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Attention

IPCreator:自胜者强,自胜的前提是掌控自己的注意力。

Attention – the most Precious Wealth of Human Being.
Control yourself, start by controlling your attention.

任天堂常年的掌门人山内溥老先生提出了四个词:收集、育成、追加和交换。

史玉柱也提出了四个词:荣耀、目标、互动和惊喜。

掌控注意力是自律的第一步,也是成長的前提。
——观察者通过冥想来自如管控。
注意力在哪里,财富就在哪里,注意力——人最宝贵的财富。

注意力——人最宝贵的财富
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成长之上
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别人的错和不好之上

不入脑,入脑即化

若我有空闲的注意力,可以去看看那些人哪里做对了,哪里做得很好,以便我吸收经验,获得成长。我们是活在未来的人,所以,即便要比较,也应该比较未来,而不是当下。当下的任务只有一个,成长。若果真如此,我们其实是无论如何都不怕比较未来的。

证明自己根本不重要,成长才重要,因为成长如果成真,证明就自动完成了。

IPCreator:得注意力者得天下
商业的本质——收割注意力

有效提升孩子专注力的两个建议

现代人碎片化学习已经成为常态,连大人都很难长时间专心,更不用说抱着电子产品长大的孩子们了。那么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锻炼专注力呢?台湾心理咨询师杨文丽发表在杂志《未来Family》上的一篇文章给出了答案。杨文丽从事儿童专注力训练已经有十多年了,她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介绍了两个可以有效提升孩子注意力的方法:创造任务情景和进行任务引导。

第一个方法,创造任务情景。在进行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任务之前,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一些“仪式性程序”,提升孩子学习的安定感和仪式感,这些“程序”包括:

  1. 花15~20分钟运动,慢跑、快走或游泳都可以。有节奏的运动可以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帮助大脑的不同部位同步化,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的学习状态。

  2. 通过放松行为帮助孩子转换情境。这些行为可以是快速洗个澡、换上舒适的衣服或者吃些水果等,通过这些行为,可以让孩子形成“做好这个就要开始学习了”的思维模式。

  3. 整理桌子,把孩子要看的书或要写的作业拿出来,和他一起回忆之前学过的内容,让大脑开始运作、慢慢进入状态。

也许你会问:“孩子读书都没时间了,还做这些有什么用?” 杨文丽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变得有效率,20分钟运动的积极效果可以持续90到120分钟,孩子处于最佳状态之下,学习的情绪才会更好,也更能完成任务。

第二个方法,引导任务进行。很多时候孩子不专心,是因为自己整理不出做事的顺序,于是就开始逃避。比起督促孩子,更有效的做法是引导孩子合理分配任务。

杨文丽介绍了一种“切割术”,简单来说,就是帮孩子把功课划分为更小单位。一般来说,两到三岁的儿童可以专注10分钟,而4至6岁的小孩大多就可以坐住10到15分钟。所以家长可以帮孩子把需要做30分钟的作业切割成2次,写完15分钟后就休息一会儿,这样孩子也可以学会时间规划。

如果孩子在阅读的时候经常漏行,或者在考试时经常漏写题目,家长也可以用“切割术”教他缩小范围。比如用尺遮住文章,一次只看一行字,或是做卷子时做完一道题就给题号打个勾,全部完成再回过头来检查勾有没有打全等等。

以上就是帮助孩子提升专注力的两个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注意力,未来唯一有价值的资源

2015-11-25罗振宇

有一天,我的同事跟我说,我突然明白咱们罗辑思维书店现阶段存在的价值了。我们干的是一个“人肉过滤”的活儿。

凯文·凯利新作《必然》第七章的标题,就是“过滤”。

2014年中国图书出版的品种超过44万种,这还没算报纸杂志。而我们是个一周只卖一本书,一年卖几十本书的小书店。我们凭什么活着?

当今媒体的丰富繁荣早已经超出了人类消费的极限。可供投资的机会,可供参加的课程,可供学习的东西,可供娱乐的方式,这些选项的数量已经膨胀到天文数字级别。

凯文·凯利说,你所需要的接口只是一块屏幕,或者是一个云端路径。

在人们有限的一生中,没有人有足够的时间把每个选择的潜在影响都逐个审视一遍。

生命如此短暂,我们需要某些人或者东西来做出选择,或者在我们耳边悄悄地告诉我们该如何选择。

(罗胖插嘴:罗辑思维就是干这事儿哒。)

其实,就算是当下,面对复杂的世界,我们也需要对各种信息进行过滤。传统上我们用以下8种方法过滤, 而且至今依旧发挥着作用。

我们通过“守门人”来过滤信息。
我们通过媒介来过滤信息。
我们通过管理者过滤信息。
我们通过品牌过滤。
我们通过政府过滤。
我们通过我们的文化环境过滤。
我们通过我们的朋友过滤。
我们通过自身来过滤。

在面对如今信息过度丰富的状况时,上面这些方法并未失效。但在处理未来急剧增长的各种选择时,我们就要发明出更多类型的过滤方法了。

设想一下,未来我们将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那些精心制作的每一部伟大的电影、伟大的书籍、伟大的歌曲,都像是“免费”的,触手可及。你唯一面临的选择就是品尝这精华中的精华。人类生存必须依靠一个强大的过滤系统。

过滤系统把废话、垃圾和让你感到不爽的东西统统清除掉,把那些广受好评却对你个人没有任何意义的发明统统抛开,好让你只去关注那些能真正令你兴奋的事情。

凯文·凯利分析:
一个理想过滤器应该有以下三个特征:
巧妙的算法会对每个人的大量行为记录进行汇总分析,以便及时预测某个人的行为。
通过过滤器,我能知道我的朋友喜欢什么,而那又是我现在还不了解的。
过滤器会向我建议某些我现在不喜欢但想尝试着喜欢的东西。

后两个特征尤其重要,否则你会卷入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漩涡,而对漩涡之外的东西一无所知。

当今世界上两个著名的公司其实就是超级过滤器:
· 亚马逊:使用过滤器来优化销售,以便实现销售额最大化,它过滤的内容不光是推荐的商品, 甚至包括你在网页上看见的素材。
· 谷歌:它会对你看到的搜索结果进行各种复杂的判断。

凯文·凯利预言:
过滤系统将会延伸到媒体以外的其他去中心化的系统中,比如优步和 Airbnb,会成为新的过滤器。
未来30年,在任何一个我们想要个性化定制的领域,比如教育、运输、医疗和零售,过滤器服务都将会出现,实现大规模定制。

未来的商业机会在哪里?

从人类视角看,过滤器关注的是内容。但如果反过来,从内容的视角看,过滤器关注的是人类的注意力。

比如未来在广告业中,人工智能系统会寻求在最理想的位置、最理想的时间插放最理想的广告,并且以最理想的方式、最理想的频率做出反馈。

而未来的商业逻辑中,得注意力得天下。

不同类型的注意力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十分复杂的生态系统 。

随着时间推移,科技技术向免费方向发展,这就会促使产品大量过剩。

在一个充斥廉价品的时代,有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

凯文·凯利告诉我们:未来,注意力将向体验迁移。

当所有商品的费用都在向零靠近时, 唯一一件还在增加费用支出的事情就是,人类无法被复制或者储存的体验。

人的注意力有五个特点:

  1. 它是未来唯一有价值的资源,
    2.我们每个人无需训练就能产出的。
    3.它的供应是短缺的,每个人都想多要一些。
    4.但无论是金钱还是技术都不能增加它的总量。
    5.它无法节省也不能储存,我们不得不每天把它花掉。

另一个商业秘密是:
人在创造体验和消费体验上都十分擅长,这并不是一种巧合,而是人类在与科技这个物种共生的时代,人最大的机会。

未来,当机器人接手了我们现在的工作之后,人类会将珍贵的、稀缺的注意力投入到体验上,商业和产品设计也应该投注在体验上。

下面是广告,也是个例子,爱看不看:
一个是罗辑思维店铺里的畅销明星产品:米大叔的孝亲米系列。
另一个是故宫文化复制的一套康、雍、乾三代皇帝御笔写经抄经本。

说老实话,这两个产品都不是标榜手工、限量的奢侈品,他们恰恰都是工业化生产的标品。

但这两个产品都增加了体验附加值——

米大叔用一顿饭占有父母对你的注意力,

抄经本需要你把对父母的注意力灌注到其中。

用体验留住用户十分稀缺的注意力,这是产品的价值感所在。

罗胖曰
名字为什么会有魔力?
因为人是靠语言来认知世界的。
或者说语言就是人的世界本身。
比如,有心理学的实验证明——
让人做一个承诺,如果还让他签上自己的名字,履约率会高很多。
签名的人,会觉得把自己的“一部分”已经放进来了。
名字不是事物的符号。
名字是事物的一部分。

关于日常生活中训练专注力的清单

2017-08-02 「得到」 罗辑思维

引言

专注力是决定效率的重要因素。可怎样才能拥有超高的专注力?

「得到」App 请到许岑,一个从幻灯片制作到吉他、英语,都能快速掌握到专业级的学习高手,为你创作了这份清单。让你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中,高效训练自己的专注力。

  1. 成年人专注力的训练,需要很强的仪式感。日常生活本身不能训练专注力,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在平常的生活中营造仪式感,提升专注力。所以,专注力的训练,不能单靠自身的意志力,也要学会借助外部环境产生影响。

  2. 平常生活当中影响专注程度非常大的因素,就是睡眠。睡眠不够,人很难做到专注。所以,困了就睡,不要已经困得不行了,还要硬撑着做事。如果睡眠质量不高,适量的运动能让你睡得更好。

  3. 如果你学习一样东西需要工具的话,要买贵的。贵到什么程度呢?让自己觉得心疼就可以了,尤其是乐器。便宜东西本来就不是靠专注力制造出来的,一样东西能让你感知到专注力,才能够对你自己的专注力形成一种训练。

  4. 购买正版会训练专注力。一切学习的介质,不管是图书、工具软件,还是课程,都应该使用正版或者付费版。寻找盗版是要花时间的,无法让人专注。

  5. 如果你需要专注去做的那件事,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坐着,记得买一把好椅子。

  6. 在工作和学习的环境中,尽可能地使用射灯。光束的聚焦,可以让你的注意力稍微集中一点,因为其它的环境都是黑的。就像舞台上的那种感觉,你把自己放在舞台上应该会比坐在观众席里更专注一些。

  7. 吃饭是非常适合营造仪式感的行为活动,尽量吃点好的,少吃速食,少点外卖,尽量少吃自助餐。哪怕只有自己一个人,也要学会好好吃饭。

  8. 练书法也可以训练专注力。用毛笔写字的时候,人的呼吸会被自动调试得极为均匀。当然,在贵的宣纸上练习,比起旧报纸会让你更加专注。

  9. 学习时,不要一刻不停地记笔记。当你在听讲的时候绝对专注,就会意识到真正应该记录的要点总是非常有限的。

  10. 不要边听歌边做事,除非在做不需要特别专注的事,比如机械地重复劳动。但就算机械地重复劳动时听歌或播电视剧,也会更容易出错。

  11. 如果你希望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不要在孩子认真摆弄东西的时候,去跟孩子搭话,陪伴不一定非要讲话。也尽量不要因为到时间吃饭或睡觉,去打断正处于专注的孩子。

你每天90%的注意力被浪费了

最近有一句话很流行,叫做“就怕聪明的人比你还努力!”大名鼎鼎的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有一次记者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小野的答案就两个字“专注”,说自己是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寿司制作中去,老头儿70岁的时候,每天早起去东京海鲜市场,亲自挑鱼,一块章鱼在切片之前,要用独特的手法按摩四十分钟,睡觉的时候想到一个捏寿司的新招,立刻起床就试。你听听,这是有多么勤奋。然而有些人说了,我也很勤奋努力,那为什么还没有成功,有一种说法就是,你每天90%的注意力,都被浪费了!

身为一个普通人,资源不够丰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它们聚拢起来,投入到一件事情上。有一个著名的技能曲线表,像一座山的轮廓。从山脚,到山麓,这个最漫长,坡度平缓的部分,是最开始的入门阶段,也叫缓慢起步期,这个阶段门槛很低,人人都能进,上手也很快,但你只不过是个经验技能都不足的菜鸟。经过一段艰难的积累后,你会进入第二个阶段,曲线突然转向上,坡度陡峭,这叫“快速提升期”,就是说你在这个领域里,已经超越了那些入门菜鸟,成了一个熟练工,技能大幅度提高,最后,曲线上相当于山峰的第三期,也叫高原期,如果你攀登到这里,恭喜你,你已经是万里挑一的高手,能够对这项技艺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举大家喜闻乐见的运动,篮球做例子,很多人都会在闲暇时间拍两下球,投个篮放松下,但也仅此而已。和普通人相比,职业篮球运动员,不但有卓越的身体天赋,更通过勤学苦练,迈过了第一阶段,进入了第二阶段,能够依靠这项技艺养家糊口了。然而,还有一群孤独求败的高手,在美职篮,拿着几百万乃至上千万美元的年薪,让我们来看看姚明,他在上海职业体校训练的时候,是入门阶段,每月拿着几千块的补贴,进了CBA,就是第二阶段,收入曲线也随着技能曲线,急剧上升,工资从每年10万涨到几百万人民币,但是他到了NBA呢?一年薪水上千万美元,算上广告代言,更是不计其数,这就是抵达了高原期所获得的巨额回报。

让我们把话题再移回到我们自己,一个初级码农,和谷歌顶级的软件工程师,收入差距有多大?估计不会亚于普通篮球运动员和NBA球员的差距。站在这个收入金字塔塔顶的人,占有大多数的财富,而且收入差距,还在不断扩大。码农和谷歌工程师的区别在哪里,天分固然是一个因素,但专注与否,也是重要原因。看看周围很多人,表面上是很勤奋,但是精力,注意力都被无数事情分散,一会在炒股,一会在应付本职工作,一会又想报个班学学外语,还要抽空偷懒打游戏,约妹子。结果你就发现,在每一个感兴趣的领域里,因为你的投入有限,就只能停留在第一阶段,缓慢起步期。后果是什么呢?就是你要和大量同样处在缓慢起步期的人,一起竞争比较初级的工作岗位,然后你们一起,把这个领域的薪酬水平拉低。

那么,作为一个资源有限的普通人,如何把这90%的被浪费的注意力有效整合起来,投入到那个核心目标上?这篇文章教了你以下几招

第一,专注当下,做好计划:大家知道,明星可以雇助理,帮助自己规划时间,处理鸡毛蒜皮的琐事,我们雇不起助理,但可以做自己的助理,把每天必须做的要紧事,列表记录,每天定时查看,检验完成度,完成了,可以自我奖励,没有完成,要自我惩罚。

第二,远离手机。这个大家都知道,手机,把我们的时间碎片化,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也缩短了,我们不知不觉在各种无用,琐碎的八卦资讯里,耗费了太多的时间,所以,你不妨在每天精力最旺盛的工作黄金时间,关掉手机,切断不必要的一切联系,无论是互联网娱乐资讯,淘宝,还是社交网络上的朋友,集中注意力完成最重要的事情。

第三,要学会取舍,要完成你的主要目标,你就必须牺牲一些次要目标,甚至兴趣。“股神”巴菲特在1958年买了一栋别墅。一住就是五十多年。在巴菲特看来,住宅的第一功能性,是居住,过分追求投资,甚至舒适度,都会牵扯自己的精力,自己的精力绝对应该投放在本行,就是金融投资分析这件事上。

第四个秘诀,就是在自己的空间里,划出一块“工作区域”。别的地方乱糟糟不要紧,你工作的区域,一定要整齐,避免出现过多的杂物牵涉你的注意力。心理学家说,如果你要在同一个桌子上完成两个完全不同的项目,那就把桌子划成两个区域。进入一个新的空间可以让你的大脑重启,让你的创造力不受限制,而治疗轻度失眠的方法,比如没有困意时不要卧床,不要在床上进行阅读或者影音娱乐,运用的也是这个原理。

所以说,世界上绝大部分人在体力,智商方面的差距不大,然而成功者始终只有少数。原因呢,就是大部分人缺乏专注力,所以,如果你想成功,那么就从今天开始,检查自己的生活,去除所有不必要的干扰。也许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成功并不遥远。

本文源自:Linkedin中国,(你90%的注意力,都浪费在了鸡毛蒜皮上)

马云力荐:把时间分配在真正重要和真正有趣的事情上


2016-06-05 李翔 罗辑思维

马云语音:

李翔,一个拥有 12 年媒体经验的资深媒体人。

他是中国最好的商业记者之一。采访过几乎所有中国商业世界的知名人物:从第一代企业家如柳传志、张瑞敏、王石;到互联网一代如马云、丁磊、田溯宁、曹国伟;再到最近几年新晋的互联网创业明星如王兴、程维、张旭豪。

他也曾是多家知名报纸杂志的主管编辑,先后担任过《经济观察报》主笔兼总编辑助理、《彭博商业周刊》副主编、《时尚先生esquire》执行主编及《财经天下》周刊主编兼出版人。

他历经半年打磨出的新产品《李翔商业内参》,今天在「得到」APP 开始付费订阅,马云是第一号订户。

作为一个老媒体人,长久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是:今天的用户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内容?

去年 10 月,罗胖找我来做“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总策划。会议间歇,我们曾频繁讨论这个话题。

“用户,用户,还是用户。”罗胖在会议室的白板上写写画画,向我阐述未来的内容机构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一定是围绕用户的,一定是有人格的,以及是可以直接销售的。

他说:“收费内容的本质是提供服务。”

但是,从何处着手?

—————————— 1 ————————

想起凯文·凯利的一句话:注意力是最为稀缺的资源,但也是最被滥用的资源

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内容和信息在抢夺你的注意力,以免费为诱饵,交换你的时间。

意识到这一点,又该如何高效使用这种资源?答案是,把注意力投放在那些真正重要和真正有趣的内容上。

那么,问题来了。又该如何从信息汪洋中去找出那些真正重要和真正有趣的内容?

当然是雇佣一个好的秘书团队帮助你来筛选。聪明如美国总统,尚且需要一个经济顾问委员会,以及一个中央情报局。

互联网让各种各样的服务都在民主化。金融、出行、美食、美甲……一个普通人也能以低价格享受到此前富裕阶层和特权阶层才能享受到的服务。

那么,内容和知识服务呢?经济顾问委员会的服务呢?商业知识秘书的服务呢?

我跟罗胖都认为,我们找到了一个点:低成本地提供商业知识服务

—————————— 2 ————————

接下来的过程,一句话概括:“虐不虐!虐不虐!你说虐不虐!哎呀虐死了!”或者换一种装十三的表达:工匠精神,精雕细琢。

在杂志,我创过刊,不止一次改过版,但都没有做《李翔商业内参》这个产品给我冲击这么大。我、罗胖、所有参与这个产品的人,我们唯一达成的共识是:

它一定是为用户服务的。

它的商业模式是用户付费的。这也从根本上保证它必须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否则,用户会抛弃你。

什么样的内容可以为用户接受?篇幅多长?如何表达?什么形式?以及,是否可以稳定高质量地产出?我们究竟可以提供什么用户需要的内容服务?服务体现在什么地方?这样的问题基本上每天都在问自己。

还有一个更大的心理障碍。 罗胖每次开会都逼着我把自己的名字放进产品名称中。

我直觉反应是:我有那么自恋吗?每次我都会拒绝。但每次开会他们都会再次提出。等到答应之后,我才发现,这样一来,我就没有办法再躲在某一个品牌之后,《李翔商业内参》这个顶着我名字的产品,它的诚意和水准,将会影响到我一辈子的人品和信用。

—————————— 3 ————————

最终,我跟罗胖商定的这个内容产品,它具备几个特征:

1.它必须帮助用户节省时间。因为注意力会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帮助用户节省时间,也是提供价值。

2.它必须是高频的,也就是每日更新。因为商业世界变化太快。移动互联网的特征又是需要即时反馈的。

3.它必须是有用的,因此我们费尽心思去想各种使用场景,哪些内容可能被写入 PPT,有哪些内容是可以在开会时随口引用的,还有哪些内容是真的可以带来商业洞察的。

4.它必须是高质量的、高水准的。这一点,我过去十多年的经验可以用得上。

5.它是人格化的,因此是我个人人格背书的。所有的内容,每一段文字,我一个字一个字敲在电脑上,然后,用投影仪投射在大屏幕上,团队每个人看过去。

我们引入了一个极简原则,来警醒自己提高标准:

If it isn’t a clear yes,then it’s a clear no;
如果不是确定的“是”,那就是确定的“不”。

总之,它是以用户为核心,而且是服务姿态。这也是为什么要把 slogan 定为“你的私家商业知识秘书”。秘书就是服务姿态的,有求必应的,保证质量和需求得到满足的。

—————————— 4 ————————

《李翔商业内参》这个产品作为秘书,目的正是想要帮助人以更高效率的方式获取更高质量的内容。

这种服务,以往只有大公司的 CEO 可以享受。他们可以高薪去挖非常资深的媒体人,帮助他们去收集和提炼信息。或者是投资机构聘请的咨询机构,后者帮助他们去采访和收集信息。如此,他们就可以通过高效率的方式去获取高质量的内容。

这么做当然值得。否则这些每天都在考虑如何赚钱的人,干嘛要花那么多钱来做这种事?

成本太高?那就订阅《李翔商业内参》。

这其实是互联网带给每个人的福利,让每个人能以低成本的方式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本质上,它和你叫一辆专车并无区别。我们都只想服务好你。

为什么你不应该读新闻


作者:多贝里

苏门答腊的地震、俄罗斯的坠机事件、一个男人将自己的女人在地下室关了30年、海蒂·克鲁姆和席尔分手、德意志银行破纪录的工资报酬、在巴基斯坦发生的暗杀、马里总统的辞职、掷铅球的最新世界纪录,人们真的必须要知道这些事情?

我们的信息很灵通,但知道的很少,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200年前发明了一种有毒的知识类型:新闻,即世界各地的消息报道。新闻对于我们的精神的影响,就像糖对于身体的影响一样:新闻是可口的,容易消化的——但长期下来却是有害的。

3年前我开始进行一个实验。我决定不再阅读新闻,取消了所有报纸和杂志的订阅,把电视机和收音机从家中搬走,将苹果手机上的新闻应用程序删除,我不再碰任何一份免费的报纸,而且当飞机上有人在我面前阅读报纸时,我会有意识地看向别处。在最开始的几个星期这么做是不容易的,很煎熬,我总害怕会错过些什么。但在一段时间之后,我有了一种新的生活感觉。3年之后,我的思维变得更清晰,见识更深远,可以做出更好的决定,有了更多的时间,而且最好的一点是:我从未错过什么重要的新闻。我的社交圈子——不是指脸谱网,而是现实中真正的朋友和熟人——起着新闻过滤器的作用。

回避新闻有很多的理由,我这里只说最重要的三个。

第一:我们的大脑对于骇人听闻的、与人物相关的、喧闹的和变换快的刺激会有极为强烈的反应——而对于抽象的、复杂的、需要解释的信息则有着极为微弱的反应。新闻制作者便利用了这一点。吸引人的故事、显眼的图片和耸人听闻的“事实”会牢牢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结果就是所有构思缜密的、复杂的、抽象的和不易看透的内容都会自动地被隐去,尽管这些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和与对世界的理解更加相关。所以说为新闻消费的结果就是凭借一张错误的危机入场券在大脑中闲逛。花钱去看新闻的人会把大多数话题的重要性完全估计错误,他们在报纸上读到的那些危机不是真正的危机。

第二:新闻的意义是不大的。人们可以在过去的1年内看完大约一万则短新闻——每天约30则。请你很诚实地说出一则新闻,它使你能比以前做出更好的决定——对你的生活、事业或生意。没有人在我提了这个问题之后能说出2则以上的新闻——从一万则新闻中。多么可悲的比率。新闻机构要的是使你相信,他们给你提供了更具竞争力的优势,很多人就这样受骗了。实际上关注新闻不是什么竞争力的优势,而是种劣势。如果关注新闻真的可以使人们获得更多成功,那么记者早就应该站在收入金字塔的顶端了,但他们并不是这样。

第三:浪费时间。普通人因为新闻平均每周浪费半个工作日。从全球范围看来,这给生产力带来的损失是很大的。比如2008年在孟买发生的恐怖袭击,恐怖分子在残酷的自我满足欲望中杀害了200人。请你想象一下:平均一个小时有10亿人在关注孟买的悲剧,他们关注着这一新闻,听着电视上某些“专家”和“评论家”的喋喋不休。这是个很符合实际的推算,因为在印度有超过10亿的人口,但我们还是按照10亿保守地计算,10亿人每关注一个小时加起来就是10亿个小时,换算过来就是:有2 000个人的寿命被新闻消耗了——比恐怖袭击造成的死亡人数还多9倍,这个视角虽然很讽刺但也很现实。

你害怕没有新闻的生活会使你被朋友们排斥?你也许不知道在西伯利亚某处有飞机坠毁,但是你可以理解这世上深层次的而且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关联,你可以将这些与其他人分享。谈到你不看新闻的事情时你不要有顾虑,人们会很感兴趣地听你讲述。长话短说,请你放弃对新闻的消费,而且是全部。你可以阅读长篇的背景文章和书籍,因为如果想要理解这个世界的话,没有比读书更好的方法了。

文章由罗辑思维用户 萧萧 推荐给罗胖,摘自德国作家罗尔夫•多贝里的著作《明智行动的艺术》。

罗胖曰:
台湾的李敖曾坐了很多年的牢,在信息上与世隔绝。
出狱之后,他钻进图书馆猛读报纸。
几天之后,他掩卷长叹——
这么多年没看新闻,原来损失有限。
从此,他给看新闻的行为起了个名字——“追新闻屁”。
新闻中不是没有知识,但它是被悬念、反复、猜测、臆断、胡说无限拉长的知识。

商业竞争的本质:注意力争夺

这条音频给你说一说商业是如何通过争夺注意力来延续的。

最近有本新书叫《注意力商人》,英文版的,目前还没有中文版,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学院教授吴修铭。书中说,争夺注意力是一切商业活动最底层的逻辑,只有理解了商家是怎么争夺注意力的,你才能抓住现代商业竞争的本质。“得到”的订阅专栏《精英日课》和“每天听本书”栏目都解读了这本书,下面给你说一说。

这本书主要讲了三件事儿:

第一,媚俗是争夺注意力的起点,媒体打一出生就很媚俗;
第二,为了掌控注意力,媒体、广告主和观众陷入三方博弈;
第三,互联网兴起之后,注意力争夺战升级,我们进入了最坏的时代。

先说第一件事。作者认为,注意力争夺的起点是媚俗,而媒体打一出生就带着这种媚俗。书中介绍了一个人叫本杰明·戴,当时的报纸都卖6美分,他创办的《纽约太阳报》却只卖1美分,因为他根本就没打算赚读者的钱,他要靠低价把发行量做上去,然后靠广告赚钱。要知道,当时还没有广告的概念,报纸上的广告和新闻是没有明显区分的,但是他先用免费培养市场,主动在报纸上免费发商家的广告,等这些商家尝到甜头了,再去找他们要钱。结果非常成功,1年之内就成了纽约市最大的报纸。

先吸引注意力,再把注意力转卖给商家,有点像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互联网思维中的流量思维。从这个角度看,本杰明·戴可以说是互联网思维的祖师爷了。书里说,人的注意力有两个特点:一,你任何时候都在花费注意力,不用在这里就用在那里,这对商家来说是巨大的机会;但还有第二点,就是人的大脑还非常善于忽略信息,越常见越容易忽略。也就是说如果你仅仅拿信息轰炸读者,那是无效的。

那么,为了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媒体、广告主和观众的博弈就开始了。先是广告商完全主导电视和观众。当时人们把看电视当做宗教仪式一般的存在,观众的注意力就像绵羊一样被广告商宰割。比如有一个完全被骆驼牌香烟主导的新闻“骆驼新闻”,就规定不能出现其他品牌香烟,更不能出现禁烟的标志。再往后发展,媒体渐渐掌握了主动权。比如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之间的博弈:CBS推出独立的好新闻,获得很高的收视率,NBC就推出电视剧,每集收视率达到70%。紧接着CBS又接招推出脱口秀,获得收视率巅峰82.6%,这两个纪录至今都是无人能破。电视节目越来越厉害,电视台的议价权就越来越大。

但是后来,观众觉醒了,先是受不了大量广告的观众开始反击,遥控器就应运而生,后来又有观众发现了知识问答真人秀比赛作假,选手的答案是提前背下来的,就更加愤怒了。所以,广告不得不越来越精彩,各种专业电视台也开始百花齐放,比如MTV、迪士尼和福克斯新闻台等等。

最后,就是互联网时代了。作者说,互联网兴起之后,注意力争夺战升级,我们进入了最坏的时代。

我们发现,学传统媒体、中心化的新闻不赚钱;发扬互联网特点、去中心化的博客不赚钱,聊天室吸引人可是不赚钱,低俗内容更吸引人可还是不赚钱。原先的时候,注意力商人从来不在乎挣钱的姿势,可是在互联网上,他们就算跪下,都挣不到钱。

但是我们看到,依然有挣钱的公司。比如Google的首页只有一个搜索框,没有任何广告。在很多时候搜索结果里也没广告。只有当某个广告正好和你的搜索关键词相匹配,Google才会显示它。只有当你点击了这条广告,Google才会向商家收钱。这种做广告的方法不但作风正派,而且效率奇高。在Google之后,Facebook也挣到了钱,Facebook允许各个品牌付费进驻,每个品牌有自己的Facebook主页。网民会给喜欢的品牌点赞,这样一来,品牌马上就能识别出他们的忠诚用户,然后愉快地对这些用户投放广告。

于是,纵观全书注意力商人的历史,有一个规律非常明显: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变革。每次出现新的技术,注意力商人就要探索新的开采注意力的手段。对报纸和电视,注意力商人都是很快就找到了盈利的方法;而对互联网,注意力商人探索了很多年。这大概是因为所谓“互联网”其实是个多种不同技术的综合体,得等到各项技术都成熟了,才能让男女老少都把注意力花在网上。

以上就是各个时代下商人的注意力争夺,希望对你认识商业的本质能有所帮助。

本文源自:“每天听本书”《注意力商人》

注意力时代如何用KOL做推广

最近,各种风投都像打了鸡血一样,疯狂投资各种网红和KOL,就是网络意见领袖,名人大V。说明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博眼球,是成功营销的主要手段。那么,如何在大家一窝蜂地做KOL推广的时候,做得别出心裁,鹤立鸡群呢?最近网络营销公众号:“姑婆那点事儿”就为我们支了那么四招。

第一种KOL推广方式是,付费投放KOL做软植入。如果定位准确、时间恰当,这时候借助那些自带流量的明星来做推广,确实是首选方案。前些日子刚兴起的Faceu软件就借助明星做了次成功的推广。

Faceu在进行产品分析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用户群主力,是90后00后的年轻女性,特点就是:跟随流行,喜欢娱乐。所以,Faceu在年初进行初期推广的时候,就先想到了明星KOL。最后,Faceu选择了于朦胧和维嘉两人,因为当时他们主演的《太子妃升职记》正在热播,稳居话题榜榜首,而湖南卫视的粉丝基本就是产品的目标用户,这样可以进行精准投放。最终,Faceu策划的“全民吐彩虹”话题,通过短短4天的推送就达到了8000万阅读量。Faceu这个App,顺利登上了苹果免费榜的首位。

第二种KOL推广方式是,借助明星形象或者周边做产品。很多初创公司,预算有限,没办法直接投放明星做KOL。所以呢,可以考虑迂回战术,获得明星的形象周边使用权,然后再和产品功能联合在一起。比如搜狗输入法,每当有新的明星火爆的时候,或者热门影视剧上线的时候,搜狗输入法都会相应地推出明星同款输入法皮肤。而直播软件映客呢,是拿到了很多明星的独家专访和幕后花絮,用这个来维持明星粉丝对自己产品的黏性。

第三种KOL推广方式是,寻找行业权威或达人。一些专业度非常强的产品,用明星推广,效果未必好。但是对于一些行业权威或者达人来说,自带的流量虽然远不及大明星、大V,但在专业圈子里,他们却都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大家知道,网络营销有一个250定律,说的是每个用户背后都有大概250个亲朋好友。所以赢得一位用户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

例如,跳吧APP就通过KOL收获了大量精准粉丝。跳吧APP在初期推广的时候,运营人员通过微博、QQ群、微信,以及口碑传播,把这些舞蹈达人聚到一起,形成一个活跃的社区。并邀请他们首先使用APP,不断优化产品以满足KOL们的使用需求。这些KOL们可以通过APP分享舞蹈生涯中的点点滴滴,结识很多兴趣相投的人。最终把APP推荐给舞蹈学校的学生、学校社团、各大舞团等,为跳吧带来了大量的用户。

第四种KOL推广方式是,利用公司的资源自产KOL。举个例子,移动健身App keep在推广初期,确定了“人人都是KOL”的推广方针。运营团队随后启动了一个叫“埋雷计划”的行动,5个人在产品上线前一个月,就开始活跃在各种QQ群、微信群、BBS、贴吧,以及豆瓣小组里。通过长期转发高品质的健身经验帖子,再通过长期和用户沟通交流,最终成为社群里的KOL,得到极高的关注度。当keep正式上线时,运营人员将这些帖子集中引爆,告诉自己的粉丝自己发布的高质量内容,是来自Keep,引导用户从关注内容转化为关注产品。

所以说,在明星和 KOL遍地开花的时候,如何利用有限的预算达到最大推广度,是有门道的。一味砸钱去投明星,不顾其他条件,照样达不到期待中的效果。

本文源自:公众号“姑婆那些事”(注意力经济时代,如何利用KOL进行推广)

注意力曲线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解你的注意力专区
第一章 什么是你的注意力专区?
第二章 无聊,兴奋,还是两者都是?
第三章 数字时代的注意力
第四章 我们将如何运用自己的大脑?
第二部分 八付钥匙串
第五章 情绪调节技巧
第六章 面对恐惧
第七章 心理调节技巧
第八章 无压力的安排
第九章 行为技巧
第三部分 数字时代的成功策略
第十章 智胜干扰和信息过载
第十一章 在21世纪战胜干扰
第十二章 患了注意力缺乏障碍怎么办?
第四部分 注意力是你的生活方式
第十三章 教导孩子提高注意力
第十四章 注意力的力量

笔记及摘抄


注意力与刺激的关系


倒U曲线

◤名人名言◢

  1. 吻着一个漂亮姑娘还能把车开得稳稳当当,只能说明这人吻得不够专心. —-爱因斯坦
  2. 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勇气的堤坝来阻挡恐惧的洪水. —-小马丁.路德.金
  3. 即使你在正确的轨道上,如果你只是坐在那里,你还是会出去. —-威尔.罗杰斯
  4. 没必要在看到整个楼体后才迈出你的第一步. —-小马丁.路德.金
  5. 当被问到如果不行漂流到荒岛上将会带什么时,回答:造船指南. —-伯纳德.巴鲁克
  6. 态度是小事,但是不同的态度却会引起重大的不同结果. —-丘吉尔
  7. 成功者能从失败中找到失败的原因,而不是从此一蹶不振. —-丘吉尔
  8. 主动的人,命运引导他们;被动的人,命运支配他们. —-赛捏卡
  9. 最重要的是适应自己而不是适应大众. —-奥托.兰克
  10. 警惕繁忙的生活带来的荒芜. —苏格拉底

◤心流◢

  • 当投身于高度自我控制,目标明确,有意义的活动时的状态.完全沉浸于正在做的事,时间好心都暂停了,也就是处于巅峰的放松戒备状态.

◤过度刺激◢

  • 斗争—-感到暴躁,争论不休,过度责备他人or自责
  • 逃避—-担心,焦虑,反复琢磨

◤OTHER◢

  1. 不同的活动需要不同的注意力专区
  2. 我们的大脑总是偏爱令人兴奋的刺激
  3. 当你过多的鞭策自己的时候,情绪随之波动,你陷入过分的自责,情绪低落,逐渐地就出离了自己的注意力专区.为了停止自责,你就更努力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你的情绪就像溜溜球一样,在注意力曲线两端来回摇摆,纵使你在注意力专区曾经停留过,但停留的时间却很短.
  4. 很多方面,过度集中看起来是最佳状态:全部的注意力,深度的参与,忘却了逝去的时间.但是,关键的区别在于紧张的程度.当你处于最佳状态的时候,你任然是放松的.
  5. 如果你陷入对未来的担心or对过去的深感内疚,那么你跟现实还是处于脱轨状态.
  6. 2006年最佳外出自动回复:”您现在收到的是一条自动回复,因为我现在不在办公室,如果我在的话,您将不会收到任何回复”

◤注意力分类◢

  1. 选择性—-过滤 [ 选择性注意力是一项资产,但只有当你处于注意力专区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 ]
  2. 持续性—-注意力浓度 / 注意广度 [ 正常的注意广度是指一个人在某项自主选择行为中可以保持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

◤大脑&心理◢

  1. 可塑性是我们大脑每天锻炼的结果. 由于人大脑的可塑性,因此你要小心选择你的做法&学习内容. 你的大脑会永久记录下你的习惯.人们总是认为大脑影响了人们的行为.而不是行为影响了大脑.但实际上你的大脑影响了你的行为,然后你的行为反过来塑造了大脑.
  2. 持续注意力是大脑可塑性形成的的关键步骤
  3. 人类一般在25岁额叶才会完全成熟,而这部分大脑最容易老化.额叶的”行政职能”是首席执行官—-进行规划,结构,逻辑.信息处理.抽象推断&决策etc.
  4. 增加额叶的厚度被认为是抵御压力&抗衰老的一个办法
  5. 心理调节技巧是用你自己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诉求的方法.需要在反复实践中培养,可持续性动机很重要.欲望是重要的认知,cuz他们是可持续性的动机.
  6. 行为技巧是我们每天选择的行动,这些行为逐渐成为习惯并且最终塑造了我们.正确的每日习惯可以增强你保持注意力的基本能力.
  7. 当你决定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时候,要有耐心,新的习惯需要时间,恒心,大量自我激励和及时的自我谅解才能养成.
  8. 认知失调是指你不能同时保持两种冲突的想法.为了不陷入认知失调,你需要客观性—自我观察.
  9. 明智的运用刺激—-用的刺激越多,对刺激的耐力就越强,同样的刺激不会产生相同的提高量,所以就要用更多的刺激来维持相同的水平.
  10. 刺激时很有吸引力的,但是作为一个习惯,最好还是把它控制在尽量低的水平上,因为只有这样,在需要处理单调or超长时间工作时才不至于用极端方法,低水平刺激即可.

◤处理干扰◢

  1. 要完全消除这些干扰是不合理的,我们整整的目标是要改进处理这些干扰的方法.
  2. 自我控制—起码的个人控制感是必要的.如果你无法控制任何外物,至少你还有自我控制.

◤重获失去注意力步骤◢
STEP 1 —- 停下来并注意到自己已不在注意力专区
STEP 2 —- 选择一种方法放自己恢复&平静下来

☛ 自我意识 —- 认识情绪&受刺激水平

  • 自我观察
  1. 要知道,我们看待周围一切和自己都是透过情绪变焦镜头的,通过这些有色镜片,我们将事实夸大或扭曲.
  2. 正念—-有能力通过自己设定的镜头来观察世界or平和公正看待身边事情.
  3. 自我观察是一个接受自我而没有任何批判or评论的中立行为.是关注自己内心状态,而不是名声etc.外在.
  • 为什么我现在没有这么做?!
  1. 逃避好像是数字化时代的顽症之一,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是司空见惯的.其实我们没必要通过看电视,电脑,手机来掩饰我们的不安,我们必须通过自己要逃避的东西来发现自己的焦虑之处.
  2. 我们总让自己保持忙碌是好忘记不愉快情感的原因.but,如果你需要考虑自己的问题时,却不停地忙绿进而逃避问题,这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3.
    ☛ 改变状态 —- 调整情绪&受刺激水平
  • 四角呼吸法/yoga冥想呼吸法
  • 中断电源法
  1. 中断电源法与逃避的区别 : 两者都可以让你得到暂时的慰藉&解脱. 但中断电源法要求必须事先有个自我承诺.既要重返工作状态.是有意,有策略性&时间限制的.
  2. 午睡/度假
  • 须留神的多重任务法
  1. 当计算机同时运作了太多程序时,他处理速度势必受到影响.[e.g.认知超载—-小毛驴]
  2. 其实自己很难承认自己一直享受的事情会影响自己的目标实现.对于过去的回忆很难让我们重新定位&认识自己.
  3. 上网注意事项: 要注意质量,让自己始终注意控制好时间,不要在网页中流连往返

☛ 终结拖延

  • 建立信心
  1. 确保成功—-做事情来增加对成功的渴望—-只要把工作分为足够小的部分,那就没什么真正困难的工作了.
  2. 让自己有信心—-定义你的努力&自己的价值,无论能否去的你想要的成果
  • 点燃希望
  • 重新审视过去
  1. 纠正情感体验—-建立新的大脑通路
  2. 通过新视角审视过去
  3. 心理排练

☛ 抗焦虑
E.G. 数学焦虑&考试焦虑—-越担心正确答案,越容易分心,越南集中精力得出正确答案

  • 现实检查—-理性/非理性忧虑or恐惧
  • 制定计划—-可行,具体,积极
  • 替代思想
    分心管理—-寻找新想法来代替旧想法. 有意识,有策略地与焦虑or无聊作斗争

☛ 强度控制

  • 降温
  1. 当你生气时,你觉得自己的注意力是敏锐的.但事实上,你的主义历史狭隘的.你可能错过很多重要的东西.尤其是你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许多举动.愤怒在你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吞噬了你的注意力,你对自己的愤怒听而任之,不管不顾.
  2. 压力放大了情绪[e.g.豌豆公主]
  • 揭开恐惧的面纱
  1. 为防止愤怒再次发生,必须面对让自己愤怒的缘由.尽管隐藏了害怕的理由,但他并未消失,愤怒就是恐惧的化生.
  2. 如果你过度的对自己和他人加以批判,那么你也容易愤怒.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责怪,尽管你往往是那个责怪别人的人.
  • 自信的技巧—-用自己的语言捍卫自己的权力,而不是侵犯他人的权利. 理解*明白自己的权利
  1. 语言模版 : 陈述事实—>说出感受—>站在他人立场思考—>提出自己诉求[不可用but]
  2. 设置底线 : 不会不知所措or被挑衅而愤怒
  3. 不要害怕错过

☛自我激励

  • 目标&意义
  1. 长期目标[e.g.跑马拉松]
  2. 具体的短程目标的必要性—-不断注入新的注意力&动力,随时可以看到希望
  3. 设定目标的艺术是—-要设置的任务是具体有可期待的回报&不阻挡的吸引力的.
  4. 如果你跟随你的福祉,那么上天会在铜墙铁壁中给你开启一扇门,而且这扇门是你独有的,其他人不会享用你这扇门
  • 可持续性工具1—-以努力为中心的目标[目标的抉择取决于你的努力,而不是一个你无法控制的结果]
  1. 清楚的认识自己可以做什么,超越之前的我,才能是真正的成功.
  2. 自由的集中于你的目的—-以个人价值为追求目标的人成功率更大些.除了持续的动力外,还因为他们可以自由的完全集中于他们此时此刻的行为.他们只关注自己可以控制的.
  3. 个人的胜利—-注意力不要浪费在无法控制的因素上,目标是自我完善,发挥个人最好成绩.
  4. 基准—-根据个人最好成绩确定目标不意味着会忽略结果,仍然可以以结果为导向.这样能更自由的接受自己的结果,并会对此更加负责.
  • 可持续性工具2—-成功的阶梯[建立一套迈向成功的步骤,使你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1. 弯曲的树[以目标为导向,但不要被目标所困住,多点灵活性和适应性]
  2. 当过于驱使自己,会觉得受到伤害而且没有动力.然后会责备自己,感到内疚,并让自己更努力.
  3. 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在风暴中总是顺风弯曲,因为这样才不会被折断.
  • 可持续性工具3—-“临终考验”—-当死亡如此接近.你会集中精力做出紧要关头的重要决定

☛保持状态

  • 自我对话—-自我引导—-使用 D O而不是 DON’T
  • 转变态度
  1. 重新定位失败和错误—-生活是一场电影,而不是静止的图片. 如果仅凭一次就决定了自己的输赢,那么你将永远停留在这里,尽管生活将继续下去.你的努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断的学习.如果你不犯错,你做不成任何事.重新界定自己的错误,并作出新的尝试
  2. 重新定位”舒适”—-如果你觉得某种认知策略或向自己灌输的某些话语让自己感到”不舒服”,那么你需要重新定位在学习新东西时候的”舒服”感觉
  3. 重新定位”害怕错过”
  • 心理排练
  1. 最好在放松状态下进行
  2. 使用某个关键词or符号让自己与心理排练联系起来
  3. 给未来的自己写信—-选择你觉得最有利和决断力的时候,给未来的你写下一张纸条,让未来的你阅读这张纸条时会与你现在一样感到有力和意志坚决.

☛健康的习惯

  • 冷静而专注的生活方式
  1. 充足的睡眠
  2. 优质营养—-无论任何年龄,过多的糖分都会令你觉得一时精力充沛,而后却会疲劳倦怠.最好明智的选择糖的摄入量,保持平衡状态.酒精可以让你反应迟钝,短期记忆力减退,控制力丧失,从而令你更难抵御各类干扰.
  3. 健身—-任何运动都会帮助你补充令大脑思维清晰的化学物质,并且减少让大脑易于受干扰的化学物质.
  4. 放松&娱乐—-所有有规律的减压活动都会增强你的注意力.
  5. 放松&逃避—-如果把忙碌当做感觉不好时的自动解决方法,你就屏蔽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e.g.漏雨的屋顶]
  6. 感激—-唯一能与压力抗衡的思想就是感恩.
  7. 幽默
  8. 信念而非恐惧—-当你对自己的能力,未来的生命有信心时,你就会建立一个强大的脑部化学环境来维持注意力和动力.
  • 良师益友
  • 井井有条的生活方式
  1. 杂乱无章会导致分神,混乱来源于延迟的决定.
  2. 对损失的厌恶
  3. 禀赋效应
  4. 我们的行动通常取决于选择出现的方式
  5. 少想想过去,多看看未来.

了解自己的注意力模式,提高效率

在读这本书之前,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或许因为我是一个比较有定力的人,坐上三四个小时看一本书完全不成问题。通过书中的注意力与肾上腺素关系表、注意力曲线图等,才发现我将投入时间与注意力弄混淆了。并不是说我坐在桌前看书的那三个小时,注意力都是集中的。

于是开始关注自己的注意力模式。通过两天的试验,发现我的注意力周期大约是1小时。之前运用要事优先的原则,已经将一天中最重要的任务放在了起床后的上午来做。就现阶段来说,就是起床后立刻投入论文的写作。前一个月都是花上一个上午,大约五六个小时的时间写出一千五百字左右。昨天和今天的有意识观察说明:我在头一个小时效率是最高的,几乎能文不加点地写上800到1000字。后来就是消磨时间了,看看网页、吃点儿东西,拖上两三个小时,再写上800字。发现了问题,开始调整:写上一个小时后,马上换个任务,阅读相关的文献材料。中午睡一觉后,投入论文写作的第二个时段,一个小时差不多也能写800字。这样算下来,只用花2小时做完以前需要花4、5个小时做完的事情,剩下的时间完全可以用来阅读相关文献。

本书的另一重点是调节心理的技巧。因为一直在接触佛教相关的东西,所以我很早就知道“内观心、外观行”的重要性,时刻保持对自己情绪状态的反思,才能不被拖入消极情绪的泥潭。但佛教的主要手段就是坐禅,这个方法并不适合我。我更喜欢用理智思考的办法来剖析自己的心理和情绪,觉得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根本做不到心如止水。这本书提供了很好的一些建议。

一、很多情绪状态都是有大脑的生理基础的。比如说,我是一个很容易陷入焦虑的人。一件小事做不好,就开始联想一系列消极的后果,觉得人生简直完蛋了。于是一连几个小时或一两天都沉浸在绝望的情绪里。其实这是我的焦虑引起了大脑相关化学物质的过度反应,从而干扰了正常的理性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做点儿让自己放松的事情。等大脑调整好了,自然会回到正常的工作状态。

二、反思以前的认知模式,进行认知的重新定位。重复的行为模式会在大脑的突触建立固定的联系,以后遇到类似的模式大脑都会实施一样的反应。这就是积习难改。为了改变旧有的习惯,必须以新的重复性行为取代旧的通路,建立新的大脑通路。人都会倾向于停留在自己的心理舒适区,不愿做出改变,这是大脑的惯性。比如我就很难和陌生人主动讲话,很难主动去认识新朋友,或许以后可以做出一些改进。

三、如何处理自己的愤怒情绪。其实所有的愤怒都来源于深层的恐惧,我已经隐约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对照作者提出的被动的攻击、消极的攻击与自信的技巧三种反应模式,我一般都采取第一种,心里气的要命,说不出来,只好一种消极不合作的态度来应对,最后实在忍不了的时候来个总爆发,于人于己都很难受。以后要慢慢改变,建立积极交流的模式。

总而言之,过度的注意是焦虑,不足的注意便会无聊,要时刻观察自己的学习、工作状态,调整到合适的注意力专区,才能提高效率,更游刃有余地对待各种任务。

不止是注意力

人类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人夺取,但只有一样不行,那就是自由。一个人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的态度,在任何情况下有选择自己道路的自由。
这是书中极为重要的一句话,但却平常到我们很可能将其当作一句废话。在我看来,这句话是这篇文章的基石,正是因为有了这上天恩赐的自由意志,我们才能改变、选择我们的心情,态度,想法,自由其实是非常神奇的东西。在书快结束的地方作者还说:当你决定改变生活方式时,要有耐心。新的习惯需要时间、恒心、大量的自我激励和即时的自我谅解才能达成。同样,这也是一句类似于废话而又极其重要的话。

分心大部分人其实都不怎么当作问题,而正因为我们小看它,不用心去对付它,才被灭得很惨。人生对大部分人而言是个技术活,我们需要学很多东西而不是懵懵懂懂的顺其自然。

请你在往下看时,把阅读节奏缓慢下来,最好是一字一字的看。这不是文章值不值得看的问题,而是这样的阅读节奏可以带给我们更舒适的感觉,阅读不是比赛,不用老是一目十行的折腾自己。而且假如你认同分心与焦虑已经给你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多的麻烦,为何不去面对它,多花点时间,尝试解决它。

这本书我看了两遍,并且我也建议大家至少看两遍,第一遍你可以对整本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也知道一些解决的方法。第二遍的时候更有有助于你将作者的观点形成自己的一个系统。书里面提供了非常多的方法来调整和驾驭我们的生活,明显不是所有的我们都需要用到,另外有些方法在书中是重复的,比方说替代思想,在前面调节情绪的时候用到,在后面调节心理时也用到

我觉得本书要告诉我们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注意力只是它的一个切入点。书中观点可以整理成四部分:预防分心,保持专心,检测是否分心,矫正分心

一 预防分心

想要避免分心,良好的习惯和心态至关重要,书里面对应第8和第3个钥匙串中的部分内容。
我们要做的事情:

①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充足的睡眠,优质饮食营养,规律的运动,适当的放松和娱乐,平和喜乐的情绪,同时生活中保持较低的刺激

②自信和感恩的心态。我们一定要做计划,简单,适度,可持续。书中提到的三个待办事件清单外加完成一个小目标就奖励并鼓励自己,我觉得不错。换个 坐标系看待事情,想想你自己是尼克胡哲。

③干净有序有生活气息的生活环境,良师益友,即你要生活在一个好的“场”中

关于① 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你保持大脑化学物质的平衡,这是注意力集中的基石。低刺激是以免你产生“抗药性”,遇到一些比较枯燥的工作才能对付而不会几近崩溃。

关于② 自信乐观的心态提供动力让你去面对困难和枯燥。自信来源于你对计划的执行度,它体现的是一种可控性。你要是习惯了计划并且执行得还不错,你就会觉得生活在我的掌控之中,所谓运筹帷幄踌躇满志。
而自这其中特别要强调的是:感恩的思想。文中一句话:“唯一能与压力抗衡的思想就是感恩”。最近在另外一本书《水知道答案》中看到一个类似的观点:对这个宇宙而言,感恩甚至是比爱更为根本的东西。时常心存感恩,忧虑自当退避三舍。关于感恩我可以分享的是:我们要谦虚一点,不要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我们已经习惯于把自己当作坐标原点去看待问题,很多时候你要换一个坐标系。你从不觉得你耳聪目明,四肢健全有什么好感激的,甚至于生错时代的英雄们还在埋怨着这不咸不淡的安宁,去哪里气吞万里如虎!你可以尝试把自己的双手绑起来过两天看看,我估计你马上就会感激自己四肢健全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这个不多说,不然文章太长了

关于③场,我们可以想下磁铁,它在周围会产生一个看不见的磁场,像铁之类的东西只要在这个场中就会受到磁化。我觉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就是一个场,你的朋友,你房间的布置都会影响你的心,正像铁磁化的方向取决于所在的场的方向而不是铁本身,你的心是变得更勇敢还是更怯懦,更功利还是更自由,大部分情况下取决于你所处的环境,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更”勇敢或者“更怯懦”指的场带来的影响,而不是说你现在就是勇敢或者怯懦,好比说你原本的勇敢是60分,70分就是更勇敢,这10分就是场带给你的。也可以这样理解,假如你一身正气,你的心有可能对周围的场而言是一个更大的磁石,这种情况下,确实就是你的地盘你做主,周围很难影响你,你在影响着周围,贤哉回也!

二 保持专心

假如预防分心是旅行前的准备,那么保持专心就是在旅行的途中了,你要有足够的能量,合适的节奏,正确的路线。这里主要涉及书中第5第6第7个钥匙串中的内容
我们要做的事情:

①产生继续走下去的能量有三点:藐视困难,肯定自己,向往目标

②合适的节奏:和前面预防分心一样,这主要依靠我们有一个合理的计划,努力当前的心态

③正确的路线。远离干扰,默念目标

关于①主要用到的方法是替代思想,每当你心中有消极的思想,马上用正面的思想来代替,无论是现实太残酷还是你自己太软弱,通通闪一边去,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向往目标好比是给自己一串胡萝卜,比方说爬山爬到半死时想想山顶那苍茫云海间的美景,时常动力彭湃。有一点我觉得要啰嗦下的是,关于目标要用:我可以得到xxx;而不是:我想要得到XXX。用了后面这个方式,小心自己被目标挟制了,反而乱了节奏。

②关于计划,我觉得再用上几个有木有都不算在咆哮,这真的很重要。努力当前的心态则需要我们关注自己关注当前,而不是别人的眼光和成就,好比游泳比赛时,你就努力游你自己的,不要看别人在哪里,也别管别人游得快慢,用书中的话说就是“以努力为中心的目标”,“不以获奖为目标的运动员才有更多的机会获奖”,这部分内容在第六个钥匙串中的第二个钥匙:可持续性工具中

③指不定人的“健忘和拈花惹草”乃是基因组中的一个代码,没变异前大家都随身携带,所以最好把你的计划贴到显眼处时时提醒自己,记着自己要走那条路,反正人可以有多蠢你就把自己当多蠢,错不了的。三十六计中走为上策,现实中,对于干扰应该是碰到了就把它给灭了,实在不行就无视之,但没碰到之前最好是绕着走,能闪多远就走多远。比方说上网让你分心,那你为什么还要在电脑前学习呢,躲远点,眼不见心不烦。又好比如果可以选择投胎地点千万不要选择中国,但是如果投胎到了神州,各位仍需自求多福,这儿要供奉的各路大仙实在是太多了。远离干扰通常需要克服担心错失什么的心理,比方说把手机静音了,你会担心错失某些重要的短信和电话,远离股市信息你会担心错失合适的买卖点。其实你可以同自己说:我不想错失的是我生命中的时光和一颗自由的心,别让名利把你忽悠了。

三、四 检测是否分心和矫正分心

假如你学过一点自动控制的话,三和四就类似于一个以你的注意力为控制对象的负反馈系统。也可以用空调来做个比方,集中的注意力好比合适的温度,空调总是不停的检测房间里的温度再和设定的温度做比较,如果温度偏离了,马达就开始运转送出暖气或者冷气把温度调回来。检测分心就好比空调检测温度,书里面对应的是第1个钥匙串自我意识,而矫正分心主要是文中的第2个钥匙串,当然后面几个钥匙串中很多方法也都可以用在这里

我们要做的:

①给自己目前的情绪打分,比如说0-10分,那可能5-6分就是比较合适看书的状态,而7分可能就太亢奋,4分太低沉都不合适,但如果睡觉的话可能2-3分就好了

②停下来,做些改变。让自己兴奋些比如站起来活动活动筋骨,听听振奋人心的歌曲,或者让自己平静些比如文中提到的四角呼吸法,喝点温暖的草茶。

③如果原因比较复杂不是停下来做些改变就可以搞定的,你则需要去找出原因,可能是恐惧,可能是焦虑,也可能是自己潜意识中有一些东西,书中的第4第5和第7个钥匙串主要是讲这些的。面对不一定最难过,逃避不一定躲得过,找出原因才有可能消灭敌人。

关于检测自己是否分心有一点需要注意,人心太奸诈,时常连自己都欺骗,书中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办法来应付,那就是问自己:我现在为什么没有这么做?每当我们自己这样问自己时类似于强制自己去检测一样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总结,但愿能够以吾昏昏使人昭昭,最后还是以旅行来做比方,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旅行,选好你的目的地,计划好你的路线,专心走你的路就是了,大家都去的景点未必就有你迷恋的风景。

注意力是一种力量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

作者只用简单的一句话定义了注意力:注意力是一种力量。

要了解注意力专区就得从注意力和刺激的联系开始,这两者的联系是理解注意力和学习如何控制注意力的核心。缺乏刺激就显得无聊、低落、萎靡,过度刺激就会产生紧张、激烈等情绪。当处于注意力专区的时候也就是受到足够和稳定的刺激时,会感觉很好,处在这样的身心放松戒备状态下,会觉得做事很有效率,有足够的力气把事情完成,会认真倾听,保持注意力集中,有效地做事,做出正确的决定,并最终完成你的任务。

那如何处于注意专区之中?

控制注意力的两个步骤,
一、停下来并注意到你不在自己的注意力专区。
二、选择一方法,让自己恢复和平静下来。

1、 如何运用我们的大脑?

大脑由1000亿个神经元组成,每个都有确切的功能,每一个的大脑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它根据你每天的选择作出新的连接。即“可塑性”大脑影响了行为,行为反过来重塑大脑。每一思想,每一习惯令大脑出现可塑性的迹象需要一个月左右。而持续性注意力是大脑重塑性的关键,反复练习使我们塑造大脑的方法,这就需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

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时,要有耐心,新的习惯需要时间、恒心、大量自我激励和即时的自我谅解才能养成,练习的越多,头脑的思考路径就会越强,实现重塑。

健康习惯的钥匙串有三把,冷静而专注的生活方式、良师益友和井井有条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营养、适当的刺激和放松娱乐保证大脑的化学环境,化学环境是基础嘛,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先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而后认知注意力,运用各种策略保持注意力集中。良师益友是督促和对照乃至引导的作用,根据自己的经验是想保持好的习惯,开端是下定决心,这个决心最好广而告之,以便让身边的人在无形的情况下产生监督,没有退让,必须做到做好为止。如有良师益友的话可以少走很多歪路,互相督促学习,然后共同进步。私以为冷静而专注的生活方式应该包含井井有条的生活习惯。万事开头难,如果有下定保持了第一个艰难卓绝的良好习惯的决心,并持之以恒重塑了大脑,会因此改变思维方式,后面相对容易实现,基础很重要。

2、 情绪调节如何工作?

情绪调节技巧就是能够让你认识到自己的情绪,然后尽可能将之调整,让情绪帮助你而不是左右你的技巧。

每周一的早上开冗长的会议,最是不想上班的时候,不由自主的就开始浏览邮件网页甚或跟身边的人接头接耳,乃至越来越不喜欢开会,厌倦这样的形式主义。但深入想想便明白,这样的会议是必须的,最主要的是交流想法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解决所有人都有的问题和矛盾,然后是传达上级指令,知悉公司最新动态。往往这个时候受的刺激过低,注意力极度不集中,效率低下,乃至错过很多信息。如果没法立即改变会议感受,就应该率先改变会议的想法,认识到这个会议是积极的,必要的。从而达到间接改变感受的目的。

当你练习调节情绪的技巧时,比较成熟的、主管情绪部分的大脑要与相对年轻的、掌控理智的部分建立起更多的突触,然后使用理智驾驭情感。

亨利米勒曾经发现:“当一个人用心观察某种事物时,即便只是一株小草,也会变成一个神奇的、美妙的、无法言喻的壮丽世界。”

在工作的时候,手机邮件网络都成了谋杀注意力的凶手,随时抽取精力和活力,往往在使用网络搜索或者浏览网站时就不由自主的开始浏览无关紧要的信息,或许是一则笑话或许一则新闻或许是一则八卦,总有信息跳出来吸引你的注意力,而且这些信息永无止境,怎么刷都刷不完。

被干扰陷入汪洋网络泡沫信息的时候,觉得索然无味或者极度兴奋紧张的时候,要进行自我观察,有能力通过自己设定的镜头来观察世界,或者和平公正地看待身边的事物。当你开始进入自我观察的时候,已经成功将头脑中的感觉部分与理智连接,能仔细的分析自己的状态,需要休息或者需要合适的刺激。

肾上腺素用于衡量对事态的感受是缓慢还是快速的,也是引导你进入放松或是戒备状态的标准。作者设定了一个肾上腺素的分值表用于衡量自己的肾上腺素,先设定一个标准用于比对,然后随时给自己打分,然后根据分值调整自己的状态,从而达到合适的注意力专区。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中断电源发,暂停无法集中注意力的状态,设定一个具体的中断时间和中断程序,这个方法对办公室人员应该有都非常有效。但最好要先设定好一个中断方式,保证重启的时候能进入最好的状态。这里可以套用乔希维茨金的恢复状态法,先想出自己状态最好的时候,比如和某个朋友聊天,那么每次中断电源的时候,可以跟某个朋友聊天,设定一个程序然后缩短程序的时间,并进行不断的冥想练习,一开始是聊天以后才能进入状态重新开启电源,久而久之就可以做到冥想之后就能进入状态,简单有效。

作者还介绍了很多别的方法,但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以上两点是最值得借鉴和努力的。最后附上作者的一个标题:注意力集中让你与众不同。以此共勉。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