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HWPM

战略体系——支撑平台。

Health
Wisdom
Profession
Meaning

What

什么是人生智慧?
自知之明
量力而行
尽力而为
顺其自然
知足常乐
感恩长存
——DeepCreator

睡眠似乎是愚蠢的生物行为。当你睡着了,你不能收集食物,不能社交,无法培育或保护后代。更糟糕的是,睡眠让你很容易被猎食。

但是,如果睡眠不是绝对重要,为什么生物进化没有消除睡眠呢?

– 《为什么我们睡眠

睡眠攻略:训练睡得少靠谱吗?

这条音频,给你讲讲如何睡得更好。

好的休息才能带来好的工作状态,所以睡眠和我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最近,“得到”订阅专栏《马徐骏说杂志》介绍了《大西洋月刊》的一篇文章,叫《怎样睡个好觉》,作者是一名美国急诊外科医生,他因为工作忙碌,睡眠时间很少,自己做了很多关于睡眠的研究。下面和你分享他的三个研究成果。一是我们到底需要睡多久,以及能不能通过训练让自己少睡一点;二是喝咖啡提神到底有没有用;三是用褪黑素帮助睡眠有没有副作用。

先说第一点,我们应该睡多久,以及能不能通过训练让自己少睡一点儿。根据美国睡眠医学会的调查,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每天需要睡7到9个小时来保持精力,如果某一天你睡了不到7小时,身体机能就会受到影响。如果你每天都睡不满6小时,长期下去健康就要出问题了。虽然调查发现,有1%的人,每天的确只需要睡4到5个小时,但睡眠专家强调,这个是不能模仿的,因为这种人是天生的。而且哪怕是那1%可以睡很少的人,我们也不知道,少睡觉会对他们的新陈代谢以及其他身体机能方面有什么影响。

另外,通过训练让自己睡得更少也不靠谱。美国军方就做过这样的实验,训练士兵少睡觉。结果发现,那些每天睡不到6小时的士兵,虽然声称对自己没影响,但和正常睡眠的士兵相比,这些睡得少的士兵表现更差。文章说,我们最多可以通过后天训练让自己的睡眠,不是整块的,而是分成一小段一小段的,这个是可以训练的,但是想让一个人在24小时的周期里不睡觉却没有任何负面影响,这个是不可能的。

再说第二点,咖啡因对人有什么作用。很多人已经习惯了来杯咖啡提神醒脑,但咖啡因是怎么让人保持清醒的呢?其实,咖啡因的效果,就像我们遇到危险时的身体反应,比如遇到野兽或者交通意外的时候,我们的脑垂体会激发肾上腺素的分泌,注入到我们的血液里,让我们跑得更快,或者有更大的力气,而咖啡因就是增加了血液中的肾上腺素。但刚才说了,这种激素是在生死存亡关头才会被激发的,如果不断摄入咖啡因,人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兴奋就会变成焦虑。另外,咖啡因会扰乱你的生物钟,让你喝了咖啡睡不着,之后又因为睡不着去服用帮助睡眠的药,形成了恶性循环。

最后是第三点,用褪黑素帮助睡眠有没有副作用。一提起帮助睡眠的药物,很多长期被睡眠问题困扰的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褪黑素,但褪黑素到底是什么呢?文章说,我们大脑里有一个核心部位,叫下丘脑。这个部位可以控制人的食欲、性欲、心率等等,同时也管睡眠。晚上我们关灯睡觉的时候,下丘脑就会通知临近的松果腺的组织,让它往血液里注入一点褪黑素,人就昏昏欲睡了。到了早上,下丘脑感受到了光线,就会让松果腺别再继续生成褪黑素了。也就是说,褪黑素是一种帮助我们入睡的激素。

作为保健品,褪黑素的确能让我们更快入睡,但睡多久,睡得好不好,就不能保证了。另外,研究还说,如果不加节制地使用这类外来激素,很可能会影响大脑核心部分,小孩子就更不能使用了。

那怎么才能睡得更好呢?文章给了几个建议。一是每天在固定时间睡觉和起床,养成良好的生物钟;二是有节制地摄入咖啡因;最后就是睡前少玩手机,少看电子设备。

关于糖尿病,你应该知道的十个真相


原创: 王立铭 罗辑思维 今天

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在中国,有10%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这个比例意味着在你的亲戚朋友中,一定有糖尿病患者。

过去你可能认为糖尿病只是一个温和的疾病,但事实上,它却是不折不扣的“慢病之王”:

①发病早期毫无征兆、难以察觉;
②一旦发作,几乎无法治愈、难以逆转;
③本身不致死,但会导致各种致命的并发症。中国有33%的肾衰竭患者、50%的失明患者、60%的截肢患者,都是糖尿病导致的。

糖尿病虽然很凶险,但我们也有办法离它远一点。「得到」作者、生命科学家王立铭,特意制作了一篇关于糖尿病真相的清单,强烈建议你分享给身边的家人朋友。

糖尿病的成因

  1. 1型糖尿病更多是一种免疫疾病

糖尿病有1型和2型之分,虽然两者名字相近,但病因完全不同。1型糖尿病更多是一种人体免疫性疾病:人体免疫细胞错误攻击了正常的胰腺beta细胞,导致胰腺beta细胞大量死亡,造成能降低血糖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居高不下,最终形成糖尿病。

  1. 2型糖尿病与现代生活方式关系密切

研究发现,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比如缺乏运动、吃太多动物脂肪、失眠等等,特别是肥胖。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提升了整整一倍。所以相对于1型,2型糖尿病更普遍,也是我们更应该预防的一种糖尿病类型。

糖尿病的检测

  1. 糖耐量检查

很多人会去医院查空腹血糖值,但它其实并不靠谱,有超过70%的糖尿病前期的状况,光查空腹血糖根本测不出来,“糖耐量检查”更为准确:空腹状态先抽一次血,然后喝下高浓度的葡萄糖糖水,此后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分别抽血看血糖水平。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要保证每年做一次糖耐量检查。这包括: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超重和肥胖的人、家族有糖尿病患者的人、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空腹血糖虽然正常但是数值已经偏高的人。

  1. 餐后血糖检查

如果你不是以上的“高危人群”,又觉得糖耐量检测太费时间,那么可以每年做一次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检查。简单来说,就是既不空腹,也不喝糖水,在吃完早饭后的2小时,抽血化验血糖。虽然牺牲了一些精确性,但省了很多时间,你可以把它当成一种粗糙的糖耐量检查。

  1. 糖尿病前期依然可以恢复健康

如果检查发现自己的血糖水平,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之间,千万不要慌张。因为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真正到来前,身体对我们发出的预警信号。只要抓住这个机会窗口,及时作出调整,完全有可能阻止自己滑向糖尿病。

糖尿病的预防

  1. 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摄入精加工淀粉

在中国人的饮食中,主食的比重很大,像白米饭、白面粉这类精加工的淀粉,会导致血糖的剧烈波动,这很可能是引发糖尿病的重要原因。所以在饮食上,除了多吃蔬菜、少吃糖、少喝酒等,尤其要注意少吃精制淀粉,尽量多吃粗粮和杂粮。

  1. 调整生活习惯,增加运动

管住了嘴,还得“迈开腿”。建议你每天花半小时左右进行轻体力活动,比如饭后散步、健身、在家里打扫房间都算。你可别小看这些行为,通过合理运动控制体重,就能很大程度上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糖尿病的治疗

  1. 1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是胰岛素

对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诞生于1922年的胰岛素是首选的第一药物。目前,人类已经拥有各类短效、长效的胰岛素,也有了能调节胰岛素释放量的胰岛素泵;胰腺细胞+人工材料的混合胰腺、利用干细胞技术制造的纯生物胰腺,可能都会在5-10年或者更远的未来,陆续登场。

  1. 2型糖尿病的“第一神药”是二甲双胍

每天全世界有超过1亿人,使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更神奇的是,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还能有效延长人的寿命。虽然如此管用,但其实对科学家来说,二甲双胍仍是个谜——它为什么能够降血糖?为什么能抗癌?甚至为什么能延长人的寿命,目前都不清楚。

  1. 虽然糖尿病目前仍然几乎无法治愈,但是新的研究也发现了一些可能的希望之光,比如减肥手术、精心设计的饮食和生活规律。

最后,简单一句话就是——或许在未来,我们真的有逆转和缓解糖尿病的可能。

健康:关于早餐重要性的两个认知误区

我们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相信,不吃早餐会破坏饮食规律,对身体不好。但是吃早餐究竟有多重要呢?BBC英伦网上的一篇文章,综述了过去几十年以来对早餐的研究,厘清了我们对早餐的两个认知误区。

第一个误区,早餐是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一餐。肯特州立大学神经心理学教授施皮茨纳格尔(Mary Beth Spitznagel)表示,每个人的身体是以不同的方式开始自己的一天,关键在于,不应该过分强调三餐中任何一餐的重要性,而是要看看我们全天的饮食状况。营养学家埃尔德(Sarah Elder)表示,早餐不是我们唯一要吃对的一餐,“均衡的早餐对健康很有帮助,但一整天的规律饮食,对保持全天血糖稳定更重要,而且有助于控制体重和饥饿水平”。

此外,亚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营养科学助理教授彼得森(Courtney Peterson)表示,不吃早餐的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吃早餐,但晚餐时间正常的人;另一种是不吃早餐,晚餐也吃得晚的人。她说;“对于那些晚餐也吃得晚的人来说,他们患肥胖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了。实际上,晚餐可能才是最重要的一顿。

第二个误区,不吃早餐的人更容易胖。美国有一项研究,对5万人长达7年的健康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研究人员发现,那些重视早餐丰盛程度的人,比在中午或者晚上大吃一顿的人更有可能拥有较低的身高体重指数(BMI)。

但这真的是早餐的功劳吗?科学家设计了一项研究,让52名肥胖女性参与一个为期12周的减肥计划。所有人每天摄入相同数量的卡路里,但一半人吃早餐,一半人不吃。结果发现,并不是早餐本身导致参与者减肥成功,而是日常饮食规律的改变。那些声称在研究之前就有吃早餐习惯的人,在试验期间不吃早餐后减重8.9公斤,而吃早餐组是6.2公斤。与此同时,那些经常不吃早餐的人当中,在试验期间开始吃早餐后减重7.7公斤,而继续不吃早餐的人是6公斤。

阿伯丁大学(University of Aberdeen)研究食欲的教授约翰斯通(Alexandra Johnstone)分析,吃早餐的人普遍比不吃早餐的人更健康,这可能是因为那些吃早餐的人通常会选择有益健康的习惯和行为,像是不抽烟、经常做运动。

在上述两条误区之外,吃早餐确实对健康有极大的好处。一篇对54项研究的文献综合分析发现,吃早餐可以改善记忆。而且,如果你是个甜食爱好者,最好选择在早上吃甜食。特拉维夫大学(Tel Aviv University)的科学家发现,人们的饥饿感在早上控制得最好。

健康:睡不好觉未必就是失眠症

在3月21日世界睡眠日那天,睡眠专家调查了10万人的睡眠状况,发现人们在自我评价时,84%的人都对自己的睡眠不满意,认为自己睡眠有问题。作家王蒙与睡眠呼吸病专家郭兮恒合著了一本书,名叫《睡不着觉?》。在这本书的发布会上,郭兮恒分享了一些有关睡眠的常见问题。

他谈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怎样评测自己的睡眠。郭兮恒说,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评测,分别是睡眠的时机、睡眠的时间和睡醒之后的感受。从医学角度来说,睡眠的最佳时机是晚上十点钟,这能保证你有一夜的睡眠时间,睡得太晚,容易睡眠不足,睡得太早,容易早醒。在睡眠时间方面,正常人需要七八个小时。而在睡醒之后的感受这方面,一般来说,如果第二天醒了以后你感觉清爽,精神状态饱满,你就有一个健康的睡眠。

另外,郭兮恒还谈到了失眠的话题。他表示,失眠现象和睡眠障碍是不同的。失眠在睡眠疾病中的分类是一种叫做“失眠症”的疾病,同时,失眠也可能是一种症状。比如,有些人睡不着觉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这时候,失眠就是一种伴随症状,也就是所谓的“继发性失眠”。比如,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就会因为呼吸困难睡不好觉,这就不能定义为单纯的失眠,而应该说这个人因为呼吸疾病造成睡眠不好。再比如,大多数甲亢的人都睡不好觉,如果把甲亢控制住了,睡眠就会有所改善。所以,郭兮恒建议,不要一睡不好觉就觉得是失眠症,觉得要靠吃药解决问题,“要注意查找病因,弄清楚是原发性的失眠症,还是继发性的睡不着”。

罗胖精选 | 什么是人体的“领袖智慧”?

2019,年中过半。我们对得到App上半年的内容做了一个盘点,发现被用户分享最多的10讲课程里,居然有2讲来自同一门课程。而且,这门课程的体量并不大,只有10讲。居然就诞生了2讲分享最多的课程,那是真厉害!

这门课程是什么呢?是冯雪老师的《给忙碌者的心脏医学课》。今天的罗胖精选,就请你收听其中的一讲。

欢迎来到《给忙碌者的心脏医学课》。你好,我是冯雪。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想先问你一个小问题。

我们医院的名字,叫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为什么不叫心脏病医院呢?老百姓心目中的心脏,和医生眼里的心血管有什么不同呢?

在医学里,心脏是一个孤零零的器官,但心血管系统却是一个由心脏、每一层动脉、庞大的毛细血管网络,以及一层层静脉组成的循环结构。

这看似是个小问题,实际上,却是一个关乎心血管医学最底层的核心架构的大问题。

因为所有心血管的功能,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以及康复,全部来源于这个网络循环结构,而不是心脏本身。

如果你不知道心血管系统是一个网络,那我们后面每一讲的内容,都将无从谈起。

心血管系统是个什么样的网络呢?让我们在这个网络里来趟说走就走的旅行。

我们的血液会从左侧的心室射出,经过主动脉、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最后到达只允许人体最小的细胞单行通过的毛细血管。它只有一根头发丝的十分之一那么细。

毛细血管将氧气和养分一个不落地带给全身37.2万亿个细胞,然后再从毛细血管回收到小静脉、中静脉、中央静脉,最后回到右侧的心房,流到右侧的心室,随着心脏收缩,从右心室射出的血液经过肺的各层动脉、毛细血管、各层静脉,将氧气带回到左侧心房,流到左侧心室。

旅行结束了,我们走了多远呢?

如果把全身的血管,从动脉到静脉加起来,有17.6万公里,绕着地球赤道,大约有4圈半。

心血管系统正是在这样的底层架构下,完成了它所有的功能,向全身输送氧气、养分,把每一个组织的代谢废物带走。

同时针对我们的需求,随时调整各个器官血液的分配,从而适应我们社会功能的所有场景。

1、心血管5亿年的经验总结

17.6万公里,这就是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力。这样的影响力要是在人类中,就是妥妥的全球领袖啊。

心血管如何拥有全球领袖般的影响力的?

人类每一个组织,都有自己的方法来获取影响力。心血管在这方面的经验最丰富,因为从环节动物到现在,心血管系统的进化已经走过了5亿年。

我把心血管这5亿年的经验,总结为五点。

接下来,我就分别说一说。

第一点,就是“起于微末”。

心血管的广泛影响力,就在于它“起于微末”的组织架构,也就是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的特点,是几乎无所不在。

事实上,无论是长度还是体积,毛细血管都占到了整个心血管系统的绝大部分比重。如果所有的毛细血管开放,可以达到20L的容积,而血液的总容量,也就4~5L。

传递的广度,决定了传递的数量。正因为毛细血管的庞大,它才有能力服务每一个细胞的新陈代谢,给它们输送氧气,提供养分,带走它们的代谢产物。

所以,毛细血管的广度,造就了心血管系统对身体37.2万亿细胞的影响力。

我比较信奉一个道理:起于微末,方能成于天下。

“微末”就好比村委会、街道办、基层的派出所和税务局。这些机构,经常被我们忽略,但这些机构每天服务于基层,是实现中央宏伟蓝图的主体。

一个组织想要获得更广泛的影响力,最需要关注来自微末的力量,因为微末是所有组织里最广泛,也是最核心的力量来源。

第二点,价值回报。

心血管对各个器官的影响有多大呢?形象地说,就是生杀予夺。

心血管决定了各个脏器的供血,给谁多一点,分谁少一些,甚至在最紧急的关头,心血管有权选择依次放弃哪些器官,哪些组织,保证谁的供应。它凭什么拥有这份权力呢?

答案很简单,这是因为它年复一年的价值输出。

我们的心血管向全身输送饱含养分和氧气的血液,每一年,每一天,每一秒钟,从不间断,直到我们生命终止的那一天。

以平均寿命75岁计算,心血管这一生大约跳动30亿次,运送2亿升的血液,输送1.5万立方米的氧气。

一句话叫“人心黑白,时间可辨”,心脏的确是用其一生告诉我们,这份爱有多诚实。

正是因为它对各个器官输出的是赖以生存的血液,所以它收获的价值回报也是至高的,就是对各个器官的血液分配权。

其实,人的一生也是如此。

我们看似是为了自己而活,但如果想要达到成就自我这个目标,我们终其一生都要为实现别人的需要而努力。你能实现越多人的需求,成就越多人的梦想,你的收获必然更丰盛。这就是爱的本质,就是我们能给别人输出的价值,而价值的输出和价值回报是均等的。

但为什么在某些人、某些事上,我们的价值输出和回报不对等呢?这就是下一点我们要谈到的,价值输出不仅要有发愿,更需要能力。

第三点,层递通畅。

价值输出的能力,主要是评判价值如何能高效地到达组织内的每一个个体,这也是任何一个庞大组织必须要解决的命题。

我们来看看心血管是如何做到的。

它用了一个层递式的结构,从心脏开始,大动脉分出若干个中动脉,每个中动脉再分成若干小动脉,小动脉又分出更为庞大的毛细血管网。

更为厉害的是,在往下输出的每一层过程中,心脏射出的血液成分直到营养细胞前没有任何改变,也就是达到价值100%的传递,几乎是0损耗。做到了层递的高度通畅,也就完成了价值的有效输出,继而成就心血管的影响力。

反过来,在人类社会中,即便是最厉害的组织架构,好像也没有办法实现这样的输出能力,所以,全球领袖这事还是个梦想。

第四点,信息闭环。

完成一个组织架构的影响力,很多人都会想到如何输出,但如果没有回收处理再传递,我们就不能知道这个组织所有个体的反馈,也就不知道输出的效果如何。

心血管则设计了一个信息闭环的体系,它不仅能将价值100%地传递下去,还能将信息100%地收集回来。

这点是组织架构上最难做到的,也是心血管系统最绝妙的地方。

来而不往非礼也”。向下传递不难,难的是它能将每一个细胞的代谢产物都收集回来,并且能将这些产物及时调整处理,然后开始新一轮的输出。

这就使得心血管循环作为一个整体,保证了影响力的高度一致性。当心血管这个整体,在面对各种生活场景时,就能充分感知每个器官不同的血液需求,按需高效地分配血液。

所以,规模大的组织团队一定要重视微末的反馈,让信息的传递形成高效的闭环,这样才能够及时调整发现问题,也保证了组织团队的凝聚力。

第五点,备胎机制。

心血管架构为了确保影响力在战备时的安全性,启用了备胎机制。

在五亿年的进化里,心血管系统面对最多的还不是内在的问题,而是外来的伤害,因此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是心血管的第一要务。

你想过一个问题吗?如果你不小心划破了手指,流了好多血,血小板就会聚集到这根血管的伤口上,然后这个血管就暂时堵塞了,但为什么手指头没有因为缺血而坏死呢?

因为心血管系统在进化中,选择出了有备胎方案的机制。当我们的这根血管被堵塞后,我们还有附近其他血管可以为它供血。

在我们身体中,绝大多数的组织、器官都有两套,甚至两套以上的供血系统,尽管这个组织架构看上去有点重复,不够精简,不够经济,却符合生存第一的原则。

这其实给了我们一个启示。

在公司的发展中,尤其是小公司,更需要注意关键节点的备胎。不要为了追求高效,而忽略了生存才是首要原则。

一个健康的心血管结构,就得满足这五点:

●能兼顾到每一个细胞的滋养;
●输出血液,分配血液;
●血液输送层层通畅;
●能将代谢产物回收;
●对组织供血有备用方案。

思考一下,你会发现,这个心血管系统的底层架构不仅适用于人体,也适合一个公司、一个军队,甚至一个国家。

2、严密的组织是心血管疾病的来源

讲到这里,我们能感受到,心血管是一个组织严密接近完美的架构,但这只是事实的一部分。

事实的另一面是,越是这样一个通畅的复杂系统结构,蝴蝶效应越是明显。

假如有一个8um的细针从毛细血管侵入,它也会顺着循环最终进入心脏。心血管最常见的疾病也是打这儿来的。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血管问题的日积月累,导致了我们熟知的冠心病、心梗、脑中风、下肢动脉闭塞。让我们感觉急得不能再急的心梗、中风,其实是心血管系统的慢性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如果有人在五十岁时不幸发生了心梗,那么大约从二十多岁时,他的血管壁上,就已经开始生长出第一个“斑块”。这个“斑块”会在未来不断长大,直到堵塞血管,心梗爆发。

所以,了解了心血管系统的网络循环结构,再回望可以作出改变的节点,其实可以追溯到我们对健康还没有完整认知的青春时代。

如果我们有了这点认知,就能更早地对自己的心脏负责任地做一些事情,同时规避另一些事情。

——◆ 总结 ◆——

这一讲,我们讲了心脏健康的第一个维度——结构:

  1. 心脏和心血管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心血管的网络循环结构是心血管医学认知的底层核心。

  2. 心血管对全身的影响力正是基于它的结构的五个特点,起于微末、价值回报、层递通畅、信息闭环、备胎机制。

  3. 心血管系统严密结构的副作用就是心脑血管疾病。正是由于给器官供血的血管日积月累发生病变,导致疾病的最后爆发。所以,“从现在开始”,真的不是一句口号。

下一讲,是心血管健康的第二个维度——功能,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心血管是怎么行使各个器官的血液分配权的。

参考文献:
Halpern, D., & Secomb, T. W. (1989). The squeezing of red blood cells through capillaries with near-minimal diameters. Journal of Fluid Mechanics.
Feher, J. (2012). The Microcirculation and Solute Exchange. Quantitative Human Physiology.
Elaine M, Katja H, Human Anatomy & Physiology, 11th Edition
Ma, X. et al.(2014). An exceptionally preserved arthropod cardiovascular system from the early Cambrian.Nature Communications.
Fausto, N. (1998). Atherosclerosis in Young Peopl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
Pittman RN. (2011). Regulation of Tissue Oxygenation. Chapter 2, The Circulatory System and Oxygen Transport.

内容听完了,我是罗胖。

冯雪老师是北京阜外医院心脏康复中心的创始人和负责人。她的这门课的任何一个知识点,如果你将来能用到,那就一定是超值的。

你现在在得到App首页搜索“心脏”两个字,就可以看到《给忙碌者的心脏医学课》这门课程。建议你不仅自己买一份,也把它分享你身边的长辈和家人。

关于AMAZFIT米动健康手环,你不能不知道的三件事

1、什么是ECG芯片?

ECG的英文electrocardiogram的缩写,也就是“心电图”的意思。ECG芯片,其实就是我们常见的医院心电图机所采用的芯片。简单地说,ECG芯片可以记录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的心脏生物电的变化,从而描绘出这种变化的图形,通过这种图形,专业的医生可以看出心脏可能存在的问题。AMAZFIT米动健康手环中植入的正是这种芯片。

AMAZFIT米动健康手环通过ECG测量的方法和原理很简单:手环正背面各有一个金属电极片,左手佩戴手环时,背面的电极片紧贴腕部皮肤,同时用右手接触正面电极片,手环中的ECG芯片即可采集到从心脏发出的生物电信号。

必须要提的是,在测量的时候要保持皮肤湿润——过于干燥的皮肤会导致电极片无法检测到电流数据。所以你可以在测量前抹点润肤乳,并保持背面电极紧贴在皮肤上,这样就可以轻松测量了。

2、如何实现随时随地、正确测量?

可能你会有疑问:既然医院有专业的心电图机,为什么还要购买这种手环呢?

有很多人不知道,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心脏不舒服的时候,心脏电信号才会有异常表现。所以就会出现病人跑到医院的时候没有发病,结果心电图测量正常。这时候,医生就会让病人戴上一种叫Holter的装置。Holter是可以实现24小时监测的动态心电图,不光要在身上贴满电极,还要把盒子状的记录仪背在身上,这样才能在患者发病的时候捕捉到异常的心电信号。但医生经常遇到的情况是,患者一直背着Holter却迟迟不发作,反倒是摘下来以后突然发作了。因此,发病时候的异常心电信号的捕捉,一直是让医生和病患都头疼的问题。

AMAZFIT米动健康手环的一个创新功能,就是可以实现即时测量和离线存储。一旦觉得心脏不舒服,不用掏出手机连接手环,只需要长按OLED屏幕下方的电极片5秒,手环就进入自动检测状态,并离线储存在手环里。等到用手机APP连接手环的时候,这些异常的心脏电信号可以自动同步到手机中,最多可以支持离线储存5条,不仅方便快捷,这些及时采集的数据也可以为医生提供有迹可循的依据。

3、什么是HRV和心血管健康指数?

伴随这次AMAZFIT米动健康手环的发布,被刷屏最多的,就是HRV这个词了。HRV就是心率变异性,简单地说,就是你的自主神经活动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能力。很多人在熬夜之后会觉得心脏有负担,其实就是因为过度疲劳,自主神经活动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能力降低了。

那么HRV多少算是健康呢?在这里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中国健康人群HRV的rMSSD指标,25岁平均约为37,35岁平均约为34,45岁平均约为26,55岁平均约为24,65岁平均约为18。不过这个数据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如果出现身体不适,还是一定要到医院及时咨询医生哦。

另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心血管健康指数。心血管健康指数是根据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的弗雷明汉心脏研究计算模型的打分量表,结合静息心率以及心电数据综合计算得到的。弗雷明汉心脏研究结果提供了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概率预测,这个概率跟你的BMI值(身体质量指数,即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得出的数值)、静息心率以及所测量的心电数据等等都有关。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对AMAZFIT米动健康手环的最主要功能是否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呢?不管怎么样,手环只是一个随时随地监测心血管健康的工具,要想身体好,还是得从自身入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减压,并且多多运动!

长按触摸区显示的心率是哪个传感器测量的?APP中显示的心率是哪个传感器测量的?
长按触摸区显示的心率是ECG传感器测量的。米动健康APP中显示的是PPG传感器测量的。

备注:
ppg进行全天心率监测,全天心率默认打开,不需要进行手动开启;
ppg检测原理:血液是红色的,反射红光,吸收绿光。PPG结合绿色LED光和感光光电二极管,而在心脏跳动时,血液流量增多,绿光的吸收量会随之变大,处于心脏跳动的间隙时血流会减少,吸收的绿光也会随之降低,基于此,就可以根据血液的吸光度来测量心率。

米动健康手环是通过什么来记录步数的?
米动健康手环手环采用了超低功耗加速度传感器,并结合顶尖的运动算法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最终呈现出准确且易于读取的活动信息。

新研究:久坐会导致寿命缩短

大多数人都听说过久坐不利于健康。很多研究也表明,久坐更可能会让人得各种各样的疾病,包括肥胖、糖尿病和心脏病等。《纽约时报》介绍了一项新研究,研究者发现即便有锻炼身体的习惯,久坐也会导致寿命缩短。

这项研究发表在《内科医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由哥伦比亚大学行为医学副教授基思·迪亚兹(Keith Diaz)领导。研究小组想知道,每次坐多长时间、何时站起来走动以及站起来走动的频率,会怎样影响健康。他们选择了一个数据库,里面有数万名年龄在45岁或以上的美国男女的既有健康信息,这些参加者进行了一系列健康测试,其中约8000人还佩戴着速度计过了一周,速度计用来测量他们坐、锻炼或其他运动的时间和频率。

科学家们依据参与者每人每天坐几小时、每次会连续坐多长时间、以及会花多长时间锻炼(主要是散步)的数据,把他们分成不同小组。他们将佩戴速度计的人的数据记录与他们的死亡登记数据对照后发现,久坐和死亡率之间有很强的统计学相关性。根据速度计数据,每天坐着时间最长的男性和女性死亡风险最高,特别是持续坐着的时间经常超过30分钟的人。这一风险不受年龄、种族、性别或体重影响,就算定期锻炼,风险也几乎没有降低。不过,如果坐着的时间经常被打断,死亡的风险会出现下降,和久坐时间通常不超过30分钟的人相比,久坐时间更长的人死亡率更高,即使二者间每天坐着的总时间相同。

研究结果还表明,如果你每天必须花费大部分时间坐在椅子上,那么每隔30分钟左右活动一下,就有可能减轻长期有害影响。文章最后说,这只是一项相关性研究,不能证明久坐会损害健康,只能证明二者之间存在关系,但你可以考虑在手机或电脑上设置半小时一次的提醒,告诉自己现在最好起来活动一下。

新研究:站着工作大脑反应更快

由于久坐对健康不利,所以越来越多人开始站着工作。美国《心理科学》杂志(Psychological Science)9月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站着工作或许能让我们的大脑更快地思考问题。

研究人员找来了两组人,一组坐着,一组站着。然后通过一种测试方法,来测量他们的注意力和大脑的运行速度。具体方法是,给出一些描述颜色的词语,这些词本身也是有颜色的,参加实验的人要说出字的颜色,而不是字本身。随后,研究人员对比了两组人大脑处理问题的时间,结果站着的人的反应速度比坐着的人快一些,虽然数据相差不大,但考虑到我们的大脑一天要处理很多东西,微小的差距就可能造成很大的影响。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坐着工作的人不习惯站着,不仅是因为站着需要更多的体力,更因为大脑需要管理更多的事情,比如平衡身体,控制轻微的肌肉萎缩,等等。这些持续的、可控的、微小的事情,会给人带来压力。此前有研究表明,适度的压力可以让人表现得更好。这项最新研究也说明了,一点点额外的压力会使人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大脑思考得更快,反应更加迅速,这时候人更容易专注于手头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当然,站着的工作的好处还在讨论之中,也有研究显示一直站着工作对身体不好。所以最好的方法还是经常改变一下工作的姿势,而不是一成不变地使用一种姿势工作。

新知丨爬山和跑步真的伤膝盖吗

生活中,我们总是听到这种说法,就是爬山、跑步这些运动会伤膝盖,老了就会得关节炎。真是这样吗?最近《科学世界》杂志有篇文章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之所以得关节炎,主要是由于连接关节的软骨出了问题。因为关节软骨是不供血的,受伤之后就没有血液细胞帮忙修复,所以如果长期受伤或者反复撞击,软骨就会磨得越来越薄。等到薄到没办法保护关节两头的骨头的时候,骨头就会直接撞到一起,于是就得关节炎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运动会磨损膝盖,导致关节炎的原因。

那运动能不能让关节软骨磨损呢?

第一点,不受伤的情况下,运动的时候是磨损不到软骨的。因为我们膝关节受力的时候,大部分力都被肌肉吸收了,剩下的力也是分散到骨头上,而不是到软骨上,除非肌肉出问题了,或者骨头受伤了,外力才会作用到软骨上。

第二点,运动能不能损伤膝关节,和受力大小有关。如果你不停加大压力,膝关节肯定承受不了。实验表明,压强超过25兆帕,会造成骨细胞死亡,软骨也会出现裂缝。这么大压力,骨折都够了,也就是说,还没影响到关节呢,骨头就先断了。但是在一般的运动中,如果关节没受伤,是达不到这么大的压力的。

第三点,长期运动,反复给关节压力,会不会磨损关节软骨呢?研究人员用动物做了实验,结果表明,适度的运动,不仅不会让关节受伤,还能保护关节。比如,让狗每天跑4千米,每周跑5天,连着跑了40周。狗的关节软骨不仅没有受磨损,厚度反而增加了。软骨里的蛋白聚糖也变多了,这种蛋白质是软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吸水,起到润滑关节的作用,这种蛋白质的增加,说明运动之后关节得到了改善。后来,研究人员给狗增加了运动量,这时候狗的关节厚度有所下降,但长期运动也没让狗得关节炎。也就是说,长期运动会让关节发生变化,这或许是一种适应性,而不是关节炎的征兆。

当然,动物实验对人来说不一定管用,所以研究人员跟踪调查了那些退役的运动员,看他们是不是比一般人更容易得关节炎。结果发现,能不能得关节炎,和运动项目有关,过去踢足球和举重的人,更容易得膝关节炎。举重运动员比较重,超重和肥胖的人,由于膝盖承受了更多的压力,所以容易的关节炎。足球运动员容易得关节炎,是因为踢球的时候膝盖容易受伤。

最后,我们再看看流传最广的跑步和登山。长跑是膝关节用的最多的运动,研究人员找了一些经常长跑的人和不喜欢长跑的人进行了对比,跟踪了18年之后,发现长跑的人得膝关节炎的反而比正常人要少。也就是说,长跑不会增加得膝关节炎的风险。其实适度运动对关节是有好处的,因为运动能活动膝盖附近的肌肉,让你的韧带更强健,这会让你的关节承受压力的时候就更有力,也更灵活。

再说一下爬山,因为现在没有爬山对膝关节影响的研究,所以作者计算了一下各种运动给膝关节造成的压力,发现登山对膝关节的影响强度是低于跑步的,而跑步对膝关节的影响不大,所以爬山的影响也应该不大。不过你要注意,下山的时候,我们不太好控制膝盖,容易导致膝盖受伤。所以下山的时候我们要慢点走,或者用登山杖,减轻下肢关节的负荷。

总之,文章说,锻炼的时候,只要适度,并且注意不要受伤,对你的膝盖健康是有好处的。

本文源自:《科学世界》

查理·芒格关于人生智慧的清单

查理·芒格,一个成功的商人,同时也是一位睿智的长者,他的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继商业智慧后,「得到」App整理了这位世界上最真诚的有钱人的人生智慧,供你参考。

  1.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DeepCreator:成为能创造和输出价值的人

  1. 正确的爱应该以仰慕为基础。

  2. 获得智慧是一种道德责任,它不仅仅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3. 在生活中越过越好的人,不是最聪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奋的,但他们是学习机器,他们每天夜里睡觉时都比那天早晨聪明一点点。

  4. 人类社会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才能发展,同样的道理,人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进步。

  5. 对于复杂的适应系统以及人类的大脑而言,如果采用逆向思考,问题往往会变得更容易解决。

  6. 别以为对自己有利的就是对整个社会有利的,也别根据这种自我中心的潜意识倾向来为自己愚蠢的行为辩解。要在自己的思维习惯中消除自我服务的偏好。

  7. 应该避免变态的工作关系。想办法找出你尊敬的人,然后想办法到他手下去工作。但是别随意批评什么人,这样才有机会在好领导手下工作。

  8. 最好学会隐藏睿智,如果你的正确让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觉得没面子,可能会引发极大的报复心理。我还没有找到免受这个严重问题伤害的完美方法。

  9. 如果真的想要在某个领域做得很出色,就必须对它有强烈的兴趣。

  10. 不平等最大化通常能够收到奇效。生活就像比赛,充满了竞争,那些最有能力和最愿意成为学习机器的人,会发挥最大的作用。

  11. 人在生活中可能会遭到沉重的打击,每一次不幸都是吸取教训的良机。人不应该在自怜中沉沦,而是应该利用每次打击来提高自我。

  12. 在这漫长的一生中,我一直都在期待麻烦的到来。准备好麻烦来临时如何对付它,并没有让我感到不快乐。它不但对我没有任何害处,实际上,还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13. 我的剑传给能挥舞它的人。

关于摆脱存量思维的清单

知道工作的行业已经没落,可还是舍不得看似稳定的生活;明明更好的机会就在眼前,却因瞻前顾后而错过……生活中那些错过的机会,多半是“存量思维”在作怪。

如何摆脱存量思维?这篇清单给你11条建议。

  1. 一切存量,皆为虚妄。走过的路、吃过的苦、圈好的地、博得的名声、认识的关系、积累的资产,只要不是处于活跃的发展态,都是“死存量”,是冰棍儿一样的存在——看起来挺大,实际上在融化。

  2. 需要“断舍离”的,远远不止是家里用不到的旧物。应有主动的“去存量”意识,定期检视一下自己的存量资源,盘点一下自己的心理账户,对照接下来想做的事儿,主动和一部分存量包袱说再见。一句话,过往不恋。

  3. 去存量是一个很残酷的过程,因为往往会和我们从小所受的价值观教育,如珍惜、长情、坚持等相冲突。但是,在通往发展的道路上,就是要做一个对自己薄情的人。

  4. 最难割舍的存量是“关系”:老朋友、老伙伴,但别无选择。人生像一列旅途中的火车,每一站都有人上上下下。你在飞速成长的一个准确而残酷的标志就是:你的老朋友很少。如果你有,请加倍珍惜。

  5. 当存量和创新有冲突时,不要浪费时间评估,立即割舍存量。因为,既然你曾经有能力获得那样的存量,就说明自己其实没有什么可害怕失去的。

  6. 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大是大非,就是对一件件琐碎的日常事务的选择,构成了一个人的路径。在选择面前,知道不要什么比知道要什么,重要得多。

  7. 如果不能彻底割裂存量,那么你就会陷入什么都明白却什么都做不成的泥潭。

  8. 与存量相对的,是增量。与其固守日渐消融的存量,不如追求无限可能的增量。在包括婚姻关系的所有合作关系中,用增量思维来解决问题,引入新变量,建立新目标。比如二人世界是存量,共同养育孩子就是“引入增量”。又比如日常生活是存量,一起做计划离开熟悉环境去海外读一年书、或者做一次长途旅行就是增量。不要在存量中试图找平衡,那样的平衡永远不会形成,有的只是伪装成平衡的“妥协”。

  9. 去存量的最佳时点,是你在内心清楚地看到了增量的萌芽之时。

  10. 存量还有一个代名词——固守过去。举个时髦的例子:AlphaGo下围棋为什么能赢?抛开技术不谈,棋盘上的每一步,在它看来都是一个新问题。而在人类棋手看来,只是过去的延续。

  11. 最后,切记千万不要成为别人的存量。

见识

与其他外部资源或者个人因素相比,个人的成就首先取决于“见识”。他将自己的经历,以及身边那些时代先行者的经验,以鲜明睿智的方式阐述出来,为你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值得深度思考的看待世界、看待问题的视角。

目录:
序言 “命”和“运”决定人的一生

第一章 幸福是目的,成功是手段
当一个人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正向影响力后,他不仅可以获得物质(比如金钱)和精神(比如名誉)的财富,而且会有一种由衷的幸福感。
人生是一条河
这个世界没有欠你什么
人生最重要的投资
先让父母成熟起来
向死而生

第二章 人生需要做减法
人的天性是喜欢增加而不喜欢减少,喜欢获得而不喜欢舍弃,但是,很多时候减少和舍弃会让我们过得更好。由于这种做法有时违背人的天性,因此很多人做不到,当然,这样也就给了那些能做到的人更多的机会。
不做选择的幸福
做人与作诗:我们需要林黛玉
西瓜与芝麻
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我们一定比18世纪的人过得好吗?

第三章 谈谈见识
很多时候,成败与否取决于见识的高低,而不是自己简单的努力。今天,由于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我们增加见识要比过去容易得多。但在我们心中,有时依然有一道围墙,阻碍了我们的见识。
我们和天才相差有多远?
起跑线和玻璃心
论运气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什么?
对话庄子:谈谈见识
阅读的意义

第四章 大家智慧
历史上传颂至今的名人大家,在不经意间将人生的感悟告诉我,也不知不觉地影响了我。后来,我有机会遇到世界上很多优秀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同样影响了我。
莎士比亚的智慧:论朋友
拉里•佩奇的经营管理智慧
巴菲特午餐:人生的智慧
司马迁的智慧:东方最早的经济学综合论文《货殖列传》
销售大师的智慧

第五章 拒绝伪工作者
效率高低不取决于开始了多少工作,而在于完成了多少。很多我们看上去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实想通了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它们是伪工作。所以,无论是在职场上还是在生活中,提高效率都需要从拒绝伪工作开始。
不做伪工作者
努力10000小时真能帮你成功吗?
三板斧破四困境
OKR:谷歌的目标管理法
做好最后的1%

第六章 职场的误区与破法
人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它的性质和成败决定了你此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和事业起点。对第一份工作,年轻人常常陷入一些误区,尤其是过于看重薪酬而影响了对工作的价值判断。
年轻人第一份工作不要太在乎工资
五级工程师和职业发展
职场上的四个误区和四个破法
职业员工和管理者要注意的两件事
职业中的帝道、王道与霸道
职场完美进阶:常识、科技和艺术

第七章 商业的本质
世界上每过一段时间,就会诞生出一些新的商业概念,最后大家发现炒完概念后剩不下什么东西。其实,不论概念如何炒,商业的本质上千年都没有什么改变。
商业的本质是让人多花钱而不是省钱
经营和管理的秘诀:不给选择
“第三眼美女新产品”在市场上成功的三个阶段

第八章 理性的投资观
事业成功,挣到了钱,却不会花、不会理财,可能最后白忙活一场;没有挣到钱,空有一腔理想抱负,可能也不过是幻想。因此,金钱观不仅会对人的事业产生影响,也会决定人的幸福。
金钱观
风险意识
第一堂投资课
投资中的误区
围绕投资目的进行资产配置

第九章 好好说话
语言能力是我们的祖先现代智人区别于其他人类最明显的特征之一。人类文明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信技术和手段不断进步的过程。通过讲话交流想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成功。
讲话做事都要达到目的
谈谈讲理的方法
我们靠什么说服人
如何做好演讲
后记 从《硅谷来信》到《见识》

见识

人的天性是喜欢增加而不喜欢减少,喜欢获得而不喜欢舍弃,但是,很多时候减少和舍弃会让我们过得更好。由于这种做法有时违背人的天性,因此很多人做不到,当然,这样也就给了那些能做到的人更多的机会。

很多时候,成败与否取决于见识的高低,而不是自己简单的努力。今天,由于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我们增加见识要比过去容易得多。但在我们心中,有时依然有一道围墙,阻碍了我们的见识。今天我们提升境界的阻力很多时候在我们自身,而不完全在环境。

我们和天才相差有多远?
起跑线和玻璃心
论运气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什么
对话庄子
阅读的意义

英国著名的女首相撒切尔夫人喜欢讲这样一段话:

注意你的想法,因为它能变成决定你的言辞行动。
注意你的行动言辞,因为它能变成主导你的行为习惯。
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能变成你的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能塑造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能决定你的命运。

吴军——这个世界没有欠你什么

自从我开通微博之后,很多人给我留言。大意是让我指导他们逆袭,同时流露出对社会千般的不满。两年前中国几家报纸以《 十年寒窗苦读拼不过一张VIP卡》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

国内一些银行公开表示给予高端客户的子女实习的机会,这样就会对非VIP子女造成不公。由此引起了社会上很多人发出感慨,说十年寒窗苦读拼不过一张VIP卡,甚至有人说三观碎裂。

坦率地讲,文章中说的这些情况确实存在,全世界都是如此,银行作为商业机构,逐利是必然的事情,没有盈利能力,天天靠国家印钞票补贴,才是坑了老百姓。至于银行在平衡客户关系和提拔寒门英才上应该把握什么样的度,这是它们的问题,我不做评论。

不过今天我要给那些指望通过十年寒窗苦读就想一下子翻身的人泼点冷水,因为那是不现实的。

寒窗苦读只是一种读书态度,这种态度是好的,但是社会竞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长期系统性动员,寒窗苦读是成功的因素之一,钱多、智商高、读书强、父母好、长得美都是其中的一个变量而已,命运是多个变量互动的结果。这种因为寒窗苦读所以全世界都欠你钱的三观,早一天毁掉比晚一天好。

我知道,很多年轻人确实不容易,家境不好,父母层次也不算太高,节衣缩食供着孩子读了书,毕业后也找不到好工作。看到大城市里一些家境好的孩子从小就有更多的资源,日后在社会上靠各种关系,混得如鱼得水,心里很是不平。我也很想帮助他们,但是给一两个人提供机会并不能解决大多数人的问题,这些人最后的命运其实要靠自己解决。今天,我就来聊聊怎样解决。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任何社会都是分层的。为了简单起见,我们不妨假定它分为100层,站在金字塔尖的是第1层,最底下的是第100层。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改革开放前中国很平等不分层,不是这样的。80后的读者可以去问问你们父母他们当时的感受。在那个时代,首先农村和城市就是无法逾越的鸿沟,农民进城被称为“盲流”。城市之间也分三六九等,即便是北京,也有大院里和胡同里之分。那时交通倒是不拥堵,但马路除了跑公共汽车,就是极少数特权阶层专用的车道。在坐到小汽车里的人和骑自行车的人之间,还有家里装电话的和没有电话的区分。

在任何国家,历朝历代,社会都是分层的。稍微好一点的社会不过是有一个上下层之间的通道,让人员可以流动而已。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应该讲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社会,因此才会有“屌丝逆袭”这个词出现。(屌丝这个词多少让人感觉有点侮辱的意味,我们会尽可能不用,但是因为它达意清晰,我们可能会有一两处用到这个词。)处在底层的人,首先要认清楚这个现实,才能有希望。

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逆袭这件事,逆袭者的目标无非是在金字塔上往高处走几层。没有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会每过两年就把这个金字塔打碎,然后随机地再建造一个。因此,即便经过了十年寒窗大学毕业的人,也不要指望自己毕业时,这个金字塔会被打碎,然后大家重新抢位置。所以我每次谈到这个问题时,总是希望每一个人比较实际些,不要期望一辈子能从第80层上升到前十层。如果能经过努力,往上挤进去几层,就很好了,而且是可以做到的。那么怎么做呢?

我们假定,一个人目前处于第70层,他相比第69层的人一定有明显的劣势,家境也好,智力也好,才智也好,颜值也好,运气也好,总之有差距。如果他努力的程度和第69层一样,会是什么结果呢?他最多呆在70层,甚至会跌到71层,因为下面一层的人可能更努力,或者遇到了更好的运气,占据了他的位置。很多逆袭者的误区在于,只看到自己的努力,而没有看到别人的努力。另外,由于第69层的人占有某种优势,因此他付出80%的努力,产生的结果可能比那位70层的试图逆袭者还要好。所以逆袭不成功是常态,成功的反而是少数。

所庆幸的是,绝大部分人在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处在松懈状态,而达不到80%的努力程度,这才给了逆袭者以机会。不过,处在第10层的人,可能只付出10%的努力,产生的结果都比那些70层的人付出100%努力的结果要来得好,因此,逆袭也要讲究实际,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情况非常少见。美国商业部前部长骆家辉在当上华盛顿州州长时讲,从他爷爷家到州长官邸只有一百米的距离,但是他们家走了两代人的时间,说明逆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我写下一段文字之前,先要声明,没有丝毫要歧视三本大学学生的意思。

我去过中国很多所大学,从一本到三本。不管他们为什么上了一本,或者是三本,我要说的是,三本大学学生的用功程度远不如二本的,而二本的远不如一本的。我在清华、北大和上海交大这样的学校,晚上在校门口看不到什么学生,因为他们在校园里读书。我在很多二本的大学校门口,晚上看到的景象像是夜市。这是我看到的中国大学的现状,如果我说的不对,大家不妨给我修正和补充。

真正的逆袭是什么样子?我不妨讲一个故事。

话说18世纪末英国有一个人,按照今天中国人在网上的说法是标准的屌丝,因为他前半生过得实在让人悲催泪下。他出生于穷苦人家,没有读过书,十几岁时就在煤矿里当童工,但是他很好学,后来成为了一名机械工,不过直到18 岁,他还不太识字。但是,他知道,当个文盲,一辈子不会有出路,于是自掏腰包,拿出部分工资去上夜校,每周三次,从不间断。到19岁,他才会写自己的名字,到21岁,他可以阅读并书写简单的书信了。因为地位低下,他的恋爱和婚姻也一直不顺利,最后娶了一个大他12 岁的乡村女仆。和别人不同的是,这位技工很勤奋而且有恒心,当那些蓝领工人在工作之余喝酒取乐时,他在研究机械和读书做作业。

我们这位主人公年轻时可以讲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他的太太在为他生下一个儿子后便去世了。他不得不将幼儿交给妹妹代管,不久后,他的父亲(也是名技工)也因为工伤而瞎了双眼,要靠他照养。不过靠着自己的努力,他在31岁那年还是当上了矿上的技师。他终于有钱将自己的儿子送入学校,然后他就跟儿子一起学习。他的儿子罗伯特和他一样喜欢研究东西,十几岁时,罗伯特读了富兰克林做雷电实验的故事,自己也做起雷电的实验,结果差点把家里的房子给烧了。

由于在矿上工作,当时矿上的瓦斯爆炸很多,他就天天琢磨发明一种矿上使用的安全灯,最后他经过努力,还真发明出来了。不过,当时英国著名的科学家汉弗莱·戴维爵士也几乎同时独立地发明了安全灯。这引发了长达几十年的发明权之争。我们的主人公当时只是个普通的技师,而戴维是著名的科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也是世界上发现元素最多的人,有着显赫的社会地位。因此,这次争议对这位技师来讲很不利。虽然矿主们都支持他,但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不过这位技师也没有因这项发明挣到什么钱。

这时候,如果换你,你觉得该怎么办,抱怨社会不公平?或者认为自己这一代算是完蛋了,寄希望于下一代(他当然也这么做了,送孩子上大学读书)?都不是,他对此并没有在意,而是将注意力都集中在另一项伟大的发明之上了。最终,历史给了他一个称呼——火车之父,讲到这里,你已经猜到他就是继瓦特之后英国最伟大的发明家史蒂芬森。

我并不想给大家写鸡汤文,恰恰相反,我是用史蒂芬森的故事对比出我们身上的不足之处。对于那些试图在金字塔上爬几个台阶的人来讲,最需要具有的不是抱怨社会的不公平,而是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同时把注意力放到最该关注的事情上去。

好了,最后总结一下,这个世界不欠我们任何东西。放弃掉不切实际的幻想,脚踏实地做点事情,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好。

小孩沉浸于情绪纠结于对错,成人聚焦于事情专注于结果。

找准定位
调整心态
迎难而上
整合资源
将事搞定
贵在坚持

记住一句话:永远不要跟眼界不一样的人争辩。
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亚瑟·叔本华(德国著名哲学家)

精英和普通人的差别不完全在于知识和技能,而在于智慧和人脉,一方面需要和高水平的人学习,在事务中历练,一方面需要同学圈、校友圈相互提携,借助外力把事情做大。

Rookie

T1

Android

2018

2018

【删掉“弱者思维”,才能拥有开挂人生】遇事选择抱怨,还是努力改变;碰到困难是马上退缩,还是认准方向再试一次;任凭自己留在舒适区,还是勇于挑战,突破自我…人与人最大的差别,就是认知。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决定我们度过一生的方式。别让弱者思维,一步步拖垮你的人生对照,共勉。









Why

新知丨东亚女性为什么不显老

电视上经常看到一些女明星,十几二十年过去了,一点也不见老,我们管这些美女叫冻龄美女,就是年龄被冻住了的意思。但是不知你发现没,这些冻龄美女里,好像很少有西方女性。不论是俄罗斯妙龄少女还是东欧的长腿妹子,她们真正的少女期过后,几乎都会立刻长出皱纹,或者是发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最近,果壳网的科技达人窦泽南就发表了一篇文章,详细解释了为什么相比西方女性,东亚女性不显老的原因。

首先,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一定会发现,西方女性脸上的颧骨轮廓特别分明,而东亚女性则经常长着一幅娃娃脸对吧?像福原爱呀、赵丽颖呀,都是这样。调查发现,东亚女性面部的脂肪确实比西方女性多,而这些脂肪就像给气球填充了厚厚的海绵一样,使皮肤饱满,不容易出皱纹。相比之下,颧骨分明的西方面孔本来脂肪就不多,到了年龄脂肪还更容易流失,皮肤没了脂肪的填充,就更容易长皱纹。这就是西方女性为什么更显老的主要原因。其次,东亚女性身材娇小,也会显得年龄小一些,娇小可人嘛。

那你肯定会问了,为什么东亚女性面部轮廓就不清晰,还身材娇小呢?这就得从人类进化说起了。人类迁徙的过程大概是先从非洲发源,然后进入中东和欧洲,然后欧洲的人类穿越了寒冷的西伯利亚地区,最后才来到东亚。中间到西伯利亚的时候呢,人的脸型和身材就开始发生变化了。一来,人的脸部也需要脂肪保暖,轮廓分明也会增加散热;二来,高大的身材也会让散热更快,所以渐渐地,人类就进化出了轮廓模糊的脸型,而且手脚越来越短。所以最后来到东亚时,人类脸上鲜明的颧骨特征就几乎消失了,身材也变得更加矮小。取而代之的,是肥嘟嘟的脸蛋,给人一种很萌的感觉。

如果你刚好是女生,听了这消息你估计很高兴,原来我们显年轻是天生的啊!不过也别高兴得太早,尽管在许多阶段东亚女性都显得更年轻,但大约过了50岁之后,这种优势就不复存在了。这是因为面部肌肉和骨骼老化,难以支撑起年轻时的婴儿肥了,所以两颊的脂肪就会很快下垂,年龄就暴露了。所以你看,欧美的老奶奶们是布满皱纹的干瘪的脸蛋,咱们东亚的老奶奶就是下垂的脸蛋,还是很明显的。

很多女性希望通过整容来延迟衰老的时间,这个虽然咱们不提倡,但是如果你想好了要做的话,刚刚讲的知识也能给你提供一些建议。比如说,如果你衰老的迹象是脸部下垂,也就是脂肪是饱满的,但是抵抗不住重力下垂了,医生就会建议你做拉皮,裁掉边缘多余的皮肤,然后把脸上的脂肪重新兜起来;那如果是脸部脂肪先天不足,所以长了很多皱纹呢,医生就会建议你打玻尿酸,来充当脂肪的角色,让脸再鼓起来。但是毕竟,衰老是人必经的一个过程,人生少了哪个部分都不完整,更何况情人眼里出西施呢,老与不老,也并没有那么重要。

以上就是关于脸部衰老的知识,供您参考。

本文源自:窦泽南(东亚女性青春不老的秘诀是什么?)网易新媒体(为什么日本人比欧美人看起来要年轻)

罗胖60秒:意义为什么也是资本?

  1. 最近我看到一句话,说“意义是新的资本”。对啊,过去金钱、社会关系、品牌是资本,而未来呢,创造意义的能力也是资本啊。什么是资本?至少有这么以下几个特征。

  2. 第一,资本都是能生蛋的母鸡,就是能创造出新财富的资源都叫资本。那一个能创造出意义的人,他就能发起大规模的协作,当然就能创造出新财富。

  3. 那资本还有第二个特征,就是稀缺。意义本来就稀缺,未来会越来越稀缺。很多人都急需知道自己为啥在努力。

那资本还有一个特征,就是能保值增值。一个意义,它一旦创造出来,就会和金钱资本一样,有一种自我扩张的冲动。

  1. 那好了,既然意义是资本,它会带来什么新变化呢?你想,每一个能够影响他人的人,都或大或小地成了可以发行一种资本的银行。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平等啊。

罗辑思维No.2:拒绝逃离北上广,见识决定命运

很多年轻人都说,哎呀,北上广深房子太贵了,在这个地方长安居大不易啊,窝靠,还是回老家吧。

这个口号前两年很流行哦,可是这两年怎么样?这些年轻人都蔫不出溜又都回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他们发现老家更没有机会,老家啊,真叫是人民政府啊,没有人啥事都办不成,相反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他的制度建设比较来说相对比较规范,你不必需要熟人,需要投亲靠友,你就可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这是最大的区别。

城市化意味着什么?城市化其实非常简单的概念,就是陌生人大规模的肉身聚集地。如果说城市化的定义就是这个,没有什么别的。

有人说呀,那不对啊,现在有很多作家不也是,啊你看韩少功就跑到长沙的乡下去隐居,我们的莫言不就在高密县东北乡,不一直是一个农民的状态去生活,他不一样可以建功立业嘛,可以写文章,可以写作嘛?

没错,但是要知道,他们的工作需要的协作度是非常低的,而现在生活的本质,只有聚集才有产生大规模的财富。

财富是怎么来的?我们这一代人,从中小学教科书中得到的经验都是,财富是由劳动创造的!

没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辛勤的劳作,一颗汗珠掉地下摔八瓣,可以创造财,但,对不起,那只是农耕文明的财富,到工业文明的财富就不是这个这种形态。

比如说,李约瑟讲说中国人发明了水排,又发明了风箱,他为什么没有走完了最后一步,把他们凑起来变成蒸气机呢?

没错啊,这就是聚集的最后一步,他没有完成啊,他水排是水排,风箱是风箱,它就没有促成蒸气机,财富就没有产生啊。

所以财富是什么?财富是聚集的产物,打一个简单的比方。我们城里人都理解,一栋小区旁边开了一个商场,小区房子,升值了!

同时因为这个小区的人流,商场的生意也变的好了。所以他们搁一块,各自都得到了好处,这就是城市化聚集带来的财富效应。

有人说互联网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山南海北,通过微信、短信、QQ、电子邮件,我们可以完成协同嘛。

没错,但是今天我要告诉你一个新名词,那就叫“八分之一秒门槛”或者说“八分之一秒大限”。

八分之一秒是什么?是指地球最远两端光速的或者电波传输的这个延时效应。

我们知道光速是宇宙间的第一常量,是人类文明和科技,不管怎么跨越、怎么发展,你永远跨不过去的一个门槛———八分之一秒!

也就是说,只要你通过电脑、电波、无线互联网等等,你进行联系,八分之一秒,它永远存在。

要知道所有精细的体验,当有这八分之一秒延时的时候,都会崩溃。比如说谈恋爱,比如说重要的商业谈判,比如说朋友之间的把杯言欢,你说,像这样的东西,我们能靠一边聊着QQ,一边完成那种精密的人性之间的贴切吗?

那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不能理解这一点,你可以去看看专业的游戏玩家。

我生活中认识一群这样的小孩,他们的这个游戏装备和我们理解就不太一样,他们是无法容忍各种各样的延时的,比如说他们就坚决不会用无线鼠标,因为那样的延时效应,对我平时用电脑处理文档、看看视频的人是无所谓的,对他们来说,那,那真不是说分秒必争,是秒秒毫抄必争的,这种游戏博杀的时候,他们只用有线鼠标,绝不用无线鼠标。

而且我还看过他们有一个装备啊,那架子立起来,把鼠标线放在那个架子上,让鼠标从空中到达桌面,为什么?就是游戏的时候方便,不能因为甩线影响了动作的这种灵敏。

所以,可见延时对于体验,是一个多么重要的事情。

如果我们都不在城市用肉身的方式聚集,不能跟亲朋好友不断的约一咖啡厅去坐一坐,不能去串一个门子,不能在重要的角色和谈判和协商的时候能够完成肉身的直接面对面,八分之一秒的延时,会让人类所有精细的体验合作崩溃掉,所以财富也就将不再发生。

年轻人来到城市,用肉身的方式来到城市,而不仅仅是通过一电波线来到城市,这是你未来和他人进行自由协作的,也是你终身财富的根本源泉。

所以你说你能离开北上广深吗?

年轻人在城市,获得更多的东西其实远不仅是我们刚才讲的肉身之间的这种,非延时的沟通,其实更重要的一个东西,是见识!

见识这玩意儿,跟经济地位、跟什么这个人多聪明,其实没多少关系,就是你是否在大城市生活。

北京随便一小孩子,四五岁一男男孩站街边上,什么什么名车都认识,他们家的地库跟国贸的车展也没什么区别,对吧?

你外地一个农村的大学生,你可能学问很好,但是,对不起,你没见识。

这是城市生活跟人的灵魂世界,带来最丰厚一笔的礼物。

我们说几个水浒的典故啊。你比如说宋江出行的时候,他最爱带的是哪几个?第一是李逵,打手嘛,最听他的,所以要带着他。

第二个人,特务头子,戴宗(窝嚓,老牙差点听成了戴笠,哈),对吧,给他搞情报的,跑得快嘛,这两个人带着。

另外他最爱带的一个人是谁呢?

一个是燕青,燕青是著名,当时的民营大企业家卢俊的跟班,对吧?在城市生活,然后什么歌馆酒楼到处混的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他要带。

另外就是柴进,皇族后裔,为什么要带后两个人?

这两个人其实后入伙的啊!就是这两个人有见识!

有见识,这个很重要。

你比如说到后来他们宋江不是搞招安嘛,就是要跟皇上搞好关系嘛,然后通过谁呢,通过李师师。

所以他们就去找李师师,宋江你说,他一个土老帽,他在什么运城县卡拉OK厅里搞一搞,还是个气派的,对吧,你到天上人间,他就歇了吧。

李师师是天上人间的小姐,所以一看跟他之间的交流,就变的非常的困难。

几杯酒下肚,那个水浒传说宋叫什么?捋袖揎拳把出梁山伯的手段来。

搞的人家柴进就很不好意思,就跟这个李师师讲,我这个表兄喝完酒就是这个样子,娘子这个担待啊。

你看,这个就叫见识。

不是说宋江不聪明,不是个英雄,是,你没在大城市混过就是不行!

水浒里还讲了一个例子,就是到后来了,后来了。这个蔡九知府啊,他就是蔡京的儿子嘛,给老爹写了一封信,然后吴用就出主意啊,说咱们把信给改了,找到什么叫玉臂匠金大坚,新刻了一图章。

让后让圣手书生萧让这个重新模仿蔡京的笔迹写了一封信,然后让戴京就,没有去相府,直接就送给了这蔡九知府。

蔡九差点就被骗过了,后来旁边有一个人叫黄文炳,黄文炳一看这封信,说这信假的!

那这个是字迹不对,还是图章不对呢?都对。

黄文炳说啊,他说你看啊,蔡京现在已经老太师已经当了丞相了,他怎么会用蔡林蔡京的图章呢?此其一。

第二,这是老爹给儿子写信,怎么会用蔡京这样的字呢?这叫名讳啊,对于儿来讲,父亲的名字叫名讳啊,对吧?

他肯定是不会用这枚图章,所以此信有诈。

这蔡九知府一听,嗯~,有道理,说你把戴宗给我叫来。

派戴宗,戴宗送的信嘛,叫来之后就问戴宗,说你到我家去,这信是找谁送进去的啊,几日得了回信啊?

戴宗没去过啊!要知道他只是一般看守所的一个小民警,不像茶哥,动不动就飞北京去玩玩。戴宗他哪见过相府是什么样的。

戴宗啊说我就在门口守寻,寻了半天寻着了一个门子,然后这个门子就给我递进去了,然后第二日就给了回书,我就带回来了。

你看,小地方人,他是不可能理解,在东京汴梁一个相府,那种门庭若市那个状态的,所以你看他的用词叫寻见一个门子啊,显得相府显得门庭冷落。

怎么回事,蔡九知府就勃然大怒说,胡说,我们说所有到我们家送信的人,首先要找到李门子,李门子要送给张干办,张干办要送到里面的李督管,然后才能送到里面,随你多亲多近,必须三日才得回书,一定有诈,给我打,从实招来!

你看,那就破了嘛。

你说怪戴宗吗,他又没在东京汴梁生活过,没爬过箭扣长城,他没有这番见识。

所以管你是萧让的模仿字迹,还是金大坚新刻图章,所有技术环节都没有错,但是见识上出了错,你最后的所有骗局都不能成功。

民间其实有很多这样的笑话。你比如一农民,两农民聊天,这是我在秦牧的散文里看到啊,秦牧,两农民吹牛。

一农民吹牛说,我见皇上金銮殿,那个说金銮殿什么样啊?说金銮殿啊?!那好!左边一个油条铺子,右边一个烧饼铺子,皇下想下来吃哪个就吃那个,都不给钱的!

你看一个农民他能够想象的,世界上最好的生活就那样的。

一个捡粪的,坐路边上叹气说,他妈的,我要是当了皇上,这捡粪的叉子得是金的,而且我要路两边的粪都归我一个人捡!

然后打倒四人帮之后,民间有说江青腐败,那老婆娘那不是东西,对吧,说,床头搁着一红糖罐子,床尾搁一白糖罐子,夜里起来都吃!窝嚓。

对啊,当时老白姓能吃上糖就是皇上娘娘的生活啊,他觉得江青就那样的。这就是见识对一个人的妨碍。所以你说你能不留在北上广深吗?

美国有一个学者叫芒福德,他写过一本书叫《城市文化》。

他也在进一步论述,城市对一个人生命的好处,其中书中有一小段算了一笔帐,说我们假设一万个人能出一个天才,对吧。

但是在城市里因为人多,所以出的天才就比较多,你如果你是比较孤立的小群体,比如说乡村,可能这个出现一个天才的时间,就会变的非常长,要多少代才能出一个天才,但是这不重要。

更关键的是,当你在一个孤立的小群落的时候,你是天才,你自己没办法知道。

比如说,你可能出现在一乡村,你可能具有绘画的天赋,但是你没有办法拜访达芬奇,你没有办法去听陈丹青的讲座,你没有办法周六周日去跑到中国美术馆去参观,你根本不可能知道,你有绘画的天赋,也许你终身作为一个铁匠的小徒弟,叮叮当当敲上一生,而你根本不知道如果锤头变成画笔,你将是璀璨的巨星!

所以说,乡村弧立的生活、小城镇的生活,不是说没有天才,而是天才永远没有办法知道自己是天才。

只有城市它提供了大量的机会。每个人生命的那个种子,可以被激发、被照耀,然后才完成一次闪亮。

所以不管北上广深的房价有多贵,居住有多难,北京的空气有多糟糕,道路有多堵,还是要留在这里,等待那种城市以及互联网社会的光芒,照耀到你的天才之上。

无处可逃

作者::Zeme

前一阵,逃离北上广似乎成为一种潮流,在媒体上炒得很热。一时间,在北京、上海、广州混得不好,买不上房子,娶不到媳妇的年轻人,纷纷离开大城市,回归故乡的小城市。能有多少人这样做不清楚,但至少从声势上,居然成了气候。在很多人看来,小城市虽然没有大城市的繁荣,但依靠父母和原来的关系,找一份安定的工作,过上有房有车有富余的生活,应该不成问题。据说比较起来。那些在大城市每月万元工资的白领,实际的好处,居然远不如留在小城市的同学。也就是说,在大城市风光,但小城市却更实惠。

但是,有消息说,那些逃离北上广的人,现在又开始逃离,逃离他们刚刚落脚的家乡小城市,甚至,一些去了二三线城市的人,也开始再次回流,有回到了他们呢一度十分痛恨的大都市。

为什么?实际上,这些来回拉锯的人,是无处可逃。小城市看起来好像生活安定,但那些从大城市流回来的人,其实多数不可能像他们留在本地的同学同乡一样,过上舒服的小日子。因为这样的小地方,市场不大,留给个人奋斗的空间相当小,想要混得好,不是进政府机关,就得在国家事业单位。但是,小城市这样的文职,都给有关系的人占满了。有的小县城,连个小学办公教师的位置,都多少人排队等着,还有些地方,世袭的政治家族,基本已经垄断了当地有含金量的位置。外面回来的人想要插足,如果没有特别硬的关系,根本没戏。退一万步说,就算回去的人有关系,有靠山,已经习惯在大城市相对自由的空气里打拼的他们,对于小城市近乎窒息的生活,也难以适应。尽管他们可能故乡在这里,但在文化上,他们已经成为异乡人。

我们这个社会,留给有心自我奋斗的年轻人的空间,实在太小,而且越来越狭窄。当年逃离北上广,是因为发展前途无望,但是今天再逃回来,也是因为发展无望。神州虽大,他们无处可逃,但只能逃,来回逃。整个社会的流动,愈发处于停滞状态,上升的渠道,越来越窄。社会阶层固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从社会安定的角度看,这样的来回逃,不是什么好事。如果社会上哪儿都待不住的年轻人多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也就增加了。游民多了,闲人多了,事也就多了,爱起哄的人更多了。

罗胖曰:

不完全同意张鸣老师的判断。
在大城市,找位置确实越来越困难,传统社会结构里的上升通道确实越来越窄。
与此同时,在大城市,找“机会”则越来越容易,全新社会生态里洞开的、尚未被发觉的、人迹罕至的空间则越来越多。
这个时代属于“理性乐观派”。

How

这样做让自己和家人更健康(内附预防癌症筛查指南)

人人都想拥有健康的身体,但很多人都只有在生病了之后才想要去找最好的医生,接受最好的治疗。

「得到」作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薄世宁认为,疾病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突然发现的。最有智慧的人,会从生活的细节入手,守护自己的健康。

我们把他的观点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也欢迎你把它转发给你爱的人,让健康与他们相伴。

没人想去医院,但是谁也离不了医院。如何阻断去医院这条路,让咱们尽可能推迟去医院的时间呢?这就是今天要说的:健康的智慧。

首先你要知道,疾病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突然发现的。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可能就决定了你何时去医院。只要干预这些细节,那就一定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把自己挡在去医院的路上。

这就好比是,尽管很多病确切的因果关系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但是只要打断疾病因果关系链条中的某个环节,那么同样可以预防疾病。

多数慢性病出现症状前,有三个很重要的环节:高危因素,修复、代偿能力下降,疾病隐性期。

接下来,我就从这三个关键环节出发,给你讲讲如何科学管理健康。

——\ 避免高危因素 //——

什么是高危因素呢?就是目前已知的,对于疾病的生成和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的某些因素。具体来说:

  1. 基因。美国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携带一种叫做BRCA1的基因,她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几率大大增加。

  2. 慢性病毒或者细菌感染。乙肝病毒感染可以引起肝炎,之后引起肝硬化、肝癌。

  3. 一级致癌物。比如,雾霾、亚硝酸盐、槟榔、黄曲霉素等。

  4. 饮食过烫。喝热茶当水温过高,超过65度的时候,食管上皮受损,上皮细胞加速分裂,这样食管癌发病风险大大增加。

  5. 不健康的饮食结构。中国因为饮食结构问题造成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癌症死亡率都是世界人口前20的大国中的第一名。比如,钙、膳食纤维、水果和蔬菜摄入不足,红肉、加工肉类摄入过多,高钠饮食、含糖饮料等等。

  6. 肥胖。肥胖会引起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哮喘发病率增高。

肥胖还带来了13种癌症的高发。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指出,引起中青年女性直肠癌、结肠癌发病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就是肥胖。只要是BMI超过30(BMI是体重指数,是用体重的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结、直肠癌风险立刻增加近一倍。

这些高危因素中,除了基因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其他的我们都能努力避免。这样就能让细胞少受损伤,减少身体修复和代偿的压力,也就从源头上,减少了疾病的生成。

所以,针对疾病因果关系链的第一个环节高危因素,我的建议是:

  1. 预防或者治疗慢性感染。

比如,通过注射乙肝疫苗,阻断传染途径,应用药物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等等,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肝癌的发生。

再比如,预防宫颈癌可以注射HPV疫苗,如果已经有HPV感染,积极治疗也是有效的方式。

  1. 避免高危行为。

高危行为包括抽烟、过度饮酒、熬夜、过烫饮食、雾霾天不戴口罩、食用可能含有亚硝酸盐或者黄曲霉素的食物等等。

  1. 健康饮食。

少吃糖,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少吃盐。多吃水果蔬菜,多摄入高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某些海产品。

并且强烈建议你每天摄入至少25克的膳食纤维,比如全麦面包、燕麦片等全谷物、杂粮。因为一项荟萃分析指出,增加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体重、血糖、血压、血脂,与冠心病、糖尿病和肠癌等多种疾病风险的下降有关。

这些都是针对第一个环节高危因素,我们可以做的。

很多人抱有侥幸心理,总搬出一些小概率事件,比如“谁又吸烟又喝酒,活了100多岁”“谁天天运动还跑马拉松,结果得了胰腺癌”之类的说法。但你要知道,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议,是循证医学大数据得出的目前可靠的证据,这本身和一些小概率事件并不冲突。

——\ 不破坏修复和代偿能力 //——

接下来,我们说说干预疾病因果关系链条的第二个环节:修复和代偿能力下降。

只要生命存在,基因就会不断损伤,我们从出生开始,就迈进了一条永不可能逆转的生命之河。

多细胞生物赖以生存的一个关键机制,就是修复和代偿。

细胞靠加速分裂,补充受损或者死亡的细胞,这是修复。免疫细胞清除“异己”,这也是修复。细胞和器官靠加快工作,替代受损的细胞或者器官执行功能,这是代偿。

修复和代偿是人体针对损伤的一种智慧,这是天然形成的。但是,咱们的很多行为会影响到机体的修复和代偿能力。比如热量摄入过多、肥胖、熬夜。

德国图宾根大学有一项研究指出,熬夜会破坏肾上腺素等物质分泌的昼夜节律,从而抑制T细胞粘附病原体或者肿瘤细胞的能力,导致T细胞杀伤“敌人”能力下降,影响免疫细胞功能。

所以针对第二个环节,我的第一个建议:适度节食。

节食可以清除衰老细胞、衰老物质,有助于延缓皮肤成纤维细胞老化,产生更多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保持皮肤弹性,节食还可以延缓心血管老化。这些都是通过增加修复和代偿的能力实现的。

尤其对于2型糖尿病的病人,通过节食和运动减肥降低体重,在早期甚至可以达到近乎“治愈”的效果。动物实验显示,如果小鼠只摄入正常饮食70%的热量,而且是一天一次的进食频率的话,不仅可以减肥和预防2型糖尿病,平均寿命还能延长28%。

第二个建议:保证每天的睡眠在7-8小时。睡眠过多和过少,都会影响健康。

第三个建议:运动。运动首先能增加能量消耗,减轻慢性炎症反应;其次还有利于衰老物质清除,预防多种癌症和体重增加;最后还可以降低冠心病、高血压、卒中、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抑郁症的风险。

有研究指出,持续锻炼(相当于每周>150分钟快走)的正常体重人群,和不运动的肥胖人群相比,平均寿命要高出7.2年。

这就是针对发病因果关系链条的第二个环节:改善人体的修复和代偿能力。

——\ 进行疾病早期筛查 //——

针对疾病因果关系链条的第三个环节疾病隐性期,应该进行疾病的早期筛查,尤其是癌症筛查。

为什么呢?因为多数慢性病尤其是癌症,早期没有症状。比如肺癌。

在没有筛查之前,我国将近80%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5年生存率大约只有16.1%。如果能在癌症早期就发现,这个数字至少可以提高到70%以上。

你可能想问,我们如果要做癌症筛查,应该检查什么项目,又该在多大年龄就开始做筛查呢?

关于筛查哪些项目,我的建议是有四种癌症你可以优先筛查,包括:

  1. 早期肺癌——用低剂量肺部CT筛查;

  2. 早期乳腺癌——用乳腺钼靶检查,或者加上超声、核磁共振筛查;

  3. 早期宫颈癌——用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或者加上HPV检测筛查;

  4. 结肠癌和直肠癌——用结肠镜筛查。

至于开始筛查的年龄以及频率,你可以参考筛查指南(见文末)。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中国肺癌出现了新的流行病学特点。就拿早期肺癌的筛查来说,中国低剂量肺部CT肺癌筛查指南建议,筛查年龄介于50岁-74岁之间,吸烟以及戒烟时间没超过5年的人定期接受检查。

但是近年来,肺癌患者呈现女性化、年轻化、无吸烟史、腺癌高发等特点,如果严格按照指南的标准,可能会有遗漏的风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何建行教授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就指出,如果筛查年龄提前到40-45岁,检出早期肺癌的概率,远大于到了50岁时再筛查。

我个人认为,对于有以下特点的人,肺癌筛查年龄可以提前:重度吸烟,有肺癌家族史,有慢性肺病,经济条件允许。

关于能量管理的清单

明明睡眠时间足够,上班还是无精打采?好不容易有时间休息,却感觉越休息越累?其实,你的身体不是缺少能量,而是能量缺乏管理。

这篇能量管理的清单分享给你,助你开启元气满满每一天。

  1. 很多人会将个人管理,理解为时间管理和效率管理,但事实上,真正最需要管理的不是时间,不是效率,而是能量。看看那些在动物圈制霸的动物,“虎行似病,鹰立如睡”,作为最凶猛的兽和禽,它们从不会让自己忙忙碌碌,而是集中能量,在最正确的时间做最正确的事。

  2. 对个人来说,能量主要来自4个方面——身体、情绪、思想和精神,通过形成特定的习惯,以上每个源泉,都能为你补充能量。

  3. 最消耗自身能量的事情,是和一个没有疾病但看起来筋疲力竭的人在一起。这种人浑身散发着“霉气”,要么是正在与不健康的人际关系纠缠,要么是正在和没意思的事情较劲。他的状态会在无形中影响到你,所以除非是多年交情匪浅,否则礼貌回避是最优方案。

DeepCreator:珍爱生命,远离负能量。

  1. 最补充自身能量的方法,是做创造性的事情,而不是休息。创造性的事包括很多类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比如我,就是和有趣的人,一起打磨一个新项目。

  2. 精神能量是一个可通过训练增强的能力,而且省着使也存不下来。因此每天务必竭尽全力,不断去挑战一下上限,刺激能量值。

  3. 能量管理比时间管理重要得多,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合理的时间分配只影响过程,而科学的能量管理,则直接决定了行动的质量和结果。

  4. 注意观察自己,体会和记录自己的能量变化曲线,根据自己的能量变化特点来安排计划。不仅要知道自己补充能量最有效的方法,更要清楚地了解自己会被什么消耗得比较厉害。对于高耗能的事情,躲是没用的,只能提前安排好节奏。我的个人习惯是,把高耗能任务尽量排到同一天。

  5. 在做能量分配计划时,切记一天只应有一张清单。要兼顾全局,避免在工作或社交中耗尽全力,以至于无法为家人的快乐供能。

DeepCreator:精力预备队,二八原则。

  1. 每个人的有效充电方式不同,要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一套。我的个人经验,按有效性排序依次为:剧烈运动;读书及同时做读书笔记(缺一不可);执行一个复杂到需要全神贯注的任务;与高手谈话。睡觉、美食及购物,亲测无效。

  2. 大部分筋疲力竭,是因为长时间的无聊。如果周围很多人都问你最近是不是很累的时候,也许你该停下来反思一下,换个活法

  3. 能量是有生理基础的,身体的健康是能量满满的前提。所以,控制体重和规律睡眠是非常重要的任务,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4. 最后,培养自己的目标感。目标感强的人,永远只处在两个状态——想办法、马上干。他们始终能量满满,从没有时间考虑自己是否能量充足。

Experience

罗胖60秒:刘邦是个流氓吗?

  1. 当年读中学的时候,老师讲到历史人物刘邦,给了一句评语,说这个家伙是个流氓,品德特别差。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打了败仗逃跑,被项羽追急了的时候,居然把自己一对儿女推到车下。虎毒不食子啊。

  1. 但是前不久我看薛仁明老师讲《史记》,提到这一段的时候说,如果你是刘邦,当时你会怎么办?

  2. 第一,孩子下车之后,并没有人认得他们是刘邦的孩子,逃脱的可能性很大。第二,即使被项羽抓到,大概率也会被当成人质来要挟刘邦,所以暂时没有性命之忧。

如果一起被抓到,那就失去了人质的价值,那全家要遭毒手。所以,即使只考虑孩子的安危,把他们推下车也是最好的选择。

  1. 我自己是岁数越大,就越知道一个道理:有道德追求的人,恰恰应该磨炼的,是具体处境里的智慧,而不是在意那些旁观者的言辞。

罗胖60秒:为什么项羽既残忍又宽厚?

  1. 昨天我们说到刘邦,再来看项羽,他身上也有一个谜。

你说他是个仁慈的人吧,他打仗动不动就屠城;你说他残暴吧,他对待士兵很好,对自己女人也很好,对江东父老也很不好意思,甚至对刘邦也下不了手。

  1. 那你说项羽的性格到底是残忍,还是宽厚呢?其实不矛盾。

本质上,项羽就是一个“感受带宽”非常窄的人,会被眼前的事情打动;但是对稍微抽象一点的事儿,对关系远一点的陌生人,他就没有共情能力。所以,“残暴”和“多情”两种特质,才能共存嘛。

  1. 而刘邦呢,正好相反,史记上说他“有大度”,什么意思?

就是他有能力跳脱出眼前的情境,感知到更多的情感和关系。昨天我们说的内容就是一个例证。

  1. 什么叫格局?就是看你对关系、利益和情感,感知能力的范围。

这个范围越大,格局就越大。

感悟

简单、有效和灵活。

人要记住这四个词语:
“事在人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随遇而安”是一种乐观的处世妙方,
“顺其自然”是一种豁达的生存之道,
“水到渠成”是一种高超的入世智慧。

底层逻辑:HWPM、ABCDE、MVP、3C
支撑平台:科学、3A
优先级:个人、家人、朋友和事业
将资源配置在美好的人和事上

有了扎实的底层逻辑以及坚固的支撑平台,就可以蓄力跃迁。


做自己、慢慢来和恰恰好——凡事都会有个过程,凡有收获必付代价。


生活丰富多彩
工作充满激情
计划富有弹性
生命力多样化
摆脱了束缚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Think Big
Think Different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是各种角色的集合
人是各种选择的结果

永远不要跟眼界不一样的人争辩。
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亚瑟·叔本华(德国著名哲学家)
——陪伴就是爱,有爱就有家

能带走能伴随终身的就是美好的回忆
一起成长一起体验喜怒哀乐
名利真乃身外之物,够用就行

若抱怨
代表没想明白
代表没有知足和感恩

分寸
智慧,过犹不及,弹性空间
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蔡康永的情商课——为你自己活一次

做自己,恰恰好,慢慢来

在关键的时间点,先暂停,问自己三个问题,在内心找到答案后记录下来,再去行动,遇到阻碍后再看看答案,继续前行。
这三个问题按照顺序分别是:

1、我内心最想要的是什么?——体验人间更多美好。
2、我内心最担心的是什么?——底层逻辑崩塌。
3、我最重要的责任是什么?——专业精进,照顾好自己和家人。

想要获得真正的答案,就问自己的内心。

情商是什么?

在蔡康永看来,情商,是人应对一切关系的能力总和,而情商真正的意义,在于愉快地做自己。我们训练情商,不是为了扭曲自己去讨人喜欢,而是为了做情绪的主人。康永哥的高情商,对外表现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对内则表现为平静愉悦,内心自洽。让自己开心的同时,也让世界开心。只有想得通透,才能活得痛快。拥有高情商的人,可以让自我活得更加舒适,不会陷入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进而在爱情、亲情、友情中,都能更好地经营一段舒服的关系。

为你自己活一次
——蔡康永,记于深圳飞上海的航班上。

很多人说要做自己,只是说着玩的。
先弄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才可能开始做自己啊。
你也许听说过,世界有世界的规则,但那不是你的规则,世界上只有一种值得你遵行的规则,那就是——你的规则。
我不是为你而活,你也不是为别人活的。你知道到今天为止,你已经为了别人,放弃了多少自己吗?
你以为情商是压住你的情绪吗?如果手脚都被压住,你要怎么奔跑与舞蹈?对于情绪,我们要珍惜,并且恰当地分配,而不是压制或者遮盖。
我们的心力,那么有限,那么珍贵,你怎么舍得每分每秒地挥霍着你的心力,去评价各种与你无关的人?去反应各种与你无关的事?
别老是相信那些动不动就要死要活的戏剧与歌曲,那些东西本来就被设计成情绪的炸弹,谁会抱着炸弹过日子呢?如果想要宁静并且内心强大,多看书,多与自己相处。
内心强大之道,只能依赖自己。你笑了不需要世界跟你一起笑,你哭了,也不需要世界跟你一起哭,笑与哭,都是你自己的珍贵情绪,让世界是世界,让我们是自己。
内心强大,没什么好羡慕的,一步一步迈过去,就能到达。只是,你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迈出你的第一步呢?

只有疑过之后的明白,自己才会可以依靠的明白。只有明白之后,自己才会出现。
我希望你常常跟自己抬杠,常常跟世界抬杠,死命抬杠之后的明白,才是真的明白。
只要能够这一秒比上一秒明白,今天比昨天明白,就都是过瘾又值得的事。
舒服地做自己,是追求情商的最重要原因。
明白——刚刚好——慢慢来。
1.你全身都贴满了“应该”的标签吗?
辨识情绪都从哪里来的?它们来做什么?它们来了以后,我该怎么办?要把它们各自安放回去时,该放回哪里?这就是我建议的情商。
2.面对自己的感觉,好像很害羞又很没面子?
我们爱或恨某些人,往往一辈子不说;我们寂寞或痛苦时,习惯忍住说我没事,我们忽略自己,背对自己,却同时缘木求鱼地想要做自己。
3.独处,一点都不孤单,还很有趣。
我们的心灵,不是通道,任由各种信息与感觉穿过来又穿过去。关上门,空间才会出现。这是要安放重要记忆与感情的地方。
4.当局者迷时,要祭出分身大法。
当你对现在选的方向很不确定时,派你的分身去看看三年后的你,在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用那个来校准你现在的方向。
5.让分身问你为什么,事情会变得不一样。
6.称职的分身,不会让你相抱取暖。
7.对自己诚实,不然就等别人来唬你。
8.你是河,情绪是分秒流经你的水滴。
10.表达情绪不是在展示权力。
11.快要失控前,拖时间冷却一下。
12.负面情绪,就像戏里的反派角色。
一出像样的戏,一定会有讨喜的角色与不讨喜的角色。我们常说的负面情绪就是这些不讨喜的角色,试着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所谓的负面情绪,就能体谅它们为什么没办法从你的人生舞台永远消失,也绝对不可以永远消失。
13.拒绝所有负面情绪的人,连吃火锅都只能吃到甜味。祈求再也不要有任何负面情绪的人,到底是在祈福,还是诅咒自己?
我们一定会死,这是人生空虚感的最大来源也是人生意义的最大来源。怎么想都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但只要一想到死,忽然就一切都有了意义。
放下评断每件事的习惯,弄明白很多事情没有对错好坏之分,但有其意义。
17.悲伤会强迫成长,失去会带来启发。
活着就是不断失去的过程。震撼
一路得到,一路失去。
这些失去,一定会带来某种不安或震撼。能够由这样的不安或震撼中渐渐恢复知觉,摸索出接下去的方向,这就是生存。
18.少问为什么,问怎么办。
问为什么,会一步一步迈向绝望;问怎么办,比较可能一步一步迈向希望。
愚公当时如果愿意移动自己,甚至只要移动念头,大山在他的眼中,立刻会不再是障碍,而会变成值得探索的世界,值得玩味的风景。
让山是山,让我们是自己,不是别人塑造的我们,而是我们塑造的自己。

勇气


因相信而看见
1.奋斗的道路上永远不孤单,独行快众行远
2.回首自我成长路,来之不易更要好好珍惜
3.退一步缓一缓,想想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4.打造底层逻辑,厚积薄发构建自己的壁垒
5.做好最充足的准备,做好最坏的打算。
6.休息一下,就可以再卷土重来
7.做好准备,就可以获得支持
8.坚持一下,事情一定可以解决
9.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10.综合实力,运气,支撑平台,底层逻辑

工作

天道酬勤
——日子一天一天过
——事情一点一点做

1、工作是干不完的——找准定位,调节心态,整合资源,把控节奏,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以周为单位即时调节会是常态。
2、钱是赚不完的——知足常乐,感恩长存;
3、工作的使命:让人生富有价值和意义,同时,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4、得失平衡,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没有绝对的好与坏,相信科学,吸取教训并参考经验;
5、资源永远是不够的——自己的价值和定位,关键时刻站出来并顶住。

男人要成事,肯定要先经历一些别人不愿意经历的东西。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变成一个有担当的人,有责任心的人。
——凭什么?为什么?
相比较在海外打拼出生入死的兄弟姐妹来说,这点事都不算事,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傅盛曾有一次问Elon Musk,“你做SpaceX、特斯拉,是不是觉得这件事情能赢,或者你当时怎么想的”,Elon Musk说,“其实我真的不知道我一定能赢,这件事非常难,但我做这件事并不是因为它容易,就是因为它难。难,才有我做的价值;难,才有机会取得不一样的成就”。

如何进入「心流通道」,答案变得清晰,如果感到无聊,就提升挑战,如果感到焦虑,就提升技巧。

设立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并主动寻找反馈。

1,睡眠
——睡前阅读思考,潜意识
——轻音乐,放松松弛
——总结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战略上来说,这都不是事,无非是速度快慢问题,无非是质量高低问题,凡事不能一蹴而就,凡事都要有个过程。欲速则不达,做自己,慢慢来,刚刚好。

2,运动
——步行,多走走
——贵在坚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契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3,冥想
——将注意力掌控到自己手上,聚焦当下,心流状态,不再表现而是成长,不再依附而是独立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宽以待人
——出于公心,讲究方式,激励导向
——比你有才的人可能少,但比你有势的人多,比你有心机的人多,不要刻薄要包容,不要苛责要感恩,要慎言敏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4,学习
——自我成长才是王道
——灵魂和身体至少有一个在路上

5,沟通
——把问题了解和想清楚
——真心诚意,重复宣导,潜移默化

6,执行
——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7,协作
——换位思考,多赢结果
——抓大放小,求同存异

8,坚持
——至少我还在,有人总比没人好
——千万不要是受害者/弱者心态,高敏感高脆弱,而应该是专业诚信,稳定可靠,值得信赖,这样盘子才能越操越大。

9,梦想
——想清楚为什么努力奋斗,为什么来上海

10,支撑
远见卓识
阶段性清零
已经过了任性的年纪
到了中年危机的阶段
挺过来了就好了

——精神(周期论,历史轮,奋斗道路上不孤单)
——物质(先生存后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学识(见多识广,见怪不怪)
——业绩(量质并进,天道酬勤)
——人脉(让自己变优秀)

体验人间更多美好
将生命花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不要浪费在无谓的人和事上。

人贵有自知之明,理想目标力量计划
这样才能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问题压力
聚焦,收
初心——打造底层逻辑,自我成长和进化
平和如风,就事论事
注意力转移,退一步海阔天空
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压力上放下放外放内排,自我成长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1、睡眠冥想——2/8原则
2、饮食心态——蔬菜水果
3、科学运动——日行万步
4、持之以恒——量变质变

不断完成目标,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完成目标成为一种习惯性动作。

应对压力/焦虑:
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整合资源,沟通协作
稳定可控,从少到多

——用发展,动态和长远的眼光及心态面对;
阴晴圆缺,刮风下雨,一年四季

——积极面对和解决问题,方法千万条,健康第一条,条条大道通罗马。

——整合内外部资源
上有领导,下有团队,外有外援,内有支援
资源清单表,维护利用

周期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多为成功找方法
不为失败找理由

通过底层逻辑和构建支撑点来应对
HWPM

就如打专车,各种情况都要遇到
见多识广,见怪不怪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KPI
——聚焦重点
无非是一点KPI的事
比起整个职业生涯来说不算什么
比起家庭和人生来说更不算什么
尽力而为,问心无愧

学习

1、基本概念和关系——第一性原则,记录复习,实践复盘升华;
2、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开枪瞄准再开枪…
3、重视沟通交流及人际关系,超越事情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因相信而看见
1.奋斗的道路上永远不孤单,独行快众行远
2.回首自我成长路,来之不易更要好好珍惜
3.退一步缓一缓,想想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4.打造底层逻辑,厚积薄发构建自己的壁垒
5.做好最充足的准备,做好最坏的打算。
6.休息一下,就可以再卷土重来
7.做好准备,就可以获得支持
8.坚持一下,事情一定可以解决
9.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10.综合实力,运气,支撑平台,底层逻辑

概念是理解这个世界的底层思维,我们升级思维模式从升级概念的认知开始。
一切清零,只留一个关键词:成长

专业

1、复合能力:技术、法律、管理、演讲、写作
2、登山模型/专利布局/技术功效/三步六法/管控体系
3、数量基础,质量至上,20/80原则
4、成长而非表现,立足长远,单点突破,兼顾全局

——跨越自我
——一切都是经历
——一切都会过去
——多留下美好的回忆
1,工作最终还是为了自己,修行成长
2,做自己,慢慢来,恰恰好,时间历练
3,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结果思维
4,有人总比没人好,降低期望,知人善用
5,知足常乐,感恩长存,资源整合,协作多赢
6,缘分一场,好聚好散,时间早晚
7,可以走,但要以成功的方式
8,最好和最坏之间还有很大的弹性空间

生活

1、读万卷书——跳出来思考,尽信书不如无书;
2、行万里路——走出去行动,见多识广,见怪不怪;
3、识万千人——人性是最高层次的认知;
4、经万千事——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5、做真实的自己,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6、越求完美越脆弱越敏感越痛苦。

为自己点赞
——做自己,真实,真诚,充实,舒服
——慢慢来,好事多磨,凡事有过程,节奏
——恰恰好,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知足感恩

1,留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香港上海融合
2,房子基础,辅助意外重疾人寿理财保险
3,打造底层逻辑,健康认知债务主动布局
4,支撑平台,多重抗风险和弹性选择机制
5,衰退期,行业对大平台好团队创造价值
6,化整为零,沟通协作,坚持量变到质变
7,心胜——从跌倒再爬起,因相信而看见
8,宏观战略微观战术,就事论事脚踏实地

品格品味
经历体验
张驰有度
吃——味道
穿——大方
住——舒适
行——步行
说——慎言
做——敏行
看——深度
玩——随意

进一步寸步难行
退一步海阔天空

什么最重要?
——初心(HWPM系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跃迁
1,破心中贼,不自我束缚,看得开放得下——认知升级,阅历丰富
2,豁达开朗,知足常乐,感恩有你
——沟通协作共赢
3,强大的底层逻辑,支撑点和实力
——3A HWPM ABCDE MVP 3C EWCD

运动改变大脑
——相信科学,依赖科学
用发展来解决问题
Happiness is a decision

爱好

军事——战略,谋略,三大决战
读书——心灵,书城,图书馆,咖啡厅
音乐——心灵,音乐厅,头戴耳机
篮球——大学记忆,Jordan Kobe Iverson
乒乓球——记忆
旅行——香港,上海,深圳,杭州,苏州
数码——手机,电脑,手表
电影——巨幕IMAX
拍照——佳能,iPhone
美女——人文气质,周涛,董卿,杨澜,高圆圆,刘涛……


林青霞、张曼玉、周慧敏、关之琳

品质格调
品味体验
越来越深
越来越好
……

投资

【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中国家庭近八成的钱用来买房】你的家庭财富配置是否健康?广发银行与西南财经大学在调查国内7大区域、23个城市的近万户家庭后,发布了《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家庭近80%的钱都用来买房,从家庭财富配置来看,我国城市家庭更偏好买房,住房资产占比高达77.7%。中国家庭财富管理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维辰财经】一位国资老总同学很不政治正确的说,任何金融创新在当下,最后都演化为高阶对低阶民众的一次降维打击。 ​
点评:没有健全的监督管理,在金融这种风险与杠杆市场里,最后伤害的必然是最弱势的低阶群体!

房地产:人口,土地,金融
3~5年的测算及规划

深圳跻身全球五大房价最高城市
据世邦魏理仕调查,香港以120万美元的平均房价继续保持冠军,深圳首次进入该榜单,位居第五,上海排名第三。
深圳是电信制造商华为(Huawei)和游戏及通信企业腾讯(Tencent)的大本营。在世邦魏理仕(CBRE)2019年《全球生活报告:城市指南》(Global Living)排行中,深圳排名第五,首次进入这一平均房价在68.0283万美元的城市行列中,也成为中国内地除上海外第二个排名前五的城市。

1、开源节流——控制消费摆脱债务,积累资本探寻门道;
2、投资理财——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3、趋势周期——先求生存,后求发展,顺势而安,趁势而起,造势而雄;
4、关键决定——保险/买房/买车/创业/投资…

经济增长曲线

Ray Dalio 用短期债务曲线、长期债务曲线、生产效率增长曲线把经济增长描述的非常清楚,经济增长的长远驱动力是生产效率的提高,虽然政府有能力进行各种调控,但更大比例还是受到不变的人性的影响,从而形成波动和周期。

Ray Dalio 在视频最后给出的结论和建议,如果要经济良好运行,必须遵循 3 个原则:

债务增长的速度不能高于收入的增长速度;
收入增长的速度不能高于生产效率的增长速度;
要尽可能的提高生产效率;

把这 3 条原经济治理原则投射到个人财务管理上,执行原则也显而易见:

债务增长速度不能高于收入增长速度 = 保证每月有净的现金流入;
收入增长速度不能高于能力增长速度 = 不要追求超过自己能力的收入;
要不遗余力的提高赚钱的能力,包括投资、工作、社交;

财富自由之路

好问题的价值超过答案本身。

1.你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吗?
2.你知道那条曲线究竟是什么吗?

个人成长曲线

持有这种长期概念和心态的人,做事情更持久更容易出成绩。

网友采铜有一个“价值半衰期”理论,这个理论提出一件事值不值得做,一是看这件事情在当下给我们带来的收益大小,即「收益值」;二是看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即「收益半衰期」。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在高收益值长半衰期的领域长期投入。

找到这个领域之后怎么做?李笑来也给出了答案:

  • A.掌握入门的最少必要知识。
  • B.开始行动投入时间和注意力。
  • C.尽快度过初始阶段的笨拙期。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赚不到钱很多钱这个终极问题的解释是:因为赚钱对他们不是刚需,大多数人的实际刚需是花钱,而不是赚钱。这个解释足够深刻,但我还是想补充一点,绝大多数人缺乏独立尝试的勇气,导致一丁点的门槛就把他们拦在门外。身边没人做过,便绝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辈子随大流,只有“跟大家在一起”、“与大多数人一样”才觉得安全,没人手把手带着,绝不敢踏进未知领域一步。甚至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尝到甜头了,把最鲜美的蟹黄喂到他嘴边了,都不敢尝试一口。归根结底,这就是没有勇气。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对未知领域是“望而生畏”,因为根本连试都没试过,看一眼就怕了。而对那些有勇气的人来说,从来不问难不难,只问有没有用。用“活在未来”的眼光回头看,既然这个障碍无法避免,就迎头而上。

“勇气”的确是件稀罕物,“特立独行且正确”确实非常难做到。不过,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很难做到。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身边每一个有勇气去探索未知的人。

少有,正确和价值之旅

3.究竟什么是“财富自由”?
——个人再也不必为了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

4.起步时最重要的是什么?
——掌握入门的最少必要知识+开始行动投入时间和注意力度过笨拙期。

5.你认真考虑过自己的商业模式吗?
6.如何优化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
7.如何启动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
8.如何优化第三种个人商业模式?

网友“码字者”总结:“笑来老师的书和文章最核心的两点:一切靠积累(所以赶紧提前准备做积累);不断升级你的大脑操作系统(认知心理学、脑科学)”,我觉得还差一点意思,整本书的要点应该是,活在未来。唯有活在未来,才有后面的一切。

9.你升级过自己的操作系统吗?

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联,是思考的基础。他的概念并非是词典里的概念,而是清晰且有指导性的解释,举几个例子:
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什么是财富自由?财富自由就是不必再出售自己的时间。
什么是资本?金额大小、使用时限和钱背后的智慧。
什么是牛人?有做第一的执念,有做第一的经验。

简单,清晰,有指导性。思考的深度,无人能及。

10.你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究竟是什么?
11.有没有提高注意力使用效率的科学方法?
12.为了不断升级操作系统,你最需要具备什么能力?
13.你的人生中最沉重的枷锁是什么?

安全感:每个人人生背负的最重的枷锁。人类的天性是追求稳定,追求控制感,追求安全。但是这个世界是变化的越来越快的,当我们停留在舒适区的时候,别人却在扩张,在适应变化的世界。于是你就慢慢被这个世界所抛弃,那些20年前的社会精英,20年后却被一个拙劣的电信诈骗套走了一生的积蓄。

几乎所有的进步都是放弃了部分的安全感才可能获得的。100%的安全感只会把自己困在永恒的现在,想一想那个关在监狱里20年,出来后挖出来20年前藏起来了一箱BB机,以为可以瞬间走上人生巅峰的那个人。所以只有当我们放弃一部分安全感,才能深入长期的观察,思考。因为在安全感里面,你会排斥一些影响你的安全感的知识,感知,异常,最终困死自己。

14.你活在哪里?过去,当下,还是未来?
15.活在未来的最朴素的方法是什么?
16.做得正确就会有好结果吗?
17.你的世界究竟是活的还是死的?
18.你为什么看不到别人的好?
19.你知道自己有个所有人都有的恶习必须戒掉吗?
20.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你的命运?
21.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你的自驱动力?
22.你有没有想过究竟什么是落后?
23.从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是什么?
24.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你的价格(估值)?
25.我是如何生生错过一次升级机会的?
26.有没有一定能让自己不错过升级机会的办法?
27.你天天刷牙吗?又,我为什么要问这个奇怪的问题?
28.你想不想要一个人生的“作弊器”?
29.再送你一把万能钥匙你要不要?
30.把“坚持”这个概念从你的操作系统中删掉行不行?
31.你生命中最值得拼死守护的究竟是什么?
32.你知道投资领域实际上是另外一个镜像的世界吗?
33.为什么就算有钱也不一定有资本?
34.你真的没有投资机会吗?
35.别闹—没有钱能不能开始投资?

  1. 不一定要等到很有钱才想起投资,没钱一样可以做投资。就算你觉得自己没有钱,也可以开始锻炼自己的智慧。投资这个领域越早进入越好。

  2. 在人所从事的活动中,“运气”这个因素所占的权重各不相同。投资活动中,运气的权重很高。哪怕技能再强,也有运气不好的时候。不仅有运气不好的时候,而且运气不好的时候可能更多。

  3. 在投资领域,不要急于行动。

  4. 在投资领域里,所有的笨蛋都希望找到唯一的真理,但所有聪明人对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只有一个:“看情况”,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5. 资本确实是主要由钱构成的,但,仅仅一堆钱放在那里肯定算不上是资本。钱要成为有效的资本,至少要考虑金额大小、使用时限和资金背后的智慧。

  6. 想要投资,拿出来的那些钱,要预备着血本无归。不能心平气和地被“判无期徒刑”的钱,就别假装资本了。

  7.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大多数人其实没有驾驭资本的能力。

  8. 一个好消息是,虽然并不容易,但驾驭资本的能力确实是可以习得的。习得的方法是从各个维度,包括金额、时限、智慧上逐步循环突破。

  9. 投资的重点并不在于盈亏绝对值的大小,而在于盈亏比例的大小。

  10. 投资的知识、经验、智慧,几乎只能从实战中获得,书上写的、牛人讲的都跟你没关系。那些东西不仅要在你骨子里生根、发芽且不夭折,还要等上很久,才会茁壮甚至茂盛地生长。

  11. 提供互联网上商业运转所需的一切基础设施与服务,包括数据、云、计算、支付、交易、社交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占据了“垄断性优势”,赚钱能力是最强的,而且说不定会越来越强。

  12. 面对越大的机会,人们的行动力越差。你要做的是,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思考,用自己的资本负责任地进行投资。在浮亏的时候淡定,在浮盈的时候从容。

  13. 真正成熟的行动者,所有注意力都会放在如何避险,而不是如何冒险上。

  14. 首先安全第一,其次成为专家。这是人不变的生存法则,开车如是,生活如是,投资、创业亦如是。

  15. 作为投资者,你必须牢记且绝对不能触犯的铁律是:永远不要押上全部。

36.傻了吧—你以为投资是靠冒险赚钱的吗?
37.为什么绝大多数人会“脑子一热就押上全部”?
38.“早知道”就能赚到更多的钱吗?
39.为什么没有人能准确预测市场价格的短期走向?
40.10分钟教会你判断趋势,你信不信?
41.最安全的投资策略是什么?
42.如何提高你的选择质量?
43.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你必须了解的概念是哪一个?
44.你的“长期”究竟有多长?
45.年轻人是否应该“不那么看重金钱”?
46.如何才能练就融会贯通的能力?
47.人生的终极问题到底是什么?
48.执行力差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49.如果真正让你赚到钱的不是知识,那究竟是什么?
50.为什么“共同成长”才是最好的出路?

我花了一整年的时间,在得到 App 里,跟 16 万人一起,分析这 50 个问题,共同成长。现在把思考的成果再次认真梳理了一遍,合盘托出。

成功只是一个里程碑

这本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 “‘草根’逆袭方法论” —— 谁在起初不是所谓的“草根” 呢?

当然,我不太愿意使用 “逆袭” 这个词,我宁愿使用 “所有普通人的成长方法论”这样朴素的陈述。

这里的一个关键词是 “成长”。对,是 “成长”,而不是 “成功”。成功只是一个里程碑,难道成功之后就不再成长了吗?后面可还有很长的路呢! 你一定要保持耐心。

而且你要笃信你能变成更好的你。

注意——不是 “觉得”,不是 “希望”,甚至不是 “相信”,而是 “笃信”(即,120% 地相信)。

若你不笃信 “你能变成更好的你”, 那你也没必要读下去了,你甚至不该买这本书 —— 还不如去星巴克买杯饮料喝掉然后上趟厕所呢。

为什么是 120% 地相信?是为了说得形象一点 —— 我是说,你要相信到这样的地步:即便有人打击你,打击掉 20%,你依然 100% 地相信!你必须对两件事深信不疑:

1.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你一定会变得更好!
2.若长期持续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你的未来一定会很伟大!

从懂道理到做得到

为了这本书,我还专门设计了一个笔记本,我把它叫做 “事件日志”。请你记下某一天自己做了什么事,花了多少时间。

这是我 20 岁的时候,养成的一个习惯,把自己经历的事件记下来,真正弄清楚自己把时间花在了哪里。

我们每个人要的自由,本质上是要时间的自主权。如果说,“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第一季,我们是为了理清概念,那么第二季我会带着你一起,把实现理论和概念,转化为行动。

第一步,我希望你能跟我一样,从记录自己时间的开销开始。第二季的专栏里,我还会每周提醒你记录,一起复盘自己的时间账本。

终有一天,希望你能意识到时间真的是你的朋友,你真的不仅发生了变化,还完成了升级—希望你看得到,那个未来的你,已经成为最好的你!祝你好运!

免费的最贵:免费的最贵,付费的最便宜。在商业里面,所有免费的模式必然通过其他的收费手段回收的。所以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那么既然我们注意力是最宝贵的,那么免费和付费值不值就不能用金钱去衡量了,要用你的注意力,你的时间去衡量了。比如免费的软件,体验差,有广告,功能还不全,因为这些麻烦的程序浪费你的时间和效率,还有广告弹出来分散了你的注意力,这些都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同样的道理,付费的软件无广告,功能强,让你的使用体验爽到飞起来,还让你效率高高。一个软件几十块钱的收费买这个体验和效率是不是捡便宜啊?!

而且免费的东西往往带着一些风险一些坑,容易被免费的东西代入坑的人往往认知上没有认识什么是最有价值的事情,什么是可以随时舍弃的东西。可以回头看看上面的两个概念。

时间和注意的价值是升值的,越是现在的时间越值钱,假设,每天1小时,三年后成大师,大师后年收入是100万,能持续至少20年。那么现在的一天的1小时是多少钱?

尾记:如何成为一个更幸福的人?

韭菜的自我修养

1.他们所说的“韭菜”究竟是谁
2.“韭菜”的宿命从那一刻开始
3.亡羊补牢的“韭菜”才有前途
4.交易者们最应该掌握的能力
5.摆脱“韭菜”宿命的一个观念
6.“韭菜”缺乏礼貌的根本原因
7.谁说“韭菜”不在乎寻找价值
8.“韭菜”不缺耐心缺的是实力
9.喜欢冒险的最终都是“韭菜”
10.更可怕的是不计成本地冒险
11.止损线究竟如何制定才合理
12.频次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因素
13.到底最后是谁在割谁的韭菜呢
14.我要是在那里卖这里买就好了
15.人怎样变坏的就会怎样变傻的
16.正确地提升收益风险比的方法
17.其实真不是谁都能去做早期的
18.你要学的真不是项目分析能力
19.韭菜没有生活甚至没有性生活
20.孤独是成功交易者最宝贵品质
21.生活之外还必须有工作和学习
22.认识周期识别周期和把握周期

最简单的安全投资策略是什么?

投资成功的核心方法论,相信你肯定也听过,那就是:低买高卖。
定投策略:定期等额购买某一支(或几支)成长型股票。

关键在于:

在开始之前,你通过深入的研究,得到了相当确定的结论:这是一家成长性极强的公司……因为,你的受益=公司成长性*定投策略效用。

如果事实上该公司的成长性是零,那么,定投策略的效用就等同于无;如果最终证明,该公司不仅没有成长,甚至干脆衰落了,那么定投策略的效用事实上等同于放大了损失。

只有对“成长性极强的公司”采用定投策略才是不仅有意义还有“倍增效应”的做法。更为关键的是,这一步做对了,后面就太省事儿了——你甚至不用想“退出策略”,因为退出策略很简单:

只要公司还在成长,就没多大必要退出(或者,没必要退出全部)。

3、如何执行定投策略?

1)第1步,选择某一支(或几支)成长型股票
根据你的知识与判断,选择了认定它是“成长型公司”的股票。如果你不会选,或者已经学习过前面的投资课程,那么就可以选择GAFATA这6家中的一支或几支股票。

2)第2步,设定一个期限

这个期限可以是每月,也可以是每个季度。
每个期限到达之时,无视股价的变化,购买等量金额的该公司股票。
例如每个月1号(定期)购买1股(等额)xxx股票

3)第3步,每个期限到来的时候更新下面这个表格

用这个表格去记录自己的投资过程,保证你的定投可以做到长期执行。
你还可以采用外部监督的办法帮助你做到长期,比如可以每个月在下面这个表格记下自己的投资心路历程。

4、如何做到长期定投?

1)首先,我们来看多长才算长期?
有个可以计算长期的公式,这个公式叫做“72 法则”:
投资翻倍的时间 ≌ 72 / 年化复合收益率值
比如,你的年化复合收益率是 10% 的话,那么你需要 72 /10,即大约 7 年的时间让你的投资翻倍;如果你的年化复合收益率是 25% 的话,那么你需要 72 / 25,即大约 3 年的时间让你的投资翻倍。

在此基础上,你可以这么理解:
能让你的投资翻倍的时间,相当于中期;
能让你的投资翻倍再翻倍的时间,相当于长期;
于是,你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巴菲特认为至少10以上才算是长期了,因为他给自己定的目标和事后长期的要求是:

买到年化复合增长率至少 15% 的股票……
在这个目标下,5 年翻倍,10 年翻倍再翻倍
所以,我希望你给自己的投资金额判个有期徒刑“10年”,这样才算长期。

2)保证你投资的钱不是生活救命钱

人一生要经历各种事情,比如结婚,买房,生孩子。还要经历各种意外比如家里老人生病等等。所,你投资的钱应该是去掉这些预算之外的“多余”钱。如果你投入的不是这样的“多余”钱,那么只要你生活中遇到急事用钱的地方,那么你就不得不把投资的钱取出来,那么你长期定投的计划也无法执行下去。

3)你必须有投资以外的赚钱方法

投资要抛弃一夜暴富的想法,如果你有这个想法,那就是在投机了。
如果你只凭投资赚钱,那么你的心态就会会变得患得患失,会不由自主地把眼光和注意力从远方挪到眼前,不由自主地变成“近视眼”,看不透周期,看不到趋势,能看到的只剩下涨跌而已,于是,必然会退化为“韭菜”。
所以,你必须有投资以外的各种赚钱方法,才能保证自己确定地能给自己的已投金额一个“有期徒刑”(10年)。

所有的顶尖高手都在追求“稳定复利”

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而巴菲特则把复利效应发挥到了极致。



中国式阿甘——士兵许三多

他跑过了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橄榄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了乒乓外交的战场、跑遍了全美国,并且最终跑到了他人生的高点。


稳定复利的关键在于“稳定”和“复利”。

坚持稳定复利的信念,耐住寂寞,抵住诱惑。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三类疾病让人无法接受

1 健健康康,却猝然离世,一切都来不及。同事的孩子,高三,突发脑干出血,倒地后再也没能醒来。[流泪]
2 缠绵病榻,受尽病痛折磨,油尽灯枯而逝世。很多慢性疾病,过程极度痛苦,活着比死亡都难。[流泪]
3 阿尔茨海默病,音容笑貌仍在,至亲对面不相识。咫尺天涯,最亲的人变得陌生,所有共同经历被清空。[流泪]

罗胖60秒:如何打破学科界限,建立完整知识体系

  1. 这个周五上新,厉害了,是一个全新的「得到」专栏——《何帆的北大读书俱乐部》。

  2. 何帆老师是北大汇丰商学院的教授。是我知道的读书又多又快,而且是真把书读通了的人。

今年,我们和何帆老师商量,干脆您拿出看家本领吧,就从你读过的那么多书里面,选出300本泛读,其中52本精读,做一个课程,叫《何帆的北大读书俱乐部》。

  1. 这个项目的目的不是泛泛地读书,而是要发一个宏愿,让他的用户用一年的时间,打通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经过三个月的打磨,现在全年课程覆盖了解自我、认识他人、各类关系、思维锻炼、表达能力、行动信仰和各种知识门类,全部内容由何帆老师亲口讲授。

  1. 这个产品刚上线两天,就已经突破了一万用户。推荐你,也加入这个建立在知识山顶的读书俱乐部。

搞阴谋,其实好难


韦茜

阴谋在真实世界的操作中,总是充满了随机和意外,和阴谋论假设的完美世界完全不同。

作为当今世界最著名的怀疑论者,舍默博士一直在孜孜不倦地研究,人们是如何以及为什么会相信世间一切稀奇古怪的东西。在他的新书《The Believing Brain》里,舍默从“相信在前、证明在后”的角度,对阴谋论进行了剥茧抽丝般的深刻剖析。

舍默作为一名历史学博士,用详尽的史实细节来说明了历史上最著名的阴谋之一,萨拉热窝事件在实际操作中是多么地状况频出、意外重重。

斐迪南大公被刺是20世界影响最深远的暗杀行动之一,它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毫无疑问,这是一场由秘密极端组织“黑手社”策划的阴谋。黑手社的政治目的是将塞尔维亚从奥匈帝国中独立出去。

斐迪南大公作为奥匈帝国的王储,来到萨拉热窝是为了参观一场军事演习和一家国立博物馆的开幕。

1914年6月28日清晨,斐迪南大公一大早就来到了火车站,然后和随从一行分别乘坐了六辆小汽车驶入了萨拉热窝城,王储夫妇坐在第三辆的敞篷车里。大公还特别嘱咐司机要慢悠悠地开,以便他可以好好地欣赏一番萨拉热窝城的美景,殊不知在前方不远处,暗杀行动的首领Ilic已经安排好了六名全副武装的刺客在等着他。

当车队驶入了第一个刺客埋伏的区域,头两名杀手Mehmedbasic和Cubrilovic,都因为害怕掉了链子,这时第三名刺客Cabrinovic冲了出来,准确地向了第三辆汽车投出了炸弹,可惜被车篷弹到地上,在大公夫妇身后的第四辆车爆炸,碎片击伤了随从、几个警察和路人。

在一片混乱之中,Cabrinovic吞下了组织首领防止刺客被抓而分发的毒药,跳入了附近的米利亚茨卡河。

但不巧的是那条河是如此之浅根本淹没不了人,而毒药也失效了,Cabrinovic被人群抓住,痛打了一顿之后扭送警察局。

剩下的其他三个杀手,Popovic,Trifun和最后成为关键人物的普林西普,都见势不妙立马脚底抹油偷偷溜走了。

正如最精心策划的阴谋也难以按照剧本走,这个暗杀计划以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节奏进行了下去。

斐迪南大公在虚惊一场之后居然还是决定完成整个行程,于是继续参加了市长在市政厅给他举办的欢迎仪式。

在仪式上大公发表了演说并且把市长臭骂了一顿,“我是来参观做客的,迎接我的居然是炸弹!”大公一边愤怒地指责,一边挥舞着手中沾满了鲜血的演讲稿,那是从第四辆车里拿出来的,“所幸我看到人民的脸上都充满了对暗杀失败的喜悦之情”。然后大公作出了一个致命的决定,去医院看望那第四辆车里被袭击的伤员,就是这个偶然兴起的想法,导致了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本来大公夫人是可以逃过一难的,可是她也决定了取消原计划而跟随丈夫去医院。

与此同时,灰溜溜逃走的普林西普此刻正沮丧不已,沿着大街漫无目的地走着,路过了一家熟食店就进去要了个三明治。吃完饭从店里出来的时候,普林西普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大公夫妇的敞篷车正向自己驶来!

他们在汽车后排一动不动地坐着,就像待宰的羔羊。普林西普瞬间就意识到,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没有片刻迟疑,他拔出了自己的手枪,快速冲到汽车的右边开火,子弹射入了大公的颈部和夫人的胸口,不出一会就双双毙命。

这就是阴谋在真实世界中如何运作的:状况不断,意外连连,简直可以说是一团乱麻,与那些阴谋论的主角们诸如罗斯柴尔德家族总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似乎地球都以之为中心完全不同。往往是不起眼的小事、不经意的机会、人们的错误成就了阴谋。

这与我们的认知模式是多么的不同,我们总是相信精巧的设计、人们利用知识和权力无所不能,而这往往落入了阴谋论的桎梏:阴谋论就是相信这世间所有的阴谋,都如一台马基雅维奇式的精密机器。

本文摘编自韦茜《应该如何辨别“阴谋论”》,转引自微信公众号微思客WeThinker(微信号:wethinker2014)。

非常感谢大家创作或推荐好文供大家分享学习,有关稿费支付及知识产权事宜请发邮件至dushuren#luojilab.com(#换成@)。

罗胖曰:
我总觉得,“创业”的反义词不是“上班”。
而是“阴谋论”。
相信阴谋论的人——
相信911是布什总统的自导自演;
相信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了世界;
相信共济会、骷髅会的隐秘存在。
总之,相信牛逼者已经安排好了一切。
创业者拥有完全相反的世界观——
1,老大们也许强大,但是总有漏洞。
2,世界也许美好,但是总未完善。
3,牛逼者也许存在,但没准就是鄙人。

朋友圈的健康偏方不可轻信

有关健康的谣言在网上比比皆是。前一阵,腾讯大家有一篇文章说,这些谣言不仅不治病,有些还会要人命。

比如,有一条谣言说,味精损害健康。为什么呢?它的理由是,发明味精的日本人,现在都不吃味精了。其实事实是,日本人发明味精以来,直到今天,都在生产和食用味精。有人说,不对吧,我去日本看到他们确实不买味精的。没错,有的日本人确实不买味精,只买酱油,但那是因为日本酱油里就加了味精。

还有条谣言说,微波炉会损害健康,理由是微波炉里有微波,而微波有辐射,辐射呢,会对人体有害,这就是它的理论依据。实际上,伤害人健康的辐射是X光或者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这和微波炉里的微波有本质不同,微波是一种电磁波,跟收音机的电波以及可见光,本质上是同样的东西。阳光也是一种电磁波,而且是比微波更高能的电磁波,你说阳光会损害健康吗?

再比如,还有谣言说,剩饭剩菜不能吃,白开水放超过18个小时也不能再喝,因为它们会产生亚硝酸盐。事实是,剩饭剩菜并不会产生比新鲜饭菜更多的亚硝酸盐。而且呢,大家别被亚硝酸盐这个名字唬住了,并不是起个化学物质的名字就代表有毒。由于土壤和肥料的作用,蔬菜里天然就含有硝酸盐,硝酸盐进入人体后,要么口腔唾液里的微生物把它们转变成亚硝酸盐,要么胃肠中的微生物把它们亚硝酸盐,这都是正常的,并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亚硝酸盐在欧盟以及其他许多国家都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可以直接加入肉制品中,用来改善食品的颜色及口味。

类似的谣言还有很多,什么“一斤番薯叶胜过十斤人参”、“低温导致癌症”,什么“用小苏打或醋洗菜,可以降解蔬菜里的农药残留”之类的。尽管总有专家不断告诫我们,这些都是谣言,但这些谣言一旦形成就再也消除不了,它们每隔一段时间就冒出来一次,怎么澄清都没用。

说起来呢,前面这些健康谣言属于似是而非,还算无伤大雅,你要照他们说的办,也没啥坏处。比如你觉得味精有害,那炒菜不搁味精就是了,无非菜肴的滋味差些而已。但也有些谣言可不像上面这么温柔,你要听信了,可能要你的命。

比如,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有一位得糖尿病的同事,这人有一年读到一篇文章,介绍日本人治疗糖尿病的“自然疗法”,不吃药、不吃饭,糖尿病自己就好了。这哥们也真大胆,真拿自己当小白鼠了。他问都不问医生,就照网上的说法做了,不吃米饭,不吃馒头、包子,不吃五谷杂粮,总之杜绝一切碳水化合物,停掉一切药物。一个月后,还真就有效果了,整个人变得苗条又健康,血糖也成功恢复至正常范围。这哥们深受鼓舞,网上的帖子真是神啊。

但是,几个月之后,他却发现自己记忆力出了问题:几个月没见的同事,忘了人家姓甚名谁;跟同事讨论工作,经常忘记要说啥,刚说的又忘了;讨论事情的时候,本来他听一遍就能记住,现在必须写下来。后来,医生就跟他解释说,不吃碳水化合物降血糖的办法,医学界早有讨论了,结论是完全不可取,为什么呢?因为这种办法是降低了血糖,但也断绝了对身体各个部位、器官的糖分供应啊,人体是不能缺糖的,尤其是大脑和肝脏,要被糖分泡着才行,大脑缺糖就会损害记忆力,肝脏缺糖会让肝脏失去保护,没法解毒排毒,并且肝脏会发生病变,这么下去会有生命危险。这哥们一听冷汗都下来了,赶紧回去恢复饮食习惯,过了一阵身体才渐渐恢复了。当然,血糖又高了,这用药物完全可以控制。

所以呢,健康谣言害人不浅,我们最好擦亮双眼,多问医生、多求证,不要轻信朋友圈的所谓健康偏方。

本文源自:健康谣言不治病,有些还会要人命

Reference

  1. 这十个健康问题的科学结论,你最好知道
  2. 中国人为什么变得如此浮躁
  3. 关于免疫力,所有人都该知道的13个真相
  4. 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的十条问答
  5. 关于健康的谣言粉碎清单
  6. 被辐射吓到?这里有一份科学防辐射指南
  7. 收藏清单|气温骤变,给你和家人一份感冒预防指南
  8. 如何仅凭自己的智慧,获得最好的医疗服务?
  9. 有小聪明没有智慧的人
  10. 关于李嘉诚的自我训练方法的清单
  11. 罗胖精选 | 为什么糖尿病越来越多?
  12. 关于拥有一口漂亮好牙的秘笈清单
  13. 关于免疫力,所有人都该知道的13个真相
  14. 天才乔布斯解说人生的意义,寻你所爱,坚持到底。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