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Angry

人生最好的时光就是当你认清,你所有的问题都是由你而生,你不会迁怒于你的母亲,不会怪罪于整个大环境,也不会归咎于国家总统。你意识到,只有你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Albert Ellis

neverhateyourenermy.jpg

IPCreator:愤怒往往是无能的表现。时至今日,已经很少有什么事情能够激怒自己?为什么?因为问题的根源和钥匙都是自己,以及配套解决方案HWPM+ABCDE+MVP。

试问,如果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案/选择/退路…还会愤怒吗?
自古华山一条路VS条条大道通罗马

老妈对宝宝的愤怒,没有必要,若能意识到吃饭喝粥只是获取所需营养的一种途径而已,心态就会平和很多,另外对于小宝,要多引导和鼓励,而非指责和批评,让6岁以前小孩学习进步的最佳方法就是:父母和身边其他的大人身体力行,做好榜样,小孩自会如影随形。

为什么会爆?

  1. 愤怒也是一种有效的工具——接纳并优化
  2. 唐僧式的尊尊教诲无效——换种方式方法
  3. 后果较为严重——为结果负责,尽力而为,问心无愧,看开放下
  4. 还要自己买单——自作自受,划清界线,分清责任,各自负责

拆雷建议:
你是否像鞭炮一样一点就着?一点就着的下场就是炮灰。

  1. 复盘,列出雷点
  2. 剖析雷点,分清客观事实和主观感受
  3. 旁观者的角度再次审视
  4. 用正确认知替代认知误区
  5. 理论结合实践,复习总结

以对方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沟通
理解,鼓励并给予必要的支持

有些人:爱情最重要
有些人:生活最重要
有些人:孩子最重要
有些人:健康和见识最重要,自我独立成长最重要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小心思——自私的本性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先级排序——三观
每个人都会自以为是——愚昧无知
每个人都会扮演中国式烂好人——界线
每个人都会撇清自己的责任——责任
每个人都会双手一摊说谁知道呢——逃避
每个人都会依附别人擦屁股——依附
每个人都会诉说抱怨——抱怨
每个人都会不耐心倾听——急躁
每个人都会不换位思考——控制
每个人都会缺乏同理心——共鸣

当发生时间/精力/金钱冲突时,什么最重要?
需要配合,需要盟友
需要沟通,需要理解
需要鼓励,需要信任

为什么生气?
在乎和着急
没有必要也无效

无谓的人和事
换种方式,效果奇佳
以结果为导向,从自身找原因
能不生气就绝不生气、能不争论就绝不争论

发怒的益处:在遇到冤屈和不公平时,能采取建设性的行动。愤怒就像汽车仪表盘的红灯-闪烁。就是提醒我们有什么问题需要多加注意了。

——如果你的愤怒涉及到与别人的关系,在处理愤怒的时候,你需要考虑两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1、我的反应是积极的吗?——是否有助于解决问题,改善彼此的关系?
2、我的反应是出于吗?——我这样做了是否能叫那个让我愤怒的人得益处?
——如何处理愤怒?建议分五步!
1、明确告诉自己:我生气了!
2、克制自己,不要马上说什么或做什么。
3、找出愤怒的焦点所在。
4、进行选择性分析。(作者推荐:1、放手;2、本着爱的原则,明确指出对方的错误)
5、采取有建设性的行动。
——忍耐就是把关乎正义的事情交在神的手里。

angry.JPG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识不足则多虑
“识不足则多虑”,见识不足、难以决断就会思虑过度、担忧狐疑、没有安全感。所以有时候,多思多虑、惶恐不安的生活并不是外界给我们的,而是自己见识浅薄造成的。
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充实自己,开阔眼界。“读经长学问,读史长见识”——多读前人的优秀书籍,借鉴前人的智慧经验,遇到事情自然心开意解,知道如何应对处理。
我们要经常反省,知道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才能够进步。

威不足则多怒
“威不足则多怒”,威德不足以服众就会容易发怒。有人用发怒来树立威望,其实会事与愿违的,因为发怒暴露出了德行的不足。威望都是从德行而来,道德的力量可以摄服一切大众。而真正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表现出的,必定是谦虚恭敬和平易近人,哪里会用愤怒去招众人的怨恨呢?

信不足则多言
“信不足则多言”,信用不足的人,说话别人不相信,通常就会费尽口舌去讲更多的话。《易经》又言: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话多有时候从侧面表现出了一个人信用的缺失,所以守信非常重要。

做人,知不足要勤学,威不足要自律,信不足要诚实,财不足要喜舍;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自得其乐,而非自取其辱

Dealing-with-Angry-People-Tech-Talk-1.jpg

愤怒的本质是什么?

愤怒是因为不满,而不满却是因为对对方有所需求。

也许是渴望对方的爱,也许是渴望对方的尊重,也许是渴望对方的认可……

总之这种需求、渴望、期待一定是好的,而在不被满足时候就会生出许多不安和愤怒。

所以你知道了,愤怒的目的是希望对方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让两人更能理解对方,拥有更好的关系,而不是从此一拍两散。

可是太多时候我们却只是得到了那个不想要的结果。

如何获得我们想要的那个结果呢?首先清晰的表达和沟通一定是大家可以想到的,而在沟通之前我们要弄清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的需要是什么?真的那么难以启齿,而只能用愤怒表达么?

在生活当中,记住一件事:永远不要欲求一样东西欲求得太强烈,好像它是一个生死的问题。稍微带着一点游戏的心情。我并不是在说不要欲求,因为那会变成你的压抑。我是说,你还是去欲求,但是让那个欲求带着游戏的心情,如果你能够得到它,那很好,如果你得不到它,或许是时机不对,我们下一次再看看,学习一些游戏的艺术。

是什么正在谋杀你?|你不懂表达的愤怒

因为一个人不懂得攻击别人,没有发泄负面情绪的渠道,因而“好人”会比其他人更容易将攻击转向自己。

心理学中,关于人心理功能的防御方式有很多很多种,大部分人都是用防御来让自己感觉良好,但是“好人”运用的防御是,自我攻击和自毁。

就是不懂得如何发泄自己糟糕的情绪,不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攻击性,或者说,他们的潜意识模式在这种发泄、处理上是有欠缺的。

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因为童年母婴关系,或者严厉的家教,父母相处模式的影响,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对他人表达明确地愤怒是极其恶劣的绝不能被超我允许的行为;

或者他们有过巨大的关系创伤,导致潜意识认为,如果明确地表达愤怒、攻击,则会永久性地毁掉亲密关系,让他们体验到一种无法承受的被抛弃感,沉入深渊的感觉——

因为内心深处畏惧关系的破碎,害怕别人觉得自己不好,所以必须压抑自己去维持关系。

如果一个人自我价值体系比较脆弱,太依赖于他人的对待和肯定;
如果一个人太畏惧关系的瓦解,觉得只要我的愤怒一表达出来,关系就无法修补,
这一类人需要去锻炼自己的内心,需要慢慢尝试突破自我,需要去试试表达你的愤怒和不满,然后看一看它会不会给你和你身处的世界带来毁灭。

即使是毁灭,
也是一种涅槃。

什么都不会真的吞噬我们,但是有毒的负能量吸入太多,你的生命力就会被吞噬。
健康的活着,比在别人心里活成什么样要重要得多。

视频:弱者的逻辑[罗辑思维]No.192

01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近代化以来中国人脑子当中的一根刺,这根刺是不对的,为什么?

因为在任何生志当中,弱者都有它合适的生存策略。你老虎再厉害,还能把兔子吃干净不成吗?大家是在一个均衡的状态下共生的。

就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时,日本发生了娄似的事。1863年日本开国人家更落后但是没挨打,迅速切换到明浩维新,然后日本就崛起了。

02

有人会说,我们挨打了,是因为清政府的官员实在是太昏庸。

你听我刚才讲的那个故事,你说谁昏庸?没有一个人昏庸,包括咸丰和道光皇帝,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人精,都是在自己的文化观念中,在自己的处境中做出了自以为最合适的判断。

《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这本书里面讲了大量的细节,有兴趣的可以买来看。那不叫哭笑不得,而是一声长叹,每一个动作都很聪明,最后堆出来的是一个巨大的悲剧。

03

回头来看第二次鸦片战争演化的整个过程,你会发现中国人缺的是什么?不是力量,是目标。

英国人的目标特别清晰,而中国人这边是无目标互动。

表而上看,谁强谁赢。错了,是谁的目标好,谁的目标能够拆惜为适宣曲步骤,而旦执行得好,谁赢。

04

如果你的目标只是每个月挣点钱,那好,你打一辈子工好了,你可能在中国的大城市一辈子也买不起房。

但是如果你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公司有公司的目标,你有你的目标,那好,我们两个目标在一起博弈。我帮你公司实现业务增长,你帮我实现个人成长,我在这儿学业务,展示给整个市场看翡的业务能力,渐渐地没准儿我的个人地位在社会上就成长了,没准儿将来我还创业呢。

那你说,我在这个过程当中跟强者的合作,我是划算呢,还是不划算呢?

05

人和人、国家和国家,本质上是目标博弈,而不是力量搏弈。

06

一个没有目标的国家或者是个体,面对一个有目标的博奔对象,会发生什么呢?

表面上看没准儿挺热闹的,你一拳我一掌,你个动作,我给一个回应。甚至在局部看,我还比你聪明,耍得你团团转。但是,你每一个动作因为缺失目标,都是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堆出来的就是总体的系统的素,就是最后看来是一场巨大的荒谬。

07

有一个关系还不错的人,突然找你借钱,数目还不少,比如说借一万捷钱。你觉得咱俩交情没到那份上,然后就纠结,你这时候的反应是什么?就是目标感丧失。我又不想得罪这个人,但是我叉舍不得把钱借给他,然后就纠结。

纠结的结果是什么?只可能是两种。第一,想了半天,还是把钱借了,人家发现你抠抠索索的,你还是把人得罪了,然后钱还没了。要么,你就坚决不惜,找各种借口,也让对方看出来,虽然钱省下,还是把人得罪了。所以你看,没有目标感,最后一定是你吃亏。

一个聪明的有目标感的人会怎么办呢?

如果你判定我的目标就是要结交这个人,从此一辈子我当他的恩人,这个目标感一树立,别废话了,赶紧把钱给人家,而且还要问一句,还需要哥们儿什么其他帮助吗?这人一辈子感激涕零。

如果我就是不愿意借呢?那也行,这也是个目标,我的目标立即切换成什么?就是我坚决不能把钱给他,而且我还不能把这人得罪丁。这有的是方法,你就说我实在是没钱,我老婆也不让我借等等,找个借口,然后随后给人打个电话,请人吃个饭。或者借一万不给,借五百总行吧?五百不要你还了,给人送个小礼物。一旦这个目标确定下来,其实这个关系的损坏是很容易就修复的。

所以大量的人在这种人际关系当中处理不好,本质是什么?还是我们刚才讲的,没有目标感

08

一个人为人处事,其实就是活个目标感。

如果你有目标,全世再都是你的资源,你在走向目标的过程当中,每一步都是获得滋养,哪怕你做错了。

你如果没有目标感,全世界都对你相成戕害。因为你在做应激反应的过程中,永远是在积累毒素,哪怕你做对了。

—节目策划—

菁城于,《罗辑思维》节目主编,经济专栏作家

本期节目,罗胖推荐阅读的书目是《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作者是被称为“历史顽主”的历史学者端木赐香。

—本期荐书—

有句老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话,作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的注解,痛快。

这个世界,强者有强者的进击,弱者就完全没机会活下去了吗?

这本书告诉你:找到目标,弱者就有机会。

手机版播放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c2NzQ0NDQ0MA==.html

新认知丨愤怒有什么正面作用?

这条音频的内容和情感有关,说的是愤怒给人带来的好处。

平时我们在生活中,尽量都避免像愤怒、恐惧这样的负面情感。那既然这些情感对我们不利,为什么进化还把它们留下了呢?最近有本新书,名叫《狡猾的情感》,作者是经济学教授埃亚尔-温特,他所在的希伯来大学理性研究中心,是决策研究领域最顶尖的机构之一。

这本书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说人的这些非理性的情感,其实和理性一样,也是一种决策机制。不仅如此,从某些方面来说,情感比理性更有优点,因为情感更直接、更快速。

举个例子,你到了海边的一个悬崖上,靠着栏杆看风景。这时候栏杆晃了一下,你马上就害怕了,立刻往后退了几步。如果说这时候你动用自己的理性,算一下这个悬崖多高,如果你摔下去了,速度是多少,生存的几率是多少,等你算完了,估计早就摔下去了。但害怕这种情感直接就告诉你,赶快躲开。所以说,情感和理性一样能帮我们做决策,而且更直接。

还有一个很负面的情感就是愤怒,愤怒真的什么价值都没有吗?书里说不是。比如,你在机场等飞机,结果航班延误了,如果航空公司告诉你等着,也不说几点能飞,也不给安排住的地方,绝大多数人肯定很愤怒,要找这个航空公司的人吵架。你和航空公司这么一吵,他们马上就给你安排住宿,给你吃的,然后给你提供很多帮助。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你愤怒了,你发火了。

为什么愤怒能有这个效果呢?关键在于你是真的发火了。当你很愤怒的时候,别人就会觉得你是真的在抗议,而不是装的。尤其是发生冲突的时候,如果你能让对方相信,你是真下定决心要做这件事,你就占优势,情感就会变成你的谈判筹码。这里的关键,就是你不能光嘴上说,而是真的愿意承受必要的牺牲。一个大发雷霆,甚至都动起手的人,是冒着让自己受伤的风险的,这时候,别人就会觉得他是动真格的。如果我们用理性的方式来处理事情,就不容易震住对方。

作者发现,当人们觉得愤怒对自己有利的时候,更容易去愤怒。用一句俗话来说,就是见了怂人压不住火。如果对方很壮实,这时候一般人的脾气都挺好,一旦对方看起来很弱,大家的脾气都很大。原因就是,愤怒有利于在博弈中取得更好的地位,所以我们才会愤怒,才会发火。不仅大人这么做,其实小孩儿也会。一个小孩儿如果摔倒了,家长在旁边,他就哇哇地哭。如果周围没大人,他多半会自己站起来继续玩,等看到大人了他再哭。

而且只有通过愤怒,才能够让对方按某种规范去生存,不然的话都没有规则,这个社会就乱了。比如,有一条路大家都去走,没人去维护,时间长这条路的路况就会越来越差。这中间如果你也发火,我也发火,可能很多人就会想着去好好维护这条路,走的时候能注意一点儿。大家都不去搭便车,这个事就好了,所以愤怒可以说是一种强化对方承诺的方式。我们人类组成了社会之后,出现了大量的搭便车行为,所以我们就进化出愤怒的能力,以此来维护这个社会的基本规则。

所以,这本书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想要表达一个可信的承诺,至少在某个很细微的层面上,你的情感必须是可信的。虽然有人也能把虚情假意装的很像真的,但这种能力其实并不常见。因为如果人人都能驾轻就熟、逢场作戏,我们就不用认真对待别人的情感反应了,这样真实的情感就没有进化的优势了。演员演感情戏的时候,也是一个调动真实情感的过程,他们会想一下,自己过去的经历中,有没有和戏里吻合的情感经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不是在表演,而是在回忆。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一些内容,供你参考。

本文源自:《狡猾的情感》

愤怒,爱的另一面

学会理性应对愤怒是迈向成熟的一个飞跃。

有很多问题都是由于被误解的和未妥善处理的愤怒造成的。

•如何正确看待愤怒;如何辨别“坏”的愤怒和“好”的愤怒;
•如何以愤怒为动力,寻求积极的改变;
•如何释放长久积压的怨气;
•如何教导孩子处理愤怒。

瞬间激发的血案,你该如何面对愤怒?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笔德兔(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737036/

《愤怒,爱的另一面》,作者盖瑞.查普曼博士,他是享誉全球的情感辅导专家,拥有三十多年的辅导经验,改变了成千上万人的生活。

人人都会发怒,这很容易;但是,要在正确的时间,为了正确的目的,以正确的方式、对正确的人表达愤怒,就不容易了,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如果现在让我们自己对自己来一次头脑风暴,对于“愤怒”你能想到的有哪些?

在《愤怒,爱的另一面》,盖瑞.查普曼博士用十三章的内容,对“愤怒”一词进行了全方位360度的解析。

如果把”愤怒“当作我们想要攻克的”敌人“,那么,对这个”敌人“你的了解有多少?

什么是愤怒?

愤怒是一种强烈的、不愉快的情绪或情感,通常是由于感受了伤害或侮辱而产生的与人敌对的意识。

愤怒产生的生理机制:

我们在发怒时,神经系统会自动调节,促进肾上腺分泌两类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这两种化学物质能使人兴奋、紧张、身体发热,并会影响人的心率、血压、肺功能和消化系统的功能。

愤怒从何而来?人为什么发怒?

作者认为,人的愤怒是根源于上帝的本性的,——《圣经》

我认为,愤怒是人性中的一种情感反应。

愤怒有好坏,有正当的和扭曲的愤怒。

举个例子。你正沿街走着,忽然看见一个大男孩冲到一个小男孩面前,一把抢走他的自行车,骑着车子跑了。小男孩在后面哭着喊:“还我自行车!还我自行车!他抢了我的自行车!”

你一下就来气了,情绪激动,心跳加速,脑子也飞快运转:这明摆着是以大欺小嘛,太不像话了!非得教训一下那个小子!

如果事情正如你所想的,那你的愤怒就是正当的愤怒。

但假如经过进一步的调查,你发现:那辆自行车本来就是大男孩的,小男孩看见旁边没人就骑走了,却被大男孩回来时恰好看见了,一路追了上来要回了自己的自行车。

这样,你对那个大男孩的愤怒就是扭曲的愤怒。

针对正当的和扭曲的愤怒,我们应该采取的行为方式明显不同。

我们如何积极面对正当的愤怒?

盖瑞.查普曼博士总结出一个“五步法”。

1、明确地告诉自己:我生气了

为什么这是第一步?

我们往往还没弄清楚发生了什么,不该说的话就说出去了,不该做的事也已经做了。

可以大声对自己说:“这件事让我很生气!现在我该怎么办?”

这样做,能让你意识到自己的愤怒。

2、克制自己的冲动

生气时,先数到10再开始说话、做事。

3、找出使你愤怒的核心问题

那人到底说了什么话或做了什么事,从而激起了你的愤怒呢?

如果真是他的错,他究竟怎样亏待了你呢?

把具体的罪找出来,然后,要确定一下对方错误的严重程度。

有些错误只是小过失,有些则是很严重的罪了。

比如,恋爱交往中的男女,因为分歧产生冲突后,男的对女的大打出手。

知道错误的严重程度,能帮助你做出合理的反应。

4、进行选择性分析

你在采取行动之前,先问问自己,我这样做,

是否有利于错误的改正?

是否有利于彼此关系的改善?

对那个触怒我的人来说,这是不是最好的做法?

忍耐有时候就是最好的选择。

8月2日吉林公交车血案中的司机,面对那对夫妇的辱骂,如果他心里是这样想的:他们不买票,我改变不了,既然我没有权利强迫,就把他们交给老天爷吧,那是迟早的事。然后保持沉默,这样,事情完全是另一个故事了。也许,这件事被发布在网络上,那对夫妇因为受不了网民的“指责”而有所收敛了呢?

5、采取建设性的行动

要心平气和地谈话

“这件事真让我很烦恼。老实说,我确实有点生气了,也许是我误会了什么,但是希望我们能就此事谈一谈。”

如何应对扭曲的愤怒?

1、信息交流

把你所关心的问题告诉对方,请他跟你谈谈。在谈的时候需要注意,一定要客观,要就事论事,不要针对个人。

2、信息搜集

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

3、沟通和理解

向对方说明你的问题,仔细听对方说些什么,要诚实。

4、请求改变

只要你的请求不是强迫或过分的,对方通常都会比较积极地配合。

掌握好了这两种愤怒的处理方法,我想,生活中,80%以上的你认为“愤愤”的事情,就真的不算什么事了。

当你对配偶感到愤怒时

经过了爱情的甜蜜期,步入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婚姻生活中,激情的棱角被现实的生活所磨平,不用说平淡,婚姻中的磕磕绊绊就让我们的幸福指数骤降。

家庭伦理剧《双面胶》中,小说原著中妻子丽娟最后是被丈夫亚平打死的。

法制节目中,关于家庭惨案更是触目惊心,不成爱,便成恨。

热播剧《我的前半生》中,陈俊生为什么会出轨?又有哪一个男人可以忍受罗子君对丈夫的“严密监察”?

陈俊生是愤怒的,但是他把这份愤怒深深地埋在了心底,他从来没有在罗子君面前表达出来,终于在遇到与罗子君相比,善解人意的凌玲面前,他们的婚姻坍塌了。

愤怒所产生的结果远比引起愤怒的原因更叫人痛苦。

盖瑞.查普曼博士设计了一个夫妻处理彼此间愤怒的协议

1、承认自己生气了

记住,愤怒本身并不是罪。

2、彼此达成一致,不管谁生气了,都要让对方知道。

不要让你的配偶猜测你的感受。

3、彼此达成一致,认定乱打乱骂是不恰当地表达愤怒,这样做只能让事情变得更糟。

4、彼此达成一致,在做出判断前,要先听听对方的解释

他可能会说出一些你不知道的重要信息,从而改变你对问题的看法。

5、彼此达成一致,要努力解决问题

听了配偶的解释后,你对问题的理解更全面了,这时,你们就可以用两个人都满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了。

6、彼此达成一致,要相互倾诉爱意

如何帮助孩子处理愤怒

你小时候,有没有很生气的时候?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你当时对愤怒的反应和你成年之后对愤怒的反应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时候,父母愤怒时大声嚷,骂,你对孩子也会是叫嚷;父母打,你也会打孩子。

我们发泄愤怒的样子,就是孩子的镜子。

成年人可以通过学习改变有害的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更健康的处理愤怒的模式。而对于孩子,处理愤怒与系鞋带、写完整的句子、骑自行车一样,通过教育才能学会。父母如果不教导,孩子是不会以成熟的方式去应对愤怒的。

盖瑞.查普曼博士在书中给出了一个建议:

1、以身作则

孩子会看到你怎样处理愤怒并且会效法你;在处理愤怒的事情上,你如果能有所改进,就会发现孩子也会做出积极地改变。

2、引导孩子走出愤怒

你要听他诉说,认真对待他的感受。

“你很生气,我想听听是什么事把你烦成这样了;如果你老是—-,我们怎么交谈呢?我们出去走走,好好谈谈,怎么样?”

3、以无条件的爱、好的榜样以及充满爱的引导为基础,对孩子进行指导

“儿子,对不起,我今天乱发脾气了。我没有处理好愤怒,对你说话的方式很不友好,还说了一些气话,其实我本来不是那个意思,我想告诉你,我知道是我错了。我已经祈求上帝的原谅,想请你也原谅我。”

如何面对发怒的人

这个也许是服务类行业最常见的问题了。通过本书的学习,相信对于提高我们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

盖瑞.查普曼博士分享了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个案例。

四月的一个下午,我正在办公室里给一对年轻夫妇做辅导,忽然传来了沉重的敲门声,原来一个男人站在那里,急不可耐地向我投诉,由于教会停车场的减速墩设计不合理,导致他的汽车的消声器被碰坏了。他的脸涨得通红,眼睛瞪的大大的,鼻孔里似乎在喷火。

我关好门,轻声对他说:“我没太听明白,请您再跟我说一遍,你的车到底怎么了?”

他开始愤愤地说起来。

“能跟我说说您是往哪个方向走的吗?您碰到了哪个减速墩了?”我又问道。

他说话的声音小了一点,语速也没刚才那么急了。

“您的消声器完全给扯下来了吗?”

“倒没全扯下来,还在我汽车后面挂着呢,可是已经托在地上了。……”

感到自己听懂他的故事,也理解他的状况了,

我对他说:“难怪您这么不高兴。如果我自己碰上了这样的事,肯定也会很生气。我以前没有意识到减速墩那么高,看来我们必须得修修了。

我可以向您保证,教会会替您出消声器的修理费用的,这是我们能做的最起码的事情。您只要把账单寄给我,我肯定会把钱寄给您的。

要不是我现在正在辅导一对夫妇,我就跟您下去,帮您捆您的消声器去了;不过,我想您在一层应该能找到我们的维修人员,您可以让他帮您找根铁丝。

我非常感谢那你跟我说了这个情况,因为如果不是您花功夫上来,我都不知道那个减速墩有问题。

我们肯定会找人修理的,真的很感谢您肯花功夫上来跟我说这个事。”

现在他已经很平静了,他说:“哦,我就是觉得应该让你知道这件事。你刚才说你正在辅导一对夫妇,是吗?”

“是的。”我说。

“噢,对不起,我打断您了。”他说,“还有,抱歉我刚才砸了您的门。我不应该那么生气的。”

总结一下就是:

1、倾听

2、倾听

3、倾听

4、理解他的困境

5、向他表达你的理解

6、给出能说明问题的额外信息

7、认错和补偿

第一次读《愤怒,爱的另一面》,面对作者经常提及的“上帝”的做法,我非常不理解,甚至认为这是一本不怎么样的书。读了赫拉力对“宗教”的见解之后,我理解了作者的这种做法,在书中,有些愤怒是要交给“上帝”的,就如同我们中国文化中的“好人好报,恶人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或者“听天由命”吧。

在这本书的篇末,还附有一份“讨论指南”,旨在最大程度地帮助大家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相互鼓励,更好的学习。可见这本书,不但适合自己读,还可以当作提高情绪管理方面的教材呢。

几乎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不会处理愤怒。我们很容易看见别人如何不恰当地处理愤怒,却很少看到自己也有同样的问题。

学会理性应对愤怒是迈向成熟的一个飞跃,相信这本书一定会让你的生活幸福指数提高不少的。

愤怒,爱的另一面

1.本书与其他书籍的最大区别:
很多关于愤怒的书籍重点描述的都是如何去处理愤怒,此书的一个核心观点是,要想解决处理好愤怒,必须追本溯源,先了解愤怒的目的是什么,愤怒的来源是什么。

2.愤怒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
我们的道德评判标准从小就开始形成,是随着父母的教育逐渐养成的,如果受了委屈,我们就能知道,而且会自由地表达出来,所以,当遇见不公平的事情时,我们的愤怒的情感就会被激起,从感情、生理和认知层面都开始燃烧。再进一步说,一旦我们感觉到愤怒了,那一定是什么人或者什么东西“待我们不公”了。

3.关于愤怒的刻板印象:
并且,我们需要纠正关于愤怒的刻板印象,那就是愤怒这种情绪并不是不好的,不是邪恶的,他从另外一个方面恰巧证明了人们对于公平、公正和正义还有一些关心。

4.愤怒的好处(原来愤怒还有好处)
作者还说到,其实愤怒时有好处的,人的愤怒也是上帝创造的,是为了让我们在感到冤屈和不公平时,能够采取建设性的行动。愤怒不应该被忽视,他就像汽车上的仪表盘的红灯,每次他闪烁时,就是在提醒我们应该有什么问题需要注意了。

5.什么是有效(正当愤怒),什么是不正当的愤怒
不正当的愤怒,仅仅是因为失望、未满足的欲望、受挫的努力、坏情绪或者其他任何与违反道义无关的事情,只是一些生活中的不顺利触痛了我们的敏感之处,或是恰巧发何时能在我们身心极其疲惫的时候,我们称这些愤怒为扭曲的愤怒。别人 让我很愤怒,但是别人的行为并没有错误。

6.处理愤怒的方法
首先,接纳自己,让自己意识到,并且承认自己真的生气了,这样有助于接下来用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愤怒,接着,是克制自己,不要做出冲动的行为或者说出冲动的言辞,再接着,找出自己愤怒的所在(举个栗子,如果母亲要来你家做客了,而儿子还未将卫生打扫干净,于是你愤怒了,愤怒的原因真的是因为儿子的不作为吗?可能不是,是母亲给你的压迫感,这才是你愤怒的焦点),分析它,然后采取有建设性的行动去应对他。

控制愤怒

目录

对话大师 李孟潮专访埃利斯
阿尔伯特•埃利斯简介
前言 你能平静地应付愤怒情绪吗
第1章 愤怒情绪的惨重代价 / 1
第2章 应付愤怒情绪的五大误区 / 15
第3章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ABC理论 / 24
第4章 理性信念与非理性信念 / 30
第5章 如何发现非理性信念 / 36
第6章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三大洞见 / 45
第7章 质疑非理性信念 / 49
第8章 控制愤怒的思维方法 / 54
第9章 控制愤怒的情绪方法 / 61
第10章 控制愤怒的行为方法 / 71
第11章 学会放松 / 91
第12章 控制愤怒的其他思维方法 / 101
第13章 控制愤怒的其他方法 / 124
第14章 接受愤怒的自己 / 146
第15章 结语 / 154
附录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自助表 / 156

关于本书ABCD方法

ABCD方法

A:事件(引起你愤怒的人或事)
B:信念(你对A的看法)
C:情绪结果
D:质疑自己的信念(B)

其中A是客观条件,我们不能改变它;C是结果,我们可以通过改变B来影响结果,而D就是对B的反思与质疑。

栗:【我今天早上上班迟到了2分钟,被老板当众训话,非常难堪。
我心里想着‘’这太不公平了,我就今天迟到了一次,明明比我晚到的同事还有,为什么他们没事!? 就连老板他自己不也是天天迟到!他怎么不去死!这分明是在针对我!受不了了!‘’
于是我非常愤怒。】

上面栗子中,被老板训话的事实是A;被训话时的心理活动是B; 那C就是最后的愤怒情绪了。

后面我们会说到D—质疑自己的信念是否理性。

不过在那之前,先要给信念做一下分类:
非理性信念(IB)表现为:
1.偏 激 【心里满是‘’必须!‘、’‘’绝对!‘’、‘’太过分了!‘’、‘’不能忍受‘’等词汇】
2.概 括 【‘’他就是想让我难堪!‘’、‘’他就是针对我!‘’】
3.由事及人【‘’他居然能这么做,这个人太卑劣了!‘’】

理性信念 (RB)表现为:
1.客 观 【对事不对人】
2.高挫折容忍力

上面的例子就是非理性信念影响了我们的判断,导致愤怒情绪的产生。

最后是D,如何质疑
以上面的例子,就我个人来讲(因为书中讲的实在没有条理),我生气的时候回问问自己:
1.‘’他有权利这么做吗?‘’——虽然当众训话让我很落面子,而且只对我一个很不公平,但他是老板,还真有权利这么做,也没有哪条法律或公司章程规定不能这样做。所以尽管我很生气,但会没有同事会觉得老板对我做了不可饶恕的事,顶多觉得他有些过分,或者是我很倒霉罢了。

2.‘’我为什么不能忍受?‘’——总的来说,除去掉了面子意外,伤了自尊以外,我并没有太大损失。什么,伤了自尊!?这不是很严重?
但事实上并没有任何规定要我必须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这一切只是我只做多情罢了。

3.‘’是不是有别的原因?‘’——‘’老板早上肯定被他老婆刺激。‘’ 这样想是不是心态平和很多?

总结一下:愤怒情绪不是别人给的,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不仅如此,我们还通过多种情绪和行为强化了愤怒情绪。比如:受伤(受到冒犯)的自尊心就经常会导致愤怒情绪产生。 但,事实上不存在任何规定要求我们应该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
PS:‘’呜呼,吾等皆凡人。‘’

1)所有愤怒💢的情绪都是源于产生情绪的个人本身,并不是遭遇的事件所引起。
2)如果需要面对愤怒的情绪我们首先要无条件接受自己。
3)我们要学会将”他们必须对我如何”转化为”希望她们最好可以如此待我”,没有人有义务无条件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4)设想最糟糕的情形,回顾现在的状况会觉得尚可接受。
5)学会控制自己的愤怒,通过肌肉放松等方法。
6)大多数的愤怒来源于焦虑,利用愤怒来掩饰焦虑所带来的无助感。

为什么厉害的人都很冷静?因为愤怒是种低级情绪

最近飞机延误成了家常便饭,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不少朋友点赞:

昨天在虹桥机场等了7个小时,航班最终取消;今天再来,航班又延误,遥遥无期。

问:此刻心情怎么样?

答:比较平静。

问:为什么?

答:前两天刚刚读完了一本经典书「控制愤怒」。

为什么这本书如此见效?因为它解决了愤怒的根本问题。如果在以前,遇到这种延误,我肯定恨不得去投诉了。

人类时刻产生各种情绪,愤怒的效果尤为突出。在生活中,你随处能看到各种愤怒的人。前两天玩一局《王者荣耀》,我方暂时处在劣势,有一个队友开始骂脏话,喷其他人,不过大家没理他,最后赢了比赛。一看数据,他排名垫底,打得最差。

我们经常发现:越无能的人,脾气越大;越平静的人,越能笑到最后。在电影里,遇到危急状况时,配角一般会着急忙慌,而主角一般从容不迫,做出各种精确的动作。

别把自己活成火药桶

为什么有人像火药桶般一点就着?为什么有人能保持冷静清醒?出现这种差别,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拥有的信念不同。如果把产生愤怒的过程进行分解,可分为3个阶段:

意外情况(Accident):比如飞机晚点、朋友迟到、项目出错等等。

根据信念对意外情况进行解读(Belief):遇到意外情况时,我们的大脑会开始对它进行解读,但每个人解读的方式不一样,就像即使面对同一个世界,如果我们加上不同的滤镜,呈现出来的面貌也完全迥异。

产生情绪结果(Consquence):根据大脑的解读,我们会随之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有意义的是,这三个关键词首字母连起来,刚好是“ABC”。以上的解读很抽象,用一个例子来解释“ABC”。

你和小明约好一起租房,而且押金都交了,就在将要入住时,他突然告诉你:对不起,我突然不想租那个房子了,你找别人吧。

小明决定不和你合租,就是突然到来的意外情况,他打破了你的计划,并让你产生金钱损失。

这时候,你的大脑飞快地进行解读:

他怎么能这么不守信用——他不可以这么对我——他简直人品有问题——以后都不要再理他了。

随着念头不断闪现,你越来越气愤,简直火冒三丈,一不小心,你很可能就在微信里把他拉黑了。

为什么你会愤怒?最关键有两点:

1.你认为小明不可以做出这样的事情。

2.小明简直人品有问题。

不过,遇到这样的情况,实际上我们可以做出不一样的情绪反应。如果是一个善于意外情况的人,他的大脑可能会如此解读:

他怎么能这么不守信用——他这次行为让我失望了——以后他说的话应该打个问号。

如果这么想,很可能就不会愤怒,而只是难过了。

人不是机器,我们时刻产生各种情绪。但情绪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我们遇到困难或不如意的事时,负面、沮丧、遗憾都很正常。如果任何意外的情况,都让我们大动肝火,这些愤怒就属于不健康的情绪。它让我们成为了情绪的奴隶,而不是主人。

成熟就是摒弃“非理性信念”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一个人所持有的信念,决定了我们是否会轻易愤怒。那些让我们破口大骂的信念,可以称作是非理性信念。

在小明的案例中,他持有的非理性信念是:

别人不可以做对不起他的事情。

他人一旦做错事,就代表人品很坏。

任何一个成熟的人都知道,世界并非围着你转,你无法强行决定他人的行为。当意外出现时,要接受它的发生,因为这是客观现实。很多人失恋后痛苦流涕、被解雇后怨天尤人、碰到困难破罐破摔,这些行为的背后,根源是持有非理性的信念:他/她怎么可以这么做?!

当一个人能平静接受坏结果,容忍他人的过错,他就会变得更加强大。

另外一条非理性信念,就是把行为和人等同。当被行为冒犯时,就彻底否定他的人品。但事实上,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人的行为,受具体的情景、状态影响,如果因为一个人犯错就彻底否定他,那你很快就会面临没有朋友的悲惨局面。

这也是我不喜欢许多国产电视剧的原因。在这些电视剧里,好人永远伟光正,夫妻即使在卧室里也在讨论反腐精神;而坏人处心积虑,每一步都让人恨得咬牙切齿。在许多美剧中,比如《傲骨贤妻》,你能看到一个人做选择时的无奈,你也会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和脆弱之处。

当你把以上两条非理性信念都转变为理性信念后,遇到类似情况,你就很难愤怒了。

除了上面的场景,生活中处处都有坑,许多人抱有大量非理性信念,从而导致错误的行动。

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在大城市买得起房,面对高涨的房价,就会义愤填膺;

认为游戏制作方该为小孩学习成绩差负责,不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就会不停控诉游戏商;

认为只要中国人抵制日本商品就会让日本经济奔溃,就会走上街头,对同胞下狠手。

用智慧消除愤怒

如何消除“非理性信念”?最好的方式是让自己变得更智慧。

注意,不是更聪明。因为大众理解中的“聪明”,常常与智商挂钩,而一个智商高的人,大脑里也可能塞满错误信念。

第一步,是给自己开一只“上帝之眼”。当你感觉情绪不对时,你可以把一部分注意力抽离出来,想象另外一个更高层次的自我,站在半空中观察自身。你会清晰地发现,导致自己愤怒的原因很可笑,你会渐渐远离那些“非理性信念”。

佛教把这种方法叫做“内观”,最成功的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Ray Dailo认为这是建立高于自己的“第二系统”,这个系统很冷静,不带感情,但也因此不受偏见的误导。

第二步,降低对他人的期待,增加容错率。除你之外的任何人,都有可能随时做出令你不满的事。对他人,即便是对爱人,不切实际的期待都会将我们置于危险的境地。理想的人生境界是“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这样就会降低愤怒的概率,让自己变成一个更能容忍错误的人。

越无能的人,对外部世界的期待越高,越需要其他人为他负责。这些人,呼吁政府调控房价,控诉游戏公司无良,抱怨贫富差距过大,这是典型的弱者心态。在面对任何环境时,人都有控制自己意愿、态度、行为的自由,这是人类最伟大的天性,但有些人却自愿放弃它。

第三步,把人生当做一场戏,多做排练。 有一种好习惯叫“排练”,对重要场合,我们在心底做预演,对一些我们可能做出糟糕反应的情况,我们也应该做排练。

熟能生巧,在这件事上同样适用。一些牛逼的人荣辱不惊,那是因为他已经对各种情形做了充分的推演,他会提前想到可能让自己愤怒的因素,然后告诉自己别进入情绪怪圈。

在原始时代,愤怒让我们保持警惕,远离被吃的危险。但在现代社会中,一颗能处理情绪、保持镇定的大脑,才会帮助我们走得更远。

在微信公众号里,我会第一时间分享与自我成长有关的原创内容,反鸡汤,提供高效方法论。欢迎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关注:兰启昌(id: lanqichang6)

尊重你的愤怒

愤怒是一种正常的健康的情绪,不能察觉自身的愤怒、无法以直接的适当的方式表达愤怒,会使怒火变成破坏你人生、毁掉你生活的力量。本书将向你展示如何运用你的愤怒来改善你的生活,而不会让愤怒成为魔鬼。

修正或转变攻击型愤怒方式
把消极转变为自信
识别和修正消极攻击型行为
转变投射攻击型愤怒方式
应对别人的愤怒
对愤怒释怀
无论你是有突然实施暴力的倾向、由于压抑愤怒而暴饮暴食、心怀怨愤、害怕自己的愤怒、迁怒于弱小,还是你有其他破坏性的愤怒方式,这本坦率的、细腻流畅的著作都可以带给你帮助。尊重你的愤怒将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最具解放性的改变。

与往事和解

张霖在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届中文学院毕业致辞中说道:“请记住你们每个人所习得的两项独一无二的超能力——自我反省的能力和审美的人生态度。”幸好,我还具有自我反省能力。愤怒已经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与生活。一开始仅仅意识到愤怒是一种负面的情绪,这本书帮助我正确认识愤怒。

事实上,愤怒既非正面的情绪,也非负面的情绪。愤怒跟其他情绪一样,是一种生理学和心理上的自我防卫,以便我们安全地生活下去。那愤怒为什么不好呢?那是因为我们处理愤怒的方式使得愤怒有了负面或者正面之分。举个例子来说,当我们运用愤怒去激励自己改变生活,愤怒就变成了一种正面的情绪。但是当我们通过攻击型他人的方式来表达愤怒,它就变成了一种负面的情绪。

面对愤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办法。消极型,这种人不惜一切避免发声冲突或对抗,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绪。攻击型,需要控制一切。他们不接受否定的答案,用伤害和愤怒来使别人觉得羞愧或者放弃原来的主张。消极攻击型,则是想要报复,用欺骗、诱惑以及操纵的方式来达到目的。投射攻击型,是非常愤怒而又积极的人,却害怕承认和表达愤怒。反思型和自信型则是健康的对待愤怒的方式,不卑不亢。

从上面的分类不难推测,对待愤怒的方式和个人人格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塑造人格的时期,家庭和学校等生活环境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如果父母要求严苛,孩子往往会缺乏自信。孩子如果经常被辱骂,那么长大后有可能会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

针对不同的愤怒形式,书中给出了不同的建议。概括来讲,可以分为几步。
1/正确认识愤怒,愤怒是一种基础情绪,需要适当地看待。
2/找出愤怒的根源,认清真实的自我,并且接受这样的自己。这个在整个步骤中很重要,建立对自己的正向认同,有利于正面解决问题。
3/消除对愤怒的恐惧,控制愤怒的导火索(热键)。
4/学习表达愤怒,自信地与别人交流。

“平衡”贯穿着这个过程。如果你是攻击型,那么需要内敛点。如果你是消极型,那么需要积极表达愤怒。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成为完人,不断练习“平衡”情绪却是可以做到的。

作者说道:用不同的方式去处理愤怒,抛弃原来表现出来的通常本能反应。这是一种非常不舒服的角色与体验。但如果想要真实又持久的改变,我们往往需要走出舒适区。每个尖刻又爱下判断的人的内心,是一个痛苦的害怕被批评和被判断的自我。每个消极的心怀忧虑的人的内心,是一个怒不可遏的个体。每个竭力避免愤怒的人的内心,是一颗暗地以愤怒审视事情的灵魂。

知乎上有一个热贴。一个儿子长大后给父亲写了一封信,描述少年时被父亲打骂的一次经历,儿子要求父亲道歉。父亲在提问区坚定地认为不会无缘无故打孩子,为什么儿子现在会这样对他?这真是中国家庭的普遍悲剧。父亲第一感觉不是内疚和后悔,而是维护自己的权威。这个儿子无疑是勇敢而幸运的。他找到发泄愤怒的有效和良好的方式。

几年前,在一次父母争吵后,我怒不可遏而又不敢直接向父亲表达愤怒,尽管我当时已经成年,只写了一封信放在桌面上。那是唯一一次正面表达愤怒的尝试。我该多写一些的,高中离家前那些恐惧、忧虑、羞耻的日日夜夜塑造了现在的我。

我想与往事和解,轻装前行。

1.攻击型

(1)火药桶——怒火突然爆发,通常没有丝毫的预警。可能怒火来得快也去得快。

因为对警告你愤怒正在郁积的身体和情绪方面的暗示不加留意,要么没有注意到,要么忽略了这些征兆,没有注意到体内积聚起来的压力和挫败感,会忽略压力的征兆。有些火药桶只是无法妥善处理挫折,都很不耐烦。他们把愤怒看作问题的解决途径,一旦爆发,就会感觉好过得多,他们没有看到进一步讨论问题的需要,也不想探究他们发怒的原因。但是愤怒并不能解决问题,事实上,愤怒往往会制造更多的问题。

(2)怒汉——

怒汉对批评或拒绝极为敏感,他们的目的是让别人也和自己一样心情不好,他们还想传达某种信息,即他们不应当再被批评或不受尊重。在怒汉的成长过程中,往往由于父母或其他抚养人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不可爱、不会照顾自己以及品行恶劣等,他们身上背负上沉重的羞耻感,这是一种基于别人的感觉而产生的有缺陷的人感受到的痛苦情绪。怒汉以盛怒来使自己免于这种羞耻感,他们发作得很快,但是怒气消失得很慢。有两个理由,首先,怒汉往往试图通过将羞耻倾倒在别人身上,来消除他们在感到被批评、侮辱、拒绝或蔑视时感受到的羞耻,这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大多数怒汉体内都有一个随时可能被触发的充满了羞耻感的大仓库。因羞耻感而生的愤怒不能很快平息的另一个原因是,怒汉通常会在怒火发作之后对自己的感觉更糟糕,比发怒之前还差,因为他们现在又为发怒而惭愧。

(3)指责者——
很少有感到满意的时候,他们经常抱怨别人的行为,总是更多关注负面而非正面的东西。较为关注别人的行为,而不大留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对自己的错误和缺点避而不见,通常都不是那么有自知之明,无法接受别人的批评。

(4)控制者——
希望所有人都对他们卑躬屈膝,按他们说的做。控制者以胁迫为管理方式,他们让别人怕自己,从而获得权力。

(5)滥施愤怒者——
坚决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反过来却不大尊重别人。你的需要是极为重要的,你却显示出对别人的需要和感情的悍然漠视。缺乏同情心、爱嫉妒、情感饥渴。大多数滥施者在孩提时代或者成年以后曾经遭受虐待。

2.消极型

(1)否认者——否认自己的愤怒,以至于对自己的愤怒毫无察觉。
否认是一种无意识的防卫机制。我们需要以健康的方式来体验这些情绪。

(2)回避者——往往意识到了自己的愤怒,会故意忽略或抑制愤怒的反映,不让别人知道。
有时候会几个小时、几天,甚至几星期把愤怒闷在心里,他们会怀恨在心,不愿意原谅别人。也无法表达其他情绪。

(3)填充者——用食物或其他物质上的东西来压下怒火。不去承认,也不去感受或表达愤怒。
呕吐长期以来都被视为是盛怒的一种符号式表达,具有高度危险性的酗酒者具有极强的发怒倾向。

(4)自我责备者——避免对别人愤怒,把愤怒转移到自己头上。不承认对某人生气,不承认自己有生气的理由。
对别人过于同情,而对自己不够体贴。自我责备者与责备者往往会互相吸引。

3.消极攻击型

(1)鬼祟愤怒者——会找到秘密的方法来报复让他们感到愤怒的人。

(2)脱逃专家——
不喜欢别人告诉他该做什么,但是他们不会挺身而出,直接说他们不想做什么事,他们只会想出其他手段来使自己不用做这些事。脱逃专家不仅不喜欢让别人告诉他们该做什么,而且还会因为被要求做某事而怀恨在心。因为他们不想制造冲突,所以有些人会答应做某事,虽然他们从没想过要做好。许多脱逃专家以耽搁的方式,来沉默地表达他们对于被要求做什么事的不乐意。无论什么时候有人希望他们做什么事,这些消极攻击型的人都会觉得被压迫。

(3)愠怒者——
用非常曲折的方法让别人明白他愤怒了,他们愠怒、板着脸、不理人家、以沉默惩罚别人、给人脸色看、做出同情别人的表情、深深叹息,用这种方式来控制别人。愠怒者不够有勇气爽快承认自己的愤怒,但同时你想要别人知道你事实上很愤怒很不高兴,从而让他不再做你不喜欢的事情。

(4)伪装者——用甜蜜的饱含感情的话来表达他们的愤怒和怨恨。
他们有着不可思议的惹恼别人的能力,是传布敌意的专家。外表温柔且合作,但是内心愤怒又抗拒,你可能必须要仔细看,才能发现在他甜美的微笑背后正是他强烈的怒火,他会找到最甜蜜最狡猾的方法来拒绝你。

4.投射攻击型

(1)口技表演者——
口技表演者释放愤怒,看上去就好像别人才是在发怒的那个人一样。将愤怒投射到别人身上,投射是一种用以否认某些你自身具有的但是却不愿意承认的特质或情感的防卫机制。口技表演者往往是因为在其成长环境中不允许发怒,有些则成长于父母一方或双方都极度滥施愤怒的家庭。口技表演者并不知道自己有多么愤怒,相反,你总是觉得别人对你很愤怒。这正是你自己对自己的感觉,“投射性认同”

(2)无辜的受害者——总是觉得自己成为别人的攻击行为或愤怒的受害者,要么是害怕自己的愤怒,要么是有着强烈的信念,认为愤怒是不好的。
荣格心理学里的阴影或阴暗面概念。阴暗面或黑暗面理论认为,你对你自身的不受欢迎的或者令人厌恶的特质给予越多的压抑,你就会给自己制造出一个更大的自己的阴暗面,即阴影。人们往往会吸引代表了自己的阴暗面的伴侣,事实上,对方把自己的被压制的情绪给表达了出来。

(3)愤怒磁场——会吸引愤怒的人。
人们事实上会选择能够替自己把(无意识的)愤怒表达出来的人。

五种沟通方式:

(1)消极型——不惜任何代价避免发生冲突或对抗,往往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与情绪,避免伤害他人,否则会觉得羞愧。
往往过分关心其他人的想法,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冲突。最终,不为自己说话,会导致你对自己心生怨怼。你开始觉得自己像个骗子,逐渐因为自己不诚实而看不起自己。你逐渐对别人感到愤怒,因为你觉得自己受制于他们。时间久了以后,没有表达出来的愤怒积累起来,损害了你的自尊,最终使你怒气发作,说出一些对你的人际关系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的话来。然后你被自己的行为吓到,你对于愤怒的信念在此时得到了验证:发怒是如此差劲。

(2)攻击型——需要控制自己、别人以及环境。

(3)消极攻击性——当着你的面对你很友好,却在背后对你施展报复手段。
在面对要求和普通的不满时喜欢抱怨而且易怒。是消极的同时又是攻击型的,尽管具有这种双重性,但还是会否认自己的攻击性——即便是对你自己。尽管事实上接触到你的人都觉得你是个不好相处又固执的人,但你可能还是完全确定自己很少发怒。羞于直接面对问题。在表面的消极背后潜藏着攻击性,这种攻击性往往来自于你对别人的愤怒。往往会间接地通过抗拒、拖延、丢三落四、耽搁,以及破坏自己或他人的劳动成果等来表达愤怒,其手段就像一个叛逆的青少年。消极攻击型愤怒方式常见于青少年和受制于人的人中间。即使消极攻击型的人讨厌被周围人命令,但他们却通常对喜欢控制别人的人很有吸引力,反之亦然。他们也普遍容易陷入到喜欢控制别人的人的纠葛中去。消极攻击型愤怒方式最通常出现在亲密的家属之间。

(4)自信型——以直接公开诚实的方式表明自己的需要,而不会等着别人来读懂他们的想法。

(5)投射攻击性——让别人来发泄自己的愤怒,他们是非常愤怒又积极的人,却害怕承认和表达愤怒。
将自身的不良品质、行为或情绪归结于别人身上,从而否认你自身的不良品质、行为或情绪的方法。最通常的一种方法就是指控某人对你感到愤怒,而这个时候实际上是你在发怒。这样一种投射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出于这个人的想像,也有时候可能是对存在一些事实基础的事情的夸大。许多人都害怕如果他们的伴侣或者所爱的人看穿自己的真实状况,自己会被所爱的人抛弃,这是维持他们努力创造的完美形象的一种办法。这种人通常会激发别人的怒火,因为他们的行为很容易激怒别人。他们可能消极得令人恼火,以至于你想抓住他们的肩膀大力摇晃,让他们做个决定,或者直接面对他们的感受,而不是旁敲侧击兜圈子。
我们除了拥有一种基本的表达怒气的方法(愤怒外显,愤怒内敛)之外,也有一种基本的与其他人交流情绪的方法。
我们允许自己感受愤怒,并给自己时间平静下来,思考这种情境为什么会出现,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我们希望采取哪些措施去避免这种情境再次发生。这一过程可能需要以自信的方式跟别人沟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也可能不需要。自信型和反思型都是健康的愤怒方式,代表了处理愤怒的最适宜方式。
自信型:不抱怨,不指责,只是以一种平静但有力的方式表明委屈。 反思型:允许自己感受自己的情绪,然后仔细地分析情境,以便更好地从中学习。并不将别人的行为合理化,也不责备自己,而是以一种公平的,思想开明的方式审视具体情境,从两方面更明朗地看清楚具体情况。如果其中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跟其他人沟通的话,我们会以更平和的情绪来对待他。

不愤怒的世界

书摘

愤怒与应激状态

在战斗或逃跑反应所引起的过度激发状态底下,我们是处于一种警戒状态,因此会特别留意危险的存在,很多平日里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东西,此时在我们眼中都可能成为威胁。就生理上而言,敏感度的提高是合理的,因为它可以让我们更加警戒(毕竟,刚刚那只老虎此刻说不定还埋伏于某处)。但是从实际的效用来讲,这样的状态其实有其缺点。因为,在当下,我们的恐惧会被放大,以至于对一个最轻微的负面字眼甚至人家一个白眼都会过度反应,因为,这时候的我们很容易把许多事情都看成是威胁。

在本质上,战斗或逃跑反应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迅速进入备战模式。这时候,我们的理性思维,也就是仔细评估各种方案并谨慎寻求解决之道的能力,可能会忽然停滞。也就是说,当我们被大量的肾上腺素所驱使时,我们在乎的是短时间内能不能生存,而不是我们的行动就长远的眼光而言会造成什么后果。明辨慎思,思考这些决定会对我们自己或我们所爱的人造成什么影响,在这个当下并不是什么要紧的大事。

愤怒与刻板印象

对一个成长中的小男孩而言,父亲便成了他的榜样;这样的性别认同过程,不仅得到父亲的认同,也往往会得到母亲的鼓励–因为,做母亲的害怕儿子变得不像男人。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父亲的行为模式往往已经被小男孩内化了:既然爸爸可以借由发脾气来得到自己想要的,我这么做应该也行得通。在学校,愤怒男性的模式很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一个男生如果容许别人欺负他,很可能会被讥笑为”软脚虾”;勇于展现自己的力气,则可能被视为”英雄”。

此种以性别为基础的社会化过程,在我们的文化中塑造出一种显而易见的模式:男人就应该要暴躁易怒–容易罹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高风险往往也伴随而来。

目前,心理学家正在积极研究此种行为模式的极端:超级阳刚男(super-masculine)。这类人通常具备下列特征:极爱支配他人、好胜心强、渴求成功、害怕亲密、对其他男性较少表现出正面的行为、对他人抱有强烈的敌意(最后这一点应该不会让你感到意外吧)。最近的一份研究指出,在这个模式上得分越高的男性(根据量表的监测结果),忧郁的程度往往越高,婚姻的适应度则越低。另外,这些人的太太对婚姻的满意度也越低。

一个家要是有一个脾气暴躁、性喜掌控的男人,他的太太或女儿有可能会不小心成为所谓的”修补者”。她们不见得会认为自己应该为家人的愤怒负责,但由于天生喜欢照顾别人,她们总希望把事情变得更好。因此她们很难说”不”,老是在取悦别人,还喜欢把一切过错都揽到自己身上。为了讨好家里的每个人,这些人最后很可能变得充满愤怒、郁郁寡欢。

愤怒与批判倾向   

在我的经验当中,许多怒气最深的人往往也是批判性最强的人,但他们往往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生气。他们不但不承认自己的愤怒,还经常用一种”我绝对是站在正义的一方”的态度,去看待道德、政治或宗教方面的议题,并随时准备好要跟任何挑战其信仰的人大战一场。他们常常很快就将别人的行为(包括他的孩子的行为在内)贴上邪恶、不道德、荒谬等标签,却看不到事情的正反两面;他们不愿意妥协,也不肯承认自己其实并非万事通。

在怒气充斥、难得有机会得到鼓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虽然可能发展出各自不同的因应方式,但他们在成年以后往往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很难鼓励自己、肯定自己–即便他们很需要鼓励与肯定。因为,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很难听到关爱的声音,因此便没有机会将这样的声音加以模仿与内化。相反的,他们内化的是否定的声音,于是他们老爱批评自己、责骂自己。

然而,有愤怒问题的人从来不肯承认自己可能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错的都是别人,需要改变的都是别人!他们不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总是把过错推到他人身上,譬如老板太苛刻、另一半做事没有条理、孩子不听话等等–当然,小孩子特别容易成为父母亲发脾气时的箭靶。

一个不愤怒的案例

布莱恩是个生性乐观的人,他也一直以此感到自豪。尽管生长在一个复杂、不稳定的家庭(这个家的成员间经常发生冲突,而且有好几种不同的愤怒表达风格),他却坚持一个信念:”不要只是去看别人坏的一面,也要去看他们好的一面。”或许是因为这个信念吧,他后来选择了一个特别的职业:婚姻调解师。他经常与别人分享他在成长过程中的故事,我们在这些故事中可以发现,布莱恩似乎具有一种天分,能够用有创意的方式去处理家中的愤怒诱饵。

“我妈妈有时候就是爱耍心机–她就是有办法挑拨离间,逼我们选边站,”布莱恩回忆道。有一次,他母亲才刚刚跟布莱恩的姐姐吵完架,就打电话向布莱恩发牢骚。布莱恩说:”她在电话中不断告诉我,说我姐姐派蒂有多么不讲道理,又说了哪些伤人的话。我晓得派蒂有自己的一些问题。但是我试着安抚我妈妈说,派蒂讲那些话应该不是有意伤人的,她有她的压力,所以才会经常失控。”

发现儿子并没有加入她指责派蒂的行列,布莱恩的妈妈更生气了,于是她再丢出另一个诱饵:”我真不敢相信,你居然在帮你姐姐讲话,你知不知道她说了你多少坏话?”对此,布莱恩只是平静地响应:”妈,要是我跟你一样,把每个人讲的每一句话都放在心上,我早在80年代末就跟我们家一半的人断绝来往了。所以,不要把这件事看得这么严重好不好?”

人之所以愤怒是因为自己的“尊严”和“界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所受的诱饵一般是“不公平”和别人的“无能”。P.S.人的愤怒有着其生理机制,但是这种生理机制已经渐渐不适宜现代社会。

Getting Control of Your Anger

书摘:学会用建设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并且让需求得到真正的满足。
实践愤怒管理的方法后,让愤怒永远处于休眠状态。

愤怒管理技巧:

  1. 找出引发你愤怒的“ 诱饵 ” 。
  2. 找出你愤怒背后隐藏的真实需求,这类心理需求通常分为两类:一个是希望获得尊重,另一个是希望自己的界限不受侵犯。
  3. 满足自己的需求。

自省:生气的目的是什么,要如何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第一篇 愤怒的因与果

生活可以不被愤怒所宰制,只是要学会用更具建设性、更有效的方法来管理情绪,愤怒在家族中的恶性循环是可以中止。

愤怒从生物的观点来看,是一个警告的信号,是生物在恒定状态遭遇威胁时的一种自然反应。
所谓恒定(homeostasis),指的是生物体在生理上力求稳定的倾向。
当外在环境有威胁时,会感到害怕或者愤怒。

当战斗或者逃跑反应启动时,首先肾上腺素和皮质醇(cortisol)这两种压力荷尔蒙,会被迅速释放,让生物体处于警戒状态。

愤怒是婴儿式的反应,是普世性的情绪。

一个能适当表达自己怒气的孩子,是健康和正常的,一个有安全感的父母,知道自己就算偶尔为了管教自己而大呼小叫,也不会失去子女对他的爱。
父母在管教子女时,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立下合理的规定,并有效地加以执行,而子女的任务则是去测试这些界限。一个孩子如果 不敢挑战界限,凡事都听从父母的威权,很容易变成一个没有主见的人。
有的人懂得用恰当、有效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愤怒,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也许有成熟的成年人作为他们的角色模范,让他们学会用建设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他们懂得尊重他人的界线,而不需要靠咒骂、威胁、操控或者肢体暴力等手段来达到目的。

愤怒是暂时性的疯狂,你必须控制它,否则就会被它所宰制。 古罗马贺拉西(Horace)

现代精神分析之父——西格蒙德‘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是最早对心理与精神疾病提出完整论述的学者之一,包括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原欲、潜抑、分离焦虑、升华、自由联想、移情、手足竞争、伊底帕斯情结:否认、合理化、投射等防卫机制:执念、强迫等心理症状。佛洛依德认为,攻击行动才是人类情境中更根本的东西。根据他的论点,所有人都被两种基本的生理需求所驱动:一是性:一是攻击。佛洛依德将这两种冲动比喻成创造力和毁灭力,或物理上的吸引力与排斥力。他相信,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两股冲动彼此互动消长的结果。而 我们的人格,也就是自我,则不断试图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根据定义,冲动是“ 基因所决定的兴奋或紧张状态,它会驱使一个人产生行动 ”,驱使人们去寻求满足。佛洛依德认为,愤怒是攻击冲动展现于外的表现,受性冲动驱使。佛洛依德对攻击冲动,抱持极其悲观的看法,他认为冲动隐藏在本我里头,只是成年之后,绝大多数的攻击冲动都只存在于幻想当中。他强调:抑制个人的攻击冲动,或许是社会要求我们做的第一样牺牲,也可能是最大的牺牲。

成年人的攻击冲动得到升华,转化和修饰,成为积极进取的特质,其目的在于学会掌控我们周围的环境和事业,也应用于竞争中。
幽默常常带有一丝敌意和攻击的成分。

水压原理(hydraulic principle)帕斯卡尔在17世纪提出:对存在于容器中的液体施加压力时,不论施力点在哪里,压力都会平均分散到各个方向。
心灵的每个部分都是彼此密切相关的,其中某处受到压力,其他地方也会受到影响。攻击冲动所造成的压力如果过大,人的心灵就容易崩溃,容易造成情绪的爆发,罹患心身症,(psychosomatic illness)。
愤怒是对外在状况的一种反应,它并非存在人体内的某种冲动,这冲动要是没有得到满足就容易爆发。

阿尔佛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认为,愤怒是一种自然反应,不是生理反应。他指出,有些人会透过愤怒、透过强有力的外表来补偿内心的自卑感,由于我们每个人在生命之初都是无助的婴儿,所以自卑感的存在是普遍的。
达尔文物竞天择说的中心是最适者生存。

孟塔古(Ashley Montagu)认为攻击性的展现主要透过社会学习(social learing)。一个人会发展成什么性格,习惯用什么啊费那个事来表达愤怒,跟他成长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人际环境有关联。

克拉玛的看法是,愤怒基本是一种发展现象(developmental phenomenon),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特定文化的苏州,学习如何表达,克拉码认为人与人的差异主要是程度上的差异,儿童表现愤怒的方式可能是透过模仿。
不尊重会衍生更多的不尊重。

愤怒不是非得表现出大发雷霆或破口大骂,愤怒有时候会隐藏在各式各样的其他行为背后:被动的攻击、强烈的批评、情感上的疏离。
被父母的矛盾信息困扰得不知所措的孩子,会培养出自己的一套被动攻击策略。
许多怒气最深的人往往也是批判性最强的人,他们不愿意妥协,也不肯承认自己其实并非万事通。
父母如果长期有愤怒的问题没有解决,孩子很容易发展出一种对应模式:隐瞒。
保持情感上的疏离,不给予赞赏,是父母用来对付孩子的另一项有力武器,面对这样的父母,有些孩子会发展出来的策略是,只要能得到父母的认可,要他做什么都甘愿,此种获得认同的需求很可能,会让孩子成为一个过度配合他人的人。

在怒气充斥、难得有鼓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可能发展出各自不同的因应方式,但是成年后这些人会变得不够自信,一直否定自己。
有愤怒问题的人有时候会不知不觉吸引令他愤怒的人、事、物。

弗洛伊德:愤怒转而向内的结果是忧郁。
生在在一个愤怒的家庭,或一个不准孩子批评和质疑父母的家庭,会造成一个后果,当你生气时,你却无法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愤怒,升华在一个充满敌意和伤害的环境中,小孩子为了阻止痛苦,会采取回避策略。弗洛伊德用“ 潜抑 ”(repression),来指称这类有目的性的遗忘行为:他认为,将感觉或想法压制在潜意识当中是需要耗费“ 精神能量 ”,甚至会令人瘫痪。一个潜抑过度的人容易出现一些心理症状,比方说过度的恐惧或强迫行为,显示其抑制的能量正在寻求其他的出口。

第二篇 打破恶性循环

领土或者说界线,包括物理上的空间和心理上的空间的个人空间的呗侵犯,都容易引发愤怒。
大多数的愤怒诱饵背后其实隐藏了未被满足的需求,希望获得尊重、希望捍卫自己的领土和界线。

需要自己的领土和自己的空间。

需求、需要和期待,本身没有任何不对或自私之处,只要方式健康,应该尽可能的去满足。
懂得实现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其实是人格成熟的表征。

要了解别人的问题,最好的方式是,试着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来看事情、想事情。所谓的同理心,指的是能够认同和理解别人状况、感受及动机。
反映(mirroring),了解对方的观点,维持正面关系。

建立新的规则
中场休息的价值
关于处罚孩子有几点原则:
一、让孩子明白你的期待,包括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是不允许的。
二、冷静下来要尽快执行惩罚。
三、处罚的轻重,应该与不当言行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抽离的功夫
抽离(detachment)和否认(denial)

否认和自欺,都是常见的信息处理策略,可以让人逃避愤怒、忧郁或焦虑,因此常常成为我们在面对可能对我们基本世界观造成威胁的信息时所采取的因应策略。
在认知上惯用否认策略的人,往往喜欢摆高姿态,批判性格强烈,是非观念僵化。
被动攻击是愤怒的另一种伪装,包括失约、食言、褒中带贬。

管理愤怒的意思并不是否认愤怒,而是要有意识地面对引发愤怒的事件,做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反应,避免过度批判、被动式的攻击,或者将怒气转移到他人身上。

愤怒管理的三大禁忌:不可过度批判,不可使用语言或肢体暴力,不要用情感来作为威胁。

愤怒管理计划摘要

愤怒的定义:愤怒是个体在其恒定状态(个体希望其生理状态维持稳定的倾向)遭遇威胁时的一种自然反应。当人类察觉到自己的身心安全遭到威胁时,通常会产生愤怒的反应。
愤怒带来的好处:愤怒和疼痛或恐惧类似,是一种心理上的警告机制,也是一种信号,目的在于提醒生物体其恒定状态受到干扰。
表达愤怒的方式
关于愤怒的误解:事实上,愤怒不会累积,可以回避和抽离。

做好愤怒管理的三个步骤

辨识诱饵:一类跟不公平情境有关,一类跟无能的情境有关。
认清需求:愤怒的原因通常是某个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隐藏在愤怒背后的心理需求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希望获得尊重,一种是想维护自己的领土和界线。
满足需求

最佳策略:开诚布公
第一,冷静的解决彼此的歧见。
第二,透过开诚布公,用尊重自己也尊重对方的方式来处理冲突。

解决冲突的四个步骤
一、表明自己的立场:从自己的角度平静而清楚地陈诉你对事情的看法。
二、陈诉对方的立场: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陈诉,将对方的感受、想法或期待反映给对方。
三、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案:提出一个双方能接受的方案。
四、达成协议
在设法解决冲突时,最好能对敏感话题保持心理距离或许需要退让,通常是双方都需要一些妥协。

离婚后的愤怒管理
离婚后双方应该克制甚至消除自己的愤怒,有道德上的理由也有心理上的理由——这样既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保护自己的子女。

一个人处理愤怒的方式,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和身体健康。
冲突如果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会让孩子在情感上有强烈的不安全感。

面对压力有三种做法:回避、改变、适应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