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America

USA_orthographic.png

美利坚合众国(英语: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简称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缩写为 U.S.A.、U.S.),通称美国,是由其下辖50个州、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组成的联邦共和国。

专利立法动态

2018-01-22巴西专利局出台化学领域发明专利申请审查指南
2017-11-17USPTO明确PTAB程序中的保密特权
2017-07-27《STRONGER专利法案》损害美国制造商利益
2017-07-18关于诊断方法可专利性的最新进展
2017-07-14美国专利法第271条(g)款的适用范围
2017-07-07加拿大知识产权局启动专利审查访谈服务
2017-06-30美国参议员提出新专利法案
2017-06-20加拿大《专利药品条例》或迎重大修改
2017-06-16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概述禁止反言适用范围
2017-05-27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收紧专利诉讼地原则
2017-05-25美国知识产权法协会提议修改法典第35编第101条
2017-05-22美国:专利所有人的声明或缩小专利范围
2016-08-05加拿大知识产权局缩短专利授权时间
2016-07-15美国会推出旨在加速生物仿制药上市的PRICED法案
2016-07-07USPTO加速审查癌症免疫疗法专利申请
2016-06-29加拿大修改法律承认专利和商标代理人交流特权
2016-04-15美国众议院引入ITC专利改革法案
2016-04-06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新的PTAB规则
2016-03-29美国参议院引入《管辖公平与不统一性消除法案2016》
2016-01-14美国国会议员敦促对政府资助的医药专利适用合理许可条款
2015-07-21《创新法案》因两党两院的反对而搁浅
2015-07-10《保护美国人才和企业家法案》让摇摆的专利系统对创新者更加不利
2015-06-19众议院司法委员会通过《创新法案》 但明显缺乏共识
2015-06-12少数反对者不能阻止参议院司法委员会通过《保护美国人才与企业家法案》
2015-05-07美国两党支持的专利改革法案被提交到参议院
2014-12-29美国专利局候选人名单确认要到明年
2014-12-22美国创新的未来也许将取决于一项不知名的专利诉讼
2014-12-22美最高法院对蜘蛛侠玩具案的判决或推翻已持续50年的专利规则
2014-09-05弗吉利亚州立法者整治专利流氓
2014-09-01美国:打击专利流氓的新法律

2014-04-14参议员莱希推迟审议专利改革法案
2013-12-26美参议员探讨专利法案的“意外后果”
2013-10-22美国计划打击“专利流氓”
2013-07-04专利工作法案力图使美国专利商标局免遭预算削减
2013-06-14白宫采取重要措施打击“专利流氓”
2013-06-13美国行政立法并举遏制“专利流氓”
2013-06-07美国国会将矛头对准“专利流氓”
2013-03-18美国专利改革法案3月23日生效 将改变专利行业
2013-01-28美国总统签署专利改革技术性更正法案
2013-01-07美国新修订案未对GATT以前专利申请赶尽杀绝
2012-12-24美国专利专家敦促为2013年3月份改革做准备
2012-12-19美议会通过专利法案提高外观设计和国外专利申请效率
2012-12-11美国最高法院审查推迟仿制药上市的专利协议
2012-11-12美国专利法修改了,你会灵活应对吗?
2012-11-12美国专利法全面修订促进创新
2012-11-12新专利法如何影响企业
2012-11-12美国专利法内容变更汇总
2012-11-12解析美国专利法修改后的新规定
2012-11-12《美国发明法案》对第三方提交的最终规章
2012-11-12美国专利法之修订——多方再审查
2012-11-12《美国发明法案》获众议院通过
2012-11-12《美国发明法案》部分条款9月16日生效
2012-11-12《美国发明法案》解读
2012-11-05美国专利改革措施历经7年终获国会通过
2012-09-11美国专商局公布“颁证前提交”最终规章
2012-09-10USPTO就《美国发明法》拟定的费用表征求意见
2012-08-22美专局公布《美国发明法案》行政审判的最终规则
2012-01-09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美国专利改革法案实施细则

商标立法动态

2018-03-01加拿大向公众征求关于《商标法规》修正案的意见
2018-01-29美国加州开始接受与大麻有关的商标
2017-08-16加拿大发布新《商标法规》征求意见稿
2017-08-04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决导致贬损性质商标申请增加
2016-06-30USPTO计划解决商标注册簿混乱问题
2016-06-29加拿大修改法律承认专利和商标代理人交流特权
2016-06-14墨西哥发布新的商标异议程序
2016-04-11美国专利商标局拟修改TTAB规则
2015-04-30联邦巡回法院叫停“贬低性”商标申请
2015-02-13美国政治家推出禁止注册“redskin”商标的法案
2015-01-29”Redskins”商标战会改变《商标法》吗?
2014-04-25加拿大的商标法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2013-03-15加拿大政府通过反假冒法案
2012-08-20美国专利商标局就下调商标申请费的可能性征求意见

版权立法动态

2018-04-19美国《音乐现代化法案》带来的三大变化
2018-03-10版权的安全港条款扰乱了数字化市场秩序
2017-12-29EFF请求完善《数字千年版权法》里的豁免条款
2017-12-22澳大利亚将安全港规则扩展至其他领域
2017-11-23专家指出北美自贸协定等必须包含合理使用条款
2017-06-28美国两大协会要求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中强化版权法
2017-05-25美国唱片协会称艺术家不需要精神权利遭反对
2017-05-09美国众议院通过版权注册官由总统任命的议案
2017-04-01美国新立法议案建议版权注册官由总统任命
2017-03-28美国最高法院判啦啦队制服享有版权
2017-02-06“六振”反盗版版权预警系统已走到尽头
2016-12-12美国版权安全港新要求
2016-11-18美国版权局尚未决定未来的《数字千年版权法》
2016-08-12美国版权局反对FCC的机顶盒计划
2016-07-25加拿大修改版权法为印刷品阅读障碍人士提供便利
2016-07-01美国版权局实施数字许可重要改革
2016-06-24泰勒.斯威夫特和保罗.麦卡特尼敦促《数字千年版权法案》改革
2016-04-22加拿大盲人版权法需要微调
2016-02-29美国版权局不建议修改“提供权”
2015-11-02美国版权局称其“必须现代化”
2015-07-16欧洲议会采纳有关版权改革的《Reda报告》
2015-07-02加拿大正式延长版权保护期至70年
2015-05-05新的美国版权法“打击”陈旧的法律
2015-04-30加拿大建议将版权期延长20年
2015-01-09加拿大的新网络版权保护法让版权所有者勇敢面对下载者
2014-12-29加拿大下载者明年1月1日起将面临版权侵权通知
2014-10-29加拿大考虑为政治宣传广告制定版权例外规定
2014-06-27道尔遗产公司在福尔摩斯版权上诉案中败诉
2014-05-13国产CAD企业陷知识产权纠纷 在多国遭遇版权诉讼
2014-03-24美国版权局就修订版权法向公众征集意见

2014-02-28美国新法案将使版权法走向现代化
2013-10-17美国制定相关程序让公众为版权政策改革提出意见
2013-09-24美国知识产权执法审查和版权改革计划引发各方评论
2013-09-06加拿大出台新规为高校版权支出减负
2013-08-30美国电影产业庆祝打赢针对Hotfile的版权官司
2013-08-15德国法院判定有线电视运营商拖欠版权费4500万欧元
2013-07-18欧洲法院:私人用途也必须获得版税退税的可能
2013-06-07加拿大《版权现代化法案》简述
2013-06-06美国向实现数码设备解锁又迈进一步?
2013-05-22美国国会开启版权改革
2013-03-15加拿大政府通过反假冒法案
2013-03-01北京高院成功调解四大唱片公司音乐著作权系列案
2013-02-07美国乔治王子县或出台剥夺学生作品所有权的版权政策
2013-01-31加拿大版权法进入数字时代
2013-01-10加拿大C-11法案——加拿大“最新修订的”版权法
2012-12-17牙买加:版权注册系统将使创意产业获益
2012-12-14美国RSC主席在保守党的活动中回避版权改革问题
2012-12-07美国国会通过实施专利法条约的法案
2012-12-05团体组织敦促欧洲委员会在未来辩论中支持强硬版权
2012-11-28加拿大修改版权法以适应技术发展
2012-11-08奥巴马和罗姆尼均反对SOPA/PIPA
2012-11-02美国对《数字千年版权法案》条款制定新的例外规定
2012-10-19美国参议员希望引入时装版权法
2012-10-10美国好莱坞制定新规定
2012-09-27巴拿马国会批准了版权法
2012-08-14美国“六振出局”反盗版计划因效率测试而推迟实施
2012-02-28加拿大开始进行版权法案听证会
2012-01-20布鲁塞尔对美国在线盗版法案发出警告
2012-01-19俄罗斯“盗版党”加入抗议反盗版法案的运动中
2012-01-19美国反网络盗版议案遭到多家网站强烈抵制

2012-01-17美国“停止网络盗版行为”听证会引游戏厂商抗议
2012-01-05美国两部打击网络盗版的法案遭到强烈反对

【2017 · 美国】专利大案记

2017年是美国最高法院和联邦巡回法院忙碌的一年,美国专利法得以重塑,发布了对双方复审中的审判地、专利权用尽原则及修正等重大变更决策。在此回顾这一年中最重要的几起判决。

SCA公司诉First Quality公司案

SCA Hygiene Products AB et al. v. First Quality Baby Products LLC

3月份,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SCA公司诉First Quality公司案中做出判决,认定懈怠抗辩并不适用于专利赔偿,这为美国专利法的一种既定惯例敲响了丧钟。懈怠抗辩(Laches)是美国衡平法院确立的一项侵权抗辩制度,指当原告不合理地拖延起诉并导致被告利益受损时,法院可驳回其诉讼请求。但最高法院称,由于专利法允许专利权人对呈交诉状前六年的损失要求赔偿,因此懈怠抗辩不可成为在此期间提起诉讼的抗辩理由。这一判决有效减少了专利权人长期面临的因延迟起诉而造成的处罚。

Helsinn公司诉Teva公司案

Helsinn Healthcare SA v. Teva Pharmaceuticals USA Inc.

5月份,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Helsinn公司诉Teva公司案中做出重要判决,认为如果销售行为是公开的,即使发明的细节并没有被披露,依然触发美国专利法的on-sale bar(由于申请之前的销售行为而形成现有技术,致使专利因新颖性而无效)。这一判决就2011年《美国发明法》中对销售规则做出的更改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一项发明在申请专利前销售超过一年的为先有专利,也可用于裁定一项专利无效。虽然在此案中并没有对秘密销售是否触发on-sale bar的问题发表意见,但对于申请人来说,在签署任何类型的(无论是公开还是保密)销售合同之前,还需提前申请好相关的专利。

TC公司诉卡夫公司案

TC Heartland LLC v. Kraft Food Brands Group LLC

5月份,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做出的里程碑式判决撼动了专利界,摒弃了数十年来关于侵权诉讼地点的先例: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曾裁定允许在被告进行产品销售的任何地点提起专利诉讼,这导致大量案件集中到了像德克萨斯州东区等一般认为对原告友好的审判地,但本案否决了这一裁定,也改变了美国专利诉讼长达30年的“forum shopping(择地刑诉)”的游戏规则。法院认为诉讼只能在被告公司成立所在地或拥有固定且已建成营业场所的所在地提起,几乎在一夜之间,德克萨斯州的案件数量大幅减少,而特拉华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法院的案件则明显增加。

Impression公司诉Lexmark公司案

Impression Products Inc. v.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同是5月份,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Impression公司诉Lexmark公司一案作出判决,推翻了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对专利权穷尽规则的两个解释,重新定义了专利法中的专利权穷尽规则。在此案判决之前,专利权穷尽规则并不禁止专利权人对专利发明作出售后限制,包括海外售后限制。专利权人可以合法地对其在美国或海外销售专利产品的行为施加条件,在产品售出后仍能控制下游销售和使用行为。Lexmark一案判决则指出,专利权穷尽规则规定,专利权人出售一个专利产品后,该销售行为就将该专利产品排除在专利法的保护范围外,购买人可以自由使用、出售或以其他方式处理该产品,不用担心侵权。

Aqua公司诉讼案

In re: Aqua Products Inc.

专利法的另一个重大变化发生在10月份,美国联邦巡回法院简化了美国发明法(AIA)复审中的专利修改程序。法院判决对专利有效性提起复审请求的原告需要承担举证责任,结束了美国专利审判与上诉委员会(PTAB)沿用的由专利持有人对其修改承担举证责任的惯例。依照旧例,PTAB只同意过少数修改专利的动议,因此,新标准将会导致专利持有人更频繁地寻求在AIA复审中修改其专利,以期在诉讼结束时专利的权利要求有效。变更举证的责任承担方看似是一个细微的调整,但它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AIA的复审程序。

其他重要案例

2月份,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一起判决中对海外专利侵权的法律范围做出了限制,提出运送单个部件与海外的其他部件相组装不构成侵权;同月,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对美国发明法案(AIA)适用的经营方法专利复审程序实施了限制,提出只有与金融活动直接相关的专利才可进行复审,并否决了美国专利审判与上诉委员会(PTAB)就该程序给出的广泛范围。

实务经验

美国发明审查中,中国的公开实用新型能否影响新颖性

美国专利法的现有技术跟咱们国家的一样吗,都是国内外公开的技术吗?
公司遇到一个问题,买的一款产品A在美国被告侵权下架了,涉案专利US446申请日2015.02.26,优先权日2013.12.31
公司产品侵权争议的发明点被国内实用新型201220344142.6披露,授权日2013.02.13.
对方发出警告函且产品在Amazon下架了,公司想要重新上架该怎么解决呢?

1、理论上说,中国实用新型可以破坏美国专利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2、你先把美国专利的专利号打对吧
3、如果有美国律师能给你做一个非侵权意见书,也许可以重新上架

可以自己去写这个非侵权意见书吗?——被接受的希望很小

李稻葵:美国国民性和特朗普的真实意图

因为中美贸易的冲突,以及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一系列出人意料的举措,不少学界人士在呼吁,我们需要对美国的更深入系统的学习和研究。

不久之前,经济学家李稻葵发表文章说,虽然中国的学者和精英阶层中,有不少人都认为自己最了解美国,因为他们都在美国学习工作过,但是,事实上他们对美国的了解可能是片面的。

以李稻葵教授自己为例,他在哈佛大学读博士,随后在密歇根大学、斯坦福大学工作访问,回到中国之后,工作中接触的都是世界银行和华尔街的各种机构,接触的人都是“美国的精英之精英”。这些人其实不能完全代表真正的美国人。

特朗普总统代表的,其实更多的是美国的草根阶层。

李稻葵追溯美国的历史,把美国的国民性归纳为两条:

第一条是新教精神。最初移民到美国的人,都是虔诚的新教徒,有坚定的信仰。300多年过去,到今天,美国仍然是所有西方国家中教徒比例最高的。特朗普也是一个基督徒,有很强的自律性,从不喝酒。李稻葵教授说:“我们一般认为美国人是崇尚个性自由、崇尚思想解放的,这并不是真正的美国传统,美国的传统要回溯到17世纪初的那一批定居者。”

第二条是孤立主义。美国只有两个邻国墨西哥和加拿大,从建国时美国就崇尚孤立主义。两次世界大战一开始,美国的主流民意都是要置身事外。而中美历史上的交往,从民国时代开始,其实都是美国已经完成国际主义战胜孤立主义之后进行的。“我们所熟悉的美国的种种表现,在美国的历史长河中仅仅是短暂的一刹那,并不是美国的常态。”

当今总统特朗普其实代表的是“更为传统的美国”。

按照这个逻辑,李稻葵认为,美国具有双重性,“既是那个新教徒式的,过着清贫的生活、安分守己、以自己的大陆土地为精神和物质家园的美国,也是那个精英主义的,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扩张自己的势力、传播自己的理念的扩张主义、英雄主义、霸权主义的美国。”这两种特性在美国历史上交互出现,今天我们认为的陌生的美国,可能是恢复到了传统一面的美国。

因此,李稻葵认为,特朗普的想法在本质上其实是如下三点。

第一,特朗普想要恢复到从前那个“伟大孤立的美国,而不是在全球范围内到处寻求影响和扩张的美国”。因此,特朗普未必是想要把中国打倒。“中国的和平发展与特朗普的基本想法并没有根本的冲突,如果应对得当,特朗普也许可以被认为是中国和平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

第二,特朗普代表的传统的宗教美国,难以理解中国的儒家文化。这个带着宗教色彩的美国,会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中国人是异己者”。因此,中国人必须下功夫同传统的美国沟通,告诉他们儒家思想是什么,以及同基督教传统不矛盾。

第三,特朗普所代表的传统的美国,“他们关心的是贸易顺差和逆差,他们关心的是汇率、关税等贸易问题。本质上,他们并不一定关心中国国内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只要这些经济政策和体制不构成对美国企业和贸易的威胁。”因此,中国需要抓住贸易平衡这个关键,采取一些谋求双赢的举措,取得特朗普和传统美国的信任。

李稻葵教授以《菊与刀》为例,来说明今天中国重新理解美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国内的国民情绪,从孤立主义转向了参与当时的世界大战,对日本宣战。但是,美国情报部门急需了解他们要面对的对手。于是,情报部门委托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撰写了一份研究报告。这份报告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菊与刀》。《菊与刀》对美国理解日本,以及战后处理日本问题起到到了关键作用。

李稻葵表示,今天中国也需要一本“新世代的《菊与刀》”,用来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美国。

以上就是经济学家李稻葵对美国的重新认识,希望对你理解美国有所帮助。

本期内容参考来源:《重新读懂美国》;作者:李稻葵;见于公众号“新财富杂志”

罗辑思维:阿根廷为什么哭泣 72

欢迎来到《罗辑思维》捧场,今年有一个词注定会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热词,那就是拉丁美洲。

前几个月他们的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作者逝世,引发全世界的一个悼念的热潮。紧接着是巴西世界杯马上就要开演,拉丁美洲人民会用他们独特的那种火辣辣的热情和精湛的球技再次引发全世界的关注。所以今天我们的《罗辑思维》就和大伙儿聊一聊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现象在未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国际政治经济学者研究的一个热门,为啥?不信你自己摊开地图,整个美洲大陆你看它一眼,你马上心中就会生出一种叫冰火两重天的感觉。你看北美那俩宝贝儿,加拿大、美国,你联想到的全是好词,繁荣、富庶、文明。可是一旦越过美国的南部边境进入墨西哥,也就是进入拉丁美洲之后,你联想到的词是啥?贫穷、贫民窟、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政变、毒品,全是这些负面的词。

好奇怪啊。山水相连的兄弟,住在同一片大陆上的邻居,如果要从自然禀赋上讲,恐怕拉丁美洲还要好一点,至少它维度偏南,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一些。如果从矿产资源上讲,南美洲根本不亚于北美,而且北美你看地图上,中部大片的冰川的荒芜,对吧。自然禀赋又不差,那为什么在发展的结果上,呈现出如此刺目的反差呢?冰火两重天呢?为啥呢?国际政治学界其实给这个现象,起了一个名词叫“拉美陷阱”。还有一个词跟这个词基本上是等量齐观的,叫“中等收入陷阱”。

其实这就是国际上的经济学家分析拉美陷阱的一个思路,说这个地方很可能在经济发展当中有一块地带,就像百慕大三角一样,船开到这儿、飞机到这儿就容易失事。这就是2000美金人均GDP到4000美金的人均GDP,拉美正好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发展到这个区域,结果就出事了。不断地折腾、不断地政变、不断地打摆子、金融危机,似乎就掉到一个陷阱里出不来。经济学家们就开始考虑,说会不会这是一个普世的规律呢?确实,你放眼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好像很多国家都是这样,比如亚洲的马来西亚、菲律宾,他们也陷入了这样的状态。所以起了这样一个专有名词“拉美陷阱”或者收“中等收入陷阱”。

大家想一想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关注拉美?在很多关于拉美的中文材料当中,基本上都是这个语境,我们担心,因为前几年中国正好在这个区域。现在也算是超越过去了,我们现在人均GDP已经达到6000美金左右了,但是拉美陷阱呈现的很多症状,中国并没有超越过去。比如说经济学家们就分析了,这可能是因为城市化速度太快,农民伯伯随便带几块木板,在城里搭一个房子自己就住下了,整个城市基础建设没法弄,所以导致城市化过程当中出现剧烈的社会矛盾。还有的经济学家分析,说这就是放纵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后果,贫富剧烈分化,富人们心又黑,不愿意把钱分给穷人,不愿意建立那种完善的福利制度,所以导致社会矛盾激化。还有人说这就是工业化初期过度开发自然资源,导致资源匮乏,城市环境污染,带来经济发展后劲缺乏。

各种各样的分析都有。但是我们要说的是,不管哪个分析,它都没有办法彻底解释什么是拉美陷阱。因为你琢磨这个词,它有点像医学上,就是对一个病,发现这个症状,但是又不知道原因,没有确切的解法,往往就会给它起一个名字叫某某某综合症,什么美尼尔综合症等等,也就是我们搞不清楚。确实,拉美陷阱这个症状是在这儿,但是到底原因是什么呢?不管你讲哪个原因,我们都可以提出一些反例来反驳你。比如说,你非说到了这个地带,就像走进坟地一样,容易鬼打墙走不出来,对吧。可是有走出来的,比如说在亚洲,菲律宾、马来西亚,好像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可是他们的两个邻居呢?菲律宾的邻居中国的台湾地区,马来西亚的邻居新加坡,他们就走出来了。

那你说为啥?就算拉美内部,比如说智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智利的人均GDP是整个拉美最穷的国家之一,可是现在人家发展是蒸蒸日上,把旁边的阿根廷甩出去几条街。智利现在的人家GDP水平已经超过两万美金,而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所以你说这是为什么?所以今天我们就试图为大家破解一下这个闷,当然面对这么大一个问题,罗胖子一个人的能力肯定是不够,所以我们专门为这个话题聘请了一个策划人,就是陈兴杰先生。我们在开会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然后陈兴杰先生回家之后读了大量的书,进行了小心地求证,然后我们今天给大家呈现的所有逻辑和材料,都要感谢我们本期节目的策划人陈兴杰先生。大家如果听了觉得有道理,也欢迎大家关注陈兴杰先生自己的个人微信公众账号,叫菁城子,像是一个得道的道长,他的名字菁城子,里面很多文章很有意思。

好,那我们把话题拉回来,我们跟大伙儿聊聊拉美。在过去一百年里,整个拉美历史上,最让人感到刺目的一个名词就是军人政府。不知道你有没有读过《百年孤独》,那本小说劈头第一句话,这是我当年背下来的就是,“多年之后,当奥雷良诺上校面对行刑队的时候,准会想起当年他的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你看这个意境,整个这本小说写的就是奥雷良诺上校全家七代人的命运故事,而所有故事当中就和这第一句一模一样的那个氛围,充满了行刑队、枪决、长枪、上校、政变,抑郁、潮湿、郁闷、脏兮兮、湿乎乎、黏唧唧充斥着这种氛围。

什么是好小说?好小说就是作家用人诡奇的想象力给你假象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给你传递的感受和真实世界又是那么的契合,这就是好小说的特点。确实啊,就是这样的一种氛围,覆盖了拉美一百年的时光,军人政府,轮替上台。比如说在阿根廷四届军人政府,当然有的比较短,两三年,有的就比较长,最长的一次是七年。再比如说智利,从1973年到1990年,皮诺切特政府,这也执政时间非常长。最长的是巴西的军人政府,从1964年到1986年一共是21年。秘鲁是从1968年到1980年的军人政府,但实际上秘鲁后面又接了一段,从1990年到2000年的藤森政府。藤森本身就比较强势,而且政权的基础是军队,所以这也算半个军人政府。

其实把所有拉美国家小朋友排排座,挨个分,无一例外全部在过去的一百年里都出现过军人政府。当然军人政府这个词,中国人现在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尤其隔着太平洋,那么遥远陌生的文化的军人政府,想理解军人政府其实很简单。我们身边就有,几十年前的台湾就是那样。国民党败退大陆,到台湾之后,他就觉得全怪共产党,全怪匪谍,就是余则成那些人,所以要把他们抓干净,怎么抓干净呢?就只能实施戒严,取消老百姓的一系列基本人权,比如说集会、出版、言论这些自由全都没有,军管、戒严。戒严状态的取消,是在蒋经国先生执政的后期才取消掉。整个那几十年,台湾全部处于戒严时期,要想了解这个,你读一位朋友的作品就可以了,现在台湾当局所谓的文化部长龙应台先生她的作品。

其中我就记得一个细节,那是1962年的时候,龙应台先生当时是上小学五年级。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正在讲课,突然看楼梯上冲来几个手里拿枪的,穿黄色卡其布的军人,这个老师马上知道发生什么,把粉笔一扔,冲出教室,冲到教室走廊的尽头,纵身就跳出去。学生们先是四散奔逃,然后缓过神来之后趴着栏杆往下一看,他们的老师,那个帅帅的男青年,年轻的面庞,面朝苍天,已经死在操场的黄土地上。所以这一幕印象,对五年级的龙应台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她后来讲,她说这个学校发生什么我们都不奇怪,开学的时候某个老师不在了,某一天身边的哪个朋友不在了,我们都觉得特别正常。也许是他本人出事,也许是他家里出事,而且我们大家都心照不宣,没有人会去谈论这个事情,这就是军人政府的实际的民间情绪,叫道路以目。什么意思?就是老百姓在路上碰见,只能对对眼神,话都不敢说。就是那样的一种沉闷的,甚至是恐怖的氛围,我想拉丁美洲的军政府时期也就这样。

说到这儿,没准你心里已经得出结论了。这个谜解了,这个案破了。就怪这帮军人政府王八蛋,他们导致的拉美陷阱。你想,一帮军人,拿着枪逼着老百姓就范,民间没有任何自由,这经济还怎么发展?你这个答案还真就不对。比方说我们身边的台湾,虽然军政府戒严时期百无是处,但是有一条,蒋经国先生交出来的经济答卷是不错的。直到现在国民党还得拿蒋老先生出来说话,我们国民党是善于搞建设的,台湾人民接着选择我们。

隔着大洋彼岸的拉美情况是一样的,前一阵高晓松先生在《晓说》里面还讲过,有阿根廷当地老百姓告诉他,现在你看到的公路、桥梁这些基础设施,都是军政府时期修的,现在的民选政府反倒是没干什么。所以你看,这个现象很奇怪,反倒是军政府时期经济上交出来的答卷不错。而且要知道,军政府虽然用的不是选票上台,但你不能说它毫无民意基础,也是有一点的。

比方说阿根廷在1978年举办世界杯的时候,那民意基础高涨得不得了,老百姓拥护得很。再比如说,阿根廷跟英国打马岛战争的前期,老百姓对政府也是拥护得不得了的,是有民意基础的。再比如说智利的著名的大独裁者、军人政府的头子皮诺切特,2006年死的时候已经91岁了,而且死的时候无权无势,而且官司缠身、丑闻缠身,但又怎么样?很多人怀念他,给他的尸体摆在那儿参观的时候,每天1.3万人来参观,导致军方不得不把参观时间每天延长九个小时,出殡的那一天,送葬的人几万人,而且他的身上是覆盖了智利的国旗。当然没有给他国葬,因为政府认为你不是民选政府上台的,最后是让他用军队总司令的身份举办的葬礼。但即使这样,我们看得出来民间对于这样的人,不完全是仇恨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而且再说一个比较怪的现象,英美这个两个国家,对全世界的什么独裁者、军人政府,那都是没什么好气的。可是唯独对于拉美的这些军人政府,英美往往是支持的。比如说我就看到一个材料,1976年的时候,其实也就中美关系正在缓和的时候,那个著名的叫基辛格你还记得吧?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混上这个职称不容易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就曾经对来访的阿根廷军政府的代表说,说我们美国人不大懂事,老是从人权上想问题,但是他们不了解你们国家这些事的成因,你们为什么打内战,美国人不了解,你们赶紧打,我们支持你打,你越快打赢越好,这就是基辛格说的。

那你有没有觉得奇怪,基辛格所说的你们美国老百姓不了解的内情到底是什么呢?那么拉美陷阱的成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解剖一只麻雀,解剖一只在拉美陷阱当中挣扎时间最长,情况最典型的麻雀,阿根廷。

要说阿根廷,我们就必须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当年它那么牛?第二,为什么今天它这么惨?要知道在一百年前,阿根廷那是牛的不行,真叫是有钱。据说当时欧洲流行一句话,看见一个人有钱,就会跟他说你怎么这么有钱呢?你怎么跟阿根廷人一样有钱呢?对,就像我们今天看见中东石油大亨是一样的。很多人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就是说,阿根廷的自然禀赋实在是太好了,因为阿根廷有广袤的国土,优质的草场,养育着一望无际的牛羊,这些牛羊肉根据当时已经成熟的食品加工和储藏技术,倾泄到欧洲人的餐桌上,可劲地挣欧洲人的钱,所以这个国家能没钱吗?

但是如果作为一个经济现象的观察者,你要得出这么简单的结论,说明你还没入门。为什么?因为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对这个国家的作用很可能是两种:第一种是腾飞的助力,第二种可能是成长的诅咒。就像今天有石油的国家很多,但是靠石油发了财的国家并不多,很多国家比如说利比亚、伊朗、委内瑞拉,石油对他们的现代化进程不见得是好事,至今还是一个悲催的第三世界。往往很多国家像新加坡、日本,没有什么资源,反而发展得很好,所以资源禀赋是无法解释一个国家的崛起的。

所以在这里我们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就是本期节目的策划人陈兴杰先生在他的微信公众账号“菁城子”里面写的一篇文章交《阿根廷自由往事》。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在1880年到1930年这50年当中,阿根廷拥有了一个黄金时代,这个黄金时代最大特征就是,连续几任总统全部是用那种自由市场经济的思想来治理这个国家。当时政治家有一句阿根廷式的名言,啥叫治理阿根廷?就是移民。说白了我把这个国家关税搞得低低的,贸易壁垒搞得低低的,全部跟世界的自由交换协作系统对接,让更多人愿意到阿根廷来创业,到这儿来发财,拥有最大的自由,这个国家就会有前景。

果不其然,50年之后,阿根廷就用他们独特的资源禀赋,加上这种自由市场的精神,崛起了,富有了。那么接着这故事就到了下半场,就是它怎么就从那个高点滑落到今天?这就说到1945年二战结束,阿根廷的政局里面突然出现了一对宝贝,就是著名的贝隆将军和贝隆夫人。阿根廷人可能最出名的除了马拉多纳,也就是这俩宝贝了。麦当娜唱的那首歌,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我是唱不出来,贝隆夫人留给阿根廷人民和全世界的背影,那算是优美的一塌糊涂,因为她33岁就病故了。

你想一个演员,一个美丽的女人,33岁就病故了,然后把那么清纯美貌留在世人的心目当中,这本身就是良好的基础。而且贝隆夫人一生做的事情,特别符合这个时代的很多道德标准。比如说她一生因为她出生在底层贫民窟,她自己甚至是一个私生子,然后她嫁给贝隆将军之前,就是发表了大量的极具煽动性的同情底层、同情穷人的演说,帮助贝隆将军上台当了总统。而且贝隆当总统之后,她自己当劳工部部长,天天在贫民窟里抱孩子,到福利院里去访问穷人,然后为穷人大声疾呼。

你想,这样的一个政治家,加上美丽的外表,她能不是一个好形象嘛?可是今天我们必须,不是说批评贝隆夫人,我们必须客观地讲一句,正是1946年到1952年这短短几年,贝隆这两口子的统治期间,阿根廷的经济一个倒栽葱就下来了,什么原因呢?

其实说到这儿,我们已经陷入了关于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可能还要讨论很多年的一个大争论当中,就是左派的福利国家政策,到底对经济是有好处还是有坏处?至少从目前我们看到的所有案例来看,如果一个国家像贝隆将军和贝隆夫人当年那样,推行那样一套政策,比如说没收国外资产,抬高关税壁垒,让阿根廷经济独立于世界经济之外,成为一个经济孤岛,然后大规模地给穷人发福利,把大量的私有资产变成国有资产。这一套在过去一百年里,经过了大量的实验,几乎没有一个成功的,都是带来经济的下滑。

阿根廷也不例外,几年的贝隆政府执政之后,阿根廷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和失业,民生经济一片困顿,这种现象就出现了,出现之后怎么办呢?总得有人出来收拾残局,请问是谁?对,我们上一Part讲的,那个恶魔的身影就开始出现了,军人出现了。说不是乱吗?我们军人没有党派,我们不关心政治,但是这个祖国变成这样我们是不能容忍的,对不起,军人要出来管一管,贝隆你闪开,这就叫政变。军人就上台了,军人一上台,你听这逻辑,下面一根链条就开始启动。军人上台就是说,乱、罢工、捣乱的抓起来,抓起来之后甚至就迫害,因为没有法制,枪决、杀头。

好,过两年之后军人政府说,老我们执政也不行,咱再民选吧。好,民选政府再上台,民选政府上台要的就是民众的支持,前两年谁杀我们这人来着,那军人,来法庭上受审,枪决你,再迫害,好。等过几年再一乱,军人说那也不行,我们再出来。军人上台,前几年谁判我们死刑来着,那哥们来来来,接着镇压。

你听着,我们刚才上一Part讲过,阿根廷四次军人执政,军人政府上台,当然最长的一次,就是上个世纪70年代,那一次阿根廷七年的军政府,那最后就闹得不可开交,江湖上冤冤相报何时了,那最后是什么情况呢?军人政府上台就一通乱杀,杀完之后就导致民众的那种激烈的反抗,反抗到最后就变成星散到各地的那种游击队。在60年代到70年代的时候,整个阿根廷实际上已经陷入了一种叫内战状态。所以现在我们事后再来谈论这个是非,就很难讲。

你比如说阿根廷的军政府,可以说是臭名昭著的军政府的独裁者魏地拉将军。魏地拉后来就是,他也是去年刚死,2013年应该是5-6月份刚死,他到晚年受审的时候他就不认罪。他说我当年是为了把这个国家拖入正途,那些天天胡闹,让这个国家变成地狱的人,他们现在回来了上台了,来判决我,他们成了维护人权的人,哪是那么回事?我才是人权的捍卫者。

可是你作为一个军政府的独裁者,你上台又是一通乱杀,你叫什么人权的捍卫者呢?但是这场官司在当时的历史情景当中,实际上就没法打了。大家想一想,如果一个国家要么就是民粹的民选政府上台,没收财产,给民众大规模发福利,导致通货膨胀,然后经济下滑,国内一片混乱。这是一派,等这派上来,军人上来,秩序虽然恢复了,也有人拥护,但是没有了自由,没有了法制,没有了讲理的地方。

如果一个国家,死活在这两个墙壁之间撞来撞去,走来走去,请问这个国家哪里还有是非?这就是阿根廷面对的情况。但是你心里可能会生出一个疑问,为啥仅仅一山之隔,旁边的邻居国家智利,你罗胖子刚才讲经济发展就蒸蒸日上,请问这两个国家有什么区别呢?

我告诉你,他们两个国家故事的前半节没有区别,几乎是一模一样,是同一个故事在两个国家的翻版。简单地说,就是国家稍微好一点,稳定一点,经济繁荣一点,民选政府上台之后,马上就要实行民粹主义的政策,啥叫民粹主义?就是民选政府嘛。你想,他要的就是选票,他愿意不计代价,不计成本地搞到选票,所以他会不计成本地讨好底层民众,这种政策我们就称之为简单地说叫民粹主义。在经济政策上就是呈现为急剧的左转,说白了就是把苏联那一套半吊子共产主义,拿到拉美各个国家去试验。

比如说智利当年的阿连德政府就是这样,它是一个比共产主义国家还要搞共产主义的共产主义政府。虽然他是民选上台的,不是靠革命上台的,你仔细看他那些政策,其实就是那一套了,把英美大资本、外国资本赶出去。你看,迎合民族主义的情绪吧,然后把很多资本家的东西收归国有,大办国营企业,给老百姓普发各种超过财政负担能力的福利,包括授予工会各种各样跟资本家们闹的特权等等,就是玩这一套。包括提高关税,保护民族产业等等,这一套闹着确实很热闹,老百姓看着都鼓掌,谁不愿意看有钱人倒霉?谁不愿意政府免费给自己发钱?但是折腾几年之后,这是必然嘛,经济规律导致的大量人失业、通货膨胀。当时智利的通货膨胀已经达到800%多,怎么办?国家一片混乱,谁来收拾残局?你看,那个幽灵又出现了,军人政府。1973年,就是我罗胖子生的那一年,9月份军人政府开始上台,9月11日,皮诺切特这个幽灵就是被这样召唤出来了。但是问题是,为啥后半节智利就比较好呢?这是我跟我们本期节目的策划陈兴杰先生,我们商量了半天,最后我们俩达成共识得出一结论,就是因为什么?运气。

你可能说你得出这个结论太不严肃了吧?真的,我们想不出别的结论。因为你看,同样是军政府,阿根廷的军政府和智利的军政府有一些细微的区别,比如说阿根廷的军政府是一帮军人,当中没有当然的绝对的权威,没有带头大哥,七年的军政府换了九个总统,所以你看,没有一个一家独大的势力。所以在这个时候,各派还在互相之间扯皮的时候,每一个军政府的力量的领导人,其实他也要出去借助民粹的力量。所以你看阿根廷虽然是军政府上台,但玩的政策当中,在自由市场经济上反而不坚决,但是在讨好民粹主义上面反而有所表现。比如说1978年办世界杯,为了让全国人民高兴、支持我们干这个,甚至据说有传闻,为办世界杯,为了拿到那个冠军,还贿赂了一些其他国家。这坐不得实,因为没有确实的证据。更要命的是,他还有虚荣心,为啥?因为获得民粹的支持。打马岛战争,掳英国人的虎皮,最后英国人反身一口把它给咬掉了,所以军人政府也下台。但是你可以看得出,这是一个带有强烈民粹主义色彩的军政府。

所以阿根廷在这个逻辑当中,仍然没有摆脱出来。可是智利就不一样,智利它有带头大哥,就是我们前面讲的这位皮诺切特。皮诺切特牛啊,他上台之后讲了一句话,“除了我,这个国家谁连根树叶都不许给我动,这国家就得听我的”。就这么牛,带头大哥出来了,所以一个独裁者,你说是不是对国家就一定是坏事,有的时候真不一定。因为一帮寡头和一个独裁者,没准儿这个独裁者他的理念更先进,他的意志更坚定,没准儿反而能把这个国家推上正确的轨道。而一个寡头统治集团,没准互相之间扯皮,倒是耽误事。

所以政治上的不是说一定哪项模式就一定是最好的,皮诺切特就是这样。他是一个寡头,是一个独裁者,他1973年上台,然后马上就实施那一套自由市场经济的搞法。他当时引入了一整套顾问系统,就是在美国芝加哥经济学派,说白了就是我个人非常欣赏的自由市场经济那一套。他把这批顾问称之为芝加哥小子,芝加哥Boy,这帮年轻的经济学家。当然标志性的事件发生在1975年,就是自由市场经济的著名的理论大家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访问智利,他跟皮诺切特交流了一段。基本上也就告诉他,一定要走自由市场经济道路。

皮诺切特听进去了,因为他是一个独裁者,所以他能把听进去的话变成坚决执行的政策,所以皮诺切特政府从1975年开始执行的政策,其实也非常简单,今天看来,跟我们中国人现在改革开放搞的政策其实也差不多。首先坚决遏制住通货膨胀,把多印的钞票烧掉,坚决不增加货币的发行量,然后降低关税,降低贸易壁垒,让智利经济对接到全球的大系统当中。把国营企业拍卖掉,然后保护各种各样的民间的私有产权,就是这一套自由市场经济的改革。

结果呢?从这之后,智利经济从上世纪70年代就一路飞奔,从百分之五点几,百分之七点几,成为拉美经济的明星。直到现在,智利经济人均GDP已经超过了两万美金,如果从人均GDP排行来看,已经进入前四十位,成为发达国家的中流水平。但是智利最大的特色是经济自由度极高,我看到的数据是排名第七,这就是一个远高于美国、法国这些国家的排名了。而且它的政府透明度什么都非常好,智利算是彻底地爬出了拉美陷阱。

1990年的时候皮诺切特卸任,当时他以为会有一个体面的退场,他当时就很自豪,说我当年接手这个国家是满目疮痍的国家,而我现在交出来的是一个有着坚实的基础和美妙未来的国家。他到最后写回忆录,包括接受采访的时候还讲过一句话,说1973年那会儿,我干那件事,接管这个国家,我其实不愿意的,但是回头一想,如果再给我一个机会,我还是会干,只不过我会干得相对智慧一点。所以你看一个独裁者,为自己在自己的祖国搞出来的腥风血雨,从来不忏悔,反而得意洋洋。这就是拉美陷阱当中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所以对比完阿根廷和智利,你说出现了一个皮诺切特和阿根廷那种军政府,你能不说这是智利人民的运气吗?

说到这儿,我估计有朋友已经在那边喊了,罗胖子,我们知道你想说什么了。你不就是想说独裁好吗?军人政府带来稳定和繁荣吗?我严正声明一下,绝无此意,孙子才有这意思。我真没这意思,因为不管军人政府带来多少稳定和繁荣,它都是在专制、残暴、没有人权,没有法制,暗无天日的前提下得到的。那难道我们要这样的稳定和繁荣吗?我们又不是一窝猪,我们只要吃得好就行了,我们是活生生的人,就在1976年到1983年这七年的阿根廷军政府统治期间,死了多少人?那种非正常地逮捕杀害,现在有据可考的将近一万人,九千多人。后来我看到一个阿根廷左派讲的话,他说这是整个西半球最糟糕的军政府统治,甚至比德国纳粹还要糟糕。因为德国纳粹好歹它是在用日耳曼人式的那种严谨的精神,是在光天化日之下,用有记录的方式来为害人间。可是我们的军政府呢?他又明知道这是坏事,所以他偷偷摸摸,在黑夜里偷窃人们的生命,这就是军政府干的事。往往逮捕那也是偷偷摸摸的,处决也是偷偷摸摸的。包括现在我们看到在阿根廷还有所谓的叫盗窃婴儿事件,也是军政府当年的一个劣迹。因为他迫害的很多左派都是年轻人,年轻人自己有孩子或者是婴儿,或者是正在怀孕,在监牢里生下来之后,军政府把这些孩子全部偷走,委托给别人抚养。然后这些孩子等长大再去找他们的父母,连尸体在哪里都不知道。因为他们偷偷摸摸干啊。

比如说有一个恐怖航班,阿根廷军政府把那些他们逮捕的左派人士,用铁链子一拴,上了飞机,直接飞到公海上,给扔海里去了,毁尸灭迹,连拖到菜市口,明正典刑这样的胆量军政府都没有。智利那个皮诺切特宝贝儿也是一样,他刚上台那几年,后来好一点,刚上台那两年,那个镇压也是死了好几千人。现在有据可查的死亡,就是被他处决的是两千多人,失踪的还有一千多人。包括最近我们看到的一个史料,在大海当中发现一些铁轨,后来有报道是这样的,当时是把智利的共产党的一些高层领导人,用飞机把他们装到海上,然后用铁丝挂上钢轨,然后把他们整体扔到海里去。这种处决方式,这是懦夫的行为,完全是不合法的政府才干出来的事情。

对,刚才我们描述的这些罄竹难书的罪恶,就是军政府干出来的。当然,如果我们回到当时历史情景,这些军政府他还觉得冤。我们在材料当中看到他们为自己喊冤,包括振振有词,证明自己这么干的合理性。他们有这样的一些话,比如说他说这些左派,他们就是靠暴力、靠花言巧语上的台,我们就要用这种方式来干掉他们。阿根廷军政府的一位将军说得好,说阿根廷有些人就得死,他们不死这个国家就不得安宁。你看他们完全是为国为民作出巨大的牺牲,承担历史,背了历史的黑锅,来救国救民。你看他是这个想法。

皮诺切特讲的一些话,那就更加入木三分。他说自由本身不能保卫自由,那什么东西可以呢?就是我的铁鞭和刑具,我这玩意儿可以保卫自由。那等到什么时候呢?就是我的铁鞭和刑具帮你们保卫自由到你们自己拥有了土地和财产,那么自由也就为时不晚了,那么民主也就走的很近了,这就是皮诺切特的想法。

我们不知道他是不是真这么想,但是确实,智利的经济、政治,确实走出了这样一条轨迹。皮诺切特直到临死的时候,都是一番洋洋自得。但是我还是那句话,我们这种在铁拳和刑具下的自由和民主,甚至繁荣,我们真的要吗?而且我们去回顾军政府的发生的逻辑,你还会发现这样的一个链条,就是确实在第三世界国家,往往军人确实是这个国家最先进的一个集团。因为他往往是年纪轻轻,是作为国家的青年才俊就送到西方世界进行培训,然后满脑子民族主义和爱国理想回到这个国家。然后因为在军队当中,所以他有很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所以力量又很强。他们一旦发现这个国家被左派的很多民粹主义的政策闹得一塌糊涂的时候,他们本着也许救国救民的思想出来维护秩序,这个初心也许都对,但问题是后来呢?当一个人即使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爱国主义者,但是当他一旦尝到了权力的滋味的时候,这个人会变的,这个人会变得你自己都不认识。

好,我们就算这个人没有变。因为他手上沾了血债,他沾了左派人的血债,因为他没有选票上的台,他自己知道自己没有合法性,所以他为了自己后半生的平安,为了自己的这一条小命,他在把持权力的过程当中,也会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超越人伦的底线,所以说到这儿,我们其实可以看到军政府它就是一条恶龙。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一个关于恶龙的股故事。说有一个村庄,旁边的山洞里住着一条恶龙,这个恶龙不断的几代人都为祸这个村庄。这个村庄所有的年轻人都想杀掉这个恶龙,但历朝历代都没有办成这件事。终于有一年,这个村子出了一个英雄少年,这个英雄少年手挺长剑,就向恶龙居住的山洞进发,村民们都跟着后面看。果然这个少年名不虚传,终于一番恶斗之后干掉了恶龙。但是又怎么样?干掉恶龙之后,这个英雄少年坐在恶龙的尸体上,脚下踩着恶龙这么多年抢来的财宝,渐渐地他也长出了尾巴,他也生出了鳞片,他也红掉了双眼,他变成了一条新的恶龙。

对啊,军政府的逻辑也许就是这个逻辑,满怀着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理想出发,最后变成了一个血腥的刽子手。这种故事在拉美过去一百年的历史上,我们见到了很多很多。

说到这儿,我们就可以回头再看一眼今天我们要论述的这个主题了,拉美陷阱,它到底是啥呢?它是一个民族在崛起的过程当中要走过的一个神秘地带吗?一旦走到这儿就鬼打墙,就过不去吗?一不小心就掉坑里,是这么个东西吗?不是,它不过是民粹主义阶段性、间歇性发作的一个症状,甭管是民选的民粹政府还是暴力上台的军人政府,其实就是民粹主义发作的两种症状而已。就像打摆子,冷也是它,热也是它,其实都是一种病。无论是用民主还是用暴力,其实都治不了这个病,如果这个病治不了,这个国家就在陷阱之中,就是万劫不复。

民粹主义的敌人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自由市场经济。因为自由市场经济,经济学家讨论得再好没有用。经济学家有一句话,说我们赢了理论输掉了现实。因为你说让富人就那样发财,穷人不干的,穷人希望国家多给一点福利,希望国家多给一点保护,老觉得国外的资本进来这是抢夺我们这个国人的饭。所以无论是民粹还是民族主义,很多时候在自由市场经济面前,都容易愤怒地抱团,成为一种反抗进步的力量,这就是一个民族在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敌人。

所以这个时候就牵扯到一个话题,就反观我们中国人,我们现在在谈论很多意识形态问题的时候,老愿意把这个世界分为两派,民主国家和非民主国家,民主是好的,非民主是不好的,或者是反过来的结论。不管怎么样,这个语境是错的。因为民主不解决问题,拉美陷阱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民主是好东西,但是民主不解决民族崛起过程当中这个最大的病灶,就是民粹主义。

拉美的民选政府就是这样的,就像我们现在说美国经济很发达,那是因为民主,他有民主,但是这是因为,“因为”这个定义可不好轻易下。因为同样拥有民主的印度,现在是什么状况?经济又不好,腐败问题其实比中国还严重。所以民主不解决这个问题,虽然它是个好东西。那解决这个问题的药是什么呢?现在看来过去一百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大概也就是两样东西了:第一,宪政,说白了,规矩。第二,自由市场经济,说白了,这是一个坚定的信念,谁也不要跟这个玩意开玩笑,因为一旦抛弃自由市场经济,繁荣就会立即抛弃这个国家。

所以再回头来说我们中国人,我们其实挺幸运的。你发现过去三十年,我们走得还挺好,我们既没有放任民粹,也没有走向暴力独裁,反而是在历史的航道的中间行进。这就应了历史学家唐德刚讲的那句话了,说中国要用二百年时间,完成这次现代化文明转型,但这二百年我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算出来的,在这个期间我们就像走在历史三峡。什么叫三峡?三峡就是左边是怪石,右边是险滩,两边都不能去,就是要走坚定的中间路线。

确实,过往的三十多年,我们这艘航船确实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所以为什么我们冲过了人均4000美金的GDP,已经达到了6000美金呢?也许冲过拉美陷阱既不是什么城市化问题,也不是什么贫富分化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环境的问题。只要我们坚定地按照过去一百年间人类经济给我们的最大的教益,坚定地走宪政政治下的自由市场经济,中国人就终于有一天会达到繁荣、富庶、文明、现代化的彼岸。让我们共同为我们的民族祈祷。

罗辑思维:政客林肯 37

欢迎各位来到罗辑思维捧场,我们这一期的题目叫做《政客林肯》。

你一听这个词会说,诶,政客这个词好像含点贬义哟。你罗胖是不是要黑一把林肯啊?我们没有这个意思,我们只是想通过林肯和其他几个美国总统的故事告诉你,什么是现实的政治以及现实政治当中人的处境。

林肯这个人对于中国人来说通常是三个印象:第一呢,领导南北战争;第二,是一个坚定的废奴主义者;第三是他是一个平民总统。

没错,我们今天想要强调的就是他的第三点。你有没有觉得奇怪,在林肯之前的十几任美国总统基本都是大绅士、大精英、大政治家。比方说华盛顿呐,杰斐逊呐,这些人都是弗吉尼亚的著名的庄园主,家大业大,然后功勋卓著,在当总统的时候头上戴满了桂冠,两任之后退老还林,然后享受各界的膜拜,都是那样的人。

唯独林肯这个人,用今天的话讲叫“屌丝逆袭”,他啥都不是,出身很贫苦,你说他对政治有热情吧,也是。但是他在1860年竞选总统之前,有十二年任何公职都没有竞选成功过,他就在伊利诺伊州当一个小律师。

那他在什么样的机制下,在1860年突然就胜出了呢?我们先说第一个原因:偶然。那人走运嘛谁也拦不住,那林肯走的什么运呢?就是当时共和党和民主党这两派的争夺,突然出现了一个偶然性的缝隙。我们先看共和党这边,共和党之内的那些大佬,什么苏厄德、蔡斯、贝茨这些人,都是为总统宝座做了几十年精心准备的,在国会山人脉深厚啊,不是当过州长就是当过参议员,要不就起草过重要文件,全部是这帮大佬。可是这些大佬们有一个重要的缺陷,就是在当时美国竞选的两个关键州,这三个人都没有必胜的把握。一个是路易斯安那,一个是宾夕法尼亚,那林肯呢?他多少在这两个州好像基础不错,所以他的竞选团队就拼命地告诉共和党的这些代表说,林肯这个人牛,林肯这个热牛,所以共和党在芝加哥,1860年开大会,推选总统候选人的时候,就反复琢磨,党内就拿不出主意。后来经过三轮投票,最开始林肯根本就不在名单上,一直到第三轮投票,林肯才以微弱优势胜出,但这只是共和党这方面。

还有民主党呢?正好1860年民主党发生了一次大分裂,当时民主党呼声最高的总统候选人是一个叫道格拉斯的人,号称小巨人,身材矮小,只有拿破仑那么高。但是这个人的政治威望极高,也跟林肯做过一次著名的林肯和道格拉斯的七次辩论,但这个人他又不是南方那一派的(就是坚定的蓄奴主义者),他只是跟林肯辩论在哪儿呢?说他主张各州有决定自己是否成为蓄奴州的权力。但是他其实也痛恨奴隶制度,所以道格拉斯这个人和典型的那些南方的奴隶主们,也就是民主党内的那些大佬们又尿不到一壶去,所以后来发生了分裂。

好了,共和党拧成了一股绳,民主党发生了分裂。那你所谁赢啊?对吧,就是共和党赢嘛。可是你去看1860年的竞选结果,是一个非常古怪的结果,首先林肯得到的美国选民的选票只占百分之三十几。

但是如果你对美国政治制度了解一点话,你知道美国是一种叫选举人制,这一州你只要赢了,那这一州所有的选举人票赢家通吃。

所以林肯虽然说再全民当中只得到百分之三十几,但是他选举人票多,所以他赢了。可是你再去看选举结果,所有的南方州选举人票,林肯一票都没有拿到。所以林肯当时的位置不仅在竞选结果上看,他是一个弱势总统,从他的出身和来历来看,他也是一个弱势总统,因为他不是一个典型的政治家啊。此前的什么布坎南,什么昆西•亚当斯,什么门罗,都是精英政治家,唯独到了林肯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平民政治家。

我们这一期节目所讲的意味就从这儿开始,为什么一个平民政治家,虽然我们前面讲了很多偶然因素,那有没有必然呢?当然有。那就是美国政治、民主政治的成熟带来的一个结果。

林肯穷啊,他老爹就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拓荒者,先到肯塔基,再到路易斯安那,再到伊利诺伊,每到一处都是重新盖房子,重新烧荒,重新砍树,做田等等。

小时候林肯非常苦,是一个典型的美国的一个开拓者家庭出来的人。林肯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但是当民主政治成熟之后,选票在谁手里啊?底层老百姓手里啊。所以像华盛顿,杰斐逊那一代人,我靠我是这个绅士,我有很高的名望,我有很好的道德,我有我坚定的政治理想,这一套在真正的民主政治的时候,你就发现他玩不转了。

而相反,像林肯底层出生这样的人,他就玩得转。你比如说林肯在竞选的时候,他就有一条,他会让他的一些班子,把一些劈开的木头放在竞选的现场,他就是要告诉别人,说我是一个干苦力活出身啊,我跟你们都一样啊,我们都是平民百姓啊。林肯的儿子曾经跟他说过,说老爹啊,你把那些木头搁在那儿,丢人吧?人家竞选总统,都是大政治家,你搞一批木头。林肯说不妨,不妨,就搁在那儿。

所以你看,这是第一个通过向底层民众做身份上的靠拢,获得政治胜利的一个案例。当然,你如果再去看美国当时的政治生态,也有一些其他的变化,比方说新闻界。美国那么大的国土,有的时候政治意愿的传达,政治信息的传播,都是要靠新闻界。推荐大家看一篇小说吧,是一个很短的一篇小说,是马克吐温写的,写的是当时的美国政治,叫《田纳西的新闻界》。田纳西也是美国的一个州嘛,那篇小说咱就不细说了啊,是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马克吐温那种非常独特的笔法,你就知道当时的舆论争夺是多么的厉害,甚至说是多么的没底线。

林肯的竞选就发生在那个时候,所以林肯在1860年竞选总统的时候,整个美国政治生态已经出现了一个向民主政治倾斜的一个趋势。用政治家的思维、用绅士的思维,可能再也没有办法赢得一次大选了,而林肯的平民身份和他屌丝逆袭的那个漂亮的姿态反而救了他。

这就像后来的很多美国竞选也是一样。比方说,前些年小布什和那个戈尔竞选,戈尔当时是克林顿的副总统嘛,戈尔惜败,败得票数也很少。后来就有人问一个美国老太太,说你为啥选小布什呢,那个家伙又笨,经常话都说不清楚,你为啥选他呢?戈尔多好啊,那个形象多好啊,大学问家。老太太说,哎呀我看见小布什我就觉得亲切,我就觉得他就是美国随处可见的一个加油站的小伙计,我到处都能见到这样的人。戈尔呢,我就觉得太聪明了,大学问家,大教授,那样的人当总统,我好像有点不放心唉。这是一个美国老太太的回答,所以你看,政治家政治和政客政治在林肯这儿出现了一个分水岭,所以林肯不是什么。按我们的很多电影当中,前一阵有一部美国电影叫《林肯》,你去看斯皮尔伯格的那个《林肯》,那个拍着桌子跟阁员们发火,有着坚定的政治理想,我是美国总统,我有神一样的权力等等那种镜头。给大家看一个片段吧,你看完这个片段了吧,你能想象,林肯是那样的一个弱势总统吗?是一个屌丝逆袭之后,当总统其实心里没什么底气的人?对啊,这才是真实的林肯,他不是一个典型政治家,他是一个政客。那好,请问一个政治家和政客他的行为逻辑有啥区别呢?

那传统的政治家和政客有什么区别呢?在英文当中,本身这就是俩词儿,政治家是“Statesman”,而政客是“Politician”,Politician在英文当中是有一点点贬义了,没有中文中这个贬义含义那么多,但是它也是贬义。林肯在生前他就说过,说政客就是独立于人民之外的人。啥意思?就是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他们只是为了获取最高的政治权力,这是他们终身奋斗的目标。

如果对这个词理解还不太深的人,建议大家看一部美国电视剧叫《纸牌屋》,很多朋友都看过,看完那个你就知道啥叫政客。对,当然我们不能说林肯就是那个贬义上的政客,但是确实在当选美国总统的人当中,林肯是政客行为逻辑的一个起点,这没有任何贬义,说林肯不好的意思。

但是你从林肯的很多政治行为当中,你能看出这个特征,政治家嘛,Statesman,我有理想,我有主张,一挥手大家跟我来,我是号召者,是领袖,是那个姿态。但是我们前面讲了,像林肯这样的弱势总统,平民总统,他能这么办吗?那是做不到的。

所以你在林肯身上恰恰看不到我们影视剧当中表现的那种坚定、那种领袖气概,你看到的是一个非常阴柔的人。林肯那个大高个,一米九,然后走路像一个打桩机一样,那么一步一步,那么一个形象,他非常柔性,所以他的经典名言说“我对任何人都不心怀恶意”。

他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是这样做的。而且在这种政客身上,你会发现他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特质,就是他能随时随地的获取他周边人对他的帮助的诚意,比方说吧,前面我们讲了1860年的一次总统竞选,要知道在芝加哥共和党大会现场,帮林肯张罗事的是一帮什么人?就是林肯的小伙伴们。

小伙伴们也分好几种,对吧:普通的小伙伴们只会陪你吃喝玩乐;2B小伙伴们只会惊呆了;而林肯的小伙伴们,那是文艺小伙伴,那不一样的,帮林肯那真是豁出去了。

可是你说林肯跟他们有多大的交情?谈不上。他其实是一帮什么人呢?就是林肯在伊利诺伊州当律师的一帮小律师们。要知道,当时美国的律师不像今天,每天进大量的银子,当时律师那个职业也很苦的啊,案子没那么多,用中国现在很多律师的话来讲,吃一碗阳春面,那就是律师费啊。所以他们有时候不得不成群结队到全州各处去转悠,叫巡回,然后获得一些案源,获得一些生计。

所以在这种旅途当中,林肯就跟他们结成了非常好的人缘,林肯会讲故事,为人也比较幽默,所以能得这些人的死力。

所以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现实生活中存在这样的一群人,他往那儿一站,他就天然是人群的核心,他提出什么要求,大家就感觉好像对这个人提出来的要求就没法拒绝。

后来林肯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这种绝技表演过很多回。比方说前面我们讲的,当时共和党几个大佬,都是为了竞选总统做了长年准备,什么苏厄德、蔡斯。蔡斯是个什么人,那个家伙就是一生就以当总统为目标。他有一个女儿叫蔡斯小姐,当时华盛顿号称“第一美人”,这个姑娘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受过良好的教育,终生就一个目标,帮她爹当上美国总统。

所以这些人都是不好弄的人呐。林肯不仅在共和党竞选当中把他们干败,然后他干了一件事,也是让当时所有人目瞪口呆,他把所有的这些共和党大佬全部延揽到自己的内阁当中。这个故事好像最近在美国又发生过一次,对吧,希拉里•克林顿和奥巴马竞选,然后双方掐,奥巴马掐赢了,希拉里•克林顿来当我的国务卿,对啊。

这个苏厄德后来就当了林肯的国务卿,这个蔡斯后来当了林肯的财政部部长。而且林肯因为是两个任期,你不能说这些人就死了心了,在第二次竞选的时候,这帮人跟他玩心眼,玩到最后都是都失败了。反而这些人在林肯被刺之后,这些人都成为了林肯最坚定的伙伴,对林肯的评价极高,甚至林肯被刺之后,这些人都悲痛欲绝。所以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这种民选政治家他这种政治智慧,他不是靠理想的,有的时候就是靠人缘。

当然你说光有人缘就行吗?也不行。有的时候他跟《罗辑思维》一样,也需要一点苦逼加死磕的精神。这种平民政治家和过去的Statesman政治家们,他们表现出来的不同,实际上是他们生存环境的不同。政治家Statesman,他有坚定的理想,他本身就是灯塔,就是旗帜,其他人是要看着他、跟着他的;可是政客就不一样,他们出身平民,他们在权力的网络当中,他们必须要有能力去获得其他人的支持,所以苦逼加死磕,就必须是他们的精神,就像《罗辑思维》。

罗胖也是一个屌丝逆袭,我要想获得大家支持,我就得把自己折腾的七荤八素,不仅要给你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还得让你多少觉得罗胖不容易,对吧,大家才愿意打赏。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这样的,你看美国有一个平民政治家,就是20世纪的约翰逊。他跟艾森豪威尔区别就很大。艾森豪威尔,盟军总指挥,那是很有威望的;但是约翰逊不一样。约翰逊从年轻的时候20多岁,原来是个中学教师,后来到了国会当国会议员。刚开始给人当秘书,一辈子就是死磕过来的这么一个人。

约翰逊有几个有趣的事,第一他精力极其旺盛,他有一种小跑,叫“约翰逊小跑”,就是干什么事都一溜小跑,创造的最高业绩是一天演讲二十二场。你想这不是一般人的精力能够盯得下来的,林肯也一样。

林肯年轻的时候演讲,那个时候演讲和后来的美国总统演讲不一样,那真的是要说服一帮人。林肯最长的演讲记录是九个小时,要面对一群人,日出千言,其气自伤。你想想他演讲九个小时,是一个多大的体力的付出。

我们再说到这个约翰逊。约翰逊有趣的事特别多,比方说他大概二十二岁那一年,他跑到华盛顿去,他突然发现自己住的那个酒店,那个地下室特别牛,为什么?所有国会议员的秘书都住在那儿,几十个人都住在那儿。所以那天他就发了疯了,洗了五次澡,刷了六次牙,据说啊,为什么?因为洗澡间和那个水房刷牙的地方,是最容易进行人际交流的地方,你看,他就是这么死磕的。后来有一本书叫《硬球》,可以给大家推荐看看,就是美国政治的那一套玩法。

约翰逊最经典的一个例子,有一次他突然在国会山逮着一个记者,说你来,找你很久了,你到我办公室来,我跟你聊天。然后叫来,然后把自己的秘书叫来,写了一个纸条给秘书,然后就跟那个人聊,我注意你很久了,你的文章非常好,然后我跟你讲讲我的想法,然后呱呱呱。讲了一会儿,然后秘书把纸条送回来,他看了一眼,把纸条搁下,接着又讲了一个半钟头,夸这个记者,你写的文章多好,你是一个多么杰出的记者,我的想法是什么。

这个记者叫贝克,后来他打听到,约翰逊写的这张纸条上写的是什么呢?约翰逊的这张纸条上写的是,你打听一下我正在谈话的这个人是谁。说明约翰逊根本不认识他,但这就是政治家的精神,就是他现在有一个多小时空,他就不能浪费,约翰逊有一句名言说,“无所事事比勤奋工作还要让人筋疲力尽”。所以他有一个多小时,随手抓一个人来,他就要说服他,这就是政客。

其实林肯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对于林肯的政治观点,其中最有争议性的,就是他到底是不是一个坚定的废奴主义者?在80年代的中国史学界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很多争论,你现在去翻那个时候的历史学家写的论文,还有什么,《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林肯》,《林肯真相》等等这样的文章。他都会告诉你林肯说过很多和废奴主义者相反的话,那这些话它都是林肯亲口说的呀,都有记录在那儿,班班可考啊,是赖不掉的呀,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可以说,林肯是一个废奴主义者,但是他是不是像后来所讲的,是那么坚定的废奴主义者,那可不一定,为什么?因为他是政客。

有一个关于林肯的传说,说他有一次到新奥尔良去,那儿是密西西比河的入海口嘛,说在港口上看到一个美丽的黑人姑娘正在被拍卖,那个场景一下子刺痛了他的慈悲心肠,于是他成为了一个坚定的废奴主义者。

我告诉你,这个故事一定是瞎编的。为啥?因为林肯小时候生长在叫肯塔基州,肯塔基州当时就是美国黑奴输入的一个重要的中转站,肯塔基州四分之一都是黑奴,而且林肯的老婆家,就是玛丽,他老婆家就是蓄奴的,所以林肯无需到新奥尔良去看到黑奴才受到那样的一个刺激。所以他从小就是在那样一个环境里长大的。

可是关于黑奴的问题,美国人民不管是废奴主义者,还是蓄奴州,当时心态是很复杂的,我们不说美国人。我们就说一中国人康有为,康有为写过一本书叫《大同书》,全天下都得大同,各种种族都得融合,他讲这一套。可是他写完这本书之后,他第一次看到黑人把老头吓坏了,说一个人怎么能长成这样,这么丑,这么难看,蠢若猪豕,这是他说的话,所以老头自己说一段话,写《大同书》的康有为哟,他说这个黑人呐,就应该给他点那个绝种的药,让他们吃了,从此绝种就算了。

所以你想一个中国人他是这样的想法,美国人也是这样,即使是有坚定的废奴主义理想的人,他也不愿意跟黑人生活在一起,所以林肯他作为一个政客,你说他拿捏这个政治观点的分寸,就很值得推敲。

所以很多时候,人说林肯是两面派,确实啊。比方说1858年他在竞选的时候,在北方,7月10日,北方的芝加哥,那是废奴主义者的大本营,他就在那儿高喊,要让所有人平等,让我们再次让宪法中关于所有人平等的那些主张,再一次光辉起来,黑人和我们是一样的,等等,他说这个。两个月后,他跑到南方查尔斯顿,那是南方的大本营,他又在说,哎呀我从来没有主张过黑人和白人也要平等,我从来没有主张过黑人也能当选,也能当法官,也能和白人通婚,我从来没有这样讲过。

你看,两场演讲前后不过两个月,都获得了现场的掌声。你说哪句话是他的良心话?谈不上。那中间有没有一个逻辑把它串起来?有。斯皮尔伯格那部关于林肯的电影当中,林肯就讲了一句话,当然我在史料当中没有查到,不知道是编剧写的还是林肯写的,林肯说,他说我原来当过土地测绘员,我手里拿着这个指南针、罗盘,他说罗盘会给你指出一个方向叫正北,可是罗盘永远不会告诉你,在走向正北的道路上,哪里是沼泽,哪里是沙坑。如果在走向正北的过程当中,我们不小心翼翼地避开这些沼泽和沙坑,那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走不到正北的。

所以对于林肯的评价,历史上有一句话:“他小心翼翼地走在人们的前面,人们慢他就慢,人们快他就快”。所以你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政客处理政治观点的态度。所以林肯在南北战争的时时候,他接受过一次采访,他就说过一句话,他说“我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保住联邦,如果废奴能保住联邦,我就废奴;如果不废奴,如果能保住联邦,我就不废奴;如果废一半能保住联邦,我就废一半”。

所以你看,他计较的是这样一个特定的目的,你不能说他心中没有理想,但是一个民主社会的政客,他又能怎么办呢?他只有小心翼翼地跟随在民意的后面,然后找到自己发力的独特的时机、角度和分寸。

所以如果到今天为止,你还在说林肯是一个两面派的话,说明你就还不懂什么叫民主政治以及民主政治里的政客。林肯这个人生活的时代,距离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好像有点遥远,而且废奴这个话题又特别纠结,有太多的维度,我们理解起来不那么容易。那理解得更容易的一个人呢?是罗斯福。我们都知道他带领美国打赢了二战,奠定了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他也是一个政客。

罗斯福也是一个政客。在他执政的很长时间里,他博弈的一个问题,就是美国到底要不要坚持孤立主义。什么叫孤立主义呢?因为大家知道美国的地理,左边是太平洋,右边是大西洋,管你全世界打得战火连天,关美国人屁事。我们在这片平坦、富饶、广袤的土地上,我们过自己的日子就好了嘛,所以孤立主义这个事在美国,它是有传统的,这个传统的根在哪儿呢?在华盛顿。华盛顿1796年,就是卸任的时候,他有一篇叫《告别演说》,要知道这篇演说可不是他随口讲的,是他写了一篇文章,然后登在报纸上的,这是他的政治的遗言吧,或者说遗嘱吧。所以后来很多美国一旦要纪念华盛顿,就是国会山,所有的议员起立,我们朗诵一下华盛顿的《告别演说》。

《告别演说》里面最核心的一个意思就是提醒后代的美国人,算是,要按中国的皇朝来说,这叫祖训。就是说咱过咱的,让欧洲人,让亚洲人去过他们的,他们打得再狠,我们美国人不掺和。这是华盛顿定下来的一个国策。

所以后来杰斐逊有一个很漂亮的话,他是这么说的,他说你看,俄国人和土耳其人在打,俄国人拉那个牛角,土耳其人拉那个牛尾,我们美国人干什么呢?我们美国人就蹲在裆下挤那个牛奶。就是说我们就是经济动物,只要富饶,我们只要幸福,我们不管你们那些乱七八糟。

你想作为一个新大陆的人,他有这个心态也很正常。但是到了罗斯福的时候,这个时候已经不一样了,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是世界第一了,尤其是罗斯福基本上和希特勒是同一代人。希特勒在欧洲给当时的民主政治造成的那种威胁,罗斯福是知道的呀。而且他必须以民主国家的大国领导人的身份去应对这样的世界危机,你美国那么大的大国,你是不可能逃避的,这一点罗斯福心里是非常清楚的。

但是,他怎么能够摆脱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的美国的孤立主义传统?这就是罗斯福面前的问题。而且罗斯福前面有一任总统威尔逊总统,那死得好难看。1918年,威尔逊因为带领美国,打赢第一次世界大战嘛,参战也是他主张的,他去巴黎和会,就在他去巴黎和会之前,美国改选,参众两院都变成他的对头上台。所以他回来到美国之后,拿出了一个所谓的《国际联盟》的这样一个条约,美国人民根本就不认,虽然最后威尔逊那拼了老命,在全国巡回演讲,我们也要参加国际大家庭,我们要参加国际联盟,美国人民不认的嘛,就把他否决了。

所以国际联盟这个事是威尔逊提出的,但是最后美国首先不批准,所以威尔逊临死的时候,他讲了这样一句话,他说看来我误判了民意,美国人民的决定是对的,我没有跟上。所以你看,这就是威尔逊,学者嘛,就是我们前面讲的Statesman,是那种人,他有政治理想,他想驱赶美国国家加入世界大家庭,但是就是失败了呀。

罗斯福这个人从政治谱系上说,他算是威尔逊那一派的,但是罗斯福就比较贼,所以他在1932年竞选总统的时候,就一反常态,拼命告诉大家,我虽然跟威尔逊有点师徒关系,但是我可不赞成美国人掺和到欧洲的政治当中,我可是一个孤立主义者,所以他反复这样讲。所以当时的那些国际主义者,美国的那些原来跟他一帮的人,说你小子也是个两面派,怎么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啊?但是罗斯福说这没有关系啊,政治嘛,以获取权力为第一目标。所以当时美国孤立主义的最大的重镇,在新闻界的就是赫斯特报纸系,赫斯特后来就是劝所有人说,你们选罗斯福吧,这人我已经搞定了,现在他已经是一个孤立主义者了。

所以1932年,罗斯福就是以一个两面派的身份进入了白宫,可是进了白宫之后怎么办呢?这就叫亡我之心不死,他心心脉脉的,因为一个大政治家,他心里是知道的,就像林肯说的那个正北方向,他是知道的,但是国内的民意不同意他这么做,他怎么办?

所以你看,罗斯福的行为轨迹,第一放试探气球,有一次他在孤立主义很盛行的一个场合演讲,说你看,现在希特勒搞瘟疫,全世界就好像一场瘟疫。

那对待瘟疫,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要把它隔离起来。请注意啊,他既没有说我们美国人要跟希特勒干,也没有说我们掺和欧洲的政治。他说我们要把它隔离起来,他用了这么一个词。所以这就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叫“疫区演讲”。就是要像一个瘟疫一样,疫区,把它隔离。

但是即使如此,孤立主义者那帮人也不傻,一听就知道你的弦外之音,马上就开始甚至要发动对罗斯福的弹劾。罗斯福一看这个试探气球放出来不对,立马就缩回来,然后从此决口不提这所谓的隔离。

你看这个政治家他就是这样。他一点一点的跟随民意去判断,这个时候是不是合适的时机。而且罗斯福这个人,因为他当了四任美国总统嘛,很长时间,里面他也有过很多反复。比方说他在1940年竞选的时候,这时候欧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打起来了,美国这时候没有参战。所以他的对手共和党人也找了一个人,跟罗斯福竞选,这两个人就比着,看谁更是孤立主义者。两个人都拍胸脯跟美国人民保证,我绝对不会把你们的孩子送上战场。

对方就指责罗斯福,你三月份让他当选,四月份他就开战,双方就这样打。但是后来这两个人等选举尘埃落定,罗斯福已经当选之后,两个人一翻脸就又全部变成了国际主义者,又要开始推动美国参战。

所以你看,这个时候的政治运作和原来只有一个所谓的坚定的目标,而且不说谎话,永远说实在话、永远说正确的话的那种政治已经有了显然的区别。当然,你并不能说罗斯福什么都没有干,他在干,只不过他是用日拱一卒的方法悄悄在干。

比方说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打起来了,当时在长江上有一艘美国的船让日本轰炸机给炸掉了,也死了美国人,但是后来很多历史学家分析说,这也是日本人在试探美国人的底线,就是我就搞你一下,我看你什么反应。这有点像美国当时炸中国的南斯拉夫大使馆,有点那个意思,是一种战略试探,就是我看你会容忍到哪一步,反正就是这么个事儿。你要说误炸也可以,对吧,我道歉赔偿也都可以,我就要看你跳到哪一步。

罗斯福知道那个时候其实不是时机,但是他借用了这个事件,他要求国会批准了十亿美金,那个时候十亿美金可值了钱了,一个重建两洋海军的计划。所以他是一点一点的在为战争做准备,包括在他的政府班子里把那些孤立主义派的官员一点一点的撤换。所谓“日拱一卒”就是一点一点搞,一点一点搞,一点一点做准备,包括他曾经绕过国会干了很多事情,很多他的反对派都说,说你参与世界大战我们没意见,但是你这绕过国会这事儿可不对啊。然后罗斯福又找来很多律师帮他论证,我作为总统为什么有权力。

其实美国总统的政治权力的扩张,罗斯福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创造了很多先例。就是绕过国会,美国总统直接干一些原来在美国宪法和政治现实当中一些模糊地带的事情,逐步一点一点的扩张总统的这种权利,这都是罗斯福干的。

当然,作为政治家,或者说作为一个民选政治家的政客,他必须还有一点就是当民意成熟的时候,二话不说,以最敏捷的动作把他要干的事一把拿下,就把他干了。最典型的就是1941年“珍珠港事变”,事变一发生,罗斯福立即跑到国会去发表了一个六分钟的演讲,虽然当时也还有人投反对票,但几乎是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向日本宣战,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所以你去看,“民意”这个东西,在民主政治下的民意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东西。美国人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90%的人都说随他们欧洲打成什么样,我们又没有义务帮助英国人。对吧,我们跟英国人曾经还有仇哩,管他打成什么样。但是你看,等到二次大战已经快发生的时候,美国民意就开始出现变化了,很多人都开始说,哎,我们可以帮助一下英国人,虽然说冒着参战的危险不值,这个时候就出现这样的声音。

那好几个转折点,还有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就是纳粹德国打败了法国之后,美国民意就开始发生了大规模的逆转,甚至原来有一些绝对的孤立派的一些主干的干将,这个时候也开始转换立场,说从此孤立主义在美国不存在了,为什么?因为纳粹德国的威胁更大,我说这个什么意思,就是民意它永远是一个变动的东西。

那对待民意现代的政客们永远是两种态度:一种态度就是丘吉尔式的。丘吉尔大家知道那种性格,他原来老是强硬派,跟纳粹德国不对付,英国人民不鸟他。不鸟他,他也一直坚持这么说,所以丘吉尔后来就得意洋洋地说,他说在战争时期在乎民意调查时一个最扯淡的事,我不就是一个例子吗。我坚决跟希特勒干,我坚决当强硬派,你看,我总有一天等到云开日散,等到我的机会来了,所以张伯伦倒台,丘吉尔当了英国首相。你看,这叫我在判断的趋势前方等你,我等事情发生到,不得不我出山的时候,我再去抢得我应该获得的政治地位。

可是罗斯福就不是这样,罗斯福是一点一点的跟着政治进程走,跟着民意去判断,现在是不是到时候了。所以罗斯福讲过一句既心酸有智慧的话,他说“干政治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当你往前走的时候,你突然回头一看,后头没人了,这太恐怖了”。所以他就不断地要调整自己的脚步,让他缩回到民意所能容忍的那样的一个范围之内。

说了这么多美国总统的故事,其实是想提供给大家一个观察政治的角度,所有的政治本质上都是民主政治,你可能会觉得好奇怪,民主和专制是完全对立的两种政体呀,为什么你把专制政体也能说成民主。对呀,因为获取政治的合法性,每一个人的认同,这是所有政治家的任务,管你是独裁者还是皇帝,都有这个任务。就像中国古代皇权那么发达,那也有选举的呀,只不过那个选举是三百年举办一次,美国是四年,那一次选举就会杀得刀山火海,血流成河,王朝崩解,天下重建,要付出巨大代价,民心才能释放一回,呈现一回自己的力量。

所以中国古代的圣贤们他创造了一个词,叫“民心”,所有的政治家你都必须判断民心,因为他没有很好的工具去搜集民意,对吧。民意又是瞬息万变的,就像一个教授讲的,如果美国连续遭到七八回9.11那样的事件,估计美国就变成一个法西斯国家了。

民意是瞬息万变的,但是民心则是一个较长时间段的政治家对于民意的判断,所以说你不能说皇权政治里面没有民主的成分,对整个政治家决策的反制作用。但是在现代社会,我们刚才叙述的路径,其实是告诉大家一个民主政治的变化,在传统的精英政治里面,我们渴望的是一个Statesman,是一个政治家,他有良好的教育,有高尚的道德,有坚定的主张,我们跟他走,我们欢呼圣人。

但是越到现代传播发达的现代社会,你会发现民意对于政治的反作用力变得越来越大,政治家们他就必然退化成一个政客,他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匍匐在民意后面去走。一个好的政客和一个坏的政客区别在哪里呢?这就说到政治学当中一个经典的概念,叫“狮子和狐狸”,说这句话的人是著名的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他提出来,他说狐狸没有狮子的力量,可是狮子又没有狐狸的狡猾,一个政治家就应该兼具这两种本事。

确实,比方说罗斯福后来有一本传记,名字叫做《罗斯福:狮子和狐狸》,确实,罗斯福就是用狐狸的手段,甚至在别人看来是一种没有底线的、不择手段的那些伎俩,达成他狮子般的目标,所以好政治家和坏政治家的区别,不在于他是不是道德高尚,政客们不存在道德高尚的问题,只在于他有没有狮子的力量,加上狐狸的狡猾,用狐狸的手段去达成他心中酝酿的、隐藏的从来不为外界所知的所谓的狮子的目标。

罗辑思维:南北战争: 这场架不白打 24

 欢迎各位来到罗辑思维捧场,大家可能听出来,我今天声音有点感冒,感冒这种病,吃药据说得七天才能好,不吃药得一礼拜,所以估计这一期下一期大家听到的都是这种声音,也没关系,你就当你的音箱升级了,装了个低音炮。

  前不久读到一个有趣的说法,英国哲学家罗素1920-1921年到中国做了个访问,然后回国之后他就写了一段话,他说中国的军阀战争挺有意思的,双方其实都不想打,都想逃跑,那最后谁胜利呢?属于最先发现对方逃跑的那方人胜利了。

  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呢?我后来想想可能还真有道理,你想,自打皇上走了之后,中国就进入了所谓的军阀混战,这个系那个系,一直到蒋介石上台之后,还有所谓中原大战,可是你什么时候听说过一场战役说死了多少人,血流成河,非常惨烈,诶,好像从来没听说过。

  那没准罗素当年说的说法是对的,想想也有道理,打内战嘛,双方又没什么深仇大恨,就是为了吃粮当兵,然后长官也就是为了抢地盘,那谁为钱玩命呢?所以打仗的时候比划两下可能也就是当时的一些潜规则吧!

  可是就在中国军阀混战之前的几十年,在另外一个大洲,在美国发生的南北战争,同样是内战哦,但是南北战争的惨烈程度却远远超乎我们这代人的想象,南北战争一共死了多少人?现在据不完全统计死了62万人,62万人是什么概念?就是美国从南北战争之后所有战争死亡的人数的总和,其中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那内战,双方也没有那么大的深仇大恨,为什么会死到那么多人呢?为什么会死磕成那个样子?你看着就是《罗辑思维》的机会,因为大量的知识,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在中学历史教科书当中学到的就是那么一个非常粗浅的概念,而很多真实的知识的真相,这需要我们来帮大家用工匠精神帮你死磕出来,所以这一期我们讲一讲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嘛,我们得到的概念就是解放黑奴,为了奴隶制使北方的资本家们和南方的奴隶主们打的一场战争,那真相是这样吗?这就得说到奴隶制,其实奴隶制这个东西,就是只要是正常人,还不要说美国人,包括我们中国人,我们孔老夫子讲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愿意当奴隶吗?你不愿意当,那好,奴隶制在根本上就是不道德的,只要是有人类的地方,我觉得这个道德准则应该是清楚的。

  所以在南北战争之前的几十年,包括美国独立战争,就是建国元老国父那一代人,什么华盛顿啊,杰斐逊那一代人,都非常清楚奴隶制是不道德的,但是当时也迫于一些情况,所以对于国父那一代人说,既然我们没有能力在这个时代废除奴隶制,那我们就把它交给历史,交给时间。

  我们小平同志不也讲过吗?我们这一代人没那么聪明,像钓鱼岛这样的问题我们交给下一代人去解决,交给时间,所以这也是当时政治家处理这件事情的一种智慧的体现,其实据史料记载,像华盛顿自己家里他也有奴隶,杰斐逊不仅有奴隶,他还跟女奴生了孩子,所以国父那一代人,他清楚地知道这个东西在道德上站不住,但是又没有废除奴隶制的这样的一个历史条件,并不成熟,这件事情就交给历史。

  唉呀!可是交给历史之后啊你会发现历史经常会搞一些恶作剧,在1792年的时候,关于奴隶这件事情就出现了一个历史上的恶作剧,1792年,一个叫惠特尼的耶鲁大学的毕业生,他到南方佐治亚州去走亲戚,顺便找找工作,然后看看老朋友。

  然后就在一个老朋友家里他就发现,南方种植棉花有一个问题,就是棉花不能直接用于纺织,必须把其中的棉籽给全部摘出来,一个黑人奴隶一天工作十个小时,只能剥出一磅的棉花,所以效率非常低,这直接抑制了南方的棉花产量。

  惠特尼就说这有什么难的?他就利用他的知识,说我给你发明一个机械吧!这个机械后来就叫轧棉机,但惠特尼当年的第一代轧棉机很简单,但即使是这种简单的轧棉机做到了什么?做到了让两年之后,也就是1794年,整个南方的棉花出产量增长了十二倍。

  嚯,大家发现这个东西不得了,然后就不断的改进,不断的改进,改进到什么程度?最后改进出来的轧棉机一天可以拉出一千磅的棉花,比手工效率提升了一千倍,所以南方的棉花种植就开始普遍的铺开。

  那么到了1850年的时候,美国向英国出口的棉花达到多少?一百万吨,不是磅哦,一百万吨!那你说这跟奴隶有什么关系?太有关系了!因为南方开始普遍铺开了棉花的种植,你要知道棉花这种种植它跟别的作物不太一样,它的劳动强度没有那么高,这就导致了一个社会学上当时的人始料未及的结果。

  你可以想象,如果是非常繁重的体力劳动,那奴隶愿意干吗?他也不愿意干,不愿意干他要么就反抗要么就怠工,所以奴隶主管理奴隶的成本就变得非常的高,所以奴隶制当时人们期待它渐渐地消亡,跟这样一个奴隶制的天然的本性是相关的。

  可是当棉花这种劳动强度不是特别高的作物大面积铺开之后,问题就出现了,因为男女老少都可以干,男女老少都可以干之后,奴隶就可以组建家庭,所以你想想看,即使他是黑人,他是奴隶,他心中也有不满,可是他有老婆,有孩子,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个人,他还会那么激烈的反抗吗?

  所以奴隶制的毒素就变得不再那么强烈了,所以南方的奴隶人口不仅没有像建国国父的那一代人所指望的那样逐渐的消减,反而爆裂的增长,到了南北战争的前夕,美国的黑奴已经达到了四百万人,其中三百万人是在南部的那几个主要种植棉花的州里,在棉田里劳动。

  唉呀,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了,就是当南方的经济主要靠棉花,棉花主要靠黑奴,在道德上大家又觉得这个东西不对,这时候就出现人类一种正常的心理机制,就是我干着一件不道德的事情,但是我又没法摆脱这件事情,或者这件事就这样干下去了,那我就一定要为这件事情找道德上的理由。

  你看这几十年里,南方的奴隶主们就开始想这种道德上的辙,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比如说汶川地震的时候人家范老师跑了,社会上骂范跑跑范跑跑,对吧?你说这个山呼海啸的骂声对于范老师来讲他怎么办呢?他就一定要找一套理由来为自己这种想法来辩护,其实在他跑之前的那一刹那他是不是这么认为的?不一定,他的整套理由没准儿都是跑完之后,在这种道德压力下,他给自己找到的人生活下去的一个道德支点,这是人的本能。

  南方的美国的奴隶主一样啊!他也有这个本能啊!你听听他找的那些理由,比如说,第一,所有伟大的帝国都建立在奴隶的基础上,当时像什么古罗马,古希腊,拜占庭,包括英帝国,你们是不是都是靠努力之发家的?所以一个国家想要伟大必须要有奴隶制,这是一个理由。

  第二,你们北方人不是经常拿宗教理由吗?什么上帝,什么耶稣,什么人人平等,那我们就翻圣经好了,你看圣经里有一段,使徒保罗对奴隶说你们要顺从你们的主人,你看,耶稣那一代人,他不也支持奴隶制吗?你看这是第二个理由,但这个就属于胡扯淡了。

  后来就越找越神奇,这些理由,比如南方奴隶主说,你们北方不是自由吗?自由有什么了不起?自由就是让那些自由的劳工们活在最凄惨的境界当中,当时南方还有一首诗,叫劳工与奴隶,雇工与奴隶,这首诗我背不出来,但大概意思就是,自由有什么好?自由的劳工每天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窖里,每天吃不饱穿不暖,被资本家剥削,这套说法其实我们中国人是很熟悉的。

  北方是不是这种情况?肯定是这种情况,自由劳动者嘛,他一定会有在社会底层啼饥号寒的那一群人,可是这首诗笔头一转,说我们南方的奴隶多好,他们天天接受主人的谆谆教导,主人把自己白人所会的技能全盘无私的已经传授给他们,他们拥有自己的妻儿老小,从来不担心自己失业,他们生病了有主人照管,这样的幸福生活到哪里去找?

  这就是这首诗,你今天会用自己今天的道德观看,看得目瞪口呆,但是你想,好像还有点道理啊,奴隶确实没有失业问题吧?终生养老保险加医疗保险吧?如果你是一个在北方已经就混不下去,到处也找不到工作有上顿没下顿的一个劳工,你觉得南方的那些奴隶一定活得比你差吗?可能你自己还会羡慕他咧!

  所以南方奴隶主说,这个制度挺好的呀!所以当时南方的一些像南卡州的那些参议员们,他们就说,哎呀!过去几十年,我们一直被这个道德的枷锁背着喘不过气,但是我们当中的一批勇敢者勇敢的面对这种道德挑战,进行深度的思考,我们现在终于发现我们不用为奴隶制而感到羞愧了。

  这种声音在南方那真是越来越深入人心,甚至有人说到南北战争的时候南方已经没有人为奴隶制而感到羞愧,可是这个话我觉得不能这么说,为什么,因为你发现在当时的南方有一些非常严厉的制度,就是禁止北方关于废奴的思想在南方进行传播,这个话我觉得到今天就是对的,如果说你认为你说的是真理,你为什么不敢辩论呢?你为什么不敢让别人的思想到你这传播呢?你还是心虚嘛!不管你找到多少道德上的理由,其实你的潜意识,你的大脑皮层告诉你这事是对的,但是你那个大脑里面很多的底层的意识还是告诉你,这事可能还是不妥吧。

  关于奴隶制到底好不好,我觉得一百多年之后,我们已经建立了清晰的道德观,就像我央视的一个朋友,他叫王志安,他就讲过一个特别有趣的比方,他说什么东西你不能从这个事儿结果好不好上来判断,比如说白毛女和黄世仁,天生一对啊,多好,黄世仁有钱,你看,郎有才吧?白毛女有貌,郎有才女有貌,在这个村里天生一对,好不好?好!但为什么它到最后仍然是悲剧呢?很简单,因为强制。

  你奴隶主们天天说这个奴隶多幸福,你得问奴隶愿意不愿意啊!如果一听说北方要解放奴隶,奴隶都跑,都要反抗,那你还能说你这是一个健全的健康的在道德上立得住的制度吗?这怎么都说不过去。

  可是仅仅看到这一点还是没有办法解释南北战争,因为如果奴隶制仅仅为了这么一点站不住脚的非常虚弱而苍白的道德理由就会打一场死62万人的战争吗?南北战争的真相远远不止于此啊!

  如果仅仅事情停止在这种道德上的争论,其实远远不足以引发那么惨烈的南北战争,南北战争真正的第一个按钮按下应该说是北方人,因为自打独立战争之后,北方人酝酿出一种强烈的道德优越感,你看我们不蓄奴,南方的奴隶主蓄奴,他们不敬上帝,他们不搞人人平等,他们在道德上堕落和败坏,北方人是一直这么指责南方人。

  可是你要知道,北方人也不是铁板一块啊!他有的人会停留在理性和口头上的指责,有的人就会付诸于行动,比如说不断地用逃奴的这种官司来骚扰南方人,一直起诉起诉,起诉到最高法院,虽然他们不觉得这种官司他们能赢,但是我把你们拖到法庭上跟我争辩,然后我好有一个机会在道德上指责你,这也算我小赢一局啊!

  更有行动能力的人就会到南方组建一些地下组织,叫地下铁道,然后不断的鼓励奴隶逃亡,然后通过地下组织把他运到北方,这对南方奴隶主来说,这叫什么?这叫偷啊!偷我财产啊!你以为蓄个奴隶容易啊?好贵的呀!所以不堪其扰。

  最后到南北战争爆发之前的两年,在1858年的时候有个叫约翰·布朗的人,北方一个坚定的道德上有强烈优越感的人,废奴主义者,约翰·布朗,他干脆就带着几个人跑到南方攻占了一个仓库,杀了几个南方的白人,然后号召当地的奴隶起义,哎呦,南方人说这怎么行啊?

  你看隔了一百多年之后我们再回看当时南方人的这种处境,其实我们不大理解,我们只能打一个比方来说明,南方人手里有法律,有宪法保证他们现在保有奴隶的权力,虽然他们也知道在道德上未必站得住脚。

  这就有点像我们今天爱吃狗肉的人,吃狗肉法律没禁止吧?对啊,都说嘛,闻到狗肉香神仙也跳墙,我就好这一口,可是你要知道,社会上有一部分养狗爱狗人士,他们无法容忍你在道德上吃狗肉,这怎么行呢?狗是人类的朋友嘛。

  要知道道德这个东西,它有天然的攻击他人的倾向,在旧社会一个村子里出了一个破鞋,全村人都很兴奋,去打她骂她,都觉得完成了一个道德上的优越感的建设,自己是不是有机会当破鞋一定不当呢?其实也不一定,这就是道德的一个悖论。

  所以那些吃狗肉的人就会觉得,哎呀!在这个小区里生活,你看,我们家天天炖着狗肉汤,所有的邻居都站在我们家门口骂,骂了就骂了,我就不理他呗!我心理比较强大,我神经像钢丝一样,那我不理他,可是就有人管不住自己,行动派,直接把你们家门砸了,把狗肉汤抢走,还把你们家人打了,那你说你还受得了吗?

  虽然吃狗肉是你的权力,但是在道德上你被指责成这样,出门买个菜一帮人围着你骂,那你萌生出来的第一个想法是什么?我算你们狠,我也不跟你们争论,你们人多势众,我搬走总可以吧!我不在这个小区住了,这实际上就是这个多米诺骨牌的第二颗,南方人说算你狠,你们不是美国人道德高尚吗?你们过你们的,我过我的,我脱离联邦,这总可以吧!

  所以第一个宣称脱离联邦的就是南卡罗来纳州,最大的蓄奴州,他说我不跟你们过了,可是北方人不干,尤其林肯,林肯实际上他当选的时候,这个时候成为压在骆驼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林肯当选的时候南方人没有一张选票是投给他的,他就是北方人选举出来的总统,所以南方人说,这样的总统我为什么要认?在我们这他已经不是票多票少的问题了,一票都没有的呀!你就是北方人的总统。

  所以林肯当选之后,要知道美国人当选到赴任还有三个月,这时候南方已经选出自己的总统了,叫戴维斯总统,他跟林肯一样都是肯塔基州人,而且这两个人长得还有点像,叫戴维斯总统,已经上任,所以林肯上任的时候这已经是两个国家了,南方人说对不起,拜拜,离婚,我搬出这个小区。

  难题就放到林肯桌面上了,林肯是一个坚定的联邦主义者,林肯不是一个坚定的废奴主义者,虽然他在道德上认为蓄养奴隶是不好的,是应该废止的,但是他在法律上他非常清楚宪法什么时候也没有赋予他权力让他去废除南方的奴隶制。

  但是林肯有一条,他做了一个牵强的法律解释,说你们不能走,走这是不对的,这叫叛国,所以你离开不行,要把你抓回来,抓回来我同意在法律上我不欺负你,我尊重你的权利,但是与此同时客观情况就是,我当总统的我没有办法制止北方的那些废奴主义者,那些地下铁道,那些约翰·布朗们继续骂你欺负你。

  这就是林肯当时的心态,也是南方当时的处境,但是说到这儿,矛盾激烈都这种程度还不足以爆发那么剧烈的南北战争,真正南北战争打的那么惨烈的最后一个砝码压到了秤盘上,是弗吉尼亚。

  弗吉尼亚这个州特别有意思,弗吉尼亚实际上是英文词Virgin,就是处女这个词的词源,这个州确实他的精神境界确实像处女那样的纯洁,要知道弗吉尼亚州是美国非常有人文情怀,有理性精神的一个州,国父一代很多人都产生于弗吉尼亚,华盛顿弗吉尼亚人,杰斐逊,《独立宣言》的起草者,弗吉尼亚人,美国据说好像大概点算一下,八个总统,所以弗吉尼亚号称美国总统之乡,美国的创建就是弗吉尼亚人做了最大的贡献,所以弗吉尼亚人最爱美国。

  可是要知道他在爱美国这个概念的第一个顺序他爱的是什么?不是美国这个集体,而是关于美国的一系列原则,这是弗吉尼亚人的先辈,华盛顿,杰斐逊这些人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真正的东西就是美国的建国原则,这个原则当中有非常重要的一条叫自由。

  当年为了反抗英国人,我们十三个殖民地坐在一起形成了这样一个国家,我们要的是什么?就是独立,就是自由,就是用我们的生活方式过日子的权力,要知道弗吉尼亚虽然之后在南北战争当中加入了南方,可是它虽然也是一个蓄奴州,但是它州内反对蓄奴的声浪是非常强烈的,其实只要稍稍再往前让历史再给他一点点时间,弗吉尼亚自己可能就把奴废掉了。

  事实上弗吉尼亚州后来也确实分裂成两块,一块叫西弗吉尼亚州,就是现在的,就分裂了,那个西弗吉尼亚州就加入了北方,说我们坚决就把奴隶废掉,但是对于现在的弗吉尼亚州来说,1860年必须要我做出选择,弗吉尼亚州的态度非常清楚,第一,我们反对蓄奴,第二,我们爱美国,我们反对南部的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州退出美国,我们反对。

  但是,这个但是就变得特别重要了,如果北方的联邦要用军事用暴力用军队开到南方,把他们抓回来,剥夺一个州脱离美国的权力,对不起,我不同意,不同意的方式就是我跟你死磕,我加入南方跟你死磕,这就是弗吉尼亚的态度。

  所以弗吉尼亚从来就不是为奴隶主,更不是为奴隶制来打这场战争,他为的是他的先辈华盛顿和杰弗逊留下来的那些伟大的关于美国的建国的精神,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得不说到,其中在南北战争当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叫罗伯特·李,这个人直到今天在美国人心目当中的形象都非常的正面,而他的一生,他的生命当中的很多标签,在我们看来完全没法理解,比如说他是一个坚定的废奴主义者,他是一个坚定的联邦主义者,他认为南方不应该脱离北方。

  但是罗伯特·李还是谁呢?罗伯特·李就是后来南北战争当中的南方的总司令,他太会打仗了,以至于他是北方最凶恶的敌人,那为什么罗伯特·李会这样做呢?他身上的故事几乎可以诠释南北战争发生的所有的美国当时那个时代的悲剧。

  罗伯特·李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军事人才,在当年美国和墨西哥的战争当中是一个战斗英雄,所以刚开始南北战争要打的时候,林肯瞄准的第一个北方联邦军队的总司令就是他,然后去找他说你能不能当这个总司令?罗伯特·李说这事儿先缓着谈,因为我要看弗吉尼亚的态度,因为我是弗吉尼亚人,我不可能带着北方联邦的军队去打我的家乡,我的兄弟,我的父老,这是不可能的。

  你看这里面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美国人认为他的第一认同的共同体不是这个国家,而是自己的州,你看美国的州叫st a t e,实际上就是个国家,美国只是一个联邦,是联合起来的国家,所以他的认同更多的是为这个国家。

  所以后来当弗吉尼亚加入到南方阵营的时候,罗伯特·李,拜拜,回到了南方,担任了南方的总司令,所以你看,我们再去细细的看南北战争的内部的机理的时候,这段可能说的有点理论化啊,但我想告诉你,历史上的是非远远不像我们退后一百多年看的那样的一目了然。

  实际上在当时冲突的双方各自有各自的道德上的理由,各自有各自法律上的理由,但是这个理由当他经过酝酿,经过冲突发酵,到了1860年的时候,它实在没有办法再在一个框架里共存,所以战争就这样悲剧性的爆发了。

  一百多年后我们再去回看这一场厮杀到那么惨烈的南北战争,它的基本格局就是我们刚才举的那个例子,一个人爱吃狗肉,他的邻居们围着他谩骂,他不堪其扰说我要搬离这个小区,邻居们说不行,我们是一个共同体,你怎么能背叛呢?还不能走。

  这个时候激怒了谁?小区的保安,保安说我也不同意吃狗肉啊!但是你干涉他搬家的权力这事不行啊!所以如果你们非要不让他离开这个小区,对不起,我要站在他这一边跟你们打,而最后的结果呢?在群殴的时候这个小区保安被打的最狠,这就是弗吉尼亚。

  你看这就是南北战争双方道理的一个基本的框架,如果非要说南北战争谁占理儿,至少在当事人看来,南方人他觉得自己有更大的理儿,这个理儿有好多方面,比如说战争是在我们土地上打的,我亲眼看到我的家乡被你们焚毁,我的兄弟战死在沙场,他激发起来的那种勇气和愤怒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我只不过是想过自由的日子,你们不让我们过,凭什么?要知道,当时南方真正的奴隶主才有多少?占人口也不足5%啊!很少的一些人呐!可是为什么那么多士兵勇敢地冲上了战场,爱家乡,爱祖国,要正义,要自由,要独立,所以他们是心中竖起一杆在风中猎猎飘扬的一根战旗,冲上了战场,他们觉得在道德上我们完全占优势。

  哎呀,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说到历史的一个残酷之处,历史的趋势从来不以谁占理儿来决定历史的走向,历史就是按力量来对比的,当时南北方之间的力量实在是不成比例,北方太强大了,它的工业基础达到南方的将近十倍,它的产值15亿美元,南方工业产值1.5亿美元,北方的工人130万人,南方的制造业的工人11万人。

  可是南方有什么?他不仅有血气之勇,而且它有历史上和它的文化沉淀下来的一种尚武精神,南方可能什么数字都不如北方,可是有一个数字,就是南方的军校数量是北方的五倍,而且南方诞生了大量优秀的将领,包括我们前面讲的罗伯特·李等等这些人。

  你去看南北战争的历史,惨烈的五年的厮杀,几乎每一场战斗,即使是南方失败的战斗,南方死的人都比北方人少,所以在每一场具体的战术层面你去分析,南方人似乎都要领先一筹,可是没办法啊!北方实力太强大。

  打一个比方,比如我和郭敬明打架,郭敬明假设他是一个武林高手,那你说我一胖子我跟一武林高手瘦子打,我用什么策略呢?我把他摁住,然后我拿屁股坐死他啊,我肯定是这个策略啊。

  所以北方打到后来,反正就具体的战术技巧上我是不如你,怎么办?咱们拼实力,就像象棋,我们要面对高手的时候下象棋,对子儿啊!我算是一个车你损失一个车,但是你是不划算的呀!所以就拼命的,北方就采取这种对子儿的策略,以至于他就开始在南方实行焦土战略。

  北方的总司令格兰特将军,他是总体战的第一代的发明人,后来美国人说什么核威慑战略,其实在格兰特将军的战略当中你都可以看到影子,北方还有一个将领叫谢尔曼,他有一句名言说,这种战争就叫地狱,凡是能够支持对方的战争的所有的资源,物资,人,我都认为,只要看到,杀光烧光。

  虽然我们在南北战争当中没有看到大量的对人民的屠杀,因为毕竟他都是美国人,同文同种,但是对于财产的毁灭是最残酷的,所以谢尔曼讲过一句话,他说这种战争根本不是军队和军队之间的战争,它是我们面对人民的战争,我们必须把它支援战争的所有的潜力给它打掉,我们才有可能赢得这场战争。

  所以北方人刚开始的时候是比较轻敌的,你看啊,南北战争特有意思,双方的首都其实离得特别近,北方是华盛顿,在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的边境上,南方的首都叫里士满,它距离华盛顿有多远呢?它在弗吉尼亚,有多远呢?170公里,这个,这个大概就相当于北京到唐山这个距离,是非常近的。

  所以北方人当时觉得,你看常备军也在我们手里,我们也快速的征招了这么多军队,那就直接打过去,把它首都打掉,把他那些总统啊一抓,南方群龙无首,不就自然就打赢了吗?所以北方当时真的没把这事看得太严重,所以林肯总统发第一次征兵令的时候,就征了好像大概七万人,然后征兵的期限是三个月,他认为三个月足够了。

  所以后来历史学家在那说,如果林肯他能够预见到这场战争要能持续五年,要死掉六十多万人,我估计林肯当年都会不打这场战争,可是战争就是这样,我们经常会看到,现在也会有这样的情景,两个人刚开始逗着玩儿,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结果最后打急了,不最后把一方打倒在地我是不会停的。

  战争是魔鬼,你一旦把它放出这个瓶子,它会按照自己的规律去运行,所以一开始北方是非常轻敌的,第一次北方向南方进军的时候,华盛顿的很多居民还居然带着野餐包,携老扶幼,出来观战啊!说,哦,我们打南方人去喽!把他拿下哦!

  因为非常近嘛,越过了边境,结果越过边境刚走到了三十英里的地方,南方人就开始组织非常强烈的反击,在和平中生活了那么多年的美国人,第一次看见炮声隆隆,血肉模糊,北方大兵的那种彻底的溃败,于是南北战争成为一个悲剧从此就再也不能避免了。

  如果南北战争仅仅是一百多年前在另外一个大洲,两拨人,各自认为自己有道理,然后杀的血流成河,这个故事讲到这儿我觉得对我们今天的人类和中国人一点意义都没有,而我们之所以这个节目要去说南北战争,我们要聚焦南北战争结束的那些刹那,那些瞬间。

  在我看过的所有战争当中,南北战争最奇怪的是它结束的方式,在那一天罗伯特·李将军向格兰特将军交出了自己的佩剑,南方认输,失败之后,要知道美国没有战犯法庭,没有战犯管理所,没有监禁,没有枪决,没有绞刑,就这样,所有俘虏的士兵复员回家,脱离联邦的邦联们回归联邦,就结束了。

  没有惩罚,包括罗伯特将军本人,后来还在余生当中当了华盛顿大学的校长,今天的华盛顿大学的全名叫华盛顿李大学,到后来变身成为一个教育家,而且后来在美国人民心目当中的位置,他个人的品德是非常崇高,非常正面的一个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我想这跟美国文化和美国人奉行的那些准则也许有关系,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你必须看到一些关键时刻,关键人的作用,这个人就是林肯,林肯坚定的告诉他周围所有的人,不要惩罚,我们已经承受了这么多的创伤和分裂,而我们现在要的是一次美国的融合,而不是继续的分裂,不是所谓的仇恨。

  所以后来有的历史学家说,当林肯总统遇刺之后,真正感到庆幸的其实未必是南方的那些奴隶主,也许比奴隶主们更高兴的是北方的那些要求强硬的惩罚南方的那些人士,所以你看,一个政治人物他在历史上的关键时刻就是这样体现出他的作用。

  所以南北战争不是一个哪一方道理战胜了哪一方道理为结果的一场战争,不是在血泊中真理摇摇晃晃站起来的一个战争,而是当双方都握有真理,而兄弟之间打了一架之后,最后握手言和,两方的真理都被两方共同接受的一场战争。

  最后让我们把镜头推到1863年11月19号葛底斯堡的那一场演说吧!那是一场何等著名的演说啊!在那场演说之前的几个月,葛底斯堡战役,这是南北战争中最重要的转折性的战役,从此南方败相已露。

  几个月之后,当北方人把他们牺牲的士兵埋葬在葛底斯堡公墓的时候,林肯总统来到这里做了很著名的一场演说,可是要知道当时这场演说其实是很不成功的,因为大家都在等总统来嘛,前面还有一个演说家,讲了两个小时,比我还能讲,是一个当时美国著名的演说家,就这场战役的性质,为了歌颂那些亡灵,然后憎恨他的敌人,讲了两个多小时。

  然后就轮到总统,大家正在听,准备让总统再讲两个小时,总统就讲了两分钟,然后就结束了,很多人就根本还没安静下来,啊?就结束了?对,这就是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以至于当时很多人都在嘲笑,说这是一个什么七八糟的演说。

  而恰恰是这个演说,成为美国历史上,甚至是人类政治演说史上,几乎是最重要的一篇演说,这篇演说精致到什么程度?只有两分钟,然后它没有局限在具体的战场上,直接跳到了一些最基本的原则,这就出现了美国政治史上那三个著名的短语。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

  你看,兄弟双方打了一架,但是不是哪方的道理胜出,最后大家把所有的道理放在一起,来确定我们今后共同生活的那些基本准则,这就是南北战争的真正价值。

  说到这儿,我就突然脑子当中冒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句话,说我惟一担心的事情是我们未来的生活能不能对得起我们曾经承受的那些苦难。

  对啊,南北战争是美国的,但是这个教训留给了全人类,包括我们中国人。

《 光荣与梦想 》

作者:【美】威廉·曼彻斯特
译者: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翻译组
出版:中信出版社

历史学家威廉·曼彻斯特将专程带领你,回到1932-1972年的美国。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了解美国的机会。

你将看到罗斯福总统当政期间的点滴,你也会见证原子弹的诞生和日本的投降。还有,“水门事件”背后究竟有什么隐情,这一次他也将带你了解这场著名的宪政危机。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