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神经连接,及增强回路,并固化成好习惯。
Why
What
神经回路
由于神经系统由众多的神经元组成,神经元与神经元又通过突触建立联系,而每个神经元又有大量的突触,于是便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和加工的神经回路(nerve circuitry)。单个神经元极少单独地执行某种功能,神经回路才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
大脑神经可塑性——终身成长的底层机制
曾经人们以为大脑发育到青春期后期和成年早期就结束了,大脑在成年之后就基本定型,然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现在科学家知道,大脑在成年之后依旧保留着巨大变化的潜力。这种能力叫做“神经可塑性”,指的是神经连接生成和修改的能力。我们的大脑终身都保有神经可塑性。
神经可塑性体现在大脑被外界刺激影响而随时可以产生变化。当你长期练习某一种大脑功能,就可以让负责这个功能脑区的神经连接生成和巩固。当你每天坚持练习弹钢琴,大脑中负责手指活动的脑区就会长出更多的神经纤连接,手指在大脑中的“地盘”也会随之变大;当你每天学英语,你的大脑语言皮层中负责英语读写的区域也会越来越大。
但是如果你偶尔偷懒,几天没练钢琴,或者几天不学英语,大脑中刚刚建立起来的“钢琴神经网络“或”英语神经网络“的巩固过程就会罢工,变得日渐虚弱,一些微弱的神经连接甚至会被修剪掉,几天后当你重拾钢琴和英语的时候,就会觉得生疏许多。总而言之,我们的大脑在一生中都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对环境有着积极的适应。
你在出生时就拥有了你一生中能拥有的几乎所有神经元。神经元会长出很多“小手”和别的神经元连接在一起,这些小手叫做“神经突触”。在你生命的头15个月左右,大脑神经元之间的神经突触连接数量就已经达到最大了。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神经元因为没事可做“郁郁而终”——大约有一半的胚胎神经元最终将因为没有能够和其他的神经元建立有效连接而最终凋亡了。
另外那些因为有用武之地而幸存下来的神经元,它们的轴突(比较长的神经突触)外面会被胶质细胞包裹上,这个过程叫做髓鞘化。为什么神经元轴突外面要包裹上髓鞘呢?因为大脑的神经元需要远距离传输信息,比如从位于额头后方的前额叶传到位于大脑正中间的内侧颞叶,或者从位于后脑勺的枕叶传递到耳朵边上的颞叶。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就像是电线周围包了一层橡胶绝缘层一样,可以让神经信号在大脑中的传输速度和质量都大大提高。
在这之后,大脑又会大幅修剪发育得错综复杂的神经连接,就像修建新长出的小树苗一样,把用得很少的神经连接修剪掉,只留下重要的、反复使用的神经连接,让大脑的能量和物质得到高效使用。对神经纤维“分叉”的大幅修剪过程会一直持续到青春期结束。
距离遥远的神经元是怎么样互相连接在一起的呢?这看起来是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现象,科学家其实到现在为止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到目前为止一个流行的理论认为,距离遥远的神经元通过共同产生同步的放电活动来了解到对方的存在,向对方伸出友谊的小手——神经突触,最终连接在一起。不过,科学家至今为止还没能够理解神经连接形成具体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不仅大脑网络终生都可以被修改,积极地适应环境,大脑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区域终身可以产生新的神经元。这个神奇的区域就是海马体。
海马体是人类大脑中终身会产生新的神经元的区域
。这个区域也是空间记忆形成的中心。比如当你在一个新的环境中学习认路的时候,大脑中的海马体就会被激发而产生新的神经元。
新的海马体神经元和突触一旦整合到大脑原有的神经网络中去,就可以提高大脑的空间记忆能力,甚至促进海马体之后的进一步成长。英国曾经有个研究测量了伦敦的士司机的大脑,研究结果发现他们的海马体平均来看比一般人的海马体明显更大——这都得益于伦敦复杂道路的训练。
虽然大脑终身都有可塑性,都可以根据环境变化随时作出修改,但是很多人还是会觉得学习新技能、新知识是件有点痛苦的事。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的大脑在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几乎都不是单个神经元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成群结队的神经元群落表现出周期性的活动来完成。这个效果类似于足球场观众席上波浪形传播的人潮。
而记忆的形成过程在微观上也是不同区域的神经元群周期性地同步激活形成的。
具体来说,大脑里距离遥远的神经元之间同步激活,这种同步性因为一些科学家还没弄懂的原因使得两个地方的神经元向着对方长出新的神经突触,最终彼此神奇地连接在一起,完成记忆的编码和巩固。记忆巩固的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反复的激活才能达成。比如说学习英语单词,我们通常都做不到过目不忘,而是需要反复地去背一个单词,背上十遍八遍才可能记住。
如果你觉得学习某个知识技能对你来说毫无吸引力,甚至有点痛苦,很可能是因为你尝试学习的知识和你的实际能力,或者你对知识的期望相距甚远。比如说学英语,当你一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每一个单词和语法都是从无到有的过程,需要在大脑中建立全新的回路。
新回路的建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并且学了之后还经常会忘。每次忘了单词或者语法你就很容易觉得沮丧,所以学英语的时候很容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较难以坚持下去。但是当你英语学到比较不错的时候,大脑的英语回路变得比较稳固,再往上添砖加瓦就会变得相对简单。这时学英语的难度就降低了,感觉就没那么痛苦了。
大脑可塑性的确会随年龄增长而有所下降,不过直到老年,大脑仍然保有一部分可塑性。随着年纪变大,虽然我们学习新知识、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会有所下降,但是因为大脑可塑性会一直存在,所以学习能力也会一直存在,活到老学到老是完全可行的。
大脑神经可塑性的十大原则
神经可塑性表明大脑在生命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改变,比如,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神经回路可以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灰质的厚度可以变厚或变薄;神经突触连接可以变强或变弱。
神经可塑性是大脑原生的能力,目的是适应个体的发育成长过程,或者是在大脑损伤之后通过可塑性重建连接。发育中的大脑比成年人的大脑具有更好的可塑性。即使是成年人的大脑,也是有可塑性的。
1, 用进废退 — “Use It Or Lose It”
长时间不积极参与任务的神经回路(神经连接)会退化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有些音乐家在一段时间停止练习后,负责音乐的神经回路会因为缺乏使用而退化。当再次弹奏音乐时,他们会有生疏的感觉,需要额外的时间和尝试来重新强化神经回路。
2, 越用越好 — “Use It and Improve It”
增强特定大脑功能的训练可以提高这种功能。例如一个中风的病人身体一侧的功能被削弱以后,他很可能会减少对这一侧身体的使用。这里所说的身体功能的障碍来源于人脑中控制这一侧的神经元损伤的结果,而不是这一侧的肌肉,韧带或骨骼造成的结果。为了恢复这一侧的身体功能,常常使用一种称为约束诱导运动疗法(Cimt)。这种方法通过限制健康的手臂,迫使患者尽可能地使用瘫痪的手臂。这种训练可以帮助恢复因为中风受伤的一侧人脑的功能。
3, 针对性 — “Specificity”
神经可塑性和大脑接受的训练性质直接相关。从治疗的角度来看,有针对性的特定的活动或运动模式对于形成特定神经回路非常重要
。例如,加强吞咽的练习也可能与产生语言的脑区和神经回路有关,但是加强吞咽的练习不一定能产生语言。
4, 不断重复是巩固神经回路最好的方式 — “Repetition Matters”
通过训练达到神经网络的整形需要足够多的重复
。在康复环境中,治疗师面临的挑战往往是量化患者需要多少时间或多少疗程才能恢复某些技能。不论是病人自己,亲人,还是保险公司,都想知道,“病人要练多久才能好起来?”医生虽然不知道确切的时间,但是他们知道,要产生这些变化,需要成千上万次重复的训练。
5, 强度要大 — “Intensity Matters”
诱发可塑性需要足够的强度。有时候,强度和重复是同一个概念
。有研究还表明,治疗计划越密集,一个人越有可能取得成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改善也就越有可能延续下去。
6, 越早越容易 — “Timing Matters”
以康复为例,在恢复的过程中,不同的时间点有不同的可塑性。这里的假设是,在大脑受到创伤的初期,大脑自己要求恢复的欲望最强。所以越早通过训练引发神经性改变,康复的机会就越好。相反,如果错过早期恢复的机会,大脑会用它自己的方法来适应创伤。而这种适应可能不是我们想要的苟且的办法。
7, 显着性 — “Salience Matters”
训练最好有足够显着的可见的效果,可以加强可塑性
。病人从训练中得到了什么?对他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会影响他们的训练效果。对治疗师来说,要知道什么对病人很重要,因为情绪可以改变训练的实际强度,也会巩固记忆。如果训练效果对病人很明显也很重要,他们更容易坚持,也更容易记住学习的技能。
8, 年龄 — “Age Matters”
训练引发的可塑性更容易发生在年轻的大脑中。年轻的大脑已经比衰老的大脑更具可塑性和适应性。
9, 可转移 — “Transference and Generalization”
虽然说训练在一般情况下是有针对性的,但是针对一种任务的训练产生的神经网络的塑性可以提高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在培训过程中,治疗师需要关注一项特定的技能或活动如何被推广或转移到现实世界的活动中。
例如,短期记忆和导航寻路处于同一个脑区。对短期记忆的训练也可能会影响到导航的能力。
10, 补偿和干扰 — “Interference”
大脑补偿所形成的可塑性,会阻碍训练想要达到的效果。例如,当病人能够进行神经治疗,而没有进行治疗时,他们会对一些缺陷的机能采取补偿。补偿也是一种大脑可塑性的反应。一旦他们学会一种不同的补偿方式,就很难更改。即使补偿方法不是最好的方法。补偿本身也是神经可塑性的一种表现。只是新的变化不一定是我们想得到的。
“神经可塑性打破了人们固有的观念,在康复,学习和成长等各个方面带给人新的启发,过去科学家往往认为在婴儿关键期后,大脑结构往往不发生变化。事实上,大脑由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这些细胞互相连接,通过加强或削弱这些连接,大脑的结构因此发生改变。
”
神经元会一直生长变化,也说明我们的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性。
所以“改变”显得至关重要了,只有改变自己,神经元才会焕发新生,长出新的神经元,加以巩固后就是不一样的自己了。
如果不去改变,就只能一遍一遍地重复旧有的神经回路,过着重复的人生,而且随着一次次重复而因循守旧。
How
创新者的窘境——打破路径依赖,演化新曲线
2019年11月14日
美国航天飞机燃料箱的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它们的宽度是4.85英尺。那么,它们为什么是4.85而不是5.0或者4.5呢?
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之后要用火车运送,路上又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比火车轨道宽一点,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宽度由铁轨的宽度所决定。
那为什么铁轨的宽度是4.85英尺宽呢?原来,早期的美国铁路是英国人修造的,而这些英国工程师原来是建造电车的,而电车的轮距宽度就是4.85英尺。那电车的轮距宽度为什么按4.85英尺这个标准呢?原来,最开始时,做电车的人是做马车的。那做马车的人为何以4.85英尺为马车的轮距呢?
因为那时的马车由两匹马拉动,而两匹马屁股的宽度就是4.85英尺。
看看,路径依赖原理所产生的影响有多大,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输系统的设计,在两千年前便由两匹马的屁股宽度决定了!
一、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保罗·戴维在《技术选择、创新和经济增长》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是“坏”),由于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协调效应以及适应性预期等因素的存在,就会沿着该路径一直发展下去,并锁定在该路径上,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路径依赖这种现象最早来源于生物学。
生物学家在研究物种进化分叉和物种进化等级次序时发现: 物种进化一方面决定于基因的随机突变和外部环境, 另一方面还决定于基因本身存在的等级序列控制。
所以, 物种进化时, 偶然性随机因素启动基因等级序列控制机制, 使物种进化产生各式各样的路径, 并且这些路径互不重合、互不干扰。生物学家康诺德瓦丁唐首先用 ( 即必然的、命中注定的、自动跟随的路径) 来表示这种现象。
后来,古尔德在研究生物进化问题时, 进一步提出了生物演进路径的机制, 并明确了生物学路径依赖的概念。
第一个使“路径依赖”理论声名远播的是道格拉斯·诺斯,由于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阐释了经济制度的演进,道格拉斯·诺斯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路径依赖根据依赖程度分为三类
低度路径依赖
中度路径依赖
高度路径依赖
依赖程度越高,锁定性越强,越不容易跳出来。
二、路径依赖的影响
积极的路径依赖:好的路径会对组织起到正反馈的作用,通过惯性和冲力,产生所谓的飞轮效应,组织发展从此进入良性循环。
例如美国NASA的火箭技术非常先进,就会建立技术路径,强者恒强,其它国家如果想追赶上将非常难。不仅是火箭技术,包括汽车、飞机、高科技技术都有严重的路径依赖效应。同理国家制度的变迁也符合路径依赖,一开始就选择了好的经济制度,进入路径自增强,产生飞轮效应,进而国家越来越强大,反之则经济崩溃,国家衰败。
消极的路径依赖:不好的路径会对企业起到负反馈的作用,通过惯性和冲力产生泥沼效应,使企业发展从此进入恶性循环。
1、个人发展的路径依赖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面临职业选择,是找收入多的工作还是找自己有兴趣的工作。一旦做出择业选择,就很可能将自身的精力、资源、时间、甚至金钱全部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当突然发现自己处在一个濒临淘汰的行业,如果退出,前期巨大的投入会变得一文不值。
在经济学中有个专业名词叫“沉没成本”,所以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若半路转行,必须经过一个艰苦的过程,而且要付出很大的成本。对于个人而言,要想摆脱路径依赖,要时刻警醒自己我的工作会不会淘汰?我的工作会不会被机器人替代?我的工作会不会被更有竞争力的年轻人替代?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时刻准备着向更高的方向迈进。
2、技术演变的路径依赖
技术的演变遵循自我强化、自我积累的特征,一旦达到某个临界点, 系统便陷入锁定状态, 即出现报酬递增、正反馈、自增强现象。首先发展起来的技术常常可以凭借占先的优势地位,利用巨大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利用学习效应、协调效应、网络效应,越来越流行,实现自我增强的良性循环。
相反,当有更为优良的技术出现时,很难割舍原有技术带来的丰厚利润,最终陷入恶性循环,难以自拔,被竞争对手超越。
百年柯达的陨落是路径依赖理论的典型。
柯达是一家伟大的公司,是一家百年企业,我们看看柯达的辉煌一生。
1881年末,伊士曼成立柯达公司
1883年,伊士曼发明了胶卷,摄影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1975年发明第一台数码相机
1997年2月市值最高310亿美元、全球员工达14.5万人、攒1万多项专利
2007市值降至1.75亿美元,十余年蒸发90%以上。
2012年申请破产保护。
柯达完成了130年的伟大使命,仍然没有突破路径依赖。早在1975年柯达已经发明了世界上首款数码相机,柯达继续把大量资金用于传统胶片工厂生产线和冲印店设备,挤占数字技术的研发费用。使公司陷于“明知故犯”、“转不了舵”的窘境。
柯达的路径依赖是很难舍弃胶片市场的巨额利润,即便看到了数码技术广阔的未来,始终舍不得传统胶片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垄断地位,感觉是被锁定了一般,无法脱身。
DeepCreator: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管是公司,还是创始人,皆如此。
缺乏对趋势的前瞻性分析,没有及时合理优化公司组织架构及经营战略,摇摆不定的管理层,只能无奈的将柯达带入深渊。
3、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思将路径依赖理论引入制度变迁分析框架中,开拓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
制度变迁一旦走上了某一条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沿着既定的路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迁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迅速优化;也可能顺着原来的错误路径往下滑,结果在痛苦的深渊中越陷越深,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之下。
一旦进入了“锁定”状态,要想脱身而出就变得十分困难,除非依靠政府或其他强大的外力推动。
诺思认为,路径依赖的形成不仅仅是历史偶然事件引起的,更多是由决策者的有限理性以及制度转换成本太高引起的,受到经济、政治、文化遗产的多重制约,制度变迁比技术变迁更复杂。
决策者有时候并不知道哪种制度是最优的,即使知道哪种制度最优,也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实施最优的制度。
案例:委内瑞拉的经济危机——从资源诅咒到路径依赖
曾经的南美首富:1970年委内瑞拉是拉丁美洲首富,全球最富的20个国家之一。委内瑞拉是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在2014年委内瑞拉已探明的石油储备量达到2980亿桶,在全球高居第一位。
但是查韦斯政府却不会按照合理的方式去利用开发。由于过分依赖老天赐予的财富,导致国家经济结构单一。委内瑞拉1999年80%的出口收入来自石油,到了2015年,这一数字达到了95%,一旦油价下跌,国家经济就会陷入困境。
现为地球上最失败的国家之一
2018年,委内瑞拉再次发生哄抢,这个南美国家由于通货膨胀,人们甚至买不起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
下面是这几年的一些数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2015年委内瑞拉的GDP缩水了10%,2016年缩水8%。2015年委内瑞拉恶性通货膨胀率已高达275%,2016年这一数据可能将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720%。
委内瑞拉经济长期对石油的路径依赖,再加上查韦斯和他的社会主义统一党实行不合理的计划经济制度,比如说连超市都要国有化,2010年,委内瑞拉国营超市梅卡尔超过16600家网点,雇佣了超过85000名员工。
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滋生腐败
。查韦斯制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一旦被采纳,就会产生利益集团,只有巩固这个制度才能保障利益集团的持续收益,路径锁定,自我强化,形成路径依赖,如果没有外力或者改革,跳出原有路径极为困难。
三、路径依赖形成原因
1、历史选择
偶然的历史事件决定了制度变迁走上那一条路径,一旦进入发展过程,影响不断放大。最著名的例子是: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距离,是由两匹马的屁股决定的。
2、转换成本
转换成本实际上是获取、学习和使用一种新技术的机会成本。
个人发展:如果你想转行,之前的经验全部归零,重新学习新知识,工资下调,转换成本极高。技术演变:技术具有专用性,一旦用户转向了另外一种技术,那么在原有技术上的投资就几乎没有任何价值。比如说柯达。制度变迁:一旦选择一个制度,要想改变特别困难。例如朝鲜如果想从社会主义改变成资本主义,极为困难。
3、网络规模效应
在网络效应市场,消费者存在着一种相互依赖关系,一个消费者的收益要受到其它消费者选择的影响。随着一种产品用户数量的增加,该产品变得更有价值,就会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选择这种产品,当达到一定的网络规模,也就是所谓的临界点。就会变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导致赢者通吃的结果。
比如微信,很多人都在用,你不用都不行。还有滴滴打车,司机用滴滴的多,客户必须选择滴滴才能很快打到车,所以当时滴滴打车疯狂的进行补贴和扩张,就是为了建立一张巨大的网。进行强锁定。
4、思维固化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由于认知的局限性, 人在面临复杂决策的时候, 思维模式会选择性地对信息加以解释,思维模式和认知具有黏滞性, 即在过去场景中用来解释和做出反应的思维模式, 在面对新环境时也会有被拿出来重复使用。固化的思维模式将人们的视线只集中于所能看到的,容易产生认知偏差。
思维固化一方面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了解信息的成本过高而导致人具有认知的惰性, 从而产生认知凝滞; 另一方面, 也可能是在复杂环境下过去成功的经验造成了的盲目自信, 最后产生了思维固化。
当思维固化达到一定的阈值, 就可能用旧地图去在新的领域航海,最终, 在凝滞的思维模式指导下走向失败。比如有些人特别爱学习,学习互联网思维、AI思维、模型思维,跨界思维,都是为了拓展认知边界,避免思维固化。
5、进化短视
进化短视指的是,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为了眼前利益放弃长远利益,只看眼前不顾未来,比如说非洲某些部落为了发展经济,大量捕杀野生动物,破坏环境,为了增加收入砍伐森林等等。委内瑞拉明明知道过度依赖石油对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有害的,但是仍然只顾眼前利益,放弃了其它产业的发展。
四、如何突破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
1、新:革新理念,居安思危。
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讲到,华为的破产是一定会来到的,现在是春天,但冬天已经不远了,我们在春天与夏天要念着冬天的问题。
IT业的冬天对别的公司来说不一定是冬天,而对华为可能是冬天。华为的冬天可能来得更冷,更冷一些。我们还太嫩,我们公司经过十年的顺利发展没有经历过挫折,不经过挫折,就不知道如何走向正确道路。
磨难是一笔财富,而我们没有经过磨难,这是我们最大的弱点。我们完全没有适应不发展的心理准备与技能准备。
比尔盖茨: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李彦宏:百度离破产只有30天。别看我们现在是第一,如果你30天停止工作,这个公司就完了。聪明睿智的企业家,都善于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危机感让他们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
2、舍:敢于放弃,沉没成本
佛家说,舍,就是得;不舍,哪有得。放下,便得自在。舍是一种智慧,虽然很多人知道这个道理,但到了关键时刻还是很难做到。柯达舍不得胶卷业务,诺基亚舍不得功能机,最终不得不付出代价。
大舍大得
小舍小得
不舍不得
——DeepCreator
3、创:创新开拓,另辟蹊径
熊彼特以“创新理论”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解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趋于灭亡的结局,从而闻名于经济学界,影响颇大。
熊彼特认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企业家的创新,企业家=创新
,如果停止了创新,你还能够活着,是因为前面创新的惯性所致,当企业家停止了创新,就不能称之为企业家。所以只有创新才有可能突破路径依赖,找到长足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
案例:微信——腾讯的重生
腾讯的居安思危:马化腾说“不管你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浪潮面前有多强,稍微疏忽,一个月就有可能翻船。不要看很多公司好像很大、很强,其实都可能是不堪一击的,所以要报着对行业演变的敬畏之心,战战兢兢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把服务做好。”
腾讯的敢于放弃:QQ承载了腾讯的光荣与梦想,是PC端社交工具的绝对王者,但是由于移动互联的来临,手机QQ架构复杂,PC基因太强,客户体验不佳,不能够适应新市场。但是腾讯敢于放弃,勇于创新。
腾讯的创新开拓:腾讯没有在手机QQ上进行大量改进,而是另辟蹊径,重新开发完全为移动互联网而生的社交工具微信,更加简单易用,推向市场后,迅速裂变,很快到达临界容量,形成巨大的网络效应,进行了强锁定,从此微信一统天下。
“路径依赖“理论解释了很多想象,从个人职业的选择,企业的发展,再到国家制度的变迁
,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客观规律,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识理解这个世界,当然每个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不可能解释所有现象。
让我们深刻剖析路径依赖的理论,再结合其他思维模型,帮助我们在个人的职业发展中攀上高峰。
路径依赖这个概念很有用。有些路径依赖我们避免不了也无需避免,它有助于我们过好我们平凡的一生;有些路径依赖我们要设法克制点,这样有助于我们度过我们自在的一生。
初中时学过一首诗,叫《未选择的路》(The Road Not Taken)。放在文末,很是应景。
黄色的林子里有两条路
很遗憾我无法同时选择两者
身在旅途的我久久站立
对着其中一条极目眺望
直到它蜿蜒拐进远处的树丛。
我选择了另外的一条,天经地义
也许更为诱人
因为它充满荆棘,需要开拓;
然而这样的路过并未引起太大的改变。
那天清晨这两条小路一起静卧在
无人踩过的树叶丛中
哦,我把另一条路留给了明天!
明知路连着路,
我不知是否该回头。
我将轻轻叹息,
叙述这一切许多许多年以后:
林子里有两条路,
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
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做难事,必有得,主动选择少有人走的路。——Deep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