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Demand

supply_demand_large_shutterstock_85566154-1984x1317.jpg

吃透人性,理清刚需。

IPCreator:什么是刚需?解决当前/未来问题所需要的资源清单,生存(健康、安全、就业、创业、赚钱等)、成长(认知、专业、人脉等),物质(金钱、房子等)、精神(价值、意义)等…

抓痒点才是核心能力

很多创业公司,总说要抓住用户的痛点,但即使抓住了痛点,却还是一败涂地,为什么呢?极客帮创始人梁宁最近说,因为大家只注意了痛点,忽略了痒点。

什么是痛点?美国脱口秀有个指标,要求结合当下热点,这就是痛点;那什么是痒点呢?脱口秀的另一个指标是,每30秒让观众笑一次。这就是痒点。

创业的痛点是什么?痛点就是一切可以用数字衡量的点,比如:效率、价格、数字指标。

痒点是什么?痒点是逻辑之外的那些小愉悦,是人性的趣味。只有痛点、没有痒点,很难打动用户。

比如说,有一款APP抓住用户喜欢国外名牌的痛点,在大家国外旅游时指导你购物。但打开APP,里面是一堆品牌的LOGO列表,谁还有点进去的欲望啊?如果打开APP,第一眼看到的是“维多利亚的秘密就在你身边1公里”、“这里有国内买不到的爽肤水哦”、“快来看能气死闺蜜的超值价”,你会心痒吧,这才能激发购买。

十年前互联网创业,只抓痛点就能成功,因为那个阶段,用户主要追求的也是效率。现在数字逻辑已经越来越行不通了,“脸萌”“魔漫相机”这些火爆的产品,已经没有配置、没有价格、没有数字,而只有趣味,所以“抓痒点”成了更核心的能力。

本文源自:痛点与痒点-谈谈互联网产品的运营感

周鸿祎:我做儿童手表的教训

前几天周鸿祎在一个演讲里,总结第一代360儿童手表的教训时说,做硬件最重要的是发现用户的高频刚需,而这是在办公室里假想不出来的。

先看第一代360儿童手表。360一直打的是安全牌,产品经理想,防丢防拐防走失,这肯定是个刚需嘛,儿童手表最重要的功能就定这个。但是后来发现,刚需是刚需,但丢孩子这种事频率太低了,所以虽然360手表找到了痛点,但是销量就是上不去。

那第二代360儿童手表是怎么打造成爆款的呢?周鸿祎给它加入了打电话的功能,你想,很多小孩放学后父母还没下班,一般他们都要和小孩通个话才放心,打电话才是真正的高频刚需啊。从另一个角度说,班上如果有个同学用手表给爸妈打了个电话,是多值得炫耀的事,其他小朋友回家肯定也要爸妈买。

其实不止做硬件,在用户的使用场景中,发现真正的高频刚需,才是产品的机会。

本文源自:高频的刚需才是一个真正的机会

成功企业垄断,失败企业竞争

说起垄断,大家第一反应就是不好,肯定价格高服务差不创新。说起竞争,大家第一反应肯定好啊,价格越争越低、创新越争越多。但最近的新书《从0到1》,彻底颠覆了大家对于垄断和竞争的认知。这本书说,成功的企业就是要垄断,失败的企业才竞争。

为什么呢?首先,竞争会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对手身上,而忽略了消费者的真正需要。

一个特别经典的撕逼战,就是微软和谷歌,本来两家不挨着,但后来竞争越来越激烈,你搞谷歌搜索,我就来一个必应搜索;你做平板电脑,我也用平板电脑反击。竞争的最后谁赢了呢?苹果赢了,苹果做出了划时代的产品,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都取得了垄断地位。

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是改变世界的产品,但当你眼里只有对手的时候,哪还顾得上消费者?

其次,垄断企业才是创新的主力军。

真正改变世界的创新试错成本极高,只有垄断企业才玩得起。因为它只要死磕出一个现象级产品,就又能垄断一个市场,获得垄断利润,注意,这个垄断利润不是靠制造短缺的方式获得的,而是消费者确实觉得你牛逼,愿意多花钱买单。苹果手机不就这样吗?所以获得垄断利润,才是创新的最大动力。

那这个世界会不会被某种力量彻底垄断呢?不会,因为不断会有新的局部垄断去打破它。你看最早垄断计算机市场的IBM,被微软取代了,微软垄断了几十年,又给苹果取代了,商业的进步不是由大企业的竞争推动的,而恰恰是通过垄断企业的不断更迭实现的。

你看,这本书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商业价值观互联网时代,成功的企业就是要垄断,失败的企业才竞争。

本文源自:《从0到1》

高能预警!乙方创业的致命地雷

前微软总监、海尔集团战略顾问刘润不久前提出一个有趣的观点,他发现,IT公司的人创业,往往失败在缺乏对用户需求的洞察力上,他们之前当惯了乙方了,反复揣摩的都是怎么取悦付钱给他们的甲方客户,而对真正使用他们产品的用户反而揣摩得很少。他用三个例子说明,为什么当惯了乙方,会缺乏对用户需求的洞察力。

第一个例子是IT公司,IT专门为其他公司提供解决方案,比如为某个企业打造办公自动化系统,按理说,办公系统是希望提高办公效率,核心是为使用这套软件的企业员工服务的,你要揣摩的是怎么让员工用起来更方便,但为软件付钱的人是公司的IT部门领导啊,他通常最关心的不是员工觉得好不好用,而是老板觉得好不好用,IT公司作为乙方,也只能把部门领导对老板的揣摩“翻译”成产品,但真正员工的需求被放在了一边。

第二个例子是广告公司。广告公司设计广告,是用他的专业能力,去把能打动消费者的东西,“翻译”成广告产品的,但付钱的人是客户,客户觉得我才是最了解我消费者的人啊,所以这个“翻译”工作,必须我说了算,这个不行,那个要改……广告公司的人能怎么办?那就改吧,只要你付钱就行。广告公司把重要的“翻译”工作拱手交出,也是被扭曲的客户心态。

第三个例子是政府网站。政府要信息化,就要做网站。不少政府部门做网站,针对的“用户”是上级领导,这种需求被“翻译”成具体产品的时候,就会和老百姓距离很远,所以很多政府网站没什么实用功能,跟唱卡拉OK似的,完全在自娱自乐。

一旦习惯把“翻译”的工作交给客户来做,你对真正用户需求的洞察力就可能会丧失,在互联网时代,用户为王,这是对习惯乙方心态的创业者的一大挑战。

本文源自:刘润:IT公司转型互联网后的变态心理

马佳佳:怎么给“同志”做产品

互联网人做产品,张口闭口都谈必须做“情怀”,但情怀究竟是什么,很多人又说不清。最近,马佳佳的一个演讲,把这个模糊开放的问题变得可操作了,她甚至认为,情怀是可以工业化生产的。

那啥是情怀呢?马佳佳认为,围绕人的情绪做安抚或者激励,它就是情怀。所以理论上你能创造出全世界所有的情怀。她用四个例子说明了情怀是怎么针对特定人群去制造的。

比如同性恋人群。这是一种突破世俗的意愿想要出柜的一群人,他们有共同的爱憎,同时承担了社会的偏见。所以,这一部分人的情感里,既包含了对外界压力的反叛需求,又有失落抱团的需求。如果我们的产品可以激励这种反叛,或在他们失落时帮他们抱团取暖,就可以做出精准定位的有情怀的产品。

再比如,新女性人群。她们的共同点就是看不惯传统男权对女性的审判,什么学历高就不好嫁人啊,到了年龄就得生孩子啊,这些心态可以让她们成为特团结、特一致对外的一群人。你围绕这个情绪设计产品,满足新女性追求独立的状态,满足她们反传统的心理,就一定能设计出有情怀的产品。

比如小镇青年。他们在县城长大,到一线城市工作和生活过,他们经历了中国城市化的变迁,接触过一线大城市的很多东西,可能受到歧视,又不愿意刻意模仿大城市里的生活。你如果用代表自由、代表反集权的形象,几乎可以命中所有小镇青年人。

比如城市里的女孩子,她们常见的心理模式叫公主病,是任性、骄傲、肆无忌惮,代表了一种希望永远活在18岁以下,永远像一个儿童一样被世界无条件给予的状态。她们习惯看动漫和打游戏,认为一个人天生就应该像明星一样生活。你可以用很浮夸的造梦模式,帮助她们把在现实生活里没法被满足的梦想,通过消费来完成。

所以你看,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和工业时代产品的最大的分水岭,就是功能层面我们已经很难再往上超越,你必须用情怀占领不同的用户圈层。当她购买这个产品之后,她能够通过你所谓的精神溢价给自己一个定义,我,到底属于哪一类人。

本文源自:马佳佳告别演讲:互联网情怀可以工业化生产

发掘“暗需求”背后的创业价值

很多人创业,都会想做衣食住行那些大家都看得到的需求。可最近糗事百科创始人王坚说,其实有巨大价值的需求,一般是不那么明确、很少被人发现的暗需求。他给出了两个方向。

第一,找大家习以为常的缺陷。就像一段坑坑洼洼的路面,习惯了也不觉得怎么样,但突然有人把它填平了,大家会觉得哎呀太好了。360就是这样,早期咱中国的windows大部分是盗版,盗版不好升级,容易被流氓软件攻击,但大家也习惯了,但360一出来,一下弥补了windows各种升级缺陷,还能防流氓软件,迎合了很大的暗需求。

第二,把一个被困住的小众玩法给解救出来。比如,很早就有人自拍模仿秀,比如后舍男生,两个人跟着一段歌曲对口型,做出各种搞怪表情。但玩这个,要找歌、对口型、录视频、加字幕,难度太大,所以很小众。但是小咖秀就想了个解决方案,把好玩的音频、提词器,各种效果整合起来,做成了非常好用的工具,你只要对口型搞怪就行,一下就把这种玩法引爆了。

所以你看,要是找明需求,大佬们八成已经做了,没你什么事,寻找没人太关注的暗需求,才是创业的真机会。

本文源自:王坚:暗藏玄机,发掘“暗需求”背后的创业价值

你知道牙膏为啥都凉嗖嗖的吗?

前几天,营销专家李光斗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为了让消费者能够直接感知到产品功能,你甚至要做一些“没用”的产品设计。

比如说美国最大的牙膏品牌“白速得”牙膏,当年刚推出一下就特别火,同行开始以为是它广告做得好,后来发现,它的秘密,是第一个在牙膏里加了薄荷油这样的化学物质,让人刷完以后嘴里有凉凉辣辣的刺激感,这些化学物质根本不能让牙齿刷得更干净,但可以让消费者感觉到这牙膏给劲儿、有效。后来,这种让人感觉刺激的添加剂成了所有牙膏的标配了。

再比如周鸿祎做360路由器,首先他在外型上借鉴苹果笔记本电脑,用金属做路由器机身。别人的路由器两根天线,他做4根天线,别人的路由器一般5、6个小灯,他做了10个灯,各种颜色,各种闪烁,这些设计没啥实际功能,但给了消费者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这款路由器信号一定非常强。

你看,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你才能想到一些“没用”的设计,而这些没用的设计其实很有用。

本文源自:牙膏发迹史:用身体记住品牌故事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