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Gentleman

gentleman20180426.jpg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千卷书,行万里路,识万千人。——DeepCreator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孟子》

译文:富贵不能使我的思想迷乱,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节操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Calm, careful, bold, positive, generous, honest, responsible.

female celestial([səˈlestiəl])

goddess

legend

Beauty

beauty20180809.jpg

衣着打扮、说话做事都能拿捏得当,有美感。

关于个人形象管理

——罗辑思维CEO脱不花

22 对普通人来说,“好看”的意思其实等同于“体面”。做到体面,完全是任何人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并非苛求。

23 认真看两部《Suits》这样的职场美剧,就知道形象管理的红线在哪里。

24 清洁是最低标准。对于在现代化城市工作生活的职场人来说,清洁的定义就是每天洗澡每天换衣服擦皮鞋。

25 你看起来像什么地位,你就是什么地位。

26 请看起来形象最好的朋友推荐发型师,然后和发型师成为朋友。考察一个好发型师的标准之一是他会给你相对而言最简单的方案而不是最贵的。

27 把衣服的数量最小化,然后把单价提高到力所能及范围内的最高。

28 尽快找出自己的“基本形象”:任何人都会有一个最佳穿衣模式,固定下来。范冰冰也得把胳膊大腿挡起来的时候才最好看。只是大多数人因为不够自信而不肯把问题简单化,总是在做无谓的尝试。

29 在职场露乳沟、露腋毛、露半拉屁股,都跟美丑无关,只是不体面。

30 健身可以帮助你更好的认知自己的身体,再贵的衣服也纠正不了驼背弯腰的仪态。

31 总体而言修身(不是紧身)的造型对男女来说都会显得人更精神。

32 不存在减不掉的体重,只是有没有纪律的问题。

33 一个人从里到外让人有“看起来好干净”的感觉,是一种极高的形象水平。这一条对老头儿都适用。

34 那些质疑个人形象管理重要性的人从来都不会知道因为糟糕的形象而损失了什么。

方法论

男性怎样才性感?

Smart is the new sexy.——史蒂芬·霍金

长相、身材,确实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只有一项——却极少有人真正做到:

长期陪伴。

当然,前提是在女生真正需要的情况下。

所谓的真爱,无非是一个人愿意把自己最宝贵的、最不可替代的资源无限浪费在对方身上——时间不仅是稀缺资源,更是“短缺的、有机会成本的、不可或缺、不可替代”、且“自动持续消耗”的资源。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时时刻刻都是传说中的“前戏”。

愚蠢的女生传来传去的是这样的思想:肯在你身上花钱的,才是真爱(读者一思提醒我,很多男生也是这样想的——同意,所以就这样补充一个括号内容了)。殊不知那是有钱人花钱买时间(真是绝佳的交易)。不妨想象一下,有钱、也肯花钱、但却依然肯花时间的,是不是更好?

男士指南|让自己活得更有质地的20大原则

一个男人如何活得更有质地,而不是沦为“油腻中年男”?这篇清单给你20条建议,“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1. 先考功名,再做学问。若你有无师自通对抗应试教育体制的能力,那自然最好,然而这需要足够的艰辛,以及亨通的运气。

  2. 没有人有理由获得天生的尊重。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3.有时候,钱很重要。至少要让它足够负担得起你基本的身体安全与有尊严的生活。

4.有时候,要勇于表达自己的不满。目的不在于抱怨,而在于警告,让对方知道你容忍的边界在哪里。适可,而止。

5.生活中,不要轻易把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把自己打开,去吸纳你的友谊。注意,不是吸附,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友谊很微妙,永远是在竞合、赛跑,以及同行中的风雨同舟。

6.不近愚痴。有时候笨蛋比恶人更让你糟心,因为前者的伤害不可预判。而善良的笨蛋,也会让你更加骑虎难下、力不从心。

7.不必攀附权贵,他们中的一些人,有可能也经历过不光彩的“资本原始积累”。只是他们后来,有了站在高处的话语权与资本。倒不必追溯怀疑一切,尊重你眼前那些谦和与守信的良善之人,哪怕平凡

8.不必谄媚权贵的另一个理由在于,他们的是他们的,他们拥有的再多,和你也没有任何关系。让他们愿意给予或者与你交换,还是需要仰仗你自己——提升实力,具有一定的交换价值

9.男人有气质并不难。洗干净脸,指甲剪得干干净净,走路腰板挺直,见到美女话要少。你肚子里不应只有音乐和啤酒,还要有墨水。

10.尽可能拒绝一切不彻底的、久拖不决的、说不清道不明的、似是而非的情感。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诗意的暧昧,它们只会消耗你,让你更困惑。

DeepCreator:远离是非

  1. 好的爱情是投射,你在她身上,永远能看到那个翩翩少年与慈爱父亲合二为一的自己。如果你在她身上无法投射出更好的自己,宁可失去她,也不要失去自己。

  2. 感情的生活里,不管是“累犯”还是“从无前科”,你永远都是那个新手。每一个人给过你的痛苦和快乐,都具有独一无二的意义,珍视它们对你的磨砺与赠予。非要告别的时候,潇洒转身。

  3. 越亲密的关系,越要用心经营。当你在意的人问你要求5分,你至少要给她8分。但不要给足10分,并非尺度,主要还关乎情趣。

  4. 做一个知情识趣的人,有自己可以寄情挥洒的天地。

什么是爱好?

就是让你不吃不睡不给你钱,你依然眼神直勾勾,又饱含柔情蜜意、自娱自乐的那一件事。

  1. 再退一步,有个爱好,哪怕你无法与它灵肉合一,至少它可以帮你打发时间,陪伴你度过漫漫的时光荒原。

  2. 做一个有质地的男人,重要的是有克制自己的理性与赴汤蹈火的担当。它们并不矛盾,不只是女人才有凹凸的曲线,男人,也要有这样张弛有度的肌理。

  3. 有生之年,尽可能去游历山河。这样你才能有足够的眼界、见识与心思指点江山。

  4. 包容你的父母。哪怕他们已经落后于你的诗与远方,但依然会有尚且可以同行的道路。走慢一点,等等他们。

  5. 动如火掠,不动如山。理想的生活是悦动的,更是宁静的。学会进攻,更要学会守持。

  6. 知行合一。知道了不做,等于不知道啊。

DeepCreator:付诸实践的知识才是力量。

细节致胜:如何用礼仪为自己加分?

俗话说:不学礼,无以立。传统社会如此,在当今这个陌生人社会更是如此。我们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从关乎礼仪的细节开始。

  1. 礼仪是一门奇怪的知识:如此重要,同时如此容易习得,却又如此轻易被忽略。

  2. 礼仪的起点和终极目标都是:利他精神

  3. 利他精神的形成,前提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重视和尊重他人的价值。

  4. 最重要的礼仪细则只有一点:让对方能够感受到你重视他。所谓守时、专注、照顾等,都是这一细则在不同时刻的落实。

  5. 评估一个人的修养,没有比观察他怎么对待犯了错误的陌生服务员,或者停车场保安更有效的了。

  6.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即使你只听懂对方20%的语言,仅靠微笑和点头也能混过一次社交晚宴。礼仪的作用,不言而喻。

  7. 好好工作,认真赚钱,是最体面的生活方式。仓廪实而知礼节,大部分真正的富豪都比他们贫穷的时候更可爱、更得体。

  8. 社交中最难看的姿态,莫过于“穷酸气”。穷不怕,怕因为穷,所以凡事都要泛酸,批评一切、讽刺一切。

  9. 礼仪的习得,最后的漏洞往往出在怎么对待最亲近的人。不妨自问:自己对父母亲友说话时,是否能像对客户和同事一样温和有礼?

  10. 礼仪是一套特定的规则。对礼仪满不在乎,别人就“不带你玩”,和自我风格没关系。

  11. 礼仪修养深厚的一个标志是:不拿同样的标准要求别人

关于手机使用的教养清单

自从手机越来越成为人的外挂器官。我们的日常行为也随之发生了很多改变,是时候梳理一下关于手机使用的教养清单了。

  1. 城市人口密度大,空间逼仄,就要格外留意自己行为的无形边界。讲电话时大放高声、手舞足蹈,是对公共空间的额外挤占,相当于冒犯周围的人。

  2. 除非是一个人吃饭,否则餐桌上尽量不看手机,即便你是陪客,也不应该低着头自顾自看手机,更不能玩游戏。

  3. 在公共场合听音乐和语音,务必戴着耳机、不开公放。戴着耳机不跟人说话,说话的时候拿掉耳机。

  4. 当众自拍仍然算不得特别体面,尤其在工作环境当中。

  5. 就算你是重度手机美食摄影爱好者,也一定要在商务场合按耐住自己拍照的冲动。

  6. 自从有了微信,如果对方不是家人,直接给别人打电话,也变得有点冒犯。不熟悉的人打电话,事非紧急,最好先在微信或者短信里约一下时间。

  7. 微信的存在,本身就是意味着允许延迟回复,开口先问一句“在吗?”就很不得体。

  8. 除非热恋,尽量不要大段大段发语音。这是对别人时间的不尊重,也没有体谅到对方是不是方便听。

  9. 工作交往中尽量快速回复消息,说事礼貌、清晰、不啰嗦

  10. 不打招呼就拉群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11. 无论你的宝宝或者狗多么可爱,都不要拿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刷屏。

  12. 除非集体大合影和有默契的挚友,一般状况下三两个人的合影发朋友圈前应该征得合影者同意,分享别人的微信名片同理。

  13. 基本上朋友圈里发表什么内容是个人自由,但肆意宣泄负面情绪,仍然等同于没有手机的时代站在家门口骂街。

  14. 群发千篇一律花里胡哨的过节祝福,只能暴露你的毫无诚意。如果没有原创能力,选择你真心惦记的人,带上称呼和简单的“过节好”三个字就很诚恳。

  15. 任何群发清理僵尸粉、请人投票的消息,都是一种极度打扰。即便工作原因不能拉黑,也会令你的个人评级大幅下降。

  16. 绝不翻看别人的手机,这条也适用于亲密关系。

松浦弥太郎:怎样提升自己的品味

松浦弥太郎是日本生活美学大师,曾任日本《生活手帖》杂志总编辑,代表作有《100个基本》《自在的旅行》等。松浦弥太郎在新书《关键是品味!》读者见面会上,分享了自己对“品味”的看法。公众号“中信出版集团”刊登了他分享的内容。

松浦弥太郎认为,所谓“品味”,首先需要“选择”和“判断”。“选择”说的是从众多选项之中选出什么,有时候也可能因为没有适合自己的选项,所以必须从零做起。“判断”也不简单,我们不能随波逐流,每天都需要依据正确的信息、知识、敏锐的观察,鼓起做决定的勇气。很多人觉得穿最流行的时尚服装,就是“品味好”,但松浦弥太郎觉得,虽然善于搭配服装会让人感觉品味好,但这不是好品味的根本条件。

好品味是说,在和别人相处时,说话的方式、时间和金钱的运用方式等,能给人留下好印象,这些包含在生活细节中,只有一项并不够。

松浦弥太郎推荐了一些提升品味的方法,比如多关注文化遗产、多去美术馆以及多阅读等。他认为,要磨练品味,就要接触好品味的事物。在日本,比起参观一些时尚流行地的商店,更值得去的是美术馆。他自己就意识到,在拥有好品味的空间中,自然会聚集好品味的人。你会惊异于这些人的优雅举止,还可以学习到“原来这样的东西可以这样搭配”。

在好品味的背后,和普通人相比,松浦弥太郎会显得有些“怪”。比如,他会一周买一次花;两周剪一次头发;每天下午五点半结束工作;七点和家人用餐;九点准时睡觉;周日五点起床晨跑;洗车冲澡吃早餐;周日八点熨烫下个星期的衬衣手帕,常年如此,呈现出修行一样的规律性。松浦弥太郎解释说:“人一旦拼命地做一件事,就会变得很‘怪’。而大家都非常喜欢‘奇怪’的东西。”他认为好东西就是“奇怪的东西”,因为所有人都拥有正常和异常的部分,如果有和自己正常的地方相比“奇怪”的东西,很多人便会无意识地受到吸引。这也就是好品味会让人喜欢的原因。

观点:艺术追求的是恰当而不是美

曹兴诚是世界第二大晶元代工厂台湾联华电子前董事长,他也喜欢艺术品收藏,是台湾科技界和收藏界的知名人物。在乌镇文化讲堂活动上,曹兴诚分享了自己对美和艺术的看法。澎湃新闻刊登了他讲的内容。

曹兴诚认为,艺术和美感不一样。美感是本能的、直觉的,它是感觉性的东西,但感觉里还有大量的思考和智慧。而艺术不等于美感,比如小孩子画画,父母看了会说画得好看,而不会考虑恰不恰当。可是如果你问艺术家追求美吗?艺术家会说他们追求的是恰当。

曹兴诚举例说,王安石写“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句诗,这个“绿”字就考虑推敲了很多,最后把形容词当动词用最恰当。写诗词或者作曲,追求的也是恰当。怎样才算恰当呢?曹兴诚认为,就是看在美之外,还能不能创造出新奇、创意,创造出各种力量感、动感、韵律感等等。要经过非常多的推敲,才能达到恰当。

曹兴诚说,毕加索的画很抽象。他的画作《格尔尼卡》描绘了1936年西班牙独裁者弗朗哥派空军把格尔尼卡炸为平地的景象,事件中死伤了很多人。毕加索用了黑白灰三个颜色,把文艺复兴以来强调的东西都扔掉了,对比、光影、明暗等都扔掉,变成了一个象征性的画面。参观者看到会感到很震撼。曹兴诚说,现代艺术不是追求美,也不是追求写实,而是追求恰当。毕加索用这样的表达,把当时轰炸时的鬼哭狼嚎、人神共愤的氛围恰当地表现出来。此外,古埃及壁画上,每个人的脚会朝向一面,脸朝向另一面,几乎千篇一律。有的观众会觉得很别扭,为什么不画得灵活一点?其实这种画风在古埃及流行三千年,因为当人物多的时候,用这样的画法最能够表现秩序感,看上去就会很庄重。而个体的美可能就会造成整体的丑,所以看上去个体很别扭的画法表现得最恰当。

为何你要学习职场穿衣法则

careerclothing20180508.jpg

这门课,主要是帮助职场女性用着装提升个人竞争力。
我是一家知名跨国咨询公司的合伙人, 2017财年,公司全球合并收入超过300亿美元。
我大概花了13年时间,从一个小职员升到公司合伙人,经历过不为人知的痛苦和艰难,也感受过职场的辉煌时刻。
同时我还是个专栏作家,写过畅销书《职场不逃跑》,也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里,不时分享职场经验和职场着装。
职业道路走到今天,我也会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算是一个特别有人生目标的人吗?
我想是的,至少,从踏入职场的第一天起,我连自己的形象都设想过。
1998年的秋天,我快要大学毕业了,正在到处投简历。有一天,在北京现在的CBD,国贸附近,遇到了一位女士,她穿一件高领毛衣、盘着头发,开了一辆红色高尔夫车,大衣挂在后排车窗的把手上,在我面前缓缓开进建国饭店。
那一天,北京大风呼啸,我蹬着自行车,默默看着这一幕,清晰了对自己未来的想象:我,想做她这样的人。
她当时的形象深深定格在我的记忆里,不管她实际怎样,在我的想象中,她就是一位富足、优雅、专业、生活舒适的职业女性。
我就要做这样的人。
我在这个想法上从来没有改变过方向。这个想法是我日后生活的指引。我所做的努力、我所经历的磨难,无一不和这个想法相关。
作为一个个子不高,没什么显赫家庭背景的女生,我今天拥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打拼。我不断刻苦提升专业能力,也不断用专业形象给自己加分。
我曾经因为穿得不对而不被别人信任,也深刻感受过穿对衣服对于自己的帮助。这堂课上所分享的穿衣心法,都出自我多年的实践总结。
在职场上,不论男女,认真对待自己形象的人,比那些穿得随随便便的人,更有机会拿下OFFER,赢下谈判,获得信任。
但对于女性来说,穿衣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
说得现实一点,行走职场,女生经常会遇到别人因为性别对你产生质疑,怀疑你的能力。这样的时候,除了专业过硬,更需要你善用正确的穿着,给自己穿出气场。有的时候,根据不同的场合,还有面对不同的人,变化合适的穿衣策略,就能对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甚至,穿得贵,能帮你在职场上脱颖而出,薪水更高,变得更贵。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穿得美的建议,每本时尚杂志都在教你潮流趋势,每个时尚博主都在分享购物心得。但我最大的优势,是用自己十多年的专业职场经验和观察,告诉你怎么穿得对。
这不是一门时尚课,而是一门实战课。
在这门课里,我会教给你:
去熟悉的客户公司拜访,穿得稍微轻松一点,更容易搞掂下一年的单子。为什么?穿得太正式,容易让人产生公事公办的感觉,反而浪费了你的人脉。
跟老板谈薪水,你要穿上你自己最好的套装。这是告诉他,你是来真的。
如果你想争取的合作伙伴是个热情、有创造力的人,跟他聊天,就别穿得全是都是黑白灰,要不,他会觉得你是个大闷蛋。
这些经验,既有认知和心理学的理论支持,也有我多年实战的验证。相信对你也会很有用。
这门课总共六讲:
第一讲,职场穿着的四个层级:帮你理解你所在的公司的规则,也帮你认识可能要打交道的公司的风格。
第二讲,从穿得对入手,分享哪些穿着是职场禁忌,以及想要在职场中穿得对,要遵循的五点基本要求。
第三讲,女性职场穿衣的基本面:介绍7种基本款和穿衣的三大原则。把握住这些基本面,你的穿衣功力就超过75分。
第四讲,怎么能让服装成为气场的助力:针对不同场合、不同的人,让穿着更有影响力。
第五讲,如何花最少的钱达到穿出战斗力的效果。
第六讲,推荐8件超级单品,帮你打破传统职业装的黯淡和单调,提升自己的衣着档次和时尚质感。
非常期待在一个小时的课程之后,一个有着全新专业形象的你,在写字楼里屡战屡胜。

1. 职场着装的四个层级

世上的职业有千差万别,不同职业、不同公司的着装要求可能不同。
在这一讲里,我按照着装要求的自由程度,把职场分成了四个层级,帮你对照自己所在的公司或者单位适用什么规则,也帮你认识可能要打交道的公司的着装风格。
为什么你要了解别人的着装风格?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给你讲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
IBM可以说是微软公司的第一桶金。1980年8月,几个IBM主管穿着西装革履,去西雅图见了比尔•盖茨。你知道,硅谷的程序员都是穿得很随便的,当时的比尔•盖茨,就非常不修边幅,不但一张娃娃脸,还穿着套头衫、牛仔裤,IBM的主管当时没有想到,这个小伙子未来会对整个计算机行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第一天的生意并没有谈拢。
不过,双方第二天约定见面的时候,为了表示诚意和郑重,比尔•盖茨特意穿了三件套西装,还打了领带。只是没有想到,这一回换成了IBM的主管穿得特别随意,不但穿了宽松的长裤,还配了棉衬衫,原来他们为了迎合盖茨,换掉了西装。会议是在一种非常轻松的气氛中拉开帷幕的,后面的洽谈变得顺利了。
在职场上,了解对方的着装习惯,并且刻意调整自己的着装,是一种强烈的信号释放。
这种信号释放,想要玩得游刃有余,你就得对整个职场不同类型的着装风格,有个概念性的认识。
职场着装的四个类型:

权威型职场
第一级:权威型职场 关键词:统一
这些行业跟国家权力和人的生命紧密相关,要求每个人必须以统一的形象出现,制服起到身份标志的作用,也是一种可以辨识的权威感。
你不能想象一个穿着便装的人开飞机,而且你也会更习惯穿白大褂的人给你看病。

专业型职场
第二级:专业型职场 关键词:保守
这个层级的职业包括会计师、律师、投资银行、金融领域、专业咨询顾问等等,从穿着角度而言,这是最为保守的行业,但是这几个行业的人士也是普遍多金的。我自己就是战斗在这个行业里的。我们有句话,叫做“离钱越近穿得越保守”。
为什么这类职业会普遍穿西服或者套装呢?
因为我们是专业人士。所谓专业人士,就要有“专业技能”,而且这些技能要符合科学原理,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有的还要考试,获得执业资格证书。
专业人士挣钱,靠的是专业权威性。
会计师的权威性体现在,需要从独立第三方的视角对财务数字发表意见;律师要对法律条款进行阐述和解读,让委托方信任他们;金融领域、投行或者专业的咨询顾问更需要建立权威,让别人在大笔的钱上听他们的意见。
专业人士当中的杰出者,一定是相关领域的专家。
但专业素质这种东西,外人很难一眼就看出来。你也不能随时把执业资格证翻出来给人看吧?
这类行业的潜规则是:先穿出专业权威感来,这类服装要求比较正式,往往也最保守。
我见过有英国公司,新员工入职,会发一个着装规定的手册,白纸黑字写着,鞋子需要前不露脚趾,后不露脚跟。

传统型职场
第三级,传统型职场,关键词:得体。
这个层级的工作,在中国,一般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公务员,比如政府机构的办事员、国企员工、老师等等。这类单位内部一般很少详细严格规定着装,只要不是奇装异服,穿着得体就好。
在这类职场中有个生存要点,就是“融入”—融入集体、融入企业的行为规范、融入规则。
着装也是这样,要是大多数同事上班穿衬衫夹克,你却每天穿西服打领带,就会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距离感。但即使没有明文规定,在这类单位工作,也不能穿着吊带裙、夹脚拖鞋就去上班。
工作里免不了跟这类人打交道,如果去政府部门办事或者到国企里做项目,那么你的形象尽量向人家靠拢,才是比较安全的做法。

创意型职场
第四级,创意型职场 关键词:自由
互联网公司、媒体、广告、时尚行业,上班穿着自由度比较高。
互联网公司,受美国硅谷的影响,通常比较随意,T恤、格子衬衫、牛仔裤很常见。受新兴公司的影响,现在很多原本穿衣服比较严肃的老牌公司,也开始搞星期五便装日了。
而广告、时尚、传媒行业,都属于创意型行业。在这类行业,衣服透露一个人的审美品位和创意能力,这类行业,对奇装异服的容忍度非常大,但对坏品位的容忍度却非常小。
着装级差的用处:
把职场的穿衣自由度分成权威型、专业型、传统型、创意型这四个级差,是为了帮助你去定位自己穿衣服的环境,了解这四个基本级差,其实对每个人都有用。

  1. 帮你在自己的行业或者企业中穿对方向
    这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尤其有用。在专业人群里穿得随便,是不上路,同样,处在创意类行业里的人,偏要穿得像专业人士一样正经,周围的同事肯定也会觉得你怪怪的。
  2. 帮你快速判断别人
    因为着装风格不同,很多人站在一起,就算不掏名片,你应该能很快就可以分辨出谁是会计师、谁是企业家、谁是时尚人士。眼光厉害的人,甚至能在一屋子律师里,分辨出谁是本土律所的,谁是合资律所的,谁是外资律所的。
    留心观察的话,看衣识人的准确率可以达到70%以上。
    一个穿得很正式的律师,专业能力也更值得信赖,至少,他表现出了对你的案子很重视。相反,一个穿着牛仔裤T恤衫的会计师、审计师,可能你就要再认真观察一下他了。
  3. 帮你调整自己的穿衣策略
    就像我开头故事里讲过的比尔•盖茨的例子。衣服本身也是一种沟通方式,当你和不同职业的人打交道,如果能巧妙地用服装来表现友好,或者更厉害的,一言不发表达你的强势,你就多了一件影响别人的秘密武器。具体的做法,我会在后面第三讲的课程里详细讲解。
    而且,如果你要送别人礼物,了解他那个行业的穿衣风格,也能帮你选准礼物,否则,你送互联网公司的人一条正装领带,或者大学老师一双夸张的高跟鞋,可能人家根本就用不上。
    本讲小结
    按照穿衣服的自由度的大小,我把职场着装分成了权威型、专业型、统一型和创意型四种。
    思考:请你想一想,自己所在的行业,处于哪一个层级,大家普遍的穿着怎么样?你自己又是什么风格?

2. 穿得对比穿得美更重要

第二讲,我会跟你分享一个核心观点,身在职场,穿得对比穿得美穿得自在更重要。
请你想象一个场景:在一个要求穿正装的大会现场,大家都是商业正装,这时候进来一个人,穿了一身T恤衫牛仔裤,跟周围的人风格差别很大。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很好啊,彰显个性啊,而且他的样子,不是成功吸引了众人注意力吗?
在职场里,你必须要把个性和任性区分开。
职场是个公共空间,着装规则是为所有人制定的,而且不会为了某一个人轻易改变,除非你“有很多很多钱,多到不在乎别人的评判”。
乔布斯可以穿高领衫牛仔裤开苹果发布会,但你不行。
「得到」专栏《硅谷来信》里,吴军老师也讲过一个例子,雅虎的CEO梅耶尔。
当年在谷歌当产品经理的时候,每天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穿圣罗兰的衣服,韦茨曼的鞋子,等她真当上了谷歌副总裁,以及后来当上雅虎的CEO以后,反倒穿得越来越不讲究了,有时候就像个普通家庭妇女。
朴素可能只是超级富豪的权力。如果你只是一个职场普通人,还没来得及用实力证明自己,那么就没有任性的权力。
在职场中,穿得对比穿得美或穿得自在更重要。
第一点:6种坚决不能穿的衣服
哪些衣服在上班的时候坚决不能穿?基本上,它们是只要是犯了其中任何一条,都会对你的职业形象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如果你任性,就得做好准备为此付出代价,也可能需要比别人更努力地去证明自己。
下面的6条大忌,基本适用于大多数职业场合,不管是国企、民企、外企,上市或者非上市公司,还是机关和学校。除非你在时尚行业工作,否则,下面这些衣服,尽量避免在职场中进行尝试。

  1. 过分暴露的装束:包括超短裙、超短裤、低胸装、露脐装、吊带背心等。
    过分暴露的装束,会影响别人对你专业性的判断,还可能造成你被人恶意地标签化。
    2.网眼长筒袜:没有专业人士会在公司里穿大网眼的长筒袜,搭配任何职场穿着都不合时宜。
    3.卡通T恤:即便你是一个菜鸟,也不要再穿校园里那些,比如有Hello kitty图案或者绒球的卡通T恤。
    公司不是幼儿园,可爱不是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小白,本身已经够菜了,别人恨不得靠穿着来突击伪装专业性,你再要用卡通T恤把菜鸟两个字印在脑门上了,就太吃亏了。
    4.豹纹:包括类似动物条纹的上衣或者裤子。
    豹纹本身是很难驾驭的一种花纹,在日常生活中都少见有人穿得好看,更何况它传达了一种原始的、狂野的,不冷静的气质,跟职场需要的理性背道而驰,建议不要轻易尝试。
    5.貂儿(皮草):职场里更流行的大衣是呢子大衣、羊绒大衣而绝对不是皮草。
    6.破洞牛仔裤:就算公司的着装要求没那么严格,普通牛仔裤可以在非正式场合出现,但是破洞牛仔裤,还是算了。
    上面六条从后往前数,破洞牛仔裤、貂儿、豹纹、卡通T恤、网眼长筒袜和过分暴露,对一个人专业形象的杀伤力是逐层增加的。
    第二点:衣着合身
    不管你是胖是瘦,衣服一定要合身。
  2. 西服或者外衣的袖子在手臂下垂的时候不能过手腕盖到手掌,正装衬衫袖子长度要比西装袖子长。
    当把手抬起来的时候里面的衬衫可以露出一小截,如果露出一大截就说明衬衫太长或者外衣太短。
  3. 西服裤子或者其他裤子坐下来时可以露出脚踝,站起来时不会褶皱在脚面一大坨。
    前面这两条也适用于男士西装。
  4. 裙子在坐下来在膝盖上面一点,站起来在膝盖下面一点。
    如果站起来裙摆到了小腿,说明裙子太长了,如果坐下来裙子到了大腿,说明裙子太短了。
  5. 无论衣服、裤子还是裙子,应该都是一个让你处于比较自然放松的状态。
    如果穿起来能够看到横向紧绷的褶皱,就说明衣服太紧了。太紧的衣服会影响你的自信。
    第三条:养成出门前“衣检”的习惯
    出门前检查自己的衣服有没有褶皱、破损、污渍,如果穿裙子的话特别要检查长筒袜有没有刮丝。
    挑剔的人只需要一眼,就能看到你衣服上的破绽。
    一个胸口的污渍,可能就会导致面试官忍不住想,“这人昨晚吃了什么,都吃到衣服上了?”这么一想,可能就会错过你在面试或谈判中很精彩的一段阐述。
    第四条:优化衣柜,内部控制
    你去看一下自己的衣橱,能不能在三秒内选出一套合适上班的衣服?
    如果做不到,说明你对自己的衣橱不够了解,你的衣橱需要优化了。这就是你自己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这个词,是我工作领域的一个专业词汇,通常,它是指企业对于所面临的风险,建立制度和操作规范。员工日常工作遇到问题,并不需要一事一议,全部去请示领导“这件事该怎么做”,而是有一套规范可以去遵守,节省询问的时间,也节省领导处理问题的时间。
    一个人,尤其是对穿着要求比较严格的专业人士,完全可以用这个概念对自己的衣橱进行标准化梳理。这么做的好处,是减少自己犯错的机会。
  6. 你的职场服装,应该占到整个衣柜的80%。
    工作是你拿来安身立命的,服装也是你的战斗装备。更何况,从经济的角度看,人一周上五天班,把衣服穿到工作场合的机会也的确更多,当然应该把钱主要花在这里。
  7. 在衣橱里,休闲的衣服和职场服装要分区进行摆放。
    不混在一起,就不容易出错。而且这会给你自己一个心理的暗示,上班和休闲这两件事是明确分开、彼此独立的。
  8. 头一天晚上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准备好。
    减少早上挑衣服的时间,也降低因为仓促而导致衣服穿不对的风险。
    第五条:穿得好,升得快
    如果你只是小心翼翼,循规蹈矩地穿,穿得恰恰好符合你现在身处的位置,那你容易把自己钉死在某个位置上原地踏步。
    我的秘诀是“穿得好,升得快”,要让你的进步野心,稍微外化一点。
    当然了,这个好得有个度,尤其如果你有个女上司的话,可别穿得比她更高级更高调。刚刚好的度是,穿得像你下一个目标职位。
    本讲小结
    怎么才能穿对?要避免6类不合时宜的服装,衣服要合身,要养成出门检查衣服的习惯,适当地优化你自己的衣柜。还有,穿的好,升的快。
    思考:请你思考一下,周围是不是有穿着好看又得体的人?她们是怎么穿的?

3. 职场女性穿衣基本面

把握住女性职场穿衣的基本面,你的穿衣功力就超过了75分。为了达到这个基本分值,要用好职业正装的7件基本款,注意最重要的三个穿衣原则。
职业正装的7件基本款:
设计界有句话,叫Less is more,少就是多。
基本款就是“少”,从建设基本款开始,等到基本款的搭配有了一些思路,能如鱼得水了,再去尝试更时尚、更特别的款式。
职业正装的基本款包括:西服和衬衫、窄脚西裤、纯色半身铅笔裙、直身连衣裙、黑白灰开衫、纯色T恤和高领毛衣。

衬衫和西装
1.衬衫和西服
不要很夸张很流行的款式,潮流款式,一两年就会过时,再穿显得人很土。反而是普通的款式,在你的衣橱里可以岿然不动很多年。
西服建议选黑色和灰色。
白衬衫绝对是职场万能单品,只要合身,立刻让你拥有职场的利索与干练感,合身的诀窍是剪裁和肩部的处理。
衬衫除了万能的白色,也可以有橡皮粉、浅蓝、浅灰。材质上来说,面料挺括的更为推荐。

窄脚西裤
2.窄脚西裤
没有任何装饰、非常简洁的款式,至少黑色一条、灰色一条。
如果是夏季穿着,以九分裤为宜,搭配裸色高跟鞋会显得腿很长。
记得必须是合身的西裤,不会站着就箍出大腿上的褶皱,但也不会肥到穿在身上晃荡。基本款西裤可以搭配所有的衬衫或者开衫,应用范围很广。
3.纯色半身铅笔裙
同样没有任何装饰。长度到膝盖,侧开叉或者后开叉都行。
颜色建议黑色必须有,灰色和裸色、白色也都可以备着。它可以搭配所有的衬衫和开衫。
铅笔裙是职业裙装中的战斗机,它就像是时尚界经久不衰的小黑裙一样,可以百搭,而且永远不出错,还可以彰显出女生优雅的身体曲线,又不会过分性感。

直身连衣裙
4.直身连衣裙。
也叫H形连衣裙,可以是无袖也可以是短袖,同样不要有任何装饰。
这种连衣裙集简约优雅与一体,绝对是职场白骨精的穿搭神器。早上出门,你不用花心思搭配,一件就能搞定整身。
更赞的是H形连衣裙,穿上外套,日常办公能轻松应对,脱掉外套,拿上手包,穿上高跟鞋,搭配丝巾,出席商务派对也完全可以,一裙多穿。
颜色的话我会推荐灰色。它好配,黑色、白色或者其他颜色的外套都可以搭,反而黑色连衣裙会比较难配外套,配什么外套都会显得颜色浅。
5.黑白灰色的开衫
在不是特别正式的场合里,它可以替代西服外套,而且穿起来很舒服,不太紧张严肃的场合,想不起来穿什么的时候,就随便抄一件开衫穿。
6.纯色T恤
上面没有任何图案,白色或者灰色。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让你上班的时候直接穿的,不是,它是穿在里面搭配窄脚西裤和半身裙的。
夏天会非常方便,别人不会意识到你里面穿了个T恤,因为你外面还会搭外套或者开衫,你自己又穿得很舒服。
在我抽屉里,这种T恤有一打,都是非常克制的颜色。

高领毛衣
7.高领毛衫
这适用于北方冬季。不需要有额外装饰,纯色就行,裹在身上不要太紧,但也不能松松垮垮,要能看出身形。
颜色可以自由选择。高领毛衫搭配铅笔裙或者西裤,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说你不够专业和优雅。
有两件单品,需要在办公室里备份一套:
简约款式的黑西服
万一遇到需要外出、见客或者会谈、汇报的场合,立刻换掉舒适但不是很正式的开衫,套上黑西服就可以见人。就算你当天穿了碎花连衣裙,黑西服也能够挽回一部分专业性。
裸色高跟鞋
很多人上班需要坐地铁或者公共交通,所以不喜欢踩着高跟鞋上班,平底鞋为先。但是有些场合是需要高跟鞋的,鞋子的不专业会影响整体的气场。
建议在办公室放一双裸色高跟鞋,各种场合都适用,穿起来就走。
基本款穿搭的三大原则:

  1. 主题色不要超过三种
    主题色的意思是一身搭配中所出现的颜色,比如,粉色衬衫搭配黑色西服套装,那么主题色就是粉色和黑色。
    主题色要控制在三种以内,最好是两种。
    配色可以是和谐的,也可以是撞色的,所谓和谐就是同一色系,例如灰白黑的搭配,没有特别突出的某种颜色;
    所谓撞色就是有特别不同的两种颜色,例如红色和黑色、绿色和灰色、白色和蓝色等等,会非常吸引眼球。

黑红撞色

灰绿撞色
如果你出现的场合不是你特别擅长驾驭的,而你又希望在这个场合中不突出,比较低调,那么就不要选择撞色搭配,最安全的就是灰白黑;
如果这个场合你是主角,你希望脱颖而出,引人注目,不妨大胆用上撞色搭配。
让变化集中在上半身,如果上衣是撞色或者碎花,那么下半身一定要是纯色,千万不要一身花。

  1. 主题色中最好有黑色或者深灰
    这是一个保守主义的建议。既然全世界都默认黑白灰作为专业的颜色,你还是入乡随俗得好。
    饱和度高、靓丽的彩色,在职场中比较危险,例如红色配白色,或者蓝色配红色等,稍不注意就会出错。
    而且建议黑色和深灰这种中性色,放在外套或者下半身的搭配中,例如西服上衣、裙子或者裤子。
    上半身,例如衬衫,可以选靓丽的彩色,也可以选择碎花或者花纹。
    深色在外、浅色在里,衬衫的颜色一般都比外套要浅。
    如果是去面试,一定要以黑白灰作为主要的主题色,不要穿奇奇怪怪的颜色或者衣服,让面试官把注意力分散到了你的穿着上。
    如果觉得黑白灰的搭配实在太过朴素,可以在脸上稍微化点淡妆,用偏红色的口红,提升整体质感。
    同时,也要特别小心,尽量不要单色搭配。
    什么是单色搭配?就是身上只有一种颜色,例如全身黑色或者全身灰色、白色。单色是非常高级的搭配,但难度很大,一般只在T台上才会出现,普通人很难搭配得好看,容易出错。
  2. 袜子和鞋子的颜色要和主题色统一或者呼应
    这是一个提升你穿衣品位的小心机。鞋的颜色要和身上的某一个颜色呼应。例如你很想穿红色的高跟鞋,那么你身上就应该有其他红色和鞋搭配,例如口红的颜色、围巾的颜色。
    至于袜子,如果是裤装,裸色比较百搭;如果是裙装,哪怕不穿袜子,也不要穿短袜或者半筒袜。
    袜子的颜色不能比裙装的颜色深,而且也要遵循整体不超过三种颜色的原则。例如黑色的裙子就配黑色或者裸色的袜子,最好不要在腿上形成其他主题色。
    本讲小结
    这一讲我跟你分享的是职场穿对衣服的基本面。有了7件基本款,搭配好颜色,就已经能拿到75分了。相信这个分数,已经可以让你在办公室跑赢多数人了。
    思考:在七大基本款里面,你日常最常穿的是哪几种,有没有必要备齐其他几样?

4. 怎么让衣服成为气场助攻

在工作场合,穿好了基本款,等于说,你就有了铠甲,但衣服除了蔽体、好看以外,还可以很有用。
怎么能针对不同场合、不同的人,让服装成为你气场的助力。
根据不同场景,需要不一样的穿衣策略:
场合一:日常工作穿着

  1. 大多数人的日常工作,一般是和熟悉的同事在一起,现在的企业文化,一般强调团队协作,team work,会有很多头脑风暴式的讨论。
    作为团队Leader,如果我知道今天的工作包含这样的部分,就会刻意避免穿西服套装,而是换成羊毛衫加直筒裙或者裤子,也会穿平底鞋。
    这种搭配,不会让人觉得特别犀利,咄咄逼人,会比较有亲和力。
  2. 开会,当我想在鼓励同事更多参与讨论、让他们承担职责的时候。
    如果我穿着非常华丽或者非常正式,就会让他们产生那种”领导在这里我要少讲话,讲多错多”的感觉,相反,我穿得更有亲和力,在讨论的时候就能拉近跟同事的距离。
    所以,日常工作的时候,降低穿着的攻击性,不过于出挑,有助于帮你融入集体。
    场合二:非常严肃,面对挑战性的话题。
  3. 什么叫有挑战性的话题?
    例如你要和大家讨论一份计划书,或者你要跟领导做一个你主导项目的汇报,甚至可能计划和你的领导去谈加薪或者升职。甚至,你要去面对一个非常难缠的客户,跟他沟通项目发现的问题。
    这些都叫做有挑战性的场合。
    这种场合,就不能穿得过于舒适或者随意,而应该选择更加专业、严肃和犀利的穿着,找出你衣柜里质地最好、最合身的深色西服套装,再配上高跟鞋。
  4. 为什么要这么穿?
    因为这是最有战斗力的穿着,你需要从一开始就建立一种“我是不容置疑”的专业感。
    在谈挑战性话题的时候,你需要把握一定的主动权,只有能够主导谈话,谈话的结果,才能向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
    这种场合,如果穿着太亲和,从气场上,你就有可能先输了几分。
    和领导谈升职加薪也是这样,你用一种非常专业、严肃的面貌去对待这次谈话,你的领导才会知道你不是说说玩的,也才会用专业、严肃的态度去面对你的诉求。
    场合三:见熟悉的客户或者去拜访其他公司里比较熟悉的朋友,谈一些常规性的工作或者话题。
    这样的场合,我的建议是,尽量贴近对方公司的着装要求。
    如果对对方并不熟悉,那就还是以专业感为先。
    如果是熟悉的企业,并且对方本身是比较随意的穿着,你就应该在随意与专业之间取一个平衡。既显得和他们没有明显区别,又不失掉你的专业气质。
    去对方作为主导的工作环境里,而且要谈的话题可能是需要双方合作的,比如是去和执行人谈下一年度的合作意向,这个时候如果你穿得非常正式,那么现场的气氛就可能太过公事公办。
    对方要是和你本身挺熟悉的,他也会感到很尴尬或者不自在,并不利于开展合作的话题。
    另外,如果对方是男性客户,颜色上的搭配可能不需要考虑太多,但如果对方是女性客户,颜色应该趋于保守,你就不要穿一身大红的裙子,会过度喧宾夺主。
    第四个场合:当天需要转换场合。
    比如白天要很正式地去投标,但晚上要去参加同事聚餐或者朋友聚会。
    如果你能预见到在一天当中可能有类似的场景转换,就可以提前做好准备。
    可以是深色西服套装里面,穿一件碎花衬衫或者白色衬衫,再搭一条彩色的丝巾。这样,白天严肃的场合能够应付,晚上去聚餐,可以脱掉黑色的西服外套,立刻变成很活泼、很舒服的穿搭。
    连衣裙也会有这种效果,但连衣裙的颜色要小心,如果既想成为白天的主角,又想成为晚上聚餐的主角,建议选择传统小黑连衣裙,或者类似暗红色的连衣裙。
    不同的人,不一样的穿衣策略:
    职场的环境非常复杂,每个人又都是不一样的个体。
    怎么能通过穿衣服影响别人呢?
    全球著名的影响力大师罗伯特·西奥迪尼,最新的理论叫作先发影响力,他认为,在展开沟通、提出诉求之前的最后一刻,或者很短的时间里,通过抓住别人的注意力,能够大幅度提高说服的成功率。
    在这个理论里,颜色、温度、触感都能够在人的大脑中激发联想,进而影响别人的判断和情绪反应。
    你其实完全可以把这个理论,运用到职场穿衣当中。面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穿衣风格,其实也是一种无声的沟通。
    通常你要沟通的主要对象,可以分成四类,针对四种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穿衣策略:
    第一类人:主导型
    这类人有挑战的激情,也有很强的成功内在动力。
    他们是务实的人,会特别注重获得结果,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做很多事情。
    他们通常讲话很快,很直接。
    这种人往往是做决定的人。
    对待这类人,沟通方式需要简单直接,如果和他们开会或者交流,建议穿衣风格也要简单,主打黑白灰的套装,不要有过多装饰,衣着和沟通方式一样直接、不拖泥带水。
    第二类:表达型
    这类人非常外向、热情,有很高的能量水平。
    他们很有想法,也很健谈,但执行力一般。
    他们乐于助人,特别喜欢社交活动。
    通常做出决定会比较慢。
    对待这类人,沟通方式要活泼生动,具有感染力,避免过多纠缠于细节,或者把时间花在无聊的演示方式上。要多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多用创新的形式来表达观点。
    如果和这类人开会或者交流,你可以用碎花或者撞色,搭配黑白灰,在款式上也可以新颖、别致一些,能让他眼前一亮。
    要避免过于严肃正统的套装,因为他可能会觉得你是一个无聊的闷蛋。
    第三类:温和型
    这类人通常是可靠、忠诚、随和的,他们也往往温暖而敏感。
    他们喜欢那些没有威胁的,友好的东西,讨厌处理繁琐的细节和冷酷的事实。
    他们通常做决定很快。
    对待这类人,沟通方式要更加亲和,和他们交朋友,他们非常重视友情。
    如果是和他们见面或者开会,要穿得和他们的风格类似,不要特别张扬,也不要非常古板,而是穿得更有亲和力,比如颜色柔和的开衫或者毛衣,搭配直筒裙或者西裤。
    第四类:分析型
    这类人善于分析,他们系统化、条理化,喜欢深思熟虑。
    他们看中事实和信息的逻辑性,喜欢组织和完成详细的任务。
    有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他们过于谨慎、刻板,有点书生气。
    对待这类人,沟通的时候要给出大量的事实或者数据,不厌其烦地回答他们的细节问题,并且减少寒暄,一开始就要切入主题,不要试图谈私事。
    和他们见面或者开会,可以选择条纹衬衫作为西装的搭配,可以朴素一些,但衣服的细节要讲究,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喜欢细节的人。
    但尽量不要穿颜色过于艳丽,或者有抽象图案的衣服,避免给他们造成你缺乏逻辑的错觉。
    本讲小结
    在工作中,你需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和不同人的差别,来考虑你的穿着,能有这些习惯,你的穿衣水平就已经接近85分了。
    思考:假如今天你要上台做个重要演讲,你会从衣柜里选出哪几件衣服来进行搭配呢?

5. 如何少花钱还能让自己显得贵

先请你想象一下这个场景:
你在面试两个人,他们一样的有能力、有才华、资质合适。但是你看到他们一个人穿得皱巴巴,而另一个穿的是质地良好、剪裁得体的专业套装。
你内心会有不同的偏向性吗?
穿得贵,才能让你变得更贵
韩国延世大学和卡罗莱纳海岸大学的研究人员对韩国首尔的大学生进行了一个调查,研究他们对于别人穿着不同品牌的衣服会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他们设定了不同的情境,让人们分别穿着带有奢侈品品牌Logo的衣服,普通品牌Logo的衣服和没有任何品牌标志的衣服。
研究的结果发现,人们都倾向于优待穿着奢侈品牌服装的人。
研究人员用“成本信号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大多数人愿意用“自己可以负担得起好东西”,这样一个信号到处炫耀。
穿奢侈品牌的服装,就是为了炫耀自己能够负担得起,并且用此来提升自己在别人眼中的社会地位。
研究中有一个情景:让150个观察员分成三组,观看一位女性面试一份实习工作的视频。这三组人分别看到同一位女士穿着奢侈品牌的Polo衫、一般品牌的衣服和无品牌的衣服参与面试。
观察员要负责评价,这位女士是否适合她面试的工作,以及她应该拿多少薪水。
实验结果是,奢侈品牌观察组中,认为这位女士适合这份工作的人最多,并且猜测她的富裕程度和社会地位的分数,也远远高于其他两组。
在应该给她开多少工资方面,研究人员设计了5档。
超过50%的奢侈品牌组观察员,选择了最高的两档薪水,
而在一般品牌组和无品牌组,这个数据分别是12%和10%。
在大多数场景下,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是会影响别人对他的判断的。
当然,分享这个实验,并不是想让你立刻去花很多钱买大牌新款。
但在职场上,真相是,穿得贵一点,才能让你变得更贵,挣到更多的钱。
我知道,如果不是有个富爸爸,一个女生正常大学毕业找份工作上班,收入有限,大城市里生活成本高,需要你花钱的地方多着呢,总不能把一份薪水都花在衣服上。
我自己也是一步一步,从薪水微薄的“小职员”,走到今天的公司合伙人的。
如何用最少的钱让自己显得更贵,下面五个原则,是我通过积攒多年的经验教训,帮你总结出来的。
一、 大牌经典款更经济
作为要靠自己努力赚取财富的职场人,可以巧妙地用奢侈品给自己的气场加分。但买什么是个学问。
每个奢侈品牌,每一季都会发布新款。无论当季新品多么好看,多么潮流,所有懂行的人都知道,第二年这就是过季的款式。
这种当季新品,是给那些平时用惯了奢侈品的人群提供的,并不是可以放在衣橱里几年不变的东西。
我曾经买过一只Gucci的新品,背了没几个月就过气了,不舍得扔,但也不好意思背,只好放在衣橱里吃土。
但是奢侈品里的经典款则不然,无论哪一年用,都不会有人说过时。
拿包包举例,不想把整份薪水都拿来装身,就应该从经典款入手。
Chanel的2.55
迪奥的lady Dior
路易·威登的Speedy
这类经典款,如果是上班用,尽量买低调的、经典的颜色,特别乍眼的桃红、翠绿非常容易过时。
另外,买经典大牌,还是建议选低调款式,避免Logo过于明显。
想象一下,一个穿着低调但精致套装的女性,和一个满身都是大牌Logo的女性站在你面前,你会觉得前者更有品位,而后者可能是穷人乍富。
二、高品质单品提升形象
把钱花在包、鞋和大衣上,而不是单件大牌时装上。
现代职场要求女性能文能武,你得见得了贵客,赶得了飞机,追得上火车,拿得起行李,所以,你的衣服要比较抗造。
我曾经买过一条很贵的裙子,是编织款,走到哪里都不能蹭到任何东西,只要不小心蹭到就会跳丝,心疼得不得了,出差的时候完全没法穿。因为要赶飞机、赶火车,最终花了很多钱买的裙子,反而收进衣橱里再也不穿了。
所以,因为昂贵和娇气,让你变得束手束脚的衣服,并不能给你增加信心,还不如不买。
很多奢侈品在设计的时候,就默认了富裕的客户一件衣裳,是一年只穿一两次的,用的面料昂贵而脆弱,你要是天天穿,穿了一个月,坏了,跑去投诉人家,场面也是很尴尬的。
但是包、鞋和大衣不同,如果用比较好的品牌,可以一下子提升整体的质感,让人一眼就能被注意到。
如果是工作比较忙碌,或者经常在外面跑,就不要买浅色的包,深色为宜。
而且不一定要追求真皮,PVC材质的会更耐用,我自己就有两只,十几年都不变形。后来最喜欢背,因为不需要在包的保养上花心思。
工作上让你花心思的地方已经够多了,真的没有必要再在包上花太多心思了。
鞋也可以买大牌,因为鞋型比较好、做工细,穿着会比较舒服。
大衣的质地一定要好。它占到全身的面积很大,一打眼就能看到,如果质地不好会非常明显,一下子就影响别人对你的判断。
如果在北方,穿大衣的时间长,在大衣上多一点投资,还是值得的。如果你生活在南方,一年就穿那么有限的几天,就未必值得买大牌。
三、 减少装饰,降低出错几率
有些人喜欢买特别花俏,或者显得非常时髦的便宜衣服,这其实是一个陷阱。
平价牌子,花在设计师身上的钱少,就别指望它给你增加时尚感了。便宜衣服遇上花俏的设计,很容易穿几次就垮了,反而给自己减分。
普通上班族,衣柜里当家的,肯定是普通品牌。如果口袋里没有太多钱用来置装,那就主打平价品牌里的基本款。
我之所以强调基础款,一来是减少无谓的装饰品,出错几率会更少。
拉链、纽扣、衣服上的装饰,虽然都是小东西,但却是决定一件衣服成败的关键,衣服上装饰越少,越不容易被人挑出细节上的毛病。
二来,没了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衣服也更容易把成本花在质地上。
四、 颜色低调 质地优良
想要让身上的衣服显得高级,就要抛弃那些鲜艳到辣眼睛的颜色,更多选择低调暗淡的颜色,比如黑白灰,又经典又高级,不容易出错,也永不过时。
除了黑白灰以外,还有其他一些颜色,穿在女性身上也很显高级,例如驼色、酒红。总之,同样价位的衣服,选偏暗、偏柔和的颜色,会更贵气。
尽量选择更有质感的天然面料,而不是亮闪闪的化纤面料。
平整挺括的衣服,不仅让别人感到高级和舒适,也能大大加分。
五、 个人气质和姿态加分
衣服总归是人的一部分,再贵的衣服,如果穿在一个毫无气质、姿态猥琐的人身上,也不会让人觉得高级。
个人气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首先要从训练自己坐着的时候挺直腰板开始,进而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无论是站还是坐,头部都不要往前探,时刻想着要把头往后移,不是仰头,而是尽量往后平移,同时肩膀下沉。
气质高级了,人家甚至会忽略你朴素的穿着。
本讲小结
即便你没有一个富爸爸,只要穿对平价服装的基本款,用有限的几件奢侈品大牌经典款包包、鞋子或者大衣给自己提气,避免大Logo,再注意到低调的颜色、精良的质地,加上个人优雅的气质,不用花很多钱,也能打作出一个高贵专业的个人形象。
思考:请你想一想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能让自己用很少的钱却能让自己显得更贵?

6. 穿衣升级必杀技

尽管现在职场给予女性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多,但人们普遍对于女性专业能力,还是有不少怀疑的。
所以,如果你想凭自己的头脑和能力胜出,衣着宁可略微保守一点,进可攻,退可守。
不过,在保守的专业形象之下,你仍然可以用好一些超级单品,尤其是配饰,打破黑白灰的黯淡和乏味单调。
小配饰不妨用质地很好、价格比较贵的。如果配饰很精致,就会提升整体的档次,而且通常配饰因为比较小,即便是很好的品牌,也不会特别贵,性价比很高。
推荐8件超级单品——首先是拼色丝巾、黑色手袋、裸色尖头高跟鞋和笔记本加笔。这四样单品,是职场女性,不管年资深浅,都能立即给自己加分的超级单品,使用频率都很高。

拼色丝巾
1.鲜艳的拼色丝巾
在职场中,穿着有特色是件难事,就像我一开始说的,职场初期穿得安全是关键,之后随着年龄和级别的增长,才可以慢慢摸索出自己的特色。
但是无论如何,鲜艳的拼色真丝丝巾是你应该拥有的一件重要单品。色彩绚丽的拼色丝巾非常有用,它能够轻巧地把黑白灰的职场专有色,变得活泼起来,还能够搭配出自己的特色。
推荐大丝巾,边长在一米左右,在脖子上系一圈后,至少可以垂到胸前。
材质要是高品质真丝,真丝的编织方法以及织线的种类不同,织成后的编织花纹也各不相同,这些都决定了丝巾的手感、质感、重量以及张力。
戴丝巾的时候,要注意衣服的颜色,最好只有黑白灰作为主题色,不要有其他鲜艳或者闪闪发光的亮点。
2.精致的黑色手袋
精致的手袋是职业装的完美配饰。一只日常的职场手袋,应该比较大,内部分区合理,可以装下电脑或者笔记本、笔,也能让你轻松地找到它们。它既能拎着,也能挎在肩上。这样方便一边走一边打电话。黑色是最合适的选择之一,看起来更加优雅干练。
在美剧《傲骨贤妻》的第一季,女主拿了一只很大的黑色手袋,可以拎着也可以单肩背,能够放下A4纸那么大的文件夹,我非常喜欢这只手袋。

黑色手袋来自《傲骨贤妻》剧照
如果你每天往返公司、家,还要去跑客户,在路上的时间很多,你就会知道,有这样一只手袋有多重要,你不必手里拿着一个日常用的包,还要背一个电脑包,能避免很多狼狈。
如果你觉得黑色的包太单调,小的单品丝巾,可以系在包带上来做点缀,打破沉闷。

裸色高跟鞋
3.裸色尖头高跟鞋
你不应该只有一双裸色尖头高跟鞋。而是,好几双。
三个关键词:高跟、尖头、裸色。
当然穿平跟鞋更舒服,但5厘米到8厘米左右的高跟鞋,能够让身姿和体态更加挺拔。
不过,穿高跟鞋比较累,所以要选真皮,尽量买好牌子,这能大大减低你的辛苦。记住,要前不露脚趾,后不露脚跟。
所有职业女性的穿着榜样里,很少人穿圆头鞋,这是为什么?
好不好看倒还在其次,主要是圆头会显得资历浅,拉低你的专业度。而尖头鞋,有点小锋芒,会增加你的气场。
至于为什么我强调裸色,是因为裸色几乎百搭,这里用了几乎,因为穿黑色丝袜时最好穿黑色高跟鞋,其他时候都可以穿裸色。
而且,裸色高跟鞋会显得腿很长,可以搭配任何裙装和裤装。

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
4.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
这个单品和职场穿搭无关,但确实是职场女性的必备用品。
《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一书的作者美崎荣一郎说:“在工作中,有的人能将积累的经验转化为成果,变成自己的薪酬,有的人则不能。我认为,这就是‘积极记录’和‘不记录’的人的差别。”
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常常会把工作过程记录下来,梳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当你使自己的工作过程“可视化”之后,大部分情况下问题也就明显了。
然后你可以更有效地针对不通畅的部分,寻找改进方法,在下次做同样的工作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职场笔记不是为了背诵或记忆,而是为了“遗忘”而记录。先把后面要做的工作写下来,然后把它暂时忘掉,这样你才能释放出自己大脑和记忆的空间,集中精力处理眼前的事务。
职场上所用的笔记本,应该是封皮简单、纯色的,里面的纸是普通的横格纸并且没有水印,普通书籍大小。
接着,介绍四件重要的升级单品,它们更适合有一定年资和职位的女性。

珍珠饰品
5.珍珠饰品
如果你问我职场女性应该搭配什么饰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首饰盒里应该常备珍珠。”
在职场中,黄金太艳俗、钻石太夺目、翡翠略显老气、银饰又不上档次,珍珠是最佳的职业装搭档。
珍珠饰品选择最简单的样式就好,不会显得过分张扬、炫富,不会让人一眼就把所有注意力放在饰品上,又能提升整个人的档次和气质。
一条珍珠项链,或者单粒的珍珠耳环,搭配黑色连衣裙,或者高领毛衣,能立刻显出高雅从容又专业的女性领导者气质。

腕表
6.腕表
时间管理是职场女性的第一要务,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在职场中不落于人后,这样的榜样女性一定要有一款好腕表。
如果预算不宽裕,我的建议是,宁可不戴表,也不要戴那些卡通样式、五颜六色的便宜手表。
如果你已经是团队Leader,那下一个送给自己的礼物,就可以是一块质地良好的机械腕表。
日常工作场合,推荐超薄机芯的,简简单单的大三针腕表,盘面很干净,没有那么多复杂功能,显得人很清爽。
那些时装品牌出的时尚女表,镶着各种水钻,BLING BLING的,表带颜色很花哨的,通常更合适拿来配晚装,不要戴进严肃的工作场合。

羊绒大衣
7.羊绒大衣
即使在冬天,也要穿得干净利落,不能显得鼓鼓囊囊的。工作了几年之后,当上团队主管,就应该给自己买一件好大衣了。
不是羽绒服,也不是棉大衣,而是暗色系的羊绒大衣。
对于职业着装来说,驼色、黑色、灰色、暗红,都是很好的选择。
再大胆一点,也可以选择一些颜色鲜艳或者设计别致的大衣来给自己增加一点个性。
搭配上尖头高跟鞋、通勤裙装和精致的黑色手袋,再配合上挺拔的身姿与优雅的气质,你就是职场女性中的穿着榜样。

  1. 一张健身卡
    我认识的一位大中华区HR总监曾经和我说:“注重自己的穿着是很好的,因为你注重穿着就会注重身材,注重身材就会想到要严格要求自己、自律、健身。”我非常认同这种观点。
    一个杰出的职场女性,一定是自律的,为了顾及生活与工作的平衡,我们不仅仅需要有优雅和良好的体态,还要有充足的精神和健康的体魄。
    现在职场人开始健身的越来越多,因为大家都注意到长期的工作造成了很多身体上的职业病,要通过定期的运动来逐步改善。
    同时健身也可以让我们改进驼背、骨盆外翻等等不好的姿态,让人显得更加挺拔,给个人气质加分。
    总结
    穿着永远是外在的,在衣服里面的,是我们自己。作为职业女性,职场之路注定不平坦,愿你披起战袍,穿着高跟鞋,越跑越美,越跑越强。

基本概念

罗胖60秒:为什么要做一个体面人

  1. 这个周五上新,我们给你推荐一本书,叫《绅士指南》。

gentleman20180426.jpg

就是怎样当一个体面的男人。这本书在欧美被评为男人最佳个人形象指导书。

那什么人不用讲究体面呢?

  1. 整天大裤衩子,大拖鞋,还觉得挺有气质的?恐怕只能是那些只用跟小圈子打交道的人,比如影视行业里的人。

相反,越是和陌生人打交道的行业,就越要穿着得体,这是社会趋势。

  1. 关于一个体面男人的服装搭配、日常用品,最全面的知识和全世界通行的规则,从如何挑选一件衬衫到西装该配什么样的皮鞋,都在《绅士指南》这本书里了。

  2. 过去两个月,我减重16斤,而且在知识发布会上还穿上了西装礼服。

现在我终于敢向你推荐这本书了。

培养当一个体面的男人,有两个时机最好,一个是小时候,一个就是现在。

视频: 严伯钧:打开古典音乐的正确姿势[罗辑思维]No.197

手机版播放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zMzQxODgzMg==.html

感谢各位来到罗辑思维捧场,我们今天的节目做一个特殊的安排,我请到了一位90后的朋友,叫小严。他是美国布朗大学学物理学的博士,但是中途辍学了,回到中国做艺术创业。

一次私下的场合,他跟我讲了一下他眼里的古典音乐,把我给听傻了。这么好的内容值得和罗辑思维的用户分享一下,所以今天的节目我把位置让给他,听小严给我们讲讲,怎样才是打开古典音乐的正确姿势。

——本期金句——

非常荣幸今天能够为罗胖老师代工,诚惶诚恐,希望大家多多担待,讲得不满意的地方求轻黑。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严伯钧,你们管我叫小严就行了,以前别人管我叫老严,后来我减肥成功之后,我就说我是老严的弟弟,我叫小严。

小严以前是一个学理论物理的博士,这跟霍金、爱因斯坦基本就是一个专业,但小弟不才,没能在科学道路上继续走下去,转而投向了艺术的怀抱,因为艺术才是我的真爱,所以今天就来跟大家讲一下古典音乐的问题。

这样一个大的领域,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一些套路总还是有的,这个套路就是我们说的,所谓的音乐史、音乐技术等等。音乐的分析错综复杂,简直就是一团乱麻,如果一本书一本书去看,我觉得绝对是无头苍蝇乱撞,没有个十几、二十年的功力,你应该是下不来的。

为什么我就能来讲《罗辑思维》呢?那可不就是我自己有这么一套东西吗?可以帮大家快速理解,迅速入门,怎么去看待古典音乐这么一个领域。

接下来我要破除你们对古典音乐的恐惧和迷信,我们科学家干的事就是帮你们破除迷信,破除恐惧,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用道理和规律去总结清楚。那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几个我自己总结的规律,我觉得大家知道这些点之后,古典音乐在你们面前立马缴械投降。

01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首先,对古典音乐的理解,要抓住所谓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什么叫一个中心呢?非常简单,就是以德奥音乐为中心。以德奥音乐为中心,就是德国和奥地利,我们去统计一下,最出名的这些古典音乐作曲家,大概有一半不是德国人就是奥地利人。我们都知道,

维也纳是所谓的“世界音乐之都”,以维也纳为核心周围绕一圈的德语文化区,它是古典音乐的正宗,它的精神和魂在里面。

尤其是你去看所有的这种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这种正经的严肃音乐,非娱乐性质的纯音乐,绝大部分是由德国人、奥地利人,或者德国籍的奥地利人、奥地利籍的德国人,反正就是这批讲德语的人给写出来。这是一个中心,以德奥为核心。

两个基本点是什么呢?一个是意大利音乐,一个是俄罗斯音乐。

论不靠谱我只服意大利人,就是说意大利人凡是在干正经事方面根本不行,但意大利人在娱乐、谈恋爱、玩方面,绝对是一把好手。

你就记住一个,意大利的古典音乐就是歌剧。当然在早期的时候也有很多严肃音乐,不过可以不论,因为跟德国、奥地利的音乐比起来,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意大利的几大巨匠,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唐尼采蒂、贝里尼,这些人是只写歌剧,只有歌剧一种作曲形式,就等于是他们也跟德奥这帮音乐家是非常友好的,内心互相深深鄙视的,井水不犯河水的两个个体。

在19世纪早期的时候,贝多芬虽然是万世师表,所有人都尊敬的大师,但他在晚年的时候,其实已经红不过罗西尼了,因为他的音乐实在是太登峰造极了,太高深了。罗西尼则是非常的人见人爱,他的音乐特别骚气,又炫技,剧情好,又好听。

所以说两个基本点,其中之一就是意大利,他们就是专门搞歌剧,歌剧是一个娱乐性质比较强,娱乐性质大过艺术性质的这样的一种体系,有非常严谨、非常完善的故事体系。你就这么理解,那个时候没有电影,电视剧,大家想看有剧情的东西,就去看歌剧。

俄罗斯是怎么回事?俄罗斯,捷克,还有以前的南斯拉夫,他们都属于斯拉夫民族,斯拉夫民族是游牧民族,所以俄罗斯的音乐表现出来,是用一种非常深层次的浪漫,还有一种悲凉感和悲壮感。

给你比对一下,你就明白了。德奥音乐就像鲁迅的作品,鲁迅的作品都是一本正经地跟你说,或者非常讽刺地跟你说,你们这帮麻木的人要觉醒,你们再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就是非常严肃的。我们所谓的“文以载道“,就是说这个文章写出来一定是要说明一个道理,我是对真理有追求,我是对哲学有追求的。

那意大利的歌剧就像鲁迅特别看不上的一个作家,叫林语堂。我记得鲁迅是批评过林语堂的,说你看国仇家恨,我们这个国家都要亡了,你整天写这些小资的东西有什么用?意大利人就是有一种哪怕国仇家恨,我也要谈我的恋爱这种感觉。

然后俄罗斯人的音乐特别像徐志摩,为什么呢?就是你看徐志摩写诗,浪漫到一定程度,我觉得俄罗斯音乐听上去就是特别浪漫,特别深邃,而且它不藏着掖着,它有什么感情都会跟你说,比如说我轻轻地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非常直接,就有一种感觉,啊,祖国,啊,母亲,这种感觉就出来了。

所以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定最重要的是德奥音乐,它是摆事实讲道理,它是正经的、严肃的音乐,而且它也是最丰富的音乐。然后意大利音乐的娱乐性质就要更强一点,俄罗斯音乐就是一种深度的浪漫。

知道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我们也还要提一下法国和其他。法国音乐其实非常有意思,我整天说法国人是猪头肉三不精。就是说,你搞音乐搞不过德国人和意大利人,搞绘画搞不过荷兰人和意大利人,然后文学你还行吧,但是文学最牛逼的应该还是英国的狄更斯、王尔德,奥地利还有茨威格。

当然了,很多朋友可能你最喜欢大仲马,喜欢福楼拜和莫泊桑的人可能也不同意我这个观点。反正就是说,法国它相当于是一个文化融汇杂交的地方,法国的特点是它有很多的创新,但是它有点东一榔头西一棒。法国在音乐当中像一个万花筒的存在,比方说法国的印象派音乐也一样,就是德彪西、拉威尔这些人。我们可以把法国当成一个万花筒,它是一个点缀,它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它的深度或者说传统的传承,没有刚刚我说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那么深。

那其他是什么呢?其他因为不成体系,挪威的格里格、捷克的德沃夏克和斯美塔那,英国基本没有音乐,英国最牛逼的音乐家叫亨德尔,然后他还是个德国人,只不过是早年在英国发展。英国还有一个可以提一下的就是埃尔加,就是《威仪堂堂进行曲》的作曲家,尼尔森是丹麦的作曲家。

这些都以个位数出现作曲家的地方,我们叫做其他,或者说最炫民族风。因为他们都是民族主义音乐,他们的音乐很多的灵感就来自于他们民间的小调、歌谣等。

所以说大家记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法国和其他,那就是最炫民族风。

02 “古人更牛叉”还是“我们更牛叉”

刚刚我们是在空间范围上对古典音乐做了一个概括,接下来我们从时间上来理解一下整个古典音乐这一盘棋是怎么下的。不管你懂古典音乐也好,不懂古典音乐也罢,我相信大家多多少少一定是听过一些术语的,比方说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巴洛克、浪漫主义、后现代派、超写实主义、新古典主义等等一大堆,你也许就觉得这些东西非常错综复杂,一团乱麻,觉得这些东西要学起来实在太麻烦了。

其实总结起来一点都不复杂,我概括一下。不管艺术时期怎么变,主题怎么变,核心就在两个主题当中互相切换,一个主题叫古人更牛叉,另外一个主题叫我们更牛叉。

不管这个主义也好,那个主义也罢,所有的主题都是在这两个,古人更牛叉和我们更牛叉之间进行来回的转换。

这个怎么去理解呢?欧洲史错综复杂,君王之间的政治斗争根本看不下去,一盘散沙,乱得一塌糊涂。不像我们中国古代,历史非常的线条,用一首朝代歌就可以概括了。但西方,尤其是欧洲从古罗马时期开始一直到现在,政治纷争、王权斗争,你打过来、我打过去,表兄打表弟,舅舅打外甥的情况非常非常多,简直是一团乱麻。

我们古代动辄就是几十万大军压境,比如曹操打一个赤壁战争,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压境。欧洲君主之间打仗,在我们看来基本就是黑帮火拼,几万人基本就属于大会战了。所以说非常非常乱,我们不能去通过政治来分这个年代。

一个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掐好几个时间点。大家都知道,所谓的BC跟AD,BC就是Before Christ,就是耶稣之前,也就是公元前;AD就是公元,就是Anno Domini,这个Domini是主的意思,Anno是年的意思,这是个拉丁语。

公元前就三个字——古希腊,咱们就不用解释了。从公元1年一直快进到1450年,我们来到文艺复兴时期。前面这个1400多年根本没有什么好看的,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人也很穷,整个欧洲所有人生活的核心就是一件事,就是死后要上天堂,他们所有的生活都是围绕宗教展开的,教权大于一切。所以说从公元1年到公元1450年没有什么太多好讲的,这里面没有艺术什么事,因为大家都在努力上天堂,里面有什么十字军东征、什么黑死病等等。

到1450年左右,就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锡耶纳这几个地方,诞生了文艺复兴运动。什么叫文艺复兴?说白了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有钱了,经济越来越好了,以前每天也就啃啃面包,可能一个月能吃上一回肉,然后就想着死后怎么上天堂。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家觉得世俗的生活也应该享受一下,所以对文艺的需求开始暴涨,这个时候就表现在画家越来越多,音乐家越来越多。

可当时,他们那个时候的人们已经被宗教折腾了一千多年了,早就没有什么文艺细菌的积累,那怎么办呢?唯一可以参考的古人就是古希腊,比方说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那个时候文化和哲学还是非常灿烂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就把古人的艺术成就作为最高目标,举个例子,比方说大家都知道两尊雕塑,一个叫“断臂的维纳斯”,另外一个就是米开朗基罗的名作“大卫”,就是那个高五米的裸体男子的雕像。如果不说,你们可能觉得这两个好像应该是属于同一种风格,同一个时代的东西吧。但是我告诉你,这两个东西差了1600年,“断臂的维纳斯”是古希腊时期的雕塑,“大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你想差了15个世纪,风格其实基本上还是比较接近的。

可以看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就认为,古人是最牛叉的,我们这帮俗人,我们这帮特别平庸的人,我们努力一辈子,就是为了达到古人的目标。所以说Classical,你翻译成古典,在那个时候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那个时候古代的就是最好的,就是经典的。那个时候就是我们第一波的古人更牛叉这样的一个时代主题。

一直到后面的古典主义都是古人最牛叉,到了什么时候开始发生改变了呢?当时在欧洲,首先伽利略证明了铁球跟木球同时落地,当然有人说这个是杜撰的,是假的;然后又有了开普勒,开普勒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了行星运行的规律;哥白尼的日心说发现地球不是中心,太阳才是中心;然后再加上牛顿第一次用数学的方式把物体运动的规律彻底地寓言写出来。这个时候人们就发现,古人好像是错的,古人也有不行的时候这种感觉。

然后就开始了自我膨胀,觉得我们现代人是非常牛叉的,再加上那个时候,法国以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为首的启蒙运动,追求一种纯理性的价值观、社会观,认为只要民众接受理性的教化,可以达到一个空前理想的这样一种社会。还要加上我们刚才说的,由于当时人们觉得我们现代人搞出了科学,搞出了物理学,我们比古希腊人还要牛叉,就诞生了史上第一波“我们更牛叉”的运动,直接在艺术上催生了所谓的浪漫主义。

古典主义都是说古人更牛叉,大部分音乐的主题都是表现对古人的敬意,对上帝的崇拜等一些大的话题或宗教的话题,可以说又红又专。

但是到了浪漫主义,大家觉得反正我们都很牛叉了嘛,那我们就要追求自己的感情表达,要追求自我的提升,越来越多关于爱情的主题,关于自我的主题,关于自身非常忧郁的主题。音乐上一个表现就是从浪漫主义时期开始,小调的作品越来越多。

大调跟小调就是两种不同的音乐运行规律,

大调给人的感觉是愉快、光明、非常顺畅的;小调给人非常阴郁、阴暗这样的一种感觉。

那么浪漫主义,就是我们说的第一波的我们更牛叉的思潮,它也没有折腾多少年,大概到勃拉姆斯。勃拉姆斯这个人非常有意思,他应该说是19世纪中后期最伟大的一个作曲家,当然有人不同意了,瓦格纳粉可能会过来喷我。

在浪漫主义时期,以勃拉姆斯为主的旋律走心派和以瓦格纳为首的和声器材控中间有一个巨大的冲突,这两拨人都觉得自己是贝多芬的继承人,感觉特别像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里面,一个剑宗,一个气宗,其实都是从《葵花宝典》中来。当然我说贝多芬是《葵花宝典》这个不太好,贝多芬这么爷们儿的一个人,你怎么能说他是练《葵花宝典》呢?大概意思就是说,从《葵花宝典》诞生出来的一个气宗,一个剑宗,大家都觉得是正宗传人,互相看对方不爽,就是这么回事。

到了勃拉姆斯,当时社会上普遍觉得咱们都是浪漫主义,咱们现代人都这么牛叉了,你整天还秉承着这种特别古老的作曲的方法,特别讲究格式、规则和曲式,你这不是老八股吗?可后来事实证明,勃拉姆斯虽然是一个浪漫主义的大师,但是他特别古典的作曲方法,又催生出来了新的一波“古人更牛叉”的运动,叫做新古典主义,比方说马勒这拨人。

再往后看,到了20世纪,到了勋伯格,他觉得不行,古人已经把所有的能够写的交响曲也好,就是说这种主调音乐该写的都写完了,古人已经牛叉到一定程度了,那我只能玩古人没有玩过的东西,就来了来了一拨所谓的“无调性音乐”,到20世纪中期又是一波我们更牛叉的运动。那么你们可能要问,我们现在这个21世纪,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我可以告诉你,至少在音乐演奏方面,我们又处在新的一波古人更牛叉的这样一个时代当中。

现在你去看,所有这些音乐的录音,他们都在追求一种复古的效果,什么叫复古的效果呢?比如说,柴可夫斯基有一首非常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应该说是小提琴家的必拉曲目。柴可夫斯基这个人特别好玩,他自己不会拉琴,但是他又特别喜欢小提琴,所以他就在钢琴上作曲硬捣鼓出来了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拿给了当时最伟大的小提琴大师奥尔,让他来拉。

奥尔一看不行,你根本不会拉小提琴,你写得东西太别扭了,这指法根本拉不出来,所以就给他改了一个版本,改的更容易拉,而且似乎听觉上更悦耳了一点。直到七八十年代,大家都是普遍流行拉奥尔改编的版本,但是最近大家又复古了,就基本没有人再去拉奥尔改编的这个版本,都是拉柴可夫斯基当年的原版。而且在演奏技法上,小提琴上有一个技巧叫揉弦,揉弦的音响效果听上去就是震颤,就是你唱歌花腔的高音那种震的感觉,在浪漫主义时期常常被使用。

我们现在的音乐界,从演奏方面上来讲,揉的幅度越来越小、越来越少,追求一种清新淡雅的,一种非常有规则,更加讲究节奏和节制的这样的一种音乐风格。所以,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的,在音乐演奏方面处在新一轮的古人更牛叉的过程当中。

总结一下,就是有两拨人,一拨人就是盲目地认为古人是最好的;当了孙子一段时间,不行,那我们得自我膨胀一下;膨胀完一段时间之后,又把自己玩坏了,然后又回来说不行,那我们还得再学学古人。但是把每一次“古人更牛叉”跟“现代人更牛叉”来做一个环比的话,其实每一次回到这个主题的时候,它经过了中间这个我们更牛叉的洗礼之后,会比之前的古人更牛叉,你也不能说更优秀,但是一定会有更新的东西带给你。

所以说艺术就是在这两个主题当中,在时间线上,不断地交替进行,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03 古典音乐的动力学

刚刚我们从空间上、时间上都用小严的一套理论,对两百多年间的古典音乐做了一个大致的概括,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些局部的放大,看一些微观的原理是怎么回事。刚刚我们说了,整个古典音乐也好,甚至整个古典艺术也好,不管是绘画,还是其他等等的艺术类型,都在古人更牛叉和我们更牛叉两个主题当中进行转换。

但是如果微观来看,换句话说,从我们物理学的角度上来说,这个动力学,牛顿第二定律,F=ma这个动力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怎么推动这个时代去进步的呢?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说推动时代进步的那当然是人,推动艺术界进步的当然是艺术家,音乐界当然是音乐家,那么小严有这样的一套体系,就是如果我们把所有的音乐家,不论是大领域、小领域,大时间尺度、小时间尺度,我们都可以把当时活跃的这批音乐家当做一个班级,那么在这个尺度,在这个班级下,我们一定能找出三个最重要的班干部,分别就是班长、学习委员和体育委员。

接下来那我们就说,在整个音乐史这个大班级里面,在整部音乐史当中,所有的音乐家组成的这个班级当中,这三位班干部分别是谁呢?分别是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

班长巴赫:音乐之父

巴赫是所有班干部当中的班长,班长大家都知道,在班级里面,班主任底下就是他,大事小事一把抓,所有委员都要听班长的,他基本上是这个班干部体系的缔造者。什么叫缔造者呢?巴赫被人称为是“音乐之父”,为什么说巴赫是“音乐之父”呢?

因为在巴赫之前,基本上音乐这回事还不成体系。巴赫处在所谓的巴洛克时期,他的创作非常非常的多,他一辈子创作过一千多部作品,还不是一千多首作品。他这一千多部作品当中,有很多大部头作品,比方说《马太受难曲》,他有所谓的四部受难曲,

《新约圣经》当中不是有四部福音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跟约翰福音这四大福音书,这四个人分别是耶稣的四个门徒,写了四本书,描述耶稣在世的时候,术语分别是君王的一面、救主的一面、奴仆的一面、医生的一面。

然后巴赫他是一个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他虔诚不仅表现在他的创作方面,还表现在自己的生活作风方面。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巴赫一辈子生了二十个孩子,他有两任妻子,第一任妻子给他生了七个孩子,然后去世了;第二个妻子又给他生了十三个孩子。因为天主教觉得怀孕这件事情是上帝的旨意,所以是不能避孕的,所以他一辈子有二十个孩子。好像最后只活了几个,大部分都夭折了,当然这是题外话。

巴赫每一部福音书都是三个小时以上的大部头作品,而且他还有很多这种大部头的乐队作品、合唱作品,B小调弥撒也是两个多小时的作品,包括很多的钢琴作品,比方说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作品,应该是他最出名的作品之二,叫做《哥德堡变奏曲》,这个《哥德堡变奏曲》也是一部非常大部头的作品,演奏完时间长的话,一台钢琴要弹一个半小时。

《哥德堡变奏曲》的来历也非常好玩。当时有一个公爵,一个王公贵族说他有失眠症,整天睡不着觉,巴赫你过来帮我写个曲子,你帮我催眠吧。然后巴赫就给他写了一部《哥德堡变奏曲》,这个开头确实是非常的舒缓,后面非常激烈。我觉得这个公爵要能听这个曲子睡着的话,他就不是失眠症,他是嗜睡症,后面实在是太激烈了,非常的变化,这就是艺术大师。

巴赫一生是非常的多产,他不仅数量多,质量还非常高,他基本把所有能写的乐器,能写的曲式通通写了个遍。比方说中提琴、巴松管、双簧管,我们觉得这些都是以配角在管弦乐团里面出现的这些冷门乐器,巴赫也把它们的独奏作品都写了个遍。

所以这就导致我们现在音乐学院当中学这些冷门乐器的同学们他们非常痛苦,因为他们演奏来演奏去就只有巴赫的东西,没有这么多的音乐家去为他们写独奏作品。学中提琴的人他就非常惨,只能去练习那些由小提琴改编成中提琴的作品,所以他们是非常没有存在感的,所以说巴赫他是一个大全能,他什么都行。

巴赫神到什么地步?他是一个管风琴演奏师,管风琴我们回头可以单独讲,它简直就是人类智慧的精华跟结晶。一般来说,管风琴你不能把它当做一个乐器,它基本是一个建筑,因为你是要造教堂或者造音乐厅的时候连着一起造,它有一万多根管子,古代的时候是靠一个水车带动鼓风,然后它能够有这个风琴的声音,它有一万多根管子,你想想看,这是多么浩大的一个工程。巴赫他作曲,是跑到一个教堂,开始即兴演奏,也不带停,也不带顿,然后就弹,两个小时后,回到家里把刚刚弹的一个音不差通通抄下来,这部曲子就编完了,所以说巴赫他首先是一个非常神的人。

但巴赫在他生前其实并不是太出名,因为他是一个乡巴佬,活了六十多岁,他根本没有出过国。按我们现在的说法,他是一个村里的秀才,一辈子只去过一次省城,就是莱比锡,他后半生大概有二十几年是在莱比锡度过的。

巴赫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他把所有的音乐的可能性通通给挖掘了一遍。巴赫之前还有很多作曲家,比如蒙特威尔第,同时期的也有斯卡拉蒂、维瓦尔第。这些作曲家为什么他们在巴赫之前,却不是“音乐之父”呢?尤其是这个蒙特威尔第,这个意大利人,他为什么不是“音乐之父”呢?按理来说,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被称为国际化的作曲家的人。

前面的这些作曲家他们充其量是一个我们说探索者,他们就好像去开矿,说矿在这儿发现了,你们以后来这儿挖吧。巴赫他干了这么一件事,他把所有矿全挖了一遍,每个矿里面有什么矿产,大概产量多少,通通给你搞明白了,说我这儿都给你们弄清楚了,你们以后就沿着我挖的这个洞往下挖就可以了。

巴赫的挖掘不仅只在乐器的种类上,还有乐曲的形式。比方说,他有一首小提琴的无伴奏组曲,一个曲子里面八段音乐,每一段用了一个不同的曲式,又有德国舞曲,又有阿拉曼德,有所谓的萨拉班德,有吉格等等,把当时有的曲式全部玩了个遍。

所以说巴赫是一个缔造者的形式,在巴赫之前,音乐这个东西大家还不太明白有什么潜力,到了巴赫之后,巴赫已经把音乐大概能怎么玩,每个乐器能玩成什么样,每种曲式能玩成什么样,他已经给你定了型了,把整个架子都给你搭出来,所以说巴赫他是一个缔造者,我们说他就是音乐圈的这个班长。


学习委员莫扎特:上帝硬盘里抄曲子

接下来我们来讲一下学习委员,是谁呢?莫扎特。为什么莫扎特是学习委员呢?首先我们说一下这个学习委员有什么特点。首先学习委员管什么?学习委员管学习,对吧?可是学习委员他不管别人的学习,他只负责自己学习好,所以他对于全班的平均分基本是没有什么帮助的。我们说得直接一点,学习委员他是个最不顶用的班干部,他最多起个示范作用,就是说学习委员负责自己学习好。

莫扎特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可以说他是这个星球上存在过最天才的一个人。但是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莫扎特呢?天才他不一定就有贡献,对吧?莫扎特一辈子大大小小做过一千多首曲子,可是他这一千多首曲子,套路感是非常非常深的。你可以把莫扎特当成一个满分学生,他绝对可以给你交一张特别好听、特别优美、特别完美的答卷,所有的点都可以面面俱到。

而且据说莫扎特神到什么程度?莫扎特的草稿跟完稿一样。莫扎特是这样说自己的,我每次作曲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一个非常详细的思考过程,就是这个脑子已经在我的音乐当中了,我要做的只是在谱面上把这个音乐抄写下来而已。所以你看,这是多么不知天高地厚,多么气人的一句话?他就是被上帝选中的,我就是在上帝的硬盘当中把这个曲子给你拷贝下来而已,就这么简单。

莫扎特他一辈子,在音乐上的道路实在是太顺畅了,他是一个少年天才,据说四岁开始作曲,七岁就写了第一部协奏曲,十一岁第一部交响曲,十二岁第一部歌剧。你跟他比比,贝多芬在二十九岁的时候才写出第一部像样的音乐作品,跟他比是不是弱爆了?

关于莫扎特神的故事特别特别多,他有一千多部作品,还有一点说莫扎特的作曲他跟别人完全不一样,可以印证他是在上帝硬盘里面抄曲子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知道一个交响乐团有不同的乐器,分不同的声部,所以它的那个总谱拉开来是很多行的,每一行写的是不同乐器的音乐。那一般作曲家作曲的方法是,我先把这个乐器写一句话出来,那我再想想其他乐器这个时候应该是配一个什么样的效果,我再写一行。莫扎特不是,他写作的时候,在他的脑子里直接就已经听到了这个曲子,所以他第一个音就已经把所有的乐器全部都写好,用这样垂直作曲的方法去作曲,是一个非常罕见的天赋。

我们形容莫扎特是一个满分学生,还有一个原因。他的作曲的风格早年跟晚年没有太大的变化,就是他一开始就很完美,到后期也很完美,他都已经聪明到、厉害到不用去思考了,我一开始就很天才,我已经没有进步的空间了。所以换句话说,如果音乐史当中没有莫扎特这个人,是非常可惜的,但是音乐会不会因为没有莫扎特而停止进步呢?我认为是不会的。

但是他在曲式上的创新,他在旋律上的创新,其实他的套路感是非常非常重的。比方说在他所有的音乐作品当中你都可以听到他所有的乐器都是以一个颤音这样去结尾,这基本上成为了莫扎特结束的一个标志,这个我可以给你举N多例子。还有,我以前也做过一个实验非常好玩,我在那儿哼莫扎特的不同的钢琴协奏曲,我可以从钢琴协奏曲A唱到一半,顺利过渡到钢琴协奏曲B,你不会发现有任何违和感,你就会觉得这俩其实就是同一首曲子。

莫扎特拥有一切天才应该有的性格特点,大家可以去看《阿玛迪乌斯》和《莫扎特传》这两部电影,里面把莫扎特描绘成一个音乐非常圣洁、非常高尚,但是生活中是一个非常低俗,甚至有点下流的人。我去读过所有莫扎特的书信集,里面有一些非常奇葩的段落,特别口味重的这种东西。

还有一点,我觉得莫扎特可能被人过分神化了。以前我干过一件事,那个时候觉得莫扎特特别厉害,因为莫扎特号称做过一千多部作品,出版的是626首,编号一直到626,还有很多没有出版的作品。我熟悉的莫扎特作品大概有一百多首,我想那肯定还有九百首特别大部头的作品,一个巨大的宝藏没有挖掘。然后我就花了时间,把他的一千多首作品全过了一遍,我发现其实莫扎特真正优秀的作品也就是我知道的那些一百多部还比较大部头的作品。那个时候可能是为了讨生活,莫扎特写了大量的我们说的灌水的作品,一部作品可能三四分钟,一首短歌,然后就完了,当然质量高还是高的,就是他没有花太多的心思在里面。

所以说,你可以认为莫扎特所有的作品其实是一首大曲子,一个主题,是一颗大石榴,他不断地在把这个石榴里面的果实一颗一颗从上帝的脑子当中扒下来。所以说莫扎特才华极高、天赋极高,所有的作品都很完美,是这个星球上出现过最大的天才。

可惜的是,由于他的完美,由于他的天才,很可惜,他没有经历那些纠结,没有经历那些挣扎,反而导致他对整个音乐形式的进步并没有产生太大的贡献。所以说他是一个只负责自己学习好的学习委员,我们也可以把这样的人理解为经营者,他可以在现有的框架之下把框架发挥到极致,发挥到顶点,发挥到好到不能再好,所以说学习委员,经营者,莫扎特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体育委员贝多芬:大器晚成的叛逆者

我们说如果所有的音乐家是一个班级,上帝就是这个班主任,那么他会选谁当体育委员呢?我觉得这个人一定是贝多芬。那为什么贝多芬是体育委员呢?班级里通常来说体育委员都是长得比较帅的,英俊潇洒,体育又很好的小伙子,女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当然了估计有什么调皮捣蛋、起哄的事,也少不了他,甚至是班里的不安定因子,所以说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贝多芬,或者说贝多芬他是一个改革者,是革命者。

贝多芬跟莫扎特比起来,那就是太大器晚成了,我们想想看,刚刚说莫扎特四岁开始作曲,贝多芬二十九岁才刚刚作出第一首像样的作品。你想想看,二十九岁,搁着莫扎特,那都属于晚期作品,莫扎特三十五岁就去世了,二十九属于莫扎特的晚年。

所以说跟莫扎特比起来,贝多芬那简直就是大器晚成。但是贝多芬的音乐,我个人认为是生命的源泉,力量的源泉,跟他的个人遭遇也非常有关系,关于他的故事我们也听过非常多,包括从小我们课文里说,贝多芬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因为他的耳朵聋了。你想想看,这不是坑爹吗?我是一个音乐家,然后你让我耳朵聋了。你让我耳朵聋了之后,那岂不是断送我赖以生存的手段和灵感的源泉。

贝多芬曾经一度想要自杀,可是后来似乎是在拿破仑的激励下,他跟拿破仑倒是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就是说当时拿破仑是个革命者,他受到拿破仑精神的影响,把自己的遗书撕了个粉碎,然后后来说出了著名的一句话,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然后就继续开始作曲

可贝多芬为什么给人一种特别纠结,非常痛苦的感觉,跟他的童年分不开关系。当时我们说莫扎特其实在他非常小的时候就已经非常出名了,这也得益于莫扎特有一个非常有这个网红经营头脑的这样的一个父亲,父亲非常小就呵护莫扎特的才华,到处带莫扎特去巡演,都是给大人物巡演,给当时的主教和王公贵族去巡演。

贝多芬其实是出身在一个比较屌丝的这样一个音乐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宫廷的男高音歌唱家,他的母亲是宫廷乐团的厨师的女儿,由于他父亲的私生活非常的混乱,导致贝多芬在娘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被感染了梅毒,这个梅毒是一直伴随贝多芬的一生。当时因为莫扎特非常红,所以说他父亲也想把贝多芬打造成莫扎特这样的神童,然后就是各种逼他练琴,各种打骂,甚至为了混淆视听,还故意把贝多芬的年龄报小了两岁,贝多芬是1770年出生的,他还对外宣称贝多芬是1772年出生的,反正那个时候人口普查制度也不是特别的健全。

但是贝多芬从小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作曲天赋,但是他在这样的打骂、压抑当中,一种非常叛逆的性格就被培养出来了,叛逆表现在什么方面?有几个小故事。

比方说当时贝多芬刚刚来到维也纳打拼,就是当时所谓的“维漂一族”,他当时其实非常有幸拜当时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一哥海顿为师,海顿当时是代表着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高权威。其实莫扎特当年从萨尔茨堡到维也纳讨生活的时候,也是靠了海顿不少的提携,海顿是一个非常友善,尤其是特别愿意提携后辈音乐家的这么一个人,大家亲切地叫他海顿爸爸。

当时贝多芬其实是非常有幸地被海顿收做了学生,按理来说,你说江湖老大都收你做弟子了,那你还不好好学习,好好跟着人家混,学个一招半式,然后老师再推荐你一下,那你不转眼就红了吗?可是贝多芬非常叛逆,他觉得海顿教我这些东西都是套路,都太老了,老八股,一点意思都没有。所以当时海顿给贝多芬布置了很多的作曲的作业,贝多芬觉得你这不行,我不愿意做这种东西,所以他花钱雇枪手写作业搪塞海顿,当然了,后来被海顿发现,所以就扫地出门。

但是海顿人还是不错的,所以说贝多芬当时出道大概是二十八九岁的时候,他是以三首钢琴三重奏出道,还请海顿去听,海顿还非常善意地指出说,你这个第三首先不要发表,因为你这个太创新了,维也纳人他们的品位没有你想象得这么高,他们一下接受不了。所以你就看他初出茅庐的时候,他就是不断在向传统挑战,在打传统的脸。

再比方说他的《第一交响曲》,这个《第一交响曲》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他的开头是以一个属和弦开头。大家上学的时候都写过议论文吧?大家一般来说,这个议论文的结构,我们先要抛出一个论点,我认为这个东西应该是怎么怎么样的,我先要讲一个论点。那音乐当中也是一样的,他一开始你要点题,比方说XX调,比方说C大调第一交响曲,那你第一个音从套路上来讲就一定是要C大调,因为我是一个C大调交响曲,我要自报家门,我先讲清楚自己的立意,特别稳健,我这个立意立在那儿了,我再慢慢地展开。

贝多芬他不,他一开始来了一个属和弦,他第一个音是一个问号,就相当于你写一个议论文,你上来,我就是想听你议论,你不告诉我论点,你还先上来问我一句,这个就很创新,这就是《第一交响曲》,当时其实非常震撼维也纳观众。

还有一个一定要说的,就是贝多芬的《第四钢琴协奏曲》,什么叫协奏曲呢?协奏曲大概就是有一个独奏乐器,比方说钢琴,比方说小提琴,然后跟一个乐队。 当然协奏曲这个翻译其实有点不太准确,协奏曲Concerto,在意大利语的翻译里,其实它是有一种竞争的意思在里面,其实就是独奏,再跟乐队,就是独奏跟乐队它不是一个乐队给独奏伴奏的关系,这个就大错特错,它是独奏跟乐队一个男女对唱,一个互相对话的关系,有时候它会有很多冲突,它们有时候特别和谐,有时候又特别冲突。你比方说这个乐队在奏一个主旋律的时候,钢琴在上窜下跳,它要制造出一种戏剧性的冲突,所以我觉得翻译成竞奏曲,竞争的竞,就更加恰当。

那一般来说协奏曲的套路是什么呢?一样的,一开始上来一般都是乐队,先要唱一个引子,就相当于看电视剧,我得有一个序幕,序幕完了之后主角才出场,所以一般都是一个乐队,一个引子三四分钟,完了钢琴才出来。贝多芬他首次让钢琴先出来,就一个音,还没有乐队什么事,非常简单的几个音,由钢琴把乐队带出来,这在当时又是一个非常创新的举动,甚至有人认为,这首曲子直接预示的浪漫主义拉开帷幕。当然其他的例子还有很多,比方说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第一次把合唱团放到了交响曲这个形式当中。

所以你们去看贝多芬的一生,他可能出版的作品,他出版的作品只有135首,编号到135,跟莫扎特、跟巴赫都没有办法比,但是他的每一部作品基本都是里程碑式的作品,他每一部作品都在挑战权威,挑战传统,都在创新。所以说他是体育委员,你整天闹事,整天不按套路来,整天推着时代往前进步。甚至他到晚年的时候感觉有些用力过猛,什么叫用力过猛呢?他太超前了,超前到别人都觉得,你说这大师是不是耳朵聋了,老眼昏花,写出来的音乐都那么怪。

所以说当时在1820年代的时候,贝多芬快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晚年的时候,我们刚刚说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罗西尼是最红的,罗西尼旋风席卷欧洲,大家都不太愿意去听贝多芬了,觉得你大师牛逼,确实牛逼,可但是你这曲子怎么就这么怪呢?

后来甚至有人说,当然我们现在再去听,就是说你比较有音乐素养,你听了很多人,像我特别喜欢贝多芬晚期的作品,我觉得感人至深,登峰造极。甚至因为他太超前了,有人说他晚期的作品启示的不是浪漫主义的作曲家,他启示的是20世纪100年后的现代派的作曲家,就是他已经完全超越了自己的时间跟空间,去影响自己孙子的孙子了,大概就是这个感觉。

所以说贝多芬是体育委员,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改革者,由于他的性格,由于他的命运的遭遇,他就是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我就是要让世界给我跪,我就是一个革命者,你们这些人通通说得都不对,要让世界听我的声音,而不是让我去迎合世界的品味。这就是贝多芬,一个非常有血性的汉子,非常有创业精神、创新精神的革命者,他就是古典音乐这个大班级当中的体育委员。

其实刚刚我们说到班级这个体系,班长、学习委员跟体育委员这个体系来理解音乐圈、艺术圈,其实我认为不管什么样的时间尺度,地理位置和艺术领域,他都可以解释一些事情的。

比方说文艺复兴时期,我们有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就是一个班长,因为你们知道他是一个全才,在他之前估计只有波提切利和多纳泰罗是值得提一下的。达芬奇是个全才,他不仅是个画家,是个雕塑家,他还是个建筑家、解剖学家、工程学家、数学家、军事学家,所以说他是一个集大成者。达芬奇的一些著名的绘画,《蒙娜丽莎》、《圣母领报》、《岩间圣母》、《圣彼得》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文艺复兴时期奠基式作品,所以说达芬奇是班长。

然后拉斐尔,拉斐尔他其实对整个文艺复兴艺术的推动并没有起太大的作用,他只是画画得特别好,简单来说就是,更精确来说他就是圣母画得特别好,他的圣母画得栩栩如生,特别温柔,特别美丽,所以他的作品你会看到各种题材的圣母,什么《雅典学院》等等等等。米开朗基罗不一样,他是一个对文艺复兴的风格非常有影响、有推动作用的人,米开朗基罗晚期的一些作品直接推动了巴洛克艺术风格的诞生,当然你说有一个人你肯定要提的,叫卡拉瓦乔,卡拉瓦乔是文艺复兴末期到巴洛克的推动者。

其他领域你再看一样的,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印象主义时期,马奈、莫奈、梵高,马奈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我们说印象派的画家;然后莫奈他活得最长,一生非常高产,创作了一千多幅作品,但是你会发现他的作品跟作品之间风格变化不大,每一幅质量都很高。梵高就不一样,梵高从他的早期到末期风格一直在变化,一直在探索,一直在推翻传统,梵高的这种夸张的表现形式直接催生并影响了像马蒂斯这一类的所谓的野兽派画家的诞生。

所以你看,这又是一个班长、学习委员跟体育委员的故事。放到俄罗斯乐派也一样,柴可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萧斯塔科维奇,在浪漫主义时期,舒曼、勃拉姆斯、李斯特,你都可以以班长、学习委员跟体育委员。

缔造者、经营者和改革者这三个角色,来理解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时间尺度和不同的地理位置的大师的地位,你只要把每一个不管是大范围还是小范围的这三个人抓住,我觉得整个艺术的动力学你就八九不离十,你就已经理解得非常清楚了。

04 古典音乐就是那时的流行音乐

大家在生活中可能都遇到过这样一种场景,朋友过来跟我说,我这里有两张音乐会的票,你帮我看看这个曲目到底讲了个什么东西,然后你告诉我一下这个曲目应该听什么,有没有一些特别出彩的点,因为我要请一个姑娘一块儿去看这个音乐会,这个姑娘我已经追求好久了,我想在这个姑娘面前展现一下我自己多么有逼格,多么有文化,多么有品位,多么有追求。

相信并不只有我这位朋友有这样的问题,可能大家都有这个问题,想请女朋友,或者想成为女朋友的女孩子一块儿出去干点什么事情的时候,都会在电影票和音乐会票当中纠结一下。

大家通常会认为古典音乐是非常高雅的,甚至认为太高冷,高冷得甚至有一点无聊,担心会在音乐会当中睡着,那岂不是丢脸丢大发了吗?

其实古典音乐根本就不高冷,完全是有那么一小撮、一小批想用古典音乐装,显得自己高大上,炒啊炒啊炒,就把古典音乐炒得非常高冷,拒人以千里之外,因为它要拉开与听其他音乐,比如流行、听爵士乐的人的优越感,这个差距感。

其实我们可以去看一下古典音乐在古代的时候,是怎么被做出来的。举几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巴赫、海顿,巴赫被称为音乐之父,海顿是交响乐之父。在当时,这两个人都是在宫廷里面,给王室和当地的贵族写宫廷音乐的。

宫廷音乐是用来干吗的?就是在一帮贵族喝喝下午茶,聊聊天,跳跳舞,开室内音乐会时放的,它是非常娱乐、非常消遣的一个功能。功能上来讲,它被写出来就不会是让你感觉高冷的。当然了,有一部分,或者说有一大部分音乐,它是为宗教而服务的,比如弥撒、唱诗。

古典音乐这么难懂,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打开方式不对,我们的观念上有问题。

古典音乐让人觉得高冷,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是一种纯音乐,太抽象了,没有具体表达某一个故事,或者某一个情节内容。所以说在绝无仅有的还比较著名的古典音乐当中,一些有标题的,比方说《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你至少在听的时候,能想象自己悲惨的命运,想象一个伟大的英雄,可以让你觉得这个东西有内容一点。

那正因为它如此抽象,再加上经过这么多年,那么多人去分析它、去听它,包括有很多所谓的大V去做了很多的研究、评论,会让我们觉得这个作品变得非常有套路,有很多的知识跟理论在上面,如此多的知识跟理论堆积在这个作品前面,你要先去理解这个作品,会让大家觉得你要先去理解这么多作品,我先要读个什么硕士、博士的,我才能把这个东西弄明白,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

我一讲一个例子,你马上就明白了,为什么同样是管弦乐,电影音乐你听上去就会觉得那么容易接受呢?很简单,因为电影音乐都是有场景感的,你都是配合着一个电影画面,同时在聆听这样的一种音乐,那一下子就被这个剧情,被这个画面带入进去了,所以说我认为电影音乐很有可能就是管弦乐古典音乐的未来。

有一部电影,2014年非常火的电影叫《星际穿越》,大家对这个电影都非常有印象。如果我们单独去听它的电影配乐,其实是非常空洞无聊的,因为就是一些管风琴的和声,但是配上一望无际的浩瀚的宇宙,一个黑洞,一个光芒那样射出来,你就会觉得这个音乐简直是太震撼人心了。所以说画面感、场景感,对理解音乐、欣赏音乐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的古典音乐会让你觉得很高冷的原因。

前面讲了这么多,其实小严想表达的观点非常简单,古典音乐这个东西它其实一点儿都不高冷。然后大家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音乐观,什么叫音乐观呢?古典音乐其实就是那个时候的流行音乐,根本没有任何区别。

05 古典音乐正确的打开方式

大家想,流行音乐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只有三四分钟,都有歌词,这个其实很好理解,这跟我们的社会发展,尤其是科技的发展是离不开的。

古代的时候要去听音乐会,因为没有留声机技术,只能去音乐会。古代的那些上流社会、贵妇人、富家的小姐去听音乐会,你得梳妆打扮吧?穿衣服、化妆估计就得一个小时;然后仆人再端着你的那个大裙子,上了这个马车,颠簸颠簸去音乐会,又得颠一个小时;然后回来卸妆、脱衣服,可能也要脱一个小时,这三个小时出去了。你说我要去听个音乐会,你就给我听一个四分钟的曲子,那我还不抽你?

所以说在古代音乐会,这一部歌剧五个小时、六个小时非常正常,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留声机技术,娱乐方式是非常整体化的。就好像以前我们没有手机,我们只能看书,所以看一本书它是非常大部头的;现在我们都碎片化了,我们有录音技术,所以我们的流行音乐现在是三四分钟,因为我们集中精力的时间,可能就是三四分钟。所以说在古代的时候,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当时的科技水平是那个样子,所以古典音乐才会这么长,才会是这样的一种形态。

我们不要把古典音乐过度神化,但是也要承认它是我们的历史、文化的瑰宝,它的经典,它不会被时间淹没,正是因为它的艺术价值,它对人类的启示的价值,最低最低,它的音乐性,它的欣赏性是非常非常强的。所以我们要抱着这么一个正确的观点去看待古典音乐,我认为这就正确了。

总结一下,我们这一集讲了这么几件事。

第一是帮助大家破除了一下对古典音乐不必要的恐惧和迷信,古典音乐只不过是古代的比较优秀的流行音乐,没有被时间淘汰,一直流传到了我们现代还在继续被欣赏,就是这么简单,没有什么其他神神叨叨的事情。

第二,我们提供了一套从时间上、空间上,宏观上和微观上来理解古典音乐的一套方法论。简单概括来说就是从空间位置上来讲,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法国以及其他;时间上来讲,就是整个音乐史都是在古人更牛叉和我们更牛叉两个主题当中来回变换;微观上来说,推动社会、推动音乐进步的这么多音乐家,不管是大尺度还是小尺度,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区,如果我们把这些音乐家想象成一个班级,都可以有班长、学习委员跟体育委员这三类的人,在推动整个音乐史的进步。

讲到最后,我认为古典音乐最最关键的,除了不惧怕它,除了不迷信、不过分神化它之外,最最重要的是古典音乐它确实是一个温暖人心、启迪智慧、造福千秋的这么一个好东西,小严是非常希望能够跟大家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一块儿去分享。

最关键的,古典音乐是一个打开方式的问题,因为它确实是比较庞大的,相对来说比较错综复杂的一个体系,如果你开始得不好就容易长歪掉。这个时候特别需要有一个人来帮你把把关,拿捏拿捏,老司机带一带,给你们一个正确的打开方式。

——小严老师的福利时间——

小严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小的福利。如果你有什么特别的场景需要别具一格的音乐,他一定可以帮到你。

比如,要结婚了,但是婚礼上又不想放《婚礼进行曲》这种特别俗的曲子,其他曲子又不会挑,能不能帮我挑一下?

各位罗友如果也有这样的问题,可以关注小严老师的微博(新浪微博ID:严伯钧),把你的问题私信给他,他保证一定能挑到满意的音乐给你。

罗胖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一个经济学原理,就是如果守在海边,你反而吃不到最好的海鲜,为啥?

因为你想,便宜的海鲜如果运到内地,那个运费就会加很多价格,不划算嘛。但是高档海鲜就不一样,运费在它的总价格里面占据的那个比例是非常低的,所以内地的一些有钱人就会把高档海鲜运走,所以你守在海边,反而吃不到好的海鲜。这就是空间对于琳琅满目的事物的那个筛选效应。

其实筛选效应还出现在第二个因素上,就是时间。比如说中国的唐诗吧,现在据日本学者的精确统计,唐诗流传下来的大概49000多首,虽然唐诗很好,但是你能说这40000多首都好吗?不会,时间会帮你筛选。我们一般人都知道《唐诗三百首》,当然你要是研究得比较深入,好,再给你翻十倍,大概也就是3000首非常棒的唐诗,剩下来质量是不怎么样的嘛。

所以你看,我们举的这两个例子就是通过空间和时间,对于琳琅满目的事物进行筛选。但是这个世界还存在另外一种筛选的方式,就是通过人。我们这期节目,那么大篇幅,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首古典音乐,在小严的眼里就抽取出这么简单的几个逻辑。

当然这跟小严学物理学也有关系,物理学家天然是要把琳琅满目的东西抽象成非常简洁的表达方式,这就是小严他这种思维方式给我们带来的价值。

我们开发的“得到”APP,也是想,在知识的大海面前,我们能不能通过这种有抽象的、转述的凝练总结能力的人,然后以最高效率的方式向各位提供服务。

事实案例

成为一个体面人的感觉有多好

绅士这个词,有非常古老的传统。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一个体面的男人。

最近,我觉得我有资格聊体面这个话题了。

第一,我已经成功减掉了16斤体重。

第二,在刚刚过去的002号知识发布会上,我终于穿上了正式的定制衬衫和双排扣西装。

为什么要体面?
为什么体面这件事今天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为我们今天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每天都要面对陌生人频繁协作。
过去熟人社会那种让别人慢慢了解你的为人、不看表面看内涵的方式,越来越使不上了。
很多时候你的机会只有一次,而且稍纵即逝。
第一印象、第一句话变得至关重要。
一次口若悬河的面试,很可能会被你三天没洗的头发毁掉。

做更好的自己

体面的反义词,叫自我懈怠。

举个例子,老想穿松松垮垮的运动裤就是一种自我懈怠。因为这样舒服,不用做任何自我约束。

而体面则是花时间精力,甚至承受痛苦和焦虑,让自己变得更好——

当你穿上一双体面的皮鞋,你就会想配一条合身的裤子,然后你就会在意一条漂亮的腰带,然后你会发现自己还缺点配饰。

继而你会对自己的身材有要求,开始健身锻炼。

这样不断升级的你,不光能赢得更多陌生人的信任,更能在去听一场音乐会、看一场画展、谈一场恋爱的时候,收获更多更好的体验。

体面不是为了炫耀,是为了做更好的自己。

《绅士指南》里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假如你走到大街上,身上的西装看起来很明显是新的,那么裁缝的工作就没有做到位。

好的西装看起来应该就像你身上与生俱来的一部分。

其实,谁也不是天生体面,我们为之修炼的,恰恰像一件好西装一样,让它看上去自然而然,像是与生俱来的一部分。

给人好印象的秘诀——如何让别人信任你、喜欢你、帮助你

No One Understands You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给人留下好印象的5个建议

和别人初次见面的时候,留下一个好印象非常重要。那怎么做才能给别人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呢?在《精英的人格魅力课》这本书里,美国领导力与魅力培训师、《财富》500强企业高管教练奥利维娅·福克斯·卡巴恩(Olivia Fox Cabane)提供了5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和相似性有关,你要找到和对方相似的地方。书里说,人们都喜欢和自己很像的人。这个本能来自原始部落时代,那时候,能不能准确地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你的部落,可以决定你的生死。也就是说,当人们在外表、举止、语言等方面都很像时,就会觉得彼此有相似的社会背景、教育经历甚至价值观。所以,在面试或者交流的时候,如果你能恰当地说出和对方有关的内容,就能给对方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

第二个建议是融入环境。如果你想让别人感觉舒服,那就和他们融为一体。书里举了个例子,在20世纪70年代,年轻人在穿衣服方面倾向于“嬉皮士”的风格。研究人员做了个实验,想看看穿衣服的风格会有什么影响。他们分别穿了两种风格的衣服来到学校,找大学生换零钱打电话。当他们穿的衣服和学生差不多时,三分之二的学生帮了忙;而当穿衣风格和学生相反时,愿意帮忙的学生不到一半。

书里建议,想要在穿着上接近对方,你最好提前做好研究。如果你要参加一个聚会,就先给举办聚会的人打个电话,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如果你要去面试,可以提前几天去要面试的办公地点看看,观察一下那里的人穿什么。

第三个建议是学会握手。有一位《财富》500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说过,当他一定要从两名资历差不多的候选人中选一个时,他会选更会握手的人。虽然这种说法有点儿夸张,但是,艾奥瓦大学的管理学专家通过对面试互动的分析发现,握手比“随和、谨慎或者情绪稳定”更重要。其他研究也表明,握手可以提高交往的质量,让人们在瞬间感觉到亲密和信任。因此,握手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是建立亲密关系的重要一步。

那具体怎么做呢?书里建议,首先你要把手里的东西放到一边,这样握手时就不会手忙脚乱。其次,如果你握手前是坐着的,请站起来。你要把手放在口袋外面,因为如果别人能看见你的手,会让你看起来更开放、更诚实。然后,在握手的时候,要把手放直,如果你不太确定什么样才是放直,你可以把拇指竖起来对着天花板。握手的力度最好和对方一样,而如果你想传达特别的亲切感,可以在握手的时候停留片刻。

第四个建议是正确地进行对话。在对话这一点上,书里给了几个具体的方法。有一个很简单并且能表达亲和力的对话方式,就是赞美对方的穿着打扮。赞美之后,你可以接着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比如你可以问对方,这样穿背后有什么故事。书里说,“故事”这个词对大多数人来说有非常强烈的情绪效果,可以让人直接进入讲故事的模式,从而很快改变你们之间的连接。另一个打破僵局的问题是问对方“是从哪里来的”。不管答案是什么,它都能让谈话更进一步。而要想和对方不停地交流,你只要问一些开放式问题就可以了。相反,如果你只问封闭式问题,很容易让人在聊天的时候感到尴尬。此外,你要聊一些积极的话题,因为人们会把和你谈话时产生的感觉,与你联系在一起。

第五个建议是,你要优雅地结束谈话。就好像第一印象可以为后续的交流增色一样,最后时刻的结束语也很重要。如果你在最后让人感觉很有魅力,人们会很愿意跟你呆在一起,甚至可能会舍不得让你走。那具体怎么做呢?你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比如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文章、书籍或者网站;或者是给对方提供连接,例如,在你认识的人里面如果有对方想认识的,你可以介绍他们认识。提供有价值的东西往往会加深别人对你的好感,也可以让对方觉得你很慷慨。

书里说,谈话结束后,你不用去想自己是不是有些话该说却没说,或者琢磨下次怎么表现才会更好。因为影响人的并不是你说过的内容,而是人们和你聊天时的感觉。也就是说,人们聊天时留下的是情绪,而不是聊什么。所以,重要的是你要表现得很真实,研究显示,如果人们相信别人认识到了真实的自己,他们会更开心、更满足、人际关系更好,且更有目标感。

当然,你不能只是等着别人来发现真实的你,而是需要用类似上面提到的方法,争取让别人看到你之后,对你的第一印象比较好,这也能给你更多证明自己的机会。希望以上观点对你有帮助。

本期内容参考来源:《精英的人格魅力课》;作者:奥利维娅·福克斯·卡巴恩(Olivia Fox Cabane);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The common pursuit of mankind.

Audrey Hepburn

Elegance is the beauty that never fades.

I believe in pink. I believe that laughing is the best calorie burner. I believe in kissing, kissing a lot. I believe in being strong when everything seems to be going wrong. I believe that happy girls are the prettiest girls. I believe that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and I believe in miracles.

The beauty of a woman is not in a facial mode, but the true beauty in a woman is reflected in her soul. It is the caring that she lovingly gives, the passion that she shows.

Nothing is impossible, the word itself says ‘I’m possible’!

I never think of myself as an icon. What is in other people’s minds is not in my mind. I just do my thing.

The best thing to hold onto in life is each other.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enjoy your life—to be happy—it’s all that matters.

The beauty of a woman is not in the clothes she wears, the figure that she carries, or the way she combs her hair. The beauty of a woman must be seen from in her eyes, because that is the doorway to her heart, the place where love resides.

You can tell more about a person by what he says about others than you can by what others say about him.

I don’t want to be alone, I want to be left alone.

The beauty of a woman grows with the passing years.

I was born with an enormous need for affection, and a terrible need to give it.

When you have nobody you can make a cup of tea for, when nobody needs you, that’s when I think life is over.

As you grow older, you will discover that you have two hands, one for helping yourself, the other for helping others.

Your heart just breaks, that’s all. But you can’t judge or point fingers. You just have to be lucky enough to find someone who appreciates you.

##Rebecca Ferguson

p2257733442.webp

p2257735146.webp

p2260493782.webp

p2265969750.webp
v
p2277089295.webp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