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Sandbox

安全边界。

多重選擇,多種保險。

过度保护的后果——温室里的花朵。
鸡蛋从里往外就是新生命,从外往里就是荷包蛋。

沙箱,个人独立空间,噪声屏蔽室,闭关修炼能量还原。

What

awesome-naming

有一句名言:命名是软件开发最难的事情之一。该仓库收集最好的命名,比如 Stack(堆栈)、Adapter(适配器)、Sandbox(沙箱)、Honeypot(蜜罐)等等。

元素的安全性分析(英文)

Chrome 浏览器最近开始支持元素。它基本上是一个更安全的

沙盒

在计算机安全领域,沙盒(英语:sandbox,又译为沙箱)是一种安全机制,为运行中的程序提供的隔离环境。通常是作为一些来源不可信、具破坏力或无法判定程序意图的程序提供实验之用。

沙盒通常严格控制其中的程序所能访问的资源,比如,沙盒可以提供用后即回收的磁盘及内存空间。在沙盒中,网络访问、对真实系统的访问、对输入设备的读取通常被禁止或是严格限制。从这个角度来说,沙盒属于虚拟化的一种。

沙盒中的所有改动对操作系统不会造成任何损失。通常,这种技术被计算机技术人员广泛用于测试可能带毒的程序或是其他的恶意代码。

iOS沙盒机制

iOS应用程序只能在为该改程序创建的文件系统中读取文件,不可以去其它地方访问,此区域被成为沙盒,所以所有的非代码文件都要保存在此,例如图像,图标,声音,映像,属性列表,文本文件等。

1、每个应用程序都有自己的存储空间
2、应用程序不能翻过自己的围墙去访问别的存储空间的内容
3、应用程序请求的数据都要通过权限检测,假如不符合条件的话,不会被放行。

通过这张图只能从表层上理解sandbox是一种安全体系,应用程序的所有操作都要通过这个体系来执行,其中核心内容是:sandbox对应用程序执行各种操作的权限限制。

iOS默认并且只能读写对应的沙盒目录

自信满怀地运行未知程序

沙盒可让您在一个安全的虚拟环境(与计算机其他环境隔离)中运行应用程序、下载文件和访问网站。

有什么风险?
运行未知软件,从未知资源下载视频或其他文件或访问未经证实的网站可能会感染您的 PC,让黑客有机可乘,访问您的个人数据。

黑客如何窃取我的数据?
黑客可能通过软件、文件和网站感染和进入您的 PC。沙盒可以让您在一个与计算机其他应用隔离的环境中安全运行可疑文件。如果证明所有内容安全,您可以将其移到您的设备中。如果证明不安全,则您的计算机安全,而且您不会遭受任何风险。

罗胖60秒:什么优势才是真的?

  1. 最近我看到一家银行放在大厅里的告示,说“温馨提示:他行VIP就是我行VIP,请出示任意银行的VIP卡,即可进入我行贵宾室办理业务。

你一听就知道,这家银行是真聪明,VIP呢,说什么你的我的呀?有钱人我服务得好,他就是我的。

  1. 不过,你可以想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航空公司的金卡白金卡,能这么干吗?别的航空公司的VIP也是我的VIP?那肯定不行。

  2. 为啥?你看这中间有区别的啊。银行VIP,那是资格赛,谁有钱谁就是,所以就成了大家你争我抢的资源。

但是航空公司的金卡白金卡,那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一公里一公里地攒出来的,那是晋级赛。

  1. 如果不努力也能得到优待,那对努力的人就不公平。所以你看,不靠努力获得的优势,你就是别人的资源。靠努力获得的优势,看起来也没啥不同,但是,这才是真正属于你的资源。

我们重新认识了人生的枷锁

DeepCreator:遵循概率最大化的路线,划向未知的未来!

——李笑来

大多数人事这样的:时时刻刻关注身边所有可以被关注的东西,而且非常害怕竟然有被自己漏掉的。

没有办法长期集中观察,不能长期深入思考注意力始终放在周围发生的每件事上。这样的人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原本可以有过去和将来。对于他们来说,只有一个没有前后对比的现在。

这就好比那些双眼长在两侧的低级生物,虽然可以同时看到周围的一切,没有任何盲区,但是他们的注意力也会被这种全视角的观察方式所稀释。由于没有机会长期将目光集中在某一处,仔细观察任何一点,最终导致它们在进化过程中从未有机会发展出大脑皮层。

对于低级生物来说,生存是首要目标,所以这种全视角对于它们未必是坏事。但是对于我们人来说,不能集中注意力,长期深入思考,最终则可能导致被困在永恒的当下。

虽然我们的双眼已经从侧面进化到了正面,让我们有机会长期关注某一点,并且进化出了大脑皮层,但这个前提是我们能够放弃全视角,忍受那些视觉盲区的存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几乎所有的进步都是放弃了部分安全感才可能获得的。

虽然我们的眼睛已经失去了全视角的功能,但是现代科技却弥补了这部分的“不足”,甚至大大补强了这个功能。

你的手机、你的电脑不光能让你看到周围发生的事情,它甚至能让你的视野延伸到千里之外。美国的大选,巴西的奥运会,这些原本都是你有全视角都看不到的东西,现在则全都近在咫尺。

于是本来有机会集中注意力观察思考的人,又因为害怕错过各种热点新闻,娱乐八卦而重新回到“全视角”的状态。而这次可能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追求所谓的“不被时代抛弃”的安全感。

不信你看周围有多少人是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的,他们时时刻刻被身边所发生的一切吸引,他们不可能在任何事情上深入长期观察、深入长期思考——这不一定是他们的本性,这只不过是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生存这种模式有什么局限——他们就像那些动物一样,就那样被困在永恒的当下。

这只不过是过分追求安全感的下场,并不是什么“造化弄人”或者“命运捉弄”。

我一九七二年出生,八十年代初我们国家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我已经多少懂事儿,然后就算是亲历了吴晓波所说的“激动三十年”,接着又是被互联网搞得天翻地覆的十多年……这期间实在是见过太多鲜活的例子,异常惨烈地证明“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是怎样将一批又一批,甚至一代又一代的人困得其实生不如死。

处心积虑地弄到铁饭碗最终却不得不下岗的,不惜调用两三代人的积蓄买个不动产成为房奴的,害怕不稳定所以甚至不惜以自杀逼自己的家人绝对不能创业的……太普遍了。

放弃小城镇里安逸的生活,违背父母安排工作的意愿,丢掉原来体制内的“铁饭碗”,这些都是为了放弃安全感迈出的重要的一步。

打破原有的惯性不容易,哪怕在外人看来的一小步,对于执行的人来说都是一大步。

来到大城市,舍去了安逸闲暇,你可能换来的是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违背了父母的意愿,承受了暂时的压力,你可能也学会了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

DeepCreator:敢于尝试,勇于拼搏,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信,商道酬勤。

请仔细阅读,我们在这里并不是主张大家要冒险。以后我会详细阐述另外一个观点:冒险本身并不是追求成功的好方式,获取财富的诀窍之一就是不冒险。

再次请注意,集中精力仔细注意我的措辞:

1.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肯定会把自己困在永恒的当下。

2.我们必须放弃一部分安全感,才能深入长期地观察、思考。

又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看,那些放弃了部分安全感的人,有更多的深入长期的思考,他们怎么可能没办法补全主动放弃的那一小部分安全感呢?他们当然有办法:他们不孤立的行动,他们选择与他人合作……或者称之为有效社交

更深入来看,是那些勇于放弃部分安全感的人,在不断利用脑力推动这个社会的进步。而历史上常常出现聚众屠杀那些对人类有巨大贡献者的情况,本质上来看,总是因为绝大多数不肯放弃一点点安全感的家伙们被引发了深深恐惧的结果。什么是大恶?所谓的大恶常常竟然只是乌合之众出于自我安全的考虑——动物都是这样的,有时候狗咬人不是因为它们凶狠,而是因为它们恐惧。

深刻理解安全感的恐惧真的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了很多其它在社会中生存的基本观念。需要进一步深入的话题很多,需要更新的观念同样很多。这一次我们只讨论合作与信任的本质:

合作是什么?合作的本质其实是大家各自放弃一小部分安全感,并把那一部分安全感交由合作方来保障。

信任是什么?信任是相信对方不会利用自己主动放弃的那一部分安全感。

人类社会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分工合作。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品,几乎没有几个不是合作分工的产物。

万一对方不靠谱怎么办?万一对方背叛我怎么办?万一对方……

只要你愿意,这样的问题列出几十条甚至上百条都没有问题。不愿意放弃这部分安全感,也就意味着凡事都要亲力亲为,进一步意味着没有一件事能够达到精通的水准。

小心谨慎固然没有错,但是不要因此阻碍了自己的深入思考,有的时候背对着对方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所谓的缺乏安全感,其实就是不相信他人竟然可以不利用自己放弃的那一部分安全感,所以只能自己去搞定百分之百的安全——这真是令人心力交瘁的状态,不是吗?如果你已经知道人们缺乏安全感的根源究竟是什么,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这条建议是正确的:不要与缺乏安全感的人合作——因为他们的世界里,实际上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关系。

进而,我们甚至可以重新定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最大的勇敢?最大的勇敢很可能就是有些人在即便孑然一身的情况下竟然还勇于放弃部分安全感。所以你会发现,那些少数有大智慧的人,在乎的事情真的很少,害怕的事情也真的不多

在我看来,所谓的“大智若愚”,那大智慧更像是结果,不像是原因;而“若愚”才是更像是原因,不像是结果。进而,若是“大智”与“若愚”互为因果的话,“若愚”作为原因的权重依然应该远远大于“大智”。

细心观察周围那些拥有大智慧的人,就会发现他们可能在某些方面压根就是“白痴”。而这种在某些领域放弃当个聪明人,则恰恰可能是他们主动选择的结果。

以他们的智商和能力,其实在任何一个领域做到优秀应该都不困难。但是如果不放弃这部分的投入,他们可能也就不能在自己的领域做到顶尖。

注意力有限,在什么方面选择“若愚”,可能就决定了哪些方面可能产生“大智”。

DeepCreator:默认信任,在他人没有证明其不值得信任之前,一直信任。

若真的如此,那么,“勇敢”某种意义上是可以习得的,而不一定非得天生。不过,别人教完全没有用,必须自己教自己。方法倒是很简单:尝试主动放弃一些安全感,即便在暂时找不到能够相互交付的合作者的情况下——其实不用放弃很多,也不应该放弃很多,实际上只要放弃一点点已经足够。仔细想想罢,所谓的“傻人有傻福”,某种意义上貌似就在描述这种现象:不在意吃点眼前小亏的人,其实捡了便宜——因为他们的注意力根本不在这些鸡毛蒜皮上,他们有更紧要的事情要去做,更重要的问题解决……乃至于又有了另外的描述:“将军赶路不打小鬼”。

顺带说,万一你还有机会选择,千万不要跟没有安全感的人结婚,甚至不要跟他们谈恋爱。他们不仅被“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所拖累,还会因此穷尽一切可能拖累身边所有的人——这是冷冰冰且惨兮兮的事实,不信你就仔细观察一下;相信我,出不了几天你就会被无所不在的大量惨烈例证吓倒。

Why

不安全感背后:社群认同的变化

恐怖袭击的实施者可能是社区中的一个居民,大家都认识;某一桩恶劣的犯罪事件的主角,竟然是平时看上去一切都很好的邻人。为什么会这样?历史人类学家王明珂7月23日在上海文景文艺论坛上说,从他的研究出发,他认为是人类对社群的认同感、对身份的认知等的变化,因此会有更大的影响。“这个危机不只是恐怖主义带来的社会秩序和生命安全的威胁,特别是对于都市人来讲,更是这些事情带来的人际间的恐惧、猜疑和彼此不信任。不只是受到恐怖主义威胁的人,还有被疑为恐怖分子的人,都可能生活在这种恐惧、猜疑和信任危机里。”

王明珂说:“每一种不同的社群认同,每一个时代的不同的社群认同,背后都有一种人跟人的沟通方式。这种沟通方式的变化,一直在不停的塑造我跟他人之间的关系。”从一个小的工作社群到国家这样的大社群都是如此。我们从社会里得到一种身份,工人、老板、教授,然后知道自己应该怎么讲话,怎么穿着,自然地学会自己应该做什么。国家也会通过各种力量,去塑造人的认同和认知,比如通过教育制度和媒体,来传播知识,让每个人得到身份认同。

但是,在网络社群中,沟通方式、身份认同等全部崩溃了。“好处是你可以说不受权威的控制,坏处是任何结构任何秩序都没有了。网络世界会把人类的社群带到什么样的地步?”一个人生活在网络社群中,形成了对那个网络社群的认同和身份认知,而反对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社群和身份,就有可能出现我们称之为反社会的行为。

王明珂教授说,乐观来看,现在网络世界中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数字移民,一种是数字原住民。数字移民在现实世界接受的仍然是权威式教育,思考方式也是权威式的,容易受到群体和权威的影响;数字原住民接触到的知识非常多元,因此容易反思,独立判断和思考能力强。如果是这样,那就不需要担心,因为现在受到网络社群影响变成恐怖袭击者和恶性犯罪者的人,都是网络移民。等到新一代人起来,这些就会过去。因为新一代人会更容易接受多元化的社群,也能更自然得生活在不同社群中。

当然,这只是一种非常乐观的看法。

安全感才是最不安全的事


作者:水湄物语

有个认识十年的朋友来找我,是跳槽的事。还没听3句话我就坚定地说,当然跳,干嘛不呢?他原来在一个传统行业做公关,一个公司待了六七年了,这个行业也就这样,死不了,活不好。新地方行业前景一片美好,新成立的公司人事斗争问题又小,领导正雄心勃勃,当然薪水翻番,各种公费跨国旅游的机会,我还真不明白我这朋友脑子怎么想的,居然还需要找我斟酌。

“我当然也是很想去的”,这话一听就有“But”跟着,果然“But,现在的工作比较稳定比较安全。”

“稳定你个头”,仗着十年老友的身份,我说话一点不客气。“你们那行业,你们公司都算混得好的了,别家更惨。也就意味着,如果你在行业内跳槽,几乎不可能。新的行业发展蓬勃,你做个一段时间,随便去哪家竞争对手的地盘都是香馍馍。”

“But,这个新行业我完全不懂。”

“人家都敢招你,你有什么干不了的。别说你做的是公关,哪一行区别不算太大,就算是让你操刀子给人隔双眼皮,为了高薪你也应该拿小兔子小老鼠做实验,然后拍着胸脯说老子可以。”(当然,我不确定小兔子小老鼠到底有没有眼皮)

“But,可能会很辛苦。”

“当然会比现在辛苦,不过你都三十好几了,过几年公司一裁员,加上你老婆现在还没工作你上有老下有小,那时候你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辛苦。”

结果当然不必说,其实我们这么多年的朋友,他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既然选择找我商量,不用说,他内心深处早就是做好决定了,无非是希望我再骂几句,坚定信心罢了。

还有一个故事。另外一个认识的人,跳槽的时候面临2个机会,一家是比较新的电商,一家是惠普。周围的人口水说尽说那家创业型的电商机会好。可是因为是女生,依然决然去了比较稳定的惠普。这事儿还没过1年了,现在好,惠普全球大裁员1万多人,她这种刚进去的估计就是第一批被劝退的主儿。

真正的职业价值来自于什么地方,有些人当然会说知识和能力,也有人会说人脉关系什么的。在我看来,你的职业价值来自于你的不可替代性,也就是资源稀缺性。

在稳定的行业和职位上,除非是公务员这种半垄断性质的行业,否则你存在大量的竞争对手,你很容易被轻易替代。说难听点,我那个朋友之所以在传统行业六七年安安稳稳,那是因为根本很少人愿意去那个位置去替代他。而一旦有需要,他立即可以被替换掉。而在新兴行业,由于从业人员少,有经验的从业人员更少,而整个行业需求又很大,因此,能力不是十分出众的人也得以脱颖而出。

有很多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创业公司,顶头上司的能力根本没有自己强,因此觉得忿忿不平。嘿,千万别,那是因为你的顶头上司当年没有把稳定和安全感作为借口,他承担了一定的风险,因此得来这份收益。而你呢,因为追求安全,所以只能落于他手下干活。

身边的小故事,引发的一些小感慨,不用再写总结陈词,相信大家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

反过来,你当然可以说,甘冒巨大风险的人都已经死了,没错。不知风险所在盲目冒进的人确实也可能死掉了,一个硬币总有两面,我说的是这一面。

在原始社会,那些觉得不安全的人,拼命让自己跑得更快,力量更强大。而那些追求安全感躲在洞里的人——我猜他们的基因应该没有遗传下来吧。

文章是“知识拆迁队”熊英从豆瓣网上刨出来滴。

罗胖曰:
这篇文章就最后一句不对。
反倒是那些追求安全感的原始人更容易把基因传下来。
否则,那些鼹鼠般的人怎么会到处都是?
否则,那些社会底层的杰出者怎么能够利用社会转型轻松登顶?
否则,那些敢于走出洞穴的人怎么会那么轻易地成为人中龙凤?
他们成功地成为平常的大多数,我们才能平常地成为成功的一小撮。
——这句写得真好。啦啦啦。。。。。

How

Experience

奥斯卡影帝:安全感容易让人麻痹停滞

英国演员加里·奥德曼在电影《至暗时刻》中饰演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他也因此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在戛纳电影节的一场对谈活动中,加里·奥德曼分享了他的成长经验。微信公众号“看电影杂志”分享了对谈全文。

十几岁时,想成为演员的加里·奥德曼考上了一家表演学校,接受了形体、哑剧、即兴表演等培训,这些学习经历教会了他自律。很多年轻演员询问他的经验时,加里·奥德曼总会说:“提前到场,熟记台词,准时都不够,要早到。

每次准备新角色时,加里·奥德曼的方法都是挽起袖子、认真准备。比如,拍摄《席德与南茜》时,为了饰演朋克摇滚乐手席德,他看了很多角色原型的影像,听唱片,还为角色减了很多体重。拍摄《至暗时刻》时,奥德曼花了大量时间听丘吉尔的录音来找准节奏,也看了很多新闻录像,模仿他的举止,甚至得了尼古丁中毒,因为拍摄时抽了400支丘吉尔最爱的雪茄。

在这个角色之前,加里·奥德曼曾在《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饰演过一位癫狂的警察,在《哈利波特》系列中饰演小天狼星,以及在诺兰导演的《蝙蝠侠》三部曲中饰演戈登探长。他的好友这样评价他:“每次看到加里•奥德曼,他都完全变成了一个你根本认不出的人。”奥德曼解释说:“演戏是自我憎恶的解药。我想这是我的出路,一种逃避的途径。它的乐趣在于使我远离我自己,走进别人。”

加里·奥德曼认为,人有危机感其实是好事,因为你会不断质问自己,不断推着自己前行,而不是在原地驻足不前,“如果有一天,你坐在椅子上,觉得对自己什么都满意,其实挺悲哀的。安全感是个好东西,但是它容易让你麻痹,然后停滞”。

Reference

  1. 「Windows沙盒」常见问题解答汇总
  2. 《至暗时刻》 加里·奥德曼的自我修养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