马会的员工,要有门槛。
比如考核没有进入20%的员工不能提议,要先把本职工作做好。
比如入职公司不满两年不能提议,要先熟悉公司的模式、产品和业务。
阿里的双十一,并不是马云的高瞻远瞩,也是通过赛马的形式出现的。
所以,对于有更高职业追求的石匠,他们充满激情和渴望,我们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自由的环境,给予足够的自主权。
让他们自己决定晋升,自己决定项目的成败,自己决定创新的方向。
自由和机会,是比钱重要得多的激励。
— 3 —
第三个石匠
给平台,给梦想
第三个石匠说:我在建一座教堂,我要为上帝造个家。
不仅要谋生,不只追求职业的发展,更是寻求理想的实现。
这样的石匠,我们要照顾好。他可能是你的合伙人,是你必须牢牢关注的对象。
企业是赋能的平台,我们要做的,是找到这些有梦想的员工,然后帮助他们实现梦想,一起分享成功。
具体怎么做?
可以在公司内部,设计一套竞选机制。
在公司内部,不存在谁提拔谁,也不是老板说谁行,谁就可以上位,而是通过竞选的制度找出最适合的人。
有激情有梦想的人,可以直接上去讲他的想法,介绍他的项目,说明他的投融资计划。
而每个人都有“选票”,选票上有填写两个内容。
第一是你支持谁。第二是你愿意在他身上投多少钱。
而且,这个投资的钱,你必须兑现,要真投进去。要是你写在选票上的钱不兑现,要罚上一年年收入的20%。
这就是让钱直接去投票,让钱直接去做决定。
大家都看好他,说明这个人的人品过关,也说明这个人的能力出色。
“德”和“才”,有一点不行,大家都不会支持。
这就像真正的投资人投资项目一样,一定会做很多调研和评估。他会思考这个项目到底能不能成,才会选择把选票和钱投给他。
通过这样选出来的人才,一定是德才兼备的人才。而这个人,也可以拿到公司的资源,大展拳脚。
但是,如果这个石匠,决定离开呢?
他想要到更广阔的天地建造属于自己的教堂,怎么办?
那就让他走吧。
不仅要让他走,还有心安理得让他走,还要满怀祝福让他走。因为他有更好的未来,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也许你可以给他写推荐信,可以投资他占股20%,但是你要知道,他的生命,不属于你,属于他自己。
“走的,我们欢送。来的,我们欢迎。”
能说出这句话,意味着他祝福员工实现梦想。也意味着一种格局。
最后的话
每个企业,都有三个石匠。
有的想谋生,有的寻求职业发展,有的想实现梦想。
好的管理者,允许他们共存,还知道怎样进行不同的管理和平衡。
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而世界上,也有两种人。一种停留处寸草不生,自衰衰人,自毁毁他。一种如瑞兽,所过之处,水滋土肥,鸟语花香。
真正优秀的管理者,都是后一种。
为什么真正高层次的人,都喜欢强悍的对手?
一切商业的起点,是消费者获益,而不是打败你的竞争对手。
真正高层次的人,都喜欢强有力的对手。
— 1 —
你从来都不会被竞争对手打败
你只可能被用户抛弃
前些日子,在南京和一位合作伙伴交流。
她今年和合伙人很努力,业绩做得还不错。
她告诉我,今年业绩增长了百分之多少,比竞争对手优化了哪些执行细节。
和她多聊了几句后,我问她的总收入是多少。一听,不大。
我说,我建议在这个收入规模上,不要谈“增长率”。增长率,会把你拉入“线性思维”。
也不要关注竞争对手,因为你的竞争对手不是同行者,而是客户的需求。
我常常开玩笑说,我创业时有2名员工,后来有4名了。那一年,我公司的规模增长了100%!这是玩笑话。
意思是,在公司小的时候(收入、人员),公司的发展用百分比来看,是比较好笑的。
今天你增长了200%,明天跌了70%,后天又增长了80%。变动会非常大。
1 | 那早期的时候,应该关注什么呢? |
我到底打算把核心能力建立在哪里?努力?专门的技术?客户关系?渠道?商业模式?营销打法?
找到了之后,你的公司会经历震荡上升,直到稳定。这时,公司业务就算成熟了。
然后,你再看“增长率”的百分比。因为从此,这项业务就只能线性增长了。
不要太早看“增长率”的百分比。那是成熟后的事情,会过早把你拉入线性增长的思维。
不要总想着把竞争对手赶尽杀绝。给对手一条活路,未尝不是给自己下了一步活棋。
自己不把事情做好,老想去跟别人争,根据别人怎么做来决定自己怎么做,当你眼里只有对手的时候,哪还顾得上消费者?
当你把所有心思放在竞争对手身上的时候,就很容易被对手牵着鼻子走,真正的竞争是和自己的竞争,竞争的是适应市场变化和赢得用户的能力。
一个人想要获得什么样的成就,往往取决于你的敌人是谁,往往取决于你的敌人是什么层次和水平。
如果你同羚羊战斗,那么你所掌握的技巧至多只能打败一头羚羊;
如果你同老虎战斗,那么即便你不能击倒一头老虎,但至少也可能打败一匹豺狼。
你从来都不会被竞争对手打败,你只可能被用户抛弃。
充分尊重对手,不诋毁、不诽谤、不评价,更不搞恶性竞争;
哪怕市场竞争再激烈,也要有自己的底线和标准。
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拒绝口水仗。
要专注在用户身上,而不是对手身上,要发自内心地思考:
我到底还能为客户做什么?
其他的一切,自然而然。
— 2 —
成功需要朋友
巨大的成功,需要伟大的对手
关于“培养对手”,任正非接受采访时曾说道:
我们不要太多钱,只留着必要的利润,只要利润能保证我们生存下去。
把多的钱让出去,让给客户,让给合作伙伴,让给竞争对手,这样我们才会越来越强大。
不要试图垄断整个市场,在争抢大数据流量机会点时,华为所占市场份额最好控制在1/3左右,而剩下的留给竞争对手。
我们在欧洲的份额也不能太高,我们也要给竞争对手留有生存的余地。
为了培养竞争对手,他甚至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愿意出售5G技术给西方国家,而且是一次性买断,并非像高通每年还收年度许可费。
如果需要核心网,核心网技术也可以卖,包括芯片技术都可以卖,不会留后手和秘密。
很多人搞不懂,好不容易才成为全球5G通讯巨头,可如今为何却想要将5G技术转让?
因为在一个市场上,企业保持长盛不衰的秘诀就是保持足够的竞争力和危机意识,而想要满足这一点,依靠自身的自觉性往往难以办到。
最好的办法就是替自己寻找一个好的竞争对手,就是让自己的身边时刻都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和威胁。
从分蛋糕的角度,你和同行是竞争对手;
从做大蛋糕的角度,你和同行是合作伙伴。
一个伟大的企业,
要以能拥有伟大的对手为荣,
永远不要试着去消灭你的对手,
甚至还要主动培植一个强大的对手。
要成功需要朋友,
要有巨大的成功,需要伟大的对手。
— 3 —
尊重对手,就是尊重自己
2016年3月7日,是宝马汽车诞生100周年的日子。
这一天,已有130年历史的老对手奔驰发了一张海报:
“感谢100年的竞争!没有宝马的那前30年,其实感觉很无聊。
如果没有宝马伙伴一路同行:也没有最创新的科技、最酷的设计、最好的顾客满意度!当然,还有销售、市场份额、利润……
感谢一百年的竞争!
生日快乐!BMW。”
对手,尤其强大的对手,永远是成长的最好伙伴。
竞争不一定是冷酷打击,坚决消灭,无休止的价格战和撕逼诽谤竞争对手。
竞争有时也可以像是两个适龄的年轻人在调情,你碰碰我,我碰碰你,咱俩一块玩,不是谁把谁弄死,而是一起长大。
不然,没有你的路,我得多孤独。
伟大的企业,离不开伟大的对手。
伟大的人,离不开伟大的对手。
尊重对手,就是尊重自己。
只有同行者更强大,一个人才会更卓越。
最后的话
英国著名的剧作家王尔德说过:
“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比遭人折磨还要糟糕,那就是从来不曾被人折磨过。”
任何人想要获得进步,想要变得更强,那么就需要找一个能给自己制造麻烦的人,这些“竞争者”和“针对者”通常会激励你不断向前。
在做课程这2年中,《刘润 · 5分钟商学院》出现了很多的模仿者,有6分钟商学院,有7分钟商学院,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的商学院。
我一开始,有些焦虑。去听了几个。后来发现,你根本就听不完。再后来,我就不听了。
我明白,我真正应该关注的,不应该是竞争对手,更不应该是模仿者。
我唯一应该关注的,是用户。
因为所有产品的失败,只可能是因为被用户抛弃,而不会是因为被竞争对手干掉。
面对竞争,总有两条路摆在面前,第一条是把注意力放在对手身上,打击对手的弱点。
而另外一条,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放大自己的优势。
永远不要走第一条。
那些在背后诋毁你的人,永远无法打败你,更多的是想成为你。
不必和他人比较,也不要急着去追赶别人。
要知道,你永远的对手,就是你自己。
而你要战胜的,是过去的自己。
一切商业的起点,是消费者获益,而不是打败你的竞争对手。
真正高层次的人,都喜欢强有力的对手。
为什么要给强者更多钱,并想尽办法保护?
很多优秀的公司,都会保护强者,想尽办法让他们挣到更多的钱。
为什么?
因为强者可以给企业带来最大价值,他们理当获得最大收获。
而且,为了激励其他员工成为强者,还应该让强者拿到更多的奖励。
让弱者知道,在确保公平的前提下,只要通过给企业创造更大价值,你也行。
所以,强者与弱者收入的巨大落差,是优秀公司激励的一个重要方法。
1.水流源于落差;风动源于温差
2020年7月初,我陪同着问道中国的企业家们,专程拜访了木屋烧烤的创始人,隋政军隋总。
这次疫情对餐饮行业影响非常大,但是木屋烧烤却在疫情爆发后的20多天,生意就开始恢复,50多天就已经回到去年同期水平。
甚至,他们的外卖金额居然还上升了10倍!
木屋烧烤成为在疫情期间恢复最快的餐饮企业。
拜访过程中,隋总的分享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他说,
水流源于落差;风动源于温差;意愿源于收入差,机会差,面子差。
这句话我非常同意。
我们做好一件事的动力是什么?
本质上就是忍不住去缩小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否则,就会如鱼鲠在喉、如芒刺在背。
比如,我们都说女生爱美。
为了美,可以控制住自己对美食的欲望,只吃一点点;为了美,可以花很多钱买各种昂贵的护肤品;为了美,可以买很多样的漂亮衣服….
那女生做这些的动力是什么?是因为她想变美吗?
从商业底层逻辑来说,不是。
“今天的我”和“心中那个美丽的我”之间的差距,才是。
所以,女生做这些事,是为了成为她心中那个美丽的她自己。
那企业家奋斗的动力是什么?是现实和成功之间的差距。
员工奋斗的动力又是什么?是弱者和强者之间的收入差、机会差、面子差。
因此,一个优秀的公司应该如何激励员工?
那就是在制度公平的前提下,保护强者,想尽办法让他们挣到更多钱,拉出与弱者之间的差距。
2.要招有差距,好激励的员工
有一次,在我和前阿里CEO卫哲沟通时,提到阿里铁军。
卫哲说,阿里的中供铁军成功的秘诀是招人要招苦大仇深的人。
就是那种,小时候一个月都吃不上一顿肉的人。
什么是苦大仇深?
1 | 苦大是不怕吃苦,从小吃尽了苦,再多再难的苦,都能咽下。 |
一贫如洗就是:穷,能吃苦,能拼命。
胸怀大志就是:梦,想改变,想成功。
阿里叫苦大仇深,华为是胸怀大志,一贫如洗,说法不同,意思一样。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我穷,但我渴望成功。
为什么阿里、华为喜欢招这些渴望成功的穷小子?
因为他们想要的东西和现实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有了这个落差,阿里、华为就可以通过给强者巨大的奖励激励到他们。
原来,只要我努力奋斗,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就可以成为强者,获得巨额奖励,实现梦想。
— —
阿里、华为特别喜欢招渴望成功的穷小子。
而微软原全球副总裁,张亚勤也说,有一种人他是不招的。
什么人?玩世不恭的人。
什么叫玩世不恭的人?
1 | 你说,你好好干,我给你加工资。他说,我才不在乎你那点可怜的钱呢。 |
你完全无计可施。
他什么都不在乎,从他身上,你发现不了他对任何事物的渴望,找到一点点现实中的他和他心中的自己之间的差距。
你没有东西可以激励他。
所以,微软不招玩世不恭的人。
3.设计差距
那应该如何用这种差距感激励员工?
在这里我们借用维克托·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他说,我们应该帮助员工,把粗放的“缩小差距的行为”,拆分为逻辑严谨的“只要…….就……”句式。
1 | 只要工作努力,就能提高业绩、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
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简单。
所以,一切激励的本质,都是先设计差距,在利用这个差距来激励员工。
那怎么设计差距呢?
比如排行榜,有了排行榜就有了差距。
销售团队的销售额,市场的获客数,客服的满意度等等这些都可以设立排行榜。
然后,你用巨额的、超出预期的奖励去奖励排行榜上面位列前茅的强者,就会激励所有员工。
— —
其实,这种差距感不但适用于激励员工,在生活、事业上的方方面面都很重要。
就比如,我们做一款产品,去寻找用户需求。
所有的用户需求,最后都来自于他真正想要变成的那个样子。
有个段子,讲如何卖彩票的。
怎么卖呢?他说,
1 | 你在我这有500万的存款,但是很可惜,你忘了密码。 |
你听完什么感觉?
是不是感觉,好像那500万就是你的,就差你猜对密码了。
这本质上是利用的什么?
利用的就是拥有了500万和现实之间的差距。
最后的话
水流源于落差,风动源于温度差,工作意愿、完成目标源自于收入差、目标差、面子差。
一切的动力都来自于差距感。
当然,真正的优秀的企业,也不会给员工设虚无缥缈,无法完成的目标。
差距无限大,等于没有差距。
所以,真正优秀的企业,都会保护强者,给他们更多奖励,而决不能让弱者占便宜。
1 | 很多弱者,都有一种我弱我有理的弱者心态, |
…….(欢迎留言区补充。)
所以,作为一家优秀的企业,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想尽各种办法,用公平公正的方式把强者从人群中挑选出来,给他们超额奖励,并保护他们不被弱者占便宜。
最后,祝你的企业成为一家保护强者的优秀企业,祝你成为企业中真正的强者,为企业创造价值。
祝福。
What
“我,36岁,不倦怠也不苟且。”
最近,电视剧《三十而已》频频登上热搜。剧中角色,而立之年,却依旧“孑然无所凭赖”,独自漂泊者、努力着、坚持着。一时间,引起阵阵共鸣。
30+,与20几岁相比,褪去了天真与稚气,虽几乎拼尽了全力,却也因为可以为自己的生活提供一点保障,而多了一份自信。
但有时,像即将步入中年的年龄一样,也感觉自己被夹在了中间,前浪依旧屹立潮头,后浪却强势袭来。想突破,却也有些迷茫。
有进化岛的岛民说,自己36岁,步入中年,要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挺慌的,问我怎么办?
我36岁时,辞职创业,拍打为零。现在,也已经43岁了。我更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年人。
一个中年人,该如何应对这个世界?
— 1 —
中年人的慌张,是多方面的。
保温杯,泡枸杞,大肚腩,后退的发际线,是大部分人眼里中年人的样子。
中年人会想,身体已经走样,被人嫌弃,但至少心里还能保持年轻。
可当他们靠近年轻人时,发现看不懂这些小朋友玩的东西,也听不懂他们的话语体系。什么是“盲盒”?什么是“阿伟死了”?什么是00后的“zqsg”?
确实是有点看不懂这个世界了。
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中年世界的残酷,不止如此。
如果人到中年,在工作中有一定地位,有一定阅历和资源,有车有房,老婆孩子热炕头,倒也还好。有美满的小家庭,任世界白云苍狗,也是自我世界的君王。
怕就怕在,这些幸福美满,突然倾覆。
比如,在经济背景和产业周期下的,裁员和失业。
有车有房,会变成更真实的样子,没还完的车贷和房贷。上有老下有小,生活除了天伦之乐,还有不小的负担。
世界是很残酷的。
对中年人,更是毫不客气。
— 2 —
但人与人的分野,也是从这里开始。
有些人开始自暴自弃,认为再也无法上升,固化于此。他们会说,“是命运”,“是不公”。
有些人能看见趋势,保持思考,继续怀有热忱和坚定的信念,继续攀爬,迎来“第二春”。
1 | 前一类人,看见的事实,是负面,是消极。 |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DeepCreator
你想成为什么样状态的中年人,取决于看见并接受怎样的事实。
— 3 —
什么事实?
世界变化越来越快的事实。
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让英国大概保持了100年的领先优势。
19世纪后期,电气时代来临,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德国从英国手上,抢走荣光。
20世纪40年代左右,电子计算机技术发明,引领第三次信息工业革命。美国人成为了世界霸主。
过去一个经济周期,太长,动不动是上百年。而因为技术层面的壁垒,让机会被一家公司,甚至一个国家垄断。
轮到你头上,猴年马月。
现在呢?
1 |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 |
你会发现,基础设施和生态完善越来越快。技术迭代速度,越来越快。技术壁垒消解速度,越来越快。
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商业世界结构性的剧变。
现在,到处是翻天覆地的机会。
自动驾驶、量子计算、区块链、增强现实、智能助手……
这就像一场惊心动魄的赌局,我们是渴望胜利的玩家,世界是公允的裁判。
1 | 过去,裁判说,这局已经结束了,你输了,100年后才有下一把。 |
所以事实是变化如此之快,机会如此之多,一定要留在赌局里,别轻易地离开牌桌。
— 4 —
还有什么事实?
刚刚说的是宏观层面,而微观层面的事实,是每个人要不停地换工作。
一辈子稳定的工作,不存在了。
过去大国企,铁饭碗,抢破头。
国企失业潮后,大家又喜欢大银行,福利好,搞关系也要进去。
银行也不太好之后,又有一帮人勇敢地下海经商,靠倒买倒卖就成就了一批“万元户”。
大家都以为自己的生活是稳定的,可是在真正的变化面前,又显得那么不堪一击。当初那些以为能一辈子在国企,在银行,在下海的人,大部分过得怎么样了?
只有不停学习,不停变化,才有稳定。停留在原地,只会被颠覆。
有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人一生从事的工作会越来越多,换工作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大致可以用2的指数函数描述这种变化。
1 | 60年代的人,是2的零次方,在一个单位干一辈子。 |
这些数字反映出一种趋势,我们不得不彻底变换工作。
我们这一代人,可能会成为第一批,大学学的东西,注定某天将几乎毫无用处,必须重学的一代人。
以后我再去大学演讲,下面可能坐着20岁的孩子,40岁的回炉者,甚至50岁的第三次回炉者。
以后再也不会有20岁的同学站起来问我:润总,我学什么专业,以后能找到稳定的工作呢?
你看看旁边比你大30岁的同学就会知道,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稳定的工作。
你要适应这种状态:刚刚稳定下来,就勇敢地碎裂自己,往前走几步,再把自己拍打为零。拥抱所有不确定性,期待所有可能性的人,才有办法活得很好。
— 5 —
所以36岁,人到中年,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怎么办?
当然要兴奋,要激动,要热情。
中年危机,是选择越来越少。但是现在的选择这么多,机会这么多,哪里还有什么危机呢?
固步自封,不敢选择的人,才有危机。
主动选择,优于被动淘汰。哪怕有暂时的不适应,也早已做好心理准备,迎接挑战,这将大大增加转型成功的概率。
勇敢地迈出去,要恭喜自己,感谢自己。
当然,一定还要认清几件事情,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努力:
1 | 1.经济周期,大于产业周期,大于企业生命周期。经济上行时,什么都好;一旦下行,摔死一片; |
最后的话
1 | 中年不是危机,死伤一片。 |
能成大事儿的人,都具备这5个特质
有读者问我:
润总,据你观察,那些能成大事儿的年轻人,都具备哪些特质呢?
他们身上有没有什么共性?
在我14年的职业生涯中,亲自面试的人应该不下1000人了。
看过的简历还要更多,尤其是微软上海早期扩张的时候。
有的人,头脑和履历都非常优秀,可是走着走着却慢慢变得平庸。
而有的人,一开始并不特别起眼,十几年后,却做出了很大成就。
他们身上确实有一些共性。
— 1 —
拥有强烈的好奇心
你所能拥有的一切,都源自于探索;而探索的动力,都源自于好奇。
我们每一个人,在孩童时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能那样?
为什么会打雷下雨?为什么有冬天夏天?
为什么苹果会落在地上?
为什么井盖是圆的?
为什么印加人只有语音没有文字?
为什么“陕西”的汉语拼音是“shaanxi”,而不是“shanxi”?
……
可是,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丢失了自己的好奇心。
而那些能成大事儿的人,往往都保持着童年那种强烈的好奇。
正是因为这种好奇,驱动他们离开舒适区,获得更多新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界。
没有好奇心的人通常不太愿意动脑子,他们满足于待在舒适区,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断重复过去的工作,活在过去的荣光里。
而拥有好奇心的人,就像一块海绵。不断吸收新的知识,获得更大的成长。
他们总是关心,更优秀的人是怎么做这件事儿的?这件事儿还能做得更好吗?这件事情背后的运行规律是什么?
听到跟自己意见向左的观点,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反驳,而是产生强烈的兴趣:咦?还有这种操作?他为什么会这么想?这背后有什么合理性?
即便遇到让自己利益受损的事情,他们的好奇心也会压倒愤怒,去思考这个问题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解决问题的关键变量是什么?最优解法是什么?
只要有所收获,他们就会获得巨大的满足。
因为拥有强烈的好奇,所以他们在追求成长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也因此,他们总是乐意接受更大的挑战。
字节跳动(旗下有今日头条、抖音等app)的CEO张一鸣就是一个拥有强烈好奇心的人。
他曾在采访中说,他刚刚参加工作时,虽然只是一个程序员,但是只要产品上遇到问题,他都会参与。即使有很多人告诉他,这不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这都源自于他的好奇和兴趣,而不是公司的要求。
慢慢地,他积累的技能越来越多,成长的速度越来越快。从带一个小组,到一个小点的部门,再到一个大部门,后来出去自己创业。
好奇心,是驱动一个人进步的最大动力。
也是我们应该不惜一切代价保护的最大财富。
它源于对自己知识缺口的敏感,以及填补缺口的强大动力,和不断填补的巨大成就感。
那,如果已经丢失了孩童时的好奇心,我们还能再捡起来吗?
当然可以。
当你对做一件事情缺乏兴趣的时候,试试把内心的独白从“这很无聊”,“这有什么用啊”,改成:
“我好奇如果我这么做了,会怎么样?”
这是一个神奇的问题,也许能够帮你化“无聊”为“有趣”。
— 2 —
面对不确定性,选择拥抱而不是怀疑
大多数人宁愿拥有一个铁饭碗,一辈子旱涝保收。
也不愿意踏出舒适区,拥抱一点不确定性,承担一点风险。
人们厌恶不确定性,是因为厌恶不确定性背后巨大的风险。
但是,不确定性背后,除了巨大的风险,也可能是巨大的收益。
能成大事儿的人,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有不同的风险观。
他们并不是承担风险的能力更强,而是看待风险的视角不一样。
他们不仅会把失败的损失看作风险,也会把错过的发展机会看作风险。
所以,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他们更容易选择拥抱,而不是怀疑。
因为拥抱比怀疑,永远多一次机会。
曾经有一位读者留言说,自己36岁,步入中年,要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特别慌,怎么办?
为什么会慌?
因为害怕失去。
人到中年,除了上有老下有小,还有没还完的房贷和车贷。
现金流不敢断,也不敢轻易离职,更别说换一个全新的行业了。
中年人的慌张,我特别理解。
但是能成大事儿的人,也许并不是这么想的。
他们会去思考:难道保持现状就能避免风险吗?未来行业会不会下行?项目会不会进入瓶颈?不去新行业的机会成本有多大?
除了慌张,他们能够把不确定性转化为自己的优势。
他们会主动学习领域之外的知识,了解和自己领域无关的业务。
然后做好准备,在适当的时机,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
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他们会选择主动拥抱不确定性。
他们甚至会兴奋,相信未来有无限可能。
事实上,世界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不确定性就像空气一样,几乎永远存在。
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主动拥抱不确定性,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塔勒布的畅销书《反脆弱》,说的就是这件事儿:如何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平时养尊处优,偶尔饥寒交迫一次,接受一些不确定性的小刺激,身体反而会发挥冗余机制,变得更强壮。健身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能成大事儿的人,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更容易选择拥抱,而不是怀疑。
因为拥抱比怀疑,永远多一次机会。
他们会把错过的发展机会也看作风险。
— 3 —
相比赚钱,他们有更大的目标和想象力
一些优秀的年轻人,毕业的时候偏向于选择去国企、银行,因为能解决北京户口,或者享受买房福利。
这无可厚非。
在一线城市,能够有房有车有户口,已经是很多人想象中很好的生活了。
但是你会发现,那些能成大事儿的人,他们的目标和想象力远不止于此。
他们会发自内心地觉得,长远来看,只要我能够创造巨大的价值,那么车房户口,早晚都会有的。
这些都只是附带品。最关键的是,我要不断成长,积累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变得稀缺,有能力去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所以,他们不会在乎刚毕业几年的收入,他们在乎的是眼前的工作是否能给自己带来最大的成长。
相反,如果刚毕业的时候,你的目标就是在北京买一套房,早日攒齐首付。
那么你可能就会想尽办法赚钱、攒钱。你的一切决策,都聚焦在首付上。
1 | 一个兼职,哪怕没什么成长,只要能赚钱就去做。 |
几年之后,这样做确实攒了不少钱。
看上去虽然赚了,但可能是亏的。
因为你放弃了不少成长的机会。
这个世界很奇怪,你冲着钱去,却往往赚不到钱。
这个世界也很公平,你选择了赚小钱,就反而赚不到大钱。
所以想要成大事儿,就要有更大的目标和想象力,专注于创造价值,而不是创造财富。
赚钱,只是一个顺带的结果而已。
— 4 —
延迟满足,极度自律
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张一鸣说:
我最欣赏自身的特质是延迟满足感,而最大的延迟满足感,是思维上的。
我比较保守,比如很多公司花钱都是为了再融资,而我总是预留足够的钱。保守的本质是因为我很相信延迟满足感,如果一件事你觉得很好,你不妨再往后delay(延迟)一下,这会让你提高标准,同时留下了buffer(缓冲)。
很多人人生中一半的问题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没有延迟满足感。延迟满足感本质是克服人性的弱点,而克服人性的弱点,是为了更多的自由。
以前我的投资人建议,你应该尽快推广,但我觉得不ready(准备好)就会一直不做。事实上直到你的竞争对手发力之前,都是你的窗口期。
华为就是一家懂得延迟满足感的企业,他们花了大力气在研发上,这些都不是短期见效的事。
能够延迟满足的人,往往极度自律。
今天空出来了2个小时,是选择学一些新技术提升自己,还是玩一会游戏获得即时快感?
延迟满足的人,会选择提升自己。
来戈壁徒步,走到一半坚持不下去了,是选择坚持走完,还是“算了,就到此为止吧。”
延迟满足的人,会选择坚持走完。
今天是运动日,该去跑步锻炼了,但就是不想跑,怎么办?
延迟满足的人,会说“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
能够延迟满足的人,坚持长期主义,他们要的是未来的收益,而不是今天的快感。
在这个世界上,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其实大部分时候都是很平淡,很枯燥的。
高光时刻只有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那几秒而已。
就像去走戈壁。
去之前,你可以说你的内心被一种东西牵引着,你向往苍茫的戈壁。
但是,当你真的走在戈壁上的时候,你会发现,哪有什么东西在牵引着你。放眼望去,全是沙石。
哪有什么“大漠孤烟直”的意境,更别说什么移步换景了。
就算你徒步5个小时,景色也一点变化都没有。
荒无人烟。
你所能做的事情,特别枯燥,就是迈完左脚,再迈右脚。
在这种时候,如果你懂得延迟满足,坚持长期主义,你就会不断鼓励自己,坚持走下去。
延迟满足,能够让你在日复一日的枯燥中,不至于选择放弃。
那,怎么才能做到延迟满足?
当你觉得一件事情完成得特别好,准备见好就收的时候,不妨再等一等,看看后面是不是还藏着什么惊喜。
当一件事情对你很重要,但是你又不想做的时候,不妨告诉自己:我先做10分钟试一试,看看会怎么样?
一旦你真的去做了,你就会发现,其实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痛苦。
— 5 —
不怕犯错,善于自省
很多人不愿尝试做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有一个原因是:害怕犯错。
他们认为犯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这代表自己的能力不行。
但是,能成大事儿的人,并不会这么想。
他们会认为,只要不是什么致命错误,犯一些小错,反而是值得高兴的事。
因为又有机会可以提升自己了。
1 | 他们会从错误中学习,以便下一次能够做得更好。 |
最后的话
1 | 拥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决定了你会不断拓展自己认知的边界。 |
这,就是优秀人士身上的5个特质。
与你共勉。
希望我们都能不断成长为心目中那个,最好的自己。
How
诚信,是理性的选择
菲律宾长滩,拥有世间少有的自然美景。
蔚蓝的海水,洁白的沙滩,火红的晚霞,还有令人心醉的芒果冰沙。
很多年以前,我去过。
入夜,沙滩沿线的酒吧餐馆开始营业。火球、魔术、歌舞,各种精彩的表演呈现给游客。
当时,我到一家海鲜餐馆吃饭,好奇水缸里有一条很奇怪的鱼。问了一句:
“这是什么鱼啊?”
话音未落,服务生抄起那条鱼摔死在地上。
“10000比索。”
我的天,发生了什么?10000比索差不多1500人民币。
我连这条鱼贵姓还不知道呢!
看了一下服务生结实的胸肌和黝黑的皮肤,我果断掏钱买单。
生意,还有这样做的吗?
说好的诚信经营呢?
说好的童叟无欺呢?
商家的良知掉了一地怎么不捡呢?
是我太年轻吗?
— 1 —
诚信,是理性选择
多数碰到如此遭遇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疑问。
不同人可能的差别是:胆子大的,硬刚商家;胆子小的,默默吐槽。
“不能撒谎,要做个诚实的人。”这是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
春秋时期,管仲在《管子·枢言》中说:“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首次明确将诚信看作是天下伦理秩序的基础。一脉绵延至今。
我们认为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根本。
我们认为诚信是内在于一个人的,是个人道德水平的稳定表现。
其实不然。
诚信,看上去是一个道德问题,其实是一个认知问题。他的关键在于,你是对局部的认知,还是对整体的认知。
诚信,是理性选择。
— 2 —
重复博弈与一次博弈
为什么这家店敢肆无忌惮的宰客?
因为游客到同一个景点的次数不会很多,即便在同一个景点,走进同一家店用餐的几率也不大。
这家店里的顾客基本都是“一次性消费”。
还记得销售公式吗,销售=流量x转化率x客单价x复购率。
在这个案例中,流量、转化率都是固定不变,复购率也几乎为零。
唯一能够提升销售的方式,只有提高客单价。
作为游客,在异国他乡不愿多生是非,玩的开心不想破坏心情,心想就花钱买个教训。
作为商家,不期盼回头客,让一个原本只会消费500块的客人掏出1500块,就是他的目标。再加上深谙游客不想生事的心态,这种“一锤子买卖”就是他的最优策略。
就算他骗了你,你除了下次不来,还能咋地。
不诚信,是他衡量整体收益后的理性选择。
这种一锤子买卖,在博弈论中,称为一次博弈。
与之对应的概念,叫做重复博弈。
什么是重复博弈?
你家楼下的菜市场、水果摊,会给你缺斤短两吗?
会把西瓜摔碎在你面前逼你买吗?
不会的。
反而经常给你搭根葱,送头蒜,差几毛钱给你免个单。对不对?
为什么老板愿意吃这个亏?
还是销售公式。
因为他知道,来菜场买菜的顾客多数住在附近。不但今天会来,明天、后天、大后天,甚至几年后还会一直来。
在这种长期的交易中,复购率的重要性就远远大于客单价。相较于多挣几块钱,他更在乎的是,你认为他是个诚信的商人,守规矩,甚至慷慨。
他在乎诚信经营,在乎童叟无欺。
他在乎你常来。
诚信,会为他带来更大的总收益,是他的理性选择。
重复博弈和一次博弈完全不同。
在重复博弈中,声誉有价值,他能使别人建立对你行为的预期。
但是一次博弈中,声誉一钱不值。
— 3 —
黑帮大佬,拒绝金盆洗手
谈到诚信、谈到博弈论,你一定会想到一个思想实验:囚徒困境。
它描述了一个博弈场景,合作对双方都有好处,但背叛对背叛者有直接的好处。
因此囚徒的最优策略是背叛。
现实若如实验般尽如人意,警察可能都笑醒了。
如果是一次博弈,人们永远无法走出囚徒困境。
如果是重复博弈,人们就会找到方法,发出信号,信任彼此,达到对双方都有利的纳什均衡。
美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非常成功的秘密组织,1890年代诞生于纽约,1920年代势力扩大到全国,而美国社会直到1940年代才知道它的存在。
这个组织就是——美国黑手党。
为什么它没有走入囚徒困境,为什么它的成员都选择了合作?
两个条件:
第一,合作对自己有好处,有承诺。
第二,不合作会受到惩罚,有威胁。
而美国黑手党,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
对合作的人,组织给予好处,有财富、有美女、有地位;
对于不合作的人,组织有纪律,会惩罚、会制裁、会暗杀。
囚徒困境,讲的是一次博弈,而美国黑手党,玩的是重复博弈。
建立重复博弈的关键是:承诺与威胁。
有效的威胁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实力、决心和让对手知道。
1 | 第一,我有实力摧毁你。 |
为什么金盆洗手的黑帮大佬总是以悲剧收场?
因为他把好好的一个重复博弈,变成了一次博弈。
还要搞个盛大的退出仪式,岂不是张开双肋大喊一声:谁来插我两刀!
— 4 —
品牌,是主动转换博弈模式
让我们暂别那个满是血与火的地下组织,回到商业世界。
看看我们的企业家是通过什么方式把一次博弈玩成了重复博弈。
这就是品牌。
1 | 企业通过建立品牌,给予用户承诺。在我这里,你可以买到你想要的产品和服务。 |
假如你去某个教育机构听课,听完觉得讲的好,下次就会再来,甚至介绍身边的朋友一起来;觉得不好,下次就不来,甚至阻止身边想来的朋友。
这就是品牌的重复博弈。
所以一家想要长久经营的企业,必须创造与用户重复博弈的机会,树立品牌,赢得用户的信任。
麦当劳在美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店是不允许加盟的。因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顾客吃完就走,大多是一次博弈。这就会导致加盟商不去把控质量,对于麦当劳整个品牌都是伤害。
做成直营店就不一样。对于麦当劳整个品牌来说,不管是在哪里开店,都是重复博弈。做得好,有生意,做不好,受惩罚。
品牌的生命力就在于接受惩罚。
后来,我又去过长滩,再也没有经历过“宰客事件”。
因为当时已经有了大众点评,当年的一次博弈,已经变成了重复博弈。
如果你乱来,所有人都会知道,大众点评代表顾客消灭你。
正如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的:“哪里有善良的风俗,哪里就有商业。哪里有商业,哪里就有善良的风俗。
”
— 5 —
科学告诉我们,要做个好人
商业如此,人生亦如此。
你希望自己以什么样的姿态与世界相处?
我们不谈鸡汤,来看科学。
政治学家阿克斯罗德做过一个著名的研究。他邀请了各领域的专家,请大家提交不同的策略,并用计算机模拟出了大量重复博弈后的胜负关系。
最后获得冠军的是一种叫“以牙还牙”的策略。
这个策略很简单,一共三条。
1 | 第一,默认合作。也就是说不首先背叛对手。 |
但在现实世界中,以牙还牙策略,对错误不够友好和宽容。
我们不妨多运用改进版以牙还牙策略:对方背叛我一次,我继续合作;只有对方连续背叛我两次,我再报复。
科学之外,人性还有温度。
随着现在高度的信息化、网络化,我们遇到重复博弈的情景才是常态。
人生中,诚信或许比聪明更重要。
最后的话
最后,讲一个故事吧。
小镇上有个傻青年,别人都喜欢拿一个游戏逗他。在地上摆一张五元和一张十元的钞票让他选,他每次都捡那张五元的。
后来有个外地人来到小镇,慕名找他玩这个游戏。果然,他捡了五元的。
外地人就忍不住问这个青年,你为啥不捡十元的呢?
青年说,我要是捡十元的,还有人跟我玩这个游戏吗?
要我说,他才真正领会到孔夫子所言。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
出处:《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翻译:夫子用鱼竿钓鱼而不用渔网捕鱼;夫子用弋射的方式获取猎物,但是从来不射取休息的鸟兽。评述:钓而不纲,不贪,智也;弋不射宿,不杀生,不乘危,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Experience
《三十而已》:为什么女人看包,男人看表?
最近,一部电视剧火了,它就是《三十而已》。
尤其是一张广为流传的富太们合照,给我们科普了奢侈品的鄙视链:
(图片来源于网络)
照片中最左侧的女主顾佳,背着5万香奈儿包只能藏在身后,像麻袋一样不敢示人。
而且即使这样,在富太太们发朋友圈时,她还是被P掉了。
就因为背个5万的香奈儿包,都不配出现在朋友圈里吗?
看到,大家对此事的热议,我发了一条朋友圈:
至于吗。双肩包不香吗?
1.女人看包,男人看表
发完之后,就有很多朋友留言。
有人说我还停留在微软的工程师思维,哪有这样的富太太会背双肩包的。
我开玩笑说,双肩包多好,多实用,解放了双手,还能干点活,还能骑自行车。
所以,富太太肯定不能背双肩包,因为她们不用解放双手,不用干活。
但我相信背这些奢侈品包包的人肯定不会这样想。
如果你问她,为什么背这个包?
她可能会说,我这个包是哪个设计师设计的,限量多少,用的是什么样稀缺的材料,做工是多么精良,纹路多么精美,多么富有艺术感。
对,你说得都对。
女人看包,男人看表。
这就像我们看到有些男士喜欢带着上百万的百达翡丽。
你问他,为什么戴这么贵的表?
现在很多电子手表,时间又准,功能又强,价格还便宜,为什么不戴?
他会怎么说?
他可能会说,这你就不懂了,你看就这么一个小表盘下面,放进去成千上万个齿轮,你在看这表的做工,多么的富有机械之美。
男人就应该带这种有质感、有重量、富有机械之美的手表。
对,你说得都对。
2.比较优势
女人看包,男人看表,真的是因为艺术感和机械之美吗?
一切事物的背后,都有其商业本质。
女人看包,男人看表的本质是,人类要通过各种方式展示比较优势。
什么叫展示比较优势?
这就要从人类最最底层的基因说起。
从基因角度来说,人和其他生物都是基因的奴隶。
对基因来说,只要人和其他生物完成了繁衍,保持基因传递,就算完成了任务。
为了能够顺利传递基因,人类和其他生物就要生存。
所以,生存和繁衍是人类最底层的需求。
吃饭是为了生存,结婚是为了繁衍。
也许有人会不同意,说:我结婚是为了真爱。
对,你说得都对。
但其实,很有可能那是基因用一种叫做真爱的东西骗了你,让你以为你是为了真爱,事实上你是帮助基因做了繁衍。
如果想把基因繁衍下去,那么人就必须要获得交配权。
怎么获得呢?
就要被选择,也要去选择别人。
选择一旦发生,用经济学里的话就是:凡是选择,皆有歧视;只要有歧视,就要付出代价。
那如何才能在选择中脱颖而出呢?
这时就需要展示我的比较优势,展示我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展示我拥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价值。
我手挎着包,不用做体力劳动,我一个包、一块表就是普通人家的一套房。
你不嫁给我,不娶我吗?
这就是“女人看包、男人看表”的本质,为了脱颖而出,而展示自己的比较优势。
当然类似展示比较优势的方式还有很多。
比如,正式的西餐礼仪,就以餐具来说,刀、叉又分为肉类用、鱼类用、前菜用、甜点用。
而汤匙除了前菜用、汤用、咖啡用、茶用之外,还有调味料用汤匙。
杯子也会分酒杯、水杯、咖啡/茶杯。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明明一副刀叉,一双筷子都能解决啊?
再比如,很多西方人家门前会有草坪。
为什么要种草坪,不种点菜?
那是因为,在以前,什么样的人家会种草坪?一定是有仆人能打理草坪的人家才行。
等等。
这些本质上是什么?
其实都是在展示比较优势。
在商业世界,同样如此。
通过像一些合作伙伴展示比较优势,能快速赢得尊重和潜在的合作机会。
用奢侈品、名表、豪车炫耀财富,其实是一种低成本的生存方式。
因为如果富人装穷,成本会更高。
什么意思?
在生意场上,大家都喜欢和实力雄厚的商家合作,如果让人觉得你穷,实力不够,你可能就会错失一些合作机会。
而穷人购买奢侈品,超前消费,跨越自身消费能力强行支出,其实也是一种为了能够获得“身份认同”的方式,得到这个圈子的资源和待遇。
就比如顾佳,最终还是在公司资金流不充足的情况下,逼着自己买了个昂贵的包,进入了富太圈。
3.小成靠品牌,大成靠自己
这时,可能就有同学说,那为什么马云、马化腾、扎克伯格、比尔·盖茨等富豪,没看到他们炫富,用奢侈品、名车、名表展示自己的比较优势呢?
小成靠品牌,大成靠自己。
确实,扎克伯格这位堪称全球最有钱的“80”后之一,衣柜中却只有三种衣服:牛仔裤、灰色T恤和帽衫
。
不是只有三件,而是只有三种,每种都买了一大排,全都一模一样。
当然有人说,扎克伯格的衣服也是意大利的某奢侈品牌。
可他穿的也不是带着Logo,让人一眼看出是什么品牌的奢侈品。
为什么?
再比如,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他们两个人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像亿万富豪,他们似乎对那些昂贵的东西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他们现在还开着普锐斯——丰田出的一款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为什么?
是因为奢侈品和豪车闪亮的外观和奢华的装饰对这些人没有吸引力吗?
是因为这些有钱人就不需要炫耀,不需要展示自己的比较优势吗?
都不是。
1 | 是因为他们没必要用手表、豪车、奢侈品等物品来显示自己的地位,以此来激发“比较优势”。 |
所以,小成靠品牌,大成靠自己。
最后的话
凡是稀缺,就有选择,而有选择,必有标准。
越是占有稀缺的资源,就越容易在炫耀性上获得满足。
于是,大成的人用“无形消费”,用自己的名字展示比较优势。
小成的人用奢侈品包包,用百达翡丽手表,用豪车,豪宅展示自己的比较优势。
但是,能大成的人毕竟是少数。
所以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也才有了:女人看包,男人看表。
因为人类不可能不炫耀,不可能不展示比较优势,这是植入到基因里的,是人类的使命,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炫耀,是人类的刚需。
最后,双肩包不香吗?运动手表不香吗?
这主要取决于你准备用什么去展示你的比较优势。
是靠别人的品牌,还是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