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Strategy

发展是第一要务,幸福内求,资源外求

不要以有限博无限
不要逆潮流而行,顺势而为,趁势而起,造势而雄

少有,正确和价值
困难的路从来不拥挤

随时都能有选择
一生只需选对一个伴侣,只需选对一个企业,只需富一次,便已足够!

格局就像上帝的一把剪刀,悄无声息地修剪着我们周围的一切


竞争意识损害竞争力。
什么意思?所谓竞争,就是你按照竞争对手划定的思维模式,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方式。那可不就一开始落了下风么?

几乎所有的战争原则,都可以总结为一个词”集中”,或者扩展成一句话”集中力量攻击敌人的弱点“。
– 李德·哈特《战略论:间接路线》

What

一旦战争变成对峙的阵地战,就进入了静态阶段。在动态阶段,获胜依靠奇袭;在静态阶段,哪一方发射较多的弹药,哪一方获胜。
二战德国元帅隆美尔

什么才是格局呢?

有人说了,格局就是一个人的眼光 胸襟 胆识以及看问题的高度
也有人说,所谓格局,就是基于过去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对未来发展做出自我判断,并且为了达成目标确定好路径,同时对结果做出合理评判的心理过程

皇初四年(224年),曹丕远征东吴,临行前向贾诩问计:我想统一天下,吴、蜀应先对付哪一个?
贾诩回答:最好先治理好国家。
曹丕不听,果然无功而返。同年六月,贾诩病逝,终年七十七岁。

郭嘉活了多久?三十七岁;诸葛亮活了多久?五十四岁;司马懿活了较久,也只有七十二岁,中间却还有长达十几年的隐退期。

正史《三国志》对其为人处事有极为中肯的抨价:
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嫌,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说贾诩是三国最聪明的谋士(不谈政治家),应该没有异议。
三国中,最忠心耿耿的肯定是诸葛亮;最狼子野心的肯定是司马懿;最善用计的肯定是郭嘉,而贾诩却是最无私心、最讲职业道德的谋士。
跟李傕时,几句话帮领导化险为夷;跟张绣时,打得曹操大败而归;归曹操后,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说他“通达权变,算无遗策”诚非虚言。
他的成功,除了识时务、知进退、善其身之外,最关键的就是他永远不多说话、不说废话
所谓言多必有失。真正聪明的人懂得,说话不说满,不懂不要说、不乱说,想好再说,要说就说到点子上,给彼此留下思考和交流的空间,这既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智慧,又是对听者表示尊重,让彼此身心愉悦。

什么是大格局?大格局的人有哪些表现和思维模式?

格局的本质,我觉得应该是有格局的人更能看得清楚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更愿意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克制,他们十分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更高的格局就是站得更高 望得更远 更懂得如何作出取舍。

长度,就是拉长时间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有时候你用一天 一个月 一年的时间去看一个事情的时候,和你用10年 100年 1000年的角度看一个事情,角度会完全不同。

让自己学会拉长时间的尺度去看问题,有利于提升自己的格局,这是一种很厉害的思维方式 实际上,这是一种战略能力,是一种取舍的能力。

一个人的思维高度,决定着他的天花板高度 没有高度的人,往往很难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你从一个研发的角度去看一个产品,是你个人的一个作品,如果你从公司的高度去看这个产品,可能是你公司的一个拳头产品或者是一个盈利工具 当你站在行业的高度去看产品,或许就变成这个产业的突破,当你你从一个国家的角度去看你这个产品,也许就成了国家名片 有时候高度能改变人的视角 离地一尺,你能看到地上的蚂蚁;离地一丈,你能看看到周边的植物;离地1000米,你能看到整个城市的格局;站在月球上,你看到地球就是微信的打开画面。

同样的一件事,你站在不同角度 高度,都会有不同的观点 提升自己的高度,可能你的事业观甚至你的世界观,都会跟着改变 高度的提升,可以从换位思考开始训练 比如说你现在是一位市场专员,你需要把自己当成一位老板,需要马上转换自己的心态,你需要对整体的业务负责 只有这样,你才能提升自己的思维高度 不要觉得这是玩笑,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你应该学会入戏,你入戏越深,你学习吸收的就会越快 当你可以从老板的角度考虑问题,当你可以从全局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之前不能理解的事情,突然之间全都理解了 一个不懂得换位思考的人,很容易在低层次就形成逻辑闭环,很难再有大的提升 能不能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去提升高度,并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自己愿不愿意打开那扇心门。

强化自己的深度,是有利于洞察事物的本质 前面提到过:就是顺瓜摸藤,顺藤摸根,顺根摸种子,顺种子摸基因,就是一个所谓的关于深度的例子 比如说第一性原理 很多事物的底层逻辑 十年磨一剑等等,这些都是一种深度 如果你找不到真正的问题,那你就很容易听风就是雨,没有自己的判断 最终无法有效解决问题 比如说随着拼多多的快速崛起,很多人喜欢去评价拼多多的模式 有人说拼多多是假货,也有人说拼多多是山寨货 如果你也跟着一些文章开始粉转黑(你可以不喜欢拼多多,但不能忽略它的商业逻辑),嘲笑在拼多多消费的人群没有分辨能力,那就没有洞察到拼多多背后的商业逻辑 你应该顺藤摸瓜去思考问题:拼多多为什么能够发展的这么快?就算拼多多平台上有很多假货,那它为什么还能快速崛起? 然后,你可能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 你不知道,北上广之外,才是全中国; 你不知道,还有很多人,需要拼多多; 你不知道,有人不淘宝,但会拼多多 这些背后的现象,才是拼多多能够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而不是人云亦云的跟着指责拼多多是假货,这对提升能力并没有什么卵用。

赚钱的本质是什么呢?

价值交换 也就是说,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想要赚钱,本质上都需要拿着一个有价值的产品向市场上索取利润 所以,你的产品值不值钱?你的玩法值不值钱?你的群体值不值钱? 再比如说,今年有很多人在搞什么私域流量的培训,如果你理解了私域流量的本质,就不会觉得这是什么新鲜事物,盲目的追求这些新概念。

洞察事物的本质,并不是单纯的冥思苦想,也不是单纯的拍脑袋猜测,而是理解了整个事物的结构,然后找到了它的规律 这是一项技能,需要大量的练习,需要我们不断的 顺藤摸瓜 ,找到关键问题 所有你无法解决的问题,都是因为你没有找到本质原因 当你有了深度之后,才会有很多思考 行动的一剑封喉(直接本质)

写在最后:

如果把格局用高度和长度组成的理想矩阵的面积来衡量的话,那么站的更高,想的更远的人,想的更长的人,他的格局显然更大

所以,他也就能把那些格局比他小的人,包容在他的理想矩阵中,提升格局,可以从三个 度 进行提升:

长度 学会拉长时间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高度 学会换位思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深度 学会深度思考的方式去找到问题。

人生有涯,而 三度 无涯 不要想着全面开花,一个人能在一个点上走到极致,往往就是有格局的顶尖人物

罗胖60秒:什么是基本盘?

  1. 今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倒计时100天的时候,我们发布了今年的关键词,三个字:“基本盘”。

也就是说,当我们不太看得清楚未来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就看脚下,看手头,看那些改不了、夺不走、丢不掉的东西。对个人、对企业、对国家都应该如此。

  1. 比如说,我们「得到」里面有一位用户叫段宜飞,他是搞体育产业的,他就说,今年的男篮世界杯,中国队输得很惨,大家一片哀嚎。这个时候,看未来看不清楚,怎么办?去看基本盘。

  2. 他因为工作关系,接触了全国各个城市几百家篮球培训机构,他发现,现在中国孩子参加篮球运动范围之广、运动水平之高,是令人震惊的。10到15年之后,中国篮球会有一个井喷的人才库。

  3. 所以如果你问,中国青少年体育水平,什么时候最高,答案就是:现在,这就是中国体育未来的基本盘。今天10月1号,祝你国庆快乐。

罗胖精选 | 什么是人生的格局?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这周我们首发了一本新书,吴军老师的《格局》。

这本书是吴军老师自《见识》和《态度》之后,第三部讲人生进阶的作品。今天的罗胖精选,我就请你听一下这本书的序言。

人为什么要有格局?格局又是怎么被撑大的?

我们有请吴军老师

很多人问我:你研究了那么多的企业,也接触了很多商业巨子和学术界领袖,能否从他们身上找到一些相似的过人之处?他们是否有什么成功的秘诀,可以让我们学习之后也获得类似的成就?

特别灵验、一学就会的成功秘诀肯定不可能有,因为如果真的有,大家都照着做,那这些秘诀就不起作用了。这就如同在森林里,即使有一条捷径,如果大家都去走,也会变得拥挤不堪,捷径反而成了阻塞不通的道路。

但我回想那些人,他们的确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格局都超乎寻常地大。中国台湾商业巨子王永庆先生有一句话,“人有多大的气度,就做多大的生意”,其实就是在诠释这个道理。

据我观察,他们都十分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有非常明确的方向,然后用正确的方法沿着这个方向坚定地走下去。他们并不贪图步伐有多大,但是因为从来不去做,或者很少做南辕北辙的事情,反而总是先人一步到达终点。相反,一事无成的人常常跑得很快,却在锲而不舍地兜圈子,或者受到环境的诱惑而不断改变方向,甚至干脆背道而驰,几年、十几年后回头看,又回到了起点。

一个人明确了自己所在的位置和方向后,根据自己的能力掌握好节奏,已经在格局上领先于同辈人。当然,很多人会觉得,知道自己的位置还不简单吗?往四周看看,找一个参照系就可以了。其实,现实中真不是这样。比如,不同人对今天时代的认识就千差万别。

你如果到社交媒体上看看,就会发现依然有很多人梦想成为拿破仑,他们试图通过显示自己的力量而赢得社会的认可。但遗憾的是,今天不是拿破仑的时代,而是和平发展的时代,如果谁还想通过武力,包括商业上的武力成就事业,那就大错特错了。提升这个时代人类的福祉,才是正确的、该做的事情。我常常讲,如果一定要选一个当今的拿破仑,那一定不是某一位将军,而是比尔·盖茨这样的人。今天,创造出比别人更好的东西,才能体现自己的力量。

我说今天世界总体上是和平的,可能会有很多人不同意,他们会找出恐怖主义和贸易摩擦来反驳我。他们担心衰退,甚至有的人过分担心战争将要到来。这些错误的判断,就如同在森林中搞错了自己所在的位置,不管接下来如何努力,都难以走出森林到达目的地。中国在过去的40多年里实现了长期和平发展和高速增长,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有人不断抛出“中国衰退论”。基于这种错误的判断,很多人错过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快车。类似地,硅谷地区已经快速发展了半个多世纪,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不同版本的“硅谷衰退论”隔三差五地出现,以至很多人错失了信息革命的良机。如果再往前看,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虽然问题重重,却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投资那个时代,就容易成为赢家;误判了那个时代,就可能退出历史舞台。那个时代的美国集中催生了人类一大批富豪,而在那个时期退出美国市场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则逐渐由盛而衰。

对未来的判断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相信中国还能稳定发展20年,他采取的做法必然和怀疑论者截然不同,结果也会不一样。

当然,即使搭上了持续发展的快车,人的格局也会决定他们最终能站多高、走多远。比如,在同一个时代做风险投资,J.P.摩根和马克·吐温由于格局不同,投资的结果就有天壤之别。

金融巨子J.P.摩根应当算美国最好的天使投资人,他在爱迪生还没有发明电灯之前就投资了这位天才发明家。不过,如果他仅仅投资了爱迪生,只能算是运气好。事实上,他还投资了爱迪生的竞争对手特斯拉,以及特斯拉的竞争对手、无线电通信的发明人马可尼。对J.P.摩根来讲,他投资的其实不是某个具体的发明家或某一项技术,而是“电”这个未来的产业,这就是格局大。

相比J.P.摩根,同样做天使投资的大文豪马克·吐温的格局就差多了。马克·吐温是位了不起的作家,一生挣了无数版税,却不是一个好的投资人,他的投资全都打了水漂。马克·吐温的问题在于,他只是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希望通过投资控制一些出版公司。他只看到一家家企业,而非一个行业。事实上,出版业在当时并不是一个能够快速发展的行业。有人向他解释过贝尔的电话技术,但他觉得那是天方夜谭,于是错过了最有希望的一次投资机会。

无独有偶,巴菲特和他父亲在格局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在巴菲特父亲做投资的年代,美国的汽车产业刚刚兴起,有很多家汽车公司。巴菲特的父亲一家家看过去,根本搞不清楚哪家值得投资,于是错失良机。巴菲特讲过,父亲至少应该做空马车公司的股票,因为汽车发展起来,马车就会消失。巴菲特看到的是一个大时代,一个新产业,格局就大;而他的父亲总是纠结于细节,一直在寻找哪家汽车公司更值得投资,在格局上就有欠缺。

上面两个例子,说明了人在方向选择上的格局差异。而当明确了位置和方向后,格局的大小就要看采取行动的方式。在这一点上,格局大的人追求的是重复的成功和可叠加式的进步,格局小的人满足于自己某件事做得快、做得漂亮。

对大多数人来讲,获得偶然的成功并不难,难的是逐渐让成功从偶然变成必然。一个二流的网球选手,偶尔也能发出ace球,但那种成功很难重复。而顶级的选手能够在每一场比赛中不断发出ace球,比如伊万尼塞维奇,他曾经在一年内的正式比赛中发了近1500个ace球。如果仔细分析二流选手和顶级选手的动作,就会发现二者有巨大不同。后者不仅动作标准,更重要的是,每次发球动作的一致性极高,简直就像一个发球机。

人类历史上不乏天才,但是在17世纪之前,科技上重大的发明和发现都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才会出现,而且具有很大的偶然性。17世纪之后,在哈维、笛卡儿等人总结出科学方法之后,科学家和工匠们主动应用这些方法,让科技成就不断涌现,这才让人类社会开始飞速进步。采用不正确的方法,偶尔也能做好事情,但是只有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让成功变成大概率事件。

回到J.P.摩根和马克·吐温投资的例子上,二人除了在方向的判断上有差异,投资的方法也不同。作为职业投资人,J.P.摩根在做投资时严格遵循投资规范,不受个人好恶的影响。看到电会改变世界后,他就义无反顾地去投资;看到给特斯拉的投资不会有结果时,就果断止损;看到爱迪生和马可尼能够不断发展,则加倍支持。今天的风险投资依然必须遵守这个原则,不断追加成功的投资,及早退出失败的项目。相反,马克·吐温的投资方式有很大的随意性,他主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操作。因此,马克·吐温即便偶尔投资成功,也会因为后来不断的失败把之前挣的钱损失掉。

至于可叠加式的进步,更是会带来指数级别的提升速率。

我的弟弟吴子宁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进入硅谷后来最大的半导体公司之一——美满电子,从一个普通的研究人员做起,13年后成为公司的二把手。这不仅在硅谷的中国员工中很少见,在他的师兄弟中也是少有的。我问他成功的原因,他说除了要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外,主要是每往前走一步,都要聚集足够多的势能,让每一次进步都成为下一次进步的基点,而不是每一次都要重新开始。这就好比澳大利亚袋鼠虽然每次都蹦得很高,但是总会落到起点,它们一辈子能达到的最高点很有限。而那里的考拉虽然爬得慢,但是每一步都为下一步打好了基础,最后总能爬到树梢,这便是可叠加式进步的红利。

要做到高速率、可叠加式的进步,关键是做减法,懂得放弃。放弃森林中各种小岔路上风景的诱惑,才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我弟弟就放弃了很多机会,在摩尔定律控制半导体的年代,半导体产业总是充满各种诱惑。所幸,他能花七八年时间专注在一个产品上,将它做到世界市场占有率第一,而且每年能够产生超过10亿美元的营业额。在这个过程中,他还获得了280项美国和国际专利,这也确立了他在半导体行业技术和管理专家的地位。

今天谷歌公司内职位最高的华裔是我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师弟,他从一名普通工程师做到了主管全球架构的副总裁,这在工业界是一个很受人尊敬的位置。他能做得这么好,也是因为放弃了所有不能对长远发展有用的短期机会。

谷歌曾经想让他负责整个中国的研发业务,这个机会看似很好,不仅能在职级上迅速得到提升,还可以衣锦还乡。但这限定了他发展的天花板,而且会让他远离谷歌最核心的业务。因此,他选择在美国坚守谷歌的核心业务。最终,由于他的业务对公司越来越重要,公司对他也越来越信任,并将最核心的业务交给了他。

不过,做减法很难,人通常喜欢获得而不愿意舍弃。两年前,一家发展很好的媒体公司的创始人向我咨询做一只基金的必要性,因为当时国内像样点儿的公司都喜欢做基金。他认为自己的人脉很广,一定能做好。我告诉他,如果他的逻辑能成立,世界上最大的基金一定是央视基金或者默多克基金,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后来,他开始聚焦自己擅长的领域,每一步都成了他后来继续前进的基础,现在发展得非常好。

2019年初,钱颖一教授和我一同梳理了中国发展比较好的企业,我们谈到了华为和段永平的vivo、OPPO。这两家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常聚焦,善于做减法。按照中国很多企业家的思路,这么成功的企业该顺便做房地产挣钱,但是它们没有。做减法,聚焦自己的特长,让过去的经验成为未来发展的基石,使得这两家企业可以长期稳定发展。

人也是如此。一个青年人,如果能坚持做到高速率成长、可叠加式进步,即使起点低,即使30岁还不富裕,10年后的成就也是不可限量的。

当然,人也好,企业也罢,高速发展一段时间就会累的。因此,掌握好节奏是必要的。不懂得把握节奏的人,会因为一次失误失去之前的全部收益。这一点也会体现在本书内容中。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本书的内容,就是“格局”;如果用10个字来概括获得大格局的方法,那就是位置、方向、方法、步伐和节奏。任何人,不论起点高低,只要能认清自己的位置,找准方向,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提高进步的速度,同时把握好节奏,几年后就会看到一个格局比今天大很多的自己,一个让自己感到不枉此生的自己。

内容听完了,我是罗胖。

吴军老师新书《格局》正在得到App全市场独家首发。而且,吴军老师还为你定制了一个特别版本。其中有整整两章的内容外面看不到,还有吴军老师亲笔的致读者信,也是得到App用户专享的,外面的版本没有。

你点击得到App首页的“商城”按钮,或者打开这期节目文稿,就可以看到吴军老师的新书《格局》。推荐你现在就拿下,领先其他人看到这本书。

好,罗辑思维,明天见。

人有多大格局,才能成多大事


原创: 许晶 罗辑思维 今天

我们都想窥探一下成功人士到底有什么秘诀。其实,稍稍了解一下你就会发现,一学就会的成功秘诀并不存在。

但是,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点——格局很大。

格局对人的影响有多大?看看这两位天使投资人的例子就明白了:美国金融大亨J.P.摩根,预见了电力行业的兴起,投资了爱迪生、特斯拉,缔造了商业帝国;同时代的马克·吐温,没有关注行业发展情况,只投资了一些和自己相关的出版社,钱都打了水漂。

你看,格局大的人,能精准判断时代的脉搏,知道什么时候该果断出手。

那怎么样才能获得大格局?今天,就为你重磅推荐吴军老师的新书《格局》,帮你突破成就的“天花板”。

给你拿下这本书的5个理由:

  1. 吴军出品,必属精品

你可能知道吴军老师是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担任过谷歌中日韩算法的主要设计者;还是著名硅谷投资人,每年投资几十家大大小小的科技公司。他十几年来还出了《浪潮之巅》《见识》《态度》等十余本畅销书,获得了文津奖、中国好书奖等图书类大奖。

如此丰富的自身经历,以及长期与全球牛人共事,让吴军老师拥有了一般人没有的大格局,也有能力为你总结那些花钱也买不到的建议。可以说“吴军出品”这四个字,足以证明这本书的品质。

  1. 给你提升格局的独家方法论

吴军老师研究了很多历史上的牛人,以及他身边的大神,包括拿破仑、J.P.摩根、谷歌全球架构副总裁等等,为你总结出了一套“撑大格局”的五步方法论——第一步,看清位置;第二步,找准方向;第三步,找对方法;第四步,提高进步速度;第五步,把握节奏,最终获得可叠加的成长。具体每一步要怎么做?你可以到书中寻找答案。

  1. 系统结构化梳理,全面带你进阶

扩展大格局,需要各方面全面地提升。这本书的每一章,都从人生的一个方面为你提供针对性方法。你可以在处世、生活、职场、心智等方面,收获实用的经验和建议,让你每一步都走得稳,看得远。

比如,有人每天工作特别忙但绩效不见提高,其实是无效努力太多,根本没有明确工作的边界;一件事做的又快又好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提取成功背后的“套路”,让成功能够复制;想做到高效进步,反而需要做减法,摒除外界无关的诱惑。

  1. 「得到」定制版,更多精彩内容

这本书脱胎于《硅谷来信》和《吴军的谷歌方法论》专栏中关于格局的精彩论述,也是对24万多用户最关心问题的反馈。为了回馈「得到」用户,「得到」定制版比大市场版多出了两章的内容:“职场的心法”与“文明的对撞”。吴军老师还特地为「得到」用户准备了一封致读者信,感谢你的支持。

全书采用上乘装帧、硬皮精装,一如既往地保证印制品质,送人、自藏都体面。

格局就像上帝的一把剪刀,悄无声息地修剪着我们周围的一切。现在,你有机会把这把剪刀,握在手中。

罗胖60秒:自相矛盾是一种能力吗?

  1. 今天咱们继续聊聊《论大战略》这本书。这本书里有一个观念,说:“你为未知意外能做的最好准备,就是拥抱自己的前后不一和自相矛盾。”这就是你的战略优势。

  2. 要知道,这不容易啊,一般人太重视前后一致、自我一致,你要是让他们在自相矛盾中生活,那会痛不欲生的。

所以,我们经常才说,同时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1. 罗斯福就有一句名言,说:“别让我的左手知道我的右手在做什么。

有人就问罗斯福:“那你的大脑怎么给两只手下命令呢?”罗斯福的回答是,只要能赢,自相矛盾无所谓。

  1. 你要是想成为一个能掌控大局的人,也许各个方面都很优秀,但是也许缺的就是这个能力啊。

罗胖60秒:权变者的指南针是什么?

  1. 咱们继续说说《论大战略》这本书。昨天说到,要想应对不确定性,你得拥抱自相矛盾,也就是能权变。

但是问题来了,这权变的分寸在哪里呢?总不能说你怎么都对吧?

  1. 加迪斯其实还是在书里给了一根指南针的。他说,你权变的分寸要向自由倾斜。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管你做什么决定,也不管其中是不是自相矛盾,你决定的时候,要更多地考虑给牵涉到的人以自由。这个自由,是消极自由,也就是每个人免受别人干涉的自由。

  1. 那为啥?如果说,人性有什么底层倾向的话,那就是更多地掌控自己的命运,也就是自由嘛。这是一个一直存在,虽然很微弱,但是始终在起作用的人性的力量。从长期看,它决定了很多事情的终极走向。

  2. 今天是加迪斯《论大战略》这本书在得到App的最后一天独家特价,祝你读了有收获。

要想成大事,你得先想大事

心里有抱负,想干出一番大事业的你,
一定对很多事情,都非常认真。
比如,学习深造选什么专业、下一份工作选什么等等。
这些当然重要,但其实放到整个人生的尺度去看,
它们都是“小目标”。
真正做大事的人,会设定一套人生大战略,让战略指导行动。
你可能会问,那我该和谁学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国家。

如何让国家保持强大,是政府精英们每天都在思考的事。
他们制定国家战略的思考方式,特别适合帮助我们指导人生。
今天首发的新书《论大战略》,研究的就是这个。
关于这本书,我还有一点特别想告诉你——
它其实脱胎于耶鲁大学的一门顶级课程。
这门课的核心内容,不对普通人开放。
参加课程的学生,连通讯录都被严格保密。

为啥?
就是因为他们其中的许多人,身处美国国防外交的重要岗位。
这些曾经只服务于少数人的内容,
现在你也能拥有了,还不赶紧拿下吗?

为了让你对这本书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还总结了「得到」作者、《30天认知训练营》主理人王烁,关于这本书的读书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1. 敢为天下先

世界上的大人物很多,我们很容易被他们“唬住”,好像他们说什么都是对的。大人物的优势是身居高位,但这也恰恰是他们的劣势。常识如同氧气,位置越高就越稀薄,大人物不一定了解真实情况。有大战略的人不会事事以前人为准绳,他们敢于去尝试别人没走过的路、别人没做过的事,让自己成为别人的“准绳”。

  1. 地位越高越得泰然行事

泰然行事并不是因为一切尽在你的掌握,而是因为一切必然完全超出你的掌握。当意外发生时,有大战略的人能给出清晰稳定的信号。对领导者来说,你的价值不是自身有很强的做事能力,而在于能否发出正确的信号,成为团队合作中不可或缺的聚焦点。

  1. 给未来留下见机行事的空间

人生际遇是一个接一个的偶然,你不可能事先都准备得过来。智者不去探究虚幻的因果链条,而是走一步看一步,大战略不是要你每步都有清晰的“地图”,你只需要有一张“清单”,列出事先能做的准备,以免意外到来时一击就倒。

  1. 要知道:所有理论都是错的

克劳塞维茨说过,理论就是有例外的规则,而不是包打天下的法则。它是过往经验的结晶,但对未来的预测能力有限。有大战略的人明白,理论是服务现实的,当现实和理论不一致时,你要做的是换一套理论或者完善理论,而不是试图让现实符合理论。

  1. 学会拥抱自相矛盾

普通人执着于前后一致和自我一致,不能接受“打脸”。但有大战略的人能让矛盾的观点在脑海中并行不悖。对一只手来说,让它同时举起又放下,当然很矛盾,但对一个人来说,这是可以的,因为你有两只手。站在更高的层次看问题,你会发现很多看似矛盾的事情,其实只是维度不同,是可以解决的。

  1. 大战略讲究分寸感

你可能发现,生活中很多事情是无止尽的,比如你想赚钱,但要赚多少钱才叫“够”?你想求学,宇宙的真理真的能被全部发现吗?在处理一些事情时,到底是坚持原则还是选择变通?这些是所有人都会面临的问题。解决办法是:掌握分寸。人生大战略就是要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分寸”,把有限的能力与无限的抱负协调起来。

DeepCreator:不谋而合,英雄所见略同。

  1. “自由”是找到分寸的基础

你的分寸在哪里?这本书的作者加迪斯给我们提了个建议:分寸要向保护“自由”倾斜。这里的自由,是能让你免受别人干预的那种自由。

论大战略

内容简介

《论大战略》的作者加迪斯自20年前起,就在耶鲁大学开设了“大战略研究”课程,受到广泛关注,是耶鲁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他将为期一年的课程内容浓缩成为一本简洁而又全面,以史实为依据又饱含独到见解的历史著作。这部著作学术严谨,视野开阔,从2500多年前的希腊和波斯的战争,写到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从雄霸古地中海的罗马领袖,写到改变美洲新大陆的美国总统。文献丰富,思想深刻,既有对寓言的深度解读,也有古今中外诸多军事家的战略思想精华分析。在加迪斯眼中,大战略就是目标与能力能够达成一致,并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其核心就是:

好高骛远容易导致失败,厚积薄发间接实现目标,审时度势及时调整策略。

大战略不仅适用于国家层面,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发展,都需要宏观战略,需要目标与能力的相协调。这一权衡问题将关乎整个社会发展的大格局。

【战略的定义】
所谓战略,就是目标与能力的平衡。

【正确战略的思维方式】
刺猬思维:固守单一目标,固守原则 e.g. 波斯皇帝薛西斯一世被希腊击败
狐狸思维:随时随地调整战略对策 e.g. 李自成的流寇主义
from:以赛亚·柏林.1953. 《刺猬与狐狸》

【制定战略时要避开的陷阱】
陷阱一 迷雾:未知领域与领域中的可能性
如何破除迷雾:评估 1. 已知 2. 未知 3. 可能性

如何评估可能性:
净评估:1. 彻底获取信息;2.去除不真实信息;3.加工信息看到本质;4. 敌我双方的比较研究
陷阱二 摩擦力:贯彻战略时所收受到的阻力 e.g 强弩之末 不穿鲁缟
如何破除摩擦力:1. 自知 2. 自制

【成功战略的共同点】
为什么兵贵神速?1. 可能性减少-风险减少;2. 摩擦力小-失败可能性小
为什么审时度势?前提:对局势的洞察力,感知到形势的微妙变化
为什么分解任务? 不可“毕其功于一役”
e.g. 屋大维:拉拢安东尼,孤立雷必达;借力打力,安东尼&埃及艳后自杀
德川家康:人生就像背着重物出远门,千万不能急躁啊。

读书笔记

环境,见识,认知,观念,思想,行为,习惯,性格,命运…

换位思考,自我小我大我格局远见
位高权重责任风险,看看KPI就秒懂了。

大格局大气
大智若愚,举重若轻
急躁——万恶之源

小我与大我
——挑战自己的舒适区,坚持过后就是晴天
——转移到事情本身,家人,领导和下属
——不怕事多就怕没事,外部优先。
——舍得舍得,要学会选择。
——提高认知,换种思维,整合资源。

稳定压倒一切
再急也不急在这几年
因相信而看见
因看见而坚信

在管理学中,有一个关于“战略”的戏谑定义——
所谓战略,就是事后总结出的好运气。

欲速则不达

关于产品设计,有一个天然的难题。

产品是要每个点都做的特别好,每个参数都比竞争对手高5%,10%?还是说每项技术都要成为首位使用者?或者说,在产品里要设置一个非常大的卖点,吸引消费者注意?

华为,设计产品时,更偏向于最后一种——设置一个非常爆炸的卖点。

我曾经提到过,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最有效的产品策略并不相同。

像推出新款手机,对处于成长期的产品来说,爆品战略,有最大的威力。

关于爆品战略,我写了一个小公式——

爆品 = 超级亮点 + 没有缺点

缺乏爱的人难以大气,不大气的人做不成大事,好的孩子是有见识、有爱心,守规矩。

大眼光、大境界、大决心之综合,便是大格局。
做事,要把它放在大的尺度中衡量,做了一件好事,沾沾自喜,拿来显摆,很狭隘。

一切都会过去
一切都会来到
你急啥,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
买卖不成仁义在
人和事要分开
过去现在和未来要分开
做事和做人要分开

开源节流
成长是第一位的
在创造价值过程中成长
全局长远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少

研究也是一种债务

大多数研究就像爬山一样。

有抱负的研究人员必须努力理解摆在他们面前的大量工作,学习各种技巧,攀登现有知识的顶峰。到达顶峰后,研究人员开始做新的工作,将新的石头扔到山顶上,让接下来的人可以爬得更高一点。

数学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几个世纪以来,无数学者攀登了数学山脉,并在顶部铺设了新的巨石。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不同的山峰,建立在美丽的数学定理之上。当代数学的高峰是如此众多和陡峭,以至于任何人都无法全部攀爬它们。即使经过一生的努力,数学家也只能享受其中的一些景观。

人们期望攀登变得艰难,这反映了数学的巨大进步和数学家的努力。攀登被视为一次智力朝圣,是一种晋级的仪式。但是,攀登本身并不值得骄傲。

科学的山峰越来越高,攀登越来越难,这并不是单纯的进步,而是留给后人的一堆债务。

协作共赢

行业、公司、团队、机会

独行快,众行远。

罗胖60秒:什么是“战略能力”?

  1. 关于“战略”这个词,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比如加迪斯的定义是“战略就是协调目标和能力”,也就是在你的能力、资源和目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等等。

  2. 最近我和徐弃郁老师聊天,他提出了一个新的说法,说战略能力就是保持自己随时能有多个选项的能力

我听了眼前一亮,这是一个很新鲜的角度。对啊,谈战略的人往往都在谈目标,但是战略要实现的目标呢,往往都很远甚至很虚,甚至随时可变。

  1. 那怎么衡量你是一个好的战略制定者和执行者呢?就看你随时随地有多少选项。如果你突然面对一个处境,要么妥协认输,要么拼死一博,那即使你赢了,这也是战术上的赢,在战略上就已经输了。

  2. 从徐老师讲的这个角度就可以分清楚战略和战术的区别了。战术,是选择之后你能赢。战略,是你随时有得选啊。

任何一个摊子,不论曾经多么辉煌,单单靠守是守不住的。所以不仅需要保存,更需要创新;不能只是求稳,更需要求变。这才是战略思维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核心……战略思维中一旦失去了进取性,随之就失去了这一思维中最有生命力、最有创新力的部分。

尽管世上无人不犯错,但一定要避免关键时刻/关键人物的战略思维出错。并举出二战前期斯大林就出现了严重的战略思维错误,凭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为能有三四年的战争准备时间,没想到一年多希特勒就发动了战争,当症候极其明显,斯大林就是不相信战争迫在眉睫。即使后期有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伟大战役也无法掩盖前期斯大林因为战略错误而为民族和军队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毛泽东为什么能战胜他的敌人,归根到底是说他高瞻远瞩,在毛泽东的战略视野里,战场胜败不是出兵或不出兵的标准,入局或不入局才是出兵与否的标准,这就是跨过鸭绿江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战略境界。

解放战争第二年,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中共中央实施,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这一振奋党心军心的口号。然而毛泽东却提出了,现在的问题是能不能是你敢不敢胜利?毛泽东阐述,我们长期在农村打游击,敢不敢进攻大城市进去之后敢不敢守住它,敢不敢打正规战,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共产党敢不敢负起责任?每一个敢不敢的问题,都是在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这一口号提供细致严密的注脚。

第一层,是战争信心层面的,就是毛主席所说的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开打之前,我就有这种要把你打趴下的信心,必胜的精神。第二层,是战争准备层面的,就是毛主席说的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在开打之前,我就把敌我双方的情况研究透了,准备工作全都做好了,我心里有底了,才会有信心,敢给你打,能把你打趴,不然所谓的心里上战胜敌人,只能是盲目的信心,呈匹夫之勇。

相反,最初对战争毫无准备的英国则是反应迅速,行动坚决。当特遣舰队从朴次茅斯起航时,很多人把它当成将阿根廷吓回谈判桌的外交舰队,首相撒切尔夫人却认定一条:“特遣舰队必须投入战斗。”美国国务卿黑格要求英国特遣舰队停止前进以利调停,撒切尔夫人的回答异常干脆:“特遣部队必须继续前进。”从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英国和阿根廷在南大西洋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南乔治亚群岛和南桑德韦奇群岛,展开了一系列海空作战和登陆与反登陆作战。英国以亡255人、伤777人、损失舰船6艘、飞机34架的代价,使阿根廷守军亡1000余人、被俘11 000余人、损失舰船11艘、飞机105架,最终夺回马岛。在英阿两国领导人进取心的激烈博弈之中,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成了胜出者,由此获得“铁娘子”的称谓。

就是这位“铁娘子”,马岛获胜三个月后来到北京,意图乘势一举解决香港问题。未料到等待她的,是邓小平那段十分强硬的语言。小平同志后来还讲了一段话:“香港问题,就是一句话:一点都软不得。” —— 金一南 心胜

第一,学校没有城市重要,说白了,宁可到北上广深去上一个差一点的学校也比在差一点的城市上好一点的学校,对孩子的未来更有用,城市决定见识,见识决定竞争力;第二,专业没有技能重要,说白了,宁可学一门基础技能比如中文、外语、数学,也不去学什么华而不实的经济管理,用四年时间打一个基础技能,日后自有妙用,仅供参考概不负责!

徐小平:关于那些最终将影响人生格局的问题清单

近日,著名天使投资人、61岁的徐小平被母校Saskatchewan大学授予了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并被邀请在毕业典礼上发表精彩演讲。他认为有哪些事情,会决定人一生的命运,需要越早想清楚越好呢?

以下这张“徐小平清单”也许能帮助你,做出更好的人生规划。

  1. ·选择决定命运,认知决定选择·。在离开学校以前,就应该清楚地意识到,世界很大,变化很快。你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绝对不足以帮助你建立一个广阔的视野。你必须养成随时随地跨界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不断探索那些与自己的专业貌似无关的知识新边疆。

  2. 在人生大事上学会运用经济学思考模型。人的价值高低取决于稀缺性,即不可替代性。所以,无论做什么工作或者选择和谁一起生活,都要把事情做到别人无法替代的程度,这是对自我价值最好的保护和经营。

  3. 利他和利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应该把不计回报的帮助他人,变成自己的一种本能。所谓成功,就是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人的需求。利他的范围越大,就越接近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反之,想要在越大范围内成就自己,就越需要得到来自更多人的力量和认同。所以,利他精神发展到极致终究是成就自己。

  4. 我家里挂了一幅字,上书“唯大丈夫能本色,是真英雄自风流”。本色、真情是人的重要品质。在人生的一些重要时刻,一定要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情表达出来,让对方知道你的真情实感。没有什么比本色示人、真情待人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了。

  5. 就金钱而言,成长性比绝对值重要得多,结构性比起步点重要得多。要尽量选择那些能够给自己带来杠杆性收入和“收入本身带来收入”的工作。所以,与其拼命寻找一份领取高额工资的职业,还不如参与一家靠谱的创业公司、学会用互联网把自己的能力产品化、研究这个时代新产生的财富创造机制,才会更有可能接近财务自由。

  6. 金钱的作用有其“临界值”。在达到这个临界值之前,金钱是和个人幸福感正相关的,所以必须尊重和重视金钱的基本价值。使自己成为一个体面的人,这是你参与社会交往的前提。但是,一旦突破这个临界值(美国人的研究是年收入7.5万美元),金钱就不再直接创造幸福感,而是变成一种工具,把这个工具的力量最大化成为它本身的目的和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做天使投资,和比尔盖茨做慈善,本质上都是一样的“自私”:把金钱变成帮助和影响他人的工具,以此获得自己的精神回报。

  7. 人生远比我们想象得漫长,所以不争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把一切机会和挫折都放到尽可能长的周期里来思考。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老师当年高考一共考了三次,作为一个年轻人,在当时所经受的压力和摧残是不可想象的,可是站在今天回头看,那只不过是非常非常短暂的一个瞬间。

  8. 当有两件事摆在你面前,一件你轻松可以上手,一件需要你从头学习摸索,别犹豫,选那件难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每次都是那件更难的事情成就了更大的成果。我所认识的所有高手,都有一种“舍易求难”的本能。

  9. 在任何一个领域,输出能力最强的那些人都会摘走最大的红利。无论是写作、还是演讲,你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强化培养至少其中一种输出能力,并且长期坚持向外界输出自己的思考和观念,直到成为市场中最强的前20%。

  10. 时间是每个人与生俱来所持有的唯一且最重要的资源。但时间并不是在所有事情上都产生同样的回报。你必须有能力做出取舍,把时间投入在那些最有价值的事情上,同时承受可能由此带来的遗憾。当然,什么最有价值,见仁见智,就我个人六十年的人生感受而言,依次排序是:持续的学习发展自我、友情、成就那些比我年轻的人。

  11. 强化自省能力。自省是人防止精神衰老、事业衰退的秘诀。自省的能力来自不断学习。

围棋

围棋是一种策略性棋类,使用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棋子进行对弈。起源于中国,中国古时有“弈”、“碁”[1]、“手谈”等多种称谓,属琴棋书画四艺之一。西方称之为“Go”,是源自日语“碁”的发音。

对弈双方在棋盘网格的交叉点上交替放置黑色和白色的棋子。落子完毕后,棋子不能移动。对弈过程中围地吃子,以所围“地”的大小决定胜负。

围棋规则简洁而优雅,但玩法却千变万化,欲精通其内涵需要大量的练习与钻研。

寓意
棋盘为方,其子为圆,子覆盘上寓意“天圆地方”。
子分黑白,寓意阴阳。
棋盘共361个点,360暗合一年天数约数,天元一点寓意万物自一而始。
9个星位暗合九宫之数,星位将棋盘分为四个象限,寓意一年四季,每个象限约为90个落子点,寓意每季天数。
棋盘周边共72点,寓意一年72候。




基本规则

下棋时,对弈双方各执一种颜色的棋子,黑先白后,轮流将一枚棋子放置于交叉点上。与棋子直线相连的空白交叉点叫做气。当这些气都被对方棋子占据后,该棋子就没有了“气”,要被从棋盘上提掉。如果棋子的相邻(仅上下左右)直线交叉点上有了同色的棋子,则这两个棋子被叫做相连的。任意多个棋子可以以此方式联成一体,连成一体的棋子的气的数目是所有组成这块棋的单个棋子气数之和。如果这些气都被异色棋子占领,这块棋子就要被一起提掉。


黑棋、白棋和它们的气。其中黑有5气,两块白棋各有4气。


白下A位提掉黑子。

在任何情况下,均禁止棋手向棋盘连下两子,否则将立刻判负。因此较文雅的中盘认输方法——投子,即是向棋盘摆下两枚棋子。

打劫规则

劫是围棋中较特殊的一种情况。举例来说,当黑方某一手提到对方一子,而这一个黑子恰好处于白方虎口之内,这时白方不能立即提掉这一黑子,而必须在棋盘其他地方着一手(称为“找劫材”),使黑方不得不应一手(称为“应劫”),然后白才能够提掉这个黑子。故高手下棋常常会保留一些先手作为劫材,一旦形成打劫,劫材多的一方打胜的可能性较大。

劫依其重要性分为天下劫、死活劫、官子劫等。天下劫表示整盘棋最重要的一个劫,意即不管选择任何劫材威胁,对手都很可能直接消劫并得到巨大的利益,例如黑白各50子的大龙形成攻杀,这时劫材很可能不被理会。

禁止自杀规则

下子时,除非能令对方某些子失去所有的气,否则不得下子令自己某些子失去所有气,这亦被称为“禁止自杀规则”。应氏规则对此略有不同。

立足祖国,放眼世界

Why

即便擅长短跑,也要去长跑


2016-03-01李笑来

1
————————————

当年我在成为一个“作者”(即有正式出版物的人)之前,我花了很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

我是要成为一个畅销书作者呢?还是长销书作者?

当然,若是能做到畅销且长销,那当然最好,可那实际上很难。轻松做到畅销且长销的也不是没有,比如《新华字典》,比如英语教材《新概念》…… 大多数个人实际上很难做到罢?外文出版社,当年就靠一套《新概念》发行赚到的钱盖了他们那栋办公大楼。

最终,经过反复权衡,我做出了选择:

我要成为长销书作者。

《托福核心词汇 21 天突破》2003 年第一次出版,《TOEFL 高分作文》2005 年第一次出版,《把时间当作朋友》2007 年开始网上发布,2009 年第一次纸质发行…… 转眼好多年过去,这些书都还在卖,销量不减 —— 我果然成了一名长销书作者。

为什么选择了长销书,而不是畅销书为目标呢?

类比来看,我觉得这事儿更像长跑,而不是短跑;也许是当时我觉得自己并不适合短跑,我想也许长跑更适合我 —— 但,如果能稍微决绝一点地陈述的话,那就是——

即便擅长短跑,我也要去长跑。

虽然长远来看,我也知道其实无论哪个都不简单。可是,类比来看,生活就是更像长跑,而不是短跑啊。

另外一个出发点就是,把写作比作跑步的话,短跑需要爆发力,而爆发力这东西是年龄依赖相当严重的,岁数稍微大一点,表现就一定会下降;耐力这东西,衰退的年龄应该能延后很多,脑力这东西么,年龄越大优势越大。

又,写作毕竟不是跑步,跑步这东西在能力上的积累效果并不明显,写作就不一样了,积累肯定是有复利效应的。

2
————————————

我专门研究过如何写“爆款文章” —— 十几年前,在“爆款”这个词还不流行的时候 —— 虽然有很多“窍门”,也需要下很大功夫,但最重要的一条不过是:

抓住热点。

DeepCreator:第一次真正的尝试,上海大台风

在这一点上,有很多人功力深厚,甚至到了那个“点”还不过是“温乎”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发力;抑或干脆有能力把压根没人注意的“点”炒起来,还能爆炒。

当然,最难的地方并不在于这些“能力”,而是另外一个关键点:

最初根本没人关注你。

吸引注意力是很难的、很累的,弄不好就很 low 的。要么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最终只能选择“搞怪”来吸引注意力呢?—— 当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其实并没有认真选择过,只是“自然而然”地觉得只能那样吧?

相对来看,选择做“长销书”作者,有个这样的好处:

不用过分在意外界的接受度,只需要注意自己的内容质量是否足够好 —— 强一点点不够,要强出很多很多。

DeepCreator:是成长型还是表现型

关键在于,在这个路径上,有更多的东西可以积累。写作能力是渐进的,影响力也是渐进的,自己的眼界、境界也都是渐进的。所以,许多年前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有个理论在支持着我:

在这个路径上,若是真的有复利效应存在,那么最终拼的一定不是智商、机会、运气等等那种不可控的东西,拼的只有一样东西,而且它还是绝对可控的:持续工作里程。

在我看来,做“畅销书”,是做“注意力经济”;做“长销书”,是做“影响力经济”。

“注意力经济”和“影响力经济”的差别很大,虽然都看似细微 —— 只说一点就够了,“注意力经济”的商业模式其实最终只有一个,也只能有一个:广告;“影响力经济”就不一样了,可以打造出很多个层次。

3
————————————

当年,做出选择之后,为了成为一名长销书作者,我给自己定了两条原则:

  1. 正确
  2. 独特

这两条原则一共就四个字,看起来简单,做起来无比艰难。

对一个作者来说,所谓“正确”的前提就是所选择的领域定义足够准确、范围足够清晰,而后不断深入。

我所选择的领域,用我自己的词汇来说就是:进步方法论。这样准确的定义使得我把自己与那些成功学大师、鸡汤作者区分开来。当然,为了节省自己的时间精力,我懒得争辩,对外从来都是笑嘻嘻地说:“我就是一个鸡汤作者啊!”

既然是“进步方法论”,那么写作范围就非常清晰了,一切与之无关的东西,我都不写,偶尔写了,也没必要发表。清晰的写作范围,其实会反过来定义读者群;而读者的不断反馈,又会反过来塑造我自己。

所以,写作范围清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是非常重要的,不是写不了别的领域,而是必须只写某个领域相当长时间才可能真正成为专家。

除了专心写很长时间之外,还有个检验自己所写的东西是否正确的重要诀窍——践行

道理这个东西,有太多的相对性,在不同的阶段又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分辨它的正确与否,不仅仅是学术问题,有时候还存在心理因素。我比别人狠一点的地方在于,我只写我真的相信的东西;而我真相信的东西,我一定会践行…… 久而久之,我甚至形成了这方面独特的价值观:我认为只有践行才是真正的创作。

进而,所谓“独特”这个东西,有太多的方法,每个人一定会有不同的选择。深耕慢作是一种独特,可细想想,急功近利其实也是一种独特。我摸索了很久,罗列出大量方案,经过反复权衡,最终竟然发现,只要自己追求“正确”,最终能证明自己正确,就已经足够独特了 —— 而且这还是最划算的一种独特,无论是对我的作品来说,还是对我个人来说。

我就是这样成为一个“爆款很少的作者”的。

不过,展望未来,我知道我现在其实已经有“顺手写出一篇爆款文章”的能力了,就是看我愿不愿意。因为这么多年过去,最难的那个障碍早已被我清除了:

最初根本没人关注你。

本文由作者 李笑来 授权罗辑思维独家首发,作者微信公众号”新生大学”(ID:xinshengdaxue),推荐关注。

罗胖日:

近来我一直在劝一些“写字的”朋友,要去写“收费文章”。
收费不是为挣钱,而是换一根衡量文章的标尺。
如果这根尺子是阅读数,你是在打一场永远赢不了的烂仗。
再好的文章也比不过搞笑段子和鸡汤文。
如果这根尺子是付费率,你虽然得费力掏些干货,但因此你有希望赢。
很多人担心,文章收费,会不会降低影响力呢?
想一件事就可以了——
在写字为生的人中,是“收费”的作家影响力大?还是“免费”的段子手影响力大?

继续推荐本文作者李笑来的“长跑型作品”——《把时间当作朋友

罗胖60秒:怎么让孩子对电子游戏失去兴趣?

  1. 最近我看到一条问答,很有反讽意味。问的是,怎么能让孩子对电子游戏失去兴趣?

答案是,很好办啊,就像我们督促孩子学习那样就行啊。

  1. 你每天早上逼着孩子七点开始玩游戏,一轮玩45分钟,中间只允许休息10分钟,一直到打晚上六点,吃完晚饭接着来,玩不完当天固定任务,不让睡觉。周六周日还得上游戏辅导班。

每月组织打比赛,打不到好名次要挨骂,天天在家里絮叨“你看看人家孩子游戏打得那么好,你怎么就不行?”孩子只要干点别的,你就觉得他是在不务正业。

  1. 你放心,只要你长期坚持这么干,孩子肯定对游戏失去兴趣。这条问答的角度,能让我们很好地反思,学习这事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2. 经常有人说,学习是反人性的事。怎么可能,人肯定是整个生物界里最爱学习的动物。违反人性的肯定是别的东西,什么呀?当然就是强制嘛。

How

罗胖60秒:怎么最低成本地建立优势?

  1. 我看过一本穿越小说。这位穿越回古代的主人公,不是什么科学家、历史学家,也不是什么特种兵战士,也就是说他既没有独特的知识,也没有突出的武力。

那他凭什么在古代混得风生水起呢?他就凭一样东西:如果一件事,他在后世没有见到过,他就判断这事不靠谱,他就反对。

  1. 为啥呢?你想,因为一件东西如果有效的话,历朝历代的人就会围绕它优化迭代,流传后世嘛。

反过来,一个想法当时怎么看怎么有道理,但是后世人见不到,那它一定在什么地方走错路了。

  1. 比如说,当时古人治理黄河,曾经想弄个大耙子,绑在船的后头,把河底的泥沙给疏松了。这个想法听起来好像有道理,但这个方法在中国人治河的历史上没有流传下来,这就说明肯定没用。

  2. 你看,一个人建立自己的优势,其实不需要知道怎么才能行,只需要知道怎么肯定不行,就足够了。

如何制定战略

拉卡拉的董事长孙陶然是一个连续创业者。在创办拉卡拉之前,他还曾参与创办了蓝色光标。蓝色光标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公关公司之一,现在的市值是170多亿。根据媒体的报道,拉卡拉的估值也超过了100亿。在9月16号联想之星创业CEO特训班的开学典礼上,作为创业老兵,孙陶然给创业者上了开学第一课,讲公司如何制定战略以及如何找到商业模式。

关于公司如何制定战略的讨论非常多,作为一名资深创业者,孙陶然是如何看待战略制定这件事的?

孙陶然的观点是,首先,定战略要先做顶层设计。定战略,要先想清楚十年的事,再想清楚三年的事,最后再去想清楚今年的事,如果一上来就先去想今年的事,反而想不清楚。需要注意的是,这跟很多人的看法不同,不少人认为,创业公司最大的战略就是活下来,谈十年之后的事,有些奢侈。

熟悉联想文化的孙陶然还引用了联想的两句老话来说明这一点。第一句话是退出画面看画,只有退出画面,才能看清楚画的全局。第二句话是,一眼看到底的能力。也就是,不被表面的现象迷惑,要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就好像一个人,在山脚下是看不清楚路的,如果从山顶往下看,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其次,定战略是创始人的使命。孙陶然说,他不认为战略是能跟团队讨论出来的,顾问的帮助也不大。战略,只能是企业创始人自己反复思考掂量,做出取舍,最后制定出来的。他的原话是:“对企业而言,只有创始人能够制定战略,这个就是屁股决定脑袋,一个人水平再高,如果他没有担任董事长和CEO,他无法去规划这个企业的战略。我认为定战略是一个职务行为,是谁在董事长这个位置上,谁能够定战略。因为只有你站在董事长这个位置上,你才考虑的是全局,而不是局部,你才考虑的是长远,而不是现在。”

至于跟团队反复沟通战略,甚至引导团队,让团队认为是集体设计出来的战略,从而让大家更有积极性,孙陶然认为,这都是管理技巧。本质上,战略必须是创始人本人经过系统思考制定出来的。

明确了这两点之后,孙陶然把企业战略分解为目标、打法、资源和激励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组合起来,就成为了企业战略。

战略目标不是战略,只是战略的一部分。举例而言,公司要成为行业数一数二,这就是目标;十年增长十倍,也是目标。有了目标之后,还要去找到实现目标的打法,和支撑打法的资源,并且要配套激励体系。

不过,孙陶然说,对于初创公司而言,首先还不是目标的问题,而是方向选择的问题。也就是说,公司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细分领域和什么样的产品,这是每个创业公司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再从十年目标倒推制定三年目标。

战略的第三个要素是资源。资源和打法要配套。如果资源是小米+步枪,那就必须打游击战,而且要打很多年;如果资源是原子弹,可能直接对方就投降了。

孙陶然把资源分解为:人、钱和武器。如果没有三个领军人物,那就不能兵分三路,人才会制约打法。有多少钱可以花,也是重要制约因素。武器就是公司的产品,有没有能够创造出收入和利润的产品。

战略的第四个要素是激励。所谓激励,是一套包括了工资、奖金、股权和期权在内的激励体系。既要照顾到当下的收入,又要照顾到长远的激励;既要在精神层面有吸引力,又要在物质层面有激励。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可以作为打底,然后再配上物质激励。只谈物质激励不谈文化,没戏;只谈文化不谈物质激励,初期可能有效,但是,创业是长跑,跑了几年之后,物质激励没有跟上,也没戏。

总结一下孙陶然的意思是,战略是创始人的职务使命,必须自己做,不能假手他人;战略要基于长远和全局,而不是只顾当下;战略要从目标、打法、资源和激励四个要素来综合考虑制定,如果四个要素不和谐,战略也实现不了。

李翔的评论:

孙陶然关于战略的观点,至少有三点是跟通常的看法不同的。

首先是,创业公司制定战略要先考虑十年,再考虑三年,然后再考虑当下。很多人会持不同意见,一个是创业公司的确是活下来最重要,否则战略制定再好也没有用;另一个原因是现在市场和行业变化都很快,互联网公司的典型打法是迅速试错,快速失败,速度压倒长远考量。

其次是战略必须是创始人本来做。这一点应该只有创过业的人才能提出来。虽然听上去很霸道,但实践过的人知道只能如此。

第三是战略目标只是战略的一部分。孙陶然把战略分解成四要素考虑时,其实是把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其他要素也考虑进去了。

Experience

戴旭观点

——大战略
——跳出来思考

任正非:华为不会形成反美思维

华为内网心声社区在4月24号整理发布了任正非接受CNN采访的全文记录。在采访中,任正非反复强调,他和华为的哲学是开放。他不会因为美国政府和华为之间的冲突,就形成反对开放和反对美国的思维。我们为你简要转述下在这次采访中任正非的观点。

首先,尽管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并且跟美国政府之间发生了摩擦和冲突,但是任正非说,撇开个人利益、家庭危机和华为公司利益,“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美国在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动力等方面的先进性,会使美国这个国家继续繁荣。美国在过去几十年,在先进技术上是最强势的先进,未来几十年美国继续会保持这种优势。向美国学习的决心不能改变,不能因为我个人受到磨难就改变。

任正非说,如果自己“是一个心胸很狭窄的人,其实就没有华为的今天”。华为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其实就是因为向美国学习的“开放”哲学,“我们不会因为和美国产生冲突利益,从而变成反美的思维方式。”

记者提到,一些美国的互联网巨头,比如谷歌和Facebook,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遇到了一些挫折。任正非的回应是,他其实“一直在呼吁允许谷歌、亚马逊这些公司进入中国”。在他看来,中国互联网“其实也很混乱”,“反而外国的互联网是有节奏控制的”。因此,如果包括谷歌和Facebook在内的公司能“和中国法律达成一定的界面认识”,他个人坚决支持它们进入中国。他是“一个开放的积极促进者”。

其次,尽管面对着来自全世界最强大国家的压力,但任正非很直白地表示,他对华为的生存不会担心。“华为的生存不存在任何问题”,“没有生存危机”。

在2019年的前两个月,华为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35.8%,增长势头仍然很迅猛。另一方面,他说,华为在向苹果学习,把价格做高一点,“让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有生存空间,而不是通过价格降低来挤压市场”。

如果美国“不再向华为公司供应零部件”,任正非说,利益受损的会是美国公司。因为,华为是全球第三大芯片采购商,失去这么多订单,很多美国公司的财务数据就会下来,进而影响到它们的股价表现。与此同时,一方面,华为“有替代生产的能力”。另一方面,华为不是上市公司,因此不会有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

任正非说:“如果美国自己和中国在科技上断开以后,带来的是美国公司的损失,美国失去13亿人口这么大的市场,美国会有很大损失,财务报表上很快就会体现。”

他还表态,华为并不想去挤压美国公司。任正非举了两个例子,一个例子是华为自主研发的ARM架构的CPU,比英特尔的要先进,但是,不会对外销售,主要是用在自己的机器上。另一个例子是华为做的人工智能芯片,同样,也是只用在自己的设备上。华为不会把这些产品投放到市场上,同这些行业已有的公司去竞争。

回到和美国政府之间的冲突,任正非甚至说,“我今天最兴奋的是美国对我们的打压”。原因是,经过了三十年的发展之后,他认为华为的队伍,“正在懈怠、衰落之中,很多中、高级干部有了钱,就不愿意努力奋斗了。一位名人说过‘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堡垒从外部被加强’,我们这个堡垒的内部正在松散、惰怠之中,美国这样一打压,我们内部受到挤压以后,就更团结,密度更强,更万众一心,下决心一定要把产品做好。”

不过,他补充说,“希望不要引导我们的员工最终有一种狭隘的民族心理反美,也不要有着民粹主义的思想导致最终落后。

以上就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接受CNN采访时谈到的主要观点。华为不会因为和美国政府的冲突,就产生反美思维,也不会因为受到打压就产生生存危机。相反,他把美国政府对华为的打压理解为一件好事,它会让华为内部感受到压力,因此更有动力去做好产品。希望对你能有启发。

特朗普为什么对华为5G感到紧张?

【戴旭点评特朗普系列之十】

按:从2018年12月1日加拿大应美国要求非法拘捕华为高管孟晚舟至今,美国动用国家力量的外交手段,国务卿亲自出面游说其全球盟友,禁止使用华为5G设备。一时间,呼应者众,反对者者少。但时隔不久却又出现大规模反水现象:以英国为首,德国其次,接着是法国和原来跟随美国比较紧的新西兰等相继松口不排斥华为,最后是特朗普亲自宣称要通过竞争而不是封杀先进科技的办法,促进美国5G、6G技术的发展。貌似这一波对华为的围剿呈现出柳暗花明的局面。其实,我倒认为先不能过于乐观。特朗普的善变是举世闻名的。他此时放出这样的风,多半是因为双方贸易协议接近达成,而他又过于看重这个可以帮他解脱国内困境的经济协议。一旦协议达成,特朗普会做出什么?我不相信特朗普当初对华为的围剿是心血来潮,我也不相信他现在的善意是内心的真实想法。我宁可相信这是“套路”。国际政治的本质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才是最靠得住的判断。

在华为某公司的讲座内容:

从北京过来,一路上都是雪。正值华为多事之冬,来跟大家交流。我知道华为的朋友们现在都很严肃认真。我也是如此。到华为来对于我也是一种战略性的实战调研。马上就春节了,先给大家拜个早年!祝福华为冬尽春来,繁花似锦。是祝福也是坚信。一定会如此,否极泰来。

引言:建议任总给特朗普颁发一枚荣誉勋章

前几天,美国司法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提起对中国电信巨头华为的起诉,指控(23项)华为涉嫌盗窃美国竞争对手的商业机密,并通过银行诈骗违反对伊朗禁令。美国司法部已经要求引渡目前被加拿大逮捕的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我和全国人民乃至海外侨胞一样,都很关心华为。我判断美国后续还会有动作。

华为事件一开始就不是孤立的。它是当下中美关系现状的一个反映,或者说就是中美关系的一部分。现在中美双方的贸易代表团还在进行着有关谈判。不久前双方领导人也见了面。

自古不能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不能谋万世者不能谋一时。看华为事件,我们要有这样的大视野。

之前中兴事件发生的时候,我应邀给中兴公司做了一天的演讲,前半天解析中兴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后半天给中兴支招。其实就是半天讲认识论,半天讲方法论。怎么看,怎么办。什么事情都是这样,先要把它看透,然后找出对付它的办法。否则,一切研究都没有意义。

今天到华为来,我也是按照这个路数跟大家交流。古人早就说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略研究就是真刀真枪的兵家学问,不能只在概念和名词里转圈。

华为现在是世界的焦点,因为你们弄了个5G领先,一不小心,震惊了世界。特朗普在这个世界上横冲直撞,但是,他居然害怕华为。这个事件的意义非常大,有多大?看看一百年前就知道了。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那时各国谈的是世界大战,是革命。2018年的今天,是美国率领几乎整个西方世界围攻华为,这也是一场世纪性的“世界大战”。换一个角度看,这不是华为一家单挑整个西方世界吗?这是华为的光荣,是华为强大的证明。试问世界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史上,有哪个公司享受过这样的荣誉?这个荣誉是特朗普先生送给你们的。他给华为做了免费广告。百年来美国都是以世界老大的身份在世界上出现的,谁也没有怕过,但他现在居然害怕华为了。这宣传效果,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所以,我建议任总给特朗普颁发一枚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对华为国际声誉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特朗普为什么把5G定性为21世纪的新军备竞赛?

5G是什么?

来华为的路上,看到一条新闻,是《纽约时报》中文网28日报道的:

特朗普政府认为,世界正在进行一场新的军备竞赛。虽然这是一场涉及技术,而非常规武器的竞赛,但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同样大的威胁。在一个由计算机网络控制着最强有力武器(除核武器以外)的时代,任何主导5G技术的国家,都将在本世纪的大部分时间拥有经济、情报和军事上的优势。

向5G的过渡很可能更具革命性,而非渐进性,这种过渡已经以雏形系统的形式在达拉斯和亚特兰大等城市开始。消费者首先会注意到的是,网络速度更快了,数据下载的速度将几乎是即时的,即使是在手机网络上。

美国是互联网和全球移动通信的发明国和长期的技术垄断国,它们对5G的理解是最到位的。我没有想到它们是以“新军备竞赛”来定性5G,并把华为在这个领域的科技优势上升到美国国家安全的高度来看。

感觉上,一百年来美国好像还没有怕过什么科技发明,但是现在他们居然怕华为的5G。而且这个也不是中国和华为的发明,从1G到4G,都是欧洲美国日本在领先,很长时间中国都是空白,现在5G只不过是中国企业后来居上的一个发展态势,就把一个称雄世界半个多世纪的大帝国吓成这样。

另据美国《纽约时报》26日题为“美国逼盟友在与中国‘新军备竞赛’中对抗华为”的报道中宣称,美国过去一年已开始一场秘密的、带有威胁性的全球运动,以阻止华为与其他中国公司参与到互联网控制系统的改造中来。

为什么特朗普要怕你们的5G呢?

再看《纽约时报》的介绍:这是第一个为传感器、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和其他设备提供服务的网络,这些设备将不间断地相互提供海量数据,让工厂、建筑工地乃至整个城市更少的在时时刻刻的人工干预下运行。这个网络还将让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工具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报道称:在对现任和前任美国高级政府官员、情报人员和电信高管的采访中,可以明确的是,5G的潜力在白宫里创造了一种零和计算。美国政府坚信,这场“军备竞赛”只有一个赢家,成王败寇。

换句话说,美国把5G看成生死攸关、成败在此一举的事情了。

两年前,任正非先生说过:从科技的角度来看,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一个智能社会,其深度和广度我们还想象不到。

看来,美国人先想到了这个“想象不到”,并且急速地行动起来。

当今世界,美国就是人类丛林中的老虎,它要遍地乱窜,可想而知,世界必将鸡飞狗跳。

由此,我们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特朗普政府下一步将会对世界对中国做出哪些举动。直接说吧,就中国而言,它在和中国结束贸易战休兵之后,必将是科技战。特朗普不惜食言延长贸易磋商,就是要在贸易战中尽可能多地获取好处之后,然后集中力量围剿中国企业和科技发展。这才是他最后的着力点。所以,特朗普千方百计也会跟中国达成贸易协议,否则他就会被贸易问题拖住。

这是我的一个观点,跟所谓的主流不一样,我认为是特朗普想要达成贸易休兵。我们没什么可着急的,相反,我主张慢慢来,一点一点地抻特朗普。因为他时间无多,新一届总统竞选马上开始,反对党不仅想夺他的宝座,还想把他送进监狱。特朗普非常非常需要经济的新成绩单。这个成绩单在中国手里。

第二个就是,他轻易发起的贸易战现在骑虎难下,如果真拖成持久战,那他根本就没有精力折腾中国的科技发展了。当然,他也可能孤注一掷,连中国的贸易和科技一起折腾,给中国制造很大的麻烦。但他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不会干那种不赚钱的买卖。看透这一点,不被他的节奏带着走,就是当下我们应该有的心态。

所以,我到处说,慌什么?怕什么?没什么啊!这是特朗普时代中美关系演进的大趋势。至于美国军舰来中国领海,那只不过是配合美国经济斗争的辅助性军事和政治形式而已。

我一直主张中国军舰撞沉它。其实撞了就撞了,最多就是外交吵一顿,不会恶化到什么程度的。前些年撞了飞机也不过那样。大趋势之下这是小事件。

我多说几句大趋势。这个大趋势比中美关系大趋势大得多。它是世界和历史的走向。美国为什么折腾华为,原因可以从这里找到。

二、技术和工业革命是当代大国崛起的根本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人对5G的敏感以及特朗普政府对5G是新军备竞赛的定性有点靠谱,并不完全是危言耸听故弄玄虚:因为一种核心技术的确可以引发技术革命,而技术革命又必然会引起军事革命,进而引起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塑。

当然,这不是一般的技术,比如是能够主导一个时代的技术后技术群,要能引动方方面面发生革命。

西方就是这么崛起的:技术与工业革命支撑下的军事革命,造就了可以利用和占有世界资源的全面优势。

18世纪:英国凭借蒸汽机技术开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称霸世界的帝业。它那么小的一个岛国,地小人少,凭什么控制世界?就是靠主导性技术带来的国家实力。

它的一个经济学家这样描述鼎盛时期的大英帝国: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说:“北美和俄罗斯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场;澳大利亚和西亚是我们的牧羊地,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草原有我们的牛群;秘鲁运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而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及西印度群岛;西班牙和法国就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我们洋洋得意、充满信心,极为愉快地注视着帝国的威风……”大英帝国的领地比本土面积大100余倍。

19世纪上半期,发电机技术在法、德发明出来。但是,电力革命却主要发生在美国。美国在1850至1899年间的各种技术发明达七十多万项,其中很多是电力方面的“第一”:第一部电报机、电话机,第一个自动拨号电话局,第一只白炽电灯,第一座发电厂,第一个无线广播电台,第一次横渡大西洋的汽船航行。因为美国从英国殖民地的地位独立后,就是一个成熟的工业、商业化社会形态,所以,核心技术在这里一落地,很快就体现在生产、商业和军事上。美国今天还是这样一个机制。电力方面最著名的技术发明人是爱迪生和特斯拉。

到了20世纪初,美国还是处在不停地创造“第一”的状态:第一架有动力的飞机,第一次直接横越太平洋飞行,第一架超音速飞机。看看美国今天的航空母舰集群和民航、军航产业,就知道美国在内燃机产业方面的优势。

1946年美国发明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世界进入第三次技术革命时期。然后是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第一台机器人,第一项多媒体技术,第一条越洋海底通信光缆,第一个计算机互联网,第一颗国际通信卫星、第一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第一个实现人类登月,第一次成功发射航天飞机,第一个破译遗传密码,第一开启生命工程等等。

18世纪到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的帝国主义时代,是弱肉强食的时代,是大国强国蚕食鲸吞弱国小国的时代,这个时代也正好是技术和工业革命发生的时代!

技术、工业与军事、政治的关系,就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二战开始前,斯大林说:中国没有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她。

军事工业是最高科技集中的地方。没有军事工业,实际上就意味着中国没有什么现代科技。从明、清、民国,中国就是没有现代科技。这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代史的面貌,是以被世界凌辱的角色出现的。

20世纪诺贝尔科学奖466项颁奖中,美国就占了201项。靠着19世纪电力革命和20世纪内燃机革命、计算机革命中的领先,美国奠定了当今世界大国的地位。

21世纪,美国靠靠着传统的网络、信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优势,准备建立世界帝国。它的雄心和18世纪的英国一样大,但技术和工业力量已经由此支撑下的军事力量,比英国大多了。

也许我们现在应该有点现实感了:1991年美国发动海湾战争,这是被我们中国军队称之为信息化革命的一场战争。我们军队最新的现代化进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然后呢,我们看到大哥大,电脑。1994年,互联网接入中国,于是网络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网聊,电子商务,自媒体,大潮汹涌。

站在1981年无法想象1991年,站在1991年无法想象2001年。十年的世界科技变化就让你不敢认。现在,谁敢想象二三十年后的人工智能时代?而5G就是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的大门。

美国人没有想到的是,突然一个国家挤到他的前面去了。一百多年来美国已经习惯了总是自己站在别人前面。

于是,它不淡定了。

其实这个世界,除了中国以外,都不淡定。美国最慌乱,其次是欧洲,是美国的那些团伙国家。他们还在到处拉帮结伙围堵华为,但中国的第一张5G卡已经发放出去了,据说是一个靠房地产起家的人拿到的。

美国为什么不淡定?

因为它知道,在技术方面落后,接下来必然是在工业领域和军事领域落后。这是世界历史告诉它的。美国人自独立以后就没有打过武器装备落后的仗。如果他突然发现自己的技术装备不如别的国家了,美国军队真不知道是啥情况。自一百年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军队就只会打豪华的技术和工业战争。换言之,他只会在自己处于绝对武器装备的优势下才有信心打下去,虽然不一定都打赢。比如朝鲜战争,如果把美国军队的装备跟中国人民志愿军换一下,我非常怀疑美国会不会有人上战场。

简单地介绍一下伴随世界技术变革,近代世界军事领域发生的六次革命。

第一次是热兵器革命发生在西班牙,火药枪装备部队的比例大于冷兵器。热兵器时代到来,一个直接的结果是让纵横世界几千年的骑兵,作为军事主要角色消失了。

然后是蒸汽机半机械化军事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随后是欧洲和美国、日本等。当时的大国除了晚清,都先后赶上了。

接着是内燃机机械化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技术角度看就是内燃机和电气化战争。中国军队为什么没有像苏军消灭德军那样成百万地集中杀灭,就是因为贸易机械化的大规模装备。即使是作为正面战场的国民党政府军,也只不过买了西方的一点坦克、飞机和小军舰,和日本军庞大的数量和先进的质量相比差远了。

整个十四年抗战,中国军队只有一架飞机飞到日本撒传单,还是用的美国制造的飞机。美国1945年就把原子弹扔到日本,而中国到1964年才把原子弹搞出来,还是新中国的人。

再后来是核武器革命,洲际导弹,太空战场开辟。发生于美苏,中国以举国之力,很快赶上了。那是一个被核讹诈的时代,中国以两弹一星打破了。两弹一星现在成为了中国的一种精神。

20世纪末,世界军事领域发生了信息化革命。这是美国率先引领的,因为它的电子和信息化技术之前已经在科技和工业领域发生了革命。海湾战争把这场革命展现在世界面前了,精确制导武器,远程空中打击等等。二战和朝鲜战争那样的机械化大兵团战争样式,成为历史了。

当下正在发生着的,是网络化多形态混合战争,从技术的角度看,就是无人化和智能化。美国内部称之为“第三次抵消”,包含这么几个方面(略)。这是当下和未来一个时期军事技术革命的面貌。

丧失技术、工业和军事革命机遇的中国,三百年中三次改朝换代。先是丧失火器军事革命机遇,明朝衰亡;后是丧失蒸汽机半机械化革命机遇,清朝衰亡;接着是丧失内燃机和电气机械化时代立体化军事革命,民国衰亡。这成本够惨重吧!

新中国追上核武器革命,并继续追赶信息化革命和网络化时代军事革命。历史欠账造成今天中国落后于美欧的现实地位。

由于未能把握住世界历史发展大势,中国自农业时代领先世界近两千年的地位丧失殆尽,损失了全部的财富积累,并几乎亡国灭种。

在工业革命初期时代,中国处于被掠夺、被劫杀的地位;在新一波也称工业4.0革命的当代,中国处于为资本家国家(美、欧、日)和地主型国家(加、澳、俄)出苦力打工和被盘剥的地位。

科技意味着工业上的高效率,经济上的高收益,军事上的大优势。

华为作为一个企业,行进的征途正是现代大国的强国之路!美国围堵华为得到了部分西方国家的支持。除了历史文化上的亲近关系之外,他们同时感到了一种历史性的恐惧。

华为之路,就是中国企业的正确之路。如果中国的企业都走上华为之路,那中国的强大就是必然的,指日可待的。

任正非先生说,有人做豆芽,有人磨豆腐,合起来就是伟大祖国!这朴素的比喻里,包含着伟大的真理!

我十几年来一直竭力呼吁的,就是希望中国企业走高技术之路,希望国家的发展走技术兴国、实力兴国的道路。

2013年我在国家发改委讲座就说这个问题,我特别说到中国有某个做电脑的企业,总是用外国的零备件组装,在中国卖。它那个牌子除了两个汉字是中国的,其他什么东西都是外国的。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核心技术,你就是一具僵尸,是帮助外国人开拓中国市场的买办企业。说实话,我鄙视这样的所谓中国企业。

你是中国企业吗?没有历史使命感,不了解世界政治本质,也不懂世纪技术发展史。看起来有模有样的,其实啥都不是。美国不打它,一是因为某种程度上它是和人家的利益绑定的,第二,它也没啥前途啊,美国打它干啥。我不说这个企业的名字了,你懂的。

很显然,美国看华为不是把你们仅仅当一个企业来看,而是把你们当中国了。所以,它有一种恐惧,深刻的、长远的恐惧。

因此,美国和欧洲对华为的围堵,一定是长期的,无所不用其极的歇斯底里性的。

而我最担心的,是中国只有一个华为。这不行。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只有一支,被国民党军阀围追堵截,那个惨烈啊。后来人民解放军四大野战军,就把先发起进攻的国民党部队,先搞得晕头转向,后打得落花流水。一会我会讲到我的建议。

三、.从中兴事件到华为事件的质变:中国必须打赢世纪性科技抗战

2018年4月,特朗普政府“谋杀”中兴。中兴公司请我去讲座。我说:美国拿中兴开刀是对中国进行战略试探。如同日本制造“九一八”事件之前先在柳条湖炸死张作霖一样。如果中国和中兴坚决顶住了美国,则特朗普政府会再去试探其他的招数;如果中兴顶不住,轻易屈服,就像“九一八”事变的张公子一样不抵抗,那美国就会像当年的日军大本营蔑视中国一样,认为中国和中国企业软弱可欺,则此后将会拿华为试问,接着将有不低于两位数的中国企业,被特朗普屠戮。

我强烈建议ZX公司从中国企业、中国国家和中华民族的高度出发,坚决顶住美国的讹诈,并给他们提了六条建议。我学了几十年的毛泽东战略思想,搞了半辈子的战略研究,对付特朗普政府,还不算外行。我说,你们要听我的建议,一是绝不交罚款,二是绝不接受美国派人监视,三是转战本土和其他地区,四是成立全球信息产业联盟,发展新一代芯片和信息技术,打破美国垄断;五是合法开展和伊朗的业务,六是集中力量打击特朗普家族企业!是中国人就要有这个血性,有仇必报!

我最后说,你们听我的话,前途一片光明,如果不然,那将万劫不复。

可惜!zx不争气。不听我的建议。它自己死不足惜,问题是我那句话一言成谶,华为果然被特朗普围住了。

而且特朗普政府倾巢出动,几乎在动员全世界围剿华为。

今天,我要说:zx已经倒下,华为必须挺住!如果说特朗普搞中兴是“9.18”事变的话,现在,特朗普和美国整华为就是“7.7卢沟桥”事变。中国必须奋起抗战!

当年抗战开始,有“国军”,有伪军,但是也有八路啊,为国为民的八路!你们华为就应该是八路!

今日中国人,要拿出当年保卫华北的决心保卫华为!这已经不是一个国家对一个企业的科技决战,而是黑暗与光明,邪恶与正义的命运决战!

大家看过电影《至暗时刻》吧。我非常欣赏丘吉尔在地铁上问道民众“怎么办”,而几乎所有的民众都表示:“跟法西斯打!”所以,丘吉尔在议会上慷慨陈词要和纳粹战斗到底!

从特朗普政府宰杀中兴、围剿华为、对华展开贸易战,期间,美国还对中国领海进行数次挑衅式入侵,美国政客操弄台湾问题,同时退出一系列国际协议,宣布成立太空军,特朗普和美政府高官更直接赤裸裸地威胁军事干涉委内瑞拉…….

特朗普上台两年来做的事,就对世界的威胁而言,比1939年之前的希特勒对世界的威胁要大得多。区别仅仅在于外观形式,本质无二,都是军事威胁,政治讹诈,经济谋利。就其个人秉性而言,纯正德国血统的特朗普也与希特勒并无太大区别(另文专述)。

综合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一般规律,我希望我的同胞们,不要再对特朗普及其政府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希特勒并没有因为别国对他退让,而良心发现放弃发动二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是安全与和平的保证。

zx不听我的劝告轻易跪下,未来已没有未来了,不去说它。今天我要竭尽洪荒之力,给华为提几条建议:

  1. 实施战略转移。如果美国一意孤行全面禁止华为参与美国电信业务的话,建议华为从美国本土撤出,但应保持与美国一些友好单位的合作关系。我不相信美国所有人都拥护特朗普的政策。美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有些州就可能与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不一样,有些企业也不一定都听特朗普的。这样,就为对美本土经济意义上的战略游击战创造了条件。现在的战略转移是为未来的王者归来保存实力。这是毛泽东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体现,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

2.在一带一路的沿线,进行5G普及和推广的运动战。这是跟随国家大战略前进,不仅没有大的战略阻力,还会获得巨大的战略助力。一带一路,地面有雄厚的基础设施建设力量,正好形成配合和呼应。电信也属于基础设施嘛。这些国家先普及了5G,就在世界上造就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那美国和欧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五眼联盟就会被孤立、包围,成为技术孤岛,就会在新一波技术革命中落后;

3.固守中国本土的阵地战。美国率领他的仆从军对华为的围剿,华为实施战略转移,正好为华为回撤国内,创造了一个顺势而为的态势。华为华为,顺势而为!多年来中国本土电信行业和其他战略设施,大部分用的是美国设备和欧洲设备,那正好,华为回军,扫清后方,中国率先成为世界第一个5G国家,而且是国产技术。这意义就太大了。

中国这个市场必须是打阵地战,坚决守住。不仅特别大,足够华为发展100年,关键是可靠!中国人民都是华为的后盾。站在这里,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回归国内之后,华为的业务可以全面开花,以5G技术为核心,让中国全面智能化,在技术形态上实现一个飞跃,让特朗普更害怕!特朗普能坚持多长时间?他就是连任,也不过六年时间。六年以后,华为6G都出来了。

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世界,周边,本土。这么一个战略布局。华为必胜!

同时,建议华为成立战略研究院,设立大型智库,搞一个像抗日军政大学那样的高端学校,培训源源不断的战略人才。国家竞争无休无止,关键在人才。不管是华为还是中国,一个任正非是不够的。

让我欣慰的是,华为公司已经立下“决不当亡国奴”的誓言。

我因此对华为的未来——也是中国科技和民族前途的未来,充满信心。正如冬天之后就是春天一样。挺过《至暗时刻》,就是光明未来!

四、 大国博弈竞争本质在科技——21世纪美国再次伟大还是中国再次复兴?

我也希望国人在看待华为这个事件的时候,有一点历史感——责任感就蕴藏在其中:

19世纪,中国遭受以英国为首的欧洲蹂躏与掠夺,遭受日本羞辱与侵略;

20世纪,中国遭受日本全面入侵,遭受美国率领联合国军的威胁和美苏的核讹诈;

21世纪初,中国遭受美国率领下的西方集体帝国主义的经济压迫,军事包围和政治渗透。

2018年中兴和华为事件,是唤醒国家和民族奋起自强的警钟!

新时代的中国,再也不能继续受制于人了。

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中国,是英国和美国的最大受害者,被俄、日两大邻国鲸吞、凌迟。长达近二百年的民族之痛,提醒、激励着21世纪的中国人,必须不惜代价抢占新技术革命制高点,在思维上打破疆界,在实力上全面发展,在道义上赢得人心,竞逐富强争衡天下,龙骧虎步,雄峙鼎立。

在新工业革命的未来时期,中国赶上科技潮流,在经济上可以改善国家地位,在军事上可以更有效捍卫国家和民族安全。新中国前三十年,发展主题是工业化;今天,中国的发展主题应该是高科技化。

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那是他的事情,我们不管,甚至乐观其成。我们的任务是让中国再次复兴。我们不许任何国家阻断我们的进程。当年新中国用抗美援朝战争,用两弹一星表明了这一态度,今天,让我们用5G及其代表的中国科技雄心,用十四亿人的同仇敌忾,告诉特朗普也告诉世界:中国的复兴是必须的,必然的,是任何力量也阻断不了的!

再次祝福华为,祝福中华!谢谢大家!

戴旭:华为奋起反击,美加政府必败

整整六个月,华为一直在对特朗普政府的恶意诋毁、无理指责、蛮横围堵和非法绑架待之以礼,一让再让,寄希望于特朗普政府能够良心发现不再得寸进尺;寄希望于在中美双方贸易磋商整体向好的大形势下,特朗普能够有起码的人品和智商。

但是,竟没有。

美帝仆从加拿大特鲁多政府,出于对特朗普政府的屈服和媚意,完全不顾一个独立国家的基本身份,不顾中加长期友谊和双边关系大局,不听中国政府的一再劝告,执意发出同意美国引渡的司法宣言。

特朗普及其政府,把华为的忍让当做了结果。因为之前中国另一家同类公司的轻易屈服,使他产生了中国企业个个都是软骨头、大肥肉的误判。

他想再感受一下当黑老大打家劫舍被人哀求的快感。于是,他对华为的善意不屑一顾,对中国政府要求其撤销引渡的要求置之不理,继续与其喽啰加拿大特鲁多政府狼狈为奸,欺凌华为——当然也是羞辱中国。

终于,华为拔剑而起!先在加拿大国家起诉加拿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后在美国起诉美国政府及其相关部门!

华为左右开弓打出的这两记窝心拳,打得十分漂亮,让全体中国人和海外华人都感到振奋。隐隐约约,我好像又听到雄赳赳气昂昂的军歌声。69年前的情形也是这样,中国怎么劝告、警告当时的美国,他就是充耳不闻一意孤行,结果,咚!咚!咚!咚!很多美国人清醒了。

当然,时空已经不同了,但道理还是那么个道理:无理不能过分。中国人不是好惹的!惹着了是不好办的。这话谁说的?

特朗普写过几本书,但读的书实在太少,特别是没有读过毛泽东的书,也很少读新中国与美国关系的书。这会让他忘乎所以,重蹈历史覆辙。前不久我就提醒他看看《论持久战》。现在,华为的起诉书在一定意义上正在提醒他,有空不妨看看毛泽东当年说过的话。因为,他现在的对手,就是毛泽东当年的战士。一个哲学家和战略家会影响几代人。(我说这话都是为特朗普好——笑)

加拿大特鲁多政府应美国有关部门之要求,非法绑架华为高管孟晚舟,不仅在国际上引人耻笑,在中国引发愤怒,就是在其国内也无人喝彩。加拿大驻华大使就对这一举动提出批评,并给中国支招以避免引渡。毫无疑问,华为选择在加拿大以法律手段起诉加拿大政府,从观赏角度看,就是直接抽特鲁多的耳光,当然,整个加拿大也无法不同时感到脸红。但凡有良知的人,都不会因此指责华为。华为做错了什么呢?

最具观赏性的,还是给特朗普的这一拳。一个自命不凡的人,狂妄傲慢的人,横行世界的人,无法无天的人,领导着世界第一强大的国家,率领着天下第一的军队,居然被一个公司,在自己的国家被送上法庭!

一直以来,特朗普因为种种劣迹和说不清道不明的各种事项,被民主党紧追不舍,也被白宫内部人士屡屡揭露,更被自己的私人律师指称为种族主义者和骗子,特朗普因此一再将对手的行为称之为“耻辱”美国的耻辱。但是,真正为美国“赢”得耻辱的,是这一次,是特朗普政府被华为在华盛顿起诉!

谁说特朗普是天下无敌的?谁说美国的屁股摸不得?华为不仅敢摸,而且直接拉下了特朗普政府和美国的“裤子”——华为不仅起诉特朗普政府的禁令违反美国宪法,还起诉美国有关部门对华为服务器的入侵!

用一句中国老百姓的话说,这是不要脸。一个大国总统,一个号称世界第一的科技大国,居然做这种下三滥的事!

结果不重要。华为起诉一开始,加拿大政府和美国政府就输了。因为,这本来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战,而是实质上的道义战和舆论战。

从特朗普政府和他的喽啰——所谓“无眼联盟”围剿华为开始,他们已经在道义上输给了华为,如果他们尚能自知,不赶尽杀绝的话,华为本不会一跃而起,奋击两拳。但正如毛主席说的,美帝国主义傲慢的很,能不讲理的地方一定不讲理。如果不得不讲一点理了,那是没办法了。

作为在毛泽东的军队服役过的华为当家人任正非先生,当然知道美帝的这一本性,于是在有理的前提下,选择反击。而选择在加、美两国法院起诉两国政府,又是具有高超战略智慧的惊世之举,华为以遵守本地法律的形象出现,不仅可以赢得加、美两国民众的支持,更可以引得世人的称赞。

这符合其作为全球企业正派企业形象的定位,此举更大大提升了其正面形象。

同时,对加美两国及其相关部门的起诉,不仅直接反击了两国毫无根据的指控,也同时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在特鲁多政府和特朗普政府动用国家机器围剿华为的时候,华为却在认真地准备法律事实。事实胜于一切狡辩和谎言。现在,华为就要用确凿的事实击碎两国政府的虚妄之词。

加拿大法院和美国法院如何审理和判决,都不能改变两国政府已经失败的结果——

如果两国的法院判决各自的政府无理无据,这当然是他们的失败;如果他们的法院在明显的法律事实面前判处他们的政府赢,谁会相信两国的法律和信誉?

因为,在加拿大和美国的法院审理华为关于起诉两国案件的时候,世界和公理也在审视着它们,并随时准备宣判!

“扶不起的阿斗”是真“傻”?

提到刘备的儿子刘禅,我们往往会想到“扶不起的阿斗”和“乐不思蜀”,都不是啥好话。那刘禅是不是真的扶不起?又为啥会乐不思蜀呢?最近,公众号“历史大学堂”登了篇文章,说刘禅有时候活得挺明白的,有些事儿得给他平反一下。

我们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主要是说刘备死后,他对诸葛亮言听计从,没啥主见。其实,刘禅还是有主见的。比如诸葛亮提议北伐,刘禅是反对的。因为当时蜀国的GDP比魏国差远了,不仅打不过,还劳民伤财。但诸葛亮坚持要打,刘禅也没办法。诸葛亮死后,刘禅马上停止了北伐,可见他也有明白的时候。

另外,刘禅“乐不思蜀”这件事儿,发生在魏国消灭蜀国之后。当时刘禅投降了魏国,并被安排到魏国首都洛阳居住。司马昭问刘禅想不想家?刘禅说当然是这里好,“乐不思蜀”就是讽刺他忘本的。可如果刘禅说想家,他还能活吗,想家八成想复国嘛。刘禅他爹刘备当年和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时候,不也曾为了保命说自己不是英雄吗。

所以,刘禅虽然很无能,但他也是个明白人。

DeepCreator:受限于客观现实条件

本文源自:后主刘禅是否也有不昏庸的时候?

看周亚夫定七国之乱的准备

要说战略上的高明,尤其值得看看汉代名将周亚夫的故事。

周亚夫,汉朝开国功臣周勃次子。为人熟知的是中学教材中《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汉文帝前往细柳劳军,被告知必须派使者拿着节牌通告才得以入得军营,还不可纵马奔驰。当周亚夫面见汉文帝时也说:“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这让汉文帝啧啧称赞,对太子说:“极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这位太子就是后来的汉景帝。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楚等七个诸侯王国发动武装叛乱。吴王刘濞亲自领兵二十万来犯,北渡淮河,会合楚军。先向梁国进击,又派奇兵到崤、函之间埋伏起来,伺机行动。

周亚夫奉命率领大军东进,反击吴楚叛军。他先拟了个先予后取、避实击虚的策略,向景帝请示,得到景帝的同意。

于是周亚夫带兵绕道进军,走蓝田、出武关,迅速到达了雒阳,消灭了叛军的伏兵。

此时梁国正在被叛军轮番急攻,梁王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却派军队向东到达昌邑城(在今山东巨野西南),坚守不出。梁王再次派人求援,周亚夫依然不发救兵。最后梁王写信给景帝,景帝下诏要周亚夫进兵增援,周亚夫还是不为所动。

但他却暗中派军截断了叛军的粮道,还派兵劫去叛军的粮食。叛军只好先来攻打周亚夫,但几次挑战,周亚夫都不出战。

叛军因为缺粮,最后只好退却,周亚夫趁机派精兵追击,取得胜利。叛军头领刘濞的人头也被越国人割下送来,七国之乱得以平定。战争结束后,大家这才纷纷称赞周亚夫的用兵之道。

避实击虚,不为权威所动,以逸待劳……从故事里或许可以看到周亚夫用兵的计策,但更有很多背后的精华并不在平定七国之乱的战斗中,而在《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里:建立一套拥有效率、不为权势所动、有着高效协调能力组织才是最后决定性的关键。

讲这个历史故事有着特别的寓意,对于一个创业团队而言,最重要的恐怕是团队的氛围和组织文化。这一点往往不在其中的人看不懂或看不到,就像随文帝一同劳军的官员都觉得周亚夫傲慢无礼一样。

而在市场风起云涌之时,各方势力大都气势汹汹高歌猛进,与之针锋相对地比拼,咱们并没有足够的实力,怎么办?

想那叛乱的吴王刘濞,汉高祖刘邦之侄,可谓身世显赫;20岁时破过名将英布,可谓勇武彪悍;吴国统辖东南三郡五十三城,在封国内大量铸钱煮盐,可谓资源丰厚。面对诸如这样的对手如何应付?

周亚夫的方略才是上策:避而不出、积粮囤资、截其粮道。最终要建立的是一份灵活的主动性,而不是被动跟随疲于奔命,关注于梁王的当下之急而丧失了战略上的主动性。更何况,周亚夫所领之命是一一军定七国之乱,并不是援救梁王护佑景帝,也亏得其带兵有方才能如此沉得住气。

有时候,只是看上去不动,最善战的斗鸡其实“呆若木鸡”。所以,对于各位已经急于下诏的“皇帝”们,我们可以说:此时的我们正在以自己的节奏稳步前进,请相信这支部队,天下是不会丢的。

这是创业团队必须有的态度。

本文由作者 奇妙的奇 授权罗辑思维发布,选自微信公众号“奇妙絮絮谈”。

罗胖曰
有定见,不动摇,当然好。
只有代价受不了。
比如周亚夫坚决不救梁王,结下了一辈子的仇恨。
梁王后来每次进京,都要到太后那里说周亚夫坏话。
这也是周亚夫后来悲剧的原因之一。
所以——
1.有定见。2.知代价。3.肯承担。
这三者是一体的。

鸿门宴上,项羽先输在哪一步?

成功=掌握自己节奏+控制对手节奏
不要做对手希望你做的事
过分在乎外界只是因为内心的脆弱

1 鸿门宴,项羽一认真就输了

中学时背过那篇《鸿门宴》:“怀王曾与诸将有约,先入关中者王之。”

但对于自恃实力强大的项羽来说,这是一句废话。当他来到函谷关外,发现刘邦已经占据关中,立即就生气了。他打下函谷关,发出号令:明早让士卒吃个饱饭,我们去攻打灞上的刘邦军队。

项羽的叔叔项伯通风报信,让刘邦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第二天一早,他亲自到项羽帐中请罪。

他表示自己无意与项羽为敌,当然项羽也没错,都是小人挑拨的。项羽说:“就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跑来跟我说的,不然,我哪会这么干?”

当年读到这句,只觉得项羽这人不厚道,随随便便就把曹无伤给卖了,刘邦后来逃回去,第一件事就是弄死曹无伤。

很多年后,再看这句话,发现项羽不厚道还在其次,当他说出这句话,他和刘邦之间的格局已然改变,原本占足上风的他,已经落了下风。

项羽当时拥兵四十万,又以破釜沉舟的一战,成为令人肝胆俱寒的传奇,刘邦只有十万兵力,因此不敢提怀王之约,忍气吞声只求项羽放自己一马。

占据绝对优势的项羽完全可以付之一笑,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可他居然认真地解释起来,一认真他就输了,这意味着他被带入刘邦的语境,不由自主地想要扮演刘邦替他塑造的,那个光明磊落、只是偶尔失察的角色。刘邦将他的境界抬上去了,他没法也舍不得下来,只好供出曹无伤。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也会将人带沟里。到此时,范增再怎么明示暗示,要他干掉刘邦都是徒劳,项羽只顾这一时的伟岸形象、良好气氛,哪里还记得什么天下大业啊?

2 被刘邦牵着鼻子走的项羽

据说人生里的重要时刻,常常是一生的缩影,项羽在许多重大关口上的失误,正与他陷入细节,而缺乏大局观有关。

他初出道时,曾攻打襄城,打得挺艰难,最后还是硬攻下了。这是一件好事,项羽却有本事把它变成一件坏事,他将襄城军民曾经本能的坚守,视为对自己的敌意,报复性地将全城老小活埋了。

观者为之悚然,怀王后来不让项羽去往关中,就是因为襄城的前车之鉴,怕他祸害沿途百姓,“不可遣”。倒是刘邦,“素宽大长者,可遣。”

可见,如果项羽能够宏观地看待襄城军民的反抗,而不纠缠于“我被拒绝”的细节,他就有望先入关中,顺理成章地封王,而不用从刘邦手里巧取豪夺,落下背信弃义的名声。

有意思的是,项羽一方面如此残暴,另一方面,连刘邦的下属高起、王陵都对刘邦说:“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韩信也说过“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这岂不是与怀王说法相反?

非也,热情与残酷,在项羽身上互为表里,他有期待,就有失落,会随着对方的反应,随时转化。

当他感觉到对方的友善,就会殷勤备至、体贴有加;当他感觉到被冒犯时,则是很激烈的报复——在现实中你也常常能看到类似情形,那些动不动暴跳如雷的,骨子里常常是讨好型人格。当他释放的善意没有得到他觉得应该得到的回应,会突然从海水变成火焰,要将一切烧成灰烬而后快。

这类人没有洞察外物的能力,外物之于他们,只是一面又一面镜子。当镜子对他们说:“你是最英雄最伟大的”,他们会不自觉地整理衣冠,让自己看上去更美;假如镜子里呈现的他们不尽如人意,他们就会觉得这面镜子太不友善,深恶痛绝之。

热衷于顾影自怜的项羽珍惜眼前人,下属生个病,他亲自来到病床前,嘘寒问暖、送食送药——这画面是不是好眼熟?他能直接从这面镜子里看到自己的仁慈与善良,眼泪不只安慰了下属的病痛,还冲刷了自己的内心,低成本地完成了一场道德消费。

但他不愿意封赏有功者,这种付出,太公事公办,下属不会特别感谢,成本又那么高,项羽难免迟疑又迟疑。

他因此也不愿意待在关中,即使在此处有利于称霸天下也罢——家乡人民才是更好的镜子,能多角度地照出他的伟岸。这种对于镜子的热爱,远超过他对天下的向往。

3 强大的人,永远不会被外物所伤

刘邦深知他这一点,明白怎么给他下套。

鸿门宴上,低声下气,烘托他的良好感觉。后来俩人再度翻脸,项羽要烹了刘邦的父亲,刘邦说:咱俩曾经约为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你要是烹了老爹,也请分我一杯羹。项羽虽然气得当时就要杀了刘老爹,但经项伯一劝即止,只怕心中也不是没有顾忌的。

项羽最终被一个叫侯公的人说动了心,放还了刘邦家眷。如今我们已经不知道侯公是怎样巧舌如簧,但可以想象,他必然掌握了对项羽最有效的催眠术。

最善于点中项羽软肋的还是韩信,在垓下,韩信让汉军唱起楚歌,当楚歌从四面响起,项羽就像被韩信远程遥控了一样,立即确认楚地已经被汉军占领。

他没有去看地图,也没有召来将士分析战况,他的反应非常戏剧化,和美人慷慨悲歌道别。假如项羽的心是一座城池,这城池几乎毫无防守,任人长驱直入。

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就像刘邦的成功也是必然的一样。

刘邦的内心也是一座城池,看似内无武器,可以随意进入,其实外松内紧,壁垒森严。他清楚自己的利益点之所在,不会被他人的说法左右。当初他老丈人吕公看上他,正因为这一点。

吕公当年迁居沛县,沛县豪杰都去送礼道贺,贺礼不满一千钱的只能坐在堂下。刘邦当时是个亭长,不大看得起这些小吏,很没正形地在自己的名贴上写上“贺钱万”,一文钱不带就进去了。

有人说他这是脸皮厚,我更愿意理解为他对这种规矩的一种调戏,不自卑,不瑟缩,不接受,但也不对抗,用他的方式与之周旋,内心没有足够的定力,还真的不能如他这般喜感。

吹胡子瞪眼都是表象,他的内心始终固若金汤。比如他的老乡雍齿,仗着出身好,看不起他,刘邦恨得牙根子直痒痒。但是,当张良建议刘邦封赏自己最讨厌的人以稳定军心时,刘邦二话没说就先给雍齿封侯。强大如他,不会真的被这些细枝末节伤到,雍齿看得起看不起,又能怎样?

4 勿让情绪被人左右

俱往矣,成功的刘邦、失败的项羽皆尘土,生为凡人,我们没那么多关键时刻,但有时,也会犯下和项羽一样的错。

多年前看到一篇报道,说某大师出国,看中了一双鳄鱼皮鞋,让售货员拿下来看,售货员见他黄皮肤,爱答不理的,大师怒而买下店里最贵的一双鞋,让售货员大跌眼镜。

在当时,这个故事是从“给国人长脸”的角度讲述的,但看了还是忍不住想,大师真的喜欢那双鞋吗?售货员也没吃亏啊。本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就是买鞋,最后变成了“我要让她看得起”,这算不算另一种意义上的买椟还珠?

以后大师看到那鞋是什么心情?是郁闷?还是得意?就算得意,仍然是有害的,因为这证明,你的情绪容易被别人所左右,会随着别人的眉高眼低而改变,你的免疫系统是有缺陷的,即使暂时安好,人生里总有顺逆,你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我们的一生里,有多少时间耗费在这种争辩、解释、申诉中?把一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说还不够,夜不成寐,心中雾数如匪浣衣。

说到底,还是内心的城堡不够坚实,我们无遮挡地站在天地间,别人骂我们,就会骂到我们身上来;别人给予我们暗示,我们就接收,我们总是通过别人的目光看自己是什么样子,有时会觉得委屈,想要论证“我不是这样”。

但这种论证,本身就是一种不自信,争执也好,内耗也罢,当你不能从乱麻般的细节里跳出来,居高临下地掌控自己的人生,纵然外表强悍,内心依旧弱小。

5 如何才能不被对手套路?

改变这一点,最好的办法是把那个哲学问题给世俗化:“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我很知道我是谁,所以我不在乎你认为我是谁,别想跟我飙戏,我不会扮演你希望的那个人。

我知道我从哪里来,我的出发点是什么,蒙我没那么容易。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明白要到哪里去,我会一直朝那个方向去,任谁,也没办法把我带偏了。

把这三个问题想清楚了,你的城池大抵可以稳固了。进可以无所畏惧,退可以坐看云起。建立一个独立而无待的个体,自己内心没有挂碍,在他人眼里也会很Nice。

本文作者 闫红,选自腾讯《大家》专栏,由腾讯《大家》(微信号:ipress)授权罗辑思维发布。

罗胖曰:

在商业竞争中,能做到以下两点——
1.不看对手的动作,只关注自己的产品和用户。
2.让自己的动作,成为潜在对手的学习对象。
做到这两点,距离胜利,就不远了。
因为,你自主了节奏,并控制了对手的节奏。

热点:李嘉诚的处世哲学

3月16日下午,今年将满90岁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诚正式宣布,将在今年5月10日退休,这也意味着属于李嘉诚的时代结束了。长子李泽钜成为了他的接班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李嘉诚表示退休后会做集团顾问,投入到“李嘉诚慈善基金会”的工作,尤其是医疗和教育。

李嘉诚在1950年创办了长江工业有限公司,最初的主营产品是塑料花,因为产品热销,李嘉诚获得了“塑料花大王”的称号。1958年,李嘉诚开始投资地产,他在1971年建立了长江地产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是长江实业的前身,1972年在联合交易所上市。李嘉诚曾经在香港首富的位置上坐了20年。2018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李嘉诚排在第23位。

李嘉诚曾经把自己做事的哲学总结为16个字,分别是好谋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无为而治

“好谋而成”指的是凡事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分段治事”是说要洞悉事物的条理,按部就班地进行;“不疾而速”是你早就有了谋划,早就洞悉了事物的条理,并且早就对各种问题胸有成竹了,因此,当机会来临时能迅速把握,一击即中;“无为而治”则是说要依靠好的制度、好的管治系统来管理。

李嘉诚尤其强调事前准备,在他看来,“一场最漂亮的仗,其实是一场事前清楚计算得失的仗”。他会在做事之前,仔细研究每个项目可能发生的坏情况,然后再考虑能不能承担风险。总之,一定要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好好计划,仔细研究可能出现的意外以及解决办法。

李嘉诚的另一个特点是坚持学习,他一直说自己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他也多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善用知识是成功领袖的必备条件之一。李嘉诚给自己制定了两个阅读纪律,第一,不看对发展事业无用的书,即使这些书的内容很有趣。第二,有用的书,即使没有趣味,也要看,而且要看出趣味和学问来。如果是跟公司的专业有关,就算再难看,李嘉诚也会把它看完。

罗胖60秒:获胜者往往是跳出格局的人

2017-07-12 罗振宇 罗辑思维

  1. 宁向东老师在他的《清华管理学课》里面提出来的,管理就是“破局而出”,真是一个有趣的洞察。

  2. 最近我又看到一个例子。

话说,美国19世纪,铁路大王范德比尔特和另一个铁路大王古尔德在同一条铁路线上展开竞争。

一辆满载的运牛的车厢,古尔德收125美元,范德比尔特就是100美元;古尔德降到75美元,老范就降到50。

  1. 最后老范急了,降到1美元,这下古尔德没招了吧?老范宁愿赔很多钱,也要把你挤出去。

结果呢,古尔德暗中改行了,开始贩运牛。

这样,范德比尔特等于是承担着巨大损失,在帮对手运牛赚大钱。他知道之后,气得几乎失去了理智。

  1. 你看,商业竞争看起来是在一个小格局里展开的,但是竞争高手总是看到一个更大的局。

你在小局里拼尽全力,常常让你在更大的局里丧尽优势。

罗胖60秒:你有长远眼光吗?

  1. 大学生应该报考什么样的专业?这个话题每年都能热一阵。我最近听到两个有趣的例子。

  2. 你知道吗?80年代有一段时间,最热门的专业曾经是图书馆学。这是为啥?其实很简单,那个时候大学毕业生还是包分配工作的,只有发达的大城市才有图书馆,所以学了这个专业的人,可以确保留在大城市。

  3. 还有,曾经有一段时间,医学院里面最热门的专业是放射科。为啥?虽然放射科有一定的职业风险,但是只有大医院能有放射科,学了这个专业可以确保不被分配到小的乡村医院。

  4. 时隔这么多年,我们再看几十年前人的这些选择,也许觉得很好笑。但是要知道,当年这么选的人也都是顶尖的聪明人,他们也是根据眼下看到的格局做出的理性选择。

听到这两个例子,我对那些有长远眼光的人,又多了一份敬意啊。

拥抱,扩展,扑灭

1996年,美国司法部发现,微软公司内部使用”拥抱,扩展,扑灭”(Embrace, extend, and extinguish,简称 EEE )这个短语,描述对付竞争对手的策略。

首先,拥抱对方的产品种类,进入对方的市场;然后,使用自己的专有功能扩展产品标准;最后,利用这些差异,使竞争对手处于不利地位。

拥抱阶段 :开发与竞争产品基本兼容的软件,或实施公共标准。
扩展阶段:添加和推广竞争对手或标准不支持的功能。
扑灭阶段:由于市场份额的扩展,添加的功能成为事实上的标准时,再将竞争对手边缘化。
微软的 IE 浏览器就是使用这种策略的最好例子。

现在有人认为,微软对于开源软件的态度,从敌对变成拥抱,也有可能是在实施这种策略。另一方面,谷歌公司在很多技术领域的作为,也让人疑虑,它在实施这种策略。

Reference

  1. 观点:竞争中最重要的是学会输
  2. 分享:战略是能力,运营是根本
  3. 博弈的精髓:结硬寨,打呆仗
  4. 人生博弈论
  5. 总统怎样用套路赢得竞选
  6. 傅盛:战略=格局+破局
  7. 站在未来的十字路口
  8. 战略速览:马云李彦宏等共十位
  9. 孙正义:人生短暂,但格局不能小
  10. 构建中日韩“新三角”的中国视角
  11. 阿富汗战火再起?BBC梳理美国“反恐战争”的得与失
  12. 军事家和战略家的区别在哪里,能具体说明下吗?
  13. 从三大战役中看敌我双方用兵布阵
  14. 黄奇帆引《孙子兵法》评中美脱钩论:先为不可胜,而后可胜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