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Action

所谓的执行力就是指一个人是否清楚地知道要怎么一步一步做下去。——李笑来

action.jpg

一切的半途而废,其最合理的科学解释,也是最朴素的解释是,重复与应用的次数不够,内化过程没有完成,大脑皮层沟回构建失败,应该建立的神经元关联不够强以致断掉,回到了原本没有关联的状态。

用行动刺激思考,用思考改良行动——

没有践行,就没有可变现的东西;没有行动中的思考,就没有真正有价值的认知升级。没有认知升级,就没有认知差异;没有足够的认知差异,就根本不可能白手起家——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凭什么拥有可继承的资本呢?

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很强的执行力,只要看他做得不好的时候会不会继续做下去就可以了。


If you want to change something, start with baby steps. Take a small action - any action - and grow from there.
如果你想要做出改变,就从第一步开始。做出一点小的行动,任何一种行动都行,然后就从这里开始。

词霸小编:不要等到明天,明天太遥远,今天就行动。唯有行动,才能解除你所有的不安。

为什么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看了一篇很有道理的文章,或者听了一些很正确的话,自己明明懂了,但就是不想去做。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臣妾做不到”的行为呢?公众号“魔鬼搭讪&约会培训”有篇文章,专门分析了这种情况。

首先,从人性上来看,我们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

我们做事情之前,会判断一下,做这件事有好处还是有坏处,有好处才会去做。所以,很多事情我们做不到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对好处和坏处的体验不够。也就是说,如果一件事我们一直没做,一是感觉不到做了的好处,二是感觉不到不做的坏处。这两种情况同时起作用,你就会有一种感觉,这件事请“不做也不太坏,做了也不见得有多好”,这样你就很难体验到做的好处了。

很多事情我们做不到的第二个原因,是缺乏理性和感性的通达,也就是没有悟性。

比如,看到一段话,有悟性的人,就会从道理中引发感受的变化,这种感受会让他想去行动。但缺乏悟性的人,只能理解字面上的意思,很难引起情绪上的共鸣,就不容易真正地接纳,于是就不愿意做出积极的行动。

那你肯定会说,就算感受不深,但道理上是对的,做了也有好处,也应该去做啊,

为什么就是不行动呢?文章给了三个解释:缺乏目标感,缺乏立竿见影的回馈,以及不安全感下的守旧。

第一点,所谓的目标感,说的是你有没有一个真心想要努力的目标。

比如,你控制好情绪,当然对你有好处,但需要你付出努力,还可能要面对一些困难。当你没有目标的时候,就很难做下去。但为什么男人追女人的时候就能控制情绪,因为这个阶段男人的目标感很强。看过琅琊榜的人都知道,梅长苏可以宠辱不惊,是因为他有强大平反目标,他的利益点很清晰;誉王明知道梅长苏不待见自己,还能和颜悦色,三番五次地去探望梅长苏,就是因为梅长苏能帮自己成就帝业。

作为普通人,就算没什么高远的目标,也需要珍惜人生的每一分钟,所以避免糟糕的情绪体验就是你的目标。从这一点上来看,能道歉解决的,就别吵架;能用钱解决的,就别用情绪。当你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就更容易去行动。

第二点,缺乏立竿见影的回馈

很多人之所以不去努力,是因为他们需要及时的回馈。比如,一个妻子和咨询师交流之后,努力调整情绪,理解丈夫,并且试着和丈夫沟通,但如果丈夫还是不沟通,这个妻子就会和咨询师说,“我做了,没用,他还是那样”。这样,她就很容易放弃努力。所以,大家都希望付出就有回报,看不到回报的事情就不愿意去做。缺少及时的回馈,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就容易点到为止。

第三点,人都是守旧的,因为人有不安全感。

这种不安全感,让人更愿意选择现有的东西,而不愿意改变。比如,很多人和心理咨询师聊过之后,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就是“如果我做了,他还不改怎么办?”所以,控制情绪千好万好,很多人却不去试着做一下,就是因为做了之后不知道有什么结果。甚至还有人担心,做了也没用,还是没办法改变对方的情绪,结果自己还是吃亏了。所以,这种对付出没有回报的恐惧,也是很多人明报却不去做的原因。

所以,想要快速行动起来,你可以找到一个真心想要努力的目标,在行动的过程中,及时从对方那里得到反馈,提高自己的安全感。或许这样,你就能从臣妾做不到,变成一个积极行动的人。

本文源自:公众号“魔鬼搭讪&约会培训”(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

行动

在最新一期的罗辑思维节目里,我提到一个改善自己的方法,简单两个字儿就是“行动”。

绝大多数人觉得不高兴,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停留在一个想法上,而一旦你进入了行动,你的世界就只剩下两样东西了。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方法,那就没啥可不高兴的了。

比如说,有人跑去问他老师:我不爱我老婆了怎么办?

老师说:那你就去爱啊!

那个人说:你是不是没听清楚啊?我不爱我老婆了,你怎么还能让我去爱呢?

老师说:你可能忘了一件事儿啊!爱,是一个动词。

类似的情境还有,很多人说,我不喜欢我的工作怎么办?其实没有任何一种工作里是没有繁琐、枯燥和焦虑的;也没有任何一项工作完全找不到记忆、乐趣和成就。想办法去喜欢,喜欢也是一个动词。

优势执行力

目录

秘诀1 把人生当成一次探险
你会再来一遍吗
最好的生活方式
你享受生活吗
高效能人士如何看待人生
不必在成功与历险中选择
机缘的力量
怎样把你的生活变成历险
探险者不是十字军

秘诀2 把握自己的生活
骗子甲:环境
骗子乙:其他人
骗子丙:你的遭遇

秘诀3 相信自己永远还有选择
你已经在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了
你不必辛苦奋斗
你更愿意在哪儿
一个会永远改变你生活的理念
没有任何其他力量能控制你的生活
为什么不自己来写星座运势
偷走自由选择权的3个窃贼
选择才是控制你未来的力量

秘诀4 了解真正重要的是探险的过程
不愿意停止前进的卖匹萨的人
真正重要的是过程
成功的真正意义
怎样盘点你的能量
白日梦和人生目标之间的区别

秘诀5 在成功之前体验成功
自我形象心理学理论
希尔的成功法则
改变你周围人的生活
世界上最神奇的秘密
潜意识的作用力
为什么高效能人士会过着令人着迷的生活

秘诀6 不让别人拖延自己前进的脚步
美国的大街一定是用黄金铺就的
忽视消极的言论
离开那些拖慢你步伐的人
不要被轻易说服放弃某件事情

秘诀7 要改变生活,首先要改变自己

秘诀8 创造机遇
创造自己的好运气
为什么我们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
一个能够改变你一生的有趣游戏
我是如何实现自己的童年梦想
如何在好莱坞为自己创造机遇

秘诀9 让钱生钱
工作不仅仅是一个赚钱的手段
不依赖于任何公司
让钱生钱
成为一名企业家的3个阶段

秘诀10 懂得定义自己的未来
智力信念和情感信念的区别
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
把梦想变成现实
如何规划你的目标
如何完成你的目标规划
千万不要设定超过5年以上的目标
为什么有些目标没有实现

秘诀11 高效利用时间
高效利用时间的10大法则

秘诀12 把恐惧变成财富
恐惧的5个层次
千万不要让恐惧控制你的生活
直面你最大的恐惧
克服你的恐惧
克服恐惧会给你带来哪些变化

秘诀13 让生活充满爱
做你爱做的事情,金钱自然会上门
集中精力做你最擅长的事情
爱是一种很难表达的感情
即使生活对付你,也不要去对付生活
学会如何不作判断
不要让选择性妨碍我们去享受生活

附录 高效能人士的7个特点
特点1:放弃过去
特点2:消除对未来的焦虑
特点3:培养平和的性格
特点4:不只是为了钱而工作
特点5:享受当下的生活
特点6:根本不需要让别人喜欢自己
特点7:根本不关心是否能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
结语 属于你的成功

How to Improve Daily

2017-08-18 15:21:12

如何排除干扰,抵制诱惑,按照计划日事日毕?

若有人问我,目前干的这些事情到底有什么用?我说暂时不知道,但我知道,未来的某一天一定能够用得上,所谓经历必有益,天道酬勤,坚持就是胜利。

若有人问我,还要坚持多久才能突破?我回答还是不知道,我只知道,凡事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能做的就是坚持做下去,然后耐心等待窗户纸被捅破的那一天,这是我的信念。退一万步讲,即使到了最后还是没能捅破,还有”The Journey itself is the reward.”来聊以自慰。

教育中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用上一辈的思想,教育当下的人,去迎接20年后的未来。

1
2
3
4
5
如果把人生比作航海,求遇见的人把命运之舵交给外界,自己回床位休息;求定位的人在打开自动巡航抵达目的地之前会有一程安心;而修炼之人则需要站在船长室,时刻把握着命运之舵,对每一种人生的不确定做出快速反应,在狂风暴雨中找到自己的星光。

每个人先把自己修炼成生活的高手,然后用自己的独特天赋、不同的方式,追寻自己领悟的人生意义,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活出最喜欢的人生。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crack->rebuild,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1
2
3
重复、重复、再重复
践行、践行、再践行
坚持、坚持、再坚持

活在未来

1.你对未来有个预测;
2.那个预测需要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3.你笃信你的预测是正确的;
4.于是你提前按照那个预测的结果行动、选择、思考;
5.你终将走到那个结果出现的时刻;
6.最终证明你的预测是正确的;
7.那么,由于你提前按未来正确的结果行动、选择、思考,于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你的生活中的一部分,就是“活在未来”的。

接纳自己是成长的第一步。当你读懂了情绪背后的需求,你就能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向。厌倦需要变化,焦虑需要学习,失落需要价值。

兴趣是那件让你白天痛苦地想、晚上睡不好、早上五点爬起来,一边苦笑着骂娘一边咧着嘴干完的事情。这才是兴趣本来的样子。

专业

不论学习任何知识,还是打磨任何技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开始就像专业人士一样生活。

最好的学习方式从来不是“学”,而是”用,开始就玩真的,绝对不拿自己当业余选手。 这个方法,本质上就是让你提前活在那个专业领域。开始的时候,一定非常困难,但是只有开始就努力像专业人士一样生活,你才有机会最终真的那么生活。

如果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要等待任何时机成熟,今天开始就按照那个标准要求自己。这样你相当于某种程度上已经活在自己期待的未来里了。

只要你尝试着和周围人活的不一样,就会感受到阻力。重要的是放弃这部分想被认同的安全感,如果这是一个你认准的方向,那就笃信自己的判断,虽然你也有很大可能失败,但是那又怎么样呢?不想被困在当下,我们只能勇敢迈出这一步。笃信的根基并非盲目的自信,而是源自扎实的推理和不断的拷问。没有足够的数据,不会轻易下结论。尊重概率,摆正心态。

劳逸结合固然没有错,不过它不应该成为逃避困难的借口,实际上,能否拉开差距都取决于你是否硬着头皮把最难的部分啃了下来。 别人在玩,那可能是因为已经攻克最困难的部分,而如果你只选择做简单的工作,那就不要用劳逸结合的幌子为自己找借口。

在学英语这方面,大部分掉进去的坑就是:对自己要求太低。其实不光是学英语,任何技能的打磨都应该尽量用一个高标准去要求自己。 这个世界整体的趋势都是在加速,想要领先你需要击败的对手可能并不少。对自己要求高一些,你在以后的日子不被落下的几率才会大一些。

尝到甜头 VS 吃到苦头

知易行难,听过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总体来说,这个世界还算公平,真正付出的人最终就会领先。即便结果来的比较慢,但一定不会辜负每个人的努力。

精通一门 And 抽象提炼/融会贯通

英语之美,停不下来
阅读之美,思考之美,创新之美
品尝到甜头

英语,刚需,听歌,看电影,欣赏美剧,阅读原著,写博客,翻译名言等
其实就是一个体力活,盛能生巧,坚持用
英语听不懂的原因不在听上,而在说上,道理很简单:只要说得出,就能听得懂。
所以不用刻意练习听力,只要多去朗读就能慢慢听懂了。

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放肆玩,专题式学习和研究,并学以致用,变成刚需
每天都停不下来,为了自己,更为了后代

当你辛苦地背单词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向大脑发送指令:这么痛苦的事情可一定要忘记啊!
于是越痛苦,忘得越多,越背不下来,进而越痛苦。所以想要不放弃,首先就不要给自己痛苦的暗示。

没有体会过学习快感的人,不知道学会某项技能之后自己的生活会有多大改变,进而不觉得现在的生活有什么糟糕的。很多时候,最可怕的事情甚至不是“得到后的失去”,而是从来就没有得到过,进而不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

只有在某一个维度上足够突出,才能和其他维度配合打出好成绩,而不是样样通、样样松。
重要的不一定是每个维度都深入且精通,而是自己在这个维度学过的知识、做过的研究都实实在在能够经得住考验。

你学会了一个技能之后,你的世界就不同了。
不论是游泳、编程、英语,还是其他任何技能,学会的人回头去看过去的自己,都会有重生的感觉。
学会、学好一门技能带来的则是重生的快感。你的世界多出了一个维度,你看到了过去不曾有过的景象,你甚至会觉得自己又活了一遍。

很多苛刻的要求,其实是我们自己无意识加进去的。
一想到英语,就是无障碍地和外国人交流,或者看外国电影不用字幕;一想到编程,就是要做一个华丽的APP,或者做一个酷炫的网站。
这个时候,要及时地给自己提个醒:你又犯了过度预期的毛病了。

我们总是会对自己将要做的事情抱有无限的憧憬,不然也就不会有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感叹了。
丰满的理想多半是你自己意想出来的,和这种臆测来对比,估计没有几个现实不显得骨感。

所以开始的时候,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甚至可以先不去考虑目标,直接去做。
有了第一步,你自然就会知道下一步应该定什么样的目标是合适的了。

别人会不会,那是别人的人生,我如果学不好,直接影响的是自己的生活。
但凡能够清晰认识到这一点的人,都不会用这种比下有余的方式安慰自己。
如果你一定要和别人比较,不妨这么想一想:别人不会,如果我会了,那么不就领先了不知一步了吗!

除了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差异之外,多数人真正的问题可能是:
并不认为自己真的能学好。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看起来很努力,自己也觉得很努力,但是终究没有学好的原因。
因为他们每次学习,其实都是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我确实学不好吗!
所以说底层的观念才是最根本的差异。你认为自己能学好,才有机会真正学好,
如果你打心底里就不认同这个想法,那么再好的方法可能也是无用的。

所以在开始学习之前,最好要从心底里相信,学习这件事情没那么难,你是可以做到的。

你希望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那就先按照那个世界应有的规则去行动。
自然而然你就会慢慢向那个世界靠拢,最终真的活在那个世界里。

不论是多么微不足道的小技能,如果有过一次从笨拙到熟练的体验,想必就能极大程度上消除我们对于学习其他技能的恐惧。因为这种体验能够让我们平静接受开始时的进步缓慢,让我们期待联系后的熟练应用。

刚需 And 刻意练习/正确的难受

沉默的力量
行动的力量
坚持的力量

遇到低潮/挫折如何应对?

心大了,事情自然就小了
实力强了,问题自然就小了
眼界宽了,路就多了
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谅解理解

生理上的原因:生病、饥饿、疲惫
心理上的原因:七宗罪

人人都有情绪和心情低落的时候…
人人也都有犯错的时候…

应对的方法:

  1. 美美地睡上一觉
  2. 欣赏美妙的音乐
  3. 阅读一本好书
  4. 自己写日记
  5. 进行户外运动
  6. 旅行增长见识,深圳通
  7. 沟通交流
  8. 欣赏一部电影
  9. 陪伴小宝,和彤彤一起嘻嘻
  10. 回顾复习,思考升华

当你感到恐惧害怕时?
一般是旧的错误的思维模式

  1. 回顾自己的成长
  2. 坚守自己的选择和信念
  3. 家人尤其是宝宝的力量
  4. 转移注意力,可同上,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当你迷茫时
一般是闲的~~~

  1. 回归初心
  2. 聚焦目标
  3. 挺过正确的难受高原期
  4. 先做了再说

耐心

事情很多,一件一件来做
日子很长,一天一天来过

不必担心自己现在还不够好,你要做的可能只是保持耐心,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即可。

行业与用户

理论与实践

读书的目的,学以致用。与其想着如何做到过目不忘,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应用读到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这些一再被践行的思想,已经开始在你的大脑皮层中形成了新的沟回,而你最终会将它变成一种本能。

纯粹依靠读书量的排名给自己安慰,可能不是一个好方法。不妨把关注点放在“学以致用”上,看看自己看了这么多书,有多少用在了改变自己的生活上。

总的来说,真的尊重知识的人永远是少数,他们也不太会记得自己读过了多少本书。对他们来说,读书只是一种生活习惯,学习方式,并不是用来和别人比拼的数字。

做人与做事

认真但不较真
努力但不强求

生存与生活

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工作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不要本末倒置

说想与听做

有好东西分享给大家是好事,但是也要注意分寸。分享的程度把握不好,就很容易入坑“操别人的心”有没有人听你说话,很可能不取决与你说的对不对,而在于你有没有说话的资格。
相比起宣布自己目标的人,那些选择不说出来的人,更容易实现目标。

真爱与孤独

害怕孤独和真爱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种区别我们可以视作是“弱”与“强”的区别。因为真爱的意思是,你甚至愿意把自己最宝贵的财富“浪费”在他们身上,这恰恰是掌握资源的体现,但是害怕孤独的人,会假借爱的名义疯狂索取。

如果你对某些人事物是真爱,那别用嘴说,你爱你的父母,你爱你的另一半,你爱你的孩子,你爱你的朋友。把注意力不求回报地放到真爱身上,这是真正幸福的关键。放到他们身上之后,关注什么?一样的:成长,关注他们的成长。这根年龄没关系,相信我,即便是你的父母也需要成长。

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知识想推荐给年轻人?

在不了解之前,先别急着说不感兴趣。
别为自己是个凡人而负疚。
坚持不是没有中断,而是现在还在做。
别为太久以后的事情发愁。
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决定。
没有选择的时候,就只能前行。
人生没有成功,只有顿挫和偶胜。
同一天,过的高兴,就赚了,过的郁闷,就亏了,过的浑浑噩噩,就没了。
在为浪费时间而后悔和自责时,你依然在浪费时间。

千万不要成为一个没有原则的滥好人,这样你帮助过的人不会感谢你,你没帮助到的人会怨恨你。

不要为了省点小钱而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自己的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完成一次印象深刻的旅行、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时髦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游、吃一顿大餐、看AV撸管;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一首诗、背牢十个单词、看一本经典小说、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一次技能练习、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地网上闲逛刷微博、使用微信陌陌知乎等进行成功率很低的勾搭。

所谓成功的人生,就是这样把无数个或大或小的收益累加起来的结果。

选择无能」就是我们很难判断两个事情哪个更重要,比如两本书看哪一本更有价值我不知道,比如两个证书去考哪一个更有前途我不知道。于是就成了布吕丹的驴子,在犹豫不决中寸步不行,直至饿死。

执行无能」就是我明知道这个事情很重要,就是不去做。其实对广大拖延症患者来说,一个事情看上去越重要,内心的恐惧感就越大,就越容易拖,最后一事无成。

尽量少做或不做「短收益半衰期」的事情。

我一直以来错误地认为,我应该去适应所谓的主流圈子,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做事。
我也可以跟他们谈笑风生,跟他们谈各种项目,但是十年后发现,只要到最后一步,就是在彼此做决定的那一步,真正起关键作用的选项只有一个:这个人是和我一路的吗?
成与不成,就是这个。

几年下来,还在谈的朋友,还彼此信任的人,就是那种一开始见面就有一种志同道合,臭味相投感觉的人。哪些彼此都努力适应,都互相试探的人,最终也没办法走到一起。

做好你自己吧,你是什么样的人,喜欢做什么样的事情,你自己知道,就做你喜欢做的事情吧。

总结一下吧,我觉得,无论做什么,只有真的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并且顽强不懈地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去努力,你才可能成功。
其他一切所谓的成功学,鸡汤文,都是无效的。
我只问两个问题:
这是你想做的事情吗?
你为你想做的事情付出多大的努力了?

「精益创业」:一种个人行动策略

采铜老师最近几篇的文章写得非常好,这篇看完之后第一感觉就是100天行动就是一种「最小化可行产品」,每天10分钟或一个梦想番茄,100天后就能初步形成一个新习惯,在行动中得到反馈,开始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正文
作者:采铜

出自:知乎,可以点击「查看原文」来访问出处

互联网创业者应该大多读过《精益创业》这本书,但其他行业的人恐怕读过的不多。在我看来,如果这本书的思想只应用在创业领域,实在是巨大的浪费,因为它对指导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发展,也具有不同一般的价值。

「精益创业」(Lean Startup)的价值,是在这个变动不居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种可施行的适应方式。传统的创业,是经过一番周密的计划和布局之后,一步步地按照计划,完成项目的各个部分,最后构建出一个精致的成品。可是在市场环境下,存在太多的或隐或显的不确定因素,作为创业者,你如何成功地识别和观测这些因素,统合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制定一个正确的计划呢?即便你的计划在现时完美无缺,又怎能保证,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它仍旧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呢?而精益创业的思想,则是抛弃这种冗长呆板的计划,用反复实验和获取反馈的方法来探明环境,通过迭代优化来最终进化出一个最好的产品。

「精益创业」里最核心的概念叫做「最小化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就是说创业者应该用最快的速度、最小的资源制造出一个最轻量级的可被用户试用的产品,发布出去,再根据用户的反馈来进行优化和革新,这一过程称为「构建—测量—学习」(Build-Measure-Learn)的循环。如果你不构建最小化可行产品来做实验,就无法在现实中被测量,更无法基于反馈来学习,而只能是游离在市场之外,闭门造车,最后很可能一步步偏离航向,直至走进不可逆的失败的深渊。

思考一下,我们面临的人生挑战,跟创业者面临的挑战又是何其相似呢?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一个已知和未知交错的动态的环境之中,虽然我们常常自以为我们选择的行动是正确的,可多少次,最后发现只是美好的一厢情愿?我们想找到自己的个人价值,却又不知道去何处去寻找,我们想知道我们能干什么,可一边看着别人高歌猛进,一边看着自己原地踏步,在一年又一年激情万丈的新年计划和日复一日的意志消磨中自怨自艾。我们想行动,想改变,可问题是,终点虽璀璨夺目,但前路阻碍重重,这漫漫长路,我又何时能把它走完?

这就是现在时代,无数人走走又停下来的道路,我称为「西天取经之路」,即为了实现一个宏大的目标和计划,必须跋山涉水,过九九八十一难,还要抵御仓井、小泽这般妖精的百般引诱,既是肉体凡胎,又如何可能?

就像我在上一篇文章写到的那样,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是他和这个世界相互试探的过程。说白了,也就是在一片迷雾中,点燃起一盏油灯,逐步把自己和周围照亮的过程。

如果用「精益创业」的思想去发展我们的人生,当务之急,就是做出一个也许是挺粗糙的「最小化可行产品」,然后厚着脸皮拿到众人面前去看,去争取建议和批评,然后再行改进,通过一步步地迭代,向梦想靠近——

徐小平老师给年轻人做人生咨询,核心的思想,就是你还在学校的时候,就要拼了命到外面去找实习,到企业中出操练,只有这样,你才知道你能干什么。你的实习经历就是「最小化可行产品」,你通过你身边的同事来获得反馈,找到自己的价值。
如果你有志于做研究,就要本科的时候,就厚皮赖脸地挤到某个教授的实验室去,毕恭毕敬给师兄师姐端茶倒水,然后偷学或者光明正大地去学研究的路数,知道什么是做研究,以及你是否真的适合做研究。
如果你要发表一篇科研论文,按照国外的作法,往往会投稿前先发给比较信任、水平又高的几个同行看一圈,听听他们的意见,做出修改后再投出去。
如果你要写一本书,你可以先写一个样章或者提纲,然后发给这个领域的牛人,去找他们要反馈,而不是等到一口气写完后发现存在基本的理念或者知识性错误。
如果你要成为一名专栏作家,你可以先从写好一个博客开始。
如果你要设计一个茶壶,你可以就花10分钟,用橡皮泥捏出一个原型,发到微博上。
如果你要做一个漫画家,你可以在画好第一个故事后,就把它传到网上,任漫友评头论足。
如果你要做一个导演,就先拿出iPhone,拍出一个最俏皮的女朋友,传到优酷上。
如果你要做一个优雅的美食哲学家,那就从意淫一客小笼包开始。
如果你要成为知乎上的答题家,那就……

「精益创业」模型告诉我们,不要一开始就追求完美,因为你不知道怎样才叫完美。你必须去实验,去测试,去把东西做出来,和这个世界产生交互后,你才可能知道一丁一点可能正确的方向。

「精益创业」模型告诉我们,获取反馈是学习和改进的前提。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善于吸纳批评建议。我认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人一定是乐于听取批评的人,因为批评者就像是在帮他找bug,然后他不停地修bug,bug修完了,他就成了无敌的存在。当然对批评的虚心接受,不等于无脑接受,重点在于,始终保持心态的开放性。

「精益创业」模型告诉我们,要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到最佳的契合点。一个成成熟的人,必定懂得大时间周期的积累,懂得优势资源的保持和承袭,但是也必定懂得根据外界反馈的变化来做出必要的改变。就像物种的进化一样,基因的遗传和变异,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找到最佳的配比。

当「精益创业」的思想指导我们的人生行动时,我们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获益:

让拖延症去死!拖延症的一大成因是,我们准备去做的那件事,太重要又太庞大了,就像一个怪兽一样让人心生恐惧。可是如果一开始我们给自己的目标,仅仅是做成一个最小可行性的产品,十分钟、二十分钟,或者一个晚上就能完成,你为何不去试试呢?
在早期就获得激励!你不需要在板凳冷坐十年之后再获得鲜花和掌声,当你的第一个作品发布之后,你一定会收到一些人的肯定和鼓励,这些正向的反馈可以激励你去完成下一步。只要你一直以一种认真和反思的态度去做,那么这种激励就会伴随着你奋斗的整个过程。
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你把最小化可行产品发布出去以后,你等于完成了一个宣言,告诉世界:我来了!

如果你觉得我这篇文章还有点道理,那么当你读完的这一刻,你知道下一步,应该去干什么了吗?

Reference

[1]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2]古典: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3]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知识想推荐给年轻人?

罗胖60秒:认知有错误,行动就一定失败吗?

2017-11-16 罗振宇 罗辑思维

  1. 昨天我们说到支教,我想起一件往事。

很多年前,我在一家大学的影视艺术专业当老师,遇到一位一年级新生,女孩,看样子应该是偏远农村出身,长相也非常普通。

  1. 当年,影视艺术专业是很时尚的,她同班同学一般都是城里孩子。我就问她,你为啥要报考这个专业啊?

她说,我们山里,我觉得最牛的职业,就是来村里放电影的,我就想将来自己也放电影,所以就考来了。

  1. 当时我就心想,坏了,悲剧啊。她自身条件一般,加上这种错误认识,她将来在这专业咋会有前途?

后来的事实证明我错了。这个女孩现在不仅还在影视行业里,而且发展得还不错。

  1. 这件事让我反思,认知错误,并不见得是行动失败的原因。

如果一个错误的认知,能点燃一个人的希望,让他开始行动,放长远来看,其实是一件莫大的幸运。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