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Book

以书为友,跨越时空,灵魂共鸣。还有什么比知识和智慧更性感的呢。


以书为友,深刻,全面。学以致用,经世致用。
输出价值的成长 or 值得回味的品质体验。
我对时间很珍惜,因为那是自己的生命。
我对价值很重视,因为那是生命的意义。
我对伙伴很看重,因为那会影响到人生旅途的品质。
——DeepCreator

Why

柏拉图说过:当身体上的视觉渐渐失去;心灵上的视觉渐渐灵敏。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我是说,大量的时间投入。

《金瓶梅》序里的一段话,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克己复礼,万世师表–孔子 舍身取义,信善性善–孟子 忠而见逐,情何以堪–屈原 成一家言,重于泰山–司马迁 内不愧心,外不负俗–嵇康 富贵烟云,采菊亦乐–陶潜 笑傲王侯,空怀壮气–李白 耿耿星河,天下千秋–杜甫 君子之风,流泽万古–苏轼 圣哉忍者,踏雪无痕–曹雪芹

What

天空不会永远阴晴,当乌云退尽的时候,蓝天上灿烂的阳光就会照亮大地,青草照样会鲜绿无比,花朵仍然会蓬勃开放。

空心人
——小人物大城市的故事

DeepCreator’s Book List

平凡的世界

长的是苦难,短的是人生。

你知道,幸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是勇敢地去战胜困难……
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当然,普通并不等于庸俗,他(孙少安)也许一辈子就是普通人,但他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在许许多多平平常常的事情中,应该表现出不平常的看法和做法来。
生活的大剪刀是多么无情,它要按照自己的安排来对每一个人的命运进行剪裁!一切都毫无办法,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只好听命于生活的裁决。这不是宿命,而是无法超越客观条件。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者实现。
人只能按照自己的条件去寻找自己的终身伴侣,就好像种庄稼一样,只能把豆角种在玉米一块,而不能和小麦种在一起。
每一个年龄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在一个人的思想还没有强大到自己能完全把握自己的时候,就需要在精神上依托另一个比自己更强的人。人在壮大的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求得当时比自己的认识更高明的指教。
社会在变化,生活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包括人的关系。
一个有文化有知识而爱思考的人,一旦失去了自己的精神生活,那痛苦是无法言语的。
通过不断地读书,少平认识到。只有一个人对世界了解得更广大,对人生看的更深刻,那么,他才有可能对自己所处的艰难和困苦有更高意义的理解,甚至也会心平气静地对待欢乐和幸福。
时光静静悄悄地在流逝,世界上有些人因为忙而感到生活的沉重,也有些人因为闲而活的压抑。人啊,都有自己一本难念的经;可是不同处境的人又很难理解别人的苦处。

1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每天都要发生许多变化。有人倒霉了,有人走运了;有人在创造历史,历史也在成全或某些人。每一分钟都有新的生命欣喜地降生到这个世界,同时也把另一些人送进坟墓。这里万里无云,阳光灿烂;那边就可能风云骤起,地崩山裂。世界没有一天是平静的。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的变化是缓慢的。今天和昨天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样。也许人一生仅仅有那么一两个辉煌的瞬间-----甚至一生都可能在平淡无奇中度过。不过,细细想来,每个人的生活同样也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这些平凡的世界里,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因此,大多数普通人不会像飘飘欲仙的老庄,时常把自己看做是一粒尘埃---尽管地球在浩渺的宇宙中也只不过是一粒尘埃罢了。幸亏人们没有都去信奉“庄子主义”,否则这世界就会到处充斥着这些看破红尘而又自命不凡的家伙。普通人时刻在为具体的生活而伤神费力----尽管在某些超凡脱俗的雅士看来,这些芸芸众生的努力是那么不值一提......

在中国目前社会里,很多情况下,感情往往并不是男女结合的主要因素,而常常要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和支配,也许世界上所有的不发达国家,这种现象尤为普遍。 一个经历了爱情创伤的青年,如果没有因这创伤而倒下,那就可能更坚强地在生活中站立起来。一种真正美好的感情,像酒一样,在坛子里藏得越长,味道也许更醇美。

生活不能等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日常生活的纷繁不会让人专注地沉湎于自己的不幸。即使人的心灵伤痕累累,也还得要去为现实中的生存和发展而挣扎。

痛苦啊,往往是人走向成熟的最好课程。首先要自立自强,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

人常常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和欲望就在那里机关算尽,你争我夺,喜怒无常,实在是可笑!一切都是命里注定的!

生活包括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对于生活理想,应该像宗教徒对待宗教一样充满虔诚与热情! 39.当然,他们(孙少安、贺秀莲)如此挣命,是因为生活突然充满了巨大的希望。有了希望,人就会产生激情,并可以义无反顾地为之而付出代价;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意义,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他(孙少平)想,他决不能这样被动地等待命运的宰割。在这最危险的时刻,应该像伟大的贝多芬所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会使我完全屈服!

情感的交流不需要过多的语言,沉默是最丰富的表述。沉默,血液在热情中燃烧,目光迸射出爱恋的火花。没有爱情,人的生活就不堪设想。爱情啊!它使荒芜变为繁华,平庸变为伟大;使死去的复活,活着的闪闪发光,即使爱情是不尽的煎熬,不尽的折磨,像冰霜般严厉,烈火般烤灼。但爱情对心理和身体健康的男女永远是那样的自然;同时又永远让我们感到新奇、神秘和不可思议……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大学,这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当你一踏进它的大门,便会豁然明白,你已经从孩子变成了大人。青春岁月开始了,这是你的黄金年华,连空气都像美酒一般醇香醉人。

生活就是这样不可思议,就他而言,往日那些令人断肠的情思随着时光的流逝早已不留任何痕迹地消失了。 青春年华如同晨曦与晚霞,绚丽多彩而又变幻莫测。。 她(晓霞)来了,像一股清风,一缕阳光,一时驱散了他(少平)心头缭乱的云雾。在那短暂而美好的日子里,他再一次饱饮了爱情的甘露。时间在那一片刻不再流动,忘记了过去,也不想象未来。他真愿那一瞬间变为人生的永恒……

人处在一种默默奋斗的状态,精神就会从琐碎生活中得到升华。 你会被淹没吗?除非你甘心就此而沉沦!不,你仍应该挣扎着前行。你对这件事本来就忧心忡忡,并且早已做过悲剧结局的判断,那么这幕残酷的戏剧早点收场有什么不好?你仍然应该是你! 既然或迟或早总有这么一天,也许的确越早越好。

他(少平)知道,人的痛苦只能在生活和劳动中慢慢消磨掉。劳动,在这样的时候不仅仅是生活的要求,而且是自身的需要。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比得上劳动更能医治人的精神创伤,少平对此已经有过极为深刻的体会。

爱情的藤蔓可以越过任何篱笆而盘缠在一起,他们(孙卫红、金强)是双水村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可是刹那间,一切都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他(武惠良)以前所相信的一切都变得迷离混沌,精神上所有的支柱都开始摇摇欲坠。因为理想太光辉,一旦破灭,绝望就太深。

人生啊,是这样不可预测。没有永恒的痛苦,没有永恒的幸福。生活像流水一般,有时那么平展,有时那么曲折。 人需要火,但火往往能把人烫伤,甚至化为灰烬。

这想念像甘甜的美酒一样令人沉醉。爱情对我虽是“初见端倪”,但已使我一洗尘泥,飘飘欲仙了。我放纵我的天性,相信爱情能给予人创造的力量。
是的,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地自我更新的过程;是融合在一起——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共同斗争!你有没有决心为他(她)而付出自己的最大牺牲,这是衡量是不是真正爱情的标准,否则就是被自己的感情所欺骗……

某些生命达到了高度完美,精神就不再需要物质肉体,就好像是生活在纯粹的精神世界。
生活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间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地活。思念早逝的亲人,应该更珍惜自己生命的每个时刻。精神上的消沉无异于自杀,像往日一样,正常地投入生活吧!即便是痛苦,也应该看做是人的正常情感;甚至它是组成我们人生幸福的一个不可欠缺的部分呢!
无论精神多么独立的人,感情却总是在寻找一种依附,寻找一种归宿。他们(孙兰香、吴仲平)现在谁也离不开谁,几天不见面就心慌意乱,连一般的逻辑思维都会出差错。
的确,有时候,往往一个极偶然的因素,就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
他(少平)在一刹那间,似乎踏过了那条燃烧着熊熊火焰的痛苦的界限,精神与心灵获得了一种最大的自由和坦然。这或许是他生命和生活的重大转折点。
生活中的某种巧合常常使人感到像是天意的安排。
她(金秀)已经是一个能超越世俗观念的人;她懂得幸福不在于自己的丈夫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而在于两个人是否情投意合,金钱、荣誉、地位和真正地爱情并不相干—-从古到今,向来如此!
感情啊,常常会令人难以置信地决定一个人的行为!正如男女结合,决定的因素往往不仅仅是因为对方漂亮,而正是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刻骨铭心的感情。

沧浪之水

作者以娓娓而谈的文笔和行云流水般的故事,写出医学研究生池大为空怀壮志、无职无权的苦,时来运转、有名有利的难;在真切地展示他的人生旅程的同时,也把困扰他的人生难题一一解开。

读书笔记

小说《沧浪之水》:

人总是人吧。

看吧,这个中国人。

猪人,狗人。

聪明人应该那样,不做瞎子聋子,但要做哑巴

我想坚守那一份平民的高贵,独立的高贵,如果领导觉得我可以呢,我愿意做一番事业,否则呢我宁肯寂寞,要我像丁小槐那样是不可能的。

刚从学校毕业,血性未凉,书生意气,反过来说是教条主义严重,守着几条原则以为是真的。殊不知人间真实从来不从原则出发,利害才是真的,原则只是一种装饰,一种说法。这样都几千几万年了,不会因谁而改变

仰望浩渺的星空,一个人可以得到心灵的平静。为生活中那点琐琐碎碎庸庸碌碌的东西焦虑,惶惶然,那值得吗,有意义吗?在星空下我越发坚信,有一个需要用心去感受却难以说明的灵魂的空间真实地存在着,那个空间与世俗世界不同,价值不同,原则不同,眼光不同,一切都不同。在那里,世俗世界的一切都无需来作比方,那完全是另外一种境界。望着星空我有了一种大气,它使我有力量去做一个踏雪无痕履水无迹的忍者。心灵的平静是一种至高的价值,这是圣者之圣,忍者之忍,在不经意之中,已经沟通了无限。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解决问题,输出价值。
——DeepCreator

自我是人性的盲点,人太爱自己,本能地从自我的立场去体验一切,评判一切,本能地排斥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东西。人们对事情的态度总是由自己的情感和利益决定的,没有什么客观性可言。

人有脑袋,可他的脑袋是由屁股决定的,屁股坐在哪里就说哪里的话,而且坚定不移坚如磐石。道理是假的,利益是真的。道理随着利益转,因此各有各的说法。小人物如此,大人物更是如此,不同的只是小人物没有力量左右事情的方向。这么想开去我对理性和公正失去了信心,甚至感到了恐怖。

我也不是看不清局面,有时候也想顺势入局,如鱼得水,可心里就是顺不了那个势,性格就是入不了那个局,入局的痛苦还要大过得到的幸福,我想着我何必为了小幸福带来大痛苦呢?

大小之辩析因人而异,轻重之权衡各各不同,真能心平气和倒也好,可人总是一个人啊!你想着自己顺那个势并不是向哪个人低头,这样你的苦恼就不是苦恼了。

说真的有没有那点好处并不是那么大的事,别人见了你是不是连连点头挤一副笑脸也不是那么大的事,就是那种悬着不着地的感觉真不是滋味,你不知道该做点什么才好,你跟世界没有关系,你不能为自己找到一种活着的证明。怎么才能跟世界产生真正的联系?还是要往那条路上走。

先要活着,再问活着的意义。

我惊异地感到了自己的信念并不是那么强韧,那些不言而喻的由父亲融贯到自己血液中的东西,原来也不是不可以讨论的。信念就是信念,这是一种情感的选择。情感的选择不能以理性去作无穷的反思,无穷的追问,没有什么崇高和神圣禁得起无穷的追问,把一切追问到底,必然是摧毁一切。我对自己内心的怀疑精神感到了恐惧。我不敢往下想,再往下想我就把自己全否定了,那怎么行?可是我又不能不想,我是个知识分子,我有想的能力,也有想的权利。我有理性,我不能不想,这使我害怕自己。

自己其实也还是在用流行的眼光看世事,看自己,不在份上就无法理直气壮。一个人他在精神上再坚挺,也不能创造一套价值来对抗潮流,而只能像浮萍一样被裹挟着,随波逐流。我自认为傲视世俗,人格根砥却不深,在不觉之中总是用了流行的标准与别人交流。

尊严不能建筑在一种空洞的骄傲之上。世界就是这样冷漠,甚至说无耻。

当一切都在现实的平面上展开的时候,那些虚幻的东西,什么什么精神,其实很苍白,也许迷人,但还是苍白,不能跟现实发生真正有效的联系!

时代变了,我变不变?别人都轻装上阵了,朝着幸福的道路上迅跑,而我还在原地徘徊。

猪人也好,狗人也好,那只是一种说法,另一种说法就是精明的人,能干的人,适于生存的人。而关注人格,坚守原则,自命清高那也只是一种说法,换一种说法是无能的人,跟不上时代的人。

市场唯一的原则就是利润最大化,清高和善良那是怯懦和无能的另外一种说法,好听的说法。

人需要一个终极。自己的心灵也曾有过终极,那就是天下,是千秋。天下千秋是孔子的教导,也是中国知识分子本能,还是他们的宗教,至少对我如此。我在这样的背景下构筑起自己全部的意义世界,这是人活得有意义的理由,也是值得付出和牺牲的理由。

时代变了,世界成了一个庞然大物,社会分工的门类多到不可想象,而自己只占据着小小的一角。从这个小小的角落能够去设想对天下的意义吗?我不怕牺牲,但我害怕牺牲得毫无意义。

市场只承认眼前,而绝不承认时间后面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市场是对的,可这种对瓦解了太多的人生想象。当一切都在消费欲望的平面上展开,人们就再也不能去想象什么天下千秋。

一切都是过程,一切都是瞬息,大人物也逃脱不了这种悲剧命运。于是,抓住了瞬间就抓住了本质,抓住了永恒。此生面临的全部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我,这是一个无可奈何的事。世界是一盘棋,而那只将,就是自己。意识到这一点实在令人沮丧,令人绝望。把世界放下来,我就轻松了,可这种轻松比沉重更加沉重。

身后的事不必去想,远处的事也不必去想,想了也没有意义,因为你无能为力。。当生命的真相不加掩饰地在眼前显现,我真的没力量正视。

这是一个速朽的时代,一切即生即灭随荣随枯。原有的意义世界已经崩塌,我必须在一种新的时空观念上,在瞬间和角落的认识上,在个人现实生存的基础上,重新构筑自己的意义世界。这太可悲了,但这是真实。这时我有着豁然贯通之感。一个人就是不能想得太多,想得太多就把自己给捆住了。有的人就希望别人都耽于沉思,犹豫徘徊,自己则趁机在现实中大展拳脚。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回到真实中来。自我的存在是最大的真实,这个事实无法用逻辑摧毁。如果这样,自己做人的方式就完全不同了,自我就是一切,而为了这个目标,操作方式是开放的,没有拘束的。这很可怕,又很令人神往,令人砰然心动,它展示着一种新的可能性。我不必再坚守什么,我解放了自己,我感到了一种堕落的快意和恐惧。想不到我徘徊了这么多年,竟得出一个尽量占有及时行乐才是真的结论,这样我和猪人狗人也没有什么两样了,我彻底地理解了他们。他们不是好人,也说不上是坏人,他们都是适生的人。

想想那些老办事员真苦啊,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以顺从的微笑听从比自己年轻得多的领导的吩咐。了解了他吧,可能吓你一跳,三十年前的大学生!他们都是好人,可任何一点小小的利益,都不会降临到他们头上。好人越来越难以成为一种对人的评价方式了。在这个世界上,得到就是全部的真实,这是能人的逻辑。

正因为把自己看得太重,才一官半职都没有。你想硬着那口气甚至还要挑战,又想从中得到一切,那不合逻辑。大丈夫以屈求伸,伸着的人,谁不是屈过来的?

屈原李白,是几百年一遇的天才,才没被浪花淘去,淘去的就不知几何了。他们才气冲天,不可拘于斗室之内,性情独异,不肯垂首低眉伏小。他们是为社会不容的人,官场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他们必须出局。这成就了他们,又祸害了他们,他们的一生无不悲凉凄惨。他们都是绝顶聪明的人,但他们在一种状态中,一个局中,他们面对的不是哪个人,状态是不可反抗的,因此连他们也无可奈何。

人把自己这一辈子玩完,只要一句话,一句话!文革来了,当了造反派,文革去了,一清算,这一辈子就完了。中国的事情,能说吗?总之你不该说,你说就是你的错!我看了几十年,就看清了一个人字。人有偏见,人永远站在自己利益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所以人从来不讲道理,因为他只从自己的角度去讲道理。没有谁整你,没有谁说你一句不是,甚至一个难看的脸色都没有,可是你出了局,你完了,他不给你机会,你跑到哪里去叫屈?从来就是以柔克刚。你就是不能去设想谁天然就能代表公正,别说他是凡人,他是孔夫子都不行啊。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么写写是很有诗意的,真落地成了泥,谁会来闻?没人闻,香也是不香。

你把事情看成正常现象,就没什么苦了。说来说去还是太爱自己了。太爱自己就是不爱自己,圈子里的事就是这样。想进入又把爱恨都写在脸上,那怎么行?圈子里的关系说到底是利益关系,爱也好恨也好左也好右也好,都是由这种关系决定的,谁管他好人坏人?

你还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了。没有行动,看懂了有什么用?还不如没有那点悟性。你要把自己看成一个人物,你就不要想再上进的事了。

时代是变了,在90年前后,人性都改变了。在这个时代,人生只讲过程不讲结果,所以操作起来只讲结果不讲过程。理想主义者几乎已经死绝,到处是一片溃败的景象,但操作主义者蓬勃生长,到处是一片繁茂的景象。

这里只有依附,没有独立,除非你什么都不要,无欲则刚。什么都不要也不行,最多只能做一个沉默的局外人。有些人在位子上坐久了,手下都是自己安排的人了,他的想法在院子里就是圣旨,这样他慢慢产生了自己是神人的幻觉,这幻觉非到他下台那天不会破灭。一个人在位子上呆久了,就会成为一个可怕的人。

正因为是一种状态,反抗是没有意义的,你对面不是哪一个人。又因为是一种状态,人们也没有必要去抱怨哪一个人。把那些意见最大的人换了上去,到头来也不会有什么两样。意见最大,就是自己最想得到而得不到,你想想他上去了会怎么样吧。

那一切也只是一把干草,可你这头牛眼前就这把干草,你吃不吃?吃就把头低下来。

你相信人性的善良,相信时间的公正,把信念和原则置于生命之上。你对世界的理解有着浪漫的崇高,而没有现实的庸人气息。我理解你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姿态,那样从容不迫地走了牺牲的道路,甚至不去细想这种牺牲的意义。在你看来,原则是不能够经过精心计算的,你是大智若愚。在没有天然尺度的世界上,信念就是最后的尺度,你无怨无悔。而我,你的儿子,却在大势所趋别无选择的口实之中,随波逐流地走上了另一条道路。那里有鲜花,有掌声,有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于是我失去了信念,放弃了坚守,成为了一个被迫的虚无主义者。我的心中也有隐痛,用洒脱掩饰起来的隐痛,无法与别人交流的隐痛,这是一个时代的苦闷。请原谅我没有力量拒绝,儿子是俗骨凡胎,也不可能以下地狱的决心去追求那些被时间规定了不可能的东西。

1
一个人在他特别关注的事情上,由于感情还有利益的遮蔽,总会有盲点,使他不能客观地去认识事情。人就是有偏见,有了偏见就不可能有客观性,也不可能有自觉的公正。我用这种观点去看周围的人,发现同样是有效的一种观察方式。自我是人性的盲点,人太爱自己,本能地从自我的立场去体验一切,评判一切,本能地排斥那些对自己不利的东西。人们对事情的态度总是由自己的感情和利益决定,没有什么客观性可言。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赞成和反对,可那些缘故的依据又是什么?不论事情转了多少个弯,说到底那些缘故只能是自己。偏见无法依据逻辑来矫正,它本身就是一个逻辑起点,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道理是假的。利益是真的。道理随着利益转,因此各有各的说法。小人物如此,大人物更是如此,不同的只是小人物没有力量左右事情的方向。

永远不要存着那一点最后的希冀,以为你上了那个位子就拥有了推翻体制重建世界的能量,冥冥中早就有一种力、一种势、一种规则紧紧握住了你,它是那样的强悍而不可抗拒,就像漩涡一样叫你身不由己、欲罢不能。因为人不可能改变环境,只能适应环境。

一个读书人最大的悲哀是不能学以致用。而一个人最大的悲哀,是创造了一个自己以后,又不得不亲手把他杀死。

在时间的荒原上,我看见了卑鄙者正窃笑着手握通行证,而高尚者只拥有沉默的墓志铭。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一个聪明人应该那样,不做瞎子聋子,但要做哑巴。 有水平的人不要做那副嘴脸,但总要不动声色地体会了意图顺着去想去做,想达到目标不付出那是不可能的。

说到高贵,这个世界只有一种高贵,上去了不高贵也是高贵,下来了高贵了也是不高贵,高贵不高贵要看现实,不能看自己的感觉

世界上没有比钱更浅薄的东西了,可也没有比钱更深刻的东西了。人活着要解决那一大堆问题,解决问题就要钱这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硬道理,比合金钢还硬,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其实,也许,很多事情都没有自己设想的那么难,问题是自己脸要放得下来,把手伸出去,要做得出,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可如果不是被逼到绝路上,我又怎么做得出那一种姿态?

一个人在他特别关注的事情上,由于情感还有利益的遮蔽,总会有盲点,使他不能客观地去认识事情。人就是偏见,有了偏见就不可能有客观性,也不可能有自觉的公正

世界它炎凉几千几万年了,就像人有手有脚一样,你叹口气它就为你变了不成? 人家的尊严都建立在有权有钱上,你在空空洞洞上面建立什么? 一个人他在精神上再坚挺,也不能创造一套价值来对抗潮流,而只能像浮萍一样被裹挟着,随波逐流。我自认为傲视世俗,人格根砥却不深,在不觉之中总是用了流行的标准与别人交流。 潮流中有一种神秘的摧毁性力量,也有一种强制性同化的力量,这是现代与传统的合力,它不怕你精神有多强大。最深刻的道理从来就改变不了最简单的事实,到今天更是如此。

生命的真谛就在这些平凡的瞬间,除此之外并无它物。很多年来支撑着我精神大厦的天下意识千秋情怀,不过只是一种心灵情结罢了,它的全部意义就是对一个人的心灵意义。信则有,不信则无,我为什么要信其有而拘束了自己呢?我为自己虽然活着却失去了本源意义而沉重,却又警惕着任何建立新的本源的努力。毕竟我是一个理性主义者,一个渎神者,我看清了真相。意义抽空了,价值崩塌了,可人还要活下去,在真空中在废墟上顽强地活下去。把世界看得太清楚想得太清楚是如此地可悲,就像一个人站在悬崖上,前面无路可走。 要办成什么事,就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性的弱点。

世界上的事实在很简单,谁对你负责,你就对谁负责。你想想谁能够对你负责,给你更高的工资,位子,房子,自尊,一切?当官没有别的门道,对给他那张椅子的那个人负责就行了。只要对他一个人负责,老百姓一万个都没有用 权力的本性只对权力的来源负责,因为人的本性是对自己负责。只对一个人负责的权力会怎么去运作,大为你回去好好想想。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么写写是很有诗意的,真落地成了泥,谁会来闻?没人闻,香也是不香。的确,潮流不是从天上凭空流下来的,它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原因,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历史的依据,一个人不可能凭着匹夫之勇去对抗这种必然性,对抗历史。这是宿命,是那些还愿意相信和坚守一点什么的人最大的悲哀,他们甚至不能给自己找到一种依据,一种理由。

活出生命的意义

Man’s Search for Meaning

由于生命中每一种情况对人来说是一种挑战,都会提出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所以生命之意义的问题实际上被颠倒了。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

无论在任何境地之下,我们都还有最后一种自由,即选择态度的自由。

生命的意思是什么,作者用3年集中营的生活告诉人们,生命的意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生命的意义总是在变化,单作为意义永不消失。 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找: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爱)。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经历痛苦)。

当然不是为了经历痛苦而痛苦,这毫无意义。

此生未完成

这是一本记录关于生命与生活思索的书,写给内心柔软却迷路人间的人们: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一再提醒我们的,就是好好把握当下,以不会令自己将来后悔的方式去生活。

1
“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透过生死,你会觉得名利权情都很虚无,尤其是首当其冲的名,说错了,无非是别人茶叶饭后的谈资。即便你名声四海,也无非是一种猎奇,各种各样的人怀着各种心态肆意评论一番,你仍然是你,其实,你一直是你,只是别人在谈论你的时候,你忘记了你自己是谁而已。”

“我不知道有没有机会与子成才,但可以用今天的行动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的妈妈不是懦夫,所以在你的人生里,遇到关键的人与珍贵的事,要积极争取,可以失败,但是不能放弃。”

1
“有太多的计划要完成,有太多的事情要应付,总是觉得等做好了手头的事情,陪父母也是来得及的。反正人生很长,时间很多。现在想想并不尽然,只有一天天的过,才是一年年,才是一辈子。无头绪的追逐与奔忙,一旦站定思考,发现半辈子已经过去,自己的手里的成败并无多少意义,然后转身,才发现陪伴父母亲人的时间已然无多,发现最重要的幸福依然没有时间享用,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向死而生

我修的死亡学分

这场病告诉我:不要把每件不如意的事都看成一个“果”(像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受到惩罚),而或许这个灾难其实是一个“因”,是让自己学习成长的机会。 ……最后是付出之后不求回报,也完全不在乎是否会得到回报。因为我为一个人付出了爱与关怀,这个“付出”的行为就已经完成了,而我也只是在某一个时刻不假思索地做了该做的事。 对于过去曾经伤害我、打击我的人,我不仅宽恕他们,也感恩他们。因为他们是在不够完满、不够成熟的状态下,可能内心还有恐惧,还有很多欲望,所以才做出了伤害别人的行为。 而我在对人性失望、质疑之后,渐渐从中提炼出这样一种体会,反而使我对各种负面行为充满了同情和理解,让我的内心更为强大。最后,那些伤害不但渐趋消散,我还可以怀着深挚的祝福,希望他们早日脱离恐惧的威胁,让自己更趋圆满。

从煎熬漫长的确诊到四处寻医问药到接受诊断化疗,这一路走来,李开复开始了深刻思索。他在死亡阴影笼罩下,修了七个学分。

1、健康无价。总是在失去健康之后我们才会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殊不知,有时候,后悔真的来不及了。
2、一切事情都有它的理由。遇到好事,不要得意忘形,小心潜伏在其背后的危机。遇见坏事,不要怨天尤人,或许隐藏其后的是无价之宝。
3、珍惜缘分,学会感恩和爱。工作繁忙压力大,都不是我们忽略家人感受的理由。不管如何,好好珍惜身边相亲想爱的人们。
4、学会生活,活在当下。
5、避免一些诱惑。
6、人人平等,善待每一个人。
7、人生到底是为什么?李开复告诉星云大师他的人生目标是:最大化影响力、世界因我不同等。星云大师说:“人生难得,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要改变世界,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要产生正能量,不要产生负能量。”

一个曾经那样接近死亡的人的心路历程,读起来,感人,更让人深思。

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我们仨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我们每天都出门走走,我们爱说“探险”去。早饭后,我们得出门散散步,让老金妻女收拾房间。晚饭前,我们的散步是养心散步,走得慢,玩得多。两种散步都带“探险”性质,因为我们总挑不认识的地方走,随处有所发现。

杨绛描述钱钟书的“痴气”,说他为了对女儿阿圆用情专一而喃喃地嘀咕不肯再生第二个孩子。我读到这儿心里不禁微微一动,暖意上涌,觉得他们是不是名人,是不是学问家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文字里这份家的恩情,千山万水,万水千山都牵着那一条穿过心底的细线,动一动,疼;疼也爱,手握在一起,目光缠在一处,脚步回响着同样的节奏。阳光雨露也好,风雨飘摇也罢,甚至生离死别都不怕,总之是心念爱恨全都攒在一处的一家人。还有什么比这是人生更大的幸福呢!

拆掉思维的墙


——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

从心理学来说,一个人缺什么,就会投射到身边人的身上,他会觉得身边的其他人也觉得自己缺。于是他就会不断地表达说自己其实不缺,一不小心就过了。这个结果就是,他不断地表达的东西就是自己最缺乏的。你看一个人觉得自己缺什么,你就看他不断强调什么就好了。 我们总期望心理测评可以预测未来,其实恰恰相反。首先,人的内心是无法观测的,所以心理学家只能通过心理导致的行为来观测,但是谁也无法了解对方的全部行为。所以心理测评其实是通过观察你很少的一部分行为来推测你过去到现在的心理。心理测评无法预测未来。用一次测评来决定未来,就好比用一次高考来决定你的受教育权利一样野蛮。我们愿意通过专业测评来了解自己,却很少知道,对自己最专业的人,其实是自己的内心——它拥有最强大的行为数据,而且如果你认真听,它了解自己的每一个想法。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写的名著《在轮下》里说:“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车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有时会力不从心,有时会浮躁焦虑,但必须适应,它可以轻易地将每一个落伍的个体远远抛下,甚至碾作尘土,且不偿命。”在轮下,我们能做些什么? 哲学家罗素(Russell)说:“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三种激情,简单但非常强烈,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吴可承受的悲悯。

把时间当作朋友


——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越是能力差的人越有既非常不现实又极其脆弱的完美主义倾向。他们不现实,是因为他们不懂。做咨询工作的人都有深刻的体验:越是没有常识的家伙要求越高——因为他不懂,所以可以随便提要求。同样,没有做好过事情的人,正因为他们未做好过,对所谓“做好”全凭想象,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因为他们不懂,所以他们不现实,而因为他们不现实,所以他们脆弱。他们很容易受伤,因为他们要求太高,也因此总也做不到。

少有人走的路


——心智成熟的旅程

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了不起的我


——自我发展的心理学

古希腊晢学家爱比克泰德( Epictetus)有句名言:“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物的意见困扰。”意思是说,件事会怎样影响我们,并不取决于这件事本身是什么样的,而取决于我们是怎么看待它的。

他有时候会努力但这不是自发的,而是被头脑中“应该如此”的概念驱使的。这些孩子很在意自己能否被他人赞扬和接纳,所以他人的一点点批评意见都会让他们焦虑万分。因为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他们就失去了行为的自主性,由此陷人另一种循环:不断寻求安全感。防御型心智模式就此产生。这种循环是防御的、向内的。陷入这循环中的人会变得关注自我,总是想很多,却很少行动。他们的自我发展会因此受限。

心流


——最优体验心理学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的时候。

生命之书


——365天的静心冥想

你可曾安静地坐着,既不专注于任何事物,也不费力地集中注意力,而是非常安详地坐在那里?你会听到远处的喧闹声以及近在耳边的声音,这意味着你把所有的声音都听进去了;你的心不再是一条狭窄的管道。若是以这种方式轻松自在地听,就会发现自己的心在不强求的情况下产生了惊人的转变。这份转变里自有美和深刻的洞识。

只是一味地获取信息或知识并不是真的在学习,学习指的是渴望去理解以及因喜爱而去做某事。
记忆永远会造成固定的反应模式,其中是没有自由的。

睡眠革命


——如何让你的睡眠更高效

90分钟睡眠法

睡眠是90分钟为周期,睡眠时间是90分钟的倍数时效果最好。
可以自动选择入睡时间,但入睡时间取决于起床时间。
一天晚上睡眠不好没事,但不要连续三个晚上睡眠不足,后果会形成累加效应,会让你的方方面面,努力做到每周有四天以上,获得理想的睡眠时间。

当你夜间缺少一个睡眠周期时,可以利用下午1-3点时来补充.
要么30分钟,要么90分钟,这两个时间段的睡眠能让你恢复精力。
还可以使用冥想或正念来恢复精力,每隔90分钟休息一下,能让你的注意力坚持更长时间。

动物农场

《动物农场》是奥威尔优秀的作品之一,是一则入骨三分的反乌托邦的政治讽喻寓言。农场的一群动物成功地进行了一场“革命”,将压榨他们的人类东家赶出农场,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动物社会。然而,动物领袖,那些聪明的猪们却篡夺了革命的果实,成为比人类东家更加独裁和极权的统治者。

  1. Whatever goes upon two legs is an enemy.
  2. Whatever goes upon four legs, or has wings, is a friend.
  3. No animal shall wear clothes.
  4. No animal shall sleep in a bed.
  5. No animal shall drink alcohol.
  6. No animal shall kill other animal.
  7. All animals are equal

DeepCreator’s Movie List

肖申克的救赎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自由

对自由的渴望仍促使他朝着心中的希望和目标前进。

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

坚持

傻傻的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然后坚持

勇敢的心 Braveheart

勇气

活着

根据余华同名小说改编。
富少福贵(葛优)嗜赌成性,妻子家珍(巩俐)屡劝无果后带着女儿凤霞离开了他,当夜,福贵输光所有家产气死父亲,被迫靠变卖母亲首饰租间破屋过活。一年后,家珍手拉凤霞怀抱刚出世的儿子有庆回到家中,福贵痛改前非,开始靠演皮影戏过起安份守己的日子。
但好景不常,内战时期,福贵被国民党抓去当劳工,一番辗转终回到家乡与一家人团圆后,凤霞因病变成哑巴,而在后来的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他虽获某些小福,逆境却也一直与他如影相随。

“小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牛长大了就是共产主义了。”
家珍对撞死有庆的春生说“春生,你记住,你欠我们加一条命呢,你得好好活着!“这就是温情吧,在一个大家都要和走资派划清界限的年代
“人活着,就比什么都强,我们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你可不能去寻死啊!”福贵站在门外,拉着一脸落魄失魂的春生说出这句话。六年后,重看《活着》,多了份郑重的苍老,增添了许多沉重的思考。

当幸福来敲门 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奋斗

克里斯•加纳(威尔·史密斯 Will Smith 饰)用尽全部积蓄买下了高科技治疗仪,到处向医院推销,可是价格高昂,接受的人不多。就算他多努力都无法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给妻儿,妻子(桑迪·牛顿 Thandie Newton 饰)最终选择离开家。从此他带着儿子克里斯托夫(贾登·史密斯 Jaden Smith 饰)相依为命。克里斯好不容易争取回来一个股票投资公司实习的机会,就算没有报酬,成功机会只有百分之五,他仍努力奋斗,儿子是他的力量。他看尽白眼,与儿子躲在地铁站里的公共厕所里,住在教堂的收容所里…… 他坚信,幸福明天就会来临。

十二怒汉 12 Angry Men

正义

Life is in their hands,Death is on their minds。

一个在贫民窟长大的18岁少年因为涉嫌杀害自己的父亲被告上法庭,证人言之凿凿,各方面的证据都对他极为不利。十二个不同职业的人组成了这个案件的陪审团,他们要在休息室达成一致的意见,裁定少年是否有罪,如果罪名成立,少年将会被判处死刑。

十二个陪审团成员各有不同,除了8号陪审员(H enry Fonda 饰)之外,其他人对这个犯罪事实如此清晰的案子不屑一顾,还没有开始讨论就认定了少年有罪。8号陪审员提出了自己的“合理疑点”,耐心地说服其他的陪审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观也在冲突和较量……

是说谎者,人是连自己也会欺骗的说谎者。因为冷漠,成见,因为麻木,可笑的自尊,或者甚至不需要任何理由的去坚持一个谎言。一个没有理智的社会,往往同时也是一个没有感情的社会。

十二怒汉、辛普森案和程序正义

第一次看《十二怒汉》,还是刚上大一的时候,当时感觉非常非常震撼。因为以前虽然听说过陪审团制度,但多数是从嘻嘻TV等媒体上接触到的,自然是批判性的。可当时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以前自己以前的想法错了,这个制度虽然不完美,但实在是一个“最不坏”的选择。

多数80后的人最早接触陪审团制度应该是上世纪90年代轰动世界的辛普森案,记得当时国内媒体把此案炒的红里发紫,作为美国司法制度失败和无能的典范大加宣扬,而我当时亦深以为然,感觉美国的法制在老辛的“梦之队”律师团这个金钱堆起来怪物面前不堪一击,甚至觉得美国的司法就是保护有钱人的,所以才会使辛普林这样“罪大恶极”的人逃脱制裁。记得当时批判的主要是陪审团黑箱操作,陪审员容易带有感情色彩,审完就解散,不用负任何责任等等。看了《十二怒汉》之后,我突然兴起,想详细了解一下辛普森案的审理经过特别是其陪审团的构成,于是第二天就开始在图书馆和网络上查相关资料。

翻阅了很多资料之后,不得不感叹于信息不透明的强大,可以让一个正常人变成弱智。简单的分析一下此案吧,谈一谈当时想法上的错误。

首先,现在可以看出来,当时的检方绝对是拼尽全力想把辛普森送进大牢的,派出了本地区最好的未尝一败的西方不败检察官、洛杉矶的总检察长亲自坐镇,前后调动了数百名刑警和刑事侦察专家,花了几百万美元,可谓是尽心竭力,当时国内媒体影射检方想放辛普森一马是站不住脚的。

其次,陪审团的构成也是没有问题的,这个陪审团对辛普森其实很不利。虽然在梦幻律师团和所谓“种族问题”的压力下把此案放在了洛杉矶黑人较多的区法院来审理,在随机抽取的12人陪审团中有9个是黑人,直觉上陪审团容易因肤色问题偏向辛普森。但仔细看陪审团的构成后会发现9个黑人中有8个是女性,这一点对辛普森其实是很不利的。因为美国有一项黑人女性讨厌哪种黑人男性的调查,结果显示最讨厌的是两种,一是赚钱或成名后马上娶个漂亮白人老婆的,二是喜欢家庭暴力常对老婆拳打脚踢的。众所周知,辛普森同学这两样占全了。根据多数女人的性格,在这样一个人身上估计很难唤起同肤色的“认同感”。

最后辛普森被判无罪并不是很意外,美国的司法系统对程序正义有着近乎苛刻的追求,本案没有直接证据,而主要的间接证据又因采证程序上的问题未被采纳,在美国这个一切重证据,“宁可放过一千,不可冤枉一个”的国家,陪审团最后只能做出无罪判决。当然,如果辛普森是一个穷光蛋,请不了那么好的能言善辩的律师,估计他是要坐牢的。但这种假设意义也不大,因为在一场审判中,谁都无法保证所有人的起点公平,能保证的只能是过程公平、程序正义,这一点这个案子上完全做到了。

美国司法首要的目标并不是把罪犯绳之以法,甚至也不是追求真相,而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政府的侵犯。如果只是要查明真相,打击犯罪,那么就不应该有米兰达警告,就不应该有对程序正义的极端强调。因为没有程序上的正义,最终必将损害实体正义。因为在国家专政机器面前个人很弱小,不强调程序上的正义,也许一段时期内能很好的打击犯罪,但从长远来看,对社会正义的损害更大。“包青天”是靠不住的,对法律制度的严格的近于机械的执行,rule of law才是靠得住的。这一点中国人最懂也最不懂,冤假错案面前,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能够上达天听,批示远比证据重要,关系远比程序重要。在这样的环境中,佘祥林含冤入狱11年却能被当成司法公正的典型就不奇怪了。

昨晚又重新看了一遍这部电影,没有了当初的那种激动,但看后更感觉这是一部好电影。虽然绝多数情节都是发生在一间封闭、阴暗的小屋子里,只能靠人物对白推动情节发展,但巧妙的安排不会让人觉得丝毫厌倦。看完后细细回味才发现,导演竟然在短短的一部电影中讲述了十二个人的主要生活经历、生活观、价值观等等,人物的对白、动作没有一点浪费!仅此一项,就足以让这部电影成为经典!

理性和制度的力量

A:电影本身

  1. 如果全世界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你是否敢做布鲁诺?
    如果人人都相信秦始皇是好皇帝,你是否敢重写历史?
    如果十二个人中,有十一个都认为你是杀人犯,你是否会被送上电椅?

2.剧情:

描述一名纽约青年被控杀父,将被判处一级谋杀的死刑。已经有十一名陪审员裁定疑犯有罪,只有一位(陪审员8号)觉得事态可疑,坚持已见提出异议,并且凭耐心与毅力逐一说服其他陪审员推翻原意,终于为这一宗几乎已成冤案的判决平反。

3.推荐原因:
A. 电影本身:该片的场景单调得离奇——全片只有一个场景,就是一间陪审团的休息室,把旁边的小厕所计算在内都不会超过40平方米!全部电影一个半小时候的情节几乎全部发生在这里。担任此案陪审团的12个人要与案件结案前在陪审团休息室里讨论案情,并要一直通过嫌犯是否有罪,才能正式结案。这部电影就是从11比1认定嫌犯有罪到12个人全部认定他无罪讨论的全过程。出色的演技,精彩的对白,巧妙的切换,一气呵成,丝丝入扣让人看的心潮起伏,畅快淋漓,爽就一个字。

B. 电影背后:

I.关于陪审团制度:杀人罪属于刑事案件,对于刑事案件,而在刑事判决中,控方的职责在没有合理疑问情况下证明被告有罪(to prove 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法庭就才可以判被告有罪。辩方只要能够证明存在合理的疑问(reasonable doubt)就可以脱罪。至于在控辩双方呈堂辩论,分析证物,提问证人之后,基于这些事实还有没有可能存在合理的可能性嫌犯是无辜的,只要有这可能性,就不能判有罪。谁来界定到底是否存在这种可能行呢?陪审团!整个电影中8号陪审员反复强调,到底嫌犯有没有杀人,我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也不可能确切的知道。但是我们的工作不是这个,我们的工作是找出是否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嫌犯是无辜的,只要有这个这个可能性,我们该判他无罪。

II.关于讨论和真理:

“这部电影试图向人们展示:(在理性的条件下)各种观点可以经过充分的讨论和论证而达成共识,并切中客观真相。” 八号陪审员从对一个人到十一个人的绝对劣势到最终全面的其它人的这一过程,靠的不是武力,不是权威,而是规则。两个规则,一是逻辑规则,二是制度规则

其它的这十一个人各自背景不同,开始的时候还让观众觉得他们中有些是“讲理的”,有些是“不讲理”的,看到最后仔细想想其实那些“不讲理”的人也还是讲道理的,最起码在讨论的时候遵守基本的逻辑规则,通过论据论证论点。你要证明我的论点不对,可以指出我的论据与事实有出入,我的论证推理不严密,我的论点总结不科学,如果这些你都反驳不倒我,那么你就只该认同我的这一个论点,不能先搞偷换概念歪曲我的论点,再东拉十八扯去说别人的其它论点,到最后说不过了再死活不认账或者顾左右而言他。八号陪审员提出一个又一个合理的假设,置疑一个又一个控方提出的证据,每次他提出一个假设的时候先都一定有人会反驳他,但是当他证明他的假设合理,对方又再找不出反驳的时候,对方就会放弃之前有罪判决,从而倾向于无罪判决。这难道不是“讲理”吗?

第二个规则是制度规则,在这里具体的是投票制度。要确定有罪或无罪,必须是全票通过,“一票都不能少”。投票的过程,是每个陪审员履行陪审职责的具体表现。这个电影之中,好多陪审员的观点都在改变,有的人甚至来回变。但表达他们的观点的方式始终没用变,投票!刚开始讨论摸底,投票,1:11。说服一个,再投票:2:10。提出一个假使,证明一个,再投票,3:10。。。一直到最后11:1,12:0,唇枪舌战不停在发生,但是大家对每人一票的尊重是贯彻始终的,不会说从数量上讲,现在我们是11:1,你的那一票就不算数;从质量上讲,我觉得你比我傻,你的一票就只该算半票,甚至0.1票。一人一票,每票相等。这是另外一个规则。

逻辑和制度,正是这两个规则保证了少数可以说服多数,一个群体可以从各持己见到达成共识,接近客观真相。

罗生门 Rashomon

屁股决定脑袋,利益决定立场/观点。

罗生门,日本京都的正南门。云游和尚、砍柴人和乞丐在城门底下避雨,三人闲聊,话题开始,故事的序幕拉开:一个武士和他妻子路过荒山,遭遇了不测。妻子被侮辱,而武士惨遭杀害。惨案如何酿成?凶手、妻子、借武士亡魂来做证的女巫,都各有说法。
真相只得一个,但是各人提供证词的目的却各有不同。为了美化自己的道德,减轻自己的罪恶,掩饰自己的过失,人人都开始叙述一个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荒山上的惨案,成了一团拨不开看不清的迷雾。
谈论完毕,雨过天晴。砍柴人在罗生门旁发现一个哭泣的弃婴。他决定收养下来,抱着婴孩往夕阳深处走去。

徒手攀岩 Free Solo

心无旁骛,刻意练习与坚持

亚历克斯·霍诺德从2009年就梦想着徒手攀登酋长岩,此后尝试了1000多次,而徒手攀登酋长岩是自己的 “终极目标”。为此,他准备了一年半的时间,借助绳索攀爬过近60次酋长岩。他表示,自己这样做并非为了进行预演,而是反复尝试不同的岩点,研究攻克最难的区域。纪录片拍下了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及酋长岩的壮丽景色及霍诺德登顶的历史时刻。除此之外,片中还回顾了他怎样处理极限目标带来的生命风险,以及他如何追求卓越完美,从而在无绳索保护的情况下保证万无一失。

岁月

现实与想象总是有很大差距,梁致远(胡军 饰)走出校门踏入社会后,既感到社会上人事关系的复杂,人与人相处仿佛在演戏,你永远不知道对方说的哪句话是真的,只有小心揣测别人的心思。在同事撮合下,他认识了八面玲珑的许小曼(梅婷 饰),俩人刚好形成性格上的互补。不久,双双坠入爱河。许小曼也不时开导不能与时倶进的梁致远,但他天生的书呆子气,根本听不进去,最终二人分道扬镳。梁致远与小曼分手后,失落而消沉,他只有重新独立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最终,他默认了当今生存的游戏规则,反而得到提拨重用。待一切适应后,他不由想起了许小曼当初的谆谆教导,可是为时已晚….

人世间没有坏人,都是为自己的利益忙活,都不容易。梁志远一番磨砺顿悟活成了徐晓曼当初希望的模样,徐晓曼得到她当初希望的名利,却发现这一切又不再重要,而最初的志远才是可贵的。其实要么你就有底线的顺应但别堕落,要么你就学罗清水另寻天地怡然自乐。最不该是把自己困死憋死在那儿抱怨不求进取。

雍正王朝

走向共和

大明王朝1566

本剧讲述的是嘉靖与海瑞的故事。嘉靖三十九年,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奸臣严嵩(倪大红 饰)党羽密布、权倾朝野,清官海瑞(黄志忠 饰)不惧强权,敢于向腐朽封建的皇权发起挑战。皇帝朱厚熜(陈宝国 饰)练道修玄二十载,始终把控着大明朝的军政、经济大权。当时的中国经济发达,市井文化也算繁荣,但社会各阶层矛盾突出,国家大面积实施的土地兼并使千百万农民一夜之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严嵩的专权引起了地方各级官员的不满,“倒严”之声甚嚣尘上,从上至下、从里到外,从朝廷到地方官府,到处充斥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血雨腥风。忠臣良将与乱臣贼子纷纷登上了当时的历史舞台…..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内容简介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插图版)》解读明朝历史人物,揭开人所共知的七个角色生命历程背后难为人知的艰辛、焦灼和不得已,分析其何以矛盾、扭曲和心力憔悴。这既是人在历史中的境况,也是其在文化中的境况。而这七张各不相同的面孔,构成了那个既强大又虚弱、既意志决绝又精神涣散的大明王朝的侧影。

七张面孔,就是七个人物。一个皇帝:朱元璋;一个篡位者:朱棣;一个清官:海瑞;一个太监:魏忠贤;一个造反者:张献忠;一个叛徒:吴三桂;一个忠臣:郑成功。大明王朝这出历史大戏里的七个角色,每一个人都演得不容易。

作者简介

张宏杰,一九七二年生,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历史作家。
从人性角度切入历史、还原历史人物本来面目是其写作特点。成名代表作《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出版后因口碑而风行,被誉为新一代历史类必读经典。其他重要作品还有《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坐天下很累》、《饥饿的盛世》等。

目录

章诒和序
丁东序
朱元璋:历史的惯性
朱棣:权力的奥秘
海瑞:偏执症患者
魏忠贤:一个开得过分的玩笑
张献忠:在劫难逃
吴三桂:无处收留
郑成功:血液里的海水
后记历史比小说更好看

读书笔记

什么传统时代的中国农民有这么强烈的生育冲动? 旧时代的人生活离不开家族。人多势大的家族往往恃强为胜,占尽上风,人丁孤单的弱族则往往处于受凌虐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人口自然多多益善。生存竞争的需要使旧家族产生一种无限扩张人口的内在冲动。传统时代的中国人,是被锁定为传宗接代链条上的一个环节,篆刻为祠堂牌位上的几个汉字。传统家庭中,家长是绝对的权威。因此,多生养子孙,是实现和扩张这一权威的最重要方式。至于孩子生下来,能不能受到教育,未来的生活能不能幸福,似乎不是他们认真思考过的问题。所以,尽管一生都是颠沛流离当中,朱五四还是不遗余力地像倭瓜甩蔓一样,东一个西一个地生。 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很少发现中国这样的生育激情。在欧洲几千年历史中,堕胎和弑婴一直是常用的控制人口手段。欧洲人老了之后不依靠儿女赡养自己,也根本不知道原来人死后在阴间得靠纸钱作为经济来源,他们死后或者魂飞烟灭,或者直接升了天堂花天酒地吃喝不愁。因此从文明源头开始,欧洲人对生育就抱着一种警惕的态度。古希腊思想家一直强调控制生育。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口增殖与城邦的经济政治状况有密切的联系:“繁殖如无限制,势必导致贫穷……跟着贫穷,又导致内乱和盗贼。”他说:“凡以政治修明著称于世的城邦,无不对人口有所限制。”他主张,国家应该根据诸如地产多少等经济条件控制人口。在一个财富资源相对固定的城邦中,人口也应该保持相对稳定。“各家繁殖的子嗣应有一定的限数,倘使新娠的胎儿已经超过这个限数,正当的解决方法应在胚胎尚无感觉和生命之前,施行人工流产(堕胎)”。 古希腊的年轻人比几千年后的中国人观念更为新潮,他们注重个人成就,不愿过早地为婚姻所困而影响其追求。希腊社会流行晚婚,一般男子结婚都在三十岁左右。古罗马帝国政府虽然大力提倡生育,但收效甚微。那时上流社会的人为了不受婚姻的束缚,逃避家庭责任,许多人选择终生独身。

白莲教和朱元璋的专业——也就是佛教——关系很深,或者说,是佛教的一个变种。它本是源于佛教净土宗。 天下事物,只有足够“低幼”才能流行,这是永远不变的规律。要说正宗,中国佛教当然要以千辛万苦从印度取回真经的三藏法师创立的唯识宗为正宗。然而事实是,唯识宗因为经典太浩繁逻辑太细密,不适合普通人的智商而迅速湮灭。中国特色的净土宗却因为它超出寻常的简便易行而大行其道。 净土宗比方便面还要方便。它不需要你钻研什么佛经,也不需要你苦苦修行,它只要你会说“阿弥陀佛”四个字就可以。它的理论是,一声“阿弥陀佛”可以免除几十亿劫的罪过。只要你不停地念佛,积累的功德就越来越多,等到阿弥陀佛被你烦到不行了,就得把你救出苦海,往生净土。 所以它迅速深入民间,南宋之后,“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底层信众完全被它垄断,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这是天下万事的常态。 释迦牟尼天上有知,一定会晕倒在莲花宝座上。 白莲教是净土宗的一个变种。它的教义也同样简单,只不过它的组织比较严密。净土宗虽然也结社,但社内关系松散,众生平等。而白莲教将平等的关系变成严格的师徒关系,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严格的师徒网络,成为政治动员的有力武器。当腐败蔓延、统治力衰微之际,往往是这类民间宗教兴盛发展的时期。一旦势力成熟,起义就不可避免。

莫言评《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为什么张宏杰写的历史好看?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张宏杰的笔总是能如此轻松地割开时间帏幕,让那些本来离我们极其遥远的历史人物的气息甚至体温扑面而来:“吴三桂真正过人之处在于他的处事能力。他情商极高,善于感觉别人的情绪变化。不论什么场合,他都能镇定自若。在战场上,他表现出的勇气和沉着使他能赢得所有军人的尊重,而在社交场合,他的沉稳风度使他能够永远成为人群的中心……虽然年纪轻轻,又是名门之后,可他身上见不到一点儿纨绔之气,和任何人交往都是一派和颜悦色,彬彬有礼。”

写历史人物就像写自己身边一个极熟悉的朋友,这种笔法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或者说,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张宏杰的作品之所以呈现出一些特别之处,原因就在这里。

张宏杰不是从政治、道德或者学术的角度,而仅仅是从人性的角度去接近古人。他不批判也不仰视,他只是抱着悲悯之心,替他笔下的人物设身处地,悲欢与共。也仅仅因为此,那些在历代史书中伟大或者邪恶得光怪陆离的历史人物被他还原成了可以信赖的人,与以往的描述面貌迥然不同。

比如说,在我们心目中汉奸的代名词“吴三桂”三个字,经过他的笔墨滋润,一变而成了一个“外表兼具北雄南秀”的美男子,一个在战场上冷静、坚决,无与伦比的战士,一个曾经视荣誉如生命的忠臣孝子,一个在历史夹缝中被挤压被扭曲的痛苦灵魂。

再比如,那个历来被认为凶险、狡诈、处心积虑的大太监魏忠贤,在剥去历代史家的层层曲解之后,在他的笔下剩下的是一个憨厚粗朴、待人真诚的“傻子”。这个“傻子”原本胸无大志,素来在太监中被欺负被嘲弄,直到五十二岁了还仅仅满足于做一个“伙食管理员”。谁承想机缘巧合命运捉弄,他居然被颠簸到大明王朝权力结构的最高点进行了一番手忙脚乱漏洞百出的表演。

这些结论真是触目惊心,但过程却是层层深入的。张宏杰不是刻意地翻哪个人的案,他只是把这些历史名人所做的那些匪夷所思的伟大或者邪恶的事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用人情伦理的平常心去推理,结果却是顺理成章,让我们感觉到如果我们生在那个时代,也许我们也不得不如吴三桂那样无情。这些大伟人或者大恶人,其实都是命运之流中苦苦挣扎的可怜人,和你我一样。在阅读中,你不得不和他们一起痛苦、战栗和呻吟。在河北保定的军营中,我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图书管理员,培养起了对历史书籍的阅读兴趣,但是从那时起到现在,我很少读到什么历史读物能像张宏杰的这些作品一样给我带来这样大的阅读快感。

把这些作品归到某种文学体裁,是件挺困难的事。这些东西不是小说,不是散文,也不是时下流行的历史报告文学,甚至还不是人物传记。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些东西都流露着天然的文学品质,因为它的出发点是对人性和命运的关心。借用张宏杰自己的一句话,“关心历史其实是关心自己”,他对这些古人的性格和命运的兴趣里,无疑包含了对自己的兴趣。张宏杰解读古人就如同解读自己,既小心翼翼又深入彻骨。

“人是太复杂的一种动物,其复杂程度有时让人类自己也瞠目结舌”(张宏杰语)。我相信,张宏杰对人性的复杂一定有着科学家般的浓厚兴趣。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不会有太多的大风大浪,不会有太多的悲欢离合,体验到的和经历过的事毕竟有限。即使是最杰出的小说家,想象力也只能在经验的边界里飞翔。因此,人性的侧面在现实中表现得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在历史这个壮观的剧场里,人性却有机会表现它平庸生活中难得展示的一面。因为在漫长的历史中,各种各样出人意料的事情都已经发生过了:改朝换代、家破人亡、非同寻常的诱惑与考验、传奇般的危机和奇遇。在张宏杰的这本书里,好像上帝为了分析出人性的每一种成分,它老人家进行了千奇百怪的实验:它把吴三桂放到明清易代的大背景下,看着他的人格结构在历史重压下如何抵抗、伸缩、变形、扭曲、断裂。它把魏忠贤这样天姿平庸的人推向社会制高点,看他在这个让人眩晕的高度上如何忘乎所以、丑态百出。他把海瑞这样的道学先生放到纷纭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去,看他无望的坚定顽强和可悲的下场。任何一个小说家极尽想象力,也写不出这样精彩的剧本。这些剧目对七十年代生人张宏杰来说是如此具有吸引力,所以他循着对自己性格和命运的关心闻声而来,来到了这里,做了这冷清剧场内的一个有心的看客。

张宏杰是个观察和记录的高手。他冷静细致的笔法,把人性的复杂、深奥、奇特、匪夷所思出人意料而又情理之中表达得淋离尽致,原本熟悉的历史事实在他的笔下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新鲜而又迷人,让我们这些历史书页背后的观赏者触目惊心、目眩神迷、欲言又止。当历史扑面而来,我们只好在造物者的深刻面前一再确认自己的浅薄。

网友张宏杰的七张面孔

——我读《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首先我要说,潇洒倜傥、沉潜笔思是张宏杰的一张一般性想象的面孔。原因在于,一直网上以来,我把张宏杰跟智效民弄混了。智效民我的第一映象,也是最深印象,感觉他是一个长年累月在大学校园流连徜徉的学人,满脑子“智”慧和文化。说“智”慧是直觉于他叫“智”效民,膺服于他博客里所分析归纳的大学教育的经验和教训;说文化是他文字里都是大学校园里的历史和掌故,细言琐事,氤氲的都是不显眼的真谛。印象最深的文字是《罗家伦与清华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实验室一定要造向坚固,造得讲究,使人进去工作时觉得舒服。体育馆一定也要设备完好,……体育场一定要宽大,要多分几处。至于宿舍,则一定要朴素,乃至于不甚舒适。必须如此,学生才不愿意老躲在宿舍里‘高卧隆中’,而乐意上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和操场。……图书馆不厌舒适,不厌便利,不厌书籍丰富,才可以维系读者。……在西面所建的大阅览室中,预计可设一千个座位,而且每一个或两个座位上都安置台灯。”

这样潜心沉郁细微、沉香古旧、乃至残典废都之人事的人,我以为都是心香一瓣忆旧事,庭院深深的老者。所以,当获赠来自网友的《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一书时,便一下想到有上述印象的智效明。

但事实是,丁东随在章诒和后边作序说:“张宏杰今年只有三十三岁,……学财经毕业,在葫芦岛银行作客户经理”。由此,张宏杰的一张面孔在脑子里须臾遽变,心为之一振,变成了一张青春撩人、一扫矜持的崭新面孔。

可能很多人会以为,今天云集响应的“历史还能这样写”疑问下的历史著书方式,是来自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我个人并不以黄仁宇开先河为然。至少,除了一贯的史学笔法写历史之外,在过去,另借笔法,比如借用文学笔法,来写历史的史书并不鲜见。

所谓文学笔法是指那种一反历史分析惯例,采用综合性思路写史方法。这是把客观考证、冷静条陈,幡然为直觉把握、情景述评。今天这种注重综合的情境化历史述说,受到普遍欢迎。欢迎的原因,还是学术的日常生活化,历史评价的平民大众化,阅读习惯的反教条、消费化的风尚使然。所以,张宏杰这个非历史专业的历史爱好者,恰恰因为非历史专业的知识背景,方能够对已有的历史材料,阐发出独己的历史形象和现实议论。至于读者,只要好看好读好理解,勾连了现实的痒痒处,能够引起会心一笑,也就十分满足,觉得所费值得。这正是张宏杰一张“菩提本无树”之自然造化的惊人面孔。

张宏杰在一张轻松自得的面孔下,能感受到背后的十分辛勤。砍柴担水本职工作完成后,下了凿壁偷光、月下起舞的功夫。以七张面孔之一的《朱元璋:历史的惯性》为例,马基亚维里《君主论》、《明史》、《大诰》诸篇、《明太祖实录》、胡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戴煌《我的右派历程》、《杨尚昆日记》、《毛主席语录》、《左传》、吴晗《朱元璋传》、清人《明史纪事本末》、汤因比《历史研究》、黄老学派《十大经》、《墨子.尚同》、《天朝田亩制度》、《太阳城》、《大同书》、《礼记.礼运篇》、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淮南子》、陈梧桐《洪武皇帝大传》、《老子》、《论语》、《菜根谭》……还有,洛克、密而、黑格尔、毛泽东、林彪、流氓皇帝刘邦、厚黑学、“朱皇帝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禁止奇装异服”、“朱元璋认为……办法还是思想教育”、“全国范围内兴起的一场官民大学习和群众大造反运动”、“所谓《大诰》就是一本案例汇编”等等。看看这些汗牛一般的引用和勾连比较,就知道张宏杰关在灶房里的日子,背后更有一张“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的辛苦面孔。

我知道张宏杰无意与黄仁宇比,会显得不谦虚。但就我个人的读后感而言,张宏杰其实在思维的敏捷和套路方法上,要胜过(或者说绕过了)黄仁宇。比如,两个人都写到了海瑞。但举“大历史”视角的黄仁宇之“大”,我以为是大在结构,在具体书写中其实还是严格围绕着伦理制度、文官制度、经济制度、司法制度等这些一般历史构成要素来史传人物的。(《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比较之下,张宏杰手段则要开阖得多,即采用了精神分析的手术刀来解剖海瑞的深层人格。(《海瑞:偏执症患者》)。

同样,从农民文化传统中勾连刘邦、毛泽东来写朱元璋,从马基亚维里君主论审美典范写朱棣,从憨态可掬一介说笑故事中的“革命傻子”写魏忠贤,从嗜杀喋血非理性狂人写张献忠,从古典美男子沦落到荒诞命运写吴三桂,从不受约束混血儿的开放色彩写郑成功。这里面,不能不说张宏杰还有一张被时下各种文化牛仔风格涂抹得倩靓的橱窗面孔。

说到底,张宏杰是学宏观经济出生,账本数字是他洗不掉的一张纹理清晰的面孔。时间和数字是事物的本质,也是把握事物简洁有效、便于统计的手段。所以,张宏杰像一个精确的经济师那样,重新清理老账旧账,发现和总结了大明王朝的许多个“历史第一”:

朱元璋“在中国历史上首创公开的特务机关‘锦衣卫’,豢养大批特务,称为‘检校’。”
“朱元璋可以称之为中国史上唯一的‘农民帝王’。”
“历代帝王中,他(朱元璋)是对义务教育投资最慷慨的一个。”
“在历代帝王中,朱元璋是对贪污腐败最深恶痛绝的一个。”
“大明王朝最终以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王朝之一被列入史书。”
“事实证明,道学家海瑞是古今所有清官中最有个性的一个。”
“有民一代是中国历史上昏君最多的一代,也是忠臣辈出的一代。”
“中国的农民起义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
“张献忠部在明末诸军中把农民阶级的人格缺陷表现得最为明显。换句话说,张部是受底层文化的负面因素影响最深的一部。”
“由于繁殖力强,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致命问题。”
“洪秀全建立的政权,其等级制度之森严为中国历朝之冠。”
“这个朝代的读书人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善于引经据典,这个朝代树起的贞洁牌坊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多。”
“这个(郑成功)家族是蒋介石出现前最为西化的中国政治家家族。”
“在中国历史上,只见过父教子,哪里见过子教父?,然而,郑成功却在精神上弑父,成了独一无二的逆子。“
“这次(热兰遮城堡之战)标志着在东西半球的第一次正式海上对决中,东方取得的第一次胜利,也是唯一一次胜利。”
……

这七张面孔

尽管似乎张宏杰的《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似乎才是他的成名作品,但最早看的还是他写的《坐天下很累》。感觉他的作品风格和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有些相像。把历史的事实和人物的分析都做的十分到位,感觉又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了一次他所叙述的年代。还是记录一下他是怎样叙述这七张面孔的,我记住了些什么。

朱元璋

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开创者,农民出身,历史上仅有的一个乞丐皇帝,从小生活极其贫苦,经受过惨痛的经历,终其一生,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受着农民思维方式的牢牢制约。对于外部世界,他们的基本反应是排斥、恐惧和不信任。封闭的生活状态让他们感觉安全、轻松。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轻商的皇帝。朱元璋具有强烈的亲族观念,他规定了历代以来最薄的官俸,同时又规定了历代最厚的皇族俸禄,以至最后皇族的供应成了明中期之后帝国最沉重的财政负担。朱元璋是一个流氓化了的农民,农民为体,流氓为用。在毛泽东最佩服的古代军事家中,朱元璋排名第二,毛泽东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朱元璋之所以在诸雄中脱颖而出,第一点是重视军纪,善于打造仁义之师的品牌。第二点是朱元璋对书籍的兴趣和对知识分子的态度。第三个不同点是朱元璋的谨慎,他最突出的军事个性是持重。大明帝国开国后的种种重大举措,与朱元璋长期形成的战争型思维方式有极大关系。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习惯军事思维的人总是以他人为手段,以自我为核心。保存自我打击他人,这是军人的行为本能。抢占先机,趁人不备,打闪电袭击战,往往能大获全胜。正是基于这种心态,他在功臣们还没有明白过来就大批把他们杀掉,消除内在的隐患。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农民帝王。他终生保持农民趣味、农民气派、农民作风。他绝无声色之好,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打点朱氏家业,从登基到去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他的节俭,在历朝皇帝中也堪称登峰造极。尽管他的很多措施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感觉是为了天下百姓,但生活在他统治时期的人和官员其实都不幸福。

朱棣

书中所说,天下大义的道义力量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利益作后盾,任何道德戒律都只能是空洞的口号。朱棣和建文之间的争夺,既不是民族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也不是整个社会范围圈内利益格局的大调整,而只是统治集团顶部的内部斗争。所以,从一开始,没有多少南军将领肯为老朱家的内争拼命,特别是燕王连续打了几个大胜仗之后,更没有多少人认真抵抗。对比一下朱棣和建文,还有他们的谋士集团,其实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加上建文的削藩政策本身就非常失败,这也注定了最后的失败。不过夺得天下之后,朱棣美丽的面具被揭开,后面露出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流氓,他发明诛十族、瓜蔓抄,惩治对手手段十分之残忍。不幸的是,这样的人在中国式残酷竞争中常常是胜利者,这些人一面愚弄天下,一面又野蛮践踏诚实的人所珍视的价值。后世士人谈起成祖时代,最为痛惜的是天下正气又一番被摧残,明亡之后,许多人士把明朝灭亡归于人心在永乐之时既已倾颓。明亡之日,殉国者尚不及靖难时殉建文者多。但作为君主,令人畏惧要比受人爱戴更安全。人民宁肯辜负一个自己爱戴的人,也不会违背一个自己畏惧的人。这是人的本性。确实,正是恐惧巩固了朱棣的权利。他谋得帝位后连续不断的行动凸显了朱棣的强者形象,这是巩固他统治的有效手段。明朝最耀人眼目的大事儿几乎都是他做下的,在他的治下,大明国力强盛,人民富庶,政治安定,文化繁荣,永乐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充满活力和开拓精神的时代。

海瑞

海瑞任教谕的第二年,因为不主动恭维上司,获得了海笔架的名声,破格晋升的原因是狷介的名声,和现在一样,另类的举动往往能吸引人们的眼球。笔架先生的名声越传越大,另类行为为他赢得了通省官员的注意,而他任学官以来,实心实意,把一个最清苦没滋味的教官做得有声有色,种种实绩也就进入了大员们的视野。海瑞四岁,父亲即去世了。孤儿的性格往往是相似的,特别是那些早年丧父的人,母亲们会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对其严加管教,由于母亲的日夜灌输,他们的道德感比常人要强烈,异常孝顺。海瑞的耿介、顽强乃至偏执,早已深深植入了血液之中,而从小所受的儒学教育,又强化了这些倾向。明朝官俸微薄,海瑞任知县后公布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革除所有常例。海笔架靠一个月五两银子,真还养活了一大家子。当然,生活水平和别人无法同日而语,而且还要想一点别的办法来维持生计。淳安的县丞、主簿纷纷要求调离,衙役、门子也都回家不干了。1566年嘉靖皇帝驾崩,因为给皇帝禁言而入狱的海瑞闻听大恸,尽呕出所饮食,陨绝于地,终夜哭不绝声。皇帝去世,于他,就是儿子失去了父亲,老马失去了主人,怎么能不有恸于心?新即位的皇帝隆庆在即位当天就释放了海瑞。不久在徐阶的推荐下,又一年三迁,升为大理寺左丞。海瑞遇到了政治生涯上最温暖的一个春天。隆庆三年,在徐阶的推荐下,海瑞被任命为位高权重的应天巡抚,登上了他政治生涯最辉煌的顶点,这一年他已经五十六岁了。谁都无法不正视这个政治现实:海瑞已经成了一面旗帜,一种象征,成了帝国政治清流力量的总代表。不过,由于在应天府任上处理土地兼并问题上引起众怒,也被当权者高拱利用,成为攻击徐阶的利器,最后被取消巡抚衔,调任南京总督粮储。海瑞不知道,像他这样不明白游戏规则的人,只会被高明的玩家当作一枚冲锋陷阵的特殊棋子,发挥完作用之后,被抛弃是必然的命运。清官注定不能进入政治主流,无法引导政治航向。隆庆皇帝去世后,小皇帝万历即位,当权者张居正认为,海瑞的品质无可怀疑,然而办事不能通达,这样的人只能享受名誉上的尊重,不能任为实职。他没有徐阶的天真,认为海瑞能够为他的班子建立政绩,也没有高拱的阴险,想用海瑞达到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他不能用海瑞。他只能做一块官场的门面,用来装点朝廷,用来让大家学习其精神。不过在官场上被视为异端,视为魔鬼的同时,在民间,海瑞却已经渐渐成了神,成为老百姓的寄托。在老百姓的心中,海青天就是善恶的最终裁判者,是传奇式的大英雄。从现有资料上,我们可以判断海瑞有强迫—强制型人格。对于海瑞的家庭我们知之甚少,海瑞前后娶妻多次,他对妻子和女儿感情冷淡,令人难以忍受,对妻子教育严厉。这个父亲不可爱。

魏忠贤

河北肃宁历来是个出太监的地方,一个地方出太监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比较穷苦,另外一个,需要某种示范效应。不过和大多数出身肃宁的太监比起来,魏忠贤的例子仍是特殊的。一般人是在幼年时由家人做主净身,而他是在娶妻生女的二十二岁盛年,毅然自阉。这个事实,反映出这个人的性格中确实有某种敢作敢当的不凡素质。不过魏忠贤做太监有三大难题。首先,净身需要交一大笔手术费。其实,净身的死亡率很高。三是净了身也不一定能当上太监。最后魏成功净身,在全家投资的情况下(把仅有的三亩薄田卖了,用家里把女人卖给人家当童养媳的钱)入宫。但从此,他就湮没在底层太监之中,一连十几年没有踪迹。在宫中飞黄腾达需要有三个条件,一是识文断字,二是富于心机,三是有强烈的野心。而这三条,魏忠贤无一具备。魏忠贤没上过一天学,说到心机,人们对他的评价是憨。至于野心他更是绝缘,一直到他五十三岁,进宫整整三十年,头发开始花白了,他还是停留在这个伙食管理员的职务上。不过这个伙食管理员的位子,阴差阳错,是在东宫太子身边。又恰巧,他侍候的这位相貌平常的 ,后来居然为太子生下一个儿子,而且是长子。魏忠贤在宫中很有些忠心耿耿的口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性格讨人喜欢。小皇孙刚懂事就喜欢跟在他屁股后面玩。在他骑马射箭或者运斤成风的时候,总有一个身躯高大的人跟在身边,那就是魏忠贤。这一老一小之间形成了一种说不清楚的亦主亦仆、亦亲亦友的关系,这孩子后来几乎成了他的命根子,他的忠诚,已经不是基于尊卑关系,而成了内心的感情需要。明宫的规矩,后妃从不亲自抚养婴儿,皇子是在奶妈、太监和宫女们的照顾下长大的,皇孙最热爱、最依恋的,是自己的奶妈客氏。万历四十八年,魏忠贤的命运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首先是七月万历崩逝,随后的光宗登基一个月,就因为纵欲过度,一命呜呼。一转眼,皇孙朱由校变成了天子。转变还不止于此,魏忠贤和客氏形成了对食关系,客氏的亲信就是皇帝的亲信,他成了皇帝最信任的太监。这一地位意义深远,因为,与对木匠活的强烈兴趣相比,刚刚登基的天启皇帝对政治十分厌恶,老太监魏忠贤成了其代言人,为一个对政治没有兴趣的皇帝批奏折,就意味着掌握了帝国的所有权力。虽然他一字不识,但他有他自己的办法:他让别人替他讲解奏折,然后他发号施令。不懂硬要装懂,用错误来掩盖错误,这是魏忠贤执政时常见的现象。由于缺乏起码的从政经验,所以魏忠贤解决政务难题时,常常会别出心裁,让人哭笑不得。他连起码的避讳之道都不懂。东林党人是一群忠臣,他们反对魏忠贤,原因不在于魏忠贤的水平太低,也不在于政治见解不同,而在于魏忠贤的身份。明朝祖制,太监不可干政,即使魏忠贤真的才略能经天纬地,也不能由他来代天理政。因此在魏氏掌权之后,各种反对的奏疏就一上再上。而由于皇帝的庇护,慷慨激烈的东林党人毫无办法,许多政治嗅觉敏锐的人立刻转变风向,果断地向魏忠贤投靠。很短的时间内,一批大臣就聚拢在魏忠贤身边,而且形成了滚雪球效应,越聚越多。明朝中叶以前,阉寺之祸虽盛,士大夫还是耻于公然与之为伍,到了末世,他们连这一点廉耻也不要了。事实证明,这些东林党人其实不堪一击,魏忠贤在他的谋士指使下,寻找各种借口,组织人对东林党人进行弹劾,再以皇帝名义罢免,东林党人好面子,有时不用魏氏罢免,自己就提出了辞职。这样数月之间,东林党人就已经被清洗殆尽。

魏忠贤执政后,有个近乎病态的爱好:爱讲排场,爱听恭维,无论怎么过分的吹捧他都能欣然接受。于是,恭维魏忠贤就成了朝中大小官员的一个升官的捷径。其实在意识深处,魏忠贤一刻也不能忘了自己出身至卑至贱,每天都在怀疑自己的能力,每天坐在这至高的权位上,他其实无时不在忐忑。为了拯救自己,他采取了两种策略:一种是继续加大剂量,服用恭维;一种是全力镇压反对者,草木皆兵。当时恐怖气氛深入人心,全社会都战战兢兢谁也不敢乱动乱说的时候,对魏忠贤的颂扬却越来越响,这场崇拜运动发展到帝国各地纷纷为魏忠贤造起了生祠。如此情况固然是因为魏氏一人的头脑简单,但也反映了整个民族素质在精神层面的进一步劣化。

1627年,天启七年,朱由检去世,由于无子,其弟朱由校即位,他对政治有着强烈的兴趣,一心一意要挽救大明王朝,权奸魏忠贤最后落得一个上吊而死的结局。

张献忠

农民起义军的作风和军纪,是历史阅读者所无法回避的问题。和我们在课本上和电视里所看到的不同,中国历史上历朝的农民起义军,真正秋毫无犯的并不多见,大多数起义军所过之处,难免玉石俱焚。其实,农民军自己并不讳言自己的暴力和残酷。其实对于起义军的军纪也不能苛求,他们文化素质低下,聚集在起义的大旗下,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为了什么纲领,而仅仅是因为饥饿。很难相像,仅仅因为握住了武器,他们就会从愚昧狭隘的中国农民瞬间化蛹为蝶成革命战士。众所周知,中国农民是世界上最好的老百姓,他们选择起义解释只能有一个:别无选择。也许是一场天灾让他破产,也许是一次仇杀让他逃离家乡,也许是被过路的农民军烧了房子,挟裹而来。然而,战场往往使人丧失人性,短短几个月时间,他就从中国社会最老实本分的农民角色,转化为一个杀人为乐的暴徒。人性远比我们所了解的要复杂得多。

张献忠、李自成出现在史书上时,前面总是被冠以流贼两个字。从崇祯三年到十七年,张献忠度过了整整十四年名副其实的流寇生涯。流动的目的有二,一是为了躲避官军的追击,起义之初,农民军与官军在诸多方面存在巨大差距。一是为了打粮,即劫掠财物,以养活部队。流动作战是农民军不得已的选择,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作战方式也自有其不可抵挡的魅力。流动作战痛快淋漓,令人上瘾。底层文化中的第一个缺失即使人道精神的缺失。另一个严重缺失是对妇女的尊重,张献忠在这方面表现一样鲜明。底层生存更需要的是实用主义和物质主义。不择手段、心狠手辣往往能最后成功。底层文化毫不掩饰物质欲望。农民起义带给中国的,无非是以下功用:一是消灭人口,二是文明的毁灭和劣化。三是专制思维越来越强化。

崇祯十七年冬十一月十六,张献忠正式开朝于成都,国号大西。因为过于一直奉大顺军名义,一时不好回避,遂以大顺为纪年,改元大顺,张献忠称大西王。张建立大西国之初,军纪确实相当严明,除了抵抗者之外,并不滥杀无辜。因此,各地秩序很快得到平定,生产生活开始恢复,大西国开国之初,呈现一片兴旺景象。这一段是张献忠入蜀后军民相处最融洽的时期。

如果说张献忠是杀人魔头其实并不过分,关于他杀人的历史记录非常之多。在明末农民起义军里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两大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没有后代。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时代,这一事实给人带来的挫折感是今天的人们很难体会的,这也许是强化张献忠厌世情绪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顺二年夏,大西皇帝张献忠对读书人进行了一次大清洗,他在全川境内发布“选举考试令”,命令全川读书人一律赴成都应考。一个月后,各地报告,生员已经齐聚。于是,张献忠采取了行动。考了三天,除了十几名年幼的、张献忠看着喜欢想留为己用的孩子之外,剩下的一万七千人,全消灭了。大顺二年十一月,大西军在汉中前线连连失利,清军节节进川东,川南又逐渐为南明军队攻占。张献忠决定,剿灭各地城市人口,以彻底消除内应,二十二日,张献忠剿洗全城居民。他也许是疯了,问题是:为什么他的数万部下居然依旧对这个疯子俯首帖耳,一丝不苟地执行这个疯子的任何疯狂指令?这就是东方集权体制的威力。这个体制的特点就是没有对最高权力的制约机制,因而会把一个人的英明放大为全体的胜利,把一个人的疯狂放大为全体的罪恶。张献忠控制地区内的各地城民剿灭净尽,他又从郊区强迫村民们入城。毕竟,城里还需要有人为军队服务。不过接连的失败让张献忠挺不住了,他无比怀念起了当日的流寇生涯。放弃四川,到他出重新开始的念头越来越强烈。然而他又不甘心这样走,因为实在太恨四川人了,他决定屠蜀,这是古往今来最最宏伟的屠杀计划,执行得也相当坚决。他发出了除城尽剿令,令军队出城,消灭农村人口。人已经杀得差不多了,张献忠开始撤退。人口消灭净尽,自然粮食就越来越难找。数十万军队,没吃没喝,如何行军?张献忠想到了屠杀自己的部下。当然,要杀必先杀那些掳来的四川人,他们虽然被征入伍,心却不附,却经常有人开小差。张献忠还认为,随营妇女是自己行军作战的累赘。在杀过自己士兵以后,把屠刀探向军中妇女。顺治三年,他离开成都时,首先将自己的三百嫔妃杀掉二百八十名,只留了二十名伺候自己。收拾干净后,他率部启程。开国时的一千多文官,此时被杀剩二十五名,忠心耿耿跟在身边。士兵人数亦只剩三分之一。可惜行至凤凰山,遭遇清兵被杀,死时方四十一岁。

张献忠的死,并不意味着四川人灾难的结束。幸存下来的人,大多也没有逃过以后的连续不断的灾难。第一重灾难是饥荒。第二重灾难是摇黄起义军。第三重灾难是官兵。不管是南明的官兵,还是清朝的军队,到了这个军粮匮乏的四川都得靠抢粮为生。第四重灾难是瘟疫。第五重灾难是虎灾。这就是所谓的定业难逃。佛也管不了定业呀。

吴三桂

吴三桂武举出身,堪称美男子,年仅二十八岁就做到了镇守一方的宁远总兵,三十一岁,即已被破格提拔为辽东提督,总领关外军事。用高富帅来形容他似乎都一点也不合适了。明末的辽东烽烟不断。吴三桂是洪承畴辽东遭遇全过程的见证人之一,他亲眼目击了洪承畴在内外夹击下走向覆灭,这令他胆寒不已。他每时每刻都感到充斥帝国的死亡气息。这个帝国就像一艘庞大而破烂的大船,在风雨飘摇之中,不知还能支撑多久。他吴三桂,风华正茂才华横溢,为什么非要用自己的新鲜亮丽的生命去做这艘破船的殉葬。

从洪承畴的角度来说,他不是腐儒,清和明之间的上下优劣,明眼人一目了然。在和满洲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亲身感受到了这个民族大有前途,必将取代朱明。而是他最后下了决心投降的,还是这个满洲统治者不可抵御的个人魅力。但在苛刻的道德伦理标准下,一个人很容易被推入冰炭相激的两极选择之中,承受自然人性和社会伦理两方面同样强烈的撕扯,而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在这种情况下,死亡甚至是最简单最轻松的选择,而活下来,却需要勇气。你必须承受社会舆论和内心负罪感的双重挑战。

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开朝改元,旋即渡河东征,一路势如破竹。北京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三月初,崇祯帝诏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其入关勤王。吴三桂也许能在北京城下阻挡李自成几天,却没有能力挽狂澜于既倒。如果只是单纯地送死,他实在没有必要那么兴冲冲地自投罗网。当然他也不能按兵不动。所以,他选择了拖延。他摆出一副对朝廷尽职尽责的姿态,在行进的路上等待着大明朝的灭亡。他的前途中剩下的,只有家族的平安,个人的功利地位,还有陈圆圆。吴三桂的算盘打得很准,三月十九,农民军贡献北京城,崇祯煤山自杀。得到这个消息,吴三桂刚刚走到河北丰润,距京城尚有数百里之遥。他忙撤兵返辔,率领大军奔回山海关。后面的事情就很耳熟能详了,吴冲冠一怒为红颜(书中所说陈圆圆又回到吴三桂手中,不过其父吴襄及其全家被杀),投奔了满清,帮助清朝打江山。顺治十七年,在为满洲人卖了十七年命之后,吴三桂终于获得了他的报酬,被封藩云南,位享人臣之极。虽然如此,但他还是处处察觉到了满洲人的防范心理,察觉到他们目光中隐藏着的一丝轻蔑和不信任。

满洲人对吴三桂失去信任,应该是吴三桂亲身入缅甸擒杀永历的那一刻起。顺治皇帝可以理解吴三桂在命运的压迫下屈辱地投靠,也可以用混合着欣赏也蔑视的眼光看着他拼尽心力在大江南北为他卖命。但是为了讨好新主而再一次扑向故主时,福临不寒而栗了。吴三桂做得太过分了,一个没有任何道德原则的人,可以为功,更可以为祸。即位的康熙皇帝基本上是在和平环境长大的,他与自己的祖先不同,他接受的是正规而系统的汉文化教育。到了康熙这一代,爱新觉罗家族才真正弄明白了儒臣所说的天理人欲和世道人心的关系。出于内心的道德信条,他不能对吴三桂当初的投奔抱理解态度,这位王爷的卖主求荣,他更是觉得无法接受,对这位功高权重的汉人王爷,他心底只有鄙薄、厌恶,还有深深的猜疑和不安。亲政不久的康熙皇帝就把三藩作为困扰他的首要问题。为了帝国的长治久安,他必须用伦理纲常来整合人心。而任用叛臣作为帝国藩篱实在是不可接受的现实。吴三桂的后话自不必说了。或许一开始他就无奈的走错了路,也注定这个结局。

郑成功

郑成功出身海盗之家,二十二岁入南京国子监,文坛领袖钱谦益一见而喜,伟其器,因给别字大木。收复台湾之战,荷兰人的兵器占绝对优势,但郑军人数是荷兰军队的二十倍,此外郑军具有惊人的战斗力,它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海盗遗风,一是郑成功的个人风格。郑军也具有突出的学习能力。

郑成功起兵后,重新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商业力量,郑成功由此也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国际贸易商,在东南亚国际贸易中占据绝对垄断地位,利润大概在平均每年二百三十四万至二百六十九万两银,数目十分惊人。如此庞大的利润来源于武力支持,没有占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郑成功也不可能在东南亚海上贸易占据垄断地位。那些不在他直接控制之下的商人,也不得不向他交纳高额的保护费,以获得海上安全,不听从他的命令的中国商船,随时可能遭受灭顶之灾。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不妨称郑成功是当时海上最大的海盗集团。

春秋以降,在日益严密的专制权力的不断挫辱下,中国人日益软熟圆滑,英雄气质不断从这个民族体内消散,实用主义越来越向着苟且、丑陋的方向发展。生命尊严和生命质量已经成为不可兼得的鱼与熊掌。只有郑成功重新接续起了春秋传统,把荣誉放在了生命之前。不过他也有性格上的弱点,在中国史学家眼中,他“不成熟”、“急躁”、“冲动”、“不沉稳”,嫉恶如仇,执法过严,许多将领忍受不了他的严刑峻法,纷纷投奔清人。后来替清军收复台湾的施琅即是其中之一。本书作者认为郑成功拥有中国人严重缺乏的可贵性格品质——少年性。少年意味着活力和创造力。因此当清军南下时,他才会做出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选择。

我不知道张宏杰老师是如何选择这七个人作为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的,为何没有王阳明、于谦、张居正,不过这也并不重要,可能这七个人和我们当时的民族、国家很多地方紧密相连,还是喜欢从人性和历史的真实写的书,这样的书看着很有兴趣,和真实的生活贴近的书当然有兴趣,并不像我们的历史书本所说,伟人是如此伟大,一点瑕疵都没有,小人就烂得透彻,这不是历史。

天道

年轻的女警官芮小丹(左小青 饰)通过朋友结识了商界怪才丁元英(王志文 饰),并受托在古城照料丁元英的生活。丁元英异于常人的性格和让人瞠目结舌的才华深深吸引着芮小丹。

借由对音乐的共同热爱和制备音箱的契机,芮小丹和丁元英建立了恋爱关系,并结识了几个古城的音乐发烧友。发烧友看中丁元英的奇才,想要利用他的才华帮助自己的农村老家脱贫。而小丹也希望丁元英用自己的智慧在这个极度贫困的农村写一个神话,作为送给她的礼物。

丁元英答应了小丹的请求,带领几个发烧友重出江湖,给音响市场带来了巨变的同时,也生动的演绎了所谓天道的“道法自然,如来”。可是他的礼物完成时,那个收礼的人却已不在身边,他也有自己难以出离的天道。

最后的棒棒

改革开放之初,山城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一个特殊的行业——山城棒棒军。爬坡上坎,负重前行的三十多年,数十万棒棒大军不仅挑走了汗水浸泡的年华,也挑走了属于自己的年代。癸巳岁末,几个佝偻背影即将道别正在消逝的行业,一名退役中校扛起一根棒棒开始了自己的追寻——辉煌与尴尬,艰韧和无奈,他们的人生无须评说,他们的故事值得铭记。

歌曲《棒棒》,一首歌道尽了底层劳动人民的辛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一根短木棒
风雨扛肩上
带着全家的希望
吆喝回声满城荡
腰身像弯弓
脚板像踏浪
汗水雨水一起淌
黝黑臂膀溜溜光
棒棒不是木头人
劳动一曲山歌唱
挑遍了大街
背走了小巷
搬空了码头
装满了库房
棒棒不是木头人
城头乡头两头望
累活又重活
脏活又苦活
不管是什么活
天天活得有人样
棒棒
负重前行 敢于担当
最壮是你的脊梁
负重前行 敢于担当
最美是你的胸膛

《棒棒》是纪录片《最后的棒棒》的主题曲,由男主角何苦演唱。字字句句催人泪,简单朴实的歌词写出了底层劳动人民的辛酸。棒棒是山城重庆的给别人挑东西的苦力,他们随身带着一根棒棒两根绳子,穿梭在大街小巷,等待别人给他们活,一个人也不过100来斤,然而他们的担子却有时重达两百多斤,可就是这样辛苦地劳动,也挣不了多少钱。棒棒在重庆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过去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利,棒棒这个行业应运而生,可以说今天重庆的繁荣与这些棒棒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这首歌是为此纪录片量身定做的,讲述的是山城重庆棒棒的艰苦生活,赞颂了他们靠劳动吃饭,默默无闻为城市做贡献的高尚品质。这些人很多衣衫不整,说话也不精明,但这些棒棒大多有一颗无比善良热忱的心,他们奔波劳累,只为了生存,为了家里年事已高的父母,为了嗷嗷待哺的孩子,然而在现实社会里,很多人瞧不起这些棒棒,觉得他们麻木,没有感情。其实他们也是有些有肉的人,为了生存,一点点把当初的棱角磨平了,变得宽容大度,不计较,就是雇主少给钱,他们也无能为力。肩上的重担压地他们没有时间估计其他,他们的生活是单调的,社会在进步,他们还保持着当初的生活方式,带着初心,做最后的挣扎,现在棒棒这个行业快要消失了,然而底层劳动人民的辛苦还在继续。

棒棒不是木头人,他们也是有着丰沛感情的,他们在城里劳动生活,却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如果你在大街上看见这样的底层劳动人民,千万不要用异样的看他们,他和我们一样,都是国家的主人。

如何评价纪录片《最后的棒棒》?

一个地方的拆迁,代表着一座城市的进程。一个职业的没落,代表着社会劳动力的进步。一群人的生活经历,代表着万千人的生活状况。所有的存在,都需要与社会前进的脚步相契合,我们总是需要作出这样或者那样的改变去适应这个社会,无论这种改变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做不出改变,那么这个存在就没有意义了,早晚会被社会前进的洪流吞没。人情冷暖,人生百态,如此那般,皆为生活。

也许就是这么一群人,他们如蝼蚁一般爬行,他们如高山一样伫立,他们如细流一般蜿蜒,又如洪流一样凶猛。给我们展示了最真情的生活,演绎了最真实的生存。他们勤奋,他们乐观,他们付出,他们挣扎,他们哭泣。他们的经历与生活让我们能够明白生活的意义,体味生存的艰难。

但是无论生活多么艰辛,道路多么坎坷,我们都有活下去的希望,都有去奋斗的动力。生活总是给了你很多,也拿走了你很多。生活是那样的不公平,生活却又是那样的公平。我们出身不同,我们历程不同,我们经历不同,我们结局不同。我们也许生活富足,我们也许生活艰难,我们也许强壮无比,我们也许病入膏肓,我们也许孑然一身,我们也许家庭圆满,我们真的有着太多的不同。但是我们的目标都相同:好好的活着,为了更好的生存,这是人的基本权利,也是我们毕生追求的目标。

看完片子之后我深吸一口气,没有流泪,没有呐喊,没有挣扎。我极力把片子推荐给了朋友,希望他们能够去看看。然后在深圳这一方土地上的一个小小房间里,写了八个字:珍惜时光,珍爱生活。

棒棒们白天守在商业繁荣的街边等活,晚上回到距离商业区仅数百米之遥的陋巷居住。当镜头从繁华的解放碑商圈切换到破败的自力巷民居,真可谓一墙之隔、天壤之别,一边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流光溢彩的广告牌,另一边是破败不堪的危房、逼仄难入的小巷,富庶和贫穷的对比之鲜明,距离之短促,令人瞠目。棒棒们赚的都是微薄的血汗钱。送100多斤的涂料,上坡下坡,走2公里路,工钱10元;日均收入数十元;何苦,作为一个身强力壮的年轻棒棒,半年的积蓄是3000元。棒棒们入行的原因五花八门,但无一例外都很心酸和无奈。

老黄,生在地主家庭,与一名寡妇生下女儿后,女人离开了,他当棒棒是为了养活女儿。河南,父亲早亡,母亲改嫁,他外出流浪,作棒棒是为了糊口活命。

老甘,在村里谈了几年的女友悔婚,嫁给了别人,他赌气离开村庄,梦想到城市里赚大钱,回村娶村长的女儿。老杭,他的媳妇跟别人跑了,小流氓说只要一万块,就让那夺妻之人消失,他到城市里当棒棒,攒复仇费。

大石,盖房娶妻欠下外债,和老伴一起到城市里找出路,为的是早日还债。人一旦陷入贫困,就如同陷入泥淖,难以脱身。厄运专找贫贱人。背井离乡的人,很难抵御城市中的种种危险。

河南的一只脚是跛的,有几个小流氓挑断了他的脚筋,他也曾幸运地得到一个月薪2000多元的杂工岗位,却因没有身份证无法签劳动合同而被辞退。老甘在城里的第1个5年攒了1万元,刚从银行取出,就被小偷摸了包,第2个5年,又攒了2万5千元,又被小偷摸走。

老杭的钱主要用来治腿脚肿痛,好不容易攒了一千多元,却被骗子以帮忙办理养老保险为由全部劫走。

人一旦穷到一定程度,其思维和行为方式都会发生惊人的变化。一切以省钱为导向。物比人贵,老黄心疼自己的四轮车,能用人抗的绝不用车拉。回家的高速直达车耗时2小时,老黄舍不得坐,辗转1天换乘5趟车,只省下6元钱。生了病,不进医院,老杭试用了各种民间偏方,老黄在秋雨夜突然晕眩,宁死不去医院,他说“死了就死,死不了就赚到了”。寄希望于赌博致富,河南把牌桌当成扳回人生败局的机会,老甘的衣物被拆迁办拿走后,跑去斗地主,想赢点儿钱买衣服,结果反而输光了身上的最后一分钱。对食品卫生的底线一降再降,对食物美味的标准一宽再宽,何苦在连续吃了几天老干妈拌米饭后,他可以接受在不甚干净的厨房做饭,并且认为炖肉配稀饭的搭配不再古怪难忍。

对于住宿条件,只求可以遮风避雨,自力巷拆除后,流落街头的何苦和老黄发现夜晚的屋檐也是抢手货,风雨夜,他们为能找到一个宽阔点儿的栖身屋檐而感到幸运。穷困中的人,连感情好像也变得粗砺。一起搭伙做饭的老甘和老金,在散伙之时,没有离别感伤,反而为一袋剩米争执不休,最后由何苦做中为他们平分了剩米。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喜欢穷,也没有人喜欢穷人。仇视富人可能带来灾难,歧视穷人却非常安全。一户人家舀狗粮的勺子掉入马桶坑道,家人着急上厕所,就找老黄来掏勺子,在主人的要求下,老黄跪在厕所地板上,把手伸进坑道。勺子被掏出时,老黄的手被打上了马赛克,配音也停止了,伴着哗哗的水流声,屏幕上显示一行字:“老黄用香皂把手洗了三遍 ”。老黄在骚臭环境中的作业非常廉价,仅值20元,主人连老黄用过的香皂也不愿触碰,催促老黄和香皂一起离开。

河南,仅仅因为想吃两个鸡蛋,引爆老板的不满,饭摊老板嫌他食量大、要求多,敲打他“都学会点菜了”,一怒之下辞退了他。相对于棒棒们困顿的生活,带给我更大震撼的却是那些穷人身上保有的淳朴和美德。老黄和老杭本是竞争伙伴,他们平分涂料店的送货生意,当老杭生病后,老黄主动离开涂料店,把生意让给老杭;老黄和雇主走散,报警找到雇主之后,感激的雇主给了他100元酬金,老黄坚持只收30元,他说,20元是他的力资,10元是他等人和寻人的时间回报,这是他内心的公道;

大石,作为二房东,即便河南拖欠了九个月房租,也没有把河南赶出去;在自力巷拆迁过程中,何苦和老黄的行李没来得及取出,大石给了身无分文的他们100元。考虑到他们举步维艰、自顾不暇的处境,这些良善的品质就更叫人唏嘘。

自力巷的拆除是整个影片的转折点。棒棒们被逐出危房,他们陷入赤贫,缺衣少食,连最基本的生存都受到挑战。环境逼迫人必须改变。何苦到建筑工地干活,在偶然承包了一个小项目后,他开始注意到这个生机勃勃的劳动力市场。何苦跑遍了所有的工地,给工程负责人留下联系方式,让他们在需要力工和杂工的时候找他,他从此当起了包工头,领导老少棒棒们承揽工程项目。他们的工资开始翻番,何苦的日薪达到300元,其他棒棒的日薪则达到150元,这样的回报是他们之前无论如何都难以想象的。

思路一变天地宽。回顾整个影片,不难发现,许多主动寻觅机会转行的棒棒,早已过上更好的生活。毛土豪花钱学手艺,进入家装行业,逐渐有所积蓄,购买了自己的楼房;老曾,年轻时为米店运粮,年迈时自己开了个米店,收入大增;杜老板在年轻时也是棒棒,跟着别人做防水工程,慢慢自立门户,事业壮大,进入富裕阶层。

真正的弱势群体的悲哀在于他们不具备改变生活的能力。比如老黄、老杭、老甘、老金,他们文化素质太低,识字、算数都困难,适合他们的工作实在是太少了。而河南,他连个身份证都没有。

影片的结尾是光明的,但是,却经不起细思。何苦只是要拍一部纪录片,他不是扶贫干部,他走后,这些棒棒们今后的路还能否是坦途?回头看整部纪录片,或许是资金短缺的缘故,何苦一人不仅担任导演,而且担任配音以及片尾曲的演唱。配音有些字读得不够标准,演唱也不是专业水准,但是影片所呈现出的真诚令人动容。看到完整版纪录片最后出现“何苦传媒 作品”的字样,我知道一个富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在追梦的路上又前进了一步。我把这部纪录片推荐给几位身边的人,有人问我,看这些灰色调的影片,除了影响心情,还能有什么用?我说,这些影片能改变一个人看待问题的眼光和心境,帮助我们理解那些和我们不太一样的人,提醒我们不对别人的行为做绝对的价值判断,让我们成为更宽厚和谦卑的人。

《最後的棒棒》導演何苦寫給父母的一封信

爸、媽:我的轉業申請組織上批准了,給你們寫信的時候工作已經移交完畢,我選擇了「自主擇業」的安置方式,所以,那個全村「景仰」的「何主任」又變成了二十年前的「大莽子」。明天就去解放碑的自力巷53號報到,人生新的征程我準備從「棒棒」起步。

上個月在電話里透露了一些轉業的想法,你們連夜就趕到重慶來苦口婆心的勸我不要衝動,真的對不起,讓你們失望了!是的,我們那個窮山溝里幾十年才走出個正團級軍官,每次探親回家連村長都要請吃飯,確實很榮耀,現在當了棒棒,村長家的飯咱就別吃了吧!噢,有個事兒你們一定得跟鄰居們說說,上次老爺子在麻將桌上為了兩塊錢跟老田頭打架沒有被拘留那件事兒,絕對不是鎮派出所賣我的面子——拿鑰匙串在別人頭皮上戳個口子,還夠不上拘留,更何況你們既賠了錢又道了歉,兒子我真的沒有這麼大的「面子」。

爸、媽,我知道你們一定會為兒子的選擇感到心痛,說真的,這身軍裝我都穿了二十年,怎麼可能捨得脫下呢?部隊培養了二十年,怎麼捨得離開來呢?但是兒子再過兩年就四十歲了,不惑之年的選擇,自然不是一時心血來潮——這是一個新時代的選擇。噢,這麼說你們可能聽不大懂,那我們就靜下心來聊點關於「新時代」的話題吧!祖祖輩輩生活在夔門大山溝,記得1997年之前我們全家都是「四川奉節」人。小學的同學大多想當科學家為「四個現代化」做貢獻,數我最沒有理想,一門心思只想當棒棒。主要是因為我根本不知道科學家是幹啥的,再說兒子一心嚮往重慶城,當棒棒就可以去重慶了。那時的重慶與我們村的距離是三天三夜,人生最初的記憶里,有個姓胡的知青住在生產隊的保管房裡,嘴裡總是哼唱著這樣一首歌:「從重慶呀到奉節,路程那個多麼遙遠,離別了山城告別了家園,淚水總掛在眼前……」雖然懵懵懂懂不知道歌詞的準確含義,但我明白歌里的重慶應該是個像天堂一樣的地方。親眼看到胡知青在保管房的牆角撒了一泡尿,我十分意外,總覺得重慶人不應該和我們一樣也要撒尿。9歲那年,遠房堂弟因治療皮膚頑疾去了一趟重慶,回去之後儘管身上的皮膚依然大面積潰爛流膿,但是全村孩子都很崇拜他。崇拜是因為他是小夥伴當中唯一去過重慶的人。那個時候,我特別羨慕遠房堂弟能有這樣的機會,甚至為有這樣一個堂弟而自豪了好一陣子。這樣的記憶依稀是我對重慶的最初印象,當然這樣的重慶並不屬於我。

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我和家裡的羊群一起成長。上小學「八年級」的時候,我曠課一周被學校開除了,老媽罵我說:「你再不攢勁讀書,長大就去重慶當棒棒」。雖然當時還不知道「棒棒」到底是一個什麼工作,但是既然老媽在氣頭上說出來的,一定不會是令人羨慕的職業。老媽語帶挖苦的教誨對我的學業並沒有太大的促進,倒是讓我看到了去重慶的希望。我想,既然當棒棒能去重慶,那我長大後就當棒棒吧。所以不管你們如何引導,我依然不清楚怎樣學習才叫「努力」。在30比1的小升初競爭大環境下,我連續幾年離錄取線都差幾分,只能不停地補習復讀,讀完「八年級」之後我還讀過「九年級」。上初一的時候,老爸給我買了一把剃鬚刀。說實話,那年我還是挺給你們長臉的,只復讀了四年就考上了初中(最後一批五年制),人家隔壁的湯老六讀到小學「十年級」也沒考上。

18歲那年,我念完高中二年級的第一個學期之後就不想上學了,打算報名參軍。記得當時老爸用菸袋鍋在我腦門兒上敲了三個大包,就是不同意,因為當過五年兵,知道文化的重要性,後來我把么舅請上門來當說客你們才勉強鬆口。其實,我入伍的初衷就是逃避上學,也知道沒有文化去部隊不可能有什麼發展,所以從穿上軍裝那天開始,我就下定決心到部隊里練出一身肌肉塊兒,退伍之後去重慶當棒棒。那一年,我們還是四川人,入伍檔案的藉貫一欄填的也是「四川奉節」。在這個漫長的成長階段,棒棒似乎一直是我為人生擬定的一條出路。從小以為城裡人都是天生的,這輩子除了去城市給城裡人打工之外,再不可能與重慶這樣的都市有任何瓜葛。1997年的上半年,正在全國人民翹首期待香港回歸的時候,天上有兩塊大餡餅徑直砸到我的頭上。一是作為瀋陽軍區某部優秀班長被直接提干,二是我竟然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重慶人,而且我們的重慶和北京、上海、天津是一個級別。

在填寫一系列提干表格的時候,「重慶奉節」 就理所當然的成了我新的藉貫。記得填表時「重慶」這兩個字我寫得特別用力,好幾次鋼筆尖兒把紙都戳漏了。可以說,成為「重慶人」和當上「軍官」對我一樣重要。剛剛成為土生土長重慶人的時候,我和好多重慶老鄉就像攀上了富貴幹爹一樣沒來由的自豪和驕傲,卻根本不知道直轄的重慶還有很多尷尬。給你們講一個戰友的故事吧:1998年,早我兩年入伍的開縣某村鄭排長在駐地長春相親,女方是書香門第,講究門當戶對。鄭排長只用三句話就把岳父岳母搞定了——家在重慶;獨門獨院二層小樓,門前是菜園,屋後有竹林;父親沒事的時候就拄根棍子到朝天門碼頭去轉悠。岳父母擔心夜長夢多,半年後鄭排長就帶著漂亮媳婦兒回老家過門兒了。在菜園壩下火車之後,新媳婦兒覺得就算沒車接也應該打個的士,對去長途汽車站十分詫異。在開縣縣城繼續轉乘開往鄉村的破中巴,新媳婦兒怒了。經過幾個小時的顛簸,到達鎮里的時候,新媳婦兒吐了。再乘坐專用手扶拖拉機走完沆沆窪窪的機耕道,鄭排長指著河對面的山頂說:「快了快了,那棟被雲擋了半邊的二層小樓就是我家,我沒騙你吧,獨門獨院,門前菜園,門後竹林。」新媳婦當場暈了。鄭排長56歲的父親聞訊下山,用背帶一勒,直接把半死不活的兒媳婦背回了他們白雲深處的「獨門獨院」。新媳婦120斤的體重在老公公背上根本就不算個事兒,因為他在朝天門幹了十多年棒棒。甦醒過來的新媳婦兒大罵鄭排長是「重慶大騙子」,發誓再也不回這見鬼的「獨門獨院」。

憑心而論,我的戰友鄭排長沒有半點忽悠,最多只能怪他當時的描述缺少了一些補充交待。很顯然,直轄之初,很多外省人只知道重慶是現代的大城市,卻不清楚重慶還有落後的大農村。如果岳母第一個問題他回答的是「四川開縣」,如果岳母當時知道「手拄一根棍子在朝天門轉悠的人」並非休閒的老幹部,或許這門親事就沒有如此順利。鄭排長說,當了直轄市市民就是不一樣。被罵了一腦袋包的蜜月度完之後,鄭排長給我帶回來一套VCD光碟,封面上印著一群扛著棒棒的人。他說這部電視劇特別搞笑,重慶人看多少遍都不膩味。我想,作為一名重慶人,我有必要看一看。可愛可敬的「山城棒棒軍」在把我和幾個老鄉逗得前仰後合的同時,也把一種「爬坡上坎,負重前行」的精神深深植入了我的腦海。從劇情里我依稀看到自己為之自豪的重慶與直轄的身份還有很大差距,但是有精神就有希望,我幾乎可以大膽設想它的明天。那些年,我作為重慶人雖然還沒有去過重慶城,但是我對重慶的歸屬感越來越強,對山城棒棒的敬仰之情也越來越深。我的「干齡」與重慶直轄年齡相當,在年輕的直轄市和山城棒棒大軍一起爬坡上坎,負重前行的歲月里,我也像山城的棒棒那樣在部隊里埋頭苦幹。軍隊信息化建設打基礎的年代,文化不高但是敢於吃苦的人還是有用武之地的,我不僅是集團軍上下認可的「學習成才標兵」,多次立功受獎,還先後兩次提前晉職,30齣頭的時候也干到了正營職。我想,這可能是得益於巴山渝水獨有的一種精神,大重慶的成長可能也離不開這種精神。

2007年初,工作上的調動讓我有幸回到了駐重慶的部隊。重慶城第一次以立體方式呈眼在我眼前的時候,我覺得它就像一個渾身長滿腱子肉的20多歲小伙兒,洒脫倜儻而且後勁兒無窮。因為沒有過去的參照,我不能感慨它的發展變化,但是也算見過一些世面的我打心底覺得它很青春很壯實,到處洋溢著朝氣與活力。真實面對棒棒這個群體的時候,我發現他們與烙在我記憶里的螢屏形象有著強烈的反差。那時的部隊機關還在重慶最繁華的解放碑辦公,每天上下班都能遇到一些幹活或找活的棒棒,他們大多頭髮花白、脊背佝僂,有些掙扎遲緩的腳步似乎已經跟不上這個城市穩健的步伐。我猛然覺得自己正在見證這個行業的沒落。或許,這個在特殊時代產生的特殊行業註定只屬於我的父輩,因為年輕一代正在用新的方式新的工具取代他們的勞動。這是既殘酷而又令人欣慰的現實。有一位市領導說:「三年沒來重慶,就不要說你來過重慶」。

在重慶工作時間長了,我想說:「三個月沒來重慶,你只能說曾經或很久以前來過重慶」。這些年的重慶,就像拔節的竹筍每天都在往上躥,這種變化是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每天都能感受得到的。老家的村子與重慶的距離由三天三夜縮短到4個小時,這使得我的家庭接待負擔日益沉重,童年那些沒上過初中的同學,現在買件衣服都開個車牛皮哄哄往主城區跑。從東北回來探親時見過的十來個光屁股侄兒侄女,現在大多都在重慶上大學,見面時總是爭相講述我「復讀四年考初中」的傳奇。當初的戰友鄭排長現在是集團軍機關的處長,這幾年又帶著老婆孩子回來了好幾次。那個依然白雲繚繞的山頂上新開了一個大型「農家樂」,老鄭家的「獨門獨院」也變成了三層,還貼了磁磚,建了車庫。看來,老公公背兒媳婦的歷史是不會重演了。當然,即使要背也可能背不動了,因為六十幾歲的老父親早已不在朝天門「休閒鍛鍊」了,每天只在家裡「種種菜」、「養養雞」。他當初在朝天門的競爭對手也大多「轉行」或「退休」了,挑不動是一個方面,主要是適合棒棒乾的業務越來越少掙不到錢了。

回到重慶這些年,我的個人成長進步還算順利,2008年底光榮「入團」,牽頭負責的工作也多少有些亮點。肩頭責任越來越重,在底子單薄工作力不從心的時候,我喜歡遠遠的盯著棒棒爬坡上坎的背影,感覺能獲取力量。水無常勢。在「中國夢」和「強軍夢」號音漸急馬蹄聲催的日子裡,我的工作成績不突出,肚皮和腰間盤倒是日漸凸出,檔案袋裡那個函授的本科文憑你們也知道是咋回事兒,根本代表不了水平,再怎麼努力都跟不上部隊發展的節奏。躺下睡不著,坐著就犯困,自己干不動,別人干不放心,職務越來越高,可是好多新型裝備看著就犯迷糊。懶散閒逛於街頭,視野里零星的棒棒腳步蹣跚,急促的喘息被喉腔里那團總也咳不出來的濃痰劇烈拉扯,發出「哭哧哭哧」的聲音。我突然悲傷的意識到,我和山城的棒棒們一樣,就要被這個時代淘汰了——信息化時代,「老黃牛」終歸要被「千里馬」取代。

從現行政策和自身年齡來看,臉皮厚一點的話三年五載不會有人攆我走,說不定還多少有一點進步空間。但是一個沒啥文化的人老在那兒賴著,就要拖部隊建設的後腿,就會阻擋年輕人的成長空間。爸、媽,你們給予了我生命,但是,是這支人民軍隊賦予了我的血性和品質,活要活得頂天立地,死要死得無愧於心。寧當市井棒棒,不做強軍累贅——這是兒子以軍人名義做出的人生第二次選擇。現在的軍轉安置主要有兩種渠道,一是計劃安置,二是自主擇業。在遞交了轉業申請的時候我就想好了,既然是因為沒文化主動從部隊「撤退」下來的,也就不必再去給地方政府添累贅了,所以我決心自主擇業,加入山城棒棒軍,讓我的人生重新起步。捧槍騰崗,解甲復耕,或許是庸人報國的務實抉擇。

在我即將把背影留給軍營的時候,重慶街頭有一個佝僂的老棒棒也正在把背影留給一個新的時代。我們一見如故,他答應收我為徒,我覺得是時候去實現小學「八年級」的「願望」了。當然,今天的我去做棒棒,絕非單純的就業和生計,只是想踏踏實實回到勞動人民中間,踏踏實實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能依託自身所長順便做點事情,比如寫點關於山城棒棒的故事,或者拍一部關於山城棒棒的紀錄片,自然再好不過。我已經請好了攝像師,小伙子21歲,學歷比我高,職業高中第六學期都念過,用單眼相機拍過結婚錄像。我們初次見面在小飯館兒點菜,「酸辣土豆絲」的前兩個字他不會寫,我只教了兩遍就會寫了,攝像機交給他的當天就弄懂了開機、關機、攝錄和暫停,說明這娃還是很聰明的。當然,我之所以請他還有更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一身腱子肉,看起來能吃苦,而且工資要求只有兩千塊。這兩天小伙兒跟我說壓力有點大,我說沒事兒,見啥拍啥,我們就是要用最笨拙的方式去追蹤一群背影,記錄一個時代,講述一種人生。這與藝術無關,基本全是力氣活兒。安置移交前部隊還給發基本工資,我已經把保障卡交給你們孫子的媽媽了,扣了房貸還能剩一些,她會按月給你們寄零花錢並代我支付攝像工資。至於我自己,你們不要操心,「荷包清零,心態歸零」之後,我一定會俯下身子,亮出膀子。

爸、媽,兒子當棒棒你們如果面子上掛不住,就先不要跟親戚朋友提我轉業的事,萬一有人問起來,就笑一笑不置可否,好嗎?再過十多天就要過年了,熏臘肉的時候千萬不要坐在火堆旁邊打瞌睡,容易著火,灶房挨著豬圈,豬圈裡還堆著那麼多稻草。此致,叩首!

How

压力的敌对头,是好玩,什么东西都把它变成好玩,压力自然减少。
身边朋友少一点也无关紧要,我们可以把古人当老师,他们的著作看得多了,又变成他们的朋友。
——蔡澜

《楚门的世界》

你是否也曾怀疑过,这个世界只有我是主角,其他人都是剧情里的配角?在这部电影里,男主楚门从出生起就被导演选中成为真人秀直播的男主,日日夜夜24小时暴露在几百架不停转动和录制的摄影机下。楚门第一颗掉落的乳牙,第一次吃饭,上学,毕业,恋爱,结婚都全方位的暴露在观众面前。楚门的爸爸妈妈,死党,邻居,初恋,妻子,同事,都是导演安排的演员,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场秀,只有楚门蒙在鼓里。

直到,初恋被抓,死去的爸爸重新出现,婚纱照上妻子奇怪的手势等一系列不对劲的事,才让他察觉到了不正常。他想逃离,去斐济,他划着小船,最后绝望地发现,海的尽头是一堵墙,是摄影棚,导演坐在屏幕背面看着这一切。

楚门花了30年,才发现这个世界的不正常。你是否也曾感觉到,这个世界有BUG?

Experience

于丹趣品汉字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方寸汉字,蕴含的是民族独有的处世观念。
诗词、典故、儒经、史书,累世篇章,诉说的是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
甲骨文、金文、小篆,妙趣横生,诠释国学文化精髓,感受汉字之美。
文字构成文章,文章留住文化,汉字就是中国人的“心”。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种文字: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美洲的玛雅文字和中国的汉字,其中只有我们中国的汉字保存下来并且使用至今。

很多人都问,国学到底是一门什么知识呢?在我看来,与其说它是知识,不如说它是一种价值观。也许世界很复杂,但是自己的内心可以简单一点;也许世界变化很多,但是自己的内心可以有些坚守。毕竟心要走的方向,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于丹

“顺”从肌肤文理之顺,后来引申到一切顺顺当当,与“逆”相对,…..顺字原来那个跟脸面有关的本义反而不常用了。后来又引申出服从、不违背的意思。
古人造字的时候,就从人居住的有限空间布局中,发挥想象 ,延伸到浩瀚无限 ,其实这也有点像我们未知的那个宇宙,是逐步一层一层剥开的。

我们看金文的 “生”,就是一幅画,上面就是生机勃勃的草木…..下边这一横就是地面 ,合起来就是草木破土而出,两边长出芽尖来了,有滋长生息的意思。

目录

心生万物

心•心生万物
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急•春潮带雨晚来急
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因为节奏的快与慢是跟内心的态度相关的。内心越是喜悦,就约是尽心,事情就快。内心越是不敬,越是怠慢,事情就慢”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志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感恩•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慈悲•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快慢•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性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懦•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
恨•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此心安处是吾乡

家•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安定•此心安处是吾乡
宇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宗宠•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文字•天雨粟,鬼夜哭
宝藏•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贫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疾病•心病还须心药医
老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嫁娶•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妻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丈夫•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口舌•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言语•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听闻•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相省•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盼看•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指东问西,说南道北

先后•不为最先,不耻最后
顺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东西•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南北•南北东西春总好,杜鹃何苦劝人归
田畴•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山丘•登泰山而小天下
劳动•之子于征,劬劳于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学•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典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食即既•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玩弄•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彩虹•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光明•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探究世界,我们从“汉字”说起

汉字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的文字之一,它的历史也至少有四千年了。从最初商代的甲骨文,到后期的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等的文字,经过时代的更替和演变,成为了我们记录和传承文化、历史的最重要工具。

汉字缘何被创造?

对于汉字的由来,自古都有不少的猜想。从仓颉造字到甲骨文的发现,中国的历代学者们,都在努力挖掘汉字的起源之迷。

在《 吕氏春秋·君守》中说:“仓颉作书, 后稷作稼。”到了秦汉时代,这种传说更加盛行。许慎《说文解字·叙》 也有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
虽然许多人相信,我们的汉字是由黄帝的史官仓颉所创立,但也有不少汉学家认为,汉字的体系太过庞大,杂乱,不太可能是由一个人发明创造而来。仓颉造字更多只不过是对文字的一个整理和编撰的过程。

但其实汉字由来的传说,并不仅仅依托于仓颉造字。《 北史·魏本纪》说:北朝魏的先世“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
结绳一说,说明了当时的原始部落已经产生了对于文字记录的需要,所以他们用绳子在上面打结的方式,来记录下自己一生中的重要事件,比如说战争,猎获,嫁娶,灾难等等。

孔安国《尚书》序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从这里来看,古代创造文字的用意,除了记录事件,还有算数的需要,因为在谶纬家看来,八卦加上中央,合起来数字等于九;在术数家眼中,则其数横、竖、斜偏、相加得数恒为十五。

文字的创造,是古人对于生产,生活日益发展的必然之需。可以说,汉字是中华名族智慧的结晶,在它的每一个笔画里,都散发着字体本身无穷的魅力。

汉字中的价值观——从“心”说起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现代人说价值观就是我们在感官之上对无世界万物的判断和理解,那么古人又是如何表达思维上的认知维度呢?其实也不难猜,中国人常说“心生万物”,心的感觉其实就是中国人的普世价值观。别看这颗心脏这么小,但是一切和心有关的事物,在我们看来却都如此重大,如此至关重要。

01.心脑合一则为“思”

《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对于人类智慧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学者说,如若没有空闲,没有思考,也就没有哲学,没有心理学等人文科学的发展。可见,我们人类每时每刻的“有所思”,是多么不可或缺的一个动作。

《说文解字》中记载有:“思,容也,从心囟声”。汉字思从恖演变而来,恖上半部是囟,意指婴儿的脑门,脑门加上心脏,思这个字就蕴含了头脑加心灵的统合工作的意思。

而后唐代诗人王维又写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此间的思,又包含的诸多的相思,情思。事实上,“思”这个字,既有头脑的冷静,又有心灵的感性。

正是因为有了思考,我们才能够从世间的万物发展中总结出历史进化的规律,才能从人类情感中,感同身受,创作出无数精彩的文学艺术作品。

02.心窄则为“急”

《说文解字》中解释急,说它是“褊也。从心及聲。”,清代的段玉裁又说:“褊者、衣小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急字体现的是一个窄字,从“衣窄”到“心窄”也能够想明白,心胸狭窄,遇事起急,我们就容易表现出急躁,难忍的状态。

庄子曾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他的本意是说,如果水的积聚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那么只能拿小草作它的船,放上一只杯子就不能动了,是水太浅而船太大的缘故。

而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的心量够大,那么就算再大的事,我们也能够不动声色,从容面对;但如若我们心胸狭隘,多疑,在小的事看在眼里,也如芒在背,心乱如麻。

所以,当我们遇事的时候,适当去把自己的心放大。做事情时,节奏要快,但内心要从容,急事不急心,这才是我们处理事情的最高智慧。

汉字中的世界观——从“家”说起

又是一年中秋过,中秋意味着团圆,意味着归家。对于中国人来说,“家”这个字,意义非凡。家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最温暖的字眼,我们从这来,也终将归这去。

家是宇宙,是世界中最小的一个集体单位,家庭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社会单元。因为有最小的“家”,所以我们才有了后来的“安定”,才有了后来的世界和“宇宙”。

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

从“家”字出发再到宇宙,一个“屋顶”盖天下。宇宙是我们大家的“大家”,每个人,只有,仅有这一个宇宙,一个世界。

《诗经》中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它其实是说,七月的时候,天气炎热,蟋蟀都还在外边的田野上;等到八月份,也就是阳历九月,天气转凉,蟋蟀就进了宇;阴历九月,阳历十月,蟋蟀金屋里,就是进了户;最后十月,天寒,蟋蟀已经冻得要入床下。(这里的宇即是指有屋檐的任何一块地方,没有具体场所,广阔而无边际。)世界到小家,小家于世界,在《诗经》中就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关系,好似家就是每个人世界中的最后归宿。

宇宙的浩瀚无际,也让人的思绪得以永恒无边际。家与人生短暂渺小,但是世界却是无穷之大,或许,正是因为有了宇宙以后的思考,我们才能够看到更大的没有边界的太空美妙奇幻。从小家放眼望去,正是因为有了宇宙观,我们才能够见家中所不能见的诗和远方。但也因为古人把家和宇宙造在一个“屋檐”下,才足以令我们思考,是不是我们把世界当成自己的家,这个世界才能够变得更加美好呢?

Reference

  1. 于丹趣品汉字:节气节日篇
  2. 这一代的书香
  3. 纸醉书迷
  4. 矮大紧指北1——文青手册
  5. 矮大紧指北2——闲情偶寄
  6. 矮大紧指北3——指北排行榜
  7. 人生的智慧
  8. 专注的快乐
  9. 冥想5分钟,等于熟睡一小时
  10. 看见
  11.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12. 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
  13. 血酬定律
  14. 孩子你慢慢来
  15. 亲爱的安德烈
  16. 豆瓣电影 Top 250
  17. 这个杀手不太冷 Léon (1994)
  18. 闻香识女人 Scent of a Woman
  19. 窃听风暴 Das Leben der Anderen
  20. 鬼子来了
  21. 飞越疯人院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22. 禁闭岛 Shutter Island
  23. 辩护人 변호인 (2013)
  24. 楚门的世界 The Truman Show (1998)
  25. 饮食男女
  26. 拯救大兵瑞恩
  27. 英雄本色
  28. 教父
  29. 洛奇
  30. 第七封印
  31. 现代启示录
  32. 罗马假日
  33. 天道
  34. 大明王朝1566
  35. 雍正王朝
  36. 康熙王朝
  37. 权力的游戏
  38. 纸牌屋
  39. 越狱
  40. 走向共和
  41. 大决战系列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