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Creativity

跨领域迁移+多要素组合。

Ten-Life-Lessons-from-Steve-Jobs-We-Should-Never-Forget2-650x340.jpg

独立人格是创造力的重要条件。

在训斥和耳光中,再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天赋,都会被消磨殆尽。

中国人处理问题时,有太多的天经地义在阻碍着思考和发问的深入。中国人几乎完全不明白,所有创新都必然是对天经地义的突破。

creativity123.jpg

什么才是创新的核心资源?

携程网梁建章最近提出了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他说,为什么世界上的创新活动分布得特别不均匀,比如美国就是硅谷,中国就是北上广呢?是制度好?但各地制度都差不多啊。梁建章认为,成为创新中心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口。

为啥这么说?

首先,人口多对创新有加速作用。比如在中国搞出来一个创新应用,你市场渗透率1%,就已经是1300万用户了;而在德国,人口不到一亿,同样1300万用户,市场渗透率得10%以上,那得多费劲?市场越大,你就能越早地碰到技术问题和机会,也就更有优势。所以,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是世界上最好的,甚至比美国都强。

其次,人口增长让创业者胆更肥。你想,为什么日本人不敢创业,人口萎缩老龄化啊,好企业少又不招新人,一旦创业失败了很难找到工作,一般人就不敢去创业。反过来你也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创业热都集中在人口不断增长的特大城市了吧。

另外,创业的最佳年龄在30岁左右。今天的80后就处在创业最佳年龄,所以中国进入了创业黄金期。值得担心的是以后,90后的整体数量已经比80后少了百分之三四十,所以以后的中国创新会面临一系列问题。

所以你看,人口才是创新的核心资源。

新书|混乱能够激发创造力

这条音频给你说的是一本新书,这本书告诉我们,其实混乱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整齐才是我们的敌人。

在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整齐比混乱好,所以懂得归档物品、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得井井有条的人肯定更优秀。但《三联生活周刊》有篇文章介绍了一本英文版新书,名叫《混乱改变我们的生活》,书的作者是《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蒂姆-哈福德。他在书里说,我们经常屈服于整齐思维的诱惑,但其实一定程度的混乱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有时候整齐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混乱反而能让我们获得自由。

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富兰克林,他年轻的时候为了让自己进步,列了诸如勤奋、正义、冷静、克制等13种品德,然后把这些品德记在笔记本上,做不到的地方就涂上一个黑点。

这个方法富兰克林坚持用了一辈子,效果也很好,笔记本上的黑点越来越少。富兰克林的一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而最有意思的是,他列举的第三种道德品质是“整齐”,意思就是让物品各就其位、要做的事情按部就班。其他美德都被他一个个成功拿下了,但唯独这第三条,他怎么也做不到。这就让他很懊恼,因为他觉得,如果能做到将物品摆放整齐,那他就能变得更成功、更高效。

但坚持使用文件柜就能让丰富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这个说法,本身就很荒唐。本书作者哈福德就说:“整齐有序只是为了减轻我们的焦虑。它可能只是一种狡猾的做法,明明做的是无用的事,却还觉得自己很忙。”

书里说,归档看似是一种非常职业的做法,但实际上,爱整理、爱归档的人经常被泛滥、无用的文件压得喘不过气来。这是过早分档造成的恶果。文件一来,归档爱好者就要决定该如何处理,把它们留在桌子上显得不整齐,就要把它放在某个地方。但大部分文件并没有长期价值,归档就等于把文件柜当成了废纸篓。你不知道将来会用到哪些文件,人们在整理的时候创建的文件夹只在当时有意义,几个月或几年以后,连它们的创建者也会感到莫名其妙。

而那些乱堆乱放、不爱整理的人呢,其实他们只是把桌面当作临时的文件存放处,桌子上的一堆文件不仅不乱,还自有逻辑。比如说,你刚用过的文件在最上面,好的材料总是在手边。所以,乱堆放的人会时不时抓过一堆文件,查看一遍,然后把其中的大部分扔掉。当他们给材料归档的时候,他们整理出的档案虽然很少,但却很实用。

所以,美国记者格林菲尔德也说:“爱因斯坦、亚历山大-弗莱明、林肯都是邋遢鬼。但他们给了我们相对论、青霉素和美利坚。”除了和办公桌、文件柜有关的混乱以外,作者哈福德在书里更多的讨论了其他类型的混乱,比如即兴发挥、矛盾、粗糙、随机、不完美、模糊等。尤其是那些头脑中的混乱,能孵化洞见、有助于生成联想。

比如数学家保罗-埃尔德什,不停地更换合作者和研究计划,他造成的混乱甚至会让别人受不了。比如说,他半夜要是饿了,就会不停地敲锅,直到别人给他送吃的来,但有意思的是,六十年里他一直保持着每六个星期写出一篇论文的频率,绝对的高产。可见,混乱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糟糕。

所以,这本书的作者哈福德提醒我们,“在面对混乱的世界时,我们应该抵抗我们厌恶混乱的本能。

以上就是书里的部分内容,供你参考。

本文源自:《三联生活周刊》(读书|混乱让生活更美好);蒂姆·哈福德《messy:the power of disorder to transformourlives》

罗胖60秒:“新网络”的作用

2018-01-14 罗振宇 罗辑思维

  1. 昨天看到一个段子,说一个人不小心把车开到了马路中间的绿化带上,卡住了。咋办呢?

他拿出手机,在点餐平台上点了十份外卖,等外卖都到齐了,这就有十个外卖小哥了啊。一起使劲儿,123,抬!就把车给抬出来了。

全部给好评。外卖的餐就给外卖小哥吃了。外卖小哥也高兴。

  1. 你算算账,如果叫拖车公司,不仅要花几千块,而且还慢啊。叫外卖这个方法,300块钱搞定,还皆大欢喜。

  2. 我觉得这个故事特别有启发。一个网络,不管是因为什么形成的,形成之后,它一定会有其他的用处。

道理很简单,这个网络之所以能形成,一定在某个方面推进了人协作的效率,降低了某个方面的成本,那就一定能应用于别的领域。

  1. 所以啊,只要是推进新网络形成的事,比如加入新的社交圈子,真的是可以不问目的,埋头耕耘。

罗胖60秒:圆珠笔芯为什么都那么细

2017-11-08 罗振宇 罗辑思维

  1. 我们小时候,第一次用圆珠笔的时候,不知道你想过一个问题没有:钢笔的墨水管是比较粗的,而圆珠笔芯为什么那么细呢?

  2. 其实,刚刚发明圆珠笔的时候,笔芯和钢笔墨水管是差不多粗细的。但是麻烦来了——漏油。

为啥漏油?笔头的耐磨性不好,那颗小圆珠磨小了,自然就漏油了。所以,刚开始改进的技术思路,都是提高笔头的耐磨性。但是这个方向上的努力都失败了。

  1. 后来大家发现,圆珠笔一般是写到两万个字母的时候开始漏油。那好,把笔芯做细,装油量减少,一支笔芯的写字范围控制在一万五千个字母内。好了,问题解决了。

  2. 你看解决一个问题,永远有两个方法。第一,解决这个问题;第二,让问题本身消失。

要不到一个东西,就转头想想,我是不是可以不要它?这永远是个有效的思路。

IPCreator: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高手:创新者的两个创新建议

李翔及其团队

松冈容子(Yoky Matsuoka)是硅谷科技圈一个传奇人物。她在青少年时期作为一名职业网球选手从日本到美国学习。但是因为伤病,她的运动生涯被迫终止。结果,她转而成为机器人领域的专家,获得过麦克阿瑟天才奖,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华盛顿大学都教过书。

2009年时,松冈容子离开大学,参与创办了谷歌内部神秘的创新实验室Google X。我们之前也曾介绍过谷歌的这个神秘部门。之后她还加入过苹果公司,参与苹果和健康相关的项目。不过,2017年年初,松冈容子又回到了谷歌,担任谷歌旗下智能家居公司Nest的首席科技官。

在《财富》杂志举办的最具影响力女性峰会上,松冈容子介绍了她对创新的一些看法。松冈容子说,虽然所有公司都需要创新,但为了颠覆而颠覆并不会起作用。她以自己联合创立的Google X为例,这个团队创造了“教科书式的变革”技术,但“他们赚不到钱”,“这是大多数公司所追求的吗?”所以,“为自己的Google X许愿时要小心,因为你得到的也许并不是你想要的。”

松冈容子的第二个观点是, 尽管在回望过去时,每个人都会感慨科技改变世界的速度,但是,实际上,“创新的速度真的很慢,它不像我们想的那么吓人。”她的意思是,大的趋势其实并不难看到。因此,她建议,不要去追赶潮流或者竞争对手,所有公司都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要出现的是这些东西,那么我们应该集中在哪一个上面呢?”

这就是松冈容子对创新的两个观点: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要懂得专注

IPCreator: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

Invention

需要是发明之母,创意是发明之父。

发明的历史

目录

导言
一、古代社会
第一章 文明之始 10
第二章 农业革命 31
第三章 运输 43
第四章 建筑 59
第五章 动力和机械 75
二、发现新世界
第六章从伊斯兰的兴起到文艺复兴 90
第七章造船和航海 100
第八章机械化开端 113
三、工业化诞生
第九章现代社会初露端倪 124
第十章新的运输方式 145
第十一章采矿和金属 165
第十二章家用电器 179
四、大西洋两岸的技术浪潮
第十三章20世纪早期 194
第十四章 军事技术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202
第十五章 新的通讯手段 215
第十六章 交通:铁路和航空兴起 240
第十七章 新的建筑技术 258
五、现代世界
第十八章 战后世界 270
第十九章 医学和公共卫生 281
第二十章 农业和食品的新局面 300
第二十一章 新材料 317
第二十二章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 324

改变世界的1001项发明

目录


引言
发明索引
远古时代
罗马时代到工业革命
工业时代
帝国时代
现代的诞生
战争与和平
走向全球
互联网时代
术语
发明者索引
撰稿人
图片来源
致谢

关于创造的28个真相

2015-11-27罗振宇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叫《创造》。

一般人都认为,创造是神奇的事——

●只有天才有可能创造。

●创造行为有明确目的。

而这本书的作者,“物联网之父”凯文·阿什顿却说,那都是鬼扯。

从0到1,那是造物主创世纪的做法,绝大多数时候:

●创造随时随地可以发生。
●创造可以由普通人发起。
●创造用普通的方法可以达成。
●创造是人类大规模协作的现象。

《创造》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以下28个真相:

创造是一项全民活动,成千上万的人作出过贡献。
创造力是人类天生就有的能力。
创造力并不罕见,它分布在所有人身上。
人不是要从事创造,人本身就是创造。
不断改良的强烈欲望使人类大大优于其他物种。
工作是创新的灵魂。
唯一不好的草案是不去开始写草案。
“如何去做”和“做什么”紧密相连,一个会推导出另一个。
旧观念会阻碍新的观念。
发现问题,解决它,然后重复,步骤最多的人胜出。
决定创新是否成功的不是步伐大小,而是你迈出了多少步。创新要采取步骤,而不是飞跃。
创新的最佳方法是独自工作,并且在想出对策的时候立刻评估。
创意源于有意识的思考。
创造是执行,而不是灵感。
创新失败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在做有用的积累。
创造真正的秘诀是要永远当一个初学者,有能力看到意料之外的事情。
创造的自信是一块必须每天强化的肌肉,依靠循环达到提升。
人类看得更远不是因为巨人,而是世世代代人的工作。
一个通过创造才存活下来的物种,绝不可能限制有创造力的人。
创造过程中的挫败感,多半源于担心别人会怎么想。
激情比奖励更能推动创造。
第一次创造出来的东西几乎没有多少是好的,但第一张草图的价值是它打破了空白页。
“新”就是“不同”,所以“不同”能够成为“新”。
创造最宝贵的资源是时间。
成人在行动之前思考,孩子们靠行动来思考。
最有创意的组织优先考虑行动的仪式,最缺创造的组织优先考虑说话的仪式。
我们用变化击败变化。
再见了,天才

这样一本有分量的关于创造的名著,最宝贵之处在于:

1.作者凯文·阿什顿不是什么理论家,也不是商学院的教授,而是一个自己就有重大创造成果的实干家,他被认为最早提出并实践了“物联网”概念。

2.这本书不是出于想象的心灵鸡汤,也没有枯燥的理论推导,随意翻阅就能遇到来自真实世界的故事,从解决香草授粉难题,到幽门螺杆菌的发现,从可口可乐的诞生,到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什么是创造?

创造不是魔法,而是工作,勤奋者才有机会。
没有创造的生活暗无天日,
有创造的生活是为了得到更好的自己。

以《创造》,致敬2015年勤奋工作的朋友和每天死磕的罗胖自己。

要想创意多,先要玩起来

我们经常看到,谷歌、苹果这些科技巨头的公司,环境布置得轻松随意,有咖啡厅、游戏室、甚至电影院,这是为了装个门面好吸引高端人才?最近余杰丰在一篇文章里说,这是为了加速想法流,构筑结构洞,这样才能促进创新。

什么是想法流?很简单,就是想法也像河流一样流动,从别人脑中流到你脑中,想法流动得越快,大家的思维就越活跃,创新能力也就越强。

举个例子,苹果公司的大楼天庭是乔布斯亲自设计的,那里集中了会议室、休息区、电影放映室、游戏区和餐厅,这样的布局,就是为了让大家一整天总能碰头,增加想法流的流速,这是苹果创新的小秘密。

那什么是结构洞呢?简单说,你认识两个人,而他们互不认识,那你就是连接他俩的结构洞。所以,你每认识一个陌生人,都可能为你带来一个新的结构洞。大部分公司的销售人员很有想法,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社会关系多,结构洞就多,所以常能看到不同解决方案。

但结构洞不一定是人啊,这些科技公司里的游戏厅、咖啡馆,都是结构洞,它帮助员工在这里形成“链接”,促使想法流在这里的交汇。

你看,高科技公司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不是门面工程,而是它创新的秘诀所在。

本文源自:公司好玩,为什么组织就能创新?

一辆二手车的钱拍部好莱坞电影

我们知道,好莱坞大片总在砸钱,用大制作换大票房,不过,好莱坞有一个另类制片人,他用硅谷创业的思路拍电影,颠覆了高投资、高回报的传统做法,用小制作挣了大钱。

这人叫勃鲁姆,是《速度与激情》第一集的导演,他的制片理念和好莱坞主流处处相反,更接近硅谷创业的思路,比如,做很多小投资,让市场决定输赢,可以大部分失败,但只要不断试错,就一定能挣钱,而且是挣大钱。他的小成本电影有多小呢?有一部电影,只花了1万5千美元,连辆二手车都买不了,但票房收入是2个亿。过去5年,好莱坞回报率最高的20部电影,有6部是他制作的。他今年拍的10部电影,总投资不到5千万美元,而回报已经超过10亿。

他有什么控制成本的秘诀呢?

首先拍的都是惊悚恐怖片,好看不靠场面,靠情节
其次所有的工作人员,包括导演演员,身份都是合伙人,只拿最低工资,最终收益看票房。
第三为了节省预算,他几乎不做推广,只做口碑。最后,也是最最关键的一点,永远不能超过预算,就算拍一半不拍了钱全砸里头,也绝对不能超过预算。

你看,这位好莱坞制片人的另类制片理念,是不是也能借鉴到我们的创业里呢?

本文源自:The Scariest Thing In Hollywood ,(美国NPR-电台)

谷歌的创新秘密你理解错了

我们都知道,谷歌有个“20%时间制”,就是员工可以用20%的工作时间来研究自己喜欢的项目。很多人觉得,这个制度的关键在于给了员工创新的时间,但谷歌掌门人埃里克在新书里说,其实,重点不在时间的长短,而在你给了员工多大自由。

比如说,谷歌有位工程师,利用自己工作20%的时间,琢磨谷歌电子邮箱,然后提出来说,可以在邮件旁边加上推荐广告啊,但这个想法没得到公司的同意,结果你猜怎么着,这哥们儿就自作主张,用黑客软件侵入了谷歌的内部系统,把广告推荐软件加进去了。大家发现以后当然很生气啦,但一用,觉得还不错,结果公司不仅没惩罚这位工程师,还保留了他的广告创意。

你可能会问,太自由了不好管理,团队会不会缺乏协作呢?谷歌有办法。每周五下午,谷歌都会举办“演示日”活动,员工把自己的好点子亮出来,吸引其他同事入伙一起干。要知道,你投入20%的时间不难,让别人为你投入他的20%时间,可就难多了。这样做目的,就是让互相不熟悉的同事混搭协作,即使这些点子最终大部分都成不了,但更多创意精英就成长起来了。

所以,谷歌的创新机制不仅在于给了员工更多的创意时间,更给了他们更多的创意自由。

缺思维方法?这样补

我们总说缺啥补啥,但这未必正确。最近,媒体人骆海涛写了一篇文章说,其实改变思考方式,可能就没有缺口了。

先看个例子,最早的时候,医院是没有急诊室的。结果碰到急诊手术,只能插队。问题是,你插了队,后面的手术排期全乱了,这让医院很头疼,是手术室不够吗?后来,专家建议他们,留出一间手术室当专门的急诊室就行了,表面上看,空出一个房间专门做急诊室,好像是个浪费,但实际上,这不仅保证了治疗急诊病人,又不影响其他手术排期,反而提高了整体手术效率。

再看个例子,如果一家餐厅很火,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队,是不是该加桌子呢?其实,餐厅要加的不是桌子,而是翻台率。比如号称餐饮先锋的雕爷牛腩就规定,顾客不吃完第一道菜,就不给你上第二道,这个做法极大提高了它的翻台率。

同样啊,铁板烧的翻台率为什么那么高呢?因为厨师在铁板上当着你的面做菜,这其实提高了顾客吃饭的速度,因为吃得快才能看清下一道菜是怎么做出来的。厨师表演结束后,大家没啥可看,也基本吃完走人了。

所以你看,出现资源缺口时,不要总是想着缺啥补啥,也许只是改变一下你的思维方式,缺口就不复存在了。

本文源自:为什么穷人只会更穷,富人只会更富,而拖延症患者永远没有时间

认知清单|王煜全关于“创新”的11条洞察


2017-10-11 「得到」 罗辑思维
引言

这个创新的时代,机会层出不穷。可未来创新的趋势是什么?机会和风口在哪里?如何发挥自身特长,参与到其中?

「得到」邀请高科技投资人王煜全创作了这篇清单,11条关于创新的洞见,供你参考。

  1. 提到创新,不要只想到欧美。事实上,中国企业在未来大有可为。

  2. 未来全球创新的核心理念,就12个字:美国科技+中国创新+全球市场。美国的科技,结合中国的市场、生产能力、资金等优势完成积木式创新,产品上可销售欧美,下可覆盖亚非拉。

  3. 从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来看,创新属于边缘势力。大家都从众的时候,整个系统会更加稳定;大家都创新的时候,系统变化的风险会增加。因此,创新有风险,并非方方面面都需要时时创新。

  4. “积木式创新”将是未来创新的大趋势。各具特长的创新者,把自己的长板和别人的长板(团队、创意、技术、资本)结合,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这一点,不仅针对个人,对于企业,甚至国家,同样适用。

  5. 基于积木式创新,旧的“木桶理论”将失效。企业和个人需要找到并竭力扩充自己的长板,以换取和别的长板合作的资格,强强联手组成更大的木桶,攫取更多资源,实现多赢。

  6. 寻找创新切入点,有两个标准:技术壁垒和产业变局。一方面,创新不能只衡量技术的优劣,还要看它是否具有独特性,即技术壁垒是否完备。另一方面,只有在产业结构容易被创新颠覆的领域,小企业才有机会。

  7. 真正时代级别的创新,要找到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不连续性。这种不连续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变革产生的不连续性,比如战争和改朝换代;二是人群的不连续性,比如90后的崛起,使得满足其偏好的市场勃兴;三是科技造成的不连续性,比如科技革命带来的时代变革。

  8. 好的创新,往往能带来人类集体行为方式的转变。如果一个创新,能激发人的潜在需求,就更容易形成潮流,甚至诞生产业。

  9. 技术的创新,不一定非要自己摸索。如果对用户、市场有足够的控制力和垄断力,反向利用、收购别人的科技,一样可以完成创业创新。苹果就是典型的例子——充分利用已有的市场,高价买断日本东芝公司的技术,发布了iPod,取得跨越式发展。

  10. 不要因为行业巨头的垄断而畏手畏脚。任何行业,相对于小公司对先进科技的饥渴程度,大公司从结构上来讲,往往更难创新。创新的推动力集中于小企业,尤其是善用科技的小企业。

  11. 培养创新能力,需要增强4个特质:容忍冲突、容忍失败、具备工匠精神和DIY的能力、学会复杂协作。在这个媲美“大航海”的风起云涌的时代,你做好准备了吗?

怎么证明你真的是你?

最近,阮一峰在《极客头条》发表了一篇文章很有趣,他说:要证明你真的是你,用生物行为特征计量的方式更快捷。

啥意思。我们每天都要证明我是我。比如网上购物付钱的时候,在宾馆开房的时候。证明你是你,传统密码学给出了三个解决方案:

第一,只有你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信息,比如密码。
第二,只有你有,别人没有的东西,比如身份证。
第三,每个人都不一样的生理特征,比如指纹、瞳孔、DNA等等。

但现在网络上最实用的还只能是密码,因为相对来说成本最低,用户只要记住一串字符就行了,但还是让我们越来越头疼,因为密码要求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记不住。比如,苹果公司的密码要求是:“至少8个字符,其中不得包含3个以上连续相同的字符,而且必须包含一个数字、一个大写字母和一个小写字母。”你看,安全就不简单,简单就不安全,有啥办法可以两全其美呢?

一家瑞典公司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他们发现,人们在打字的时候,键盘上某些键你会按得特别快,另一些按得特别慢;从一个键跳到另一个键的时间间隔也有差异;每个人还有自己打得最熟的单词。单单打字这件事,就可以有几百个指标可以识别用户。所以需要登陆的时候,你打字输入一段话,网站就知道你是你了。这就叫行为生物特征计量。其实,这项技术咱们已经在用了,比如最新的支付宝,就记录了你点击屏幕的力度方式,如果是别人使用,支付宝会自己终止操作。

看来,要证明你是你,生物行为特征计量的方式更快捷。

用开发软件的方法攻克癌症

一般来说,抗癌药的配方都是商业机密,各大药厂都秘而不宣。最近,哈佛医学院一位教授提出,抗癌药研发采取开源和众包的方式,会大大提高研发效率。

他说,就像电脑运行了病毒程序,会变成有毒的电脑,细胞如果运行的是变异的基因代码,就会诱发癌症。电脑要杀毒,就要有针对性使用杀毒软件;人类要治疗癌症,也要对变异的基因代码进行“杀毒”。现在我们发现了500多种致癌基因,相当于有500多种电脑病毒,但药物配方——也就是杀毒软件有多少种呢?只有十几种,远远不够。如果像软件业一样,采取开源和众包的方式,各个研究所把各自的研究成果公开,可以高效率地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抗癌药物。

这位教授就是自己这个理论的先行者。他的实验室每发现一个可能有效的抗癌配方,就立刻在网上公开,还免费发放试样。目前,全世界有450个实验室在测试这个团队的成果,有4个治疗方案已经进入人体临床试验。

也许用“开源+众包”、甚至“众筹”的方式,未来的癌症研发有可能变成奇虎360那样 免费的杀毒模式。

本文源自:治愈癌症的希望不在某个药厂,而在于开源(open-source) 和众包(crowd-source)

看别人如何开脑洞玩众包

众包的概念不新鲜,无非就是把过去组织自己干的事,外包给大家自愿去做,比如维基百科就是众包模式。可是你知道投资和科研也可以通过众包来完成吗?

投资怎么众包呢?雪球网CEO最近在演讲里举了个例子,雪球网是做投资的嘛,一个投资人看到有种新饮料在超市里占了很大的柜台面积,觉得这也许是个投资机会,但怎么验证呢?他在雪球网上有10万粉丝,就给大家布置了个任务,让他们逛超市的时候随手把摆了这种饮料的柜台拍下来发给他,他汇总照片后推测出了这款饮料的铺货量,计算了可能的销售额,然后他使劲买这家公司的股票,果然赚了一大笔。

再比如,生物科学这么专业的事情竟然也能用众包来完成。华盛顿大学一个研究员要拼出复杂的蛋白模型,自己做太慢。于是他找朋友设计了一款游戏,网友可以用各“零件”组装蛋白,跟拼图似的,很快蛋白就被大家合力拼完了。最后,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 上,作者有57000人,全是网友。

你看,在投资科研这样专业的领域,众包模式也能被用起来。

方法论:五步实现创新想法

这条音频跟你说说,有了创新的想法,如何实现它。

我们都知道,创新是驱动企业发展的不二法门,然而,大多数新的商业想法都面临着两种不确定性:需求不确定性,也就是不知道客户是否会购买,还有技术不确定性,也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找到理想的实现方案。于是,由于人类规避风险的本性还有商业惯性,就使得大部分想法最终仅限于想法,不能付诸实践。

那如何解决创新中的不确定性?斯坦福大学的内森·弗尔教授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杰夫·戴尔教授就在新书《创新者的方法》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帮助创新者,系统地将创新的想法实现、落地。

杰夫·戴尔认为,下面这五步,也就是:产生洞见、查明问题、提出方案、鼓励新的领导方式、推出商业模式,可以帮助人们最大限度地降低创新的不确定性,下面我们来具体说说。

先来看第一步:产生洞见。书的一开始就提出,想要减少不确定性,你首先就要对用户的偏好和行为有所了解,要能从变化中,把握核心,而这需要你形成自己的洞见,这个洞见,可以简单理解成:一个值得去解决的问题

那么要如何产生洞见呢?其实观察、同人交谈都是好办法。比如联合利华的经理就是在某次活动上,听到顾客在讨论新款豆奶饮料时问现场的销售人员:“为什么一款 ‘保健’饮品会含糖?”这才意识到,研发团队忽视了大众在判定“保健品”时,特别看重的一个因素:无糖。这个洞见的产生,就是观察中无意得来的。当然,你还可以给自己安排一些固定的任务,比如每周花时间跟客户交谈,或者是在一个月内知道5位顾客对产品的想法,以此来形成洞见。

创新方法的第二步是查明痛点。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一种名叫“痛苦风暴”的方法,意思是模拟客户的“行程路线”,以便知道客户们的痛点。只有走一番,你才能说自己已经站在了客户的角度上。

第三步是提出解决方案。在这个阶段,作者提议用“最小化可行原型”来帮助解决问题。

最小化可行原型是指创建产品最小化的精简版。通过用户测试,最小化的可行原型能帮你了解哪些功能才是用户真正想要的。

最小化可行原型一旦经过验证,就可以进行最小化卓越产品的开发。最小化卓越产品可以说是“最小化可行原型”的2.0版本。最小化卓越产品的目标,是提供一种解决方案,而验证这个产品是不是真的提供了好的解决方案,就可以参考下面三点:用户用了是不是惊喜?愿不愿意推荐给别人?以及,是不是肯掏钱。

第四步是鼓励新的领导方式。作者认为,在创新环境里,领导不是首席决策者,而是首席试验师,要和团队一起提出奇思妙想,并试错。具体来说,他需要去给团队设置重大挑战,并为清除障碍提供工具。乔布斯当年推出iPod的时候,他给团队提出的挑战是“把1000首歌装进口袋”。这个当时听起来有些不可能的想法,最后却催化了一个绝佳产品。

第五步,是考察商业模式。作者认为,衡量商业模式成不成功,最重要的维度就是公司为目标客户提供的解决方案可行不可行。一旦你提出了优秀的解决方案,那么接下来你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它推广出去。作者以印度公司戈德瑞制造为例。戈德瑞发现,印度欠发达地区的人们需要一款体积更小,价格更低的冰箱,然后顺势研发出一款小型冰箱。团队在与客户交谈时,发现女性客户以及农村集市人群,在购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于是确定要重点抓住这两部分群体进行推广。随后他们发现,邮局在农村地区随处可见,并且邮递员和村民关系很不错,于是决定把销售渠道放在邮局。最终,这款产品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产生洞见、查明问题、提出方案、鼓励新的领导方式、推出商业模式,这就是作者提出的,创新的五个步骤。可以说,《创新者的方法》是一本让人拾起创新本能的书。如果你对创新有兴趣,并且正面临着创新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那不妨找来这本书,细细研读。

本文源自:《创新者的方法》

怎样的设计能够防止楼梯间踩踏?

作者:王志安

昆明一所小学发生踩踏事故,有媒体指责事发学校的楼梯过窄,据这家媒体报道,学校的楼梯间只有1.2米,这位记者可能以为自己找到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可殊不知,这个指责完全是望文生义。

事实上,并不是楼梯越宽就越不容易发生踩踏事故。楼梯踩踏的发生,取决于人流的速度,拥挤程度,前后信息的沟通,是否有人倒地等等因素。楼梯宽一些虽然有利于人流疏散,但当人数达到一定程度,这个宽度的增加就没有意义的,相反,太宽的楼梯反而有更大的危险性。因为一方面太宽的楼梯会增加人流的速度,速度越快,发生踩踏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另一方面,太宽的楼梯,也意味着人流中某个将要倒地的孩子很难抓到旁边的扶手,而有人倒地,是楼梯踩踏最致命的诱发因素。一旦有人倒地无法避免,滚雪球效应就会立即释放出腾腾杀气。

大家观察一下,地铁里的人流非常密集,但却很少发生踩踏事故,为什么?因为地铁的设计师知道存在这一危险,在设计的时候有意考虑了如何避免。

对于地铁来讲,短时间人流的聚集、同一方向疏散,以及较小的通道和楼梯,都和学校很类似,地铁设计师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

不是想办法加宽通道或者楼梯,而是相反,将楼梯和通道做一些分割,使其变得更窄。更窄的通道,一方面可以减少人流中横向的交叉(横向交叉也很可怕,在行进中的人流,横向碰撞非常容易将人带倒);另一方面,就是降低速度。降低的速度,这是人员密集场所降低发生踩踏事故的关键因素。也是类似公共场所设计的重要安全原则。

对于昆明这次学校踩踏事件,最致命的原因在于楼梯间那个倒在地上的海绵垫,这个海绵垫绊倒了人流中下楼的孩子,因为当时已经足够拥挤,后面的孩子不知道前面发生的情况,继续往前拥挤,形成可怕的叠罗汉现象,悲剧至此发生。

就事论事,这是一起责任事故,倒在地上的海绵垫无人清理,体现了消防管理的疏漏,而不是楼梯间的设计问题。

但是,如果读过上面地铁设计的奥秘,学校的楼梯间也完全有改进的空间。事实上,这一事故也的确证明,我们的学校的校舍设计,还基本没有在设计中考虑防止踩踏的因素。只不过那篇报道记者的质疑方向,完全跑偏了。

真正的解决方案有二:

第一,让楼梯间变得更窄,比如在1.2米的楼梯的中间,再建一道格栅。这个方案的缺点是不够美观,把学校弄得像地铁站。

第二个方案,是在每层楼通往楼梯的拐角处,建一个减速隔挡,比如将原本两三米的通道,降为一半的宽度,或者设计一道门。这样,集中下课的学生,在进入楼梯间之前,速度就被降下来。而只要在楼梯间里孩子们的速度降下来,不会形成后浪推前浪的压力,即便有孩子在楼梯间摔倒,都很难再发生群体性的踩踏。

罗胖曰:

用“直觉感知”和“是非判断”这两样浅陋的武器是无法优化这个世界的。

王志安说的另一番话特别醒脑——

“所谓改革,就是将讨论框定在技术范围内,少谈或者不谈终极问题。
改革派笃信技术最终能解决终极问题,只不过需要时间的积累。
而革命派只热衷于讨论终极问题,对技术问题丝毫没兴趣。
他们认为只要终极问题解决了,所有的技术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这世界上就再没烦恼了。
后者是白日做梦。”

苹果首席设计官谈创意和专注

乔纳森·伊夫(Jony Ive)是苹果公司的首席设计官,他是苹果在产品设计上的灵魂人物。如果你读过乔布斯的授权传记,就会知道在乔布斯在世时,伊夫是整个苹果公司乔布斯最愿意花时间待在一起的人,他们会一起吃午餐,也会一起散步。伊夫在乔布斯再次返回苹果之后,设计了从电脑、iPod、iPad到iPhone的苹果全线产品。乔纳森·伊夫也一直很低调,极少接受采访。不过,10月7日,乔纳森·伊夫参加了《纽约客》的TechFest活动,分享了他对设计和创意的一些观点。

伊夫这样描述创意的过程:“周二的时候你还脑袋空空毫无头绪,周三时你就有了个想法。而且,往往这个想法只是试验性的、非常脆弱的。这个想法过于模糊,因此,去尝试它和描述它变得非常重要。一个脆弱易碎的想法,慢慢变得充满力量,这个过程让我沉醉其中。能够参与这个过程,我充满感激。”

苹果公司一直努力做到专注。乔布斯在世时就一直在控制产品的数量。同样创意和设计也需要专注。在谈到专注时,伊夫说:“乔布斯是我最好的老师。我从没见过有第二个人拥有他那样的专注力。专注的艺术意味着,即使有某些你热切想做的事,你也要把它放到一边,因为那往往会造成真正的消耗。曾经有一些时期,我感觉到自己达到了那种专注,那种感觉有点奇怪。你会意识到,以往的边界和障碍,都变得琐碎不重要。要做到这种专注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让人精疲力尽。我们做的所有事都需要这种专注。”

乔纳森·伊夫也透露,苹果公司为了设计iPhone X,前后经历了5年时间,最开始时的原型产品,是一款大而笨重的无边框手持设备,因为当时的技术水平只能支撑这样的产品。想法需要等待科技跟上来。

罗胖60秒:如何用一个气压计,测量一幢大楼的高度

2017-10-08 罗振宇 罗辑思维

  1. 昨天我们说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远比看起来的多得多。

再举一个例子。

据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波尔,中学的时候,物理就学得不错。有一次考试,老师出的题是怎样用一个气压计就能知道一幢大楼的高度?

正确答案我们都知道了,高度不同气压就不同嘛,稍一换算就行了。

  1. 但是波尔的回答是,到大楼顶上把气压计扔下来,同时开始计时,等听到“砰”的一声的时候,通过重力加速度公式计算大楼的高度。

老师看了这个答案,气不打一处来。

本来是要考你气压的知识,你给我整出个重力加速度来。就说,这题不能给你分,除非你再想出一个办法解这道题。

  1. 波尔说,那还不简单,拿气压计敲开大楼主人的门,问他建筑物的高度是多少。

你看,现实世界从来不管你想考哪门知识,它只是需要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罗胖60秒:如何更好的解决麻烦

2017-10-07 罗振宇 罗辑思维

  1. 话说有一家美国公司建造了一个新的公司总部。在搬进总部几个星期之后,员工开始抱怨电梯太慢了。而且抱怨的声音越来越多,公司不得不重视了,赶紧联系大楼的建筑师,问问电梯能不能提速或者是扩容。

答案是可以,但是需要几个月的时间,钱也不少花,而且这几个月期间大楼还不能正常使用。

  1. 最后,公司决定,不改造电梯了,而是在每层电梯的旁边都安装了一面很大的镜子,这样,大家可以用等电梯的时间来整理自己的衣着,在镜子里观察彼此。

这就像我们今天在进电梯之前看广告,看着看着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果然,装了镜子,关于电梯的抱怨就没有了。

  1. 你看,在观念世界里,我们太习惯把一个麻烦和一个解决方法紧紧捆绑在一起了。而在现实世界里,解决问题的方法,远远要比看上去的多得多

让人头疼的时候最有创造力

当你遇到困难,觉得没办法克服的时候,是不是有一种要干砸了的感觉?谁也不想遇到这种情况,但是这不一定是坏事。最近,TED上的一个演讲认为:让人头疼的情境更能激发创造力。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心理学实验。这个实验把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拿到的是印刷清楚、容易阅读的试卷。另一组学生的试卷,字和字之间特别紧凑,读起来很费劲。成绩出来后,试卷读起来费劲的那组学生,表现比另一组要好。这是因为难阅读的试卷让学生们不得不放慢阅读速度,能更认真地审题,正确率也就更高。

再看一个例子,一个心理学家把学生们分成四人小组,有的小组成员都是熟悉的朋友;有的小组成员相互之间不认识,都是陌生人;有的小组既有相互认识的朋友也有陌生人。然后给每个小组一些案件的档案资料,让小组成员合作去判断,案件里的杀人凶手是谁。结果显示,全是陌生人的小组找到凶手的准确率最高,全是朋友组成的小组准确率最低。原因是,如果小组中是陌生人,大家彼此不信任,这种怀疑精神,反倒有助于整个小组排除错误的线索,找出正确答案。

音乐界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擅长即兴创作的钢琴家凯斯-杰瑞曾经受邀请到科隆歌剧院演出,结果到了现场,他发现钢琴完全不称手。那架钢琴太小,音调不对,琴键还不好用。他一开始拒绝演出,但主办方苦苦请求,他只好勉强答应登台表演。为了适应这架不称手的钢琴,他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曲子甚至演奏方式 。结果你猜怎么着?这场演出的效果非常震撼,观众好评如潮,整场演奏会录成专辑发行,成了历史上销量最高的钢琴专辑。

还有一个摇滚音乐界的大师,布莱恩-伊诺, 他经常拿着一叠卡片,每次到了演播室就随便抽出一张,然后让乐队的其他人按照卡片上写的来做。比如,卡片上写着“交换乐器角色”,于是钢琴家要去打鼓,鼓手要来弹钢琴,场面一片混乱。乐队的人都很讨厌这些卡片,但正是这些卡片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在他的影响下,诞生了好多摇滚乐坛上伟大的专辑。

无论是这叠捣乱的卡片,不称手的钢琴,还是让人读起来费劲的试卷,尴尬的陌生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逼着你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思考问题,而这正是创造力的来源。

本文源自:TED演讲(How messy problems can inspire creativity)

1分钟心理学:白日梦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壹心理导读:山川湖海,厨房昼夜,就让你的白日梦飞一会儿,开启一段飞行模式。—— www.xinli001.com



解决大问题,未必要花钱

很多组织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总以为钱花到位了就不是问题,最近,奥美英国的副总裁就说了,那些能够真正改变我们行为和态度的事,其实在细节,特别是和用户连接部分的细节

比如,瑞典一家宾馆在电梯安装了一串按钮,按下每个按钮都会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在电梯运行的枯燥时间,你可以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多开心!你说是花巨资重新装修的酒店房间更能让你记住,还是这个小小电梯里的贴心服务更让你记住呢?

维珍航空又是怎么干的呢?他们在头等舱里定制了非常漂亮的调味瓶,样子是很Q的银色小飞机,每个人看到的时候心里多少都会想,要是能偷偷带走就好了,但拿起瓶子来仔细一看,你会发现底座上刻着一句话,“偷于维珍航空头等舱”。相信多少年之后,你都会记得这个被猜透心思的瞬间吧,这比花大钱的广告印象深刻多了。

欧洲政府花了60亿英镑来给欧洲之星列车提速,但是这位副总裁说,不用花那么多钱!拿10亿英镑请一些名模,为乘客们提供顶级葡萄酒服务,说不定乘客们还会要求火车减速呢,因为枯燥的旅途变成享受了嘛。

所以你看,那些能够真正改变我们行为和态度的事,其实在细节,未必是需要花大钱解决的。

本文源自:你的公司有“细节总长”吗?

罗胖60秒:“文言”和“白话”

2017-11-05 罗振宇 罗辑思维

  1. 不知道你第一次学文言文的时候是啥感觉,我的感觉,是文言文中的词都是一个字,而现代汉语中的词都是两个字。

  2. 比如文言文中的“如”字,到了现代汉语中就变成了 “如果”;文言文中的 “虽”字,到了现代汉语中就变成了 “虽然”。

  3. 但是,你发现没有?“如果”中的“果”,“虽然”中的“然”,其实没有啥含义,那为啥还要加上去呢?

最近我才明白,原来这是因为汉语中同音字太多,在书面上写没有问题,但是到了口语当中,为了避免混淆,人民大众自发创造了这个方法,在一个字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字,组成口语词。

  1. 比如“鼠”,在书面上只有一个字,但是口语中就变成了“老鼠”。“石”在书面上也只有一个字,但是口语中就变成了“石头”。其他你就想吧,“桌子”“尾巴”,都是这个现象。

这就是人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自发创新。

让创意更有黏性

目录

前言 什么是创意黏性?
第一章 简约
第二章 意外
第三章 具体
第四章 可信
第五章 情感
第六章 故事
尾声

广告的六个模板

1.核心(简单)
宝洁家的洗发水:海飞丝是去头屑,飘柔突出柔顺,潘婷则强调营养泽,沙宣是专业,伊卡露是草本……
常见的:立白是不伤手,沃尔玛是天天平价
《终结者》I will be back 007系列:I am Bond,James Bond
2.意外(出其不意)
宝马——麦当娜
安全带(撞树)
美的空调(创新科技)
保险(瞬间回忆)
3.具体(地球人都能弄明白的,别装逼)
哇哈哈一瓶C柠檬——四个柠檬
手机的排除噪音干扰功能(身处喧闹的环境)
灯有多亮(不会告诉你有多少瓦,而是看效果)
4.可信
名人的推波助澜
数据支持:《老爸老妈浪漫史》中的巴尼经常举一些带有精确数据的例子,听上去很可信,其实都是扯淡。《偷天换日》里那个开车的帅哥看到路牌上显示的此刻死于吸烟的人数,就把烟扔啦
乐百氏纯净水——27层净化
5.情感
招商银行——·和·信用卡
农夫山泉——一分钱捐助
日本电通电饭煲广告——家庭温暖
直述吸烟的后果——恐惧
6.故事
用一个好的故事传达一个信息
我们总是会被会讲故事的人吸引
太多啦

名词解释:
1.好奇心的·缺口理论·:不喜欢别人讲话只讲一半;没看完的电影 总想知道结局;广告总在电视剧最精彩的部分插播进来,你又舍不得换台……
2.生成性类比:有生命力的类比,好的比喻能够生成新的观念、解释和发明。例如迪斯尼把他的雇员称作·演员·,使雇员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来。
3.高质概念:high-concept,好莱坞电影制作的一种常用模式,包括:1.知名影星或导演2.故事主轴简单明晰3.重复出现的单一形象营销主题4.有实体授权商品等
4.确定事件原则:一个商人要购买一幢房子,但不久会有一次选举,他开始认为选举结果与他买房子有关,后来经过分析两种情境(如果共和党获胜,他就买;如果民主党获胜,他也买),他在两种情景下会做同样的事,所以还没到选举结束他就买了房子。
如果再加一个选择,商人可以先预约这幢房子,但每天要支付10美元,那么商人的最终选择可能就又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微小的不确定性对人的影响
5.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金字塔理论):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的需要一经满足,便不能成为激发人们行为的起因,于是被其他需要取而代之。
  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次的需要激发。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

有意思的话:
1.电影《罗生门》可以被看做是爱因斯坦相对论在电影界的延伸。
2.一部电影的卖座具备三个基本的要素;性、贪婪和恐惧
3.7小于6:7个三明治的脂肪低于六克(为什么1+1大于等于2,一只公鸡+一只母鸡生出一窝小鸡)

笔记

所谓黏性,是指你的创意与观点能让人听懂,能被人记住,并形成持久的影响。当然,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创意和观点具有粘性,具体怎么破,请看黏性创意的六大原则。

▎原则一:简单——核心+精炼

第一步,找到核心。你真正想要传达的是什么?只有找到核心,之后的所有努力才有价值。作者举了西南航空的例子,西南航空在美国30年来保持着盈利状态,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始终如一的坚持降低成本。“全球票价最低的航空公司”就是它的“指挥官意图”,它的核心。因为这个意图,全公司上下都可以以此为最高原则行事,效率高而服务好。

找到核心之外,还有一些具体的技巧,比如:导语在前,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前;不要让受众决策瘫痪,不要提供太多信息太多选择。

第二步,精炼。我们所传达的信息必须精练,因为人一次能学会和记住的东西实在有限。要知道,说三件事,就等于一件也没说。

第三步,精炼的有深度。光把想法精炼还是不够,精炼得有深度才会有意义,要让有深度的想法变得精炼,就得在简短的信息中装进更多内容。那么,怎么做呢?

1.巧用基模,善用类比。“基模”顾名思义就是基础模型。当你要解释神马是“西柚”时,你要怎么说呢?是从它的产地、颜色、植物属性等分类进行介绍,还是干脆直接说“西柚大致上是一种小型的柚子,形似葡萄,皮薄且软。”

显然后一种方式更方便,更形象,因为我们用到了“柚子”进行类比,我们每个人都见过柚子,柚子的概念就是你已有的基模,在此基础上加上一些形容,更容易使人理解并记住。

2.信息不用一次给完。人们总是想一下子就精准无比的告诉你一切,但实际上更好的方法是先告诉对方够用的信息,然后再一点点的增多。

▎原则二:意外——如何引起注意+如何维持注意

一、如何吸引他人注意?

有一种情绪可以吸引注意——惊讶,比如像“我们每天都该喝8杯水”、“我们的大脑只用了十分之一”、“科学家预言地球将在50年后毁灭”这样的标题总是会让我们手痒,想要去点点看。不过需要记住的是,不要让惊讶成为噱头,而是要为核心服务,这样才有价值。

而怎样才能让人感到惊讶呢?答案是“不可预测”,即打破别人大脑中的固有基模。但惊讶要让人满足,答案又必须“可以后测”,你必须先破坏他的预测机制,再将其修好。

二、如何维持他人注意?

另一种情绪可以帮忙——兴趣。而什么让人产生兴趣呢?

有心理学家认为,我们觉得自己的知识出现缺口时,好奇心就好产生。电影让我想知道:接下去发生什么?推理小说让我们想问,是谁干的?填字游戏让我们想问:梵蒂冈有多大?

缺口理论中值得注意不是补齐缺口,而是打开缺口,你得先让人觉得需要这些信息,其中的诀窍就在于,要点明他们目前缺乏这些知识,并且给足背景介绍。

▎原则三:具体——帮人理解记忆

我们的大脑更倾向于理解并记住具体的东西。两道题,一是在十秒钟内写出尽可能多的白色的物体,二是在十秒钟内尽可能多的写出冰箱内的白色物体,你觉得哪一题比较容易呢?显而易见,越具体,我们思考起来越不费力。

怎样才能让观点更具体呢?如果以特定的对象为导向(妇女、儿童、中国人、学生等),我们会比较容易做出更具体的描述和决策。

▎原则四:可信——让人愿意相信

这都是废话了,可信当然重要,关键是怎样让人觉得可信?

一.来源可靠。比如说专家言论,权威人士的发言,各领域的红人。或者反权威,让普通人站到第一线。
二.细节力量。为毛小说要写那么多细节啊,为了营造环境,让人堕入虚构世界啊。
三.不要迷恋数据本身。统计数据无法产生黏性,统计数据本身没有意义,重要的是阐释。
四.“吸纳特拉测试”。如果你在那可以成功,到哪都能成功。简单说,就是履历证明,或者说案例。
五.可验证性。让受众可以验证,邀请他“自己去看”。

▎原则五:情感——使人关心在乎

信任很重要,让要让人从信任付诸行动,还得要关心在乎,触动他的情感。怎样才可以让被人在乎呢?

1.借景生情。将创意与已有的情感牵线搭桥。
2诉诸自身利益。要让他人关心,最可靠的途径就是唤起对自身利益的热情。也就是要回答,“这对你有什么好处?”
3.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理论。满足的不仅仅是低层的比如安全、金钱、身体满足等需求,也应该满足更高层的比如学习、自我实现、审美等需求。
4.“群体利益”。人毕竟是社会性动物,诉诸群体的利益,也是很好的方式,即诉诸身份认同。

▎原则六:故事——使人行动

现在任何一个公司都要有一个所谓品牌故事,可见故事的重要性。

故事提供了模拟,并提供了启发。故事既是娱乐也是学习。我们都需要故事。为毛心灵鸡汤会这么流行,就是因为它的固定格式就是通过小故事来讲道理,并且具有启发性。

以上原则,只是一种抽象的总结和参考,所有具有黏性的创意,都有这些原则的身影,但如何让创意更有黏性,还要多加练习。

最后提一个点——作者反复强调的黏性创意的大敌——知识的诅咒:我们一旦掌握了某种知识,就很难想象不知道这种知识的情况。其实不仅仅是创意的大敌,也是我们生活中处事的大敌,因为“知识的诅咒”,我们会变得傲慢、难以沟通、互不理解,打破它,除了技巧,我觉得还需要你知道你可能又被“知识诅咒”了。知道是改变的第一步。

Ps.所有此类美国的畅销书,都很罗嗦,不得不再说一遍。

黏性:创意能够被人理解和记忆,并产生持久的影响——令人过目不忘。
六原则:
简约 Simple
意外 Unexpected
具体 Concrete
可信 Credential
情感 Emotional
故事 Stories
引言
示例:
电影院爆米花椰子油中的饱和脂肪酸有害健康
西尔弗曼Art Silverman,美国公共利益科学中心
爆米花含有的饱和脂肪酸:37克;农业部建议摄入量:不超过20克。
方案:附近电影院出售的中等分量的黄油爆米花中含有的阻塞动脉的脂肪量,比一顿培根鸡蛋早餐、一个巨无霸炸鸡午餐和一顿牛排晚餐加在一起还要多。
视觉效果:所有高脂食品被塞进一袋爆米花中。
知识的诅咒:一旦我们知道了某个东西,就很难想象不知道它的样子。
原则一:简约
找出创意的核心;简明有序;核心+精练;引发联想;运用类比
丢弃许多好的见解,让最重要的一点发光。
示例
20世纪80年代,美国陆军修改计划流程。“指挥官意图”:1)如果我们在明天的任务中只做一件事,我们必须____;2)明天我们必须做的唯一最重要的事情是____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唯一最重要的成功因素是持续削减成本。
导语:倒金字塔结构
1992年,克林顿竞选美国总统。军师詹姆斯·卡维尔提出的竞选纲领:“应该抓经济,蠢货!”——如果你同时说三件事,就等于什么也没说。
决定优先次序:把“至关重要”的目标置于有用的目标之前。
1954年经济学家萨维奇(L.J. Savage)提出做决策的基本原则“确定事件原则”。但Amos Tversky和Eldar Shafir的研究表明,即便是微小的不相关的不确定性,也会影响人们的决策(不论A事件结果如何,人们都会对B事件做出相同的选择,但因为A事件还没有发生,人们会推迟对B事件的决策)。人们会因为要选择而焦虑。
不要埋没导言,不要为了吸引读者在文章开头讲一些有趣却不相干的话。精心构思,使文章的重点本身更具吸引力。
能够调动已有的知识:
蜜柚:蜜柚大致是一种外壳很厚、很软的超大尺寸的葡萄柚。
好莱坞“High Concept”,高质概念(故事的原型)
类比:好的比喻是生成性(generative)的,能生成“新观念、新解释和新发明”。
原则二:意外
最基本的吸引人注意的方法:打破常规。大脑对变化最敏感。
惊讶:吸引注意力;兴趣:维持注意力。
避免弄巧成拙:让“惊讶”为核心创意服务;不可预知,但可后知
Nora Ephron的写作课:
贝弗利山高中的校长肯尼斯·L·彼得斯今天宣布,全校师生下周四将去萨克拉门托参加一个有关新教学方法的研讨会。发言者有人类学家xxx、人类学家xxx和加利福尼亚州州长xxx。
如何为上述事件撰写导语?when,where,who,what,why,how
“下周四学校不上课!”
吸引注意力的最好方法是直接破坏人们已有的思维模式。
好奇心:当知识出现缺口时(1994年,卡内吉梅隆大学,George Loewenstein)
防止过度自信:让人们牢记他们自己的(错误)预测。
引导学生得出与标准答案不一样的答案,会让他们更有兴趣学习。
Roone Arledge如何让观众收看大学生篮球赛?短片中介绍背景知识。
要把学生吸引到一个新的主题上,要从他们熟悉的东西入手。
原则三:具体
伊索寓言的成功
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你经常藐视自己得不到的东西。
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如何保护加利福尼亚州的关键区域
过去的策略:买下土地,有可见的结果——某某得到了这片土地!
加利福尼亚州的特殊形势:面积大,分散,价格高。
解决办法:买下“保护权”。但如何转化为可见的结果?
根据地形景观区分优先顺序,命名,如硅谷附近的“汉密尔顿荒地”。
亚洲学校如何教加减法——具体方便理解
(应用题,不直接讲抽象的加减概念,而是用具体的例子来演示。)
乔治亚州大学的会计学实验——具体使人难忘
长达一学期的案例研究:大二学生创办新企业。两年后的另一门会计课,当年做过案例研究的学生得分更高。
简·艾略特如何让学生记住种族歧视
将学生分成蓝眼睛和棕眼睛,一组比另一组优越,请他们亲自体验受歧视的感觉。
惠普如何赢得迪士尼乐园的大单:具体的体验
建造一个体验室,虚构出游客一家在迪士尼乐园旅游,惠普的设施如何帮助他们买票、排队、制作照片等等。
1987年杰里·卡普兰向硅谷风险投资家推销Lotus笔记本电脑的创意
将皮质文件夹扔在了风投桌上,告诉他们说,先生们,这就是下一步电脑革命的雏形。合伙人和同事开始自发讨论。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会长詹姆斯·格兰特推销痢疾脱水治疗药方
随身带着一茶匙盐和八茶匙糖的小包装,可与一公升水混合。“你知道吗,这包东西还没有一杯茶贵,但它能救贵国成千上万儿童的性命。”
如何使创意具体:面向特定的人
通用磨坊如何改进自己的早餐产品?拜访汉堡好帮手的主要消费者,妈妈们。
原则四:可信
巴里·马歇尔如何让人相信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叫同事们去实验室见他。没吃早餐的他,喝下一杯大约含有10亿幽门螺杆菌的水,几天后,出现胃溃疡早起症状,同事用内窥镜观察他的胃部症状。马歇尔吃下抗生素,治愈了自己的溃疡。2005年获诺贝尔医学奖。
可信度的来源:
权威:1)专家,2)名人和其他伟人
个人的亲身经历:Doe Fund致力于将无家可归的人变成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一些潜在赞助商来参观,基金会派丹尼斯去当司机。丹尼斯过去也是一个无家可归者,现身说法。
细节的力量:即便是毫不相干的细节也会强化说服力。
使用统计数据:用铅笔芯碰撞的声音模拟核弹头,1根的声音,5000根的声音。
人性化原则:尽量使用直观的、贴近经验的类比。如太阳到地球的距离vs.北京到成都的距离。Eg:如何对抗鲨鱼引起的恐惧?你被鹿害死(撞车)的几率比鲨鱼多300倍。
使用特例(the Sinatra Test):一件事能成功,其他任何事都能成功。Eg:印度顺风物流想为制片厂运送胶片,拿出了《哈利·波特5》和高中大学入学考试试卷的案例。
可验证的凭据:可以亲自检验的证据。
原则五:情感
1925年John Caples为美国音乐学院的音乐函授课程撰写的文案:“我坐在钢琴前时他们都嘲笑我,但当我开始弹奏时……”
特蕾莎修女:“当我面对人群的时候,我束手无策。但如果面对的只是一个人,我便有了办法。”
2004年卡内吉梅隆大学研究人员的捐助实验:
用数据描述非洲人民的悲惨生活——平均捐1.14美元
描述马里一名叫做罗基亚的7岁小姑娘——平均捐2.38美元
两封信都看——平均捐1.4美元
在捐赠前,请人计算算数问题,或者描述情感(一个婴儿),1.26vs2.34
如何使人在意?
情感联系:将创意本身和已经存在的感情联系起来;使用术语(罗生门:相对论在电影中的延伸)
抓住个人利益:长高的秘诀,怎样在一夜之间增强自己的记忆力,在55岁退休(清楚传达给对方带去什么好处)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出类拔萃(帮助他人),自我实现,审美,学习,尊重,归属,安全,生理。实际上不是分层次依次实现的。我们以为自己被更高层次的目标激励,而以为他人受更基本的目标的激励。
善于用高层次需求激励人:伊拉克的厨师:“在我看来,我负责的不光是食物供应,还要鼓舞士气。”
锁定身份:1998年密歇根大学政治学教授唐纳德·金德的研究:人们公开表达的政治主张不一定最符合自己的切身利益——团队利益。对身份的确认:我是谁?现在是什么情况?人们希望我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做?
为什么学代数?“永远不,你们永远不会用到这个。数学相当于思维上的举重训练。对大多数人而言,它是通向某个终点的方法,它本身并不是终点。”
Dan Syrek如何说服德州人民不要乱丢垃圾:德州本土明星,“不要把德克萨斯搞得一团糟。”
注意避免“知识的诅咒”:多问几个为什么(so what)
为什么要保护钢琴二重奏:它们演奏出交响乐的声音,又不乏室内音乐的亲密度。
总结:摘下分析的帽子,针对不同的人使用移情作用,创造出联系,诉诸个人利益与身份,运用更高级的需求来激励人。
原则六:故事
听众会主动参与,在脑海中模拟图像。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实验:事件模拟比想象积极结果更能帮助人解决问题。心理模拟还能培养技巧:想象自己做一件事,真的可以让自己更好地做这件事(焊接,扔飞镖,花样滑冰,演奏长号;需要越多脑力的活动,心理模拟越有效)。
励志故事的三个基本要素:挑战(克服某个巨大的困难),联系(冲破隔阂,打破界限,人类广泛的情感在分歧上架起桥梁),创造力(精神上的突破)
世界银行Stephen Denning, Springboard(跳板),如何讲一个好故事。
尾声:交流的框架
集中注意力
理解并记住
同意并相信
在意
行动

像编辑杂志一样开实体店

茑屋书店和它的创始人增田宗昭最近两年在零售界和文化界非常火。一个原因是,电子商务在中国对书店的冲击非常厉害,茑屋书店在日本却仍然势头良好,人们会好奇增田宗昭有什么独特方法;另一个原因是,包括阿里巴巴、小米在内的巨头和一些创业公司,开始强调“新零售”,重新重视线下实体店,增田宗昭在线下的做法是否能给人带来启发。

茑屋书店的母公司名字叫CCC(Culture Convenience Club),直译过来就是文化便利俱乐部。CCC成立于1988年,2000年时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2011年时,增田宗昭让公司退市,重新变成私有公司了。按照他的解释,无论上市还是退市,都是为了“顾客价值最大化”。当年上市,是为了创造稳定的收入基础;而退市,是因为增田宗昭觉得,“看股东脸色,糟透了”,“比起让公司壮大、讨股东欢心,我更想让顾客和员工高兴”。

增田宗昭对CCC的愿景是,它必须成为全球第一的企划公司,而不是书店、唱片店之类,“卖企划才是CCC的本行,书籍、音乐都只是实践它的方法”。

日本作家川岛蓉子对CCC创始人增田宗昭进行了一系列的采访,最后出版了一本书《解谜茑屋》。在这本书里,增田宗昭阐述了他对文化和零售业的看法,以及他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理念。

中国的互联网巨头比如腾讯和阿里巴巴,都希望能够做成基础设施级别的公司,它们希望做的是像云计算、支付、连接、物流等的基础设施。增田宗昭也希望能做一家基础设施公司,只不过,是“文化基础设施”。增田宗昭说:“我们公司把电影、音乐、书籍这些文化,视为马路、水管、电线等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要把文化变得唾手可得。”

增田宗昭通过企划的方式来建立自己的文化基础设施。比如,早年茑屋书店最著名的一点是,它是一家同时卖DVD、CD和书籍的店。后来,增田宗昭更是说过,传统书店最失败的地方就在于它认为自己是出售图书的书店,但如果只是卖书,有亚马逊就足够了。增田宗昭的观点是:“我要卖的不是书,生活提案才是我认为非卖不可的东西。”因此,在茑屋书店里,书籍、电影和音乐,会按照某一个用户感兴趣的主题摆放在一个特定区域,而不会严格刻板的分门别类。

开始时,同时卖电影、音乐和书籍,会引发行业内其他人的困惑。而且,书籍、唱片和DVD,供应商什么的全都不同。整合起来其实是有难度的。在解释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做时,增田宗昭说,电影和音乐也是书籍,“书是以印刷技术为背景的媒体。人是靠语言传递资讯的,语言文化成了文字与笔记,被人们记录、传抄。于是原本口语的功用,开始被书写取代,接受资讯的人也压倒性地变多。加上印刷术的发明,更是加快了这个变化。实际上,音乐、电影,同样能产生将资讯传得更广,让更多人接触的作用。所以,我才会说,影音也是书籍。”

另一个原因是,要站在客人的立场,去重新审视所有的事物。在增田宗昭看来,业界的很多约定俗成,从顾客的角度来看,其实毫无意义。客户根本不在乎业界的常识。客户想要的,是当他对某一个主题,比如伦敦感兴趣时,能在这个主题下看到相关的最好的书和电影等。所以,增田宗昭进入任何行业,都会提醒自己,要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思考。

2015年,CCC进入家电领域,开了线下的“茑屋家电”,也是用同样的方式来思考,也就是站在顾客的角度来做企划。增田宗昭强调,茑屋“不是贩卖商品,而是提案生活”。他以苹果的线下店为例,苹果店为什么会这么受欢迎,除了苹果产品本身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顾客想要接触苹果店营造的世界,“人们相信,苹果会改变生活,觉得万分期待,所以才会去造访编织美梦的苹果商店。”

因此,“要针对实体店面的意义进行积极的提案。

为了让人更好地理解“提案”,增田宗昭用杂志来比喻茑屋家电。茑屋家电这本杂志的主题是,“令人期待的生活”,在里面,有一百篇让人想读的专栏。就像编辑杂志一样,实体店面,光选东西不够,还要用一种能打动客人的方式陈列出来,让客人打心底认为,这就是自己想过的生活。

因此,像杂志一样,实体店需要具备编辑和推荐的能力。

编辑的能力,指的是,该把哪些家电和家具组合起来?要打造怎样的生活情境?想让客人产生什么样的感受?一边模拟这些,一边挑选商品互相搭配,这就叫编辑。

推荐的能力,是指,要以压倒性的专业视角,把“看起来不错”的东西推销给客户。而且手段不能太拙劣,必须是高明的推销,让客户能够真心认同和接受,否则就没有意义。

这就是增田宗昭对开设实体店的想法:它应该是站在客户角度的对生活的提案,而不是在贩卖商品;它应该拥有像杂志一样的编辑和推荐能力。希望对你有启发。

本期文章内容改写自:《解谜茑屋:TSUTAYA的未来生活提案试验所》;作者:川岛蓉子;麦浩斯出版社出版。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