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Action

Performance20180713.jpg

所谓的执行力就是指一个人是否清楚地知道要怎么一步一步做下去。——李笑来

Image_20180906064213.jpg

熟能生巧

简单的动作分解+持之以恒的练习

没有任何工具能够直接令人进步。真正使人进步的其实只有两个字:践行。切记:只有行动才能发生改变

action.jpg

一切的半途而废,其最合理的科学解释,也是最朴素的解释是,重复与应用的次数不够,内化过程没有完成,大脑皮层沟回构建失败,应该建立的神经元关联不够强以致断掉,回到了原本没有关联的状态。

用行动刺激思考,用思考改良行动——

没有践行,就没有可变现的东西;没有行动中的思考,就没有真正有价值的认知升级。没有认知升级,就没有认知差异;没有足够的认知差异,就根本不可能白手起家——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凭什么拥有可继承的资本呢?

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很强的执行力,只要看他做得不好的时候会不会继续做下去就可以了。


If you want to change something, start with baby steps. Take a small action - any action - and grow from there.
如果你想要做出改变,就从第一步开始。做出一点小的行动,任何一种行动都行,然后就从这里开始。

词霸小编:不要等到明天,明天太遥远,今天就行动。唯有行动,才能解除你所有的不安。

成长记录 | 朴素的道理,实践的惊喜

作者:周小白

李笑来老师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很多质朴简单的道理,我们都是知道,却没有他想得深入。从他的那本《把时间当作朋友》到得到的专栏,或者他的公众号,他的公开微课分享,我都是一路相随,用网友们的话说,我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笑来迷”。

把浅显的道理,讲得简单,说得深刻,然后让你的大脑深入思考,产生很多回沟,细胞不断碰撞产生裂变。大脑看上去没有什么变化,事实上思维却发生了巨大转变,然后思维就会影响我们看世界的方式,最后影响了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说说这100天的收获吧,正好锻炼一下元认知能力,进行阶段性的反思和总结。

01

帮助别人,最终收获最大的是自己。

教是最好的学

7月份,公开写作给我带来了另外一个平行世界,以前的世界就是我触目所及的世界,职场还有家庭,两点一线,没有更多的其他了。

正好孩子第一次在姑姑家过暑假,我产生了分离焦虑,那时候就发现,自己得找点什么事情来转移一下,否则,想到她,我就会哭。感觉没断奶的都是我了。

于是,我开始在网络上公开写作,来消磨我下班后的寂寞时光。

本就是小打小闹,哪知道,却给我推开了一扇门,因为文字,我好像找到了另外一个平行世界,这个世界与现实世界共存,我都可以享受到作为创造者的喜悦。

8月份,因为文字,我开始链接了很多陌生人,天南地北的,空间上相隔遥远,但是实际上,我们却能因为文字,触及心灵,真是很奇妙。

因为文字的影响力,衍变成在网络上平台上进行分享,而这些分享的过程,却让我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有了一些新的认知。分享的过程又促进我对自己的知识进行了很好的整理。

9月份,开始线上的课程分享关于《把时间当作朋友》书籍的收获,关于摄影的一些技巧;

10月份,自己开始运营自己的第一个摄影训练营,正式进入系列课程的输出,同时受邀企业的培训平台邀请,开始做线下培训;

11月份,开始筹备手机摄影线上训练营……

经历这段时间的实践,我收获很大,以前认为帮助别人,可能会有很多的麻烦,同样也舍不得自己通过很多实践习得的技能经验,别人会轻而易举的获取,也会考虑是否就会存在更多的竞争者,教给顾客如何拍摄后,我就会少了一个潜在客户了?

现在想想,真真是太过狭隘了。真正的通过这几个月的实践,我发现分享真的不是一个你赢我输的过程,这个过程让我获益匪浅。我开始陆续收到读者的礼物,书籍,手帐本,对了,还获得了笑来老师得到平台赠送的松茸呢!

在读者的鼓励下,开启自己的训练营,让自己对已有的知识进一步的进行整理,每次备课都会去查阅很多资料,一种深怕自己对不起学员的责任感让我不敢待在舒适区,只有不断输入输出的死磕。过程中,我明白了笑来老师说的那句,教是最好的学。

分享带给我超出了我预期的收获。我想我开始不是原来那个固步自封的自己,我是我帮助过的人,还有帮助过我的人的一个合集。看上去好像是我影响着这群人,其实,是因为他们,持续不断的影响着我,让我迅速成长。

我想,我会一直分享下去,将自己觉得所有好的东西,毫不吝啬的进行分享,去帮助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跟我一样享受摄影的乐趣,成长的喜悦。

02

钥匙在别处

职业与爱好的完美结合

我在一家手机公司工作,又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公司的手机是以拍照为核心卖点,我从未想过自己的职业和爱好如何的结合,无意间的一次手机摄影的文章被大量转载,我被受邀去很多平台进行分享,开始自己的摄影训练营,然后在公司内的平台开始线下分享,也开始因为手机摄影与终端销售人员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互动。

很多人说职业与爱好是很难有一个融合的,我的职业是HR,我的爱好是摄影,好像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领域,现在却好像找到了那个很神奇的切入点。

我以前没有发现过摄影可以跟工作衔接。

只是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自己喜爱的行业,自己喜爱的公司,选择喜爱的工作,坚持喜爱的兴趣。就像李笑来老师说的,也许我已经有了钥匙,但是不不知道它可以开我的某一把锁。也像他说的,我们跨界的维度越大,有可能会有更多的惊喜。在不断的探索中,会发现很多好玩的,有意思的意外惊喜。

我给摄影和工作赋予了更多重大的意义。摄影让我精神和物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收获,没想到还可以在工作上进行如此跨界。想想,工作又有了无比重大的意义,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开始有了一个使命,希望通过手机摄影,能够更多去接触终端人员,让他们学习一技之长,如果人人都是摄影师,也可以很好的影响终端销售啊。同样,如果可以跟他们成为朋友,那就更棒了。

03

更加平和的心态

不抱怨,不逃避,更成熟的心智

作为一个妈妈,不管是职场妈妈还是全职妈妈,总归有她的不易之处,很多妈妈因为要照顾孩子,觉得属于自己的时间几乎没有了。没有时间好好工作,没有时间好好自我成长,内心焦虑不安,抱怨不已。

我以前也会有这样的困惑,总觉得孩子是一种负担,她时时刻刻拖住你,让你哪里也去不了,什么也做不了。我记得以前高层有一个培训项目的启动会,3天2晚,需要在外夜宿,总部问我是否可以去帮忙摄影,同样我也可以收获到更专业的知识,但是无奈于,孩子夜里离不了娘,所以我只能错过了。

还记得3月,利用周末去上海学习,在田子坊的小弄堂里,女儿打电话过来,哭着喊着,妈妈为什么还不回来,妈妈我都想你了,全家上下都哄不住。那一刻,我竟然有想要飞回去的冲动。

而现在,我好像找到了一种方法那来平衡自己的内心对抗,那个方法就是“既然避无可避,就全情接受。”

在每一个当下,都全情投入进去,规避到主体和客体的矛盾,让自己接受并投入到当下,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也可以规避掉主体和客体矛盾带来的能量消耗。

如果是在带孩子,就不要去想着孩子牵制了我们的学习,工作,还有成长。

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享受亲子时光就好了,不要自我对抗。在与孩子的互动相处里,你有可能发现你很多尚未开启的天赋,很多妈妈都因为带孩子而学习了一技之长,比如摄影,画画,钢琴,手工等等。

既然生活这样避无可避的让我们成为了母亲,我们就全情接受和全情投入进去吧。因为孩子,我们才明白了时间的宝贵,明白了生活的智慧,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也因为孩子,我们更多宽容,更多耐心,更多坚韧。

于是,我的心态更加的平和了,最耗损人精力的从来不是什么脑力或者体力活动,而是内心纠结的心理活动。只有更加平和的心态,不抱怨,不逃避,我才能享受更多时间,空间上的自由和快乐。而那时候的学习和成长才是最有效的。

最后

其实收获远远不止这些,但是,既然是100天,既然说是1500字左右,就让我留一些,下次再写吧,而且这些朴素的道理,最终会让我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也很好奇。

现在的收获也只是里程碑而已,完全没有终点,所以在这通往财富自由的路上,我们一起共勉。
点评:

很高兴能看到你身上惊喜的变化。

任何事情,都要亲自践行之后,才能体会到它真正的好处。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别人说的再多,你可能也体会不到1%的快乐。

比如,很多人不想分享自己的知识,最后发现其实最吃亏的就是自己。

因为教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一种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两种知识体系的共同升级。

所以很高兴你能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真正体会到这个好处。

作为一个母亲,肯定有非常多的困难需要克服。但是与此同时,你收获了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快乐,这是用什么也换不来的。

希望你能够为自己的孩子做一个好榜样,让她在成长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实践的乐趣。

​​

若是你想打赏,就“付费”罢。付费之后能多看的字,只有两个:谢谢!

拖延症的根源是完美主义

2017-04-10 和菜头 罗辑思维

本文作者和菜头,知名网络写手。他是罗胖非常佩服的人,称“和菜头时常对我暴起断喝,如晨钟般醒脑”。

1

这是我在「得到」的第156次更新。

9个月前,罗振宇找我开设这个专栏的时候,希望我每周至少更新3篇,这样算下来,一年是52周,我需要写156篇文章以上。

我当时问罗振宇:你怎么知道我能在一年之内写那么多文章?就不怕我写到一半突然宣布自己灵感出走,或者从此人间蒸发?

因为自始至终我们没有谈论过写什么,也没有让我提交写作提纲,甚至说好的先写7篇存稿最终也没能实现。从开始写这个专栏以来,所有文章都是我当天写当天发,绝对保证新鲜。

我自己也曾经想过,万一我临时出差怎么办?万一我突然生病又怎么办?

对于写作者来说,写到一定程度因为压力太大而崩溃也是有的。在这许多年里,我目睹过一个又一个的作家因为写专栏最后彻底写废了。

我用什么东西来保证自己能够完成协议?

2

结果你现在已经看到了。

理论上来说,在完成一个沉重的目标之前,最好要先想清楚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并且为每一种情况预先找到应对方案。

我的行为方式却完全相反,上来就直接开始写,一边写一边考虑如果出现状况应该如何处理,看起来鲁莽且冒进,完全不像是我的风格。之所以我会选择现在的方式,是因为我确定它对我这样的人有效。

我是什么样的人?

我受过高等教育,看过许多书,头脑堪称灵活,心思堪称细密。类似我这样的人在做事的时候,最容易掉落的陷阱就是:

追求最完美的方案。

反正受过教育,拥有足够多的资讯,而且脑子里有大把精力消耗不掉,所以遇见任何事情,第一反应是在心里做沙盘推演,思考各种可能性,在许多选项之中做排列组合,试图找到最优解,或者谋求一个最完美的方案。

于是,在脑海里寻找最完美方案的过程里,时间不断流逝,但是事情却没有往前推进哪怕一寸。

这是一种病,难于治愈,而且很可能形成保持终身的习惯。

而人群里也存在另外一种人,他们对这种脑力体操完全没有任何兴趣,他们对结果有兴趣。所以,他们会在做一下简单分析之后就直接动手,无论手头的实现方案是好还是坏。

因为他们深知一点:

一个方案想得再完美,遇见现实的时候也未必奏效。和追求方案完美相比,有一个方案而且执行更为重要。

如果能够推进的话,那么说明方案有效,那就继续;如果遇见阻碍或者停滞不前,那么说明方案有问题,修改一下之后再继续。

这样的人做起事来毫无章法,简单粗暴直接,就像是个粗人。

在无数次失败和受挫之后,我选择宁可做个粗人,也不要像个知识分子。

3

世界上真正的预言家极少,因此,我们都是在事情发生之后才能看到分析。

什么是分析?

分析就是为了已经发生的事情找一个合理阐释。

什么叫做合理阐释?

就是说出来之后,大家都觉得挺有道理。

那么,它代表事实或者真相吗?

不知道,重点是大家都觉得合理,那它就是人人接受的分析。

正因为如此,一件事情从零开始做,一直做到成功,当人们拿着成功的结果,倒回去分析整个过程的时候,其实就是在一次次试图建立合理阐释。

通过一次次提出合理阐释,人们会选择其中最有说服力的一种去相信。而能让人们相信的那一种,一定是构建了一个完美的方案,出色地证明了从零开始到成功,是沿着一条完美的曲线发生的。

不幸的是,所谓的完美方案都是从结果到出发点逆推出来的。当你试图从零点开始,正向进行做到最后,就会发现所有的完美方案都不灵,简直都是完蛋方案。

为什么会是这样?

因为事后分析只是听起来合理,和事实毫无关系,当你真的去执行的时候,现实绝对不会跟着方案走。你最终做成功了,逆推回去,你的每一步决策和努力都是正确的。你最终没做成,逆推回去,同样能分析出你的每一步都做错了。

所以,不存在什么可供执行的完美方案,在这上面花费时间完全是一种浪费。

4

粗人的办法其实非常好。

当我写完一篇文章发布之后,我会立即得到反馈,知道在「得到」的读者是否能够接受,在多大程度上接受。有了这种反馈之后,再发第二篇,文章里做一点点调整,看反馈是否有所变化。

这样循环下去,大约10篇文章之后,就对读者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能理解到怎样的程度有了清晰的了解。

在读者喜欢的内容中,挑选那些我自己爱写的主题,那么,这样的写作过程就可以持续下去。我愿意写,读者愿意看,这就是问题的解决方案。能达到这种平衡,产出100篇还是1000篇,那只是个时间问题。

当然,如果有人站在此刻倒回去分析,估计也能从我的156篇更新里分析出一套完美的写作计划。

但真没有,我只是个粗人,我只知道写完就发,这样重复下去,目标迟早都能完成。

此内容归罗辑思维团队出品的「得到」App版权所有。

罗胖曰:

阿里巴巴的CEO张勇有一个说法——

战略是打出来的。
什么意思?

  1. 战略可以做清晰的逻辑表述。
  2. 但是你学习了别人的表述,并不意味着你就理解了别人的战略。
  3. 因为,战略是一系列行动的结果。
  4. 所以,战略不可复制。

优势执行力——高效能人士的13个成功秘诀 The 13 Secrets of Power Performance(Hardcover

目录

秘诀1 把人生当成一次探险
你会再来一遍吗
最好的生活方式
你享受生活吗
高效能人士如何看待人生
不必在成功与历险中选择
机缘的力量
怎样把你的生活变成历险
探险者不是十字军

秘诀2 把握自己的生活
骗子甲:环境
骗子乙:其他人
骗子丙:你的遭遇

秘诀3 相信自己永远还有选择
你已经在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了
你不必辛苦奋斗
你更愿意在哪儿
一个会永远改变你生活的理念
没有任何其他力量能控制你的生活
为什么不自己来写星座运势
偷走自由选择权的3个窃贼
选择才是控制你未来的力量

秘诀4 了解真正重要的是探险的过程
不愿意停止前进的卖匹萨的人
真正重要的是过程
成功的真正意义
怎样盘点你的能量
白日梦和人生目标之间的区别

秘诀5 在成功之前体验成功
自我形象心理学理论
希尔的成功法则
改变你周围人的生活
世界上最神奇的秘密
潜意识的作用力
为什么高效能人士会过着令人着迷的生活

秘诀6 不让别人拖延自己前进的脚步
美国的大街一定是用黄金铺就的
忽视消极的言论
离开那些拖慢你步伐的人
不要被轻易说服放弃某件事情

秘诀7 要改变生活,首先要改变自己

秘诀8 创造机遇
创造自己的好运气
为什么我们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
一个能够改变你一生的有趣游戏
我是如何实现自己的童年梦想
如何在好莱坞为自己创造机遇

秘诀9 让钱生钱
工作不仅仅是一个赚钱的手段
不依赖于任何公司
让钱生钱
成为一名企业家的3个阶段

秘诀10 懂得定义自己的未来
智力信念和情感信念的区别
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
把梦想变成现实
如何规划你的目标
如何完成你的目标规划
千万不要设定超过5年以上的目标
为什么有些目标没有实现

秘诀11 高效利用时间
高效利用时间的10大法则

秘诀12 把恐惧变成财富
恐惧的5个层次
千万不要让恐惧控制你的生活
直面你最大的恐惧
克服你的恐惧
克服恐惧会给你带来哪些变化

秘诀13 让生活充满爱
做你爱做的事情,金钱自然会上门
集中精力做你最擅长的事情
爱是一种很难表达的感情
即使生活对付你,也不要去对付生活
学会如何不作判断
不要让选择性妨碍我们去享受生活

附录 高效能人士的7个特点
特点1:放弃过去
特点2:消除对未来的焦虑
特点3:培养平和的性格
特点4:不只是为了钱而工作
特点5:享受当下的生活
特点6:根本不需要让别人喜欢自己
特点7:根本不关心是否能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
结语 属于你的成功

你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余点

思考,从不是一件坏事。但过度的思考,常常很顺理成章地成为行动的绊脚石。

我曾目睹一位朋友在网上购书,久久徘徊在五六本之间无法拿定主意(我保证不是经济困窘)。她头头是道地分析了每本书的优劣,细化到“如果我买了这本,好处是什么,遗憾是什么”,等到全部讲完之后,手一摊,撇着嘴问我:“我到底买不买了?”

所以有时我更欣赏做事一根筋的人。每天拿出五成的时间思考就够了,因为剩下的还要留给行动。这样的人不会因为聪明而损失惨重。其实就我的观察来讲,压根不动脑就扑上去三下五除二的人非常少,反倒是在脑子里滚来滚去一百遍,分析各种利弊可能,恨不得纠结到吐血前一秒,盼望着一个神明出来说一句,就这么做吧,我拿绳命给你保证没问题,然后才肯下手的人,比比皆是。

可是,活了这么多年,还没发现“人生压根没有任何保证”这回事吗?“三思而后行”,到底要思多久?据传杨绛先生回复过一位学生的留言,这位学生有一大堆的思考和问题,伴随着愁云惨雾的迷茫。杨绛说了一句在我看来适合大多数年轻人的话:你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自从我看到这句话之后,就把它抄了张小纸条,贴在了我家冰箱门上。每天路过,我就要想一想,你今天想的问题是够了,可你做的有多少?

坦诚地讲,我们从小被教导要做计划、要走一步看三步的思维模式,真的也是一把双刃剑。被灌输的“凡事要三思而后行”、“谨言慎行”,其中的“度”其实非常难以把握。

于是,在每个人长大的过程中就碰上了这一段“成长剧痛期”,我们难以把握所学信条之中的分寸,于是所学所想与现实激烈碰撞带来了方方面面的疼痛。当迷茫的现状撞上野心勃勃的欲望,疼痛自然更加难耐。

有次我和一位好友在聊起“痛苦的思考”状态的时候,她说,现在她越来越不愿意将自己长久地放置于一种计划、斟酌、焦虑、不定的状态里了,想到什么,判断一下就开始着手,其他时候清清淡淡地不让自己胡思乱想。“因为我知道,很多事情其实并不需要多么缜密的思考和斟酌,真的没那么严重,这只是我的惯性而已。而且我坚信,凭自己的判断力和智商,也压根不会作出多么离谱的选择。”

真的,除了升学、择业、婚姻、育儿几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您格外操心,谨慎选择之外,日常生活中究竟有多少事情值得你思前想后,郁郁寡欢呢?世上没什么事是被保证的。

都说用深入的思考来指导行动,是非常明智的事。可当过度自我裹挟的思考,限制了你的行动,就太得不偿失了,毕竟,行动只是开始。更多决定你是否能成功的因素,存在于行动的每一个细节,随时借助思考来调整航向、灵活变通,才是更重要的努力。有时,你并不知道自己的哪一份积累,会在哪一个机会上为你争取优势;你也根本不知道,在你广撒网的时候,会捞上哪种鱼。

一个创业做得很棒的朋友,告诉我一句话:这世上真的有些事,是你以现在的视野所看不清楚的,你必须先走两步。

我现在特别庆幸我的开始,虽然未来仍是一片未知,但我每天的收获是可以垫底的,即便走错路也是满满的收获。况且,想要真正地解决问题,首先,你得让问题先真实地暴露出来,而不是永远停留在设想。

是的,有些事需要先开枪,再瞄准。

本文作者 余点,选自 广州日报。

罗胖日:
在应试教育中,思考力当然比行动力重要。
但是在大多数实践工作中,行动力都比思考力重要。
为啥?
1.思考力是可以“借”来的。雇人、求人、激发人,都可以拿到他人的思考。
2.行动力则只属于你自己。你不开始行动,你的世界就是寸步不移。
3.不开始行动,你其实压根就不知道要思考什么。

如何避免失误,持续把事情做好?

原创: 罗辑思维 罗辑思维 今天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书是——

《清单革命》

作者:【美】阿图·葛文德
译者:王佳艺
出版:浙江人民出版社

约好的电话会议,自己却记错了时间;有很多东西要收拾,却不知从何做起;工作千头万绪,总是顾此失彼……

生活和工作中,你是不是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果是,那强烈建议你看看今天介绍的《清单革命》这本书。

为啥我们总是会犯小错误?又该如何避免呢?作者葛文德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好方法——清单。

别轻视小小的清单,其中大有讲究。以下书中的核心内容与你分享,助你能在工作生活中减少失误。

  1. 别以为这本书是信口开河。它的作者阿图·葛文德,是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作为医生,葛文德通过大量调查,发现了减少手术失误的方法——清单。除了医疗行业,“清单革命”的效果在建筑、飞行、金融等领域也获得了验证。

  2. 清单的作用到底有多大,举几个书中的实例:一张手术清单,使手术感染比例从11%下降到0;一张建筑清单,让美国建筑事故率降低到万分之二;一张正确使用肥皂的清单,使巴基斯坦因污水感染而发病的孩子大幅减少……这些让人吃惊的例子,书里比比皆是。也因为有大量例子,这本书特别好读。

  3. 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人那么容易犯错?看两个数字,你就明白了:1.我们的身体,能以13000多种方式出问题,每一种都要单独应对;2.医生有6000多种药物和4000多种治疗手段供选择,每一种都有不同的要求、风险和注意事项。你看,这就是我们犯错的原因之一——世界太复杂。

  4. 更悲哀的是,人也“不靠谱”。一方面,我们注意力和记忆的“带宽”有限,重压之下,常常忘记一些事;另一方面,过往的经验会让我们麻痹大意,选择性忽略。怎么办?答案就是——使用清单。

  5. 使用清单前,我们有必要先区分两种错误:“无知之错”和“无能之错”。因为不懂而犯的错是“无知之错”,比如无法预测地震。无可避免,但是可以原谅;相反,明明掌握了相关知识,但因为没有正确使用而犯错,叫“无能之错”,比如医生的失误。这类错误,是可以用清单避免的。

  6. 如果你觉得清单就是罗列事项、打打勾,那就错了。不同的事,要用不同的清单。对于有明确解决方法的简单事务,要克服遗忘,就用“执行清单”。比如,将需要采购的物品写一张清单,能有效避免遗漏。

  7. 如果是投资这类复杂事情,推荐使用“核查清单”。查理芒格曾说:“在投资中避免犯错这个事情,没有任何方法比核查清单更有效。”这类事情一般工序繁多,我们会因为注意力有限,或出于侥幸心理而遗漏关键环节。比如,医生在手术中会因为注意事项太多而失误。一定要抛弃侥幸心理,在重要节点上,一步一步检查是否有遗漏。

  8. 如果是更复杂、不确定性更高,甚至是需要大规模协作的事呢?答:使用“核查清单+沟通清单”。核查清单能保证常规事项不遗漏,但是对于意外出现的情况,就需要用沟通清单和所有人同步。工作中,大量问题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安排定期或不定期的沟通,保证内部信息高效流动,能确保意外和隐患被及时发现和排除。

  9. 如何制作一张有效的清单呢?书里给了特别多建议,挑三点给你说说。1.不用面面俱到,能找到提醒我们的关键内容就行。写得密密麻麻,反而起不到作用。2.有明确的检查节点。明确在某个时间节点或情况出现时,务必使用清单。一旦确定,就严格执行。3.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

  10. 清单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印在心里。希望在读完《清单革命》这本书后,你也能在生活和工作中立刻行动起来。

为什么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看了一篇很有道理的文章,或者听了一些很正确的话,自己明明懂了,但就是不想去做。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臣妾做不到”的行为呢?公众号“魔鬼搭讪&约会培训”有篇文章,专门分析了这种情况。

首先,从人性上来看,我们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

我们做事情之前,会判断一下,做这件事有好处还是有坏处,有好处才会去做。所以,很多事情我们做不到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对好处和坏处的体验不够。也就是说,如果一件事我们一直没做,一是感觉不到做了的好处,二是感觉不到不做的坏处。这两种情况同时起作用,你就会有一种感觉,这件事请“不做也不太坏,做了也不见得有多好”,这样你就很难体验到做的好处了。

很多事情我们做不到的第二个原因,是缺乏理性和感性的通达,也就是没有悟性。

比如,看到一段话,有悟性的人,就会从道理中引发感受的变化,这种感受会让他想去行动。但缺乏悟性的人,只能理解字面上的意思,很难引起情绪上的共鸣,就不容易真正地接纳,于是就不愿意做出积极的行动。

那你肯定会说,就算感受不深,但道理上是对的,做了也有好处,也应该去做啊,

为什么就是不行动呢?文章给了三个解释:缺乏目标感,缺乏立竿见影的回馈,以及不安全感下的守旧。

第一点,所谓的目标感,说的是你有没有一个真心想要努力的目标。

比如,你控制好情绪,当然对你有好处,但需要你付出努力,还可能要面对一些困难。当你没有目标的时候,就很难做下去。但为什么男人追女人的时候就能控制情绪,因为这个阶段男人的目标感很强。看过琅琊榜的人都知道,梅长苏可以宠辱不惊,是因为他有强大平反目标,他的利益点很清晰;誉王明知道梅长苏不待见自己,还能和颜悦色,三番五次地去探望梅长苏,就是因为梅长苏能帮自己成就帝业。

作为普通人,就算没什么高远的目标,也需要珍惜人生的每一分钟,所以避免糟糕的情绪体验就是你的目标。从这一点上来看,能道歉解决的,就别吵架;能用钱解决的,就别用情绪。当你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就更容易去行动。

第二点,缺乏立竿见影的回馈

很多人之所以不去努力,是因为他们需要及时的回馈。比如,一个妻子和咨询师交流之后,努力调整情绪,理解丈夫,并且试着和丈夫沟通,但如果丈夫还是不沟通,这个妻子就会和咨询师说,“我做了,没用,他还是那样”。这样,她就很容易放弃努力。所以,大家都希望付出就有回报,看不到回报的事情就不愿意去做。缺少及时的回馈,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就容易点到为止。

第三点,人都是守旧的,因为人有不安全感。

这种不安全感,让人更愿意选择现有的东西,而不愿意改变。比如,很多人和心理咨询师聊过之后,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就是“如果我做了,他还不改怎么办?”所以,控制情绪千好万好,很多人却不去试着做一下,就是因为做了之后不知道有什么结果。甚至还有人担心,做了也没用,还是没办法改变对方的情绪,结果自己还是吃亏了。所以,这种对付出没有回报的恐惧,也是很多人明报却不去做的原因。

所以,想要快速行动起来,你可以找到一个真心想要努力的目标,在行动的过程中,及时从对方那里得到反馈,提高自己的安全感。或许这样,你就能从臣妾做不到,变成一个积极行动的人。

本文源自:公众号“魔鬼搭讪&约会培训”(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

行动

在最新一期的罗辑思维节目里,我提到一个改善自己的方法,简单两个字儿就是“行动”。

绝大多数人觉得不高兴,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停留在一个想法上,而一旦你进入了行动,你的世界就只剩下两样东西了。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方法,那就没啥可不高兴的了。

比如说,有人跑去问他老师:我不爱我老婆了怎么办?

老师说:那你就去爱啊!

那个人说:你是不是没听清楚啊?我不爱我老婆了,你怎么还能让我去爱呢?

老师说:你可能忘了一件事儿啊!爱,是一个动词。

类似的情境还有,很多人说,我不喜欢我的工作怎么办?其实没有任何一种工作里是没有繁琐、枯燥和焦虑的;也没有任何一项工作完全找不到记忆、乐趣和成就。想办法去喜欢,喜欢也是一个动词。

优势执行力

目录

秘诀1 把人生当成一次探险
你会再来一遍吗
最好的生活方式
你享受生活吗
高效能人士如何看待人生
不必在成功与历险中选择
机缘的力量
怎样把你的生活变成历险
探险者不是十字军

秘诀2 把握自己的生活
骗子甲:环境
骗子乙:其他人
骗子丙:你的遭遇

秘诀3 相信自己永远还有选择
你已经在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了
你不必辛苦奋斗
你更愿意在哪儿
一个会永远改变你生活的理念
没有任何其他力量能控制你的生活
为什么不自己来写星座运势
偷走自由选择权的3个窃贼
选择才是控制你未来的力量

秘诀4 了解真正重要的是探险的过程
不愿意停止前进的卖匹萨的人
真正重要的是过程
成功的真正意义
怎样盘点你的能量
白日梦和人生目标之间的区别

秘诀5 在成功之前体验成功
自我形象心理学理论
希尔的成功法则
改变你周围人的生活
世界上最神奇的秘密
潜意识的作用力
为什么高效能人士会过着令人着迷的生活

秘诀6 不让别人拖延自己前进的脚步
美国的大街一定是用黄金铺就的
忽视消极的言论
离开那些拖慢你步伐的人
不要被轻易说服放弃某件事情

秘诀7 要改变生活,首先要改变自己

秘诀8 创造机遇
创造自己的好运气
为什么我们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
一个能够改变你一生的有趣游戏
我是如何实现自己的童年梦想
如何在好莱坞为自己创造机遇

秘诀9 让钱生钱
工作不仅仅是一个赚钱的手段
不依赖于任何公司
让钱生钱
成为一名企业家的3个阶段

秘诀10 懂得定义自己的未来
智力信念和情感信念的区别
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
把梦想变成现实
如何规划你的目标
如何完成你的目标规划
千万不要设定超过5年以上的目标
为什么有些目标没有实现

秘诀11 高效利用时间
高效利用时间的10大法则

秘诀12 把恐惧变成财富
恐惧的5个层次
千万不要让恐惧控制你的生活
直面你最大的恐惧
克服你的恐惧
克服恐惧会给你带来哪些变化

秘诀13 让生活充满爱
做你爱做的事情,金钱自然会上门
集中精力做你最擅长的事情
爱是一种很难表达的感情
即使生活对付你,也不要去对付生活
学会如何不作判断
不要让选择性妨碍我们去享受生活

附录 高效能人士的7个特点
特点1:放弃过去
特点2:消除对未来的焦虑
特点3:培养平和的性格
特点4:不只是为了钱而工作
特点5:享受当下的生活
特点6:根本不需要让别人喜欢自己
特点7:根本不关心是否能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
结语 属于你的成功

How to Improve Daily

2017-08-18 15:21:12

如何排除干扰,抵制诱惑,按照计划日事日毕?

若有人问我,目前干的这些事情到底有什么用?我说暂时不知道,但我知道,未来的某一天一定能够用得上,所谓经历必有益,天道酬勤,坚持就是胜利。

若有人问我,还要坚持多久才能突破?我回答还是不知道,我只知道,凡事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能做的就是坚持做下去,然后耐心等待窗户纸被捅破的那一天,这是我的信念。退一万步讲,即使到了最后还是没能捅破,还有”The Journey itself is the reward.”来聊以自慰。

教育中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用上一辈的思想,教育当下的人,去迎接20年后的未来。

1
2
3
4
5
如果把人生比作航海,求遇见的人把命运之舵交给外界,自己回床位休息;求定位的人在打开自动巡航抵达目的地之前会有一程安心;而修炼之人则需要站在船长室,时刻把握着命运之舵,对每一种人生的不确定做出快速反应,在狂风暴雨中找到自己的星光。

每个人先把自己修炼成生活的高手,然后用自己的独特天赋、不同的方式,追寻自己领悟的人生意义,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活出最喜欢的人生。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crack->rebuild,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1
2
3
重复、重复、再重复
践行、践行、再践行
坚持、坚持、再坚持

活在未来

1.你对未来有个预测;
2.那个预测需要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3.你笃信你的预测是正确的;
4.于是你提前按照那个预测的结果行动、选择、思考;
5.你终将走到那个结果出现的时刻;
6.最终证明你的预测是正确的;
7.那么,由于你提前按未来正确的结果行动、选择、思考,于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你的生活中的一部分,就是“活在未来”的。

接纳自己是成长的第一步。当你读懂了情绪背后的需求,你就能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向。厌倦需要变化,焦虑需要学习,失落需要价值。

兴趣是那件让你白天痛苦地想、晚上睡不好、早上五点爬起来,一边苦笑着骂娘一边咧着嘴干完的事情。这才是兴趣本来的样子。

专业

不论学习任何知识,还是打磨任何技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开始就像专业人士一样生活。

最好的学习方式从来不是“学”,而是”用,开始就玩真的,绝对不拿自己当业余选手。 这个方法,本质上就是让你提前活在那个专业领域。开始的时候,一定非常困难,但是只有开始就努力像专业人士一样生活,你才有机会最终真的那么生活。

如果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要等待任何时机成熟,今天开始就按照那个标准要求自己。这样你相当于某种程度上已经活在自己期待的未来里了。

只要你尝试着和周围人活的不一样,就会感受到阻力。重要的是放弃这部分想被认同的安全感,如果这是一个你认准的方向,那就笃信自己的判断,虽然你也有很大可能失败,但是那又怎么样呢?不想被困在当下,我们只能勇敢迈出这一步。笃信的根基并非盲目的自信,而是源自扎实的推理和不断的拷问。没有足够的数据,不会轻易下结论。尊重概率,摆正心态。

劳逸结合固然没有错,不过它不应该成为逃避困难的借口,实际上,能否拉开差距都取决于你是否硬着头皮把最难的部分啃了下来。 别人在玩,那可能是因为已经攻克最困难的部分,而如果你只选择做简单的工作,那就不要用劳逸结合的幌子为自己找借口。

在学英语这方面,大部分掉进去的坑就是:对自己要求太低。其实不光是学英语,任何技能的打磨都应该尽量用一个高标准去要求自己。 这个世界整体的趋势都是在加速,想要领先你需要击败的对手可能并不少。对自己要求高一些,你在以后的日子不被落下的几率才会大一些。

尝到甜头 VS 吃到苦头

知易行难,听过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总体来说,这个世界还算公平,真正付出的人最终就会领先。即便结果来的比较慢,但一定不会辜负每个人的努力。

精通一门 And 抽象提炼/融会贯通

英语之美,停不下来
阅读之美,思考之美,创新之美
品尝到甜头

英语,刚需,听歌,看电影,欣赏美剧,阅读原著,写博客,翻译名言等
其实就是一个体力活,盛能生巧,坚持用
英语听不懂的原因不在听上,而在说上,道理很简单:只要说得出,就能听得懂。
所以不用刻意练习听力,只要多去朗读就能慢慢听懂了。

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放肆玩,专题式学习和研究,并学以致用,变成刚需
每天都停不下来,为了自己,更为了后代

当你辛苦地背单词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向大脑发送指令:这么痛苦的事情可一定要忘记啊!
于是越痛苦,忘得越多,越背不下来,进而越痛苦。所以想要不放弃,首先就不要给自己痛苦的暗示。

没有体会过学习快感的人,不知道学会某项技能之后自己的生活会有多大改变,进而不觉得现在的生活有什么糟糕的。很多时候,最可怕的事情甚至不是“得到后的失去”,而是从来就没有得到过,进而不觉得自己失去了什么。

只有在某一个维度上足够突出,才能和其他维度配合打出好成绩,而不是样样通、样样松。
重要的不一定是每个维度都深入且精通,而是自己在这个维度学过的知识、做过的研究都实实在在能够经得住考验。

你学会了一个技能之后,你的世界就不同了。
不论是游泳、编程、英语,还是其他任何技能,学会的人回头去看过去的自己,都会有重生的感觉。
学会、学好一门技能带来的则是重生的快感。你的世界多出了一个维度,你看到了过去不曾有过的景象,你甚至会觉得自己又活了一遍。

很多苛刻的要求,其实是我们自己无意识加进去的。
一想到英语,就是无障碍地和外国人交流,或者看外国电影不用字幕;一想到编程,就是要做一个华丽的APP,或者做一个酷炫的网站。
这个时候,要及时地给自己提个醒:你又犯了过度预期的毛病了。

我们总是会对自己将要做的事情抱有无限的憧憬,不然也就不会有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感叹了。
丰满的理想多半是你自己意想出来的,和这种臆测来对比,估计没有几个现实不显得骨感。

所以开始的时候,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甚至可以先不去考虑目标,直接去做。
有了第一步,你自然就会知道下一步应该定什么样的目标是合适的了。

别人会不会,那是别人的人生,我如果学不好,直接影响的是自己的生活。
但凡能够清晰认识到这一点的人,都不会用这种比下有余的方式安慰自己。
如果你一定要和别人比较,不妨这么想一想:别人不会,如果我会了,那么不就领先了不知一步了吗!

除了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差异之外,多数人真正的问题可能是:
并不认为自己真的能学好。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看起来很努力,自己也觉得很努力,但是终究没有学好的原因。
因为他们每次学习,其实都是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我确实学不好吗!
所以说底层的观念才是最根本的差异。你认为自己能学好,才有机会真正学好,
如果你打心底里就不认同这个想法,那么再好的方法可能也是无用的。

所以在开始学习之前,最好要从心底里相信,学习这件事情没那么难,你是可以做到的。

你希望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那就先按照那个世界应有的规则去行动。
自然而然你就会慢慢向那个世界靠拢,最终真的活在那个世界里。

不论是多么微不足道的小技能,如果有过一次从笨拙到熟练的体验,想必就能极大程度上消除我们对于学习其他技能的恐惧。因为这种体验能够让我们平静接受开始时的进步缓慢,让我们期待联系后的熟练应用。

刚需 And 刻意练习/正确的难受

沉默的力量
行动的力量
坚持的力量

遇到低潮/挫折如何应对?

心大了,事情自然就小了
实力强了,问题自然就小了
眼界宽了,路就多了
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谅解理解

生理上的原因:生病、饥饿、疲惫
心理上的原因:七宗罪

人人都有情绪和心情低落的时候…
人人也都有犯错的时候…

应对的方法:

  1. 美美地睡上一觉
  2. 欣赏美妙的音乐
  3. 阅读一本好书
  4. 自己写日记
  5. 进行户外运动
  6. 旅行增长见识,深圳通
  7. 沟通交流
  8. 欣赏一部电影
  9. 陪伴小宝,和彤彤一起嘻嘻
  10. 回顾复习,思考升华

当你感到恐惧害怕时?
一般是旧的错误的思维模式

  1. 回顾自己的成长
  2. 坚守自己的选择和信念
  3. 家人尤其是宝宝的力量
  4. 转移注意力,可同上,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当你迷茫时
一般是闲的~~~

  1. 回归初心
  2. 聚焦目标
  3. 挺过正确的难受高原期
  4. 先做了再说

耐心

事情很多,一件一件来做
日子很长,一天一天来过

不必担心自己现在还不够好,你要做的可能只是保持耐心,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即可。

行业与用户

理论与实践

读书的目的,学以致用。与其想着如何做到过目不忘,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应用读到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这些一再被践行的思想,已经开始在你的大脑皮层中形成了新的沟回,而你最终会将它变成一种本能。

纯粹依靠读书量的排名给自己安慰,可能不是一个好方法。不妨把关注点放在“学以致用”上,看看自己看了这么多书,有多少用在了改变自己的生活上。

总的来说,真的尊重知识的人永远是少数,他们也不太会记得自己读过了多少本书。对他们来说,读书只是一种生活习惯,学习方式,并不是用来和别人比拼的数字。

做人与做事

认真但不较真
努力但不强求

生存与生活

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工作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不要本末倒置

说想与听做

有好东西分享给大家是好事,但是也要注意分寸。分享的程度把握不好,就很容易入坑“操别人的心”有没有人听你说话,很可能不取决与你说的对不对,而在于你有没有说话的资格。
相比起宣布自己目标的人,那些选择不说出来的人,更容易实现目标。

真爱与孤独

害怕孤独和真爱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种区别我们可以视作是“弱”与“强”的区别。因为真爱的意思是,你甚至愿意把自己最宝贵的财富“浪费”在他们身上,这恰恰是掌握资源的体现,但是害怕孤独的人,会假借爱的名义疯狂索取。

如果你对某些人事物是真爱,那别用嘴说,你爱你的父母,你爱你的另一半,你爱你的孩子,你爱你的朋友。把注意力不求回报地放到真爱身上,这是真正幸福的关键。放到他们身上之后,关注什么?一样的:成长,关注他们的成长。这根年龄没关系,相信我,即便是你的父母也需要成长。

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知识想推荐给年轻人?

在不了解之前,先别急着说不感兴趣。
别为自己是个凡人而负疚。
坚持不是没有中断,而是现在还在做。
别为太久以后的事情发愁。
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决定。
没有选择的时候,就只能前行。
人生没有成功,只有顿挫和偶胜。
同一天,过的高兴,就赚了,过的郁闷,就亏了,过的浑浑噩噩,就没了。
在为浪费时间而后悔和自责时,你依然在浪费时间。

千万不要成为一个没有原则的滥好人,这样你帮助过的人不会感谢你,你没帮助到的人会怨恨你。

不要为了省点小钱而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自己的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完成一次印象深刻的旅行、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时髦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游、吃一顿大餐、看AV撸管;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一首诗、背牢十个单词、看一本经典小说、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多重复一次技能练习、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地网上闲逛刷微博、使用微信陌陌知乎等进行成功率很低的勾搭。

所谓成功的人生,就是这样把无数个或大或小的收益累加起来的结果。

选择无能」就是我们很难判断两个事情哪个更重要,比如两本书看哪一本更有价值我不知道,比如两个证书去考哪一个更有前途我不知道。于是就成了布吕丹的驴子,在犹豫不决中寸步不行,直至饿死。

执行无能」就是我明知道这个事情很重要,就是不去做。其实对广大拖延症患者来说,一个事情看上去越重要,内心的恐惧感就越大,就越容易拖,最后一事无成。

尽量少做或不做「短收益半衰期」的事情。

我一直以来错误地认为,我应该去适应所谓的主流圈子,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做事。
我也可以跟他们谈笑风生,跟他们谈各种项目,但是十年后发现,只要到最后一步,就是在彼此做决定的那一步,真正起关键作用的选项只有一个:这个人是和我一路的吗?
成与不成,就是这个。

几年下来,还在谈的朋友,还彼此信任的人,就是那种一开始见面就有一种志同道合,臭味相投感觉的人。哪些彼此都努力适应,都互相试探的人,最终也没办法走到一起。

做好你自己吧,你是什么样的人,喜欢做什么样的事情,你自己知道,就做你喜欢做的事情吧。

总结一下吧,我觉得,无论做什么,只有真的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并且顽强不懈地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去努力,你才可能成功。
其他一切所谓的成功学,鸡汤文,都是无效的。
我只问两个问题:
这是你想做的事情吗?
你为你想做的事情付出多大的努力了?

「精益创业」:一种个人行动策略

采铜老师最近几篇的文章写得非常好,这篇看完之后第一感觉就是100天行动就是一种「最小化可行产品」,每天10分钟或一个梦想番茄,100天后就能初步形成一个新习惯,在行动中得到反馈,开始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正文
作者:采铜

出自:知乎,可以点击「查看原文」来访问出处

互联网创业者应该大多读过《精益创业》这本书,但其他行业的人恐怕读过的不多。在我看来,如果这本书的思想只应用在创业领域,实在是巨大的浪费,因为它对指导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发展,也具有不同一般的价值。

「精益创业」(Lean Startup)的价值,是在这个变动不居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种可施行的适应方式。传统的创业,是经过一番周密的计划和布局之后,一步步地按照计划,完成项目的各个部分,最后构建出一个精致的成品。可是在市场环境下,存在太多的或隐或显的不确定因素,作为创业者,你如何成功地识别和观测这些因素,统合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制定一个正确的计划呢?即便你的计划在现时完美无缺,又怎能保证,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它仍旧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呢?而精益创业的思想,则是抛弃这种冗长呆板的计划,用反复实验和获取反馈的方法来探明环境,通过迭代优化来最终进化出一个最好的产品。

「精益创业」里最核心的概念叫做「最小化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就是说创业者应该用最快的速度、最小的资源制造出一个最轻量级的可被用户试用的产品,发布出去,再根据用户的反馈来进行优化和革新,这一过程称为「构建—测量—学习」(Build-Measure-Learn)的循环。如果你不构建最小化可行产品来做实验,就无法在现实中被测量,更无法基于反馈来学习,而只能是游离在市场之外,闭门造车,最后很可能一步步偏离航向,直至走进不可逆的失败的深渊。

思考一下,我们面临的人生挑战,跟创业者面临的挑战又是何其相似呢?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一个已知和未知交错的动态的环境之中,虽然我们常常自以为我们选择的行动是正确的,可多少次,最后发现只是美好的一厢情愿?我们想找到自己的个人价值,却又不知道去何处去寻找,我们想知道我们能干什么,可一边看着别人高歌猛进,一边看着自己原地踏步,在一年又一年激情万丈的新年计划和日复一日的意志消磨中自怨自艾。我们想行动,想改变,可问题是,终点虽璀璨夺目,但前路阻碍重重,这漫漫长路,我又何时能把它走完?

这就是现在时代,无数人走走又停下来的道路,我称为「西天取经之路」,即为了实现一个宏大的目标和计划,必须跋山涉水,过九九八十一难,还要抵御仓井、小泽这般妖精的百般引诱,既是肉体凡胎,又如何可能?

就像我在上一篇文章写到的那样,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是他和这个世界相互试探的过程。说白了,也就是在一片迷雾中,点燃起一盏油灯,逐步把自己和周围照亮的过程。

如果用「精益创业」的思想去发展我们的人生,当务之急,就是做出一个也许是挺粗糙的「最小化可行产品」,然后厚着脸皮拿到众人面前去看,去争取建议和批评,然后再行改进,通过一步步地迭代,向梦想靠近——

徐小平老师给年轻人做人生咨询,核心的思想,就是你还在学校的时候,就要拼了命到外面去找实习,到企业中出操练,只有这样,你才知道你能干什么。你的实习经历就是「最小化可行产品」,你通过你身边的同事来获得反馈,找到自己的价值。
如果你有志于做研究,就要本科的时候,就厚皮赖脸地挤到某个教授的实验室去,毕恭毕敬给师兄师姐端茶倒水,然后偷学或者光明正大地去学研究的路数,知道什么是做研究,以及你是否真的适合做研究。
如果你要发表一篇科研论文,按照国外的作法,往往会投稿前先发给比较信任、水平又高的几个同行看一圈,听听他们的意见,做出修改后再投出去。
如果你要写一本书,你可以先写一个样章或者提纲,然后发给这个领域的牛人,去找他们要反馈,而不是等到一口气写完后发现存在基本的理念或者知识性错误。
如果你要成为一名专栏作家,你可以先从写好一个博客开始。
如果你要设计一个茶壶,你可以就花10分钟,用橡皮泥捏出一个原型,发到微博上。
如果你要做一个漫画家,你可以在画好第一个故事后,就把它传到网上,任漫友评头论足。
如果你要做一个导演,就先拿出iPhone,拍出一个最俏皮的女朋友,传到优酷上。
如果你要做一个优雅的美食哲学家,那就从意淫一客小笼包开始。
如果你要成为知乎上的答题家,那就……

「精益创业」模型告诉我们,不要一开始就追求完美,因为你不知道怎样才叫完美。你必须去实验,去测试,去把东西做出来,和这个世界产生交互后,你才可能知道一丁一点可能正确的方向。

「精益创业」模型告诉我们,获取反馈是学习和改进的前提。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善于吸纳批评建议。我认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人一定是乐于听取批评的人,因为批评者就像是在帮他找bug,然后他不停地修bug,bug修完了,他就成了无敌的存在。当然对批评的虚心接受,不等于无脑接受,重点在于,始终保持心态的开放性。

「精益创业」模型告诉我们,要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到最佳的契合点。一个成成熟的人,必定懂得大时间周期的积累,懂得优势资源的保持和承袭,但是也必定懂得根据外界反馈的变化来做出必要的改变。就像物种的进化一样,基因的遗传和变异,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找到最佳的配比。

当「精益创业」的思想指导我们的人生行动时,我们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获益:

让拖延症去死!拖延症的一大成因是,我们准备去做的那件事,太重要又太庞大了,就像一个怪兽一样让人心生恐惧。可是如果一开始我们给自己的目标,仅仅是做成一个最小可行性的产品,十分钟、二十分钟,或者一个晚上就能完成,你为何不去试试呢?
在早期就获得激励!你不需要在板凳冷坐十年之后再获得鲜花和掌声,当你的第一个作品发布之后,你一定会收到一些人的肯定和鼓励,这些正向的反馈可以激励你去完成下一步。只要你一直以一种认真和反思的态度去做,那么这种激励就会伴随着你奋斗的整个过程。
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你把最小化可行产品发布出去以后,你等于完成了一个宣言,告诉世界:我来了!

如果你觉得我这篇文章还有点道理,那么当你读完的这一刻,你知道下一步,应该去干什么了吗?

Reference

[1]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2]古典: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3]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知识想推荐给年轻人?

罗胖60秒:认知有错误,行动就一定失败吗?

  1. 昨天我们说到支教,我想起一件往事。

很多年前,我在一家大学的影视艺术专业当老师,遇到一位一年级新生,女孩,看样子应该是偏远农村出身,长相也非常普通。

  1. 当年,影视艺术专业是很时尚的,她同班同学一般都是城里孩子。我就问她,你为啥要报考这个专业啊?

她说,我们山里,我觉得最牛的职业,就是来村里放电影的,我就想将来自己也放电影,所以就考来了。

  1. 当时我就心想,坏了,悲剧啊。她自身条件一般,加上这种错误认识,她将来在这专业咋会有前途?

后来的事实证明我错了。这个女孩现在不仅还在影视行业里,而且发展得还不错。

  1. 这件事让我反思,认知错误,并不见得是行动失败的原因。

如果一个错误的认知,能点燃一个人的希望,让他开始行动,放长远来看,其实是一件莫大的幸运。

视频: 有效行动的逻辑[罗辑思维]No.199

手机版播放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1NDkyODA4OA==.html

罗辑思维书单

01 有水就有出路

当环境一片混沌,信息不明确,理性思考能力根本就用不上时,怎么办?站在原地等死?不会,行动者自然会找到线索。

吴伯凡老师举过一个例子,假设一个人在莽莽苍苍的大森林里面迷了路,他该怎么办呢?难道非要找一张地图,或者找一个向导,才开始行动?肯定饿死,有经验的人会这么做——

用耳朵去仔细辨别水声的方向,哪怕是再小的水流。为啥?因为小水流会汇入大水流,大水流一定会汇入小溪流,溪流最后一定通向大河。只要顺着水流走,放心,一定会走冤枉路,因为水流是弯曲的,但是肯定不走回头路,只要你的体力够、粮食够,一定会走出来。

02 痔疮是进化的代价

人体是一个极其强大而精妙的存在,可是又最脆弱。

人体现在已知的毛病是13000多种,我的个老天,没有任何一个物种有这么多病,而这些病绝大多数属于三类,按照王东岳先生的说法,叫进化病、文明病和医源性疾病。

什么叫医源性疾病呢?因为去看病所以导致的病,比如说抗生素滥用;那什么叫文明病呢?进入文明生活之后,我们和原来的生活环境完全不一样得的病,比如说吃得太多,容易得糖尿病;那什么叫进化病呢?就是在进化过程中,拿到了形形色色的好处后付出的代价,这就是进化病。

举例来说,因为直立行走,我们的内脏是呈纵向排列、那就出现一系列的下垂——胃下垂、小肠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在身体的末端还出现了一个其他动物绝对没有的病,就是痔疮。因为长期直立,所以在肛门部位的血就很难回流,这就是痔疮的来历。

03 学渣逻辑就是胜者为王

用因果论理解世界,这是学霸逻辑。他相信什么?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我平时好好复习,上课认真听讲,我在考场上就碾压你们,我的能力强,所以我一定胜出,这叫学霸逻辑。

但是,进化论讲究的是胜者为王。这是学渣逻辑,也不完全是学渣,至少是60分万岁。我每次考试都是60分,你能拿我怎样?我跟你学霸还是一个班往前走,我没留级。但是万一某一天出现有利于我的情况呢?比如说某个大学只招体育特长生,我的体育就是比你学霸好一点,没准儿我读的学校就是要比你好。你看,这叫胜者为王的逻辑。

04 人类演化的本质就是抄作业

有一次我问吴军老师:你觉得人工智能将来会不会超越人类?吴军老师的回答我很意外。

他觉得应该不会,因为人工智能缺心眼儿,不会犯错。

人类的演化过程就是基因一代一代地往下传,本质上就是抄作业,班长抄完了学习委员抄,然后课代表抄,轮到我这个学渣抄的时候,就容易把3抄成8,那就犯错了。因为水平差,所以犯错都是稀奇古怪的错误,那其中有的错误就会保留下来,这就是进化的起点。

05 人为什么不长毛?

人为什么不长毛呢?我们所有的近亲,从猴子到猩猩都有毛,唯独人类把体毛几乎褪光,这是为啥?

历史上有过一个很奇葩的理论,叫水猿理论。就是说我们这一支猿猴原来在水里生活过,是两栖动物出身,毛增加水流的阻力,所以就褪光了。而且我们胳膊上和脊背上汗毛的走向,和其他的灵长类也不一样,都是指向脊梁骨的,这就是顺着水流的方向,而且我们的人体呈现流线型,皮下脂肪比较厚,他举了大量的例证,非得说我们在水里生活过。

但现在主流的科学界公认的一个理论是散热理论。因为直立行走对于能量的损耗是非常节省的,所以我们发展出一项绝技,就是长途奔跑。怎么解决长途奔跑的散热问题呢?猎豹、狮子、老虎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咋就有本事解决呢?我们心狠手辣嘛,对自个儿下得去手,我们把一身毛给褪掉了。

06 盐,人类的第一款毒品

为了散热,狗只能把舌头吐出来散热,因为身上没有汗腺。但是我们人就可以,人浑身上下充满了汗腺,可以通过大量排汗来散热。

这就带来一个天大的坏处,就是电解质流失,盐分流失,所以我们必须大量地补充盐。现代人,我们已经不那么跑了,每天不出那么多汗,但是口味养成了,不吃那么多盐,就觉得津淡无味。

所以盐是什么?盐是人类的第一款毒品。盐对身体不好,引发心血管疾病,但是我们对它有强烈的依赖性,这也是一个天大的坏处。

07 我们都是早产儿

人类的婴儿本质上全部是早产儿,有一半的妊娠是在体外完成的,人类的孩子六岁之前没有任何自我生活的能力,必须是妈妈来抚养。这是不是天大的坏事?

但是人类文明又把它变成了好事,因为这六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母子之间、代际之间,那个家庭的感情纽带非常深厚,这就让人类的知识可以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如果人类像什么斑马、羚羊一样,生下来几分钟就可以乱跑,不需要妈妈,那些知识它就传不下去,层层叠叠的人类文明它就堆积不起来,这又变成了好事。

所以说,进化过程的一个特点,就是分不清楚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坏事,你明明获得了一项优势,但是大自然要求你支付一项代价,它又变成一个坏事。

DeepCreator:得失平衡

08 有效行动的逻辑

过去我们总以为,人类最值得骄傲的是我们大脑里的理性,这是我们区别于所有动物的地方。所以应该用理性来统领行动,一件事想明白再干,没有地图就不要出发,权衡完利弊再做选择。

但我们今天这期节目试图帮大家把这个关系颠倒过来——有没有可能用行动来统领理性呢?先干了再说,然后用理性辅助我们一步一摇地,一步一蹒跚地往前走。

人的外部环境有两大天条。

第一,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意外,你在任何时候做理性判断的时候,信息都是不完善的。第二呢?就是好事和坏事是说不清楚的,你在任何时点做利弊判断,看到的图景很可能再往前行动一步就变了,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

所以在有效行动者的世界里面,他永远相信两件事。

第一,先干了再说,因为只要干了,我就会遇到更多的意外,就有机会把握这些意外。第二呢?只要我行动,就有机会洞察优势背后的代价,有机会把那些坏事变成好事。

09 女人隐蔽排卵是为了留住男人

很多哺乳动物都是雄性比较好看,雌性灰不拉土的没什么意思,唯独人类的女性非常的漂亮,比雄性漂亮,为什么?为了绑住男人嘛,给我来弄吃的,我来专心抚养孩子。

而且人类女性还专门发展出一套策略,叫隐性排卵,就是没有发情期,你看,其他的动物都有发情期。做爱的时候警惕性降低,天敌很容易就把你给弄死,一般的动物如果没有发情期的话,那叫作死。但人类突然变成了可能是物种史上最为淫荡的一种动物,每天都能做,为什么?因为人类隐蔽了排卵期或者说发情期。

人类知道女性有排卵期,才是100来年的事,以前不知道的,以为做爱就能生孩子。那就奇怪了,人类为什么搞出来这套策略呢?其实就是女性用这种方式绑住男人,你跟我做一次,你以为就有孩子了?接着做。如果你不在身边,那隔壁老王就有可能来,所以你一直留在我这儿,要不然生出来的孩子是不是你的,你可就不知道了。

那男人没办法嘛,只好守在自己女人身边,天天做,期待开花结果。其实上当受骗了,他们哪知道,一个月只有那几天是排卵期,能够开花结果的,所以几百万年来男人都受骗了。

另外一方面呢,就出去找吃的,回来养活老婆孩子,承担起家庭责任,渐渐地就发展出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家庭这个东西是个宝,宏大的人类文明都是由这个细胞层层叠叠的发展出来的。

10 二把手比一把手更重要

真格基金的创始人,中国最知名的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老师说过一段话。

他说,过去做投资的时候,总是最在意一个团队一把手的水平,这是团队能力的天花板,他的最精彩的想法都体现在商业计划书里了,所以能不重视吗?但是做了这么多年投资之后,发现一个团队有没有未来,关键看它二把手的水平。

这个逻辑有点奇怪,怎么二把手比一把手还重要呢?

徐小平老师说,一份商业计划书仅仅是他想法的镜子,而二把手是他行动能力的镜子。这说明什么?说明他把想法成功地推销给其他人了,而且是一个优秀的人,他可以搭建一个优秀的团队,这说明他从想法到行动迈出了关键一步。只要这一步走得非常漂亮,找来一个精彩的二把手,那后面的事就不用管它了,它肯定一路走向胜利了。

你看,这就是一个老江湖的水平。

这段话我们做一个总结就是——

你的想法再精彩,那是想法的价值。而你的价值呢?永远体现在行动之中。

——罗胖荐文——

本期,罗胖推荐大家阅读著名科普作家史钧的《疯狂人类进化史》——一位生物学教授写的爆笑进化史,开你“脑洞”,涨你“姿势”。阅读这本书,就像是一次波澜壮阔的人类身世探寻之旅,你一定会为自己祖先那不可思议的进化历程而惊叹不已。

关于进化史,如果你意犹未尽,还想知道更多,罗胖推荐你读《人类的荣耀》。这本书从人类的大脑、神经、语言的角度,重新解释进化史。读罢你会发现,关于人类的大脑,我们的认知原来那么有限,但这本书将大脑引以为豪的各种功能一一道来,让你找到人类独一无二的关键。

罗辑思维:大家都有拖延症 36

死磕自己,愉悦大家,欢迎来到罗辑思维。今天我们要说的确实是一个死磕的话题。先说个段子,话说蒋经国先生临去世的时候,躺在病床上已经奄奄一息了,旁边的副官们就问,哎呀,老先生啊,你的这个接班人还没有定啊,你赶紧定啊,你不能再拖了呀。老先生说,还得拖一会儿,再等会儿,你等会儿,你等会儿,然后就咽气了。旁边人就说,哦,原来他指定的是李登辉,你等会儿。这个笑话比较冷,不好笑,对,今天我们说的就是你等会儿,是拖延症的话题。

我自己就有拖延症了,很早就有拖延症了,很早之前就定了,我要讲一期拖延症的话题,但是一直拖到今天才算把它给讲了。有一本书上说,拖延症的人大概占人口的70%到80&,这完全是胡说八道,据我所看,应该是百分之百的人都有拖延症。你就自己想吧,你是不是有家里买了但是到现在封皮都没拆的一本书搁在书橱里?如果有,这就是拖延症的症状。

什么是拖延症?就是你明知道这件事该干,但是你就是拖着不干,而拖着不干的同时,心中还有强烈的焦虑感和负罪感。你看啊,拖拉、焦虑、负罪,这三条凑齐,这就叫拖延症。所以很多人说拖延症不是懒,对,确实不是懒,如果 是懒,仅仅是拖,没有负罪感,没有内疚感,那就叫没心没肺,那就叫没皮没脸,那就是懒汉一条,那我们不跟你谈什么拖延症。拖延症是明知要干,但是就是没有办法让自己开始干。

我看过一个段子,说有一个人,说今天晚上我终于要开始做我的创意方案了,所以我回到家,打开电脑,但是还要做一些准备,我得心态要调试好,这个工作这么重要。所以我先吃了一碟瓜子,又啃了一只鸡爪,又吃了三个巧克力派,然后身体调整得不错,但是心情还没调适啊,于是又洗了一个澡,这个澡洗完之后檫了一遍爽肤水,有檫了三遍爽肤露,然后觉得这个范围还不太对,给自己泡上一壶香香的菊花茶,终于这个时候心如止水了,然后我看着那个打开的word文档,终于睡着了。你看,这就是典型的拖延症对吧,我自己也是,我就是做这一期拖延症的这个话题,我是一直拖到昨天晚上十一点,我才开工,一直干到夜里三点半,我才把这个方案给写完。

对,哎呀,怎么跟拖延症做斗争呢,那好啊,罗辑思维的办法有啊,我们看书啊,几个月来,我把所有我能够找到的,不管是图书馆的书店有的,电子网站上卖的,所有有关拖延症的书,我几乎都浏览了一遍,结论是什么呢?请听结论啊:所有关于拖延症的书都是胡说八道!哎呀这句话出来不定要得罪多少人,但这就是我作为一个读者的切身感受。你看啊,只要你把这个东西当成是一个病,就一定会有无数的人出来说,我能治,对吧。气功大师给你辨舌,中医大师让你吃绿豆,禅宗大师让你打坐,冥想,总而言之,你只要敢说你有病,就一定有人敢说我能治。可是治的方法是什么呢?所有关于拖延症的书基本上结构都是这样的:首先吓唬你,告诉你拖延症有多大的危害,然后告诉你拖延症分几种,然后告诉你拖延症的原因是什么,一通云山雾罩,最后一旦落实到怎么治疗拖延症,哎你看,乐子就来了,就是一堆不靠谱。

告诉你,拖延症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嘛,你注意力集中嘛,你把QQ关掉,把音乐关掉,把电脑关掉,别去玩游戏了,你不就治好了嘛。你不就是拖延症不会管理时间吗,你得会管理时间啊,你把自己的时间表掐好,对吧,你把大任务解析成小任务,你就按照自己的时间表一点一点弄。最奇葩的有一本书叫《番茄工作法》,说一个番茄时间是25分钟,你给自己设一个闹钟,在这一段时间里,绝对不要让任何人打扰你,就25分钟,专心致志地干一件事,一个番茄做完了,然后再做另一个番茄时间的事。哎,如果我能做到这些,我还叫拖延症吗?你说的那些方法恰恰是我明知其有,但是我做不到所以才叫拖延症啊,拖延症的特点就是,我明知道那个该干,而且我心里焦虑得要死,但是我做不到啊。

这就像说减肥啊,很多人都说减肥还不容易吗,管住嘴,迈开腿,对吧?少吃多运动,傻子都知道,但是你看罗胖现在这个样子,像是减肥成功的吗?我告诉各位,就减肥这件事,我什么招都试过,从吃药,到跑步,到运动,到满地打滚,什么招都试过,就这个体重嘛,而且我也知道问题在哪儿啊,就是看到东西他就忍不住啊,哎呀那个食物那个香气顺着嗓子眼往下滑,那是停不住的呀。一旦想要出去运动了,浑身那个懒筋就开始出动,然后你就找出任何借口把这件事往后拖延。

所以很多心理问题啊,我们打个比方,就有点像那个沙漠植物,你看着露出地面的就那么一点点,好像是纤芥之疾,对吧,不大,但是你真的往底下扒,你会发现它在沙漠里因为它要够到水很远,它那个根系非常粗壮,而且盘根错节,扎在底层深处。所有的什么减肥啊,拖延症啊这些问题,就是沙漠植物,表面上看起来就是人的一个小毛病,可是它在人的心理底层扎的那个深度是非常之深的。说白了,我们现在人类拥有的心理学、生理学的一系列的知识距离剥开这些病症的神秘面纱可能还远着咧。所以我才说,所有这些病的治法都是不靠谱的。

甚至它让我联想起一个东西,就是我所谓的叫妈妈式的唠叨。你看,很多妈妈都是这样的,跟孩子,她扳孩子的毛病都是这样,你不认真学习,那你要认真学习啊;你上课不听讲,你得认真听讲啊;你考试粗心,你得细心哪;你做事鲁莽,你别那么鲁莽。。。你看这就是妈妈式的唠叨。它为什么没用?所以很多妈妈说孩子不听我的,废话,没有嘛,哦你以为这个车往那边奔,你觉得错了,你就拼命往回拽,要知道,所有人的行为他都是一个心理现象的表层的呈现而已,你不解决他内在的,深层的心理结构和他的一个认知格局,你想就原路把他往回掰,那是掰得回来的?

所以很多人说,那减肥有成功的,没错,但是很多减肥成功的人都没有告诉你,他为什么减肥成功了。比方说我就有一个生活经验,所有中年以上已婚男人,突然开始跑健身房,开始减肥,我告诉你啊,十有八九恋爱了。只不过他已婚,他没法说,他爱上谁,他没法告诉你。所以过几个月,哎呦发现大变活人,怎么突然艘了二十斤呢?我告诉你,没准儿背后的整个心理格局发生了变化,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他减肥成功,而是在于他已经是另外一个人啦。

人类历史上啊经常会发生一些这样的事,就是外在地设定了一个标准,然后认为你现在这个方式是错的,于是他就认为这叫病,然后怎么呢,来治。我告诉你,人类历史上好多东西都被当做过病,比如说手淫,这事被当做病,然后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网站上,我们的书籍上,还有一堆书告诉你,手淫不是一件好事,这种带来快乐的事,有什么不是好事的,对吧,它能伤到什么身体。第二,左撇子。左撇子,你看,中国大多数左撇子从小就被矫正过来了,我问过很多左撇子朋友,都是右手写字,这就是从小矫治的结果。其实你说左手写字有什么问题呢?再比如说同性恋,同性恋一直被当做一种病去治疗,直到现在。昨天在做方案的时候我还上网查了一下,我们现在还有好多医院声称,我的门诊可以治疗同性恋,然后出的那招那叫一损,说你手上绑一个橡皮筋,一旦看见同性有感觉,你就弹自己一下,很多人把自己手腕弹得通红,该怎么同性恋,还得怎么同性恋。就像今年美国那个著名的反同性恋协会,那个会长钱伯斯,他就是坚定地反同性恋,因为他觉得我是同性恋,但是我治疗好了,他靠崇拜上帝啊,然后用教会的那一套,他觉得我治疗好了,所以他就认为同性恋的反面是什么,就是神圣,同性恋的反面不是异性恋,你们就是不神圣而已,所以得治。他认为我治疗好了,你看今年六月,他自己出来说,他说我向所有我的言论伤害过的人道歉,我终于认识到,同性恋是一件无法治愈的事情,我从此宣布, 所有号称能够治疗同性恋的方法全是骗术。

没错,所有的心理问题,如果他仅仅是特征,但是因为跟社会的通常的标准显得不适应,显得格格不入,而你认为这就是病,所有承诺去治你这个病的人,都是骗子。你可能会说了,哎就算拖延不是病,它总是个问题吧,对吧,太行山落在我们家门口,我就是愚公移山,我得把它搬了呀。对,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刚才我说了一句话,说所有关于拖延症的书都不靠谱,这话说得绝对啦,我们找回来点,有一本书我看完之后,我觉得还是靠谱的,叫《拖拉一点也无妨》。它的作者叫约翰.佩里,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哲学教授,他研究出了一套对付拖延症的方法,名字叫:结构性拖延法,这个研究成果曾经被美国的大学授予‘搞笑诺贝尔’,这个奖呢教授专门发给那些正式发表了论文,但是特别无厘头,甚至完全没有价值的那些科研成果,这个成果就得了那个奖,说明在当时美国的学界主流心理这个说法特别搞笑。

确实也很搞笑,因为他解决问题的整个思路,跟一般的拖延症治疗方法都不一样。一般的说法都是,你得把这个问题解决,你变成一个勤快的,不拖延的人,对吧?可是佩里教授这套方法,他说啊,这拖延症没办法,人类嘛本来就不是你自己所构想的那种光荣、伟大、正确的那个物种。从古希腊开始,我们都认为人是理性的,但是我们越活得久,人类文明越往深处走,我们越发现人类有大量的非理性地带,人哪是个理性的动物呢?所以罗素曾经讲过一句话,说我一生都在寻找人是理性的物种这个结论的证据,一生我都没有找到,确实。

那好,那既然我拖延了,怎么办呢?那就想办法把拖延变成一件有价值的事。佩里教授说,你看,你不是拖延这个事吗,对,你就同时找好几件你觉得有价值的事,你就搁在这。比方说我现在要写一份年终总结报告,我就是不愿意写,我就是想拖着,好,你一旦意识到你想拖这件事,那你今天就找几件事,比如说把家里的账单清理一下,比如说把自己电脑桌面上的文件给整理一下,比方说你再写几个你曾经拖延下来的计划任务,比方说你找来一本你一直拖着没看的一本书,然后今天为了拖那个事,好,我把以前拖的这个有价值的事情把它给干了。他就说,他说我就是这样,他说我曾经因为欠出版社一篇稿子,一直拖一直拖,一到我想到要干这个事我就头疼。那我怎么办呢?我就跑到宿舍去跟学生聊天,然后时间一长,我虽然那本书在出版社眼里我已经是臭狗屎了,但没关系,学生突然喜欢我了,我突然成为斯坦福大学非常受学生欢迎的青年老师,因此还得了很多奖,他说你看,这不是很有价值的事吗?这就叫结构性的拖延法,就是叫祸水东引。

哎呀,你说这事靠谱吗,对,我觉得特别靠谱。你看,拖延症本身并不是真正的危害,真正的危害是我们的一个心理机制,就是我们觉得我们又拖延症,所以我不能承担太多的任务,我今天就这一件事,我想办法把它克服掉,我不拖延。哎呀老先生,你既然是拖延症,你就是克服不了嘛,那你把那件事搁在这,那你为了拖延这件事你只能怎么办?你就找出大量无意义的事情去做,比如说各种娱乐,聊个QQ啊,打个游戏啊,然后东搞西搞,最后实在不行,你会躺在沙发里,当沙发土豆看电视,你都不会把那件事干了,而你这一天将会过得毫无价值。

佩里先生他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你找来一堆有价值的事情,让它互相之间拖延,哎,你就算是东路不通,你西路也通了嘛,你毕竟做了一点有价值的事情,这就是结构性拖延法。所以这种方法的本质其实就是跟自己玩心理游戏。对呀,人生就是这样,你就得不断地把自己当敌人,跟自己玩心理游戏呀。

我还记得我大学有一个同宿舍的一个同学,抽烟,经常抽烟,烟瘾特大,然后呢经常自己就没钱买烟,学生那个时候都穷嘛,所以他有一个习惯,他每买一包烟,二十根一包烟啊,他会从中拿出四根烟,然后藏在这个屋里的很多地方,故意要让自己把这个藏烟的地方忘掉,每买一包烟都这样藏四根。我就问他,我说你干吗要这么干呢,他说,当我没钱抽烟的时候,我心里是有数的,这屋里一定有,我一定能找得到烟,所以他说这个时候,那就是救命的烟。你看,这不就是跟自己玩心眼吗,没办法,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旅途,就是这样的一个征程,你不跟自己玩心眼,你有的时候就真的会被自己搞败的呦。

好了,下面我跟各位分享一下,罗胖是怎么跟自己玩心眼的,我是怎么跟自己玩我的拖延症的。我昨天想了想,我大概有三招,我觉得还算是我的心得。第一招呢,有很多拖延症的书上都讲,你要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去完成,我觉得这个不靠谱,我的心得是,把那些创造性的任务分解成机械性的劳动去完成,这个时候比较好完成,其实你想啊,很多人拖,有的时候并不完全是懒,他是对那些就是创造性的事,他对自己有完美主义的要求,他要求自己做到自己根本达不到的那种水平,所以他就会一直拖着,等着。比方说我高考的时候,那个时候罗胖是高三学生,我就有一个办法,我知道我拿起什么政治、历史、地理这些文科的书一旦要背,我的注意力也就集中个五分钟,然后就又去搞东搞西了,对吧。那怎么办呢?我从高二夏天,就是暑假那一次,我就给自己下了一任务,我要把历史、地理、政治三套教科书,我要抄五遍。你看它就是抄,不需要我背,不需要我调动,我只需要做机械性的劳动就可以了。哎,我就真的抄了五遍,我从来没有背过书,但是我真的高考成绩就还可以,你看,这就是典型地把创造性劳动变成机械性劳动。你去观察啊,所有拖延症,最严重的人群是什么人?就是干这种创造性劳动的人,最被拖延症所苦的人,就是那个出版社的编辑,求爷爷告奶奶,找作家去组稿,然后作家那就跟你拖,他们可不是按小时跟你拖哦,他是按年跟你拖哦,那会拖得真是山长水远,你都不知道会拖到什么时候。对呀,因为你在做创造性的劳动,一定要用机械化的劳动把它分解掉,这是我的一个心得。

第二个心得,叫让种子飞一会儿。啥意思呢?我还记得我在高考的头一天,我们班的班主任跟我们讲了一个高考的技法,因为第二天第一场要靠语文嘛,说你拿到语文卷子之后,千万不要一开始就做题,先翻到最后一页,先看作文题,看一眼,看懂了,然后就搁下,然后从开始第一道题开始做。它什么意思呢,就是虽然这个时候你在做前面的题,但是因为你看了这个作文题,所以这个作文所有的构思,你不要以为我不在想它,其实它已经在你心里开始生长,开始发芽,开始飞一会了。所以当你把前面做完,再开始做作文的时候,那个构思在你不知不觉的时候,它已经完成了一部分,这是一个节省时间的方法。我自己对付自己的拖延症,现在也在用这个方法,就是不管这件事我多不想去干,我会强迫自己先干一件事,先把这件事了解了,然后我把它搁下,然后虽然我也在搞东搞西,但是我知道那个种子它在长,所以一旦我觉得,哎呀时间来不及了,然后我必须要干的时候,我会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把它干完。就像我做这一集节目的节目方案,虽然我一直憋到昨天夜里才干,但是此前我读书,去酝酿这个概念,还是酝酿了很长时间,这是第二个方法。

第三个方法其实特别简单,既然你认知到自己有拖延症,可是你知道拖延症有一个最大的共性,就是当你是一个人的任务的时候,你会拖延,而在群体压力下,拖延症会解消,解消很大一部分。你看有一个现象啊,美国很少有富人是胖子,胖子基本都是穷人,不是说穷人就一定是人穷志短,不是这个意思。是富人之间他们在社群里,是有社群压力的,因为你胖意味着你意志薄弱,你自控能力差啊,所以你在社交圈里你不好混呐,这种群体压力会对人的行为构成很大的这种反制能力。所以我一旦意识到自己有一件事想拖了,我有时候就会采取一直办法,就是开会,请一些人来说今天我们做个方案,然后我们开个会,我们请大家坐在一起,我们群策群力把它完成。大家觉得罗胖很谦虚,其实不是,我就是找几个人看着我,然后当人面前,你会发现你另外一个心理机制就会启动,就是虚荣心,对吧,当着大伙儿的面,你总不好表现得很懒吧,然后你就会用虚荣心顶着自己有一口气把这个事很迅速、很利落地把它干掉。

好了,我的招也分享完了,但是这个事还没完。其实今天我做拖延症这一期节目,我真正想告诉你的是,也许拖延症真的就没有办法,因为我们的敌人何止是我们自己,我们的敌人是一个比自己还要恐怖得多的东西。那在拖延症的背后,那个我们真正要面对的庞然大物是什么呢?是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史。你看啊,减肥为什么难,就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是由几百万年的进化历程构成的,而我们进入文明社会,能吃饱肚子没多少天啊,对吧。所以我们的生理结构都是看到东西就得吃,吃了东西就转化成脂肪,然后堆在身上,以应不时之需。而现在一日三餐,每顿大鱼大肉,你说那个堆积的脂肪肯定超过含量嘛,因为我们进入我们社会很短呀,我们的生理构造的改变还来不及做反应。

你看人类进入文明才多少年,几千年满打满算,对吧,才繁衍了多少代?我们就从孔子他老人家算,现在他老人家的七十三代孙孔庆东教授,还活蹦乱跳地在北大校园里呢,对吧。可是几百万年的进化史,那是几十万代的人呐,那你怎么能够应对如此迅速的改变呢?我们去讲的这个拖延症,也是这个道理。你想,人类有一种底层的心理结构,就是我们更看重当下的价值。你想作为一个原始人,一个进化的猿猴,逮着一个东西不吃,留到明天吃,凭什么呀,夜长梦多嘛。所以我们对当下的价值评估就更高,对未来的价值评估就更低,能懒一会儿就懒一会儿,能把当下这个爽先爽掉,然后至于未来,一会儿再说!这是一个底层心理结构。

哎,在这里我们可以插播一个概念,叫利息。啥叫利息呢?经济学书上都写到,这叫资本的价格,但是它就是人类进化史形成的结果。比方说两苹果,你说你是今天吃还是明天吃,对吧。如果一样大的苹果,当然少废话,先拿来,我今天先吃了。你如果明天吃,那可以,能不能给我一个大一点的苹果咧,我就忍一忍,我忍到明天,我获得点奖励,对,大出来的那一点点苹果,就是一天的利息,这就是利息的来源。

所以你看,有一种叫伊斯兰银行,他们因为古兰经的要求,伊斯兰这个宗教它是不允许有利息,有放贷行为的,所以伊斯兰银行就没有利息。但是他们用了大量变通的手法,比如说入股,比如说你要买东西我替你买,然后加个价,等等各种各样的方法变通,又把利息给找回来了。所以你看,强大的宗教信仰打偶没有办法去应对人类底层的心理结构,这种对利息的诉求,也就是当下先爽了再说。所以拖延症真的不是病,它就是人类的底层心理结构,自古以来都有拖延症。

我们知道很多故事,比如说庞统,那是大才子,然后张飞去见他的时候,他堆着一堆案卷都不去处理,然后张飞来了,他说好,现在我处理给你看,一个上午把事干了!那不叫拖延症是什么?这是典型的。

但是我们要说,之所以拖延症现在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话题,成为很多人去谈的一个话题,是因为我们现代的工业社会确实加重了人的拖延症,以及它的危害。为什么说加重了呢,你看啊,它有这么几个机理。第一,现代社会,一个人从目的到手段的距离变得更远,原始人你可以想,他这一顿他干活,他捕猎,他就吃,他不捕猎,他就不吃,手段和目的之间非常近。可是现代社会不是这样啊,有一个典型的段子,一个富翁到海滩上看见渔民,说你怎么这么懒,躺这儿晒太阳,你干活啊。渔民说我干吗要干活?挣钱啊。为啥挣钱呢?挣钱之后你就可以什么都不干,躺那儿晒太阳啊。渔民说对呀,我现在不就在这儿晒太阳吗?这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故事。你看,这就是现代社会,它的从手段到目的的过程变得非常复杂,人不能直接用自己的本能感受得到,所以酿造了拖延症。

第二个原因,就是现代社会的很多目的是被强加的,我们听很多人拖延,都是写个方案,哎,你愿意写那个方案吗?你愿意写那总结报告吗?他不是没办法吗,是公司的要求,是客户的单子,你不能拖,而你从本能上,你是不愿意去做的,人都有这个心理机制。有一个笑话啊,说有一个老大爷,家里有一块草坪,一堆小孩经常在那儿踢球,把草坪都踢得乱七八糟,老大爷是怎么说都不听。他就想了一个招,他那天就跟那帮小孩说,哎呀说老大爷很寂寞,你们天天来踢球,让老大爷看,我表示非常的赞赏,然后我们进行一次亲切友好的会谈,这样,你们每次来踢球,踢一天我给你们一块钱奖赏,你们每天都来,孩子们很高兴。过了几天呢,老大爷说,哎呀我现在穷了,你看我只能给你五毛一天了,孩子们也很高兴,五毛就五毛,我们就当五毛。又过了一段时间,老大爷说,哎呀这五毛钱我也给不起了,我真的要破产了,我给不起这钱了。孩子们说,切,五毛钱都不给,一块钱都不给,我们还踢个球?!不踢了,不玩了,他们就走了。你看,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人哪怕这个事他爱干,只有他感受到一点点这个是被强加的一种目的性,他就倾向于躲避这个任务,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

第三个特征,就是现代社会因为大众传播,每个人都一脑子观念,都是电视、报纸塞给我们的,我们脑子当中有很多关于正确的想象,其实拖延症很多东西都来自于那种不适当的想象。比方说啊,我们买本书,我们为什么买呢?因为我在下单购买的时候,一瞬间脑子你会出现一个画面,当我读完了这本书,我就口若悬河,我觉得这本书里所有有趣的东西就成为我的知识,然后我跟美女在讲这个知识的时候,她们就会用崇拜的眼神看着我,我就很爽。你看,他一瞬间,虽然时间不长,但一瞬间会点亮一个大画面,然后你就下单了,然后买回家你就不看,这就是拖延症的来历。

有几个闲的蛋疼的科学家就做过一实验,把一帮人弄在一起,给一张电影的目录,说你们挑,看什么电影,看三部电影,一天看一部,你们挑,哪个片子。很多人都倾向于挑比如辛德勒名单啊,这种片子,就是严肃、高雅、得过奖、是艺术,这样的电影。可是等他们挑完之后,排自己的观影顺序的时候,通常都把严肃、高雅、艺术的片子放在第三天看,第一天一定看点什么生死时速啊,什么蝙蝠侠啊这种比较欢乐的片子。所以你看,人的本来是怎么样,和他心目中想象自己是怎么样,在现代社会其实是分得很远的。

换句话说,我们刚才总结的三点就是,第一,目的是想象出来的,第二,目的是别人强加的,第三,目的和手段之间相隔得很远。

那好,当一个人追逐一个如此虚无缥缈的目的的时候,他为什么不拖延呢?这往往就是现代社会的机理加重拖延症,让拖延症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症结的一个原因。好了,分析到这儿,你说你罗胖子胡说八道,你跟那些写拖延症的书的作家有什么区别啊,对吧,说了半天不解决问题。好,那我们尝试解决一下问题。

第一,我认为这个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会解决,说白了就是现代性造就的问题,将要靠现代性本身的解体来加以解决。在不久前的节目里我曾经讲过,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兴趣社会,每一个人可以基于自由意志,去追逐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如果这个预言真的成真的话,那你想,拖延症的问题会不会就得到一些缓解?每个人都做着自己爱干的事情,那自然就不会拖延,至少我从来没见过一个小孩去拖延着不去玩,拖延着不去打游戏,这件事情是不会发生的。所以目的和生命本体的更加贴近,是最终的解决之道。

但是你说这要等很多年,我现在天天被拖延症苦恼,我应该怎么办?要依我说,你别着急,这就是人生上境界的过程,你看啊,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时间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一个两三岁的孩子,他觉得一个小时就很长,你说现在不许看电视,一个小时才能看,哎呦他觉得等太长了。十几岁,二十岁的人,他的时间概念是什么?一天他觉得很长,心爱的姑娘一天没见着了,百爪挠心。三四十岁的人,他规划人生,他这个时候是以年为单位,这一年怎么样,那一年怎么样。过了五十岁,他往往就开始用十年左右的时间跨度来思考人生。你看到了邓小平那个岁数,七十多了他跟香港一谈回归,跟英国人谈,不就是五十年不变,制度!你看,他到七八十岁的时候,他想的那个时间跨度就是五十年,这是我们这个岁数的人无法理解的那种思维方式。所以说白了,对于现在价值和未来价值,就是跨越时间的价值调度、匹配、平衡,所有这些事情说白了是要靠成熟,人格的成熟才能做得到的。成熟,有的时候你就得靠时间去耗,去磨。

这里也可以交待一下,为什么我今年要去做罗辑思维这件事,就是因为我四十岁。四十岁的人会有一种感觉,就是我站在人生的中间这个点,因为人生大概八十,四十岁正好中间。四十岁之前呢,因为屌丝逆袭嘛,我们总是想更大的房子,更多的钱,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好的社会声誉,都在奔,因为我是弯腰上山,山顶在前面只要奔就可以了。所以你觉得人生是无穷无尽的,前面时间又的是。可是当过完四十岁生日的那一天,我突然往山下一看,我发现我到山顶了,到山顶,你能看得到的就是山脚,突然我意识到,人生过半,那这个时候有一个强烈的意识就在脑子里出现,就有点来不及了。这个时候有些事想到就该做了,不做就真的来不及了。所以今年我才在各种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虽然也没有特别准备好,就把罗辑思维这个平台推出来。

所以说白了,拖延症不是什么问题,拖延症是进化历程给你的一个礼物,是现代社会的目的性,正当性等等一切形成的一个海市蜃楼,把你照射出来的一个缺陷,但它更是,你想把握这一生,想让这一生过得美好,你必须要去克服的东西。要知道,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人帮得了你,只有等待你自己更快的成熟,你的心理结构发生更快的变形的时候,那一切的解决方案会水到渠成。如果听完了这些你还要说,那我就是懒,我就是现在解决不了,怎么办?孩子,没有什么怎么办的问题,这个世界上什么都会变,但有一样东西不会变,那就是成功的人,自己对自己满意的人,和不成功的loser,和一生对自己不满意的人,这个结构比例它不会变。

如果你真的克服不了,那也没什么奇怪的,你只不过和无数代我们的祖先所有已经死掉的人类一样,你就是个loser而已嘛,这没什么奇怪的。

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