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Trade

trade20180801.jpg

市场交换,贸易的本质。——DeepCreator

贸易发展与市场争夺、政治博弈、金权斗争、霸主易位缠绕交错的历史。摸透历史,看清时局……几百年前的博弈今天仍在上演、几百年前的手腕仍在使用但更厉害更复杂。

贸易战争——500年全球贸易进化史

以前常听人说,第一个做某事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做某事的人是庸才,第三个做某事的人是蠢才,借以讽嘲那些盲目跟从大流却始终落后的人。其实跟随潮流并没有错,错的是按步就班,不懂创新,葡萄牙和西班牙就是第一批重视和建立海上霸权的国家,他们强盛一时,但终究输给了落后而不思进取的体制;荷兰是第二个建立海上霸权的国家,世人称颂之“海上马车夫”,也是他们最早创建了现代金融体制的雏形:股份公司、股票、交易所、银行,他们也是天才,不是庸才;而第三个夺取霸权的大英帝国,更是达到了空前的强大,尤其在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把一种新的秩序推向了全世界。

所以,分辨天才与蠢才,本不在于做事的先后,而在于是否能够创新!

目录

PART1 从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
自全球贸易初具雏形之日起,“战争”就与之如影随形。有关贸易战争的形
贸易战争式多种多样,既有纯粹商业性质的竞争与博弈,也有因此而引发真正军事意义上的,甚至是大规模的战争。想要厘清“全球贸易”以及“贸易战争”的前因后果,我们需要先把视线投向15 世纪,因为在此之前,“世界”这个很现实的概念只存在于人们的推测与臆想当中。而在此之后,随着地理大发现,世界终于被连成了一体,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贸易战争也开始不间断地上演着。
引子:一部有关香料的传奇

Chapter 1 世界被连接在了一起
“将世界踩在脚下”的葡萄牙
谁控制海洋,谁就控制世界
不改变则意味着死亡

Chapter 2 创新商业模式的荷兰
让世界信赖的“海上马车夫”
改变世界的商业创新
“世界是我们的”

Chapter 3 创新制度,打造“日不落帝国”
海外贸易从海盗开始
因贸易引发的“英西大海战”
英荷战争缔造全新贸易霸主
“光荣革命”与“工业革命”
对重商主义的反思
高擎“自由贸易”的大旗
半小时观察

PART2 自由贸易,大旗易主
在英国最为强盛的时候,自由贸易开始由这个“日不落帝国”推行到了全世
贸易战争界,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也因此有了极大的促进和发展。当然,英国是这项经济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为了打开其他国家的市场,英国甚至不惜使用战争手段强行进入。但是,进入二十世纪之后,世界风云变幻莫测,英国世界霸主的地位也变得岌岌可危。随着国力的下降,英国对外贸易政策也开始和自由贸易主义渐行渐远。究竟是什么迫使英国放弃自由贸易政策?究竟是哪一个国家在接替世界霸主的位置后,再次高擎自由贸易大旗?
引子:世界博览会的前世今生

Chapter 1 霸主英国极力推行自由贸易
推行自由贸易新主张
鸦片战争:炮火掩护下的自由贸易

Chapter 2 与自由贸易渐行渐远
新兴国家奉行贸易保护
英国逐步远离自由贸易
经济大萧条
英国彻底放弃自由贸易

Chapter 3 美国让自由贸易大旗再度飘扬
臭名昭著的法案
引发世界贸易战争
罗斯福新政
面对危机的不同道路
美国投入自由贸易政策的怀抱
半小时观察

PART3 自由贸易,谁主沉浮
各个国家通过对战争的反思,已经意识到战争的巨大破坏作用,面对巨大的利益,各个国家也极力避免因此引发军事战争,而是控制在经济领域中的货币战与贸易战。但就是这些不见枪炮的经济战,同样具有极大的杀伤力,往往在无形中就将一个国家击垮。
引子:让克林顿怀念的“冷战”

Chapter 1 冷战中的贸易对决
世界被分为了两极
贸易战争中的巅峰决战
日美贸易摩擦:同盟还是敌人
美国让日本复兴

Chapter 2 日美贸易摩擦日渐频繁

贸易战中的神秘帮手
美国竞争力的短板
改变命运的广场协议
日元升值的得与失

Chapter 3 聪明的德国,聪明的贸易

飞速崛起的德国
德国人的双赢策略
半小时观察

PART4 全球化的阴谋与爱情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世界变得更加精彩、更具有诱惑力,但同时也变得更加危险。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都希望能够从此得到利益,避免受到损害。但在现实中,得与失、成与败,往往只是一瞬间的事情,而且无法预测。
引子:《国富论》中的算术题

Chapter 1 发展中国家的艰难选择
应该选择贸易保护?
还是选择自由贸易?
发展中国家的最终选择

Chapter 2 世界又被连接在一起
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
全球化进程在美国手中

Chapter 3 中国走向世界
龙永图的回忆
不断发生的贸易摩擦
如影随形的货币战
半小时观察

PART5 多极化的时代变局
不再一家独大的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具实力的国家;但随着欧盟的强大,日本、俄罗斯经济的复苏,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四国”的崛起,全球已经形成了多极化的格局。世界也因此变得更加纷繁复杂。
引子:透支消费的美国人

Chapter 1对金融风暴的反思
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与美国贸易政策

Chapter 2 充满变局的新世界
无法预知的世界贸易
对美元的质疑.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博弈

Chapter 3中国的未来,世界的未来
警惕可能发生的贸易战争
打好贸易保护防御战
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
借鉴他国的经验与教训
半小时观察

贸易之争——看国家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出路

2011年之春,新华文轩携手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推出“中国经济红蓝书系”《贸易战争》一书,具有强大的社会焦点吸引力。《贸易战争》是中央电视台继《公司的力量》《大国崛起》《华尔街》之后推出的最新力作。

在货币战与贸易战不断的国际大环境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2010年5月美国和中国官员就贸易和外汇等议题举行新一轮对话,致力于调解双方在贸易和经济上的争端。全世界各大媒体都聚焦于发展中的中国与超级大国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当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时,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也愈演愈烈。据世贸组织在2008 年的统计,中国已连续14 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成员,连续3 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中国受害的这种比例一直在增加,到最近开始吧,就差不多有一半的全球反倾销和反补贴都是针对我们国家的。”

本书以贸易进化历程为基本线索,贯穿曾左右时局的历史人物、改变历史的著名战争、贸易发展不可逾越的里程碑,以及数十位著名经济学家的深度解读,讲述了一部贸易发展与市场争夺、政治博弈、金权斗争、霸主易位缠绕交错的历史。

而《经济半小时》是央视财经频道的旗舰栏目,它选择重大经济事件、业界风云人物作为报道的焦点,以严谨的态度、新闻的眼光、经济的视角、权威的评论,深度报道经济事件、透彻分析经济现象、忠实纪录企业变革、准确把握经济脉搏。《经济半小时》作为中央电视台历史最悠久的深度报道性栏目,它的权威性和深度透析力,也给国家宏观经济的决策层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参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世界变得更加精彩、更具诱惑力。不再一家独大的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具实力的国家;但随着欧盟的强大,日本、俄罗斯经济的复苏,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四国”的崛起,全球已经形成了多极化的格局。世界局势也因此变得更加复杂。

中国走向世界的道路是异常曲折的,面对诱惑,中国该如何把握?面对危险,中国又该如何应对?

贸易战争决定财富蓝海,关乎国家命运,关乎企业生死,更关乎个人成败。读《贸易战争》,看国家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出路。

强权与富足——第二个千年的贸易、战争和世界经济 Power and plenty : tarde,war,and the world economy in the second millennium

内容简介

《强权与富足》的主旨就是要诠释过去一千年来世界各区域的贸易模式及其演进、全球范围的长期经济和政治发展趋势,以及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强权与富足》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突破以民族国家作为分析单位的传统方法,以世界七大区域为单元,概述它们在过去1000年间的政治经济状况、域际贸易流动及各区域内的大国兴衰。二是突出军事力量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无论是在零和博弈的重商主义时代,还是工业革命后的帝国主义时代,军事强权和国家富足都互为补充、共同促进。三是强调地缘政治既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动因,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结果。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西欧
东欧
北非和西南亚:伊斯兰世界
中亚(或内陆亚洲)
南亚
东南亚
东亚(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

第二章 第一个千年之交的世界经济
伊斯兰世界的黄金时代
中国:宋朝的经济奇迹
印度洋与东南亚贸易
皮雷纳命题
东欧:北欧海盗纽带
西欧经济

第三章 1000~1500年的世界贸易
地中海和黑海的贸易与战争,1000~1350年
印度洋和南中国海,1000~1350年
“蒙古强权下的世界和平”与陆上贸易,1000~1350年
黑死病前夕的欧亚大陆
黑死病
西欧和东欧之间的贸易,1350~1500年
1350~1500年的陆上贸易:“蒙古强权下的世界和平”的后续影响
俄罗斯的兴起
中东、地中海和国际贸易,1350~1500年
东南亚和中国,1350~1500年
对15世纪后期地中海香料贸易的定量分析

第四章 1500~1650年的世界贸易
葡萄牙、大西洋和印度洋
西班牙、葡萄牙和新大陆
太平洋和东亚
荷兰崛起为世界贸易的霸主
俄罗斯、瑞典和波罗的海,1500~1650年
商业时代的东南亚
好望角路线、威尼斯和中东
白银、丝绸和香料

第五章 1650~1780年的世界贸易
大英帝国的崛起:贸易、掠夺与殖民
重商主义、贸易竞争与英荷战争
英国、法国与荷兰共和国
英国与法国:贸易扩张与第二次百年战争
印度:莫卧儿帝国的瓦解与殖民统治的建立
东南亚与商业时代的终结
大清帝国
中国的海外贸易
中国与俄罗斯的陆上贸易
结论

第六章 贸易与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时期的贸易
贸易、海外扩张和工业革命
为什么是英国?为什么是欧洲而不是亚洲?
结论

第七章 1780~1914年的世界贸易:大分工
战争与革命
大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短期影响
大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长期影响
工业革命和运输技术
大宗商品及赫克歇尔一俄林效应
19世纪的帝国主义
19世纪的贸易政策
商品市场一体化,1815~1914年
互补的要素流动和大边疆
贸易与全球劳动分工
贸易、热带边疆地区和大分化
贸易条件
结论

第八章 1914~1939年的世界贸易:反全球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的后果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的商业政策
运输成本
世界贸易量
价格趋同和趋异
大萧条、世界贸易崩溃和发展中国家
奥斯曼帝国的覆亡
结论

第九章 重启全球化:历史视野下的20世纪后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
地缘政治后果:共产主义、冷战和反殖民化
大西洋经济的逐步复兴,1950~1970年
政策分化:1945~1980年
重启全球化:1980~2000年
国际运输费用
开放的趋势:数量和价格
解析大分工
20世纪后期的开放和一体化
结论

第十章 21世纪初的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的未来:经济挑战
全球化的未来:政治挑战
编后记

茶叶·石油·WTO——贸易改变世界 A Splendid Exchange: How Trade Shaped the World from Prehistory to Today

内容简介

《茶叶石油WTO:贸易改变世界》一百年前,只有昂贵如丝绸、金银、瓷器、香料才会穿行于各个大陆。现在,法国矿泉水、比利时巧克力、新西兰水果无处不在。几个世纪以来,骆驼和船只让人类智慧流动起来,从钟表、冰箱,到跨国公司,从阿拉伯数字、代数到复式记账法。现代生活在前所未有的贸易之河上流动。曾经由气候、季风主宰的旅途,艰辛、凶险、效率低下,如今各种货物绕地球以接近音速的高速飞行。世界贸易不断持续和加强的趋势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既繁荣又脆弱。我们对贸易的要求从根本上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轨迹。这是一部宏大的世界贸易史,时间跨度从公元前3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到今天全球化的爆发,成功地探究了世界精彩纷呈又富于争议的过去,并对未来的观察提供了新的着眼点。

维梅尔的帽子——从一幅画看全球化贸易的兴起 Vermeer’s Hat: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and the Dawn of the Global World

内容简介

《维梅尔的帽子:从一幅画看全球化贸易的兴起》内容简介:在一幅绘画中,一名荷兰军官倾身向前,正对着一名面带笑容的女子。在另一幅画中,一名女子站在窗口,掂量着几枚银币。在第三幅画中,水果从瓷碗中滚出,滑落在一条土耳其地毯上。维梅尔的绘画作品向来以美丽与神秘征服世人:这些描绘精巧的动人时刻背后隐藏着何等奇妙的故事?正如卜正民在《维梅尔的帽子》中向我们展示的那样,尽管这些图画的含义似乎十分私密,但它们实际上为世人打开了通往一个迅速扩张的世界的大门。

军官戴的时髦帽子是用海狸毛皮制成的,当时的欧洲探险家从土著美洲人那里用武器换取海狸毛皮。贩卖海狸毛皮的收益则为水手寻找前往中国的新航线之旅提供了资金支持。在中国,欧洲人用秘鲁银矿出产的银子,购买了数以千计的瓷器,瓷器成了这段时期荷兰画作中最亲切的常客。

卜正民追溯了迅速成长的全球贸易网络,正是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让海狸毛皮、土耳其地毯和中国瓷碗同时出现在台夫特(Delft)的客厅里。一位法国客人曾写道,荷兰码头“货品的丰富程度令人难以想象”。《维梅尔的帽子》恰恰展示了荷兰码头的库存何等丰富,以及人们攫取全球财富的迫切贪念如何完成了对整个世界的改造,改造世界的彻底程度超出任何人的想象。《维梅尔的帽子:从一幅画看全球化贸易的兴起》提供的丰富内容,让我们对维梅尔的绘画作品及其所描绘的年代有了全新的理解。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台夫特一景
第二章 维梅尔的帽子
第三章 一盘水果
第四章 地理课
第五章 吸烟学校
第六章 秤量白银
第七章 旅程
第八章 结语:人非孤岛

名画里的物与世界贸易史


约翰内斯·维米尔

加拿大汉学家卜正民的写作很有特色。他惯于以被人忽视的物品,或者不引人注意的事件作为切口,拓展深挖来探讨一个大主题。比如,他的《塞尔登的中国地图》,就是以一幅重新发现的地图,引出明代中国的制图技术,再引至东方的大航海时代。这部荣获马克·林顿历史奖的《维米尔的帽子》是卜正民的又一代表作,写法类似。

维米尔是谁?我想大多数人首先想起的就是某位画家。没错,他就是荷兰17世纪的风俗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在流传至今的维米尔肖像画里,这位画家戴着一顶大大的黑毡帽。事实上,这不仅是维米尔的个人爱好,还是17世纪荷兰的时代风尚,那个时候的男士们都爱戴帽子,当他们在路边碰见熟人、进屋或者面对女士,他们就会脱帽致意,表现出风度翩翩的绅士礼仪。最高贵的帽子往往采用海狸皮来制作,荷兰并不出产海狸,它们来自西伯利亚和加拿大,这意味着海狸皮到达荷兰必定需要经过一段贸易的路程。作为历史学家,卜正民注意到了这顶黑毡帽内涵的信息。这部杰出作品有了一个写作原点。


《代尔夫特一景》
如果仅此而已,这个写作基础有点薄弱,但维米尔的生活背景和创作经历极大地丰富了内容。维米尔出生在荷兰的代尔夫特,这里拥有一条重要的人工运河,从而成为繁华的商品集散地,也成为17世纪欧洲面向世界的一扇窗口。在本书的开头,卜正民来到代尔夫特,站在维米尔当年绘画《代尔夫特一景》的近似地点,他的视线慢慢搜寻河岸、船舶、教堂、辽阔的天空和遥远的天际线。他沿着运河散步,找到了荷属东印度公司代尔夫特事务所的遗址。这里曾经无比喧闹,迎接来自各方的商人和琳琅满目的商品。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作为风俗画家,维米尔忠实地记录着17世纪代尔夫特人们的世俗生活。在本书中,卜正民根据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军官与面带笑容的女子》等五幅名画,以及与维米尔同时代的另一位代尔夫特画家亨德里克·布赫的一幅油画,还有某件代尔夫特瓷盘上的装饰画,解析这些画中物品所隐藏的世界贸易的踪迹。我曾经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这些物品,在幽暗空间里闪闪发光的耳环,处于画布中心巧妙平衡结构的果盘……这一次,这些小细节连接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这些连接并不明显,但确实存在。

帽子、珍珠、异域水果、地图、烟草、称量白银、茶叶、瓷器……每一件物品,都可以牵连部分的历史。关于美洲开发的后果,关于大航海造成的世界新格局,关于商业资本主义和殖民帝国的开拓,关于全球交换网络的形成与日趋紧密的人类联系……我们熟悉这些历史,即便从艺术的角度切入,它们也并不如何新鲜,但我们仍然不惮一次又一次地去阅读,因为最早的全球贸易所具有的深远影响,的确急剧地改变了各种历史性力量的盛衰涨落,而这些力量在当时很少被理解认识,在后来被广泛注意时,很多事实已经无从改变。


《地理学家》


《天文学家》
维米尔的画作给人的感觉,如此安详静谧。当画家挥笔构思之时,安第斯地区、墨西哥和日本的白银生产正在强烈影响东亚地区和东南亚群岛的经济、政治发展;美洲的粮食作物,如辣椒、木薯、玉米,正在对中国、非洲和巴尔干地区的人口发展趋势产生支配作用;糟糕的冰河期气候正在颠覆许多欧亚国家的政权统治,火枪大炮正在重新分配整个世界的地缘政治势力。财富的重新分配,也是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地位的重新洗牌。“维米尔的帽子”仿佛一个隐喻,持有它,在那个变动的世界里,似乎就拥有了领导权。

中国明朝历史是卜正民研究的主要领域。世界性网络的锻造,既造成了断裂和破坏,也带来了创造和新生。明代的社会、经济、文化,构成了世界贸易史的一幅幅画卷,利玛窦、徐光启等人竭力促成东西方交汇,给颟顸老迈的中国带来了曙光,可惜这些光亮实在太微弱了,当门被关上,就被挡在了外面。“在欧洲人眼里,外在世界正以观念和器物的形式进入他们的生活”,代尔夫特是欧洲的缩影,时时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可是,“对大部分中国人而言,外在世界仍在外面”。

一颗方糖里的全球贸易史

原创: 「罗辑思维」 罗辑思维 今天

生活中,这几个问题你想过没有:

  1. 相比其他味道的食物,为啥甜食那么多?
  2. 为什么说“女人更偏爱甜食”?
  3. 送孩子礼物时,为啥也多是糖果?

要解开这些看似寻常问题的答案,得先看看今天介绍的这本书——

《甜与权力》

作者: [美] 西敏司
译者:朱健刚 王超
出版:商务印书馆

  1. 糖是最便捷的能量来源,人类对糖的需求,是一种本能。但相比无处不在的甜食,人对于糖的需求远没有那么大。这个需求,是如何被充分满足,并被无限放大的呢?

原因你可能想不到——全球贸易。咱们以爱吃糖的英国人为例,看看这个过程。

  1. 英国人有多爱吃糖?举个例子:一战后,当回忆起战争期间最艰难的事时,很多英国人会说:“食物短缺,没有糖。”为了解决肥胖问题,英国政府今年4月份宣布,开始对含糖饮料征收糖税。英国人对糖的依赖程度,可见一斑。

  2. 糖在今天到处都是,但普通人消费得起糖,不过是近一二百年的事。在17/18世纪的英国,糖是财富的象征。贵族为了彰显特权身份,会制作各种“糖雕”,就是生日蛋糕的前身。糖在当时有五大用途,特别不可思议:药品、香料、甜味剂、防腐剂和装饰品。作为一种奢侈品,普通人可消费不起。

  3. 消耗如此巨大,糖从哪来呢?英国最初从地中海进口,后来从葡萄牙进口。靠进口终究不是办法,随着海外扩张,英国最终在美洲建立自己的蔗糖种植园。糖的产量大增、价格降低,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

  1. 靠糖发家的利益集团,鼓励消费更多的糖。除了日常需求,还通过宣传,将糖纳入社会礼仪之中。糖,成为美好品德的代名词。比如宗教节日中的甜食代表对神的尊重、送朋友甜点代表善意、送病人甜食代表关爱……人们逐渐相信甜食的文化内涵,更大规模地消费糖。
  1. 在内在需求和外在引导的双重作用下,糖成了英国人的生活必需品。还逐渐与茶结合,成为英国人的国民饮品。

① 工人阶层:糖是最重要的能量来源。肉一般留给工作的父亲,糖属于母亲和孩子。不是女人更爱吃糖,而是她们只得到了糖。但“女人爱吃糖”的观点却被保留了下来。

② 社会中层:工作间隔发展出“茶歇”文化,逐渐演化成一种社交方式。

③ 富裕阶层:下午茶成为一种习惯。

到1900年,糖在英国人的饮食中提供了近1/5的热量,重塑了英国人的饮食习惯、工作和休闲时间,甚至消费的流行风潮。

  1. 通过糖,世界第一次被联系在一起。世界形成一个贸易三角:英国的工业产品被运往非洲换取黑奴,非洲黑奴被运往美洲参与蔗糖生产,美洲蔗糖又被销往英国。

  2. 糖在当时有多重要?打个比方,就好比现在的石油。一定程度上,谁掌握了糖,谁就拥有了左右全球市场的权力。由此,英国成为宗主国,美洲逐渐沦为附庸。很多拉美国家,比如古巴,现在仍是世界重要的蔗糖产区,就是在当时被塑造的。

  3. 聚焦到国内,糖促进了英国的转型。当时的蔗糖生产,已经具备了一些工人生产的特点:严格的劳动纪律、精细的劳动分工,以及严密的周密计划。生产方式的变化,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最终完成转型。

  4. 依靠糖贸易发家的那批人,甚至左右了英国的国家走向。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他们开始进入政府和议会,直接影响国家政策。英国从重商主义到自由主义的转变、反对废奴运动、降低蔗糖的进口关税……背后都有他们的身影。

  5. 回顾糖在全球贸易中的作用,以及从奢侈品到生活必需品的“逆袭”过程,下次面对生日蛋糕这些甜食时,你要明白:大部分文化,都不是自然产生的。关于糖,很多今天看来自然的习惯,都是有意塑造的结果。

今日所得

在18世纪,糖如同今天的石油。谁掌握了它,就拥有了左右全球市场的权力。

为什么交易的时候需要中间人

在互联网时代,似乎一切都在去除中间人,比如瓜子二手车的广告就明确喊出来“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每一个时代,新科技似乎都预示着中间人的终结和直接交易的前景。毕竟,动动脑就知道,如果买方和卖方能直接沟通,谁还会需要中间人?

可是,大量中间人的行业仍然存在,那些被替代掉的只是用信息不对称赚钱的中间人,而不是那些让买卖双方都受益的中间人。美国知名记者玛丽娜•克拉科夫斯基(Marina Krakovsky)在《中间人经济》这本书中,就分析了不同的中间人角色以及他们给买卖双方创造的价值。

互联网能取代处理交易的股票经纪人和那些只负责接单的旅行代理人,但还有很多无法被取代,这其中根本原因在于对信任的需求。中间人与买卖双方的沟通频率远远高于那些试图越过中间人直接交易的人之间的沟通频率,所以中间人更容易与买卖双方建立信任。而如果他能为双方提供其他的增值服务,那么他将更难被替代。

我们从玛丽娜的分析中,挑选了五种中间人的不同角色:搭桥者、认证者、强制者、风险承担者、隔离者来分别介绍下他们的价值。

第一种是搭桥者,就是通过缩短物理空间、社交或时间上的距离,促成交易。理论上我们能跟任何人交易,但在实际操作中,交易对象还是会有一定的限制。地理位置把人分隔开来,这提供了巨大的贸易获利的潜力,但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贸易壁垒。中间人则可能理解双方的需求和文化,能够穿透这样的壁垒。

此外,社交距离更加重要,距离只有几公里的人们也会因为社交距离存在而毫无联系。互联网缩短了人与人间的距离,但人们仍然喜欢抱团、混圈子,圈子与圈子间的社交距离也仍然存在。而搭桥者让买卖双方走到一起,促成交易。

第二种是认证者,他们能去伪存真,为买方提供关于卖方质量的可靠信息。

认证者是中间人扮演的最普遍、最有用的一种角色。认证者能给买方筛选到合适的卖方,节省买方的时间,降低买方被骗的风险。比如细分领域的专业猎头,就能帮企业更快地找到合适的候选人。

对于认证者来说,他们为什么会成为专家进而获得报酬呢?经济学家加里·比格莱恩在1993年就给出了解释,他观察到“中间人比一个普通的买方买过更多东西”。对于买方来说为了只用一次的东西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是浪费时间。中间人则不同,他会一直购买同一类物品,中间人有“为自己做大量投资的动机,他们希望借此获得能辨别这类物品品质的能力”。

诚信的卖家也会有难题就是无法证明自己的可信度,他们的产品卖不上好价钱,于是一些人就退出市场,这样一来市场上就充斥着毫无可信度的卖家,进一步侵蚀买家的信任和出价意愿,这样的恶性循环就会成为“逆向选择”。而有了中间人,市场整体则可能不会这么糟糕。

第三种是强制者,保证买卖双方全力以赴,互相合作,并坚守诚信。

一个中间人要保证交易进行还需要成为强制者,否则他能够发现卖方的隐蔽信息,但不能保护买方。一个中间人能成为强制者的要求之一便是能保证与卖方的稳定关系,如果这种稳定关系的未来价值高于现在欺骗买方带来的好处,那么就可以避免道德风险存在。如果缺乏这样的关系,卖方理论上就可以欺骗买方。

美国网上订餐网站opentable就是这样的一个强制者中间人角色。用户在opentable可以选择餐厅提前订位,但问题是如果就餐者订了位子到时候不去,餐厅就会浪费这个位子,还得向opentable支付订餐服务费用。所以opentable制定了一套规则来监督交易的执行,就是它会在就餐日到来之前邮件提醒订餐者,如果这个就餐者一年内出现4次订位却没出现的状况,opentable就会终止为这个账户服务。

现实中,买卖双方的交易往往就是一次性博弈,但如果他们跟长期从事某一领域交易的中间人合作,比如卖方和中间人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那么经济整体都会变得更加有成果和有效率。

第四种是风险承担者,他们可以减少波动和其他形式的不确定性,尤其适合风险厌恶型交易者。

当代艺术品市场就是一个高度不稳定的市场,当人们失去工作或者投资暴跌时,他们就会把艺术品卖掉,或者在经济不好的时候,有钱人也不倾向于购买艺术品。此外,艺术品的品味也是相当有主观性的,哪怕是已经成名的艺术家,作品的销量也是不可预测的。

与画家相比,中间人比如画廊还是能承担更多的风险,他们比买方和卖方接触的人更多,画廊也可以通过代理不同画家的作品组合来一定程度上分散风险。如果没有画廊经营者,艺术家要自己支付租金和其他市场费用,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成本。大多数艺术家都不能承受这种赌博。中间人也通过承受风险,来从风险溢价中获利。其实,越想规避风险的一方,越不会介意支付风险溢价来降低风险。

第五种是隔离者。他们能协助用户获得所需,避免给人留下贪婪、过度自我推销、喜欢挑衅的恶名。

很多情况都需要隔离者,比如招聘员工。通常,那些优秀的求职者都在同行业的其他公司上班,比如公司的对手,客户或是供应商。然而招聘经理如果直接去挖这些员工,有时就会陷入不道德的境地中。而中间人作为代理人和隔离者,就可以保全双方的形象,他能在最好的时机把双方隔离开。有意思的是,可能双方都知道背后是谁在主使,但仍然需要这样的中间人。

以上是几种中间人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他们给买卖双方提供信息乃至信任之外,还提供了其他不同的价值。这也就是为什么互联网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大量的中间人行业。因为他们在交易中,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期内容参考来源:《中间人经济》;作者:玛丽娜·克拉科夫斯基;中信出版社出版。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