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Happiness

happiness20180726.jpg

快乐是一种本事,幸福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选择。——DeepCreator

快乐=期望-现实,Happiness is a choice.

所谓的幸福感,就是你与你所在的世界之间的强关联——李笑来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杨绛

生命中最美好的事都是免费的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曼罗兰也说: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1. 睡了个美觉
  2. 读了本好书
  3. 看了部好电影
  4. 听了首好歌
  5. 吃了顿美食
  6. 去旅行了,美景
  7. 拍了张好照片
  8. 和宝宝一起嬉戏
  9. 给家人带来欢乐
  10. 学习了一个新概念
  11. 掌握了一门新技能
  12. 完成了健身任务
  13. 和好友畅聊
  14. 写了篇好博客
  15. 自我成长和升级了
  16. 去爬山了
  17. 去图书馆了
  18. 自我成长了
  19. 见识新事物
  20. 丰富人生体验

在现实生活中,关于幸福和不幸福要从两个方面看,即我们的欲望与满足欲望的能力之间是不是能够平衡。
如果有了一个欲望,然后通过自己的能力或者外部提供的条件满足这个欲望,你会有一种幸福感;当这个平衡被打破,你会感觉到痛苦。欲望本身在那里,我们改变不了,但我们可以想办法提高我们的能力,去奋斗,获得更高的财富、能力,甚至权力。
欲望表现为一种奋斗,表现为一种资源获取,表现为对外部环境的博弈。这样就出现了很多故事,多数人想通过奋斗使自己达到一种幸福状态,结果却往往并不幸福。小到我们做生意,大到追求国家民族的复兴,膨胀的欲望往往导致很多悲剧。——冯仑

initialmission20180416.jpg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生使命,体验人间更多美好。

Positivita-e-buonumore-radio-company-easy.jpg

Happiness is a choice , but also a ability.

How To Be Happy By Focusing On The Aspects You Control

Not happy? It’s okay to blame your parents. But only for their genes. Everything else, it seems, is up to you. In analyzing how to be happy, we examined data from diverse areas of psychological and quality-of-life research. We found that while our pre-determined genetic makeup does play a role in influencing our happiness, it’s only a part of the bigger picture.

What determines one individual’s personal happiness is certainly different from what determines another’s, but there are many aspects of life that merit a second look. We hope this visual snapshot of happiness brings a smile to your face.

factorialist_how_to_be_happy_visualized_full.jpg

幸福断舍离

Happier at Home: Kiss More, Jump More, Abandon Self-Control, and My Other Experiments in Everyday Life

内容简介

在生活中,我们总能发现很多有关幸福的悖论,比如:

 接纳自己,但对自己仍有更多的期望

 自我约束,但仍想给自己更多自由

 感受到了幸福,但并不觉得更加开心

 人际关系让你觉得快乐,也会让你觉得痛苦

……

知名作家格雷琴·鲁宾在她的《幸福哲学课》一书出版并获得广大读者认可后,继续对“如何找到稳稳的幸福”这个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她认为,让自己幸福的方法之一是让其他人幸福;让其他人幸福的方法之一是自己先幸福。而若要获得幸福,家庭是关键。一个人只有在家里感到轻松快乐,才会觉得人生是真的幸福的。

那么,怎样做才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呢?格雷琴建议,我们可以为自己打造一个以家庭为核心的幸福断舍离计划,从管理财富、经营婚姻、照顾子女、管理时间、安于当下、学会感恩等方面入手,层层深入,营造一个简洁、舒服、充满爱的温馨的家。

正如格雷琴在书中所说: “简化生活的理念并不仅仅是清理物品。拥有幸福家庭的前提是,了解自己、面对自己、把握现在。”

目录

致读者 V
前 言 VII
第 1 章 财富 大道至简
创建属于自己的圣地 013
逐一清理 024
阅读说明书 035
第 2 章 婚姻 证明我的爱
早晚亲吻 049
给出鼓励 050
关注积极乐观的一面 055
承担责任 056
第 3 章 为人父母 用心关注
避免过度反应 072
共享兴趣 076
一起探险 078
温暖地问好和告别 082
第 4 章 内在设计 重塑自我
远离负能量 094
三思而后行 098
回应他人的好意 101
放弃自我控制 104
第 5 章 时间 主导自己的生活
掌控口袋里的“办公室” 122
给孩子自由 127
坚持做一件拖延已久的事 132
更有创意地生活 137
第 6 章 身体 在经历中体验
拥抱好味道 153
礼貌地敲门 157
好好过节 162
跳上几步 166
尝试针灸 167
第 7 章 家庭 学会感恩
进门仪式 178
与父母畅谈 180
筹划小惊喜 183
与妹妹合作 186
第 8 章 环境 拥抱当下
欣赏所在之地 207
多行善举 210
找到自己的使命 214
创建一处秘密基地 220
第 9 章 此时此刻 把握现在
后 记 243
8 条普适真理 245
你的幸福计划 247
致 谢 251

关于单身生活

——罗辑思维CEO脱不花

08 单身过的不愉快,有伴侣之后也不会愉快。

09 单身且愉快,一个重要前提是有较高收入且未来可期。

10 单身时最值得花时间去做的是投资一切长本事长能耐的事儿:学习、进修、放纵好奇心,因为在有伴侣以后很难再有大块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11 拥有联系非常紧密的至交好友,且能够共同成长,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不够紧密则对彼此生活缺少实际支持,不能同步成长则无法长期维持关系。

12 建立自己的生活秩序,但要有弹性。弹性是指随时可以接纳一个因伴侣而带来的新秩序。很多人被动长期单身的原因是因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过度缺乏弹性以至于无法接纳别人。

13 积极参加有意思的社交活动,认识陌生人,多交朋友。

14 尽快建立一套自己的“生活资源系统”:从保姆小时工到相熟的专车司机、发型师、健身教练、全科医生、可24小时喊出来帮忙的亲友、直到旅行代理人,把自己的生活置入一种由专业人士服务的环境中。

15 无论以戏谑或者认真的方式哭诉单身狗的身份,都应该尽量减少。因为最有吸引力的单身是貌似不知道是否真的单身的单身男女。

16 即使非常享受单身生活,也要保持“可勾搭”的待机状态,因为促进荷尔蒙分泌有益身心健康。

17 选择偏保守的理财方式,给自己买足额的大病保险,小心对待自己的钱。

18 和婚姻生活质量较高的人交朋友,人在面临重大选择时需要榜样和示范

19 不要上来就用长期关系的标准来要求对方,关系是递进的:可见、可约、可睡、可长期交往,然后才是可固定长期关系。在不同阶段,标准不一样。

20 多参加打球、逛街、饭局、旅行,少参加茶会、禅修、面壁,不要给自己机会沉浸在自怨自怜伤春悲秋的情绪里。

21 主动点。对一切事。

只求凡人的幸福

凡人的幸福

《只求凡人的幸福》
——冰心

新东方大佬俞敏洪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大体意思是“放低自己的心态,用接受一切的心态去欣赏你周围的人与事,你会看到很多自己的不足。通过这样的心态,我结交到了徐小平(他的老师)、王强(班长、各种主席、优秀的代表)、包凡一(睡在上铺的兄弟)……,他们身上都有我只得学习的地方,所以我永生需要学习;当那一天我感觉我超越了他们,就可以不用学习了;但他们也一直在学习、在奋斗,而王强这个读书虫我怎么拼的过?”。放低心态后,你能看到每一个你讨厌的人身上都有只得你学习的地方,你也能看到每一个卑微者都有只得你尊敬的方面。相反,如果你一直以为自己高高在上、不可一世,那么你能感受到的只有表面的繁华和阿谀,永远也感受不到酒劲过后的那一份寂寞空虚。

把自己当一个普通人,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找到你自己”一直是我读书的一个追寻目标,如何正确的认识自己,如何把自己的优缺点有效的表现、管理和释放,一直是追寻的方向。你越充分的认识你自己,便能约熟悉这个世界。《孙子·谋攻篇》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了解自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你约向往的,便是你内心越贪婪的;你越在意的,便是你自己的想法和心境。做一个平凡人很难,很多人在很多场景里幻想着自己成功以后怎么办,而类似这样的幻想让人久久不能平静,原因无他,心乱而已。

安静的读完一本书、认识一个人物故事或心境、理想,你能收获一个全新的自己。过去从心理学、星相学去判断一个人的一些选择,现在则能从数据里读到过去的你和未来的你。大数据的今天,我们有那个各种工具记录时间、轨迹和方式,《小强升职记》告诉我们,一个三五年还没有升职的屌丝不是因为人不聪明、运气不好,而是浪费的时间太多、效率太低、成就太微不足道!数据告诉我们,每天浪费在不产生效益的事务上的时间太多,而想要认识自己的这个特性,唯有一颗安静的心,才能把自己认的清楚。放低心态,你才能理直气壮的面对领导的责骂;你才能看的清楚,真的是你的效率低下而不是他随意的脾气!

读诗一直是有技术含量的事情,诗歌从来不求快,也不求懂,而在与韵律、思考和回味。一首诗的对仗、用典和格律(音律)特色,能让你的整个人生阶段里,回味无穷。穿越千古,我们认识了古人的惆怅;放眼当下,吟唱诗歌的我们理解今天的喜怒哀乐;与古人同步,我们有一样的感情,一样的心境,甚至理想、幸福、未来的追求都是一样的——这感觉,让人感觉自己重生了一样。《只求凡人的幸福》里面多散文、故事和小品文,在这些杂文中间歇着出现古诗和近代诗,错落有致,读起来别有一番风味。这是一本能让人心静的书,读者千年前的诗词歌赋,看今天的车水马龙,你,醉了吗?

做一个普通人,读一些诗歌、散文;认识自己,了解世界;幸福,足以。

幸福原动力——赢得快乐竞争力的5个秘诀 Before Happiness: 5 Actionable Strategies to Create a Positive Path to Success

目录

推荐序 幸福不远,就在左右
中文版序 积极心理学浪潮来袭
前言 快乐是一种选择
引言 积极特质的力量
原动力1 构建积极现实——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机会
为什么上了艺术课的医学生发现重要细节的能力提高了10%?
为什么重要会议不要安排在午餐或晚餐前?
真心想弥补过错的丈夫该给妻子买几次花?
原动力2 绘制心理地图——为自己规划成功路线
资深销售员和菜鸟销售员有何区别?
成功路线图和逃跑路线图到底先画哪一个?
75%的职业成功可以通过哪三件事情来预测?
原动力3 寻找X点——加速迈向成功
为什么在小公司工作也许比在大公司工作更好?
为什么在马拉松比赛接近终点时,几乎所有的运动员都会加速冲过终点?
为什么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
原动力4 消除噪音——消除消极的现实,加强积极信号
如何变得比奥普拉更富有?
为什么我们总会关注工作季报中消极的数字?
为什么可供选择的商品越多,购买行为越少?
原动力5 积极启动——将你的积极现实传递给其他人
为什么某家医疗公司要向丽思卡尔顿酒店学习“10/5法”?
小组中第一个说话的人能设定讨论的方向吗?
逆境和挑战为何能增强团队凝聚力?
后记 超越快乐:一个关于改变的案例
构建幸福企业中国实践 左右家私的职场原动力
译者后记

My Views of Happiness

2017-04-07 14:45:06

Healthy, Family, Enterprise, Thanksgiving
Love her,accompany her.

Healthy

Walking

Sleeping

Diet

Mentality

Family

Resposibility

Independency

Enterprise

Growing up

Startup

Thanksgiving

Face to Reality

Appreciation

Try your best

Let it Go


You will never be happy if you continue to search for what happiness consists of. You will never live if you are looking for the meaning of life.
如果你继续去寻找幸福是由什么组成的,那你永远不会找到幸福。如果你一直在找人生的意义,你永远不会生活。

词霸小编:一个人活得幸福不幸福,一要看是不是能睡着,二要看是不是想醒来。能睡着,说明心安,此前问心无愧;想醒来,说明心美,当下正是所要。 人生,也不过是这六字的快活。

如何才能拥有幸福?这本书给你答案

原创: 「罗辑思维」 罗辑思维 今天

在假日里,如果有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时刻,特别推荐你尝试一个新的团聚形式——一起听本书。

特别是今天为你选择的,这本非常著名的书——《幸福的方法》。

作者:【美】泰勒·本·沙哈尔
译者:汪冰 刘骏杰
出版:当代中国出版社

幸福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目标,但是达到幸福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它需要全家人的共同观念和一致努力。

作为“最受欢迎的哈佛心理学导师”,作者泰勒在书中提出:幸福,本质就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是有具体的方法可借鉴的。

以下几点书中的核心内容,与你分享。

  1. 积极心理学家根据人对未来和当下利益的看法,把人分为四类:

重未来轻当下的“忙碌奔波型”;
重当下轻未来的“享乐主义型”;
两者都轻的“虚无主义型”;
两者都重的“感悟幸福型”。

只有最后一种,做到了快乐与意义的结合,才是真正的幸福。

  1. 影响一个人的幸福因素中,50%与基因相关,10%与环境相关,剩下的40%是个人可控因素。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提升幸福水平。

  2. 幸福,并不等于富有。只有在特别贫困时,财富才会极大提升人的幸福感。如果已经获得基本保障,财富对幸福感影响不大。

  3. 教给你一个提升幸福感的方法:五件好事法。每天记录五件值得快乐和感恩的事情,小到吃了一份美食、大到工作突破都可以。让你的情感体验保持新鲜,对抗无聊。

  4. 自我打分法”,也能提升幸福指数。记录你所做的事情,并对每件事的快乐和意义打分,根据分数评估是该增加这件事的投入,还是减少。比如,你觉得和家人相处是5分,上网打发时间是2分。据此调整你的时间分配,把时间更多地花在快乐、有意义的事情上,会越来越幸福。

Example——From DeepCreator

一、自我成长–5分

精力泥潭–>睡眠,步行,冥想
认知泥潭–>阅读思考,总结反省交流分享,旅行观察
债务泥潭–>开源节流
专业能力–>AIIPRManagement
外部资源–>Relatives,Friends,共同成长,协作共赢

格局:大决战,战略VS战术,关注点,烦心事,朋友圈
脉动:依附模型 VS 独立模式,做真实的自己,认清现实,保好自己,统一目标和思想,齐心协力,同舟共济
牵一发而动全身,小不忍则乱大谋

二、家人成长–4分
3A模型,Andy,Amy,Alisa,最稳定的铁三角
陪伴就是爱

三、拼搏事业–3分
做有价值的事情
做多赢的事情
人还得有点情怀和追求

四、休闲娱乐–2分
听音乐
看电影

  1. 对于学习,提升幸福的方法,就是享受学习本身,达到“心流”状态:全身心投入学习,忘记时间流逝。想达到这种状态,首先要非常专注,其次是设置清晰的目标。最好的目标是觉得有挑战,但通过努力又能完成。

  2. 幸福工作的方法,是在工作中找到热情和使命感。不妨使用“MPS法”,M代表意义、P代表快乐、S代表优势。依次列出你觉得有意义、感到快乐的,和能发挥自己优势的事。三项重叠的部分,就是你的理想工作。选择工作时,最好选择能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工作。

  3. 如果无法换工作,也能在现有的工作岗位上提升幸福感——找到工作的使命感,明确自己想从工作中获得什么。如果是薪资,工作就只是任务;如果是发展,工作就只是职业;如果是自我实现,那这就是使命感,是为之奋斗的意义。

  4. 幸福恋爱的方法,是无条件的爱和相互理解。理解是爱的基础。无条件的爱,是指更看重这个人的核心价值,而不是外在成就;注重他做事的热忱和态度,而不是看实际取得了多大成功。

  5. 把追求幸福当成人生目标,并不一定能保证你能得到幸福。但使用经过积极心理学家验证过的方法,会使你更接近幸福。

有效提升幸福感的三个方法

耶鲁大学教授劳丽·桑托斯开了一门“幸福快乐课”,吸引了耶鲁大学将近四分之一的学生。桑托斯在课上给出了三个有效提升幸福感的方法,得到订阅专栏“马徐骏·新知报告”介绍了这三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叫做“拆分目标法”。具体来说有三步。

第一步,明确一个目标,比如说减肥;
第二步,想想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障碍,比如你想减肥却爱吃垃圾食品;
第三步,针对这个问题和障碍制定解决方案,比如想办法不吃垃圾食品。

“拆分目标法”背后的原因,是纽约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加布里埃尔·厄廷根(Gabriele Oettingen)发现的一个规律,那就是积极的想法有时反而会引发不快乐,因为我们只把目光聚焦在理想的结果上,却忽略了实现结果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在过程中很容易失败,从而引发失落。而用“拆分目标法”来分析和制定一套方案,会帮你更容易实现目标,从而带来更多的满足和快乐。

第二个方法是用“正向奖励”建立好习惯。查尔斯·都希格(Charles Duhigg)在《习惯的力量》这本书里说,

习惯有三个元素,线索、行为、奖励。线索就是一遇到这个事儿,就启动这个习惯,行为就是具体动作,而奖励就是你得到的正向反馈,然后不断加强这个习惯。

比如,无聊是一个线索,不停地刷手机是行为,奖励就是用微博、抖音来打发无聊,但这种奖励只能浪费时间,是一个坏的习惯机制。

那怎么培养好习惯呢?强迫自己不看手机是很难做到的,你能做的,是替换习惯机制里的“行为”和“奖励”这两个环节,用另一个同样能带来愉快的行为,比如说用运动代替看手机的行为,换来的奖励就是更充沛的体力。这样,一个坏习惯就被好习惯取代了,关键在于,对自己想要养成的好习惯,一定要设计一个马上能够兑现的奖励,这才能刺激自己不断重复这个好习惯,直到机制形成。

最后一个提升快乐的办法就是让自己成为“责任人”,不管是养宠物,还是照顾植物,都会让你变得更快乐。在一项研究中,一家养老院收到了一批植物,一半的人需要自己照顾这些植物,另一半的人不需要,有员工来为他们做。六个月之后,那些需要自己动手照顾植物的老人,得到的快乐更多,身体和情绪更健康。

方法:怎样才能“掌控”快乐

人人都想追求快乐,但是快乐往往是短暂的,很难持久。得到订阅专栏“精英日课”的主理人万维钢在专栏里介绍了《鹦鹉螺》杂志的一篇文章,叫《不快乐是口感清洁剂》(Unhappiness Is a Palate-Cleanser:Why it’s impossible to always be happy)。文章作者是西北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英迪拉·拉曼(Indira M. Raman),他从脑神经科学角度分析了为什么快乐总是短暂的。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大脑的机制。

对神经科学家来说,大脑要做的就是三件事:接收信息、分析信息、采取行动。这三个步骤都是由神经元控制。

接收信息,就是把外界传来的声音、光线、触觉等物理信号变成大脑能理解的电讯号。完成这一步,靠的是“转导蛋白质”,转导蛋白质接收到信号之后,会形成一个“离子通道”,带电离子的运动形成电讯号,然后大脑神经元就接收这个电讯号。这里的关键在于,离子通道对外界刺激的响应,并不是由外界刺激的强度所决定的,而是由外界刺激强度的变化决定的。也就是说,哪怕这个刺激很大,只要它一直存在,离子通道也会慢慢关闭。只有当刺激发生变化时,比如突然加强,离子通道才会响应。比如,你去游泳,刚下水的时候感觉很凉,但是过一会儿就不觉得凉了。脑神经科学家把这个过程叫做“适应”。这就是快乐没办法一直持续的原因,因为我们对外界的刺激很容易就适应了,这是一种生理本能。

老鼠也一样。研究人员用老鼠做实验,让老鼠完成任务,给老鼠食物作为奖励。一开始,完成任务给吃的它就吃,但时间一长,给普通的食物老鼠就不吃了,必须给好吃的才行。但是研究人员又做了个改变,饿上老鼠一段时间,看它挑不挑食。结果是,只要足够饿,老鼠什么都吃。这个道理还是对变化做出的反应。从有食物到有更好吃的食物,这是一种变化。从不给食物到有食物,这也是一种变化。

万维钢总结说,

感受快乐的方法一共有两种,一种是追求多样性,新奇的、不一样的刺激会让你快乐。另一种是追求间隔性,间隔一段时间,哪怕是以前经历过的刺激,也会感到快乐。也就是说,再好吃的东西,也别一次吃太多;再好玩的游戏,也别无限制地玩。适可而止是为了长期的享受。而且,这种间隔性的快乐还涉及到你对生活的主动权,被多样性吸引是“被动”吸引,而间隔总是你主动。所以,间隔出来的快乐更稀缺、更宝贵。

名利与幸福

职业生涯与人生

破解幸福密码

★幸福是什么?
有意义的快乐就是幸福。
真正幸福的人,不仅仅指的是他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快乐的,而是指他的生命整个状态,即使有经历痛苦的时刻,但他明白这些痛苦的真实意义,他知道这些痛苦过后,依然指向幸福。甚至可以说,这些痛苦也是幸福的一部分,他在总体上仍然是幸福的。

★幸福有哪些敌人?
自卑:自卑者主要的误区,在于认为自己不配享有真正的幸福。
悲伤:悲伤是“丧失”后不可避免的情感创伤,不必强求消失,让其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焦虑:焦虑和人们的性格类型密切相关。A型焦虑,B型长寿,C型高发癌症,D型孤僻。

★如何寻找幸福?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拥有一颗健康的心才能感知幸福的存在。
从容享受现在,不沉迷过去,不给生活开空头支票。
恰切评估,对自己有正确的期望,不用完美苛求自己。
接纳不可逆转的改变,从生活中寻找新力量,寻找幸福面。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有效抗击各种危机。

目录

自序 与心灵对接,与更多的人分享幸福
引子 心理学:一门由内窥外的艺术

第一章 有意义的快乐就是幸福
幸福有盲点,失去过的人才知其可贵
学会用荷尔蒙去寻找幸福
没有内啡肽的激发,幸福不过是跛子
警惕吗啡带来的“伪幸福”
给快乐赋予意义,如同让手指穿过婚戒
享受有节制的快乐,幸福面前不能“饮鸩止渴”
从容享受现在,不给生活开空头支票
排除病态思维,体会此时此刻的欢愉
忽视身体的语言,我们创造了自己的疾病

第二章 放下包袱,持花而行
给健康打分,评价个体的状态
改变自己所能改变的事物,接受自己所不能改变的事物
自我肯定,获得恰到好处的安全感
天下没有绝对的好事或坏事,就看你如何面对
珍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随时相信“我能”
控制情绪,不用“完美”苛求自己
拓宽心理容量,将别人的处境纳入思考范畴
勇于表达自己,战胜自我恐惧
增强心理弹性指数,让压力落荒而逃
启动适度的自我防卫机制,跨越心理危机
恰切评估,对自己有正确的期望
适应改变,将幸福砝码握在自己手上
所有抑郁症的产生,都是人际关系出了问题
不要活在过往,生活从现在开始

第三章 从自卑走向幸福
自卑情结是幸福的最大敌人
自卑者主要的误区,在于认为自己不配享有真正的幸福
我们的生命,不因别人的喜欢而存在
承认自卑,是迈开改变它的第一步
自我排查,找到自卑的根源
接纳自卑,它会以意料不到的方式来帮助你
写下自己的优点,学会自我鼓励
找到新模式,覆盖内心深处的自卑

第四章 封印悲伤,再建自我
悲伤是“丧失”后不可避免的生命体验
我们正在经历哪一种悲伤
悲伤只是生活的一面,我们要寻找它的幸福面
接受丧失的现实,开始建立新的生活秩序
接纳不可逆转的改变,从生活中寻找新力量
时间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要有意识地缝合受伤的心
哀伤不必强求消失,让其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第五章 适当应激,缓解焦虑
适当的焦虑,让你保持清醒与活力
利用“应激”机制化解焦虑
A型性格的人是紧张焦虑的高发分子
B、D型性格的心理特征与自我调节
给A型开方:放慢生活节奏,学会等待
缓解焦虑的生活法则:必须当心,切勿担心
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能有效抗击焦虑和危机
C型性格的人是癌症的高发分子

第六章 幸福不是奢侈品
了解幸福的真相,构建自己的幸福体系
幸福,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标感
自己幸福,也传播分享你的幸福
附录 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
后记 念叨着一种坚定的幸福

读书笔记

在毕淑敏心中,幸福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标感。那到底要如何树立自己的目标感?书中写到,人要有一点使命感,是要有一点崇高感的。一个人可以不信教,但必须要信点什么东西。要信一己私利之上的高远的东西。如果一点都没有,埋在世俗和庸常尘灰之中,每天都是卿卿我我柴米油盐,那就会觉得一辈子和过一天没有多少区别,那就让人萎缩和了无生气。最后,毕淑敏说,“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他一定要为生活找点意义。生活本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要让它变得有点意义。生活本身并不幸福,所以我们要幸福地生活。”

《幸福的方法》| 苏菲解读

1dc1249becdcb8245600bb1ec52e176b.jpg

关于作者
泰勒·本-沙哈尔,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课程讲师,在哈佛创造了选课人数最多的记录,他本人也被哈佛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哈佛导师”。

关于本书
在本书里,作者阐述了幸福是什么,影响幸福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提升幸福水平。“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对这本书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把教给人们获得幸福的方法和关于幸福的科学研究成果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核心内容
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幸福需要兼顾当下利益和未来利益,既有长远而有意义的目标,也享受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一个人幸福水平的因素中,有40%的部分是个人可控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更加幸福。

一、幸福的定义
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以当下利益和未来利益为横竖两个坐标轴,人生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注重未来利益轻视当下利益的“忙碌奔波型”、注重当下利益轻视未来利益的“享乐主义型”、两者都放弃的“虚无主义型”、两者都看重的“感悟幸福型”。积极心理学认为,只有最后一种类型才是真正的幸福,也就是做到了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影响一个人幸福水平的因素中,50%与基因相关,10%与环境相关,剩下的40%是个人可控因素。由此可见,尽管有着先天的决定因素,每个人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幸福水平。
财富属于环境因素中的一个。心理学家发现,当生活已经解决了温饱,获得了基本保障,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要想获得幸福,不应该以追求财富为目标,而应该直接追求幸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牺牲成功,因为人在获得快乐感受到意义的时候,会激发出更大的潜力,所以幸福的人往往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幸福学习

幸福学习的方法,就是享受学习本身。

作者认为学习有两种模式:溺水模式和性爱模式。注重过程和结果的性爱模式,会让学习更加具有幸福感。学习的巅峰体验是“心流体验”,也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为了获得心流体验,需要设置清晰的目标,并且寻找难度合适的任务。

三、幸福工作

幸福工作的方法,就是在工作中找到热情和使命感。

MPS 方法可以帮助你理清思路,找到既适合自己又具有幸福感的工作。其中,M 代表意义,P 代表快乐,S 代表优势。依次写下所有觉得有意义的事情、所有令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以及所有能发挥自身优势的事情,这三部分的交集就是理想的工作。

即便目前不具备更换工作的条件,也可以从现有工作中找到令自己感到快乐的部分,并积极培养工作使命感,在工作中感到幸福,也会带来更优秀的工作表现。

四、幸福恋爱

营建幸福的亲密关系,需要无条件的爱和相互理解。

无条件的爱就是看重对方的核心价值,而不是外在成就。获得无条件的爱,能令人更好地激发潜能和价值。理解是爱的基础,熟悉会带来更强烈的亲密感。

五、自我打分法

为自己打分,提升整体幸福指数。

记录自己所做的主要事情,为每一件事的快乐和意义打分,根据分数来评估是该增加这件事的投入还是该减少。通过有意识地记录和评估,可以对自己的时间投入有更深层次的认知,从而更好地调整行为。

六、5件好事法

用5件好事法和有节制的自律来提升幸福感。

每天记录5件值得感恩又快乐的事情,无论大小,重复也没有关系,这样能让自己的情感体验保持新鲜,对抗适应性的司空见惯和理所应当,珍惜所拥有的美好,会增强幸福感受。把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惯性,用有节制的自律来提升幸福感。

金句

  1. 不要追求绝对的幸福水平,而应该在自己的原始幸福基准之上,通过努力不断提升幸福水平,达到更幸福的状态。
  2. 追求幸福并不意味着牺牲成功,相反的,幸福的人往往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3. 如果你无条件地爱一个人,你就会看重对方的核心价值,而不是他的外在表现。
  4. 把追求财富当作人生目标,并不能保证会得到幸福。

新书:如何让人幸福感更强

生活方式

根据联合国《世界幸福报告》,丹麦有四年被评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丹麦哥本哈根幸福研究所的首席执行官迈克·维金(MeikWiking)致力于研究如何让人更幸福。他在新书《丹麦人为什么幸福》里说,“在一起”是获取幸福的要素之一。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幸福报告》,基本生活水平是幸福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达到基础条件以后,社会关系对幸福感的影响要远远超过收入的影响。甚至,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可以用货币来评估。2008年,英国有一项研究,让人们给朋友、亲戚和邻居贴上价格标签。结果表明,社交活动的增加,有可能会产生相当于每年8.5万欧元的额外生活满意度。迈克·维金说,60%的欧洲人每周会和朋友、家人或者同事聚会一次。而丹麦人的比例是78%。丹麦人在寻找幸福的时候喜欢找小圈子里的朋友,几乎60%的丹麦人都认为最佳的聚会人数是三到四位。

此外,跟据幸福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显示,幸福感与收入之间没有太多的关联。如果你不是挣扎在贫困线上或者入不敷出,每月额外增加100欧元,也并不足以让你拥有更多的幸福。丹麦人的幸福感总是和吃喝娱乐相关,但不提倡高消费。越多的金钱因素掺杂进来,幸福感就越少。而越是简单和原始的活动,就越幸福。比如,喝茶比喝香槟更幸福,玩桌游比玩电脑游戏更幸福,自己在家里做的食物和饼干比外面买的更能让人幸福。

心流练习:在生活中感受幸福感

今天这条音频和你聊聊,如何让自己获得“幸福感”?

心理学科普平台KnowYourself主创团队最近写了一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就是普通人通过实践、学习和练习,是可以让自己活得有“幸福感”的。文章从技术的角度,分享了一种让你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幸福感”的实操方案——“心流”,心脏的心,流动的流。我来给你具体说说。

“心流”这个概念由心理学家奇克森特米哈伊2004年提出,指的是当人们沉浸在当下的某件事情时,全神贯注、全情投入并享受其中从而体验到的一种幸福的精神状态。

奇克森特米哈伊将人们进入“心流”时的状态描述为:你感觉自己完全在为这件事情努力,自己也因此显得很遥远。时光飞逝,你觉得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想法都如行云流水一般发生。你全神贯注,所有的能力都被发挥到极致。具体来说,就是7个方面:完全沉浸、感到狂喜、内心清晰、力所能及、平静感、时光飞逝以及内在动力。

你肯定要问了,要达到心流需要做哪些准备?奇克森特米哈伊认为,通常当人们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时更容易产生心流,尤其当这件事情又有一定的探索性。这是因为,对于喜欢做的事,人们会更愿意集中精力;而具有探索性,则使人产生好奇心与新鲜感,进入一种“狂喜”的状态,也就自然体会到了幸福。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进入“心流”的条件。

首先,进入”心流“对任务的挑战性和技巧水平有一定要求。挑战水平偏高、技巧水平偏高,人们就比较容易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进入心流。如果你一直做简单的、毫无挑战的事,那幸福感就不会来得那么顺利。面对挑战,你还必须掌握足够的技巧。其实我们做大多数事情,都是刚开始做的时候觉得没意思,投入一定时间学习之后才会觉得有意思,也就是因为,掌握了技巧,你才会体验到做这件事的幸福。

第二,拥有“自主能动”人格的人更容易进入心流。具有自主能动人格的人,实际上就是那些拥有更少自我意识、而拥有更多成就取向,以及责任心更强的人。

自我意识、成就取向、责任心,这三个因素我们一个个来分析。先来看看自我意识,它指的是一个人对于自身外在以及行为表现的在意程度。一个人如果自我意识过高,那很可能因为过度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表现,而无法集中精力在所做的事情上,所以高自我意识不可取。其次是成就取向,有研究发现,有成就取向的人通常更愿意迎接新的挑战,也更愿意努力学习新技能。最后,是责任心,通常责任心更强的人,有更多机会进入心流的原因,一个是因为他们喜欢解决问题,愿意花时间接受挑战,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更能够自我控制、专注做事。

说完了进入心流的条件,再看看如何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有3个方法可以参考。

一是尝试更多的事情。文章认为,只有通过实践去尝试做一件事,你才会真正知道自己对它的感受。靠想象、分析和测试都不能真正帮你做到这一点。

二是对“挑战”与“技能”做评估、调整。当你发现一件事情充满挑战,而自己却技能不足时,应当及时学习新的技能以应对挑战;相反,当一件事情挑战不足时,适当地增加难度,也能够帮助你更好地进入心流状态。

三是设立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并主动寻找反馈。目标越明确时,人们对于自己能否胜任就越有把握,也越能够专注地努力。而寻找反馈,则能够帮助人们根据反馈做出及时的调整,避免因为反复碰壁,消耗了热情和精力。

以上就是KnowYourself提供的关于如何进入“心流”,并借此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幸福感”的实操方案,希望你能从中有所收获。

本文源自:KnowYourself(研究:一种掌握“幸福感”的实操途径)

当你老了,婚姻能让你更幸福吗

这条音频给你介绍一项心理学的新研究,那就是当你老了,婚姻会不会让你感到更幸福。

咱们可能都听过这种说法,叫“千金难买老来伴”,也就是说,等你老了,身边有个相互扶持的伴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但2016年9月发表在美国老牌杂志《婚姻与家庭》(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上的一篇研究就指出,心理学家通过调查发现,当你老了,婚姻并不会使你感到更幸福。

进入正题之前,咱们现在介绍一下《婚姻与家庭》这本杂志。这本创刊于1939年的杂志,是美国家庭关系协会旗下的一本严肃的学术刊物,主要讨论的是关于婚姻、两性关系、家庭这样的议题。

今天要介绍的发表在《婚姻与家庭》上的文章,讨论了这么一个话题,那就是:当你老了,婚姻会不会让你感到更幸福?我们通常认为,婚姻是我们走向幸福的必经道路,而这也是心理学家在开始进行调查之前所预想的。

美国博林格林州立大学的两位教授带着这样的预想,着手进行了调查。他们先找了一千多名上了年纪的人,他们的年龄在57岁到85岁之间,根据人们的婚恋状态,把调查对象分为四种:已婚者、同居者、约会者和单身者。研究人员预测,已婚者应该是幸福水平最高的,其次是同居者,排第三的是约会者,最后,最不幸福的是单身的人。

在这儿咱们先来说说,心理学家是如何定义幸福的。幸福在心理学上可以被表述为“心理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包含着一系列的指标,研究者们依据心理幸福感的指标,设计了问卷。他们问了一些问题来测量被试者的压力感,比如“生活中有好多困难,我觉得我根本没办法战胜它们”;然后又问了一些问题测量被试者的孤独感;还问了一些问题来测量被试者的抑郁感。就这样,从压力感、孤独感和抑郁感三个方向,对测试者的心理幸福感进行了衡量。最终的结果出人意料。已婚者并不是心理幸福水平最高的。

先来说明这么一件事儿,那就是四类人群在三项指标上的表现,各有高低,所以研究没能给出一个综合评价,给四种人群的幸福感排个一二三四,但观察研究结果你会发现一些规律。首先是对老龄女性而言,婚恋状态对幸福感并没有什么显著影响,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女性在婚姻关系中,一直在扮演着奉献者的角色,所以结不结婚对幸福影响没那么大。男性是婚姻里的接受者,伴侣对男性而言很重要,不过并不是结了婚的老年男性就最幸福。在这四类人群里,同居的老年男性,压力感、孤独感和抑郁感三项指标都是最低的,也就是说同居者的幸福感最高,这就和人们之前的设想——结了婚的更幸福——很不一样。

但是为什么同居者的男性幸福感却是最高的呢?研究人员解释说,可能是因为,上了年纪的老人们,想要的只是一种简简单单的陪伴,同居正好能满足这样的需要,他们已经不像年轻人那样满眼都是爱情。

我们都以为,婚姻会带来社会依恋,会带来承诺、责任,可以提高我们的心理幸福水平。现实情况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

文章在这里引用了另外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这项研究提出,婚姻之所以不能提升我们的幸福是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社会关系一样重要,它也影响着我们的幸福感。不过这个社会关系并不特指婚姻关系,而是指我们与家人、朋友的关系,婚姻关系只是一小块。研究发现,不论对男性还是女性,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抑郁感、压力感和孤独感就会越少,但婚姻就好像把我们带到了一座孤岛上,我们本来可以从很多人那里得到的社会支持,现在全落到了配偶身上。与已婚的人相比,未婚的人就跟他们的朋友、父母、兄弟姐妹保持着更密切的联系,而这或许才是获得幸福的关键。

这条结论也提示我们,婚姻或许不是获得幸福感的关键,拥有稳固且亲密的社会关系,同样重要。亲密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其实在研究结果里也有体现,虽然四种人群在各个单项指标上的分数,有高有低,但单身的老年男性,各项压力指标都是最高的,也就是说独身的老年男性最不幸福,这一点,也提供给你作为借鉴。

以上就是心理学家对婚姻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所做的研究,供参考。

本文源自:Psychology Today(No Partner, No Worries: New Study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没钱更不容易幸福

2015-12-03李笑来

什么是高品质生活?

在我看来,高品质生活从停止自欺欺人开始。

比如,高品质生活与金钱肯定有着一定的联系,可在自己并没有足够的钱的前提下,说或者认为,“金钱不一定带来高品质生活”,这种话或者想法就算道理正确,也对自己的状态于事无补,甚至有害。

这句话还有各式各样的变体:

“有钱不一定幸福”;(但没钱更不容易幸福……)

“那么拼有什么用?不还是得了乳腺癌?”(不拼的人也有很多得了乳腺癌……)

“我很穷,但我有骨气!”(说得好像富人没有骨气似的……)

学识令人坚毅,可人们常常自欺欺人地说,“聪明反被聪明误”;而社会上也总是时不时流行一轮“读书无用论”,而且还有各种变体随处可见。

最近常见的一个变体是:如何打败勤奋的富二代?

唉,说得好像富二代普遍不勤奋似的。

读一点科学史就会知道,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大多都是家境富有、殷实的。比如发明万向接头的卡达诺,比如帕斯卡和费马,比如达尔文……

达尔文家里不够富有,他怎么可能周游世界?连自己出生的小镇都离开不了,又如何观察到同类生物的不同形态?他的聪明固然重要,他的见识却必然需要经济基础支撑。

不够富有的怎么办?想办法去当神职人员,有了俸禄之后继续求学,比如发明了复式记账法的帕西奥利,比如发现了遗传原理的孟德尔。

即便是今天,求知的成本依然相当高。全球范围内连年上涨的大学学费就是明证——真的不是所有人都有钱完成高等教育的,不是吗?

正因为富有,他们的勤奋才更容易达成目标,或者反过来,当他们的勤奋没有直接、快速的回报之时,他们也更不容易着急——显得更有耐心,时间久了,耐心就真的有了。

事实上是致富失败的人更容易放弃勤奋,而持续勤奋的人最终不可能太穷。很努力依然很穷的人,其实是选择出了问题导致的,而不应该怪罪勤奋本身,翻译过来,“我太穷,因为我太勤奋”,这到哪里都说不过去吧?而对于选择失误这个原因,自欺欺人的说法是这样的:“唉,我们啊,太实在……”对他们来讲,也许只有这样说心里才舒服、踏实吧。

停止自欺欺人之后,我们可以直面核心本质问题了:

是否能拥有高品质生活与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这也恰恰是义务教育中缺失的一环,尤其是在中国。所谓审美真的不只是在选美大赛中判断哪个姑娘最漂亮而已……审美实际上是一切生活选择的基础。

什么是美?

审美教育不够普及、就算有也常常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人们误以为美不美总是一种主观判断,可事实上,美是一种客观存在。

达芬奇遇到帕西奥利之后,因为帕西奥利教会了他足够多的数学知识,专门为帕西奥利的书《神圣比例论》画插图。在此之前,达芬奇其实一直是凭直觉创造美,但被教育之后,美的创作就有了理论依据和指导——黄金分割率。

对美的认知,最基础的来自于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即便是小孩子,也有天然的一些审美意识:有些人的相貌是美的,有些风景是美的,有些音乐是美的,有些食物是美的……

然而,有审美意识,有审美能力,有为自己创造美的意愿和动手能力——却是长期培养之后习得的结果。它在大多数情况下真的与金钱无关,因为更多更重要的审美体系,需要的不只是某一个器官的感受,而是系统思考能力。

比如,除了美食、美景、美人之外,还有很多:

有些语言文字很美

有些科学证明很美

进而还有更多抽象的美:

简洁很美

效率很美

创新很美

而换个角度来看,教育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拥有更高级、知觉更丰富的器官。科学教育可以让一个人“打开眼睛”,看到不一样的却更真实的世界;音乐训练可以使我们分辨、创造更美的曲调……

于是,长期的教育和自我教育会形成个体之间的审美能力的巨大差异。而最终,审美意识会触及且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的方方面面。

因为一切的价值观选择,最终都是“好坏”和“美丑”的判断和取舍。差异有多么巨大呢?一些人会认为达尔文的证明过程和方式美翻了,帅到没朋友……而另外一些人根本看不到这种美,直接体会到的是“你才是猴子变的呢!”的愤怒和屈辱。

很少有人意识到、也好像没什么人讨论的是,审美意识的开化和审美能力的积累,自始至终都在影响人们的理财过程。

有一些人认为外观的美更重要,另外一些人认为实用的美更重要——这好像算不上什么严肃的差异,但不妨想象一下两种审美意识的差异会造成怎样的消费行为差异?而这种差异时时刻刻存在,时时刻刻带来选择不同,那是不是时时刻刻在影响理财的过程呢?

金钱本身通常对开启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没什么作用;不过,在有了良好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审美能力之后,金钱可以发挥的作用很大。

本文由作者李笑来授权罗辑思维发布,选自微信公众号“学习学习再学习”。

罗胖日:
为什么你觉得美?
因为它符合你“内心生长”出来的“自然秩序”。
比如——
你觉得绿色大草原美,是因为亿万年进化过程让眼睛最适应绿色。
你觉得姑娘很美,是因为你要完成基因交给你的使命。
那怎么才能觉得一道数学题也很美?
1.你一直在寻找更好的解法。
——这就是“内心生长”。
2.这个解法符合简洁、高效等等你一直在追求的目标。
——这就是“自然秩序”。

新认知丨我们掉进了幸福陷阱?

这条音频讲的是,我们已经陷入了一个越努力追求幸福,就越会焦虑和抑郁的陷阱。

最新一期的《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文章提到,研究发现,我们陷入了一个隐蔽的心理陷阱,越是努力追求幸福,就越会被焦虑和抑郁所困扰。这是怎么回事呢?事关我们每个人的幸福,很重要,给大伙说说。

过去,我们认为幸福和快乐都是可以追求的,比如说,生活好一点,我们可能就会更快乐;房子大一点,我们可能会更幸福。所以,近几十年我们对追求幸福强调得特别多。尤其是美国人,在追求快乐这件事上可以说不遗余力,甚至把它当成每个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在美国文化的席卷下,很多国家也加入了追求幸福的大潮里,势头迅猛。

按这个理论,以我们现如今享有的自由、机会和财富,幸福指数应该是历史上最高的,距离获得永恒幸福的目标,也应该更近。但心理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却发现,大家并没有预期的那样幸福。

去年,联合国发布了一份《2015年全球幸福指数报告》,这份报告对158个国家和地区做出了幸福程度排名,参考因素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支持、平均健康寿命预期、人生抉择的自由、慷慨程度和免于贪腐的自由等等。其中,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只排到15名,证明经济确实不是决定幸福指数的最重要标准。

更不幸的是,对更高收入的追求,却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行为。但对高收入的不懈追求,不仅没有使我们更幸福、更满足,反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不平等和焦虑。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幸福感的适应性”现象。它解释了为什么加薪、结婚、健康和乔迁这些事儿,对提升我们的幸福感作用不大。因为那些快乐都只是暂时的,等我们适应了这些快乐,它们就褪色了。

美国心理学家谢尔顿说,在幸福感方面,一直存在一种像弹簧一样的应力,它让人以为幸福是可以干预的,只要选准了正确的人生目标,就能获得幸福。但各种研究文献都表明,这是完全做不到的,而近乎残酷的真相是,幸福感提升了多少就会回落多少。

还有研究说,**其实每个人的幸福水平有一半左右是基因决定的。这条遗传界线让“装着幸福的玻璃杯”看上去总有一半是空的,不管往这个杯子里注入多少幸福,高于这条线的幸福感都注定要慢慢漏掉,最终还是会回到遗传设定好的那条界线上。

除了一半由遗传因素决定以外,幸福感的差别还有10%来自环境的影响,另外40%或许是主观行为,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研究结果。显然,这40%对我们提升幸福感至关重要,揭开它的秘密,或许就能打开通往幸福的大门,但我们对这个领域还一无所知。**

所以,文章最后告诉我们说,与其被追求幸福这事儿压的喘不过气,不如先不去想它,把精力放到别的事情上去,没准幸福反而能不期而至。

本文源自:《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41期,总第907期(幸福是个陷阱?)

为什么你越努力,越觉得不幸福

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小时候,家里添置了一台DVD,我们能兴奋好几天。可现在,买了最新的iPhone,却没有太多幸福的喜悦了;以前,和家人偶尔下次馆子,我们会觉得无比的满足,可现在,今天寿司、明天火锅、后天牛排变着花样吃,也没能让自己感到更幸福。这是怎么回事呢?微信公众号书单为我们介绍了一本叫《少即是多》的书,书里回答了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富足却感觉不幸福。我们一起来听听。

作者发现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都来自北欧,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可比美国、日本差远了,可他们为什么还那么幸福呢?这是因为和物质相比,北欧人民更加珍惜精神和体验带来的幸福感。也就是说,从物质获取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我们正在从“加法时代”走向“减法时代”。

举个例子:二三十年前,我们的物质条件远不如现在,那个时候,大家想的是努力工作,多挣钱,钱多了就可以给家里多添置点像样的东西了,而且每添置一件,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从获取幸福的角度看,那是一个“加法时代”。而今天呢,把iPhone4换成iPhone6,或者把台式机换成MacBook,都不会带给我们很大的满足感了。反倒是下班后和好友的聚会、间隔一两年才有一次的长途旅行会让我们更有幸福的感觉。所以,现在已经到了获取幸福的“减法时代”。也就是从追求物质转向注重体验和精神感受了。只有学会对物品进行舍弃和精简,做足减法才会感到幸福。

作者做了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幸福就像是自行车的两个轮胎。在“加法时代”,我们把劳动当成一个轮子,把物质收入当成另一个轮子,付出劳动,换来收入,才能让这辆“幸福”自行车往前走。可是在“减法时代”,努力工作和幸福之间已经没什么关系了。再努力工作,得到再高的收入,也很难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了,我们总会觉得个人生活处于失衡状态。这是因为时代和幸福感已经变化了,可我们却还遵循着过去物质满足的路径,所以我们现在才感觉不到幸福了。

我们来举几个幸福价值观发生变化的例子。比如:日本的“草食族”,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群体,他们不购物,不爱旅行,懒得社交,而是更喜欢把钱和时间花在自己身上,追求有品位和个性的生活。再比如:中国的“90后”,这群年轻人也一度被认为是独立、自我、张扬的代表,他们不再像“70后”“80后”那样,对房子、收入有那么强烈的追求,反而比前代人更热衷于自由和个性发展。他们也不再执着于“稳定”了,干得不爽了,只要兜里还有几百块钱,就敢炒老板鱿鱼。你看,这些群体观念的产生都是时代悄然发生变化的表现。

那么,在减法时代,我们该怎样追求自由和幸福呢?作者围绕“少即是多”的观念,提出了一整套“自由生活意见”。

首先,要改变我们对金钱的看法。过去,我们觉得,幸不幸福取决于赚多少钱。以至于已经有了用不完的钱,却还想赚得更多。这是因为单纯把“储蓄多少钱”当目的,那就永远也不知足。而实际上,人对金钱的满足度取决于自身的控制能力,也就是只要自己觉得“足够”就可以了。

其次,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怎么做呢?

比如,要从“厉行节约”变成“主动选择简朴”。北欧国民幸福指数高,是因为他们拥有选择的权利,他们是经过慎重的选择之后,自发地想过这样简单的生活。而不是因为要厉行节约的理念才生活得那么简朴。

再比如,追求长久而且可持续的“小幸福”。从物质中获得的幸福感是短暂的。比如:买手表,加薪,发了年终奖等等,这种快乐很快就没了。而长久的幸福是由精神层面的体验和感受决定的。比如:在工作方面有所成长,有自由的时间,家人身体健康等等。

还有,要从“以他人为中心”变成“以自己为中心”。生活中,我们很容易随波逐流。别人买了房子,自己也想买。别人买了新车,自己也想换一辆。作者建议我们:没必要把比较的眼光局限在周围人身上,不要在意别人拥有什么,而要看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的价值。

第三,要改变我们对工作的看法。

我们经常听到“应该平衡工作和生活”的说法。作者说,这个说法并不恰当,因为这会让人把焦点仅仅集中在“平衡”上,从而忽略了兴趣、金钱、健康等要素。他主张,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要以收获“愉悦感”为目标。

而且,我们要学会做个“多重职业者”。死守在一家公司,职业生涯会处处被动。避险的策略就是多重职业。就是说,你可以同时是老师、作家、投资顾问。没有了其中任何一项工作也没有关系,它们之间也没有主次之分。作者认为:未来的工作模式不再是雇佣关系,而是个人和平台的合作共赢关系。多重职业者从工作中获得的,也不再是单纯的报酬,而是更多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成就感。这样会让我们的职业生涯更加丰富多彩,也会让我们的眼光变得更长远。

所以,想获得幸福感,就别再拼命地做加法了,多关注自己精神层面的需求吧,给生活做做减法,你才会幸福。

本文源自:微信公众号“书单”(为什么你越努力,却越觉得不幸福?)

你以为当皇帝很幸福吗?

从古至今,很多人都有当皇帝的梦。最近,历史学者张宏杰在一次讲座中提到,过大的权力对人性绝不是好事,一个不好的制度,不光是被统治的人活得痛苦,就连皇上也不幸福。

比如他做过统计,中国的皇帝平均寿命不到40岁,但如果刨掉婴儿死亡率,中国古人平均寿命是57岁,也就是说,皇帝比其他人平均短命18年。为什么呢?因为非正常死亡率高。600多个皇帝,死于非命的将近一半。朱元璋就嘱咐过他的子孙,要在紫禁城的四个门常年备几匹好马,而且24小时挂着鞍子,万一有事好跑。

再比如,体制决定了“事无大小”,必须“威决于上”,就是得皇帝一个人拍板定,皇帝工作压力就特别大。秦始皇每天要看120斤文件,那时候是竹简的文件嘛,雍正最多的时候一天批了一万多字的朱批,这批注的都是重大决策,比光写一万字累多了。很多皇帝其实是累死的。

再有,当皇帝为了保证权威,必须遵循“祖制”,而很多祖制是反人性的。最极端的例子是晚上翻牌子——就是临幸妃子,那是有时间限制的,超过半小时,门口太监就喊“皇上节劳”,意思是“时间到”,然后就把妃子扛走了。

实际上,皇帝梦就是权力梦,但权力过大对人性绝不是件好事,一个不好的制度,就算既得利益者,也会活得不幸福。

本文源自:张宏杰谈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梦

《幸福的方法》| 苏菲解读

关于作者
泰勒·本-沙哈尔,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课程讲师,在哈佛创造了选课人数最多的记录,他本人也被哈佛学生评为“最受欢迎的哈佛导师”。

关于本书
在本书里,作者阐述了幸福是什么,影响幸福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提升幸福水平。“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对这本书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把教给人们获得幸福的方法和关于幸福的科学研究成果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核心内容
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幸福需要兼顾当下利益和未来利益,既有长远而有意义的目标,也享受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一个人幸福水平的因素中,有40%的部分是个人可控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更加幸福。

1dc1249becdcb8245600bb1ec52e176b.jpg

一、幸福的定义

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以当下利益和未来利益为横竖两个坐标轴,人生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注重未来利益轻视当下利益的“忙碌奔波型”、注重当下利益轻视未来利益的“享乐主义型”、两者都放弃的“虚无主义型”、两者都看重的“感悟幸福型”。积极心理学认为,只有最后一种类型才是真正的幸福,也就是做到了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影响一个人幸福水平的因素中,50%与基因相关,10%与环境相关,剩下的40%是个人可控因素。由此可见,尽管有着先天的决定因素,每个人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幸福水平。
财富属于环境因素中的一个。心理学家发现,当生活已经解决了温饱,获得了基本保障,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要想获得幸福,不应该以追求财富为目标,而应该直接追求幸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牺牲成功,因为人在获得快乐感受到意义的时候,会激发出更大的潜力,所以幸福的人往往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幸福学习

幸福学习的方法,就是享受学习本身。

作者认为学习有两种模式:溺水模式和性爱模式。注重过程和结果的性爱模式,会让学习更加具有幸福感。学习的巅峰体验是“心流体验”,也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为了获得心流体验,需要设置清晰的目标,并且寻找难度合适的任务。

三、幸福工作

幸福工作的方法,就是在工作中找到热情和使命感。
MPS 方法可以帮助你理清思路,找到既适合自己又具有幸福感的工作。其中,M 代表意义,P 代表快乐,S 代表优势。依次写下所有觉得有意义的事情、所有令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以及所有能发挥自身优势的事情,这三部分的交集就是理想的工作。
即便目前不具备更换工作的条件,也可以从现有工作中找到令自己感到快乐的部分,并积极培养工作使命感,在工作中感到幸福,也会带来更优秀的工作表现。

四、幸福恋爱
营建幸福的亲密关系,需要无条件的爱和相互理解。
无条件的爱就是看重对方的核心价值,而不是外在成就。获得无条件的爱,能令人更好地激发潜能和价值。理解是爱的基础,熟悉会带来更强烈的亲密感。

五、自我打分法
为自己打分,提升整体幸福指数。
记录自己所做的主要事情,为每一件事的快乐和意义打分,根据分数来评估是该增加这件事的投入还是该减少。通过有意识地记录和评估,可以对自己的时间投入有更深层次的认知,从而更好地调整行为。

六、5件好事法
用5件好事法和有节制的自律来提升幸福感。
每天记录5件值得感恩又快乐的事情,无论大小,重复也没有关系,这样能让自己的情感体验保持新鲜,对抗适应性的司空见惯和理所应当,珍惜所拥有的美好,会增强幸福感受。把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惯性,用有节制的自律来提升幸福感。

金句

  1. 不要追求绝对的幸福水平,而应该在自己的原始幸福基准之上,通过努力不断提升幸福水平,达到更幸福的状态。
  2. 追求幸福并不意味着牺牲成功,相反的,幸福的人往往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3. 如果你无条件地爱一个人,你就会看重对方的核心价值,而不是他的外在表现。
  4. 把追求财富当作人生目标,并不能保证会得到幸福。

生命中最美好的事都是免费的

笔记及摘抄

你面对阳光的时候,你看什么都是亮堂的。可是你非背对着太阳,那你只能在自己的阴影里。

当我读到《孟子·离娄下》这一句的时候,突然发现这才是一切的答案:“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啥意思?网上有一个解释我认为很好——伟大的人是童心未泯的人。

赤子是初生婴儿。孩子们为什么会很容易快乐,因为他们有一颗赤子之心。而一旦人们上岁数,绝大多数人已经没有这种赤子之心了。

世界还是这个世界,你还是你。可是你不快乐了,你和世界的实际关系变了吗?没有变,变得是你的那颗心,你失去了那个获取快乐的天赋。

就连知乎这种社区,当有人问“为什么长大以后反而不容易快乐”的时候,最火的答案给快乐的定义是这样子:【快乐 = 现实 - 期望】!

看到了吧,成年人的世界里快乐是算计出来的!但是你睁大眼睛看看周围的孩子们,他们去捉虫子的时候会“现实”减去“期望”吗?他们奔跑在雪地里撒欢的时候会“现实”减去“期望”吗?他们呆着面具和你捉迷藏的时候会“现实”减去“期望”吗?并没有!

事实上,大部分成年人已经异化为世俗社会的绝对奴隶!除了算计之外,忽视了生活中非常多的快乐!而那些容易快乐的,热爱生活的人,他们之所以容易满足,正是因为他们捕捉快乐的能力还健在!

其实,每个人每天都有值得高兴的时刻!可悲的是不容易快乐的人,即使注意到了,也没法把他们当成生活的能量源泉之一!

如果你说:我的生活一团糟,哪里有快乐的事情?好,让我用《生命中最美好的事都是免费的》这本书里的一小部分事情来提醒你一下,那些随处可见的免费的快乐,我不信你没有享受过他们:

这样我就随便选80个事情,实际这本书里提到了200多个事,你需要做的就是每念一句话,就脑补一下是否有过相同经历,然后感受一下自己那时的感想(也可以看几个就拉倒结尾,结尾有段总结也许看了没坏处):

  1. 长途旅行后回到你自己的床上
  2. 偷偷携带便宜糖果进入电影院
  3. 那个卡在牙缝中的菜叶子终于从你牙缝里出来了
  4. 正在播放的歌词好像就是为你而写的
  5. 学了一个新词,突然走到哪儿都能看见它
  6. 当你回家时狗狗真的很兴奋
  7. 快要睡着前,有人给你掖一掖被角
  8. 婴儿在你怀里渐渐入睡
  9. 遗失好久的东西,在你最不经意的时候却找到了它
  10. 在超市收银处挑选了一条最快的队
  11. 你讲了一个特冷的笑话,却有人笑了
  12. 当你刚好松开加油枪,结果是个整数
  13. 夜深人静脱掉高跟鞋,光着脚走回家
  14. 穿上那条最显你身材的裤子
  15. 在温暖的被窝里脱掉袜子
  16. 和你亲爱的人一起打盹
  17. 在遥远的外地看见家乡的车牌
  18. 你要见的人比你来得还迟
  19. 在深夜空荡的街道独自一人骑着单车
  20. 注视了某人好久,终于想起他是谁
  21. 清空电脑回收站
  22. 闻着咝咝作响的培根香味醒来
  23. 在快餐厅上班的朋友多给了你一点快餐
  24. 穿上你刚从商店买的鞋
  25. 在公园里找到最完美的一片草地坐下
  26. 如果你们在彼此面前放屁很自在
  27. 独自在家裸身走来走去
  28. 插播广告时换台,按回去时正好节目又播开了
  29. 跟一帮朋友会面,他们停下交谈来欢呼你的到来
  30. 脚踩在结冰的水坑上,冰面发出清脆的咔嚓声
  31. 有人夸赞你的新发型
  32. 公路旅行的最初几个小时
  33. 电话响了,是你心里正在想的那个人
  34. 踢掉汽车挡泥板上冻住的雪块
  35. 艰难骑车到山顶,再飞速冲下山去
  36. 深夜把你送到家的朋友,直到看着你进了屋才离去
  37. 收音机调得很完美,没有一点杂音
  38. 早上醒来好渴,手边刚好有一杯水
  39. 牛排接触热烤架的声音
  40. 无意中发现某台在重播你最爱的电视剧
  41. 随手翻开书就是你想找的那一页
  42. 用嘴接住食物
  43. 雨刷和你听着的歌是同一个节拍
  44. 坐在你刚铺好的床上,欣赏你打扫房间后的成果
  45. 欢快地奔跑到门口,迎接下班回家的爸爸妈妈
  46. 把垃圾远远投进垃圾箱
  47. 解开长长的马尾辫
  48. 学会一个新的快捷键
  49. 剧情揭晓之际,你猜到了一个复杂的情节转折
  50. 用手指在热蒸汽的镜子上画画
  51. 发现云朵的奇形怪状
  52. 密友之间那长长的、惬意的静默
  53. 那个你不想参加的社交活动被取消了
  54. 有一个人为你留电梯门
  55. 寒夜里大口喝着热汤
  56. 饮料泡沫到了杯子边缘但没溢出来
  57. 某人给你占了个座位
  58. 你点的外卖出人意料地早到了
  59. 吃小时候最爱吃的东西
  60. 下载速度好快噢
  61. 看见老人手牵着手
  62. 看见一只超级开心的狗狗在散步
  63. 熟食柜台的伙计让你免费品尝熟食样品
  64. 拧上发条的咔嗒声
  65. 掉了一个玻璃杯,迅速伸出你的脚丫,玻璃杯打到你的脚丫,没有掉在地板上碎裂
  66. 跑步前进赶公交赶火车,竟然赶上了
  67. 给抽屉里的一只孤儿袜子找到洗漱一新的、一度失散的弟弟妹妹
  68. 在你的笔记本或手机没电关机前,你飞速插上电源
  69. 陌生人路过,主动提出给你和你身边的人照一张合影
  70. 用吸尘器清洁一块脏地毯,听见小石子全部被吸进软管的声音
  71. 步行或者骑单车,比堵车中的汽车快
  72. 积雪在你靴子下面咯吱作响
  73. 餐厅送你的免费面包是热的
  74. 漫长一日后摘下眼镜或隐形镜片
  75. 在高速公路上伴你一路行驶的那辆陌生车辆
  76. 连根拔起一株野草
  77. 初吻前期待的时刻
  78. 你不在时室友打扫了房间
  79. 深秋的夜晚,把车窗放下四处兜风
  80. 你的宠物留意到你心情不好,跑过来蹭你

好了,那么上面这些你读了有什么感受?我猜至少你会感觉有那么些事情是很美妙的吧?那就对了!事实上大部分的人的日常生活中,都不缺少这样那样的小快乐!!

这些是尼尔·帕斯理查这本《生命中最美好的事都是免费的》这本书中少部分内容,他用一颗敏感的心收集到了很多让人们感觉很美好的寻常小事。作者曾创建了一个专门收集这种小快乐的博客,叫“1000件了不起的事”,这些事情,看似微不足道,但确实很美妙。这个博客在2009年获得Webby 奖。这个奖被称作互联网的奥斯卡,可见其分量。

为什么这么一个网站会受人追捧?其实回到开头的问题,可以知道,人们花时间去收集和整理这些令你愉悦的瞬间,实际上有助于你找回那种与生俱来的天赋!这本书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是免费的也是快乐的,是微笑的但是是实实在在的,awesome things是极好的小事,正如小确幸一词!村上村树也说过,没有小确幸的人生,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罢了。

希望我们在干巴巴的成人世界里,能逐渐找回遗失掉的寻找快乐的天赋!

]哈佛幸福课

如果明天你接到一个电话:通知你中了1000万元大奖,你猜你会是什么感觉?大多数人可能会说:我会因为这一好运而高兴上很长一段时间。

如果明天你接到一个电话:通知你被学校退学,或被公司解雇。你又会有何感受?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自己会因此而消沉上很长一段时间。

Gilbert这本书所阐述的一个重要发现就是:人类对于未来自己的情感预期,往往和实际有着很大的偏差。你以为中大奖可以让你快乐长久,被解雇会让你一蹶不振,但事实上,中奖的快乐远没有你预期的那样强烈恒久,被解雇的失落也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不可接受。 一段时间以后,中奖者和失业者都会回归他们中奖和解雇之前的快乐水平。

人类:糟糕的幸福预期者

个人主观情感预期的无效性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发现。这方面最有名的研究之一可能是大学终身教授职称评定的例子:Gilbert选取了1984至1994十年间两百多位申请终身教授职称的大学助理教授,询问他们如果获知自己得到或者没有得到终身教授职位会有怎样的情绪反应。等到结果公布后,再调查这些教授的真实感受。结果发现:获得职称的确会让申请者感到高兴,但其快乐程度远不如他们预期的强烈和长久;未获职称也诚然让人沮丧,但其失望程度也不如申请者预期的那么强烈与长久。一段时间以后,两组人员都回到了职称评定前的快乐水平。

提高与生俱来的“幸福基础值”

更多的研究表明,我们都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幸福基础值”,生活中的成就与挫折,往往只是短暂地改变我们的快乐水平。很快地,我们就会回归自己内生的幸福指数。而这一“幸福基础值”,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的基因决定。对于追求幸福快乐的人来说,积极心理学的这一发现这似乎是件颇为让人沮丧的事情:后天努力得来的成功与失败,只是带来暂时的高潮与低谷,却难以造成根本的长久改变。

那么,有没有可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幸福基础值”呢?答案既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一个人的快乐程度,可能一半左右都由基因决定,正所谓“三岁看到老”。生为还泪绛珠的黛玉,无论如何改变,可能也不会像史湘云那样无忧无虑。但如果方法正确,的确可以大幅提高自己原有的幸福水平。幸福快乐是一个开放的连续区间,不存在“快乐”与“不快乐”的临界值,只存在向“更快乐”的无限趋近,与其与人攀比,不如超越自己。

六个提高“幸福基础值”的方式:

1.积极乐观地看待事物

Although things don’t necessarily happen for the best, but you can make the best of things that happened.

这是一句老生常谈,然而很多时候,轻松速成的捷径并不存在,真正的秘诀却是一直都在我们身边的老生常谈。真正的乐观是全面积极的,而非一味盲目乐天。睿智的人并不欺骗自己说每件事的发生都是为了冥冥之中一个最好的结果,但他们有能力在所有状况中选择一个最积极的态度。有时候,与其执迷于自己失去了什么,不妨看看自己因祸得福拥有了什么,换一个角度,顿时海阔天空。

  1. 确立符合自身价值的人生目标

Life is too short to do what you have to do; but it’s barely long enough to do what you want to do.

对于世上的大多数人,工作只是工作;对于那些有职业抱负的人,工作是他们的事业规划;而对于最幸运的那一小撮,工作则是他们的毕生使命和热情所在。能够将自己的人生目标、个人兴趣和自身价值统一起来,不仅会大幅提高一个人的幸福水平,而且能帮助化解内在冲突、获得动力取得成功。选择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不太难,难的是深刻理解自己的最高价值和毕生兴趣究竟为何。在这方面,林林总总的性格测试固然可以用作参考,但那终究是笼统的外在分类体系,最后的深刻自我观察和自我认识,是别人无法代劳的个人功课。

  1. 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

Courage is not about not having fear; it is about having fear and going ahead anyway.

经常挑战自身极限的人,他们的“幸福基础值”不再是一条平淡的水平线,而是一条波动上行的曲线。因为真正的自信自尊,不来自于他人的鼓励夸奖,而来自于实实在在的现实成就。不断挑战自身极限,追求成功的同时也接受失败,如此得来的自尊自信,才是牢固的自我认知,从而导致更高的幸福水平。很多人畏缩不前,是因为害怕失败,事实上由于个人主观情绪预期的无效性,失败其实远没有你想象中的痛苦,最成功的人,往往就是尝试最多,失败最多的人。

  1. 亲密稳固的人际关系

There are few stronger predictions of happiness than a close, nurturing, equitable, intimate, lifelong companionship with one’s best friend.

说起如何拥有健康完美的伴侣关系,很多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个人,所谓的 Mr./ Ms. Right. 这固然没有错,然而太过看重最初的“寻找”,忽视日常的感情经营,可能正是导致这个时代情感迷茫的原因之一。遗憾的是,现代媒体中各种一见钟情、公主王子式的小说和电影,都在宣扬“寻找模式”,而现实生活恰恰是“经营模式”的。如果你认为拥有良好关系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那个正确的人,那么产生矛盾的时候自然会觉得是“那个人”选错了,如果你觉得拥有健康关系最重要的是两人日常的点滴经营,那么出了问题你就会在自己身上找答案。

  1. 感恩•欣赏•发现

Gratitude produced the most purely joyful moments that have been known to man.

切斯特顿说过:常人只在用餐前祷告感恩,我却会在每一次音乐会、每一次演出、每一幅艺术作品、每一本好书前祷告感恩。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值得感恩的美:晴天的阳光灿烂、雨天的清新空气、亲人的关照、朋友的祝福……向外在世界感恩,收获的是内在幸福。偶尔的感恩带来偶尔的快乐,养成记录生活中点滴感动的习惯则会提高一个人的幸福指数。

  1. 身体与心灵的协调

Perhaps the most fundamental development in behavioral medicine is the recognition that we can no longer think about health as being solely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body or the mind because body and mind are interconnected.

在一些抗抑郁症的研究中,人们发现一定量的体育锻炼竟有着和抗抑郁药品一样的效果。其实,并不是体育锻炼治好了抑郁,而是缺乏运动导致了抑郁。从进化的角度来说,生命在于运动是人类的自然常态,科技的进步虽免去了人类狩猎耕作的劳苦,然而我们的身体并没有相应改变,成天在电脑前坐着不动事实上相当于是在服用忧郁毒药。

对于身体的关照,既在于“动”也在于“静”:你是否体会过瑜伽深层呼吸,那种头顶如莲花绽放的愉悦?那种状态其实远没有常人想象的那样玄妙未知,只消一个钟头的练习,大多数人都能有所体会。无论师从瑜伽还是禅宗,静坐冥想的本质都是一样,一旦真正体会到调息冥想的力量,你便可以把它融入生活:乘电梯时,等红灯时……都可以是你深层呼吸的时间;或坐、或站、或走……你随时可以从最本质的呼吸中获得最深沉的安宁和愉悦。

幸福是一种能力

盲目较劲往往是人世间痛苦的根源,唯有具备不较劲的智慧,才能把劲儿节省和积聚起来,使在正确的方向上,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得到真正的幸福。
幸福是一个心思诡谲的女神,
但她的眼光并不势利。
权力能支配一切,
却支配不了命运。
金钱能买来一切,却买不来幸福。
幸福似乎主要是一种内心快乐的状态。
不过,它不是一般的快乐,而是非常强烈和深刻的快乐,
以至于我们此时此刻会由衷地觉得活着是多么有意思,
人生是多么美好。
正是这样,幸福的体验最直接地包含着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肯定评价。
感到幸福,也就是感到自己的生命意义得到了实现。

周国平
给自己画像——
头脑和心都不复杂,所以长得年轻。
嘴笨手软,凡是需要求人或整人的事一律不会,所以最后选择了写作。
不自信,所以怕见名人也怕被人当作名人见。
生性随和,所以有很多朋友。
生性疏懒,所以只有很少亲密朋友。
坐在书桌前或摇篮旁的时候最踏实。
——周国平

目录

第一章 幸福是一种能力
幸福是一种能力 / 002
幸福是灵魂的事 / 005
智慧与幸福 / 008
创造的幸福 / 014
幸福的悖论 / 017
幸福是相对的 / 029
幸福的西绪福斯 / 034

第二章 可持续的快乐
快感离幸福有多远 / 038
可持续的快乐 / 041
快乐工作的能力 / 044
两种快乐的比较 / 050
苦与乐的辩证法 / 053
自己身上的快乐源泉 / 056
消费=享受? / 060
戏说欲望 / 063

第三章 有爱心的人有福了
何必温馨 / 068
不敢善良 / 071
有爱心的人有福了 / 073
善良是第一品德 / 076
真•善•美 / 082
智慧和童心 / 085
美的享受 / 088

第四章 在义与利之外
谈钱 / 094
金钱的好处 / 097
在义与利之外 / 100
成功的真谛 / 103
职业和事业 / 105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 109
成功是优秀的副产品 / 114
价值观的力量 / 117
财富的作用取决于人的素质 / 121
小康胜大富 / 128
谋财害命新解 / 131

第五章 内在的从容
丰富的安静 / 136
安静的位置 / 139
活出真性情 / 141
内在的从容 / 146
心灵的空间 / 150
生活的减法 / 153
心灵的宁静 / 155
往事的珍宝 / 160
平常心 / 164
内在生活 / 170

周老师说,如果一个年轻女性来问他,青春不能错过什么,那他会举出十件必须做的事,包括:
一、至少恋爱一次,最多两次。
二、交若干好朋友。
三、学会烹调。
四、每年小旅行一次,隔几年大旅行一次。
五、锻炼身体。
六、争取受良好的教育,精通一门专业知识或技能,掌握足以维持生存的看家本领。尽量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如果做不到,就以敬业精神对待本职工作,同时在业余发展自己的兴趣。
七、养成高品位的读书爱好。
八、喜欢至少一种艺术,音乐、舞蹈、绘画都行。
九、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十、经历一次较大的挫折而不被打败。

1、所谓智慧的人生,就是要在执着和超脱之间求得一个平衡

2、用生命去交换比生命更长久的东西。(圣埃克苏佩里)

3、一对夫妇总是依着两人中较为庸碌的一人的水准而生活的。(莫洛亚引婚姻反对者的话)

4、女人之爱强的男子只是表面的,且她们所爱的往往是强的男子的弱点。(莫洛亚)

5、强的男子可能对千百个只知其强的崇拜者无动于衷,却会在一个知其弱点的女人面前倾倒。

6、当最热烈的爱受到创伤而反诸自身时,人在孤独中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心灵和深藏在那些心灵中的深邃的爱,从而体味到一种超越的幸福。

7、最难忘的性爱经验一定是发生在两人都充满激情的场合。

8、在所有的人生模式中,为了未来而牺牲现在是最坏的一种,它把幸福永远向后推延,实际上是取消了幸福。

9、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享受的人,不足与言真正的快乐。对于沉溺于眼前琐屑烦恼的人,不足与言真正的痛苦。

10、两性之间真正热烈的爱情未必是温馨的。每一个经历过热恋的人都不妨自问,真爱是否只有甜蜜,没有苦涩,只有和谐,没有冲突,只有温暖的春天,没有炎夏和寒冬?

11、爱本质上是一种给予,而爱的幸福就在这给予之中。

12、善良来自对生命的感动。看一个人是否善良,我有一个识别标准,就是看他是否喜欢孩子。

13、爱情是通过某一异性的承认来确认自身的价值,事业是通过社会的承认来确认自身的价值。

14、爱情的报酬就是相爱时的陶醉和满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缔结良缘。

15、你们不要为明天忧虑,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就足够了。

16、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重感情就难免会软弱,求完美就难免有遗憾。也许,宽容自己这一点软弱,我们就能坚持;接受人生这一点遗憾,我们就能平静。

17、茫茫人海里,你遇见了这些人而不是那些人,这决定了你在人世间的命运。你的爱和恨,悲和喜,顺遂和挫折,这一切都是因为相遇。

18、没有一样东西能真正占有。

19、你一旦试图占有,它就不在了。

20、到了真正饱经沧桑之后,我们才明白,人生的小烦恼是不值得说的,大痛苦又是不可说的。

Well-being20180425.png

知足常乐,感恩长存。——DeepCreator

建议:获得成功和幸福的5个路径

在竞争激烈的当下,如果想要获得圆满的事业和体面生活,你可能需要超过很多竞争对手,“做到这一点的唯一办法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特路径”,这是咨询公司Invisor管理合伙人史蒂夫•托鲍克(Steve Tobak)的观点。他在《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篇文章中,分享了5个路径。

第一,建立真实的人际关系。托鲍克建议,当他人把时间花在开发个人品牌和组建在线交际网络的时候,你应该走出家门,进行一对一的实时会面。只有在这种场合,你才会找到真正的机遇和友谊。

第二,培养自己。大公司培养人才时,通常会物色并招募有发展潜力的职员,让他们熟悉不同的领域和状况。通过这种方法,这些人不仅学到了门类广泛的技能,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经验、接触现实世界、尝试了不同事情。

第三,有所不为。托鲍克建议,在信息爆炸时代,“假如你需要获得某种看法,请抗拒那种想获得更多信息的冲动,切断信息源,隔绝所有让你分心的噪声,保持安静,聆听自己内心的想法”。

第四,为伟大的企业工作。大多数人都想成为企业家,托鲍克建议,你可以去为一个伟大的企业工作;

向那些比你更聪明、更有成就、更有经验的人学习;
向专业人员学习;
找到导师,学习现实世界中的企业是如何运作的。

“弄清楚你怎样才能让那家公司更上一层楼。真正重要的是你自己能给集体带来什么。

第五,善待自己。托鲍克说:“那些想从生活中索取很多东西的人,大多都是自己最凶恶的敌人。他们对自己过于较真,过于苛刻,对自己和他人都抱有过高的期望。”如果你能够放弃一些期望,不强求自己达到某个目标,那么就会明白,真正重要的其实是做你自己,活在当下。

财经郎眼10:我们离幸福还有多远

在这个高歌猛进、一路狂奔的时代,财富的雪球越滚越大,为什么幸福的感觉却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任何有过真实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所谓幸福,很大程度是与他人相关的。不仅导致幸福的亲情、爱情、友情与他人密切相关,并且很显然,导致不幸的挫折、伤害以及由此而来的焦虑、痛苦等情绪同样因他人而起。与传统的熟人社会不同的是,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中,决定我们幸福与否的“他人”不仅仅是密切接触的熟人圈子,更包括无数个陌生人。我们与无数个陌生人组成了息息相关的生活共同体,每个共同体成员对他人的幸福都负有责任。这也是本书所讨论的主题——公共生活的质量如何决定了我们的幸福?

目录 · · · · · ·
序言 幸福与公共生活
第一篇 文化与软实力之争
第一章 美剧为何被下架了?
郎咸平说
一、美剧“美”在哪里 ?
二、美剧生产线大揭秘
三、发展文化产业,关键是创造力和知识产权保护
四、发展文化产业不能“揠苗助长”:以法国为例
“三言”堂
美剧的创造力从何而来 ?
第二章 中国的新电影时代
郎咸平说
一、 缘何出版界明星集体转战电影业 ?
二、中国电影业“质”“量”齐升
三、中国电影业融资新趋势
四、想看好电影,从拒绝盗版做起
“三言”堂
国产电影,是泡沫还是机会 ?
第三章 艺术品的腐败与崇拜
郎咸平说
一、在中国谁是最大的文艺消费群体 ?
二、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大起大落
三、背后的猫腻:专家与拍卖行难辞其咎
四、英美的经验:如何规范艺术品市场
“三言”堂
艺术品定价的“艺术”
第二篇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
第四章 人在“证”途
郎咸平说
一、中国人一生需要办多少证件 ?
二、中美公务员数量与行政效率对比
三、办证已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
四、温岭火灾事件考问政府职能
“三言”堂 有关部门为何“认证不认人”?
第五章 公务员该不该涨工资
郎咸平说
一、基层公务员真的是苦差事 ?
二、以数据说话:中国公务员工资水平居世界前列
三、中国公务员群体的三大特殊福利
四、美日的经验:如何确定合理的公务员工资水平
“三言”堂
衡量公务员工资不能情绪化
第六章 交通拥堵如何破?
郎咸平说
一、涨停车费只能创收,不能治堵
二、为什么停车位供需关系不适用简单的价格原理 ?
三、透过现象看本质:治堵要靠城市建设系统工程
四、香港的经验:人多路窄为什么不堵车 ?
“三言”堂
什么才是治堵的关键因素 ?
第七章 幼儿园的生意经
郎咸平说
一、当幼儿园变成了“药儿园”
二、不同幼儿园的“冰火两重天”
三、教育公平应从幼儿园开始
“三言”堂
“80 后”父母们的集体性焦虑
第三篇 教育与青少年的未来
第八章 中国学生攻陷全球
郎咸平说
一、众说纷纭的“刘丁宁现象”
二、新一波留学热,高中生打头阵
三、欧美高校以“开学店”方式招揽中国学生
四、中国留学生有多“土豪”?
“三言”堂
你真的适合出国留学吗 ?
第九章 明星吸毒的背后
郎咸平说
一、关于吸毒,我们的几个错误“常识”
二、从严控到泛滥:美国禁毒政策的得与失
三、日本的经验:反毒教育从学生抓起
四、“毒品合法化”可行吗 ?
“三言”堂
禁毒教育必须从青少年抓起
第十章 叩问教育公平
郎咸平说
一、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公平问题
二、高校招生地域歧视何时休
三、实现高考公平,从这三步做起
四、美国高校自主招生“以钱为纲”
“三言”堂
以各省 GDP 定招生名额是荒谬的
第四篇 环境与公共安全
第十一章 谁来保障我们的水安全?
郎咸平说
一、谁是兰州水苯事件的第一责任人 ?
二、威立雅三招蚕食中国水务市场
三、考问洋水务:只涨水价,不改善水质
“三言”堂
民生领域不能搞盲目市场崇拜与外资崇拜
第十二章 奶农倒奶的背后
郎咸平说
一、愈演愈烈的“杀牛倒奶”现象追根溯源
二、中国乳品市场与国际接轨,奶农承受更大风险
三、世界各国三大模式保护奶农利益
四、不只是牛奶,中国农产品市场前景堪忧
“三言”堂
奶农倒奶是市场失灵还是市场显灵 ?
第十三章 农民合作社与小农利益
郎咸平说
一、农业产业链的 6+1 环节
二、美式超级农场模式不可取
三、欧洲、日本的农民合作社模式
四、反思补贴政策,警惕农业垄断陷阱
“三言”堂
农民合作社就是要让农民聚“虫”成“龙”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