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Taste

taste.jpg

所有生活的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忙。

慢慢品
该快时快
该慢时慢

品味四讲

如果失去对生活美学的尊重,人活得再富有,也会对所拥有的东西没有安全感。

目录

序言
生活美学的起点

【壹 食之美】
认识美的重要开始:吃
口中的滋味,美好的记忆
酸甜苦辣的丰美人生
料理一道生命的菜肴

【贰 衣之美】
身体与服装
创出独特的服装美学
珍惜美好物质

【叁 住之美】
把“房子”变成“家”
居住美学与人文品位
保存小镇文化

【肆 行之美】
合乎美学规则的“移动”
快感≠美感
快与慢平衡的生命

一个城市为了求快,就把所有的马路都开得笔直。可是不要忘记,我们如果去国家公园或古代的园林里,所有的路都是弯弯曲曲的。为什么弯曲,因为它告诉你说,你到了这个空间不要匆忙,让自己的步调放慢下来,可以绕走更大的圈子,因为这是你自己的生命。你越慢,得到的越多。所以在生活美学里所体会到的意义,会和现实当中不一样。我们在现实当中希望一直匆匆忙忙,每天打卡、上班、赚钱,都是在匆忙的状况中。可是我常常跟朋友提到说,我最喜欢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名称,叫作“亭”。也许大家都有印象,爬山的时候忽然会有一个亭子,或者你走到溪流旁边忽然会有一个亭子,你发现有亭子处就是让你停下来的地方。

生活需要你慢下来。就像“忙”这个字,“心”旁一个“亡”。很直白,忙就是心灵死亡。就像参加过旅行团出游的人一定深有体会,一天穿梭几个城市或者一个国家,上车睡觉,下车照几张到此一游的照片,饭点吃难吃的团餐,永远的在赶路,如此匆忙,这段旅程带给你的是什么?你除了电脑里多了些标志性建筑物的照片,还能带给你什么感触?还不如花时间停在一个地方,吃小吃,逛集市,和当地人聊天八卦,体会无限的风土人情。

不需要太多修饰,清清爽爽的,在一花一树一茶一饭中找到平静安宁。生活越是匆忙越是无味,你就越需要拿时间来专心致志的与自己相处。

所有生活的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忙。忙就是心灵死亡,不要再忙了-你就开始有生活美学。
生活的美学是一种尊重,生活的美学是对过去旧有延续下来的秩序有一种尊重。如果这种尊重消失了,人活着再富有,也会对所拥有的东西没有安全感。

有些人只有房子,并没有家。

IPCreator:有爱就有家,陪伴就是爱。

也许大家都有印象,爬山的时候忽然会有一个亭子,或者你走到溪流旁边忽然会有一个亭子,你发现有亭子处就是让你停下来的地方。它是一个建筑空间,但也是一种体形和暗示:不要再走了。因为这边景观美极了。

如果我们不懂得在生活中感觉无所不在的美,三天两头跑剧院,音乐厅,画廊,也只是鄙俗的附庸风雅吧!

日复一日,经由一种专注,在工作中可以历练出一种美。

我们必定是自己现有了心灵的空间,才能有容纳他人的空间;我们必定是自己先感受到了美,才能把美与众人分享。

大自然真的可以治疗我们,可以让我们整个繁忙的心情放轻松,找回自己。

我们不要忘记汉字里有一个字是非常非常应该去反省的,就是“忙”这个字。 如果太忙,心灵一定会死亡。

我觉得如果给自己一个窗口,其实是给自己一个悠闲的可能,有一个空间你可以眺望,你可以在那边看着日出日落,看着潮水的上涨与退去, 你会感觉到生命与大自然有许许多多的对话。

我觉得生活美学的重点是,你甚至不一定要离开家,不一定每天去赶音乐会,赶画廊的展览,赶艺术表演。我很大胆地说一句话:“艺术并不等于美。”

所以我一直希望在生活美学里,我们要强调的美,并不只是匆忙地去赶艺术的机会,而是能够给自己一个静下来反省自我感受的空间。你的眼睛,你的耳朵,你的视觉,你的听觉,可以听到美的东西,可以看到美的东西,甚至你做一道菜可以品尝到美的滋味,这才是生活美学。我会从这样的基准点去重新审视“美”在现实生活面的角色。

天空线
我们才意识到我们不只是要保护古迹,其实还要保护古迹周遭空间里,可能两百到三百米之间所有“天空线”的干净。如果这个天空线被破坏了,这个空间被破坏了,等于是这个古迹被淹没掉,也被挤压死掉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城市里,一个市镇中,因为我们尊敬之前的历史和传统,以后的人才会尊敬我们留下来的东西。

生活的美学是一种尊重,生活的美学是对过去旧有延续下来的秩序有一种尊重。

我觉得生活美学大概就是这样,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时换个心情,并不会觉得这样不方便,也不认为这种不方便剥夺了自己;相反地你会觉得每一天最美好的时间,是下班了以后回家的这一段渡船的经验。

你人生到了最美的地方,应该停一停,如果不停下来就看不到美。所以生活美学的第一课应该是:懂得停一下

庙宇和夜市构成一种奇特而不可分割的关系。

大概就在庙宇的周遭,那里变成一个生活的重心;我相信是因为那里有传统,有历史,还是信仰的中心。我总觉得当心里有信仰,有历史感时,连吃的滋味都会不一样。

我觉得生活美学最重要的,是体会品质

工厂里量产的东西很少会有“人的关心”在里面,因为它太快速了。

“Hand Made”其实是对农业和手工业的巨大回忆, 里面反映出对生活美学的重新寻找。所以庙口的食物为什么好吃,是因为庙口还保存了传统农业,手工业的记忆。

如果吃得粗糙,吃的乱七八糟,其他的美大概也很难讲究了。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去参观画廊,听音乐会,看表演就已经有美了,我觉得美还是要回到生活基本面,真切讲究一下自己的吃。
所以现在你可以开始一个礼拜至少选择一天,和自己的家人坐下来好好吃一顿饭。不一定是很贵的大餐厅,也可以一块商量:“我们这一餐怎么安排?我们怎样去做一顿我们喜欢的食物?”
匆匆忙忙吃一顿饭的你,不会去爱你的生活;可是如果这样去准备,去享用一顿饭,你会爱你的生活,因为你觉得你为生活花过时间,花过心血,你为它准备过。

我们会尊敬把一碗好吃的贡丸汤端到面前的这个人,他在这个社会里有一个被我尊敬的地位, 因为他把一个东西做好了。生活美学里,各行各业的人都会被尊敬,因为他把米粉做好了,他把贡丸做好了,他不是一个空口白话,讲一大堆空洞理论,而最后踏实的事情都做不好的人。

所以生活美学其实是呼唤我们对于人最基本的一个尊重,回来做自己,回来把自己本分的事情做好。

人类文明里一些从传统经验留下来的最美的品质,不应该因为工业快速的量产就全部消失了。
一谈起来,就有这么多关于吃的记忆,而且这些都不是“大吃”,而是“小吃”。 我觉得这些小吃里面其实存在一个信仰,就是天长地久。

什么是天长地久?
我经营一种食品,并不是一次量产到某个程度,之后发了财赚了钱就不做了;二是我相信我的产品是被别人记忆着的,有人会从好远好远的地方特地跑来品尝一番。

生活美学里每一种美都有自己的生态和背景,有时人们更换环境后,会对不了解的事情大惊小怪,可是真的见多识广以后就会见怪不怪了,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族群自己发展出来的生活美学。

我们不要忘记“尝试”的“尝”,就是品尝的“尝”,所以人生的滋味,生命的滋味是可以去品尝的,如果你没有偏见,多一点好奇,对各种事物都有一种品尝之心,那么你口腔里的滋味将会是非常非常丰富的,也会留下人生非常美好的记忆。

在食物美学里的“料理”, “料”是材料,“理”是一个处理的方式。

因为当你的味觉越来越麻木之后,其他的感官可能也会流失,于是在创造力,竞争力等方面会缺乏超越别人的可能性,因为味觉是人类认识世界重要的窗口之一。

咸味多半是在比较辛苦比较穷困的地区,经常把食物腌渍得非常地咸,只要吃一点点,就可以配很多的白饭。

日本料理的师傅拥有非常崇高的社会地位,因为他用他的料理传承了精致的文化。

第二章 衣之美

在台湾亚热带地区,夏季很长,容易出汗,我有时候会去选一件百分之百纯棉的白衬衫穿在身上,既通风又吸汗。我常常跟朋友形容说:那件纯棉的衬衫真想一个爱人,因为它会让你觉得整个皮肤上有一种非常好的质感。

在生活美学里,我们一直比较希望强调的是:什么是美?有自己独特的品味才叫美。

一个人把别人完成的东西毫不思考地放在自己的身上,这个人绝对不是有创意的人。

如果并不合适,仍然谈不上创意,谈不上有美感。我们知道所有的美是被自己创造出来的,所以我们会说这个人好棒哦。他穿衣服真是有品味,有自己的独特性。

我们既要了解自己的身体,也该了解自己的个性,所以服装最能够反映从生理到心理的全部过程。

大量地耗费物质并不会使我们快乐,可是如果手上握着一些小小物质,感觉到那个物质的快乐,像是抚摸那一件用纯棉做出来的衬衫,然后自己把它洗干净后用熨斗烫平的过程,我觉得是一种非常大的快乐。这才是环保的概念,回到一种对物质美的珍惜程序。

罗胖60秒 :越发展,越忙碌

2017-11-06 罗振宇 罗辑思维

  1. 有一次,我遇到WPS的老板葛柯。WPS是最大的中文办公软件,每天有五千万用户。

葛柯跟我讲:过去,每天下午六点之后,软件的用量都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现在,晚上八点之后直到凌晨两点,用户量一直稳定,还有白天的一半。中国人加班的劲头儿是越来越大。

  1. 100年前,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经济越好,人的休闲时间就越多。现在看来,趋势是完全相反的,越富有越忙,越成功的人越忙。

  2. 最近美国有一本书,就做了一个预测,人类正在无限逼近一周7天,一天24小时工作。

看起来不可能?其实你想想,如果有人发明一种药,吃了之后不睡觉,还精神饱满,你吃还是不吃?

  1. 反正有人会吃,他们不睡觉,7乘24小时工作,竞争力飙升,其他人,不跟进就被淘汰,那你说是吃还是不吃?

人是越来越忙了,但好像这还只是刚刚开始。

IPCreator: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日期,有钱的人会越来越多,所谓的中产阶级崛起,而有品位和审美能力的人越来越少。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