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Recession

经济危机中蕴含着巨大的机会。

遵循科学,尊重常识;
积攒实力,等待良机;
量力而行,果断出手。
——DeepCreator

What

比尔·盖茨:这是我一生遭遇的最严重经济危机 比1873年大萧条还严重


近日,比尔·盖茨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这是他这一生遇到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可能比1873年大萧条还要严重。盖茨说,贸易不会降到零,但确实会减少,全球GDP会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可能比1873年大萧条还要严重。

BlackL

眼见起高楼
眼见楼塌了

快播
乐视
暴风
瑞幸
比高BingGo
汉能

WhiteL

SMIC
Coolpad
Transsion

报纸的广告收入

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报纸业的广告收入变化。

互联网出现以后,报纸的广告收入就自由落体般下跌,目前已经低于70年前的水平。

致富与杠杆

美国风险投资家 Naval Ravikant 有一个很有名的长推特,一共40条,题目叫做《如何致富,不靠运气》,谈了他的商业观。
和菜头翻译过中文版。另外,Naval Ravikant 后来还有一篇长文,详细解释这些观点。

他认为,致富其实只需要两步。

第一步:找到”个人-市场-产品“这三者交叉的那个定位。 你问问自己,你的竞争力在哪里?市场需要的哪一种产品,可以用到你的这种竞争力?这就是你的定位。
第二步:使用各种杠杆(leverage),使得你的产品可以服务尽可能大的市场。

只要做到上面这二步,就会赚到大钱。

我觉得,他总结得很精辟。赚大钱的奥秘就是定位和杠杆这两件事。当市场需要你的产品时,如果有办法”放大”产品,服务更多的人,你就成功了。

Naval Ravikant 说,传统的杠杆是劳动力和资本。通过雇佣更多的员工和借贷更多的钱,把业务放大。但是, 互联网时代,新的杠杆出现了,那就是软件和自媒体。

只要服务器开着,软件(包括网站和 App)就能帮你开展业务,服务更多的人。媒体杠杆更简单,只要写文章、拍视频、录播客,放到网上就可以了。只要别人看到这些内容,就等于帮你放大了业务。

这两种新杠杆,成本更低,限制条件更少(不需要大量雇人,也不需要跟银行打交道),因此是更好的杠杆。如果你把四种杠杆结合起来,就能发挥最大的威力。事实上,那些互联网巨头都是这四种杠杆的结合,难怪它们都赚到了大钱。

在我看来,这个周刊也是一种杠杆。一方面,我通过周刊,把自己的想法、看到的东西,传递出去,接触到更多的人;另一方面,周刊反过来督促我每周大量的阅读,去找到能帮到我的技术、创意、趋势和故事。

HazyMan也是这样的杠杆。——DeepCreator

从某个角度看,人生的成就其实取决于你能影响到多少人。祝愿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杠杆。

后疫情时代的六大科技趋势

后疫情时代的六大科技趋势——远程协作成为超级驱动器,数字原生品牌快速发展,沉浸式体验逐渐成熟,政务数字化加速,远程办公观念改变,一切奔向虚拟化。

中国应对失业率上升困难重重

专家表示,随着重要用工行业受到欧洲和北美等市场封锁的冲击,形势可能进一步恶化。

中国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即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之后的失业率上升方面遇到重重困难,福利支出停滞,人们对中国的实际失业人数提出质疑。

中国经济受到此次健康危机的沉重打击,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6.8%,此前全国性的封锁措施令中国陷入停滞。为了重启经济,北京方面已经取消了大多数地区的限制。但一些分析人士表示,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未对失业者给予支持。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上周表示,今年第一季度有230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与前一季度持平。然而,中国官方公布的失业率从去年12月的5.2%(即2300万人)上升至今年3月的5.9%(即2600万人)。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劳动力市场专家卢海表示,随着重要用工行业——出口行业受到欧洲和北美等市场封锁的冲击,形势可能进一步恶化。
卢教授表示:“如果没有政策干预,就业岗位可能会再减少10%至15%。”

研究公司TS Lombard的经济学家庄波表示,如果将无法在外省找到工作的5000万农民工包括在内,实际失业人口可能是官方数字的两倍多。

北京方面并不缺乏资源。中国政府支持的失业保险费从2007年的980亿元人民币增至去年年底的近6000亿元人民币(合850亿美元)。这为每月低于2000元人民币的失业保险金申请留下了很大空间。

但大多数投保人为以国有企业为首的大型雇主工作,国有企业无论整体经济状况如何都倾向于留住员工。相比之下,中国主要雇主群体——中小企业中的大多数都不提供失业保险,也更有可能裁员。

“失业保险的投保人和真正需要的人之间存在不匹配,”北京人民大学教授、社会保障专家李珍表示,“这为失业保险金发放带来了困难。”

庄波补充说:“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最被需要的时候未能发挥它的作用。”

中国限制性的国内人口迁移政策使外出务工人员面临尤为繁琐的手续。失业人员即使在另一个城市缴纳社保税,也必须回到家乡申请失业保险。

曾在北京担任市场营销经理的Michael Li选择不回湖北恩施老家申请失业保险。“政府为我提供贫穷县城的失业金,却要求我像富裕城市居民一样纳税,”Michael Li表示,“这不公平。”

许多中国失业者则把重心转移到寻找新工作上。

“申请失业金需要很多手续,但拿到的钱基本不足以养活自己。”今年2月失业的上海投资研究员Wu Zelei表示,“我宁愿依靠自己。”

Why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作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的说明时称,将采取“决定+立法”方式,分两步推进:第一步,全国人大根据宪法和基本法有关规定,作出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就有关问题作出若干基本规定,同时授权人大常委会制定相关法律;第二步,人大常委会根据宪法、基本法和全国人大有关决定的授权,结合香港具体情况,制定相关法律并决定将相关法律列入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当地公布实施。“近年一些外国和境外势力公然干预香港事务,通过立法、行政、非政府组织等多种方式进行插手和捣乱,与香港反中乱港势力勾连合流,沆瀣一气,为香港反中乱港势力撑腰打气,提供保护伞,利用香港从事危害我国国家安全活动。”他称。王晨认为,2003年基本法23条立法受挫以来,有关立法在香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严重污名化、妖魔化,香港政府完成立法工作实际上已很困难,立法有长期被搁置风险,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及执行机制明显存在不健全、不适应及不符合的短板问题,致使香港特区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活动越演越烈。

国务院港澳办发言人表示,全国人大作出有关决定,“十分及时,十分必要,十分重要”。

香港股市周五因为《国安法》消息受压,恒生指数急跌,显示市场有恐慌情绪。香港股市5月22日下跌1349点,即5.5%,是2008年以來点数跌幅最多的记录。

美国总统特朗普明言,如果香港实施《国安法》,将有强烈回应。针对这一表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5月22日用三个“坚定不移”予以回应:“中国政府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坚定不移,反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香港事务的决心坚定不移。”
赵立坚在记者会上表示,“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放眼世界,没有任何国家允许在其本国领土从事分裂国家等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立法的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无权干预。”

黄奇帆:美国冻结中国国债之日,就是美元帝国崩盘之时

黄奇帆最新万字解读中国经济受到的冲击和应对政策。

文|黄奇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近期谬论观点的回应

美国也好,欧洲也好疫情愈演愈烈。现在还看不出拐点的趋势。眼下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政治家、政客也包括一些专家智库,放出了一系列的怪论,这些怪论我们该清醒的判断。有的要十分重视,想好反制的措施,有的可以一笑了之,嗤之以鼻。

比如说最近比较广泛议论的六种概念。

1、全球化终结论

第一个说全球化就此终结论。

这已经不是一般意义的逆全球化的说法。这会呢,就是(说)瘟疫划出了一个时代, WTO以来的全球化运转戛然而止,以后不再是全球化了。我认为这是一种谬论。因为全球化不是哪个政治家想出来的,全球化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整个人类从工业社会到现代化就是一个全球不断一体化的过程。工业社会最大的特点就使得世界各国的原材料资源互相配置,你有矿物我有工业,你有农产品,我有市场,然后大家互相交换,这就是工业社会起初的这一百年全球化,主要是以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物质交换,资源优化配置。

到了二战以后,或者说最近七八十年,世界一体化进一步由跨国公司为代表的产业链的全球化资源配置水平分工。一个产品如果有一百个零部件,每个零部件让世界上最能做这种部件,质量好,效率高,成本低的企业来做。这个企业如果在巴西就在巴西干,那个企业在印度就在印度干,某个产品零部件在中国就在中国干,谁做的好就让谁来做,水平分工,产业链一体化由跨国公司主导,这是一个全球化的进一步的深化。

那么再往下走,全球化逐渐逐渐走到水平分工和垂直整合一体化,水平分工是指产业链一百个、一千个零部件,外包给别人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成本低、效率高。垂直整合又是指不能说世界是平的,地球是圆的,然后呢,一千个企业在一千个地方干和一千个企业在一个地方干好像效果是一样的,物流是不要钱的,不要时间的,几十年下来大家还是发现世界是不平的,距离太远,物流成本高,时间太长,意外的事件不管是安全,地震灾害,刮风下雨或者像这次疫情灾害带来的产业链的冲击,会使得全局性的瘫痪。怎么样把水平分工与垂直整合相结合?首先还是要水平分工,该五十个国家,五百个企业一起来干还是五百个企业一起干。但五百个企业一起干呢,相对集聚在某个地方,几个小时的汽车运输距离就解决了,解决个百分之七八十,还有个二三十全世界运来运去量很小,垂直整合一体化。这两个模式结合是现在流行的,这个流行意味着什么?垂直整合一体化并不是全球只搞一个点,这一个点生产出来东西运到全世界,也有不安全性,那么也就可能有多个点,多个点呢,在亚洲有几个点,欧洲有几个点,美洲有几个点,同时也有一部分东西全球运来运去空运等等。

也就是这样一种水平分工的国际化和垂直整合的一体化相互结合的产业链,最近是在不断的在发展,这种发展如果变成极端的话,变成民粹主义和长官意志的话呢,觉得什么东西都要放在国内,像特朗普说的这个其实也是不成立的。

所以,全球化是投入产出、资源配置、规模效益成本约束下,引导下,市场规则推动下形成的,不是哪个长官意志,民族利益所挡得住的。当然你说为了国家利益,为了某些方方面面,比如说口罩都没有,全世界都靠一个国家在生产,带来很多不方便。在这个意义上作为战略物资,作为很特殊的物资,公共安全的物资不计成本的都有一些仓库,都有一些生产点,这也没错。但是这毕竟是几十万个品种当中的几百个品种而已,你不能因为瘟疫发生了这个问题,就推理到几十万个行当的产品都要本地化,那是民粹主义的愚蠢。

所以说全球化终止论是不成立的,全球化是一个大趋势,尽管不断的会发生新的问题:70年代有两个世界问题,前苏联和美国对立形成的两个半球的概念。现在有现在的问题,未来有未来的问题,螺旋式发展,克服问题,克服一定的逆流以后又会新的发展。WTO如何演进,WTO体制改革到一定阶段,这十年出现了FTA(自由贸易协定),FTA难道就不是全球化?也是全球化,欧洲和美国,美国和日本,日本和欧洲,中国和欧洲如果大家能够确定了双边多边进行自由贸易协定,那是WTO更深一步更高高度的全球化。所以我认为现在说全球化终止,太短视太民粹主义了,或者说太把美国政客说的话当话,以为他们就能主宰一切,他们这么说了世界就停摆了,世界就由他们决定了,世界根本不是这样的。

2、中国脱钩论

第二个概念叫脱钩论,就要和中国脱钩,我认为也是很难的。几十年来,中国和美国,不仅是产业链,而且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上都形成了互补的结构。美国的金融、中国的市场,美国的技术、中国的制造,美国的GDP85%集聚在服务业,工业只占13.5%,要脱钩,自己搞工业,劳动力都找不到。总之,美国的产业链、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国家的特征已经不可能倒退几十年,回到和中国脱钩的时代。中国不是伊拉克、不是一个小国家,你把他一封闭就脱钩了。中国现在是世界30%的工业品,30%的贸易量,整个来说与欧美与世界各个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际上是脱不了钩的。

3、撤出中国论

还有一种说法要从中国撤出,特朗普在三年前刚上台就说要重振美国工业,当时就说了要从中国撤出,三年下来了,在经济风平浪静的时候,搞操作还比较有能力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外国企业撤走,不管苹果啊什么,都没有撤走。那时候撤不走,现在瘟疫期间如果美国跨国公司要从中国撤走,还在运转的企业把它关了,撤到美国去,干活的人都没有。所以摩根斯坦利最近有篇文章,他说当前担心疫情引发产业链搬迁之声不绝于耳。摩根史坦利的各地投行,了解欧洲美国各种企业,基本没有企业说他们有中国撤资的愿望。

第一是撤资,是要重造工厂,重造工厂是要投资资金的,在中国如果投资了10亿美元的一个企业,在美国把他造出来,15亿、20亿才造得出来,成本更高。

第二是要有劳动力的,美国劳动力都没有,疫病期间更没劳动力,美国的劳动力都是(在)服务业,85%的劳动力都在服务业上,要干活的人没有。

第三基础设施。经此一疫,欧美经济估计要两年才能恢复元气,中国以外拉美、东欧、东南亚新兴市场不乏赢弱环节,易被疫情、汇率、债务三杀,成多米诺骨牌。

因此,跨国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重中之重是保留现金、减少投资,而非新资本开支。全球龙头企业几乎都认为,中国在复工中展现的管理能力,进一步验证了它相对于其它的新兴市场的制造业优势:在封城之后仅仅两个月内疫情受控,生产能力满血复活,不论是红黄编码技术运用,还是体温、口罩、食堂隔离等公共卫生管理,以及员工配合度,远胜于其它潜在搬迁目的地。如东南亚,目前正经历更坎坷的生产停摆、供应脱臼。反过来还有一批企业,还想着美国现在融资成本这么低,利息这么低,如果这个企业还有点活力,借了这把钱到中国来投资,资本的市场规则起作用。

所以所谓的撤资论,脱钩论,全球化终止论都是短视的,意气用事的,是从政治立场意识形态角度说的一些违反经济规则的话,这是三个论点。

4、战争论

第四,还有一种论点就是所谓的战争论,说美国要撤侨了,可能是要准备战争了,这也是胡说八道。这件事美国倒也没有议员、政客说这个话,国内一些专家耸人听闻乱猜。第一,打仗要钱,这会儿,美国的钱救灾花掉这么多,再投资几万亿,十万亿来跟中国打仗,神经病啊?!第一,打仗总有目的,为了掠夺什么东西呢?也没概念好说。第三,核大国的均衡,这几十年,年年有战争,打的都是没有核(武器)的小国。真要核大国打架,就是核均衡,在这个意义上你毁灭我十次,我毁灭你五次,好像你比我厉害,实际后果一样。所以这个也是不会的。第四,打仗要有军队,军队这会儿一旦来一个新冠病毒生病,一船人都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你们知道是怎么结束的么?就在1917-18年,一战爆发的时候,欧洲出现了瘟疫,美国士兵从美国带到欧洲的西班牙瘟疫死掉1500万人,打仗的部队协约国也好、德国也好,对立的双方士兵都不是打仗打死了几百万,而是瘟疫双方各死了几百万。最后这个部队没力气打了,无法打了,这么样停战。一战没有输赢,要说赢了是列宁在俄罗斯赢了,利用帝国主义战争的薄弱环节,把十月革命完成了。

那么我讲这个话,意思呢,这个瘟疫期间不管从军队准备,资金准备各种都不可思议。有人会说你这个话不对,任何时候好战必危,忘战必危,这话没错,当然忘战必危,我们当然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是呢说这会儿,美国人撤侨是为了打仗,当然是胡说八道。那么再有比如说要没收或者说冻结中国的国债,我刚刚说了美国人在这个问题上是非常小心的,中国买的美国国债,一部份是记名的,一部份是不记名的,美国国债市场是个有30万亿美元市值的交易系统,中国不记名的国债,美国冻结不了,想抛就可以抛。美国对自己的兄弟伙伴国的国债都希望他们都别抛,你如果说一冻结就等于让我们,至少我们,你冻结不了的那几千亿就可以抛。如果美国赖债,信誉首先破产,美国对买他国债的世界各国的债务责任,所拥有的信任和信誉是神圣的,任何情况下不可改变的。

说白了冻结之日真要发生,就是美元帝国崩盘之时,信不信?在这种问题上,谁都不会把自己的命门拿出来的。反过来,老是有人提建议说国家应该把它(美债)抛掉,我们也真不抛,刚才说的几条理由,这个东西还是好东西。如果有一天美元作为世界货币交易量从60%占比降下来,变成50%、40%,那也还是好货币。欧元现在占全球货币20%几,你说欧元不好吗?英镑现在只占5%,手里拿英镑不好?所以即使地位发生变化了,哪怕它甚至不是第一世界货币了,那它还是不亚于英镑、日元、法郎、德国马克或者是欧元的地位。这个话的意思,就是美国人犯不着冻结中国国债,中国也不会轻易去抛美国国债。谋大局者不要惊慌失措杂乱无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5、甩锅的问题

在对付新冠病毒肺炎的过程中,美国政府中的一些政客,一些议员,经常有一些甩锅的言论。他自己治理无能或者贻误战机,掉以轻心,病急乱投医,搞出后果了,他把责任往人家头上推,一会儿推给世界卫生组织,一会儿推给中国,一会儿也会推给欧洲。这种推责任往往是政客转移目标的概念。为了竞选的需要,我们可以像看电影一样看过算数,如鲁迅所说,最高的轻蔑是藐视,连眼珠子都不转一下。不一定完全要去针锋相对,因为无所谓的事,无伤大雅,坏不了我们事的,他只是在胡说,而且谁都知道他在胡说,甚至他自己都知道自己在胡说。美国的疫情,中国要赔偿,这绝对是胡说八道,不成机理的、也立不了案的,叫做过过嘴瘾,吸引了眼球,自己给自己打打气而已。

6、神化国外措施

另外我们国内有些专家会把美国的一些措施神化,总是认为月亮是他的圆。比如认为美国的救市措施力度大,中国的政策力度小、有点挤牙膏。殊不知,我们是合情合理、一步一步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他那边狂轰乱炸,一步到位,有过之无不及,他不相信中国的过犹不及的辩证法。他是宁左不右、宁滥不缺这么个逻辑,这个逻辑居然被一些专家讲的天好地好。

还有的是说美国人救灾把钱一直发到老百姓手里,每个人居家的,只要生活水平在多低的,他根据税单统计,也不要你报账。就忽然给低收入阶层的你寄了一千多美元。觉得中国也应该这么发钱给老百姓,甚至有人建议一人一千块,13亿人发一万多亿钱,拿一万多亿特别国债,来给大家发钱。还有就说给小企业救灾,觉得应该把这个债就豁免了,或者直接给补助等等。

这里面就他们没了解一个国情,美国老百姓的债务是GDP的70%,企业的债务也是GDP%的70%,两边加起来GDP的140%,140%有多少呢?大体上是30万亿美元的个人债和企业债。30万亿美元个人债,企业债,说起来本身并不高,因为我们的老百姓也欠着债,买房子按揭贷款也有GDP的50%多,我们企业还欠了GDP160%更高,但是我们所有的债一步了断到此为止,你欠的债是你的,不会变成别人欠的债。

美国人不是这样的,美国个人债、企业债30万亿美元,在美国资本市场的衍生工具里,形成的债券,衍生债券,你们知道多少么?上百万亿啊,放大三倍四倍的,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怎么发生的?2001年出现了911和科技金融危机,美国GDP负增长,股市跌了60%。为了救市启动了房地产,房地产可以零首付,没有首付的房产贷款,一套房子100%贷款就叫次贷,质量差的贷,如果说次贷就在企业和银行,家庭和银行之间那就是一次性的一个债,但是他把这个次贷全部包装成债券放到资本市场,就变成了资本市场的次贷债券。这个次贷债券怎么买卖呢?可以让任何企业去买这个债券,买债券的时候让你放大四十倍,意思说我如果拿了一亿可以放大四十倍,然后就去买这个房地产的次级债券,如果他这个债券涨了5%,我这个本钱就涨了200%,因为有40倍跳上去,所以发财的时候大家一路狂发,一跌的时候乒铃乓啷。

雷曼兄弟公司就是拿了40亿美元买了房地产次贷,如果一级市场40亿买也拉倒了,他放大40倍,去买了1600亿,赚钱的时候笑的不得了,输钱的时候一下子雷曼倒闭,百年的基业一下子就没了。那个老板我还真认识,我跟他有一次在他的办公室两个人还聊了一个多小时,犹太人。说起来他很牛的,当时跟我聊起来保尔森根本不在他的眼里。

讲这一段就是说他这个衍生工具是把一级市场上的原始的,底层资产放大几倍的在炒作的,这个炒作的过程中不是在炒股票,是在炒这些债券。上百万亿美元规模放在那里,如果瘟疫让老百姓破产、企业破产,不把这些钱塞到企业里让企业活下来,如果有个10万亿的这种企业债、个人债废了,这10万亿后面推动的是几十万亿的衍生工具的证券市场爆炸,在这个意义上,美国政府为什么在3月份,疫情还不是那么严峻时,拿了上万亿美元,非常快的救助企业?和这个有关。

我们中国没这回事,采取企业的贷款到期可以缓,企业的养老保险,五险一金可以缓,我们是采用这种办法。出台一系列面向个人的补助补贴、税费优惠措施;面向企业的资金支持、税费优惠和政府采购政策,面向地方财政兜底“三保”等。企业如果今年亏损了,亏损额度可以把所得税抵扣回来。现在财政很灵活的帮他们在做这些调账,这种调账是我们中国式的精准,一个企业一个企业的帮忙。但美国人不是这个,是要把底层资产救出来不让他崩盘,要维护的是几十倍杠杆的衍生市场。了解了这个概念,就能理解美国人为什么采取断然措施这么大力度的救(市)。另一方面,美国政府救助灾民,把钱发到个人账户,很多城区设了很多免费领餐点。美国现在各大城市非常多的赈灾点,就像我们过去赈灾弄一个大的粥棚,给居民们施粥。现在在美国不管在休斯敦,西雅图都可以看到免费领食物的场所,那在中国不管在武汉还是在哪里统统都没有,我们还真没穷到(那个地步),不是我们不关心民众,是民众没这个需求。美国人是一个星期一个星期领工资的,一旦企业倒闭,停顿,这一星期一星期工资说没就没了,美国人又是不储蓄的,美国老百姓的储蓄率只占GDP的百分之一点几,中国是百分之四十几。没有储蓄,一周一周的发工资,用完了,后面又停工,停摆了,没钱了,房租也付不出,付不出就要让你滚蛋,然后没东西吃了,还真是到这些免费领餐的点,拿汉堡拿吃的东西。

我看到一张照片,人家发给我的。这个排队十排就相当于有十个领餐点,有十排,每一排三到四公里长,你想想这种场景,看着你是要动情的。在这个情况下,他们有这一种状态,这是他们的经济结构、生活结构、工资结构、储蓄结构使然,政府只能这么做。当然这么做对老百姓有好处,我们都赞成。我们对这些事要独立思考,要知根知底,如果你知其一不知其二,然后乱发议论,就是瞎子摸象,摸到了腿,摸到了耳朵,摸到了鼻子,各说各的,还自以为是。所以我们还是要多了解实际情况才能这么看。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应对

接下来讲一下我们国内的疫情下,中国搞疫救灾的政策措施和进一步发展的重点。

1、疫情对中国经济五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在疫情从1月初开始发生以后,我们国家的经济应该说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第一个季度主要是我们国内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从4月份以来,国内疫情总得是控制住了,而且基本上进入了复工复产的阶段,每天如果有确诊病人的话主要是输入性的病人。所以现在进入了进入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这么一个周期。总得来看,不管是前一段1-3月份,还是4月份以来,疫情对中国经济带来了五个方面的损伤,伤害,或者说负面的拉动:

工业产业链断裂

第一,就是制造业受到了重创,产业链出现了断裂。特别是和国际贸易相关的产业链,有的是因为丢掉了订单,订单缺失使得产业链停摆。有的是因为订单倒有了,国内的零部件整个基本上也完整,但是一些关键的国际的零部件断链了供不上来,那么使得整个产业链停摆。在这个意义上讲,国内的工业制造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我国制造业所需要的高端元器件和重要出口市场是目前正在蔓延爆发疫情的欧美地区,欧美停摆,导致短期内产业和贸易无法恢复,已对我上下游制造业形成夹击效应。这是一个方面。

消费生活场景停顿

第二,就是服务业。我们这几个月里面因为防疫的需要,因为疫情的影响商店关门,餐饮业、宾馆停顿,各种娱乐场所停顿,整个的社会服务体系基本上关门。整个服务业现在在中国的GDP也差不多要50%左右。这块里面跟民众活动关系密切的基本上都停了下来,我们寄予厚望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实物消费、服务消费等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困难。

投资下降

第三,就是投资下降。民间投资我们最近几年基本上在5-6%的投资增长率。一季度的投资增长率是负20%,大量的中小企业的投资活动或者外资、内资投资的活动停顿了下来,或者说负增长,带动失业率攀升,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城镇调查失业率已由去年12月4.9%上升到今年2月份的6.2%。社会就业形势十分堪忧。

财政收入下降

第四,就是各个省,各个城市政府的财政收入应该说有比较大幅度的下降。我们去年全年的财政收入对各个地方来看是正增长7%左右。有高有低,平均在7%左右。今年一季度31个省各个地方的政府财政收入应该说极大部分负增长,多的地方负百分之几十的增长,就像湖北、武汉等等。其他的各兄弟省,多则负百分之十几,少则负百分之二三,一季度全国财政平均负增长14.3%。一进一出,去年增长6%,今年负增长14.3%,总的跟去年同期比少了20.3个百分点。就支出而言,因为救灾,财政的硬性支出,刚性支出增加。但是收入呢是负的,这一进一出收支的缺口今年一季度地方政府收支缺口比去年同期差不多要增加56%左右,这个是财政方面这一块就比较困难。这是第四个。

疫情控制常态化

第五,这个事情不像非典的时候三个月一过,到了5月份戛然而止全面恢复。目前,全球病例接近300万,情况不容乐观,总体疫情持续时间会拉长,防疫下对人员流动的隔离、商务活动的限制、物流运输不畅将是常态。多数中小企业将面临持续的生存压力。中央已经提出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疫情的管理控制不能放松,要把疫情的控制作为一种常态化的状态来对待,对今年而言,是全年都要常态,只要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国家还在蔓延、泛滥的话,随时就可能产生一批输入中国的疫情,来一个飞机可能就带来几十个人,一个不当心这几十个人就形成几百人几千人的一个传染。所以对于疫情的管制,防控不能松懈,既要复工复产,又要加强防控,继续防控。特别是复工复产下的防控又要马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几千人几万人的产业链的工人到位,但又要不形成集聚化的,一个不当心集聚化的传染,这样的防控比实现全部隔离、封城要难得多,对大家的管理能力是很大的考验。你管紧了影响复工复产,管松了,一个不当心又会造成一个不测的后果。

2、中国采取的五个方面具体的措施

第二点,就是中央、国务院在今年以来为了救治疫情下的经济,采取了五个方面具体的措施:

财政:赤字、特别国债、减税、五险一金暂缓、补贴支持等

第一,就是财政方面,我们国家也是很强力度推出了四个方面的措施:

1)增加赤字率。我们一般国家的财政赤字是2.3%,基本上法定控制在3%以内,但是国务院每年提交人大讨论的赤字率一般都是2.2%-2.5%之间。也就是说我们100万亿的GDP可以一年透支赤字是2万多亿,这么一个比例。今年基本上考虑把这个赤字率增加一个点,变成3.5%左右,理论上就增加1万亿的财政赤字这是一件事。

2)增发15000亿的特别国债,这也是一个方面,拿这笔钱可以作为治理疫情过程中的各种开支的需要。

3)帮助中小企业减税。这个减税有几类,中小企业亏损了,亏损的部分抵扣各种所得税,这是一个。第二类延长企业亏损结转手续。一季度亏损了,把去年的盈利和今年一季度可以抵扣,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对企业很温暖的一种维护,减税的事情。

4)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缴费和公积金等。包括我们收五险一金,企业要交的住宅的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等,这也是一块。

总之财政性的这一类的补贴支持的措施,包括对我们许多的老百姓消费环节的补贴,中小企业的补贴都在这一个一揽子的政策中,包括15000亿的特别国债,干什么用呢?就是起着这个救助的作用。这是一块。

货币:降息、降准、再贷款

第二个就是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方面,我们国家的货币政策现在是很有力度的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措施。第一,今年以来,已经有过两次降息了。去年年底讨论宏观政策的时候,许多专家提要降息。当时这些降息措施也没出来,但是在疫情下,降息措施快速到位且有比较大的力度。第二,就是降准,普遍性的降准和专项降准各有一次,已经有两次下来了。前些年,我们的准备金率高了,100亿存款往往可能只有60亿可以拿来贷款。这几年,准备金率降低了以后,100亿就可能有80多亿可以拿来放款。现在有些准备金率进一步下降呢,差不多100亿存款可以接近90亿拿来放贷,这个也是一个宽松。第三,就是再贷款,我们银行系统再贷款的额度总量最近比较大的幅度的释放,这个也是货币政策上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进一步放松。另外,疫情期间,中小企业贷款到期了,一下子还不了钱、周转不了,把他的到期的资金往后移,暂时不去逼债等等这些方面很多措施,这是第二块就是货币方面的政策。

新基建

第三,就是新基建。大家有时候就会把新基建当作一个老基建同等性质,同等定义的内容。我们以前说的老基建呢,“铁公鸡”,铁路、公路、机场或者各种各样城市基础设施。这种基础设施这种资金一般是需要政府来投的,动辄一万亿、两万亿的投,回报可能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能够回报,所以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公共服务,需要政府出钱来投。或者通过市场化改革,用PPP的方式。

总而言之,老基建基本是靠政府兜底的几万亿,几十万亿这种项目。现在讲的新基建有个错觉又是政府兜底,其实不是这么回事。新基建三个方面、七个行业涉及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背景下的这些数字化平台建设,还包括创新工程如生物医药和新能源,包括融合工程如“大智移云”,大数据、云计算的数据平台去改造传统的工业项目,改造传统的交通项目,改造传统的城市基础项目,这样就把传统的基础设施升级为智能化的交通,智能化的城市基础设施等等。这些项目你可以框出来,十万亿二十万亿的规模都有的,这就是新基建。新基建虽然冠以“基建”的名字,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理解的传统基建的概念。新基建跟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联系在一起,是促进中国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因此其组织模式不同于老基建,并不需要政府大量投资,只要政府政策得益,新基建的几十万亿投入会有大量企业愿意参与。而新基建 价值也是立竿见影的。比如一个数据中心一旦投入运营,就可以带来效益,所以企业更愿意参与。

出口转内销

第四个,出口转内销。我们国家有巨大的出口生产力,进出口贸易4万多亿美元,差不多要顶近30万亿人民币的产能,其中24000亿美元是出口,现在国外大量的订单丢了。现在能生产的是去年年底的订单,一季度订单断崖式下跌可能二季度的出口企业都要停顿了。现在就有一个出口转内销,尽量把出口商品,内部消化,国内有潜力消化。这个消化的过程不是放在仓库里往东买往西买,这么调头寸,它涉及到制造企业,市场订单,标准,消费的偏好都要做各种调整,但是这个调整十分必要。这有点像当年国内不景气,但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却搞了大量的产业链开放,通过特区搞开放把产业转到国外去。现在又要把这些东西在疫情期间不得已而为之转到国内来,这也是国家采取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

社会救助

第五个,就是启动对可能要倒闭的企业或者要裁员的企业,大量职工下岗这方面采取社会救助,如果有些企业本来可能要停了但是保持继续发工资,对国有企业就有这种要求,对民营企业他达不到全面的不上班又发工资,这里面就有一个给他一定的补贴,社会补助。在这方面能复工的尽量复工,达不了产的职工能够尽量保持,保持不住了如果有下岗,就有一个社会稳定要配套,这里面有一系列的中国特点的稳就业的措施。

总的概念政策,中央“六稳”里面就有一个稳就业,时间关系这里面不展开了。总的概念,政策总的有五方面,目标就是“六稳”,六个稳,这是我要说的第二块。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基建

我们在疫情期间遇上了困难,遇上了一定的危机冲击,有危也有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困难和机遇,手心手背是并存的,在危难当中发现机遇发现转机,是辩证法的一个思维方式。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能只看到困难也要看到好的机遇的一面。现在各个省、各地各类企业都在动这方面脑子,各级干部也都在动这方面脑筋。

从总体上看,我们看得见的机遇有五个方面:一是把疫情期间中央政府的纾困政策用足用好来解困,这本身就是发展的机遇,倒逼我们补短板、调结构的机遇。这是一个方面。二是改革开放的机遇,疫情下,近期中央作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市场和数字经济等五大要素市场改革的决定,提出了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开放的要求。这些改革开放措施每年将给全社会带来上万亿元效益。第三是我们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也会带来机遇。四是新基建的机遇。五是城市群发展的机遇。我们国家推动城市化,城市群、都市圈,包括京津冀,包括长三角,包括粤港澳湾区,也包括成渝,城市群、经济群,这是国家级大群,已经形成国家战略的。除了这个国家战略有中央文件发的四个群以外,各个省在搞的比如武汉地区的群,郑州周围的河南的城市群,西安周围的西咸的城市群,长沙周围的长株潭的城市群,省一级政府或者中央部委和省级政府一起联动的这种城市群有几十个。从这意义上,下一轮城市发展在城市群范围内展开的时候也有很多机遇。总之,政策落实倒逼发展的机遇、改革开放的机遇,战略新兴产业的机遇,新基建的机遇,城市群发展的机遇,总而言之我们怎么把这些机遇利用好。

基于时间关系,下面围绕发展、改革、开放、创新讲一下疫情下,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工作重点。

1、抓好战略新兴产业在方法上要把握的六个要点

战略新兴产业,原来2014年的文件出来的时候讲了八个行业。去年工信部的文件已经明确,战略新兴制造业一共是九大行业。说到中国制造2025,战略新兴产业这九大制造业是我们的目标。怎么抓?就要按照产业链集群的方式来布局来抓,从方法论上来说要注意六个要点,我知道你们混沌大学读书的都是各地的企业,也包括地方搞招商引资的干部,我更多的从方法论角度,不是光说一些概念提一些要求,而是说目标定了以后,怎么把中央国家定的目标跟本地发展结合,从方法论上把关键的环节搞清楚。

任何战略新兴产业,它都是有一个产业链集群的。这九大战略新兴产业的每一种制造业的产品都是一个大产品,都是大需求的产品。不仅中国国内有大需求,全世界各个国家也都需要,这种产品一旦达到标准就是国际化标准、世界性产品。大产品布局的时候,就需要按照产业链的集群来布。

水平分工

第一个要点,这样的大产品,你要让一个大企业小而全,大而全来搞是搞不了的,那是计划经济。华为一年7000亿产值做手机、做服务器、路由器,它这个手机涉及到七八百个零部件,它是不是自己做;基本一个不做,连手机的组装它也不做,都外包了。那么就有上千个企业帮它做零件,并不是一个企业做一种零件,一般重要的零件总要两三个企业同时做。万一哪个企业出问题,客观的、主观的各种问题其他两个企业可以来补,所以他也不能一棵树上吊死。并不是说成本最低的统统给你做,还是有一个平衡。

一个服务器上有几千个零件,要比手机零件复杂的多,所以整个华为供应链上的企业有一万多个,每年开两次供应链大会,上万个企业云集在一起跟着华为转,这就是水平分工。跨国公司往往既不搞零部件、半成品制造,也不搞产品总装。他们抓住价值链上游的研发设计,下游的销售结算和售后服务,并通过控制生产性服务过程获取高额利润。这样的水平分工产业链体系,以市场化方式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不管全球化发生了什么变局,水平分工这个资源优化配置,成本最低,技术最好,效率最高的这种配置是不能丢掉的。不能因为瘟疫因为其他理由把水平分工这个概念丢掉,这是好东西,这是第一个要点,就是你不能小而全、大而全,肉烂在锅里全都自己干。

垂直整合一体化

第二个要点,水平分工不等于全球布局。因为水平分工,就把产业链分布在上百个国家,上百个地方去生产。产业链条环节太多,运输距离过长,势必造成物流成本高、运输时间长,从而增加产业链断链风险。一旦发生全球性事件,遇上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社会动荡等问题,就会打破全球化水平分工的产业链平衡、信息阻断、物流停滞,让原来不同地域协作优势转变成劣势。为此,有必要将水平分工与垂直整合相结合,形成产业链集群。这种集群合理的做法就是集装箱卡车三个小时内的车程半径范围,形成一个集群化的基地,可能把他的产业链70-80%本地化了。剩下的零件还是在全球其他地方做。这是第二个概念,“垂直整合一体化”。它的好处是避开半个地球之间运来运去的物流成本,还有时间成本。减少各种意外的自然灾害或者人为破坏造成的产业链断裂。产业链集群依然要发挥全球化水平分工的特点,而不是由一个企业大而全、小而全地搞产业链体系。也不是什么都是在一个地区自力更生,肉烂在锅里,让本地企业大包干。产业链集群还是要让全球最优秀企业分别来生产各种零配件、半成品以及最后的产品集成总装,产品收益还是由各国企业分享,水平分工与垂直整合并不矛盾,而是更高层次的全球化。最后形成了垂直整合一体化,里面的一千个企业还是世界各国的是水平分工,国际化分工,全球化分工,但是相对集聚在一个基地上,这是第二点,垂直整合一体化。

价值链集聚

第三个要点,随着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它的价值链上的企业也会集聚到位。我们讲产业链是讲制造业的上下中游,上游是原始的零部件,中游是半成品件,下游是成品组装。但是在制造业的上面是服务业,这个服务业在上游是研发设计,是品牌设计,包括零部件设计这是服务业的上游。服务业的中游是第三方物流、仓储等等。那么也包括产业链金融,各种制造业企业的金融融资配套等等,所以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等等这是中游。下游是销售服务,金融结算的服务,售后维修,售后服务,也就是下游。

这个服务业的上游下游中游,业内称为价值链。也就是说伴随着制造业的上中下游同样有一个价值链的上中下游,就是服务业的上中下游,这个服务业的上中下游都是小企业,都是知识化的、附加值极高的、人不多的、写字楼的公司。这些公司本来是可以坐落在全球任何城市的写字楼里,然后打打电话电信传输可以很分散的。但是一旦产业链集群形成了,七八百个上千个企业集聚在几百平方公里的一个区,为了方便,价值链上的这些服务企业也会把总部,把营业点放到你这个基地上来,也会形成集聚。这是第三个概念。

选址2+5

第四个概念,就是所有的聚焦点的确定,是根据“2+5”的概念形成的,所谓“2”就是这个布局,大的概念上布在欧洲、布在美洲、布在美国还是布在亚洲、布在中国,是根据销地产、产地销的两个原则来确定的。有的产品,像汽车是一个大件,你把汽车一千万辆在美国生产,轰轰烈烈的轮船、火车、汽车运到世界各地,运输成本极高。最合理的是在销售地需求端建工厂叫销地产。一般美国人日本人在中国销售汽车就到中国来搞企业。同样我们要把中国品牌汽车在欧洲、非洲销售也要在那边建厂,在中国建厂卖到全世界出口运输,运输成本太高,少量可以,多了不可以,这是一个。

我们现在整个中国一年生产两千万辆汽车,在中国销售,这些企业都在中国,有合资企业、独资企业、民营企业等等。当然我们也有差不多两百万辆汽车从国外进口,从欧洲、美国、日本海上运输过来。这个往往因为品牌多、数量少、价格贵,是一百万一辆,两百万一辆的豪华车,国内消费量并不大,建一个工厂大规模制造卖不掉,就在原产地在美国、日本、欧洲生产了然后运输过来。

产地销就是指在某地造的,销到全世界,这种产品往往是运输比较轻的,一个地方一个基地就能生产非常大的量,全球都需要,运输也还方便。比如电子产品,重量轻、体积小而附加值很高,适合于空运,对航空费用不敏感。就可以采取产地销。比如说手机就有产地销的概念,一个基地就生产一亿台,那全球一年销售20亿台,那么中国一年就可以生产十几亿台,深圳就有6亿台手机,重庆一年也2亿多台,接近3亿台,郑州有1亿多台,所以整个中国加起来十多亿台,全球一年也就销售20亿台。我们生产十几亿台里面,中国自己吃掉用掉六七亿台,还有六七亿台销到全世界。由于“轻、小、贵”,可以来一个产地销到全世界去。总之,根据产品特性定位以后,不管你是销地产,还是产地销,找基地的话应该考虑五个条件:一是交通枢纽的条件,物流运输的条件;二是整个制造业产业链配套营商的条件;三是劳动力供应的条件,劳动力不仅仅是农民工,还包括知识工人白领等等,包括他的劳动力成本,包括他的技能;四是要素成本,各种能源水电气的费用等等这种要素的成本;五是营商环境,也就是政府的工作效率。

要说中国比其他国家有竞争力的,比如说亚洲地区,我们的生产设施好,劳动力丰富,特别是中国的劳动力不仅勤劳丰富,而且守纪律素质更好,比印度、越南都要好的多。去过越南的好多回来了,不是因为疫情瘫痪,而是因为最后发现它的营商环境还是有问题的。基础设施配套,或者技能组织能力等等,特别是政府的效能。我们中国地方政府31个省,400个地市州,几千个县,还有几万个开发区,代表政府运作的系统在招商引资方面应该说总体上是效率极高,个个都是小老虎、发动机,这是第四个方面,选址的概念。

营商环境

第五个要点,当然就是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因为你的基地总是为全球企业服务的,国内法、国际法,WTO的规则和FTA的规则都要是一体化的到位。再有就是法治化、市场化的,不是人治的行政管理制度。

选对大产品

最后一点就是对产业链集群,应该看到并不是什么东西都要搞成产业链,战略新兴制造业的九大新兴产品应该集群化,因为它是大产品。

人类社会每过20年会冒出五六种大产品,这种大产品,就是这20年里面进入千家万户,不管穷人富人,家庭往往都配置的标志性的产品,一个家庭的标志性的产品。

比如说六七十年代,那时候家庭的几大件是手表、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日本在50、60年代就生产这些东西,搞的非常发达,整个世界也是这些产品。

到了八九十年代家庭的四大件,新的四大件: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机,还有照相机、录像机。这个又形成了四大件、五大件。那时候八九十年代哪个城市能做这四大件,都是算发展比较快的,所以广州、天津、上海、北京都是生产这些四大件的基地。

新世纪初以来的20年,新的四大件是轿车、手机、电脑和液晶面板的大屏幕彩电。这个时期能做冰箱、空调、洗衣机也还是很好,但落伍了。青岛有海尔在,冰箱、空调、洗衣机都做,做的量也不少,但是它已经不是领航的了。青岛制造业最近几年有点落伍,仔细一想它新时代,这20年主要需求的四大件,汽车没有,液晶面板的大彩电没有,手机没有,笔记本电脑没有,进入千家万户的这四大件都没有。

我自己预计,2020年以后,今年以后到2040年世界又有新的四种五种的大件出来,这四大件、五大件都在我们刚刚讲的战略新型兴制造业里边,我讲这个话的意思,凡是和这个有关的项目,生产量都是极大,投资规模也很大,市场是全球化的,生产基地是大规模集群化的。

这六个要点把握住了,就能把一个地区的这个机遇给抓住。这是第一个。

2.新基建

第二个发展中的重点就是新基建,就是我们讲的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这个新基建我刚刚已经说了本质上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在5G背景下这些运转。这些运转各有各的功能。

新基建本身创造价值

什么叫云计算?就是数据处理中心,这个东西有三大功能。一是存储能力,二是计算能力,三是通信能力。云计算功能讲的就是这三大能力,他也用这三大能力收费,任何人跟云计算一联系,存储资料要收存储费。通信就收通信费,要计算,人工智能计算,把大数据放在那里的资料计算使用,当然也要费用。

大数据有静态的、动态的,以及使用之后反复叠加的。一个巨大的大英博物馆的数据是静态的,假如有一千个指标每一秒采一次就一千个数据,一天有多少秒,一年有多少秒,然后就这么一千一千的叠加,这是动态的叠加。还有这些动态、静态的大数据不断的被人使用,每使用一次就叠加一个使用过以后的新数据,数据作为一种资源是用之不尽的可以反复使用的,不像石油资源使用一千吨就少了一千吨,数据资源可以反复使用,越用越多的,这就是大数据的魅力。

人工智能是干什么的?是把数据变信息,把信息变知识,把知识变辅助决策的工具。在一堆服务器里面存储的数据都是杂七杂八的数据,要变成有用的信息是要过滤的。把数据变成有益的信息,是人工智能过滤的结果。有了信息你整天看信息,看了五小时手机的信息,你可能什么都没记住,所以千万不要让小孩每天背着手机去小学、中学读书。现在小学有一个规定进了学校手机都收掉,都是很正确的,太多的信息看了以后都是一堆垃圾。(大数据)信息要变成知识是需要人工智能通过不断挖掘推送进行转换的。有了知识,不一定能做出合理的选择、决策,把知识要变成决策的依据这个过程,又需要人工智能进行深度学习、模拟识别、仿真比对等各种工具辅助决策。所以人工智能在知识变成决策,变成智慧判断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每个东西都有它各自的功能。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干什么的,相当于是把人的大脑信息,人工智能大脑的信息跟各个终端联系起来通信传递。

区块链是什么?区块链使信息系统具有开放性、防篡改性、匿名性、去中心化及可追溯性。我们说的区块链的五大功能就相当于人的基因的功能。人的基因每天细胞分裂,一百年传宗接代,人的基因既会变异又会保持稳定性,可追溯。从这个意义上区块链相当于基因。

最终这个大数据、云计算本身就构成了一个人的人体,云计算是一个人的骨架,脊梁骨;大数据相当于人身上的五脏六腑各种功能器件都挂在脊梁骨上;人工智能是大脑,5G条件下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是神经,把信息传递从终端传到大脑,大脑传到终端整个的通信系统。区块链是基因。整个大智移云、数字化平台就是个活生生的一个人体。

这个大数据云计算本身就是一个大产业,你把它搞了以后本身就让你有巨大的产值。比如说云计算就是收费,收计算费、通信费、存储费。大数据收什么?收大数据的资源利用费,人工智能也要利用大数据来喂养,这个大数据被你使用的时候我收大数据的数据产权的费用。人工智能就要收人工智能帮你辅助决策计算的费用,这个方方面面本身在中国一旦发展开来,它本身会产生几十万亿的产值,这是一块。

新基建的颠覆功能

第二个更神奇的是这个新基建除了投入产出有效益之外,它和任何行业一结合就改造了任何行业,它有颠覆功能。它和城市一结合就变成智慧城市;和工业一结合变成智慧工业, 订单变成个性化需求订单,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传递,然后人工智能的辅助决策。最后设计、制造联系在一起变成一个自动化工厂。所谓现在德国制造4.0,智能化工厂就是这个意思。这个数字化平台如果跟金融结合就变成科技金融;如果跟我们的物流结合就是智慧的物流。它反正跟什么结合就颠覆什么。

所以中央说的新基建:一是在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本身的投资。二是说这些东西跟传统的交通合在一起就变成智慧交通,跟城市基建合在一起融合成为智慧城市。所以中央说的一共三大类,第一类叫数字工程,第二类叫融合工程,实际上就是大数据对各行各业的颠覆,也包含在里面。第三是说创新工程,说新能源,新的生物医药工程等等。数字化平台,大数据云计算这些东西为什么会有颠覆功能?怎么能把别的东西颠覆,颠覆的基因是什么?抽象起来就是一个词,叫“五全”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的数字化的平台,对每一个行业都产生“五全”信息:

一是全空域泛在的信息,二是全流程持续的信息,三是全场景活动的信息,十几亿人各方面工作、学习、生活各种场景信息都可以记录下来。四是全智能解析的信息,就是这个信息不是原始的,它经过智能分析可以产生新的逻辑价值,五是全价值叠加的信息,这是什么意思?同样一堆资料,为了这个目标使用,使用完了产生一个价值取向、一个效益了,另外一个目标来了还是这堆数据另外一种排列次序又会产生一个坐标一种分析,一个数学模型一种结果,又是一种价值。所以这个信息价值是可以不断叠加,不断使用产生一个全价值叠加的信息。这五种信息在任何一个产业互联网的活动中,都会有这五种信息。当这五种信息一旦产生,在各行各业中就会产生资源优化配置,产生效益产生新的生产力,这就是我们说的颠覆性的功能。

理解5G的意义

讲了这一堆有点在像讲科普的概念,今年本质上可以叫做5G背景下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的一个元年。这个元年也就是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运转的第一年。为什么?因为有个概念,如果没有5G推出来,工业互联网只能是幻觉,是课堂里讲的逻辑,在实际的生活中无法应用,因为工业互联网也就是我们说的车联网,自动化驾驶、无人汽车、无人飞机。各种各样人工智能的系统,这个系统一定要物联网,全方位的终端检测,还需要有非常快捷的反应,需要有非常大的通信量,非常快的通信量,需要安全可靠。它跟消费互联网我们拿着手机买什么吃的东西,用的东西快五秒,慢五秒都无所谓。但在自动驾驶里面,一个毫秒上的延误就可能造成一场事故。所以没有5G的情况下这些都是幻觉,都是理论思维。去年,5G一出来,5G的通信量比4G速度快一百倍,他的时滞延迟、响应的时间要比4G快一百倍,可以全时空的泛在,又可以非常低的成本,非常高的安全系数,非常低的能耗。有了5G,才有了物联网生存的物理基础。这些物联网的终端放在各行各业的空间里,它要不断的释放信号,它一放两三年自己能吸收能源,或者有了能源以后可以非常长的时间才需要再充电或者要更换,这样才有实际的使用价值。所以5G背景下物联网才有效,物联网有效了,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才到位了。所以我们说去年6月中国工信部释放5G,是5G元年的标志。

第二,区块链也上来了,第三,这个疫情,现在这次瘟疫病毒灾害,使得各行各业断裂或者停摆。有一样东西照样发展、而且时来运转、反而趁势而上,就是互联网通信,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中央把这个行当作为现在疫情下中国的战略举措,既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前瞻性,又有当下最最需要的迫切性和市场的需求特性。可以说今年这一块市场的需求量比去年增加几倍。杭州在各行各业都负增长5-10%的背景下,最后杭州的GDP能够正增长,尽管2%的正增长,但其他都是负,他通过互联网经济对冲后,还有2%,非常不容易。靠什么?就是互联网经济,这个是一块。

关于云计算,我要纠正一个长期误导的概念:一说云计算就认为应该放到内蒙古,放到新疆,放到沙漠里去,因为能耗太高要冰冻的地方搞,因为能耗太高放到有能源的地方搞,总之不应放在大城市中。这种话八九十年代说都对, 90年代服务器刀片用现在的眼光看属于傻大黑粗。那个时候一个刀片的机架群放在占地像篮球场这样大的一幢楼里,现在其实就是一个房间,一个几十平方的房间刀片就把以前一个篮球场这么大的机房给覆盖掉。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现在这个能耗不是那么重要的事。

我举个例子,日本2009年前的十年,欧洲、美国的云计算、大数据的数据处理中心,几百万台服务器就放在日本。2009年9月海啸之后,核电站事故后,大家发现日本又地震又缺电不安全,一下子把日本作为欧美的大数据计算基地给颠覆了,所以2009年以后几百万台就搬家,搬到哪去了,香港搬了一块,新加坡搬了一块,马来西亚吉隆坡搬了一块,因为那个地方搞了一个数据谷,金融区,还有印度搬了一块。中国没搬,原因是什么?当时我们中国不够开放,对数据处理中心建设不对外资开放。就在去年国务院发了一个文件,这个文件就是对外公布了数据处理中心建设对外开放,外资可以来投资来建设,这是一个重要的行业开放。

我讲这个概念就是说这个行当值得干,香港都在干,新加坡也干,我们为什么不干呢?马云、马化腾也不能光为自己的阿里腾讯需要多少服务器就装多少,实际上除了自己公司需要的一百万台、两百万台服务器的数据中心之外,也可以为天下其他的公共服务来建。总而言之在未来十年大数据云计算数据处理中心、物联网、5G的基站等新基建是一个达十万亿规模的巨大的新基建。

2019年全世界共有180个10万台服务器规模以上的大型数据处理中心正在建设中,但这还远远满足不了全球对数据中心的要求。保守估计,我国未来五年需要的数据服务中心服务器运行规模1000万台以上,这至少需要5000亿人民币以上的投资。再加上数据中心配套的电力、机房等基础设施,加起来要10000多亿元规模。

未来我国大概需要600万个5G基站,与之配套形成的产业链规模至少10000多亿元。中国现在有大约100个行业,上百个行业背后是上百个产业互联网或物联网。随着5G、云计算、大数据应用,这些互联网、物联网背后的企业、设备都要安装配套的数据采集设备、监控设备、检测设备、通用设备等,这就形成了上万亿规模的配套芯片等软硬件产品,这些设备与外界建立联系过程中进一步传递、放大对配套设施的需求,于是背后又是几万亿的软硬件配套支持。也就是说,仅仅从数据处理中心、5G基站、物联网等方面来看,新基建至少有10万亿人民币的空间,带动经济生长作用是非常大的。

疫情以后的世界,大家当前都是揣测,但有一点在跨国公司调研中较为明显:疫情促使下一阶段的产业更重视数字基建,即云计算、IOT、远程等。中国恰巧正在5G、数据中心、IOT等数字基建上加速,未来的商业基础设施或许优势得到加强而非削弱。

和菜头翻译 如何不靠运气致富

作者:Naval Ravikant

翻译&注释:和菜头

  1. Seek wealth, not money or status. Wealth is having assets that earn while you sleep. Money is how we transfer time and wealth. Status is your place in the social hierarchy.

去寻求财富,而非金钱或地位。财富就是你拥有资产,而资产在你睡觉的时候都还在为你赚钱;金钱是我们转换时间和财富的工具;身份是你在社会等级体系里所处的位置。

  1. Understand that ethical wealth creation is possible. If you secretly despise wealth, it will elude you.

要明白一件事:一个人完全可以不靠坑蒙拐骗站着赚取财富。如果你在暗中鄙视财富,那么财富也会躲着你。

  1. Ignore people playing status games. They gain status by attacking people playing wealth creation games.

别去理会那些热衷于玩身份游戏的人,他们通过攻击那些创造财富的人以获得自己的身份。

  1. You’re not going to get rich renting out your time. You must own equity — a piece of a business — to gain your financial freedom.

你不会通过出租自己的时间而变得富有。你必须拥有产权,也就是生意的一部分,以此才能赢得个人财务自由。

  1. You will get rich by giving society what it wants but does not yet know how to get. At scale.

提供社会大众想要但是他们还不知道如何获取的东西,你就会因此而致富。但有一点:你必须规模化地供应社会。

  1. Pick an industry where you can play long term games with long term people.

选择一个你可以长期从事的产业,寻找一批可以一起长期共事的人。

  1. The Internet has massively broadened the possible space of careers. Most people haven’t figured this out yet.

互联网极大拓展了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可能性。绝大多数人对此毫无认知。

  1. Play iterated games. All the returns in life, whether in wealth, relationships, or knowledge, come from compound interest.

玩就玩复利游戏。无论是财富,人际关系或者是知识,所有你人生里获得的回报,都来自复利。

  1. Pick business partners with high intelligence, energy, and, above all, integrity.

在选择商业合作伙伴的时候,选择那些高智商、精力旺盛的家伙,但在这一切之上,他应该是个正直诚实的人。

  1. Don’t partner with cynics and pessimists. Their beliefs are self-fulfilling.

不要和愤世嫉俗者和悲观主义者合作,因为他们会任由坏事发生,以此证明他们的负面看法是正确的。

  1. Learn to sell. Learn to build. If you can do both, you will be unstoppable.

学会如何销售,学会如何创建。如果你同时能做到这两件事,你的成功将无可阻挡。

  1. Arm yourself with specific knowledge, accountability, and leverage.

独到知识,责任感和杠杆武装自己。

  1. Specific knowledge is knowledge that you cannot be trained for. If society can train you, it can train someone else, and replace you.

独到知识是那种不可以通过培训而获得的知识。这是因为,如果这种知识可以经由培训而得,那么其他人同样也可以,并且以此取代你。

  1. Specific knowledge is found by pursuing your genuine curiosity and passion rather than whatever is hot right now.

在真正的好奇心和热情驱使你前进的路上,你更有可能获得独到知识,而不是在追逐潮流热点的闻风起舞脚步里。

  1. Building specific knowledge will feel like play to you but will look like work to others.

创建独到知识的过程对于你就像是在玩,而对于别人则像是工作。

  1. When specific knowledge is taught, it’s through apprenticeships, not schools.

不能通过学校教育教会一个人独到知识,它只能通过学徒制口传身教。

  1. Specific knowledge is often highly technical or creative. It cannot be outsourced or automated.

独到知识通常极富技术性和创造性,因此它不能被外包或自动实现。

  1. Embrace accountability, and take business risks under your own name. Society will reward you with responsibility, equity, and leverage.

拥抱责任感,押上自己的声誉以承担商业风险。社会也会以责任,产权和杠杆作为回报。

  1. The most accountable people have singular, public, and risky brands: Oprah, Trump, Kanye, Elon.

最具责任感的人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世人皆知的、敢于冒险的个性特征,如奥普拉、川普、坎耶、埃隆。

  1. “Give me a lever long enough, and a place to stand, and I will move the earth.” — Archimedes

只要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一处可以立足的地方,我就能撬起地球。——阿基米德

  1. Fortunes require leverage. Business leverage comes from capital, people, and products with no marginal cost of replication (code and media).

财富增长需要使用杠杆。商业杠杆有三个来源:1、资本;2、人力;3、复制起来边际成本为零的产品(如:代码和媒体)。

  1. Capital means money. To raise money, apply your specific knowledge, with accountability, and show resulting good judgment.

资本的意思就是钱。想要融资,那就运用你的独到知识,配合你责任感,展示出你良好的判断力。

  1. Labor means people working for you. It’s the oldest and most fought-over form of leverage. Labor leverage will impress your parents, but don’t waste your life chasing it.

人力指的就是为你干活的人,它是最古老也是争夺最激烈的杠杆。人力杠杆会让你父母因为你手下有许多人为你工作而感到骄傲,但你不要浪费生命去追求这一点。

  1. Capital and labor are permissioned leverage. Everyone is chasing capital, but someone has to give it to you. Everyone is trying to lead, but someone has to follow you.

资本和劳动力是需要征得许可才能使用的杠杆。每个人都在追逐资本,但总得有个什么人给你才行;每个人都想要领导其它人,但总得有什么人愿意跟着你才行。

  1. Code and media are permissionless leverage. They’re the leverage behind the newly rich. You can create software and media that works for you while you sleep.

代码和媒体是无需要许可即可使用的杠杆。它们是新贵人群背后的杠杆,你可以通过自己创建的软件和媒体,在睡觉时仍然为你干活。

  1. An army of robots is freely available — it’s just packed in data centers for heat and space efficiency. Use it.

一支机器人军团已经集结待命,只是为了节约空间和热效能,它们被打包放进数据中心。去用吧。

  1. If you can’t code, write books and blogs, record videos and podcasts.

如果你不会编程,那你还可以写书和博客,或者做视频或者音频节目。

  1. Leverage is a force multiplier for your judgement.

杠杆能够成倍地放大你的判断力(所产生的效能)。

  1. Judgement requires experience, but can be built faster by learning foundational skills.

判断力需要经验,但它可以通过学习基本技能的方法更快速地建立起来。

  1. There is no skill called “business.” Avoid business magazines and business classes.

并不存在一种叫做“商业”的能力。尽量避开商业杂志和商业课程。

  1. Study microeconomics, game theory, psychology, persuasion, ethics,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s.

去学习微观经济学、博弈论、心理学、说服术、伦理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

  1. Reading is faster than listening. Doing is faster than watching.

读比听快,做比看快。

  1. You should be too busy to “do coffee,” while still keeping an uncluttered calendar.

你应该忙得没有社交的时间才对,与此同时你应该始终保证日程安排井井有条。

  1. Set and enforce an aspirational personal hourly rate. If fixing a problem will save less than your hourly rate, ignore it. If outsourcing a task will cost less than your hourly rate, outsource it.

你应该为自己设定一个有抱负的个人时薪数,并且坚持执行。如果解决一个问题所能节省下来的成本低于你的个人时薪,那就忽略这个问题好了;如果一项任务的外包成本低于你的个人时薪,就把它外包出去。

  1. Work as hard as you can. Even though who you work with and what you work on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how hard you work.

尽管你跟谁一起工作、做什么工作,要远比你的努力程度更加重要。但还是要倾尽全力去工作。

  1. Become the best in the world at what you do. Keep redefining what you do until this is true.

你所做的事情,要努力做到世界最好。不断重新定义你在做什么,直到真的做到世界最好。

  1. There are no get rich quick schemes. That’s just someone else getting rich off you.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快速赚钱致富的方法,如果你想要找寻这种方法,那它只会让别人从你身上赚钱致富。

  1. Apply specific knowledge, with leverage, and eventually you will get what you deserve.

运用你的独到知识,配合上杠杆,最终你会得到你应该得到的东西。

  1. When you’re finally wealthy, you’ll realize that it wasn’t what you were seeking in the first place. But that’s for another day.

终有一天当你变得富有,你会发现那一切并不是你最开始想要的东西。但是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注释:

1、财富就是你睡着觉,你的资产也在为你继续赚钱。这是一个越来越被广泛接受的定义。Naval Ravikant是硅谷狂热的数字货币支持者,所以,他的话另有所指。从前后文来看,他所谓的资产并不等于是传统意义上的房产、股票、收藏,而是偏向于他反复提及的:软件和媒体。

2、出租时间概念,许多人理解为打工,认为打工就是出租自己的时间以换取金钱。其实并非如此,Naval所指的出租时间概念,指的是一个人的财富增长,是否直接关系到他的时间。一个小卖部的老板,他并不为谁打工,但是他的财富增长需要他长时间守在店里,因此,他依然是出租时间换钱。但一个淘宝点卡店老板则不同,他的点卡销售是全自动的,不需要24小时守着,而且也不需要只做这一样生意。这就是Naval所谓互联网拓宽了个人职业生涯的一个例子。

3、equity我翻译为产权,不是一个很好的翻法。但是Naval前文提到assets,很明显,作为投资人他非常清楚地知道这两个字眼之间的区别。equity无论是翻译为股票、权益或者是资产,原文说“ You must own equity — a piece of a business — to gain your financial freedom.”,这是和出租时间概念做对应的。出租时间的人,在商业链条里作为生产资料出现,不拥有任何产权,也就无法通过商业行为获利,所以,我这里勉强翻译为产权。

4、specific knowledge我翻译为独到知识,没有翻译为特定知识、专业知识或者是特殊知识。原因是在我的理解中,specific knowledge不是书本知识,也不是学校教授的知识,更不可能在网上免费获取。一方面,它只能提供自己实践来获取;另一方面,它只能通过前人口耳相传。这种知识是做成一件事情的关键,属于知识体系中不共的那一部分。所以,我翻译为独到知识。

5、“Give me a lever long enough, and a place to stand, and I will move the earth.” — Archimedes 这话不像是阿基米德说的。更像是一次抬杠的结果: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
“那么,您站在哪儿呢?”
“好吧,给我一个支点,再给我一个站立的地方,我就能撬起地球。”
“那么,您用空气就能撬起地球了?”
“好吧,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一处可以立足的地方,我就可以翘起地球!”
“那么,阿基米德先生,支点又不需要了吗?”
“滚!”

6、accountability我本想翻译为“靠谱程度”,想想还是算了。

7、号称是“四十条语录”,但是我就找见了39条。

8、结合上下文看,Leverage一词始终翻译为“杠杆”其实也不大对头。Naval一再强调代码、博客、播客、视频节目,我觉得Leverage在他那里,有些时候应该相当于是个人影响力的代名词,或者可以简单理解为放大器。

How

美林投资时钟策略

美林投资时钟策略同样也是资产配置领域的著名理论之一。

其中,美林是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被美国银行收购后成为美银美林。美林的分析师在研究了1973年到2004年美国30年历史数据之后,于2004年发表了这一著名的大类资产配置理论。

具体来说,美林投资时钟将经济周期分为衰退、复苏、过热和滞胀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应——债券、股票、大宗商品、现金这些资产配置的特定类别,如下图所示:

市场以四个阶段作为一个周期,不断轮回。每个阶段都有其最合适的资产配置品种,如果在特定的市场阶段,将资产配置在相对应的品种上,收益则会较明显地高于市场的平均值。

刘润对话香帅:金融危机开始了?我们如何应对?未来的机会在哪?


香帅老师,是我特别敬佩的人。
她本名唐涯,笔名香帅无花,亦称“香帅”,取自古龙小说《楚留香》中盗帅夜留香和妙僧无花。

全球有没有进入金融危机?

香帅老师说,截至目前,全球还没有进入金融危机。

你可以把它称之为金融震荡,或者金融海啸,但还没有到金融危机的程度。

判断有没有进入金融危机,是有客观标准的。

按照现在全球通用的看法,如果下面这4条标准全部符合,那么金融危机就到来了:

1、多种资产的价格大幅下降。

一般来说,短期内下降20%、30%,才算是大幅。

上个月,美股经历4次熔断,全球主要股市的资产跌幅已经超过20%,发生大幅下降。

第一条标准,符合。

2、市面要出现恐慌情绪。

上个月,全球市场的恐慌指数VIX也飙升到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全网都是熔断的消息和段子,据说连买菜大妈都在讨论桥水基金挤兑的事情,市场恐慌是明显的。

第二条标准,也符合。

3、大的企业和商业机构破产。

大的企业和商业机构破产,目前有一点点苗头。

比如像航空公司,最近有清盘迹象,但是都还没有发生。

最近美国最大院线AMC拟提破产,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

但总体上,第三条标准,不符合。

4、大的金融机构破产。

在经济运行以信贷为基础的社会里,大的金融机构,是经济网络的枢纽节点。

这样的机构一旦破产,很容易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导致更大的危机。

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救金融机构,不能让他们破产的原因。

截止目前,还没有大的金融机构破产。

第四条标准,不符合。

所以,现在还没有到金融危机的程度。

前两个现象发生,基本上可以判断是发生了剧烈的金融震荡。

更严格地说,是发生了流动性危机。

那目前来看,有没有可能发生真正的金融危机呢?

香帅老师说,有一定的概率。

基金遭遇赎回,航空公司有了清盘迹象等,这都是金融危机的一点点苗头。

再加上全球疫情一天比一天严重,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拐点,到底会产生多大的影响现在还无法判断。

所以,现在各国所做的一切措施,都是在严防死守,扑灭金融危机的苗头。

防止一点点火星,蔓延成山林大火。

这也是为什么美联储以及各国央行,这么着急地要“救市”。

他们急切地通过财政刺激、货币刺激,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就是为了避免大的金融机构破产,引起更大的连锁反应,导致多米诺骨牌倒塌,引发真正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一旦发生,进一步演变、扩散,就有可能发生经济危机。

大面积的失业、破产,以及通货膨胀,是经济危机的典型症状。

遭遇疫情,为什么中国股市疯涨,美国股市却暴跌?

金融资产是绝对的预期性资产。

短期看情绪,中期看政策,长期看增长。

在中短期,比如6个月到一年左右的时间段,大家对政策的预期是最强的。

今年是2020年,是我们要实现小康的一年,是经济要比2010年翻番的一年。

从党和国家的政策目标上来讲,这是很大的政治任务

但是,在19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国家的经济是很疲软的。

那么要实现经济增长的政治任务,大家就会觉得,今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一定会放得比较宽松。

在宽松的政策之下,金融资产的价格就会上涨。

所以,从今年年初起,股市就开始上涨。

后来中国开始遭遇疫情,大家都预测到了,我们的经济肯定会遭受重击。

当时疫情只在中国爆发,大家还没有考虑到疫情对全球的影响。

在经济遭受重击的情况下,政策会怎么应对呢?

政策力度一定会加强。

所以,当时股市疯涨,一方面反应的是大家对疫后重建政策力度加强的预期。

这是政策面。

另一方面,是情绪面。

看到股市疯涨,人们的心理是,股票越疯涨,我就越要买,生怕赶不上这趟车

这种情绪也导致了短期内股票的暴涨。

那美国股市的情况呢?

过去1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是翻番的。

但是,中国的股市却没有翻番。

A股的估值是比较低的。

而美国恰恰相反。

在过去10年,美国经历了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牛市。

到19年年底的时候,美国股市的估值其实已经偏高。

大家预期这种增长不可持续。

所以当美国遭遇疫情,股市下跌,一方面是在纠偏。

再加上大家对政策的预期也没有那么强烈,以及短期内的情绪影响,发生流动性危机,导致股市暴跌。

但是在美联储不断出狠招大招,比如无限量QE,之后美国资本市场又有起色。

但是市场价格要彻底稳住,最后还是只能等到疫情基本稳定。

所以跟我们一样,美国的股市也有基本面和情绪面。

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我们该如何应对?

在现在的大环境下,作为企业,作为个人,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香帅老师说,关于疫情,我们目前还知之甚少,疫苗也遥遥无期,传染度到底是多少,现在也不能准确判断。

在新冠病毒面前,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人类社会其实是很脆弱的,我们绝对不能傲慢和自大。

接下来我们依然要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

等到全球疫情到达拐点,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就会相对减小,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估算,疫情到底会带来多大的经济冲击。

但不管还需要多长时间,最终,疫情总会过去。

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在今天的市场大环境下,最重要的,就是要保卫自己的现金流。

留好余粮。

如果未来要面对三个月的经济衰退,你留好一年的余粮,就还有9个月的子弹进入经济恢复的快跑期。

香帅老师的团队测算,在二季度,虽然海外疫情严重,海外需求大大减少。

但是,相比于一季度,中国二季度的经济仍会有较大程度的反弹。

另外,两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

两会之后,国家可能会出台更大力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和投资。

如果疫情能在上半年达到拐点之后,在三四季度,海外需求可能会慢慢恢复。

所以,三四季度相比于二季度,经济又会有更大程度的反弹。

当然,不同行业所面临的情况是不一样的,餐饮、旅游这样的行业,在二三季度可能也很难全部恢复。

但是对于大部分行业,现在就要开始逆势准备了。

留好余粮,二三季度是发力期。

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香帅老师的团队做过一个测算,如果3月份的恢复量是50%-80%,那么今年一季度的GDP可能要同比下降30%。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因为全球疫情,二季度的经济也不能完全恢复。

想要在后面的三个季度,把一季度落下的补回来,不容乐观。

但是,香帅老师说,情况其实也没有那么悲观。

为什么?

我们要关注一个特别重要的指标:核心CPI。

这个指标通常被用来判断,经济还能不能刺激得起来。

如果核心CPI高于2,就意味着,经济增长率基本上符合潜在的经济增速。

而中国的核心CPI,2月份是1,1月份也只有1.5,去年一年都低于2。

这也就是说,中国现在的经济增速,其实是低于潜在经济增速的。

潜在的经济增速根本没有被发挥出来,那么货币和财政政策就有很大的空间,经济是能够被刺激起来的。

而美国的核心CPI是2.4,已经处在一个相对充分的增长空间里,再刺激就不一定是好事了。

所以,情况还是相对乐观的。

那具体来说,新的机会在哪里呢?

会不会是最近大家一直在说的新基建?

香帅老师说,新基建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从长期来说,新基建肯定是要做的,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基建的周期太长,拉动力度不够,而且,还有很多新基建项目其实还停留在概念上,比如智慧城市。

目前关于新基建的媒体报道很多,说新基建拨了多少万亿,但其实,现在报出来的这些数字,基本上都已经列在了各省的财政支出里,并不是增量。

但好消息是,现在发改委已经在批各省的新基建项目了。

所以总结来看,中国的基建会一直做,但也不完全是“新”基建,比如会修一些新的高铁,在现在的基建上,不断查漏补缺。

此外,像5G这些“新型基建”,不应该是政府支出,要更多依靠市场投资。

如果新基建是一个伪命题,那接下来更大的政策刺激,会在哪呢?

香帅老师说,一定是全方位的。

今年的1、2月,PMI(采购经理人指数,这代表着市场的信心指数)从50直接掉到了30多。

也就是说,大家的投资意愿降低到冰点,这是几十年都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所以,财政、货币、经济管理政策,一个也不能少,每个方向上都要发力。

在货币政策上,政府可能会采取各种方法对市场进行流动性支持,包括降息、降准、定向降准,小微企业的补贴、贷款补贴、补息等等,货币政策方面会比较没有保留。

在财政政策上,肯定也会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

在经济管理政策上,比如税收、安防,环保等等方面,都会做一些放松,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营造更好的环境,给企业输血,让企业能够活下去。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大家非常期待的房地产。

前两年,因为担心房地产投机性过高,所以政府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

但是,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是最快的。

在现在的情况之下,政府可能会在房地产的口径上,比如贷款的力度,贷款的限度,贷款的额度,做一些政策调整。

那除了这些,房地产方面还可能做什么调整呢?

比如现在很多学者在讨论的二次房改。

一方面坚持房住不炒,商业房的价格不要太高,另外一方面,把流动人口市民化,比如给农民工提供安居房,给高端人才提供人才房等。

那这些政策什么时候会有迹象出来?

香帅老师说,有两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一个是中国的两会,一个是海外疫情的拐点。

但是,到那个时候你再布局就已经晚了。

聪明的企业家其实现在就开始布局了。

房地产的政策走向如何?

怎么看待直升机撒钱?

现在一些国家开始给民众发钱或者发购物券,这个行为在中国可行吗?

香帅老师说,其实现在已经在做了,江西、湖北、南京政府现在都在发消费券。

有人问,为什么不直接给每个人发钱呢?

一是因为确实经济体量太大,你给一个1000万人口的国家发钱,和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发钱,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二是因为这些年中国的人口流动太大,组织效率也很难保证这笔钱能够发给真正的贫困人口。

现在最好的政策就是直升机撒钱,因为受疫情冲击最大的就是低收入人群,这一部分民生必须要保障。

消费券不一定是理论上的最优,但可能是现实中会采取的措施。

发消费券如果能根据不同城市、区域、行业做更精细投放,比如说更有消费弹性的行业,可能杠杆效应更大。

所以,这个措施国家肯定会做,但是规模有多大,现在还不能预计。

我们在消费上的损失是以万亿为规模的,所以现在这种几十万上百亿的消费券,应该只是象征意义。

需要购置避险资产吗?

很多美国人没有储蓄习惯,据说,遇到疫情之后,一些美国人连400美金都掏不出来。

而中国人相对是有一点储蓄习惯的。

所以,从个人资产的角度来看,是不是储蓄是一种更好的理财方式呢?

香帅老师说,这跟每个国家的国情相关。

美国整体的福利、养老保障系统比较好,大家的忧患意识就没有那么强烈。

他们已经富了几百年了,但是反观咱们中国,很多70后、80后都有贫穷印记,这可能需要几代人才能慢慢改过来。

再加上东亚民族本来就比较保守,储蓄率很高。

这也是我对中国经济恢复相对比较乐观的一个原因。

储蓄率更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就会更强,所以经济停摆一两个月,我们能够承受得起。

当然,经过这次疫情,大家也都会重新思考,如果我们注定要面对一个不确定性更大的世界,那么保持低储蓄率的方法,是不是最理想的?寅吃卯粮真的更好吗?

在历史来临之前,没有人知道历史的答案究竟是什么。

这么多年我们一直觉得美国的就是好的,但是回头再来想,他们的方法就一定对吗?

不一定。

这一次就能看出来,高储蓄率在关键时刻,尤其在动荡时刻还是非常重要的。

那面对一个不确定性更大的世界,我们需不需要购置一些避险资产?

香帅老师说,现在,全球都进入了一个比较大的动荡期。

英国脱欧,地缘政治,比如俄罗斯和沙特,美国跟伊拉克,然后中美贸易摩擦,高杠杆率风险……

面对一个不确定性更大的世界,中期来看,我个人比较看好黄金。

为什么?

在1971年以后,美国成为全球霸主,美金取代黄金成为世界货币。

美金能够成为世界货币,是因为美国的信用支持。

但是,这些年多极化的世界越来越清晰,中国强势崛起,中美贸易摩擦又太重,相对来讲,挑战了美国作为世界唯一霸权的地位(不是说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这就导致,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基础,遭到了一些裂缝和挑战。

但是,现在除了美元之外,也没有其他的货币能充当世界货币。

新的世界体系没有形成,而原来的世界体系又遭到了一些动摇。

这个时候,夹在两个板块之间的黄金,就有可能会起到一些缓冲作用。

未来的三到五年,全球可能会进入一个大国博弈,利率波动性加大,资产价格波动性加大,风险加大的阶段。

这个时候大家就会寻求一些更加安全的避险资产,黄金可能就是其中一个。

所以,从中期来看,我个人比较看好黄金。

面对现在全球的局势,可能大家会觉得比较悲观。

但是,悲观还是乐观,其实只是一种个人选择。

你可以选择悲观。

很多人都担心,未来会不会逆全球化?会不民粹主义高涨?会不会回到1918?甚至回到1945?

但我的看法是,不会。

我选择站在乐观的这一边。

虽然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出现了一些逆全球化、民粹主义的风,全球有那么一点裂痕。

但是,这次疫情告诉我们,不管你属于什么种族,什么肤色,什么国界,什么社会制度,人类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我们相当于进入了第3次世界大战,但我们的对手不是彼此,而是一个共同的敌人:病毒。

这一次其实是个很好的机会,面对疫情,虽然大家一开始有很多分歧,但是慢慢会联合起来,回到更加深入的商业合作中去。

所以,逆全球化这件事情会被纠偏。

全球化不但不会逆行,反而还会加速。

疫情之后,经济可能会有一次衰退,但是在不久的将来,会进入相对更好的阶段。

当然,我选择站在乐观的这一边,有可能是错的。

历史从来都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一生之中我们都在做选择,上坡或者下坡,乐观或者悲观。

但是,如果一定要跌倒,我们不妨选择跌倒在,上坡的路上。

不论是幸运还是不幸,我们遇到了2020,这个庚子变局的时代。

希望我们都能心存慈悲,怀抱希望,努力行动,谨慎决策。

冯仑:依靠价值观做的决策,永远都不后悔

问:冯叔,很多年轻人都会面临选择的困惑。比如说我,最近我和女朋友在考虑买房,但资金有限。想买一个地点稍微好一点的,靠近市中心的房子,就得接受房子比较小、比较旧。如果要买得大一些、新一些,那就只能选择比较偏远的房子。这个时候,我们面临很多关于选择的困惑。您可不可以给我们一些好的建议?

冯叔:人生的选择非常多,每天都会「走到岔路口」。仔细想一想,你是根据什么来选择呢?如果根据「算账」来选择,我觉得永远都算不准。

人生有三件事算不准。

第一件,算不准挣多少钱。不论年龄大小,谁能算准今后会赚多少钱?算不准,所以每天算,就很闹心。
第二件,算不准有多少痛苦和幸福。很多人奔着幸福去的,结果捡了一堆痛苦回来;有的人以为是痛苦,却也有意外之喜,这都太复杂了。
第三件,算不准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结束生命。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不知道怎么死。生,我们决定不了;死,我们也决定不了。

这三件事合起来叫利害、苦乐、生死。既然算不准,如果还天天算那就会很纠结。怎么办呢?我就想起一个方法,看一看宗教。

宗教怎么解决这三件事?特别简单,划等号。

1
2
3
多等于少、少等于多;
苦等于乐,乐等于苦;
生等于死,死等于生。

问题全解决了。

我没有出家,也不信教,但是可以学习宗教的办法。划不了等号,划个约等号。多约等于少,少约等于多;苦约等于乐,乐约等于苦;生约等于死,死约等于多。也就是说,不把所有的事情绝对化。

对房价,或者说买房,也应该是这样一个态度。人为什么痛苦?就是因为绝对化。一绝对化,就想要有一种办法,能够保证每一次都能买到最低点、卖到最高点;或者说要让每一分钱的效用都实现最大化。但是这不可能,这就属于算不准的地方。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人为什么痛苦?因为绝对化

所以,我建议用价值观来做一个筛选。比如说,有的人把做事视为最重要的,那在买房的时候就优先考虑跟做事有关,买离得近,不折腾的。有的人把个人生活看得更重,就是想过个小日子,要舒服,那就买大的、新的,但是离城远的。这跟价值观有关,这样选择就不纠结了。你要是根据财富来选,永远都纠结。

我年轻时也长期都没有房,在北京到处租房子。我的生活态度是愿意折腾,买哪都行,最后有一套房就行,这是我对生活的态度。我原来工作过的一个单位还分房子,但有条件,必须在那干满 3 年,之后就分房。我在那工作了 1 年,觉得不爽就跳槽走了。我换了一个单位,这个单位不用 3 年,都能有房,但前提是必须是副处级以上。我说,这我哪作得了主,我又走了。

好像是吃亏了,什么都没有,但我的心思都在做我想做的事情上,最后变成了盖房子的,再也不缺房了。但是很多人一辈子就被「必须在这干满 3 年」、「先升到副处级再说」,「结婚才能分房」等等条件给限制住了,就一直等那个房,到今天也还住在那。这就是生活态度不一样。

所以我觉得,你要做这个决策,需要先想清楚,你和你女朋友的价值观是什么?你们是想踏实过日子,还是说愿意一起折腾?

《大江大河》|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

我有一个朋友,现在在做医疗器械连锁,做得非常好。他结婚之前给一个老板打工。后来他发现创业这事挺好,就很想做,可是又没钱。

这时候刚结婚,丈母娘给了他一点钱,他自己又凑了点,大概小 40 万,准备去买房。到了结婚那天,他跟老婆摊牌,他说他特别想做一件事,正好差点钱,能不能不买房子,让他去办这件事?至于住处先对付着,租个地儿先住,行不行?

他原以为老婆会拒绝他,没想到老婆居然支持他,说:好,你要做就做,但别跟父母说。他说:行,然后就拿了这笔钱去折腾创业了。结果失败了,不仅事没办成,还欠了别人钱。但他老婆并没有埋怨他。

后来他租了一个很破的房子,又去给别人打工,还是原来的老板。老板发现这个年轻人特别好,好在哪?有梦想,敢于拿结婚买房的钱去创业,不仅有追求,而且失败了能服输,回来继续打工。所以这个老板对他说,那不如这样,你别打工了,咱俩一起做,我给你点股份,你再借点钱,做一个新业务。

于是他就这么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这次成功了。成功之后,他不仅慢慢把老板的股份买了回来,自己当起了老板,而且现在房子车子什么都有了,一切看起来都很好。他成功之后买了大房子,他们才把这事儿告诉丈母娘。丈母娘很自豪,「看,没走眼,这女婿就是行」。

人生就是这样,依靠价值观做的决策,永远都不后悔,但是通过财富来做决策,总会有后悔的可能。

Experience

舆论场

让跨国公司回国,是特朗普的初衷。只有他敢实行。如果实行,那是三百年未有之历史机遇。相当于老虎决心素食。资本主义放弃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扩张政策,回去搞工业革命前的自给自足。把发达国家以外的市场让给中国的一带一路。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跨国公司撤回美国,大幅降低利润空间。美国各产业集团不增加内斗才怪。

美国80%的服务业,估计30-50%要失业。逼美国制造业回流,至少可以创造20%的制造业就业。特朗普的政绩指标就是失业率最低,股市最高。这两个都没有了,如何竞选连任。即使做不到,也要做给选民看。连任以后再变脸就是了。何况可以吓唬中国贸易谈判代表,进一步让步,让美国资本控制中国经济。一举两得。反正说狠话大话不费钱。掌握舆论话语权就行。


以前总是流行中国崩溃论,这本书还真是格格不入

新冠疫情对中美关系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双边关系下滑的速度加快,官方关系处在几乎冻结的状态,战略互信缺失日益严重,民间相互反感的情绪前所未有。未来,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定执行难度更大,经济和技术逐步脱钩已是难以逆转的趋势,各方面的交流也将进一步压缩。这是20世纪七十年代初中美建交以来最为困难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将持续的时间和下滑的底线均难以预料。
——王缉思,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刘润:外企撤离,枪响以后没有赢家

  1. 这几天,日本和美国,几乎同时宣布(或者建议),用重大补贴政策,鼓励本国企业撤出中国。

  2. 日本宣布启动“改革供应链”的计划,用2200亿日元(约142亿人民币),资助日本企业将生产线从中国转回日本;用235亿日元(约15亿人民币),资助从中国转到其他国家。

  3. 所以注意,这项计划的关键不是撤回到日本。撤到哪里都行。只要撤出中国就补贴。

  4. 几乎同时,美国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建议(注意,暂时只是建议),政府支付美国企业从中国撤回美国的全部成本,包括厂房、设备、知识产权、装修等等,100%报销。

  5. 为什么几乎同时,两国政府都希望本国企业撤出中国,而且听上去如此毅然决然?

  6. 这些跨国企业,会听政府的吗?

  7. 如果它们真的撤出中国,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8. 这些问题太重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让我们要从“中国制造”开始讲起。

  9. 在过去40年,全球的制造业汇聚中国,是因为中国有两个“比较优势”。

  10. 第一个比较优势,也是开始的比较优势,叫做“劳动力成本”。

  11. 中国在计划生育政策之前,实行过鼓励生育政策。我父母那一辈,伯伯这边7-8个长辈,舅舅这边也差不多。大量的人口,加上城镇化,提供了工业所需要的海量的便宜劳动力。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可以傲视全球。

  12. 但是,这个优势想要成立,有个前提:制造业,必须严重依赖人工。

  13. 工业机器人在这些年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在德国、美国、中国都参观过一些无人工厂。当工业机器人逐渐取代人工时,企业考虑设厂的第一因素,将不再是“劳动力成本”,而是靠近市场。

  14. 特斯拉把工厂设在中国,福耀玻璃把工厂设在美国,都是为了靠近市场。

  15. 第二个比较优势,也是后来的比较优势,叫做“供应链网络”。

  16. 当全球制造业,因为成本优势而汇集中国后,这些企业逐渐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彼此勾连的、复杂的供应链网络。3000家打火机配件企业集聚一个小镇,走一圈就完成生产,这种效率带来的比较优势,逐渐干掉所有国家竞争对手,输出全球80%的产量。

  17. 但是,这个优势想要成立,也有个前提:信任不是问题时,效率才是第一考虑因素。

  18. 今天的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供应链网络”优势依然强大。

  19. 但是,在中国依然有效率优势时,日本和美国开始公开鼓励本国企业撤离中国。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大国之间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20. 我不想(也不敢)臆测,是什么导致了大国之间的信任危机。但是这个信任危机,必将把本已脆弱的“全球化”,推向比疫情更深的泥潭。

  21. 商业的本质,是交易。国际交易一旦锐减,各国闭门生产,整个人类的财富将会因为低效而锐减。

  22. 有人说,那不正是我们转型升级的好机会吗?我们自给自足,发展科技,中国或成最大赢家?

  23. 一个鞋匠的儿子,因为喜欢计算机,不停学习,毕业后创立了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这叫转型升级。你现在非要那个鞋匠本人转型升级,去开个人工智能公司,他只有死给你看。

  24. 转型升级,是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过程。

  25. 外企撤离中国,一定会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也会深深伤害日本经济。还会伤害美国经济。以及全球经济。谁也不会从中获得好处。

  26. 那这些外企,会听日本或者美国政府的吗?

  27. 我觉得,大部分不会。感谢佛祖、妈祖、上帝和所有的神。品牌商和供应链的关系,就是两块粘在一起的胶布的关系。外人一咬牙想要撕开它们,但是只有他们本人才知道,撕开真的是太疼了。

  28. 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进程。全球经济必将纵横交错、水乳交融,盘根错节,不分彼此。

  29. 逆全球化,只是短暂的波澜。但我们并不知道,这个“短暂”有多短。是不是足够短到,让那些被波及的企业,能活着走出危机。

  30. 在疫情之下,全球的价值观冲突,前所未有的激烈。希望我们能有足够的勇气,不妥协、不屈从,坚决捍卫自己的利益;也要有足够的智慧,建立跨价值观的信任,求同存异,携手抗疫。

  31. 外企撤离,中国不会赢;而其他所有人,也都会输。

  32. 魔幻的2020。

你手上的现金,够养活自己18个月吗?

经济突然按下“暂停”键,就像奔跑的人突然被绊了一跤。

收入停下来了,成本还在往前冲。平时不锻炼的,会摔骨折。

有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64%的企业现金流支撑不过3个月。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很多企业的变动成本占比太低,固定成本占比太高。

什么是变动成本?什么又是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就是不管有没有收入,你每个月都必须要支出的成本。
比如房租,比如员工工资。

变动成本,就是随着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比如进货,比如销售佣金。比如广告费。

当你没有销售的时候,你就不会进货,也不用支付销售佣金了。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加在一起,就是你企业经营的所有成本。

在经济正常发展的时候,你可能并不会觉得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有什么区别。

反正都是成本,只要收入大于总成本,就能够赚到钱。

可是,一旦遇到突发状况,收入突然停止的时候,你就会意识到,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有着巨大的差异。

— 1 —

没有了收入,变动成本就几乎没有了,但固定成本是一直在的。

固定成本如果占比太高,你的公司就很容易死掉。

以在疫情中受到巨大影响的餐饮行业为例。

餐饮行业的成本结构大概是这样:
工资成本占30%;
菜品成本占30%;
租金成本占20%;
毛利占20%。

当然,每家餐厅根据菜品种类的不同,是高端还是低端,做火锅还是炒菜,成本结构会有很大差别,在这里,我们取的是大概的约数。

工资30%,菜品30%,租金20%,加起来所有成本占80%。

这个占比的基数,是餐厅每个月的收入。

也就是说,一个月收入的80%,都是成本。

可是,一家餐厅每个月的收入不是固定的,有的时候高,有的时候低。

当餐厅收入比较稳定的时候,这个比率就会相对稳定。

而餐厅收入不稳定的时候,这个比率其实就毫无意义了。

所以,我们说30、30、20的成本结构,指的是餐厅收入比较稳定的时候。

那这些成本结构中,哪些是固定成本,哪些是变动成本呢?

首先,工资是固定成本。

不管你有没有收入,只要你没有倒闭或者裁员,员工的工资你都得付。

那租金呢?

租金也是固定成本。

只要房东没有给你免租或者减租,这20%就是你每个月必须的支出。

那菜品呢?

菜品是变动成本。

春节期间你可能储备了一些菜,但因为疫情无法营业,接下来你就不会进菜,这笔成本就不用支出了。

所以,在三大成本中,工资、租金,都是固定成本,加起来总共占比50%。

而毛利占比20%。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只要一个月没有收入,恢复正常之后,你必须花2个半月才能把这一个月的固定开支赚回来。

两个月没有收入,你就要花5个月才能把这些固定开支赚回来。

可是,生意恢复正常还需要一定时间,少则几个月,多则半年一年。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今年一整年,你都是白干的。

因为固定成本的占比太高,所以在疫情之下,6成企业的现金流都支撑不过3个月。

— 2 —
那怎么办?

怎么才能降低固定成本的占比,这样就算有了突发情况,我还可以多撑几个月?

你可以把固定成本转变为变动成本。

怎么转变?

以占比20%的房租为例。

一家线下餐厅想要生意好,就要把餐厅尽量开在人流量大的地段,比如写字楼,比如商场。

越是流量大的地方,房租成本就会越高。

房租,是用来买流量的。

房租的本质,其实就是流量成本。

只不过在线下开餐厅,我们付流量成本时,是以一种买断风险的方式。

这一个月中间,有的时间可能有人来,有的时间可能没人来。

但不管有没有人来,我们都把风险给买断了,每个月都要付固定的流量成本。

现在,因为疫情没人来了,我们就实实在在遇到了风险。

那能不能换一种方法,用变动成本的方式,来付流量成本呢?

可不可以有人来我再付流量成本,没人来我就不付了呢?

可以。

你可以继续做写字楼人群的生意,但是不把餐厅开在写字楼里。

那开在哪?

把餐厅开在离写字楼3公里之内,一个很深的小巷子里,甚至开在10楼、20楼。

因为几乎没有人流,租金就会非常便宜。

同时,缩小餐厅的面积。

过去,你开一家餐厅,1/3的面积是厨房,2/3的面积是大堂。

现在,你可以把这2/3的面积砍掉,只留一间厨房。

租金又少了2/3。

这时,你的房租成本就会大大降低,甚至会从原来的20%降为2%。

可是,没有了人流,生意从哪里来呢?

线上。

你可以跟美团等外卖平台合作,美团给你带流量,会向你收流量费。

流量费大概是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二十几,我们取个中间数算20%。

这个时候,你的流量成本(22%)跟之前的房租成本(20%),其实是差不多的。

咦,那不还是一样的吗?

太不一样了。

这个时候,你已经把固定成本变成了变动成本。

当你遇到突发情况,没有收入的时候,这20%的流量费用就不用付了。

你只需要支付什么?

30%的员工工资+2%的房租。

这意味着,在过去,没有了收入,你的现金流可以活3个月。

而现在,你可以活5个月了。

在过去,一个月没有收入,恢复正常后,你必须花2个半月才能把花出去的固定成本赚回来。

而现在,你只需要花1个半月就可以了。

当固定成本占比比较低的时候,你的灵活度和安全性就会大大增加。

这就像,如果你是一个很胖的人,跑步时被绊一下,会很难维持平衡,几乎只能摔倒。

但是,当你瘦下来之后,同样被绊,就会更加灵活。

你可能会踉跄几步,但最后还是能站得住。

— 3 —
房租可以变为变动成本,那员工工资可不可以呢?

餐厅为春节备了很多菜,但是因为疫情没人吃饭,眼看就要浪费了。

怎么办?

一些餐厅想了个办法:把这些菜做成半成品,甚至连调味包都准备好,卖给周围居民。

发现居然卖得还不错。

这就给了一些餐厅启示:我们可不可以长久去做这个生意?

理论上来看,谁最适合卖半成品菜?

是超市吗?

可是,超市的供给也来自于工厂。

更适合卖半成品菜的,也许是小区附近的餐厅。

为什么?

因为餐厅本来就需要把买来的食材,洗干净切好之后,变成一份一份的半成品。

餐厅一般只有两个高峰期,午饭和晚饭。

上午和下午时段,几乎没有客流。

那备菜的时候,如果员工正好有空闲,能不能顺便多备几十份呢?

这样周围居民下班回家的时候,正好可以顺便拿走,或者通过外卖平台配送。

同时,因为餐厅就在小区附近,居民会很有信任感,有问题可以直接上门,很方便。

这个时候,就相当于我们把“空闲出来的人工成本”,利用起来了。

这部分“空闲出来的人工成本”,就变成了变动成本。

为什么这部分人工成本是变动成本?

因为不忙的时候,你就做半成品的生意,同时支付这部分人工成本。

而如果餐厅很忙,你就不做这个生意,也就不用支付这部分人工成本。

这时,在线下餐厅或者线上餐厅的基础之上,你就增加了一个完全没有固定成本的生意。

你的灵活度和安全性又大大增加。

这就相当于,你又做了一次瘦身。

这个时候你被绊一下,就不会再踉踉跄跄。

你甚至可以在空中做个360度转体,然后稳稳落地。

— 4 —
21年前,雷军做金山软件的时候,面临过一次现金流危机,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自那之后,雷军非常重视现金流的问题。

他说:

你要先搞清楚公司有多少人,每个月需要付多少工资,交多少房租、水电费,这些是固定成本。

差可以不出,广告可以不打,设备可以租用,因为这些都是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是你紧急的时候可以不花的,但固定成本是你一定要给的。

把你的固定成本算出来后,用目前账上的现金除一下,要是没有18个月,你就真心应该睡不着觉。

千万不要把固定成本定得很高。

你可以在很多地方花很多钱,但是是在变动的成本上。

而在固定成本上要越紧越好。

小米创办这么多年来,办公室一直非常简陋。

为什么?

因为它属于固定成本。我们14000人的办公室,十几万平米,每多一毛钱对我来说都是巨大的成本。

所以,一定要管理好你的固定成本。

账上存有18个月的现金,遇到危机时,你才能比较从容。

— 5 —
说完企业,我们来说个人。

对于个人来说,寒冬之下,应该如何避免财务危机?

其实也是同样的逻辑。

一是增加现金流。

尽量让自己拥有多个收入来源。

如果一个家庭只有一个收入来源,那万一这个来源出现问题怎么办?

如果家庭有两个不同行业、不同方向的收入来源,甚至还有套房子收租。

这样就算一个收入来源出现问题,家庭经济也不会受到致命打击。

如果夫妻二人在同一行业,甚至在同一公司,风险其实就会比较大,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所以,要创造多个低相关性的现金流,分散现金流来源,可以有效规避风险。

当你的年被动收入 / 年总支出 >= 100%的时候,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财务自由了。

哪些收入属于被动收入?

房租,分红和利息,版税,知识产权许可费,年金,退休金,这些都是被动收入。

二是减少固定开支的占比。

在这个时期,不要月光,不要透支,更不要借贷消费。

减少固定开支。

然后算一算,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你的存款可以支付几个月的固定开支?

要是没有18个月,你就真心应该睡不着。

最后的话

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不是在风险到来的时候,你怎么能赚更多钱。

而是在遇到风险之后,你怎么才能不摔倒。

是在赚同样多钱的情况下,你怎么才能更健康。

同样的体重,你是灵活的肌肉更多,还是臃肿的脂肪更多?

这,就是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差异。

如果你的企业,固定成本占到50%以上,而毛利率还不如餐厅,你应该非常警觉。

你要赶快想办法把固定成本变成变动成本。

我们刚才以餐厅为例,介绍了一些办法。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办法。

比如,让员工以合伙的方式与公司合作,或者把能外包的业务外包。

虽然这可能会让你付出额外的钱,但是,你要知道,你其实是在为未来的风险买单。

这些额外的钱,就是你为未来买的保险。

最后,我想说:

1
2
3
4
5
这个冬天,是真的有点冷。
但无论如何,冬天一定会结束。
在这个时期,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最重要的,就是守好自己的本钱,保证不下牌桌。
存好余粮。
只要活下去,就能在寒冬之下,找到一片生机。

疫情后的长期问题,不可掉以轻心:为了工作,你必须更努力

中国的疫情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相对比较安全,这是我们用“休克疗法”,给经济强制按下暂停键才换来的。

目前国内的防控重点,已经从防止疫情扩散,转变为防控境外输入,这是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有理由相信经济很快能复苏。

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应该被忽视。

疫情带来的影响,短期是服务业,中期是制造业,长期是失业问题。

今年应届生大约874万,同比增加了40万,劳动力供给大幅增加,又是一年“最难就业季”,就业压力空前。

另一方面,企业倒闭,挣扎自保,或裁员、或延招、或缩招,招聘需求下降,失业的人也许还会更多。

怎么办?政府和企业,他们想了很多办法。

比如研究生扩招,比如扩大某些重点领域的招聘,比如给予中小企业更多支持……

在国外,情况也许更糟。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失业人数就一直持续上升。根据CNBC(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的消息,过去三周,美国累计初请失业金人数超过1600万。而这只是4月9日的数据。现在,也许更多。

不容乐观。

我限制自己不要说多。怕说多就错。

所以今天我不想关心世界,我只想关心你。我想和你讨论的是,我们自己该怎么办?

目前更多人的状态是,还幸运地拥有一份工作,还能吃得上饭,也许还有房有车,还能养家。

但是,担心潜在的失业风险,担忧突然失去工作,稳定的生活突然倾覆。

有房有车,会变成还不上的房贷车贷,上有老下有小,会变成付不完的学费和账单。这样看来,压力不小。

世界是很残酷的,疫情甚至会加剧这种残酷,让生活显露更真实的一面。因为总有这样那样的原因,让一部分人失业。

也许有必要提个醒,在那天来临之前,我们可以做点事情,早作打算,抵御潜在的风险。

— 1 —
报复性存钱

许多公司倒闭的原因,是现金流断裂。

现金流只够1个月的,大约35%;现金流只够1-2个月的,大约32%。

也就是说,大约67%的企业的现金流都撑不过两个月。

我给企业的建议是,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保证现金流的安全,至少3-6个月。

如果有余力的话,应该是12-18个月。

我对个人的建议,也是一样。

公司倒闭了,还可以申请破产清算,但个人是一家无限责任公司,即使破产了也要自己承担全部后果。

很多人是月光族,只有发工资的那天才能喘一口气,感觉又捡回一条命。

然后赶紧先还花呗和信用卡,再吃吃喝喝买东西,又把钱花掉。

这就像企业拿上个月的收入给员工发下个月的工资一样,没有盈余,没有缓冲。

这种消费习惯平常也许没有问题,可是一旦失业,就会止不住地失血。

大部分人不是因为疫情的感染而死,而是因为不小心失血过多而死。

老一辈人常说要居安思危,我们是很难理解的。生长在和平年代,目睹经济腾飞,没有经历过瘟疫、饥荒和战乱,怎么能理解?

可是现在你逐渐懂了。适当的冗余是多么重要,关键时刻能救命。

疫情过去后,很多人会“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买一个包,吃一顿大餐,去一个地方旅行,会开始报复性消费。

但实际上,“人生很长,需要冗余”,在报复性消费之后,记得报复性存钱。

— 2 —
谨慎跳槽

这是一个特殊的“金三银四”。

尽管招聘需求大幅缩减,但是,好机会依然很多。

啊?为什么?

因为这次疫情,错杀了很多企业。那些没能熬过去的,被迫解体,释放出养分,成为了别人的养料。

有一些公司不得不裁员自保,但还有一些公司,是借着这次疫情的机会,悄悄做了一轮“优化”,然后去招更多优秀的人,吸收其他企业释放出来的人才。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发现有些企业,一边裁员,一边还在招人的原因。

这些“聪明”的公司,其实已经做了一轮“置换”。这样的置换,还在继续。

市场上的中高端人才,永远是稀缺的,他们永远都值得一份好工作。

对于优秀的人来说,其实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机会。

如果你对公司目前的状况有担忧,或者渴望更好的职业发展,也对自己的能力有自信,可以去投简历面试,谨慎地尝试。

— 3 —
调整收入结构

如果不想走呢?如果对企业的未来很看好,想和企业挺过这段比较艰难的日子,怎么办?

我有两个建议,一个不要,一个要。

先说不要吧。不要主动提减薪,这会让老板和同事都很尴尬。

也许你是出于责任和好心,但是,老板会怎么想?

如果答应你,其他员工怎么办?答应你的潜台词是,你看那个谁做了表率,你们其他人也必须主动减薪。

但这也许不是老板的真实想法。他会觉得自己被“绑架”了,你替他做了决定。

同事又会怎么想?

你提了,他提了,我不提,显得很不仗义。

于是他被“裹挟”,很不情愿地减薪,也是被“绑架”了。

再说要吧。如果可能的话,你要换一种方式和老板谈谈,调整收入结构。

比如承包制,合伙制。

“虽然有挑战,但是我愿意独立负责一块业务,愿意承担更多风险,成为负责人或者合伙人。”

主动和公司更深地绑定在一起,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基础工资可以下降,奖金部分可以提升,减少公司的压力。或者在弹药余粮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工资奖金都下降,和公司一起分剩余的利润,比如3%,10%,15%。

他不需要裁员,你也不会失业,你未来的收入可能还会更多。

对个人来说,也是难得的转岗、转型的机会。

— 4 —
努力工作

最后,努力工作。

未来一段时间,可能还会有公司倒下,或者放弃不赚钱的业务,或者直接把一些人干掉。

这个时候,能幸运地拥有一份工作,必须更加努力。

之前国家宣布延长假期,企业希望员工能远程办公,却遭到一些人的强烈抵制。他们说是国家让我放假的,你凭什么让我工作?

他们不知道,国家放假,企业买单。

老板咬碎了牙,用出钱的方式,让员工待在家里,不要添乱。

这种情况下,当然是要尽量配合,在家工作。

等到现在老板快没有牙了,企业快发不出工资的时候,他们可能又说,不行了,不行了,没工作了怎么办?

这是一些人的心态和说出的话。也许要好好反思。

在特殊时期,企业和员工的关系,不是雇佣关系,不是博弈关系,而是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所以,努力工作,不要抱怨,交付业绩。这样公司才能盈利,你才能有工资。这是最稳定的收入来源,也是保证工作的最好办法。

最后的话

冰山之下的冰体,也许正在加速浮出水面。

下雪的时候不是最冷的。雪化的时候,更冷。希望很快就能过去。

什么时候会得到缓解?我的判断是,疫情控制后的三个月。

现在看来疫情在四五月份能有比较好的控制,就业压力在七八月份也能得到一定缓解。

什么时候能真正解决?现在看来,还没有对抗疫情特别好的特效药,疫苗可能是我们的唯一解。

疫苗的研制和测试正在进行,这是个好消息。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希望能快一点。

我们要做的就是:注意安全,努力工作,保持信心

如果不能去美国上市

中国的优秀技术公司,在国内上市的并不多,大部分在美国上市。如果以后美国不允许中国企业上市,那对国内会有什么影响?

这是一个假设的问题,还没有真的发生。但是,看上去很有可能。这里不讨论经济影响和政治影响,只关注对国内行业环境的影响。

说实话,我觉得,这会对国内的 IT 行业和从业人员,产生巨大影响。

大家都知道,上市意味着”变现”,创业可以得到回报了。最希望公司上市的,其实不是创业者,而是风险投资家,因为他们原始投资的动机,就是尽快获利退出。

由于种种原因,国内的风险投资,目前首选的退出路径,除了被大公司收购,就是去美国上市。万一这条路断了,风险投资家将大受打击,上市只能选择国内或者香港,这两个股票市场不如美国自由,监管和限制比较多,风险投资家未必愿意或者没有能力做到上市。

我认为,不能去美国上市,对国内影响最大的领域就是风险投资。 主要的退出路径没了,国内的风险投资可能将会萎缩。随之而来的影响是:(1)创业融资将变得困难,创业热会冷却,创业者减少;(2)程序员的挖角和跳槽也会减少,明星工程师的身价将会下降;(3)国内上市的创业公司将会增多,风险投资推动的并购也会增多。

Reference

  1. What Will Cause the Next Recession?
  2. 一文读懂有关小产权房那些事儿
  3. 海信回应裁员:裁员信息数据不属实
  4. 高层经济智囊:疫情之后,我们要准备在高债务下生活
  5. 对话白重恩:中国经济 疫情冲击下的破局之道
  6. 法国经济陷入严重衰退
  7. 深圳公布1~2月经济运行简况:书报杂志类消费罕见逆市增8.4%
  8. 从罗永浩到“市长直播”:为湖北补血,更是新风口
  9. 肺炎疫情:IMF预测全球经济萎缩堪比大萧条时期
  10. 肺炎疫情:香港失业者为糊口暂别梦想与专业
  11. 从“六稳”到“六保” 2020年还需要设定经济增长目标吗?
  12. 社论|不必过于担忧产业链“去中国化”
  13. 拉加德警示欧元区经济最糟恐萎缩15% 振兴手段各国仍分歧
  14. “原油宝”暴亏散户倒欠银行钱?八问中国银行
  15. 中行“原油宝”暴亏 散户被倒追保证金
  16. 汉能陷“至暗时刻”
  17. 萨默斯:市场轻视四大风险 美国做法让人失望
  18. 易纲:中国经济预计将在下半年恢复潜在增速
  19. 伊朗将变更货币遏制通胀 新旧币值1比1万
  20. 熬过了裁员,却熬不过降薪……豪门也没有“余粮”了
  21. 全球供应链中断可能导致1970年代滞涨重现
  22. 美国失业率升至14.7% 大萧条以来最高
  23. 渣打银行:美国实际失业率超过25%
  24. 欧美国家将面临第二波失业潮
  25. 肺炎疫情下,有关中美贸易战走向的四个问答
  26. 2019 年北京房市回顾与展望
  27. 北京学区房简史
  28. 马光远:一线和热点城市房价反弹如期到来
  29. 消费者不消费将拖累美英经济复苏
  30. 一封给高三同学的回信
  31. 重磅!创业板新规发布!试点注册制,日涨跌幅限制改为20%,下周一起深交所将受理在审企业IPO
  32. 中国地摊经济:后疫情时代全民摆摊能否解决就业难
  33. 新冠疫情冲击世界经济 九张图一目了然
  34. 刘润:一篇文章讲透直播的机会拼图
  35. 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突破1998年历史极值
  36. 2020年版三四线城市买房指南
  37. 疫情下的北京写字楼市场:空置率创近十年新高
  38. 台湾青年失业率再创新高,“西进大陆”成最优选择
  39. 茅台,凭什么这么贵?
  40. 三星关闭苏州工厂:外企撤离,枪响以后没有赢家
  41. 经济下行压力显现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