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Freakonomics

A Rogue Economist Explores the Hidden Side of Everything

魔鬼式思维方式有3个特点,面对一个不确定的问题时

首先要承认自己不知道
其次要学会提出正确的问题
最后是要学会放弃。

1
2
3
4
《魔鬼经济学1》————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世界
《魔鬼经济学2》————拥有清晰思维的艺术
《魔鬼经济学3》————用反常思维解决问题
《魔鬼经济学4》————用“有色眼镜”看清世界

目录

《魔鬼经济学1》
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世界

本书的由来
前 言 万事万物的隐秘一面
第一章 教师与相扑力士有何共同点?
第二章 为何三K党和房地产中介是一路货色?
第三章 为何毒贩还在与母亲同住?
第四章 罪犯都去哪儿了?
第五章 怎样才算完美父母?
第六章 完美父母续章

《魔鬼经济学2》
拥有清晰思维的艺术

推荐序 趣味横生的魔鬼经济学 // 比尔·盖茨
写在前面
导 言 魔鬼经济学=荒谬怪诞经济学?
第一章 遏制气候变暖:火山爆发,用烟囱捅破天,还是架一根18英里长的管子?
第二章 恐怖分子的银行账户有什么特点?
第三章 难以置信:犯罪率升高是因为电视看多了?
第四章 疫苗、安全带和飓风:不一样的事情,一样的逻辑
第五章 街头妓女与百货商店圣诞老人有何相似之处?
结 语
致 谢
《魔鬼经济学3》
用反常思维解决问题

第一章 什么是“魔鬼式思考”?
第二章 承认自己不知道
第三章 你的问题是什么?
第四章 真相在问题的根源
第五章 像孩子一样思考
第六章 爱吃糖的孩子
第七章 所罗门王和大卫· 李·罗斯有什么共同点?
第八章 如何说服不想被说服的人?
第九章 放弃的好处
致谢
《魔鬼经济学4》
用“有色眼镜”看清世界
引言 博客与瓶装水有何共同点?
第一章 我们只是想帮忙
第二章 手淫者林伯翰与灾星韦恩
第三章 高油价万岁!
第四章 竞猜
第五章 如何杞人忧天
第六章 没有作弊,就意味着没有努力
第七章 但这是否有益于地球?
第八章 痛失21点
第九章 何日宜抢银行
第十章 性事宜多谈,我们可是经济学家
第十一章 万花筒
第十二章 一日火箭……
致谢

《魔鬼经济学1》| 张凯解读

关于作者
史蒂夫·都伯纳,畅销书作家,善于写作。
史蒂夫·列维特,经济学家,善于数据分析,专门研究各种稀奇古怪的话题。麻省理工大学经济学博士,在芝加哥大学任教,不到两年就拿到了芝加哥经济学院的终身教授头衔。克林顿、卡梅伦、小布什都邀请他出谋策划。

关于本书
这是一套关于聪明人怎样看世界的书。一共4册,前2本就是他所研究论文的一个简易版的集合,第3本主要讲了他们的研究方法论,第4本,是把他这几年写的博客整理了一下集结成了一本书。

核心内容
第一,教师和相扑有什么共同点?
第二,人的动机要怎么进行区分?

1505366785749.png

一、教师和相扑的共同点?

他们都会受利益的驱使而作弊。
相扑在日本号称是第一运动,除了有严格的比赛规则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圣洁。但这种以纯洁自称的相扑运动因为有利益的驱动,内部滋生出很多通过作弊来获得利益的行为。

【案例】
有两名相扑选手,退役后就爆料相扑界的一些丑闻,但被人灭口。要怎样证明相扑界的作弊现象呢?列维特用了大数据分析。

列维特找出了三万两千场比赛,经过统计发现,相扑选手会提前串通来决定输赢,第一场我赢,第二你赢,互相帮助,一起晋级。据说这种互助是明码标价的,段位低一点的让一场比赛大概是250美元,或是给一条好烟就能成交,段位高一点的关键场次大概是2500美元。当然,这些都是他们圈子内部的潜规则。

教师在利益的驱动下会不会作弊呢?

能查到的教师的作弊行为至少占所有教师的百分之5以上。把几十万份的学生考卷输入电脑,然后通过发现其中异常的地方来找证据,发现有的老师会直接把答案写在黑板上,隐蔽一点的是做各种各样的暗示。

一个老师带的班,或是一个学校的好坏直接和学生的总成绩相关,成绩越好,教育部分会拨更多的款,学校的声望会好,老师自己会更加受欢迎。

【案例1】
列维特发现的数据显示,最平常的作弊行为是教师直接帮考生修改答案。

【案例2】
美国的税务局修改了一项规定,以前纳税人只需要为每名受他监护的儿童上报名字就行了,新的规定要求不仅提供名字,还要提供社保的号码,于是,美国的700万儿童一夜之间就“消失”了,占美国所受监护儿童的十分之一。

二、人的动机要怎么进行区分?
驱动这些行为的动机都是利益,这是经济学研究的最重要的一个方向。
传统的经济学,假设人是理性的,行为经济学,就假设人是不理性的,这是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对限制条件的争议。咱们这里主要说外部的刺激是什么,人们在受到外部刺激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只要弄清楚这些诱因,人们做出的千奇百怪的行为才能够解释。

怎么分清楚这种外部的刺激的呢?明天的每天一本书为你解答

金句:

1
2
3
1. 道德代表着人类心目中,这个世界应该如何运转,而经济学家代表着其实际的运转方式。
2. 调控的本质就是如此奇特,而又影响深远,一点微小的调整便可能造成极端彻底又出乎意料的后果。
3. 既然有聪明人费心设计出了行为框架,就有成千上万的聪明或是不聪明的人会花更大的心思去钻空子。

《魔鬼经济学2》| 张凯解读

关于作者
史蒂夫·都伯纳,畅销书作家,善于写作。
史蒂夫·列维特,经济学家,善于数据分析,专门研究各种稀奇古怪的话题。麻省理工大学经济学博士,在芝加哥大学任教,不到两年就拿到了芝加哥经济学院的终身教授头衔。克林顿、卡梅伦、小布什都邀请他出谋策划。

关于本书
这是一套关于聪明人怎样看世界的书。一共4册,前2本就是他所研究论文的一个简易版的集合,第3本主要讲了他们的研究方法论,第4本,是把他这几年写的博客整理了一下集结成了一本书。

核心内容
一、诱因要怎么分类?
二、怎么发现大数据之间的相关性?

1505366936205.png

一、“4种胡萝卜”
分清楚诱因区别对我们设置激励机制至关重要。

四种诱因:
经济动机——钱;
道德动机——让自己感觉良好;
社会动机——要得到别人的认可;
追随动机——随大流、简单的效仿。
当你想要设置一个激励机制的时候,需要全方位的考虑诱因。比如你想用钱做诱因的时候,钱的多少就至关重要。

【案例1】
一个经济学家在拉斯维加斯度假,在酒吧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士,就直接过去问,你好,我这有100万,今天晚上你能陪我吗?女士看了一眼这个人,觉得长得太丑,看在钱的份上,还是点头答应了。然后经济学家又说,不好意思,我只有100块,你晚上愿意陪我吗?女士马上就怒了。

【案例2】
献血通常都是无偿的,只给一点点钱,很多人就觉得接受不了了,“我是为了做公益事业才献血的,这么神圣的事情还给钱,你当我是什么人”。但要是钱给得非常多,可能会有人不择手段做血液买卖。

经济诱因和道德诱因在不同的环境下因为不同的人此起彼伏,在设置激励机制的时候也要根据不同的人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怎么发现大数据之间的这种相关性:毒贩为什么总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块?

芝加哥大学的一位学生文卡特斯,去收集调查问卷的工作,误打误撞进了一个贩毒的黑帮组织做研究,得到了一个账本。经过作者的分析之后,得出贩毒团伙本质上和麦当劳公司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做的连锁店生意。

毒贩的生意模式是一个金字塔的结构,最底层的是街头业务员,他们能拿到的工资还不如一个卖汉堡的销售员。这些毒贩大多数都和自己的母亲住在一块的原因,是他们根本租不起房子。
既然贩毒根本赚不了什么钱,为啥还有很多人要干这行呢?因为贩毒团伙的流动性大,给了底层毒贩很大的升职幻想空间。打打杀杀是一个黑帮内部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行动倾向。所有人都想争老大的位置,通过不断的惹事来搅乱这种稳定的格局,通过惹事证明自己的能力。

毒品行业出现过一个爆款产品“快克”,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先是毒品行业开始变得繁荣,大量的人开始进入了贩毒行业,暴力活动开始急剧增加。据说就这一个产品让黑人这个族群的发展水平倒退了10年,犯罪学家预测青少年犯罪马上就要迎来一场腥风血雨,过了几年大家发现所有的犯罪率开始神奇的持续下降,与预测的正好相反。因为罪犯在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被他们的母亲杀掉了。

列维特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下一集为你解答。

总结:
诱因分为4种——经济、道德、社会和追随。毒贩和自己父母住一起是因为大多数毒贩都不赚钱。

金句:

1
2
3
1.我们越来越倾向于从触手可及的事物上寻找因果关系,而忽视年代久远、难以想象的现象。
2.我们尤其迷信短期可见的原因,多数时候,这种推断都是正确的,但探讨因果关系时,这种一概而论的思维却常常存在陷阱。
3.帽子不够分的时候,不能用砍头来解决问题。

经济学家怎么看世界

一说到经济学家,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关于股票市场的各种分析,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等等。其实经济学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去分析具体的经济问题,而是学会用经济学家的视角去看待世界。有本书叫《魔鬼经济学》,它说了几个小故事,这几个故事告诉我们,经济学家们是怎么看这个世界的。

第一个是关于酒后驾车的故事。说起酒后驾车,我们都知道很危险,前几年国家不也出台政策,加重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嘛,可见它的危害。可经济学家会一板一眼的告诉你,根据统计结果,比酒后驾车更危险的是酒后步行。这事儿其实不难理解,我们来假设有这样一个场景:朋友去你家参加聚会,兴致起来之后喝大了,分手的时候他跟你说,酒后驾车危险,我家住的也不远,我步行回家好了。你肯定觉得朋友这个决策够明智。但实际情况是,酒后步行更危险,比如说在冬天。因为喝醉了酒,很有可能迷路找不到家,尤其在北方,大冬天的在外面呆一晚上,冻死的几率就会高很多。但是开车就不一样了,即便是迷路回不了家,顶多在车里睡一晚上,肯定是不会冻死。所以说,下次你的朋友喝大了,千万别让他步行回家,最好是给他叫个出租车。经济学家在做判断的时候,不会感情用事,而是会根据数据作出真实的判断。

第二个故事是讲电视机解救了印度女性。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在印度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甚至很多女性都认为重男轻女的合理的。虽然印度政府也大力宣传不要重男轻女,做了很多公益广告,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但是效果一直都不怎么样。找经济学家调查之后,经济学家建议政府说,别做广告了,提高电视机的普及率吧。因为随着电视在印度的普及,印度女性的地位是逐渐提高的。因为有了电视之后,印度女性在家里就可以看到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女性原来生活的那么好,有这么多的权力。一旦大多数女性都了解了重男轻女的观念是错误的,她们就会积极主动的维护自己的权利。所以,在经济学家看来,与其花钱做公益广告,还不如让电视的普及率更高一些。

第三个故事是讲马和汽车谁的危害更大。我们现在总是抱怨汽车太多了,即造成了交通堵塞,又污染了环境。我们觉得没有汽车的时代环境可能更好,马路也更通畅。可经济学家会告诉你,那是路上的马车少,马车多了一样污染严重、交通混乱。在19世纪的时候,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还是马车,真实世界的马车可不像我们在电视剧里看的那么好操控,马动不动就撂挑子不干了,或者受了惊吓就回失控满大街的跑。可想而知,当时的交通是多么混乱,比汽车时代可没好到哪儿去。再说污染环境,汽车相比马车已经是相当环保了。19世纪的纽约,大概有20万匹马,每天产生的马粪就有几百万斤,这么多的马粪根本处理不完,就堆放在城市的空地上。想想大街上那个味儿,也真是醉了。这还不算完,一到下雨天,那更是一场灾难,很多马粪都掺着雨水流到房子的地下室里。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很多纽约的公寓,都会有高出马路的两阶台阶,这不是为了有格调,而是为了防止马粪流进屋里。

第四个故事是鲨鱼咬人事件。在2001年的夏天,美国发生了一起恐怖事件。有一个8岁的小男孩儿在海边游泳的时被鲨鱼咬断了胳膊。当时媒体大肆宣传,很多人都吓得不敢去海边玩儿了。但经济学家看了眼数据后说,大伙儿完全没必要这么兴师动众嘛。2001年全球有68起鲨鱼攻击人的事件,其中有4起是致命的。而从1995年到2005年,每年全球发生的鲨鱼袭击的次数都是60多件,也就是说,2001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因为媒体的大肆宣传,才造成了人们的恐慌。报纸为了吸引眼球也是用尽了手段,他们如果用数据冷静客观的分析,第二天的销量肯定没有危言耸听的高。

通过这四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学家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客观真实的世界。他们作判断的依据是真实数据,而不是情绪。所以,经济学家眼中的世界才是一个更客观、更真实的世界。

本文源自:《魔鬼经济学2》

《魔鬼经济学3》| 张凯解读

关于作者
史蒂夫·都伯纳,畅销书作家,善于写作。
史蒂夫·列维特,经济学家,善于数据分析,专门研究各种稀奇古怪的话题。麻省理工大学经济学博士,在芝加哥大学任教,不到两年就拿到了芝加哥经济学院的终身教授头衔。克林顿、卡梅伦、小布什都邀请他出谋策划。

关于本书
这是一套关于聪明人怎样看世界的书。一共4册,前2本就是他所研究论文的一个简易版的集合,第3本主要讲了他们的研究方法论,第4本,是把他这几年写的博客整理了一下集结成了一本书。

核心内容
一、堕胎对社会安全的影响。
二、如何识别恐怖分子。

1505366989004.png

一、犯罪率降低是因为合法堕胎法案的推行,本来生出来可能犯罪的这一帮孩子压根就没有生出来。

【案例1】
罗马尼亚强制生育。为了增强国力,总统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强行推行了一个政策,禁止女性堕胎,对不遵守的人就用暴力镇压,但医疗水平有限,出现了大量妇女和婴儿死亡的事件。在强制推行这个政策十几年后,总统被年轻人哄下台,夫妇俩双双被枪毙。

【案例2】
美国合法堕胎法案推行后,堕胎费下降,人们可自由地选择要不要这个孩子。本来想被父母打掉的孩子出生了,他们在一个不健康的环境下长大,就会有更高的概率去犯罪。

二、经济学家做的事就是还原事实,并不是出于道德考量。

【案例1】
假如1个婴儿等于100个胎儿,价值比例是1比100。现在美国约有160万例堕胎手术,现在胎儿和婴儿的价值比是1比100。堕胎法案每年会杀死1万六千条生命,这个数字远高于每年因为堕胎合法化而减少的凶杀案的数字。说明推行堕胎法案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案例2】
假如一条人命是30万,每年因为雾霾死掉的人数乘以这个数字,假设是1个亿。然后我们把1个亿和工厂停产损失的数字比较一下,如果高于工厂停产损失的数字就让他们停产,如果低于就不用停产。

三、怎么从银行账户识别出恐怖分子?

恐怖袭击最大的破坏力其实不在于恐怖袭击本身,而在于他营造出来的恐怖气氛给社会带来的隐形成本。

【案例】

由于恐怖分子凭空制造出来的脱鞋和穿鞋这个安检动作每年会“杀死”14个美国人;
9.11恐怖袭击后的三个月里,美国的交通事故突然增加了1000多例;造成其他部门的警力缺失。
找到恐怖分子的传统方法是搜集情报或通讯监听。作者发现恐怖分子都有一些共同特征:不存钱、周五不取钱,账户里没有正常的生活开销、不买保险。

作者忠告恐怖分子如果要掩盖自己的行踪,就应该去银行买份保险,然后把账户的名字改掉。如果1个人符合几个特征,一是突然存入一大笔钱。二是周五从来不取钱,账户里也没有日常开销的费用。三是去银行买了保险,名字看起来还是个穆斯林,基本可以断定为恐怖分子。

四、为什么妓女的收入越来越少?

因为越来越多的女性愿意免费和男性发生关系。
100年前,性从业者少,承担生理风险巨大,属于稀缺资源,芝加哥一个普通的妓女一年能赚20多万。
政府打击卖淫团伙但效果不好,最好的方法是:假如法律规定卖淫可以随意,但是嫖客一旦被抓就会被阉割,那这个市场就会迅速萎缩。
性解放观念开始流行,大量的年轻男女开始进行婚前性行为,女性愿意免费和男性发生性关系。婚前性行为逐渐成了男性嫖娼的替代方案,随着付费需求量的下降,妓女的收入开始下滑。

总结:
魔鬼式思维:不会带着任何的情绪和事先预设的道德感去评判问题,只负责还原世界的本来面目。

启示:
很多事件其实就是由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小事引起的,一个聪明人也总是能拨开迷雾,找到他们其中千丝万缕的联系。

金句:

1
2
3
1 .大多数人没有时间,或者也不想深思这些大问题。我们更倾向于听别人怎么说,一旦产生共鸣,便将自己的认知附加在别人身上。
2.当你将供应商赶尽杀绝时,市场上相应产品和服务就会严重不足,这就不可避免会推高价格,而高价格又会吸引更多供应商纷纷进来。
3.大多数事情都属于下面两类中的一种:一类是你一直认为你了解但是却不了解的事,另一类是你原本不知道自己想了解但实际却很想弄清的事。我们得出的结论,或许并没有那么有用,但是这没关系,我们在设法启动对话与交流,而不是给出最后的结论。

《魔鬼经济学4》| 张凯解读

关于作者
史蒂夫·都伯纳,畅销书作家,善于写作。
史蒂夫·列维特,经济学家,善于数据分析,专门研究各种稀奇古怪的话题。麻省理工大学经济学博士,在芝加哥大学任教,不到两年就拿到了芝加哥经济学院的终身教授头衔。克林顿、卡梅伦、小布什都邀请他出谋策划。

关于本书
这是一套关于聪明人怎样看世界的书。一共4册,前2本就是他所研究论文的一个简易版的集合,第3本主要讲了他们的研究方法论,第4本,是把他这几年写的博客整理了一下集结成了一本书。

核心内容
魔鬼式思考,经济学家那一套特有的,非常理性的,用数据来说话的思考习惯。

1505367078498.png

三点帮助我们掌握魔鬼式思考:

第一点,承认自己不知道
承认自己不知道,是保持清醒思考的关键。人不愿意承认自己不知道的原因是说我不知道的代价往往比说错的代价更高。

最愿意承认自己不知道的往往是某个领域顶级的专家。

【案例】
专门研究自杀话题的专家也不能确定自杀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业界唯一的公认理论是无处归咎责任论,当有明确的责怪对象的时候,你就不容易自杀,如果没有可怪罪的对象时,破坏力就会指向自己的身体内部,你就更可能觉得绝望。但这个理论只能解释一小部分人。

第二点,学会提出正确的问题
不论你想解决什么问题,请确定你不是在专攻动静较大、吸引你注意力的环节。更好的答案永远不在显而易见的地方。

【案例】
日本经济学家夺得吃热狗比赛冠军。他发现其他选手吃热狗的姿势都是拿起来,塞到嘴里,喝口水冲一下,然后再吃下一个。他发现可以先吃不用咀嚼的香肠,再把面包蘸温水,把水挤掉之后再吃。往水里加一点植物油,这样水就更润滑,更有助于下咽。前4分钟尽快吃,先把胃撑大,中间4分钟放缓一点,让胃适应一下,最后4分钟冲刺,尽可能地吃。如果睡眠减少会更容易呕吐,另外腹部的肌肉也很重要,有一点腹肌可以让胃更有力量,还可以抑制呕吐,最后发现,吃的过程中如果轻微地跳动,也能给胃腾出更大的空间。

成功秘诀:将“我怎么能吃更多的热狗”的问题转变为“我怎么才能让热狗更容易下咽”;将吃热狗和日常吃东西区分开来;不给自己的大脑设上限。

第三点,学会放弃

放弃能带来巨大的好处,放弃能及时的止损,能给你更多的机会。

为什么很多人会固执地永不放弃?一个原因是念念不忘沉没成本,还有一个原因是看不到机会成本。

总结:
人类动机的来源分为4种,分别是经济诱因、道德诱因、社会诱因、追随诱因,后面有4个大棒,分别是人们害怕失去物质好处、害怕自我感觉不好、害怕别人的非议、害怕被大众抛弃,我们对他们产生特定的反应和具体的动作,理解这点我们就能设置出更有效的激励机制。
毒贩总是和自己母亲住一起是因为他们很穷,犯罪率直线下降的原因是因为堕胎法案的推行,恐怖分子虽然学历都很高又很难辨识,但是他们会贪小便宜不买保险,街头妓女的收入与过去相比下降的原因是性观念的解放。

魔鬼式思维方式有3个特点,面对一个不确定的问题时首先要承认自己不知道,其次要学会提出正确的问题,最后是要学会放弃。

启示:
这套书章节看似凌乱,其实是有一条金线在贯穿其中,这条金线就是经济学思维中那种暂时把道德感抛开看问题的策略,如果你也能有这种勇气,能忍受别人异样的眼光,遇事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一面,能观察到事物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能通过数据的帮助找到答案,那你就是这个时代的聪明人。

金句:

1
2
3
1.如果你的病情很严重,去医院看病会略微提高你存活下来的概率,如果你病得不严重,那么去看病就会提高你死亡的概率,生活中很多情形反复无常,不可理喻,由此可见一斑。
2.所谓的魔鬼式思维,经济学家的思维,其实都没什么神秘的,只要你尊重人性的复杂程度,理解人们行为背后的动机,用充满质疑的眼光看那些司空见惯的问题,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积极地探索频繁地尝试,那么你也会成为一个经济学家。
3.如果你依然对放弃这个词感觉到本能的害怕,听得总是有那么点不舒服,那我们就换一个词好了,叫做放下。放下那些束缚我们的限制,放下那些承认自己不知道的恐惧,放下你明明知道把球往中间踢胜算更大,却还是会把球踢向两边的惯性思维。

新书丨诈骗短信为什么那么弱智

挑选靠谱的人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嘛,但是我们又时时刻刻面临选择,法官要判定谁是罪人,公司要挑选靠谱的员工,甚至连骗子也要找好骗的人。那怎么才能做一个正确的判断呢?有本书叫《魔鬼经济学》,就教了我们一招。我们来听一下。

先来说一个故事,《圣经》中有一个所罗门王断案的故事。在所罗门王刚继承王位的时候,有两个女人跑过来告状,大概情况是,有个女人的孩子死了,她就去抢另一个女人的孩子,俩人就孩子的归属问题争起来了。所罗门王说,这好办,把这个小孩儿一劈两半,你们一人一半,这就不用争了。一听国王这么说,一个女人立马苦苦地央求国王,说千万不要这么做,她不争了,同意让另一个女人把孩子抱走。另一个女的却无动于衷,说那好呀,就把孩子分成两半好了。这时候所罗门王立刻把孩子判给了第一个女人,道理很简单,孩子的亲妈才会这么关心孩子的生死。

这个案例里,所罗门王给两个女人设了一个特别高的门槛,就把谁是真妈妈测了出来。《魔鬼经济学》这本书,把这种方法叫“花园自除杂草”,意思就是说,通过一种办法,可以自动把花园里的杂草清除掉。

下面我们再来听几个“花园自除杂草”的案例。

在中世纪的欧洲,法官判案的方法简单粗暴,在他们不能分辨真相的时候,就要求被告把手伸进油锅里,如果没受伤,证明他就是清白的,可以马上释放他。大部分人听到这的反应是,这也太荒唐了吧?其实一点不荒唐,首先当时的人们是真心相信上帝的存在,相信上帝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被告问心无愧,即便是下油锅,上帝也会保佑他不受伤。在这样的前提下,那些心里有鬼的人,根本就不敢接受油锅的审判,那你不敢接受,就证明你有罪了,而那些坦坦荡荡知道自己没罪的人,就敢接受油锅的审判,其实这些人最后没真的下油锅,法官看他们信心满满,通常也就会判他们无罪了。

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在一个人员流动率很高的行业,怎么才能招聘到一个踏实稳定的长期员工呢?也可以用“自除杂草”的办法。用人单位可以设计一个复杂无比的申请表,这样就可以把那些海投简历的人筛选出去,因为填表太麻烦了嘛,如果只是想找个临时工作,肯定不愿意费这个劲儿。反过来,只要一个人能认认真真把报名表填了,就能证明这个人还是比较有耐心的,对这份工作也比较重视,这样的人更可能在公司长期干下去。这个道理也能解释了为什么大学毕业证有价值,因为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毕业的人,肯定有耐心。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等方面,还是会比普通人强一些,所以招聘有大学文凭的人还是会靠谱一些。

再比如,很多公司在员工入职之前会搞一个员工培训,有一家生产鞋的企业,他们在员工培训结束,正式入职之前,会和员工说。如果你们现在就提出辞职的话,可以领2000美元的补贴。你可能觉得,这家公司疯了吗?当然不是,2000美元的补贴,就可以把那些不是真心喜欢公司文化、工作只是为了工资的员工筛出去,这些人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可远不止2000美元,用自除杂草的办法一筛选,就减少了损失。

还有一个案例。二战期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不允许巴勒斯坦人自己造子弹,但是巴勒斯坦的邻国虎视眈眈。为了自卫,巴勒斯坦人不得不偷偷制造子弹。为了防止英国人的突击检查,聪明的巴勒斯坦人就用了“自除杂草”的方法。他们和英国人说,如果你们想喝冰镇啤酒的话,提前给我们打电话,我们帮你准备冰镇啤酒,你们来了就能直接喝。就这么简单的一招,就把突击检查这个问题解决了,因为英国人每次来之前都会给他们打电话预约冰镇啤酒。巴勒斯坦人就知道英国人要来,就可以提前准备一下,保证子弹工厂不被发现。

最后再说一个我们身边的案例。我们手机里都收到过“重金求子”呀,中了大奖呀之类的短信,这一看就是骗人的嘛,我们肯定也会嘲笑这些骗子,太没技术含量了,这能骗到谁?这其实这也是骗子们“自除杂草”的办法,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骗子短信,就是要把聪明人筛选出去。聪明人不好骗嘛,行骗成本太高。而相信这些短信的人,说难听一点就是傻,骗他们成功率当然会高很多。

你看,不管是公司招人还是挑选合作伙伴,想要挑出靠谱的人,我们都可以用“自除杂草”的方法来筛选。

本文源自:《魔鬼经济学3》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