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Alipay

商业金融。

品牌

公司

马云:战略的上三路和下三路

每一年的湖畔大学开学,第一课都是由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来讲战略。马云把战略分成上三路和下三路。上三路指的是使命、愿景、价值观,下三路指的是组织、人才和KPI。公众号“笔记侠”发表了马云的演讲课程精华。我们为你转述下。

首先,马云强调,公司战略的第一责任人,应该是公司的CEO,“CEO就是战略的执行者和设定者”。他提出,公司里不应该再设立一个首席战略官。尽管阿里巴巴也曾经有过这个职务,但马云认为,这是个错误。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战略的上三路,也就是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马云说,使命感是一个组织最重要的因素。所谓使命感,就是你的公司为什么而存在。使命感要做到让公司人人相信。因此,如果你真的相信公司使命,就应该反复讲,讲到随便找一个员工过来,他都能讲清楚,公司的使命是什么。然后,在做重大决定的时候,也要先问一下,这个决定是否符合公司的使命。

愿景指的是,公司要去往哪里,要发展成什么样子。阿里巴巴有个口号,叫要做102年的公司。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做102年,刚好就横跨了三个世纪。这个长时间维度,就是阿里巴巴的一个愿景。

马云说,其实相比于硅谷公司的模式,他更喜欢西雅图公司的模式。硅谷的企业追求的是“Build to Sell”,创业为的是退出谋利,西雅图公司是“Build to Last”,创业追求的是基业长青。前者往往追求五到七年退出,后者追求的是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

回到阿里巴巴,为了要活102年,那么,公司的每次一重大决策,都必须思考,“做这个事情对十年以后有没有效果,如果对十年以后没有效果,这个事情别做,今天做明天会成功的事情,不应该拿到高层来讨论。”

再来看价值观。马云对价值观的定义是:价值观就是做事的方法,是做事的标准和共识。马云说,阿里就是一家从价值观里得到了巨大甜头的公司。“如果你希望培养一批同舟共济的人在你公司里,那必须要有价值观,价值观必须考核。”

这三者都非常重要。用马云的话说,要想不迷茫,必须要有使命感;要想有方向感,就要有愿景;要想凝聚同舟共济的人,就要有价值观。

因为每个人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都不尽相同,所以,每一个公司的战略肯定也是不一样的。“战略一定是不能复制的,真正的战略是一个艺术品。”

以上是战略的上三路,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战略的下三路,是组织、人才和KPI。我们分别来看下马云的解释。

马云说,他自己在公司里,会花很多时间去考虑组织建设的问题。“如果人没有,靠组织补,如果组织没有,靠人补,制度重要还是人重要,两个都重要。”

阿里巴巴在过去做过很多次组织的调整,对自己的业务不断进行拆分和重组。比如,原来支付宝是淘宝的一部分,后来拆分了出来。天猫在独立之前,也是淘宝的一部分。而在最近的一次调整中,淘宝的总裁开始兼任天猫的总裁。

马云解释:“一个是对手变化了,第二是环境变化了,第三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的人才不够……势头不错,分,势头不行,收,收了以后马上合起来,团队人才进行轮岗。”组织变革极为关键。

在人才上,马云认为,不要迷信找最好的人,“最好的人一定是你培训出来、磨合出来、争吵出来、练出来的,天下没有一个人你招进来就完美无缺。”而且,“有才华的人都有点怪异,他把一块地方做好了,有些地方一定不靠谱。

招人时,自己要有格局,要请比自己强的人进来。而且,如果公司中有人总是招比自己能干的人进来,那CEO就要多给这样的人机会,因为这说明他格局很好。

同时,马云提醒,公司任何岗位,都要有接班人制度。公司越年轻,越要建立接班人制度。否则,关键岗位的人一旦走,就很麻烦。

不过,等到公司发展壮大,人才的问题就从招人变成了开人。“小公司的成功在于你聘请什么样的人,大公司的成功在于开掉什么样的人。”要开掉的,除了不符合公司价值观的人,还有一种就是所谓的“白兔型”员工,感觉人很好,但是却不为公司创造价值。

战略下三路的最后一块是KPI的设置。马云说:“战略还是要有KPI,KPI所有人都讨厌,但是没有KPI是不行的,必须要设定KPI,一个KPI设置好的人,才是真正的领导者。”

那么该如何设置KPI呢?马云的答案是,KPI要从下往上讨论,但是最后是从上往下的决定。KPI必须由老板自己决定。因为KPI设定的好坏,能决定一家公司第二年活得怎么样。如果KPI和实际完成的指标相差很大,无论是高了还是低了,在马云看来,都是“领导力太差”。

设置KPI过程,最愚蠢的做法是,设定一个数字,然后各个部门分下去。比如明年要完成30亿,然后每个部门领走几个亿。KPI这个数字只是结果,重要的其实是前面的过程。正确的做法,就是领导者要考虑,要完成30亿的KPI,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做哪些事情,哪些事情成功了才能推动KPI的顺利完成。“KPI是一个结果,KPI前面的分析极其关键。

以上就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对于战略制定的理解。他把战略分成了上三路和下三路。上三路是使命、愿景、价值观;下三路是组织、人才和KPI。希望对你能有启发。

本期内容参考来源:《马云第一课:方向感靠愿景,不迷茫靠使命,同舟共济靠价值观》;见于微信公众号“笔记侠”。

张勇:阿里巴巴如何面对竞争者

在商业领域,竞争从来不会停止。阿里巴巴CEO张勇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被问到一个问题:阿里如何看待拼多多等新入局的竞争者?

首先,张勇说,任何行业总有新的进入者,面对竞争,阿里强调的是用户价值。他表示,拼多多走到今天,至少说明它过去切入的路径是有效的。但阿里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用户价值的。便宜当然每个人都喜欢,甚至是最大的用户价值。但同时,每个人都想要好东西,人们虽然花了很少的钱,但也希望能买到好东西。

张勇说,阿里曾经在内部讨论过消费升级和消费分级,结论是,这两件事并不对立。第一,消费肯定要分级;第二,消费升级一定是趋势。张勇认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要消费得非常高大上,或者是消费很便宜的东西,而是应该在每个消费层级上,给用户适合的东西。我们要做到在不同的消费分级里进行消费升级,这样社会才有进步。

其次,阿里考虑的第二件事,是做一个业务,还是做一个生态。今天淘宝已经是一个超大规模的生态,淘宝自身会孕育出很多东西。而新进入者进入市场,一定会选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一个具体的业务。张勇说,阿里一直在做生态,过去十几年经历了很多竞争对手,比如今天网易严选,或者是过去的拍拍网等。对阿里来说,生态意味着高度。“就好像爬山,今天阿里也许已经站在了一万米的山上。有些人也想爬这座山,一开始只要(细分领域)切得越准,目标受众定位清楚,用户价值选择清楚,爬得速度会很快。这就是创造一个新业务的典型做法。”但张勇说,问题的关键是规模的天花板和用户需求天花板在哪里?是爬到500米或者1000米就爬不动了?还是能爬到3000米或者5000米?对阿里来说,最关键的是怎样利用生态的力量,不断去学习。不仅自己要创新,也要学习业界好的东西,把这些好东西和阿里的生态融为一体。

总之,张勇认为,商业的本质是一个为用户创造价值的高级游戏。企业要成为创造者,通过创造性的方法赢得竞争。

巨头:阿里巴巴的投资逻辑

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巨头公司,阿里巴巴也对外投资了很多企业。今年截止7月20日,阿里巴巴就披露了52起集团层面的投资事件,总投资额超过了1000亿元人民币,这接近去年全年的投资总额,其中知名项目包括阿里巴巴以95亿美元收购饿了么,13.8亿美元战略投资中通快递,150亿人民币入股分众传媒等等。投资已经成为驱动阿里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阿里巴巴战略投资部总监谢鹰接受36氪采访时,介绍了阿里巴巴集团的对外投资逻辑。

阿里巴巴判断一起投资成功与否,主要不是看财务上的回报,而是在战略上与阿里主营业务产生什么样的协同,看阿里和被投资企业之间是否产生了“1+1>2”的化学反应。所以阿里巴巴的对外投资都是以战略投资来主导。谢鹰介绍,在阿里的对外投资中,一种是项目比较前瞻,这部分和业务部门不是强相关,可能项目还没有对口的业务部门,这类项目的决策以战略投资部为主。还有一种是更偏业务方向,就是典型的战略投资。决定是否投资一个项目的决策依据最重要的就是看“这家公司和阿里业务的结合点,双方能够给彼此提供什么、最后能达到什么样的共同目标。

相比阿里,另外一个巨头腾讯的投资策略更加偏重于财务投资。谢鹰认为,这种不同源于两家公司的业务本质不同。在他看来,“腾讯是一家流量公司,它依靠流量就可以生存。所以对腾讯来说,并没有那么介意前端的业务本质是什么,它在意的是怎么去实现流量价值的最大化。”而阿里的本质是“做生意”,“做生意”是要有上下游、有产业链,所以阿里需要做更多的融合和协同。而“大家同时都有很多家要合作,人忙不多来,协同也很难,所以才要深入地合作,(用战略投资)选择更合适的伙伴去做一件事。”另外,从投资理念上看,谢鹰认为,腾讯的第一考虑是财务指标,对于腾讯的投资来说,内部讨论的第一个方向就是财务价值。但是,阿里的第一个问题永远是“业务状态是什么?”

马云会投资什么样的公司

除了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之外,马云还参与了很多事情。比如,他是推广太极拳的运动项目功守道的联合创始人,还拍了一部有很多功夫明星出演的网络短片。他也是投资机构云锋基金的联合创始人,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是虞锋。除了阿里巴巴系的很多公司外,云锋基金还投资了像小米科技、华大基因这样的公司。

11月初云锋基金在香港开了2017年(美元)投资人大会,会上马云和虞锋做了一场对谈。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的一篇文章介绍了两人的谈话内容。其中马云谈变化和选人这两点的内容很值得分享给大家。

对于变化,马云的观点是:“现在才是颠覆性重新洗牌的真正开始。接下来的技术革命是完全颠覆性的,几乎会在各个领域发生,而且从书上找不到答案。”以制造业为例,未来,制造业会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无人化。因此,制造业不会再是创造就业的重点行业。

资本也发生了变化。马云开玩笑说,阿里巴巴刚开始时,融到了500万美元,他就激动得三个月没睡着觉。现在,“一两个亿,都不好意思说我融到了钱”,未来,资本和产业的融合,都是“加速度、大买卖”。

在选择被投企业上,马云和虞锋都相信,最关键的是看人。虞锋强调要看人,看人的根本是看格局,尤其是长远的理想和品行。在变化很快的状况下,最终企业之间拼的还是团队的信念和自我进化能力。

马云的说法更形象:“人对了,机会自然来。有钱了,人奔着钱而来没有用,有了正确的人,正确的钱就会来。2000多年来,人类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人性没有变化,比如贪嗔痴的弱点,想占便宜,想快速成功。要找既有理想又脚踏实地的人。人靠谱,模式不靠谱,他可能会将模式调靠谱;人不靠谱,模式靠谱,或者两样都不靠谱,死掉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模式不靠谱,人靠谱这个说法,马云举了亚马逊的例子,马云曾经很不看好亚马逊的模式,“当年很烂的公司,但贝佐斯很厉害,他不断修不断修,硬是把亚马逊修成了这样子,我是很服气。”

总之,马云认为,真正的颠覆性变化刚开始,技术和资本都在变。而在选择被投公司上,他更看重的是人靠谱,因为即使模式不靠谱,一个靠谱的人却可以把模式修正过来。

产品

零售业百强

2018年度中国零售百强名单发布,前四名全部是电商。七家企业销售规模过千亿元,依次为天猫、京东、拼多多、苏宁易购、大商集团、国美电器、华润万家。

2018年,阿里巴巴实现了900多亿元净利润,一家顶百家,其净利润比所有非电商类零售上市公司所实现的净利润总额还高出四成多。

参考

  1. 阿里高管:阿里的技术已经在驱动业务
  2. 内部分享:阿里如何盘点人才
  3. 刘润:到底是什么《新规》,暂缓了蚂蚁上市?
  4. 蚂蚁金服:传统金融与科技金融最大的差别不是科技,而是价值观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