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Financing

financing-graphic-600-x-200.png

开源+节流

5分钟掌握的理财防骗清单

2017-06-13 「得到」 罗辑思维
引言

现在惦记着长辈手里积蓄的人很多。有的理财骗局,连我们自己都很难识破。「得到」App特别请理财专家为你整理了这篇防骗清单。

请把这张清单转发给父母和你关心的长辈,耐心引导他们阅读并接受其中的理财常识,帮爸妈看好钱袋子,远离花样百出的理财骗局。

  1. 先保护好自己的财富,再琢磨怎样保值、增值。

  2. 买理财产品,先搞清楚你的钱究竟交给了谁。银行存款风险低,因为你的钱交给银行,哪怕银行倒闭也有国家承诺的存款保险;国债风险低,因为你的钱交给中央财政,国家负责未来还钱;至于保险和基金,虽然有可能让你觉得不划算,但钱交给这样正规金融机构,起码不会跑路。理财的钱交给银行、基金和保险这三类金融机构,对普通人来说已经足够了。

  3. 任何打着国家兜底旗号的理财都不要轻信。国家不会随便给理财产品撑腰,有红头文件也不行,有领导合影更不行,哪怕号称去鸟巢开会依然不行。

  4. 在银行买理财,和买银行的理财,是两码事。有不法分子会钻银行的漏洞或打着银行的旗号行骗。要买到银行确实在销售的正规产品,不能让钱进了骗子的口袋。

  5. 在银行,可以一口咬定只买“银行自己出的R2风险以下的理财”。银行自己承担责任的“银行理财”会有“产品说明书”,有以下两个重要特征:第一,发行机构肯定是银行,里面的各种条款也只涉及你和银行,不会出现保险公司之类的其他金融机构;第二,会注明从低到高的产品风险等级:R1-R5,而风险在R2以下的可以放心买。

  6. 购买理财产品前,一定要问买的理财是不是“保本保收益”。面对这个问题,对方答复越是斩钉截铁,越要多个怀疑的心眼。道理很简单,真正有资格说“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非常稀少,国债和一小部分银行理财才可以说自己保本。越是没人管,越敢号称保本保息或肯定没问题;越是监管部门盯得严,越不敢随便说自己保本。只信保本却不看谁承诺保本,容易吃亏。

  7. 一定要问,急用钱的话能不能提前取出来。高收益和随时可取,是分别向左和向右跑的两只兔子,想同时抓住非常困难,到期前不能取的理财产品才是主流。对那些既能收益高还不影响随时提现的理财产品,要格外小心。

  8. 不要被误导选择不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比如把存款变成保险,保险虽然是正规的理财产品,可是到期取钱就变成了退保,手续费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如果没搞清楚,就会有受骗的感觉。

  9. 不想在理财上费心思,买国债准没错。每年3月至11月,通常在每月10日当天早上发售国债。国债收益率不错,急用钱损失点利息就能在到期前取出,五年期国债每次都是需要抢才能买到。

  10. 基金可以从定投开始尝试,每月投点零花钱在名字里有“沪深300”字样的指数基金里,这代表中国资本市场最优质的300个企业,坚持长期定投会有惊喜。

  11. 保险可以从意外险开始尝试,一份保全年的意外险其实很便宜,有了它就不用每次坐飞机火车的时候单独再买保险,可以省点钱。

  12. 网络有时候比人更可靠,起码更容易留下可以查询的交易记录。在手机银行上买银行理财,就比去银行网点更靠谱更方便。能出现在手机银行的理财产品,肯定都是银行确实在做的正规产品。

  13. 如果担心网络安全,就用苹果的 iPhone 手机操作手机银行。这上面不会遇到假的手机银行,也不用担心输错网址或电脑病毒。

  14. 最后,记住“三个不要”:任何陌生人试图在电话里指挥你动自己账户的钱,不要信;任何陌生人试图打听你的手机短信验证码,不要说;任何在电话里推销的理财产品,不要买。

一篇清单,带你了解“金融”的本质

2018-01-09 「得到」 罗辑思维

引言

每个人都渴望财务自由,但只靠埋头干活,一辈子也很难实现。只有利用好金融工具,有效配置各种资源,才能将财富积累和放大。

「得到」作者香帅,用11个要点,带你看透金融的本质,重新理解财富。

  1. 首先明确一点:我们生活在一个全金融时代。2016年,金融市场总量达600多万亿美元,约是全球经济体量的8倍。全球每天金融产品的交易量和中国大半年的GDP差不多(11万亿美金)。不管你抗拒与否,这就是当下的现状。

  2. 金融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很多人对金融有种“敬畏”的心理,觉得门槛太高,是富人的游戏。其实不然,日常生活的移动支付、房贷车贷、养老保险、投资理财,企业的风投创投、兼并收购、期权分配,都离不开金融。如果能在这些节点利用好金融工具,你的资产状况会大大改变。

  3. 金融是扩大器。它将散落的资金快速、有效地累积起来,数百倍地放大和重新配置社会财富,甚至能左右战争进程。比如,

美国南北战争中,北方通过向普通家庭出售债券,筹集了大量资金,而南方因为过度印制钞票导致物价飞涨、经济崩溃,最终输掉了战争。

  1. 金融是时光机。它本质上不是复杂难懂的术语,而是把财富在人生时间轴上移动的工具。没有金融,现在你有100元,只能获得100元的服务;但利用金融,合理配置资源,可以在年轻没钱的时候提前过上好生活,年老时也能获得更多的流动资金,老有所依。
  1. 金融是买卖未来的“商人”。不管是利息、房贷,还是股票、债券,不同的金融工具,风险与收益可能不同。比如,十年前,存10万在银行,十年后变成18万;如果买腾讯的股票,收益大概360万。但它们本质都一样——用现在的资金,对未来时间深度加工,获取收益。
  1. 金融和经济的区别在于视角不同:

经济学是“国师之道”,从经济整体运行的角度看财富的创造、积累和分配;
而金融学是“百姓之术”,研究企业和家庭的投融资决策、资产的价值变化规律,以及如何让财富保值增值。

  1. 金融市场交易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未来”,因此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比如买一套万科的房子,地段、房子的质量,能够感知和衡量。但万科的股票,让你买的是它未来的发展前景,所以很难判断。这也是金融给人感觉高风险的原因。

  2. 银行、投行、华尔街的工作,就是解决金融领域的信息不对称,可以称它们为“金融中介”——搜集分析信息,尽可能消除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从中获利。比如银行就是掌握了储贷两方信息,然后对已有资金进行更优配置,从中赚取存贷利息差。

  1. 金融的特性:一,利用杠杆放大社会财富;二,信息不对称,只有少部分精英全面掌握信息。两者合力就容易导致一个结果——拉大贫富差距,造成“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
  1. 中国金融市场是一个强政府指导下,逐步开放的市场。想要在金融市场获利,必须关注国家的宏观决策。很多投资界的大佬都热衷于看《新闻联播》,就是这个道理。

  2. 未来,人类的一切都可能被数字化、金融化。一切活动都会被记录成一连串的数字,构成信用记录,转换成“金钱”。比如,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已经可以住酒店免押金、飞机升舱、换优惠券等。及早知道,就能利用其中便利,所以,训练金融思维要趁早。

如何挑选货币基金才能更赚钱?

2018-01-15 「得到」 罗辑思维

引言

手里有些闲钱,害怕股市的风险,又不愿意存进银行,该如何投资呢?有没有安全性较好,收益也不错的理财方式?答案就是货币基金。

市面上货币基金那么多?该如何挑选呢?「得到」作者香帅,为你总结了13个要点,带你挑选更安全、收益更高的货币基金。

  1. 货币基金是一种高流动性、高收益、低风险的金融产品。它的流动性接近活期存款,一般可次日赎回,非常方便,但利率要高得多。以今年为例,货币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是百分之三点几,是活期存款利率0.3%的10倍以上。

  2. 为啥货币基金利率高呢?因为它分享了银行的利益。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会出现资金短缺和盈余,也会互相借钱,货币基金正是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帮银行解决资金周转的问题,就参与到了高收益的银行间市场。而由于协议的另一头是各大银行,所以安全性也很有保障。

  3. 购买货币基金,要把握一个大原则:平衡安全性和收益率。两者不可兼得。所谓挑选,就是结合自身情况,在两者间取得平衡。如果有人告诉你一种货币基金,100%安全,随时可以赎回,没有任何风险,收益还很高,那一定有问题,千万不要相信。

  1. 购买货币基金,首先看它散户的持有人比重。散户持有的比例越高,安全就越有保证。建议挑选散户比例超过60%的。
  1. 购买货币基金的一个常见误区——跟着机构走,一看大机构都买了,马上就跟进。但事实上,机构对市场价格的变化非常敏感,一旦跑路,就会导致基金收益大幅度波动。机构持有比重过大的货币基金,都不够稳健。

  2. 挑选资金规模中等(100亿到400亿之间)的货币基金。规模太小,没有和银行的谈判筹码,无法拿到好的利率,收益一般。规模太大,大家都看好,会有大量资金买入,它的价格会随之飙升,也很难获得高收益。

  3. 我们熟悉的余额宝,作为世界第一规模的货币基金,赎回非常方便,流动性和安全性很好,但就因为规模太大,它的收益率在整个货币基金产品中,属于中下水平。当然,对于随时用到的钱,放入余额宝还是很方便的。

  4. “7日年化收益率”和“平均万份收益率”,是我们常见的两个指标。啥意思呢?“7日年化收益率”是指用这个基金最近7天的平均收益,计算一年的收益率;“平均万份收益率”是指这支基金当天10000块的收益情况。两者衡量的时间都比较短(七天和一天),数据很容易被某一天的剧烈波动拉低或抬升,单凭一次的数据,很难看出它的收益波动,需要长期观察。

  5. 挑选手续费、各种杂费比较低的基金。不要小看这笔费用,货币基金的收益本来也就百分之几,只有杂费扣得少,才能保证大部分收益落入自己的口袋。这些数据,在选购基金的第三方平台上,比如天天基金网、好买基金网、同花顺,都可以看到。

  6. 不要小看T+1、T+2这些微小的区别。T+1型基金是可以今天买入,明天赎回的。而T+2、T+3的基金,两三天之后才能赎回,流动性差一些,但一般收益更好。买基金时,记得看看赎回规定,根据自身情况买入:如果追求高收益,可以选择T+2、T+3;如果随时可能用到这笔钱,最好买T+1型的。

  7. 月末、季末、年中和年底的时候申购货币基金。市场上资金越紧张,货币基金收益率就越高。这几个时间点,市场上资金一般比较紧,钱荒会导致利率上升,这时申购,收益率自然比较高。

  1. 记住“周五不申购,周四不赎回”。基金交易日是按照工作日计算的,周五申购的话,不仅不能享受周五、周六、周日的收益,连3天活期利息也没有。而周四赎回的话,接下来三天都没有利息,收益也会受到影响。
  1. 最后再啰嗦一句:虽然从历史数据和现实情况来看,货币基金投资发生亏损的概率相对较小,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句话永远没有错。

金融泡沫是怎么吹大和破灭的?

自古以来,金融泡沫就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金融泡沫,比如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狂热,18世纪英国的南海公司泡沫,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大萧条,90年代年的日本房地产泡沫,20世纪末的美国互联网泡沫,以及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在贪婪和恐惧的驱动下,金融泡沫一次又一次地带给人们巨大的希望和痛苦。

最近,两位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合写了一本书,书名是《谁都逃不掉的泡沫:理解了泡沫,才能理解当下经济》。在这本书里,两位学者对金融泡沫吹大和破灭的特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今天啊,我就来给您讲讲这里面的学问。

首先,泡沫的产生往往伴随着金融或技术的创新。

举个例子。英国的南海公司原本是一家与西班牙南美殖民地进行贸易的公司。但在18 世纪早期,英国一直在和西班牙打仗,所以南海公司根本没机会与南美洲开展什么贸易活动。那它到底靠什么赚钱呢?它的真正业务是用股票换国债。南海公司会给投资者一些承诺永久支付年息的股票,前提是投资者必须拿利息更高但很难交易的英国国债来交换。这在当时啊,可是个了不起的金融创新。后来,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案,保证了南海公司在这个领域的特许经营权。南海公司的股价立刻开始飙升,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涨了将近10倍。

再举个例子。在20世纪20年代,基础科学的突破引发了技术的巨大进步。各种各样令人兴奋的新发明,比如汽车、飞机、广播以及电影,让人类的生活水准与以前相比得到了巨大的提高。生产这些新科技产品的公司,在股票市场上受到众人追捧而节节上涨,进而给整个股市带来了空前的繁荣。

其次,泡沫的膨胀往往伴随着交易量的急剧增长。

举个例子。在南海公司泡沫发生之前,英格兰银行股票的年均交易次数约为2000 次;但到了泡沫发生的1720 年,交易次数一下就上升到6800多次,是原来的3倍以上。此外,东印度公司和皇家非洲公司的流通股换手率,也达到了惊人的150%。

再举个例子。在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前的几年时间里,市场同样存在着过度交易的问题。比如说,从1925到1927这三年间,纽约证券交易所每年的成交额都在以100%的速度增长;而到了1928和1929这两年,这一增速更是超过了140%。股市的日成交量在1928 年共有10次创下历史新高,而在1929 年也3次刷新历史纪录。如此疯狂的交易量,在此后的近40 年间都没有被超越。

在20世纪末的互联网泡沫期间,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比如说,两个经营条件差不多的公司,一个是网络公司,另一个不是。那么网络公司股票的成交量能达到非网络公司股票的3倍以上。这说明了啥呢?说明一支网络股的所有交易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交易是在投机。

此外,有两个学者研究了当时的6个分拆上市案例。所谓的分拆上市,就是上市公司以IPO的方式把子公司的部分股权卖给大众投资者,同时将子公司的剩余股权分配给母公司的股东。研究发现,被分拆企业的股票交易量十分惊人:这6个案例企业的股票日换手率平均下来竟然达到了38%。这说明啊,这些分拆企业股权的抢购者,与1720 年抢购泡沫公司股票的投机者完全一样,完全是在博傻,也就是傻瓜博弈。

最后,泡沫的破灭往往与资产供应的增加密切相关。

举个例子。南海泡沫事件虽然只持续了不到一年时间,但在那一段时间内,股票的供给却出现了巨量的增长。比如说,故事的主角,南海公司新发行股票的数额,是公司原来流通股总数的两倍,更达到了皇家非洲公司的三倍。

再举个例子。在互联网泡沫吹起来的时侯,大量的网络公司都在纳斯达克进行了IPO。但实际上,这些网络公司只出售了一小部分的股票,而大部分的股份都被分配给了内部人士、风投基金以及机构投资者。这些内部人士一般都承诺在一个“锁定期”内不卖股票。但在2000年上半年,为数众多的网络股锁定期满,股票的供应也因此激增。伴随着网络公司流通股的激增,互联网的泡沫终于在2000 年破灭了。

最后你看,人类历史上的金融泡沫始终不能避免,中国经济也逃脱不了在泡沫里浮沉的命运。尤其是现在中国所谓的楼市泡沫,更是一把悬在中国经济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所以理解金融泡沫吹大和破灭的规律,无疑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大有裨益。

本文源自:《谁都逃不掉的泡沫:理解了泡沫,才能理解当下经济》
稿:王爽博士 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特聘研究员
来源:得到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