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Risk

risk20180725.jpg

风险管理是社会组织或者个人用以降低风险的消极结果的决策过程,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与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译文:玩弄人会丧失德行,玩弄物会丧失抱负。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春秋》

译文:处于安乐的环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准备就会免遭祸患。

别做“险盲”

假设有两个人玩公平的抛硬币赌输赢的游戏,规则是:

赌注大小恒定
直至一方输光游戏才能结束

请问,最终决定输赢的是什么(单选)?

A.手气 B.谁先抛硬币 C.抛硬币次数 D.总游戏时长 E.以上皆是 F.以上皆不是

“险盲”是我借用“文盲”这个词的结构杜撰出来的一个词汇,是指那些不了解风险,不知道如何回避风险,更不懂如何控制风险的人。文盲的一生其实很吃亏,险盲的一生更是如此。文盲可以通过(自我)教育得到解放,险盲也一样。

风险教育应该是理财教育,甚至应该是整个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不知道为什么它竟然一直被忽略,顶多在学校里搞个防火模拟演习。火灾其实只是风险的一种,有一个术语是“不可抗力造成的系统风险”。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必须不断自我教育的原因。仅靠别人教永远是不够的,要靠自己学才行。至于“活到老,学到老”,其实只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你在做上面的选择题的时候多少犹豫了一下,或者选择的答案竟然不是“F”,那你还真的多少就是一个险盲。不过,一篇文章的光景,就基本上可以“扫盲”了 —— 这本身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首先,要平静地接受第一个事实: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

风险就在那里,不离不弃,并不会因为你怕或者不怕它就有所变动。甚至,从广义上来看,即便你什么都不做,还是时时刻刻有风险的陪伴。

为什么风险几乎永远存在呢?因为第二个事实。

第二,一旦未知存在,就有风险存在。

为了了解风险、研究风险、回避风险,甚至控制风险,人们鼓捣出一个数学的分支 —— 概率统计。这几乎是所有人都应该认真学习的学科,只可惜,好像绝大多数人都只是应付一下考试就把如此重要的知识“还给老师”了。

在学过一点概率的人之中,有一个普遍的误解就是认为“风险的概率决定风险的大小”,可实际上,衡量风险的首要因素并不是风险的概率 —— 这就是我们要提到的第三个事实,也几乎是摆脱险盲的最重要的事实。

第三,衡量风险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赌注的大小。

关于之前的那道选择题,最终决定输赢的是谁的赌本更多。

由于赌注是大小恒定的,又由于抛硬币是概率为¹⁄₂的游戏,所以,如果双方赌本一样多,那么最终双方输赢的概率就都是¹⁄₂。可是,如果一方的赌本更多,那么他最终获胜的概率就会更大。由于玩的是概率为¹⁄₂的游戏,所以,如果其中一方的赌本是另外一方的2倍以上,那么前者几乎必胜。也就是说,在这个游戏里,赌本相对越多,输的概率越趋近于零。

如果你参与这个游戏,一上来发现那个“恒定大小的赌注”比你的总赌本还多,那么你就不应该参与。如果你的赌本只够下 1 注,虽然赢的概率依然是¹⁄₂,但从长期来看,你没有任何胜算。

很多人看起来一辈子倒霉,可实际上,那所谓的“倒霉”是有来历的。他们对风险的认识是错误的。他们倒霉的原因只有一个:

动不动就把自己的全部赌进去。

赌注太大,则意味着结果无法承受。为什么赌本少的人更倾向于下大赌注呢?据说是越差的人梦想越大。高速公路上开得很快还不愿意系安全带的 —— 险盲,因为这些人不知不觉就把自己的性命当成了赌注。经常做铤而走险之事的人 —— 险盲。股市里怕自己赚得少,拿出全部身家(甚至借钱,更甚至借钱做杠杆)的人 —— 险盲。

上面的讨论其实涉及第四个重要的事实。

第四,抗风险能力的高低本质上就是总赌本的大小,尤其是在面临同样概率的风险的时候。

反过来看,赌注恒定,赌本却相对无限大的时候,即便遇到 99.99% 的风险概率,玩家其实也全然无所谓,因为赌注相对太小,输了就输了吧。

还有一个现象需要注意:赌注相对大的时候,智力会急剧下降。为什么高考的时候总有一些人考砸?就是因为赌注(未来一辈子)太大,以致压力太大,进而无法正常发挥。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国际台球大赛上。那些天天刻苦训练的选手,每一个在训练的时候都能经常打出“满贯”,但在整个赛季都没有几个选手能在赛场上做到。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赌注太大了。平时训练的时候没什么赌注,也就没什么压力。这也可以反过来解释一个常见的现象:历史上所有成功的庞氏骗局都有一个普遍的重要特征,那就是“加入费用惊人地高”,因为只有这样,进来的人才能普遍不冷静。

所以,人真的不能穷,不能没有积蓄,否则真的会在某一瞬间突然变傻。另外,永远不要“All In”。这在很多时候并不是空话,真的需要放在心上。

第五,冒险没问题,但尽量不要被抽水。

“抽水”是赌场里的术语,是指赢家要支付盈利中的一定比例给庄家。不要以为赌场太阴险,实际上,开赌场、保证公平就是需要开销的,所以,玩家支付抽水是合理的。也不要以为股票交易所太贪婪,它们收手续费也是合理的,这就是无所不在、不可消灭的“成本”。

公平是有成本的。有抽水机制的赌局本质是倾斜的。因为即便是抛硬币的游戏,加上抽水机制之后,长期来看所有的玩家也都会输光,所有的赌注最终都会转化成抽水者的利润 —— 就好像一个正弦函数被改造成阻尼正弦函数一样。

抗风险能力层次

能力圈核心圈资源圈
从内而外,层层包裹

风险分散原则——不要将鸡蛋全部放到一个篮子里,也不要一次全部压上
收入多样性原则——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收入渠道
团队原则——目标一致,思想统一,齐心协力,求同存异

1、自己
2、配偶
3、家庭
4、亲友
5、朋友

decreaserisk20180604.jpg

动荡的世界——风险,人性与未来的前景

网易严选被骂得惨,但产品设计的法律风控做得还真是高

林华 2016-02-06 08:03

丁磊寄以厚望的网易严选不出意外的火了,点燃这把火的却是骤起的争议。从微博大V作业本点名批评网易严选有侵权之嫌开始,对网易严选的各路负面评论迅速跟进,批评者中居然还包括永远政治正确的《环球时报》。网易在舆论压力下很快通过微博官号连续发表《道歉、说明和承诺》和《初衷、反思和未来》,安抚公众情绪并以ODM作为自己没有侵权的辩解。

从微博到知乎、虎嗅、百家的所有媒体平台,网易严选是否侵权的争议都成为围观者众的热点。网易严选,产品设计涉及到的法律关系和风险的复杂程度其实超过绝大多数人的想象。网易严选的法律风险分析其实是电商产品风控设计的经典问题,需要对电商行业和法律法规都有深入了解。

击中痛处的商业模式

网易严选的本质是一个创新商业模式的电商产品。根据网易官方的介绍,网易严选是网易从产地、制造商、工艺、材料等全环节深度参与的电商平台,使用无印良品、双立人等知名品牌同样制造商和同样材质,而价格却大胆的切入到知名品牌的1/2甚至接近1/10。例如一款2388元的双立人珐琅锅,网易严选一款外观几乎一样且标明同样制造商和同样材质的产品只卖268元。

网易严选之所以引起广泛争议,首先在于产品设计击中商业逻辑中的痛处。网易准确的发现中国消费市场已经从单纯低价的追求升级到同步追求高品质与低价格,对品牌、质量和服务的要求已经成为中产阶级和一般收入公众的基本需求,这就是网易严选宣传所称“好的生活,没那么贵”。

任何一款商品、一个品牌或一个商业模式都不是孤立的,商业价值要依靠和通过大的产业链来体现。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至少包括原料供应、设计、研发、制造、品牌、渠道。中国企业拥有强大的制造实力,原料供应和渠道(尤其是电商)环节的经验积累也已趋厚实,设计能力虽不领先但正在快速发展甚至开始具有局部优势。中国企业真正欠缺和难以迅速赶上世界级水平的是在研发(务实)和品牌(务虚)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正是中国企业在产业链两端脱节的短板。

网易严选以居家、厨房等产品为主,选定家具日用产品最有利之处在于回避了产业链当中最困难的研发环节;同时网易严选在宣传中强力主推知名品牌相同制造商和相同材质,直接借势用户对知名品牌既有的认知和信任。

网易严选商业模式的设计精准分析并利用了中国企业擅长制造而短于研发和品牌的特点。网易严选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像网易所称那样在于削减中间商成本和品牌溢价,而是通过自建电商平台对整条产业链进行重组。网易严选商业模式创新之处和破坏之处是同一个点,就是打破居家用品一线品牌高品质和高溢价并行的价值结构,节省新品牌塑造成本并为释放制造环节优势创造直通车。

ODM挡箭牌

网易严选的竞争力构筑在对无印良品、双立人等知名品牌传统商业模式的破坏上,这也是为什么冒风险也要和一线品牌直接对标以借光高端品牌的号召力。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在互联网商业环境中是常见的,基础服务免费+增值服务收费模式对直接收费商业模式的冲击就是一例。传统品牌的高溢价+高品质运营模式受到挑战本身并不能说明网易严选商业模式侵权,网易严选的合规性判断不在于寻求商业模式的原罪而需要基于具体运营行为进行判断。

网易严选系列和知名品牌贴身对比的广告引起山寨和侵权争议后,ODM成了网易严选的主要辩护理由,或者干脆说救命稻草。网易严选官方声明耐心的给大家普及法律知识:“严选是一个ODM模式的电商,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的直译是”原始设计制造商”,指制造商设计出其产品后,可能会被一些品牌方选中,要求配上各自的品牌名称或者稍做改良来生产。”经过简单搜索可以发现这段内容原样拷贝自百度百科的ODM词条。

网易严选举出百度百科词条后有相当多评论意见为之左右,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ODM产权的节点在制造商和设计者之间,他们谈妥了就行。网易从制造商那拿货的成本是包含了设计者的酬劳的,是不侵犯产权的。MUJI也是贴牌卖货,问题的关键在于网易借了MUJI的东风,然而这种广告方式貌似又不违反广告法和商标法。这打擦边球巨赚一笔,丁磊真特么是个牛x的商人。”再次简单搜索,发现这段认为ODM就没有侵权风险且被无数次引用的观点语出知乎,而作者的专业是码农。

ODM和OEM都是委托加工关系,不同的是ODM的委托内容除了加工还包括研发。ODM模式中谁研发和谁拥有知识产权是两个不同的问题,研发者并不“必然”享有知识产权,而是要由委托方(金主)和受委托方(设计+制作人)通过合同自行约定。网易严选认为:“若无特殊协议,在ODM模式中,产品的外观、面料、尺寸等权益归属方是制造商而非品牌方。”然而不得不说的是,从法律角度来看不论ODM合同如何约定知识产权归属,委托方都会承担知识产权侵权责任。通俗解释不管谁设计或制造了侵权商品,商品上打的是委托方的品牌,所以委托方必须对侵权承担责任。至于说委托方被不负责任的制造人坑了,也不得不承担连带责任。

还是举个例子吧,鸿海/富士康是iPhone最大的ODM合作商,承担了很多工艺研发和整机制造。iPhone制造中如果侵犯了第三方专利,权利人可以直接起诉苹果而不需要考虑富士康的存在。

知识产权侵权风控

ODM并不能回避产品侵权责任,而商业模式又要求网易严选必须推出和知名品牌使用同样制造商、同样材质且实际上连款式和设计也几乎相同的产品,网易严选就不得不面对知识产权侵权的风控。由于主打自有品牌,网易严选在侵犯商标权方面的风险并不大;版权法不保护商品设计中的实用部分,例如中国司法和执法实践都只用版权保护服装面料的图文设计而不用版权保护款式设计。商品外观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不是由版权保护而是需要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因此网易严选最主要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在于侵犯专利。

专利权的复杂程度随着产品技术密集程度同步增长。在技术密度很高的移动通讯领域,一部手机所包含的专利数可能高达20万,包括苹果、三星、华为在内没有任何一家手机企业可以在专利丛林中不失手。由于网易严选主打品牌含量和设计要求高于技术密度的家用品,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的侵犯风险高于发明专利。

从网易严选一组最受非议的、直接将自己产品和知名品牌竞品拼接比对的广告来看,可以看出几个问题。首先,网易严选的产品和竞品整体非常相似但要部经过修改,不属于直接侵权而属于经过侵权规避设计

其次,专利权具有地域性特点,美国或日本专利都不能自动成为中国专利,只有在主张保护的国家申请并获得专利才能获得保护。以下图对比中的京瓷品牌陶瓷刀,在中国专利库中就只能检索到京瓷株式会社申请的一件和网易严选产品不同的刀具设计。发明人如果没有在中国申请专利,那么外观设计也很难得到保护;再次,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期自申请之日起为10年,相当多优秀设计因为保护期有限都已经进入公有领域,不再有侵权风险。


广告合规与合同风控

网易严选公开承诺使用知名品牌同样制造商,但是根据商业惯例,大品牌对供应链中的主要合作伙伴采取非常严格的契约规范,通常都会限制在合作期内不得接受同行订单以及承担其它附加条件。网易严选如果招徕知名品牌在长三角和珠三角遍地都是的普通代工商,这样的合作和网易的高逼格推广并不相称。如果要拿下知名品牌的主要合作伙伴,对方则不得不考虑长期效益以及违约风险。

广告合规风险评论是非法律专业观点偏靶最多的。典型意见认为网易严选可能违反《广告法》第69条禁止“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服务的”以及“在广告中未经同意使用他人名义或者形象”的规定。只要网易严选广告表达真实,就不存在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事实。在这里存在的风险应该是工商部门及司法部门对比较广告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的意见并不统一,导致比较广告法律后果存在不确定性。从法理上讲,“他人名义或者形象”一般是指广告代言和模特,而不是商业竞争对手的形象。在同行有商标或商号情况下,就应该优先适用属于特别法的商标和商号侵权而不是适用形象权。

Galaxy SIII:专利律师设计的智能手机?

2012-05-06 09:00

GSIII 的外形设计让不少人大跌眼镜,它的设计灵感来自“水、风、树叶和鹅卵石”,但给人的感觉却毫无自然风雅之处,缺乏美感,而且有一丝廉价的气息。在 GSIII 的初步印象中,我们已经指出其工业设计上不进则退,而在随后的评价中,再次感叹 GSIII 是一个“设计和成本上的妥协”。这种失望之情,不少人深有共鸣。The Verge 的 Vlad Savov 就在《三星如何伤透了我的心》里,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尽管硬件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工业设计仍然有用,Galaxy SIII 没有达到高质量设备的标准。

或许,失望总是源于过高的期望。就在 Galaxy SIII 发布之前,三星刚刚超过诺基亚,成为全球最大手机厂商。在智能手机市场上,三星的 Galaxy S 在全球热销,被认为足以和苹果抗衡的智能厂商。因此,对于下一代的 Galaxy S,大家对其工业设计、创新性都充满了希望。可惜,GSIII 的发布让人们对三星的工业设计产生了再次质疑。在我们的论坛上,有读者提出一个问题:赚了这么多钱的三星真的请不起一个好的设计师?相比这也是许多人的一个疑惑。

AndroidPolice 的 Ron Amadeo 在 GSIII 发布之后,写了一篇有趣的文章,来解释三星的新旗舰设计。他说,这是第一个完全由律师设计的智能手机。三星Galaxy S 系列虽然一直在热销,但一直无法摆脱专利战争。 苹果公司指责三星的外观设计侵犯了专利,就是说三星在设计上要避开下面几个要点:

一个四方形的产品,其四角弯曲程度一致
产品的正面以屏幕为主,有黑色边框
涉及到 iPhone 和 iPad touch 产品,屏幕上方和下方的黑色边框要保持大致相同的宽度,而屏幕两侧的黑色边框要保持大致相同的宽度。
涉及到 iPad 产品,屏幕四面的黑色边框要保持大致相同的宽度。
产品的正面由一圈金属的框架包围
屏幕上展示横竖方格排列的彩色方形图标,图标边角的弧度保持一致
底排的方形图标与其它图标分开,当浏览用户界面的其它页面时候,这些图标不会改变。
Ron 特意做了几个图来说明这一点。

GSIII 不是标准的方形。

它的四角弧度不一致。

它的正面不是黑色的边框。

它的上边框和下边框宽度不一致。

图标不再是四角弧度一致的方块。

Ron Amadeo 的解释是否合理呢?在三星设计下一代 Galaxy S 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专利的考虑,但是避免专利之战的合理做法,显然应该是自己进行原创,而不是刻意避开竞争对手。其实,GSIII 的设计,更多的考虑应该做出自己的风格,因此不会如同 GSII 一样有模仿的嫌疑。在 GS 的上代中,三星一直无法摆脱模仿苹果设计的影子,这已经不仅是专利的问题,更多的是自身名声的问题。在《三星的设计为何缺乏亮点》中,我们提到三星的设计总监的焦虑,三星太需要摆脱模仿者的影子了。

或许,GSIII 是三星摆脱山寨阴影的愿望遭遇创造力缺乏的后果。

在智能手机功能比量的热潮之后,各大 Android 厂商都意识到,工业设计已经成为了竞争力的一部分。HTC 和三星今年都在大谈手机设计,只是 HTC 拿出了获得普遍认可的 One 系列,而三星备受期望的 GSIII 却没有交出满意的答卷。

这将是一个有趣的观察点:是 HTC One 帮助 HTC 重振雄风,从而证明工业设计的重要呢,还是 GSIII 继续热销,从而证明工业设计其实是被高估了呢?

罗辑思维:发现你的太平洋 70

大家好!这是我们罗辑思维第一次在外景地录制,我身后是浩瀚的南太平洋,而我身前,是十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罗辑思维会员小伙伴。

那为什么我会在这呢?是因为前不久我喊了一嗓子:春天了,我们是不是应该出去玩一玩啊,结果有一名我们的会员,就是这位大帅哥,宽总,他做行天下旅行机构已经十七年了,是一个老旅行家,他说这事儿我来办,于是我们就来到了斐济。

尤其我们的宽总,马上要推出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旅行产品,叫不跟团,我觉得这和我们自由主义者的旅行态度是契合的,所以我们就召集了这么十几个人,然后来到斐济,去看一看浩瀚的南太平洋。

我现在身上穿的这一身就是斐济当地的服装,是比较正式的那一种哦,据说当地总统出来接见外宾,也就是这一身。而我身边这俩哥们儿是当地的武士,扛着斧子站在这儿,他们会一直陪着我。bula, 这是他们当地打招呼的用语,bula!什么早上好,吃了没,都是这一句,万能用语。

那今天我们聊点啥呢?身后是南太平洋,而我身前是一帮小伙伴,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创业者,或者是想创业的人,或者是对创业特别感兴趣的人,所以今天我们就聊一聊南太平洋的发现和创业。

其实太平洋的发现这个词,其实是有语病的。大家想一想,它躺在地球的这个地方,已经很多很多年了,至少几十亿年了,不存在发现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从人类历史来看,那就不一样,因为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在近几百年当中逐渐卷入这个全球化的进程,尤其从欧洲人的视角来看,尤其如此。

但是你一旦切换到欧洲人的视角,你会发现没有理由发现太平洋。我们身边的南太平洋,实际上到十八世纪之前,欧洲人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块地方,或者模糊的这知道,但是具体的地形,里面有点什么,是完全不清楚的。

再往前推,到十五世纪之前,实际上连太平洋本身的存在,欧洲人都是不知道的。而且你再往下想,你会发现欧洲人没有道理在大航海时代就能知道太平洋,为啥?

第一,当时的欧洲航海家的思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是不一样的,葡萄牙人是往东走,绕过非洲海岸,然后好望角,然后印度洋,然后到印度河中国做生意,就完了,这一条路,对吧,商路已经打通。

而西班牙人的思路比较奔放,他们往西走,听了哥伦布的,其实哥伦布算错了嘛,往西走。哥伦布临死的时候都不知道,他发现的地方其实是美洲,而不是他心中梦想的那个遍地黄金的印度河中国。

但是大家想一想,这美洲从上到下,几乎贯穿了南极和北极,而且当年也没有巴拿马运河,所以像一堵铜墙铁壁一样,把欧洲人堵在大西洋,他是看不到太平洋的,而且太平洋对于当时欧洲人最热衷的那个商路没有如何用处。所以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在大航海时代,紧接着发现美洲之后,就又发现了太平洋呢?这是一次伟大的创业,因为它几乎就不可能。

我们切换到当时,后代人很多人讲,当年大航海时代的航海家有三个词,叫Gold,地下的金子;God,天上的上帝;还有一个Glory,心中的光荣和梦想,三个G,不是中移动那个三个G。

但是大家仔细一想,这后两个G其实有点扯淡,一个是God,好像是为了宗教目的,咱们不能否应当年确实有宗教目的,因为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但其实就在同一年,欧洲历史上还发生了一件大事,西班牙的天主教徒,通过几百年的征战,终于拔掉了穆斯林在西欧的最后一颗钉子格拉纳达,那整个欧洲,至少是西欧,已经鬼归天主教徒所有了。

所以当时的宗教热情爆棚,这个我们必须承认,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教皇和那帮君主们,就坐在家里搞精神会餐,君主们说,哎呀,教皇啊,全世界的异教徒的领地全是您老人家的!教皇说是啊,这挂在墙上的美人,我能看,我吃不到嘴里啊,对吧,什么时候能把墙上的美人变成炕上的媳妇呢,那就得靠你们去打,你们手里有兵啊。

所以教皇说,我现在授权你们,什么葡萄牙国王,西班牙国王,只要打下来异教徒的领土,都归你们!这哥几个在家里,在欧洲,就已经把全世界给分了。

到了1493年的时候,哥伦布已经回来了,大家的眼界拓宽了,知道原来世界很大。结果媳妇还没弄到手,这个面包还没盛到盘子里,西班牙和葡萄牙就先打起来了,什么宗教目的,上帝,早就丢到九霄云外了。最后1493年,逼得教皇不得不出来劝架,原来他是煽风点火的,最后出来劝架。

所以1493年就划了一条著名的教皇子午线,就是沿着大西洋中间划了一刀,从北极到南极一道子午线,说从这条线,往东归葡萄牙人所有,往西归西班牙人所有。当然后来葡萄牙人觉得不行,亏了,然后又要求重划,所以过了一两年又开始重划,把整个这条线再往西移了一段,所以现在的巴西为什么讲葡萄牙语,就是这个道理,这条线过来了。

其实这一场架一直吵到了1529年,教皇还在天天给他们分呢,往东去一点,往西去一点,所以这个时候关于上帝的事早抛到九霄云外了。本来是一个大的梦想,说天主教徒能不能绕到东方,联合中国人、印度人、蒙古人,能够把穆斯林整个把它包围了,把它干掉,结果大航海时代真正开始的时候,God这个词大家其实已经忘了。

那再说一个词,Glory,光荣与梦想,这个词听起来高大上吧,就像我们现在很多创业者当他成功之后,一上台就是价值观,梦想等等,但是要知道,在当时吃创业的时候,价值观,梦想,光荣这些词,其实都不太存在。

一旦你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境当中,是什么人要去新大陆啊,什么人要去大航海啊?全部是西班牙的那些窃贼。逃犯、瘪三,包括一些欠债的,尤其多的是那帮欠债的人,你想,这日子没法过嘛,一出门债主堵门口,一回家媳妇跟在后面骂,对吧,这种日子叫生不如死,于是他们就发挥了毛主席他老人家当年讲的,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这种人生态度就整个焕发了,然后每天那个海港上那个船就开始向西方去走,去到哥伦布发现的那个黄金大陆去。

说实话,在这件事里面,哥伦布也办了点小坏事,因为他回来的时候带了一点美洲的物种,什么烟草,菠萝,玉米,但是还有一箱小黄金,是一箱金末子。

当时人扒拉扒拉这金末子说,这也不过就铸造几百枚威尼斯金币嘛,哥伦布说,你算是小看我了,美洲那个地方,他当时说是印度,说印度那个地方随便拿脚蹭一蹭,地下全是黄金,我这是临上船了,来不及了,就相当于在超市门口抄一个杜蕾斯似的,就随便摸了一把,就是这么一箱子啊,那还得了,哥伦布一生就是这个性格,没办法。

所以这帮人就乌央乌央就去了,所以你说这叫什么Glory?但是对金子的梦想那是一定的。这就说到我们的创业者,很多人在忽悠我们创业者,都在说什么梦想,其实创业你一定要感受到一件东西,你就可以创业了,就是对于钱的那种赤裸裸的、无法遏制的,要伴随终身的那种欲望。

想当年马云召集一帮小伙伴在自己家里开会,马化腾召集自己的同学开始研发QQ,俞敏洪拎着糨糊桶在北大刷墙的时候,大家想的不就是Gold吗,不就是金子吗,不就是要改善最具体的物质生活吗,所以创业者根本没有必要讳言这一点,而且一旦讳言这一点,反而有很不妙的后果。

几年前我就见过一个创业者,面对VC(风险投资),他想要投资,然后拿着那个高大上的商业计划书,拼命跟人讲,我真不是想挣钱,我就是想实现梦想,我就是想改造人类,我就是想为这个人民谋幸福,滔滔不绝讲了二十分钟。

那个VC叹了口气,说你真的不想挣钱吗?我真的不想!那个VC说,我们不投了,你自己都不想挣钱,我把钱给你,你能替我挣来钱吗。所以创业者第一步怀揣对于金子的梦想,没什么可丢人的。但是光有这种贪婪就够了吗?接下来我们就会给大家介绍三个发现太平洋的故事,你会发现,创业在路上还需要一些别的品质。

第一个人叫巴尔沃亚,他的品质就是不断地抛弃存量,去寻找人类还没有涉足的增量。这就说得很高大上了,其实在当时不是这样,他就是我们前面讲的那帮Loser, 他自己就是一个欠债的人,虽然他家里是一个没落的贵族,但是到最后已经山穷水尽了。所以他就在塞维利亚港,和那些踏着哥伦布的足迹,往当时的印度,其实是美洲的去的船队,然后就去了。

其实哥伦布当年发现的也不是美洲大陆,而是今天叫海地的那个地方,他的儿子小哥伦布就在海地当总督,小哥伦布在码头上欢迎大伙儿,来了,来了,你们听说的都是假的,都不对,我们这儿呢,什么玉米、菠萝、烟草管够,金子?金子是没有的。

这帮人就炸了营了,包括我们这个主人公巴尔沃亚,那怎么办?回不去了,没钱了,对吧,那就只好在当地留下了。小哥伦布总督说,这样,你们种地,我给你们划分点儿田地,自己不想干,我们还可以给你点印第安奴隶。

这帮人就疯了,我要种地我在老家种好不好,我们也得会啊。这印第安奴隶身体又不好,其实也不是身体不好,印第安人其实非常不能适应欧洲人带来的那些新的物种的细菌和微生物,比如说天花。所以印第安奴隶一到手就成片成片的死,其实在那一百年里的大航海时代,印第安人百分之九十几不是因为屠杀,都是因为欧洲人带去的这些微生物,导致他们大片的这种灭绝。

所以这帮人在当地,进一步地沦入绝境,叫债上加债,Loser之上的Loser。那怎么办?困守在当地。正当这帮哥们儿已经山穷水尽的时候,突然大洋上飘飘摇摇来了一艘船。

这艘船的船主也是一个西班牙殖民者,叫恩西索,但他不是个普通的Loser,他是个很有钱的人,而且是一个水平很高的法学家,他的梦想是要在南美洲开辟一片殖民地,然后实现自己去设计的那一套社会制度。

但是他的船一到南美洲,一上岸就被当地的印第安人一通毒箭给射回来,好厉害,赶紧跑!然后就到了海地洋面。他来到这儿只后,就跟当地人说,说我们西班牙人要去寻找我们心目中的卡斯蒂利亚,新卡斯蒂利亚。

卡斯蒂利亚是什么?就是西班牙原来的地名,所以很多的西班牙殖民者新发现的殖民地都叫卡斯蒂利亚,我们应该去寻找那片地方。这帮Loser要上船走,高利贷债主说,哪儿去?欠我们钱,你走了我们找谁要钱去?不续去。

然后派小船看着这个恩西索,不让上岸,可以买点东西。这你就看得出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巴尔沃亚,这聪明劲又来了。他第一次抛弃存量寻找增量,是来到美洲,第二次要抛弃海地然后寻找他心目中的卡斯蒂利亚,于是他就想了一招,让自己的仆人把自己装在一个箱子里,然后当货卖给恩西索。

恩西索没办法,一看也不能上岸,也不能载人走,那怎么办呢?就自己走吧,走到洋面上,一条小狼狗觉得这个箱子好奇怪,然后打开一看,原来大活人,巴尔沃亚出来了。

巴尔沃亚出来现身的同时,他们在洋面上又遇到了一个船队,这个船队是另一个西班牙著名的殖民者叫皮萨罗率领的,这一集名字比较多,这个抱歉。这皮萨罗其实很有名,后来灭亡印加帝国的统帅就是他。

在皮萨罗当时也是个Loser,然后告诉大家,别去什么卡斯蒂利亚了,那儿印第安人也厉害的不得了,又好斗,毒箭那个毒性又大,不能去!全船人就傻在这儿了,怎么办?

这个时候巴尔沃亚说,我知道一个地儿,往北去,那个地方有金子,据说金子还不少。其实就是今天的巴拿马一带,就是美洲中间那个小蛮腰那个地儿,最细的那个地儿,要不然怎么很轻易地就能发现太平洋呢?最细的那个地儿。大家那也没地儿去了,只好听他的,所以一帮人乌泱乌泱就奔到巴拿马。

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是在船上,包括征服巴拿马的过程中,这巴尔沃亚有统帅才能,渐渐地就篡了这个恩西索的权,最后大家 就奉他为盟主。

到了岸上只后,一称哥们儿,哥们儿得甩开膀子干,跟西班牙国王都是有协议的,任何人只要发现这个地方的海岛,把五分之一的金子给到国王,这片地方就是我是总督。所以他就写了一个报告,派了人送回西班牙本土,说我当总督了。

结果盼星星盼月亮,趴村口看了好几个月,终于盼来了本土来的船,这船上,西班牙国王给派了一个新总督,这巴尔沃亚就快疯了,这不能不按规矩来啊,所以他就死活不让这个总督上岸,这总督没办法,不上岸只好就走了。

当然巴尔沃亚不知道,这个总督在回国的路上被淹死了,但是巴尔沃亚这个时候心里清楚的,你把国王的总督给撵走了,虽然他不知道淹死了,这个最小最小也是个叛国罪吧,最轻最轻也是个终身监禁吧?所以他就抓耳挠腮在那儿想,我怎么把这一局扳回来。

我们去琢磨这巴尔沃亚这个时候的心态,就有点像想留住男人的小三,这大老婆也厉害,也不肯离婚,那我呢,反正就又有这么一腿,我又想霸住这个男人,怎么办呢?想半天,跟中国的很多小三想的结论是一样的,我给你生一个孩子,我有一子在手,我就有胁迫的力量了。所以巴尔沃亚这个时候又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三次寻找增量。

当地老打仗,包括他后来打仗,打着打着跟当地一个老酋长,老酋长说,小伙子,挺能打的,跟这俩武士似的,说这样吧,别打了,我把闺女嫁给你,所以他在当地认了一老丈人,然后借着这个老丈人的力量,又开始四处征伐。

有一次打仗的时候,逮着当地一酋长,说给金子,给金子,当地酋长说我这儿没有啊,没有不行,打嘴巴!正打的时候,那个酋长说,这么着吧,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打从这儿往西,越过那些高山,那边不得了,那边还有一片大洋,而那片大洋流到大洋里的河流里边的全是金子,那边的国王吃饭用的就是金子做的盆,所以你应该去。但是我告诉你,路上不好走,而且那边的印第安人特别凶,你敢不敢去?

这种话其实在大航海时代你看到处都是,反正说一个新地方,就到处都是金子,巴尔沃亚说,那反正也没办法了,要为国王尽忠,要留住这个男人,我必须给他生一个孩子。所以他就在公元1513年,组织了一个将近200人的远征队,然后就顺着巴拿马一路往西走。

其实如果你到过巴拿马知道,那个其实很窄,但是当时没有路,全是崇山峻岭,所以他们花了一共是十八天,等他们发现太平洋的时候,将近200人的队伍只剩下60多个人,沿途什么被当地的印第安人弄死的,什么饿死的,被蚊子叮死,咬死的,那就不计其数,所以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

但是当他们看到一片如此浩瀚的太平洋的时候,巴尔沃亚心里终于有底了,我终于有向我的男人献上了一份厚礼。请注意,这是欧洲人第一次用自己的眼睛看见了地球上最大的这片水面–太平洋。

那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从中琢磨出一点儿什么滋味?对,刚才我们反复强调一个词,增量。巴尔沃亚这个人最大的好处就是,一生不跟存量较劲,一旦发现这儿不对头,赶紧跑!按照哥伦布新开拓的人类的新视野,找到自己生命的新大陆。

虽然巴尔沃亚这个人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人物,也不是什么伟大的英雄,但是他这种增量思维,确实可以给我们今天所有的创业者一个启发。对啊,创业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吗?如果是已经发现的一片市场,里面已经充斥了那些膀大腰圆的大佬,哪还有你新来的创业者的机会呢?

所以凯文.凯利不是讲过一句话吗,所有让大佬感觉到胆战心惊的创新都是边缘创新,都是大佬们没有注意到或者现在刚刚出现的那些新大陆。

所以我们经常讲一个词,就是谁谁谁新发明了什么,乔布斯重新发明了手机,小米重新发明了社群,包括这次我们到斐济,我和大帅哥宽总,我们俩接机的时候,我们想不能用寻常的接机牌,宽总就出了个主意,用当地那个大芭蕉叶,写了这么一个接机牌,我们俩开玩笑说,我们重新发明了接机牌。

虽然这是一个小小的创新,但这是大佬不玩的,这种微创新它积累多了,它也许就是一片心市场,所有的新市场都是这么开拓出来的。我还记得前几年我在一个中等城市遇到过一个小老板,说得高大上一点,他是做照明工程的,说得真实一点的,他就是卖灯泡的。

这哥们儿每天有一个固定的行程,就是在当地城市最豪华的卡拉OK厅门口,给各个包房结账。这个包房是王局长的,这个包房是李处长的,这个包房是张校长的,他就跟我传经授宝,他说这个生意就要这样做嘛,得意洋洋地说,我从来不找他们要什么好处的,但是一旦他们有这种换灯泡的工程,他们能不想着我吗,我对他们这么好。

但是说实话,我也不讳言,我有一点小小的看不起,不是说他们在道德上有什么问题,行贿什么的,而是我觉得他的生意注定做不大,他的结局注定可能要把挣到的钱,因为各种道德的法律风险,还要再吐回去。为什么?因为他的注意力全部在存量市场当中。

而一个真正有出息的,有远大前途的,也是值得我们佩服的创业者,他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有增量思维,永远是在新疆界、新边缘上找自己全新的栖息地。这就是太平洋发现的第一个故事。

那人类是怎么走进太平洋的呢,这就要说到一个更著名的人了,他叫麦哲伦。

仅仅看见太平洋是不够的,人类是怎样用自己的航船踏入这片水域的呢?这就说到另外一个更有名的大航海家麦哲伦。读过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人都知道,他是第一次环球航行的航海家,他终于证明地球是圆的。

麦哲伦这个人打小就是一个倒霉孩子,很命苦,他家连贵族都不是,还很破落,他老爹就是一个酒鬼,而且留下了一身债务,最后自己掉酒缸里淹死了。所以他打小就被送到宫里,当那个皇上的侍童,然后后来又当兵打仗,顺着葡萄牙人的商路,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在马六甲打仗的时候,把一条腿还给打残了,所以麦哲伦这个人一生带着一条残腿。

等到他三十岁这一年,他实在觉得这个屌丝日子过不下去了,有一天就跑去找国王,说你看,我为国家尽忠一生,落下这个残疾,你看我是不是安度个晚年啊,您给我加加薪。国王一听很有勇气啊,这个小伙子,你看你那个腿好可怜,你加薪的要求我听完了,我的回答是一个字,滚!你给我滚出去。

麦哲伦出来之后,就非常之郁闷。但是他因为在马六甲呆过,所以在当地也结识了一些人,他有一些朋友,这个时候他就萌发了一个想象力,因为当时哥伦布在1493年回到欧洲的时候,他以为他达到印度,但是要不了几年,欧洲人就发现那哪里是印度呢,那是一片全新的大陆。

这固然是一个意外的收获,但是这个念想没有断,能不能往西绕过美洲,直达太平洋打通到东方的航路呢?所以麦哲伦又想重拾这个梦想。等到1513年,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巴尔沃亚又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回欧洲之后,麦哲伦这个心中的小火苗就又燃烧起来了。

所以他就弄了一份计划,一份商业计划书,跑去找他的国王,葡萄牙国王,就是刚才让他滚的那位。国王听完这个说,你这想象力挺有意思,但是我为什么呢,给我个理由先。我已经可以绕过非洲好望角,用更近的航路到达亚洲,我为什么要去往西走呢?那是西班牙人没办法的办法,因为东方的航路被我们葡萄牙人占领了嘛,所以我不需要这份计划。

麦哲伦是条汉子,就跟国王顶嘴,说你不要,那你允不允许我去找西班牙国王,我去跟他说这份计划书?

哎呀,葡萄牙国王说,太好了,麦哲伦先生,你赶紧去,我就一个要求,你永远不要说你是葡萄牙人,会给我们丢人的,这个是连打击带侮辱一通。

麦哲伦没办法,他就去了西班牙,他到了什么地方呢,叫塞维利亚港,这是当时西班牙最大的港口,哥伦布当年就是从这儿出发的,后来哥伦布死了也是埋在这。这个时候的塞维利亚那不得了,每天都有向西出发的航船,载着一船一船的Loser, 只不过不是去发现新航路的,而是去美洲殖民的。

麦哲伦和他们都不一样,他是要发现新商路,但是请注意,麦哲伦这个时候除了这个商业计划书,他手里啥都没有,而且作为一个外国人,他在这个城市举目无亲。所以你看,今天我们要讲的创业者的第二个素质就又来到了,那就是获取帮助的能力。

当你只有一个想法的时候,怎么办?这就牵扯到商业的本质。我们很多人都说商业的本质是竞争,商业的本质是个人的崛起,错!一个人创业成功,其实你翻过面来一看,本质是什么?就是周边认识你的人都愿意帮你,所以你才成功,对吧,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所以创业者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获取帮助的能力。

这麦哲伦反正,咱现在能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幅画像,他具体什么性格,其实我们是很难确知的,但是你从他干的几件事你会发现,这哥们儿是真牛。

他首先干什么呢?就是找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当实习记者的时候采访,对方不接受采访,我就灵机一动想了这么一个招,给对方办公室打电话,因为我安徽人嘛,我说你们这儿那个安徽的编辑叫什么什么来着?我们安徽人,在新闻界很多嘛,他说那个小张,我说你让那个张大哥接一下电话,然后一接电话,我说我是你老乡怎么怎么着。

你看,这招在中国是管用的,在当年的西班牙居然也管用。中国麦哲伦就打听,说哪儿有葡萄牙人混得比较好的,后来发现不得了,当地的要塞司令就是一葡萄牙人。那老乡就上门求助,当地要塞司令说挺好,正好我有一个儿子,现在缺一个家庭教师,这个地方会说葡萄牙语的人,你正好是老乡,来吧,给我当家庭教师。

到了这个塞维利亚要塞司令的家里之后,居然把人闺女又骗到手了。你看,这就是本事,结果把这要塞司令给混成了一老丈人。这老丈人一看,这个新上门的女婿嘛,然后就帮他呀,你看,这就是第一次融资成功,A轮。

然后B轮呢,就又找了当地的一个大主教,叫胡安丰塞卡。这个老头我告诉你,以后有机会给大家讲哥伦布的时候,这老头是一最典型的保守派,所有的创新他都反对,包括当年的哥伦布,最起反对作用的就是这胡安丰塞卡。

但这老头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特别喜欢这个麦哲伦,这个小伙子不错,商业计划书有看点,然后就我来给你搭桥,给你介绍给当时的西班牙国王,叫查理一世,当然他有两个封号,他本身既是查理一世又是查理五世。等查理一世看到这个小伙子麦哲伦,也非常喜欢,这就奇了怪了,这是他C轮融资成功。

查理一世说,我封你为海军上将,给你五艘大船,将近300个船员,据说还给了一头奶牛,怕他路上没有牛奶喝。

于是1519年,麦哲伦的团队正式上市成功,从西班牙的塞维利亚港口出发,师徒四人够奔西方取经去也。

只不过他们去的,可不是西班牙当时已经很繁荣的加勒比海殖民地,他们要绕过殖民地,捋着南美洲大陆的东岸往南走,走多远不知道,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寻找到一条水道,直通太平洋。

这个过程我们今天人很难想象了,打个比方吧,它就相当于把罗胖子用个火箭发射到火星上,然后给一辆那个火星车在上面走,只有一个具体的目标,但是怎么走,具体的路径,带的给养够不够都不知道,而且我还要维护一个将近300人的团队,随时要跟这300人的内心的恐惧无望和那个疲劳做斗争,说服他们跟随我走,这个任务有多难,可想而知。

所以很多人说创业难,哪有创业不难的,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对吧。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想象,麦哲伦抵挡了多少困难,比如说南美洲大陆,实际上当时没有人,甚至连猛兽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就是几个月不断地在海上开啊开啊开啊,无穷无尽的蛮荒,而且有西风带,有寒冷的冬天,有饥饿的问题,有船员的这种精神崩溃的问题。

中间就有一艘船,实在跟不了了,说我为什么要跟你呢?没有理由啊,发现什么海岛,发现六个,归你俩,剩下四个归西班牙国王,这是你们签的合同,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不跟了,然后又一艘船掉头就走了。甚至有一艘船上还爆发了叛乱,后来麦哲伦给镇压下去了。甚至有一艘船触礁沉没。

所以实际上,麦哲伦带到太平洋的船只已经不是出发时候的五艘了,而且到了太平洋之后,大家知道这已经是航程的后半段,没有吃的,怎么办?解那个系桅杆的牛皮绳吃,炖个几天几夜,好不容易炖得烂点,甚至吃木头屑子。

而且当年的船可不是像我们今天的大油轮,动不动好几百米长,没有那个,非常小的船,船上没有任何游乐设施,非常艰苦的环境。

所以麦哲伦一直要跟团队的疲劳、厌倦、恐惧去做斗争,这是一种多么强的说服能力,虽然当时没有什么史料留下来,让我们确证麦哲伦当年怎么干的,但我们可想而知,他把前三轮融资的那种获得别人喜爱、跟随和信任的能力,在航程当中发挥到了极致。

我还记得前几年,我到我一个朋友,他也创业嘛,搞了一个小公司,我去看望他。聊天之后我就跟他说,我说我下一站还要去看望一个老朋友,你这儿有没有顺手茶叶什么的,给我带一份?他说有有有,让我让的秘书去办,然后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过一会儿我问,我说哪儿去了,不是说公司有吗,哎呀,他说没有了,我派人去买了。

哎呀,我说这个就没有必要了嘛,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他说,这个你要端正态度,我们创业者图的是什么?除了图钱之外,图的就是这份威风嘛,我们想让谁干什么,他就得干什么,往东指他就不敢往西走,这就是创业者的一个收获呀。

我说你这个心态好像有点问题,你要对我们这个70后这样吧,我们心中还有点奴性,90后孩子员工,你用这种心态对付他,他一旦感受到不受老板尊重,他不会跟你往后走的,所以我说你切忌这一点。

还真不是说我在这儿吹我有先见之明,这两年那家公司果然就倒闭了,而且倒闭的原因真的就是团队做鸟兽散。

所以其实什么叫创业?创业就是在漫无边际的市场资源当中,以创业者的心态和努力,去寻找一种全新的组合方式。所以为什么说沿途获取帮助非常重要呢,就是你整合一种资源的成本变得最低,所以你看那些做生意成功的老板,往往长的其貌不扬,比如说马云,往往长得面相很厚道,很多大生意人都不是一看,哎呀,这个人好精明,为什么?精明人别人设防,往往都是看上去很老实,很平庸的一些人,大家愿意去帮助他。

所以我有一套磕儿,一个人你判断他成功,永远别看他有多少钱,有钱只是成功的结果,在过程当中随着年龄段的不同,成功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二十岁的人,有人愿意带你,有一师傅觉得这小伙子不错,我愿意把我一身的本事传给你,这就叫成功;三十岁的时候有人愿意用你,把什么事交到你手上我放心,事不会撂到地下,这叫成功;四十岁是有人愿意借你的势,把你的价值超越你真实的那个价值水平,替你吹嘘,然后借你的势,这就叫成功;五十岁呢,桃李满天下,有徒子徒孙,供你为祖师爷,供你为老师,然后来帮助你,这就叫成功。

所以创业的成功一路其实就是获取帮助的能力,那么这一点在麦哲伦的故事当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那最后这一段我们就聊一聊我身后的这片辽阔的海域,南太平洋和它的海岛,是怎么走进人类文明进程的。要知道这片地方好大,东起大溪地社会群岛,汤加,斐济,瓦努瓦图,库克群岛,直到西边的新西兰,还有北边的夏威夷,这一大片地方,它没有生意可以做,没有真金白银,拿什么来回报那些创业者、航海家的商业冲动呢?所以这是一个全新的一个奇怪的创业故事。

这就不得不说到欧洲历史上可能是最伟大的航海家,英国人库克船长。等英国人缓过神来,加入全世界的大航海竞争的时候,发现迟了,所有的市场已经被瓜分完毕。

你想,美洲已经被西班牙人占领了大片大片的殖民地,往东方的航路,葡萄牙人占据了所有的要塞,想搞点物流吧,还不行,因为当时的海上马车夫是荷兰人,荷兰人也特别会创新,所以英国人想干点物流生意,当点搬运工都没有机会。

那怎么办呢?英国人有两个好处,第一是甘当老二,你要说最尖端的创新,英国人好像不太擅长,但是他最擅长的是临门一脚,把一件你们开创的事,我变得非常的完善,这是英国人的特征。

你比如说荷兰人,搞了一个东印度公司,英国人说我来一份,他也办了一个东印度公司。法国人路易十三搞了一个皇家学会,英国人说我来一份,他也搞了一个皇家学会。荷兰人搞各种各样的金融创新,办什么余额宝,英国人说我也来一份,搞了一个英格兰银行。

所以英国人一直像今天的中国人一样,动不动就c2c, 就是Copy to China,他最擅长的就是这个。

英国人第二个特征,就是特别会设计制度,他们是用一套科学的缜密的计划思维,然后谋篇布局,寻找新的增量和点滴的改善。比如说今天我们在中国城市见到的出租车管理制度,还有足球的发明,这些好的制度设计,几乎都来源于当年的英国人的发明。

这就说到库克船长,库克船长没有那么Loser的出身了,从小就是一个好孩子,到军舰上,然后成为优秀的海军的士兵,然后将领。在1768年,库克开始了他航海生涯的第一次,是沿着麦哲伦的路线走的,从欧洲绕南美洲,绕合恩角,进入太平洋,然后贴着南边,发现了我们今天斐济这一带,然后绕行好望角回到英国,这是1768年。

四年之后,1772年,他第二次反过来走,从好望角,但他尽量贴着南走,因为库克想要发现南极洲,因为当时欧洲人传说有一个伟大的南方大陆,觉得澳大利亚好像没有那么大,是不是南边还有,所以他去发现南极洲,然后一直顺着又从斐济这一带,在新西兰补给,大溪地补给,然后顺着南美洲回到欧洲,这是第二次。

1776年,大家知道,这是美国签独立宣言那一年,库克第三次,然后他是又顺着第一次的路线,绕行南美洲,只不过这一次是走到夏威夷一带,然后探访北冰洋,回到夏威夷补给,最后死在夏威夷。这就是库克最著名的三次大航海。

今天我们不想讲这个具体的过程,但是问题是,库克为什么要这样走?答案很简单,因为库克是一个科学迷,很多航海当中的科学问题,都是库克解决的。

在罗辑思维第一季的时候,我们曾经讲过一个击败牛顿的木匠,他制作的那个航海钟,没错,那个航海钟就是在库克船长在第二次和第三次远航的过程当中,得到库克的帮助才研发成功的。

库克还有一个重要的贡献,因为当年的航海,大家在海上,现在我们知道,因为缺乏维生素,所以大家就说明皮肤脱落,然后各种溃烂,其实就是维生素缺乏,但是当时人称之为败血病。后来库克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方法发现,原来这是因为吃不到新鲜蔬菜。库克的解决办法是用柠檬汁,包括德国人吃的那个酸菜,还有一些就是反正跟水果蔬菜有关的这些食物,然后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其实库克每一次探访,都不是像葡萄牙人那样,是去寻找商路,最具体的事,库克有一句名言,他说我不是要比前人走的更远,我的目标是要尽人之所能走到最远,多伟大的理想啊。

但是这个理想背后是什么?恰恰就是库克的那种科学精神,这是英国人最典型的一张态度,就是我根据前人的一系列行动,然后推敲背后的原理,根据原理再去发现新的增量。

说到这儿,我们就不得不说到另外一个伟大的科学发现,就是俄国人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其实门捷列夫画出那张表的时候,并没有发现地球上所有的元素,但是他试图把握背后的规律。

当时门捷列夫那个时代,只发现了五六十种化学元素,但是这张表上,有一百多个化学元素,这是一套原理,至于什么时候发现,门捷列夫是不知道的。是根据后人又用一两百年的时间,逐个地把那张表给填齐的。

库克就是这么玩的,那既然那么往北走,去寻找新的航路,都到菲律宾那一带了,那我是不是可以往南呢,南方是不是还有新的增量呢?英国人就这么想问题,所以他们事先做计划,做航海图,库克本人是一个非常棒的航海图的绘图者,他画的整个南太平洋图这一带的海图,后人发现极少有错误,他说这方面的一个天才,这就是科学思维。

还是回到今天我们讲的创业,其实有很多创业者,都是用库克船长整个思维,找到自己全新的领地的。

比如当时沈南鹏、季琦,他们做如家的时候,我采访他们的时候,他就告诉我,说其实在中国创业多简单啊,跑一趟美国,去纳斯达克库克,那个榜上都有什么样的创业公司,而且股价涨的不错,如果那个业态中国还没有,直接copy到中国来,说我们当年做经济型连锁酒店,就是这套思维。

既然这个东西在美国市场已经被实验证明行之有效,那在中国它有什么理由不爆发呢?我们把这套商业模式引进,把风险投资引进,在中国它不就自然是一个创业的全新领域吗?

包括这两年上市的那个去哪儿网,也是做旅游的,跟宽哥竞争的,人家就跟我说,说我们这个公司里面一个做旅游的都没有,我们整套的商业逻辑是按照理论推出来的,我们全部是一帮工程师,一帮码农,我们做的这个旅游生意,你看现在人家坐得也很大,所以他们用的都是库克式的科学思维。

说到这儿,今天关于创业的整个理路,我们就算给大家梳理了一遍,其实大家也听得出来,整个太平洋发现的历史就是这四个元素的预言,无非四条:

第一,坚决认可并承认和直面自己内心对于金钱的渴望,这没什么可丢人的;

第二,学习巴尔沃亚,永远不跟存量较劲,而去寻找人生的增量,因为存量里面全是大佬的天下,没有我们的机会。而大佬最害怕的就是边缘创新;

第三,学习麦哲伦,沿途去获取最需要的帮助,用最低的成本去整合全新的资源,然后像兔子一样去寻找到最近的可以吃到的草;

第四,学习库克船长,总结前人的经验,试图提炼出科学的规律,然后把这个规律外推出去,看看哪里还有新的增量在。

这就是创业的逻辑,可是听到这儿你可能会说,创业就这么简单,这就能成功?你不是说不要听大佬的吗,不要跟随大佬的步伐往前走吗,那听你罗胖子的就行?我还真没有这个意思。为什么,因为创业是一件非常凶险的事情,没有任何道理能够保证你的成功。

在节目的最后,我其实特别想介绍一下刚才我们讲的那三个人的结局,你看巴尔沃亚,后来被皮萨罗给杀了,因为他不靠谱嘛。你再看麦哲伦,麦哲伦到了菲律宾的宿务岛之后,那其实就是他的最后一站,他因为和土著战斗,最后被杀死,他的欧洲西班牙的所有的家人,被最先叛逃回去的那艘船的船员全部给杀了,所以他最后其实是家败人亡。

再看库克船长,库克船长其实死得最惨,他到夏威夷的时候,被当地土著奉若神明,你穿成这个样子,有这么多先进的设备,肯定是神仙,当地人就拜他。但是后来因为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具体的细节我们就不讲了,总而言之让当地人觉得,你不是神,所以和他发生了剧烈的冲突,库克船长最后实际上是被吃掉的,他的尸体被大卸八块。当然也有人说当地人不是为了吃,只是把他的肉给烧掉,然后做骨架,然后还是当神明供起来,很多种说法,但是最后库克船长的尸体都没有被找到。

所以你看,创业者即使他为人类整体的进程做了那么大的贡献,但是他自己一定会收获他的光荣与梦想吗?不一定。

听到这你可能会泄了气了,听你罗胖子侃了这么长时间,原来不靠谱嘛,最后这三个人不是成功的创业家嘛,不是上市之后买了游艇,买了海岛,然后跟公主一起欢度晚年嘛,原来最后都家败人亡。对呀,这就是创业者的宿命,没有任何规律,没有任何理论,也没有任何大佬,已经走过的路可以确保你成功,创业者的宿命就是面对无穷无尽的不确定性,到最后你也许就是一无所得。

但是真的一无所得吗?刚才我们前面讲了,这些人表面上是Gold, God, Glory, 其实不是,只有Gold, 从这儿起步,但是你不觉得,隔着几百年的历史烟尘,我们再回看这些人,不管他当时为什么出发,不管他带着什么样的道德水平,过程中用了什么样的手段,你不觉得这些人还是值得尊敬吗?所以在历史上,他们终于收获了God 和 Glory,光荣和梦想,这就是创业者真正唯一确定能够拿到手的东西。

好了,节目的最后接着卖书,我们万没想到,罗辑思维第二本书居然在斐济也有读者,你看这哥们,读得怎么样?Very good,好,感谢大伙儿买书,罗辑思维出了第二本书,大家愿意帮助罗胖,欢迎买书,谢谢!

郎咸平说: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苦地工作”?你是不是也曾经像这代人一样心怀一个简单而淳朴的梦想:只要努力打拼,就能“追求一种意想不到的温柔”?为此,你“就算受了冷漠,也不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

可血淋淋的现实摆在你面前:企业倒闭,百业萧条,更可怕的是过去那种简单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35%的经济产出都要依靠外贸出口,而这些产出所依赖的终端消费形态,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一步步恶化已经没有往日的风光。美国次贷危机对我们的冲击到目前为止是有限的,还没有真正开始,真正的开始会是什么时候?就是美国的防火墙破裂之后。美国的防火墙一旦破裂,冲击到美国的消费市场,由于美国进口的减少,使我们的出口受到影响,从而打击到我们经济的基本面。

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内容简介:郎咸平说,中国经济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摆脱不掉通胀这个瘟神。

郎咸平说,我们无法实现产业升级,只能产业转移。

郎咸平说,我们距离香港式的楼市崩盘只差半步。

郎咸平说,国企根本不赚钱。国企拒绝改革。

郎咸平说,是我们的金融系统催生了高 利贷。

郎咸平说,所谓保本的理财产品,其背后是风险极高的房地产。

郎咸平说,国有四大银行有可能重蹈日本覆辙。

郎咸平说,所谓国际板,是国资委的另外一个孩子“红筹股”回来圈钱了。

郎咸平为什么这么说?答案就在这本足以让你震撼的《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本书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全面分析了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重重危险。中国经济已经全面陷入衰退,通胀高企不下,制造业成本迅速上涨,产业升级遥不可及。

第二部分谈的是如今的国企改革已经陷入停滞。因为我们给国企制造了懒惰的温床——它享受着巨额补贴,它无偿占有公共资源,它靠政策倾斜垄断市场。结果就是,国企拒绝改革,民企无路可走。

第三部分谈的是金融系统问题丛生。因为我们的银行已成了最暴利的行业,我们的民间信贷被全面狙击,我们的股市创造性地引入国际板。结果就是,中小企业贷款无门,老百姓储蓄被稀释,无数股民被套牢。

第四部分谈的是我们的民营企业节节败退。因为我们企业的税负重、租金高,我们陷入知识产权危机。结果就是,实体店全面消亡,洋品牌占领市场。

第五部分谈的是中国经济改革路在何方。笔者给出答案:中国经济改革应重塑三大目标——共同富裕、藏富于民、真正做到以民为本。为此,笔者呼吁:重新明确国企的定位、有效监管国企,构建科学的预算体制、实行“国企分红、民企减税”的税负体系。郎咸平说,中国经济开始陷入全面衰退。

目录 · · · · · ·
序言 解决中国经济问题,功夫在诗外郎咸平
第一篇 中国经济险象重重
第一章 中国经济总报告:衰退与套牢
一、正在经历的衰退
二、你敢不敢问自己:中国经济究竟靠什么在增长
三、国有四大银行:你们还能挺住吗
四、从铁道部到地方政府:中国经济已经深陷债务危机
五、从地方债到保障房:企业和股民被系统性套牢
六、也许就要陷入日本式的三十年大萧条
第二章 中国经济发烧了:诊断中国大通胀
一、年初预言的“三个精准打击”,楼市、股市、民企一一应验
二、中国式通货膨胀的机理
三、猪肉告诉我们:物价再也不会降下来了
四、中国式通胀下的中国式宏观调控
五、货币超发究竟是美国输入的,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六、控制中国通胀的四大建议
第三章 当中国制造丧失成本优势
一、通胀之后,制造业岗位高端回流美国,低端转移越南
二、通货膨胀驱动生活成本快速上涨,结果工资在涨,收入在降
三、亚洲四小龙工资上涨之后不同的命运:日韩道路vs中国香港道路
四、日韩道路:工资上涨本来不是坏事
五、中国香港道路:泡沫经济摧毁经济结构,阻碍内地三大政策红包惠
及底层
第四章 当保障房打垮房地产市场
一、我们距离香港式的楼市崩盘就差半步
二、为什么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可以高房价
三、房产税的错误逻辑
四、房地产调控的当务之急不是盖房而是排队
五、分房子和盖房子是一样要紧的事
六、应该创造条件,补贴公益组织提供廉租房,与政府廉租房竞争
第五章 产业升级不过是一厢情愿
一、经济高增长,却离老百姓越来越远
二、我们会不会陷入拉美困境?基于韩国半导体和台湾光学产业的分析
三、广东“腾龙换鸟”:传统产业,产业转移,还是产业升级?
四、台积电、广达、HTC,他们背后的台湾“代工革命”
五、中国式的产业升级就是“大跃进”,产业振兴就是放卫星
六、十大产业振兴:竟然全上当了!
第二篇 国企改革陷入停滞
第六章 国企到底赚不赚钱
一、暴利是因为管理能力强,还是因为享受了巨额的补贴
二、国企高薪的迷雾
三、三桶油:不惜发动油荒、制造气短来排挤对手
四、汽车国企能垄断是因为能用谎言左右国家产业政策
五、出租车罢运背后:国有企业不光彩的角色
第七章电力:以涨价替代改革
一、与中电联过招:电厂,你到底亏了没有?
二、厘清美国电力改革的系统思路
三、我们该如何变革中国电网?
第八章 民航:最暴利最爱延误
一、为什么机票这么暴利?
二、美国怎么靠改革降低票价?
三、为什么延误这么厉害?为什么航线又垄断又腐败
四、美国经验:打破官僚就能打破垄断,打破垄断就可以下放航线权
五、民航系统应将反官僚、反腐败和市场化进行到底
第九章 电信:又慢又贵又没活力
一、宽带怎么又是垄断又是造假?
二、三网融合:不如学学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怎么监管?
三、如此依赖iPhone对吗?回头看,3G发牌是不是晚了?
四、该怎么改善我们的电信监管?
第三篇 金融系统问题丛生
第十章 民间信贷紊乱:谁制造了高利贷?
一、参与高利贷的不乏银行国企
二、高利贷是被一刀切整治整高的
三、聚焦吴英案:高利贷的源头是不让民资办银行,不让利率由市场决定
第十一章 银行信托乱象:谁来管好理财产品?谁来管好
银行?
一、政策利好尽出,股市为何不反弹?
二、千亿存款去哪里了?不是股市,而是转身理财产品
三、本质的问题是不管怎么调控,保护的都不是储户股民
第十二章 国有银行是否会重演日本悲剧?
一、国有银行为何被洋评委唱空?
二、要了解华尔街,就要了解他们在日本韩国做过什么
三、警惕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的破产模式在中国重演
四、中国银行业的深层危机:管理粗放、模式畸形
五、银行危机或殃及人民币国际化
第十三章 股市乱政:为什么我反对国际板?证监会该如何改革?
一、什么叫国际板?国际板就是重复中石油套牢股民的故事
二、国际板引入的又是另一帮国企
三、为什么外国交易所欢迎中国企业?
四、不破解“三高”难题,国际板也好不到哪里去
五、改革证监会:放权交易所审新股,废掉增发审批,学美国靠罚款
为生
第四篇 民营企业节节败退
第十四章 淘宝大战背后:那些迅速消亡的实体店
一、网购的飞速增长反映了商家对低成本交易的渴望
二、开实体店铺太难催生了畸形的零售市场
三、香港日本的零售业都是为了繁荣个体户、促进就业
四、我们该怎么帮助个体户?
第十五章 达芬奇的眼泪:中国知识产权危机
一、达芬奇事件的本质是产业链危机
二、没控制产业链,是因为没控制知识产权
三、我们掌握的环节都是人家不愿意做的
四、最根本的问题是知识产权危机,最缺乏的是一套公平的市场经济规则
第十六章 中小企业减负:为什么干打雷不下雨?
一、前所未有的危机:不敢接单
二、上海政府一片好心,两年努力盼来税改试点
三、本来想减税,实际税负却更重了
四、该怎么给小微企业减负?

第五篇 中国经济改革路在何方?

第十七章 中国经济改革应重塑三大目标:共同富裕,藏富于民,真正做到以民为本
一、立足点不平等,先富无法带动后富
二、藏富于民就是要让大多数老百姓成为稳定的中产
三、以民为本,引进《吹哨法案》让人民自己保护自己

第十八章 只有改革预算才能实现藏富于民
一、财政预算的重点应从投资转到民生
二、因为不公开透明,预算就是给老百姓花了钱老百姓也不见得买账
三、我们的预算根本不叫预算,所以高铁狂飙、地方卖地
四、我们现在的预算状况和美国1910年前后差不多
五、以预算改革破解采购腐败的三大痼疾
六、打击工程腐败,改革政府流程刻不容缓

第十九章 国企改革:不可回避的任务
一、国企改革第一步:砍掉国企的“虚胖”
二、过路费的奥秘:国企钻了价格体系和反垄断的漏洞
三、铁矿石原油的猫腻:错在国企,还是产业政策?
四、电力改革只改一半的秘密:错在国企,还是过去改革的欠账?
五、“走出去”:国企不能承受之轻
六、预算、分红、限定业务、对民企放开准入,一样也不能少

第二十章 改革税制以实现共同富裕和藏富于民
一、连馒头都征税?增值税迫切需要引入藏富于民的理念
二、关税改革不能“嫌贫爱富”
三、个税改革避重就轻,需要二次改革
四、合理的企业税负原则:国企分红,民企轻税

为什么说给大企业打工是一场难以善终的结局?

经理人杂志 2018-08-06 17:16:56

1

有些事情是开始很美丽,结束的没道理。

是什么样的事情呢?就是说去非垄断的市场化大型企业工作。

垄断的企业大家都知道,中国移动啊,中国电信啊,中国石油啊,包括国有四大银行,而我说的,非垄断市场大型企业,我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惠普,三星,他们代表着外企里的大型企业,而我们的华为联想,则代表民营企业里的大型企业。

2

今天这个话题,要从网上讨论的很热闹的华为清退34岁员工开始,华为的老板任正非说,华为是没有钱的,大家不奋斗就垮了,不可能为不奋斗者支付什么,30岁年轻力壮不努力,光躺在床上数钱可能吗?

这句话被华为内部员工和外界理解为,华为在清理,年龄大,收入高,干活不积极的老员工,此举的目的是用来节约公司的运营成本。

其实即使没有华为清退34岁员工这么严酷的做法,在这些超级大企业里工作,最终都会经历我之前所说的,开始的很美丽,结束的没道理这个过程。

对于年轻人来说,一开始进入这种超级大企业确实比较兴奋,因为收入比较高,福利完善,管理规范,给亲戚朋友报出自己上班的公司也特别的有面子。

结束的没道理是指,这些个超级大企业会经常裁员,最近网上有个问题就是问,中年了,在外企失业,该何去何从。

我看了下网上的所有答案,好像并没有特别好的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年轻人就会说,裁员也不要紧啊,有工作经验。

3

那么我今天就来说说,所谓的大公司的工作经验和在大公司打工都有哪些坑。

首先我来讲讲所谓大公司的工作经验,大公司的工作经验是你离开这个平台,你的工作经验都不值钱。

为什么这么说,这些大公司的厉害之处,就是把每个工作岗位设计得高度模块化,通用化,每个人的工作技能都像螺丝钉,零部件一样的标准化,可以随时替换。

这种岗位设计的好处就是,大公司根本不怕哪一个员工跳槽,正所谓地球离了谁都转,而作为个人,每个人负责具体某一块很细很细的业务。

比如说联想的财务部门有一个岗位专门是负责全国所有人员的发票报销,他只负责干这个,如果她今天走了,明天换一个人来做就行了,包括看似很重要的技术和销售岗位都是如此。

想吃饭,那么就在这个行业继续往下干,其实每个行业就那么几家大公司,没多少可选择的余地,可以这么说,技术岗位决定了一个人一辈子的行业,至于销售岗位也是如此。

很多外行以为销售干久了,积累了客户资源,可以自己单干。

今天我来消除这种对销售工作的误解。

第一,这些超级大公司的品牌很大,你离开这个品牌的光环,你啥都不是,他们客户,你根本带不走。

我以前IT行业的领导出去根本就没有干老本行,有出去卖红酒的,有出去卖茶叶的,有去做小额贷款的,很少有继续卖IT设备的。

其中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你一旦离开了这个行业,客户根本不跟你,人家认的是品牌,不是你的个人,所以很多人不得不转行。

第二,销售岗位也是高度的模块化。

销售岗位可以细分为客户经理,渠道经理,行业经理,售前工程师,华为还有专门的投标经理。

大公司把销售工作也能拆开细分,每个销售其实都是在重复昨天的事。

拜访客户的一直在拜访客户,管理经销商的只负责管理经销商,给客户讲技术方案的就一直讲技术方案。

销售任务其实是由众人合力完成的,你离开了这个平台,说实话,你会发现你连一块U盘都卖不出去。

第三,销售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收集客户的信息资料,现在各大公司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都很完善,你的考核内容里也有新客户开发这一项。

大公司怎么考核你新开发的客户呢,就是要你不断地把新客户的信息录入公司的管理系统,然后公司电话销售的同事,或者客户关系部门的同事,会电话回访你填写的客户信息的真实度。

所以你开发的客户,最终还是吸收进公司的数据库,等到下一个顶替你的销售经理来了,可以继续利用这些客户资料去做业务。

为什么说给大企业打工是一场难以善终的结局?
4

大公司的任何岗位有人离开,大公司的业务都不会因此而中断,而你离开大公司,你才发现你那些工作经验,离开了公司平台,其实一点用都没有。

大公司的白领们,其实和富士康生产线上的工人们在本质上没有任何的区别,只不过你穿得精致漂亮,在漂亮的写字间里,有咖啡喝,看上去更有品味而已。

当你的工作经验越多,你就越离不开公司这个平台,你之前所付出的时间,都是你的沉没成本,你的工作经验就是为了适应公司这套体系而服务的,对你将来的创业,干别的,没有太大的帮助,一切都需要你重新学起。

最终的结果是大公司离开你可以,而你却离不开他。

5

下面说说,在大公司上班的一个巨大的坑,那就是在大公司干久了,你会与社会脱节。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大公司都特别会洗脑,大公司的洗脑能力特别厉害。

联想,IBM,三星,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有所谓的入模的培训,模是模具的模,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就是把每个不同的人打造像标准化零件一样的人,不需要你有太多的想法,只需要服从和执行就可以了。

洗脑还体现在公司的不断对外宣传和企业文化的熏陶上。

在大公司干久的人都会把公司的牛逼当成自己的牛逼,很多人会因为公司的名气大而有优越感,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毕竟能进500强工作的人素质也是百里挑一的。

当你每天看公司内部的新闻,上面写着公司的业绩又翻倍了,公司又把其他公司收购了,你会感觉到公司很强大,很牛,其实这一切跟你没啥关系,

因为公司的洗脑,你变得虚妄和自大,你慢慢地与真实的社会脱节。

另外一个与社会脱节的体现就是,在一个公司待久了,你会慢慢习惯这个公司的一切,等你出去的时候,你会发现很难再适应别的公司了。

我举两个例子,我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在美的空调,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很多人从美的跳槽出去后,大部分人适应不了外面的公司,最后只能乖乖地再回到美的。

其实我也不例外,我是2004年进的美的,2006年离开,在外面一个小公司干了几个月,实在受不了小公司的管理和薪酬,我最后又托人走后门,回到美的去工作。

后来在联想也是这样,我在联想干了三年,后来去了三星,在三星呆了一个礼拜就各种不适应三星的管理风格,最后咬着牙在三星坚持了半年,就辞职创业了。

这个就是大公司的厉害之处,别说适应外面的社会,就是适应别的公司都很难。

为什么说给大企业打工是一场难以善终的结局?
6

更严重的社会脱节就是你在大公司干久了,会失去对外部世界的敏感度。

这个原因很好解释,大公司的工作任务很重,经常需要加班,等你完成分内的工作,累得筋疲力尽之后,你只想怎么休息怎么玩,根本没有太多的精力去了解外面的世界。

我2004年进的美的跑销售,早上8点起来赶公交车去跑客户,晚上很晚才回到住处,累得半死,只能洗洗澡睡觉,就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一年。

说件有意思的事,后来我是通过看报纸,才知道互联网出了博客这个东西。

同样的事情后来又发生了一次,我在联想工作的时候,每天也忙得跟狗一样,微博都火了好几年,直到2011年底,我才知道有微博这么个东西。

7

为什么每次抓住风口的都是年轻人或者混的不怎么好的屌丝呢,我想是不是因为大公司的人实在是太忙了,或者他们早已对外面的世界变得麻木。

究其原因,我们所有人都是屁股决定脑袋,当你的屁股在大公司坐稳了之后,你的脑子,肯定就是琢磨自己工作上那点利益,比如说,能不能偷个懒,多弄点发票,多报销点费用啊,怎么把年休假休完啊,怎么上班迟到不被抓啊。

为什么大家都是人,有的人的目光会变得短浅,格局变得很小,难道有的天生就是个目光短浅,格局小的人吗?

我想肯定不是,而是因为你在大公司这个环境里,你就是一颗小螺丝钉,你能看到的东西实在太窄太有限,环境造就了你只能思考有限的事情,久而久之,你的大脑与这个世界脱节。

为什么说给大企业打工是一场难以善终的结局?
8

现在我又当网红又当老板,我经常会在我的朋友圈里发一些互联网的东西,我发现我原来的老同事们,已经看不懂我在说啥了。

有些人甚至在我的评论区里说,我搞的都是很虚,很不实在的东西,我看到这个只能笑笑,思想上,大家已经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

在大公司待久的人,自己不知道,自己已经和世界脱节,反而对新的事物总保持着敌意和一脸的不屑,与这个世界脱节其实比被公司裁员还可怕。

超级大公司的所有岗位都是按照模块化来设计的,那么其实这些岗位上的人是没有什么社交价值的,别说离开公司的品牌,没人会理你,就是你在公司这个品牌上,也没有多少人愿意结交和认识你。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