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Why

为什么要爬山?——无限风光在险峰。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哗众取宠」为什么令人感到讨厌?
非善意索取(不以等价交换为手段)任何东西都让人反感,包括关注。

《汉书·艺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扬抑,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

元认知——
什么是好专利,什么是高质量专利?
一线城市是什么?打工是什么?同事是什么?领导是什么?
什么是高情商?什么是高智商?…

不要轻易说“不”

当你想尝试一件新事物的时候,人们会经常告诉你“不行”。人在遭受拒绝的时候都会郁闷,这样的垂头丧气直接导致我们不愿意发现自己的问题,而是直接接受别人的“论断”,这样就可以逃避“发现自己问题”痛苦。可这就像吃了止疼药,虽然现在不疼了,但问题还是会出现。

因此,与其就这样结束,不如多问自己一个为什么,比如,你是不是还没有展现出你具有承担这个新责任的能力?NO会变成促使你反思、学习和再次尝试的机会。

Why

信用卡已经过时了,收费太高。在美国,商家和消费者每笔交易要交纳2%的手续费,简直就是信用卡在对美国经济收税。这也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中国流行的原因,你可以向任何人付款,而且是小额付款,几乎没有任何费用。
李开复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称,5-29岁人口的主要死因是交通事故,全世界估计每年有135万人死于车祸。其中,94%的情况是驾驶员有过错。
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不要让人类开车。
– 《无人驾驶汽车兴起的原因

我发现,报纸的阅读体验极好。一切都是静态的,加载时间为零(基本上就是翻页的时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今的新闻网站已经变得臃肿不堪,每页需要加载50种静态资源,即使是宽带,速度也非常缓慢。
– 《难以忍受的新闻网站

手机操作系统不愿意全力支持 Web App ,是故意的。因为他们要通过应用商店赚钱,让应用只能通过应用商店安装,就可以保证获得庞大的收入。
HN 读者

为什么成年人学习外语,不如儿童快?一个主要原因是,如果小孩犯了语法错误,随时会得到纠正;成年人犯了语法错误,别人会不好意思指出,如果当面指出,很可能得罪人。
Hacker News 读者

军队为什么要实行军衔制度?这是为了部队被打散,临时拼建时,能够迅速确定指挥关系。
– 维基百科

暴力犯罪为什么越来越少?
一个台湾网友在推特说,根据统计,台湾的暴力犯罪在过去20年惊人地下降,2019年已经比最高峰时减少了94.2%。

他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暴力犯罪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只剩5.8%?人性的变化,还是社会结构的变化?

我也有类似的体会,周围的暴力犯罪这些年变少了,比小时候少多了。平时不要说重大的暴力案件,就连抢劫偷窃也变得少见,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这种感觉。

暴力犯罪的立案数字无法知道,我猜想总体趋势应该是大幅下降,主要原因可能有下面四个。

(1)监控的进步。 现在到处都是摄像头,还有人脸识别,罪犯几乎不可能不留下线索,完全没有机会逃脱监控。就算避开了摄像头,你避得开路人的手机镜头和行车记录仪吗?还有 DNA 技术,几十年前的悬案都能水落石出。

(2)联系的便捷。 每个人现在都有手机,随时可以跟外界联系求救,大大减少了危险。如果有紧急情况,外界第一时间就会得知并报警。而且,手机只要一开机,就能根据信号位置对你定位。

(3)社交媒体的普及。 恶性案件很容易在社交媒体传播,快速成为全国的热点,引来巨大的关注,迫使相关方面改进制度。2018年,滴滴顺风车发生一起杀人案,网上大量转发,导致该业务在全国下线整顿。

(4)现金的无纸化。 大家身上的现金,已经很少了,汇款都通过网上转账。抢劫和偷盗失去目标了,罪犯拿不到现金,拿到手机有什么用?而且,资金的每一笔线上流动,都可以追踪,再加上账户的实名制,一定可以查出谁拿到了钱。

综合上面这些因素,我认为,技术进步造成了暴力犯罪的减少。”莫伸手,伸手必被抓”,已经不是宣传口号了,而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

不过,这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是, 技术迫使你遵守制度,因为任何违反规定的行为都会被查出。 以后,你可能只能选择体制允许的生活方式,选择体制外的生活方式会越来越难。

为什么我说别让IT部门领导互联网转型?

原创 刘润商学 2020-06-02 21:35:35

可能是因为在外企工作了十几年的原因,我是真的喜欢上喝咖啡了,早上没有一杯咖啡,觉得似乎一天还没有正式开始。

所以,我常常写文章的时候,也会坐到星巴克,一杯咖啡,一部手机,一只折叠蓝牙键盘。在有些人眼中这就是装,但这确实是我的刚需。

为了环保,我常常出门都还会带一只星巴克和膳魔师合作的保温杯;
为了优惠,我买了不少星巴克的星享卡,里面有优惠的升杯券、买一送一券等;
为了方便,我还装了星巴克自己的APP,可以关联星享卡,可以积分。

是的,你猜到了,我是星巴克的忠实用户。

直到,2015年11月。

你肯定好奇,5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因为工作需要,我有频繁换手机的习惯,不断尝试各大厂家的主流手机。2015年11月,我换了一款最新的手机后,发现星巴克的APP登录不了了。

作为技术出身的我,很快就明白,这是因为这款新手机用了安卓6.0的内核,当初做APP的同志们,用了不兼容的方式写登录代码,导致APP在新款(几乎是未来所有新款)手机上,不是功能不好用,而是根本就不能用,甚至都登录不了。

— 1 —

在IT界待了这么多年,我心中立刻就给这个问题划分了一个优先级,这是A级问题啊!

必须立刻修复,否则越来越多用户,或者说哪怕是一个用户登录不了,关联的那些还会过期的优惠券,就等于没用了。

我立刻通过朋友找到星巴克,好心地报告这个问题。满以为他们会惊呼:怎么会这样?谢谢你,我们立刻修复,你三天后再下载新版试试。

但是,没想到,我收到的回复是:啊,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预计到2016年3月会修复这个问题。

我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不是在逗我吧?是不能登录哎,是完全不能用哎,我还有券在里面,你居然告诉我,你知道了,但并不认为是大事,请我继续忍耐4个月。那我的那些券过期了怎么办?你赔给我吗?

2016年4月2日那一天,有人在我微博上留言:到今天星巴克的APP还是不能登录,立此为证。

我才突然想起来,是啊,2016年3月已经到了。我再去试了一下,还是不行。

— 2 —

为什么会这样?

星巴克不是全球最好的咖啡店之一吗?他们不是声称,每一杯咖啡都是完美的,不然就给你重做吗?

我还去西雅图参观过全球第一家星巴克门店,感受那种对顾客体验极致追求的文化。

为什么在互联网时代,星巴克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其实,那都是星巴克,以及很多公司,理解产品,却不理解时代的原因。

他们打心眼里,没有把他们的APP,当成哪怕是一家自己的门店。

假如说有一家星巴克的门店,因为天寒地冻,突然半夜水管爆裂,门店进水了。你会等到4个月之后再去修吗?

不会的。

你会半夜穿好衣服,到处打电话,带领员工冲进门店,一定在第二天早上开门之前处理好。你不会在门口竖个牌子,说:对不起,昨晚天寒地冻,水管爆裂,这不是我们的责任,但我们也在积极处理,我们下一个正常维护时间是在4个月后,欢迎届时光临本店。

说到底,其根本原因是,他们就没把这个APP,当成是一家门店。

1
2
3
4
任何一种商业模式,最终都要有与客户的一个触点,然后根据这个触点,撕开一个小小的裂口,占据一点用户的时间。
这个触点,可能是你在路上拉住一个人推销,可能是你在商业地段租了一个门面,也可能是你在网上用户聚集的地方,与他们的交互。
很多人做APP,APP本质上就是一个与用户的触点,这个APP未来的价值可能超过100家门店,超过1000家门店。
但是很多传统企业,打心眼里,都没把APP当成至少是一家门店。

— 3 —

APP,就是门店,一家超级门店。

可是,为什么很多机构,却不能把APP当成门店那样去对待呢?

我在过去两年,去过很多传统企业,其中有不少银行。我和一些银行的朋友们越来越熟了之后,我会私下问他们:“哎,你们是怎么做到的,你们是怎么能把APP做到这么难用的?”

很多银行的APP确实很难用。他们给我解释,他们是这么做,这么做的。

我说,我知道了,你们找自己的IT部门负责,然后雇请一个外包公司来做。这怎么可以?

他们显得很惊讶?啊?难道不可以吗?我们以前都是这么做的啊。IT又不是我们的核心能力,我们的核心能力是金融服务,是风险定价啊。

我说,你见过几家互联网公司的APP,是通过自己的IT部门,找外包公司做的?

今天一家外包公司花了几个月,帮你做了一个APP,上线了。客户一用,有惊喜,不错,但是,还有很多的问题。

你知道,愿意给你提建议的用户,都是最好的用户。而且这些用户建议都非常合理。你迅速找到外包公司说,赶快帮我改吧。

这时候,这家外包公司通常会对你说,可以啊,但是,能不能请你把所有的需求都一次性写下来呢?我不能帮你无休无止地改啊。

你写下来之后,能不能在上面签一个字呢?表示这一批的需求,不会改了。

然后,这家外包公司会拿回去估算投入,一段时间之后,给你报个价。

你说,怎么可以这么贵?并不复杂啊!你们就讨价还价,最后确定到一个数字,你再走你内部的审批流程。

终于把预算批下来了,你们终于可以签二期合同了,然后,他们这时候终于可以回去改了,再然后他们改完,你做完测试,终于真的上线了……

你想想,是不是几个月过去了?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银行的APP做得如此糟糕还不自知,为什么星巴克让他的用户等几个月却不修改登录问题的原因。

问题是,你的用户能等你几个月吗?

IT部门,是把内部流程工具化;业务部门,是把外部客户服务极致化。

很多公司让IT部门牵头做互联网转型,是因为觉得似乎从技术上来说,这两个领域更接近。

但是从性质上来说,做APP,运营APP,根本是业务部门的职责。

让你的互联网转型部门脱离IT部,像负责销售、市场的副总裁一样,直接汇报给总裁,是正确定位这个新“触点”的重要思维转变。

我不知道星巴克的APP,在安卓6.0的手机上,到底什么时候可以登录,我也不知道很多银行的APP,到底什么时候可以真的好用。

但我还是要祝愿他们,这些为用户提供了最好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都能与时俱进,不至于最终等到离用户越来越远,才开始感到痛心疾首。

刘润:“为什么 + 观点”,一只危险的注射器

我常被问到一个问题:

润总,我的产品是业内最好的,但是为什么用户就是不买?

类似的问题还有:

润总,为什么现在市场上,优秀的员工那么少?
或者:
润总,为什么只有坑蒙拐骗的公司才能赚钱,踏踏实实做生意就那么辛苦呢?
好。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回答这些问题?

回答说:

你的营销策略有问题?
优秀员工少,是因为这一代年轻人,都是没有饥饿感的一代?
坑蒙拐骗虽然能赚钱,但是不道德,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最重要?
别急。先别急着回答。

因为他们并不是真的想提问。

这些问题背后,都藏着注射器。

他们只是想把一个刚刚注射入自己大脑的观点,再注射入你的大脑。

什么意思?

  1. “为什么”背后的注射器

“为什么”,是黄金三问(Why,What,How)里,最有力量的,最有可能触及灵魂的问题。

但是,也是最危险的问题。

我举个例子。

你看这个问题:

为什么地球是圆形的?
你会怎么回答?

1)这是因为万有引力,让所有物质尽量保持最短距离;
2)是为了让走散的人,再相聚;
3)时间太长了,被岁月磨平了棱角。
这三个答案,你会投给哪一个?

你可能会把票投给1。但是对2和3的幽默和智慧,表示赞赏。

但是如果我这么问你:

为什么地球是梯形的?
你会怎么回答?

什么?
你不是开玩笑吧?
地球怎么可能是梯形?
这是脑筋急转弯吗?
你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地球是圆形的”,你的注意力在前半部分,回答这个“为什么”上;

而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地球是梯形的”,你的注意力在后半部分,质疑“地球是梯形”这个观点上。

为什么?因为地球显然不是梯形啊!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什么”这三个字后面跟着的观点,就没有那么显然了。

比如:

为什么胖的人相对比较懒?
为什么科学家都很木讷?
为什么较少电子产品越来越便宜,衣服鞋子却越来越贵?
为什么书上说的激励手段都没用?
为什么懂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爱因斯坦晚年改信了上帝?

胖的人,真的都比较懒吗?
科学家,真的都很木讷吗?
爱因斯坦,真的是到晚年改信了上帝吗?
你其实并不确定。

但是,“为什么”,这三个字的强大之处,就是会强行把你的注意力,摁在为这个观点找原因上。

当你开始为它找原因的时候,这个观点就已经悄悄地被“注射”入了你的大脑。

你会想:是啊,为什么呢?是因为胖子动起来太耗能量吗?是因为爱因斯坦看到了科学的致命缺陷吗?

你不会质疑:谁说胖子就比较懒的?谁说爱因斯坦信上帝的?

“为什么 + 观点”这个句式,就是一只注射器。

2.狡猾的人,用这个句式注射别人

对“为什么 + 观点”这个句式的非理性反应,是人的思维模式中的重大Bug。

而这个Bug,常常被狡猾的人利用。

在茶水间,王熙凤遇到了杜拉拉。

王熙凤对杜拉拉说:

拉拉,为什么最近老板总是在故意针对你啊?
杜拉拉心里一沉,心想,我怎么没感觉到?天啊,我太醉心工作了吧。最近发生了什么?是老板要重用那个新人,开始做铺垫了吗?

心里翻江倒海,但是杜拉拉还是淡淡回应一句:

哪里。估计是最近业绩压力大吧。能理解。
你看,她自然而然地、不自觉地开始回答这个“为什么”。

估计是业绩压力大吧。她为这个“为什么”找到了一个答案,而完全不去质疑“老板总是在故意针对我”这个观点,是真的吗?

狡猾的王熙凤,只不过问了一个有陷阱的问题,就把“老板针对我”这个想法,注射到了杜拉拉的大脑里。

你想把什么想法注射入别人脑中,把它放在“为什么”这三个字后面,就可以了。

为什么爱因斯坦晚年改信了上帝?
你可能说,那是受他家庭的影响吧?那是当时时代的局限性吧?也许爱因斯坦有别的考量吧?

不管你怎么回答,“爱因斯坦晚年改信了上帝”,已经被注射入你的脑海中了。

但事实上,爱因斯坦并不改信上帝。

把谣言放在“为什么”后面,是传播谣言的最佳方法。

为什么吃韭菜可以治癌症?
为什么吸烟的人更不容易得新冠肺炎?
大多数人听到后,都会好奇地问:是啊,为什么呢?

这时,谣言已经被“注射”入你的大脑了。

你再问朋友,“你说,你说,到底是为什么呢?”的时候,你就开始传谣了。

3.愚蠢的人,用这个句式注射自己

修正/替代旧观念的过程叫排毒。
——DeepCreator

狡猾的人,用这个句式注射别人。但是,愚蠢的人,用这个句式注射自己。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

润总,我的产品是业内最好的,但是为什么用户就是不买?
我们用“为什么 + 观点”的标准格式,拆解一下这个句式:

为什么 + “我的产品是业内最好的,但用户就是不买”
你应该突然明白,提问者在问你“为什么”的时候,藏了一个他觉得不需要讨论观点:我的产品是业内最好的。

这个观点。他觉得不需要讨论。

这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暗示问题一定出在外部。因为我已经是最好的了。

他用“为什么”这个句式,给自己注射了一剂止痛药。“我是最好的”,这一针的止痛效果非常好。

但止痛针,无法根治用户不买的可能的真正原因:你的产品根本就不好。至少,不是你以为的最好的。

理解了“为什么 + 观点”的注射器作用,第二个问题,你就迎刃而解了。

润总,为什么现在市场上,优秀的员工那么少?
优秀的员工并不少。否则华为哪来几万人的研发团队?

而是你的公司,支付不起那些优秀的员工的报酬。

更可怕的是第三个问题:

润总,为什么只有坑蒙拐骗的公司才能赚钱,踏踏实实做生意就那么辛苦呢?
这个问题里面,有两个“为什么+观点”的句式。

第一个是:

为什么 + “踏踏实实做生意就那么辛苦?”
当他把“踏踏实实做生意就那么辛苦”这个观点,注射到自己的大脑中后,紧接着给出了“为什么”的答案:

为什么只有坑蒙拐骗的公司才能赚钱。
但是,他为了说服自己,再次借用“为什么 + 观点”句式,再次给自己打了一针:

为什么 + “只有坑蒙拐骗的公司才能赚钱?”
这样,他给自己注射完两针后,以后的策略,就已经呼之欲出了:我也要坑蒙拐骗人。

因为,这是这个世界的逻辑。

但是,他很辛苦还不赚钱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在做一件,对用户价值感很小的事情。

最后的话

“为什么 + 观点”,是一只危险的注射器。

我犹豫了很久要不要写这篇文章。

因为有人会恍然大悟,用这个注射器,去操纵别人。

但是,我最终还是写下来了。

因为有人会恍然大悟,知道如何避免被这注射。避免被别人注射,避免被自己注射。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注射器,是在无数电视剧里演的那一幕,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主人公跪在瓢泼大雨里,对着苍天怒吼:

为什么,上天你要这样捉弄我?
等一等。

可能上天并没有捉弄你。你只是单纯的输了。

今天,很多人对着键盘奋笔疾书:

为什么,我做对了所有事情还是输了?
等一等。

可能你误解了“所有事情”这个概念。

你做错的事情,太多了。

为什么物体潮湿时会变暗?

你是否想过,为什么向地上倒了一摊水,土地就变暗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物体的亮或暗,取决于反射的光的数量。反射的光线多,就比较亮;反射的光线少,就比较暗。

当我们向土地倒水的时候,湿的那块地的表面就有一层水。在此之前,光可以100%击中那块地,现在必须穿过那层水才能被地面反射。有一些光会被水面反射,还有一些光会在水中被吸收,所以地面接受的光量就比以前少。
另外,光进入水中后,一部分光会出现漫反射,反射到人眼的光量进一步减少。

以上两个原因,使得一个物体变湿以后,人眼接收到的光量要小得多。这就是为什么物体潮湿时看起来更暗的原因。

为什么会有非绿色植物?(英文)

植物依靠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变为糖,从而获取能量。完成光合作用的叶绿素是绿色的,所以大部分植物都是绿色。但是,有些植物完全不绿,它们怎么获取能量?

罗胖60秒:它为什么支持竞争对手?

  1. 话说美国快餐品牌汉堡王,突然有一天宣布,他们的招牌汉堡包“华堡”今天不卖了。为啥?因为要支持竞争对手——麦当劳的“巨无霸”的销量。

  2. 奇怪,为啥要支持竞争对手呢?因为那天麦当劳卖巨无霸挣的钱,要捐给患癌症的儿童。你看,这是很漂亮的宣传手段。既蹭了麦当劳的热度,也显得自己很大度。

但是,这背后也可能有一个时代性的变迁,就是企业定义竞争的方式变了。过去的竞争,主要是市场份额的竞争,你多卖一个,我就少卖一个。

  1. 而现在的商业竞争,很多是以用户心智为战场的,你和用户的关系拉近了一分,我就要想办法更高一筹。比如,你麦当劳展现自己的善心,我不仅要展示同样的善心,我还要更进一步展示自己的大度和聪明。

  2. 你看,汉堡王这么干可不是旁敲侧击地蹭热度,而是喧宾夺主地抢心智。

罗胖60秒:希特勒为什么能上台?

  1. 我们都知道,德鲁克是著名的管理学大师。但是他人生的第一本书是关于社会学的,叫《经济人的末日》。

这本书刚好是在希特勒发动二战之前出版的,是体现了对未来局势的惊人预见性。比如他说希特勒一定会屠杀犹太人。

  1. 其中最有意思的一点是,德鲁克说,千万别觉得纳粹党上台,是因为他们会宣传、会煽动、会洗脑。不是的,这么看希特勒,那是既愚蠢又错误。

为啥?因为不符合事实嘛。在希特勒上台之前,德国几乎所有的主流报纸看希特勒,都觉得他是个神经病,对他极尽嘲讽之能事。

  1. 如果说宣传煽动,那当时所有的宣传工具都是掌握在反法西斯阵营手里的。你就想想特朗普今天在美国的处境,就完全理解德鲁克到底是在说什么了。

  2. 群众之所以被煽动起来,从来不是因为什么宣传技巧,而是因为群众中早已蔓延的绝望啊。

罗胖60秒:为什么外行能有大成就?

  1. 最近,老喻在得到App的知识城邦里面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外行反而能干出很大的成就。比如说马云,他自己都承认数学成绩很差,但是他缔造的阿里巴巴可是算法时代的超级科技公司。这是为啥?

  2. 老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释角度。他说,在一个新兴的、快速发展的领域里面,一个专家可能比普通人多懂10倍的知识,看起来很了不起啊。

  3. 但是你想这是新领域,绝大多数知识,全人类都不知道。所以,放大一看,专家和普通人的区别仅仅是百分之一和千分之一的区别,甚至是千分之一和万分之一的区别,绝对值其实都很低。

  4. 这个时候真正的差别就来了:专家,因为天天被人请教,所以很容易对新知识关闭自己的大脑。而普通人和外行,知道自己什么都不懂,思想反而更开放。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原因可能在此啊。

罗胖60秒:以色列为什么没有大公司?

  1. 这几天我在以色列游学,发现一个现象,就是以色列虽说创新很厉害,但都是一些小公司。而且往往是一旦做出成果,这公司就卖掉了。

就像有人开玩笑说的,以色列人不是把公司当儿子养,而是把公司当猪养,养肥了就卖啊。

  1. 那为啥呢?原因当然很多。比如以色列的国内市场规模很小,想把创新公司做大,没有那个条件嘛。

  2. 有一天,我们遇到了《创新的国度》这本书的作者索尔辛格,也问他这个问题:为什么以色列没有大公司呢?他的回答很有意思。

他说,要知道很多国家的痛苦是,我们国家为什么到处都是大公司,比如房地产、电讯这样的大公司,但是没有搞颠覆式创新的初创小公司。

  1. 你看,大公司的存在,以至于整个市场里面寸草不生,没有创新公司生存的条件那种情况反而是一种更无解、更绝望的痛苦啊。

罗胖60秒:以色列的签证为何与众不同?

  1. 这几天我在以色列参加一个游学活动,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以色列的签证,是一片小小的蓝色的纸。你看,跟其他所有国家都不同,他们的签证不是在你的护照上敲个章。

  2. 那为啥呢?原来,现在还是有很多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搞封锁,这种封锁比我们想象的程度要深。

不仅是军事和外交上的敌对,甚至是一家公司,你要是胆敢把东西卖给以色列人,那就别卖给我们阿拉伯国家了。以色列人口不到一千万,那些大公司根本就得罪不起阿拉伯世界。所以实际上就等于是对以色列禁运了。

  1. 对游客也是这样。一个游客,如果你在签证上进入过以色列,那有些阿拉伯国家就不欢迎。

所以才逼得以色列不能把签证敲在任何人的护照上,以免将来给他带来麻烦。那在游客的感受中,这是一个体贴。

  1. 你看,对抗力量的方式,不仅是更强的力量,还有体贴和谅解。

罗胖60秒:为什么公司越大越没创意?

  1. 昨天不是过中秋节嘛,这之前的一个月,我收到很多公司的中秋礼物。当时是没太在意,但事后清点的时候,我发现一个规律,就是大公司送的往往是月饼,小公司才能别出心裁,送一些不是月饼的小礼物。

  2. 那你说,这是不是大公司没创意呢?刚开始我也这样想,现在中秋节还送月饼,也太没想法了吧。后来琢磨一下,不对。不管到什么年月,只要中秋这个节还在,用月饼送礼这个民俗就还在。

  3. 大公司的困境在于,它要面对的对象太多了,要想表达善意,月饼还是最大的公约数,这公司越大,它就越没有变数。

  4. 这让我想起来前不久和朋友的一段对话。那朋友说,小公司,总想在管理上别出心裁。但是一旦变大了之后,它们会发现,那些原来它们看不上的大公司的管理路数,该用还是得用。

看起来是因为创意能力不同,其实根本原因是公司的规模不同。

罗胖60秒:牛人为什么还在工作?

  1. 话说,爱因斯坦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研院工作的时候,和德国数学家哥德尔是同事,就是提出“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那个哥德尔。

同事嘛,住的又近,所以两个人经常一起结伴上下班。爱因斯坦私下对人说,自己的工作其实不再重要了,他去高研院上班的唯一目的是和哥德尔结伴回家。

  1. 你看,激励我们工作的东西,不仅是薪酬、成就那些东西,其实更重要的,是那些和我们一起工作的人。

  2. 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很多公司在招人的时候,就忘掉了这个维度。一个招聘极其苛刻的公司,实际上是在干嘛?是在给所有同事发一大笔免费的福利。

  3. 反过来,每招一个不体面的人、一个让同事觉得没有魅力的人,那就不仅是浪费了一笔工钱,也不是拖累了团队的业绩,而是剥夺了一大笔本来应该发给大家的福利了。

中国贫穷地区的发展(中文)

Quora 上有人再次针对中国提出尖锐问题:如果中国有那么多钱投资其他国家,为什么不用这些钱发展本国的贫困地区呢?有一个答案内容详实,获赞最高,让围观小伙伴们赞不绝口。

罗胖60秒:为什么喝茶反而不利于健康?

  1. 最近在「得到」老师的微信群里面,大家在讨论二甲双胍这种药的问题。有一个研究表明,二甲双胍不仅可以治疗糖尿病,还能够防衰老。王立铭老师在他的课程里面,对这个现象已经说得很多了。

  2. 但是最新研究说,是有这个用途,但有一个前提,就是二甲双胍不能和糖一起吃,否则就没有效果。那是为啥呢?

  3. 这时候老喻插嘴了,就是那个《人生算法》课程的主理人老喻。他说,这个现象,从另外一个角度能够得到解释。

前段时间有研究说喝茶反而不利于健康,原因不在于茶,而在于喝了茶的人觉得自己健康了一下,就有权不健康一下。所以,结果反而更遭。

  1. 就好像有的人行了善,觉得自己有资格可以坏一把,结果坏事干的比好事还多。你看,但凡是觉得穿上了一件铠甲,其实就有了一个软肋。

犹太人为何命途多舛?

咱们都知道,犹太人可能是历史上最悲催的一个民族了,不是被杀戮,就是被驱逐,始终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那问题是,为什么他们就这么倒霉,老是被迫害呢?最近,公众号量化历史发了一篇文章,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气候不好。

道理很简单。犹太人在欧洲一直是少数民族,在政治上没有话语权。但他们很精明,基本垄断了放高利贷的生意,赚了很多钱。平时风调雨顺,欧洲的白人农民衣食无忧,统治者也就不会找犹太人麻烦,甚至觉得还应该保护他们,因为犹太人经商给自己带来很多税收啊。可要是赶上天气不好,农业产量严重下滑,那些吃不饱饭的白人农民,就会向有钱的犹太人开刀,打砸抢烧。这时候,对统治者来说,虽然他们也知道,长远来看,保护犹太人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税收和财产,但没办法,农民暴动都火烧眉毛了,还是保住统治地位要紧,所以他们就会驱逐犹太人并剥夺他们的财产,分给农民,以平息暴乱。

研究人员统计了欧洲历史上发生的一千多次迫害犹太人事件,发现在农作物生长季,气温要是降低三分之一摄氏度,50年内犹太人被迫害的可能性就会增加5%。可别小看这5%,这背后可是成千上万犹太人的尸骨呢。研究人员还发现,对犹太人的迫害在15世纪之后就变少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气候变好了,极端天气对农业产量的冲击就变小了。

所以,气候变化在人类历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What

为什么大多数程序员都是男的?

有个现象你肯定也留意过,那就是,程序员、科学家这些职业一般都是男人的天下,很少有女性,这是为什么呢?有本书叫《是高跟鞋还是高尔夫修改了我的大脑》,作者就提了个观点,说之所以女程序员、女科学家比较少,跟性别差异啊大脑结构啊能力啊统统没关系,完全是外界环境和心理因素造成的。

比如,咱们一般都觉得,搞计算机、编程序的人,都有些极客风格,喜欢独来独往,黑白颠倒,沉闷孤僻。你想,女生们谁想被看作是这种人呀?华盛顿大学就曾做过一个实验,测试大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他们专门布置了两个教室,一个是典型的极客风格,什么《星际迷航》海报、快餐、电子产品、技术类图书等等,满屋都是;而另一个教室就是很普通的房间。结果发现,在极客风格的教室里,男生比女生对计算机科学更感兴趣。但在另一个普通房间,男生和女生对计算机的感兴趣程度几乎一模一样。这就说明,你选择从事哪份职业,受外界环境影响很大。极客风格的房间就会给女生一种心理暗示:计算机科学是属于男孩子的,根本就不适合我。

另外,自我评价也很重要。有科学家曾调查了几万名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他们对数学能力的自我评价。结果发现,在实际成绩差不多的情况下,男生对自己数学能力的打分却比女生高出一大截。这是因为,社会上普遍认为男生更擅长数学,所以他们就会美化自己的数学能力,将来就更有可能从事科学、数学相关的工作。其实,跟女生相比,他们并不是真正擅长数学,而是觉得自己擅长而已。

所以你看,女性很少选择计算机、科学职业,不是因为她们能力不行,而是外界环境和自我认知造成的。这就像是以前大家都有一种偏见,觉得女性只能当家庭主妇。可后来人家走向职场,不照样也很成功吗?

How

罗胖60秒:为什么皇帝也发愁?

  1. 咱们中国历史有一个发展趋势,就是皇帝总爱拿身边的人的职位,来替代朝廷里正式官员的职位。

比如,早年间的尚书,就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嘛,但是后来变着变着,就成了正式朝廷的六部尚书了。

  1. 那这是为什么呢?过去的理解就是皇帝有私心啊,总想不服制度、不守规矩啊,用身边人把持朝政啊。

其实不是这样的。是因为朝廷里正式官职的任命,总要服从一些规矩,那时间一长,这些规矩要么就变成了看资历,要么就变成了看荣誉,而偏偏可能就不看能力。

  1. 比如说汉朝的时候,丞相一般必须是列侯。而列候呢,要么得有军功,要么得有家世。那能破例吗?不能。那么多人看着呢咋破例啊。但这样的人未必有能力啊。

  2. 那皇帝要想启用一些有能力的人咋办?那就只好用自己身边的、自己说了算的、不用论资排辈的官职。

所以你看,阶层一固化,就连皇帝都发愁啊。

Experience

人人喊打的弹窗广告,为什么能屹立不倒?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编译自 Marketing Land,爱范儿经授权发布。

几乎没有人喜欢弹窗广告——频繁出现、打断浏览体验、分散注意力……罪行累累的弹窗广告可能是网络营销中最令人生厌的一部分,以致其发明者 Ethan Zuckerman 曾经公开因为创造了它们而道歉。

神奇的是,所谓的网络「牛皮癣」弹窗广告仍然顽强地存在于互联网世界,让广告主们乐此不疲,且规模不小。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编译 Marketing Land 文章,为你一解弹窗广告屹立不倒之谜。

背后的营销逻辑

人们讨厌弹窗广告的原因很简单——干扰用户体验。

试想一下,你正在浏览一个网站或搜索什么东西,突然一幅巨大的广告在屏幕中央弹出,你不得不中断正事儿,先把它关掉再说。

而这,恰恰就是弹窗广告的有用之处。

网络营销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在于如何让用户注意到你的广告,而横幅广告最大的弊端就是它极易被忽略(banner blindness)。如果你的广告没有以某种方式中断用户体验,人们通常就不会注意到这则广告。

然而弹窗广告强行迫使用户关注,就像 YouTube 广告和电视广告一样。弹窗广告的存在,至少保证用户一定会看到你的广告——即使用户与广告之间唯一的互动就是关闭该广告。

因此,虽然弹窗广告史无前例地「荣膺」73% 的反对率(这一比例超过了有史以来最不受欢迎的美国总统),还逼得谷歌对使用弹窗广告的广告商施以惩罚,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它继续独得企业的「恩宠」的事实。

同样,虽然人们一直表示他们讨厌弹窗广告,但事实数据却告诉了我们一些完全相反的故事。在 Disruptive Advertising,弹窗广告的转化率高达 7%;一些公司利用弹窗广告增加了近 14 倍或 162% 的电子邮件注册;在评估了 20 亿个弹窗广告之后,Sumo 报告称,平均每个弹窗广告转化了超过 3% 的用户。

所以,弹窗广告屹立不倒的原因很简单——虽然讨嫌,但是有用。

优化策略,弹窗广告也能变「废」为「宝」

仔细说来,弹窗广告如今讨人嫌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源于营销者的滥用。而本文作者 Jacob Baadsgaard 认为,如果用对了策略,弹窗广告也可以惹人爱,当人们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作为交换时,他们是不会介意被打扰的。关键在于,营销者必须为消费者们提供这样有价值的东西,从而将这种原本讨人嫌的「干扰」变得积极正面。

折扣营销

大部分用户在浏览你的网站时,就像是在逛橱窗。他们有购物意向,但还没有想好要买什么,除非有什么东西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例如弹窗。而当跳出的弹窗广告中包含折扣的时候,它就变成了绝佳的工具。

在很多情况下,弹窗广告就相当于你雇了一个人在实体店门口发优惠券。它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购买欲望,甚至还有可能借此获得用户的电子邮件地址。

包含折扣的弹窗广告的妙处在于,将广告的价值延伸到了阅读广告之外的将来—用户当下是否购买根本不重要。当然,折扣带来了立即购买的可能性,但即使受众没有在看到广告的时刻购买,这次的曝光也为你带来了潜在消费者——尤其是当你拿到了他们的电子邮件地址,定期给他们发送促销邮件的时候。

独家内容福利

除了电商业务之外,其他领域的营销者也可以在弹窗广告中寻找价值。

对于那些拥有固定内容营销策略的企业来说,营销者可以使用弹窗广告来为独家内容做宣传。这种策略对于已经认可你的免费内容的用户而言十分有效。毕竟,如果你的免费内容质量很高,那你提供的独家内容只会更好。

也有许多企业利用白皮书、电子书或其他升级内容来吸引用户填写他们的电子邮件地址。这种策略适用于销售周期较长,且希望在推动销售前建立品牌熟悉度的情况。

在弹窗广告中加入独家福利的妙处在于,通过锁定最好的内容,营销者创造了一种稀缺感,无形中增加了其内容的价值。

限时福利

利用弹窗广告来宣传限时福利同样有效。在这种策略下,弹窗广告的价值就在于提醒,毕竟没有人想错过一笔划算的交易。

然而,要让这个策略真正有效,关键在于限时优惠的真实性。如果所谓的限时优惠是虚假或人为操纵出来的,人们就会怀疑福利的有效性,继而怀疑企业的可信度,得不偿失。

你爱或不爱,弹窗广告都在那里。虽然大多数人都讨厌弹窗广告,但是通过正确的策略,它们也能成为有价值的、受欣赏的广告类型。

归根结底,人们希望从广告中获得价值,而这也是所有广告的关键。当广告内容无关紧要、只是打断了用户的思绪时,人们当然会感到厌烦;但如果广告能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人们自然也会随之振奋起来。

弹窗广告的问题从来都不是它的形式,而是它多年以来被滥用的现实。人们讨厌内容空洞、咄咄逼人的广告,弹窗广告大可不必被归于此类。

为什么大多数野生动物没有被驯化?

以下摘自杰瑞德·戴蒙德(Jared Diamond)的《枪炮、病菌与钢铁》。

20世纪之前,只有14种哺乳动物被驯化。其中9种是区域性的(比如骆驼、印度野牛、牦牛),只有5种是全球性的,而且对人类很重要:牛、绵羊 、山羊、猪和马。

历史上,全世界一共有148种人类尝试过驯化的大型动物,为什么只有14种驯化成功?

无论是几千年前的牧人,还是现在的遗传学家,都一直未能成功使得那14种以外的大型哺乳动物,成为有用的驯化动物。这有以下六个原因。

(1)饮食。 要驯化成功,一个物种必须易于喂养。挑食的动物会使得饲养者变穷。不挑剔的杂食动物是最佳候选人。

(2)增长率。动物必须快速增长才能在经济上可行。例如,农民饲养大象,可能需要等待12年使大象成年。

(3)圈养繁殖。该物种必须在圈养中繁殖良好。具有交配仪式的物种无法在农场的环境中繁殖,这使得驯化的候选人变少。那些动物可能需要隐私环境,或者长期的交配追逐。

(4)性格。有些物种脾气暴躁,不适合驯化。农民每次接近这些动物,都有生命或受伤的风险。斑马特别值得注意,很多人想驯化它,但事实证明不可能驯服。

(5)恐慌倾向。物种会以不同的方式对危险作出反应。立即逃跑的物种是驯化的不良候选者。在危险面前呆住或混入种群的物种是一个很好的候选者。事实证明,北美的鹿几乎不可能驯化,也很难在圈养中繁殖。相比之下,马匹在十六世纪被引入北美后,马上就兴旺发达。

(6)社会结构。孤独、独立的动物是不良候选人。具有强大、明确的社会等级的物种更有可能被驯化。如果这个物种能服从人类,那就是最好的。不同群体也必须相互容忍。

罗胖60秒:为啥美好的生意更危险?

  1. 有一个人在反思他的创业过程,结论竟然是,千万别做美好的业务。为啥呢?

你看啊,他第一家开的是花店,美好吧?结果失败了。第二家开的是咖啡馆,也美好吧?也失败了。第三家开母婴摄影馆,更美好,也失败了。

  1. 其实重点不在于这些业务是不是成立,而是创始人的心态会多出来一个干扰变量。业务下滑的时候,创始人就会想,美好的事当然是小众的,不是我错了,是用户错了,我再坚持一下试试。

你看,人一旦开始自我合理化,那犯下的错误就有了一个保护机制。

  1. 所以这位朋友就开玩笑说,以后再做生意,我要做那些第一反应不美好的生意,比如说废品收购站,那至少我不会自己骗自己。

  2. 你看,当我们心里冒出来一个念头,我要做小而美的时候。那就得进一步追问自己,我到底是喜欢哪个美呢,还是因为我做不大,所以小,而找到了一个借口呢?

为什么中国人越来越喜欢吃辣?

现在大街上的餐馆,不是川菜,就是湘菜,让人感觉中国人越来越喜欢吃辣。公众号大象公会有篇文章,从饮食文化传播的角度解释了这个现象。

首先,饮食传播的方向,一般都是从劳务输出地区,传入劳务输入地区,也就是说,贫困地区外出打工的人,会把家乡的饮食带到富裕的地方。因为打工的人,最容易找到的工作是服务业,而服务业中门槛最低的是餐饮业。所以,如果是四川人在外地开餐馆,做的当然是四川菜了。

我们看看2010年的人口普查,人口流出排在前面的六个省,分别是安徽、江西、重庆、贵州、四川、湖南。除了安徽,其他几个省都喜欢吃辣。像四川、湖南这些吃辣大省,打工的人几乎遍布全国各地,给人一种到处都在吃辣的感觉。

那为什么富裕地区的饮食,只能在小范围流行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富裕地区的人很少到外地开餐馆,就算开在外地,也是高端菜系,比如粤菜、沪菜、北京烤鸭等。很难形成大规模的流行。

外国也一样,发达国家也流行贫穷国家的饮食。德国到处都是土耳其烤肉,法国有很多北非阿拉伯人开餐馆,在英国则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人。

其次,从传播的角度来说,那些特征比较强烈鲜明的东西,辨识度高,传播方便。辣味很刺激,你一下子就能记住了。比如,川菜的口味是麻辣,贵州菜是酸辣,湖南菜则是干辣,但你能简单描述兰州拉面、沙县小吃,或者麦当劳、肯德基的味道吗?而像日本料理、广东海鲜这些菜,想简单说一下它们的味道就更难了。所以,辣味好描述,方便传播,也是中国人的口味在变辣的原因。

另外,这篇文章还提到了历史上的口味变化过程,也挺有意思。一共有两点。

第一点,我们的口味其实和外部环境关系很大。比如,工业革命前,食物很容易变质,放几天就坏了,所以那些食物短缺的地方,都会把吃的腌起来,所以口味比较重。而那些不缺食物的地方,就很少把食物腌起来,基本上都是原汁原味。

第二点,在历史上,穷人的口味和富人的口味确实不一样。因为刺激性调料能增强食欲,富人不追求这个。古希腊有个美食家就说过,高级烹饪,就是要挑最好的食材,少放调料,保持原味。如果喜欢吃调料,说明你很穷。但是,如果刺激的调料很稀有,情况就不一样了。古罗马有个贵族就留下一个食谱,里面有500多个菜,其中400多个都是关于调味的,因为当时很难弄到调料,所以昂贵的调料就成了身份和品位的象征。

中世纪的欧洲也是一样,当时香料是奢侈品。尤其是欧洲人开始从印度运香料之后,欧洲上流社会立刻变成了重口味。当时欧洲贵族特别喜欢吃咖喱,比印度穷人口味都重。直到后来香料变得便宜了,咖喱味在欧洲才不再是高端的象征。

本文源自:为什么中国人越来越流行嗜辣,是因为穷?

我亲身经历的东莞 3D 打印(中文)

一篇知乎的帖子。公司自己采购一台工业级光固化 3D 打印机,综合成本为1元/克,比深圳/东莞的外包采购价格还要贵50%,难道珠三角都在做亏本买卖吗?可怕的是,这样计算出的成本,还没考虑固定资产折旧。更可怕的是:他们不仅成本低,而且质量高、服务好。这到底是为什么?

战斗机是怎么知道被雷达跟踪和锁定的呢?

在被导弹锁定的时候,战斗机会发出警告声,是因为战斗机配备一个非常“亲密”的战友——战斗机雷达警告系统。这个雷达警告系统可以感应各种雷达波、红外线和激光束射线。有人不禁会问,不管雷达波、红外线还是激光束射线,本质上都是电磁波,而地球上电磁波无处不在的,比如电台信号、机场雷达信号、广播信号等都属于弥漫在空间的电磁波,那么战斗机是如何区分出哪道电磁波是敌人锁定自己的电磁波呢?

其实,战斗机的雷达警告装置有一个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储存着本国或者潜在对手国家雷达的各种雷达信号,这个雷达信号是通过本国的电子侦察飞机长时间收集并积累下来的。如果来袭导弹的雷达波或红外线正好在数据库中存在的话,那么雷达就会立马识别出被敌方锁定,并把警告信息传递给飞行员。如果事先没有存储这种雷达信号,雷达警告装置就会从存储的很多电台信号、广播信号中进行过滤,找出这种雷达信号的异常,然后把潜在的“危险”信号报告给飞行员。

另外,战机在进行作战的时候都会和地面指挥中心保持联系,一举一动都要与地面进行汇报,做决定的时候也要经过他们的同意。同样的,地面部队也可以随时得知他们某一时刻该机的飞行状况以及作战需求。如果战机被敌军的导弹锁定的话,那么雷达就会对战机发出警报,并且会在同一时间传给地面部队,地面就会迅速发出命令让飞行员跳伞,以此来保护飞行员的安全。毕竟大家都很清楚,战机再快也无法快过导弹,也就是说战机在被导弹锁定之后几乎没有逃生的可能,唯一能救飞行员的办法就是跳伞。

南太平洋的波利尼希亚人曾经在太平洋各岛屿之间长途往返,但是他们为了做木筏,用光了岛上的高大树木,无法再制造木筏。于是,后代忘记了怎样航海,行动被限制在岛上。
《秘境:探寻全球仙境、废墟与乌托邦》

为什么手机热点的范围比路由器短?(英文)

StackOverflow 的问答,算是一个小知识吧。手机热点的范围(10米)要比路由器(30米以上)小得多。这主要因为 Wifi 是双向通信,而手机天线太小,能收到的信号范围有限。

阿里为什么在杭州城西?
因为城西是文教区,马云在那里念的大学,在那里教的英语,在那里买了一套约 150 平米的房子,在新房的客厅创立了阿里。
刘德科

Reference

  1. 为什么祖国是母亲不是父亲
  2. 洞察:为什么大众能战胜专家?
  3. 新报告: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晚婚
  4. 为什么要“跟着”明星搞事情?
  5. 为什么我们还是买不到口罩?
  6. 世卫组织为何没能领导全球团结一致、抗击疫情
  7. “5G基站导致新冠肺炎说”为何流行?
  8. 蒋勋:为什么那么多的现代女性选择单身?
  9. 宝莱坞的阿米尔‧罕为何在中国火了起来
  10. 车厘子为什么比樱桃贵这么多?
  11. 疫情期间我们为什么总在连续煲剧
  12. 为什么鸟类可以飞越珠穆朗玛峰?
  13. 对弱者报复社会的恶性案件的思考
  14. 绑腿有这么多好处,为啥当时风靡各国军队现在却被打入冷宫?
  15. 为什么危急时刻,我们需要英雄?
  16. 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周六福,为何珠宝店都“姓周”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