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Youth

丈量世界,品位人生,一直在路上…

美好因年轻
韵味因经历
——DeepCreator

为都市探索者而生,探索,无止境。

What

《青春》——一篇影响了很多人的短文

70多年前,德裔美籍人塞缪尔.厄尔曼写了篇只有四百多字的短文,题目《青春》。首次在美国发表的时候,引起全美国轰动效应,成千上万的读者把它抄下来当作座右铭收藏,许多中老年人把它作为安排后半生的精神支柱。

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在指挥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办公桌上始终摆着装有短文《青春》复印件的镜框,文中的许多的词句常被他在谈话或开会作报告时引用。

后来此文传到日本,文章的观点成为许多日本人生活哲学的基础。

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多年来,《青春》始终是我的座右铭。”

1
2
3
4
5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恋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十后生而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
无论年届花甲,抑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线,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青春永驻,风华常存。
一旦天线下降,锐气便被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实已垂垂老矣;然则只要树起天线,捕捉乐观信号,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龄告别尘寰时仍觉年轻。

年轻
YOUTH

塞缪尔.厄尔曼
Samuel Ullman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It is not a matter of 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
It is a matter of the will, a quality of the imagination, vigor of the emotions.
It is the freshness of the deep spring of life.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十后生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Youth means a temperamental predominance of courage over timidity,of the appetite for adventure over the love of ease.
This often exits in a man of 60, more than a boy of 20.
Nobody grows merely by the number of years; we grow old by deserting our ideas.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唐必至灵魂。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
Worry, fear, self-distrust1 bows the heart and turns the spirit back to dust.

无论年届花甲,抑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线,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青春永驻,风华常存。
Whether 60 or 16, there is in every human being’s heart the lure of wonders,the unfailing childlike appetite of what’s next and the joy of the game of living.
In the center of your heart and my heart there is a wireless station;so long as it receives messages of beauty, hope, cheer, courage and power from men and from infinite,so long as you are young.

一旦天线降下,锐气便被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而生,即便年方二十,实已垂垂老矣;然则只要竖起天线,捕捉乐观的信号,你就有望在八十离龄告别尘寰时仍觉年轻。
When the aerials are down, and your spirit is covered with the snows of cynicism and the ice of pessimism,then you’ve grown old, even at 20, but as long as your aerials are up,to catch waves of optimism, there’s hope you may die young at 80.

所以只要勇于有梦,敢于追梦,勤于圆梦,我们就永远年轻!
千万不要动不动就说自己老了,那是误导自己!年轻就是力量,有梦就有未来!

信息的半衰期

半衰期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指的是放射性物质减少一半质量(辐射衰弱)所需的时间。

这个概念其实很好理解。根据爱因斯坦最著名的质能公式 E=mc²,能量即质量,任何释放能量的物体都必然会减轻质量。

最近,我看到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他说信息也有半衰期信息的半衰期指的是,一半的信息量变得无关紧要或者彻底过时所需的时间。

以报纸为例,出版当天的价值最大,第二天再看,价值至少减半,所以报纸的半衰期是一天到几天。微信和微博的半衰期也类似,早上发的朋友圈,晚上就不太有人看了。至于即时消息或聊天的半衰期就更短了,只有几个小时。

当代社会的趋势是,信息的半衰期越来越短,有一个词叫做”快餐文化”。以前,一本新书可以在书店里卖几年,现在卖几个月就下架了,被新的出版物取代。大部分书籍的半衰期就是几个月到一年。

如果你写过软件文档,就会对半衰期有切身的体会。一旦软件版本升级,以前文档的价值立刻大减。我为 React 0.14 版写过教程,短短几年中,它的 API 至少变了三次,每变一次,原始教程的价值就降低一半。一算就知道,经过三轮半衰期,文档的价值只剩下八分之一。

我的建议是,不管你写什么,尽量写一些半衰期比较长的内容 ,这样有利于提高内容的使用价值(也是提高你的劳动的价值)。有些朋友喜欢发朋友圈和社交媒体,花了很多时间,但是内容马上就过时了,也没法重复使用。

顺便说一句,这个周刊的半衰期就很短,过了一周就很少有人看了。我也在想,怎样才能延长周刊的半衰期,使得它有更多被用到的机会。

蒋勋:给当代青年的一封信

你的感官需要一个假日

阳光在很高很高的地方,使我忍不住抬头去看。隔着街道,对面的公寓似乎犹未苏醒。这是一个假日的早晨。黎明的光才刚刚照射到公寓顶端。

隔得很远,我想象着对面充满各种香草气味的阳台,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蕾,每一粒果实,都释放着芳香的气味,好像比赛着想要透露心里的愉悦,迎接这个假日的黎明。

我嗅着自己手中一杯浮荡着香气的茶,凑在鼻前,慢慢嗅着,因为是假日吗?我有足够的悠闲,从容地去感觉自己的身体。

我们的感官需要一个假日。在匆忙紧迫的生活里,感觉不到美。

我没有那么鼓励你去美术馆看画,我没有鼓励你去音乐厅听音乐,我没有那么鼓励你去剧院看戏剧,当艺术变成一种功课,背负着非做不可的压力、负担,其实是看不见美的。

好的哲学总是那么简单。这么简单,却容易被我们忽略。

我手中的杯子,因为空着,才能盛水。你可以想象一个没有中空部分的杯子吗?

如果我们的生活被塞满了,我们还能有空间给美吗?如果我们的心灵没有空间,美怎么进来呢?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这或许是人类最早的美学的反省吧!

太多的颜色,人的视觉已经麻木了,等于是心灵的视障。太多的声音塞满了,听觉也麻木了,便成了听障。太多的味觉刺激,只是感官上的过瘾,其实并没有细致的领悟,徒有口舌之爽,并没有品味。

而那不断向外驰骋追逐感官肉体上的放纵,便像疯狂野马,已没有了内省的心灵空间,如何容纳美?

因为“空”,才能“充实”

在美术馆,在音乐厅,在剧院,我看到许多慌忙急迫的五官,它们努力想看到什么,努力想听到什么,但因为太急了,太目的性了,可能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听不见。

有一次去巴黎的卢浮宫,同行的一位母亲,很在意孩子的学习,她说出发前就要求孩子读很多相关的书,她的两个女儿都还在读小学,很认真做了笔记,拿给我看,我也赞美了她们的用功。

到了卢浮宫,那位母亲便一直督促着两个孩子看画,记笔记,孩子站在一张画前面,有时还没有一分钟,母亲便催促着:快,下一张,时间不多,卢浮宫名作太多了。我有点忧伤起来,好像忧伤两个原来美丽的杯子,被塞满了东西,已经没有感觉美的空间了。

那位母亲一路赶着,手中拿着目录,检查是否遗漏了名作,并回头问我,“哪一张名作我们还没有看到?”我一时忧伤,便停止下来,看着这位母亲,我安静地问她:“你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

我们有时总是急迫赶着路,生怕遗漏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却忽略了应该停下来,重要的东西其实就在身边。在美术馆里,常常看到忙碌的人,总是担心遗漏了“名作”,殊不知面前就是名作。即使是名作,没有从容平常的心去感受,也是枉然。

艺术有时使我沮丧,我知道,艺术可能离美很远。美其实很简单,美,首先应该是回来做真实的自己吧。

如果一个城市,美术馆、音乐厅、剧院,只是联合起来,使市民中产者变得矫情而虚伪。我们是否应该有彻底的省悟,远远地离开艺术,先回到生活里,认真去感觉自己。

我有时希望自己是一只空着的杯子。空着,才能渴望,空着,才有期待,空着,才会被充满。


孟子不是说“充实之谓‘美’”吗?

这么简单又精准的形容,“充实”,我们也许不容易领悟,正是因为“空”,才能“充实”。

腾空自己,重新开始


美的学习,也许不是要“增加”什么,而是要“减少”什么!和知识的学习刚好相反,美的修行,不是增加,而是减少。

孔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不容易理解的一句话,“知识的学习是一日一日加多;生命的领悟,却是一日一日减损。

孔子说的“损”,是“拿掉”,是“去除”,是“空”,也就是庄子哲学常说的“忘”吧!


最美的诗,最美的画,最美的音乐,最美的人的肢体语言,常常似乎看到了,领悟了,却记不起来。美,好像更接近“遗忘”。

我想腾空自己,用橡皮擦擦掉很多字,恢复一张纸的空白:我想清空自己,像在电脑上按下一个“清除”键,重新开始,回复到婴儿的状态,重新使自己像一只空的杯子。


这样悠长的假日,我可以闭起眼睛,用手指感觉这一块被阳光照到的桌布。

我们曾经闭起眼睛,尝试恢复嗅觉中细致的部分。如今,我尝试闭起眼睛,用触觉感觉这一张桌布。我想象自己是盲人。原来盲人的嗅觉或触觉是这么丰富的。

我的手指仿佛生长出了另一种眼睛。我指尖的末梢,感觉到阳光停留在桌布上的温度。我很清楚地从触觉中知道那一块桌布上不同时间阳光照射的部位。阳光是一点一点慢慢移动的,桌布上的温度也有一片一片不同的层次。


被阳光照到的部分,麻布的纤维似乎特别柔软。我不确定,是不是日光的温度使纤维有肉眼觉察不到的膨胀,纤维和纤维之间的空隙更紧密,麻线交错的纹理如同海滩上的细沙,我轻轻抚触,纤维便似乎微微颤动了起来。

这是不曾死去的麻草的记忆吗?

感受真实的触觉

绘画是要用视觉去看到“笔”的“触觉”吧!我们还有多少机会真实地去感受自己的触觉?

达芬奇在解剖人体心脏时,发现了血液涌入和涌出的管道不同,他对着那一个已经不再鼓动的心脏,观察着那些如同洞穴一般空空的心房和心室,做了很详细的记录。


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

作为画家,其实达芬奇不需了解这么仔细,但是,作为人,他好奇于这心脏的构造与组织,他甚至幻想着一股温热的血流涌入这些孔穴,整个心脏被充满时那种饱满温暖的感受。

大脑主管思维,而心,主管感受。达芬奇曾经这样推测。我在学习静坐的时候,尝试把大脑的思维腾空,好像学习让思虑里的杂质沉淀,|好像静视一杯面前的水,里面这么多渣滓,起起浮浮,但也慢慢往下沉落。

沉落的速度很慢,比心中的预期慢得多。或者,预期原来是大脑的一种妄想吧。静坐久了,看到自己大脑的妄想很多,妄想也就是心灵的杂质。

妄想沉淀了,感官的纯粹才能开启,眼、耳、鼻、舌、身,我们或许可以回复到原始触觉的感官之初。


许多低等的动物,是没有眼、耳、鼻、舌这些感官的,但是,他们有触觉。我的身体里还存留着那些原初生命的记忆吗?

我们遗失了多少触觉的能力?

在人类往文明发展的过程里,我们禁锢了许多官能的自由,特别是触觉的本能。我们一定渴望过一个肉体,渴望亲近,渴望体贴,渴望拥抱,渴望完完全全地合而为十。

如同柏拉图在哲学中阐释的,人类原来是完整的,因为触怒了神,受了惩罚,被一分为二。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完整的,我们一生都在寻找被分开来的另一半。

我们用视觉在找,用听觉在找,但是,你、发现没有,我们最终认识到的另一半,可能存在于触觉里。

这世界上有一个你可以完全用触觉去信任的身体吗?


好想回复到婴儿时的状态,徜徉在母亲的怀抱里。完全纯粹的爱,竟然是一种纯净的触觉。

在人类的文明里,触觉是禁忌最多的。

这个假日,我想清空自己,我想被充满,彻底被充满。

Why

How

Experience


年轻没有失败,亮出你自己。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
开明睿智、大智谦和
Collective wisdom, loftly aspiration
far-seeing intelligence, modesty and harmony

设备

不要为了省电而省电

Apple 11 Pro

最大的粘性——生态,譬如iCloud照片

HuaWei Watch GT2

最大的粘性——长续航、睡眠、计步、心率、血氧以及压力等

Oppo Find X2 Pro

最大的粘性——顶级屏幕、高刷新率

在今年第一批 5G 旗舰机中,OPPO Find X2 Pro 应该是「短板」最少、最全能的一款。

它几乎找来了目前最好的元器件:骁龙 865 芯片,12GB 内存,定制的 IMX689 摄像头,65W 快充,还有不可或缺的大尺寸线性马达和双扬声器等,以及独特的陶瓷、皮革材质后壳。

但最值得称赞的仍然是那块支持 120Hz 刷新率的 QHD+ 分辨率屏幕。

Reference

  1. HUAWEI WATCH GT
  2. HUAWEI WATCH GT 2
  3. OPPO Find X2 Pro 评测:这可能是今年屏幕最好的手机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