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What's the Next Generation of OS


(移动互联网架构和下一代网络生态圈,资料来源《弘则研究:人工智能下的物联网生态圈 从移动互联网到物联网》)

Source

摘要: 在这个环境下,需要有一个平台或者说是一个系统能够把软件、硬件以及服务串联在一起,这个平台或者说是系统很可能就是IoT操作系统。

每一代信息产业都会诞生新一代的操作系统。因为每一代信息产业都会诞生不同的平台,每一代平台都由新一代的操作系统所驱动。PC时代有Windows,移动时代有Android和iOS。

PC已成昨日黄花,而移动互联网已然停滞不前,对于大多数互联网企业以而言都在展望下一个爆发点——下一个平台究竟是何种模样?下一个流量富矿究竟在何方?按照“每一代平台都由新一代的操作系统所驱动”这个角度来看,下一代操作系统可能也会因此诞生。

纵观如今的产业发展来看,下一代操作系统很可能就是IoT操作系统。

手机为基础的IoT布局已经失效

oT不是趋势,而是现实。移动互联网发展至今气数已尽,很难再有太多商业形态的创新,也很难再创造出太多新的平台。

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初期,我们看到很多企业曾经试图以自家基于安卓定制的Rom为基础,进行智能家居、智能互联网的布局。几乎所有互联网手机厂商的思路都是如此。

曾经这些手机厂商的设想非常美好——以智能手机为中心,控制家庭中的其他智能设备,以此推动IoT的前进。但事实上我们发展,智能手机为中心的战略没有起到太多作用。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只能控制自家的硬件,没办法带来太多的想象空间。手机很大程度上只起到了遥控器的作用。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是有原因的。国内智能手机基本都是以安卓定制Rom为核心,能够连接的设备本身非常有限。加上安卓碎片化严重,国内几乎每个厂商都有一套自己的Rom,Rom只会连接自家的服务和设备,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诸侯割据,很难有太多的想象空间。

所以2015年的悉尼思想领袖峰会(The Reimagination Thought Leaders Summit)上,IoT之父凯文·艾希顿就曾谈到:不是我说,那些智能酒瓶、智能比基尼、智能水杯什么的,都是渣渣!

在这位1999年就提出“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的老教授眼中,IoT的真正奥义在于高效化的大数据,而不是这些过家家的玩意儿。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个问题。人们常说移动互联网之后是人工智能的阶段。但人工智能这个阶段并非孤立存在的,因为我们常说的人工智能往往是和大数据、云计算是孪生的。而且这个环境中,几乎所有硬件、软件、服务都跑在云端,构建起一套万物互联的系统。

在这个环境下,需要有一个平台或者说是一个系统能够把软件、硬件以及服务串联在一起,这个平台或者说是系统很可能就是IoT操作系统。

马云之前在马来西亚演讲时曾经很隐晦地谈到过IoT操作系统——当你在一部电话装一个操作系统,打电话只占了 20%的使用。今天,80%的时间,手机并不是用来打电话的。想像一下,如果我们在汽车上装一个操作系统,或者我们一个操作系统内置于一盏灯,一个电冰箱或洗衣机,世界就发生改变了。

我们深入思考便会发现,给一盏灯,一个电冰箱或洗衣机准备的操作系统恰恰是正是IoT操作系统。

IoT操作系统不是趋势而是现实

IoT操作系统不是趋势,而是现实。据Gartner预测,到2020年IoT带来的经济附加值将达到1.9万亿美元。因此,各国目前都针对IoT制定了不同的发展战略,如“中国制造2025”、德国的“工业4.0”、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等。

因为IoT不是一个简单的手机Rom和硬件、服务连接,而是需要能够系统化、结构化地收集数据,提供服务。所以IoT的需要的不仅仅是个Rom,而是个OS。


(物联网也被称作是互联网3.0;资料来源:《阿里研究院:互联网3.0,未来15年会发生的事情》)

我们从OS的解释就能看出这个问题来——OS的英文全称是Operation System,也就是常说的操作系统,用来管理全部硬件和软件资源,比如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等。

对于IoT系统来说,要集中收集、管理、处理数据后向合作伙伴、行业开放,基于该平台行业伙伴可以开发应用。此外IoT系统非常重要的一点还需要网络接入,网络接入包括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

网络接入表面上看貌似现有的网络也能满足,实际上IoT的发展也受限于现有网络。如果按华为预计,到2020年,IoT设备数量连接将会接近1000亿(现阶段仅为70亿),新部署的传感器速度将达到每小时200万,到了那个时候,目前的网络不仅难以承担负载,就连现有的网络速率和延时情况,也远不能够确保远程精确控制类工业级产品的安全和可靠——这就需要专门接入5G网络的芯片、系统以及终端。


(华为所设想的物联网架构体系;资料来源《华为:共建可信可管的物联网世界》)

综合以上诸多因素来看,其任务之重,非简简单单的一个Rom可以完成。非要OS才能完成其中繁重的任务。所以你会发现,三星在今天会逐渐把三星的安卓定制系统放在一边,而是主攻自家的Tizen和SmartThings。

而且阿里今天在IoT层面的布局包括阿里云、阿里智能、YunOS等事业群组,这一个个板块共同打造IoT时代的服务平台,能够为企业和创业者赋能。

可以说,现在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巨头、科技巨头都在都在试图开发自家的IoT操作系统。

像华为这种通信巨头就有自己的IoT系统Liteos。Liteos的系统体积只有10KB,是目前世界上最轻量级的IoT操作系统,同时它是开源的,华为希望能够有更多的第三方伙伴采用该系统,在华为的数据基础上开发行业应用。

今年4月还有外媒报道称,谷歌正在开发一个代号为“Brillo”的AndroidIoT系统。昨日,在美国旧金山Monscane中心举行的谷歌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正式推出了这个以Android为核心的Brillo系统。

Brillo是出自Android,所以在设备配对和设置上将非常方便,任何Android设备都可以轻松与Brillo智能设备对接,并实现控制。除了Brillo,谷歌还发布了Weave跨平台协议。这款协议可以连接云端、手机和Brillo支持的设备,比如Nest旗下产品。

“我们希望打造一种自然无缝的方式让智能家居互联互通。”谷歌Sundar Pichai透露,NEST团队将传统设备进行了更新,并与安卓团队合作,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

不仅如此,其实微软也在为未来的IoT操作系统做准备。俄罗斯的WZor近日在推特上表示,微软正在研发Windows Cloud操作系统,这款操作系统预计将会在2020年登场,这款操作系统的特别之处在于必须连接到互联网才可以使用完整功能,离线模式仅仅提供了非常基础的功能。微软还在微软与GE、西门子等制造业巨头达成云端合作,更好地服务IoT用户。

其实不仅仅是这几家公司,我们可以从这份表格中看出到底有多少科技巨头涉足IoT系统:

2013年Intel 创立IoT事业部,次年即投放产品Intel IoT Platform。该平台旨在帮助企业用户更便捷地测试、投放和保护设备。
2015年亚马逊云计算服务IoT平台让连接设备轻松安全地与云端应用进行交互。
2015年微软IoT套件发布,结合了云计算、存储领域多年技术积累,帮助企业收集、整理、处理信息。
2016年思科斥资14亿美元收购联网通讯平台Jasper全部股权,扩充和完整已有的物理联网生态系统。
2014年, 腾讯推出QQ物联,以硬件产品为主,面向传统硬件、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车载、健康设备等多个领域开放。
2015年IBM推出Bluemix IoT 服务,提供了简单且强大的功能将全球不同种类的设备和应用程序互联起来。
2015年,百度发表百度IoT,将与ARM、MTK、科通芯城、TI、博通等产业领军战略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推动中国IoT产业的发展。

下代操作系统将是人工智能与IoT应用的统一

综上来看,人工智能和IoT的应用在云平台上实现统一是下一代网络生态圈的雏形。


(物联网产业的应用产业结构图;资料来源《弘则研究:人工智能下的物联网生态圈 从移动互联网到物联网》)

2016年2月29日,阿里巴巴推出IoT战略时,阿里巴巴CEO张勇就曾表示,阿里会坚持用大生态的思路推动IoT生态的繁荣,阿里不会做智能硬件,而是利用电商,云计算和操作系统等强项,提供基础服务赋能商家,阿里会把工业制造和产品设计的创新机遇留给合作伙伴。

其实从“不会做智能硬件”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巨头IoT真正该有的思路——在万物互联思维框架下,人工智能与IoT统一的系统深度挖掘庞大数据背后的价值,灵活应对随时可变的应用场景,确保传感器、监控、现场设备之间开放、安全的通信,并可实现云端远程管理与服务。

IoTPaaS平台Xively分析曾预估,截至2020年,全球将有400-800亿设备接入IoT,其中政府设备至少占77亿,总金额约21亿美元,预计投资回报为47亿美元,人均拥有的IoT设备将有10台。Gartner的市场调研报告认为,全球每秒接入IoT的设备将达63台,也就是每天550万台,预计2015-2020年间IoT市场规模将达千亿量级。

IoT产业目前处在发展初期,碎片化特点必将导致IoT时代对软件的多样性需求。一种操作系统和开发工具很难支持IoT系统中的所有设备,短时间内,IoT操作系统很难形成像智能手机中Android和iOS两家独占市场的局面。以安全性和集成化为代表的IoT新需要给传统嵌入式软件带来挑战,也给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产业新人带来机遇。

本文作者:吴俊宇,已获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责编:屠敏,关注物联网、移动开发领域,寻求报道或投稿请发邮件tumin@csdn.net,或微信tm_forever_miss。

如何看待 Google 最新的系统 Fuchsia?

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前几天 Google 曝光了新 OS Fuchsia 的部分信息与 UI,已经很多人在后台给我留言,让我说说看法,那么趁我还没去美国,就给大家写篇文章普及下,顺便说下我个人对 Fuchsia 系统的期待与看法。

Google 在开发一个全新的系统其实一直都不是秘密了,只不过 Google 一直没有透露出更多的消息,只透露说 Fuchsia 是完全区别于 Android 和 Chrome OS 的全新系统,我们都知道,开发一款操作系统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虽然这对 Google 来说不是啥难事,但是毕竟费时费力,而且还很可能最后徒劳无功,然而 Google 还是这么做了,我们不妨先大胆猜测下为什么 Google 要做这么一件有魄力的事呢?

Google 一直有个软肋,就是在 PC 市场的表现,虽然移动时代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上网,但是手机毕竟取代不了电脑,而 Google 也意识到 PC 市场的重要性,所以也推出了 Chrome OS 上网本,但是结果已经很明确,表现不如预期,很少有人会买账,毫无疑问,PC 市场几乎被微软和苹果牢牢把控,但是我相信 Google 肯定不会这么轻易放弃的。

再看表现抢眼的 Android 领域,毫无疑问,Android 至今在移动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占据绝对领先地位,但是 Android 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碎片化问题严重,在平板以及大屏幕设备上表现糟糕,以及被很多用户诟病的卡顿与体验问题,虽然卡顿的本质原因是很多无良应用的后台互相唤醒,无节制的权限、内存使用等,但是这也反应了 Android 的底层架构设计是有瑕疵的,这些众所周知的问题 Google 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不是 Google 不想解决,而是解决起来很困难。

而似乎现在看起来 Google 推出的 Fuchsia 系统就承载了以上使命,但是 Google 是不是这样想的,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先来看下这次 Google 曝光的 Fuchsia 的一些信息吧:

没有基于 Linux 内核,而是基于一种叫 Magenta 的内核,是一种轻量级的内核,适用于嵌入式系统

UI 层使用 Flutter 框架,这是 Google 内部的一种用 Dart 语言实现的移动应用框架,并且支持 Android、iOS,可以写 native app;

这两个信息足以让我们有更多的想象力,首先 Fuchsia 抛弃了 Linux 内核再次说明了 Google 的魄力,要知道 Android、Chrome OS 都是基于 Linux 内核的,但是你们知道 Linux 内核有哪些问题么?

首先不得不承认基于 Linux 内核的一些操作系统如 Ubuntu、Debian、CentOS 等都是比较优秀的 Linux 发行版本,但是这些系统多用于 服务器 上,而 Linux 在桌面系统,尤其在 User Interface 上表现不是那么惊艳。

其次,Linux 内核是基于 GPL 协议的,GPL 协议意味着对源码的任何修改与引用都必须开源,Android 底层采用的 Linux 内核,所以 Android 是开源的,而硬件厂商给 Android 开发的驱动是不可能开源的,当初 Google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底层对 Linux 内核做了修改,但是把驱动程序放在了 Linux 内核上层跑,而且特意搞了一个隔离层叫 HAL,即 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硬件抽象层,所以,Android 系统架构中的 HAL 层本质是为了规避 GPL 协议而生的,这事在当时还蛮有争议的,但是不得不说,Google 的这种思路彻底解决了问题,既保护了「不想开源」的硬件厂商的利益,又解决了「软硬件兼容」,既利用出色而现成的 Linux Kernel 又防止了被 Linux Kernel 传染上 GPL 的后遗症。

那么这次 Fuchsia 系统彻底抛弃了 Linux Kernel 这个决定,不得不联想到之前 Linux Kernel 的劣势以及潜在的一些风险,不过能真正的完全抛弃当前市场上很出色而成熟的 Linux Kernel 是非常有魄力的决定,不过魄力也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之上,可能这个决定 Google 也想了很久。

但是你们以为这就够了么?

Fuchsia 系统采用了 Magenta 内核,这种内核多用在嵌入式系统上,而且支持高性能的图形渲染,Hack News 上有人分析该特性非常适应于 VR/AR 领域,我们都知道 Google 在去年的 IO 大会上就推出了 Daydream VR 平台,以及 Project Tango AR 平台,已经确定发力于 VR/AR 领域,就在昨天,Google 还收购了虚拟现实游戏公司 Owlchemy Labs,这些动作与隐藏的特性很可能说明 Fuchsia 会应用在更广的领域,这么一看 Fuchsia 会是未来移动端、PC、AR/VR、物联网等全平台统一、通用的操作系统,Google 的野心有点大哦,未来有更大的想象力了,很可能这是一款面向未来的操作系统。

很多 Android 开发者们肯定关心 Fuchsia 会放弃 Android 平台,对 Android 开发产生一些打击,其实真的想多了,要知道 Android 现在市场的份额以及对 Google 的地位是非常大的(说个题外话,这次 Googe IO 的一些会场,Android 相关的会场都非常火爆,很多会场的座位都提前预定完了),Google 现在很多东西都要依赖 Android 平台来进行推进,这么大一块蛋糕,Google 怎么可能轻易就放弃呢,何况 Fuchsia 系统的两位贡献者 Travis Geiselbrecht 和 Brian Swetland 是 Android 系统的主力开发者,退一万步,Google 即使真的要完全抛弃 Android,也会有一个切实可行的逐步过渡方案的。

不过,Google 的野心是蛮大的,这让我们对这个系统有更多的期待,但是这是一个长远的计划,不确定性因素也非常大,能不能被开发者与用户接受还不知道呢,而且按照 Google 的惯例,说不定哪个时候就放弃了,可能一飞冲天,也很可能默默无闻直至消亡。

最后,就我个人来说是蛮希望这个系统,就如它的中文名字「紫红」一样,可以大红大紫,毕竟看起来,也许这真的就是未来的操作系统。

本文原创发布于微信公众号 AndroidDeveloper,欢迎关注获取更多原创分享。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