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Ability

人最重要的能力——让自己健康、快乐和幸福的能力

IPCreator:技能问题是体力问题,构建新回路并强化,熟能生巧。在能力和能量还不强的时候,沉浸于自我成长。既心无旁骛,又不节外生枝。

能力可分为三类:知识、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信息时代,知识的学习和获得比较容易,真正困难并需要重点训练的,乃是捕捉知识的能力。所谓捕捉知识,就是搜索和选择知识,组成系统,解决问题。

在古代,是信息过少致盲,在现代,是信息过多致茫。

人们的困难不再是知识匮乏,而是面对海量知识,不知如何搜索、选择、捕捉和系统组织,以解决问题。

知识服从于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解决问题,而不是相反。善于捕捉知识时善于创新的前提。

能力越强,责任越大

学习能力高的人,有4个特质

学习能力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能力。艾瑞卡·安德森(Erika Andersen)在《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篇文章中介绍了学习能力高的人具有的4个特质,它们分别是志向、自省能力、好奇心和容错能力。艾瑞卡·安德森是咨询公司普林多斯公司(Proteus)的创始人,她也是领导力专家、畅销书作者,出版过《学习力》一书。我们来了解下这4个特质:

首先是志向。当人们遇到新学习机会时,第一个路障是总会想到坏的一面,这无形中就挫败了志向。如果我们想学习某些东西,就要多关注积极面。比如可以想想学会了它,自己能收获什么,设想未来获得丰富成果时的喜悦心情。这样做能鼓励我们开始行动。研究者发现,把关注重点从挑战转移到收获,能让你立志于从事那些并无吸引力的活动。

第二是自省能力。在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大卫·邓宁(David Dunning)进行的一项研究中,94%的大学教授说,他们的“工作水平高于一般”。显然,几乎半数的人都评价有误。只有6%的参与者认为自己在成为优秀教授的路上还有很多学习空间。而那些对自己评价更准的人的思维过程是:他们承认自己的观点经常有偏差或错误,然后尽可能保持客观,因此他们更能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并拿出实际行动。你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然后估算这些评价的可靠性。

第三是好奇心。优秀的学习者保持着童年的好奇心,或是在内心独白时重新获得好奇心。他们不会对某个新主题缺乏兴趣,因为他们会问自己一些关于这个主题的“好奇问题”,然后以实际行动跟进。心理学研究者卡洛尔·桑索内(Carol Sansone)发现,通过思考如何采用不同方法让工作更有趣,人们会增强对某些工作的兴趣。换句话说,他们把内心独白从“这很无聊”改成了“我好奇如果我能这么做,会如何?”下次有人让你学新东西,或者有同事在学所以你也要学习时,不妨问自己几个好奇问题:为什么其他人如此兴奋?这怎样能让我的工作更轻松?然后再寻找答案。你可能只需要找到一个兴奋点,就足以化“无聊”为有趣。

第四是容错能力。当我们尝试新事物,又不太擅长时,会产生糟糕的想法:“我讨厌这个;我是个笨蛋;我永远也不可能做好这个;这太让人挫败了!”这些状态占据了大量的学习空间。一个初学者的理想心态应该是对错误宽容且平衡:“开始我可能做不好,因为我以前从未做过;而且我知道,时间一长我就能掌握它。”研究者罗伯特·伍德和阿尔伯特·班杜拉在20世纪80年代就发现,在获得新技术的早期阶段,如果人们被鼓励犯错和从错误中学习,就会增进他们的“兴趣、耐性和表现”。

首要能力

卓越的起点在于对思考行为的深入理解。

思维中的大部分错误实际上都是感知的错误。

感知是否正确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作为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大脑的工作就是通过形成、识别一定的模式来了解周围的世界。

模式的感知本质导致了对于创造力的需求,而促发变革的原动力即是创造力,创造性思维的一个系统的方法就是水平思维。

思维是智力凭借经验去运作时(为了某种目的)所使用的操作技巧。如果把智商比作汽车的固有功率,那么思维技能就等于驾驶技巧。思考可以作为一种技巧来学习,通过有意识地训练,思考技巧可以大为提高。 德?波诺的许多思维训练项目(例如CoRT思维训练课程)就是以改进感知能力为基础,以激发人们的创造能力为目标,对如何提高人们的思维技巧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其目的就是要学会如何更有效地运用自己的智力。

思维的乐趣

一、感知

作者对感知的定义是:我们观察事物的方式,
而逻辑则是:利用这些感知。

人思维的错误有90%来自感知的错误。感知存在错误和不足,逻辑再天衣无缝也是错的。

感知有两个主要方面:宽泛和变化。

宽泛:你认为A导致的B很可能是因为你没有看到C,所以思维应该尽可能的广阔。

变化:用不同的方式看到相同的事物。

感知是作者很重要的一个概念,作者一心想把它塑造成能与逻辑思维想抗衡的新思维方式。

在书的后面部分作者逐渐将感知的定义扩充到“我们主观可改变的一切事物”;逻辑则缩小为仅指那些最最客观无论怎样唯心都无法不承认的事情,比如树,你可以从院子里的一棵树衍生出无数种意象也可以把它和无数种其它事物联系起来(感知),但你永远不能否认这是树不是兔或是其它(逻辑)。

好吧,我承认我说的感知就是主观而逻辑就是客观。

二、模式

模式就是由一样东西马上想另一件东西,而不是偶然联系在一起的。建立模式就是寻找物与物之间的联系。大脑的思维就是建立在模式的基础上:思维的目的就是发现熟悉的模式,并因此免除进一步思考的需要。创新的理论基础也在于此:

因为万物皆有联系,所以新模式不会枯竭,新想法也会层出不穷。

思维包括感知和逻辑。感知有模式,逻辑自然也有模式。不同的是逻辑的模式严密有序,一环扣一环,中间有任何偏差就进行不下去,而感知的模式则来的不负责任的多。因此逻辑相对固定不可变,而感知则有很多的创造空间。

三、创造

创造的前提是你对思维有要求是有效而不是正确。

正确意味着每一步都不能错,而有效则容忍错误的发生,只要结果有效。

创造的形式有两种:

1、看得更广:大脑是自大傲慢的,它不允许别人比自己优秀,因此很多时候不是人们不能看得更广,而是在脸红耳赤的辩论中不愿看得更高更远。在这一点上“水平思维”正是借你一副眼镜,在不改变你价值观的同时让你视野开阔。

也许你说看得更广只是眼界的问题,和创造力无关,那你就错了,因为你如果能跳过AB看到C那么你就会有更多的选择,这些选择别人看不到你看到了这就是创造。

2、挑战:这是最简单的形式的创造。挑战的对象是傲慢自大以及一些想当然和理所当然的操作程序。这样做的目的是寻找需要“改变”的东西。脑袋里的思想革命是对现实无害的,所以你不必害怕什么,大胆地去挑战你看不顺眼和看得顺眼的东西吧,你会从中体会到乐趣和快乐的。

成功者的5个高效原则

同期加入公司的人,为什么有的人能够快速升职加薪,有的人一直原地踏步呢?《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布兰登·伯查德 (Brendon Burchard)在新书《高效能习惯》(High Performance Habits: How Extraordinary People Become That Way)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作为高效能教练,他与多位成功人士进行了访谈,他发现成功者都拥有一些高效率达成目标的习惯。每个人都会面临困境和挫折,但成功者总能很快地爬起来,克服惰性和其他束缚,持续地鞭策自己,才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商业网站《Inc》的一篇文章从伯查德的新书中总结出了成功者的5个重要原则:

第一,独立思考洞察的能力。不管是开会时发表意见还是与主管讨论年度KPI,都需要事前花时间梳理,关键在于如何开口就能说重点、一眼看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伯查德建议,平常可以自我练习,要求自己在一分钟内讲完要点;如果能转化成文字更好,可以帮助你调整内容的逻辑。另外,不等上级通知,自己主动思考与检讨每一个决策与表现,问问自己能为客户、公司提供什么服务和技能,再进行调整修正,这将会让你更具有优势。

第二,掌握工作和休息的频率,维持活力。很多上班族在下午两三点时就已疲惫不堪,但真正忙碌、有效率的人懂得利用工作间隙的小空档,在每45分钟或一小时后快速充电休息,释放上一个任务的紧张和焦虑,然后蓄势待发进行下一项任务。

第三,持续地关注你的目标。伯查德曾与奥运会金牌短跑选手合作过,他问对方:当你和所有运动员同在起跑点,胜负差距仅有百分之一秒的情况下,你怎么知道谁会赢?短跑选手说,我会赌那个说“我要为我母亲而战”的人。伯查德建议,要随时问问自己是为何而做、为谁而做,从中获得心理认同感和使命愿景,确保行为与目标一致,才能拥有更卓越的表现。

第四,专注重点,提高工作效能。每个人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要找出最重要的东西,并时刻把它放在第一位。

第五,适当地表现出勇气。成功人士通常情绪成熟稳定,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懂得尊重他人、体谅他人的感受。面对高风险、困境、和未知的恐惧时,他们更愿意去说出实话,为他人出一份力。他们也不怕斗争角力,毕竟成功就是要翻越高墙,才能磨练出自己的专业能力。

复盘

复盘是围棋中的一种学习方法,指的是在写完一盘棋之后,要重新摆一遍,看看哪里下得好,哪里下得不好,对下得好和不好的,都要进行分析和推演。

柳传志第一个将复盘引入到做事之中,成为联想三大方法论之一,在联想每一个重大决策的背后,都有复盘的身影。

本书完整系统讲述了复盘的内容,清晰了复盘的价值,给出了复盘的操作步骤,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应用复盘的方法,向自己学习,随时随地的提高自己,把事情琢磨透、做成功。

复盘分为8个步骤:
1.回顾目标;
2.结果比对;
3.叙述过程;
4.自我剖析;
5.众人设问;
6.总结规律;
7.案例佐证;
8.复盘归档。

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

怎样把经验转化成能力

2015-10-22 warfalcon

分享一本最近出版的管理类好书,《复盘+把经验转化成能力》,这本书把中国围棋复盘的理念运用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把复盘与个人、团队和企业紧密结合。

把复盘用在个人、团队和企业中可以把在工作中积累和学习到的经验,进行有效的总结和提升,最终提高目标的成功率。

把复盘用在100天行动中,效果非常明显,大家可以试试。

正文
“复盘”是围棋术语,本来是下完一盘棋之后,重新在棋盘上把对弈过程摆一遍,看看哪些地方下得好,哪些地方下得不好,哪些地方可以有不同甚至是更好的方法。

成人学习最重要的来源是在岗工作实践约占70%,与他人的交流20%,正式的培训和教育只占10%左右,而复盘作为一种从工作经验中学习的方法,能把每一段工作经历、每一项任务和每一项挑战都变成学习机会,来提高自己,并且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工作总结与复盘的区别
而我们常说的工作总结,跟复盘并不一样,主要区别在三个方面:

1、复盘是结构化的学习方法

2、复盘是以学习为导向

3、复盘通常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

做复盘的理由
1、做事情无论成败,要通过复盘、搞清楚成败的原因,从中学到经验教训

2、通过复盘来传承经验,提高能力

3、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4、总结规律、固定流程

如何操作
复盘的操作步骤就分为四个阶段:

(1)回顾目标:

行动前需要撰写清晰的目标(SMART),并达成共识,就如何实现目标进行群策群力,制订计划,做出预案

(2)评估结果:

进行回顾实际上发生了什么事情。针对个人的话,对事情过程的各种记录进行统一汇总,包括每天的日记、总结,或者通过手环、APP的相关记录。

我试着把这种方法应用到100天行动上,每天记录当天坚持的习惯,包括今天做的比昨天好的地方,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的地方,遇到的问题,尽量记录所有相关的信息

(3)分析原因

回答几个问题:

实际状况跟预期有什么差异
如果有,为什么会发生?是哪些因素导致的?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如果没有,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只有真正理解了问题是什么、根本原因在哪里,才能想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文案。

可以使用头脑风暴、五个为什么、鱼骨图、因果回路图、世界咖啡等方面进行系统和全面思考。

(4)总结经验

复盘的核心目的在于从行动中学到经验教训,并将其付诸后续的改进,问自己:

从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新东西?
如果有人进行同样的行动,你会给出什么建议?
接下来做什么?哪些是可以直接行动的?哪些是需要相关的条件或资源才行进行。
分清经验还是规律

复盘主要是针对具体事件的讨论,其得出的结论很可能具有局限性。可以通过以上四条原则进行判断:

复盘的结论是否排除了偶发性因素?是普遍性、还是个例或偶尔性?
结论指向人,还是指向事?
结论是否经过3次以上的连续追问:为什么?是涉及到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还是仅仪于具体事件、操作层面
是否有类似事件的复盘结果,可以进行交叉验证的?
行动

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行动计划,考虑三个建议

有哪些事情可以现在开始做?
有哪些事情需要继续重复做?
应该停止或以后不做哪些事情?
如何认清本质
考虑如下问题:

1)可控的:是否尽量做到了最好?是否至少不低于计划的目标?

2)半可控的:是否自己可掌控的部分做好了?是否为别人完成的部分留出了空间?是否为别人完成工作提供了尽可能的帮助?

3)不可控的:是否提前跟别人沟通?有没有敦促?有没有随时了解事情进展?是否可能部分参与支持? 经过这样的自我剖析,我们可以对两个方面有基本认识:

① 自己没有尽力的事情是哪些?

② 不可控的事情或者不可控部分中,自己出过力的地方是什么?无法着力的是什么?

然后,可以针对这些认识进行探讨,为什么会这样,可以怎么样,进而慢慢对事件有一个贴近本质和规律的看法。

自我反思
根据事情本身的大小、重要性和复杂程度,自我反思复盘操作起来也可能差异很大:对于一些重要而复杂的大事、难题可以花较长时间来梳理,甚至按复盘的结构一步一步地进行,并总结成书面材料;而对一些相对简单的事情,可能只是像曾文正公一样,做完一件之后,点一柱香,默默地心里把整个过程回想一遍。

在进行自我反思时,把握四个点:

1、把握重点

只针对重要问题、例外情况或者按规范、惯例处置不大奏效的事情,要特别留意,有选择地进行取舍。

2、先僵化、后优化

在没有形成习惯之前,最好先按复盘的四个步骤,按步就班地进行。当你已经对复盘非常熟悉,在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和取舍

3、记录要点并定期回顾、提醒自己

对复盘一定要做记录,然后回顾、梳理,把相同或相关联的事件联系起来看,发现共性的问题以及深层次的问题,以便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成长。

4、习惯成自然

尽量每天或每周的工作进行快速复盘,形成习惯,才能对自己有帮助。

小事及时复盘、大事阶段性复盘、事后全面复盘。

如何养成复盘的习惯
1、给复盘留出明确的时间
2、每次或定期做完复盘给自己一些奖励
3、总结并分享自己的心得

IPCreator:自己的复盘方式——场景复现和重演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