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传承,文化的载体。——DeepCreator
罗胖60秒:从细节培养热爱
这个周五上新,给你推荐的是少年得到App的一门新课——《古文有意思》。
主讲人是李倩老师,北大科班出身的语言学者,也是我见过的最能欣赏日常生活趣味的人。
所以,当我们想做一门让孩子从此不害怕古文,喜欢上古文的课的时候,我跟她说,你义不容辞了。
这课的设计很独特。它不是简单地给孩子讲范文,而是把中国古典的文字表达,分成了天然之美、平和之美、宛转之美、寥阔之美、悲慨之美五个维度,然后找到最合适的小文章,带你品味那些细节。
经常有人说,要提升孩子的文字审美,就必须大量阅读。当然没错。
但是你想过没有?你是应该逼着孩子去大量阅读呢,还是让孩子突然感受文字的美,爱上它,然后自己主动去大量阅读呢?
对,陪孩子听完这门课,你再去观察一下孩子的变化。相信你会有惊喜。
字经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研究汉字30年余年的重要成果,全书详解77个汉字。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汉字的来历、所包含的道理、作者生发的感想。
作者解字,除了运用文字学,还借用哲学、文学、教育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点丰富,角度新颖有趣。同时,作者将个人经验、心灵感悟,乃至哲学思考等引入解字,以“物”谈“悟”,相比传统的解字文体,通透、精辟。
北大教授张颐武、首师大教授陈嘉映、著名剧作家邹静之、诗人西川等15位名家诚挚推荐!
精装双封,封面起鼓工艺、超感纸印刷,从里到外追求精致经典。收藏有品味!送人上档次!
目录
○一 比:中国哲学的起点 / 001
○二 必:射出的弋,泼出的水 / 010
○三 博:大、通也 / 016
○四 痴:痴比知多了伪装 / 020
○五 触:角主动,虫敏锐,神经末梢是突起 / 023
○六 创:一刀切开了富有 / 028
○七 存:我存故我在 / 032
○八 打:一源多流 / 036
○九 待:待风就是待己 / 039
○十 道:面之所向,行之所达 / 044
十一 的:勺子盛太阳 / 051
十二 恶:以恶避恶的图腾 / 056
十三 而:胡子和鱼翅 / 065
十四 法:今天播种法治,明天收获道德 / 068
十五 风:风从你我之间刮过 / 072
十六 负:负和财富有关吗 / 079
十七 隔:隔膜和个性 / 086
十八 号:凭什么说号最大 / 092
十九 和:君子和而不同 / 098
二十 化:将瞬间化为永恒 / 102
二一 谎:谎言是存在的家 / 111
二二 悔:每天心里都毁自己 / 120
二三 慧:扫除心灵的灰尘 / 126
二四 活:有水有根就能活 / 132
二五 家:都没说到家 / 138
二六 监:镜子创造了人 / 143
二七 禁:重刑罚以禁之 / 148
二八 景:人是最好的风景 / 154
二九 卡:上不去,下不来 / 158
三十 快:快并乐着 / 160
三一 裸:是人与动物区别的一个标志 / 168
三二 美:大羊味美 / 174
三三 梦:梦是人生的脐带 / 183
三四 名:取个好名,照亮一生 / 187
三五 默:不叫的狗咬人狠 / 192
三六 母:有乳便是母 / 197
三七 谦:谦虚使人虚伪 / 205
三八 曲:河为什么不直流 / 210
三九 日:“日”像太阳吗 / 216
四十 声:大音希声非无乐 / 219
四一 时:太阳行走的刻度 / 224
四二 史:历史靠得住吗 / 231
四三 势:去势,去掉生命延续的趋势 / 237
四四 私:人之初,性本私 / 246
四五 思:囟与心的相通 / 251
四六 死:死是活人的问题 / 255
四七 体:身体里盛着奉献 / 262
四八 听:听,要用心 / 272
四九 通:松通空 / 278
五十 痛:痛则通,不通则不痛 / 285
五一 我:武器实力证明 / 295
五二 无:无中生有不是零 / 299
五三 悟:悟在执迷不悟后 / 303
五四 习:知行合一习孔学 / 307
五五 戏:人生如戏不是戏 / 310
五六 象:“象字”四法 / 316
五七 幸:人生求幸在枷中 / 325
五八 羞:羞为美 / 331
五九 悬:心系倒挂的人头 / 334
六十 雅:“雅”是牙佳吗 / 341
六一 演:归水似箭 / 345
六二 也:女阴崇拜 / 352
六三 壹:葫芦的象征 / 356
六四 毅:“三从四得”铸毅力 / 364
六五 淫:万乐淫为首 / 372
六六 引:“引而不发,跃如也” / 376
六七 婴:孩子是母亲的项链 / 382
六八 用:大器厚养方多用 / 386
六九 圆:原来守住圆形,走圆环,是“道法自然” / 392
七十 缘:化缘是顺其自然的极境 / 397
七一 韵:圆音纵横通韵味 / 405
七二 择:选择是陷阱 / 410
七三 证:手脚并用取全证 / 414
七四 智:越喝越渴智慧海 / 421
七五 装:军装原为显强壮 / 425
七六 自:街上流行红头发 / 431
七七 奏:庖丁奏刀起乐舞 / 436
附录一 打通古今之间的“暗道” / 442
附录二 参考书目 / 447
跋 汉字经线先人道 / 456
于丹: “思”的汉字解码
读书撷英
今天,我们就说说这个“思”。“思”到底是个什么状态,汉字又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一种密码呢?
《说文解字》里说:“思,容也,从心囟声。”我们过去都以为思的上半部分是个“田”,其实不是。从篆文字形来看,上半部原来是囟门的“囟”。我们知道,刚出生的婴儿,颅骨上方有一块尚未完全闭合的地方,那个地方就是囟门。说白了,就是头脑加心灵共同工作的状态,才叫有所思。
大家或许会问:你说“从心囟声”,囟门这个“囟”跟我们今天思想的“思”读音风马牛不相及,怎么可能用“囟”去表示“思”的音呢?钱玄同先生在《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这本书里,曾经专门说过这个问题。他说:“囟思双声。”原来在上古音部里面,囟跟思的字音、声母相同,所以就把它们的读音归在了一类。《说文解字》不是说“思,容也”吗?它其实是一种安静的、深入的、有容量的思考。
人这一辈子见过的世界有许多是相同的,但思考出来的结论却有天壤之别。很多人都被树上掉下的苹果砸到过,为什么只有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很多人都看过水壶开的时候,壶盖子扑扑在跳,为什么瓦特从中发现了蒸汽机的原理?是因为我们没有像牛顿、瓦特他们一样思考。
这个无所不在的“思”,后来又有了其他的意思,我们今天日常也都感受得到,比如说思念、思慕、相思。也就是说,“思”除了思考这个意义是比较理性的,更多时候它是一种特别感性的状态。
唐代诗人王维写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是相思子,上面承载着相思、相恋的情感。
汉乐府诗里面有一首《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人想要断了心里的念想,就不惜把它砸碎、烧成灰。然而人心的相思哪是那么容易除去的呢?是“剪不断,理还乱”的。
人头脑里有逻辑,这是思的上半部分;人心灵中有情感,是思的下半部分。理性、情感融而为一,才能包容万物。
说到思往往就会联想到“想”,也会想到“怀念”,所有这些字里都有“心”。它们又有什么关联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想”。《说文解字》解释说:“想,冀思也。”“冀”是希冀的冀。我们时常会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之中,所以才会觉得有所冀思,带着希望在想象中描绘的才是我们向往的那个未来。
“思”跟“念”从来都是放在一起的。我们从小谁没有背诵过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身在异乡,心已经飞回到家园了,这就是思念。《说文解字》说:“念,长想也。”长想,就是念念不忘,反反复复时时刻刻都在想。
除了思念、思考,还有思虑。《说文解字》上说:“虑者,谋思也。”为谋划一件事情反复深入地思考,仔细地推敲,这样一种状态就叫作思虑。《论语》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史记》上也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看看我们今天的人,善于深谋远虑吗?当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的判断力也有所提升。信息量过多、过剩,反而容易造成误读和误判。所以虑者从心,人要从看见到思考,最后才能做到深谋远虑。
于丹新书《于丹字解人生》 发布 与读者一起致敬汉字
汉字,一笔一画,都流淌着我们的血脉,蕴藏着我们的民族情怀。
汉字是握在中华民族掌心里的纹路,循着它的指事象形,可以触摸到所有观念由来的秘密;汉字也是笔尖下流淌的乡土,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即血脉。在东方出版社新书《于丹字解人生》中,于丹将带领我们感受汉字的典雅,唤醒心中的诗意,并领悟其中深厚的哲学思想和人生道理。
什么是汉字呢?其实,我们中国人提起汉语,常用一个词叫“母语”。“母语”是一个特别有感情的词,因为母亲在我们的亲情文化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家的时候,脑子里面第一个跳出来的人,就是自己的妈妈。母亲是什么人?就是不管孩子回不回来,都会一直倚门守望的那个人,就是那个“意恐迟迟归”的心(唐•孟郊《游子吟》),就是一直等着游子归来的那个温暖怀抱。母语也是一样,我们“日用而不自知”,但不管你对它熟悉还是陌生,你对它是在变化着还是遵循着,它一直都会在那里守护着你。那么,静静地把心沉下来,顺着我们的母语汉字找回去,也许会找到好多让你意想不到的观念、智慧,找到许多人人都应自知的做人的态度、原则。
街坊邻里见面拉家常,常说孩子长得像爸爸还是像妈妈,有的时候我们用一个词,就是“惟妙惟肖”。惟妙惟肖的这个“肖”,也是姓肖的肖,常用的组合词有酷肖、肖像等等。那么,这个“肖”字的本义是什么呢?
在古文字中,我最早看到它本义的时候大吃一惊,因为这个象形字就是一个带着血水的胎儿,刚刚生出来的,血水淋漓。这个胎儿从孕育的那一刻起,就带着家族的血缘、基因。《说文解字》上讲:“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我们有时候说某个孩子没有继承祖辈的品德,或者做人做事没有继承家族的门风,就叫作“不肖子孙”。
从最早这样一种血缘继承、相貌相似的“肖”,后来又演变出了一些同音字,我们更熟悉,就是孝顺的“孝”。
“孝”这个字是上下结构:上面的字头,我们今天叫作老字头,老、考、耄、耋等都是这个字头;下面就是一个孩子的“子”。大家可以看一看,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这个字都是一个小孩子背上驮着头发萧疏的老人,或者是用手搀扶着老人。百善孝为先,什么是中国人的孝呢?就是一个孩子愿意用自己的行动扶持自己的长辈,让老人既能安身又能安心。
过年时一家人吃团圆饭,都是晚辈们先给长辈敬酒,祝老人健康长寿。那么,中国人说长寿这件事儿,好多都是从拆字上来的。八十八叫作“米寿”,大米的这个“米”字拆开,就是八十八。九十九叫“白寿”,因为九十九离一百就差一岁了,把“百”字上面的一横拿掉,就是白色的“白”,所以叫作白寿。人生七十古来稀,如果家里的老人家硬硬朗朗地活到了一百岁,这是一家人的福报和荣耀,更说明了晚辈子孙的孝顺和对老人的照顾,乡里乡亲提起来都要竖大拇指的。人活到一百零八岁叫作“茶寿”。茶字的草字头,大家会把它看作二十;中间的“人”字拆成一个“八”;下面的“木”字又是一个八十;所以,二十加八再加八十,正好就是一百零八。
简简单单一个“孝”字、一个“寿”字,这里面就蕴藏着无穷的学问和道理。这也是中国方块字的独特魅力,它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细心体悟。
于丹说文解字 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随着孔子学院现在越办越多,随着我们汉语教育越来越好,到世界各地,现在好多人都会说“你好”、“谢谢”,但是他们对于方块字还是有困惑。怎么样能用一种很鲜活的方式去让他们理解我们的一种思维方法呢?比如,我们的字,查字典的时候都是会用部首的,从什么部,一定里面都包含着某种导向,比如中国人的“心”字部首,与竖心旁相关的字很多,都和人的精神世界、心灵活动是相关的。
西方人是崇尚逻辑的,崇尚条分理细的结构,而东方人是结构式的,更少地注重头脑,更多的注重心灵。比如西方人认为思想是头脑中的活动,而我们写出来就是“心田”唯有所思,而“心向”唯想。
比如中国人说“懒惰”这两个字,居然是竖心旁,人肢体懒了,不是身上的事,是心里懒。所以人是心里懒了,就不爱动了。所以懒惰也要归于心上。我们说一件事情怎么样就忘了呢?就是心上有个亡,这个事就没了,就忘了。其实“心”与“亡”的组合还有一个方式,就是竖心旁加上一个亡,你只要过于忙碌,就没有那么多闲暇去顾及你的内心了。很多东西,心上的东西也会流失的,这也是亡心的一种方式,就是太忙。
所以,我们的“心”字部首,如果浩浩荡荡地解释下去,你会发现,这背后是一种中国人的观念,这么解字其实挺有意思的。而且你再进而去想,这种观念就是关系到我们这种模糊的,但是总体的直觉把握式的思维方式。按西方人说五脏六腑,肺是呼吸的,肠子是消化的,肝是造血的,都会很清楚。但是中国人不一样,他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用来表达情感的,中国人会跟你说,我对你说的是肺腑之言,肺这个呼吸器官在这里表达诚意,会说我伤心的肝肠寸断,这一点可能西方人就会说,你们的肠子,一个消化器官,会有这样的伤痛吗?你看老百姓的话会讲,说我肠子都悔青了,这是多么生动的词啊,热心肠。然后你的肚子说,恭维你叫一肚子学问,咱们自己要说一个事还会说打腹稿,就是在肚子里面打稿。
中国人从一颗心灵,到他的五脏六腑,对于诚意的表达,他是非逻辑的,不科学的,但是,它充满了这种东方式的智慧与诚意,他的这种模糊判断,实际上和中国话里面的远山近水,不讲透视,但是泼墨写意,山水之神,呼之欲出,这是如出一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