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Humanity

humanity20180723.jpg

自知者明——认清了自己就理解了人性。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易经》

译文:天下人要归同一个地方,只是道路不同; 达到同一个目的,只是思虑多种多样。

humanity.png

与其断人“善”、“恶”, 不如识人“智”、“愚”。
分类思维,对事情实用,对人慎用

有理和无理之间还有人情
正确和错误之间还有妥协

人性
想到,知道,行动,习惯,每一个进展都需要一个巨大的跃迁

什么叫人性的顽固?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为爱情而生为爱情而亡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打着证明自己/不想被人看不起的旗号开始折腾
每一次倾诉背后是为了下一轮折腾积蓄力量
女孩为什么要富养,因为容易作践自己
女孩子一旦作贱,基本上就完了

所谓的人生理想和自我成长只是说说而已

什么叫人性是经不住考验的…?

小插曲,演绎得淋淋尽致
极度匮乏的金钱/名利,一旦有了诱惑,还会自取其辱/飞蛾扑火似地奔去
完全忘记了初心,又掉进了陷阱和恶性循环中
以爱你的名义,以为了后代的名义…

人的多面性,也是人性复杂性。







局外人

91d2hy3Q96L.jpg

内容简介

《局外人》是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存在主义作家阿尔贝•加缪的小说代表作。加缪这样评价他的“局外人”:

他不耍花招,拒绝说谎,是什么他就说是什么。他拒绝表演自己、矫饰感情,善良宽和,不说废话。他的随和温顺、好说话、不计较、安分、实在,在社会看来,就是冷淡、孤僻、不通人情、不懂规矩、作风散漫、庸庸碌碌、浑浑噩噩……他是穷人,是坦诚的人,喜爱光明正大。他是无任何英雄行为而自愿为真理而死的人…

读加缪杂记

1、加缪生于1913年,法国人,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1957年也就是他44岁的时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迄今为止法国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般都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头子得奖,有的快要入土了,有的卧病在床,只能请人代领奖金,这是我见到的唯一一位在四十多岁就问鼎这个重奖的作家。可惜,得奖三年后也就是1960年,加缪就死于车祸。加缪说过:在我看来,没什么比死在路上更蠢了。结果他自己死在了路上,这里面有这命运的玩笑,有着荒诞的气息,然而对这个以研究和表现荒诞成名的存在主义作家来说,倒是死得其所。

2、加缪还说:最好的作品是没有完成的作品。乍听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举出一些例子后,会让人觉得这个人的思想真是具有穿透力,直贯古今,精准无比。断臂的维纳斯和无头的胜利女神雕像,从完整到残缺,相当于没有完成,然而都是杰作。卡夫卡的小说,三个长篇《美国》《审判》《城堡》,都是没有完成的作品,然而都是杰作。我国的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也是没有完成的作品,曹雪芹只写了八十回,后来高鹗狗尾续貂了四十回。老子说:大成若缺。哲人们的思想是相通的。加缪的遗作《第一个人》在车祸现场他的提包里面找到,已经以手稿的形式出版,这部没有完成的小说也是杰作。

3、在一百多年来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中,其中有不少是不配得奖的,属于二三流的作家,然而评委们也不都是瞎子,得奖者里面也有不少天才,给我印象深刻的两个天才是法国的加缪和苏联的肖洛霍夫。加缪在29岁的时候完成了《局外人》和《西西弗斯神话》,同时在文学和哲学两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肖洛霍夫更厉害,在22岁的时候就开始写他的传世名作《静静的顿河》。除了年纪轻轻就写出经典,这两个天才还有一个共同点:作品不多,然而几乎篇篇都是精品。

4、《局外人》和《西西弗斯神话》,我喜欢前者的开头和后者的结尾。《局外人》的开头:“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一句话,十五个字,突兀,冷漠,奠定了整部小说冷峻平实的基调。这个开头可以和《百年孤独》的经典开场相媲美。《西西弗斯神话》的结尾:“登上顶峰的斗争足以充实一个人的心灵,应该设想,西西弗斯是幸福的”。其实这部哲学随笔的开头可能更出名一些:“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

5、加缪是个帅哥,照片上看,有一种硬汉派明星的风采,比天生斜视的老怪物萨特顺眼多了。

6、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汉姆雷特,这一千个人是幸福的,对经典他们有了自己的把握和理解,经典进入了他们的语言或文章,经典成为了他们的一部分。对经典的作品的解读,很多人会面临语言的贫困,把握不住其神髓,表达不出自己真实独到的见解,往往有入宝山而空回的遗憾,经典中蕴含的诸多的意义、诸多思想犹如练习过神行百变一样,难以抓住,真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乎焉在后”。对经典的重读,就是那些失败的寻宝者再次的挣扎努力。最近重读加缪的成名作《局外人》,仍然不得要领,“阐释的深渊旁,我被罚站。”

7、《局外人》的主人公莫尔索是一个对什么都很无所谓的人,有一种发克一切的态度,最常说的两句话是“怎么样都行”和“出路是没有的”。在情感方面,这个人很冷漠。

亲情,母亲在养老院死了,他去奔丧,没有哭泣,在守灵的时候还抽烟喝咖啡,参加完葬礼感觉到“能够连睡十二个小时的喜悦”,葬礼第二天就勾搭女人上床并一起看滑稽电影,后来还告诉律师所有健康正常的人都或多或少的曾经希望过他们所爱的人死去(王朔的小说中也说到父亲在孩子还没长大的时候适时死去可以保持孩子对他们的敬仰),庄子死了妻子鼓盆而歌,是达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而这个人则是忠实于自我的感觉和思想。

友情,莫尔索的邻居莱蒙是个混混,请莫尔索帮忙写信羞辱前女友,莫尔索答应了,莱蒙很高兴问是否可以和他做朋友,他说怎么样都行,对友情,这个人也是漫不经心的,不把世人重视的三大情感之一作为什么重大事情对待。

爱情,玛丽喜欢莫尔索,希望和他结婚,她问莫尔索是否爱她,莫尔索说这无关紧要如果真要说那大概是不爱,但是答应结婚,世人津津乐道的爱情,被他当垃圾一样对待。在事业方面,这个人也没有什么上进心,主管要提拔他,让他到巴黎任经理,问他是否愿意,他说怎么样都行,玛丽很高兴,要和他同去巴黎,问他巴黎是怎样的,对人人向往的香水之都浪漫之都,他是这样评价的:鸽子很多,很脏,人的皮肤是白的。

莫尔索和莱蒙去海边度假,遇到莱蒙前女友弟弟一伙,发生冲突,打架,莫尔索开枪杀了人,开始了牢狱生活。法庭审判的时候,是一个荒诞剧,检查官、律师都是围绕他在母亲死的那天的表现在辩论,根本不涉及他杀人的事实,检查官说他“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母亲”,他的辩护律师说“他到底是被控埋了母亲还是杀了人”,但是不管用,最后,在一个法理社会,一个人由于伦理的原因被判了死刑。莫尔索拒绝上诉,拒绝忏悔,平静的等待他的死亡到来。

对于世界,我永远是个陌生人,我不懂它的语言,它不懂我的沉默,我们交换的只是一点轻蔑,如同相逢在镜子中”,这是北岛一首《无题》的上半部分,很好的概括了莫尔索和这个世界的疏离和脱节。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也是一个高度剧场化的社会,人人粉墨登场,遵循着规则和秩序,进行着程式化的表演,母亲死了要哭得死去活来,情人节要按时发春,要坚信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等等。如果有人拒绝这样的表演,那他就是社会公敌,是所有人必欲杀之而后快的。莫尔索的死,不是因为杀了人,而是挑战了整个社会的伪善矫情,挑战了谎言堆砌的现代文明,戳穿了皇帝的新衣。这个什么都不爱什么都不在乎的人,在这一点上是激情澎湃的。总是这样,小说中的人物代替我们说出真相,代替我们勇敢。

人性的弱点(珍藏插图版)

目录

原著序:出版缘起 / Ⅰ
前言:如何从本书里获得最大收益 / Ⅶ
《人性的弱点》其他国家版本(部分) / ⅩⅢ

第一篇 人际交往中的三大处事技巧
01 如欲采蜜,勿毁蜂房 / 3
02 诚挚的赞美是成功的助跑器 / 22
03 捕捉他人观点,重视他人需求 / 39

第二篇 受人欢迎的六大诀窍
01 发自内心地关怀他人 / 59
02 微笑让生活充满阳光 / 75
03 微妙的恭维——牢记他人姓名 / 83
04 静心倾听比激烈评判更易打动人心 / 93
05 关注对方的兴趣不是简单地拍马屁 / 105
06 人类本性最深层的驱动力就是受到重视 / 112

第三篇 赢得他人赞同的12种方法
01 逞口舌之能注定失败 / 127
02 委婉地指出他人错误,避免制造敌人 / 137
03 勇于坦承自己的错误 / 151
04 一滴蜂蜜比一加仑胆汁更吸引蜜蜂 / 159
05 苏格拉底的秘密:“是”的魔力 / 169
06 处理抱怨者的安全手法 / 175
07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征求他人意见 / 181
08 创造奇迹的公式:换位思考 / 189
09 满足别人渴望同情的需要 / 195
10 激发他人的高尚动机 / 205
11 行为比语言更有说服力 / 213
12 当你无计可施时,不妨试试这个 / 217

第四篇 改变他人的九大秘诀
01 赞美在前,批评在后 / 225
02 委婉地批评使你不致招怨 / 233
03 先说出你自己的错误 / 238
04 命令招来憎恨 / 243
05 面子很重要,保留他人面子 / 246
06 如何鼓励人们进步 / 251
07 赠人美名,口留余香 / 257
08 人无完人,使错误最小化 / 261
09 人类天性之一——获得权威 / 267

第五篇 创造奇迹的信件
第六篇 家庭和睦、婚姻幸福的七个法则
01 切勿自掘“婚姻坟墓” / 289
02 爱他,就给他自由 / 297
03 勿相互指责 / 301
04 真诚地欣赏对方 / 303
05 随时注意琐碎细微的小地方 / 307
06 想要获得快乐密钥,别忽略了这些 / 311
07 不要做“婚姻的文盲” / 315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内容简介

本书的写作,除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最重要的指导性参考书外,许多研究这一问题的著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最主要的有:福柯《性史》,莫里斯《裸猿》,唐娜希尔《人类性爱史话》,费孝通《生育制度》,刘达临《中国古代性文化》,闽家胤主编《阳刚与阴柔的变奏》,吴诗池、李秀治《中国人的婚姻观与婚俗》,姜绪源《中国妻妾》,孔庆东《青楼文化》,其中尤以刘达临先生的《中国古代性文化》资料最为翔实,极具参考意义。此外,还引用了周国平《守望的距离》和杨东平《城市季风》两书部分观点。限于本书体例,参考引用部分不能一一注明,只能依照国际惯例,开列书目在此,并致谢忱。

本书主要是写给普通读者而非专家看的,许多观点都未能深入展开论证。读者如有兴趣深究,请参看拙著《艺术人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和《闲话中国人》(华龄出版社1996年版)。

本书除对中国人的两性状态和两性关系进行了描述和剖析外,第三章还对人类和中国人两性关系的历史用作者自己的眼光作了回顾和检讨,第九章则对男女关系以及爱情、婚姻、家庭、人性等问题发表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为仅仅只是作者自己的回顾和检讨,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并不强求读者同意。知我罪我,一任诸君。

目录

第一章 男人
一 奶油小生
二 江湖好汉
三 忠臣孝子
四 大老粗与小白脸
五 寻找男子汉

第二章 女人
一 贤妻良母
二 弱女子与女强人
三 淫毒妇与贞烈女
四 嗲妹妹与假小子
五 二十世纪新女性

第三章 性
一 神圣祭坛
二 从禁忌到贞节
三 从图腾到祖宗
四 等级与配额
五 设男女之大防

第四章 夫妻
一 形式与内容
二 所谓“明媒正娶”
三 无爱之婚
四 无性之恋
五 恋丈夫与怕老婆

第五章 姬妾
一 妻与妾
二 妾之地位
三 “妻不如妾”
四 妒妇与宠姬
五 “妾不如婢”

第六章 娼妓
一 起源与类别
二 青楼的功能
三 “婢不如妓”
四 风雅与才情
五 铜臭与血腥

第七章 情人
一 “妓不如窃”
二 怀春与钟情
三 私奔与私通
四 偷情种种
五 捉奸心理

第八章 闲话
一 荤话与风话
二 微妙关系两种
三 孤男寡女
四 离婚与再婚
五 “窃不如说”

第九章 看法
一 男人和女人
二 性与爱
三 爱情与婚姻
四 婚姻与家庭
五 新中国人

后记
新版后记

看的酣畅淋漓的一本书

首先说一句,从百家讲坛看到品三国开始,我便是易中天的忠实粉丝了,言语中难免有些爱屋及乌,溢美之词过犹不及,不喜的请忽略的。

如题所示,本书探讨了千百年来中国的男人,女人,男女之间的那点事,比如爱情,比如婚姻,比如性,比如社会,比如婚俗……不一一举例了。首先说说我为什么喜欢这本书。一:言之有据,旁征博引。本书参考的书有:恩格斯《家庭,私有制的产生和国家的起源》;福柯《性史》;莫里斯《裸猿》;唐纳希尔《人类性/爱史话》;费孝通《生育制度》;刘达临《中国古代性文化》;闵嘉胤《阳刚与阴柔的变奏》;《中国人的婚姻观与婚俗》;蒋绪源《中国妻妾》;孔庆东《青楼文化》;周国平《守望的距离》;杨东平《城市季风》;这些只是主要的参考著作,有些作者只引用少数的还未一一列举出来,比如钱钟书的《管锥编》。作者在提出自己的观点及论证的时候,总会拿出翔实的例子或者引用这些书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其实像是那些引用唐诗宋词诗经戏曲这些经典的还没有算上)。
二:深入浅出,生动幽默。虽然作者引用参考的都是一些研究型的学术著作,但这喜好不影响这本书成为一本有趣的书,作者说,这本书是面向普通大众的。所以他尽可能把书写的浅显有趣。浅显并不等于肤浅,书中的很多论点观点都让人拍案叫绝。
三:逻辑严密,层层递进。作者从中国的男人,女人开始,一一列举历史上文学艺术史上有名的男女形象,归纳总结中国列来提倡的男女特征。过度到讨论中国的婚姻与爱情。然后讨论到相关文化现象:比如婚俗,妻妾制度,青楼文化,闲话(也就是俗说的八卦及荤段子的)。最后笔锋一转,讨论历史对于今天的借鉴意义,如何做一个新时代的中国男人与女人,如何做好一个人然后一个男人/女人,如何经营好爱情与婚姻。逻辑严密,层层递进,最后来一个升华以及对与今天的意义。对于我这样一个逻辑与结构控来说,简直拍案叫绝。
四:落落大方,不炒作吸引眼球也不遮遮掩掩。众所周知,讨论男人与女人,讨论爱情与婚姻,总是逃不开一个元素:性。大多数作品到了这个方面,不是遮遮掩掩便是大谈特谈。私以为本书的度刚刚好,该谈的时候落落大方,搬上台面,丝毫没有扭捏之感,反而感觉君子坦荡荡。

接下来,谈一谈本书的内容吧。
中国的男人女人形象。
纵观历史和文艺作品遗留给我们的男人女人的“模型”,不外乎是几类,有意思的是,他们都没有多少性别特征。
男人:奶油小生,江湖好汉,忠臣孝子,大老粗与小白脸
奶油小生:详见各种戏曲中的男主形象,一般为书生,具体表现为:饱读诗书,文质彬彬,一表人才,手无缚鸡之力,一件美女变“没了魂魄”,茶不思饭不想,一遇事情便“没了主意”,反而要靠娘子与红颜知己来保护。比如许仙,张生……
江湖好汉:详见《水浒传》及《隋唐英雄传》。如果说前一种是太娘,那么这种英雄好汉总不娘吧?可惜,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不近女色。中国的文艺作品似乎有一个共同特点:近女色的就不是英雄,任你杀人放火都可以,近女色便不是条“汉子”,比如李逵误会宋江那次,即便风流俊美如燕青武松这号人物,也只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图让人家大美女伤心去。大大有别于西方故事中美女爱英雄英雄爱美女,大家爱的轰轰烈烈死去活来。
忠臣孝子:这类大多如真实人物,比如诸葛比如岳飞。但是有意思的是,这类人物似乎都少了性别色彩,麻木不仁如脸谱一般的存在,大家很难想象他们谈论恋爱的样子。近代的诸如周总理,婚姻与爱情都被与革命打上对号。
于此相对的便是女性角色的形象:贤妻良母,弱女子与女强人,淫妇与烈女,嗲妹妹与假小子。
中国的历史大约就是由前三类女人组成的,不是贤妻良母,贞洁烈女,便是泼妇毒妇淫妇荡妇,反正就是跟男人的形象一般,没有多少性别魅力。

那么中国人的爱情和婚姻呢?
中国的社会看似温情脉脉,什么事情都讲究哦个“人情”,可是却最融不下爱情与夫妻之情。中国的传统文化所提倡的爱情与婚姻是什么样子的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贤妻良母,忠臣孝子,举案齐某,男耕女织……等等。反正从爱情开始,就没什么自己做主的份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嘛。谁要是出去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反倒要被人嘲笑:无煤苟合,“给自己寻婆家”(这可是“红楼”中用来骂人的)。爱情本来就充满着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不确定性,中国人向来喜欢“稳定”,讨厌这种充满变数的东西。易中天先生一针见血的支出:中国的婚姻是与爱情无关的,这是一种“合作社”似的关系。男女间互补,互通有无,互相帮助,共同生活。所以我们特别强调各自的责任:男主外,女主内,男耕女织,举案齐眉。女的只要生儿育女,赡养老人,照顾丈夫就可以了;男的只要功名加身光宗耀祖,让全家人体体面面不愁吃穿就行了。

既然婚姻与爱情无关,而人又是有感情需求的动物,那么种种现象便可以解释了。
易中天从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入手:妻不如妾,妾不如姬,姬不如妓,妓不如偷。爱情产生的首要条件便是独立的人格与互相尊重,而中国的传统社会是最不存在着两点的。封建社会全靠等级的制度来维持,君臣有别,男女有别算是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古人说:国君与臣子部分,都城与普通城邦部分,男人与女人地位部分,嫡与庶地位部分,这个国家便要灭亡了。(礼便是建立在等级制度上的)。可是人毕竟不是制度,是有感情需求的动物,不是冷冰冰的制度和道德标准可以条条框框起来的,既然主流社会不融,便在边缘中寻求发展。很有趣的,易中天先生从双方独立的角度来论证为何妻不如妾……。妻是等级分明的,要承担一大堆责任(同时也享受地位与荣耀);妾少了很多责任,只需要讨欢心便可;但是妾还是有利益关系,妾是主人独有的,姬是可以用来送人的,姬拥有更多的自由;姬的生杀予夺大全还是在主人手里,但是妓完全就是一种“平等”的地位,买卖双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偷呢就更是了,两个人要承担相同的风险与责任,很少有偷情的没有一点点喜欢的成分在里面。因为这发现了可是要身败名裂的,不管谁更惨一点,脏水是泼向两个人的。

既然爱情是要平等与独立的,接下来,易中天先生提出了如何在新时代下做好一个男人/女人,如何经营好爱情与婚姻。
诚如他所说,独立的人格与尊重是必不可少。没有了独立,温情脉脉的依恋便会变成黏糊糊的依附,而尊重,便是认识到,别人有爱你也有不爱你的自由,才不至于走火入魔。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来源、冲突和再现

中国的男人与女人一书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根据生殖崇拜及其在中国的社会变迁,宗法制度,风俗习性为基础,把男人分为无性,无骨,无用三种,并详细的从小说,戏剧等文化传统中摘取相应人物作为介绍,比如对应的,绿林好汉,将相和白面小生。作者以北方的大老粗和南方的小白脸为原型描绘了近代中国男人的形象,男人的形象来自于女人的哺育和培养。

第二部分,作者把女人同样分为三类,无性,比如贞烈,比如女汉子;母性,贤妻良母;女性,妓女和娼妇。

第三部分,作者详细的考察了不同分类的历史缘由,从生殖崇拜谈起,到性别禁忌,延伸到图腾,社会制度,尤其是宗法制度的建立。

第四部分,作者从社会制度的不同适应情况下针对男女结合的方式:夫妻,姬妾,情人,娼妓分别做了阐述。作者也从中简要提出了不同种类结合的男女情况,比如介于无用和无骨之间的才子和母性和女性之间的才女之间的结合,不同选择动机的男女结合,比如爱情和恋情之间的选择的一些疑问。

最后,作者着眼现在,对当代荤话,风话和闲话做了一些简要的阐述,并指出其原因在于性的压力的释放。

总之,这是一本通俗的,以性为主轴的人文社科读物,它详细描绘了中国男人和女人的特征,阐述了相互间关系的来源,发展和矛盾,为普通读者对于男人和女人之间的互相选择,相互关系的把握作出了努力。

《权力的游戏 Game of Thrones》
《人民的名义》
《大明王朝1566》
《红楼梦》
《东京物语》
《喜丧》
《三国演义》
《一个勺子》
《树先生》

我不是药神

围绕基本的生存人权,各方的立场与观点,看电影可以有多个视角,视角越多,收获越多。

徐峥:电影是冒险,有惊喜但也要靠谱

电影《我不是药神》的大热,让徐峥再一次成为电影圈的焦点人物。徐峥不仅是这部电影的主演,同时也是监制和投资方之一。在此之前,徐峥导演和主演的“囧”系列电影,也都是华语电影的票房大赢家。

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徐峥阐述了他判断一部电影的标准。

首先,徐峥并不关心电影是否符合热点,比如是否有很多特技,是否是最热的IP,他自谦说,“我光着脚也跟不上,已经有特别聪明的人去做了。”他会挑选自己熟悉的概念和题材,“鬼吹灯也好,很多概念也很好,会很火。但我也得看它是不是我的菜。”这就像股神巴菲特说的,要在自己的能力圈内行事

其次,徐峥会借助调查的手段来帮助自己做判断。他说:“电影是一种冒险,必须有惊喜,但也必须靠谱。”尤其是喜剧和合家欢电影,可以通过填表调查的方式,来发现观众喜欢哪部分、不喜欢哪部分。以港囧为例,徐峥首先主观判断,这部片子有公路、青春怀旧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整合,会让这部电影成为爆款。但是,另一个问题是,混搭因素太多,会不会有负面效果?于是,影片出来之后,就对观众做了一个填表调查。之后,虽然再调整拍完的电影已经不可能,后面对电影的营销宣传,会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调整。

然后,徐峥拍电影,更强调从自身遇到的问题去发现题材。他说:“拍摄过程,其实是一个自我疗愈、自我发现的过程。特别是做系列电影,我永远是从自身去发现问题,把对生命的困惑迷茫,作为题材去挖掘。”因此,电影就和徐峥个人的历程变成了同步。

以上就是知名电影人徐峥判断自己是否要投入一部电影、这部电影是否会受欢迎的三个方法:做自己熟悉的在能力圈范围内的题材;借助调查手段;以及从自身出发去挖掘题材。

制片人:《我不是药神》获得高口碑的原因

电影《我不是药神》在公映第五天,票房就超过了15亿,这部电影也被称为年度华语片爆款。坏猴子影业CEO王易冰是这部电影的制片人,这家公司的前身是导演宁浩的电影工作室。《我不是药神》这部影片从选题材、选导演、开发剧本、确定卡司,再到摄制与后期团队,都由坏猴子影业全盘负责主控每一个细节。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王易冰介绍了这部电影是如何产生的。

王易冰介绍,坏猴子影业的价值观里有5个关键词:本土、趣味、当代、个性、创新。无论是项目还是新导演,基本都可以用其中两到三个词语进行定位。而《我不是药神》正好涵盖了这五个词。宁浩选择新导演文牧野来执导这部影片,就是因为后者拥有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捕捉、成熟流畅的镜头叙事能力,以及对小人物的悲悯态度。

《我不是药神》最初的剧本,是由著名制片人韩三平的女儿韩家女基于2015年的“陆勇案”改编而成。文牧野接下这个项目后,和韩家女、钟伟一起花了两年时间打磨、细化剧本。《我不是药神》原本是一个艺术片,后来创作团队在其中融合了商业类型片元素。王易冰认为,将现实主义题材和商业元素结合是一种创新,这也是《我不是药神》收获高口碑的原因之一:“原来现实主义题材可以这么拍,你能看到很多类型电影的影子,这是年轻电影人的情怀和创新意识,他们所呈现的这些东西是很强烈的。”

王易冰介绍,成熟的制片团队可以减小新导演在找钱和找人上的困难,导演就能将所有精力专注于创作,“现实主义题材的分寸拿捏是非常巧妙的事情”。监制宁浩会在大方向给出指导,导演和编剧用聪明的创作方式和方法规避了很多问题,最终落实了创作细节。

《我不是药神》编剧:“煽情”是一个功能词

电影《我不是药神》今年收获了高票房和高口碑,钟伟是其中一位编剧,这也是他的首部编剧作品。他在这部电影中的剧作任务,是将故事向内的戏剧冲突掉转方向,朝外扩散,重新组织人物关系和故事结构。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钟伟分享了他对职业编剧、剧本、“煽情”的看法。

钟伟之前曾是一名记者,转型编剧后,他以职业编剧的身份来要求自己。他认为,职业编剧可以挑导演、挑公司,但不应该挑题材,编剧应该多去涉猎不同的类型和题材,才有助于磨出手艺。

他认为,对于一个现实题材的剧本来说,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一定的广泛性,“现实意义越重大、越广泛,这个题材的天赋就越高。同时,现实题材还必须注意真实性,真实性主要表现在人物的真实困境和真实欲望,你可以编造剧情桥段,但是人物不能瞎编”。在创作《我不是药神》剧本阶段,他走访了30多位慢粒白血病人,在与一位受访病人吃饭时,受访者点了两瓶啤酒,钟伟问为什么还要喝酒,受访者说他想活得像个健康的人,当时钟伟忽然明白人们更多的是去关心病人的身体,忽略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所以在剧本中,他也写到了主角带着病人们喝酒的场面,“病人是需要释放的”。

在钟伟看来,“煽情”是一个功能词,是商业电影吸引观众的手段,好的煽情或甜而不腻或哀而不伤,其中有品位的问题,“作为编剧和导演会判读大多数观众的品位,针对大多数做调配,尽量做到不刻意不卖惨而又能感动观众”。

怎样才能避免“看错人”?

原创: 「罗辑思维」 罗辑思维 今天

无论是职场上加入一个团队,还是生活中结交新的朋友,一旦看错人,信了不该信的,后果都很严重。

这张书单,用四本书帮你看透人心,成为一个看人很准的人。
一、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判断?

《 影 响 力 》

  1. 要想成为一个“会看人”的人,你得先知道是什么在左右人的判断。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他人行为对自己的干扰。

  2. 我们的判断和决策,会受到三种行为原理的影响:互惠原理、承诺与一致原理,以及社会认同原理。

  3. 互惠原理,是指一旦享受别人的好处,人们就也会想为对方做好事,不愿欠人情。比如,很多人在收了别人的礼物后,会不好意思拒绝对方的请求。但你要明白:别让互惠原理影响了自己的判断。对待好处要慎重,该拒绝时就要果断拒绝。

  4. 承诺与一致原理,就是说到做到。如果想要别人同意你的观点,最好的方法是让他公开做出表态。公开承诺过的事情,很难反悔。这也警示我们:时刻保持理性,及时修正自己的观点,不要被曾经的表态束缚。

  5. 社会认同原理,说的是一种从众心理:在公众场合,人很容易被他人影响,特别是心里不确定、没有信心的时候。比如周围的人都觉得一件事好笑,我们也会跟着笑;身边人都觉得一个人很好,我们也就容易附和。了解了这个心理,你就该明白:时刻保持自己的思考很重要,不要人云亦云。

想更详细地了解什么影响了我们的行为和判断,推荐收听《影响力》。

二、怎么识破骗你的人?

《 微 表 情 》

  1. 人有6种基本情绪:愉悦、惊讶、厌恶、愤怒、恐惧、悲伤。不同的情绪,会有典型的表情。有些人“演技”很好,能够很好地控制情绪流露,但微表情是很难掩盖的。只要你知道怎么去观察,就能够成功识破。

  2. 观察表情的第一步,是找出对方的“表情基线”:自然松弛状态下,眉毛、眼睛、嘴的基本状态。确定了基线,才能知道对方眉毛是上扬还是皱紧,嘴角是向上还是向下……识别出对方是否在欺骗你。

  3. 说谎的时候,人容易恐惧、紧张。恐惧时,双眉会向中间皱紧,眼睛嘴巴也张大。你可以着重观察对方的眉眼状态:当心理处于躲避、后撤的状态时,人的眉眼会“后退”,呈现上扬的趋势。

  4. 你还可以通过观察,判断对方什么时候惊讶了。惊讶时,五官会全部打开:眉毛抬高,眼睛睁大,嘴巴张开。虽然人能控制眉毛、嘴巴,但控制不了眼皮。只要惊讶,眼皮一定是会上提的。

更多通过微表情识别人心的技巧,推荐你细读这本《微表情》。

三、怎么用经济学思维看透一个人?

《生活的经济解释》

  1. 人的行为背后,都有成本和收益的考量。懂一点经济学,就能透过表面的行为,理解一个人行为的内在动机。

  2. 比如,在路边看到乞丐,人们会施舍给他一些零钱。不懂经济学的人会认为这只是有爱心,但懂经济学的人会知道,这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购买:用很低的成本,购买“我是个好人”的满足感。所以,不要看到这种小善行,就认定对方是好人。

  3. 有的人旧情难忘,分手后依然为前任不计成本地付出,能不能说他“重感情”?不能。这说明他不能割舍“沉没成本”,即对收不回来的成本无法释怀。这样的人,人际关系中的边界意识不清晰,交往反而要谨慎。

如何用经济学原理解释人的行为,更多具体的方法,推荐收听《生活的经济解释》。

四、行为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1. 这本书讲的是“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它是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领域最常被引用的模型。人的所有行为,根本的动机都能归结为5种需求,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2. 生理需求,是指饥饿、口渴、睡眠这些生存的基本需求;安全需求,是指希望能保证人身安全,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归属需求,是指需要友情、亲情、爱情,渴望在团体里有自己的位置;尊重需求,是指希望被别人认可,变成一个有价值、有力量的人。当一个较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后,人会继续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这是本能。

  3. 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指的是:人们希望自己的才能和潜力被充分发挥。自我实现无法一蹴而就,只能由微小进展积累而成。能够做到的人,往往拥有坚强的个性、清晰的目标,会准确地扬长避短。

  4. 该怎么做到自我实现呢?给你8个途径:忘我、成长、真实、诚实、勇气、持续进步、放弃防御心理、高峰体验。放弃防御心理,要求你能完全坦然地面对自己,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喜欢什么、厌恶什么,以及自己的使命是什么。

  5. “高峰体验”,就是自我实现的瞬间。这时,你能体会发自内心的满足、超然,极度喜悦到甚至感觉不出时空。这个时刻往往短暂和难得,但却特别美妙,是人性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想要进一步了解人行为背后的根本动机,这本《人性能达到的境界》推荐给你。

那么骄傲,那么孤独

pride20180721.jpg

这是一本“看见”之书。看见我们的做事风格和行为逻辑,看见我们隐秘的真实想法,也看见我们内心的冲突:有多么骄傲,就多么孤独。

够胆量,去“看见”他人;够胆量,来“看见”自己。

目录

引言

第一章“我有许多不同的面”
人人都是多面体 5
他们就在周围 7
你就是那么骄傲 11

第二章孤独的种子
羞耻感的力量 20
看看你内心的冲突 27

第三章“我是胜利者,你是失败者”
“我是胜利者” 33
破碎的“正常发展的蓝图” 35
不惜一切代价要赢 39
你不在我这一队 44
给他面子 46

第四章“你就是我想要的一切”
“你天赋异禀” 54
他要改变这个世界 57
渴求认可 63
注定孤独 66

第五章“我让你想要我”
夏娃的诱惑 72
爱情杀手 74
那些物欲世界里的征服者 79
难以抵挡的魅力 85

第六章“我是世界之王”
成为耀眼的明星 90
我什么也不缺 94
为普通人撑腰 98

第七章我的骄傲“无可救药”
“我可不像他们” 109
自我膨胀的预言家 111
蔑视一切的成功者 115
从云端回到地面 118

第八章“要么支持我,要么走开”
“你想过我的需要吗?” 125
成为赢家 126
孤独的胜利 128
脆弱的自尊 132

第九章不要对我说“不”
霸道上司 137
傲慢的伴侣 141
意见不同的“敌人” 144
走向孤独 150

第十章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
在那里,我可以成为我想成为的人 155
戒不掉的瘾 159
镜中人 163
自恋会上瘾,怎么破? 168

第十一章胜利是一个人的狂欢
划清界限 174
克制冲动 176
有限的同情 177
离开 179
宝贵的骄傲 180
终将面对 182
想过改变吗? 183
自言自语:你有多骄傲? 184
致谢 189

够胆量去“看见”他人;够胆量来“看见”自己

(一).遇到自恋狂

生活中你是否经常见到这种人:有才华有能力有智商,但是脾气暴躁,性情古怪,早上晴天,下午阴雨,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好像全世界都得围着他转,他才能满足。

或者这种:不停的放大你的优点,宠溺你,人前最大的欲望就是夸耀你,但是你无法有自己的生活和选择,你的天地都是她,她的天地都是你,你是她生活的全部重心和意义,你也是她实现自身价值的砝码赌注。

“恭喜”你,你遇到自恋者了!你可能不以为然,对于第一种你多半会不疼不痒的说“有脾气才有活嘛,可以理解,要学会欣赏包容”,对于第二种你可能会说“这多半是父母,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呢,你肯定理解错了,不要太偏激,记住她爱你”,这样说话的人肯定是没有经历过相识容易相处难的切肤之痛,也没有经历过当生活和情感被绑架时的无助和痛苦。当然曾经我也是这么想的,我欣赏你尊重你,但是当你晴转阴时我就三十六计走为上,可实际上,如果这样的人就是你的父母,你的上司,你的配偶呢?有办法逃避吗,这样的处世哲学一下子就失灵了,怎么办?能破吗?

如果这种人,让我每天都抬头不见低头见,在没有读《那么骄傲,那么孤独》之前,我想我是活不好了,不过今天这本书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勇气,让我更深层次的认识各种类型奇奇怪怪的人,并认识了这种性格的形成原因和应对方式,带给了迷茫中的我与他们相处的技巧和出路。下面我开始这本书的短途之旅。

(二)作者的意图和自恋的定义.

《那么骄傲,那么孤独》作者是美国的约瑟夫.布尔戈,作者的专业背景很强,心理学博士,经验丰富的临床心理治疗师,国际精神分析协会董事,他在心理治疗方面有30多年的实践经验,可谓心理学方面的实战家。如今他是《今日心理学》的专栏作家,特别擅长将晦涩难懂的心理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大众都能理解的可读性很强的通俗文字,可为读者提供方便的自助服务。

这本书是2017年6月第一次面市,一经推出就受到大众的认可,被《纽约时报》推荐为自我认识的心理指南,书的英文原名是“The Narcissist You Know” ,直译就是“你认识的自恋者”,封皮中间有一句话也许更能解释作者写这本书的意图“A Survival Guide For Understanding And Coping With The Unavoidable Narcissists In You World”,即“认识你身边无法避开的自恋者并与之相处的生存指南”,这句话更清楚的说出了作者的意图,认清真相并合理应对。

通读全书你会发现作者对自恋者的态度是:不指责,不蔑视,不批判,而是去找出原因并避免冲突,在不能治愈别人的时候,首先认识自己,并学会保护自我,把矛盾和问题最小化。正如引言提到的主题:

“你要学会如何有效的应对你身边的自恋者的同时,也要学会处理你的自恋。”

与作者的认知相反的是,近些年,随着媒体的报道和心理学新名词的出现,“自恋”一词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也被越来越多的滥用,人们开始把“自恋”等同于虚荣的代名词,也开始喜欢给别人贴标签,尤其是明星,政客和体坛健将等名人更容易成为被攻击的对象,自恋似乎成了侮辱和令人难堪的手段,自恋的人似乎也低人一等,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这也是布尔戈打算写这本书的背景和目的,以纠正流行认识对自恋的片面见解和由此可能导致的悲惨结局。

正如此书的勒口上所言:

这是一本“看见”之书。看见我们的做事风格和行为逻辑,看见我们隐秘的真实想法,也看见我们内心的冲突:有多么骄傲,就多么孤独。够胆量,去“看见”他人;够胆量,来“看见”自己。

我认为约瑟夫.布尔戈是一个非常理智的作家,他说“诊断标签无法告知我们极端自恋者的行为成因,也不讨论隐藏在破坏性和蓄意伤害性的行为背后的精神痛苦”,他认为不知道一种病理的根源就无从下手解决此病症,所以他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各种自恋者的心理成因,表现和结果,最终给了“自恋”一个更科学合理的定义:

  1. 自恋,是一种心理和性格特征,而非诊断病症,因为自恋者喜欢也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内心,一般无法诊断出来,只有通过和他们近距离相处才能知晓。

  2. 自恋,是一个多面的连续体,自恋者的极端表现也不尽相同,侧重点和爆发点不同,但是都缺乏同理心和共情,外面看着很彪悍强大,实际心理非常脆弱痛苦。

  3. 在一定条件下,人人都有自恋倾向,每个人都可能是自恋者,只是程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有的是极端自恋者,大多数人是暂时短期自恋者。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人是自恋者呢?布戈尔给出了5个特征来判断:

  1. 缺乏同理心,情感脆弱多疑;

  2. 特别在意自我形象,爱比较过分竞争野心勃勃;

  3. 自控性很差,易冲动,没有深思熟虑的能力;

  4. 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爱操控利用,占有欲强,喜欢出风头;

  5. 道德观差,自以为是,个人责任感缺失,喜欢归咎别人;

一个人符合的越多,自恋性就越强,对照一下我们每个人多少都有几个吧,如果说别人是极端自恋者,那么我们可能就是轻度自恋者,五十步笑百步也比别人强不了多少,所以我们需要对自恋有更深层的认知。

(三)自恋的根源.

约瑟夫.布尔戈在《那么骄傲,那么孤独》中把病的不轻的自恋者叫:极端自恋者,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极端自恋呢?书中使用了大量的真实案例,有知名达人也有无名小卒,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自恋者都来自于不健康的家庭,都有早期创伤和童年的不幸。他们中的很多人不见得童年一定被虐待过,但是他们大多数的家庭都是混乱的不正常的,都经历过精神和身体方面的暴力,他们的父母没有在幼年帮他们建立良好的自尊,以至于他们认为自己是破损的物品或者被抛弃的累赘,心理伤痕累累,所以他们需要花一生的时间去逃离这种痛苦的感受,会不遗余力的把这种无法承受的经历投射到别人身上,以遮盖和掩饰他们内心巨大的恐惧,自卑和不完美,用布尔戈的话说在极端自恋者的世界里只有两种人:胜利者和失败者,这也是这种自恋者一直惯用的思维模式,而极端自恋者一般认为自己就应该是胜利者,因为他们无法接受失败的结局,必须要有人替他们背负这个包袱,于是他们就会不停的制造难题,寻找替罪羊,这些受害者大多数是身边的下属,同事,亲人,伴侣和孩子,也有人是寻找物质和感官刺激。

由此布尔戈认为极端自恋者的核心问题就是羞耻感。因为他们认为童年的家庭和经历让自己成为极其没有自尊的人,这些都是让人羞耻的记号刻在他们身上心里,就像黑人恨恶自己的皮肤一样,他们努力要刷掉这些黑暗的颜色,有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就如美国歌手迈克尔.杰克逊一样,一个活跃在上世纪80年代的流行天王巨星,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有11个孩子的家庭,他的父亲为了成就自己的音乐梦,经常对孩子们拳打脚踢,杰克逊也不例外,经常被扇耳光,锁衣柜,倒立毒打,被抽皮鞭等。小时候他惧怕父亲,一看到他就觉得头晕呕吐。虽然10岁左右就出道并声明远扬,但是杰克逊极其自卑,所以他把目标转移到整容和表演上,尤其是在舞台上,他才能变成理想中的自己,那么的性感,自信,光芒万丈,欢呼声,喝彩声,聚光灯下一切都是那么的富有吸引力而让他着迷;但实际生活中在“正常人”身边他就会不自在,始终感觉孤独,像一个落落寡欢的老人没有活力,为了排遣这种巨大的反差带来的虚幻和孤独,他爱上了挥霍,药物上瘾,恋慕儿童,这些成了让他感觉安全的所在,一直到最后他的死因也成了一个谜团,有人说他是药物过量猝死,也有人说是被不懂人际关系而害死等,不论如何,从迈克尔.杰克逊的成长轨迹来看,他的家庭成就了他,同时也毁了他。

在《那么骄傲,那么孤独》中,布戈尔把杰克逊归为上瘾型自恋者,这种自恋者主要是通过包裹自己,转移目标伤害自身,同时也伤害别人来获取一点虚幻的安全感。同时书中一共涉及了8种自恋类型,其它7种都是通过伤害他人来达到转移羞耻的目的。

(四).自恋的类型

作者总结的这8种极端自恋类型包括:1欺凌型自恋、2父母型,3引诱型、4膨胀型、5全知型、6正义型、7报复型、8上瘾型。每种类型的表现都不相同,但是造成的伤害和痛苦却是相似的,当然根源也都类似,同时作者也给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如图:


极端自恋的分类

欺凌型多是由于自身经历过欺侮,多年媳妇熬成婆后来通过欺凌别人而保护自己,多见校园欺凌事件的发起者;

父母型在这个焦虑的社会比较常见,无限制的宠溺夸赞把孩子理想化,以弥补父母没有完成的愿望;例如高尔夫手泰格伍兹的父亲;

引诱型主要是通过自身的魅力引诱别人,达到个人的目的,主要是在情感上,这种自恋者一般属于爱情杀手,像麦当娜;

全知型主要集中在一些八爪鱼型的人身上,他们看上去无所不知,喜欢侃侃而谈成为主角,这样的人一般是强势领导或者极具魅力的政客,像乔布斯和克林顿;

正义型就是那些经常高高在上的“品德高尚分子”,处处标榜自己的高标准而喜欢批评论断别人,例如一些激进分子;

报复型多是由于自尊受挫目的无法得逞而对他人实施报复的人,多见于霸道的上司和分手的傲慢情侣;

膨胀型和上瘾型多是喜欢光环和聚光灯,不愿意面对现实而选择虚幻的生活的自恋者,如一直做着明星梦的人和已经成为名人的人。

总结来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通过伤害别人的自尊来建立自己受损的自尊(1、5、6、7);另一种是通过引诱和鼓动使别人的自尊膨胀,借别人的肯定而建立成功者形象(2、3);还有一种就是通过自我欺骗虚幻生活使自尊膨胀来建立自己的自尊(4、8)。

这些极端自恋者的类型并不总是单一的表现,有时候也会有交叉出现,例如:引诱型和报复型;全知型和膨胀型等;这样看来,世界上每天发生的很多连环悲剧也就不难理解了,例如很多情杀事件,引诱者如果无法得逞并感觉面子受损就会实施报复,于是一个伤害转移成了另外一种伤害,所以如果我们不识破自恋者的这种极端的思维模式,我们就无法避免的会受伤害了。

(五).如何应对

对于极端自恋者本身而言,唯一的出路就是让他们自己去面对自己的羞耻感,不逃避不隐藏,接纳过去与自己和好,因为上帝也只拯救那些愿意自救的人。这里作者给出的出路不多,也许是他见到真正治愈的人是不多的,除非自己愿意涅槃。我认为一方面需要有专业的机构帮助这些自恋者成长,给予他们心灵的治愈,更需要家人和朋友真切的关爱,不嫌弃不排斥不指责他们,适当的给予引导和提醒,重新给他们暗淡的人生画板涂抹上暖色,这应该也是最近的一条路,正如法·彭沙尔所言:有爱慰籍的人,无惧于任何事物,任何人。

那么对于普通人该如何与极端自恋者相处呢?正如书的最后一章所言:胜利是一个人的狂欢,是的,如果一个人无法认识自我战胜自我,那么再好的对策都无济于事,所以要想合理有效的应对极端自恋者,布戈尔给出了理性而全面的良策:

  1. 首先认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自恋者,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需要直面自己的羞耻感是最短出路。这样当你被侮辱的时候,你不会轻易怀疑自己的人格,自尊不会立即受损,你还能挺直腰杆站着,哪怕不微笑也能不失态,这更是一种超越。

  2. 克制冲动,不批评不回应。极端自恋者最爱的游戏就是“胜利者大战失败者”,你不要参与,让这场战争无法启动,我不陪你玩,你自己去玩吧,三十六计走为上。就连卡耐基都说“就连最公正和诚实的批评都会让大多数人为自己辩护,因为批评伤害到了他们宝贵的骄傲”,所以闭上我们的金口吧,让时间证明一切。

  3. 换位思考和有限同情,看他们人性的一面而非怪兽一面。自恋者并非天生如此,他们都遭遇过童年创伤,悲惨遭遇,所以要换位思考给予他们有限的同情,就能避免陷入与他们的对抗中去,当然你也不要期望他们会感激你的同情和宽容。

  4. 划定界限,不奢求他们改变,活好自己。这对应付自恋性父母是一个最大的挑战,因为很多人都被“孝道”捆绑,也有人对父母仍抱有希望,盼望能得到他们残存的爱,请舍弃这种不切实际的感觉,人越老越顽固,不要奢求畸形的爱,接受过去忘记过去,才能努力面前,划定界限不要亲密接触,需要的时候帮助,不需要则分离,去除枷锁捆绑,活出真实的自己最重要。

感觉每个人都需要好好读一遍《那么骄傲,那么孤独》这本书,里面提供的大量案例足以为你揭开人性内心的隐藏秘密,让你发现每个光芒四射的躯壳里可能都住着一个胆怯羞愧的小孩儿,每个畸形的人生背后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童年,让我们更学会感恩美好的,宽容苦涩的,看透人生百态,与人和睦,与己言和,没有什么羞耻值得一生纠缠,甩掉丑陋的,让人生从此向阳温暖!

自序:人性是什么?《巨婴国》是我思索21年的答案

1995年,在北京大学读大二时,去打工,和十来个大学生一起发小广告。

一次,晴天,我们十来个人骑着自行车走在郊区的马路上,我在后面,看着他们说说笑笑,突然心里升起一个很强的意愿——我一定要搞明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由此决定,以后就做一名心理咨询师吧。作为心理学系的本科生,这是我所能想到的,了解人性的最佳方式。

从此以后,一切努力都是围绕着这个愿景而来了。

譬如,忽略了科学心理学的一些课程,如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等,而专心读临床心理学各种流派的著作。

譬如,总觉得心理学大师们让我不够佩服,而一些哲学大师、文学家和艺术家更让我叹服,也觉得他们的书好像更能启发我了解人性,于是泡在北大图书馆里读了很多书,还去哲学系、中文系等跨系听了不少课。

譬如,从大二开始,就去校心理咨询中心帮忙,还去了北京市的几个电话心理热线做接话员,每周一个晚上,从晚上八点到凌晨八点,持续了五年,听了无数故事。

并且,很有意识地,考了北大心理学系的临床心理学方向研究生。按这条路走下去,看着还挺顺畅。

但一个波折出现了。读研究生时,有了中重度的抑郁症,我的导师钱铭怡老师,认为我不适合做实习,于是这条路就像是断了。

抑郁症持续了两年,我就任由自己浸泡在抑郁中,仿佛深潜到了潜意识的深井中——村上春树的小说描绘过男主人公待在井底的那种情形如隐喻一般发生在我身上,成为一名地道的“深井冰”。恰好满两年时,感觉到内心中很多条拧巴的河流突然变得通畅,它们一起流向一个大湖,于是自愈。那之后,发现自己对人性的理解可怕了很多,好像一切小说都能读懂,一切电影都能看懂,别人的故事也都能听懂。不过,在这里,是必须加这样一个词的——“好像”。

2001年,研究生毕业后,因缺乏实习,不能直接走心理咨询师的路,加上担心北京的沙尘暴,转而去了广州日报社工作。我从小到大也一直爱写东西,蛮适合在报社工作。

先是做国际新闻,还正好赶上“9·11”事件。2005年,觉得国际新闻做不下去了,转而去做报社的心理专栏,一写成名。

2006年,挤进了在上海举办的中德精神分析班,跟德国资深的精神分析治疗师们学习。这时,才是真正的学习精神分析了。

就在出发的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杀了秦桧的干儿子,秦桧派一队兵马来抓我,有几十人,整整齐齐,如一个方块阵,铠甲鲜亮,长枪林立,步调绝对一致。他们逼近我时,我不急不慌拿出一个令牌,上面印着几个字“弗洛伊德的使者”,然后他们就不能抓我了。
到了上海,给几个咨询师朋友讲这个梦,他们说,这是大梦。所谓大梦,即是个人最重要的潜意识的反映,也可能是你的一些使命。

当时我的理解是,秦桧最标志性的事,就是以忠孝之名杀了岳飞,而我一直对孝顺有本能的反感,所以我的使命,就是要解构中国的孝顺。但是,孝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解构它可能会给我带来很多危险,如果我用精神分析的方式,这份解构工作,就会安全很多。

现实也如此,虽然我一直解构孝道,并引发很多抨击,但都是正常讨论。不过,我也感觉到,我是带着一些怨恨在解构孝顺,这样是不中正的,也会影响我更深入地理解孝顺。

怨恨的原因很直接,我的爷爷奶奶(主要是奶奶)一直欺压我父母,导致我父母在他们三十多岁时都不想活了,母亲患了严重的抑郁症,父亲则一年内一口牙就全掉了,因为恨,但恨的是自己父母,不能向外表达,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向内攻击自己。

虽是家事,但事情非常不公平,是非曲直一目了然,可孝道压倒一切,所以我父母就是绝对错,爷奶就是绝对正确,以至于,已被欺压到极致了,而村领导竟然还通过大喇叭向全村人广播说,我父母是不孝的坏典型。

这直接导致了我有反孝道的内在情结,所以解构孝顺时,不可避免有了强烈愤怒在其中,我再怎么自我认识,这份怒气都不可避免。

不过,随着自我认识的深入,和在咨询与生活中听到的一些故事,我的这个情结开始不断松动,我对孝顺的那种克制不住的愤怒,因为对自己和国人的集体潜意识理解得越来越深,逐渐趋向瓦解。

一个标志性的触动,来自我的一位女性来访者。她人很美,曾是有几千员工且以女员工为主的厂子里的“厂花”,自己做老板,有很好收入,人也善良温婉贤惠,找我做咨询时已四十岁,竟没谈过一次真正的恋爱。她收入的大头,给了哥哥弟弟与父母买房子,自己租了一个小公寓,活得非常节俭。对家人如此,对朋友和员工也极好。

然而,咨询期间的一次生日,她开始怀疑自己的“好”是不是真的。这次生日,她收到了很多礼物,但她突然发现,已有两年,她没给任何一个人送过一份生日礼物了。不仅如此,她还发现,自己的心变得越来越淡漠,别人的痛苦她很难真正关心,别人的喜乐她也很难被感染。甚至,她不仅仅是现在才这样,她怀疑自己其实一直如此,只是现在更加严重了。

于是,她开始怀疑自己的好。

听到她的自我分析,我深受触动,我觉得我和她是一类人,也是容易有求必应,各种付出,却很难求人,各种所谓的好。同样的,我的确也是,很难带着热情去关心别人。

再将这个发现延伸,我发现身边这样的人比比皆是。我的父母、我的哥哥都是这样的人,为人极好。特别是我哥哥,简直到了极致,父母、嫂子和我,都认为他一辈子都没说过别人一句坏话——除了我嫂子。可是,他的生命力很弱,他不爱和人交往。他一直在建筑队里打工,但不能做头儿,因为做头儿时,年底分工资,他总是先把别人的发完,最后发现自己的钱却少了。

这些人的故事汇总在一起,让我有了一个概念“中国式好人”:他们看起来对人很好,但情感是淡漠的,人缺乏热情,并且总伴随着孤独,就像是活在一个孤岛上一般。

然后,我试着不断深入认识,这份所谓的好是怎么回事,这份冷漠是怎么回事。

再之后,我发展出很多“中国式”的概念,譬如,中国式的婆媳关系。恶劣的婆媳大战,在中国算是普遍存在,可也只有我们这样,欧美不如此,东亚国家也只有韩国和我们有点像,日本也不如此。
譬如,妈宝男,在中国也是普遍的存在,这也是中国式的。

譬如,中国人的爱情模式就是在找妈,男人如此,女人也如此。
……


《二十四孝》的故事:乳姑不怠,一个经典的巨婴故事。

随着“中国式的”概念与认识越来越多,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转变,也将呼之而出。

终于,到了2012年的年底,看电影《1942》时,一个清晰的概念跳了出来——“巨婴”。

电影中一个镜头:军需官去妓院,老鸨给他安排“东家”的女儿,他将要上17岁的姑娘,却大喇喇躺在床上,要女孩像个老妈子一样先伺候他。这一幕让我觉得很是恶心,也因他肥头大耳,我联想到,他就是一个巨婴而已,要一边吃奶,一边做性事。

同是找妓女,我想到汤姆·克鲁斯在电影《大开眼戒》中,他面对小姐,也是将对方视为一个人来尊重的。他们之间,像是两个成年男女间发生的事,而军需官和“东家”的女儿,其实像是一个婴儿要找妈妈伺候,但问题是,他们的年龄差其实又是相反的,所以这种反差引起了我很大反感。

这个概念一形成,我随即有了一个强烈感慨:天啊,巨婴,好像是我们大多数国人的共同写照,我们多数人,看似是成年人,但心理发展水平,其实还是婴儿水平。

这个概念一形成,再去理解各种经典的中国社会现象,就容易了很多。

譬如,屡屡爆出的老人“讹诈”扶助者的事情,舆论一般认为,他们是出于经济原因而去有意讹诈。最初,我也这么认为。

然而,多起案例并非如此,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案例是,一位摔晕的老人在医院一醒过来,第一时间就抓住送他去医院的扶助者的手说,小伙子,你为什么要撞我!还好,这位扶助者是警察,还有视频作证,所以顺利证明了自己清白。

类似案例挺多,由这些案例可看出,老人并非是有意识地在讹诈,那么,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如果将老人视为巨婴,那就很好理解了。

婴儿是没法面对失控的,失控会引起他们巨大的无助感,他们需要将失控这件事从自己身上切割出去。他们会认为,既然失控意味着“我”控制不了,那必然意味着,是有一个“我”之外的力量在控制这件事,并且,因为这件事是伤害性的,所以必然是敌对力量在控制着这件事。

成年婴儿,即巨婴,和婴儿的心理逻辑是一样的。作为巨婴,这样的老人摔倒受伤,是一个巨大失控,他们会认为,这不是“我”导致的,而是“我”之外的一个敌对力量导致的,并且它有主观恶意动机。

所以,他们必然会找人去怪罪,这样就保护了“我还是能掌控自己身体”而的这种感觉,且他们会认为对方是主观恶意的,于是对方必须负责和道歉,否则他们就一直死磕下去,一些案例中,即便有了视频和目击者强有力地证明了对方是扶助者,他们还是要死磕。

由此可以看出,巨婴这一概念,可以强有力地解释很多中国经典的社会文化现象。

回头看,1995年我立下的那个目标——一定要搞明白人是怎么回事,它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我“一定要搞明白,中国人是怎么回事”。这像是给自己出了一道考试题,当巨婴概念乃至系统认识逐渐形成后,就相当于,这道我给自己布置的考试题,终于有了答案了。

相对应的是,我经常做考试梦,并且总是又回到了高中或研究生,因为高中我成绩多数时间比较一般,是经过长时间努力加上顿悟,最后高考前才突然开始考第一,最后考上了北京大学。至于研究生,我则因为抑郁症而多读了一年。所以其中留下了阴影,但生活中面临新的考验时,我就容易做考试梦,重温当年的噩梦感觉。

2013年初,我又一次做了一个考试梦,但梦中,我就感觉到,这像是最后一个考试梦了。
果真,从那以后,我再没受过考试梦的折磨。

2012年年底形成“巨婴”的概念,2013年年初,则围绕“巨婴”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解。结果是,我1995年给自己出的考试题,到现在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对我而言,一个最重要的考试过关了,所以这个梦就不用做了。

也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想这本关于巨婴的书了,并且给磨铁出版公司的编辑不断许诺,2014年可以写好,2015年可以写好……结果,到了2016年,这本书才终于可以写成。

看似是拖延,但这份拖延也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先是看到,多数国人是各种各样的巨婴,同时也看到,我自己也是一个大号巨婴,巨婴的各种经典心理,我身上也都有,而对自己内心巨婴的认识,需要时间。

正是从2012年开始,我终于开始碰触到自己内心最深处的一个东西——我心里住着一个恐怖的自我。我开始深切体悟到,我的好人形象,其实是掩盖我内心深处住着的这个魔鬼。

由此,我才终于碰触到我的真自我。这时,我已经是38岁了,过去的这半生中,一直活在“好人”的假自我里。

从2012年至今,我不断地在认识自己内心深处的这个魔鬼,每个巨婴内心深处都住着这样一个魔鬼。

随着认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全面,我也越来越爱这个魔鬼。最终我明白,原来它就是生命力自身。

婴儿的生命力,是无好无坏的,如果它能够被看见,这份生命力就得到了祝福,它就会转化为好的生命力,如热情、爱意、创造力等。如果它不能被看见,就意味着,这份生命力被诅咒了,它就会转化为坏的生命力,如恨意、破坏性等。我们内心深处住着的所谓魔鬼,其实都是这样一个东西。

我们社会的各种经典现象,因是巨婴水平的,常常看上去很低级很可笑,也很有破坏力。

我们社会的各种制度建设,也包括以儒家为主的思想文化,在我看来,其实都是试着去压制这个魔鬼。可以说,我们的制度建设和思想文化,都是反生命力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惧怕巨婴们心中都住着的这个魔鬼。

但是,本能上我们喜欢走的路,是注定走不通的。

如果只是去压制这个魔鬼,就像是如来佛祖先将孙悟空压在太行山下,而后又给他戴上了紧箍咒。这只能是暂时克制了其破坏性,但同时也损害了活力和创造力。

在我看来,真正的解决办法是,将我们心中的孙悟空、哪吒等释放出来,看见他们其实就是宝贵的生命力,去爱这一部分。

用精神分析的话来讲,原始的生命力都是带着攻击性的,一个人必须是将他的带着攻击性的生命力展现在关系中,以此和另外一个同样如此真实的人建立关系,然后才能得到亲密,并被救赎。

譬如对婴儿来讲,只约束他是不行的,相反,要允许他的活力流动,以此和妈妈建立起亲密来,然后婴儿的整个生命力就得到祝福了。

对于巨婴来讲,这也是一样的。

当思考到了这个时候,我再解构孝顺乃至各种中国式现象,那种愤怒和戾气就真的可以逐渐消失了,我将归于中正,真的就像是一个中正的咨询师,只是试着去理解和接纳这一切动力。

同样的,对我自己而言,这句话也特别适用——本能上我们喜欢走的路,是注定走不通的。

作为一个中国式好男人,我本能上喜欢走的路,都是宅男风格的,如做咨询和写书。但是,这条路走下去,并不能真正达到我的这个目标——搞明白中国人特别我自己,是怎么回事。

作为一个巨婴,我必须打破宅男的封闭,走到更广阔的世界中,将自己的心展开在这个世界上,将宅男的对立面活出来,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到我是谁。

所以,这本巨婴的书,其实只是一个开始,我还会做更深入更全面更活生生的观察和思考。

作为一个思考者,我不可避免地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难免会偏颇,所以欢迎各种指正,也希望能和富有真知灼见的人有更多交流和碰撞。

希腊德尔菲神庙有一句哲言:人啊,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则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一提的。

愿我们都能认识自己,并活出自己。

增广贤文——中华蒙学经典

article20180720.jpg

是一本论说人性的书籍。

是蒙学经典,但是书中有一些内容不适合小孩子,这种不适合有两层意思:1.小孩子无法理解;2.一些社会现实中的阴暗面不应该传递给小孩。

有一些糟粕,如宿命论和享乐主义。

全书是一些谚语的集合,因此整体没有结构性,所有句子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个主题:1.珍惜时间,劝学;2.友谊与朋友相处;3.家庭关系(夫妻,教育);4.社会人情5.劝善,因果;6.德操;7.哲思(不好分类,又带点人生哲理的);8.宿命论,及时享乐,消极人生感慨。将糟粕部分隐去,整理每个主题的代表性谚语,列举如下:

1.珍惜时间,劝学;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枯木逢春尤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黑发不知勤学早,看看又是白头翁。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头中年万事休。 人不通古今,马牛如襟裾。 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功夫。百年成之不足,一旦败之有余。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晴天不肯去,只待雨淋头。 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 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2.友谊与朋友相处;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路遥知马力,事久知人心。 有钱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

3.家庭(夫妻,教育);
一日夫妻,百世姻缘。百世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 莫饮卯时酒,昏昏醉倒酉。莫骂酉时妻,一夜受孤凄。 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 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贤妇令夫贵,恶妇令夫败。 夫妻相合好,琴瑟与笙簧。有儿贫不久,无子富不长。 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养儿防老,积谷妨饥。 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 一家之计在于和。

4.社会人情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从他酒价高。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求人需求大丈夫,济人需济急时无。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见事不语,问事不知。闲事休管,无事早归。

5.劝善,因果;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种麻得麻,种豆得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未到。 为善最乐,为恶难逃。 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灭却心头火,剔起佛前灯。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

6.德操
1)宽容: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平生只会量人短,何不回头把自量。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与人不和,劝人养鹅。与人不睦,劝人架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好言易得,恶语易施。 杀人一万,自损三千。伤人一语,利如刀割。
2)原则
平生莫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7.哲思
成事莫说,覆水难收。 既坠斧甑,反顾无益。翻覆之水,收之实难。 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 深山毕竟藏老虎,大海终须纳细流。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休别有鱼处,莫恋浅滩头。 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得宠思辱,安居滤危。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英雄行险道,富贵似花枝。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 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 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 见官莫在前,做客莫在后。 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莫笑他人老,终须还到老。 遇饮酒时须饮酒,得高歌时且高歌。 因风吹火,用力不多。 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 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需有恶人磨。会使不在家富豪,风流不用着衣多。 你急他未急,人闲心不闲。隐恶扬善,执其两端。 见者易,学者难。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难。 从简入奢易,从奢入检难。 他人观花,不涉你目。他人碌碌,不涉你足。 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 合理可作,小利莫争。 人老心未老,人穷志莫穷。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爽口食多偏作病,快心事过恐生殃。 触来莫与说,事过心清凉。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千里送毫毛,礼轻仁义重。 良田万顷,只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 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闲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虎生犹可近,人熟不堪亲。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久住令人嫌,频来亲也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家如初,成佛有余。
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
与求生富贵,需下死功夫。
百年成之不足,败之有余。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
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
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
富人思来年,穷人思眼前。
击石原有火,不击乃无烟。
为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
一人道好,千人传实。
见者易,学者难。
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难。
点石化为金,人心犹为足。
信了肚,卖了屋。
与人不和,劝人养鹅。
与人不睦,劝人架屋。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惺惺常不足,懵懵作公卿。
相论逞英雄,家计渐渐退。
礼义生于富足,盗贼出于贫穷。
良田千顷,日食一升。
大厦千间,夜眠八尺。
千经万典,孝义为先。
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不消。
公道世间喂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有钱堪出众,无衣懒出门。
为官需作相,及第必争先。

但将冷眼看螃蟹 看你横行到几时
龙游浅水遭虾戏
时来风送滕王阁 运去雷轰荐福碑
入门休问荣枯事 观看容颜便得知
官清书吏瘦 神灵庙祝肥
莫饮卯时酒 昏昏醉到酉
莫骂酉时妻 一夜受孤凄
未晚先投诉 鸡鸣早看天
将相胸前堪走马 公侯肚里好撑船
贞妇爱色 纳之以礼
若争小可 便失大道
不因渔夫饮 怎得见波涛无求到处人情好 不饮从他酒价高
羊有跪乳之恩 鸦有反哺之义
莫将容易得 变作等闲看
用心计较般般错 退步思量事事难
道路各别 养家一般
从俭入奢易 从奢入俭难
与人不合 劝人养鹅
众星朗朗 不如孤月独明
天上无星不拱北 世间无水不朝东
善必寿老 恶必早亡
龙过晚洞云犹湿 麝过春山草木香

人生似鸟同林宿 大限来时各自飞
人恶人怕天不怕 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恶到头终有报 只争来早与来迟
黄河尚有澄清日 岂可人无得运时

华杉讲透《孟子》

目录

自序:为往圣继绝学 / I

··第一篇 梁惠王章句 上 / 1
如果你一心逐利,跟你的人也逐你的利 / 1
后天下之乐而乐,其乐宏大,直冲霄汉 / 3
不要五十步笑百步,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 6
竞争,不是我要跟你争,是我让你没法跟我争 / 9
追求仁义,无论成功失败,我都得到仁义 / 12
不谈霸道,谈王道 / 14
能保民,就能王天下 / 15
王天下,不是要你去打天下 / 19
君主的帝王梦,是全国百姓的灾祸 / 22
有恒产者有恒心,恒心是恒定不变的良心 / 25

··第二篇 梁惠王章句 下 / 28
世间最大的美德是分享,懂得分享,就是王道 / 28
情怀比胸怀更大,因为情怀是另一个看问题的角度 / 32
除暴安良是大勇,与人争强斗狠只是小勇 / 34
很多的慈善,都只是慈善表演艺术 / 36
王者的仁政就这么简单,历史上每次治世都是如此 / 38
贪财好色,也是王道 / 40
轻易不试错 / 43
要大用贤才,就要听他的话 / 46
儒家思想的基本原理,就是替别人着想 / 47
儒家思想三大定律 / 51
君子要独立于世,不要找靠山 / 53
与其焦虑自己控制不了的事,不如想想自身该做什么 / 55
时刻保持警觉,疏远带来不利影响的人 / 58

··第三篇 公孙丑章句 上 / 63
管仲获得了机会,却开创了“邪路” / 63
所有的成功只有一个路径 / 65
孟子一句“不动心”,奠定了陆王心学的源头 / 69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72
每一次思考都回到原点,都直接服务于最终目的 / 76
内心强大,一身正气,勇往直前,尽在浩然之气 / 78
义在心之内,不在身之外 / 79
必有事焉,勿望勿助,不拔苗助长 / 81
诐辞、淫辞、邪辞、遁辞,孟子的四大恶言辨识法 / 83
大而化之之谓圣 / 88
立德、立功、立言——圣人的标准 / 90
圣之清者、圣之任者、圣之时者 / 92
养浩然之气要靠集义,行一不义就前功尽弃 / 94
王道既比霸道来得快,也比霸道传承得久 / 97
不是在危机时改革,而是在闲暇时改革 / 100
用人的理想状态:野无遗贤,朝无幸位 / 102
孟子的“四端论”就是王阳明“致良知”学说的基础 / 104
习于仁、善端日长,就能想出仁心仁术来 / 107
君子之德,最高境界是善与人同、与人为善 / 108
只有放弃管不了的,才能去管更大的事 / 110

··第四篇 公孙丑章句 下 / 112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112
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 114
孟子之高洁,是君子不可以货取 / 118
占了位置拿了钱,就要干事 / 119
仕为行道,道不行,义不可以素餐 / 121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 / 124
孟子离开齐国 / 128

··第五篇 滕文公章句 上 / 135
天下只有一个道理, 正确道路只有一条 / 135
没有什么事做不到,主要看领导的率先垂范 / 137
“为富不仁,为仁不富”是不可能的 / 140
夏商周三代的田税制度——贡助彻 / 142
夏商周三代的教育制度 / 143
井田制的指导思想,是要财产权利明晰 / 144
圣人心忧天下,但不是事事都要忧 / 146
爱无等差,就是灭绝人伦 / 155

··第六篇 滕文公章句 下 / 159
守住规定状态,就能发现异常 / 159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161
行不由径——不走捷径,不走小路 / 163
不参加体力劳动者不得食,这种思想有着古老的幽灵 / 165
仁政的价值观,是求仁得仁,不是王天下 / 168
儒家讲进步之道,唯有两件——读书与择友 / 172
为政在于力行,知错在于速改 / 174
为万世开太平的儒家理想,始终没有实现 / 175
儒家修养的方法论,就是扩充,做到彻底 / 180
孟子对谁做国君不太在意,他在意的是天下百姓 / 181

··第七篇 离娄章句 上 / 183
善心和好办法配合起来,才能平治天下 / 183
不敢批评领导,是对领导最大的不敬 / 185
不要与众不同,要善与人同 / 187
处理事情的方式只有两种:对和不对,义和不义 / 189
觉得自己在理,往往是一种幻觉 / 190
唯有以德服人,修德以服其心 / 192
德小力薄还不服,就是自取灭亡 / 193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 196
天下百姓有巨大问题,就是王天下的巨大机会 / 198
能居于仁,则身心泰然;能行于义,则正大光明 / 200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唯一的捷径 / 201
要得到人才,不是到外面去找,而是在自己身上找 / 204
儒家思想就是不要开疆拓土,不要扬我国威 / 205
“温良恭俭让”和“恭宽信敏惠” / 209
在救天下这个问题上,只有经,没有权 / 210
易子而教 / 212
奉养父母,要“养志” / 214
永远不要让你的名誉超过了你的实力 / 216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 218
朋友对你的影响,往往比书还大 / 220
舜能大孝,因为他自以为是世间大不孝之子 / 221
孝敬父母,兄弟友爱,是仁义的根本原点 / 223

··第八篇 离娄章句 下 / 226
圣道无非是日用常行,应事接物待人 / 226
好的政治,人人自便,都感觉不到领导人存在 / 227
如果不懂得管理你的上级,你就做不好工作 / 228
模仿律的第一定律,就是上行下效 / 231
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 / 232
不要讲别人坏话,也别在意别人讲自己坏话 / 234
“言必信,行必果”,原话是批评人 / 236
心学的宗师是孟子 / 237
历史就是文明,仪式就是文明 / 238
学习是一个包围战 / 239
向领导推荐人才,是人臣最大的功绩 / 241
君子重本,得不到不往别人跟前凑,往自己身上找 / 243
人生就是一棵巨大的决策树,有数万个决策点 / 244
做事不看尽没尽力,而看尽没尽心 / 245
你心里装着,就自己会生发 / 246
在任何一件事情上,都有人或曾经有人比你聪明 / 247
历史是国家的圣经,是凝聚一国的精神纽带 / 249
没成功的人关注的是成功,成功之后关注的是传承 / 251
取利、分配和献身的逻辑 / 252
如果你的朋友或属下背叛你,那你有两条罪 / 253
我们研究“谋”,主要是判断“天谋”是啥 / 254
参加葬礼,就要与家属同悲 / 257
君子活在历史里,因为他想活进历史 / 258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 261
齐威王对匡章绝对信任,是完全准确的判断 / 262
君子处世,唯义所在 / 264
圣人威仪、英雄气象,主要是看气质 / 266
君子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 / 267

··第九篇 万章章句 上 / 269
大孝之人,就是终身不变心之人 / 269
君子不使坏,强者能自强 / 271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原意 / 276
天子之位不是尧授予舜的,是天授予舜的 / 279
历史是价值观的神话 / 282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历史观 / 285
有的人自己没有品节,就不承认世间真有品节这回事 / 289

··第十篇 万章章句 下 / 293
圣人之德,都是仁义,但也有不同 / 293
周代的社会分配 / 297
不挟其贵,任贤不贰 / 299
道德抬杠无济于事 / 301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 303
尊贤爱贤,莫过于用贤 / 306
直道事人,以道自重 / 309
向古人学习,可用“两个代入法” / 312

··第十一篇 告子章句 上 / 316
善,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 / 316
人性和动物性的区别,还是在于善恶观 / 318
辩论必起胜心,而胜心是求知的大敌 / 320
四端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 324
决策改变方向,行动改变结果 / 327
世上最难的事,不是进步,而是保持 / 330
仔细选择你的朋友圈 / 333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 334
我们都懂得要培养孩子,却不太有意识培养自己 / 336
有天爵,才有人爵 / 338
仁能够胜过不仁,就像水能够灭火一样 / 340

··第十二篇 告子章句 下 / 344
圣人之道,就在日用常行,行走坐卧之间 / 344
不要对大错无动于衷,也不要对小错愤愤不平 / 348
实用主义永远会败给理想主义 / 350
万事都是看你愿意付出多少 / 352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 354
春秋五霸是三王的罪人 / 357
齐桓公的五条公约 / 359
长君之恶,还算是小罪;逢君之恶,才是大罪 / 361
大禹是为全中国治水,白圭只是为魏国治水 / 364
能坚持原则的人,都是心里特亮堂的人 / 366
领导者的两大任务 / 367
君子直道事人,就是只贡献价值,不贪图权位 / 369
有过错是常态,进步主要靠改过 / 371
不屑于教导他,这也是一种教导 / 374

··第十三篇 尽心章句 上 / 376
尽心尽力,修身养性,静候佳音 / 376
“仁义礼智信”全都在你自己身上 / 378
道不远人,平常日用不离道,百姓日用而不知 / 380
要厚黑学,还是要羞耻心,都是自己的选择 / 381
交朋友求的是相互规正、共同进步,而不是权势富贵 / 382
人首先要自得,不要迷失自己,然后才是身外的穷通得失 / 383
暴得富贵却处之淡然,就是有使命感的人 / 385
霸道是伟人的时代,王道是平凡人的伟大时代 / 386
情商高的人特别擅长背后说人好话 / 389
孔子梦周公,王阳明梦见孟子 / 390
不要廉价的感动和赞扬,而是要落实到自己身上 / 391
有所不为,有所不欲,君子之道,如此而已 / 393
困苦让人思考,挫折让人检讨 / 394
人臣分四等: 事君之臣、社稷之臣、天民、大人 / 395
君子之乐,我心光明,我人透明,心理阴影面积为零 / 397
君子本分已足,内心强大,比外面所有的东西都强大 / 398
孟子的目标是百姓幸福,而诸侯的目标是更大的权势 / 399
来之、富之、教之、劳之 / 402
学习必静心,盈科而后行,成章而后达 / 403
有认识论才有价值观,才有方法论,才有效验 / 405
一毛不拔的典故 / 406
经权之道对中国的影响,害大于益 / 407
要正心,先戒攀比,一切向内求 / 409
坚持原则,就是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 / 410
成功来自于压倒性的投入,坚持就是最大的投入 / 412
假仁假义,时间长了,也可以成真 / 414
伊尹之事,上下五千年就一回 / 415
孟子说的君子,可以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标准 / 417
仁是一间屋子,在里面就是居仁,在外面就是求仁 / 418
儒家价值观,家庭第一,公义第二 / 419
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习气 / 421
人君心里求利不求道,才会对贤士弄出喂猪养狗的感觉 / 423
圣人尽得人道而充其形 / 424
服丧三年的理念是,孩子生下来“三年免于父母之怀” / 425
学习不是理解,是行动 / 426
学习即模仿,老师不能为了笨学生降低模仿标准 / 428
身与道永不相离 / 429
孟子对滕更的方式,就是不教之教 / 431
要养成把问题当问题的眼光 / 432
爱有三个等级:亲亲、仁人、悯物 / 434
凡是可读可不读的书,都不要读 / 435

··第十四篇 尽心章句 下 / 438
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 / 438
春秋无义战,是指没有程序正义 / 439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440
人们大大低估了成就一件事业所需要的时间 / 441
万事只靠苦练功夫,没有任何秘籍 / 443
既自立自强,又做自己的旁观者 / 445
爱他人,就是爱自己的亲人,就是爱自己 / 447
学习的本质,是模仿一种行为 / 447
德性要厚,心志就不会摇动 / 449
看一个人,要看他不经意的行为 / 450
越是大人物,越是要学会放弃判断,顺从他人 / 452
做任何事都要按看三代之后的眼光来考虑 / 453
只有天子能得民心,诸侯只能得天子之心 / 454
找到自己的百世之师 / 456
道不外求,道不远人,道就在自己身上 / 457
不要怕得罪人,也不要期待人人都说你好 / 459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三层含义 / 460
孟子的原意不是茅塞顿开,而是茅塞不开 / 461
心中没有志向,学习就没有目的 / 462
再作冯妇 / 463
要把义理当天性,当本体;把欲望当命运,当客体 / 464
修养的六个阶梯:善、信、美、大、圣、神 / 466
治学必有门户之见,没有门户之见,是因为没入门 / 469
利润太高,说明你对员工分配太少,或对未来投资不足 / 470
人不贵在有才,而贵在有道 / 472
来者不拒、走者不追、无往教之礼 / 473
修养就是时刻抓住自己的四端,不断扩充,到达全体 / 474
见善而从,见不善而内自省 / 475
心正了,则无往而不正 / 477
大人物缺的是批评,批评是大人物的奢侈品 / 479
养心的关键在寡欲,寡欲的关键在养志 / 480
宁要狂者,不要乡愿 / 482
我们的血肉和思想,都是古人定制好传下来的 / 486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The farther reaches of human nature

humannature20180716.jpg

内容简介

此书是心理学大师、管理学大师马斯洛探讨关于人性与社会关系的著作,全书共8篇23章。 书中详细探讨了自我实现及其超越、人类的创造性、价值、高峰体验、需求层次关系等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要概念和哲学观点,是一本极佳的人本心理学启蒙读物。书中还自述性地解释了马斯洛为何开始研究自我实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大师的思想历程。

本书最大的特色是从心理学大师的角度阐述了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思考过的问题,使读者不仅能够领略大师的思想魅力,还能通过大师的哲学观点来解决个人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诸如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如何管理创造性人才等。

希望我们精心策划和编辑的这本“人性指导书”,能为迷茫中的人在寻找存在意义的路上指明方向。更希望通过关于人性的大讨论,为每个人的自我成长提供参考。

马斯洛心理学是人类了解自己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纽约时报》评论

目录

丛书序
引言:亚伯拉罕•马斯洛序言

第一篇 健康与病态
第一章 人本主义生物学方向 001
优秀类型和“成长顶端统计学” 003
人本主义生物学和良好社会005
良好样品是全种系代表的入选者006
心身的关系008
道家的客观和传统的客观013
大问题的问题016
预测未来020
第二章 神经症——个人成长的一种失败022
熔接词024
完满人性 025
人性萎缩027
主观生物学028
内部信号029
约那情结031
第三章 自我实现及其超越038
引向自我实现的行为041
治疗的态度048

第二篇 创造性
第四章 创造性的态度 051
第五章 创造性——整体论的研究065
第六章 创造中的情绪障碍074
第七章 我们需要创造性人物089
普遍的需要090
新的教育概念091

第三篇 价值
第八章 事实和价值的融合095
第九章 存在心理学简说116
存在心理学(Being-Psychology)的定义(论题、问题、研究范围)116
《存在心理学探索》中所用“存在”一词多种用法的简要说明 121
存在价值(作为高峰体验中所见世界的描述) 123
以可测形式呈现的、说明存在价值含义的操作定义125
存在爱怎样能带来无偏私、中立、超然、更大的清晰性? 132
什么人在什么条件下选择存在价值? 134
第十章 一次人类价值讨论会的评论139

第四篇 教育
第十一章 认知者与认知142
人格的内部分裂143
男性和女性147
初级和次级过程的认知149
自律性和同律性150
充分发挥作用,自发性,存在认知152
第十二章 教育和高峰体验155
第十三章 人本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意义167

第五篇 社会
第十四章 社会与个人中的协同作用182
协同作用的提出与定义182
原始社会中的高协同与低协同186
我们社会中的高协同与低协同190
个体中的协同作用191
第十五章 规范社会心理学家的问题194
第十六章 锡南浓和优心态文化207
第十七章 优心管理218
第十八章 关于低级怨言、高级怨言和超级怨言220

第六篇 存在认知
第十九章 单纯认知简述229
第二十章 再论认知237
单纯认知(存在性认知的一个方面)240

第七篇 超越和存在心理学
第二十一章 超越的各种意义242
第二十二章 Z理论253
超越者和仅仅健康者之间(在程度上)的区别260
结束语269

第八篇 超越性动机
第二十三章 超越性动机原理:价值生活的生物学根源71
附录及参考文献
附录一 对《宗教、价值和高峰体验》的评论315
附录二
类人灵长类动物的性行为和支配行为与心理治疗中患者的幻想的某些相似之处322
类人灵长目动物中的统治—从属症候群323
人类中的统治—从属关系325
从属者的调节方式328
统治地位、从属地位、男性化、女性化31
同性恋332
移情的性化333
宗教的奉献334
统治和性健康分化:去性化335
健康的女性特质与男性特质336
附言337
附录三 两种不同文化中的青少年犯罪339
附录四 类似本能的判断需求的标准348
附录五:参考书目360
参考文献372
出版后记380

发展成熟自我的8条途径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一书中,提出了发展成熟自我的8条途径:

①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体验生活。
②选择hard模式,做出成长性的选择,而不是退缩性的选择。
③倾听内心的呼唤,肯定自我、显露自我。
④承担责任,每一次承担责任就是一次自我实现。
⑤培养自己的志趣与爱好。
⑥经历勤奋的、付出精力的准备阶段。
⑦创造条件,了解自己的潜能,使高峰体验出现。
⑧识别自己的防御心理,并且有勇气放弃这种防御。

人性的弱点让你花钱

世界上所有的营销,其实都是利用人的弱点进行营销。比如,我们怕长胖,怕晒黑,怕生病,怕跟不上潮流,商家就是利用了这些人性的弱点,让我们不断地花钱。有些弱点营销,像免费、炒作、名人、名牌、饥饿营销等等,我们都很熟悉了,就不多说了,我们看看商家还用了什么招。

第一点,自卑。有个特别有煽动力的内衣广告是这么做的:女主角暗恋男主角很长时间了,终于等到男主角邀请自己一夜情,结果女主角却给了男主角两个耳光,把男主角拒绝了。最后一个镜头是,女主角在家里嚎啕大哭,把衣柜砸得粉碎。然后话外音出来了:“为什么老娘就没有一个能出得了台的Bra!”很多和两性有关的商品,都用了自卑这一招。比如,“A杯瞬间变C杯”的魔力挺永远卖得好,“让你再坚持4分钟”的安全套一直是业界的经典案例。

其他商品也可以这么做。比如,减肥广告的核心理念是:“世界上只有两种女人,一种是美的,一种是胖的”;牙膏广告也不说“没有蛀牙”了,而是变成了“留得清香在,不愁没人爱”;口香糖广告邪魅一笑:“美女不会再对你皱眉头了。”你的手是不是开始掏钱了?

第二点,煽情。这种营销手段明显是成功学的做法,所以像“混不好,我就不回来了”这种煽情广告词,流传的特别广。还有下面这个:“我将视你如我生命中的伴侣和挚爱……视你如我的信仰,不离不弃,和你永不分离,从这一刻开始直到永远,我愿意。361度,多一度热爱” 。一个体育品牌的广告词,整的跟婚礼誓词一样。当然,你被营销的概率也增加了。

第三点,标题党。其实就是利用了我们的好奇心,好奇心让我们有求知欲,这种欲望过头了,就会被标题党吸引。其实,所有的广告差不多都是标题党,尤其是房地产,比如,房产广告说“买房子,送家具”,其实只是帮你运家具的意思;说房子“视野开阔”,潜台词就是这个房子是顶楼;说房子“出入方便”指的就是一楼。

第四点,民族牌。就好像网上说的,不转不是中国人。这个在90年代很流行,尤其是国产家电,比如长虹的口号是“以产业报国、以民族昌盛为己任”,海尔的广告词是“海尔中国造”,创维彩电则直接说“创维情,中国心”。但今天人们选择更单纯了,民族牌就不管用了。

第五点,外国经验。就是明明是国货,偏要起个外国名。像什么卡姿兰彩妆,鸿星尔克,等等,这些都是国货。为什么国货喜欢给自个起个洋名呢?当然是高端洋气啊。一听名字,很多人就开始心动了。

第六点,天价。天价月饼、天价车、天价房、甚至是天价榨菜……这年头,什么都能天价。商家早就知道,很多人买东西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因为人都喜欢攀比,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个消费定位,那个最高的定位,就会影响我们掏不掏钱。比如,几年前,有个天价房的营销口号是“只献给巅峰世界的杰出人物”,身处巅峰的人当然不会买他的房子,倒是那些离巅峰很远的土豪都纷纷掏钱了。

第七点,至尊。这个特别符合中国国情,就是通过设置一些级别,让你有优越感,还有特权。所以,银行的信用卡有一堆级别,普通卡、金卡、白金卡,你得像过关打怪一样才能升级;房地产要强调奢华、至尊,有的光听名字就让你肝颤了,比如“钓鱼台七号院”之类的;豪车品牌不仅限量,还要“特供中国”;奢侈品就四个字:“手工制作”。然后,你就在这种优越感里不能自拔了。

第八点,一站式,就是啥都能帮你干了。日本的便利店711做的最到位。在日本,711覆盖各种商圈,什么白领、学生全拿下,便利店卖的东西,像面包、饮料、零食,它都卖,同时还有各种口味的饭团、关东煮、便当;日常生活用品也卖,主打一人份或旅行装。这里还能交水电费,叫出租车,订旅馆,买电影票和公园门票,甚至买包泡面都能送货上门。这就是便利店的核心,随时随地提供最大的生活便利。第九点,生活方式。有个营销大师说过,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是休闲;法拉利卖的不是跑车,是驾驶快感和高贵;劳力士卖的不是手表,是奢侈的感觉和自信;希尔顿卖的也不是酒店,而是舒适和安心;麦肯锡卖的不是数据,而是权威与专业。你看,只要和“生活方式”搭上点边,品牌立刻就变高端了,瞬间引领时尚大潮。咱不说这生活方式是真是假,重点是大家还都挺吃这一套的。

罗胖60秒:我们来做一个思想实验

  1. 我们来做一个思想实验。如果将来有一种技术,可以往我们的脑子里灌信息、灌观念,让我们不用承受学习的痛苦就能掌握很多知识,我们会接受这样的服务吗?

很多人可能说不会,这叫被洗脑嘛。

  1. 好,我们换一个问题:如果将来有一种技术,可以按照我的意愿,短暂地切断我身体和大脑的连接,让我的身体去锻炼、健身、跑步,而我的大脑呢,完全感觉不到健身带来的痛苦。

几个月之后,还我一个更满意的身体,但是我在主观感受上又不受罪,你愿意用这样的服务吗?

  1. 不知道你哈,但是我这个胖子估计受不了这个诱惑。那如果我愿意,这和前一个问题一样,不都是把自己交出去让别人来改变吗?区别在哪呢?

  2.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但是用这个问题一考验,看来,一个人获得真正的自由,比想象的要难啊。

道理

昨天我们家搬家,搬家公司的几个年轻人干活特别幸苦,而且活也不错,等到了付钱得时候,人家小兄弟提出了要求,说能不能在正式单据上填个低一点得数,说白了就是我给的多,他们上报公司的少,这样他们哥几个晚上就可以去搓一顿了。

我不知道您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办哈,是严词厉色的拒绝呢,还是半推半就的同意呢。反正我觉得他们拿我当朋友,信任我,不仅欣然从命,一高兴我还添了点钱,就当晚上给他们添几个菜吧。其实我知道很多朋友都不会同意我的做法,因为这确实很坏规矩啊,在前半生我所说的教育里面也充满了这样的观念,为了真理可以牺牲自我,为了规矩可以不要人情,但是说实话我岁数越大,我就越觉得对具体的人好点比对抽象的组织和道理好一点,我自己会过得更舒服一点。

人性是经不住考验的

一对年轻夫妻感情很好,但妻子仍不放心丈夫的忠诚度,于是就让自己的闺蜜出马,考验丈夫是否花心。

在一个中秋月圆之夜,妻子“出差”在外,闺蜜“偶遇”丈夫,于是闺蜜与丈夫双双中招,睡到了同一张床上。结果是夫妻离异。

一个做房地产的老板,感激于一个部下的忠诚,打算奖励这位部下一套房子。他让这位员工在公司自己开发的一个小区里任选一套。结果这位部下选了一个120平方的大套,让这位老板很是不爽。他以为这位部下会自觉地选择一个80平方的小套,“没想到他这么贪”。他改变主意,自作主张地送给这位部下一个80平方的小套。于是这位部下心怀不满,这位老板也失去了一个好员工。

丹麦著名医学家、诺贝尔得主芬森晚年想培养一个接班人,在众多候选者中,芬森选中了一个叫哈里的年轻医生。但芬森担心这个年轻人不能在十分枯燥的医学研究中坚守。芬森的助理乔治提出建议:让芬森的一个朋友假意出高薪聘请哈里,看他会不会动心。

然而,芬森却拒绝了乔治的建议。他说:“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俯瞰别人,也永远别去考验人性。哈里出身于贫民窟,怎么会不对金钱有所渴望。如果我们一定要设置难题考验他,一方面要给他一个轻松的高薪工作,另一方面希望他选择拒绝,这就要求他必须是一个圣人……

最终,哈里成了芬森的弟子。若干年后,哈里成为丹麦医学家,当他听说了芬森当年拒绝考验自己人性的事,老泪纵横地说:“假如当年恩师用巨大的利益做诱饵,来评估我的人格,我肯定会掉进那个陷阱。因为当时我母亲患病在床需要医治,而我的弟妹们也等着我供他们上学,如果那样,我就没有现在的成就了……”

唐贞观初年,有人上奏清除朝中的奸臣。太宗说:“怎样才能区分忠奸呢?”上奏者说:“请陛下假装发怒去试验群臣,如果能够不畏陛下盛怒,仍敢直言进谏的就是正直的人,而顺从陛下的喜怒,曲意迎合的人就是奸臣。”太宗说:“君臣之间应当光明正大,不能用欺诈的方式考验臣下。”“政府若器,民众若水”,有什么样的政府,就有什么样的民众,民风不正,一定是政府出了问题。

对一个嗜吃者端出美味,让一个美女对一个正值壮年的男人频送秋波,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因为“食色,性也”。而对于一个几乎没有任何有效监督的官员来说,让他有皇帝般一呼百应的权力,却奢望不让他贪钱好色,那才是痴人说梦。那怕他有董存瑞炸碉堡的勇敢,有邱少云任火烧死的坚强,也无法抵御权力带来的金钱和美色的诱惑,古今中外皆同,绝无“特色”之别。

人性是经不起考验和推敲的——善与恶都是。或者解释得更清楚一点,就是说,人性中善的体现,同样是需要有让能够它生存的“土壤”的,对于不同的人,可能对“土壤”质地的要求不同,所以在非极限条件下,我们可以区别出不同人“善”的程度。

所以,我们需要思考其实并不是“人性能不能经得住考验”的问题,而是如何修缮、维护或建立更多适合人性之“善”生存的土壤,去覆盖人性之“恶”的土壤,是怎样保护善意人性广泛而深入存在的问题。

文章来源法律读库。

罗胖曰:
很多人自诩——“看人很准”。
实际上,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道德上妄断他人。
我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反复寻找识人善恶的方法。
后来才发现——
与其断人“善”、“恶”, 不如识人“智”、“愚”。
一个笨蛋带来的祸害,远远超过一个恶棍。
恶棍有法躲开。而笨蛋则防不胜防。

宁向东:如何用“人性面”激励员工

“想让员工干好活就要多给钱。”这句话乍一听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实际上却忽略了员工的深层次需求,把激励机制简单化了。其实除了那些花钱和不花钱的激励机制以外,还有一件事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很重要,就是保持“企业的人性面”。得到订阅专栏“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的主理人宁向东,就在专栏里讨论了这个问题。

首先,物质激励制度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管理学界有一套著名的X理论和Y理论。

X理论认为大部分人生来懒惰,只会逃避工作,而Y理论认为大部分人并非生来就厌恶工作,只要控制得当,工作会成为满足人们需求的一种资源。这项理论是由管理学大师麦格雷戈在《企业的人性面》中提出的,他认为企业满足了员工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后,激励员工的重点就转移到社会需求和自我实现上,除非这些高层次的需求有机会得到满足,否则员工就会产生剥夺感。

什么是剥夺感呢?宁向东解释“剥夺感”的意思是:因为金钱能满足的需求很有限,所以当企业把金钱变成工作唯一的激励方式时,就是企业自己让员工把最感兴趣的目标设成了金钱,员工也就不再关心其他的需求。就拿请保姆来说,照顾父母是子女的事情,如果你只是把请来的阿姨当作员工,当然很难指望她像子女一样去关照你的父母,所以要适当运用Y理论,除了报酬要给足以外,情谊也不能少。

其次,上级对下属的期望也会直接影响到下属的表现。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毕马龙效应”(Pygmalion effect)。哈佛大学在一项实验中随机抽取了一些孩子,告诉大家这些孩子是高智商人才,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真的就有了明显的提升,于是研究者由此得出:人会对外在期望作出对应的表现。应用到企业管理上,就是指上级认为下属是聪明优秀的,下属心中也会形成自我肯定的正向力量,不仅会努力完成困难的工作,还会激发潜能、自我突破,达成超乎预期的表现。而如果上级认为下属能力很差,他们就会更加自暴自弃,工作效率也会越来越差。

总之,企业在运用激励机制的时候,一定要拿捏好尺度,适当展现“人性面”才能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求。

这个世界会变好吗?这本书给你答案

今天,要给你介绍的书是——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
作者:斯蒂芬·平克
译者:安雯
出版:三辉图书 中信出版社

这是一本能让你重新理解人性和这个世界的书。

新闻中对暴力和恐怖事件的报道,总让我们觉得世界充满了暴力。但作者斯蒂芬·平克,却提出了一种很有颠覆性的判断——

人类历史上,暴力总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哪怕是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多次种族屠杀的20世纪。

平克为什么说世界在逐渐变好?他的依据从何而来?我们挑选几点书中的核心思想,与你分享。希望你看完后,对人性和这个世界,有新的认识。

  1. 首先澄清一点:暴力不是人的天性。将暴力简单地归结为本能或冲动,只是电影或小说塑造反派角色的需要。

  2. 平克穷究人类八千年历史,在书中展示了上百幅图表和地图,佐以大量的数据,量化了历史上暴力减少的趋势:原始部落的战死率,比20世纪的战争和大屠杀高9倍;中世纪欧洲的凶杀率,比今天高30倍;强奸、家暴、仇恨犯罪、严重骚乱、虐待儿童等也都在减少……

  3. 人类历史中有六个趋势,说明暴力在减少:1. 国家的建立。从无政府状态过渡到有政府状态,暴力死亡下降了五分之四;2. 文明的发展;3. 酷刑和法定死刑在减少;4. 大国战争的数量和量级在降低;5. “新和平”:冷战后,世界范围内各类武装冲突下降;6. “权利革命”:维护人权、女权、儿童权利的运动在全球兴起。

  4. 我们意识不到暴力的减少,是因为认知上的偏差。暴力争斗、血腥战争会对人脑造成巨大冲击力,加上媒体对暴力事件的推波助澜,让我们在头脑中将其放大。

  5. 书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历史近视眼”:人容易夸大身边的暴力,却忽视过往。比如,人们会对两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印象深刻,却很少会提起,死了3600万人的安史之乱。

  6. 暴力之所以在减少,和“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关系密切。具体包括:移情、自制、道德感和理性。书中详细论述了这些根植于人性中的因素,如何让人类学会换位思考和约束自身。

  7. 除了人性的善恶,人类创造的文化环境,也在反过来对人的行为施加影响:比如,国家和司法、互利的商业关系、女权主义的兴起……让不变的人性,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有不同的表现。

  8. 伴随着道德的进步,暴力的范围被扩宽。古人的“棍棒之下出孝子”,在今天就是家暴;古罗马斗兽场上的角斗,只是奴隶主的娱乐,在今天是血腥事件……很多过去司空见惯的行为,在道德驱使下,变成今天的暴力事件。

  9. 人类的进步,可以用暴力下降作为尺子来衡量。在大时间尺度上,这个趋势从未改变。只要人性中的善良天使存在,暴力就会持续下降,人类的未来也会越来越乐观。

运营就是直面人的七情六欲

互联网运营的本质是什么?许多营销大师提出过各种观点,各有各的一套,不过,最近,腾讯高级产品经理,营销达人陈婷婷就提出一个简单犀利的说法,说既然运营的目标,是人,那么互联网运营的本质是拿捏到人的七情六欲,贴合人性的黑暗面。

大家都看过帅哥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电影《七宗罪》,里面列数了人性中的七个弱点,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淫欲。这些弱点,也是产品能够激发用户购买欲的突破口。陈婷婷主要总结了其中的四点。

首先第一个,是虚荣心。美图秀秀软件,能让你在朋友圈里秀自拍的时候,永远美美的。还有一个极端的例子,美国有一款叫“我很有钱”的APP,在苹果应用商店售价999美元,价格够高吧?很多人看到“我很有钱”这个虚荣的名字就下载了,结果打开app,里边只有一张壁纸,上面写着“我很有钱”。你看,这款App用这么简单的招数都能骗到人,可见虚荣心在商业运营上有多重要。

第二个点,贪婪。用户总是希望用有限的代价,获取尽可能多的东西,哪怕自己根本用不着。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电商巨头的双十一促销大战,用户明明知道有些东西不急用,或者原价实际上已经被提高了,可还是血拼。再比如,前一阵的网盘大战。百度网盘说,花两毛钱就能用100G容量的百度网盘,金山快盘说,我给用户免费用,360说,我们更狠,我们提供360G大容量网盘给用户免费用。网盘容量越来越大,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但实际情况是什么呢?微软做过一个调查,绝大多数用户使用的网盘容量在7G以下。也就是说,消费者根本不需要这么大的网盘。

第三点,是懒惰,人都是有惰性的,比如市面上纷纷出现的音频读书软件,就是号准了用户的脉,你每天工作忙,闲暇时间碎片化,没功夫,没精力阅读是吧,那我就用说书人播放,讲解,抽取精华的形式,把书读给你听,节省你的时间,和精力。再比如各种软件的一键登录,一键全选设置,也是利用你的惰性,用便捷、快速的体验,不知不觉地把你捆绑进它的生态里。

最后一个,是人的窥探欲。每个人都想知道别人的隐私,这是人性。很多应用都会主动满足这种欲望,比如最近比较火的匿名社交,QQ也有匿名聊天功能,迅雷可以看附近的人在下载什么,淘宝可以看附近的人在买什么,这些东西,虽然没有任何增值服务,或者工具性,但因为满足了这种窥探欲,也能有市场。

所以你看,真正的运营就是直面人的七情六欲,人性中不那么阳光的一面,是做运营的最好切口。

本文源自:腾讯高级产品经理:真正运营就是直面人的七情六欲

人有愚昧的权利吗?


作者:奥卡姆剃刀

我父亲迷信张悟本式的养生理论,经常跟一帮志同道合的老伙伴们交流,前阵子迷上了撞树,大清早一帮老头到公园的小树林里集合,一人找上一颗树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去撞,我父亲撞得最卖力,结果因软组织挫伤而进了医院。我指导的助教怀孕了,不仅第一时间穿上了防辐射服,液晶显示器前还多个了盆仙人掌。

父亲以我为豪,常在外面吹牛大儿子是教授和作家,但在家里却对我讲的科学道理一点也听不进去,尽管我陪着小心慢慢讲,触及到核心问题还是会遭到他的强烈反感,我几句话就能把他的歪理邪说将死,他会暴跳起来骂我中了科学的毒,我跟他谈的目的只是为了他的身体健康,若当下把他气进医院就搞反了,只能停止对话,而在背后加强了对他的监控。我指导的助教很清楚我对辐射流言的态度,读过我写的辟谣文章,也当着我面嘲讽过这些流言,当她身穿防辐射服端着仙人掌进办公室时,把我怔了一下,她解释说“都是愚昧的老公买的,没办法啊~”我当然只能微笑地表示祝贺,接过仙人掌帮她摆在显示器前。

有统计称中国人中有科学素养的人不足3%,我应是这少数人中能写科普文章且有一定影响力的更少数的人,可连我都没能影响到亲人和同事。

有科学素养的人很少,有能力有热情做科普宣传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有趣的是,在这少之又少的小群体中,还分着鹰派和鸽派。鹰派认为愚昧认识会影响社会进步和人类的福址,应对其进行毫不留情的打击,鸽派没有这种宗教化的使命感,主张用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把科学道理讲出来,并把相信权完全交给受众。其实双方对愚昧思想的认定是一致的,区别的只是对愚昧思想的态度,前者激烈,后者宽容。假若我是鹰派科普人,

那该如何对付我的父亲和同事呢?跟我父亲的歪理邪说做坚决斗争,直到把他气进医院,然后在病床前继续交锋?勒令我的助教脱了防辐射服并把仙人掌扔掉,否则就不让她进办公室?想必一般人都不敢这样做,这种极端行为会遭受全社会的唾弃。

科学的深邃强大令我着迷和尊崇,也使我乐于去传播并与大家分享,但同时我也清楚,在人类的认知范畴内,科学主要进行的是客观领域的真伪判断,还有道德领域的善恶判断,艺术领域的美丑判断,生活方式的价值判断等等,不能在所有领域内都坚持唯科学标准。真正懂科学的人都懂得“适用范围是科学理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道理,任何科学理论都是有明确的适用范围的,超越范围使用就是一种伪科学行为。

宪法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在无神论者看来,这是国家在保护一部分人选择愚昧的权利。鹰派科普人认为人们没有选择愚昧的权利,我与他们不同,我尊重人们选择愚昧的权利,不仅包括宗教信仰的权利,还包括我父亲相信歪理的权利,我同事信伪科学的权利……权利已不属于客观认知领域的真伪判断范畴,不能再用唯科学标准去划线了,鹰派科普人主张剥夺愚昧权利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让社会更进步人类更幸福,但问题是你能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来剥夺呢?例如你准备如何剥夺我父亲的愚昧权?

愚昧是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不会有根本性的改观,好比人体里总是存在着很多有害病菌,人类只能选择与其共存,用强射线的确能把它们都杀光,但人也就活不成了。在人类思维领域内剥夺愚昧权是个不可实现的任务,剥夺人们自由的思想认识权,往轻里说是乌托邦,往重里说是法西斯。

罗胖曰:
科普问题上的鹰派和鸽派——
就是“我正确,你傻逼”派和“你错了,我告知”派。
区分而者的标尺很简单——
看他的着眼点是攻击人,还是讲道理。

罗胖60秒:相反的方向,同样的力量

2017-10-28 罗振宇 罗辑思维

  1. 最近看《王鼎钧回忆录》,里面有一个洞见,是平时我们不大愿意面对的一个人性的阴暗面。

他说,人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支撑他活下去的其实是两个东西。

  1. 第一个东西,是未来的希望。这个我们都好理解。

第二个东西,其实是跟在自己后面,进入这个困苦环境的人。比如,监狱里的犯人,看见有新人跟进,他们此前受的苦就能够稍稍转化成一点优越感。

  1. 所以,支持人熬下去、熬出来的力量,一个是向前看,有点光亮,还有一个是回头看,后继有人。

  2. 理解了人性的这个特点,我们就明白了:

为什么越是困苦的环境,人性的恶就释放得越明显;为什么监牢里的老犯人总是会欺负新来的;为什么宫里的老太监总是会欺负小太监;为什么法国作家雨果说,“穷人并不罪恶,但是贫穷本身,却是最大的罪恶。

真实的人性有无尽的可能

作者::柴静

1
几年前我采访过一个人。
他被诬陷嫖妓,证据是卖淫者的供述,他被拘留了42天,放了。
校长当不了了,儿子的婚事也吹了“他爹是个大流氓,人还能好么?”
他告了十六年,路上带不了两个钱还叫人掏包了,捡人家饭吃。
我问他最难受的是什么。
“最难忍受就是开党员会的时候我不是党员了”他说。

2
我们找到了当年十五岁的卖淫者。
“既然这件事情自始至终什么都没有发生,为什么在警方的询问笔录上我看到你明确地说你跟这位校长有性的交易,而且时间地点说得非常清楚呢?”
她说一切受人的指使。
她是普通中学生,离家出走,到了一个车站,有一个姓田的人给她吃了饭,然后让她卖淫挣钱。
田想让校长给他做贷款担保人,贷款是违规的,校长不同意,这人要报复,就要求这女孩做证与校长发生过非法的性关系,“如果不这么说,给你扔海里喂鱼。”
她作完证,后来就返回了家乡,采访她时,她是一个孩子的母亲,说“我就希望老人好好保重身体,就深深地向他道个歉吧,当初因为我年龄小幼稚不懂事,对他造成这么大的伤害,对一个人来说太不容易了。”
我转述给校长听,他说“十几年来,她只需要写一封信来,就可以澄清一切,你十几岁不知道这事的轻重,二十多岁还不知道吗?”

3
办错案的警官,采访时他将近四十岁。
案子已经纠正了,他当初的认定程序和证据都有明显的问题,我问他“您是否想过,过了这么多年去看一看李校长?”
他说“我很忙没有时间,并且来说礼拜天都不休息。”
我拿出校长的照片“您还记得这张脸吗?”
他看了一会儿,平淡地说“不记得了。”
我采访老校长,说起这位警官,问“你恨他么?”
“我当时恨他,我现在怕他受处分。”
“为什么?”
“不要给他受处分。”
“为什么?”
“我第三个小子和他岁数差不多,原谅他吧原谅他吧,受处分的滋味不好受啊。”

4
我找到当年陷害他的人。
有人指给我看,一个坐在门口太阳地里的老年人。
他六十四岁了,脑血栓,满脸的斑,已经很难走路,也不会讲话了,但能听懂我说什么,拿棍子在地上划。
“您能帮我回忆一下吗,十五六年前在派出所的时候你曾经指证过说这个人说他嫖娼,你还记得这回事儿吗?”
他点头。
“有没有这回事儿?”他拿棍子狠狠敲地,有。
“您亲眼见着的吗?”他点头。
“那个小姑娘是你找来的吗?”
他挑起眼睛看了我一眼,那一眼,能看到他十六年前的样子。
我看了一眼他身后的房间,他住在一个柜子大小的三合板搭成的屋子里,被子卷成一团,旁边放着一只满是积垢的碗,苍蝇直飞。
邻居说“他的儿子老婆,每天给他送一次饭。”
我问他“你现在这个病有人照顾你吗?”
他摇头。
“你现在有钱吗?”
摇头。
“孩子呢不来看你?”
摇头。
他脸上没有悔恨,也没有伤感。

5
今天我看话剧《洋麻将》,回忆起这个节目。
这个戏是美国得普利策奖的一个戏,柯培恩1976年写的。
非常简单,只有两个人物。
一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是两个老人之间会温情脉脉,看下去,不是。
有一会儿我吓了一跳,以为是对人性黑暗面的讽刺和控诉,再看,也不是。
看到最后,我以为要有个大悲悯的结局,救赎和谅解,不是。
散了戏,我对袁鸿说“这个戏可以一直往下演下去”。
因为真实的人性有无尽的可能。

罗胖曰:
熟人之间,不敢作恶。
生人之间,悍然作恶。
这是人性中的一个底层代码。
关系演化的无穷可能,造就了人性的无穷可能。
去恶,就是重塑关系。
让互不作恶的人结成善意的互联网社群——
是“罗辑思维”这场实验的目标之一。

2013.11.01 人性

最近有个企业家朋友上了一档电视节目,结果呢,出乎他所料,名气是大了,好评如潮,但是恶评也不少啊。

人嘛,在这个时候往往最刺激他的就是那些难听的话,啥难听的话呢,也是也没啥大不了,有的人扔下一句傻叉就走,有人直接攻击他长得丑。

你想啊,没有坚强如钢丝的神经,谁能受得了这个,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劝慰他两条啊,

第一,你想多了,别看那些人骂你骂得凶,但是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对你构成真实得伤害,这个真实关系里得恶劣评价是不同的,第二,你想少了,你看人家任志强,从全国人民都骂到很多人都喜欢,实际上只是积聚势能的方式不同嘛,只要你后面走好了,负面评价随时可以转化成正面评价啊。

人性没有变,变的只是关系的格局。

2014.03.22 人性

诺贝尔奖获得者《思考快与慢》的作者卡尼曼是犹太人,他出生在特拉维夫,但小时候生活在巴黎,而且是纳粹占领时的巴黎。

话说,一九三二年了一个下午,他的一个朋友家玩,结果时间超过六点钟,那是纳粹占领规定的宵禁时间。你懂的,一个犹太小孩身上还必须贴上标明自己是犹太人的大卫星符号,这个时候在街上走危险可想而知。

在回家的路上,他果然就遇到了纳粹党卫军的一个士兵,逃是逃不了了,终于被那个士兵给拦了下来,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那个士兵不仅没有逮捕他,反而让他坐上的车拥抱了他,还给他看了个小孩的照片,送他回家的时候,还给他一点零钱。

卡尼曼后来在自传里面说,从那一刻起相信人性及其复杂,研究人性的趣味永无止境。

2014.06.19 人性

昨天听小米的老板雷军聊到一个现象,就是在美国的餐馆付小费,他说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在一个餐馆里一次就付了相当于菜价百分之二十的小费。他就问了:你给那么多小费干嘛呀?那位就说了,当年我在餐馆端盘子的时候,一般客人都是给百分之十五,有一次一位客人给了百分之二十的小费,我高兴了半个月,从此我就下定决心等我有钱了,我就每次都给百分之二十。而且我给了我觉得自己很高尚,我很爽啊!雷军就此分析说,在美国给小费其实是一种双向激励,提供良好服务的人得到了现金奖赏,这是一种激励吧。而给小费的人同时觉得自己很崇高啊,对自己也是一次激励吧!想想也是哈,一个反复确认自己很高尚的人,比一个自己都瞧不起自己的人,做事的成功概率确实会高很多呀。所以越有钱就越有钱啊。付小费,也是付给自己的,这就是人性啊!

认知清单 | 你以为的自己,跟诺奖得主发现的人性到底差几步

2017-10-14 「得到」 罗辑思维

引言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被“另类”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摘下。塞勒是研究人性的高手,也是在经济分析中研究人类行为机制的宗师级人物。

跟着这篇清单,来看看你了解的人性,究竟跟经济学家发现的人性差别在哪里。

  1. 人脑是一个“黑箱”。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的行为经济学,就是利用各种现代科技手段,打开头脑这个“黑箱”。

  2. 你以为人的头脑就像一台计算机,通过计算做出“理性”决策,做出最优选择。但塞勒发现,人往往是跟着感觉走。

  3. 塞勒的意思是,跟着感觉走的理性,并不是胡乱决策,这个感觉的过程是有规律的。塞勒建立在“有规律的非理性”基础上的新经济学,其实就是“行为经济学”。

  4. 你以为你买东西会按照统一的成本收益核算,但塞勒发现人会在心里构建出各种分门别类的“心理账户”,“买酱油的钱,一般不用来打醋”。

  5. 你以为都是你口袋里的钱,但塞勒发现人对意外之财的处理,和对待工资的处理,态度并不一样。意外横财会被放在一个专门的心理账户里,你也更舍得花它。

  6. 你以为人是先有认知,后有行为,认知决定行为。但赛勒发现,人身上存在认知不协调,行为有时反而会影响认知。

  7. 你以为你是认真比较后把票投给了某个人,塞勒却发现,当你投给一个人后,会不断强化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进而自发维护这个人。如果想影响一个人的观念,要首先去影响他的行为。人就是这样被操纵的。

  8. 你会在某个时刻只关注某个点的偏好。比如,想戒烟的时候,认为戒烟比吸烟好。之所以复吸,往往是在另一时刻认为,一根烟的效用格外大。塞勒会告诉你,不用过分自责,人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才是这些事的“幕后黑手”。这些化学物质,会使人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和情感冲动,让人在特定时间表现出违背常理的行为。

  9. 你觉得自己做决定时,根本不会受到“情绪”影响。与赛勒持同样观点的脑科学家达玛西奥就发现,情绪的产生是身体上的自然过程,情绪会参与到人的决策和判断中来,也会影响我们选择的正确程度。

  10. 塞勒根本不想做“行为经济学家”,他更想要“行为科学家”的头衔。

  11. 塞勒的最大贡献,是让人在了解自己的道路上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十诫


作者:小宝

七八年前,出门装备中还没有电子阅读器,旅行时常在机场书店里乱逛,看见顺眼的书就买。随意买进的书很像露水姻缘,一夕缘尽,看完就扔。保留到现在,偶尔还会翻翻的是一本《无用书》(The Book Of Useless Information)。这本书当年(2006年)是《纽约时报》畅销榜的头牌,美国读友称赞它是“厕上第一书”。

编辑这本书的是一个秘密社团,叫“无用知识协会”(UIS),由英美一批读书人、作家、艺术家纠集而成。他们志同道合,立志发掘、分享暗藏在全世界犄角旮旯里古怪的无用知识。这些知识虽然离奇,但必须真实,言之有据。协会有不少口号,直译成中文都不算贴切,我替它拟了一个:难称有用之学,并非无稽之谈。

《无用书》2006年首版。2008年出了第二本《神奇的无用书》(The Amazing Book Of Useless Information)。每本有几千条无用知识,差不多每条都透着诡异,读来有趣。比如:

彼得大帝时期俄国男子如果留胡子,就要缴纳蓄须税。

十九世纪以前,鞋匠制鞋左右脚的鞋样完全一样。

1666年的伦敦大火,半个城市被烧毁,但只伤了六个人。

十九世纪,英国海军为了破除礼拜五行船不吉利的迷信,造了一艘新船。船名叫礼拜五,下水日挑礼拜五,船长的名字也叫礼拜五,开航日还是礼拜五。结果这艘新船一去不复回,音讯全无。

马克·吐温晚年每天抽四十支雪茄。他出生那年(1835)哈雷彗星飞越地球,去世那年(1910)哈雷再次飞临。

勿忘我的名字来自一位德国骑士。他在河边采摘勿忘我给他的情人,结果落水而死。

英文里,同样是“裸”,naked的意思“不设防、无保护”,nude的意思是“不穿衣”。

同样是“市”,town是“市镇”,不能称city(城市),区别在有没有大教堂……

好玩、冷门、无用——不知无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无用书》的确是枕边厕上的良伴。这两本书已不能算新书,但它碎片化的分类和编排,与当下新媒体的编辑思想如出一辙。

说到新媒体,UIS早就开始经营网络。出人意料的是,它的网站一反编书路线,求“全”忌“碎”,出手多是“无用知识”的大块文章,零打碎敲的什锦拼盘被压缩得几乎无容身之地。另外,“无用”的选题标准似乎也逐渐淡化。“冷门”和“有趣”成了主要诉求。

这类大块文章也很好看。UIS不知不觉地正在网络上编纂一部欧美文明的暗黑历史。我喜欢读历史上的各种骗局。最精彩的,当然是骗子之王维克多·拉斯梯格的故事。

拉斯梯格生于1890年,死于1947年。他是捷克人,混迹于美国和欧洲。他穿着考究,有“催眠般的魅力”,会五国语言,用过二十二个假名。他什么人都敢骗,什么钱都敢拿,什么局都敢设。

他骗过美国最有名的黑帮大佬艾尔·卡朋。他告诉卡朋,他有大生意需要投资,卡朋给了他五万美金(至少相当于现在的五百万)。他把五万块钱锁进保险箱,两个月后,带着这些钱又找到卡朋,平静地说:我生意失败了,但我不能坑朋友,你的钱我一分不少还给你。卡朋大感动,抽了一千块钱给他——他算好就骗这一千块钱。

1925年,他在巴黎顶级的克里雍大酒店以政府邮电部次长的身份宴请五位钢材商人。他淡淡地说,政府决定把艾菲尔铁塔拆了,七千吨钢材卖给你们,你们分别报个价。文化界对这个世博会建筑很有意见。大仲马说,这个建筑令人作呕。莫泊桑说,我们不拆了这个瘦骨嶙峋的金字塔,无颜面对后人。政府一来没钱维护,二来从善如流,你们好自为之吧。宴罢,他又对踊跃报价的商人索贿——扫清了他们最后的一点怀疑。他笑纳贿赂后立刻离开法国。上当的商人后来都不敢报案。这是他一生中最有名的骗局。

1936年,拉斯梯格因欺诈罪被美国联邦政府投入大狱,最终病死狱中。临死前,他给骗子同行留下遗言,一共十条。“无用知识”网站对拉斯梯格的报道极其详细,唯独漏了他的最后十诫。我猜他们有点作茧自缚,落进自设的“无用”陷阱,生怕无法自圆其说。因为这十诫太有用了:

一、永远耐心地倾听对方诉说;
二、永远生气勃勃;
三、让对方先表明政治倾向,然后附和;
四、让对方先表明宗教立场,然后附和;
五、轻微地暗示性话题,但不要发挥,除非对方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六、不要谈论任何疾病,除非对方特别关注;
七、不要打听对方的私人情况(最终他自己会说);
八、永远不要自吹自擂,自然明确地显示你的分量;
九、永远衣冠整洁;
十、永远不要喝醉。

这不仅仅是给骗子的应对箴言。所有积极社交人士、商业谈判人士、新媒体跃跃欲试者、企图攀龙附凤的人士,这是前辈的度人金针。其实,社交、谈判、攀龙附凤等等,离大大小小骗局的距离并不遥远。

这篇有趣的文章是罗辑思维会员 曹哲 提供的,文章最早发表在《东方早报》。

罗胖曰:
骗子实际上是一面镜子,他映照出我们的真实人性。
从这十诫中,我读到了——
1,我们的政治性、宗教性观点往往是无可救药的固执偏见。
2,只要熟悉到一定程度,我们在性话题和私人情况上都会放得开。本质上,大多数人都有露阴癖。
3,我们亲近美好,厌弃丑恶,并愿意为此变得愚蠢。
4,我们和骗子之间的角力,就是看谁先喝醉。

那朵著名的交际花普齐


罗胖曰:
唐德宗时,张光晟搞叛乱。
后来又投降,但最后仍不免被处死。
张在临死前说:“传语后人,‘ 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
后来这句话成为成语:“ 一不做,二不休。”
哪怕是当一个“坏女人”——
也要当到空前绝后,挖空心思的程度,也许才会有善终。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极客”的世界。

失意者暴政


连岳

艾力·贺佛尔(Eric Hoffer),1902年生于纽约,父母是法国移民,经历相当传奇,首先体现在视力上,五岁时他已能阅读德文与英文作品,七岁却莫名其妙地失明,十五岁时又莫名其妙地恢复视力,他因此陷于再次失明的恐惧,疯狂阅读。

十八岁时,当木匠的父亲去世,由于家境贫寒,木匠工会支付了葬礼费用,还给了孤身一人的贺佛尔300美元。这个爱读书的孩子,搭车去了洛杉矶,除了打打零工,醉心阅读十年。

或许看透了世事。他接下来试图自杀,不成,因为没勇气。于是下决定勇敢生活,成了在加州各地流浪的农场工人,干完活就在图书馆读书。四十岁时想参军,又不成,因为患了疝气,只好到旧金山当码头搬运工,此时开始写作。

九年后,这位年近五十的搬运工,出版他的第一本著作“The True Believer:Thoughts on the Nature Of Mass Movements”,立刻跻身为美国著名知识分子,这本书至今仍是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作品,中文译名为《狂热分子》,我认为不太贴切,因为他只是客观描述人们如何成为群众运动的“真信者”。群众运动在现在及以后,都能找到这样的“真信者”。

1983年,他获颁总统自由勋章,此时,距他宣布退休并离开公共生活已经十多年,“不再写专栏,不再上电视,不再教学。我要回到自己的洞穴去——那个我起步的地方”在他那堆满书籍的“洞穴”里,他也许相当快乐吧。被荣誉最后打扰了一下的他,同年在旧金山去世。

除了书,好像他的身边没有出现他人。这或许与他处处流露出对人性的不信任有关。他借用拿破仑的话:“虚荣造就了革命,自由只不过是借口。”

虚荣心得到满足,尤其是精英的虚荣心,群众运动就不会发生了。在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知识分子阶层几乎都成为政府公务员,失意的“意见领袖”极少。

出现大量的失意者,群众运动发生的可能就增大了。其中的领袖,往往是失意的文艺青年。以这些重要的纳粹人物为例,他们的文艺梦罗列如下:“希特勒,绘画和建筑;戈培尔,戏剧、小说和诗歌;罗森伯格,建筑和哲学;冯·席拉赫,诗歌;丰克,音乐;施特莱歇尔,绘画”,毫无例外,他们都没实现文艺梦,能量转移到了领导群众运动。贺佛尔认为,他们的文艺梦在内心占据更重要的位置,政治野心只是其次,文艺梦碎,是永远无法抚慰的失意。

成功的商人无法成为群众运动的领导者,他们的务实的优点对群众没有吸引力:“在当前的条件下,按照事物的规律认真做事”,这话群众听来索然无味,他们喜欢失意文艺青年出身的领袖给他们的许诺:我将带你们去应许之地,我将让你们实现梦想。“逃离当下,逃离自身”才是失意群众的心理诉求。

群众运动最具吸引力之处在于,它暗示参与者可以迅速改变命运。这契合偷懒的人性,工作、节俭、积蓄,听起来都很辛苦,为自己负责即意味着不能把责任推给别人,日常生活显得何等的乏味。德国青年加入纳粹冲锋队,喊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从自由选择中解脱!——群众运动就这样将失意者从“焦虑、荒芜和无意义的个人生活”中拯救出来。

这些“自我轻视”的人,在仇恨的引领下,迅速聚焦。因为“相爱的人多喜欢独处,只有我们生出恨意时,更愿意寻找同盟,更奇怪的是,当我们的恨意不那么正义和庄重时,寻找同盟的渴望却愈加强烈。这种非理性仇恨驱使我们和同类组成一个坚固的群体。”

失意的领袖找到失意的群众,平台搭建起来后,“自我牺牲”就成为可能。“真实与本能的自我,不会为天堂与人间的任何事物牺牲,只有当我们置身于某种舞台,像个演员一样,不再是真实的自我,此时,死亡就失去了它的恐怖,成为戏剧化的表演。”群众运动,可以方便地为每一个愿意“战斗至死”的人提供舞台。

失意的文艺青年,永远都有;失意或自认为失意的人群,永远都有,总有人成为领袖,也总有人在领袖的感召下走向自我牺牲。像纳粹的第三帝国一样极具杀伤力的群众运动,它的风险将长期伴随人类。在这点上,贺佛尔是悲观的,他认同帕斯卡的判断:“本质上,所有人都互相憎恶,爱与慈善,只是表象与假象,在他们内心深处,只有恨。

失意的暴政,可能以各种名义回归,飓风一般扫荡美丽的世界,但通过贺佛尔的分析,你至少有了预知风暴的能力,或许,能逃过一命,至少,不会放纵自己的恨意,成为暴政中的一员。坚持当一个个人主义者,像贺佛尔那样自食其力,多阅读,多思考,远离群众运动是不难的。

本文作者连岳,选自腾讯《大家》专栏,由腾讯《大家》(微信号:ipress)授权罗辑思维转载。

非常感谢大家创作或推荐好文供大家分享学习,有关稿费支付及知识产权事宜请发邮件至dushuren#luojilab.com(#换成@)。

罗胖曰:
以下三条基本被奉为正确——
1.在集体中找到安全感。
2.在奉献中找到存在感。
3.在理想中找到力量感。
找到之后,如果用这三条来忽悠别人——
这种人就是“狂热分子”。
远离他们,珍爱生命。

人性的弱点让你花钱

世界上所有的营销,其实都是利用人的弱点进行营销。比如,我们怕长胖,怕晒黑,怕生病,怕跟不上潮流,商家就是利用了这些人性的弱点,让我们不断地花钱。有些弱点营销,像免费、炒作、名人、名牌、饥饿营销等等,我们都很熟悉了,就不多说了,我们看看商家还用了什么招。

第一点,自卑。有个特别有煽动力的内衣广告是这么做的:女主角暗恋男主角很长时间了,终于等到男主角邀请自己一夜情,结果女主角却给了男主角两个耳光,把男主角拒绝了。最后一个镜头是,女主角在家里嚎啕大哭,把衣柜砸得粉碎。然后话外音出来了:“为什么老娘就没有一个能出得了台的Bra!”很多和两性有关的商品,都用了自卑这一招。比如,“A杯瞬间变C杯”的魔力挺永远卖得好,“让你再坚持4分钟”的安全套一直是业界的经典案例。

其他商品也可以这么做。比如,减肥广告的核心理念是:“世界上只有两种女人,一种是美的,一种是胖的”;牙膏广告也不说“没有蛀牙”了,而是变成了“留得清香在,不愁没人爱”;口香糖广告邪魅一笑:“美女不会再对你皱眉头了。”你的手是不是开始掏钱了?

第二点,煽情。这种营销手段明显是成功学的做法,所以像“混不好,我就不回来了”这种煽情广告词,流传的特别广。还有下面这个:“我将视你如我生命中的伴侣和挚爱……视你如我的信仰,不离不弃,和你永不分离,从这一刻开始直到永远,我愿意。361度,多一度热爱” 。一个体育品牌的广告词,整的跟婚礼誓词一样。当然,你被营销的概率也增加了。

第三点,标题党。其实就是利用了我们的好奇心,好奇心让我们有求知欲,这种欲望过头了,就会被标题党吸引。其实,所有的广告差不多都是标题党,尤其是房地产,比如,房产广告说“买房子,送家具”,其实只是帮你运家具的意思;说房子“视野开阔”,潜台词就是这个房子是顶楼;说房子“出入方便”指的就是一楼。

第四点,民族牌。就好像网上说的,不转不是中国人。这个在90年代很流行,尤其是国产家电,比如长虹的口号是“以产业报国、以民族昌盛为己任”,海尔的广告词是“海尔中国造”,创维彩电则直接说“创维情,中国心”。但今天人们选择更单纯了,民族牌就不管用了。

第五点,外国经验。就是明明是国货,偏要起个外国名。像什么卡姿兰彩妆,鸿星尔克,等等,这些都是国货。为什么国货喜欢给自个起个洋名呢?当然是高端洋气啊。一听名字,很多人就开始心动了。

第六点,天价。天价月饼、天价车、天价房、甚至是天价榨菜……这年头,什么都能天价。商家早就知道,很多人买东西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因为人都喜欢攀比,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个消费定位,那个最高的定位,就会影响我们掏不掏钱。比如,几年前,有个天价房的营销口号是“只献给巅峰世界的杰出人物”,身处巅峰的人当然不会买他的房子,倒是那些离巅峰很远的土豪都纷纷掏钱了。

第七点,至尊。这个特别符合中国国情,就是通过设置一些级别,让你有优越感,还有特权。所以,银行的信用卡有一堆级别,普通卡、金卡、白金卡,你得像过关打怪一样才能升级;房地产要强调奢华、至尊,有的光听名字就让你肝颤了,比如“钓鱼台七号院”之类的;豪车品牌不仅限量,还要“特供中国”;奢侈品就四个字:“手工制作”。然后,你就在这种优越感里不能自拔了。

第八点,一站式,就是啥都能帮你干了。日本的便利店711做的最到位。在日本,711覆盖各种商圈,什么白领、学生全拿下,便利店卖的东西,像面包、饮料、零食,它都卖,同时还有各种口味的饭团、关东煮、便当;日常生活用品也卖,主打一人份或旅行装。这里还能交水电费,叫出租车,订旅馆,买电影票和公园门票,甚至买包泡面都能送货上门。这就是便利店的核心,随时随地提供最大的生活便利。

第九点,生活方式。有个营销大师说过,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是休闲;法拉利卖的不是跑车,是驾驶快感和高贵;劳力士卖的不是手表,是奢侈的感觉和自信;希尔顿卖的也不是酒店,而是舒适和安心;麦肯锡卖的不是数据,而是权威与专业。你看,只要和“生活方式”搭上点边,品牌立刻就变高端了,瞬间引领时尚大潮。咱不说这生活方式是真是假,重点是大家还都挺吃这一套的。

本文源自:公众号“电商头条”(商家是如何利用人性弱点让你掏腰包的)

2016.06.04 人性

话说北京有一家私立的国际学校,上学的孩子都是交了高额学费的。

有一次学校想组织一次募捐,可这种事儿在家长看来就是变相的收苛捐杂税嘛。

你看这个学校是怎么做的?在一次家长日的活动中,孩子和家长围成一圈。中间的坐了一个穿老头衫的秃顶的中年男人,男人身边放了一堆沾满水的海绵。那男人是谁啊校长啊?校长说:来今天孩子们可以用海绵的扔我。扔下一百块钱,我们一起把这钱捐给上不起学的孩子,不捐钱的不让扔。那你说家长能不高高兴兴的掏钱吗?孩子也挺高兴。

学校是想通过这件事儿告诉孩子两个道理。第一,想要钱,哪怕是做好事的钱也要付代价去换。第二,做你觉得该做的事,不要怕什么权威,哪怕他是校长。

你看人性总是很纠结,但是人性总有办法引导到光明之地。

人性的弱点全集

内容简介

《人性的弱点全集》汇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华和最激动人心的内容,是作者最成功的励志经典,出版后立即获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成为西方世界最持久的人文畅销书。主要内容包括:与人相处的基本技巧、平安快乐的要诀、如何使人喜欢你、如何赢得他人的赞同、如何更好地说服他人、让你的家庭生活幸福快乐等十篇。

作者简介

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 1888-1955) ,20世纪最著名的成功学导师,著作有《语言的突破》、《人性的光辉》、《人性的弱点》、《美好的人生》等。这些书和卡耐基的成人教育实践相辅相成,将卡耐基的人生智慧传播到世界各地,影响了千千万万人的思想和心态,激发了他们对生命的无限热忱与信心,勇敢地面对与搏击现实中的困难,追求自己充实美好的人生。

目录

第一篇 与人相处的基本技巧
1.不要批评,责怪或抱怨他人
2.真诚地赞赏他人
3.想到他人的需求,并告诉他如何实现(影响他人的唯一方式)

第二篇 平安快乐的要诀
1.无须模仿他人,发现自我
2.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
3.放松自己,消除疲劳
4.不要对事情感到倦怠,要使它充满乐趣
5.想的开心,做的开心,你就会真的觉得开心
6.永远不要对敌人心存报复,这样对你自己的伤害将大过对别人的
7.享受付出的快乐,不要期望他人感恩
8.对得到的帮助心存感激
9.命运给你酸柠檬,把它做成柠檬汁
10.忘却自己,对别人多感兴趣
11.凡事尽力,不必太在意指责
12.记下自己干的蠢事,自我批评

第三篇 如何使人喜欢你
1.真诚地关心别人
2.保持微笑
3.记住他人的姓名,这将有助于加深对方对你的印象
4.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鼓励别人谈论自己
5.谈论别人感兴趣的话题
6.让他人感到自己重要-而且要真诚而为

第四篇 如何赢得他人的赞同
1.避免与人争论
2.对他人的意见表示尊重,别说“你错了”
3.你错了,就迅速而真诚地承认
4.以友善的方式开始
5.首先让别人说“是,是的”
6.让对方多说话
7.让别人觉得那是他自己的主意
8.真诚地尽力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
9.同情对方的意念及愿望
10.激发他人的高尚动机
11.将你的意图戏剧性地表现出来
12.给他人提出挑战

第五篇 如何更好地说服他人
1.从称赞与真诚的欣赏开始
2.间接地指出他人错误
3.指责别人前,先想想自己的错误
4.保全他人的面子
5.称赞他人的每个微小进步
6.给人一个美名,并使之努力保全
7.鼓励的办法使人改正错误
8.使对方乐于做你建议的事

第六篇 幸福的家庭生活
1.切勿,切勿喋喋不休
2.不要试图改造你的配偶
3.不要批判你的丈夫或妻子
4.给与对方真诚的欣赏
5.对妻子或丈夫要有礼貌
6.学会与她相处
(1)感谢她,称赞她
(2)要慷慨,关心
(3)不要过于不修边幅
(4)了解她的工作
(5)做她的后盾
(6)分享她的嗜好
(7)爱你的妻子
7.了解一些必备的性知识

第七篇 如何使你变得更加成熟
1.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不要在乎困难,或许它也是一种机遇
3.学会摆脱生活中的不幸
4.拥有自己的信仰并付诸行动
5.你是独一无二的
(1)每天抽出时间独处,以进一步认识自己
(2)打破习惯的束缚
(3)发现生活中什么东西最能让我们感到满足
6.了解并喜欢你自己
7.不要盲从因袭,听从你内心的声音
8.注意自己身上令人讨厌的地方
(1)不停谈论小孩或宠物
(2)谈话没有重点
(3)完全不理会他人的话题
(4)不要一直争论不休
(5)永远唱低调的人
9.要让别人喜欢你,先得使自己让人喜欢

第八篇 走出孤独忧虑的人生
1.幸福不来自于他人的布施,而是你自己去赢得别人对你的需求和喜爱
2.消除心中的忧虑
3.对于忧虑的问题,考虑最坏情况,接受这种可能,冷静处理善后
4.问题,问题的原因,可能的几种解决方案,你的选择
5.让自己处于忙碌状态
6.活在今天
7.不要为小事烦心
8.计算事情发生的概率
9.接受不可避免发生的事实

第九篇 不要为金钱和工作烦恼
1.慎重做出职业生涯和生活中的重大决定
(1)研究职业选择建议
(2)避免哪些原已拥挤的职业和事业
(3)避免哪些维生机会只有1/10的行业
(4)决定投入一项职业之前,可以先花几个礼拜时间,对该项工作做个全盘认识。通过和从事该行业10年,20年,30年的人士面谈.
1)如果您的生命从头开始,您是否愿意在做一名建筑(XX)师?
2)您仔细打量我后,我想请问您觉得我是否具成为一名成功建筑师的要件?
3)建筑师这一行业是否已经人满为患?
4)如果我学习了4年建筑课程,要找工作是否困难?我应该首先接受哪一类的工作
5)如果我的能力中等,在头5年中,我可以希望赚多少钱
6)当一名建筑师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7)如果我是您儿子,您建议我当一名建筑师么?
(5)要知道每个人都可能在多项事业上成功!
2.不要总是为工作和金钱发愁
(1)把事实记在纸上
(2)拟出一个合适你的预算
(3)学习如何聪明地花钱
(4)不要为你的收入增加而头痛
(5)如果需要借贷,选择银行贷款
(6)投保意外保险
(7)人寿保险的收益不要一次现金付给受益人
(8)教导子女对金钱养成负责任的态度
(9)不要赌博-永远不要
(10)如果无法改善经济状况,不妨宽恕自己
3.处理好夫妻间的职业冲突
4.合理开支,不要入不敷出

第十篇 远离疲劳,保持活力
1.经常休息,在你感到倦怠之前
2.说出你的心事
3.消除烦闷心理
4.不再为失眠忧虑

人性的优点全集

内容简介

《人性的优点全集》并不是闭门造车之作,也不是研究烦恼的学术作品,而是一本由成千上万的人所做的充满了现实意义的精辟报告。我秀高兴地告诉大家,这《人性的优点全集》中的每个故事都不是虚构的,除了极少数例子,都有真人。因此,《人性的优点全集》的内容都是有根有据的,请大可相信。法国哲学家华莱理说:“科学,就是把许多的秘诀收集在一起。”《人性的优点全集》就是把许多成功的、经过时间考验的、真正解除我们的烦恼、忧愁的秘诀收集在一起的作品。当你拿起《人性的优点全集》时,也许并不想知道它是如何写成的,而是想知道该如何采取行动!那就让欠一起行动吧!

目录

第一章 一生的幸福
规则一 保持身心健康
规则二 盘算你的恩惠
规则三 消除忧虑的开利公式
规则四 14个字改变命运
规则五 挤走你脑中的忧虑
规则六 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规则七 就到此为止
规则八 看重生活中的大事
规则九 克服孤独的困扰

第二章 积极的心态
方法一 学会喜欢自己
方法二 认识你自己
方法三 心态决定体能
方法四 要表现得热忱
方法五 强烈欲望早就成功
方法六 为读大学不是障碍

第三章 积极的自我暗示
秘诀一 我觉得正好指向自己
秘诀二 持之以恒的积极暗示
秘诀三 满足与快乐的心态暗示
秘诀四 在语言中使用暗示
秘诀五 在谈判中使用心理暗示
秘诀六 利用心理暗示,让别人相信你
秘诀七 善于利用心理意向

第四章 一生的榜样
秘诀一 伟人给我力量
秘诀二 善于模仿成功者
秘诀三 读书使林肯成功
秘诀四 爱因斯坦与马可尼
秘诀五 钢铁大王卡内基
秘诀六 博学的乔治萧伯纳
秘诀七 杰克伦敦
秘诀八 利用鼹鼠成为大富翁的人

第五章 成功的规律
秘诀一 见识决定成功的高度
秘诀二 自信是成功的金钥匙
秘诀三 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秘诀四 忍耐力能战胜一切
秘诀五 全身心投入友谊
秘诀六 提高领导能力的方法

第六章 向自己挑战
秘诀一 充分发挥你的优势
秘诀二 谨慎选择你的人生
秘诀三 人生需要激情
秘诀四 四个问号解决问题
秘诀五 良好态度是心理的润滑剂
秘诀六 要勇于创造
秘诀七 掌握谈话的技巧

笔记及摘录

1对付忧虑的“开利公式”:a写出担忧的事最坏的后果
b接受写出的最坏的后果
c写出应对改变这个后果的方法.

2未读大学不是障碍——why:大学中没有给我们留位置,但是生活中给我们留了一个位置,而且是成功的. how:自学致富

3.4个问号解决问题——why:a写出事实:你有哪些担忧?存在哪些问题?
b分析事实:你为什么担心?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c应对改变问题:你如何改变或应对这个问题?

4克服孤独的困扰——why:a想要和那些相同兴趣的人交友前提是你先伸出友谊之手 b走出自怜的阴影,走向光明的人群中,认识朋友,结交朋友.

5学会喜欢自己——why:a我们要学会适当忍耐自己,就像适当忍耐别人一样.那些喜欢自己的人不会因为自己一些弱点而生活痛苦.
b那些不喜欢自己的人,其主要症状就是过分自我挑剔.

6认识你自己——why:心灵成熟的过程就是持续不断自我认识、自我探险的过程.如果不能先很好的认识自己,那就很难认识别人.
how:a平静、独处、冥想.
b破除那些束缚我们的种种积习.
c热忱和幸福的追求自己的兴趣所在.

7要表现得热忱——how:行动、练习、更多的了解改变心态,从而让我们更热忱.

8善于利用心理意象——why:那些卓越的销售员、拿破仑和科学家发明化学元素都是利用了心理意象,利用了想象力,在心中”演习”才成功的.
how:心理创富的秘诀:a心中明确在多少日期内赚多少钱 b朗读出来 c白纸黑字写下来 d要有具体数字 e想象行动的过程,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f计划并且行动
成功的心理意象:a简洁 b正面积极 c信念 d投入感情

9善于模仿成功者——how:a成功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知道自己”需要”的,只要依据自己”需要”的去努力,就能成功,直到达成目标.
b坚持实践的效果来证明自己的正确,只最容易取得人们的信任和支持的.(身教重于言传,人们只按你做的做,而不是说得做)
c我们要效仿马克吐温,不依靠别人,依靠自己去偿还自己所欠的债.

10钢铁大王卡内基——如何管理比我聪明的人用其才华为我创富:a鼓励 b给他们想要的、应得的

11博学的乔治·萧伯纳——如何克服羞怯、内向、腼腆:在听演讲,参加演讲中锻炼自己.

12自信是成功的金钥匙——how:抛弃依赖,用自立自主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走向成功.

13提高领导能力的方法——how:a使他人喜欢你:微笑、打招呼、诚挚的感谢
b赢得热忱的合作:站在对方的立场谈论问题
c改变他人的行为和态度:赞美鼓励,就像三明治,赞美位于结构性批评的两侧,这个方法奏效是因为让学员在愉快的情况下,意识到改变是一种进步.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R.T(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305354/

只有傻子才会为过去的往事而哭泣。

幸福并不是靠别人来施舍,而是要靠自己去赢取别人对你的需求和喜爱,并付出努力和代价。

忧虑会让我们表情僵硬、头发脱落、皮肤暗淡,迅速衰老并让人愁容满面。

消除忧郁的神奇公式:
a.做最坏的打算
b.勇敢地接受最糟糕的事实
c.静下心来寻找挽留局势的办法

如果我们把忧郁的时间用来调查真相和分析事实,那么烦恼就会在理智的光芒下烟消云散。

一旦做出决定,就要果断地立即付诸实施,不要瞻前顾后。

不论一个人有多聪明,都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想两件不同的事。

如果我们不能保持忙碌的状态,而是有时间闲坐在那里,就会有很多胡思乱想的东西产生,他们就像妖魔鬼怪一样掏空我们的人生,从而毁掉我们的自制能力。

让人愁苦的原因就是,有太多的空闲时间来思考自己到底是否快乐。

只有让自己沉浸在忙碌的工作中,才能使人从忧郁的深渊中解脱出来。

生命太短促了,不要再只顾小事了。

别为小概率事件烦恼,现在担心要发生的事,究竟发生的几率有多大?

唯一能减轻痛苦的方法,就是爽快地去接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实。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黑子361(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246952/

1.关于解忧良药

(1)书中引用的一首打油诗:如果有希望,就应把药找。要是没法治,干脆就忘了。

(2)让自己不停的忙着。忧虑的人一定要让自己沉浸在工作中,否则只有在绝望中挣扎。
人们之所以忧虑,就是有空闲时间来想自己到底快不快乐。因此要想消除忧虑,就不必想它,摩拳擦掌让自己忙起来。

2.关于培养独特个性的方法

每天给自己一个独处的时光,努力挣脱恶习的桎梏,体验发自内心的兴奋和狂热。

3.关于绝对完美主义

对于一个绝对完美主义的女士,她的工作很少是成功。一份简单的报告,她要斟酌几个小时才能提交,这样的完美其实无聊透顶。

4.关于困境/灾难

(1)如果有必要,我们差不多能接受任何一种情况,使自己适应它,然后完全忘了它。

(2)环境本身并不能使我们快乐或不快乐,只有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才能决定我们的感受。

在必要的时候,我们都能忍受得住灾难和悲剧,甚至要战胜它。也许我们会认为自己办不到,但事实上,我们内在的力量却坚强的惊人,只要我们肯加以利用,它就能帮助我们克服所有困难。

5.关于萦绕心头的烦恼

应该懂得在出现矛盾和不快的时候,划一个到此为止的最低限度。

一个人的忧虑有时候很愚蠢。因为就算是180秒钟以前所发生的事情,我们也不可能再回去纠正它,可是我们却有很多人正在做类似的事。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改变它所产生的影响。唯一可以使过去的时候就价值的方法就是冷静地分析我们过去的错误,没什么错误中吸取教训,然后把错误忘掉。

当你学会划一个最低限度的时候,就会想:为什么我以前没有想到,要抓住每一个可能会摧毁我思想平静的情况,不应让其掀起狂风巨浪。为什么不会对自己说这些事情只值得担这一点点心,没有必要去操更多的心。

林肯说,一个人实在没有必要把时间花在争吵上,要是哪个人不在攻击我,我也不会再记他的仇。

被保护的人渣


作者:案毛

拉里·C·弗林特是美国最知名的色情业大亨之一,其事迹甚至被改编成电影。《花花公子》一般都色情得高贵而含蓄(相对而言),弗林特的《好色客》(另译《风尘女郎》)则极为粗俗,里面更有个栏目《本月王八蛋》是专门恶搞政治人物用的,国务卿强奸自由女神之类的图片层出不穷,甚至还巨款悬赏总统女儿的裸照,这要在中国,早就死得连骨灰都不剩了。

就公众舆论看来,美国人似乎极为厌恶弗林特,但是他的书销量又非常好。面对接踵而来的官司,弗林特经常来回奔波在法庭与监狱中,还天天穿着“我操法庭”的T恤。到1983年他又闯了大祸,在封面广告上描写著名牧师兼道德卫道士福尔韦尔和他妈妈的第一次,下面还加了行小字:滑稽广告,不要当真——但还是吃了官司。最初几级法院认为这则广告没有商业或政治目的,仅仅是对福尔韦尔造成精神伤害,因此要求弗林特赔偿10万美金,罚款10万美金。不服判决的弗林特一直告到联邦最高法院,我们可以看看法庭上的一些精彩发言。

弗林特的律师:“我想说的是这起案件不仅仅是《好色客》和吉尔·福尔韦尔之间的争论,对这起案件的判决将不仅使《好色客》杂志再也不能为它的读者提供这种低俗的幽默以及其它低俗的幽默。它会影响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正如威尔金森法官所说的那样,我们的讽刺评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个国家,你找不到哪份报纸上没有批评某人的漫画和社论的。如果吉尔福尔韦尔可以因为遭受精神痛苦而起诉的话,那么任何公众生活中的人物都可以因为遭受精神痛苦而起诉。”

最高法院法官则认为,“一个炫耀着他全无瑕疵的个人记录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候选人,并不能因为他的对手或者一位勤劳的记者提出相反的意见而大叫‘犯规’”,“社会有可能发现言论令人不快,可这个事实并不构成压制言论的足够理由。的确,如果是讲话者的观点造成的不快,则这个结果就是将其交付宪法保护的理由”,“言论自由如果冒犯不了谁,那它就一钱不值”。

而在由弗林特事迹所改编的电影《性书大亨》(又译《人人都恨弗林特》)中,他的辩护律师是这么说的:“我不会试图说服你们喜欢弗林特的所作所为,我自己也不喜欢弗林特的所作所为。不过,我喜欢的是我生活在一个可以为我自己做决定的国家”,“我们住在自由的国家。但自由是有代价的,我们必须容忍不同的声音。若因为可憎而限制其自由,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自由面临各种莫名的限制,什么都不能看,什么也不能做。”

最后,所有大法官一致认定弗林特无罪。步出法庭时,弗林特对记者说:“如果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像我这样的人,我相信它能保护所有人,因为我是最下贱最人渣的垃圾。”后来他参加了加州州长选举,口号叫“让赌场开遍加州”,并且出了本自传,名字就叫《我作为社会弃儿的一生》。

这起官司在美国历史上也有着不小的意义,弗林特也因此以捍卫言论自由的斗士而自居。正如法学家和历史学家罗德尼·斯莫拉所说:“历史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有关第一修正案的伟大战役,都是由那些受我们的文化排斥和忽视的人——我们的民权活动家,我们的三K党,我们的拉里·弗林特攻下的。”

本文由罗辑思维用户Sunday提供

罗胖曰:
道德败类之所以可以生存,是因为人们公开憎恨败类,但私下享用败类、羡慕败类。
一个“文攻武卫”时代过来的老前辈告诉我,抓破鞋最积极的女人,心里准是个破鞋。

判断一个人心里有多脏,就看他公开的、用于谴责他人的道德感有多强就行了。

观点:人类不确定性法则

前百度产品经理、公众号“42章经”创始人曲凯在一篇文章里,分享了金融大鳄索罗斯的一个观点:人理性不理性都没用,反正最终结果都是非理性的。

索罗斯曾经在一篇论文里,尝试总结自己的投资原则,形成一套经济学理论,即人类不确定性法则:人们对于其生活的世界的认知是不可能同时满足真实性、完整性和连贯性的。这个理论涵盖了两个要点。

第一是可错性(Fallibility)。索罗斯认为,人们有可能弄清楚某件具体的事情是怎么回事,但由于世界太复杂,所以一旦有人试图总结规律,就会产生各种信息损失与误差,结果就是人们没办法认清世界的真相。这就是可错性。

第二是反身性(Reflexivity)。指的是每个人的意识都会反过来作用于事情本身,从而产生叠加的循环,而因为可错性的影响,大多时候由于人的介入,事物的发展会越来越向偏离轨道的方向进展。

比如,当你认识一个人的时候,如果提前听说这个人待人不友好,你就会在聊天的过程中全程戒备,但正是因为这种戒备,会让对方也难以正常交流,从而让你坚信了对方不友好的这个事实。由于先入为主的认知,造成了行为上的改变,最终反过来加强了错误的认知,这就是反身性。

总之,如果你能避免反身性思维,或许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更好的决策。

划重点

每个人的意识都会反过来作用于事情本身,从而产生叠加的循环,而因为可错性的影响,大多时候由于人的介入,事物的发展会越来越向偏离轨道的方向进展。由于先入为主的认知,造成了行为上的改变,最终反过来加强了错误的认知,这就是反身性。

解读刘鑫江歌案

第 779 期
2016年11月3日,青岛女留学生江歌在日本被杀害。最近因为局面播出了江妈妈和刘鑫第一次见面的视频而重新回到大众视野中。最让人无奈的,却是案件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性。本期专题为你解读。

江歌事件映射出转型社会的人性、道德与法治困惑

李昊:中国需要在一个个案件中凝聚现代法治的基本共识,愿我们在激昂呼唤公正时,能够审视自己奉行的公正标准。


更新于2017年11月16日 07:14 李昊 为FT中文网撰稿

中国留日女生江歌遇害一周年之际,两场审判正在日本和中国同时上演。在日本,司法人员根据法律程序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刑事诉讼;在中国,社会公众根据道德标准对另一名受害者进行网络审判。针对刘鑫的愤怒谴责已经持续了一年,并在本周达到了最高潮。

平心而论,江歌的惨死实在令人痛心,江歌母亲的悲痛确实让人动容,社会公众的关切多数都是出于良知和善意。但不幸的是,江歌生前最亲密的两个人陷入了痛苦的纷争,网络的关切也从对遇害者的爱演变为对另一名受害者的恨。更有甚者,大规模的网络暴力不仅令人叹息,也为未来更多的网络暴力埋下了伏笔。在最初的义愤过后,我们应当开始认真思考以下问题:如何面对本案中的人性纠葛?如何公正地讨论一起刑事案件?如何避免以野蛮的方式去维护文明,以道德的名义去践踏法治?

一、“人性”是否是指控刘鑫的理由?

对于刘鑫而言,很多人希望案发时刘鑫能够冲出门去直面屠刀,用生命成就人性的伟大。但是,我们也应当意识到,面对门外正在发生的凶杀案,刘鑫没有出门也是人性的本能,正如同绝大多数人在面对凶杀时,本能的反应都是躲避起来保护自己,尤其是一名无缚鸡之力的女性。人性就是这样,即使是自己的朋友遭遇不测,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和能力迎刃而上,更何况在危险而混乱的瞬间,刘鑫是否确切地知道江歌面临的是杀身之祸都很可疑。(刘鑫否认当时确知门外发生凶杀,并称门被从外面推回关上。)

显然,趋利避害是人性的本能,牺牲与宽容则需要人性的升华。人性中的勇敢与高尚固然令人敬佩,人性中的胆怯和渺小也应得到理解。尊重人性是任何良善社会的基本准则。正是由于承认人性中的胆怯,所以任何国家的警察在接到凶案报警时都会告诫当事人保护好自己,绝不会要求当事人去与歹徒搏斗,更不会因当事人为了保护自己而没有勇敢救助他人就施以惩罚。相应的,正是为了引导人性中的伟大,国家和社会也应当对见义勇为的义举给予荣誉和奖励。

无论国家、社会还是个人,都不得对普通人施加违背其人性的过度要求,更不得以这种过度的人性要求去剥夺他人的合法权益。转型社会常常受到人性标准问题的困扰。如果说,以往的道德宣传在公众中造成了较高的人性期待,那么在今天,社会往往需要重新校准人性的坐标,需要用普通人的人性标准替换英雄人物的人性标准。这个人性的回归过程注定是充满碰撞与困惑的,但终有一天我们会理解现代文明的基本常识是赞美人性的伟大,但不苛责人性的懦弱,并对人性的升华给予善意与信任。

对于江歌母亲而言,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丧女之痛,江歌的母亲指责甚至是苛责刘鑫也是人性。在法律关系上,陈姓凶手才是导致江歌遇害的直接因果关系,但在常人看来,刘鑫确实与江歌之死有事实上的关联性,如果没有江歌的出现何至于有此飞来横祸。向刘鑫讨要公道,通过网络曝光刘鑫家庭隐私,实际上属于创伤应激反应的本能表现,因为,委屈与愤怒,受伤与报复本身,就是人性的一部分。

面对这种受害者相互伤害的人间悲剧,人们常常会提起两个类似的案件。1991年中国留学生卢刚在爱荷华大学枪杀了五名师生,副校长T. Anne Cleary(安•柯莱瑞)女士遇难后,亲属设立了安•柯莱瑞国际学生心理学奖学基金,用以关心和抚慰外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安•柯莱瑞女士的亲人们也为卢刚的家人祈祷,希望与他们分担这一份悲痛。2000年4月,四名无业青年在南京制造了灭门惨案,德国人普方夫妇和两个十几岁的幼子无一幸免。普方先生的母亲从德国赶到南京,给法院写信希望给予罪犯减刑,因为“德国没有死刑,我们觉得,他们的死不能改变现实”。事后,在南京居住的德籍人士设立了普方协会,致力于在凶手家乡改变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毫无疑问,宽容表现了人性中伟大的一面,宽容也能够使人从悲愤中解脱,宽容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更需要一个友爱、信任、宽容而理性的社会环境。但是,不宽容罪犯,甚至不宽容其它受害者,这也是人性的本能。

对于两个家庭而言,我们当然都希望看到事发后刘鑫勇于承担责任,江母伟大宽容,两个受害者家庭合力为江歌讨回法律公道。遗憾的是,事发之后,两个受害者家庭很快地陷入互相猜疑、怨恨、折磨,这种局面固然令人痛心,但也是人性。在一个缺乏相互信任与责任意识、缺乏宽容文化与博爱精神、缺乏专业社会组织的环境里,人们对于老太太倒地要不要扶都没有信心,要求劫后余生的刘鑫与痛失爱女的江母相互信任,这种要求超越了普通的人性。实际上,这里更应当责怪的不是刘鑫,因为她做为谋杀目标侥幸逃生且祸及闺蜜,这种心理创伤与死过一次无异。做为一名未经世事的学生,她可能并无足够的勇气和心智面对江歌亲人。为此,刘鑫的父母应当勇敢地承担起监护人的责任,承担起抚慰江母的道义责任。然而遗憾的是,刘鑫父母并未表现出成年人应有的心智与勇气。

众多网友指责刘鑫“不开门、逃避江母”,也有一些人指责江母为何不学习在华遭灭门后选择原谅的德国家庭,这些实际上都是为当事人设定了常人难以做到的道德标准人们习惯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他人,这也是人性。 但是,在享受道德优越感时我们也应意识到,我们为他人设定的是超越法律的高标准,这种道德标准可以律己,但不能苛人。至于众多网络暴力者一边肆意践踏他人的人格与尊严,一边高声呼唤正义,这也是人性,一种与正义无关的人性,这种人性曾经给我们的社会造成过巨大灾难。

很显然,本案暴露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也反映了转型社会中人性议题造成的碰撞与困惑。社会转型的重要文化心理意义就在于尊重和回归基本人性,并为人性的升华创造必要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安排,在此过程中,需要反思和升华人性的绝非仅仅是刘鑫。

二、如何公正地讨论一场刑事案件?

公正是参与评论任何争议的基本前提。人们在参与此案讨论时都相信自己是公正的,那么,公正到底意味着什么?

公正即是内心的准则,也是外在的程序。做为内心的准则,

公正意味着“像要求别人一样要求自己,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别人。”

我们不一定能够将这套内心的准则完全付诸行动,但起码我们的内心应当有这种清晰的戒律,并在谈论公正时参照这个标准去称量自己与他人。按照这样的标准,

我们应该赞扬江歌的高尚,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她一样照顾和担当朋友。
我们应该原谅刘鑫的“自私”,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在同样的情况下并不会比她做得更好。
我们应该理解江歌母亲,因为我们的父母在悲痛中可能也会陷入同样的无助执拗
我们应该谴责杀人凶手,因为我们深知自己在同样的情况下不会因自私狭隘去残酷剥夺她人的生命。

做为外在的程序,公正意味着在指控他人时应当客观听取双方陈述,充分了解案件事实真相,避免先入为主的主观偏见。这是一起处于侦查起诉阶段的刑事案件,刑事案件的审理涉及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两大方面。就事实认定而言,检方认定的事实与采集的证据,还需要经过充分的质证与辩论,方可得到法庭的确认。为何审判过程中法官要如此严肃地对待事实与证据?因为这是做出客观评判与公正裁决的前提,惟有公正才能够不冤枉无辜者不纵容罪恶者。

事实上,当我们基于法律之上的道德标准对他人做出评判时,也需要遵循基本的公正原则。目前,刘鑫是这起刑事案件的受害者之一,也是配合刑事侦查的证人,本案重要事实与证据尚未充分确定,也未经合法披露。如果缺乏对事实经过的充分了解,仅凭一方当事人的指控就做出严厉的道德评判,如果仅根据个人的感情好恶就可以肆意践踏他人的人身权利与人格尊严,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公正、不客观的。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以不公正的方式追求公正,无异于水中捞月、饮鸩止渴,其结果只能是制造更多的不公正。

三、道德标准不能践踏法治底线

目前,日本根据法治原则保护犯罪嫌疑人陈世峰的基本人权,日本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刑事司法程序正在产生效果。而刘鑫做为这一刑事案件的受害者之一,其合法权益并未得到有效的保护,而在某种意义上,网络上的道德审判反而使受害者刘鑫遭受比犯罪嫌疑人更大的伤害。如果日本的法治可以保护犯罪嫌疑人,而我们的法治无法保护普通公民,这将是对法治尊严的莫大的伤害与讽刺。

实际上,如果说犯罪嫌疑人伤害的是江歌的生命,网络暴力者则在更大范围内破坏着国家的法治。当网络暴力冲破法治的堤坝,每一个人的人格尊严终将无存。

正是由于中国经历过文革时期侮辱人格尊严的严重情况,立法者在制定“82宪法”时高度重视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五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上述条文是构成了保护人格尊严的特别规定和一般规定。为落实宪法上述规定,我国制定了相对完整的刑事和民事法律体系。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侮辱罪、诽谤罪是保护公民人格尊严的重要法律制度,该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侮辱诽谤的性质属于犯罪行为,需要承担刑事法律责任。在通常情况下,侮辱诽谤罪属于自诉案件,受害人可以自己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当侮辱诽谤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时,公诉机关可以对涉嫌侮辱诽谤的嫌疑人主动启动公诉程序。为了理顺国家公诉机关启动公诉程序,制裁严重侮辱诽谤犯罪行为,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3年9月9日联合发布了法释〔2013〕21号《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弥补了信息网络时代中制裁网络诽谤行为的法律漏洞,使网络侮辱诽谤着面临更大的法律制裁风险。当然,法律禁止的侮辱诽谤行为具有特定的含义,侮辱诽谤罪也需符合法定的构成要件,普通的发表看法、评论、乃至批评并不违反法律的规定。但在本次事件中,网络上也有大量针对刘鑫及其家人的严重人格侮辱和诽谤言行,有些甚至超越了违法犯罪的界限。

中国社会依然处于艰难的法治转型中,注定需要在一个个泣血的案件中凝聚现代法治的基本共识,江歌的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一次这样的机会。愿我们在批判他人时,能够深思自己人性中的幽暗,在激昂呼唤公正时,能够审视自己奉行的公正标准,在挥舞网络大棒时,能够意识到虚拟空间对他人权利的真实伤害。

(注:作者是法学博士。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bo.liu@ftchinese.com

二十世纪最精彩的骗局:人类的丑陋暴露无遗!

钻石=美好+永恒,而爱情=美好+永恒,所以,钻石=爱情。——骗局在全世界说多了,也就成了真言

钻石的存在只是证明了这个世界是何等荒谬。

钻石被誉为二十世纪最精彩的营销骗局,它提供了现代营销史上教科书般的经典案例:

商品服务消费者只是一种低端的理念,商品教育消费者才是最高的成就。

一、钻石营销的奥秘

钻石在被发现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只是皇家和贵族炫耀财富的饰品,产地固定而且产量稀缺。十九世纪后期发生改变,因为南非居然神奇地发现了一座钻石矿,产量有几千万克拉。

这一下不得了,那些投资钻石的商人彻底懵逼。如果这些钻石进入市场,钻石的价值将大打折扣,于是,一个叫罗兹的英国商人在1988年创建了大名鼎鼎的戴比尔斯公司,从此钻石营销拉开了它的世纪大幕。

戴比尔斯一咬牙买下了整个钻石矿,之后小心翼翼地控制钻石出量,垄断了整个钻石的供货市场。最高时候戴比尔斯掌控着市场上90%的交易量。

如果买了钻石的人要出售掉,钻石的价格体系也会崩溃,所以要想稳定价格除了让别人买,还得不让他卖钻石。这怎么可能呢?可是神通广大的戴比尔斯就是做到了,这个超级难题的解决方案催生了这个世界最不要脸的组合,那就是把爱情同钻石紧紧结合在一起。

因为钻石=美好+永恒,而爱情=美好+永恒,所以,钻石=爱情。

1938年以后,戴比尔斯的实际控制者奥本海默家族花费了巨额的广告费用开始打造所谓的钻石文化。宣称坚硬的钻石象征的正是忠贞不渝的爱情,而只有钻石才是各地都接受的订婚礼物。通过各种手段铺天盖地的广告,强化钻石和美好爱情的联系。婚纱照上新娘身着美丽的婚纱,一脸幸福的微笑,手上的钻戒闪瞎大家的眼。

1950年,戴比尔斯更提出了丧心病狂的广告语,”A DIAMOND IS FOREVER“,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通过这个营销,戴尔比斯一石三鸟。

  1. 男人都认为只有更大更美的钻石才能表达最强烈的爱意,恋爱中的男人为了女人什么事都做的出来,买钻石比送命门槛低得多!

  2. 女人都认为钻石是求爱的必需,你连钻石都不舍得买,你还好意思说你爱我,什么,你以为我看中的是钻石,我看中的是你舍不舍得!

  3. 钻石都代表着永恒的爱情,拿来出售简直是对神圣爱情的最大亵渎。除非你跟前夫不共戴天,否则很少会卖掉他给你的钻戒,而且就算卖,也不会有人接手,因为那是你的爱情,那不是我的~

正是因为如此,尽管钻石不断开采至今已经有五亿克拉,但在整体上还是供不应求,价格扶摇直上,因为只有戴比尔斯才可以卖钻石。你以为戴比尔斯的营销到这就算完成了吗,那这未免太小看它,戴比尔斯还可以根据市场形势改变营销,再通过营销反控市场。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苏联发现一座更大的钻石矿,大量碎钻供应于世面。戴比尔斯吓得尿了裤子,马上同苏联订立价格同盟。另一方面,为了不让钻石掉身价,营销广告顺势转向,强调碎钻一样高贵,钻石虽小依然代表高贵的爱情。钻石的珍贵不是看大小,而是看做工和切面,于是又炮制了大量行业的标准,如今你去柜台上听服务员向你扔出什么净度4C等专业术语,跟睁眼说瞎话的售楼小姐没什么两样。随后,钻石也彻底征服了底层阶级,大的好的卖给富人,碎的小的卖给穷人。

你以为营销到这个高度就可以了吧,远!没!有!戴比尔斯已经把女人的心理研究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比如他们研究显示,对于钻石这种奢侈的商品女人的心理是矛盾的。

一方面,她们对首饰有着天然的占有欲,一方面又认为主动索取会带来良心的负罪感。所以戴比尔斯的广告在八十年代又开始强调钻戒应该跟惊喜结合。一个男人默默买了钻戒,在一个精心安排的场合突然送出,这才能最大程度上化解女性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她们拥有钻戒带来的极度喜悦,一方面又保持了女人的纯真。

把女人研究成这样,实在是不服不行。连拥有戴比尔斯百分之四十股权的奥本海默家族都不禁感叹:”感谢上帝,创造了钻石,同时也创造了女人。”

多少年来,钻石已经逐渐绑架了消费它的人们。你以为女人看重的仅仅是钻石本身吗,错了,她们更看重的是你宁愿花掉三个月的工资差点年纪轻轻就过劳死而为她换来的一件爱情的象征。

如果你拿着本文去向你未婚的女友义正言辞地指出,买钻戒是一件傻逼的事情,那么这种行为才是真的傻逼,因为你的女友只需要看着你的眼睛说一句话就让你哑口无言,”是的,这很傻,可是你就不能为我傻一次吗?”

把所有营销学的书籍看完都不如完全理解戴比尔斯钻石营销的案例带来的收获大。消费者是需要培养的吗,完全不是,消费者是需要教育的。

当把一种商品提升到文化乃至习俗的高度,你拥有的就是宗教般狂热和虔诚的信徒。然而我们不知道的是,钻石除了表面的光鲜美好忠贞不渝,还有阴暗血腥的另一面。

二、钻石的血泪史

钻石给戴比尔斯带来了无尽的利益,却也给广袤的非洲大地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这倒并非戴比尔斯公司的错,而是军阀因为争夺钻石的开采和控制权开启了惨绝人寰的内战。莱昂纳多主演的05年的电影《血钻》就处于这样的背景下。

因为钻石发生内战的国家典型当属安哥拉和塞拉利昂。直到现在我仍清楚地记得高三时候看到关于塞拉利昂内战文章的午后,那种头皮发麻的惊悚和不适。

塞拉利昂盛产钻石,因为钻石背后的暴利,叛军首领福迪·桑科联合利比里亚军事强人查尔斯·泰勒建立革命联合阵线。桑科利用军队压迫人民攫取钻石,又靠出售钻石获得的资金购买军火供养军队。

为了打赢惨烈的内战,桑科组建了骇人听闻的娃娃军。将七八岁的孩子集合,让他们亲自肢解敌人,挖出他们的心脏,培养嗜血的狼性;对内亲手杀害自己的亲人泯灭天生的人性,更惊悚地是向孩子的太阳穴注射可卡因等毒品进行精神控制。娃娃军中甚至有女童,白天持刀杀人,晚上沦为性奴。

十三岁的塞拉利昂少年伊斯梅尔·比亚不幸加入娃娃军,沦为杀人机器,后来被解救后提笔写下了《长路漫漫》一书,记下了这一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战争。

塞拉利昂的内战从1991年开始,持续了整整十一年,造成了5万人死亡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流离失所。其出产的钻石成为了无数恩爱的情侣手指的订婚信物,却也沾满了非洲人民的鲜血。

吊诡的是,戴比尔斯也跳出来呼吁和平,在2001年签订《金伯利进程协议》,呼吁世界不要购买战乱国的钻石,买钻石只会让钻石的争夺更加惨烈。几个卖钻石的商人摇身一变居然操心起了世界和平,其背后的逻辑不言而喻,因为他们可以掌控消费者,却掌控不了军阀。倘若军阀大量出售钻石,也会让钻石市场失控,所以,封闭他们的出售渠道,钻石还是牢牢掌控在戴比尔斯的手里。

是的,这个世界就是这么荒诞。

钻石的唯一元素就是碳,是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元素。人造金刚石与钻石也别无二致,如果想靠钻石保值无疑很难。二手的钻石没有任何市场,只能以低廉的价格回售给商家,可是这仍然阻挡不了被绑架的人类对它疯狂的追捧。

2011年访华的南非副总统莫特兰蒂面对央视采访时说了这么一段话:”钻石只是人们虚荣心的产物,它只是碳而已,价格上涨并不是钻石会枯竭,而是人为造成的供不应求的局面。”

人造钻石早已可以达到自然钻石的水平,然而因为人类丑陋的虚荣,在非洲,依然有一条条人命因为钻石而陨落

但我似乎能想象,当一个男人把关于钻石的种种都告诉自己的妻子时,他最可能遇到的情景就是妻子幽幽地说:”所以呢,你觉得给我看了这个,钻石就不用买了,是吧?”

而男人一定会立刻摇头,斩钉截铁地说:”哪能啊,买,当然要买,咱还得买个大的,我这就是跟你说说。”

你看,这个世界,就是这么荒谬。

朋友之间就应该人走茶凉

作者:冯仑

现在有一句话叫“人走茶凉”,用来形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但是,我觉得人走茶凉是对的,朋友之间也不例外,如果人走茶不凉,朋友陆陆续续地来,你就招呼不过来了。所以不必为此大发感慨。

人走茶凉的事很多,尤其在官场、生意场上。我在一个单位负责的时候,单位给我配了一个车和一个司机,当然那个时候跟司机也算是朋友,经常打交道。后来我落魄了,落魄之后有一个习惯还坐那个车,他开始不太高兴,我没在意,以为他家出事心情不好。结果他把我拉到政府门口,跟我说你已经不是领导了,下车吧,就这样把我赶下车,我只好坐四毛钱的大巴回家。后来我做股票发达了,他过来套股票的信息,又来找我。当时我心里挺窝火的,想打他。不过仔细一想,他作为一个打工的,要巴结200个领导,不容易,你走了还巴结你,累不累,另外你已经不是领导了,他还天天拉着你,别的领导怎么看。所以说走一个领导,茶就赶紧凉,新领导来了,他得沏新茶。如果你回到这儿,他再临时给你沏一杯茶,但他不会把茶一直热着。这样想着,我就理解他了,还是帮他买了股票。

人走茶凉,再换人换热茶,这是人生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如果说人走茶老不凉,你累,他也累。当然,我说的是60人的范围内。在60人范围之内,基本上是人走茶必须凉。但是在10人范围内,人走茶也是热的,30人范围之内时不时地温一温就行。

当然,事情不是一成不变的,你认识的30人里,可能有人刚走茶就凉的,而60人甚至60人之外的人却人走茶不凉,比如你遇到困难了,这个时候有一个朋友,可能会对你伸出援手,有的朋友关系也不错,但可能他就躲了。

我1989年遇到一些变故,突然一下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借不到两三百块钱。

最后什么样的人借给我的钱呢?是世俗观念认为是坏人的借给我钱了。所谓的坏人,比如说领导看不上眼的,不正经上班的,办一个皮包公司在外面折腾的,当时在政府看来这些都是坏人。

结果借我钱的是当时我正处理的,有人举报他,因为当时我在政府机关,得处理,结果还没来得及处理,我自己就不行了。

另外一个人是非常规范的好人,是我把他招到我们单位来的,也是朋友。我跟他借钱,他不借,为什么?他说了一大堆什么政治上、体制内的,总之是不借了,我也没有办法。那天正好碰到所谓的坏人,我说你帮个忙行吗?他说什么事?我说跟你借300块钱,他说行,你明天到我这儿来一趟。我去了,我给他打了一个条,然后坐着火车从海南回到北京。

我做万通慢慢起来后,有一次在电梯里看到了借我300块钱的那个朋友。他说你现在怎么样了,我说还行,就在后院。我说什么时候把钱还给他,他说不要,等你再发达一些,我拿着这个借条到哪儿都能找到你。他是做导演的,后来还坐了牢,有一阵子没有联系,后来他还真找我了,说你得帮我了,我帮了他。

所以说要有心理准备,并不是主流价值观认为最好的这些人,在你需要帮忙的时候会帮你。另外还要理解一点,当别人不帮你的时候,你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很多领导干部自己责任一推走了,人走茶凉,你凭什么让别人给你热着,后边人又来了,人家得重新沏茶,你得宽容。这样彼此在社会上才能找到各自的生存道路。

感谢用户 甄伟强 的推荐。文章选自冯仑著作《伟大是熬出来的》。

罗胖曰:
败坏已有的朋友或者夫妻关系,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就是——
“你是我哥们(闺蜜、老婆、老公),你就应该如何如何。”

1,友善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包括情感上的互利,而不是互相负责或者彼此挟持。
2,不能造福彼此,这段关系就应该尽快结束。
3,该结束而没结束的关系,会酿成无穷的祸患。其凶险处,远甚仇敌。

墙上的咖啡

作者:王慧云

本文来自友@关德芳推荐

一日,我和朋友在洛杉矶附近威尼斯海滩一家有名的咖啡厅闲坐,品着咖啡,这时进来一个人,在我们旁边那张桌子上坐下。他叫来服务生说:“两杯咖啡,一杯贴墙上。”他点咖啡的方式令人感到新奇,我们注意到只有一杯咖啡被端了上来,但他却付了两杯的钱。他刚走,服务生就把一张纸贴在墙上,上面写着“一杯咖啡”。

这时,又进来两个人,点了三杯咖啡,两杯放在桌子上,一杯贴墙上。他们喝了两杯咖啡,付了三杯的钱然后离开了。服务生又像刚才那样在墙上贴了张纸,上面写着“一杯咖啡”。

似乎这种方式是这里的常规,却令我们感到新奇和不解。

几天后,我们又有机会去这家咖啡店,当我们正在享受咖啡时,进来一个人。来者的衣着与这家咖啡店的档次和气氛都极不协调。一看就是个穷人,他坐下来,看看墙上,然后说:“墙上的一杯咖啡。”服务生以惯有的姿态恭敬地给他端上一杯咖啡。

那人喝完咖啡没结账就走了。我们惊奇地看到这一切,只见服务生从墙上摘下一张纸,扔进了纸篓。此时,真相大白,当地居民对穷人的尊重让我们感动。

咖啡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需要指出的是,当我们享受任何美好的东西时,也许我们都应该想到别人,有些人也喜欢这样的东西,却无力支付。

再说说那位服务生,他在为那个穷人服务时一直都面带笑容。而那个穷人,他进来时无需不顾尊严讨要一杯咖啡,他只需看看墙上。

我记住了那面墙,它反映了小镇居民的慷慨和对别人的关爱。

罗胖曰:

这个故事的关键——

不是“慈善”,而是“制度”。

不是“私德”,而是“公权”。

因为这个系统运行的必要条件是:咖啡馆老板不会偷偷地把墙上的那些“一杯咖啡”撕下来,收归己有。

## 好人陷阱

作者::连岳

一个我喜欢的故事,再讲一次——

某地发生凶案,迅速抓到杀人嫌犯,证人、证言一应俱全,就是他干的,他无论如何喊冤都没人听。可他确实是冤枉的。侥幸逃离的真凶也良心难受,于是他去向一个神父忏悔,说出来后,果然好多了。

可这神父受不了了,他只好去向另一个神父忏悔,以缓解自己承受的压力,每个知道这个邪恶秘密的神父都去找另一个神父忏悔,最后,全国的神父都知道了这个秘密。当然,他们每个人都严守忏悔者的秘密,所以法官无法得知真相。

行刑的那一天,那个被冤枉的人哭着对神父说:真不是我干的……

神父说:孩子,我早知道不是你干的。

这叫一个泪奔泪流啊。

这个故事是把某种逻辑推演到极致:听人忏悔的人必须保守他人的秘密,这样忏悔制度才能保存,这就是忏悔的程序正义。如果你为了救一个人破坏它,搞得人人从此不再相信神父,那么,现实将变得更坏:不仅真凶,所有人都不会来忏悔了,而蒙冤者照样要死。

一个社会应该避免落入“好人陷阱”。即太爱当好人,从而越了界,最后把整个社会搞乱。应该鼓励人人把自己分内事做好。

盖茨在经商时,在商言商,毫不留情,所以成为世界首富;身份转换成慈善家后,又倾囊而出。他若在经商时只想当好人,可能不得不破产,最后世界也得不到他的好。

再说一个早年的故事,国门刚开时,有人出洋留学,每日早起做好事,自觉把一些公共场所的卫生给做了。干了很久,也没人赞扬他,也弄不来什么荣耀名头,一怒之下不干了,资本主义真是太腐朽。结果同学来质问他:你今天为什么不打扫卫生了?解释了半天,别人还是理解不了,你干活,应该就是收了报酬,不然你替别人免费干活,那个原本应该做事的人就在骗取工资,而雇主又犯下监管不力的错,你一个好心,把所有事情都搞乱了。

曾经,有人提醒大家过海关时不要帮助他人拿东西,无论对方看起来多吃力,多么苍老可怜——这在做好事过程中,是一定要帮的——他/她的包里,说不定就有毒品等着闯关,被查到了,就是你去坐牢,查不出,你就帮贩毒集团做了好事——由于你毫不知情,神态自若,也许成功率更高。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句话是有道理的。王小波先生原来说过,大意是,宣传一个无偿给人理发的人,就制造了一百个贪小便宜的人,社会总的道德水准就下降了。

所以,人该做的,反而是控制自己,爱心泛滥后,接下来你会做的,往往是侵入他人的私域:反正是为了你好,你怎么可以怪我呢?

尽本分是最大的好,哪怕你这个神父越界了可以平一起冤案,也不要冲动。

罗胖曰:

在全国人民都不喜欢上海人的时候,我就很喜欢上海人。
上海人所谓的“小气”背后,藏着一种难能可贵的“尽本分”的精神。
做好我的,不管你的。分内必守,过界必争。——这是建设一个好社会的良好开端。

臣下的愚君政策

作者::孙玉祥

帝王的成长环境是什么样的呢?

1919年,溥仪的英文教师庄士敦在《紫禁城的黄昏》一书中介绍自己走进紫禁城时的感觉是“庄严肃穆的神武门,将我引进了一个空间与时间上与外界迥然不同的世界。通过这道城门,使我……从20世纪的中国倒退回了其历史可追溯到罗马帝国之前窗体顶端的古老中国。窗体底端……位于紫禁城深处的这些宫殿,与中国的共和世界在空间上相距不啻万里之遥,断非数百步之隔,在时间上相距无异千年之久,决非共处同一时代。”

就在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皇帝能知道什么除了官家私人外,还有大千世界?至于皇帝受的教育,那也没有什么自然常识社会经验,教科书也就诸如《帝鉴图说》、《十三经》、《圣祖圣训》之类的“帝王之学”。如此这般,能知道什么民生?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就指出过自己在这样的帝王成长环境中所学得的“学问”:“如果不是老师愿意在课本之外谈点闲话,自己有了阅读能力之后看了些闲书,我不会知道北京城在中国的位置,也不会知道大米原来是从地里长出来的。……我一直以为每个老百姓吃饭时都会有一桌子菜肴。”这种见识,跟晋惠帝在大荒之年问饿肚子的老百姓“何不食肉糜”有什么区别?

而臣下愿意将君王培养教育成晋惠帝或溥仪这样的白痴,当然有他们自己的打算,这打算鲁迅在《谈皇帝》一文中有清晰的揭示,鲁迅讲:“往昔的我家,曾有一个老仆妇,告诉过我她所知道,而且相信的对付皇帝的方法。她说——‘皇帝是很可怕的。他坐在龙位上,一不高兴,就要杀人;不容易对付的。所以吃的东西也不能随便给他吃,倘是不容易办到的,他吃了又要,一时办不到;——譬如他冬天想到瓜,秋天要吃桃子,办不到,他就生气,杀人了。现在是一年到头给他吃菠菜,一要就有,毫不为难。但是倘说是菠菜,他又要生气的,因为这是便宜货,所以大家对他就不称为菠菜,另外起一个名字,叫作‘红嘴绿鹦哥’。”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呢?“其实利用了他的名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和我那老仆妇的意思和方法都相同,不过一则又要他弱,一则又要他愚。儒家的靠了‘圣君’来行道也就是这玩意,因为要‘靠’,所以要他威重,位高;因为要便于操纵,所以又要他颇老实,听话。”鲁迅称此为“愚君政策”。

想想,如果培养教育出来的君王既知道青蛙叫是因为自己高兴或者求偶或者天要下雨,又知道荒年老百姓没饭吃是因为穷得连买米钱都没有了,而不是没饭吃就连肉粥都不喝了,那岂不是这种“愚君政策”完全失败么?

帝王不蠢,臣无宁日!

罗胖曰:

记得杰克·韦尔奇说过——

所谓CEO,就是企业里最后知道大势已去的人。

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

目录

自序/ 001
第一编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 001
第一章爱罗先珂和李鸿章/ 002
第二章国民性会变吗?/ 014
第三章春秋时代的“贵族精神”/ 024
第四章不可复制的“黄金时代”/ 038
第五章贵族精神的遗失/ 044
第六章淳朴未泯的“汉人”/ 051
第七章不可再现的魏晋风流/ 059
第八章大唐的雄健与阳光/ 069
第九章平民的盛世:宋代/ 080
第一节文弱的宋朝/ 080
第二节平民社会的崛起/ 089
第十章铁骑踏断民族脊梁/ 102
第十一章“流氓化”的大明王朝/ 115
第十二章清代:世人皆为奴隶/ 130
第二编中国国民性探源/ 139
第十三章先秦:专制的源头/ 140
第一节寻根溯源/ 140
第二节中西文化差异的第一推动力/ 151
第三节王的出现/ 169
第四节中国独特性的起源/ 188
第十四章秦始皇:历史下的蛋/ 198
第一节强悍的男人/ 198
第二节统一运动的最后一棒/ 207
第三节专制构想的执行者/ 218
第四节君主专制制度的分娩过程:战国改革运动/ 229
第三编中国国民性改造史/ 247
第十五章梁启超:国民性改造的奠基人/ 249
第十六章鲁迅:国民性改造运动的旗手/ 253
第十七章胡适的改良国民性思路/ 261
第十八章胡适的渐进式改造路径/ 267
第十九章“思想革命”式的国民性改造之路/ 279
后记/ 290

你不可不知的人性

只言片语

一、世界天生有修复的能力!世界上没有什么是非有不可的,就算人死光了,明天太阳还是会从东边出来。

二、二桃杀三士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三、人没有永远的敌人,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那胸怀智慧,在获胜之后先伸出友谊之手。

四、情归情、理归理,千万别把对方的心放大,千万别把单纯的关系污染了。

五、华人送礼的习性也害了自己。

六、世上许多“夺人所好”的人,都有这样的心理背景:没有我,焉有你。

在你把自己的头塞进狮子的嘴里之前,别忘记手里握着鞭子,以及先喂饱你的狮子。——驯兽师

七、他爱的,不见得是他欣赏的;他选的,不见得是他认为最对的。
公理不见得是真理,公理也不见得是正义。
多的划算,大的吃香!

八、要爱上某样东西,只要你制造机会,使他付出。
人会因为亲近而更亲近,也会因为疏远而更疏远。

九、对于冲突,都采取“拖”的战略,时间拉长了,对手疲了,气消了,冲突就容易解决了。
一审照法办,二审判一半,三审更发审,四审全不算!

十、偶像就是“见贤思齐”,但如果能跟偶像同台,下一步那就是打倒偶像,超越偶像,比偶像更加成功。

十一、远交近攻。
贵人未必是好人,贵人常欺负你、逼你成功的人。

刘墉的建议

我常只为“好”、“应该”、“审美”做一个件事,所以被人误解也不懂别人,因为大部分成年人每一言行都有利益和面子的考量,而他们也以此度人。这是我的幼稚,所以下面22条刘墉的建议我有所受用。虽然有所受用,还是想说来宾言论不代表本台意见。每一条对应一两个小故事,不看故事容易断章取义。

1 照顾别人的虚荣心

2 帮别人刷存在感/职业棒球手总是表演“险胜”

3 成全别人的权威/民主集中制

4 感情要不断主动维护

5 主动,不必常做君子/不要给人在未来有机会利用你的恐惧/恩怨向前看

6 防止明显地让人觉得欠人情/小心不要显得比对方高

7 很多人说事儿其实是想发现同病相怜和降低失落感,要理解、照顾之/人想到、说到某事都是有原因的

8 把人当人,天使不过是一时的人性泯灭/有善心无善行,有善行无善心,体谅二者尊重后者。

9 淮青鱼和草鱼的故事

10 医生小题大作与病人过山车后的幸福与感激/“欲予之,先取之”

11 直言不让朋友再损失vs照顾朋友面子但朋友将来还会受损:选什么?

12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3 有实力不要靠关系,否则反而弄坏

14 有时别人不是无情不是势力,而是不知道面对你如何自处

15 要让别人觉得他被重视/拿乔适可而止

16 不患寡而患不均,宁可没有也不要人觉得不平

17 穷时待人好会被误以为有所图,别人不买帐,达时待人好别人觉得你真好

18 想好自己只要什么,不要节外生枝,不要把别人心放大

19 在一件事上能产生影响但按道理不该得益的人,一定会用手段,要逆料并给他利益

20 他爱的不见得是他欣赏的,他选的不见得是他认为对的/公理不见得是正义/人伺利益而动,当你损及他人利益,就算是公认对的,你也是错的

21 他们不付出他们就不爱,所以人爱宠物狗比狗爱人多/你想让人珍惜什么,你就让他付出/愈爱愈爱,愈不爱愈不爱。

22 你拖着,人会渐渐接受不好的事物/相反,不要给别人拖着你的理由。

《你不可不知的人性(全二册)》读书摘要

一个懂得做人的人,一定要知道,当你的选择正确时,千万别“秀”给那些选择错的人看。

两个同班、同样漂亮的女孩子,或条件相近的两姐妹,各自挑了个如意郎君。二十年过去,境遇各有不同,你的丈夫走对了路,发了,变成豪门大户;她的丈夫虽也不差,只是时运不济,还在租房子借钱。你碰上她,最好多说自己的苦处(就算不苦,也要编一点苦),成果少显示自己的得意。这样,你才不会伤朋友,也才不会伤姐妹。当你不懂这道理的时候,很可能连亲兄弟姐妹都变得疏远,当年愈是条件相近的,愈远。

为什么?因为你的成功,对比了她的失败。最起码,她会想她选输了你。她也可能会私下对朋友说:“有什么好得意?她(指你)老公当年追我,我还不理呢!她是捡我挑剩下的。”

所以,失意人前,千万别说得意事。别人夫妻失和,跟你诉苦。你与其大发宏论,教他夫妻相处之道,不如说:“你看我和我那另一半,好像很亲爱,其实,我们以前也常吵架,甚至要离婚呢!”于是,她心想,她此你当年还强,应该以后会跟你一样好。别人事业失败,跟你诉苦。与其以成功者的姿态来指导,不如告诉他,你当年跌得比他更惨,是一点一点又做起来的。于是,他想,他也能东山再起,和你一样成功。大家的婚姻都曾失和,大家的事业都曾失利,你和他不是因此而有了共同意识,在感觉上走得更近了吗?

当我十年前买房子的时候,请了一位律师负责签约。这位律师个子不高,声音也不洪亮,甚至说话有些含含糊糊的。我起先很担心,但因为跟他是旧识,不好意思另找他人。签约当天,卖方和买方面对面坐着。卖方的律师走进来,吓我一跳,居然是个身高一百九十厘米的巨人。我的律师坐在他对面,还缩在椅子里,把手臂盘在胸前。我正担心吃亏,却见我的律师盯着桌上的契约,手依然盘着,只伸了伸食指: “这里要改……那里要删……那里要加……”天哪!对面的大巨人好像变成小绵羊似的,一一点头称是地照改。我佩服极了,事后到处为我的律师宣传:“他是真人不露相啊!”直到那律师跟我愈来愈熟,有一天来我家吃饭,喝了几杯,拍着我说: “不要再为我宣传了。你要知道,美国律师故意设计这么一个有许多小毛病的‘约’,大家都心知肚明,哪里该删该改。” “何必呢?”我不懂地问。 “当然有必要。”他笑道,“要不然,你会想你何必请律师,自己来算了。有这一招,演出来,才显示律师有用!你的钱没白花啊!”

人们常说“闲得发慌”、“没事找事”、“无事生非”。这几句话讲得真是太对了,一个人没事找事、无事生非,常常没别的原因,只因为“闲得发慌”,怕人觉得他闲、他没用。他没用,他没地位,他就得滚蛋。你说,他怎能不表现得“不闲”一点,“有用”一点?

对,闲人肇祸!什么叫“不怕官,只怕管”?那“管”的,常是没用的闲人,他的位子可能不高,声音可能不大,走起路来也可能最安静,但是盖章的声音特别响。

所以,在办公室里,你可以得罪忙人,因为忙人没时间跟你计较;你可千万别得罪闲人,因为闲人有的是时间跟你周旋;你更千万别瞧不起职位低的“人物”。

了解了这个人性,你对孩子说话便得小心,尤其是那些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本来就处于“你说东,他偏往西”的叛逆期,当他对你说“我明天要去爬山,一定得买登山鞋,否则会摔倒”的时候,你可千万别不以为然地回一句: “你呀!心里想什么,我还不知道?你想耍酷,对不对?别的同学有,你就非要有,对不对?我偏不买给你。”如果你这么说了,可能他明天出去爬山,真给你挂彩回来。他也不是假装摔倒,只是特别不注意,于是,就真受伤了。

记住!每个人都有自尊,都要被别人肯定,都要觉得自己的存在有价值。所以明明他闲,你绝不能表现出“觉得他闲”,而应该想办法给他事做,使他不闲。如果你是老板,你更得小心那最闲的人。发现他没事,你只有两条路——一个是立刻请他走人,一个是立刻使他不闲,你甚至得为他“量身裁衣”,宁可“无中生有”地制造个研究主题,叫他去负责研究,你再偷偷地把报告扔掉。你千万别留着这个闲人继续闲下去。否则,他必然要制造事端,让整个公司受害。更重要的是,当闲人向你谏言的时候,你千万要小心听,装做重视,否则闲人很可能证明给你看!要你好看!

不知你有没有看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辛德勒名单》,如果你看过,你记得当集中营里盖房子,德国军官用的方法不对,一位犹太女工程师说那样一定会垮的时候,德国军官怎么做?他先一枪打死那犹太专家,再告诉下面的人,照“她”讲的方法去改。

看了这许多,你就要知道,

在一个团体里,你不是不能发表跟主管相反的意见,只是发表前你先要想想那主管有没有接受指摘的雅量和本钱。

当然,你也可以找个只有主管和你在的机会,用试探的语气提建议。没有别人在场,不伤他的面子,他比较容易接受。你更可以明明要建议他用A案,却说:“我觉得有ABC三种做法,不知哪个比较好,请领导指示。”结果,他挑了A案。在感觉上那是他挑的,是他的智慧,不是面子全给了他吗?只是他也心知肚明,于是他感激你,会偷偷谢你。

“民主”是你可以在投票之前争得面红耳赤,结果出来之后,即使不如你的想法,你也少数服从多数的制度。什么是员工? “员工”是你可以透过管道谏言,但是上面决策下来,你明知不对,也应全力以赴;再不然,就挂冠求去、另谋高就的部属。在“民主”社会,最有害的,是那些投票结果合你意,就高喊“民主万岁”;不合意,则翻票箱喊冤的人。也是那些能反对的时候不反对,后来却放马后炮、消极怠工的人。即使他放得对,在团体里也是祸害。

了解了这一点,你就要知道,保命不难,你只要在主子决定之后,立刻放弃己见,全力帮主子就成了。在一个公司里,当你的意见跟主管相左,你力争,仍不被采纳之后,你就要加倍努力,去配合主管的做法。你要比别人跑在更前面,甚至死在更前面。你千万别成了边缘人,躲在一角,冷眼看大伙拼命,让人猜“你只盼大家失败,表示你原来的看法对”。于是无论成与败,你都是主管最痛恨的人。而且,他愈失败,愈恨你,甚至如果大家跟他一起拼了命,打了败仗回来,看你讪笑(明明你没笑,他们也觉得你在笑),会一起把失败的责任推在你“扯后腿”上。这就是人性!不要叹人性可悲,因为你也是人,这也是你的人性。

“男人下面硬的时候心就软,下面软的时候心就硬。当他‘办完了事’,会立刻变得小器,会马上后悔花那么多的‘代价’,甚至立刻觉得眼前的女人不够美。‘办事’之前,则恰恰相反。”

“成熟的人不问过去……豁达的人不问未来。”

矮子最爱看人的鞋子,秃子最爱看人的帽子。那鞋子是不是垫高的?那帽子是不是遮秃的?

谈到开车,你要知道人都有个人性,就是不喜欢欠人情。当青玉对夫人说“这是我特别为您租的”的时候,你以为夫人会高兴吗?想想!如果你的孩子,对你说“我会为你用功念书”的时候。你八成不高兴地说:“书是给你自己念的!不是为我。”对不对?如果你的男朋友对你说:“我辛辛苦苦打工,买这辆车,全为了接你送你。”你就算嘴上感激,是不是心里也想:“你难道不是图你自己方便吗?我一共才坐多少时间,你却成天在外面开着跑。”如果你还未成年,你的妈妈对你说:“全是为了你,我不出去工作,天天在家守着你。”你是不是也要不高兴地讲:“你去工作啊!我不用你守着!”如果你是个大男人,对老婆说:“我做牛做马,全为了这个家。”你老婆即使不答话,是不是心里也会暗骂:“难道我在家吃闲饭吗?我可不比你轻松啊!”

记住!人最不能承受的重量,不是有形的重量,而是“无形的情。”没有人希望欠人情,没有人希望背负着“人情债”。有些男女,甚至会因为受不了爱人对他(她)太多情,而离开。

如果你是医生,当你打开病人的肚子,发现他没病,等他苏醒之后,你该告诉他是你误诊,还是“手术成功,保证痊愈”?

一盏一直亮着的灯,你不会去注意,但是如果它一亮一灭,你就会注意到。每天吃饭、睡觉、上学、上班,你不会觉得自己幸福,但是当有一天你遭遇了大病、失业、失学、失亲,然后,事情过了,你突然对眼前的一切特别珍视。你觉得太感谢老天,觉得老天太厚待自己,觉得自己太幸福了。这就叫“人在福中不知福”,只有当某一天,把你从福里拉出去,你才懂得。

出身无法改变,所以出身不能拿来开玩笑。

夫妻之间、朋友之间、亲子之间,当你有话要说的时候,要常想想:“我这话,于事有没有补?既然无补,说了又有何益?”如果你说了,只是图自己爽,或给对方一个羞辱,你得到的结果一定是——恼羞成怒。

如果他有意思,何不自己来说?你是他的什么人?你为什么帮他说话?你拿了他什么好处?

什么叫走门路,托关系?托关系就是卖人情、卖面子。面子卖给谁?卖给我最尊重的人,对我最有好处的人,有一天我有求的人。

如果吴总经理对小廖说“小赵考取了”。有一天,赵教授知道是小廖在“穿针引线”,他会感激谁?凭什么我吴总经理做主的事,要由那廖学海得“面子”?而且赵教授为什么不找我,去找那小廖!

同样的道理,如果博物馆馆长早早同意了,那老画家会感谢谁?当然是那传话的学生。他只怕还私下赏一张值钱的好画呢!再想想,当学生由训导主任那儿得到消息,高兴欢呼的时候,如果你是校长,你甚至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你会高兴吗?由此可知,你托关系如果托不好,足以坏事。而且当来找你的人,他在办事伦理上没搞好,也会使你受害。

所以,你不但不能随便托人,而且不能随意“揽事”。你要揽,就要揽得有技巧。譬如,你是小廖,看小赵考得一定能过关,就私下向师母报告:“我看了卷子,一定过关,不必托吴总了。”于是师母会谢你,吴总不恨你。又譬如学生去对馆长说:“我看到老师画了不少好画,我是没敢提,提也没用,但我想,如果你打个电话,老师说不定会同意开个展览。”

结果事情办成,老师、馆长都高兴,都感谢这学生在中间牵线。

仗打输了,明明打的是士兵,受罚的却是将领,甚至可能因此掉了脑袋。同样地,仗打赢了,明明卖命死伤的是士兵,受赏的也是将领,这就叫“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主管要做主,就要负责,就得背过,就得居功。当然,有面子,也要由他来卖。因为今天他给别人一个面子,别人明天也会卖他一个面子,靠这利益交换,他才能往上爬。

你也要由前面故事中得到几点教训——

一、托错人足以坏事。
二、有实力就不要靠关系。
三、能自己直接打招呼,就不要求别人在中间传话。
四、没事别自己找事,免得到头来里外不是人。

如果你很得意,遇到以前的朋友,千万少谈眼前,多谈过去,别人才会觉得你仍然念旧。

一个失意人,能在一群得意人间谈笑风生、略无惭色,才是有骨气;一个得意人,能在一群失意的朋友间,让人想不到他的得意,才是会做人。

你总要让你的部属觉得他很重要,这样,他才干得有劲。你要分层负责,让每个人都有责任、有担当,这样他才能“自我肯定”。

驯兽师把头塞进狮子的嘴里之前,绝不会忘记先喂饱那只狮子。

愈是能解决问题的人,愈是接近问题的核心,也愈容易被感染,自己成为问题。如同涉水采莲,手上采的是纯洁无比的莲花,脚底下却踩着污泥。

“在你把自己的头塞进狮子的嘴里之前,别忘记手里握着鞭子,以及先喂饱你的狮子。”

公理不见得是真理,公理也不见得是正义。

他们在“苦药”的外面包了“糖衣”,在烟囱上画了长颈鹿。这叫做“浸润”,也叫做“蚕食”,慢慢的浸润总比大水淹没来得柔和;一点点地“蚕食”,也当然比“鲸吞”来得安静。

许多年轻时的抱负、人生的理想,都可能因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而消失了冲力。许多子女的爱,都因为心想以后再报答也不晚,于是拖了再拖,拖到有一天父母永远离开了,才呼天抢地,顿足捶胸地悔恨。

桃子多软、多好吃,但是那桃核多硬啊!它为什么长那么好吃的果肉,又长那么硬的桃核?因为它希望动物吃那果肉,再把桃核扔掉,使它的下一代能繁衍,能扩散——到远方。每一种生物,基本上都希望它的下一代能延续。但是每一种生物也都有个矛盾,就是希望它的下一代别跟它争地盘。所以许多树,像桉树、黑胡桃树和山毛榉,它们会分泌毒素,使附近别的树无法生长,甚至包括它自己的下一代。

今天你小,我让着你,认为你是后进,所以教你、带你。但是当你的羽翼渐丰、爪牙渐利,我还能让你吗?所以“让”这件事,通常发生在实力悬殊的情况。当实力愈来愈接近,“让”就变为“竞争”、变成“战斗”。同样的道理,你以为周遭与你实力相当的人,真会捧你吗?错了!正因为他们与你相差不远,除非你与他利益挂钩、相互吹捧,否则他们必定与你暗中较劲。

了解了这点,如果你希望一直被你的领导爱护。你就应该总把他放在第一位,你必须常常暗示他,你绝对放忠,不会取他而代之。

如果你是领导者,你最好分层负责,自己绝不往下越级,接触任何“属下的属下”。

当下班时间到了,直属上级要走了,而顶头上司还在的时候,你最好跟直属上级一起下班,别留在办公室。否则,你的直属上级难免会想,这小子会不会跟“老大”接触,攀交情、打小报告?至少,你总是加班,对比之下,显得你的直属上级不如你努力。你最好“少表现”,除非你有个有实力、有才能,又有心胸的上级或了不得的“后台”。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