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Tea

Best-Teas-for-Your-Health-RM-1440x810.jpg

茶是一种人生。按中国汉字的书写方式,茶,是人,处在草木之间。茶,是人类面对自然的态度,也是面对内心的态度。

它本是一片绿叶,当与人类邂逅之后,它走过漫长的旅途,最终上升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信仰。

儿茶素(酚),具有抗氧化(消除氧自由基)、抗炎、降低心血管病发病几率、预防癌症、降血脂、减少体脂形成、抗菌、改变肠道菌群生态等多项功效。

保健作用

能减低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风险

据研究报道,日本研究者从1994年起对某地4万多名40岁至79岁中老年人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与一天喝茶不到1杯的人相比,每天喝5杯以上绿茶的男性因脑血管病死亡的平均风险下降了22%,女性下降了31%,其中脑梗塞下降最明显,男性下降42%,女性下降达62%。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每天喝茶3杯,可降低患心肌梗死风险70%。芬兰和法国也有研究报告显示,每天喝茶2~3杯,可降低中风的发病风险。

有降低胆固醇和血压的作用

香港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喝茶可使血总胆固醇水平下降25%。还有一项研究喝茶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调查发现,不喝茶的人高血压的发病率为10.55%,常喝茶的人为6.95%,茶的确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有助于减小患糖尿病的风险

有研究者对1.7万名40岁-65岁男女进行长期追踪观察发现,一天喝6杯以上绿茶者比一周喝不到1杯者,患糖尿病的风险减少33%。也有资料介绍,用冷开水泡绿茶喝,防治糖尿病的效果更好。

有助于防治早老性痴呆
茶对大脑细胞有保护作用,茶能有效延缓大脑退化,有助于维持大脑血管的健康。最新研究表明,多喝茶可改善记忆力和防止早老性痴呆。

有抗压力和抗焦虑作用

现代生活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常引起焦虑、紧张、烦躁不安、抑郁等精神心理症状。绿茶含有茶氨酸,它是一种无镇静作用的松弛剂,可以帮助大脑增加产生γ波,γ波可帮助控制焦虑情绪,提高注意力,改善精神状态和总体机能,一般3-4杯绿茶能含有100-200毫克的茶氨酸,这使得绿茶在抗压力和抗焦虑方面有较好的功效。

能提高免疫力

哈佛大学研究人员研究指出,连续2周每天喝5杯茶的人,其体内会产生大量的抗病毒干扰素,其含量是不喝茶人的10倍,这种可以抵抗感染的蛋白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并有效帮助人体抵御流感。

能提高杀菌力
2008年5月有一则报道,埃及有学者用“绿茶加抗菌素”试验了28种病菌。结果发现,绿茶可使抗菌素药力大增,最高杀菌效率可提高3倍以上,并且,还有降低各种病菌耐药性的作用。

有减肥瘦身效果

研究者发现,喝茶10年以上者与不喝茶者相比,男性体脂比例约减少20%,女性可减少30%。在品茶中减肥岂不是件美事!不仅如此,茶还是对皮肤有很好保护作用的美容剂,多喝茶人靓丽。

其他保健作用
茶还能消除疲劳、提神、明目、消食、利尿解毒、防止龋齿、消除口臭,茶还是碱性饮料,有利于酸性体质的纠正…。

有益成分

茶多酚
是茶叶中含量最多的一类可溶性成分,也是茶叶发挥其健康保健功效最主要的物质,最典型的代表是儿茶素(酚),具有抗氧化(消除氧自由基)、抗炎、降低心血管病发病几率、预防癌症、降血脂、减少体脂形成、抗菌、改变肠道菌群生态等多项功效。研究表明,喝下一杯茶半小时后,血中的抗氧化容量(对抗氧自由基的能力)增加41%~48%,并能在高水平状态持续一个半小时。

茶色素
主要包括叶绿素、β-胡萝卜素等,具有抗肿癌、延缓衰老以及美容等作用。

茶氨酸
能提高大脑功能,增强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对阿尔海默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都有预防作用。

茶多糖
是一类成分复杂的混合物。茶多糖具有抗辐射、增加白细胞数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还能降血糖。民间流传泡饮粗茶治糖尿病的实践,主要就是发挥了茶多糖的作用。

Υ-氨基丁酸
在天然茶叶中含量不多,但茶叶经加工后其含量大幅增加。Υ-氨基丁酸的主要功效是扩张血管使血压下降,故可辅助治疗高血压。它还能改善大脑血液循环,增强脑细胞的代谢能力,这有助于脑卒中(中风)、脑动脉硬化后遗症等的康复治疗。[8]

饮茶方法

新茶的饮用

新茶并非越新越好,喝法不当易伤肠胃,由于新茶刚采摘回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容易诱发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不要喝。

此外,新茶中还含有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质,这些物质还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有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应适量饮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时饮用。正确方法是放置半个月以后才可能使用。平时情绪容易激动或比较敏感、睡眠状况欠佳和身体较弱的人,晚上还是以少饮或不饮茶为宜。

时间和禁忌

喝茶的时间最好在饭后,因为空腹饮茶会伤身体,尤其对于不常饮茶的人来说,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严重的还会引起心悸、头痛等“茶醉”现象。 另外,晚上喝茶时要少放茶叶,不要将茶泡得过浓。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饮用隔夜茶 。另外,一般夏季温度较高,茶水不宜超过12小时。 也不能用保温杯泡茶,避免营养成分流失。

黄连素与茶不能同时食用。服用黄连素前后2小时内应禁止饮茶。茶水中含有约10%的鞣质,鞣质是生物碱沉淀剂,可与黄连素中的生物碱结合形成难溶性的鞣酸盐沉淀,降低黄连素的药效。

空腹饮茶会稀释胃液,导致消化功能降低,这就会引发心慌、头晕、头痛、乏力等现象。

饮茶与季节
中国大部分地区是季风气候,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季极为分明。因此,不同季节喝茶也应做相应调整,一般主张: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2013)

茶,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千百年来,茶文化几经传承、历练、蜕变,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和魅力。本纪录片寻访了云南、福建、四川的产茶重地,记录下小小的一片那嫩叶是如何历经风雨被采下来,并经过复杂的工序和手艺焙制称清香四溢的坐上佳品。跟随摄制组的脚步,观众走访了中国、日本、印度、泰国、肯尼亚,领略了千百年来茶叶在亚非各国落地开花,所滋养出来的不同的文化底蕴。茶叶何止滋养了一方水土,更联络其从东方到西方、从远古到现代全人类的灵魂与情感。

  它本是一片绿叶,当与人类邂逅之后,它走过漫长的旅途,最终上升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信仰……

关于茶叶的干货

【第一集】

[茶与人生]
茶,它经过了水与火,生与死的历练,与我们相遇。茶的命运,也是我们的命运。

[景迈山普洱茶]
尽管景迈山的茶大多被制作成普洱茶饼,但布朗人自己还是习惯喝存放一年以上的散茶。
“那么在喝新茶的时候,按照我们的茶文化,要把它制成烤茶。”烤茶的器物都是就地取材,土法烧造。抖动,使茶叶和火炭充分接触,以去除茶叶中的杂质和寒气,并由此调出浓郁的花香。
(取茶进土法烧纸的陶器茶壶,放进木炭抖动,充分受热。取出木炭,将茶壶放于木炭堆之上,倒开水,茶壶里滋滋的冒着热气涌出来。)
每年要举行一次茶祖节,如果是小祭,它的高潮在16日。如果是大祭,它的高潮在17日。大家都要上到山顶上祭牛。
“布朗族每开辟一块新的茶园,种的第一棵树,叫做茶魂树。树桩把它栽起来,就代表它的魂,魂在守护它的茶园。”
四年一次的茶祖节大祭,整个山上的布朗人,都汇集到怕哎冷寺,用山泉水泡茶,洗浴神像,以自家最好的新茶供奉茶祖。布朗人的茶祖叫帕哎冷,传说一千八百多年前,是他在面对族人大规模遭受瘟疫的危难时刻,发现了茶叶可以治病,从而拯救了自己的族人。

[茶的发展]
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古茶树,一路向东南延伸,在自然与先民的调养下,逐渐演化为易于采摘和管理的小叶种灌木。正是这些低矮灌木上生长的鲜嫩芽叶,精制成中国的众多名茶。

[茶亲]
每年春天的茶季,中国各地的茶农家里,经常会有爱茶人前来借宿,他们希望品尝到最新鲜的好茶,更希望体验一盏好茶背后的甘苦。他们住在茶农家里,与茶农一起劳作生活。

[龙井]
“龙井”是茶名,是地名,是村名,也是泉名。中国古人认为,这口井与海相同,其中有龙,所以叫龙井。
“乾隆到这里喝茶,路过了龙井村。他认为这个地方的茶,他也不讲好,也不讲差,时隔三年以后,带着他的侍卫到了这里。他写下了“龙井乾隆御览制”。
龙井,属于不发酵的绿茶。绿茶是中国人喝的最多的一种茶。人们喜爱绿茶清汤绿叶的品相,更看重它的健康功能,尤其是绿茶抗癌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际的关注。龙井茶的色泽,绿黄两色浑然天成,恰似中国水墨画的墨迹,浓淡相洇。龙井茶的味道香郁若兰,而茶农的说法更平实——“油煎蚕豆瓣香”。

[蒙顶山黄茶]
距离成都一百多公里的雅安,有一座蒙顶山。相传两千年前的西汉时期,一个叫吴理真的人,在这里种下了七株茶树。后人在吴理真种茶树的地方,建了一个茶园,取名皇茶园。“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成为好水沏好茶的象征。
“我们今天采的茶是用来做黄芽的,长度要在一点五厘米到两厘米,采的时候要掰,不能去掐。”
“杀青的温度,一般在一百六十度以上,锅底离手心要在一尺二的距离,要感觉到烫。”
茶叶要在铁锅内用手翻炒四五分钟,脱水、杀青。
“第一道杀青主要是要使那个鲜叶去掉青草味,然后让它焕发出芳香味。我们黄芽的发酵,它主要是靠闷黄,让它的发酵程度不超出百分之十。每煮一锅起来,要用草纸包起来,纸是透气的,不会把茶闷坏。如果你用其他布,它可能就对茶有影响了。这个要三十六个小时,才可能转化。”
蒙顶山的茶园,历史上大多属于寺院。僧人们相信,种茶、做茶、喝茶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修行。
茶叶发酵三十六个小时后,再烘焙。如此制作出来的黄茶,黄叶黄汤。同绿茶相比,轻微发酵的黄茶,口感更加温厚平和,对肠胃清寒的人,尤其适宜。黄茶制作考究,稍不留神就功亏一篑。如今,黄茶在中国地四川、湖南、安徽等地都有生产,这是一道含蓄内敛的茶。

[茶与人生]
我们泡一杯茶,茶都是浮在面上的,然后逐渐沉入杯底,这就是我们领悟到人就是这样的。开头你不成熟的时候,都是浮在面上的,但是随着你的经历多,你的知识增加,社会阅历增加,你就沉下去了。

[六大茶类]
同一片茶叶,经过中国人灵巧的双手,演绎出了无数种口味,形成六大茶类。不发酵的绿茶,最大程度地保持了茶叶的鲜度。轻微发酵的黄茶,比绿茶更多了一份柔和。不炒不揉的白茶,最多地保留了自然的原味。半发酵的乌龙茶,创造出千变万化的香气。发酵时间最长的黑茶,曾经是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与其他五大茶类相比,全发酵的红茶,兼收并蓄,是当今世界消费量最多的茶。

[桐木村正山小种]
三百多年前,世界上第一款红茶,诞生在这个偏僻的山村(桐木村)。
“明末清初的时候,从江西桐木关来了一支部队,山里人没见过世面,茶叶就不管了。等第二天一看,茶青没办法及时处理,已经发生变化了,就是发酵了。很急,马上放到锅里去炒,炒完了就焙,焙完了颜色黑黑的,泡起来汤红红的,就不像原来的绿茶了。心里想这家伙坏了。但总是茶,总是心血,送到星村。星村当时有很多闽南的商人,交给他们托看看怎么卖掉。闽南商人就找到我们家说你去年那个查我卖了,是原来茶价格翻了一倍。这个茶出去了,比绿茶好卖,口味欧洲人更适应。”今天,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茶叶市场属于红茶。红茶传到西方之后,英文称为“black tea”。

[黑茶]
在藏族文献中,黑茶被称为甘露之海。青藏高原高寒缺氧,青菜水果匮乏。藏民需要分解油腻,补充维生素,而这都离不开茶。不仅西藏,对新疆、内蒙古地区的游牧民族来说,黑茶都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四川、云南、湖南、湖北、广西等地,古老的黑茶工艺已存在上千年。每年春天,四川雅安的茶农在采完第一拨嫩芽之后半个月,就开始收集黑茶的原料了。别的茶类弃之不顾的粗枝大叶却是黑茶的主要原料。徒手采茶困难,所以采茶人要带上一把特制的刀子,被称为刀子茶。黑茶,有着各种制茶工艺中耗时最长的流程。要想制成的毛茶结实饱满,就需要对粗老的枝叶反复揉捻成型。但在现代揉捻机出现之前,这是最消耗体力的一项工作。如今,只有雅安长沙村的老师傅,还能用最传统的方式揉捻茶叶。蒸一下,可以使这些原料变软一些。再装进麻袋,防止被枝桠扎到。传统的揉捻技艺,需要一块木板来帮忙。这道工艺至少要重复三次,被称为溜茶。(45°放置的长木板,还有两段的扶手,类似楼梯。将麻袋放在木板上端,两个人踩在圆筒麻袋上缓缓往下走。走到底再将麻袋拿上去,重复。)

[武夷山大红袍]
武夷岩茶,属于半发酵的乌龙茶。今天,最顶级的武夷岩茶被称为“大红袍”。这个名字来自于天心永乐禅寺后山峭壁上的六棵古茶树。
“在武夷山来说,最精品的岩茶叫’三坑两涧‘,落坑落涧的茶,茶的品质都特别好。日照时间短,叶片也比较厚,泡出来的汤水比较醇厚。
“做茶要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合一的时候,茶才能做到极致。在摇青的时候要很讲究,而且在水分适当的时候,这个茶的边缘开始绿叶红镶边。这个茶标准发酵的过程就出来了。杀青两百多度的锅,只要稍不留意,手肯定被烫起泡。揉捻是用齿状的揉捻筛,就像我们打太极一样,你的手要很巧,左右地摇摆,让青叶卷起来,用的都是内力。这个精品茶要微火慢炖,我们要用炭火去烘焙二十小时。”传统大红袍,做得最极致的可以烘焙九次,这样做出来的茶轻滑有光泽,如同泥鳅鱼一般,故名泥鳅火。“我们讲武夷山的茶,他在品茶的时候一定要品出声音,对茶是一种赞美,(含一口,往里吸两下)它叫啜茶。啜茶的过程是让你整个口腔里面每个部位都要接触茶的汤水,这泡茶所有的好、坏,在你的舌面上全都体现出来。”

[白茶]
白茶,是一种古老的制茶工艺,用晒干或阴干的方式,对茶叶进行简单加工,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当地人常常把白茶当做消炎杀菌的药品。
(福建福鼎柏柳村,每年三月中旬开始)
“早上不能太早,早上雾很多,很大,对茶青色泽有影响。晚上要早一点收起来。中午晒的时候,太阳太强,一晒会糊了。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就很难。要眼观其色,我们看它颜色怎么样,或白、或黑;手摸其干,看它的干度怎么样。晒白毫银针,我们要细心地去观察它。等火烟消完了,我们才把银针放下去。温度不要太高,一高等一下就糊了。”顶级的白茶,以清明前壮硕多毫的茶芽精制,入水根根挺立,白毫闪亮,名为白毫银针。
今天,大受欢迎的白茶,是一百多年前,从附近的太姥山上移植过来的。
“晒青的时候,要非常细心。如果用手铺好了以后,就不要再去碰它。如果天气好,像西风的天,就晒的比较多。”这在天无三日晴的太姥山顶并非易事。“

[茶与人生]
我们这边到清明都很冷的,晒白茶很不容易,在太姥山上存一点白茶是珍品。喝茶的时候要用这颗心,坐禅的时候也用这颗心,茶味和人生的味道一样,跟禅的味道也一样,因为茶也有生命,它跟人一样,你对它越了解,你做的茶就越好。”
“慢慢地,你发现万法回归内心,生活还是回归平淡最快乐。喝茶也是这样的,以前是追求种种的茶,茶香,茶汤,茶的颜色怎么样,慢慢地,现在只要有一杯清淡的茶就可以了。”

————————————

【第二集】

[斗茶]
比赛的过程很短,选手们只要完成初制的毛茶即可。而手工制作的毛茶,其实最见茶人功力。真正的高手在翻炒时,能感受茶叶最细微的变化。结束杀青的时机,往往就在分秒之间。经过杀青的茶叶,还需要用双手反复揉捻。双手力道要足,才能将茶叶中的汁水揉出。

[蒙古奶茶]
茶来自内地,为了方便运输,压制成茶砖,茶砖厚实到需要用锤子砸,砸下来的碎茶装在网兜里,先放入滚锅中煮。整锅汤水呈现褐色的时候,加入鲜奶。

[赤水虫茶]
村民们把采集回来的树叶发酵,这会使叶子散发出清香,从而引来化香夜蛾等昆虫,在茶叶上产卵繁殖,长出的幼虫就以这些茶叶为食。通过这些幼虫食道后的产物,再晒干过筛,稍加炒制,就制成了当地别具一格的饮品,虫茶。

————————————

【第三集】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的动作,繁复而漫长。最严格的茶道,要持续四个小时。“仪式,或者是说它的形式,其实是它的内容。呈现给你的这个形,表达给你的这个状态,你不可能是没有一点感受。每一个动作它的角度,或者是它的手的高低都规定的非常严格。”日本茶道喝的是用茶粉冲泡的茶汤。茶道的关键步骤是用茶筅将茶汤搅拌均匀,叫做点茶。
如今日本茶道已经成为日本传统文化代表,但这种古老的方式中,依旧保留着许多的唐宋遗风。

[唐茶]
唐代的茶,大部分都做成了茶饼。
唐茶的第一步,是加工茶饼。“把茶饼先烤香了,烤香以后再研磨,研成茶末。另外它有一个罗盒,它的罗盒旁边有一个空间,你就推来推去,这个茶就可以筛出来了。”唐茶的关键是煎煮,也叫煎茶。“烧水的东西是用铁锅,它还很讲究从哪里来的水。第二个,很讲究温度。怕水太开了,把水倒进去将水温降低。另外一边水要烧开了,茶就放进去,盐、姜、桂那些调味料放进去,这种口味跟我们现在有一点差距。”(举碗齐眉,敬天地。双手大拇指和食指握住茶杯。)

[油茶汤]
传说,曾经有人试着将茶叶炸透后,加入汤中熬制,以此治疗湿热带来的疾病。在贫苦的年代,茶也曾替代肉类,作为年货出现在年三十的油汤里。“放一点调料,花椒、盐都可以,待汤开了以后,就把这些放到碗里面,这样就可以吃。”将茶吃下去,是中国人对茶最原始的品茶方式。

[恩施玉露茶]
(唐代蒸青绿茶工艺)用蒸汽杀青,可以带来更纯粹的绿色和鲜美的口感。蒸汽杀青,只需要四十秒的时间,杀青后的茶叶,先在五十到八十摄氏度的焙炉上悬手揉搓,抛散初干。在一个半小时的纯手工制作中,茶吐露出清香,变为松针的形状,这就是恩施的玉露茶。

[日本静冈茶]
日本的静冈茶同样以蒸青和手揉闻名。每年春天,茶师们都会聚在一起切磋技艺。
将针叶状的茶叶摞在一起,摞的越高,说明茶的规格越统一,针形越饱满。

[河坡酥油茶]
河坡酥油茶的喝法与其他藏区不同。打茶之前,茶饼要在碾子里反复碾碎成粉末状,然后以水冲泡。在河坡,点茶的工具是藏族的木筒。这里喝茶的方法在宋代形成,至今仍然没有改变。

[潮州功夫茶]
“我们这边说功夫,讲究到火、水、器具、冲泡的技艺。最终的目的是怎么泡好这杯茶汤。其实冲泡有一个顺口溜:高冲低斟,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做茶是用心做的。一个茶的好坏,这一喝就知道当时做茶的心态是怎么回事。”
凤凰单丛属于半发酵的乌龙茶,以香型多样闻名。”做茶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把茶做的顺口,再高级就做出有没有香气。“

[茶的发展]
明朝初年,中国的饮茶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炒青取代蒸青,散茶取代茶饼,茶不再被吃下去,人们更乐意通过泡茶,品位茶的原味和香气。

————————————

【第四集】

[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与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并称世界三大顶级红茶。西方人欣赏祁门红茶的香气,为它创造一个专有名词”祁门香“。阴雨天对做茶有影响。“当天的叶子必须要当天做完,不能过夜,时间一长茶叶就不新鲜了。”
鲜叶的萎凋,需要小半天的时间。阴雨天空气湿润,这个过程会更长。萎凋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揉捻。茶青在双手的反复揉搓下破裂。揉好的茶被放在竹篾中。半青半红的茶叶,在几个小时里充分发酵,最后在炭火上烘干,祁门红茶的香气开始凝聚。老谢自己喝茶,一天粗制就够了。但在茶厂,粗制的差还需要一轮精制,精制环节有十七道工序,先将粗老的茶筛出,在布袋中打碎,再通过网径不同的筛子,将不同直径和长度的茶细分。规格统一的茶叶,冲泡起来能激发更好的口感。

————————————

【第六集】

[茉莉花茶]
做茉莉花茶的第一步是加工茶叶。“通过蹚踩(脚上套布套,把茶放在筛子里跺茶),就是茶取出来梗保留。”做茶的第二步是处理花蕾。看似静止的花蕾,内部的温度却在升高。有经验的制茶师傅讲手伸进花堆,就能知道合适将花再翻动。等到花瓣和花下虎爪充分舒展,茉莉花的香气就开始溢出了。“筛花的时候要着力(用手摇动筛子)差的花要分掉,收跟推两个放在一起。”第三个步骤是窨制,这是最关键的环节。让干燥的茶叶吸收新鲜茉莉花的香气,茶与花混合的比例和时间是最难掌握的技巧。窨制时需要定时翻动,所以人是不能离开的。整个过程要持续到第二天的早上(茉莉花晚上才开)。
茶叶吸足了水分和香气,原先水灵的茉莉花已经枯败,用细网格的筛子将茶叶和残花分离开。炭火是昨天晚上已经焖好的,最后的工作就是将茶叶烘干,这算一次窨制。顶级的茉莉花茶最少要九窨以上,一次窨制要三天。

[安溪铁观音]
中国大多数名茶只做春天一季,而铁观音一般可做三季:春茶、夏茶、秋茶各有风味。

[峨眉山竹叶青]
峨眉山最好的茶园,隐藏在海拔八百米到一千二百米的原始森林中。竹叶青最初就是山上的僧人创制的。八万棵芽心仅能制成一斤竹叶青。
“茶不离手,手不黏锅,若一手擦到锅就要烫到手。杀青重要,理条也重要,辉锅还是重要,这几道哪个不注意味道就不好。”
如果想成为珍品,还有最后一道关口。“选茶的标准就是要完整,不能太大,不能太小,颜色要均匀,不能有一点瑕疵,像熊猫竹叶那样的才能要。从一千五百克原料里选出三百克茶叶的样子。”

[茶与人生]
一片茶叶,历经磨难,一次次死去,一次次重生。水的呼唤,帮助它完成了最后一次涅槃。而这段不平凡的历程,在喝茶人端起茶杯的那一刻,得以圆满。

《茶,一片树叶》

《茶,一片树叶》

图文版: http://bbs.bianzhirensheng.com/thread-1297506-1-1.html

茶,真的就是一片树叶而来!

请茶友们关注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跟随王冲霄总导演的镜头从茶的故乡中国出发,走进多彩茶世界,体会国人开门七件事之茶的重要性。《茶》被剪为每集50分钟,分为六集播出。
王冲霄介绍,为完成这部“茶经”,摄制组穿越了全球的茶叶国度,如日本、英国、印度等,“拍摄期间,导演们翻越了30多座著名茶山,深入很多不为人知的偏远山区,采访了世界茶人共100余名,探寻茶足迹。”在这场探寻“茶脉”的旅途中,除了世界各地的茶界泰斗外,淳朴的茶农、茶地的自然奇观都将出现。王冲霄直言,“在以往有关茶的影视作品中,从来没有这么多的茶界泰斗出现在同一部作品里面。《茶》是第一部将他们‘集中’起来的纪录片”。

第一集,土地和手掌的温度。
从云南云南芒景山说起。
布朗族人把茶看成是生命的一部分来保护,将茶作为一种图腾来崇拜,他们视茶为祖先的恩赐,灵魂的盛宴。
布朗族茶祖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了!
茶祖:指茶的祖先。他们坚信着每一块茶地都有茶神。
世界茶文化在中国,中国茶的祖先,神农也。在云南,孔明被视为茶祖。在蒙山,第一个种茶的吴理真被视为茶祖。在日本,荣西禅师被尊为茶祖。
从包括云南在内的我国古茶树衍化而去,茶树已经成为农业中一种主要经济作物!
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近代调查研究材料,不仅能确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而且已经明确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但对这个问题是有一个认识过程的。
—-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只是在1824年,驻印度的英国少校勃鲁土(R·Bruce)在印度阿萨姆省沙地耶(Sadiya)地方发现有野生茶树后,于是,国外有人以此为证,开始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了异议。从此以后,在国际学术界开展了一场茶树原产地之争。
现在,无论是远在云南古茶园的普洱,或是遥远北方的北京茶馆里的龙井,还是大茶馆里小成都的龙行十八式,都是我们中国茶文化的演绎。
本集从芒景山古茶园到龙井再到蒙顶,第二段开始逐渐展开白茶、绿茶、黄茶、乌龙、黑茶、红茶,这条按照发酵程度不同的茶叶种类,接下去就将重点讲述其他类!

第二集,路的尽头。
漫漫茶道,实为路!
从喀喇昆仑山脚下的克里阳乡,维族牧民寻找野生昆仑雪菊,以为祛病,更为利益;到传统的广州凉茶,实则中药。
代茶使得茶在中国,确实形成一个更包容的概念。很多饮料原本并非是山茶属植物制作。如菊花、水果、中草药等等,但都在用茶的方式沏泡、品饮,被划定为代用茶,也是非茶之茶。对非茶之茶,人们更看重它们的保健功能。
http://list.tmall.com/search_product.htm?q=%C0%A5%C2%D8%D1%A9%BE%D5&type=p&vmarket=

最让人感叹的不是马帮贩茶,而是四川的“茶背子”。
茶马古道大致分为两条主线路,分别是从四川和云南出发的川藏茶马古道和滇藏茶马古道,其分支较多,但大部分最终到达西藏,并从那里穿越喜马拉雅山的沟谷,远涉印度、尼泊尔等地。
雅安,作为川藏茶马古道的起点,从此地出发的藏茶,到达藏区的康定,一路翻山越岭、茶马难行,只能依靠背夫运输。而运茶的背夫被称为茶背子。
走一趟需要半个多月。后背是三百多斤的份量,脚下是仅容一人的小路,一不留神就会跌入万丈深渊。这一条茶马古道,不是马蹄踏出来的,而是靠人的肩膀背出来的…
茶背子都是为求生存的穷苦人,他们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就背茶。一包茶20斤,青壮年最多能背十五六包。片中唯一出现的女茶背子岳秀芸如今也已经86岁了。在她的记忆里,每30个茶背子里大约有5、6个女茶背子。尽管她们的体力比不上男性,但为了生活,她们仍旧咬牙坚持着。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雅安每天出来当茶背子的人有500多。如今,随着大多数老人的去世,那段历史已经开始模糊了。茶背子,作为一千多年川藏茶马古道真正的主角,正在沉默中渐渐消逝。
及至眼下,川内不少山区或者景区,依然活跃着不少靠山吃山的当地农民,俗称“背子”或“背二哥”,他们或抬滑杆、或挑运杂物、或运输物资,是否已经摆脱了当年“茶背子”们仅生存下去的境况呢?不知!

“追寻”最古老的制茶技艺
据了解,黑茶有着各种制茶工艺中耗时最长的流程,需要对粗老的枝叶反复揉捻才能使制成的毛茶结实饱满。在现代揉捻机出现之前,茶农都是用脚在斜板上反复揉捻来完成这道工序。“以脚揉茶”这一流传许久的溜茶技艺目前已被现代工艺所替代,在纪录片《茶》中,这一独特工艺将被还原,观众可以一睹“以脚揉茶”的古老技艺。

总导演王冲霄透露,“这一传统的制茶技艺在世界上其它地方已经不复存在了,目前只有四川雅安名山县双河乡长沙村的茶农依旧保留着这套工序”。此外,王冲霄直言,“片中除了还原黑茶独特的制作工序‘以脚揉茶’外,还将追寻其它古老的制茶技艺,比如贵州虫茶的制作流程以及藏式抹茶工艺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9f0cf50100xqjt.html
左为金骏眉,右为雅安黑

第三集,“烧水煮茶的事”
本集弄清二个要素。
1、日本茶道源自中国宋代,尤其被认为由当年远赴神州求佛的僧人,从浙江径山寺带回。
径山寺创建于唐天宝年间,距今有1200余年的古刹,为天目山余脉,海拔769米,在浙江余杭径山镇径山。
径山茶宴是径山寺接待贵宾时的一种大堂茶会,起源于唐朝中期,盛行于宋元时期,传承至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
宋时径山寺盛行“茶宴”,是径山僧以茶论道的一种“清规”,也是古刹以茶代酒、宴请上宾的仪式。茶宴在布置洁净的明月堂举行,室内悬挂名人字画,摆设时新鲜花,并有专用茶具。
径山茶宴依径山寺历代祖师、住持谱系而传承。按照径山寺传统,每当贵客光临,住持就在明月堂举办茶宴招待客人。径山茶宴从张茶榜、击茶鼓、恭请入堂、上香礼佛、煎汤点茶、行盏分茶、说偈吃茶到谢茶退堂,共有10多道仪式程序,宾主或师徒之间用“参话头”的形式问答交谈,机锋偈语,慧光灵现。
—另,片中展现的日本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光大,确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2、中国唐朝人煎茶喝,宋朝人创造了点茶法,当时茶之道为“吃”茶,即将绿茶磨成粉末,加以水调,并饮。目前国内保留此风,莫属藏民的酥油茶制法。片中讲到四川甘孜州西部白玉县喇嘛们的饮茶。
两千年来,人类喝茶的方式一直在变。到了明朝人一改吃茶的传统,品味到茶叶泡水的清香,而日本茶人在对传统茶道的恪守中,熏陶着本民族的心灵。

第四集,“他乡,故乡”
茶,源自中国,扬于印度,远至几内亚,偏可格鲁吉亚!
本集就按照这个脉络,让百年以来,由中国为源头的茶叶迁移为线索,罗列了安徽祁门、金三角地区、印度北部大吉岭山区、格鲁吉亚数地种植茶叶的人与事串联!
这是全球较早数据了,在“2013国际茶业大会国际茶人高峰论坛”会议上,国际茶叶委员会主席诺曼·凯利先生表示,全世界茶叶产量在过去的五年增长了20%,其中中国增长10%,远高于全世界平均增长水平的3%,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红茶生产国。
再看看中国2013年的全国量化数据!
茶,不仅是国人的开门七件事之一,也是全球主要国家人们的一件重要事情!

第五集,“时间为茶而停下”
世界上人均饮茶最多的是英国,想来中国没有谋得第一,应该是被广大中北部地区平均化了!若以广东、福建二省而言,夺得第一,毫无问题!
放下竞赛论,本集也说到那年的鸦片战争,实质是经济战,原因是凯瑟琳王后的饮茶习惯,被放大与仿效后,恰似一幅贵族生活写照,于是全英上下齐动员,大饮中国tea!
可惜,当年远洋运输不发达,中英两国相隔万里,但在19世纪的百年间,两个国家的关系却是异常密切,联系的契机主要就是因为茶叶和鸦片这两种特殊商品。从18世纪末开始,英国就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建立同中国商业往来的通畅渠道,因为茶叶在英国已经成为人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如果茶叶供应不能保证,则可能影响社会安定和国家的财政收入,而中国是唯一的茶叶供应国,因此英国对中国的依赖性很大。

如今看来的源远流长英伦茶文化中。
中国茶其实是直到16世纪中叶才为西方所知。17世纪之后,茶开始进入英国。18世纪后,茶在英国的贸易发展惊人。
具体说来:
1704年英船‘根特’号在广州购买470担茶叶,价值14000两白银,只占其船货价值的11%,而所载丝绸则价值80000两。1715年,英船”达特莫斯”号前往广州,所携资本52069镑,仅5000镑用于茶叶投资。
1716年,茶叶开始成为中英贸易的重要商品,两艘英船从广州携回3000担茶叶,价值 35085镑,占总货值的80%.十八世纪二十年代后,北欧的茶叶消费迅速增长,茶叶贸易成为所有欧洲东方贸易公司最重要、盈利最大的项目,当时活跃在广州的法国商人罗伯特·康斯登(Robert Constant)说:”茶叶是驱使我们前往中国的主要动力,其他的商品只是为了点缀商品种类。”
十八世纪,英国对茶叶等奢侈品征收重税,引发了大规模的茶叶走私。走私茶叶利润巨大,以致不少水手铤而走险。一位名叫罗伯特-特罗特曼的走私犯,就因武装走私茶叶被打入了死牢。

经济上高度自给自足和相对较低的购买力使欧洲产品的中国市场非常狭小,唯一例外的是中国对白银的需求。大规模的中西贸易由此找到的支点:西人用白银交换中国的茶叶。178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的财库尚有二十余万两白银的盈余,翌年,反而出现了二十二万两的赤字。为了弥补东西方茶叶贸易巨大的逆差,东印度公司专门成立鸦片事务局,开始大规模向中国贩卖鸦片。不久后,令中华民族丧权辱国的鸦片战争爆发了。
这就是已经深入英国人血脉的茶!

第六集,“一碗茶汤见人情”
茶人!以茶为业者,可皆为茶人!
采茶的是,制茶的是,种茶的是,育茶的是;
喝茶的是,品茶的是,玩茶的是,弄茶的是!
我想,茶和很多人间器物一样,平常普通之芸芸享受其间,为了平静也为了安逸吧!
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也努力参悟其间,为了平静也为了安逸吧!
有趣的是,居然都是为了平静也为了安逸吧!哈哈!

看日人,丹下明月,父亲曾经担任伪满州傀儡政府官员的日本贵族之女,今愿全世界人民和平饮茶,努力从事日中友好往来、文化传播之事,出力、出钱,此应是茶人!
看台胞,李曙韵,“人澹如菊”茶书院创立者,首次将茶席、茶艺、花艺融合在一起,带领想唯美的今世之人,进入一个全新的美学殿堂。亦是一种茶人吧!
现今,作者已经来到北京,开设晚香茶室,开启又一段茶之旅。或许是看透高大上之首富首府吧,茶为引,器物渐深!

最后来个总结:
还是第一集的那句,让人畅想,也符合目前状态自我品茶的领悟:“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

茶,淡然人品!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台词记录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吐槽的小青年(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112468/

【1】茶是一种人生。按中国汉字的书写方式,茶,是人,处在草木之间。茶,是人类面对自然的态度,也是面对内心的态度。

【2】它本是一片树叶,最初与人类相遇时,它被当做一味解毒的药方。几千年前,它经由中国人的双手,变为一道可口的饮品。它步入了唐朝诗人的殿堂,它成为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它藏进僧侣的行囊,与佛法一起东渡日本,并在那里上升为一种生活的信仰。它登上大航海时代的货船,与瓷器、丝绸一道,满足着欧洲人对东方古国的想象。它丰富了英国文化中最精致优雅的礼仪,并跟随日不落帝国的脚步在世界各地生根。它走过漫长的旅程,生命历经枯萎、重生、绽放,或许只是为了提醒匆忙行走的人们,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也可以感受到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

【3】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而融合是茶的天性,茶与奶,茶与油,茶与药,茶与花。

【4】中国人认为,茶如人生,苦尽,甘来。

【5】茶的世界,人来人往,有的人找到了人生的归宿,有的人实现了灵魂的救赎,有的人发现了生命的诗意,有的人重建了与祖先的联系,而更多的人把茶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

茶的馨香,让我们停留下来,或者,奔向远方!

【6】一片茶叶 落入水中 与水相融 才有了茶水。

【7】茶,是一段旅程,从茶的产区,到无茶之地从对茶的期盼,到创造属于自己的茶,人们在永不停息的脚步中,寻找传统,寻找希望。

【8】在中国,茶是一个很包容的概念。

【9】茶背子,作为一千多年川藏茶马古道真正的主角,正在沉默中渐渐消逝,他们曾用最原始的方式,背出了人类历史上最艰险的一段,茶路。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