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Smartphone

日趋集中。

2020年2月,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跌幅。中国的智能手机供需大幅下降,整个亚洲都在下滑,世界其他地区也出现了放缓。这是智能手机行业想要忘记的一个时期。展望未来,这个行业似乎还没有走出困境。
——Strategy Analytics的执行董事尼尔·莫斯顿(Neil Mawston)

Why

新冠疫情波及手机供应链 复产存不确定性

【财新网】(记者 何书静 屈慧)新冠疫情蔓延,手机供应链厂商面临缺人、缺口罩等难题,能否如期、满员复产存在不确定性。

富士康位于河南郑州的工厂主要服务苹果。据财新记者了解,全球至少四成以上iPhone由河南郑州工厂贡献。受新冠疫情影响,郑州市政府已经对物流、人员流动采取一定限制措施,比如要求外省车辆隔离14天,但尚未进行交通封城。市场由此传出富士康郑州工厂可能存在关停风险。不过,富士康于1月29日公告称,在当地政府允许的情况下,大陆生产厂区预计2月10日全面复工。

如果疫情持续是否有备选方案?富士康未正面回应,仅向财新记者表示,尚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市场一度传出富士康将动用海外工厂维持iPhone等手机的产能。这一方案遭到业内质疑。据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报告,超过99%的iPhone在中国生产和组装。canalys移动业务全球副总裁彭路平向财新表示,富士康的海外工厂也无法组装新款iPhone,其印度工厂组装的是低端产品。

市场普遍认为,若疫情持续,富士康工厂势必受到影响,iPhone产量难以得到保障。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无线智能手机战略服务总监隋倩认为,如果富士康工厂继续停工,iPhone在2020年一季度的出货量会同比下降13%。

除了富士康,ODM厂商闻泰科技( 600745.SH )也在积极恢复生产。闻泰科技表示,国内工厂会按照政府的要求复工,公司提前大规模备料,物料供应没有大问题。闻泰科技还向财新记者表示,公司春节前就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提前准备了大批口罩,以满足生产需求。

整体来看,供应链厂商是否能如期、满员复工存在不确定性。隋倩对财新记者表示,依照现在情况,就算政府允许开工,工厂也难以满员运转。canalys也认为,零件供应商和ODM厂商恐怕难以恢复满额生产,哪怕少数原材料缺乏也可能会扰乱生产节奏。

珠三角是手机供应链聚焦重镇,当前这些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口罩短缺的问题。深圳市要求企业要同时满足防控机制、员工排查、设施物资、内部管理均到位四个条件才允许复工,包括要购置快速红外体温探测仪、消毒水、口罩等疫情防控物资,要落实隔离场所。

一名东莞手机供应商对财新记者表示,他计划按照政府规定于2月10日复工,但口罩还没买到,不能判定届时能否达到复工条件。“近两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买口罩,但走遍各大药店均无所获。”他介绍。

目前,当地政府尚未表态如何解决企业所必须的口罩问题,口罩等防护设备仍需企业自行筹备。

不过,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暂未传导到手机供应层面。华为方面对财新记者称,手机供应和交付均正常。OPPO方面表示,湖北地区供应商的备料能够维持生产,且海外制造中心能够支持全球生产。小米和vivo则表示目前还无法回应。

canalys分析,由于湖北并非手机生产重镇,且春节期间大部分工厂维持小规模运作,疫情不会直接切断手机供应。根据其报告,中国手机超一半产能由广东贡献,其次是浙江、江苏、山东、福建。

市场普遍认为,若疫情进一步恶化,全球手机供应链将受到重创。隋倩对财新记者称,如果广东沿海城市加入封城的阵列,将进一步下调中国手机出货量。此前她预估,假设疫情能在2月下旬或3月得到有效控制,2020年一季度中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下滑三成,(详见财新网《报告预计新冠肺炎影响中国手机市场 一季度出货量将暴跌三成》)如果封城范围扩大,那么下滑幅度将达到六成至七成,即从去年同期的8900万台下滑至约2600万至3500万台。

受疫情影响,一些大型商超门可罗雀,手机需求明显下降。以苹果为例,其已经于2月1日起关停大陆42家门店至2月9日。此前苹果CEO库克在2020财年一季度业绩沟通会上表示,多家社会渠道已经关闭。

What

2020 年,手机行业还会出现哪些「热词」?

2019 年手机行业虽然少了一些「玩家」,但依旧热闹。

算了下,距离 1 月 24 日的除夕夜,还有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每逢年底,各家公司都在忙着对过去一年里的工作进行复盘,同时开始着手下一年的规划布局,基本不会再有新产品被推向市场。所以在这个时间节点再去盘点上一年行业发生的事情,要相对全面一些。

2019 年手机行业格局的变化比较明显,用户群体开始向几家头部企业靠拢,他们成为了舞台中央的绝对主角。相对的,小品牌的日子就比较难过了,不少 2018 年活跃在大家视线里手机品牌,这一年逐渐没有了声音,甚至有些直接放弃了手机业务。

虽然「玩家」数量变少了,但手机行业并没有就此变得冷清起来,依旧出现了诸多新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提炼关键词,大致有以下几个:5G、高像素、变焦、90Hz 刷新率、折叠屏,而这些零散的词汇最终还是归结到了网络连接、影像以及屏幕这三个大方向上。

快速推进的 5G

每一代通信技术变革,都会带来诸多新的发展机遇。从用户的角度出发,5G 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以及更低的延时,无疑将大幅提升我们的使用体验。对于手机厂商们而言,网络制式的改变,意味着将会造就新一轮的换机潮,行业格局很有可能会迎来重塑。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快速推动 5G 发展进程成为了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在做的一件事情。当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从去年六月份工信部正式发放 5G 牌照,到 2019 年结束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的是,5G 手机用非常短的时间就完成了概念普及以及正式商用。

这个过程中,产品端所取得的进步,是肉眼可见的。早期概念普及阶段,让手机连接到 5G 网络,进而向更多普通用户展示 5G 网络下超高的数据传输速度是厂商们关注的重点,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测网速是当时 5G 手机最大的用处。

这样的使用场景下,自然不需要过多考虑手机本身的易用性,不少产品都是在此前已有机型的基础上改造而来。但想要将其推向大众市场,让普通消费者为其买单,单纯能够支持 5G 网络连接是不够的,之后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几乎所有后期发布的 5G 手机都在强调续航以及散热能力。

以上我们从产品易用性的维度简单回顾了 2019 年 5G 手机的发展,除此之外,5G 芯片方面也在同步进化,包括华为、高通、三星在内,几家主要的芯片厂商相继推出了集成 5G 基带的 SoC 产品,同时也彻底平息了有关 SA 和 NSA 真假 5G 的争论。

高像素、多镜头几乎已成「标配」

影像能力是手机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趋势,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点,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在努力提升自家产品的拍照以及录像功能。回顾 2019 年国内上市的手机产品,硬件端比较大的两个变化是主摄像素越来越高,同时摄像头数量也更多。


如果将去年发布的主流旗舰手机的相机参数单列出来,你会发现,4800 万像素主摄已经不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大多数国产品牌都做了跟进。而在 4800 万像素主摄之外,2019 年市面上也出现了 6400 万像素甚至 1 亿像素的手机产品。

从实际成像效果的角度来说,摄像头像素高低只是其中一方面,并不起决定性作用。不过在此前的相关评测文章中我们也多次提到过,超高像素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其除了能够大幅提升图片解析度,某些时候也可以充当长焦镜头的角色。

高像素之外,多摄像头已然成为了去年手机产品的标配(虽然有些产品被调侃凑数),而为了能够将它们合理地进行排列,厂商们也尝试了很多比较有「特色」的解决方案,比如下半年比较常见的浴霸、圆形、菱形等等设计。

抛开摄像头本身素质不谈,单从多摄像头这件事情而言,其实价值是存在的。由于手机本身的内部空间所限,很难通过一颗镜头来实现类似单反相机一样的多焦段拍摄,目前看来,多颗不同焦段摄像头组合是最为合理且可行的一种方式。

有关手机影像部分,总体来讲,其大的发展趋势还是在向相机靠拢。当然,从成像的角度出发,手机完全取代传统相机的难度很大,或者说几乎不可能。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随着软硬件技术的进步,手机能够应付的拍摄将会越来越多。

90Hz 高刷新率+折叠,屏幕的两种发展方向

2019 年一加 7 Pro 取得了非常出色的市场反馈以及用户口碑,与此同时,也让 90Hz 刷新率这个概念被越来越多大众消费者所熟知,甚至已经成为评价手机屏幕是否足够出色的一个新标准。在其之后,市面上陆陆续续也出现了不少拥有高刷新率屏幕的产品。

高刷新率所带来的体验提升,其实很难用文字准确描述出来,比较明显的感受是,在你刷微博或者左右滑动屏幕的时候,要比 60Hz 屏幕来得更加流畅、跟手。与此同时,在玩一些支持高帧率模式的手游时,其流畅度也明显更高。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的是,随着 90Hz 刷新率正在被越来越多用户所认可,包括游戏端以及第三方应用在内,与之相关的生态也正在逐渐建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也将会推动很多其它行业做出相应地改变,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高刷新率之外,2019 年手机屏幕部分另外一个备受关注的点是形态创新。其中包括折叠屏、环幕屏、瀑布屏等多种方案,不过从易用性的角度出发,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是已经正式量产销售的三星 Galaxy Fold 以及华为 Mate X 这两款折叠屏手机。


相对目前正常的直板硬屏手机,折叠屏手机的最大优点在于,借助柔性屏可折叠的特性,提供了两种不同的使用形态,尤其是展开状态下,大屏所带来的观看体验提升是显而易见的。虽然现阶段由于生态建设相对还并不完善,不过长远来看,这个方向是可行的。

回过头来看 2019 年手机屏幕部分所发生的变化,虽然二者最终的目的都是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但却是两条完全不同的产品路径。高刷新率某种意义上,是进一步提升当前屏幕形态的能力,而折叠屏则是尝试新形态,各有各的侧重点。

2020 年,哪些值得关注?
前边我们大致对 2019 年手机行业的一些新技术和方向做了回顾,整体而言,5G 相关、影像以及屏幕部分是各家厂商们主要在关注的三个方面。

2020 年,在我们来看,5G 相关将会变得更加成熟。接下来随着骁龙 765 以及骁龙 865 系列芯片开始大规模进行量产,之前尚未涉足 5G 手机的品牌也会陆陆续续加入到这个行列中,中端以及高端 5G 产品的布局也会变得更加完善,大家的可选择余地更大。


图片来自一加官方

影像部分依旧是厂商们重要的发力点,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相机部分值得期待的新技术还有很多,比如一加刚刚在 CES 上展示的潜隐式后摄,OPPO 此前多次展出过的屏下前置摄像头,更高像素的摄像头等等。

屏幕方面主要的两个发展方向大致还是高刷新率以及新形态,之后 120Hz 刷新率屏幕将会出现在越来越多手机上,当然也不排除更高刷新率屏幕落地到产品端。另外,极客之选目前了解到的消息,接下来会有不少厂商推出折叠屏手机,不过翻折方式会有所变化。

总的来讲,2020 年将会是 5G 手机大量开始正式步入普及的一年,在此基础上,产品本身的功能应用也将迎来很多新的尝试,值得期待。

How

Experience

What-is-inside-a-smartphone.jpg

人工智能时代,手机将何去何从?

为什么苹果、谷歌要提醒用户少用手机

大多互联网产品都是为了吸引用户的注意力,用户停留时间越长,经济效益就越高。但最近谷歌和苹果却先后推出了“少用手机”的概念和“数字健康”的功能。为什么生产手机的苹果和提供互联网服务的谷歌希望人们用得更少呢?《上瘾》一书的作者尼尔·埃亚尔写文章说了他的看法。公众号“极客公园”介绍了文章内容。埃亚尔认为,谷歌和苹果鼓励用户少用手机的原因是,对用户有利的做法,对这两家公司也是有利的。

他举例说,20世纪60年代,美国联邦法院规定所有汽车都要配备安全带,但是在法律出台十几年前,美国汽车制造商就已经在车上装安全带了,因为安全带是人们买车时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法律出台只是顺势而为。科技的创新与发展,肯定会带来一些负面的东西,就好像轮船发明之后出现了海难一样,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也很难避免车祸。但就像某一家汽车制造商最先在车里安装安全带一样,出于竞争的考虑,也要给产品加上用户需要的功能,哪怕短时间内会付出成本,也总比用户跑到竞争对手那边要好。埃亚尔认为,这就是谷歌、苹果推出数字健康概念的真正原因。

此外,苹果和谷歌也不会因为这个举动就不赚钱了。苹果主要是卖手机这样的硬件产品,而谷歌也在把未来押在智能语音设备上,谷歌更倾向基于语音而不是视觉的互动。如果谷歌认为语音交互更有前景,减少“屏幕时间”不会损害谷歌长期的利益,反而还能让用户觉得,它在关心用户,主张人性体验。所以,不管是防患于未然,还是先做出表率,苹果和谷歌这样的“顺势而为”正是顺应了用户的需求,同时也为自己在未来谋得先机。

新观点:智能手机塑造的一代人

珍·M·特文格(Jean M. Twenge)是美国圣地亚哥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她一直都在研究人类世代之间的差异,以及年轻人的心理文化变化。她曾经出版过《我一代》、《自恋时代》等书,她的新书《iGen》研究的是出生在1995年至2012年之间的一代人,她把这代人称为iGen世代。珍·特文格在《大西洋月刊》上的一篇文章,概述了她的研究。

珍·特文格说:“2012年左右,我注意到青少年行为和情绪状态突然发生变化,千禧世代(1980年后到2000年出生的人通常被称为千禧世代)的很多独有特征开始消失。以前代际之间的变化都是平稳、缓和地发生的,我没有见到过这么突然的变化。”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2012年,美国人拥有智能手机的比例超过了50%。千禧时代跟之前世代的最大区别是看待世界的方式,今天iGen世代青少年与千禧世代的不同,除了看世界的方式外,还包括如何度过自己的时间。2017年对5000名美国青少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其中四分之三都有iPhone。

珍·特文格描述了智能手机对这一世代青少年的三个影响。

首先是他们更宅了,更不渴望独立。特文格提供了一组数据:2009年时8年级(相当于中国初二)学生出门的次数,都比2015年时12年级(相当于中国高三)学生的出门次数多;2015年只有56%的高三学生外出约会,之前几个世代这个数字是85%;之前的几个世代青少年会打零工赚钱,1970年代末,有77%的高三学生边学习边打工挣钱,2010年中期,这个数字只有55%。

其次是缺乏面对面社交让他们通常心情抑郁。特文格说,从2000年到2015年,每天都和朋友聚一下的青少年人数下降了40%多,同时有研究表明,屏幕活动会带来较少幸福感,非屏幕活动会带来较多的幸福感,“青少年看屏幕的时间越多,他们越有可能报告说自己有抑郁症状。”

然后,智能手机也影响了青少年的睡眠时间。特文格说,睡眠专家认为青少年晚上应该睡9个小时左右,少于7个小时属于睡眠不足。但是,从2012年至2015年,睡眠不足7小时的青少年数量增加了22%。睡眠不足则会导致一系列问题,比如体重增加、高血压、容易得病、容易出现抑郁和焦虑等。

所以,特文格说,乔布斯在家里都不让自己的孩子们玩iPad,看来是有原因的。

手机市场进入冰封期,应该以怎样的姿势迎接2018?

@程贵锋gui

一、那些兴起与消逝的红利驱动的手机市场激情燃烧岁月

盘点那些年刺激手机市场繁荣的一个又一个红利兴起与消失,手机市场激情燃烧的岁月是如此诱人。

国内手机市场1996年出现GSM手机;2001年模拟机退市;2003 -04年,国产力量进入第一个巅峰期-功能机;2006年,GSM手机低端普及化;2008-09年山寨机步入巅峰。2009-10年是3G元年也是智能机启动期,2011年智能机销量快速攀升,2012-13年则是运营商投资拉动的激情岁月。这个时期,在功能机智能化的大主题下,有运营商网络2G升3G与运营商定制模式的投资拉动两大助推,催生了手机市场的黄金岁月,可谓遍地黄金只要你来。

2014年开始已经有厂商开始喊出运营商定制化,积极拥抱互联网红利,运营商定制真是某些厂商下滑的原罪吗,其实不完全是,顶多算是外因,不要奢望每一次都踏准节奏,后来的线上/线下红利的节奏之争更是印证了这一点。

手机圈的互联网红利从2010年萌芽到2015年进入巅峰时刻,催生了互联网手机大潮,互联网手机伴随小米的火箭蹿升的神化到快速陨落的鞭挞,可谓大戏迭出,但是互联网模式对于手机行业思维、体验等改变是不应被磨灭的。2015-17年的低线升级红利时代,诞生了OPPO、vivo圣经,伴随的是业内对互联网模式负面效应的讨伐与是否追逐风口的大讨论。大潮退去后,荣耀青出于蓝走出了自己,而小米补课后进化到泛生态新零售阶段。需要特别注意的是2014-2017年叠加的是运营商3升4的网络升级驱动红利、安卓阵营硬件配置的极速升级竞赛。

回首历史,我们看到每一次红利的兴起与消失都推动了手机行业的螺旋上升,大江东去,不断有新人进入带来新鲜血液,也不断有旧品牌难以适应新形势而黯然离场,但他们都是推动手机行业前进的驱动力。

二、叠加型红利驱动逝去,手机市场正在进入一个并不美好的冰封期

逝去的总是令人想念,特别是面对困境时,现在无论业界还是媒体应该是达成共识了,那就是手机市场激情燃烧的黄金岁月已经过去,各个环节都已感受到市场的寒意,无论是从资本市场、上游供应链还是已经对新机审美麻木。问题在于我们即将进入的并不美好的手机市场新阶段到底会有多长?

1、市场大盘进入相对稳定期,等待下一个叠加红利驱动来临

回首过去,是为了更好的预见未来。过去十多年手机市场的高速增长的每个时期,都有多个叠加红利因素驱动,而现在我们正处于这个转折期,多轮驱动结束,或许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长期的平台期,等待下一个叠加红利期的到来。从手机市场增量而言,一直都是新用户购机与存量老用户换机,贯穿其中的是消费支出能力。前者更多取决于人口红利,存量换机主要取决于看换机驱动因素,包括手机硬件技术驱动、渠道模式推动、运营商网络换代升级等。

人口方面,截止2017年10月底全国移动用户已达14.03亿,超过13.8亿人口数量,移动用户渗透率100%+(工信部数据),中国市场手机普及率接近100%,如果未来苹果推出了双卡手机,那么一人双机率仍将走低。

对于存量换机的叠加驱动因素,前述所言基本已经或者正在消褪。2017年国内市场不景气的背后的原因之一就是2升3驱动力的减弱,国内4G渗透率将接近80%。普遍寄予厚望的全面屏、AI并未达预期,2018年驱动用户换机的技术因素真正临界点并未来临,或许需要等待5G、柔性屏、电池技术的突破红利叠加,这个时间点或许在2020年前后。在此之前或可称之为5G前的市场静默期,大盘相对稳定,不会大跌或者大涨。

好消息在于上一波换机高潮是2015年H2到2016年的低线升级,如果重度游戏应用进一步普及,叠加22个月的换机周期、Almost全面屏的进一步进化,那么2018年下半年或许有新的小机遇期。

2、主动性升级将减速,市场结构调整正在触及天花板,不宜再抱有惯性升级预期

伴随消费升级进程,市场均价从2015年的千元+快速攀升到2017年下半年的2000+,市场重心从千元上下来到2000+,2000以上市场份额40%左右。与此对应的是,千元以下市场从2009-11年的近70%下滑到2017年30%以下, 600元以下更是从40%持续下滑到10%。

从需求端,智能手机从通信工具到生活助手转变、消费者的高品质要求持续提升,消费者支出预算攀升;在供给侧,上游屏幕、存储等关键器件的结构性缺货带来成本压力加大,厂商主动提价。两相比较,2000元档产品成为市场新宠中需求端主动性升级因素略大。

但,需要特别引起重视的是,过去两年的消费升级已经透支了消费能力(包括分期付等信用透支消费的助力),在市场均价来到消费者可接受价格上限时(国民收入增长水平决定消费支出),主动性升级趋势将减弱,过快的价格攀升如持续不能与体验/价值提升匹配,新的市场风险加剧。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整体价位区间不宜再抱有大的惯性升级预期。

3、市场格局将进一步不均衡,TOP厂商、优秀机型的虹吸效应加剧,进入大象起舞阶段

TOP5品牌、机型的集中度日益集中,马太效应趋势加剧,2017年TOP5品牌市场份额超过70%,700以上市场TOP10品牌市场份额均超过90%。这是最好的阶段,对于主导品牌而言(只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少闹XX门);这是最坏的阶段,对于逆袭者而言夹缝中生存空间被持续挤压。未来的手机市场格局将呈现更多的是不均衡性。2018年处于空窗期,更是给厂商留下了一个适应窗口期,是走是留,其实是到了抉择的时候了,毕竟关键是要留得青山在。

手机产业链发展至今,早已经成为技术与资本双轮驱动的产业,升级换代的技术门槛与资金门槛导致上游逐步进入寡头竞争。而,手机厂商这个环节正在进入寡头竞争阶段,创新更多由大企业驱动,在寡头时代夹缝中的小而美的大创新日益难驾驭,比如人工智能;再比如更多依靠供应链的硬件创新,小厂商不敢奢望,毕竟量大于天。

4、5G是之一但不是救命稻草,大周期上5G必须叠加重度应用才能形成叠加红利效应;历史经验看,厂商不能指望5G技术引领期去逆袭、去弥补短板坑

按照业界进度,5G会在2020年进入规模部署期,但不要过于乐观看待5G对手机市场的影响。对于消费者的网络需求而言4G+已然过剩,对于5G更多的期待在于智能汽车、物联网等领域。网络升级换代必然会加速用户换机,特别是在运营商KPI驱动下(运营商会一直这样吗?),终端一贯先行并且过剩,但如果在5G手机上不能有令人amazing的应用,依然难形成叠加型红利效应。幸好,我们还有2-3年的探索时间。

在5G准备期,致力于领先一步的手机厂商,必须满足:1、研发投入;2、运营商紧密合作,否则有些坑是躲不过去的。不想吃头啖汤也不要紧,历史经验表明,网络技术升级换代的技术引领期大约6个月,但是如果一个厂商有明显短板,5G技术领先也拉不起来填不了坑,因此也不宜过于乐观看待5G机会窗口。

三、在手机市场冰封期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手机市场告别高速发展期后,处于不同市场位置的厂商需要找到适合生存的发展模式,共同的一点是从粗放式向精细化、从增量扩张到重存量求生存,只有在寒冬里生存下来才能等到下一个爆发周期。

在寒冬里,光鲜的年终总结背后,自己棉袄厚不厚,永远是冷暖自知。

1、角逐中高端市场树立引领之道,自研芯片创新成为共同选择;做强低端规模筑堤坝,大势不好时用户更需要高质量低价产品

高端市场是TOP厂商引领力之争,是品牌、创新、供应链、生态的综合比拼,品牌大势、产品创新是直面客户,渠道、供应链两翼支撑,生态驱动多方共赢可持续发展。(注:市场重心上移后,这条价格线相应可以划到4000元。)

高端市场玩家竞争,自研芯片成为引领力的最大特征,苹果、华为、三星无不如此,苹果、华为引领AI芯之争,三星则终于补上了全网通短板,小米芯仍需继续澎湃(尚不能产生品牌拉力)。悄然间,高通8系列芯片已成失意人,基带有被苹果舍弃的风险(江湖传言并非全是空穴来风),与三星之间竞合博弈不断,新贵OPPO、vivo更多采用6系列次旗舰芯片,而小米尚不足以撼动高端市场,高端市场的小米与高通在2018年有更多的理由相互支持前行。同时,高通失意旗舰芯片市场、MTK始终难得其门,在高通强化6系列次旗舰竞争力加大OPPO、vivo合作力度将直接挤压MTK中档芯片生存空间,其中的传导竞争对于芯片市场格局的影响值得观察。在everything都同质化的手机市场,自研芯的竞争力很可能成为高端市场玩家的敲门砖与成败关键。

在向上走突破追求利润调结构的同时,不能忘了固本,规模永远是手机厂商的生存之本,不重视低价市场的玩家将会受到市场的惩罚。低端的根本在于规模壁垒,在于满足发展不平衡的不同区域不同层级用户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向往,他们也需要高品质体验的产品,目前700元以下市场TOP10品牌集中度不足50%,主导品牌大有可为。所以,需要为华为加大荣耀资源守北坡点赞,千金一掷求份额上规模,大势战略上把握清晰。

越过国内红海,放眼全球,从发展阶段上看,很多亚非拉兄弟仍处于几年前的国内手机市场阶段,荣耀、OPPO、vivo、小米等主导品牌掀起的新一轮进军海外潮,通过复制国内成熟的打法,有效了实现国内低端产品产能的海外转移,这一进程将继续在未来2-3年大干快上,即便是苹果推出廉价版依然难以阻挡(毕竟价格依然高高在上)。

2、从卖手机看销量向客户经营转变,而客户经营的核心在于存量经营与泛智能拓展

客户经营这个词相信会越来越多的频次出现在手机厂商的口中,之前更多是关心新增,毕竟主业是卖手机,手机卖出去了就是王道,卖出后管他流失不流失的。相信厂商也会越来越关心净增,都在说粉丝经营,但实际上大多都空有虚名。当一个市场进入存量时代后,最大的主题就是存量维系,目标当然就是自己的不流失,别人都跑到我碗里。关注自己的用户从哪里来,为什么会选择自己,流向哪里去,为什么会流失,用户是有惰性的,如果不是被伤的太深,谁又愿意折腾呢?这些流向的背后会给经营带来最直接的情报输入,当然还有被谈烂、诟病但又都想做的精准营销。

如果说要以客户经营为核心,用户的需求就是号角的话,那么泛智能终端就绕不开了。小米在前,荣耀在后,看上去魅族、锤子都在蠢蠢欲动,这些本质上已经不能称为手机厂商的本质工作,为什么要做呢?我个人理解,厂商进军泛智能构筑生态的直接驱动力之一是客户经营,是互联网用户经营思维或者平台化思维的体现,光鲜的讲是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多品类美好生活需求,用户需求在哪里,产品就拓展到哪里,潜在的大白话还有手机已经无利可图了,用户在这里,手机这一关键触点在手,怎能拱手把泛智能的蛋糕拱手送于他人,何况是做过手机后再做泛智能是降维的曾经沧海。

3、找外援,山不转水转,也许又到了一个与运营商共舞的时刻

在寒冬里,谁是厂商的好外援呢?也许运营商这个旧情人很好。当年某些厂商曾经有一个去运营商化的阶段,那么对于终端厂商而言,首先需要思考的是最应该去的到底是什么?运营商的变化是什么?与运营商合作什么,坚持什么?首先,是要不违大势,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求:一部手机、2个卡槽、三网通用、不限量随意用(这个够666)。

其实,运营商一直在那里,在每个时期一直有厂商受益颇丰,在血雨腥风的存量市场时代,你会发现与你若即若离的她仍然是你的最佳选择之一。

运营商的渠道一直在那里,并且在不断进级中,作为拥有上万家线下门店,不管你是新零售还是旧零售,都显然不可小觑。

运营商的网络一直都在那里,致力于提供优秀通信体验的厂商,不和运营商(及其评测机构)研发合作,不去做端到端的体验优化提升,何谈通信性能体验提升,作为specail One的那个苹果一直在静悄悄的干着。

运营商的政策、资金,都是增量,管你理不理,它都在哪里,你不去合作,自然有别的厂商去合作,拿了挖走你的目标客户。

运营商的数据一直都在那里,你的用户就在那个网里,你不存量经营,那别人就会去拿走。

4、产品创新规划方面,微利时代,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之间的平衡很重要

前述,在没有新的叠加型红利产生前,市场将维持平台期,在没有大的趋势来临时,意味着引领者无法进一步拉大差距,这是追赶者蓄力与补短的绝佳阶段。

在成本居高不下、产品日趋微利的大势下,厂商必须对新技术应用规划做好有效区隔,哪些是激励因素,哪些是保健因素?激励因素产生炫耀性体验(增加成本、溢价),保健因素保证用户满意度(缺失则购买欲、美誉度急降)。

那些在2018年不要奢望大规模商用(强调规模化)的炫酷/实验性技术就不要去YY了,比如柔性屏、石墨烯电池,真心期待,但在2018年大规模应用的概率不大。材质上,玻璃设计创新依然将是主流;快充、双摄早已是千元+标配;相比无线充电在效率上已经ok但仍可能处于不温不火,无线蓝牙耳机对用户的体验提升更显性更值得重点关注。

l全面屏

2017年18:9成为全面屏的关键衡量指标,虽有争议但不否认其对视感、体验的提升,正快速普及变成消费者购机的保健因素。虽然苹果的流海设计(U形切割)颇多争议,但2018年的安卓旗舰产品貌似也没有太多别的选择(三星除外),并且依然受限于激光切割设备供给能力。

预估厂商的全面屏方案选择上,旗舰机采用AMOLED屏、In-cell+TDDI、异型切割方案;中档机采用AMOLED/LTPS屏、In-cell+TDDI方案;低端则可能更多选择a-Si屏+双芯片方案。

l生物识别

屏下指纹已经预热太久,光学方案与超声波方案之间难言哪家更快,2018年有望真正商用,规模方面难言乐观,全面屏+屏下指纹可以在市场飞一会儿。人脸识别解锁已经成熟,但是支付尚存难点。考虑到成本与体验进展,所谓去指纹化目前看至少在未来2年尚难以实现,两者将持续并存。

l摄像头

虽然一直有争议,但双摄已经是千元+市场的标配。AI+对拍照体验的提升有望向中档机渗透,在双摄、色彩、暗光、自拍等领域相继被挖掘成主打卖点外,除了品牌识别度外拍照领域的竞争面临卖点真空。

跟随苹果脚步,3D感测将是安卓阵营追赶的热点,高通、舜禹、欧菲光等方案的成熟有望缩短与苹果的差距。

l存储

总体而言,这一波从2015年开始的行业景气周期即将到达拐点。3D NAND良率提升,国产NAND(长江存储)有望破冰入市将加速低端产品降价,NAND行业将率先到达拐点。DRAM产业由于三星、海力士、美光三强垄断,2018年仍处于景气高峰。虽然智能手机需求减缓、容量升级减慢,但得益于数据中心、物联网等需求,DRAM行业整体维持高景气,进入平稳期。

配置上,千元3GB+64GB起步、高端6GB+256GB的搭配将会持续,难以继续大幅增配,LPDDR4(x)、Emmc5.x向中档渗透,UFS2.1在高端普及。

l人工智能

高通AI路线与华为、苹果NPU路线的差异之争,背景之一也是因为当前端侧AI场景需求并不丰富,体验提升并不显性。人工智能仍将是2018年的热点,但其实真正能将人工智能做成竞争力卖点的厂商并不多,这是技术引领者拉开差距的窗口期。

AI作为使能环节,对用户是隐形的,用户是通过场景/应用去体验AI,未来是AI in ALL走向ALL in AI。 对于引领者而言,AI环节的竞争正快速从“0到1”有没有的显性差异竞争力到“1到多”是否丰富提升体验的轨道上,依附于生态更是生态竞争的助推器。

写在最后,

送别2017(鸡飞),迎来2018(狗跳),手机市场进入了冬天还是冰封期并不可怕,略显稳定的盘面下依然暗潮涌动,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最重要的是这依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

更重要的是你在哪个位置上,你选择以什么样的姿势去面对她:道、法、术、器、势。大道至简。祝好。

@程贵锋gui 2017年12月31日写于广州

2017年,手机比拼什么?

2017-01-05 11:06 程贵锋gui

每年的年底年初都是预测季,回顾过去,可以清晰的发现每年手机市场在产品上都有主旋律的,比如2014-2015年的续航,2015-2016年的双摄,那2016-2017年手机产品要拼什么?

一、购买关键驱动因素、痛点体验与产业技术成熟度共振

1、用户关键购买驱动因素

根据2016年10月的用户调研发现,整体看(图1),流畅性、外观、存储、续航和价格依然是当前影响用户购买决策的最主要因素。分价格段看(图2),低端用户更重视价格、全网通和口碑;1500-3499元用户更重视外观、屏幕、拍照摄像、流畅性、续航,3500+用户更关注品牌、流畅性和质量因素。质量在用户关键因素中的份量在上升。

图1:整体用户购买关键因素(均值)

图2:各价格段与均值的差异(红色表示高于均值)

2、用户最不满意因素/需求痛点

从2015-2016年的4次20000+用户满意度调研表明,续航与流畅性始终是用户最不满意的因素。而,最近一次2016年10月用户满意度调研表明(下见图3),用户最不满意因素TOP3依然是流畅性、续航、质量,对流畅性和续航不满的用户比例环比下降趋势向好,而对质量的不满意提及率显著提升。从用户对高端机的反馈看,用户对旗舰手机已无明显突出的痛点,不满意因素趋于分散。旗舰机向来是整体手机市场的风向标,这个对于手机市场的未来而言,很有趋势指向性。

图3:分价格段不满意因素提及率

3、大的提升主题都是需求、技术与市场共同驱动的结果

l 2014-15年的续航

对续航的明显改善,始于2014年下半年盛于2015年,2015年堪称是续航提升年,大电池、快充在2015年-2016年普及,使得用户的续航体验显著提升。盘点一下,这得益于华为Mate7的崛起,高通、MTK芯片层面对快充技术的支持普及,以及OPPO经典的“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的家喻户晓,这是最明显的一个需求、技术、产品与营销相互促进的案例。

l 2015-2016年的双摄

拍照的体验提升需求从手机配备摄像头开始就一直是刚需,一直都是热点,从单摄像头的像素竞赛到双摄像头的新技术路线出现,手机拍照一直在提升。从技术发展角度,双摄像头的出现是必然,从前几年的偶起波澜到2016年的大爆发,华为、苹果、vivo等主流厂商介入,从旗舰机到千元机开始支持,背后是芯片层面普遍性支持与算法的优化提升,是供应链成熟共振的结果。

二、2017年哪些新热点会出现,要不要期待苹果10周年大招?

1、续航:已经得到有效改善,再次惊艳提升需待时日

2017年,大电池方面已经普及到4000-7000mAh,已难有大的提升空间。而在电池新材料应用方面,暂时看不到新的突破,比如石墨烯电池;至于快充方面,宣传上已经到了超级快充了,从技术上看不出会有质的飞跃,当然时间上自然会更快更快更快,但用户感知角度则已经不会有惊艳的提升。

2、拍照:双摄已过有无竞争阶段,难成killer要素,但体验提升与用户教育需继续

2017年,双摄已经很难作为一个killer卖点出现,技术上3倍光学变焦、双前摄(其实不只是营销噱头)、更强的暗光性能、更快的对焦速度、更真实的景深效果等都是拍照/双摄体验提升的关键。但从用户角度,情况则有所不同,厂家对于双摄的用户教育仍不到位,用户对于双摄的认知仍处于懵懂阶段。在继续提升双摄体验的同时,如何用户认识双摄,什么场景下需要用双摄、如何用双摄,在菜单设计上更贴近用户场景需求,应成为厂商关心的焦点。

根据2016年下半年的调研结果发现,购买双摄像头手机的用户中,仅有37%的用户表示双摄像头对购买决策有影响,而“没什么影响”的比例高达60%。在拍照体验方面,“拍照更清晰”的占38%,“拍照背景虚化效果更显著/更好”的占16%。在是否会再次购买双摄手机时,不同机型的再购率差异大,整体约30-40%,低于预期。

图4:双摄像头对购买决策的影响

图5:双摄像头对购买决策的影响

3、 屏幕:曲面屏VS全面屏

1)曲面屏:即使成旗舰机标配式版本,也难成三星、苹果(待定)外厂商的主战场

从2016年下半年起,似乎旗舰机就必须要出一个曲面屏版本,不做似乎不能叫旗舰,在2017年,这种状况很可能会延续,但曲面屏手机在2017年很可能依然难入寻常百姓家。主要受制于两点:

l 供应链

苹果推曲面屏产品一方面会拉动产业链加大供给,但另一方面更会抢占供应链产能。目前主力是三星、LG,国内的和辉光电、维信诺,Truly等都可能增加柔性屏生产线。据预测,2017年柔性屏产能将会增加2-3倍,但很可能依然很难满足一窝蜂式的旗舰机柔性屏需求,三星、苹果、华为、vivo等大厂在抢占资源上有卡位优势;

l 体验

曲面屏,目前最大的溢价在设计层面,是差异化、符号与标签、无边框,但实际体验层面除了三星在尝试便捷进入外,其实并没有实质性的提升,这个仍需引领型厂商去突破。

而传闻中的2017年可折叠OLED智能手机将很难量产上市,2017年市场仍然以双曲面OLED智能手机为主。所以,2017年曲面屏产品作为面子工程可以一为,但缺乏供应链议价能力的厂商如果要作为2017年度的主战场,并不合适。

2)全面屏:探索继续,也不宜盲目追求极致

LCD屏幕中,2016年小米MIX的全面屏成为新亮点,而之前的夏普则成为先烈。个人对所谓的极致屏占比并不认为一定就符合用户体验,但在2017年,产业链对于全面屏的探索依然会继续,从实验性稀缺型产品走向量产普及,从三窄边框到四窄边框,工艺要求更苛刻。全面屏带来的不仅是炫耀式体验的提升,更可能会促使手机整体设计的革新,比如隐藏式指纹等。

4、芯片:继续升级,但用户角度很可能已无感

2017年,高通骁龙835、麒麟970、三星Exynos8895等旗舰芯片仍将是旗舰机的必争之地,特别是首发,无论是PPT首发还是拿到现货,都将是一番龙虎斗。旗舰芯片在更高性能更低功耗的道路上将继续前行, 10nm工艺制程、3CA、对VR/AR体验的优化以及智能芯片机器学习等都是必然要支持的,同样芯片层面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也会成为关注焦点,定制化架构、单核性能提升、更强GPU也是必然的,但理性讲,用户对于手机芯片的升级在大概率上已经无感了,当然这不代表用户不关心或者不重视,毕竟这是手机硬件体验的绝对基础和核心。

5、iPhone 10周年:能否期待大招?或许最好是不要期待太多

2017年是iPhone 10周年,按照苹果新品惯例,明年是苹果产品的大年,业界都在期待苹果能够放大招。但是目前从供应链的反馈看,玻璃机身、AMOLED屏(甚至曲面屏)、双摄、无线充电、更高级防水、新的色系……并没有特别令人激动人心的亮点。

但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期待苹果有新创新,手机圈仍需要创新的苹果做标杆

6、系统/软件体验再次走入关注焦点,硬件创新平台期的软件价值将再发现

相对iOS系统,安卓机被诟病最多的其中之一就是系统越用越慢,安卓机使用2年几乎是极限了,图3调研数据表明流畅性是现在用户最大的痛点。

用户痛点就是市场机会,对于流畅性的解决成为厂商的焦点,厂商宣传中,快成为一大卖点,但厂商宣传的快大多数仍是从硬件的提升角度去宣传,而整体而言,系统的流畅性是软硬一体性能与体验优化的整体体现,需要硬件、软件与系统优化综合提升。

硬件层面的流畅需要CPU、GPU、RAM、ROM等协同优化,更需要系统优化、工厂调试等多环节协同,所以,我们看到硬件在持续升级,CPU单核到8核,RAM从512M快速升级3GB、4GB、6GB……某种程度上在流畅性这个问题上硬件性能已经过剩了。但用户困惑的是为什么RAM都3GB了,还是觉得慢卡顿呢?

实际上是因为,只有硬件的堆砌是远远不够的,而没有触及软件及系统层面的优化。前几年的ROM盛行解决的表层问题(UI)问题,主要是适应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与用户个性化,并没有在底层机制层面提升软件体验。

相比硬件的提升,系统整体体验的提升更考验厂商的技术积累,需要从芯片、系统、应用的整体协同,门槛更高。

在2016年下半年这一状况得到改善,1是华为Mate9发布,华为麒麟960+ EMUI 5.0;2是华为Magic的发布,华为2012实验室的智能交互成热点;3是魅族的智能思维引擎One Mind。三者管中窥豹,人工智能被不断提起。

EMUI 5.0支持智能感知学习系统,能够根据用户使用习惯动态配置软硬资源,将优先级分配给前台应用程序和用户使用在特定时间地点下执行概率较高的应用程序,提升常用应用启动速度,同时系统无需用户手动清理也可保证操作流畅。

与之类似的是魅族的oneMind,根据官方介绍同样是通过系统的主动智能学习,基于用户行为,优化资源调配,主动进行系统清理,提升应用的启动速度与整体使用体验。

而,华为Magic手机的 “感知亮灭屏、FaceCode识别主人、开启智慧生活”代表的是在智能交互层面的探索。系统的智能学习与智能交互的核心在于情景的智能感知,基于传感器(智能感知)、芯片(智能处理)、系统(智能关联与优化)的一体化优化,变被动交互为主动交互。相比较而言,siri式机器语音助手这一前两年一直被追捧的人工智能方向则显得有些停滞。

比较而言,对系统的智能优化提升使用体验的做法在短期内更具推广价值,也最有可能在2017年被更多厂商所采纳(当然不同厂商的技术研发实力差异,系统级优化后体验自然是有差异的),解决系统流畅性这一安卓系统的顽疾。

而,基于用户大数据以及手机权限管理的智能学习与交互,个人认为仍需探索,这个层面的人工智能仍处于初级阶段,并且需要在智能与干扰之间的度上谨慎把握。

在用户逐渐对硬件参数麻木后,对于二次购机用户而言整体体验优化是影响用户手机评价的关键。手机配置参数可量化,外观设计与颜值可感受,唯有整体体验以及长期使用后的流畅性是需要用户上手体验后再知好坏,所谓路遥知马力。

2017年,驱动用户换机的killer因素在减弱,宣传角度,系统级的体验优化也许成不了关键killer杀招,但绝对是影响用户二次购机提升用户复购率的关键。在整体手机市场进入存量换机竞争阶段,并且很可能进入一个随着换机周期将呈拉长趋势,这显得尤为关键。不重视系统优化的厂商或许将被市场抛弃,手机软件价值将再次被市场发现,这也是市场进入“吃软饭”的阶段的重要特征。

最后

2017年,智能手机而言或许已经没有主题了,流畅性问题在2017年有望得到极大改善,而对于热炒的人工智能能成为年度主题吗?或许继续探索的可能性更大。

这将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是对于有技术创新力的厂商而言;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因为这个市场留给中小厂商的机会窗口确实已经在悄然关闭了。

smartphone20180120.jpg

2017年智能手机价格暴涨30%:续航唯一倒退。

2017 年度主流手机屏幕排行榜

“全面屏元年”是对今年的智能手机最好的概括。当 16:9 成为过去,当全面屏全面来袭,当苹果遇上 OLED,当国货已然崛起。2017年,屏幕显示有太多的突破和惊喜,感谢科技,让我们不仅悦目,而且赏心。

在 2017 年度推出的主流手机中,哪款手机屏幕成绩可以惊艳绝伦?结合实验室的实测数据和评判维度,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017 年度主流手机拍照排行榜

双摄已经成为主流,各家的拍照效果在高通和 MTK 的支持下有明显的提升。在基本效果趋向同质化时,又存在着特色差异。人像摄影、逆光自拍、徕卡双摄、美颜相机等,渐呈百家争鸣之势。

在 2017 年度推出的主流手机中,哪款手机拍照成绩可以独占鳌头?结合实验室的实测数据,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017 年度主流手机续航排行榜

论起手机里面哪个关键器件的技术一直止步不前,那肯定是电池了。眼看着处理器年年更新换代,屏幕显示效果也是越来越好,双摄已经成为主流,可手机的电池技术却迟迟无法突破。手机续航问题也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毕竟谁也不愿意整天背着个充电宝。

在 2017 年度推出的主流手机中,哪款手机续航成绩可以傲视群雄呢?结合实验室的实测数据和评判维度,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017年智能手机价格暴涨30%:续航唯一倒退

尺寸,去年的手机更薄了,平均厚度只有7.73毫米,比前年减少了0.18毫米,但因为屏幕普遍变大,无论高度还是宽度都略有增加,幸好边框都更窄了,实际握感反而更好。

屏幕尺寸平均从5.28寸增至5.57寸,6寸左右的也越来越多,但是随着2560×1440、2160×1080等高分辨率的普及,像素密度提高了约6%。

机身重量平均达到161克,增加了8%。

机身材质方面,金属和陶瓷占绝对主流达92%,塑料仅剩8%,不过玻璃材质其实大大增加了,这里反而没有单独列出,似乎也算在了金属陶瓷之中。

IP68防水防尘得到重视,18%的已支持。

IP68
IP68是连接器防水等级标准的最高级别。大家都知道,看防水连接器防水性能如何,主要看IPXX的后面两位数字XX,第一位X是从0到6,最高等级为6;第2位X是从0到8,最高等级为8;因此连接器的最高防水等级为IP68。也就说,IP68连接器是防水等级最高标准的连接器。

IP是Ingress Protection的缩写,IP等级是针对电气设备外壳对异物侵入的防护等级,来源是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标准IEC 60529,这个标准在2004年也被采用为美国国家标准。在这个标准中,针对电气设备外壳对异物的防护,IP等级的格式为IPXX,其中XX为两个阿拉伯数字,第一标记数字表示接触保护和外来物保护等级,第二标记数字表示防水保护等级,IP是国际用来认定防护等级的代号 Ip等级由两个数字所组成,第一个数字表示防尘;第二个数字由表示防水,数字越大表示其防护等组长越佳。我国相关测试依据为GB 4208-2008/IEC 60529-2001《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标准要求,对各类产品的外壳防护等级进行合格评定性判定试验;最高检测等级IP68。

第一位表示防尘指标:
表明外壳对人接近危险部件、防止固体异物或水进入的防护等级以及与这些防护有关的附加信息的代码系统。
数字
防护范围
说明
0
无防护
对外界的人或物无特殊防护
1
防止大于50mm的固体外物侵入
防止人体(如手掌)因意外而接触到电器内部的零件,防止较大尺寸(直径大于50mm)的外物侵入
2
防止大于12.5mm的固体外物侵入
防止人的手指接触到电器内部的零件,防止中等尺寸(直径大于12.5mm)的外物侵入
3
防止大于2.5mm的固体外物侵入
防止直径或厚度大于2.5mm的工具、电线及类似的小型外物侵入而接触到电器内部的零件
4
防止大于1.0mm的固体外物侵入
防止直径或厚度大于1.0mm的工具、电线及类似的小型外物侵入而接触到电器内部的零件
5
防止外物及灰尘
完全防止外物侵入,虽不能完全防止灰尘侵入,但灰尘的侵入量不会影响电器的正常运作
6
防止外物及灰尘
完全防止外物及灰尘侵入

第二位表示防水指标:
数字
防护范围
说明
0
无防护
对水或湿气无特殊的防护
1
防止水滴侵入
垂直落下的水滴(如凝结水)不会对电器造成损坏
2
倾斜15度时,仍可防止水滴侵入
电器由垂直倾斜至15度时,滴水不会对电器造成损坏
3
防止喷洒的水侵入
防雨或防止与垂直的夹角小于60度的方向所喷洒的水侵入电器而造成损坏
4
防止飞溅的水侵入
防止各个方向飞溅而来的水侵入电器而造成损坏
5
防止喷射的水侵入
防止来自各个方向飞由喷嘴射出的水侵入电器而造成损坏
6
防止大浪侵入
装设于甲板上的电器,可防止因大浪的侵袭而造成的损坏
7
防止浸水时水的侵入
电器浸在水中一定时间或水压在一定的标准以下,可确保不因浸水而造成损坏
8
防止沉没时水的侵入
电器无限期沉没在指定的水压下,可确保不因浸水而造成损坏

指纹识别主流方案从前置转向后置,都是全面屏“惹的祸”,非主流的侧面指纹则完全消失了。

USB Type-C接口极速普及,渗透率从26%直升到42%。如果OV也支持的话……

砍掉3.5mm耳机孔也是趋势,16%的手机已经没有它了。

CPU性能一年间提升了33%,GPU性能则提升了35%,基本同步。

存储主流从64GB翻番到了128GB,内存则普遍从3GB来到4GB。

4G速度也大大提升,基带理论规格猛增70%,达到了488Gbps。

电池容量提升微乎其微,平均约3300mAh,而随着硬件的强大、性能的提升,续航时间明显缩短了,这也是去年手机唯一倒退的地方,而且电池技术短期内不可能有实质性突破和普及,这个问题是无解了。

快充渗透率从52%提高到58%,进步幅度一般。

无线充电则从6%来到了16%。

摄像头,后置主摄的像素值基本不变,前置则平均突破了1000万像素,自拍的力量。

双摄机型大大丰富,三分之一都支持。

OIS光学防抖也加速普及,三分之一都支持。

40%的机型都支持了4K视频录制。

立体扬声器也站到了五分之一。

价格,平均从314欧元来到408欧元(约合人民币3190元),增幅高达30%。

手机市场进入冰封期,应该以怎样的姿势迎接2018?

@程贵锋gui

  一、那些兴起与消逝的红利驱动的手机市场激情燃烧岁月

  盘点那些年刺激手机市场繁荣的一个又一个红利兴起与消失,手机市场激情燃烧的岁月是如此诱人。

  国内手机市场1996年出现GSM手机;2001年模拟机退市;2003 -04年,国产力量进入第一个巅峰期-功能机;2006年,GSM手机低端普及化;2008-09年山寨机步入巅峰。2009-10年是3G元年也是智能机启动期,2011年智能机销量快速攀升,2012-13年则是运营商投资拉动的激情岁月。这个时期,在功能机智能化的大主题下,有运营商网络2G升3G与运营商定制模式的投资拉动两大助推,催生了手机市场的黄金岁月,可谓遍地黄金只要你来。

  2014年开始已经有厂商开始喊出运营商定制化,积极拥抱互联网红利,运营商定制真是某些厂商下滑的原罪吗,其实不完全是,顶多算是外因,不要奢望每一次都踏准节奏,后来的线上/线下红利的节奏之争更是印证了这一点。

  手机圈的互联网红利从2010年萌芽到2015年进入巅峰时刻,催生了互联网手机大潮,互联网手机伴随小米的火箭蹿升的神化到快速陨落的鞭挞,可谓大戏迭出,但是互联网模式对于手机行业思维、体验等改变是不应被磨灭的。2015-17年的低线升级红利时代,诞生了OPPO、vivo圣经,伴随的是业内对互联网模式负面效应的讨伐与是否追逐风口的大讨论。大潮退去后,荣耀青出于蓝走出了自己,而小米补课后进化到泛生态新零售阶段。需要特别注意的是2014-2017年叠加的是运营商3升4的网络升级驱动红利、安卓阵营硬件配置的极速升级竞赛。

  回首历史,我们看到每一次红利的兴起与消失都推动了手机行业的螺旋上升,大江东去,不断有新人进入带来新鲜血液,也不断有旧品牌难以适应新形势而黯然离场,但他们都是推动手机行业前进的驱动力。

  二、叠加型红利驱动逝去,手机市场正在进入一个并不美好的冰封期

  逝去的总是令人想念,特别是面对困境时,现在无论业界还是媒体应该是达成共识了,那就是手机市场激情燃烧的黄金岁月已经过去,各个环节都已感受到市场的寒意,无论是从资本市场、上游供应链还是已经对新机审美麻木。问题在于我们即将进入的并不美好的手机市场新阶段到底会有多长?

  1、市场大盘进入相对稳定期,等待下一个叠加红利驱动来临

  回首过去,是为了更好的预见未来。过去十多年手机市场的高速增长的每个时期,都有多个叠加红利因素驱动,而现在我们正处于这个转折期,多轮驱动结束,或许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长期的平台期,等待下一个叠加红利期的到来。从手机市场增量而言,一直都是新用户购机与存量老用户换机,贯穿其中的是消费支出能力。前者更多取决于人口红利,存量换机主要取决于看换机驱动因素,包括手机硬件技术驱动、渠道模式推动、运营商网络换代升级等。

  人口方面,截止2017年10月底全国移动用户已达14.03亿,超过13.8亿人口数量,移动用户渗透率100%+(工信部数据),中国市场手机普及率接近100%,如果未来苹果推出了双卡手机,那么一人双机率仍将走低。

  对于存量换机的叠加驱动因素,前述所言基本已经或者正在消褪。2017年国内市场不景气的背后的原因之一就是2升3驱动力的减弱,国内4G渗透率将接近80%。普遍寄予厚望的全面屏、AI并未达预期,2018年驱动用户换机的技术因素真正临界点并未来临,或许需要等待5G、柔性屏、电池技术的突破红利叠加,这个时间点或许在2020年前后。在此之前或可称之为5G前的市场静默期,大盘相对稳定,不会大跌或者大涨。

  好消息在于上一波换机高潮是2015年H2到2016年的低线升级,如果重度游戏应用进一步普及,叠加22个月的换机周期、Almost全面屏的进一步进化,那么2018年下半年或许有新的小机遇期。

  2、主动性升级将减速,市场结构调整正在触及天花板,不宜再抱有惯性升级预期

  伴随消费升级进程,市场均价从2015年的千元+快速攀升到2017年下半年的2000+,市场重心从千元上下来到2000+,2000以上市场份额40%左右。与此对应的是,千元以下市场从2009-11年的近70%下滑到2017年30%以下, 600元以下更是从40%持续下滑到10%。

  从需求端,智能手机从通信工具到生活助手转变、消费者的高品质要求持续提升,消费者支出预算攀升;在供给侧,上游屏幕、存储等关键器件的结构性缺货带来成本压力加大,厂商主动提价。两相比较,2000元档产品成为市场新宠中需求端主动性升级因素略大。

  但,需要特别引起重视的是,过去两年的消费升级已经透支了消费能力(包括分期付等信用透支消费的助力),在市场均价来到消费者可接受价格上限时(国民收入增长水平决定消费支出),主动性升级趋势将减弱,过快的价格攀升如持续不能与体验/价值提升匹配,新的市场风险加剧。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整体价位区间不宜再抱有大的惯性升级预期。

  3、市场格局将进一步不均衡,TOP厂商、优秀机型的虹吸效应加剧,进入大象起舞阶段

  TOP5品牌、机型的集中度日益集中,马太效应趋势加剧,2017年TOP5品牌市场份额超过70%,700以上市场TOP10品牌市场份额均超过90%。这是最好的阶段,对于主导品牌而言(只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少闹XX门);这是最坏的阶段,对于逆袭者而言夹缝中生存空间被持续挤压。未来的手机市场格局将呈现更多的是不均衡性。2018年处于空窗期,更是给厂商留下了一个适应窗口期,是走是留,其实是到了抉择的时候了,毕竟关键是要留得青山在。

  手机产业链发展至今,早已经成为技术与资本双轮驱动的产业,升级换代的技术门槛与资金门槛导致上游逐步进入寡头竞争。而,手机厂商这个环节正在进入寡头竞争阶段,创新更多由大企业驱动,在寡头时代夹缝中的小而美的大创新日益难驾驭,比如人工智能;再比如更多依靠供应链的硬件创新,小厂商不敢奢望,毕竟量大于天。

  4、5G是之一但不是救命稻草,大周期上5G必须叠加重度应用才能形成叠加红利效应;历史经验看,厂商不能指望5G技术引领期去逆袭、去弥补短板坑

  按照业界进度,5G会在2020年进入规模部署期,但不要过于乐观看待5G对手机市场的影响。对于消费者的网络需求而言4G+已然过剩,对于5G更多的期待在于智能汽车、物联网等领域。网络升级换代必然会加速用户换机,特别是在运营商KPI驱动下(运营商会一直这样吗?),终端一贯先行并且过剩,但如果在5G手机上不能有令人amazing的应用,依然难形成叠加型红利效应。幸好,我们还有2-3年的探索时间。

  在5G准备期,致力于领先一步的手机厂商,必须满足:1、研发投入;2、运营商紧密合作,否则有些坑是躲不过去的。不想吃头啖汤也不要紧,历史经验表明,网络技术升级换代的技术引领期大约6个月,但是如果一个厂商有明显短板,5G技术领先也拉不起来填不了坑,因此也不宜过于乐观看待5G机会窗口。

  三、在手机市场冰封期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手机市场告别高速发展期后,处于不同市场位置的厂商需要找到适合生存的发展模式,共同的一点是从粗放式向精细化、从增量扩张到重存量求生存,只有在寒冬里生存下来才能等到下一个爆发周期。

  在寒冬里,光鲜的年终总结背后,自己棉袄厚不厚,永远是冷暖自知。

  1、角逐中高端市场树立引领之道,自研芯片创新成为共同选择;做强低端规模筑堤坝,大势不好时用户更需要高质量低价产品

  高端市场是TOP厂商引领力之争,是品牌、创新、供应链、生态的综合比拼,品牌大势、产品创新是直面客户,渠道、供应链两翼支撑,生态驱动多方共赢可持续发展。(注:市场重心上移后,这条价格线相应可以划到4000元。)

  高端市场玩家竞争,自研芯片成为引领力的最大特征,苹果、华为、三星无不如此,苹果、华为引领AI芯之争,三星则终于补上了全网通短板,小米芯仍需继续澎湃(尚不能产生品牌拉力)。悄然间,高通8系列芯片已成失意人,基带有被苹果舍弃的风险(江湖传言并非全是空穴来风),与三星之间竞合博弈不断,新贵OPPO、vivo更多采用6系列次旗舰芯片,而小米尚不足以撼动高端市场,高端市场的小米与高通在2018年有更多的理由相互支持前行。同时,高通失意旗舰芯片市场、MTK始终难得其门,在高通强化6系列次旗舰竞争力加大OPPO、vivo合作力度将直接挤压MTK中档芯片生存空间,其中的传导竞争对于芯片市场格局的影响值得观察。在everything都同质化的手机市场,自研芯的竞争力很可能成为高端市场玩家的敲门砖与成败关键。

  在向上走突破追求利润调结构的同时,不能忘了固本,规模永远是手机厂商的生存之本,不重视低价市场的玩家将会受到市场的惩罚。低端的根本在于规模壁垒,在于满足发展不平衡的不同区域不同层级用户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向往,他们也需要高品质体验的产品,目前700元以下市场TOP10品牌集中度不足50%,主导品牌大有可为。所以,需要为华为加大荣耀资源守北坡点赞,千金一掷求份额上规模,大势战略上把握清晰。

  越过国内红海,放眼全球,从发展阶段上看,很多亚非拉兄弟仍处于几年前的国内手机市场阶段,荣耀、OPPO、vivo、小米等主导品牌掀起的新一轮进军海外潮,通过复制国内成熟的打法,有效了实现国内低端产品产能的海外转移,这一进程将继续在未来2-3年大干快上,即便是苹果推出廉价版依然难以阻挡(毕竟价格依然高高在上)。

  2、从卖手机看销量向客户经营转变,而客户经营的核心在于存量经营与泛智能拓展

  客户经营这个词相信会越来越多的频次出现在手机厂商的口中,之前更多是关心新增,毕竟主业是卖手机,手机卖出去了就是王道,卖出后管他流失不流失的。相信厂商也会越来越关心净增,都在说粉丝经营,但实际上大多都空有虚名。当一个市场进入存量时代后,最大的主题就是存量维系,目标当然就是自己的不流失,别人都跑到我碗里。关注自己的用户从哪里来,为什么会选择自己,流向哪里去,为什么会流失,用户是有惰性的,如果不是被伤的太深,谁又愿意折腾呢?这些流向的背后会给经营带来最直接的情报输入,当然还有被谈烂、诟病但又都想做的精准营销。

  如果说要以客户经营为核心,用户的需求就是号角的话,那么泛智能终端就绕不开了。小米在前,荣耀在后,看上去魅族、锤子都在蠢蠢欲动,这些本质上已经不能称为手机厂商的本质工作,为什么要做呢?我个人理解,厂商进军泛智能构筑生态的直接驱动力之一是客户经营,是互联网用户经营思维或者平台化思维的体现,光鲜的讲是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多品类美好生活需求,用户需求在哪里,产品就拓展到哪里,潜在的大白话还有手机已经无利可图了,用户在这里,手机这一关键触点在手,怎能拱手把泛智能的蛋糕拱手送于他人,何况是做过手机后再做泛智能是降维的曾经沧海。

  3、找外援,山不转水转,也许又到了一个与运营商共舞的时刻

  在寒冬里,谁是厂商的好外援呢?也许运营商这个旧情人很好。当年某些厂商曾经有一个去运营商化的阶段,那么对于终端厂商而言,首先需要思考的是最应该去的到底是什么?运营商的变化是什么?与运营商合作什么,坚持什么?首先,是要不违大势,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需求:一部手机、2个卡槽、三网通用、不限量随意用(这个够666)。

  其实,运营商一直在那里,在每个时期一直有厂商受益颇丰,在血雨腥风的存量市场时代,你会发现与你若即若离的她仍然是你的最佳选择之一。

  运营商的渠道一直在那里,并且在不断进级中,作为拥有上万家线下门店,不管你是新零售还是旧零售,都显然不可小觑。

  运营商的网络一直都在那里,致力于提供优秀通信体验的厂商,不和运营商(及其评测机构)研发合作,不去做端到端的体验优化提升,何谈通信性能体验提升,作为specail One的那个苹果一直在静悄悄的干着。

  运营商的政策、资金,都是增量,管你理不理,它都在哪里,你不去合作,自然有别的厂商去合作,拿了挖走你的目标客户。

  运营商的数据一直都在那里,你的用户就在那个网里,你不存量经营,那别人就会去拿走。

  4、产品创新规划方面,微利时代,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之间的平衡很重要

  前述,在没有新的叠加型红利产生前,市场将维持平台期,在没有大的趋势来临时,意味着引领者无法进一步拉大差距,这是追赶者蓄力与补短的绝佳阶段。

  在成本居高不下、产品日趋微利的大势下,厂商必须对新技术应用规划做好有效区隔,哪些是激励因素,哪些是保健因素?激励因素产生炫耀性体验(增加成本、溢价),保健因素保证用户满意度(缺失则购买欲、美誉度急降)。

  那些在2018年不要奢望大规模商用(强调规模化)的炫酷/实验性技术就不要去YY了,比如柔性屏、石墨烯电池,真心期待,但在2018年大规模应用的概率不大。材质上,玻璃设计创新依然将是主流;快充、双摄早已是千元+标配;相比无线充电在效率上已经ok但仍可能处于不温不火,无线蓝牙耳机对用户的体验提升更显性更值得重点关注。

  l全面屏

  2017年18:9成为全面屏的关键衡量指标,虽有争议但不否认其对视感、体验的提升,正快速普及变成消费者购机的保健因素。虽然苹果的流海设计(U形切割)颇多争议,但2018年的安卓旗舰产品貌似也没有太多别的选择(三星除外),并且依然受限于激光切割设备供给能力。

  预估厂商的全面屏方案选择上,旗舰机采用AMOLED屏、In-cell+TDDI、异型切割方案;中档机采用AMOLED/LTPS屏、In-cell+TDDI方案;低端则可能更多选择a-Si屏+双芯片方案。

  l生物识别

  屏下指纹已经预热太久,光学方案与超声波方案之间难言哪家更快,2018年有望真正商用,规模方面难言乐观,全面屏+屏下指纹可以在市场飞一会儿。人脸识别解锁已经成熟,但是支付尚存难点。考虑到成本与体验进展,所谓去指纹化目前看至少在未来2年尚难以实现,两者将持续并存。

  l摄像头

  虽然一直有争议,但双摄已经是千元+市场的标配。AI+对拍照体验的提升有望向中档机渗透,在双摄、色彩、暗光、自拍等领域相继被挖掘成主打卖点外,除了品牌识别度外拍照领域的竞争面临卖点真空。

  跟随苹果脚步,3D感测将是安卓阵营追赶的热点,高通、舜禹、欧菲光等方案的成熟有望缩短与苹果的差距。

  l存储

  总体而言,这一波从2015年开始的行业景气周期即将到达拐点。3D NAND良率提升,国产NAND(长江存储)有望破冰入市将加速低端产品降价,NAND行业将率先到达拐点。DRAM产业由于三星、海力士、美光三强垄断,2018年仍处于景气高峰。虽然智能手机需求减缓、容量升级减慢,但得益于数据中心、物联网等需求,DRAM行业整体维持高景气,进入平稳期。

  配置上,千元3GB+64GB起步、高端6GB+256GB的搭配将会持续,难以继续大幅增配,LPDDR4(x)、Emmc5.x向中档渗透,UFS2.1在高端普及。

  l人工智能

  高通AI路线与华为、苹果NPU路线的差异之争,背景之一也是因为当前端侧AI场景需求并不丰富,体验提升并不显性。人工智能仍将是2018年的热点,但其实真正能将人工智能做成竞争力卖点的厂商并不多,这是技术引领者拉开差距的窗口期。

  AI作为使能环节,对用户是隐形的,用户是通过场景/应用去体验AI,未来是AI in ALL走向ALL in AI。 对于引领者而言,AI环节的竞争正快速从“0到1”有没有的显性差异竞争力到“1到多”是否丰富提升体验的轨道上,依附于生态更是生态竞争的助推器。

  写在最后,

  送别2017(鸡飞),迎来2018(狗跳),手机市场进入了冬天还是冰封期并不可怕,略显稳定的盘面下依然暗潮涌动,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最重要的是这依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

  更重要的是你在哪个位置上,你选择以什么样的姿势去面对她:道、法、术、器、势。大道至简。祝好。

  @程贵锋gui 2017年12月31日写于广州

screencapture-yueyear-h5-1516423576290.png

亮点分析

正面一体化很强,如果能把 HUAWEI 去掉就更好了;背面很商务,偏沉稳一些,适合油腻大叔;

屏幕亮度一般,只有 390nits。标准模式下色准色域控制都还不错,观感上色彩偏艳丽,典型的 OLED 风格;

相机方面,解析力一流水准,细节还原到位。曝光充足,偶有 AE 收敛慢的现象。色彩还原准确,白天可以随手拍。夜晚弱光环境,为了保留更多的细节,噪点还是比较明显的,由于弱光会自动启用改善画质功能,拍照时间也会更长,注意持稳手机;

麒麟 970 功能很强大,流畅性也很好,但在人工智能方面还有待学习和优化。续航很好,给足你一天的安全感。发热控制也做得不错,最高温度 39.2℃,微微有热的感觉。

购买建议

整体来说,华为 Mate 10 Pro 配得上今年旗舰的称号,麒麟 970 也可以说是中国芯的预见未来。5000RMB 左右的售价可谓国产手机的制高点,你还别嫌贵,人家的用户就不是我等屌丝。再说了,线上线下的火爆预约抢购已经很好地验证了这款产品以及整个 Mate 系列的持续成功。

对于购买建议,如果你满足这两个条件,我们建议购买。1. 你喜欢它的品牌和外观;2. 你有钱~

6GB 128GB¥ 5,399 6GB 64GB¥ 4,899

screencapture-yueyear-h5-1516423562497.png

亮点分析

MIX 2 今年第一大改变是成功瘦身,握持感大幅提升;第二是听筒回归,还原通话本质。

硬件方面选用目前顶级搭配,但整机调教还存在一些问题:玩游戏偶有掉帧;摄像头在部分场景下偏蓝,夜景提亮明显导致细节丢失等;续航方面,微博、拍照和游戏部分能耗偏高,整机发热略微明显,实测温度最高42.9℃,但真实感受要更烫一些。

购买建议

MIX 2 在2017年9月15日上市,目前仅开售普通版本,小米官网和京东均可预约购买。金属边框 陶瓷后盖,内存为 6GB,容量有64GB、128GB和256GB 可选。

如果你对现有手机屏幕视觉疲劳,想要追求差异化,或者想提前体验科技与未来但又像我一样没钱买 iPhone X,那 MIX 2 的确是我们目前最合适的选择。

6GB 64GB¥ 3,299 6GB 128GB¥ 3,599 6GB 256GB¥ 3,999

screencapture-yueyear-h5-1516423545506.png

亮点分析

外观纯净圆润,看起来商务范十足,质感很棒。

屏幕显示还是三星味儿,亮度 422nits,一般的场景是够用的。增益亮度很夸张,能达到 1000nits,看来三星是铁了心要让你在阳光下也同样清晰了,但我们还是很担心寿命问题,不建议大家长时间在太阳底下使用;

相机顶级旗舰水准,安卓阵营标杆,比最新的 iPhone 也是各有千秋,如果你喜欢拍照又不想用 iPhone,那 Note8 你确实可以试试;

续航中等水准,轻则一天半重则一天一充。发热控制部分和上半年的旗舰 S8 Plus 一样 bug,最高温度有 36.6℃,也是怎么折腾都不发烫~

购买建议

今年的三星 Note8 确实很不错,极致的旗舰商务范,适合精英人群。三星今年可谓是赚了个盆钵满盈,当然,表面的光鲜一定来自于内部的强大,作为技术驱动型的行业霸主,三星未来可期。

6GB 64GB¥ 6,988 6GB 128GB¥ 7,388 6GB 256GB¥ 7,988

screencapture-yueyear-h5-1516423525283.png

亮点分析

全面屏除了前刘海儿,亮度和整体显示效果无可挑剔,色温 6798K,一贯的苹果水准。但我们这台屏幕边缘稍有泛绿,还有 666nits 的亮度,我对于 OLED 的寿命表示担忧;

入手稍重但很有质感,不足的是不锈钢边框与两面玻璃过渡有可感知的缝隙和段差,略为割手(不过,反正我相信你会戴套);

没有 HOME 键的 iPhone 在交互上改变很大,但很容易上手和习惯;A11 实际提升感知不明显,自学习技术需长时间体验;Face ID 确实好用,但安全与否尚未可知;Animoji 乍一见很好玩,嗯,低调闷骚男的福音~

拍照方面毫无疑问顶级水准,日间拍照暗部提升明显,亮度和涂抹感大幅改善,光线充足的情况下色彩明艳很多。夜景里细节表现突出,噪点、饱和度、甚至动态范围都有肉眼可见提升;

续航比 iPhone 8 Plus 稍弱一些,但发热控制较好。最大的问题就是充电慢、很慢、特别慢,唉…

购买建议

iPhone X 确实很惊艳,但总感觉还差点什么,可能是我们内心的期待抑或对于完美的定义太过苛刻了吧。

官网虽然可以直接预订,但市场上现货比较充足,直接购买反倒会更快一些。从首日黄牛售价来看,黑色版本更受青睐。

虽然是有史以来最贵的 iPhone,但真就产品而言,我们还是推荐大家购买。因为情怀之外,还有未来。

64GB¥ 8,388 256GB¥ 9,688

2017 年度智能手机:iPhone X

现有的 iPhone X,就是苹果在未来十年的布局。

有着 Jony Ive 亲自操刀的设计、面容 ID 面部识别、全新的 OLED 异型屏以及强悍的性能,尽管 iPhone X 目前仍存在不少争议,但这些争议都未能影响它成为目前最火的手机。它不仅是 iPhone 里面的多个第一,同时也是所有手机里面的第一。

第一款 OLED 屏幕的 iPhone
第一款配备面部识别 iPhone
第一款采用垂直双摄设计的 iPhone
第一款采用无 Home 键设计的 iPhone
史上第一贵的 iPhone
….

2016 年度智能手机:小米 MIX

相比以往的高速增长、军备竞赛,2016 年的智能手机市场似乎给人的惊喜不多。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惊喜可能没有 Android 机皇的“燃损”以及后续的“全球召回”事件带来的惊吓多。

整体销量增长低迷、设计公模化、配置同质化……这几个词恐怕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适用于智能手机行业。

环视整个 2016 年的智能手机市场,虽然整体出货量仅比去年微增 0.6%(IDC 预测),但市场内部的变化却有另一番波诡云谲,远没有表面上风平浪静。

因“王炸”事件,三星的市场份额和出货量持续走低;未达到预期的 iPhone 7 和 7 Plus 也没有帮助苹果避免 15 年来的第一次营收下降。

与之相对的是国产手机品牌的步步紧逼——据 IDC 2016 年 Q3 数据,在全球市场,TOP 5 中的国产手机品牌出货量之和已经超过了排名第一的三星;而在中国本土市场,这个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国产品牌更是强势地占据了出货量的前四名。2016 年对于国产手机这个群体有里程碑意义。

基于这个背景,以及选取年度智能手机时,爱范儿(微信号:ifanr)秉承的原则:

硬件和外观是否有冲击力?
是否有突破性创新?
是否成为舆论的焦点?
是否能代表当年智能手机市场发展趋势?
经过多番思量,在 2016 年发布的众多智能手机之中,爱范儿(微信号:ifanr)最终选择小米 MIX 作为 2016 年度智能手机。

小米 MIX 是小米进阶的奠基石

在移动应用铺天盖地的情况下,智能手机对于消费者的意义不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通信工具,它是人与数字世界的结合点、是社交网络的身份证、是定制服务的通行证、是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夸张地说,手机是手机,又不止是手机,它是人身体的自然延伸,是众多厂家畅想中打开未来智能生活之门的钥匙,也是实现一切设想的第一步。所以对于众多科技公司而言,智能手机的重要性仍然不言自明。

相比去年与华为争夺出货冠军的如虹气势,小米科技在市场和资本层面都遇到了不少挫折:“销量大跌”、“估值断崖”这样的负面消息一直不绝于耳。

而在产品层面,小米也将“机海战术”发挥到了极致——到目前为止,小米今年发布的新机数量达到了两位数。但小米此前发布的一众新品都没有扭转小米在舆论场的劣势。配置虽高,但设计欠佳的 1999 元经典价位的小米手机 5s 更是让外界对于小米“重配置、轻设计”的产品理念产生了巨大的质疑。

好在,小米 5s 之后一个月登场的小米 MIX 让小米新品的口碑实现了绝地反弹。人们也对小米,乃至国产手机这个群体通过产品本身实现更高溢价不再持单纯的怀疑态度。

至于软件层面,在经过 MIUI 7 时期,众人对其内置的广告深恶痛绝之后,小米 MIX 搭载的 MIUI 8 在保持系统功能全面和流畅性的同时,也不再被广告所烦恼。当然,MIUI 本来就是小米的一大看门利器。

在满足以上评选维度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小米 MIX 能胜任年度智能手机的理由是:在国产手机开始大规模收割市场的背景之下,小米 MIX 带着极致简约的顶级设计和创新亮相,并以一己之力为整个品牌实现了溢价。同时,小米 MIX 的推出目的和市场反应也可以看成是国产手机群体在今年一系列动作的代表。

从这款手机本身的软硬实力,以及其被背后的象征意义出发,小米 MIX 成为 ifanRank 2016 年度智能手机当之无愧。

2015 年度智能手机:iPhone 6s

基于“硬件、体验、突破创新、潮流和焦点”等五项维度,我们进行了过去五年的 ifanRank 年度智能手机评选。然而根据这五个原则,我们去年选出的年度智能手机为——null,没有哪一款智能手机能完全满足这五项原则。

其实,在边际效应的铁律之下,没有什么能超脱之外,就算是不断刷新各项纪录的智能手机市场也是如此。在成熟的智能手机市场,我们已经很难找到能同时在这五个方面都一马当先的产品。如果继续按照以往的五项原则进行评选,今年的年度智能手机仍然为空。很显然,过去五年所沿用的年度智能手机评选标准已经不再适合这个不再新兴的市场。

在各种移动服务层出不穷的当下,现在的智能手机也不再只是过去的通讯工具,它更多的是人与数码世界的结合点、是人际网络的实物化、是定制服务的着力点,若一言以蔽之,智能手机在人与社会的联系中起到的媒介作用日益重要。

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媒介,今年我们评选年度智能手机最为重要的标准将是:

人机交互是否有突破?
在这个标准下,经过我们长时间讨论,最终选出的年度智能手机为——iPhone 6s。

2015 年度国产智能手机:魅族 PRO 5

在选取年度国产智能手机的时候,我们秉承的原则是:

硬件是否先于众人
系统是否独树一帜
设计做工是否精湛
是的,由于国产手机厂商在顶层供应链和系统建设上实在是没有地位可言,所以这里选取的三个标准显得比较返璞归真,也是国产智能手机厂商能够发力的所在。

2014 年度智能手机:null

我们一如既往,用以下标准挑选 2014 年的年度手机:

硬件和外观是否有冲击力?
用户体验是否优异?
是否有突破性创新?
能否引领互联网服务的潮流?
是否成为舆论的焦点?
很可惜的是,2014 年有那么多智能手机产品,却很难挑选出一款同时达到或者超过以上 5 个标准的手机产品出来。因此,我们今年的年度智能手机评选,将颁发给:null——在计算机术语中,它的意思是“空值”,表明并不指向任何对象。

本心而论,今年的手机产品相比去年更加丰富,而且无论价格、功能、性能总体都比去年有较大的提升,特别摄像头像素的提高,以及图像算法的成熟,令手机的成像质量越来越令人满意。

所以,促成我们将年度智能手机颁发给 null 的,不是因为智能手机产品不够丰富,不是厂商不够努力创新,也不是消费者不再认同。而是因为 2014 年智能手机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不同手机厂商之间的产品水平总体接近,这样的情况下,很难找到各方面表现都非常突出,可以一锤定音的手机产品。

2014 年智能手机 5 个流行趋势

大屏

金属中框与超薄机身

指纹识别

高像素前置摄像头

强化手机音质

手机未来 3 点趋势
构建品牌
设备即服务
手机将变成随身服务器

2013 年度智能手机:iPhone 5s

ifanRank 2013 年度智能手机提名:Moto X,HTC One,Lumia 1020

我们评选 iPhone 5s 为 2013 年 ifanRank 年度智能手机,依旧是参考了以下标准得出的慎重结果:
硬件和外观是否有冲击力?
用户体验是否优异?
是否有突破性创新?
能否引领互联网服务的潮流?
是否成为舆论的焦点?
还记得前两代 iPhone 推出时人们的反应吗?概括起来或许就一句话:

没有理由足够说服我升级 iPhone。
由内而外的全面革新,预示着 iPhone 5s 并不仅仅是一部值得买的手机。在“苹果不再创新”“Android 赶超 iOS”等各种各样的质疑声中,iPhone 5s 是苹果的表态—— “我们仍旧专注于做更好的产品”。

iOS 7:既传承,又革新

Touch ID:It just works.

64 位处理器:撼动对手,奠基未来

2012 年度智能手机:Nexus 4

我们依照下面五个原则进行评估:

硬件和外观是否有冲击力?
用户体验是否优异?
是否有突破性创新?
能否引领互联网服务的潮流?
是否成为舆论的焦点?
经过慎重的几番思量,我们选择了口碑上佳的 Google 四太子——LG Nexus 4。

【ifanRank】2011 年度智能手机:Galaxy Nexus

入围候选名单的有:

诺基亚 N9 (在外观和系统上的独创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iPhone 4S (硬件的升级带来了软件和人机交互上的另一番想象空间)
三星 Galaxy S II (引领了双核智能手机在流畅度和出货量上的潮流)
三星 Galaxy Nexus (第一台具有设计感的 Nexus 手机,并且是 Android 4.0 的标杆)
摩托罗拉 RAZR XT910 (刀锋系列的重生让 Android 越来越有时尚的感觉)
当然,还是要依照下面五个原则进行评估:

硬件和外观是否有冲击力?
用户体验是否优异?
是否有突破性创新?
能否引领互联网服务的潮流?
是否成为舆论的焦点?

【ifanRank】2010 年度最佳智能手机:iPhone 4

尝试评估以下程度:

硬件和外观是否有冲击力?
用户体验是否优异?
是否有突破性创新?
能否引领互联网服务的潮流?
是否成为舆论的焦点?

Reference

  1. 为什么我们感觉iPhone比Android手机更流畅?
  2. 已经推出了 6 代的小米手机,在过去 8 年里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 2017 年度主流手机屏幕排行榜
  4. 2017 年度主流手机拍照排行榜
  5. 2017年智能手机价格暴涨30%:续航唯一倒退
  6. 2017 年度智能手机:iPhone X
  7. 2016 年度智能手机:小米 MIX
  8. 2015 年度智能手机:iPhone 6s
  9. 2015 年度国产智能手机:魅族 PRO 5
  10. 2014 年度智能手机:null
  11. 2013 年度智能手机:iPhone 5s
  12. 2012 年度智能手机:Nexus 4
  13. 【ifanRank】2011 年度智能手机:Galaxy Nexus
  14. 【ifanRank】2010 年度最佳智能手机:iPhone 4
  15. 今年最赞的 10 款 Android 应用,我们为你选出来了 | AppSo 年度榜单
  16. 中国手机往事
  17. 已经推出了 6 代的小米手机,在过去 8 年里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18. 2017 年度主流手机屏幕排行榜
  19. 2017 年度主流手机拍照排行榜
  20. 2017年智能手机价格暴涨30%:续航唯一倒退
  21. 2017 年度智能手机:iPhone X
  22. 2016 年度智能手机:小米 MIX
  23. 2015 年度智能手机:iPhone 6s
  24. 2015 年度国产智能手机:魅族 PRO 5
  25. 2014 年度智能手机:null
  26. 2013 年度智能手机:iPhone 5s
  27. 2012 年度智能手机:Nexus 4
  28. 【ifanRank】2011 年度智能手机:Galaxy Nexus
  29. 【ifanRank】2010 年度最佳智能手机:iPhone 4
  30. 今年最赞的 10 款 Android 应用,我们为你选出来了 | AppSo 年度榜单
  31. 中国手机往事
  32. Smartphone and Digital Camera Reviews
  33. 1994-2019感慨最流行手机品牌变化趋势
  34. 三星 S20 系列国行将于 2 月 27 日发布,你的钱包准备好了吗
  35. Techinsights
  36. 疫情下的中国手机产业,发现了一片新的市场空间
  37. 漫画丨25年,国产手机是如何一步步干死山寨机的?
  38. 1973-2020年手机发展史
  39. CCS Insight: 2020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将是十年来最低
  40. iQOO 3 是如何诞生的?首次大公开,带你探秘手机生产线!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